演讲稿—社会生活

2024-08-23

演讲稿—社会生活(精选8篇)

1.演讲稿—社会生活 篇一

生活演讲稿:热爱生活,爱惜粮食

热爱生活,你会感到世界的其乐无穷;热爱生活,你会感到大自然的绚丽多彩;热爱生活,你会感到自己前途光明。热爱生活的人,将是一个成功者,生活不会是一颗甜而不腻的白糖,也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船舶。我们要热爱生活,勇敢的面对灾难。

热爱生活,就要爱惜粮食。俗话说,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苦。爱惜粮食,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理所应当的义务,并不是说你生活富裕,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挥霍粮食。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我国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和贫穷问题,有粮食应感觉自己幸福无比,怎能浪费粮食?减少浪费其实并不难,在日常生活中可谓是举手之劳:吃饭时不掉米粒,尽量不扔剩饭菜,不挑食等。如能做到,粮食的浪费必可大大减少。

记得以前,我根本不爱惜粮食,吃一顿饭,桌上、碗里那是“遍地珍珠”。尽管爸爸不时提醒,妈妈皱着眉头,我还是“头昏眼花——老样子”。妈妈看我吃饭时唉声叹气,爸爸则吹胡子瞪眼,什么办法都没有。

过不了几天,我浪费的米粒足足有一碗那么多,妈妈看见我如此挥霍粮食,便带我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我高兴的脸上充满了喜悦。来到田野,只见田野广袤无垠,麦子在微风下枝头摆动,似乎在欢迎我的到来。十几个人在那里忙碌地收割。有一个年近古稀的老爷爷正在那里挥着镰刀,汗水也随之而下,流入麦田里。妈妈笑着问我:“你想不想帮他们收割小麦?”我看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吓得哆哆嗦嗦,但还是装着不屑的样子说:“谁不敢,不就是收割吗,有什么难的?”“一言为定?”“恩,一言为定”我信誓旦旦的说道。

于是我拿着镰刀就下了田。可谁知根本不像我说得简单。我想放弃,但想起刚才我对妈妈的承诺,只好顶着头皮干,太阳炙热烤人,我挥汗如雨,干了一个时辰,我去河边洗脸凉快凉快,猛然见到河水里我狼狈的情景:头发一绺一绺的被汗水浸透,黏在脸上。汗水滴在脸上变成了黑水。好像刚打过仗的士兵,又像热爱雨林里的毛利人,哭笑不得之余,我深深的愧疚,愧疚我不珍惜粮食,愧疚我不珍惜农民辛辛苦苦的粮食。

热爱生活,爱惜粮食。勤俭节约的美德如甘霖,能让贫穷的土地开出富裕的花;勤俭节约的美德似雨露,能让富有的土地结下智慧的果实。爱惜粮食就是爱惜自己,爱惜地球。让我们热爱生活,爱惜粮食,世界会因此而美丽!生活演讲稿:生活不言放弃

生活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中国留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美国一所着名的大学。怀揣着梦想,他告别了父母,远离了家乡。但是,入学不久,他就提出了退学。理由很简单:生活饮食不习惯,父母所给的生活费已经花完。

回到家乡的机场,迎接他的是年近花甲的父亲,当他看到久违的父亲就高兴的扑过去,父亲一腿部,儿子扑了个空,一个趔趄摔倒在地。父亲看着尴尬的儿子深情的说:“孩子,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可以做你的靠山,你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那个叫自立、自信、自强的生命支点,一切全靠你自己。”说完,父亲塞给儿子一张返程机票。

这位学生没跨进家门就直接登上了返回美国的航班,返校不久,他获得了学院里的最高奖学金,且有数篇论文陆续发表在有国际影响的刊物上。

上面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每个人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有多少财产,有什么样的父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将希望寄托于他人,必要时给自己一个趔趄,只要不言放弃,自信、自强就没有实现不了的事。

同学们,想想吧!想想含辛茹苦的父母,想想他们那双饱含期待的眼神——我们要自信!

同学们,看看吧!看看身边的勇士们,看看他们在知识的海洋中如何拼搏进取的——我们更要自强!

罗马的雄伟并非一日建成的,成功更非一蹴而就的。为了明天灿烂的笑容,让我们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只有全心奋斗,才能满心收获。让我们高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船帆;让我们树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决心;让我们唱响“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的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走···

亲爱的同学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让我们用青春播下种子,用汗水浇灌茁壮的禾苗,用勤奋呵护怒放的花蕾,爱的果实终将属于我们。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手牵手,团结起来;肩并肩,振作起来;心连心,自信、自强起来,一起同行那美好的人生路!

2.演讲稿—社会生活 篇二

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在迎战西班牙无敌舰队前的演讲作为演讲史上的名篇,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它将女性置于战争这一男性的游戏之中,其独特的背景与演讲主体都为我们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语料。

一般的社会准则认为,男性话语理应直白有力(directness&toughness),表现男子气概;女性话语应当优雅委婉(elegancy&implicity),体现淑女风范(cf.harshness versus polishedness)(Kramer,1974)。但伊丽莎白一世战前演讲,言简意赅,态度决绝;长短句并存,既神圣庄重又不居高临下。女王正是通过自己独具特色的女性魅力,做到刚柔并济,让柔美的外表下折射出不屈不挠的坚决和生死与共的凛然正气。其语言逻辑十分清晰,思维敏捷缜密,毫不逊色于任何男性演讲家,使士兵信心充足,情绪激昂。

2. 对演讲特点的社会语言学分析

2.1 第一人称的反复使用

在演讲中出现几句话以第一人称开头的例子并不罕见,其目的是引起受众的共鸣,但很少出现如女王战前演讲这样高频率用第一人称的情况。例如在“I Have a Dream”中,马丁·路德·金用了大量第一人称,但与女王的演讲相比,仍然相形见绌,详见下述表格。

伊丽莎白一世在面对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演讲中,第一人称作主语的句子占到总句子数的88.9%,第一人称占总字数的11.9%。一般来说,第一人称的反复使用在说明性的演讲中不被提倡,原因在于主观性太强的词语使得语料失去客观性和说服力,特别是反复应用“I think”易造成主观偏见加之于演讲中。而在说服性演讲中,也不宜应用过多,需要针对特定场合来巧妙设计第一人称的数量,以免造成以自我为中心(egoism),忽略受众感受。因此,对于女王来说,使用如此大量的主观性词语和第一人称不免冒险。心理学家霍华德·贾尔斯同菲利普·史密斯(Howard Giles&Philip Smith,1979)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试图通过“调节理论”(accommodation theory)来解释语言性别差异现象。依据调节理论,他们试图从理论上阐明话语调整机制的原因。社会地位处于劣势群体,如欲博得对方赞同自己的见解,习惯于调整自己的话语风格,以期达到使自己的话语行为更容易为对方所接受的目的。在此番特定情况下的演讲中,女王另辟蹊径,撇开以往修辞技巧中要求公众演讲客观性的特点,采取以情动人的策略。这里她不只是要表达亲和,更重要的是突出“生死与共”。她可以将士兵的感受诉诸自己的感受,放下贵族的身份,摘下女王尊贵的面纱,而与普通的子民一样,他们拥有共同的上帝、共同的祖国、共同的血液。“我的就是你们的”,所以出现大量的“我”及“我们”恰到好处地说明了女王的决心和立场。正如女王所说:

“therefore I am come amongst you as you see at this time not for my recreation and disport,pastime,but being resolved in the midst and heat of the battle to live or die amongst you all,to lay down,for my God and for my kingdom and for my people,my honor and my blood even in the dust.”

2.2 夸张意味的形容词

女性常被发现过多地使用一些带夸张意味的形容词(extravagant adjectives),如adorable,cute,divine,dreamy,gorgeous,heavenly等(张爱玲,1995)。一般“It is a gorgeous meal.”“You are adorable.”多是出自女性之口。伊丽莎白女王一世在演讲中也具有这种典型特征。

很多美国总统诸如肯尼迪,也喜欢用形容词来修饰,但是两者的不同在于,男性总统更倾向于大气的形容词,彰显大国风范和骄傲的个人魅力,而女王则从自己的女性视角出发,称呼将士和民众时,反复运用“loving,lovely,goodwill”等带有夸张色彩的形容词,迅速拉近了女王与民众的距离,更表现出女王对他们的信任。那种殷切的期盼和毫无保留的信赖正像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儿子那般的热爱。而在形容士气时,用了“faithful,chiefest,loyal”等形容词,使士兵感觉到自己使命的神圣和必须胜利的决绝。

2.3 毫不隐瞒女性的弱者地位

毫无疑问,在真正的战争中,男性是处于强者地位的。而女性,作为领导者,更容易造成军士心理上的弱视和不自信。这不仅是特定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习惯性想法,更是由男女不同的生理体征所造成的。二十世纪中叶,美国人类学家佛罗伦斯·克拉克豪恩(Florence Kluckhohn,1961)曾经指出过,一种文化有可能有两种价值系统,一种是社会中的权势群体(包括男性)所采用的主体型价值取向(a dominant orientation),另一种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包括女性)变体型价值取向(a varian orientation)。主体型价值取向是主动性和自信型的(active&assertive),变体型的价值观是从属性和响应性的(subservien&responsive)(杨永林,2004)。在面临男性组成的士兵队伍进行演讲时,伊丽莎白女王如果刻意回避自己生理上的弱势这一点,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加重士兵的不信任。女王在演讲中提到:

“I know I have the body but of a weak and feeble woman,...”

这种以退为进的演讲策略,更容易博取广大男性士兵的同情和认同感。这种认同是出于社会对男性和女性的行为(包括言语行为)及行为方式的不同的期待与要求。P.Trudgil(1983)提到,这些期待与要求以“固定模型”(stereo types)的形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之中,构成几乎无所不在的强大的社会压力,使人或者自觉地、或者被迫地依照这些模型去规范自己的行为。凡是不符合这些期待与要求的行为,都会被视为对常规的偏离,并常常遭到社会的反对和否定(许力生,1997)。Romaine也曾说,职场中的妇女往往负担更重,因为她们不能失去性别本色,又要同男性一同竞争;一旦其言语过度男性化,就被认为没有女人味并遭到社会非议(Romaine,1994)。

所以,女王前半句用了11个单词承认自己作为弱者的外表。而后面却用了73个单词突出不折不挠的内心,在随后的句子中层层递进,气势恢宏:

“but I have the heart and stomach of a king,and of a king of England too,and think foul scorn that Parma,or Spain,or any prince of Europe should dare to invade the borders of my realm,to which rather than any dishonor shall grow by me,I myself will take up arms,I myself will be your general,judge,and rewarder of every one of your virtues in the field.”

女王用一句话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她是一个符合社会规范的女人,在战争中一样的柔弱无助;但在大敌当前时,连一个女人的内心都可以变得坚不可摧。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打消了士兵的疑虑,增强了信心。

3. 结语

作为女王,其性别上的劣势和饱受争议的身份,本身给她带来了种种不利之处。当时的无敌舰队,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舰队之一,英国上下的信心并不充足,正是通过女王这番生死与共的演讲,使得全民同仇敌忾,势如破竹,可见,女王这番演讲在当时可谓“扭转乾坤”。

首先,女王根据受众群体适时调整演讲策略,放弃说服类演讲的听众视角第一位原则,通过使用大量的第一人称,表现出与士兵的荣辱与共。

其次,发挥女性优势,通过使用带有夸张色彩的形容词,迅速拉近与士兵之间的距离。

再次,欲扬先抑,一方面承认自身的弱者地位,另一方面加重语气强调内心的强大。通过鲜明的对比提高将士的认同感。

由这篇演讲我们认识到语言与性别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错综复杂,相同的语体特征由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下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但在伊丽莎白一世的演讲中,她女性身份的确给她带来了双重效应,有利也有弊,其弊不言自明,利却是通过语言的巧妙运用转化而来,使她在代表野蛮与雄性的战争中起到了引导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力生.话语风格上的性别差异研究[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7,(1),(总第107期).

[2]夏继果.试论伊丽莎白一世的婚姻谈判与外交政策的关系[J].齐鲁学刊,1998,(2).

[3]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张爱玲.论女性语言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总第95期).

[5]Brooks-Gunn,J.&Matthews,W.He and She:How Chil-dren Develop Their Sex-role Identity[M].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9.

[6]Coates,J.Women,Men and Language[M].London,Long-man,1986.

[7]Florence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F.L.Variations in Value Orientations[M].Evanston,IL:Row,Peterson and Compa-ny,1961.

[8]Giles Howard,and Philip Smith.Accommodation Theory:Optimal Levels of Convergence[M].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edited by Howard Giles and Robert N.St.Clair.Baltimore:U-niversity Park Press,1979.

[9]Kramer,C.Women’s speech:Separate but equal?[J].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1974.

[10]Romaine,S.Language and Society: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inguistic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3.演讲稿—社会生活 篇三

一、预习作业联系生活

要把英语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就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通过指导学生预习有关的语言点、词汇,了解新句型的结构、特点、课文的大致内容,可避开英语知识点零碎和缺乏语言学习的环境,可使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学习兴趣不会减弱。

我注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发掘身边的英语,感受英语应用的广泛性。例如:学了Goodmorning/afternoon/evening.Thanks/Thanks a lot/Thank you very much.等口语,就让学生试着在问候、感谢等不同场合,根据需要进行合理使用,让他们感到学有所用,而不是一些枯燥无味的词语。又如在教“There be”结构来表达“我家附近有棵树/有座小山”等一些生活常见的情景。使学生正确使用句型,懂得如何应用口语进行问答,这样使他们有良好的学习意识,应用口语的意识,充满学习乐趣。

二、课堂导入结合生活

要把新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就必须在课堂上结合实际,创设情境,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和运用语言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如:教授Book Ⅲ中的过去进行时态的构成和用法,就可用动作、表情或表演创设情境进行教学。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然后,帮助他们回答:“He was reading.”接着再让一位同学表演,比如让他(她)去关上门,再问,“What was he /she doing?”帮学生答:“He/She was closing the door.”这样可自然而然引出过去进行时态的否定式、疑问式及其肯定、否定回答,然后再进行逐步操练。像上面的情境教学,可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掌握并运用所学过语言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反映生活

在课堂教学中,有时要把新知识与旧知识密切联系,有机结合起来,再现旧知识,再现生活情景,这样有利于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但这就需要老师花大部分精力去备好课。如1.7中,有关询问与指点方向的内容,在Book III Unit1.7 中已经学过了一些内容。要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先画张平面图,让学生回忆旧知识,如“Wheres…” , “Its next to/behind/in…”, “Is there a/an…?” “ Walking along this road,and take the first/…turning on the left/right.”等等内容,然后再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如“Can/Could you tell me the way to…/How can I get to…/How to get to …?”及指点方向的答语“Its between…and…”/“Go along/up/down/this road and…”/“Take the first crossing/turning on the right/left.”/Go across the bridge.等新知识,这样就很容易让学生懂得如何询问与指点方向,轻而易举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

四、巩固练习体现生活

适量练习有助于学生消化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且能获得独立做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信心和兴趣,并且能取得积极思考的欲望。而批改作业则可以从学生作业中发现遗漏和常犯错误的知识。这样就应针对性地出题目进行加强训练,补缺补漏,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对题目的分析和解答能力。

布置练习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从而设计布置一些基本的、难度不大的题目,又能和生活实际有一定关联的作业,努力做到少而精,又能取得成效。例如,布置现在完成时态的练习时,要考虑到与一般过去时态的区别,这样就可设计如下的题目来巩固所学知识,用所给的动词适当形式填空:

①I___(find) my bike. I_____(find) it this morning.

②____ he ____(finish) his work?____he (finish) his work two days ago?

③He____ (live)here since 1980.He____(live) here in1980.

通过以上题目进行比较练习,使学生做到既懂得做现在完成时态,又懂得如何进行辨别时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习题进行训练,可使学生学得自然、轻松、有趣,并能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做题,取得良好效果。

五、开展活动丰富生活

开展英语课外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体验英语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爱好,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组织英语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教师可提供一些来源于生活的英语幽默、谜语、小诗歌、谚语等内容,丰富学生课外生活,弥补教材和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通过教英语歌曲,利用实物、图片、角色进行对话,模仿外国人的动作表情,来唤起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当然,也可定期举行英语角活动,让学生们一起开口交谈,而内容可紧密结合学生生活选择,目的在于能培养学生敢于开口讲英语的好习惯。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增多,就更能体现学习英语的实效性,提高学习的劲头。

六、环境布置美化生活

1.校园文化的布置:布置富有英语气息的校园环境。如在教室里设立英语角,布置具有国外风俗习惯的图片,举办英语学习园地,在校园内创设英语墙报等等。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校内外活动:一方面利用节日、生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母亲节、圣诞节、愚人节、万圣节等都是可利用的资源。在这种多元文化的氛围下,孩子们装扮教室,制作礼物,用英语来庆祝节日,更好地体现了语言的交流作用。另一方面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唱歌比赛、表演课本剧比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等富有竞争气息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

4.感恩社会演讲稿:感恩社会 篇四

带着感恩的心去聆听,所有的喧嚣退去,爱的声音在心中回响;习惯了爱萦绕的感觉。一切都变成空气,看不到默默爱我的人,听不到幸福在耳边的吟唱,永远保持眺望的姿态,寻找天空中清远的梦。追逐中,我满是辛酸。以为所有的幸福都离我远去。当乘上火车,当熟悉的风景慢慢向身后退去,当站台上熟悉的身影最后化成一个小点……顿时,所有的空气被抽去,我像跃出水面回不到大海的鱼儿,一切挣扎都变成徒劳。那一刻,我明白:爱不曾远去。只是我们习惯占有,习惯了享受,忘记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给我生命的人,那给我温暖给我关怀的人,那爱我胜过爱自己的人。就在那一刻,我学会了用感恩的心去听那爱的声音,去体会那爱的温暖;就在那一刻,我学会了在感谢的同时去给予,去付出,去关心:妈妈,天凉,注意保暖,爸爸,忙碌之余多多休息。奶奶,注意身体。感恩的心带给我一份踏实的幸福,我不会再眺望那水中的花朵。因为,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找到最真的幸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抓住生命的寄托,领悟血脉相承的真谛!

带着感恩的.心去观望,所有的阴霾散尽,美丽的景致填满双眼。两年前去特殊学校的经历,永远刻骨铭心。忘不了那天真的面庞,忘不了那憧憬的声音,更忘不了那双美丽却无神的眼睛。当被一个可爱的小盲女拉着手,满是向往的问我:姐姐,天空真的是湛蓝的吗?湛蓝又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的心被那天真,被那憧憬重重敲击。我的双眼吟满泪水。那一刻,我从心里感激上天给我一个健全的身躯,让我看到五彩的世界。从那时起,我的双眼不再紧盯失去的的现象,心中不知不觉中,心在感恩中沉淀,悲愤散尽,换来宁静。在沉淀中,感谢困难,是困难让我更加有斗志,感谢坎坷,坎坷教会了我坚持,感谢失败,失败带给我成长。每一段曲折的路都让我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在宁静中,感谢身边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感谢我的老师,是你们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到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感谢生命带我在这世上体味缤纷,感味生活当耳旁不在喧嚣,当眼睛不在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感谢生活,在时间还没有完全流逝得无影无踪的时候,教会了我用感恩的心去生活!

5.演讲稿—社会生活 篇五

目录

不知何时,喧嚣渐渐退去,阴霾悄悄退去,悲愤化为宁静,直到那不经意的一天,我发现一切都不曾改变,唯一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时间给我换了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带着感恩的心去聆听,所有的喧嚣退去,爱的声音在心中回响;习惯了爱萦绕的感觉。一切都变成空气,看不到默默爱我的人,听不到幸福在耳边的吟唱,永远保持眺望的姿态,寻找天空中清远的梦。追逐中,我满是辛酸。以为所有的幸福都离我远去。当乘上火车,当熟悉的风景慢慢向身后退去,当站台上熟悉的身影最后化成一个小点??顿时,所有的空气被抽去,我像跃出水面回不到大海的鱼儿,一切挣扎都变成徒劳。那一刻,我明白:爱不曾远去。只是我们习惯占有,习惯了享受,忘记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给我生命的人,那给我温暖给我关怀的人,那爱我胜过爱自己的人。就在那一刻,我学会了用感恩的心去听那爱的声音,去体会那爱的温暖;就在那一刻,我学会了在感谢的同时去给予,去付出,去关心:妈妈,天凉,注意保暖。爸爸,忙碌之余多多休息。奶奶,注意身体。感恩的心带给我一份踏实的幸福,我不会再眺望那水中的花朵。因为,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找到最真的幸福!一颗感恩的心让我抓住生命的寄托,领悟血脉相承的真谛!

带着感恩的心去观望,所有的阴霾散尽,美丽的景致填满双眼。两年前去特殊学校的经历,永远刻骨铭心。忘不了那天真的面庞,忘不了那憧憬的声音,更忘不了那双美丽却无神的眼睛。当被一个可爱的小盲女拉着手,满是向往的问我:姐姐,天空真的是湛蓝的吗?湛蓝又是什么样子的时候,我的心被那天真,被那憧憬重重敲击。我的

双眼吟满泪水。那一刻,我从心里感激上天给我一个健全的身躯,让我看到五彩的世界。从那时起,我的双眼不再紧盯失去的的现象,心中不知不觉中,心在感恩中沉淀,悲愤散尽,换来宁静。在沉淀中,感谢困难,是困难让我更加有斗志,感谢坎坷,坎坷教会了我坚持,感谢失败,失败带给我成长。每一段曲折的路都让我更接近生命的真谛。在宁静中,感谢身边的朋友们,是你们让我体会到友谊的芬芳,感谢我的老师,是你们带我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带我寻找到生命中最真最纯的意义。感谢生命带我在这世上体味缤纷,感味生活当耳旁不在喧嚣,当眼睛不在迷茫,当心不再悲愤,让我们沉淀下来,用一颗感恩的心去生活,用感恩的心去发现,去探索,去品位生命中的至真至纯!感谢生活,在时间还没有完全流逝得无影无踪的时候,教会了我用感恩的心去生活

《感恩社会演讲稿——用感恩的心生活》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又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在《完美之声》光盘中,有一首歌叫《感恩的心》,每次听到它,唱起它,我都会在内心经受一次爱的洗礼和震撼,它让我一次次地拷问自己:我是谁?我来自何方,去往何处?也许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确是一种偶然,就像一颗尘土任意飘荡,风住尘息之后,才降落此时、此地、此家。没有人知道自己的归宿到底在哪里,人生并非命中注定,苍天有时也会捉弄人,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又是脆弱的,但不是无所作为的。不管怎样,不管来自何方,又将要去向哪里,存在就是价值,感恩才知惜福。

“天地虽宽,这条路却难走,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人生注定离不开奋斗,充满着艰辛,人生之路也会荆棘遍布。一帆风顺、平步青云只不过是美好的愿望罢了。人总是幻想着征服世界,但我们要知道,欲征服世界,先要征服自己。与其感叹人生苦短,不如在奋斗中延长生命。天地虽宽莫如心宽,心宽就会有梦想,有梦想就会有奇迹,因为有梦想的人心中常存感恩的心。

“我还有多少爱,我还有多少泪,要苍天知道我不认输”。人类因为有了梦想而伟大,人生因为有了爱心而精彩。人生也会时刻伴随着泪水,有时喜极而泣,有时顿足捶胸,有泪未必非豪杰,但人生决不可认输失志。人生其实充满了探索,也充满了成功和失败。有人失败了,总会怨天尤人,抱怨上天的不公,其实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不放弃、不认输,终有所成。成功者决不放弃,放弃者决不成功,成功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要成功。成功的人懂得珍惜,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会天长地久。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此时此刻,身为完美人,我无比自豪,因为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公司,感恩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存的勇气和奋斗的力量。音乐又响起来了,我又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一颗奉献的心,回馈社会,回馈人生”。

有人说,今天的社会太冷淡,看着老人倒在地上,没有人去搀扶;有人说,今天的人情太淡薄,同学朋友相处也只是浅浅的交情;有人说,今天人的素质太低,在公交车上很少有人给老人让座。

同学们!难道社会真的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冷淡,真的是我们听到的那么冷漠吗?看看南方洪灾中多少人放弃了自己的亲人而去抢救其他素不相识的人,看看汶川地震中多少人顾不上近在咫尺的父母、妻子、儿女的安危,却奔忙在救灾现场。面对这些我们还能说社会冷淡、人情冷漠吗?

同学们!生活赋予了我们很多东西,比如生命、阳光、成长、亲情、友情值得我们珍惜。我们感受着很多东西,比如关爱、帮助、支持值得我们体验。

难道我们享受着国家免学费政策,每天领着蛋奶感受不到社会的关注吗?难道我们看着上放学时,为我们疏导交通的老师与交警感受不到社会的关爱吗?

同学们!在这个喧嚣的尘世中,只要时常怀着一个善良感恩的心,才会发现这个世界原来真的很美好,而我们只有抱一颗感恩之心,才能让社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同学们!让我们抱有一颗感恩之心吧!让我们的行动去温暖这个世界,也许我们捡起一块垃圾、扶起一位老人是那么的微不足道;让我们点燃一颗感恩之心吧!让我们的真诚去融化这个世界,也许我们让一次座位、为灾区捐一点款是微乎其微。但只要我们有着这种热情、这种信念,我们理想的天空就会永远湛蓝,我们人情就会永远温暖。

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守护感恩这颗用真心、用鲜血、用生命换来的宝贵的种子,让它迅速的成长,支撑起我们信仰的殿堂,开启我们爱心的征程。让我们像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宣誓:我们将始终用这颗奉献的心,回馈社会,回馈人生吧!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男孩在人生低估的时候,别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若干年后,他仍怀着感恩的心,帮助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生育了我们并且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养育;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朋友,因为是友情驱散了我们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温暖我们久已沧桑寒冷的心;我们要感谢社会,是社会让我们成长;我们还要感谢所有的人,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我们,让我们走过人生一段段艰难的路,引领我们归向明朗的家园。

感恩情怀,感恩社会,最感恩被真情温暧的世界,温暖的人心!好【..】

本文由好范文大全为您精心整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觉得我们站不错的话,请把它加到您的收藏夹里面以便下次访问。好范文大全将继续为您提供感恩社会演讲稿范文及相关文章,请继续关注好范文大全。

推销进行得很不顺利,傍晚时他疲惫万分,饥饿难耐,绝望地想放弃一切。

走投无路的他敲开一扇门,希望主人能给他一杯水。

开门的是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她笑着递给了他一杯浓浓的热牛奶。

男孩和着眼泪把它喝了下去,从此对人生重新鼓起了勇气。许多年后,他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大夫。

一天,一位病情严重的妇女被转到了那位著名的外科大夫所在的医院。大夫顺利地为妇女做完手术,救了她的命。

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男孩在人生低估的时候,别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若干年后,他仍怀着感恩的心,帮助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生育了我们并且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养育;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朋友,因为是友情驱散了我们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温暖我们久已沧桑寒冷的心;我们要感谢社会,是社会让我们成长;我们还要感谢所有的人,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我们,让我们走过人生一段段艰难的路,引领我们归向明朗的家园。

感恩情怀,感恩社会,最感恩被真情温暧的世界,温暖的人心!首先我要感谢今天让我能够站在这里参加此次活动的所有的人,包括我自己。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感恩的心》。

有人说,忘记感恩是人的天性。当我们偶然来到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还没来得及做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享受前人带给我们物质和精神上的一切成果了。这就提醒着我们每一个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怀着感恩的心,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的心,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在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爱,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本站向您推荐:..)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当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返顾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感恩

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更不是阿q,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我相信,最温暖的日子来自寒冷,我更相信,最温暖其实是对寒冷的一种谅解,一种感恩中的感动。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一个人没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所以我要感谢你,我生命中往来的路人,让我懂得淡来淡去才不牵累于心灵,感谢有你,来来去去,我都会珍惜;感谢你,我生命中所有的师长,让我懂得知识的宝贵,感谢有你,岁岁年年,我都会铭记;感谢你,我生命中至亲至密的朋友,快乐有你分享,悲伤有你倾听,感谢有你,忙忙碌碌,我都不会忘记;感谢你,我至真至爱的亲人,在岁月途中,静静的看护着我,挡风遮雨,让我在被爱的幸福中也学会了如何去爱他人,感谢有你,日日夜夜,我都留在心里。

感谢日升日落,感谢快乐伤痛,感谢天空大地,感谢天上所有的星星,感谢生活,感谢得到和失去的一切,以及无所得无所失的一切的一切,让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

我的朋友们,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

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静静地聆听这首《感恩的心》吧: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向你

孤儿院老师感恩社会的演讲稿 爱我家乡感恩社会演讲稿

“师德师风建设”与“感恩社会”演讲稿 关于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的演讲稿--感恩演讲稿:感恩社会

感恩社会演讲稿——感恩的心

目录

无意中,大夫发现那位妇女正是多年前在他饥寒交迫时给过他那杯热牛奶的年轻女子!他决定悄悄地为她做点什么。

一直为昂贵的手术费发愁的那位妇女硬着头皮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手术费用单上看到的是这样七个字:手术费:一杯牛奶。

男孩在人生低估的时候,别人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若干年后,他仍怀着感恩的心,帮助了曾经帮助过他的人。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父母,是他们生育了我们并且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养育;我们要感谢我们的朋友,因为是友情驱散了我们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温暖我们久已沧桑寒冷的心;我们要感谢社会,是社会让我们成长;我们还要感谢所有的人,是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关爱着我们,让我们走过人生一段段艰难的路,引领我们归向明朗的家园。

感恩情怀,感恩社会,最感恩被真情温暧的世界,温暖的人心!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听说过一个人向树道歉的故事吗?听说过所有正在行驶的汽车为狗让路的故事吗?这些真实的故事,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关爱,感动于人对生命的尊重。当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能体会到自己的职责。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自己的价值。当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人性的善良再一次被点燃,这个原本该走入研究生院的大学生,却义无返顾的从繁华的城市走进了大山。这一平凡的壮举刺痛了每一个人的眼睛,也点燃了每一个人内心未燃的火种。而让他做出这一抉择的理由很简单: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完成了他的职责,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更不是阿q,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的面对人生。我相信,最温暖的日子来自寒冷,我更相信,最温暖其实是对寒冷的一种谅解,一种感恩中的感动。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心才能真正快乐。一个人没有了感恩,心就全部都是空的。“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些都因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芬芳馥郁,香泽万里。

所以我要感谢你,我生命中往来的路人,让我懂得淡来淡去才不牵累于心灵,感谢有你,来来去去,我都会珍惜;感谢你,我生命中所有的师长,让我懂得知识的宝贵,感谢有你,岁岁年年,我都会铭记;感谢你,我生命中至亲至密的朋友,快乐有你分享,悲伤有你倾听,感谢有你,忙忙碌碌,我都不会忘记;感谢你,我至真至爱的亲人,在岁月途中,静静的看护着我,挡风遮雨,让我在被爱的幸福中也学会了如何去爱他人,感谢有你,日日夜夜,我都留在心里。

感谢日升日落,感谢快乐伤痛,感谢天空大地,感谢天上所有的星星,感谢生活,感谢得到和失去的一切,以及无所得无所失的一切的一切,让我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拈起生命的美丽!

我的朋友们,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来静静地聆听这首《感恩的心》吧: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珍惜。

我今天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有一个天生聋哑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过着贫困的生活。小女孩很乖,很听话,她从不羡慕别人的新衣服,也不羡慕别人的新玩具,她只希望每天能和妈妈在一起。妈妈为了养活她,摆了个修鞋摊,每天很早就出门,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回一块香喷喷的年糕。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给这个可怜的聋哑孩子带来许多童年的快乐。

有一天,外面下着很大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迟迟没有回来。小女孩静静的站在家门口,盼啊,望啊,总也等不到那熟悉的身影。雨,越下越大,天,越来越黑,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很远。忽然,她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地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想妈妈可能是太累了,想睡了。小女孩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让她睡得舒服一点儿。可是,妈妈的眼睛怎么也闭不上!小女孩突然想到:我的妈妈是不是已经死了!她慌张、她恐惧,她拉着妈妈的手使劲地摇,妈妈的手已变得冰凉,她却惊讶的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攥着一块年糕……妈妈,妈妈,小女孩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不停的下,小女孩也不停的哭。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再也不会回家,现在就只剩孤单的她。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是因为不放心她?还是……那一瞬间,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小女孩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乖乖的听

话,一定做让妈妈放心的乖女儿……

于是,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唱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轻轻的滑落。就那样,小女孩站在雨中,不停歇地用她的语言给妈妈唱最后的歌,一直到妈妈那双眼睛轻轻闭上……

当我流着眼泪听妈妈讲完这个故事,当我反反复复的听着这首歌的时候,我,被感动了,天下该有多少这样的父母在默默的为儿女们付出一切。而天下又有多少这样的儿女能够有一颗感恩于亲人的爱心呢!

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从我们呱呱坠地,发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工友们 :

大家下午好,这次我演讲的题目是 《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等待的一次宝贵机遇。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完成的一次世纪壮举。感恩,是值得你用一生去珍视的一次爱的教育。感恩,不是为求得心理平衡的喧闹的片刻答谢,而是发自内心的无言的永恒回报。感恩,让生活充满阳光,让世界充满温馨。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感恩是敬重的。居里夫人作为有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但她在会上看见自己的小学老师,用一束鲜花表达她的感激之情;伟人毛泽东也同样在佳节送上对老师的一份深深感激。自古以来的伟人无不有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

感恩是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学会去感激别人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才会有和睦,有快乐,有彼此间的敬重。

今天,我以一个社会公民的身份感谢我们的祖国,泱泱大中华,悠悠五千年。伟大的中华民族这一东方快车载着来自秦关汉月、唐疆元界震天的战鼓声;载着来自长江边高峡出平湖的澎湃诗篇;载着十三亿人民的喜悦和中华民族的憧憬;载着改革开放的旗帜和与时俱进

的召唤正以惊人的速度飞奔向前,盛世年华,喜浪千叠。回首五十五年,伟大的祖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沧桑的岁月已留痕,繁荣的盛事正俱兴。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我们的祖国是何等的繁荣昌盛。我的眼里总被抑制不住的泪水充盈,在心里默默祝福着:祖国万岁!我亲爱的祖国你是我心中———永远的寄托!

今天,我以一个石油工人的身份感谢我们的公司,公司是我们幸福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在为公司奉献着青春和智慧的同时,公司也在为我们提供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在增长着阅历,丰富着自我,实现着人生的价值;在这个平台上,我们用激情点燃着理想,用薪酬支配着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感谢公司,感谢公司培养我们,感谢公司让我们成长,感谢公司给予我们一片展示自我的天地。用感恩之情转化为忠诚企业的具体行动,用守候家园的心态去守候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今天,我以一个一家之主的身份,感谢我的家人,虽然,我的父母他们只是普通的农民,他们不识字,在一块贫瘠(ji)的土地上任劳任怨的劳作了一辈子,养育我长大,他们告诉我,就算是农民也要活的顶天立地,而今,我成了家,他们也渐渐的老去,看着父亲粗糙的手,母亲满头的白发,我湿了眼眶,小时候,他们是我的天,而今,我是他们的天,我作为儿子唯一能为他们做的就是让他们安享晚年,幸福的生活。我有一个了不起的妻子,一双可爱的儿女他们是我生活的全部,我奋斗的所有动力,我就像一只漂泊在海上的船,任凭狂风暴雨,任凭雨打风吹,只要停泊在家这个港湾,就觉得很惬意,真的想陪着他们,守护着他们到很远很久!

感谢恩师给了我修养和文化,给了我放眼世界的慧眼,感谢我的朋友给我友爱,让我无助时看到希望和阳光,感谢领导对我的知遇之恩,让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感谢合作伙伴助我成功,感谢对手让我成长,感谢自然让我天天享受阳光。

感恩让我延续了衰老,感恩让我获得了智慧人生,感恩让我明白了幸福自己的秘诀是先快乐他人。

感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感恩,常怀感恩心,一生无憾事,但愿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后续,音乐响起,连带动作,)

我们,风雨之后依然是晴天,月缺之后依然是月圆。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热情的双手,那双手是路标,于是我们在彷徨中坚定,在思索中清醒,演讲稿《有关感恩的演讲稿:感恩的心演讲稿》。在您的日历里只有春天,在您的人生里,只有为我们成长而萌生的喜悦。永远我都记得,在我肩上的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记得,用你沧桑的岁月,换我一生的幸福,快乐。

一个人一生如果没有朋友,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而同窗友情,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会在一瞬间爆发,一瞬间感动。多少个朝朝暮暮,沉淀了我们美好的友谊,留下了我们纯真的回忆...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岁月是一组乐曲,而同窗友情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

人生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伤害你的人,总会有那么几个不顾及你感受的人。要知道,他们的出现并不是为了破坏你的生活或是毁掉你的前程。恰恰他们的出现教会了你成长,磨(请您继续关注好..)练了你的心志,唤醒了你的自尊。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脚步更加稳健。

人生总会有败笔,会有那些斑驳的岁月。但要看你怎样去面对,无论命运怎样对待你,情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因为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很多时候,我告诫自己:既然,很多时候我都已经走过了那段斑驳的岁月,那么我就应该微笑着坦然的面对所有的曾经,感受当下的一份美好。记得有人说过:“当写的美好才是生命的深度。”人生的好多事情只要经历过了,才会知道,其实不过如此。可如果按照不过如此的态度去面对我们的人生,那人生就真的不过如

此了。想办法为生活添加色彩,创造希望,自己的行动就犹如手中的画笔,为自己的未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很多很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也会笑着感叹,曾经的自己是多么的勇敢。

站在生命的回望里,笑看走过的风风雨雨,然后微笑。人生有很多错落不一致的步伐组成,有深有浅。当我每次跨步走出去的时候,回头再去看那个留下的脚印,不知道自己是对曾经跋涉过后的欣喜,还是对过往峥嵘岁月留下血汗的一种深思。但是,有一点我深信,我很怀念走过的所有岁月,不管是沧桑的还是辉煌的,我依然会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去怀念。我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感谢那些曾经伤害我的人。是他们给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感谢他们让我拥有了一颗热忱,感恩的心。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演讲稿 篇六

作者:黎开志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各位领导、老师、学友们:

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时间“和谐”成了我们这个社会最亮丽的名词,“和谐”也获得了最广泛的社会认同。那么到底什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有什么时代特征呢?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重要在讲话中是这样描述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语道破天机,胡锦涛总书记高屋建瓴,以伟人的眼光,恢弘的气势,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高度精辟的概括,这一论断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新突破。这一论断也道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那就是:

第一,民主法治。构建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

文明的有机统一,物质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而民主法治是政治文明最重要的特征,是构建和谐社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三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问题的社会影响还很严重,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无不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

第二、公平正义。坚持并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公平正义不仅体现在分配上,还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上,高考录取的地域差异,造成个人命运的巨大落差;城乡之间的起点不公造成的贫富悬殊;行业不公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均等等,这些都是政策性不公造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均贫富,中国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绝对公平观是一种低俗的、落伍的公平观。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竞争、提倡先富和共富一致的原则,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一致的原则,扶持和帮助弱势群体由弱变强的原则,都应当得到尊重和遵守。

第三、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信友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几曾何时,在我们拼命追求经济财富的同时,却从内心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恐惧和危机,我们多少人仿佛除了拥有金钱以外什么也没有了,因此有人说“宁喝毛主席的汤,不愿吃邓小平的肉”,明荣知耻,已经成为我们社会最紧迫的呼声,诚信友爱已经成为当前我们最紧缺的道德资源,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对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是一场及时雨,成了我们共同的道德标杆,而诚信友爱又是一切道德标准的基础。

第四、充满活力。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社会活力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增长的保证,离开了社会活力一切便会变得僵化,构造和谐社会便失去支撑。

那么社会活力来自于哪里?我认为制度保障是关键,体制创新是根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靠人力资源优势,引进外资,和资源能源的过度利用保持了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是随着我国GDp的增长,我们原有的优势不再,活力不再,那么活力又来自于哪里呢?那就是自主创新,几天前,据电视报道,深圳华为集团,我国高科技民营企业中的领头羊,依靠自主创新,多项网络技术领跑于世界,有一个姓胡的刚从大学毕业的小伙子,在华为仅工作一年多时间就倒在了研发岗位上,一时间各种评击如潮,但是我想,胡姓小伙子英年早逝固然可惜,然而,华为人的“群狼精神”铸就了自主创新的辉煌,也正是华为文化为怎样创建充满活力的竞争机制作了最好的诠释。

第五,安定有序。什么是安定有序。那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管理格局的有机运行,必将为社会的安定有序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第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基本内涵就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认识的新境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自古以来的敬畏自然到走向另一个极端征服自然,人类饱尝了破坏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恶果,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因为我们一段时间的疏忽,我们的生态环境已经变得十分脆弱,如果我们不及时悬崖勒马,我们生活的环境将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对后人来说,我们将变成遗臭万年的罪人。

7.社会生活的规范调整 篇七

规范违反说之“规范”的含义, 许多刑法学者诸如宾丁、迈尔、麦兹格及雅科布斯等都对其作出过论证, 例如宾丁认为规范是“纯粹的、无意的、特别是无意进行刑罚威慑的指令”①。尽管诸刑法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及异样的视角对“规范”作出了有益的探讨, 但都或多或少地停留在形式化理解的范畴, 使得规范的实质内容在实证法研究中难觅芳踪;再加之“规范”之概念本身具有某种程度的抽象性, 常使学人感到晦莫如深, 在论及时往往语焉不详, 因而对规范进行实证考察就显得尤为必要。规范的实践性考察首先应着眼于基本的社会生活, 因为“思考刑法问题的视角, 或许应该是这样的:今天的社会不再是个人的乐园, 人们不再像在自然状态中一样只能用自己的暴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人们不再必须总是本能地对待利益的丧失, 人们已经生活在社会状态之中, 人们可以规范地认识和行动。尽管今天的社会还不成熟, 但是已经存在构成社会的基本规范。刑法规范界定了社会的核心领域”②

既然规范在日常生活中已然不可或缺, 那么人们不禁会问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是怎样生成的, 如何运作及主导社会共同体成员的生活?这也是本文将要论述的问题。本文欲从社会生活的基本常识入手, 深度论述规范是如何调整人类社会共同体成员生活及维护社会共同生活秩序的。

一、规范的生成及其属性

在社会学著作中, 规范通常被列入规制人们日常行为的基本范畴, 因而一些社会学家也往往将规范与习俗相等同。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萨姆纳看来, 规范即是习俗, 它是社会在其自身成长过程中形成和继承的对社会利益的哲学和伦理学概括。规范既是一种“哲学概括”又是一种“伦理规范”, 因而在考察社会伦理规范时首先应当审视该种“伦理规范”的哲学根基, 这就提供给我们一种思考犯罪本质问题的思路。习俗和规范虽然不是以任何一种有形的权威形式出现的, 但是却具有使社会上每个个人服从它们的无形力量, 即使那些高尚而优秀的习俗也在其形成过程中使用过强制的力量。无论何时, 当一个群体形成了一个目标时, 群体利益随之确立, 而这个群体的目标和利益就会在规范的形成过程中压抑个人的利益。因此少数服从多数, 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是规范形成的重要原则。

规范与习俗的起源在于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 其中包括食欲、性欲、荣誉欲以及对鬼神的恐惧等, 然而大多数习俗的起因已经消失在神话之中。后世人只知有这样一种习俗或规范, 应当如此行事, 却不知为什么要这样做, 即不了解习俗形成的初始原因。在古代中国, 存在着一种婚姻缔结原则谓之“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这种“娶妻如之何, 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 非媒不得” (《诗·齐风·南山》) 的初始原因可能早已被人遗忘, 但这种规范至今仍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盘踞着人们的神经, 酿成了不少的爱情悲剧。在人们心目中, 习俗就是满足一切需要的“正确”方式, 因为它是传统的方式, 是既存的方式。一切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权利和道义的观念都是习俗的产物。

规范与制度、法律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 又有一定的区别。制度和法律通常是从规范中产生出来的, 但规范同制度法律并不总是一致的。前者只是感情和信念, 既无形式又无定义;后者却是确定的规则。属于前者范畴的行为是不自觉不自愿的, 具有源于自然的必要性的性质;属于后者范畴的行为却是自觉的和自愿的。规范往往在法律达不到的领域中起作用, 因此每隔一段时间, 规范就会创造出新的法律和政策规定。相反, 法律却不能制造规范。例如美国南北战争中旧的种族关系的规范被破坏了, 而新的规范尚未建立起来, 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黑人和白人不知如何相处, 这就证明了新的规范并不能够由一条解放黑奴的法律一蹴而就。尽管如此, 既存的规范仍然要受法律原则和法律精神的诱导。

规范的基本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 (1) 仪式。规范往往是通过仪式发展和建立起来的,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参与实行某种社会仪式。尤其是在原始社会及封建社会中, 仪式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甚至可以说传统宗教的全部内容就是仪式。 (2) 禁忌。规范又常以禁忌的形式表现出来。禁忌又分为两类, 一类是保护性的, 例如通常认为女人温顺的性格不适合参与战争, 战事是男人的专利;另一类是破坏性或压抑性的, 例如有一种习俗要求把过了十二三岁还嫁不出去的女儿杀掉等。

规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人们常常视之不见触之不及, 但它却于无形之中调整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规范于人就似大气于初生的婴儿一样, 婴儿绝不会在吸入空气之前对它进行批判, 每个人也都在有能力批判规范和对之质疑之前就已深受规范的影响。在一个以一夫一妻制为男女关系规范的社会中, 任何反对一夫一妻制的主张, 诸如一夫多妻、一妻多夫或群体婚姻等都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与关注。当然在其他男女关系的规范中, 人们对这些现象又习以为常, 例如在现今印度某村庄就有五兄弟共侍一妻的习俗。③一个社会从来不会明确意识到自己的规范的存在, 除非它接触到一个具有不同规范的社会, 这主要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

规范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这种强制性表现为对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创造。社会中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由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身份规定的。人对于是否进入某种地位往往并没有选择的权利。例如在某一社会中, 每个人到成年期都必须结婚, 婚姻的意义和夫妻的权利义务也都由身份地位事先规定好了。在那种社会中, 规范的力量过于强大, 没有人可以改变习俗的关系。与契约的关系不同, 地位是规范的直接产物, 这是不言自明并与生俱来的。

规范的持续性常常表现在那些世代相传的文化形式上———那些其意义早已被遗忘的仪式及寓言、谚语、俗语等, 甚至特定的食物也能表现规范的持续性。与规范的持续性相类似, 规范的变异性也同样引入注目。人类社会生活在不断发展变化, 由此形成的规范也在不断改变。可以说规范是持续性和变异性的辩证统一。在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中, 在生活条件变化之后, 如果规范不作相应改变就会引发危机, 于是事态将由革命或改良来解决, 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进程即是明证。在革命和改良中, 旧的秩序破坏了, 新的规范尚未出现;旧的仪式废弃了, 新的仪式尚未形成;旧的禁忌撤销了, 新的禁忌尚未颁布。旧规范的灭亡到新规范的建立需要一定的时间。

二、社会规范的选择

社会规范最重要的特征是它对个人的统治。它规定人怎样做一个他应当做的人。这种社会选择 (社会规范的选择) 不仅使用正面的语言, 即通过神话、传说、寓言等来传播, 而且用反面的语言, 即通过肉体和精神的痛苦来告诉人们该怎样做和不该怎样做。中世纪的教会就是表达社会规范选择的机制。原始的禁忌要求绝对的服从, 并用死亡、放逐和肉刑来表达这种选择。古埃及、波斯、希腊、罗马都曾使用刑罚维持规范的执行。在历史上著名的宗教审判中, 异教徒被关在潮湿肮脏的地牢里, 受到饥饿、疾病和酷刑的折磨, 与现代监狱的宗旨不同, 它的一切措施旨在摧毁异教徒的精神和勇气。宗教审判之所以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不仅仅在于当局的残暴, 而且在于当时全体民众全部站在宗教审判者一方这一事实。这一宗教规范的建立过程通常为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 教会对群众作教义的教诲并宣传异教徒的罪恶;在第二阶段, 群众接受了并拥护对异教徒须加以制裁的想法;在第三阶段, 教会按照群众的意向进一步灌输对异教徒的仇恨和鼓动虐待异教徒的情绪;在第四阶段则是群众性的审判、对异教徒施以酷刑。④宗教审判虽然是社会规范选择的最极端表达方式, 但它正好以其漫画式的荒谬和恐怖为我们解释了社会规范的可怖力量。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与这个社会规范所要求的服从程度是成反比例的。一个社会越是原始, 它的规范所要求的服从就越是绝对、越是严厉。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文明程度较高的国家, 游离于文化主流的亚文化总是比较活跃, 例如美国的同性恋亚文化群、嬉皮亚文化群等都曾产生过很大影响, 有的至今仍很活跃, 1987年10月全美同性恋者云集华盛顿要求平等就业机会的请愿活动显示了该社会亚文化的强大 (同性恋是被一般社会规范所排斥的) 。我们绝不能想象同样的事发生在伊朗, 阿富汗及阿拉伯, 那里连女人必须遮面的规范都没有多少人敢于违反。

中国也是一个社会规范力量极其强大的社会, 它表明了这一社会的原始。诚然, 社会规范中有许多是既必要且崇高纯洁的, 例如若将中国的宗教与其他宗教作对比后可知, 与巴比伦、古埃及宗教中的神妓习俗相比, 中国宗教中完全没有不道德的概念和做法。中国的宗教憎恨一切淫秽的事物, 中国的抒情诗也是极其纯洁的。但是中国文化一向具有强烈的内部同质化特点, 因此中国的亚文化现象就显得极其微弱。在其他文化中往往有大量人群自愿不生育, 成为“丁克一族”, 而在中国“丁克一族”现象极其少见。这种十几亿人口, 人人结婚, 人人生孩子, 几乎没有例外的现象, 在其他社会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中国人自己一点点也感觉不到这种规范的存在。诚如前文所述, 在某一文化接触到一个具有不同规范的社会之前绝不会明确意识到自己规范的存在。

三、规范的调控力

规范能够使任何事情变成正确的事情, 又能够使任何事情不成其为罪恶。这深刻反应了社会规范的实践性。从人们的服饰、语言到行为做派, 规范能够使任何事情变成正确的事情;从社会神妓的习俗到食人习俗, 规范又能使任何事情不成其为罪恶。刑法规范禁止普通人杀人, 却要赋予相关司法人员执行死刑的权力是其典型。

纵观古今中外自然形成的各种规范, 其中许多是现代人闻所未闻的。对于此时此地的人们来说, 规范从来是好的, 或者可以说规范是好是坏的问题根本不存在。只有在生活条件发生变化之后, 传统的习俗和规范给人们带来了痛苦和不便, 它们才会受到怀疑和评判。

食物的内容和形式是习俗发展的最纯粹最简单的例证。不同文化的人有不同的食物规范。古埃及人宁食人不食牛, 犹太人不吃猪肉, 北美印第安人以狗肉为美食, 这些习俗在其他文化看来都是很奇怪的, 但是规范使这些民族以习俗为天经地义。

堕胎、杀婴和杀老人的习俗据考察与生活条件的艰苦有关。对于老人的社会规范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敬老, 重视其智慧的价值, 一个社会越原始越容易取敬老的态度, 因为老人的智慧对原始的社会来说显得更有价值, 例如中国社会受儒家经义的影响, 一直存在着尊老爱幼的规范, 并视其为社会的美德。另一种则视老人为社会负担, 把他们杀掉或迫其自杀。例如许多游牧民族都有杀老人的习俗, 普鲁士人和有些中亚民族也有过此种风俗。规范于是使罪恶不成其为罪恶。

关于性行为的规范是各种规范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对男女婚前与婚后的关系作出规定。各种文化中的性规范都是在两个极端之中摆动的:性规范的过分宽松会刺激欲望的无限发展, 导致性无能的痛苦;过分严厉又会制造性饥渴的痛苦。在这两极之间, 男女关系和婚姻形式在各文化间产生了内婚与外婚的差异, 一夫多妻与一妻多夫的差异, 父居制和母居制的差异等。关于贞节的观念也因社会不同而各异。印度对男性有对女性同样的贞节要求。早期罗马的皇帝鼓励再婚, 后来笃信基督的皇帝却是禁欲的, 在公元300年前后, 通行着“每一桩再婚都是通奸”的教条。日本的女人在精神上似乎与男人根本不属于同一族类。

关于何为“得体”在不同文化中也有极为不同的标准, 许多民族都有关于禁止当着人吐唾沫、打哈欠、打喷嚏、咳嗽、清嗓子、清鼻子等的规范, 还有掩饰丰富表情如高兴、疼痛、得意、后悔等表情的规范。这些规范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只是约定俗成, 不合理性但合逻辑。东方人把手遮盖起来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西方人把手裸露出来以示尊敬, 各种风俗有自己关于“尊敬”的标准和哲学。对于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裸露哪些部位必须掩蔽也因文化而各异。有些原始部落的女子绝不会因以裸体示人而感到羞耻, 而古代中国女人的脚、阿拉伯女人的脸、以及某一部落男人的嘴是绝不裸露的, 否则即视为淫秽。关于吻的风俗亦是不同的, 许多民族不知有吻, 却有互相摩擦鼻子、互相咬或互相闻以致问候的风俗。

神妓和活人祭的风俗在历史上也很常见。古巴比伦、古埃及都有神妓习俗。那些神妓往往是选自最高贵家庭的最美丽的女子, 她们像为帝王服务的宫妃一样为神服务, 挣的钱一部分变为庙产, 一部分成为嫁妆, 退休后往往能得到很体面的婚姻。日本历史上曾有过以政府名义买十四岁女子为妓, 收入归国家所有, 十年后发钱遣散的习俗。有些神庙中的神妓不仅包括女性还包括男性。这种在现代人看来是罪恶的事情却可以由于规范的力量使彼时彼地的人们并不以为罪恶。以儿童祭神的风俗据说出于必须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奉献给神的动机。这也是一个规范使罪恶不成其为罪恶的例子。

四、结语

既然规范具有这种使罪恶不成其为罪恶的神奇可怖力量, 它就绝不应当被社会科学家们所忽略, 特别是在中国这个规范的力量相对强大的国度。对规范的研究对于我们将会大有裨益。首先, 它可以使我们自外于 (至少在想象中) 一向身在其中、以为天经地义的规范, 将它与其他社会、其他文化的有关规范作一比较, 以便保留那些理性的规范, 摈弃那些不合理的规范。其次, 它可以使我们对自己社会中的亚文化, 即游离于规范的行为有较大的容忍程度。当一个社会以某种规范为绝对真理因而不能容忍一切“与众不同”的事物时, 这个社会就永远不会改变。要想改变某种社会规范首先必须能够容忍与社会规范不同的思想和行为。最后, 当我们能够站在规范之外观察它、评判它、鉴别它, 并能容忍规范之外的行为时, 我们才有可能对犯罪的本质是规范违反还是法益侵害作出应然的选择, 对刑法谦抑性原则的合理性具有更深层的认识, 从而不断完善和丰富刑法理论, 满足刑事司法实践的需求。

摘要:规范仿若空气一般时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但人们似乎意识不到规范的存在, 或者对规范有所感知却又往往语焉不详。实际上, 人类的一切世界观, 价值观及其权利道义观都是规范的产物, 而法律和制度本身亦是从规范中衍生出来的, 法律规范只不过是人为地将规范这种感情亦或信念转化成确定的规则而已。本文以刑法理论中的规范违反说为逆向思维的逻辑起点, 深层次地探寻了规范的渊源、生成过程, 表现形式及其对社会生活的调控能力, 以期为规范违反说的研究提供一种思想进路。

关键词:社会生活,规范生成,规范选择,规范调控

参考文献

[1]马克昌, 莫洪宪.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8.

[2]周光权.刑法学中的规范违反说[J].环球法律评论, 2005 (2) .

[3]张明楷.刑法学 (第四版) [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1.

[4]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6.

8.感受生活 融入生活 再现生活 篇八

一、让学生感受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换言之,生活就是习作的源泉,离开生活实际,作文就只剩一个躯壳,没有意义,没有内涵。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生活既是写作的源泉,这就需要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去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比如要学生写改革开放30年农村巨变的作文,可要求学生回农村老家看看,向农村亲人了解家乡的变化:哪些地方变了,变得怎样了,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有了生活感受,才能写出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新颖,有“个性”;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起这样的信念: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可以感受的,都是可以让我们捕捉到有用的东西的。同时,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无论是在校园生活中,还是在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中,都要有感情的投入,而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作文教学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小学生习作也当如此,知道了生活充实精彩,学生语言表达才可能畅快淋漓。

二、让学生融入生活

生活给作文提供了基础,没有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当学生对现实生活有了真切的体验,他才会将这种体验用文字记载下来,形成作文。对学生来说,作文就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是见闻的载体,是真情的表露,是思维的火花。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如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问题,通过组织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分析污染的原因,尝试提出解决的方法。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动笔写作,获得表达能力的提高。

我还经常要求家长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桥夜景、乡村的花草树木、小河田野、小桥流水、日出日落……尽可能让孩子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使他们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我还特别注重还给学生一个人际交往、语言表达和思维的空间,让他们在接触社会各式各样的人中感受生活。此外,在习作前我还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搜集所写人物的材料,了解人物的特点。尽量做到面对生活有着独特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恼,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由于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表达自己的感受,因而习作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们率真的灵气。

三、让学生再现生活

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用笔去再现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自由作文为主,不限时间,不拘字数,让学生自主命题,自选内容,自拟形式,自由表达。写作时要想得明确、周到、完整,也就是要贵在立意。一篇文章要表达什么意思,取得什么效果,都要心中有数,文章要言之有物。一切都从生活实际中来,把看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说清楚,就能写出好文章。由于不受教师指导的束缚,特别是不强加给学生高于生活的“深刻立意”、“思想健康”的作文价值取向,学生非但不再怕作文,而且经常产生写作的冲动,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种种看法,抒发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情感。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地环保情况,写些自己的感受。活动一结束,学生心潮涌动,有的写生活垃圾污染环境,有的写水泥厂排放污水污染龙江河水,有的写噪声对群众生活的肆扰,有的写脏话污染语言环境,不少学生还提出了爱护地球,保护环境的建议。学生无拘无束,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畅快地抒写生活的真实一面,大胆地在习作中真情告白。

另外,再现生活、抒写生活要突出个性风采。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没有个性的学生就好比木头,而缺少个性的作文则如白纸,毫无魅力可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是作文呈现个性化的基础。每个学生个性不同,对生活的体验必然不同。指导学生作文,要引导用自己的声音和性格说话,写出自己独特的生活感悟。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室,同样的同学,每个学生眼中的校园生活却各不相同,笔下的文字也不一样,这其中的差别便是对生活的感受、观察、思考能力的差异。如同样记一次秋游活动,可以写景、写秋游的快乐,也可以写在秋游中发生的难忘的、难过的事。允许学生对同一题材有不同的立意,同一中心有不同的选材,同一内容有不同的表达。这样,学生的作文就会呈现“横看成岭侧成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上一篇:物流管理自荐信格式下一篇:除四害现场实际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