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声》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2024-07-04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详细讲解)(精选9篇)

1.《爆竹声声》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一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之一]

教学流程:

一、趣引课题

1、猜谜:(课件出示)

有个小孩脾气暴,发起火来不得了,《爆竹声声》教学设计之一。

嘭啪一声蹦上天,身上衣服全撕掉。

——打一节日用品

自己读、猜一猜。课件演示出爆竹图片。点击、爆竹、出现课题和闹新春的音乐。

2、听这音乐,你联想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

带着好心情,我们来读课文,请自己学习生字,并设法理解词义。

三、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哪儿个自己已经掌握,不需要老师教?

(学生指出,教师点击逐消失)

2、根据学情指导生字:“俗”字书写

四、学习课文。

课文讲的是有关爆竹的知识,请你告诉大家,你自己读懂了哪些知识? A、为什么叫爆竹?

这个问题大家都读懂了吗?那好,老师问,你们一齐回答。

“说来有趣”,怎么读才有趣?

边读边做动物:锯、扔、膨胀、爆裂 B、为什么春节要燃放爆竹?

谁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从此,每逢过年,人们就要烧竹节,吓跑怪物,求得新年的平安。

你知道现在除了春节,还有哪些场合也放爆竹?请用上“每逢„„就„„”说一说。

还读懂了什么知识?课文最后2节,作者跟我们捉迷藏了,他把问题悄悄藏了起来,考考同学们的眼力,你能把藏在里面的问题找出来吗? C、现在的爆竹用什么做的?

D、为什么有的城市禁止燃放爆竹?

各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五、超越文本。

同时被禁放的不止爆竹,还有他的孪生妹妹烟花。我们一起去看看爆竹烟花兄妹俩好吗?

课件演示:烟花爆竹燃放的盛况。这样绚丽多彩、喜气洋洋的场面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了。(沉默少许)

同学们,假如你是市长,你会不会决定禁放烟花爆竹?

自由发言,引导两个要点,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爆竹声声》教学设计之一》

1、爆竹虽会引发火灾,但给生活增添了欢乐、喜庆、气氛,功不可没;

2、烟花约丽的色彩,浓郁的民族风情,已成为东放化的象征:

同学们,怎么样才能把我们的想法让更多的人知道?

六、改写课文。

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我们将这一段内容通过改写,使“爆竹无声”又变成“爆竹声声”,让小朋友更喜欢读这篇课文。我们要选出最好的几份寄给教材编写委员会。

学生改写、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小结:美好的事情不能因为它有些缺点就全盘否定,只要我们用智慧、用科学去改造,世界就会越来越美好,爆竹声又会重新响起来。

(爆竹声和欢庆的音乐声又一次响起)

七、学习创新。

大家知道我国最著名的爆竹之乡在哪里吗?以《浏阳河》一曲启发:湖南浏阳。现在我们变换一下角色:我是中央电视台的记者,你们是爆竹之乡的乡亲们。我想采访你们,你们呢也借这个机会好好宣传你们的产品,愿意吗?

师:乡亲们,听说你们这儿是全国最有名的爆竹之乡。请问,你们生产的烟花爆竹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发言。

师:听说春节燃放爆竹还有个传统?能讲给电视观众听听吗?

要求:不要背书,可以跟书上讲的不一样,希望你讲得比课文中的传说更吸引人,各自准备,讲给自己或同桌听。

学生讲传说,评议,教师引导,启发想象,借助动作表情等,增强语言表达效果。

八、编写诗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改写了课文,这节课我们再练一种本领,好吗?这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类课文我们以后会读到很多很多。我们要把文中的知识要点记住,可以用一个办法:来个“长文短读”——编成诗句,想想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课文写了4个内容,我们把每个内容编成一句话显易懂的诗。第一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生发言并写到黑板上)。

爆竹本是竹子爆,(容易吗?)

燃放爆竹鬼怪逃,使用火药改模样,声声爆竹真热闹。(最后一句根据改写后:课文编)

师生地卢修改,加上题目,读一读,感觉怎样?

九、朗读课文,回顾总结。

十、师生共同设计练习题,选择其中1-2个完成。

1、复习生字新词,形式自拟。

2、为烟花爆竹写广告语。

3、给“烟花”编个谜语。◆[2003年10月20日] 《爆竹声声》教学设计之一

2.爆竹声声辞旧岁 篇二

爆竹声声辞旧岁,瑞雪纷飞迎新年。

新年之际,我们已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感受到了春的温暖。

要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打扫卫生、筹备年货,我们家也不例外。节前,我和爸爸妈妈来到超市购买年货。超市里张灯节彩、商品琳琅满目,处处洋溢着节日气氛„„

过新年贴对联、贴年画、贴窗花,都是人们寄托着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夜幕降临,家家户户喜气洋洋,吃年饭前,都要放鞭炮„„

吃完年夜饭,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和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来到街上。路上灯火辉煌,人流攒动,大人小孩在空旷的场地上燃放烟花爆竹,到处是一片节日的气象。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家家户户燃放起爆竹,此起彼伏的爆竹声祝福新年的到来。天上是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是万万千千的灯火一片红。我的心中顿时想起了一首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晚上,我们全家准时打开了电视机,收看“春节联欢晚会”。那悠扬的歌声,使人陶醉其中;那优美的舞姿,使人赞不绝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话,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声小品,使人开怀大笑……阵阵欢声笑语荡漾在客厅上空。

“如今的生活甜如蜜呀!”奶奶又自言自语的说起来。“当年我象你这么大时,家里什么也没有,没钱买,即使有钱,也买不到什么,只有过年时,家里才能买一点点的糖果,还不能由着我们吃,因为要留着招待客人。平时一日三餐能吃饱就不错了。”奶奶说的这些我无法想象,但是我知道爷爷奶奶小时候吃的苦肯定很多,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将来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子孙过得更加幸福。

是啊,在欢声笑语中,我们送走了难忘的旧岁;温暖的春风,给我们送来了新年,我们又长了一岁。

3.爆竹声声迎新年作文 篇三

新年即将来临,我们一家可热闹啦!每个人手上都有可干的活,包饺子的包饺子,煮肉的煮肉,快乐的心情流动在每个人心里。

而家里最开心的人还是我。因为我又长大一岁了。整天,我都沉浸在欢乐中。傍晚来临,使人激动的.时刻离我们越来越近。七点五十九、八点!此刻我竟激动地跳了起来。

新年联欢晚会开了四个多小时。接下来要做的可是我最喜欢的事了,那就是放炮。

我看着这些炮,有些无从下手。于是,我就想“爆竹声中一岁除”嘛,那就先响鞭炮吧。我一出门,天公不作美,竟下起雨了。这时,一个想法从我脑海中闪过:要不别放了。不过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因为快乐早已战胜了雨和一切。鞭炮点燃了,响了起来,还冒着红色的火星。

这红色点燃了我新一年的梦想,我想:新一年一定会像这鞭炮一样为自己和他人带来欢乐。

4.爆竹声声辞旧岁的优秀作文 篇四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家过年家家户户要打许多爆竹。在深圳过年是不让放鞭炮的,过年的日子和平常一样平平淡淡。可是老家的爆竹声却让人觉得过年是与众不同的日子,大家都非常兴奋,我的耳朵到现在仿佛都被震得嗡嗡作响呢。大家知道,打爆竹是为了驱赶传说中一个叫做“年”的怪兽,可是,在我的家乡,打爆竹还有很多其他的说法。首先,年三十晚上临睡前关门时,家家户户都要先打爆竹,这叫做“封财门”,就是要将家里去年的财运继续留在家里,爆竹整个村子的爆竹声真是惊天动地,此起彼伏。大年初一一大早,我还在睡梦中呢,就又被一阵接一阵的响亮的鞭炮声给吵醒了,爸爸告诉我,这是开财门了。家家户户在大年初一都要比谁家打爆竹打得早,打得响,打得连贯。因为,初一到了,新年的财气、运气就会降临到村庄,全村谁家开门开得早,全村的财气、运气就会先进谁家的门,谁家的鞭炮打得响,谁家的财气、运气就会最旺,谁家的鞭炮打得连贯,就预示着谁家的财气、运气连连不断。

由于打爆竹有那么多的讲究,所以,人们对鞭炮的质量要求非常高,为了防止引线受潮,过年前几天,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都会晒满大大小小的爆竹。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爆竹啊?原来,在老家,爆竹可不是商场买来的,都是自己家做的。大人们先做好零散的爆竹,而把这些零散的爆竹编成串的主力军就是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小朋友了,这些小朋友,放了寒假不用做寒假作业,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一边编爆竹,一边有说有笑,好快乐。一个寒假过后,他们除了自家要用的爆竹,还能编出更多的拿到集市上卖给城镇的人使用。有些勤劳的小朋友,编爆竹可以赚够下个学期的学费呢,我真佩服他们啊!

5.《蜂》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有语气地朗读古诗《蜂》,了解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2、能朗读或背诵推荐的古诗《鸟》。

3、学习搜集古诗的方法。

4、通过了解祖国的经典诗文,激发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产生吟诵古诗文的愿望,产生对祖国诗文的自豪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古诗诵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吟诵古诗文的愿望。

三、教学用具:课件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当春风用神奇的彩笔,描绘出一幅山清水秀、繁花似锦的壮丽画卷的时候,在一簇簇姹紫嫣红、馥郁芬芳的百花丛中,飞舞着一群群金色的小蜜蜂。它们忽上忽下,来回穿梭,嘤嘤作歌。它们是非常勤劳的。

不是吗?当东方露出万道霞光,蜜蜂便开始了一天的紧张劳动,刚离开桃林,又飞到梨园;刚告别粉红的紫云英,又飞向金黄的油菜花;刚采完含笑的牡丹,又飞往初绽的玫瑰,哪里有群花争艳,哪里有蜜蜂歌舞,哪里必定是一片花海。为了博采万朵鲜花,她们飞越山山水水,遨游花的海洋。这是多么令人惊叹的辛勤劳动啊!

然而要把这采来的花粉酿成珍贵的蜂蜜,还需要进行一番呕心沥血的独特加工,“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这是何等卓越伟大的创造啊!

1、谈话导入。

小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为之赞叹。为赞美蜜蜂,诗人罗隐也创作了一首优美的诗。板书题目:《蜂》,并指读。

2、简介作者

(二)自读诗文,启迪质疑

/ 4

1、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看来咱们同学读得都不错!现在看大屏幕,这些是这首诗中几个字的意思 不论(lùn):无论 山尖(jiān):山峰 无限(xiàn)风光:这里指鲜花盛开的地方。尽(jìn):全都

占(zhàn):占领 2)罗隐在赞美蜜蜂什么? 3)学生小组试讲,逐句理解。

2、精读训练,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1)自由读全诗,连贯讲诗意。2)思考议论,加深理解。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①轻声自读,思考:蜜蜂在哪儿采蜜?

②想象前两句诗中蜜蜂到处辛勤采蜜的情景,体会蜜蜂的辛苦。

提示:无论是平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不论”、“无限”、“尽”等词,写出了蜜蜂辛勤采蜜的情景。

③蜜蜂这样辛勤采蜜是为了谁?进一步通过朗读,揣摩、体会。

提示:“采得百花”已显示了蜜蜂的“辛苦”,“成蜜”二字虽具“甜”意。但末二句的反问“为谁辛苦”?“为谁甜”?,言下之意非常明显,蜜蜂把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

④说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这种感情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朗读体会。

⑤有感情地朗读,想象情景。⑥赞美蜜蜂。

老师为同学们搭建一个才艺展示台,同学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可以送它一句格言,为它唱一首歌,或者创作一首诗歌。

(三)巩固练习

/ 4

1、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小小的蜜蜂太了不起了,老师和许多同学一样,最喜欢的一句是: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师范读。

我们还是把这句话积累下来吧!(画上双横线)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2、谁能有语气地完整的读读这首诗?

3、你能按提示背下这首诗吗? 出示:蜂 唐罗隐 不论,无限。采得,为谁?

4、老师把这首诗藏起来了,你还能把它背下来吗?老师可要奖励最棒的你了!(背下来的同学每人奖励一个漂亮的图案。)

(四)师小结

蜜蜂采花酿蜜一生,也是贡献了一生,不求名利,为人类所造福。蜜蜂的这些贡献,不求名利,蜜蜂的博采和精心酿造,也是同学们应该具备的,只有这样,我们方能如蜜蜂一样,酿造出香甜美味之蜜。(集体品读)

(五)升华感悟

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同学们学了这两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六)拓展延伸

这首小诗与宋代李纲的《耕牛》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诗曰: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蜜蜂与耕牛都是劳动人民喜爱的生灵,都是诗人墨客笔下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典范。罗隐的《蜂》虽不及李纲的《耕牛》写得那么大气磅礴,人家李纲毕竟是当朝宰相,站得高,看得远,想得多一些,所以颇有一番“鞠躬尽瘁,死而

/ 4

后已”的感慨,罗隐的《蜂》自然写得是小巧玲珑,至多是羽扇纶巾,风度翩翩的站在小山岗上,望着漫山遍野辛苦匆忙的小生灵,想起自己的平生事,不禁黯然神伤,随口吟出心腹事罢了。但是结尾这句“为谁辛苦为谁甜?”毕竟是巧妙的切中了蜜蜂辛劳一生,却不知为谁作嫁的主题,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而成为历久不衰、流传至今的佳句。

(七)老师也找到了一首关于动物的古诗,我们一起来欣赏 鸟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

道:说微(wēi):卑微一般(bān):一样 君:你莫(mò):不要巢(cháo):窝

1、读一读

2、试着背一背

(八)搜集有关于动物的古诗

(九)总结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多可爱的小生灵啊!对人无所求,给人的却是极好的东西。蜜蜂是在酿蜜,又是在酿造生活;不是为自己,而是在为人类酿造最甜的生活。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6.《赛龙舟》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六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解读:这一单元的主题是“民族风情”,旨在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风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的热情。《赛龙舟》是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描述了在端午节这天某地赛龙舟的热烈场面和龙舟竞赛体现的公平竞争、积极向上和力争上游的精神。课文按时间顺序,写人们在河堤上盼龙舟到来、龙舟出现、龙舟竞赛和赛龙舟的意义。作者重点抓住龙船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和观众的表现四个点来展现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语言精炼准确。

2.教学目标:

(1)读课文,体会赛龙舟的热闹场面,感受竞争、向上的精神。(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积累、丰富语言。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谈话引入 板书课题:赛龙舟。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七课《赛龙舟》。

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字认会了吗?课文读通了吗?老师先来检查一下预习情况。(出示生词)课文中还有这样几句话不容易读准确,谁愿意挑战一下自己,读给大家听。[一生一句。读错了纠正,跟读。] 看题目,赛龙舟是指什么?

课文中是讲在哪一天举行的龙舟比赛呢?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北方孩子来说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挂葫芦、吃鸡蛋、小孩子系五彩线、吃棕子)

而课文所写赛龙舟则是我国南方人在端午节这一天最隆重的一项活动。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都没有亲眼见过。这节课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赛龙舟的魅力。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1.开火车读文,边听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4

2、交流:提示说清时间、地点及什么事。课文描写了端午节这一天中午,人们在河堤上观看龙舟比赛的热闹场面。

(三)图文结合,精读感悟

1.这龙舟比赛真是热闹呀!我们来看课本上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龙舟、船手、观众)理解“人山人海”。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热闹的场面的呢?默读课文,对照插图想一想,在图中相应位置标记出顺序。(写上1、2、3、4等等)

3.交流:龙舟的样子、船手、比赛过程、观众等四个方面来写赛龙舟的热闹场面的。

4.这场龙舟比赛吸引了成千上万人来观看。如果,你就是那天站在河堤上的一名摄影爱好者,你会选择哪一幅画面拍下来与大家分享呢?为什么?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后自由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说说你要选择这个画面?

5.交流: 预设:

(1)我会先把龙舟的样子拍下来,因为龙舟很好看、很威武、很神气。“它们就像一条条出海的蛟龙。”长长的“龙体”上涂满了鳞甲形的斑斓花纹。那昂起的龙头威武无比,那翘起的龙尾直指蓝天。”

理解“蛟龙”,体会比喻的妙用。长、颜色多、美。(出示图片理解斑斓花纹,体会颜色美。)

龙舟这样威武无比,我们就要读出这种气势来。比一比看谁眼中的龙舟更威武,更神气。(指名读这两句话。)

小结:看来这位摄影爱好者很有眼光,选择了威武神气的龙舟。你还会选择什么画面拍下来呢?

(2)我会选择船手,因为他们很精神、很整齐划一。“每条龙舟上,都整齐地坐着两排划船手。他们穿着一式的运动衣,划着一式的短浆。船头还有一个站着的人,身子一颠一颠地使劲击鼓、敲锣、吹哨子。”“随着‘咚锵,咚锵’的锣鼓声,短浆整齐、急促地一起一落,激起了一团团雪白的浪花。龙舟就在这浪花中有节奏地起伏着,飞快地前进着,真像是龙腾大海,好看极了!壮观极了!”[理解“一式”,想象理解并模仿船手的动作,体会整齐美。

2/4

追问: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船手们无论是穿着还是动作,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整齐。为什么会这么整齐?(有人指挥)

为了赢得比赛的最终胜利,大家必须得听从指挥,齐心合力,团结奋进。那我们也齐心合力把这份整齐团结的感觉读出来,好吗?(齐读一遍)

(3)我会拍下比赛的画面,因为这龙舟比赛实在是太激烈了。“竞赛进行得十分激烈。最前面的几条龙舟,你追我赶,忽而这条在前,忽而那条在前,船与船之间的距离不到一个“龙头”,咬得可紧了!

(对比读,你认为可以把“忽而”“忽而”和“咬”换哪些词? 换成“一会儿”“一会儿”“追”读一读,感觉有什么不同?

“忽而”“忽而”和这几个词表示时间的间隔更短,“咬”表示龙舟你追我赶,力争上游,拼命向前,谁也不肯落后。更让我们感受到比赛的激烈。)

作者的用词十分准确。小组竞赛读,看哪组同学看到的比赛最激烈。播放视频,再读。

(4)我想给河堤上的观众也拍一张照。“堤上的人群激动地呐喊着:‘加油!加油!’”许多人还点燃鞭炮抛向江面助威。我也禁不住握紧拳头大喊大叫,直到龙舟都过去了,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联系生活理解“呐喊”,生活中你什么时候“呐喊”过?(拔河、运动会上)带着呐喊助威时激动的心情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6.同学们,龙舟过去了,观众们的心久久不能平静。龙舟比赛结束了,人们对当时的热闹场面难以忘怀。相信龙舟比赛在同学们的心目中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赛龙舟这项活动从古代流传至今,仅仅是因为它的精彩热闹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是的,赛龙舟的民俗除了精彩热闹,留给人们更多的是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总结全文,体会写法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不仅见识了龙舟比赛的激烈,更感受到龙船竞赛中公平竞争积极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学到了场面描写的方面,作者没有笼统地写比赛怎么样,而是抓住

3/4

龙舟、船手、比赛及观众这四个点写出了龙舟竞赛的热闹场面。课后请大家用这个方法写一写去年运动会拔河比赛的场面。

其实,在我国还有许多民族节日,希望同学们课后通过上网查找和询问家长了解我国其他民族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

7.《爆竹声声》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七

教材简析

本课三首古诗以平实的语言、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田园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主客间质朴、纯真、浓厚的感情。其中《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两首,诗人是客,从客人的角度写了所见所闻,表达了赞赏、留恋之情;《客至》一首,诗人是主,以主人的身份表现待客的热情和不周。不同的角度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不同心境,但语言中散发出的质朴、和谐的情味却是一致的。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和融情想象中,体会诗人的不同情感和主客之间质朴、纯真、浓厚的感情。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4、借助注释中的注音和字典能读准多音字“还”“舍”和课后的“黍、郭、圃”等6个生字,会写“邀、至、桑”等10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唐诗中饱含的“情”和宋诗中蕴含的“理”。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设疑,揭示课题(课前板书:古诗三首)

1、同学们都经历过出门做客和招待客人的事吧?我们来聊聊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出门做客或招待客人的情形。

2、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好吃的、好玩的,还有相聚时的开心、快乐,是吗?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走进唐宋时代,去看看留在那些著名的诗人心中的又是什么情形呢?(齐读课题)

(直接切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对做客、待客之道形

/ 6

成一种自我认识,并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满认知期待。)

二、读准诗句,切入主题

1、读准古诗,随机解字。

(1)请学生自由读读三首诗,注意生字和多音字的读音,想想诗句的停顿节奏。

(教师巡视,个别指正读音和停顿节奏)

(2)指名读古诗,纠正不准确的读音,随机提问“还”和“舍”的意思。

2、切入主题,锁定内容。

(1)快速浏览,想想三首诗中作者是客人还是主人。

在《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两首诗中作者是客人;在《客至》这首诗中作者是主人。

(2)这节课,我们先随同孟浩然和陆游一起去做客吧!

(古诗作为集音韵美和意境美于一身的语文学习材料,读准、读通是古诗学习的重要任务,在指导读准的过程中随机理解多音字的意思,为帮助学生疏通诗意做准备。以“做客”和“做主”两个主题把本课的学习划分为2课时。)

三、交流方法,理解诗意

1、自读古诗,交流字词。

读一读《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自己说一说诗的意思。有说不通的地方做上记号。

不懂字词预设: 至 田家 斜 场 把酒

腊酒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追随 衣冠简朴 古风 从今 无时

2、思考方法,归纳整理。

想一想,对于注释中没有解释的字词,除了查字典,你有什么办法了解意思? 交流预设:

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经验联系已学成语。板书: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生活经验已学成语)。

3、以《过故人庄》为例,运用方法。

(1)自己读读《过故人庄》这首诗,试着运用这些方法理解不懂字词的意

/ 6

思。

交流:

“至”字可对应“邀”来理解,或可举“冬至”这个例子。“把酒”,老师可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来理解。

(2)知道了字词的意思后,当我们说诗句的意思时,有时还需要把字词位置换一换,这样才能使诗句意思更加通顺。比如:“独钓寒江雪”我们说整句话意思的时候,词语的顺序应该为“独雪寒江钓”。大家自己练说一遍。

(3)指名说诗意,教师随机评价,指正。(4)指几名学生读,评价,齐读全诗。

4、迁移学法,自得《游山西村》的意思。

(1)刚才我们学习《过故人庄》时,先用适当的方法理解不懂的字词的意思,接着又通过调整词序说了整首诗的意思。大家能不能运用这样的学法自己试着读懂《游山西村》的意思。

当自己实在无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和同桌同学轻轻地讨论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教师巡视,随机帮助学生解答疑问,共性问题,统一交流)(2)指名说诗意,不当之处随机指正。

(这一学习过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先“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这样的问题是学生真正的学习障碍。针对问题,启发学生“回忆旧知,归纳方法”,再指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是一个“帮扶”的过程。最后,让学生迁移学法,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同时也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后援。)

四、比较同异,赏读两诗

1、比较相同,体会诗情。

同学们,两首诗写于不同的朝代,前后相差400多年,但我们仔细地读一读,你一定能读到很多相同的地方。请大家再次自由地读一读两首诗,你发现了哪些相同的地方?

(1)内容预设。

①两首诗中都写到了主人非常的热情好客,为客人准备了丰盛的酒菜。谁来读读有关的诗句?

/ 6

读读评评,强调“具”“邀”“留”“足”,读出主人的好客。②两首诗都写了看到的景色。

看到怎样的景色呢?你能用朗读来表现吗?(指名读,点评,闭目听读,融情想象)

(朗读中体会“绿树村边绕”“青山郭外斜”的对仗工整和由近及远,由里到外的描写顺序;体会山西村的幽深,曲曲折折的山路,似乎已经到了尽头,但一转弯却又见花红柳绿;体会乡村古老、淳朴的风俗)

③都写到了诗人心中的想法。

诗人心中的想法都凝聚在最后一句话中了。谁能读好最后一联诗?(强调“待、还”;“闲、无时”等词)(2)写法预设。

①这两首诗先写事,再写景,最后写情。

这是两首律诗,律诗分为两句一联,共四联,分别叫“起、承、转、合”,也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写事、写景也写情,这就是一个写法规律,这个规律还能帮助我们背诵全诗呢!

②两首诗的意思都比较好懂,没有很深奥很难懂的地方。诗人用简单、平实的词语写清了要表达的意思。(男女生分别读一首)

(3)情感认同预设。

从诗人与主人的交往当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呢?留在诗人心中的是什么呢?

朋友之间随和、质朴、深厚的情谊。

2、比较不同,感悟诗理。(1)交流不同,适时点评。

(2)其实唐诗《过故人庄》和宋诗《游山西村》还有一处很大的不同。补充陆游材料。

这首别开生面的诗篇,作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一年前,陆游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张浚战败后,陆游也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任上罢官归乡。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

/ 6

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闻雨》)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中。

请大家从《游山西村》中找一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不心灰意冷,勇往直前,相信前途光明的心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啊,诗人不仅写了客人和主人之间和谐、质朴的感情,还在诗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

宋代的诗歌大多都蕴含了丰富的哲理。而唐代的诗歌表达的是浓浓的情谊。(以“两首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架构起两首诗一起学习的桥梁,紧扣诗句中的重点词让学生带着欣赏的目光,品读、赏读诗句,融诗意理解、情感体验、写法学习于一体。比较相同中,引导学生反复体会诗中包含的浓浓的情感;在比较不同中,引入陆游作诗背景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体会宋诗包含人生哲理的写法,从而对唐诗和宋诗有模糊的区别意识。)

五、小结学法,诵读两诗

1、再设情境,齐诵两诗。

让我们闭上眼,再次跟随孟浩然去拜访老朋友,跟随陆游去游山西村吧。全体起立齐背两诗,背不下来的同学可以看课文。

2、小结学法,教学期待。

这节课,我们借助不同的方法解决字词、疏通诗意,比较欣赏了两首诗的异同。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在做客。而大诗人杜甫作为主人,他会怎么招待客人呢?我们下节课就去杜甫家做客。

(情境中引导学生齐背两首诗,使师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小结再扣本课中三首诗的不同,提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两首诗,谁能来给大家背诵一遍这两首诗?

2、大家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采用什么方法学习这两首诗的?

3、这节课我们就运用上节课采用的方法学习《客至》这首古诗,先借助各

/ 6

种方法理解字词的意思,疏通诗意,再通过反复诵读和想象等方法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最后熟读背诵。

(“温故而知新”,让学生通过回忆,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同时了解古诗学习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8.《爆竹声声》教学设计(详细讲解) 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正确读写“融化、伐木、煤油灯”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感受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教学难点:

感受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特点。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一只美丽的小鸟站在大树上,正动情地为好朋友——大树唱歌呢!大树摇曳着茂盛的枝叶,正入神地听着。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的画面啊!然而当第二年春天到来的时候,这美好的情景不在了。这是为什么呢?快去读读课文吧!(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学会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再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1)学生正确读词语。

(2)指名读。(随机指导“融、伐”的字形和意思,以及儿化的读法。)

3、多种形式练习读词语,正确读写“融化、伐木”等词语。

4、指导写字。师重点指导“融”字的书写,生练写。(注意写字姿势)

5、同桌互评,展示评议。

1/4

6、阅读要求: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哪里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飞回南方前,鸟儿答应大树________。可是,第二年春天,鸟儿回来却发现________。于是她到处寻访,问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于是,鸟儿________。

三、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以“去年”为切入点,抓“好朋友”品读。

1、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回到去年,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树和鸟儿去年的经历?

2、课文多次提到树和鸟儿是好朋友。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他们是好朋友的?用心默读第1~4自然段,把你感受深刻的词句画出来。(生默读,随机指导默读。默读即不出声,不指读,要边读边想。)

3、交流反馈。

(1)“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小鸟天天唱,大树天天听,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春天,春暖花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夏天,酷暑难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秋雨绵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树__________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__________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读书的最高境界是“于无字处读出字来”,大树会怎样对小鸟说话?鸟儿又是怎样答应的?

(3)学生默读课文把体会到的心情概括成一个词。

2/4

(4)同桌自由练读、找好朋友展示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三、再读课文,以“今年”为切入点,抓“对话”感悟。

随着鸟儿的离去,去年的欢声笑语和痛苦别离都成了美好又难忘的回忆,今年,鸟儿会遵守这个“春天的约定”吗?

1、第一次对话。(1)鸟儿与树根的对话。

(2)学生找好朋友读、分小组读。(在读中体会鸟儿与树根的心情,引导学生体会好朋友不见时的伤心。)

(3)小结:听了树根的话,鸟儿又去找谁了呢?(大门、小姑娘)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她的好朋友,同学们,当你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朋友时,你的心情怎么样?(伤心、焦急)

(4)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读出鸟儿伤心、焦急的心情,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2、第二次对话。

(1)大门的回答令人多么伤心呀!往日的参天大树,变成了细条条儿,再变成一根根火柴。这还是鸟儿的朋友吗?假如你是鸟儿,你还愿意去找他吗?

(2)学生交流阅读感受。

(3)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呼唤大树:大树,你在哪儿啊?

(4)过渡:也许是鸟儿的努力,也许是同学们的呼唤,鸟儿终于在小女孩口中打听到了火柴的消息。

3、第三次对话。鸟儿与小女孩的对话。

(1)分角色朗读对话。(学生读小鸟的话,老师读小女孩的话。)(2)探究:从小女孩的回答中,你知道了什么?(火柴用光了——火柴点燃的灯还亮着。)

4、请小组竞赛读“回来——寻找”的对话部分,感受小鸟和大树的友情。(1)学生四人小组练读。(2)汇报表演读。

四、揭示道理,引导想象。

1、学习最后三个自然段。

3/4

(1)质疑。

①鸟儿看到灯火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 ②第一次“盯着灯火看”时,鸟儿可能在想什么?

③鸟儿唱完了歌,为什么还看了灯火一会儿才飞走呢?鸟儿又在想什么?(2)汇报交流。

①鸟儿信守诺言,从侧面说明她是非常重感情的,体现了鸟儿和大树的深厚友情。

②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③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2、小结:多么守信用的鸟儿啊!大树有这样的一位朋友真幸福。

五、回归题目,升华理解。

1、鸟儿的这种品质多么值得我们学习,你们有什么话想对鸟儿说?

2、全班交流。

六、作业设计。

1、鸟儿飞到南方去以后,经历了哪些事?让我们来编一个《去年的鸟》的童话吧!

2、推荐童话:新美南吉——《小狐狸买手套》《蜗牛的悲哀》。

9.小学生日记:爆竹声声辞旧岁 篇九

忽然,前面亮光一闪,接着拳头大的圆火球,一个接着一个飞向天空,红、黄、绿……照得大街通亮。妹妹一见,就大声喊:“姐,这是什么?”

“这叫闪光炮,可好玩了。”我说,“放完了,还剩个长筒呢!”话音刚落,她又喊起:“姐,我们放一个花炮和他们的比一比!”说完就把一个花炮直立在石台上。花炮有半尺高,大拇指那么粗,是用牛皮纸卷的,像支蜡烛。我们用香火点燃了导火线,导火线就“哧哧”地冒白烟,紧接着就“刷”的一声,一股火柱冲天而起,窜出十几米高,五颜六色的火花向四周散开,又像雪花一样纷纷下落,好看极了。

不一会儿,邻居们也都出来放爆竹了。“劈劈啪啪”“乒乒乓乓”“咚——哐”的声音一直响个不停。

上一篇:经典搞笑的个性签名下一篇:壮丽雄伟的颐和园初二作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