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2024-11-01

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共11篇)

1.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篇一

学习

1、儿童模仿别人的行为属于学习。学生学习体操属于连锁学习。

2、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归纳为“蔬菜”属于概念学习。

3、学习了“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后再学“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时进行的分析属于辨别学习。

4、学习“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是规则学习。

5、小丁原来很怕见陌生人,上幼儿园后这种行为消失了。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在小丁身上发生了态度学习。

6、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桑代克。

7、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是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浦洛夫创立的。

8、根据经典条件作用论,食物引发的狗的唾液分泌的反应是无条件反应。

9、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就能引起的反应就叫条件反应。

10、“杯弓蛇影”反应刺激泛化现象。“一招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刺激泛化现象。

11、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映的是刺激分化。

12、要求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刺激的分化。

13、能使我们的学习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的是泛化。

14、联结主义者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学习、他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强化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5、问题是给定信息和要求达到的目标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被克服的刺激情境。

16、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有结构的问题。教科书中的练习题多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17、“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属于无结构问题。

18、发明创造属于问题解决。

19、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其首要环节时发现问题。

20、人们经常借助于外在的具体形式,如画图表、路线图等表征问题,这是理解问题的过程。

21、认知心理学将理解问题看作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空间的过程。

22、寻找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与方案,选择恰当的解决问题的操作步骤的过程是提出假设。

23、将所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全部列举出来逐一尝试,虽可保证解决问题,但效率不高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算法式。

24、根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方式是启发式。

25、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审清题意,必要时可以画示意图。这样做的的母的是很好的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26、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聚合思维。

27、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28、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则表明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9、“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学习迁移。

2.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篇二

误区一:实用性不大, 失去了编程的积极性

通过与学生、同行之间的交流, 得知部分学生反映上课时都能听懂讲解, 可在涉及到具体的编程及上机操作时, 往往会出现没有思路、无从下手、或错误百出, 不会调试程序等各种情况, 学生的编程往往只停留在依教师的例题“画瓢”的水平, 一旦稍有改变, 便出现举步维艰的困惑。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注重单个知识点的学习, 而忽略了各知识点的衔接, 等到用时不知道如何运用这些知识, 形成不了完整的应用程序, 以致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从而使学生对该课程失去了兴趣, 感觉该课程在工作中实用性不大, 失去了学习编程的积极性。

措施:针对初学者对VB程序设计所知甚少的实际, 围绕VB应用程序开发的界面设计, 属性设置和代码编写三个环节。以教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为主线, 内容按照界面设计与算法设计相结合, 突出VB可视化程序设计特点的原则:可视化编程。尽量体现由简及繁,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符合教学规律, 做到举一反三。课堂教学中或者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实际生活中用VB编程用得着的小程序, 例如倒计时器, 上网时间限制器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了编程的积极性。

误区二:学生学习方法有误

目前成人学生由于工作压力大, 学习时间相对不多, 用的学习方法都是传统的“学中用”。所以学习效果不理想。

措施:要求学生做到“用中学”。学VB语言好比学一门外语, 学外语, 每天去背语法、背单词, 语法非常重要, 但到实际对话中, 就没办法说出来, 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 那么, 你自然而然就会明白怎样去学习VB这个语言, 道理一样, 语法该背, 单词该记, 但最主要的是要在应用过程中去背这个单词, 背这个语法。就是要做到“用中学”。先看教师做例子----到模仿---再看书----再分析相关知识点以及一些语句, 根据这样的思路来学习。从而掌握VB工程的概论及编程的相关函数、语句的用法。可视化编程, 到了视窗时代, 图形效果时代, 窗体界面易操作, 极大减轻了编程过程, 主要是画界面, 编界面, 用鼠标画界面, 所见即所得。下面是一个简单的“加法”应用程序的开发方法

第一步:画流程图

第二步:画界面

第三步:编代码

通过上面“加法”应用程序的例子, 从而知道标签、文本框、命令按钮等控件, 知道了这些控件的诸多属性。知道了VB编程是先画界面再编写代码。

误区三:学员层次参次不齐, 混文凭的思想严重

虽然同学们入学都参加过统一的成人高考, 但目前, 入学门槛低, 由于种种原因, 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不同, 因而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不同。

措施: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程序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的效益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 而在于学生学到多少, 而学生学到多少取决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和主动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充分地思考, 教师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想使学生积极, 认真负责地投入学习, 我认为首要的是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启发和诱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使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索心理,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质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要做到充分的交流和沟通, 生动活泼地开展教学活动。程序设计教学可讲的内容很多, 但授课时和学生认知水平的限制, 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内容都讲到。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 将部分教学内容设计成专题留给学生进行有准备的课堂讲座或讨论以及将一些教学内容提炼成问题作为学生的课外思考题等方法往往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常常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浅谈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教育 篇三

一、端正学习态度

首先分析一下上面同学们提出的普遍问题,即为什么上课听得懂,而课下不会做?我作为学理科的教师有这样的切身感受:比如读某一篇文学作品,文章中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对人物心里活动的描写,都写得令人叫绝,而自己也知道是如此,但若让自己提起笔来写,未必或者说就不能写出人家的水平来。听别人说话,看别人文章,听懂看懂绝对没有问题,但要自己写出来变成自己的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又比如小孩会说的东西,要让他写出来,就必须经过反复写的练习才能达到那一步。因而要由听懂变成会做,就要在听懂的基础上,多多练习,方能掌握其中的规律和奥妙,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这也正是学习高中物理应该下功夫的地方。

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分付出,就应当有几分收获。

二、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主动参与

课堂教学活动要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情境中展开,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人格,对学生充满信任和理解,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使学生较为自由和灵活地进行自我追求、自我想象、自我创新。由学生自己在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过程中建构知识基础。学生建构知识是出于实际问题的需要,是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讨论产生学习议题后而学习的。他们通过查找大量信息,从中抽取信息、总结信息。这样建构起来的物理知识将是灵活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是他们自己的知识,是能够灵活迁移的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要在置疑诱导上下功夫,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任何科学学说的发现起初都是大胆猜想。鼓励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发现。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善于探索的习惯,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态度将使他终生受益。因此,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雏以外,还应充分挖掘出教材中的猜想因素,适时诱导学生大胆猜想,并善于对猜想进行科学论证。同时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创新思雏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无疑不思,无思不悟,无悟不进。

三、让科学方法教育显性化

科学方法教育的显性化是指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时,明确指出这种科学方法的名称,传授有关该方法的知识,揭示该方法的形式、操作过程,说明原理,即教师公开宣称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方法教育的教学形式是外显明朗的,这种教学的实质是知识技能和过程方法相结合的教育。

1.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显性化。科学的方法体现在具体科学知识的认知过程之中。把认知过程充分而合理地展示出来,学生才能看到科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并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去解决的,从而学到科学的方法。要强调认知过程的教学,不是把历史的过程作简单的浓缩或重复,而是根据今天我们所认识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的内涵,按照学生的认知模式,去设计一个认知过程,进而引导学生去经历这一过程,使学生领略其中具体的科学方法。

2.在习题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在习题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主要是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设想在不改变现有教材编写体系的基础上,适当在教材中融入科学方法的内容,包括具体应用的科学方法的名称、实质及内涵等,以方框图形式穿插于教材中,类似于旁注,以这种方式来引起教师和学生对科学方法教学的重视。

四、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学习兴趣

学生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能有效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解疑心。而且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对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引发学生好奇的物理问题情境、时空情境等等。在引入新知识时,教师巧设悬念。在某一物理知识的教学结束时,提出一个或几个以后学习的有关悬念,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强烈愿望结束对某一知识的学习,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相对独立解决问题,同样能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实践过程中,“问题”应小而具体,要紧密结合物理概念、规律、方法,要有代表性、启发性,能击中要害,引人入胜,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中学物理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科学方法内容,如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模型与模拟、猜想与假说、灵感与直觉等等,它们组成一个大系统。物理学理论的建立遵循着这样的途径:观察实验一提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验证假设一理论总结一实践验证理论。如果要使学生体验、认识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各种基础能力,以科学的态度和时代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在教学过程中,就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科学方法因素,使同一科学方法多次出现、多次运用。做到自觉地、坚持不懈地让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学习。教学中要分析每章每节的科学方法因素,在确定知识、能力教学目标的同时确定科学方法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感受不断创新的科学精神。另外应创设诸如实验、讲座、交流、作业、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4.教育心理学学习技巧 篇四

常见的描述性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

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教育教学过程并记录下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了解学生心理的方法。在观察中,研究者对观察情景不加任何控制条件,不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行为。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使用简便,可直接使用,也可结合其他方法进行。观察法记录的材料比较真实,但是不够精密,它不但需要观察者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善于从纷繁复杂的情景中捕捉所需的行为表现,同时还要进行及时的记录,观察法只能了解学生心理活动的某些自然的外部表现,而不能对心理活动施加影响,了解其因果关系。

(2)调查法

调查法是通过多种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内部心理、外显行为等资料。调查法的途径与方法很多,如通过面谈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情况,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平时在家的情况,通过作品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调查法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问卷法,它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而且可以做到取样很大,使研究对象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克服小样本资料所具有的推广性不高的缺点,还可对获取的资料进行一定的统计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不够严密和准确的缺点,有时不能及时反映被调查者的心理变化,被调查者可能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统计处理上也不够精确。

(3)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对一个人或一组人的问题进行研究的方法,有时也与纵向的追踪研究相结合,系统记载被试某些心理活动的发展状况,某些教育心理问题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于特例研究,如对智力超常儿童、特殊才能儿童、学习困难儿童及品德不良儿童的研究等。研究中要求对个案的材料收集齐全、详尽,只有这样,才能对所关心的问题提出中肯的意见。

(4)教育经验总结法

教育经验是指教育工作者对自己平时工作经验的总结,以获得对有关教育心理学的一些现象的理解。在教育教学之中,由于教师接触学生的机会较多,对学生的情况比较了解,教师通过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进行观察、了解能够总结出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而这些总结出来的感性的知识又可以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或修订。教育经验总结是教育工作者常用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的质量与教师自身的理论修养水平有关,教师的理论修养水平高,则可总结出教育心理学中一些带规律性的东西,否则容易出现只谈现象,而不能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毛病。

2.实验性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我们可以得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从而为我们通过一个变量预测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提供一定的依据,但相关关系不是因果关系,而且描述性研究所得到的材料数量化程度不高,难以精确揭示变量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实验性研究方法了。它是指实验者有意控制某些因素,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现象的方法。

5.教育心理学学习心得3 篇五

从这节课中,我不仅学到了一些关于怎样上好一堂课的条件,还学会了上好门课所需要具备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经过多半个学期的观察,我发现每次在开始上课的时候,王老师都会在放PPT之前,给我们把前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做一个总结。我觉得这对于即将为人师表的我们是很值得学习的。我记得从小学开始,所有老师就一直强调我们要记得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但是我想即使是现在已经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这点呢,就更不用提贪玩的小孩子了。所以这还是需要老师不断去督促学生们,而这个督促的方法也就应该是:在上课前给同学们复习一下以前所学的知识,对以前的知识做一个系统性的回顾,加深他们的记忆。

在两组同学做完报告后,王老师对他们都做了相应的评价。我一直觉得讲课最主要的就是把要讲的内容表达清楚就行了,其他的应该不重要。但是今天听了老师的点评,才知道原来讲课也是有这么多要求的。不仅要在时间上把握好,语言、肢体、表情等要把握到位,连PPT展示都有那么多的要求。这确实给了我很大的一击。此时,我才明白做一名人民教师的不容易。即使只有短短的十分钟,在台下做的工作也是如此的繁多。这更加坚定了我努力学习知识的决心,只有不断扩充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更好的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在教学中,在讲台上,我们不仅仅只是一名教师,我们更是一名知识的传播者,即便是一个小小的错误,对学生们造成的影响也会是无法估量的,因为我们是他们学习知识的第一任老师,也是他们最信任的人,所以我们所说的话,他们可能就会深信不疑,即使有的时候我们是错的,但是对于那些还没有辨别能力的小孩子们来说,就会认为这是真理,所以这会对他们在以后处理问题的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影响。我想所谓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也就是形容的这种情况吧。所以我们一定要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给学生们一个正确的引导,为他们的人生做一个很好的保障。

6.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篇六

主要学习内容

学校(直属单位)党员领导干部

党章: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深入领会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重点掌握党章总纲和党员、党的组织制度、党的中央组织、党的地方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党的纪律等章内容。

党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试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党内法规;省委关于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十项规定、市委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实施意见等制度文件;中央纪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换届风气监督的通知》,以及中央、省委、市委有关严肃换届纪律的精神和要求。

系列讲话:《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在编》;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和系列重要指示精神。

普通党员

党章:领会党的性质、宗旨、指导思想、奋斗目标、组织原则、优良作风,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深入领会党员条件和义务、权利,明确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条件。

党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学习党的历史、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

7.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篇七

一、培养正确的英语学习态度。

英语不同于其它学科, 它是一种语言, 有自己的语言规律和文化, 所以我们要尊重这种规律的存在, 并要在遵循规律的发展前提下还要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学习。

1、家长的英语学习意识和教育态度很重要。

语言最突出的特点是实践性强, 而中国学生实践方面的训练很有限, 除了在学校学习和实践之外, 大部分时间就要放在家中进行。那么在家学英语的意识就很重要。这种意识不是直接来源于学生, 而是家长传递给学生的。比如有的孩子学习英语的天份很高, 学习也很勤奋, 但就是每次作业或考试总是不能打满分。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和家长沟通了几次之后, 我发现是家长对于孩子英语学习的主动意识不够有关。如果家长在学习意识上不严肃, 那么孩子就会模仿家长, 对于学习的态度也不会很严肃, 习惯慢慢就养成了。其次家长要充分利用“暗示”来影响孩子, “心理暗示”是一种心理学方法, 家长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可以对孩子造成一种心理暗示, 告诉他们哪些事能做, 哪些事不能做。例如:下雪天孩子有课外英语班, 如果由于天气原因孩子不想去, 当家长发现孩子的心思后就要使用“暗示”来引导孩子, 比如讲一些小故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 来引导孩子英语学习不能因为主客观原因而受到影响。

2、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很重要。

英语学习是每天都要进行的, 当家长和学生都有了这个意识之后, 就要付诸行动了。我个人认为语言的学习是所有学科中最能磨练人的意志的学习过程, 因为英语学习不是从兴趣开始, 而是从背诵开始, 也就是说英语学习要以意志努力来开始。意志努力的过程就是心理学上情绪和情感不断作用的一个过程。当一个学生有了正确的学习意识并能付诸行动后, 接下来要把这种行动持续下来, 变成学习习惯。当英语学习成为习惯后, 学习也就从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了。

二、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

每个学科的学习特点是不同的, 学习方法中国化指的是好的学习方法都要依据该学科的学科规律和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而定。

1、坚持读。

每天固定的时间进行10分钟以上英语朗读是非常必要的。建议固定的时间是为了使英语朗读习惯化。每天读的定义是一年365天, 天天要读, 不要因为是孩子的生日或过年过节而让孩子松懈, 这种松懈是态度上的松懈, 这会影响到孩子, 让孩子误认为学习可以分时间来进行, 这种错误的观念一旦在孩子的脑海中形成, 孩子可以很轻易的把这种观念迁移到其它学科中。

2、坚持听。

英语听力也要和朗读一样在固定的时间完成。建议在早晨孩子起床时由家长放录音。用英语听力召唤即将醒来的孩子。磁带一旦放开, 孩子是否去听我们不必管, 放磁带的目的是督促孩子练习听力,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早晨第一件事是练听力的习惯了。

3、坚持写。

听和说形成了习惯后, 写又是孩子学习的另一关。在孩子最初学习英语的两年中, 建议家长和老师让孩子尽量使用钢笔来书写。使用钢笔不仅可以练字, 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书写的每一笔划都要认真仔细, 这正是初学英语的学习态度。当孩子有了几年的英语学习体会, 形成了自己固定的书写习惯后, 才可以改用其它类型的笔。

4、主动学习。

要培养学生养成自己寻找答案的习惯, 使主动学习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不要一有问题就问老师或同学, 都要相信自己, 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阶段, 这个阶段往往比结果还要重要。

孩子学习知识的动力都是来源于兴趣的, 而英语学习兴趣不同于其它学科, 英语学习兴趣要依靠于背诵、表扬、主动学习这些阶段来完成。无论学习单词还是一句话都是靠背诵来实现, 接下来的是老师或家长表扬, 孩子有了自信, 为了获得更多赞许而开始了主动学习。这个过程不仅发生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 它还可以发生在孩子学习的每一阶段, 所以家长或老师要慷慨的对身边的每一个孩子提出表扬, 鼓励他们发现问题, 主动的学习更多他们感兴趣的知识。当然不能一味的称赞, 要指出重点错误, 鼓励他们自己寻找答案。

有了学习兴趣, 家长和孩子再有良好的学习意识, 孩子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英语学习才会顺畅, 持久的展开, 最终的学习成果才是健康和和谐的。

摘要:英语学习是语言能力学习和培养的过程, 也是一个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实践的过程。在此过程中, 家长的教育态度和学生的英语学习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因此, 如何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对英语初学者进行心理干预, 显得尤为重要。

8.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篇八

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 中学教学 方法

一、多种渠道,激发兴趣

(一)利用教师期望效应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的期望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只有老师把学生看作渴望学习的人,学生才能更有可能成为渴望学习的人。所以教师要避免传递这样的信息,即认为学生不喜欢学习活动,或他们学习只是为了得高分。如老师常常督促学生学习,或总强调某个知识非常重要是因为它连续几年中考都要考到。可取得方式是,把学生看作积极的,有强烈的成长动机的学习者,他们喜欢学习,而且努力带着理解的态度学习。比如,在中学的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传递他对学生的期望,在学期开始便宣布,计划把学生培养成“地理学家”。那么在这学年的讲课中,教师便可以说:“既然你们都是地理学家,那么从一个地理学家的观点出发,你们可以从信息中得到什么结论呢?”

(二)利用学生已有的动机和兴趣形成新的学习兴趣。

教学经验和有关研究表明,在学生缺乏学习动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兴趣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学生爱好游戏和其他科技、文体活动的动机和兴趣,使这些已有的动机和兴趣与学习发生联系,把这些活动的动机转移到学习上,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学生的需要。例如,班级中的某些同学喜欢到处旅游,就让他们说说他们走过的路线,或在地图上指出方向,标出路线,所到地方的特产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告诉他们这一路线在整个国家铁路或公路网上的位置,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们生动地理解了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深感到不学好地理知识不行。再比如,有很多同学没有方向感,到达一个新的地方之后,通常辨不清方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谈谈这方面的经历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好影响,使学生深刻认识到这一部分知识缺乏所带来的不便,教师便可以在这个时候教给学生如何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辨别方向,例如,最简单的便是观察太阳的位置,若是没有太阳的情况下,还可以通过观察居民区阳台的朝向来判断等等。

(三)加强课外活动指导,发展学习兴趣。

有些教师和家长往往限制学生参加多种课外活动和课外阅读,认为学生应该老老实实地学好课堂知识,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尤其是对学习差的学生,更是严令禁止看课外书,反对参加课外活动,课余时间往往是补课和做作业。结果,使学生原来就极微弱的一点求知的火花也熄灭了,这些差生也就只能停留在读课文、做习题的狭小求知范围内。知识面得不到拓宽,思维和想象得不到活跃,因而也就激不起学习兴趣。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实践也证明,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对于培养兴趣,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是极好的手段。越是学习好的学生就越是热衷于课外阅读和参加课外活动,越有自觉主动地要求获取多方面知识的强烈愿望。当然,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课外活动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应当积极关注学科的发展,自觉增加自己的学科修养,以给予学生更恰当的指导。

二、科学选材,读书得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科学的教材和科学的读书方法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本合适的教材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科学合理的结构编排首先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个感性的认识对于即将学习很多科目的学生来说,是关键的。选择一本好的教材是必须的,但是在这个需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积极发挥作用,为学生推荐配套的较好的参考书或有关本学科的课外读物来满足学生的需求。选择好教材之后,就应当是积极的科学的读书方法了。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引导,而不是直接布置下去作业就可以了。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初学地理知识的学生,还不知道如何预习,会感到无从下手。教师可以将一周要学的知识列成大纲交给学生,并明确每天要学的知识,同时给出学生预习的模式:是什么——有什么——为什么;地理学习不同于其他科目的一点是,图文结合,尤其是初学地理时,一定要培养学生爱看图的习惯,图文对照,边读边注,是学习地理的有效方法。实践也证明,一些地理学的非常好,热爱地理学习的学生都是喜欢看图记忆的,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学到最后,只依靠一张地图,就可以回忆起整本教材的内容,而且说得非常好,并非是死记硬背。对于地理学习来说,这种方式无疑是非常好的。

三、讲究策略,理解记忆

(一)利用记忆规律。

1.干扰。

干扰会阻碍人们在脑子里复述刚才所学的信息。彼得生(1959)等人经过实验发现,在学习了任务后,进行倒减计算被试组的遗忘率要大大高于未进行倒减计算的控制组,倒减计算剥夺了这些被试在头脑中复述这些无意义字符串的机会,从而无法在短时记忆中保存它们。因此,我们一定要考虑短时记忆的有限容量,在进行进一步学习之前,要在头脑中进行复述,避免干扰。尤其是在学习人文地理的内容时,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多,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干扰现象的发生。

2.抑制和促进。

前后所学的信息之间的消极影响称之为抑制。当后面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前面所学信息在记忆中的保存,这种现象叫做倒摄抑制。当所学的信息干扰了后面信息的学习时,就出现前摄抑制。前后所学信息之间的影响有些则是积极的。学习某件事常常有助于学习类似的事,这种现象叫做前摄促进。反之,叫做倒摄促进。在所有遗忘的原因中,倒摄抑制可能是最重要的。这一现象就能解释为什么学生很难记住频繁重复的知识。因此,教学和学习时,要尽量考虑抑制和促进的作用。

3.首因和近因效应。

教育心理学中最为古老的发现之一就是,当我们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加以测验,我们记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记中间的词的效果要好得多。人们倾向于记住开始的事情,对首先呈现的项目倾注了更多的注意和心理努力,造成了首因效应。在长时记忆中建立新信息时,进行心理复述是很重要的。通常,比较多的心理努力花在首先呈现的项目上。另外,由于在最末了的项目和测验之间几乎不存在其他信息的干扰,造成了近因效应。根据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可知,开始阶段和最后阶段所学的信息比其他信息更易记住。为了利用这一点,教师要精心组织备课,把最重要的新概念放在课堂的开头,在最后对它们进行总结。很多老师一上课就检查作业、点名等,这并不科学。最好的方式还是上课一开始就着手基本的概念。同样学生要把最重要的任务置于学习时间的首尾,不要把首尾时间花在整理材料、翻书准备笔之类的事上。

(二)合理复习。

对于遗忘的过程,心理学家们很早就表现出了极大的乐趣,并作了大量的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有先快后慢的特点。学习以后在最初的很短时间里就会发生大量的遗忘。如果过了很长时间,直到考试前才复习,就几乎等于重新学习了。所以根据这一规律,复习最好要及时进行。复习的黄金2分钟是指学习后10分钟就进行复习,只用2分钟复习就能取得良好效果。合理复习还要求学生应当集中复习与分散学习结合,部分学习与整体复习结合;自问自答或尝试背诵,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根据自己回答或背诵的情况,检查自己的错误和薄弱环节,从而重新分配努力。

四、亲自参与,合作学习

学习完成各种任务时,让学生亲自参与某些任务,比让学生只看说明书或者看老师完成这一任务学得多。例如,如果让学生有机会亲自画地图简图、铁路纵横网状图,要比只让他们看老师画,所学的东西要多得多。另外,中学阶段的合作学习也非常有效。不论是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还是培养学生善于和他人合作的能力出发,都是有益而无害的。这种合作学习方法适合旧知识的复习和新旧知识的连接学习。教师可以确定几个主题供学生选择,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然后进入具体的操作流程,大致可以分为7步:(1)根据分组方法分学习小组。具体的分组方法,教师可以规定,也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动分组,最后若不均衡,再由教师指导调控。(2)确定学习小组组长。小组长的确定可以自荐,也可以组内成员推举,最好的方式是组内成员轮流来做。(3)组长分工。(4)组内成员独立完成或组内合作完成分解任务。(5)组内交流评价。(6)整合主题研究报告。(7)组间交流评价。(8)老师予以点评反馈。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些让学生积极参与的任务式教学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9.《教育心理学》课程学习大纲 篇九

一、课程学习目标: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该课程对于学生正确把握教育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科学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历史,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阐明学生学习的内在过程、特点及规律,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与教学改革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知晓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念、技术和模式,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教育心理学基础。

二、课程学习基本要求:

1、以科学精神为指导,通过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构建传授教育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般原理,理解教育心理学的价值和机制,把握教育教学心理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理论、学习心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规范的学习以及教学的设计及其成效的考核与评估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技能;

3、能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分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要求进行课程和内容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教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运用有关理论分析与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

4、能有效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以及学生和自己的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日后从事教育实际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培训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认知能力、创新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绩测验的命题能力、研究能力。

5、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结构,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6、了解教师等外部因素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了解这些外部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能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施加有效的、积极的影响;

7、有意识养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有追求理想教师境界的意识、价值观和信念。

三、课程考试形式:

结合教育实习经历,撰写一篇有关教育心理学知识的教学案例。要求:1000字以上,钢笔书写。

四、参考书目

1.皮连生主编,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http://pan.baidu.com/s/1dDGLEmd

2.Jeanne Ellis Ormrod著,教育心理学,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http://pan.baidu.com/s/1c0IjB3q

3.黄正夫、吴天武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莫雷主编,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5.皮连生主编,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6.史莱文[美],教育心理学,中国邮电出版社,2004年 7.斯腾伯格[美],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年

10.学习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十

奥苏贝尔对传统的学习理论持批评的态度。他认为,这些学习理论并不探讨在课堂里发生的学习,而只是根据实验室里的学习不加分析地外推。在他看来,“一种真正实在的、科学的学习理论主要关注在学校里或类似的学习环境中所发生的各种复杂的、有意义的言语学习。并对影响这种学习的各种因素予以相当的重视。 (Ausubel,1967)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是他对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描述。在他看来,学生的学习,如果要有价值的话,应该尽可能地有意义。为此,他仔细区分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之间的关系,具体如下:

教学总是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的,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学生学习的方法。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包括了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奥苏贝尔继承了传统的接受学习理论,并在历史上首次将之作为与发现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加以积极倡导并进行系统的心理学研究。

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呈现的材料来掌握现成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发现学习相对。在接受学习中,所学东西的全部内容都是以确定的方式由教师传授给学生的,学生无需进行任何独立发现,而只需接受,即只需把教师呈现给他的材料,例如一组无意义的音节、一首诗、一条定理加以内化和组织,以纳入到已形成的认知结构当中,以便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可以运用它或把它再现出来。这里所说的内化是指将新的学习内容通过整合贮藏入已有的认知结构当中。

接受学习不同于机械学习。接受学习是与发现学习相对的,是指学生将学习材料作为定论性的知识加以接受、内化、形成自己的知识,而不重复人类发现、形成有关知识的过程。机械学习则是与有意义学习(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相对应的,他指不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接受学习可能有意义的,从而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也有可能是机械的,从而成为机械的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也不同于被动学习。被动学习是与主动学习相对的,他是指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的需要、动机、兴趣或者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等原因,因而不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或者不积极主动的把自己的学习引向深入,不去深入、全面的把握学习内容,而满足于那些含糊的、肤浅的、似是而非的观念。接受学习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的,他与主动、被动学习都没有必然的联系。

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对发现学习的解释不同于布鲁纳。他认为,发现学习是指学习内容不是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的,而是要求学生在把最终结果并入认知结构之前,先要从事某些心理活动,如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新排列、重新组织或转换。布鲁纳的发现学习是要学生通过参与探究活动发现基本的原理或规则,使学生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除此之外,奥苏贝尔认为,发现学习还涉及其他三种学习类型:运用、问题解决、创造。这三种学习是有层次的。

奥苏贝尔认为,“运用”是指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类似的新情境中去,有点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讲的“练习”。“问题解决”是学生无法把已知命题直接转换到新情境中去,学生必须通过一些策略,使一系列转换前后有序。学生已有的知识可能是与问题解决办法有关的,但需经过多次转换,而非直接运用或练习所能解决的。“创造”是能把认知结构中各种彼此关系很遥远的观念用来解决新问题,而且,认知结构中哪些命题与该问题有关,事先是不知道的,各种转换的规则,也是不明显的。在奥苏贝尔看来,“创造”的定义是指能产生某种新的产品,或者对学生来说是新的,或者在人类认识意义上来说是新的,都应该被视为创造性行为。当然,只有能产生后一种新产品的人,才能被认为是具有创造性的人。而且,创造性行为本身,应表现出一定的综合水平,即能够把各种要素综合在一起,形成新产品,这种综合水平应超过问题解决中所需要的水平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奥苏贝尔根据知识学习过程的不同性质,又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或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的和非人为的联系。以下两个先决条件是划分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标准:(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意义学习(meaningful learning)的心向,即表现出一种把新学的材料同他已了解的知识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的意向。(2)学习任务对于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即学习的任务能够在非任意的和非逐字逐句的基础上同构联系起来。明确了意义学习的先决条件,就不难对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做出明确地区分。以无意义音节的学习来说,由于学习者头脑中没有与之对应的有关观念,无意义音节不能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联系,因此,在学习中只能逐字逐句地背诵它,所以,它只能建立一种逐字逐句的联系,因而是机械的学习。有时人们为了便于记亿,往往把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种意义,但这种意义的赋予是人为的或任意的联系,因而也属于机械学习。

11.教育心理学学习方法 篇十一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幼儿;钢琴学习

一、绪论

钢琴是一门优雅的艺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抒发情感。要想学生学好钢琴,让钢琴成为他们感兴趣的一门学科,钢琴教学者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在身心愉悦的情况下学习钢琴。这就涉及到儿童的心理了,需要老师在正常教学课程的同时,要仔细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通过孩子的不同表现来探测儿童的心理,通过发展心理学的理论与实际教学相融合来研究一套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的儿童钢琴教学法。从儿童心理的角度出发,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启发和正确的引导来教授钢琴。让儿童在快乐的氛围中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本文研究对象为幼儿园3~7岁幼儿。通过借鉴和查阅国内外的相关资料和书籍,通过互联网的查找资料以及去图书馆翻阅图书,收集与本文有关的资料,整理并分析,对文献资料进行提炼与总结。通过调查研究儿童钢琴教学的实践,以及对每个年龄阶段儿童的观察,对儿童钢琴学习情况进行研究分析与总结,对钢琴教学现状的分析,应对儿童钢琴学习中的一些问题。

三、现代幼儿的心理简析

儿童发展心理学以儿童为研究对象,研究儿童各年龄阶段的发展特征,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的环境、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教育范围,着眼点在理解儿童的发展。因此研究要分析儿童的年龄特点,来制定适应儿童特点的、最大促进儿童心理发展教学手段,如抓住儿童的关键期与敏感期。

(一)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期是指3岁至7岁的儿童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注意力更集中于新鲜、有具体形象的事物上,比较擅长于具体形象记忆,对事物的外观特征有着更为直观的记忆,但大部分的记忆还是以无意识记忆为主,要想记忆服从一定的目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且不擅长逻辑记忆,记忆的持久性及精准性相对较差。幼儿在此时的思维模式还主要是具体的形式思维,自我中心主义。同时幼儿在幼儿期词汇量会发生明显增加,是一生中增加速度最快的时期,幼儿在进行言语表达的同时会伴有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动作。

(二)影响幼儿音乐发展的因素

从幼儿音乐心理特点的角度来看幼儿音乐心理发展,影响幼儿音乐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遗传

就一般而言,父母从事音乐艺术方面工作的,由于遗传因素的影响,其子女的音乐素质也大都相对较好,例如,在大音乐家巴赫的家族中,300多年时间竟然出现了360名音乐家纵观音乐史我们不难发现遗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音乐心理的发展,但是也要与后天的培养相结合。

2.家庭环境

幼儿从出生开始最先接触最常接触的人就是家长。在钢琴教育中,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念,因此家庭环境会对幼儿的钢琴学习和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幼儿在学习钢琴时,会非常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表扬,而家长的鼓励和陪伴也会增强幼儿的学习热情,为孩子创造一个具有动力的学习环境。

3.教育

幼儿时期幼儿的音乐心理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样就为之后的音乐教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所以说幼儿时期是音乐学习教育的最佳时期,同时教育也会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有的幼儿有良好的音高、节奏感和一定的音乐创造能力,在学习中常常体现在视唱音高准,练耳能力强,音乐表现与理解佳等。这类幼儿通过专业的训练,往往能获得更好的音乐能力。

四、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幼儿园3~7岁幼儿进行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方法匮乏等,针对调查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问题进行剖析,对幼儿的心理特征以及影响幼儿音乐发展的因素进行分析,了解幼儿钢琴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教育观念的落后

现代幼儿家长对于钢琴学习往往存在趋利观念,考级思想严重,要引导幼儿家长正确认识和看待钢琴的考级问题。在幼儿钢琴学习问题上,很多的家长都是希望孩子能过钢琴几级,试图通过这个来证明自己的决策的正确性和孩子的优秀。其实这样的想法是有一定的弊端的,是教育观念落后的一种思想。

(二)教学方法匮乏

在当前的钢琴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大部分是以钢琴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习,看老师讲课,听老师演奏,并不知道其中包含的意义,一味的在模仿老师弹琴。只是这样一直重复上课,幼儿对于钢琴学习的热情就是渐渐被磨灭,越来越不感兴趣,慢慢的就会产生逆反心理,越来越不愿意练琴,产生厌学情绪,不想再上课学习钢琴。

五、提高幼儿钢琴学习的方法对策

(一)培养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积极的学习态度,才有助于培养学习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还要按照学习计划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以此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幼儿在学习钢琴时,或多或少的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会容易被外部的新鲜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对教材的选择上要选择色彩鲜艳的、有图画的教材,这样就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集中到学习上,同时也要选择曲调旋律欢快、幼儿喜欢的钢琴曲进行演奏和教学,使幼儿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课后可以对幼儿进行鼓励,设置鼓励卡片,从而增加幼儿学习钢琴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钢琴教师要善于表扬和鼓励学生,使其在学习和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实现自我,树立自信心,体会到钢琴带来的快乐。

(二)注重儿童的创造性思维

儿童音乐教育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在音乐教育中,钢琴的演奏技术是教学的重中之中,但同时培养儿童的音乐鉴赏和音乐理解能力,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培养能力也成为现代钢琴教育的主流趋势。

心理学上认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音乐学习中,可以充分调动一个人的所有感官去感受音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然后将音乐作品在此基础上演绎出来。音乐作品的演绎需要演奏者充分的了解感受音乐作品的每一个音符,即使是相同的旋律,经过每个人的了解感受,也会演奏出不同的效果。

(三)家长在幼儿学习钢琴中的重要作用

在幼儿学习钢琴的初始启蒙阶段,幼儿的年纪还尚小,理解能力和意志力都相对比较薄弱,因此十分需要家长的陪同。钢琴教师在幼儿钢琴教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但是钢琴教师却不可能天天陪着幼儿进行钢琴的学习,这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十分重要了,家长天天和孩子在一起,这样家长的陪伴就对孩子的学习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儿童的惰性很强,如果家长不勤快的话,很少有儿童愿意自己去练琴的。所以在日常的练习中家长要起到协助和提醒的作用,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来引领儿童练琴。

参考文献:

[1]罗小平.当代音乐学中音乐心理学的发展动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5):8-16.

[2]廖家骅.儿童音乐心理的几个问题[J].人民音乐,1984,(09):49-52.

[3]玄兆东.钢琴教育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8):69.

[4]田耀农.论少儿钢琴学习兴趣的培养与钢琴教材的使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

上一篇:生物教学设计,怎么写下一篇:校长 培训 学习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