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岭南版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 月

2024-08-25

10 岭南版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 月(共4篇)

1.10 岭南版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 月 篇一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语文教案

副标题:

作者:教师资源网 文章来源: 点击数:

9507 更新时间:2006-1-25

1燕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基本方法。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俊俏、吹拂、舒展、光彩夺目、百花争艳、波光粼粼”等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4、通过课文中优美词句的理解,感受燕子的美,春光的美,体会春天给人们带来的愉快的心情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

能运用单元提示语中读懂长句子的方法,能正确地理解长句子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课文。理解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课前预习:

1、熟练地朗读课文。

2、词语:俊俏、吹拂、舒展、伶俐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熟练地朗读课文。能用“增添、”“偶尔”造句。

3、学习单元提示,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方法,并运用该方法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习提示”

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来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8、归纳学习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用用“增添、”“偶尔”造句。

1、理解词义——说说“增添、”“偶尔”的近义词。

2、指名造句。评议。

3、书面练习造句。

六、布臵作业。

《基础训练》一——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2、3、4自然段,运用“单元提示”中的方法读懂长句;背诵第4自然段。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习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习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

(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黄绿眉眼”指的就是柳芽)

(3)作者为什么把柳芽比作“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

3、学习第三句句子。

(1)我们再来看看第三句写什么?指名同学读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3)指名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一句长句子的。

师: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4)什么叫“赶集”?

师: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5)齐读第三句。

4、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

(1)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自然段第一句。

(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而且写出了小燕子飞行的优美姿态,“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4、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5、我们从“唧”这个字也可以看出什么?

6、还有哪些地方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7、大家把第三自然段朗读一遍,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学生练读)

8、师:“那小圆晕就一圈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

师:“小圆晕”是什么?想过吗?

师:作者为什么不说“小圆圈”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就是日光或者月光透过云层折射出来的七彩圈,你们见过日晕或者月晕吗?那七彩的光圈可真美!在作者的眼里,燕子点水荡起的一圈一圈的波浪就像日晕、月晕。不但作者笔下的燕子美,就连这小圆圈也是美的!咱们再读读这一句,领略一下其中的美。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6、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7、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自然段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

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自然段,再自己细细体会。

10、看图试背。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作业。

《基础训练》五——八题

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3、词两首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词两首

2、今天,我们学习第一首《忆江南》

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今陕西渭南县人,幼年时因战乱避难江南,比较接近劳动人民,了解他们的痛苦生活。他的诗歌反映现实生活,语言平易通俗。

4、讨论词和古诗有什么区别,结合本课的学习查阅资料解决。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谙an

1、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个人自由朗读。同桌同学互读互帮。自由结合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忆江南》旧曾谙:过去曾经熟悉。谙:熟悉。江花:江边的花。绿如蓝:碧绿如蓝草。蓝:一种可以从叶子里提取青蓝色染料的草。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江南好!我所熟悉的风景是多么美好。朝阳和江边的鲜花火一样相互映照。春天的江水清澈明净碧如蓝草。怎不令人心醉?又怎能使人忘怀?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渔歌子》,熟读古诗,了解大意。

2、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出示课题,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词两首

2、今天,我们学习第二首《渔歌子》

3、简介作者(由学生介绍,教师补充)张志和(730——846)唐代诗人,今浙江金华人。曾在朝廷做过官,后来出家当了和尚,常在太湖附近流浪。他的作品大多描写自己的闲居生活。

二、正音正字,朗读诗歌

1、小组学习,正音正字,注意总结自学方法。西塞sai 鳜鱼gui 箬笠ruoli 蓑衣suo

2、朗读诗歌,要求正确、流利。个人自由朗读。同桌同学互读互帮。自由结合齐读。小组齐读,全班齐读。

三、理解词句的意思。

1、小组讨论以下词语的意思:鳜鱼:又叫桂鱼,肉味鲜美。不须归:不必回去

2、小组讨论词句的意思。诗句大意:西塞山前白鹭展翅飞翔。桃花红,流水碧绿,鳜鱼正肥美。头顶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迎面吹来,钓鱼的人不想回家。

四、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渔歌子》中的“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讨论总结:词人完全融于大自然,沉醉于无限的诗情画意之中,悠然自得,自由自在,因此“斜风细雨不须归”。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3、词中描写的是作者过着隐居闲散的生活,所看到的美妙无比的春光。

五、作业。

1、背诵古诗。

2、练习。

青海

青青海

陆空青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教学目的: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粗犷、自然而质朴的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3、激发学生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

1、阅读课文,感受青海湖的美。

2、学习作者观察及表达的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法朗读感悟法自主性学习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导语:我国地域辽阔,有无数的名胜美景。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省东北部有一处令人向往的湖泊——青海湖。齐读课题《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找出文中与题目照应的句子。理解“梦幻”。(因为青海湖美,作者欣赏过后,有如在梦境中的感受。

2、默读交流,文中分几个方面表现青海湖的美。

3、师生交流板书:湖水清,环境美,鸟多。

4、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段落,写出段意。

三、熟读课文,质疑问难。

1、通读全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2、师生互相交流解答问题。

四、小结。师:我们了解到作者从三个方面来介绍青海湖的美。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青海湖是祖国大地上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一个咸水湖。它四面环山,景色奇特。这节课我们去领略青海湖的风光。

二、学习全文,想象品味。

1、分组研读,协作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好,组织小组学习,要求找到有关句子。读读想想,从那些描写中读到了美?为什么?师巡回指导,随机参与学生的讨论。

2、课堂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3、朗读体味,想象描画。(1)学生再次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描写青海湖美的句子,练习朗读,读出自己的感受。A 小组为单位练习朗读,看谁读得最美。B 学生自主选择,自由读给全班听,师生评议。(2)一小组为单位共同描绘一张青海湖的风景画,要求画出你印象最深刻的一处景色。A 学生自己作画。B 展示作品,并配以解说词。(3)欣赏青海湖风光录象。

三、总结升华,迁移增效。

1、假如你正面对青海湖,你会对它说什么?

2、作者写青海湖美,表达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4、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湖 水 蓝

环 境 美

青海湖

鸟(世界)

如梦境

鱼(天堂)

积 积累运用一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查字典,读准字音。

2、读懂:问题

哪些是写景物的词,哪些是写心理感受的词。

描写景物的词,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什么景物。联系实际,如在哪篇课外读物或收看天气预报,看电视节目,看风景区介绍等理解词义和用法。

3、学生讨论后读熟,读懂意思。

4、背一背:个人背,小组互背(次序可变动,背对背全即可。)

二、阅读:中华龙

1、思考、:为什么称这块雨花石为“中华龙”?

你是怎么读懂的?

2、自由读,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点拨、指导归纳。

因为这块奇石上有龙的形象,而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所以称这块雨花石为“中

华龙”。

阅读方法:围绕文章题目,分析出内容要点,概括总结。

三、巩固练习

小组交流搜集到的有关龙的词语、故事、诗歌。

四、作业

默写读读背背中的词语。

第二、三课时

一、口语交际

1、读读写例话“口语交际”,读懂要求交流的内容和注意的问题。

⑴自由读,用序号标出各项。

⑵指名回答。

内容:观察到春天的景物;对春天的感受。

注意:说出春天景物的特点;说出自己的发现——自己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总之自己观察到的,而不是听别人说的,或从别的文章中搬来的;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

实感。

⑶小组交流,人人发言,共同评议。

⑷全班交流评议。

⑸引导启发学生参考。(联系学过的课文《燕子》)

5、白杨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 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题读题。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臵悬念。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新疆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例:虽然环境十分恶劣,但是白杨树长得高大挺拔。)4、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四、课堂练习。课后习题4。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学习提示”;读懂第2、3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课后习题4)

二、学习“学习提示”。(1)默读“学习提示”:它告诉我们读懂句子里含着的意思的方法是什么?(2)强化对方法的理解:这种方法分成哪两个步骤来进行?

三、学习第二段。

1、默读思考。(1)“一位旅客”和“卫士”各指的是谁?你是怎么知道的?2)从哥哥和小妹妹的谈话中可以看出白杨外形特点是什么?(3)从字面上看。爸爸介绍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2、交流自学情况,及时给予评价。3、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2。4、朗读指导。

四、学习第三段。1、作者连用了几个“只晓得”?把它们划出来。并认真读这些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2、现在孩子们认识到了白杨的哪些优秀品质?3、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从字面上看是讲什么的?联系上下文想它所含着的意思是什么?

五、总结全文。1、课文中的爸爸是怎么样的人?2、你认为作者哪些地方写得好?(随机进行朗读指导)。3、交流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六、课堂作业。

1、填空。

在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实际上指的是();“几棵小树”指是();“风沙”指的是()。

2、完成课后练习。

6、桃花心木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能力培养点

1、培养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培养学生阅读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使学生感悟到作者接种树喻育人,懂得人应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学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不能养成依赖的心理。

(四)美育渗透点:使学生感受到人生之美在于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在于学会自立、自强。

三、重点、难点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而悟出课文是借树喻育人,体会其中所含的深刻道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读,激趣质疑引入文

1.教师动情地讲述《一个大学生的故事》。同学们,当你有那么一天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刻,你会是什么心情?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高兴、激动、兴奋……)是啊!的确是一个令人无比激动的时刻,然而有这样一位大哥哥,在接到北京首都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却忧心重重,不知所措。(学生露出疑惑不解的神情)他是个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姐姐为了照顾他,辍学工作,赚钱供他上学,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呵护得无可挑剔,从小到大十几年不让他干任何家务活,只要求他努力学习。读到高三毕业,他连自己的袜子都不会洗,方便面都不会煮,更不愿与人交流,正常必要的人际交往都很少很少,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无奈,又喜又忧的姐姐只好陪他一起去大学报到,但学校不允许这种情况的陪读,姐姐千叮咛万嘱咐后担心地离开了。他坚持不到3天便哭着打电话要姐姐来接他。因为他根本不能料理自己的生活,除了埋头学习,他一切都不会做。结局是遗憾而又令人无奈的,他退学了,与已经实现的大学梦想做了最后的告别。

2.请学生自由发言。听了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些什么想法?

3.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位可悲的大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结局?是他的错?是爱他的姐姐的错?还是谁的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到《桃花心木》那里去寻找答案。

二、初读,整体感知观其貌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字字入目,做到三不: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2.小组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3.教师请举手最快的前十名同学串读课文。

(师生共同正音,并对他们积极读书的态度予以表扬。)

第二课时

一、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1.教师:同学们,读书只做到正确流利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把书读出情、读出意、读出味、读出神,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达到这样的要求,那么大家刚才提出的问题一定会迎刃而解。2.再读课文,画出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反馈学生画出的句子及不懂的地方。4.抓住重点句段,感悟育人真谛。

学习12、13自然段。①指名读。想一想:这两段主要讲什么?②逐句品读。引导学生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并相机指导朗读。(学生之间互动竞争,进行朗读比赛。)③全班交流自己从读中体会到了什么?④教师小结。

学习14自然段。①投影出示此段课文,全班齐读。②自由朗读,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③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理解:”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④学生自悟,有感情地朗读。

学习第15、16自然段①愿意读的同学一起读。②小组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 ③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共同评议。

二、展读,联系实际话育人

1.分角色表演,种树人与“我”之间的交流。①同桌组合练习。②推荐上台表演。要求:注意人物的身份、语气、可以自由发挥。

2.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想法。教师与学生互相交流。

3.教师小结:

同学们,成长为一棵抵御风雪,顽强生存的参天大树的确要付诸于不懈的努力。在挫折与逆境中锻炼、成长,才是我们应该走的成才之路。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7、乌塔

学生视角:

一个十四岁的德国小姑娘,独自一人游欧洲,这对没出过远门的中国小朋友来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学生必会以独特的思维,以赞扬或批评的态度来阅读这篇课文。

教师思考:

任何事情都要辩论地看,尤其是这篇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它会引起不同类型的人的思想碰撞,所以要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肯定好的一面,并非刻意地去模仿学习乌塔的做法。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文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走上自学之舟,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提出问题,自行商讨解决,并组织学生起来搞一些辩论活动。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中国以及世界历史上独立自主、有个性的名人的故事。

2、查阅有关欧洲各国的风土人情。

教学要求:

1、通过对乌塔独自旅行的故事的了解,学习乌塔为了自己的目标勤奋努力去追求的精神以及独立自主的好品质。

2、读文章要有自己的见解,有个人的想法。

3、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用简短的内容导入课文,引发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

自学。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2、结合课文内容谈一谈你是如何看待乌塔的?乌塔身上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直入主题,引起学生思考,讨论,并让学生把自己体会到的乌塔的性格特点板书到黑板上,这对学生是一种肯定,一种锻炼。)

生活经验丰富 热情、活泼 有爱心 胆大心细 有主见……

3、同学们介绍异国风土人情。

(学生在课后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搜集到了大量资料,还自己动手制作了课件,让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给同学们看,可以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藉此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情辩论

1、一个外国小女孩可以独自一人游欧洲,而对我们中国小学生来说,这却是一件不敢想的事。乌塔和中国小学生不同在哪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是我们国家的教育教学方法不够科学吗?现在,同学们自愿结组,赞同我们教育教学方法的在一组,不赞同的在一组,大家进行辩论。

(自主合作,主动探究,相信这样的学习方法学生会非常爱学,更会积极地讨论。鼓励同学们读书要有独特的见解,同时,教师要特别说明“每一种认识都是金子”的道理,不脱离书中的语言,不脱离生活实际,对学生认真地读书,认真地思考有一个界定。)

2、展开辩论

(在这里,教师要给予充分的时间,更要参与到同学们的辩论中去,成为其中的一员。教师也要有独特的见解,这是对学生最好的支持。)

3、一分钟演讲,谈谈我们该如何锻炼自己的独立自主的能力。

(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扩大学生学习和思维的空间。同时,学生广泛地查询资料,学习知识,流利地表达,这样,不仅涉入了知识,又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布臵实践作业

题目:《从乌塔看中外小学生的不同》

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分析中小学生在计算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自理能力、家庭责任感等方面的不同,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也可列成表格,和小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乌 塔

我看乌塔:热情、活泼、有主见、独立、胆大心细

自立自强

正确认识

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目的:

一、知识教学点。1.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阅读见解,认识这样阅读的好处。2.学习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

二、能力训练点。学会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

三、德育渗透点。树立自立、自强,克服依赖性;培养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精神,克服惰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一)近来,在语文课的学习中,越来越多的同学在“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方面进步不小,但离学好语文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二)今天,我们学习第二篇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进一步搞好阅读,学会阅读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

二、指导自学

(一)初读: 1.思考:阅读这篇读写例话你知道了什么?

2.过程:(1)个人默读思考;(2)小组讨论交流;(3)全班归纳小结。知道例话一共谈了四个问题。A 什么是自己的阅读见解——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B 阅读有自己的假案界才是必然的、正常的——“不同的人理解和感受不会完全一样。”C 能够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方法——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独立思考。D 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有什么意义——说明自己有了一定收获;互相交流,收获更大。

(二)讨论

1.题目

(1)结合“例话”,联系个人实际,举例说明自己是怎样做到阅读要有自己见解的,这样做自己有什么提高?(2)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自己有什么困难需要大家帮助解决。3)要做到阅读有自己的见解,打算怎样做?为了搞好阅读,对老师的教学,对小组学习的改进意见。(4)阅读本篇例话,自己的见解。(包括不同意见,补充意见)

2.过程:(1)小组交流,推荐代表全班发言。(2)全班交流(推荐代表、自由争取、教师指定相结合)。

4.引导、点拨、归纳参考要点。

三、表扬鼓励

(一)教师宣布“在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方面的优秀个人和进步生名单。

(二)将表扬名单贴入“教改园地”

说明下一阶段继续评选,同时表扬这方面做得好的优秀学习小组。

四、巩固练习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判定新的提高措施,进一步做到“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积累运用二

教学目标:

1、学习格言,大体了解格言的意思,然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背下来。

2、阅读分析《鹏程万里》,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鲜明的对比的表达特点;阅读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习大鹏宏大的志向。

一、读一读,背一背

(一)要求:1.读对。提示:如查“假人之长以补其短”的“假”,字义字音。2.读懂。说说读这些名句,懂得了什么?3.赏读。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什么?

(二)过程:1.个人读句、解句。2.小组交流解句、赏句。3.全班交流,展示成果。点拨、引导、归纳参考:A 读懂——劝告人从小就要勤奋学习,否则老了后悔已晚;要坚持进步,不能停留;学习只有不断提出疑问,才能有收获;要谦虚,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才能进步。总之都是讲怎样做人、怎样学习的道理。B赏句——含义深刻,对人有益;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4.个人背。5.小组互背互评6.全班齐背。

二、阅读——鹏程万里

(一)思考:

1.鹏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它为什么要飞向九万里以外的地方,你是怎么读懂的?

2.说说“鹏程万里”的意思(先不查工具书,结合课文理解以后再查工具书验证)。

(二)过程 1.个人阅读思考。2.小组交流探讨。3.指名发言,全班交流。点拨、指导、归纳参考:(1)A鹏是由一条名叫鲲的特别大的鱼变成的;它身体庞大,飞得特别高,特别远。B它志在千里,有远大志向,要飞遍天下,了解世界。C围绕问题,掌握文章内容要点,联系上下文——概括归纳。(2)结合短问理解“鹏程万里”意思为:有远大志向和前程远大。(查工具书验证)4.有感情地朗读。

三、实践活动

(一)读“创办班级图书角“,回答”怎样创办班级图书角?已经建立了图书角的班级还有哪些工作要做?(1)创办:班委会号召;自愿书;爱护书,包上皮;轮流担任管理员;制定借阅制度;推荐新书,举办读书心得交流活动。(2)提高:总结班级图书角工作,肯定成绩,找到问题;制定措施改进工作,完善、提高。

(二)班委会落实这项工作。

四、巩固练习

(一)将“读一读”,“背一背”抄在个人的“名言佳句本”上。

(二)交流自己抄录的其他名言佳句。

8、跳水

教学要求

1.教育学生学习船长遇事沉着镇静、机智果断的好品质。2.能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说出课文的中心思想。3.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4.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模仿”、“显然”造句。5.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通过词、句、段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中心思想。2.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注意哪些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弄清事物之间有联系,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跳水

1.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2.那么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思考:课文描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四、检查自学效果。

五、再读课文

1.想想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这件事情是怎样引起的?

2.根据问题给课文分段:课文讲了谁跳水?他为什么跳水、跳水的结果怎样?

学生可把课文分成三段:

第一段(1、2自然段)由于水手们拿猴子取乐,这只猴子放肆起来,它摘走了孩子的帽子、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第二段(3、4自然段)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孩子被引到桅杆顶端,陷入绝境。

第三段(5、6自然段)在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沉着镇静,果断地命令孩子跳入水中,孩子得救。

3.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作业:1.抄写生字、生词。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

复习课文分段情况和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①这段写了什么内容?②从哪些地方看出猴子非常放肆?

指导学生理解“放肆”,猴子为什么会放肆起来?

2.读句子。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哭笑不得”什么意思?孩子为什么哭笑不得?)

3.指导朗读。注意认真体会描写孩子和猴子神态、动作的词语。

练习读→指导读→指名读→同桌对读

4.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二段

默读思考:1.孩子为什么会走到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去?(指导学生按顺序学习课文,抓住重点句、关键词语谈自己的理解,可联系上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再汇报,注意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话。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十分危险?指导学生理解以下两个句子。

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头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孩子会不会失足?为什么他拿到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

3.当时甲板上的人有什么表现?(从侧面衬托出事态的严重。)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事态的严重。

第三课时

一、学习课文第三段

1.默读课文,“正在这时候”指什么时候?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2.船长为什么要用枪瞄准孩子,命令他跳水?结果怎样?

3.这段和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作者要赞扬什么?

4.指导朗读、概括段意。

二、再读课文。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帽子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

课文中的水手、猴子、孩子都是由于“取乐”而联系在一起的。水手拿猴子取乐、猴子拿孩子取乐,故事围绕着帽子展开。孩子丢开桅杆,放开绳子,走到桅杆上最高的横木,致使船长命令跳水。

三、指导造句

四、练习朗读课文

9、“诺曼底”号遇难记

一、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二、学法引导(-)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相机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与讨论交流相结合。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并联系《跳水》一课中船长的做法去考虑,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激趣导入,调控学生学习活动,相机点拨,随机评价,提供媒体展示,布臵作业。

(二)学生活动设计

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板书:9*“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

第二课时

(三)深入深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布臵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10、月光曲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学会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会14个生字: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幽静、清幽、纯熟、霎时”等词语能够运用。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4.感受《月光曲》美的意境,感受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回答几个问题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9自然段。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分段,概括落大意。学习生字新词和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简介作者。

1.同学们,你们知道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吗?它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月光曲》是怎样谱写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 7课《月光曲》。

板书课题:17 月光曲德贝多芬

2.学习后就知道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还可以从中初步认识贝多芬是一位怎样的音乐家。简介贝多芬的生平。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

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按思考题思考。2.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3.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4.课文主要写什么?5.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共分两大段。每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著名钢琴曲一一《月光曲》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第2一第10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第二段可以分成三个层次。

6.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

四、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第一段,想想这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2.“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代学习目标。

(学习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初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带着课后第1题3个问题默读第二段,找出回答各题的自然段,并自己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

三、细学第二段,归纳主要内容。

1.学习第2一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2—5自然段。

思考:a.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写什么?b.划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

(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4)有感情地朗读2—5自然段。

2.学习第6一第8自然段。

(1)默读6—8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划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a.他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

b.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的心情怎样?会怎样想?

(3)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曲(4)感情朗读5—7自然段。(5)第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6)有感情地朗读6—8自然段。

3.学习第9、10自然段。

(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2)轻声朗读第9、10自然段,划出兄妹俩被美妙琴声“陶醉”的词句,兄妹俩好像看到什么景象的句子。(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恬静”意思。(4)有感情朗读第9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读后评议(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

三、运用方法,总结课文。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以及《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还再一次运用回答课后问题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至于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课堂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9自然段。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指导有感情朗读全文,背诵第9自然段,完成作业本第4、5题。

一、复习检查。

二、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

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

(1)。第2—5自然段应怎样读?

(2)第6—8自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体会应怎样读?

(3)第9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结合插图体会感情)

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

三、指导背诵第9自然段

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谈谈背诵方法)

2.运用理清写作思路背诵。

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四、总结全文。

1.轻声有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

板书:同情劳动人民

五、课堂作业。

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

11、金色的脚印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三、重点、难点(-)重点

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做了哪些事,“我”做了哪些事。

(二)难点、疑点

狐狸和“我”之间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板书:11*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1)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2)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3)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

(可能提的问题:①“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②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第二课时

(三)深入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关于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含义,可以这样理解: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四)总结扩展

1、朗读全文并交流收获。

2、阅读其他关于狐狸的故事。

(五)布臵作业

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积累运用三

教学目标:学习选自〈三字经〉中的八句话,朗读成诵。阅读分析〈给予的故事〉,大体了解内容,从中理解人物的品格。

教学重点与难点:朗读背诵〈三字经〉中的八句话,要特别注意重音和语速。阅读分析短文,通过讨论,理解人物的品格,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学过程:

一、学习选自〈三字经〉中的八句话。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引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弄懂意思:前四句讲了学习和教育对人的巨大作用;后四句讲了父亲和老师教育子女和学生的责任以及对儿童的劝学。

4、学生读顺读熟,并背诵。

二、阅读分析〈给予的故事〉。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读自学疏通生字词,大体了解文章内容。

3、细读全文,思考短文后的思考题:(1)、为什么说这个人面临的选择是艰难的?(2)、说说你对“只有把生死臵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这句话的理解。

三、布臵作业:

1、默写“读背”部分的句子。

2、短文后的两道题。

12、古诗三首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2.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二)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古诗是同学爱读爱背的文学体裁。背诵理解古诗对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是最有效的做法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三位大诗人的作品。板书:12 古诗三首

2.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游园不值》。

(二)自学、探究《游园不值》1.读通全诗。2.自主探究诗句意思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定一个小组的代表到台上来,给大家讲这首诗。

在学生讲的过程中,其他人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可以质疑;这名“小老师”如答不上来或答不对,可由其他学生代答,学生都不会可由老师点拨。

2.在学生充分发表看法后,师生共同整理,梳理出通畅的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关于题目。游园不值:意思是游览花园,没能进去,因而没游成。不值:没有遇到。

(2)“应怜屐齿印苍苔”的含义及与下句的关系。应:大概,表示推测。怜:在诗中是爱惜的意思。展齿:古时的木底鞋下的横梁。这里指鞋底。苍苔:生长在地上的青苔。“怜”什么?是屐齿还是苍苔?学生比较后,觉得“苍苔”柔弱纤细,应该“怜”苍苔。是谁“怜苍苔”呢?当然是园子的主人通顺的意思是:大概是(花园的主人)太爱惜苍苔,(怕被我的)木鞋底踩坏。第一句意思明确了,学生自然明白因为园子主人“怜苍苔”,所以才有“小扣柴扉久不开”,一因一果。

(3)关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的理解。a.表面意思:园子里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红杏已经探出墙头来。(看图印证)b.这两句诗反映了春天朝气蓬勃、生动活泼,使人感到生命力的强大及不可阻挡。(4)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呢?(前两句感到扫兴、遗憾;后两句则有对蓬勃春意的赞美,心中充满惊喜、快慰。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作者对春的赞颂,对旺盛生命力的赞颂。)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背诵下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1.背诵《游园不值》。2.本节课学习目标:探究《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自主探究

1.读通全诗。2.朗读、感悟诗意及作者的思想感情。3.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三)汇报自学收获

1.指名到台上当小老师,指着字幕片上的诗句,逐词逐句讲解需要点拨的地方:

(1)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调整“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2)西子,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叫西施。(3)相宜:合适,适宜。(4)前两句写的是实景,后两句则是作者大胆的想像,用西施之美来比喻西湖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爱之深。(5)前两句中的词语之间对仗工整,如“水光”对“山色”,让学生找出其他相对应的词语,体会作者构思、用词之精妙,充分展示了晴天、雨天西湖迥然不同的风姿。

让学生看绘有插图的投影片(晴、雨两张)。

2.让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四)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1.听范读。2.学生练习。3.组内交流读。4.班上展示。

(五)背诵这首诗

第三课时

(一)本节课任务:学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自主探究

1.读通诗句,诗准字音。2.自读、感悟,读懂诗句,体会情感。3.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三)汇报学习收获

1.请一名学生上台讲诗意,其他人随时质疑,“小老师”若解答不出,教师相机点拨。学生的质疑处可能是:

(1)“净慈寺”与“西湖”有何联系?题目中的“净慈寺”是一个佛寺,在杭洲西湖边上。(2)“林子方”,是作者的朋友。(3)题目意思是清早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时看到的景色。)(4)“无穷”,在诗中指范围广,无边无际。“无穷碧”,指无边的绿伸向远方。(5)“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特别可爱。引导: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有什么不同?(前一首诗中作者用奇丽的想像把西湖拟人化了,表现了西湖之美;这一首诗作者集中描绘了湖面莲叶、荷花,红绿相映,荷日生辉,把西湖之美具体化了。)

2.看图,(用投影)直观感受西湖六月的美。

(四)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五)总结、扩展

1.指名朗读三首诗。2.说说每首诗的各自特色和情感表达方面的相同之处。3.谈谈自己的收获。4.课下阅读相关内容的古诗并背诵一首。

(六)布臵作业

将三首诗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上。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配画。

13、养花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从而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会用“臵之不理”造句。

3、完成课后练笔。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完成练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条理。

2、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你家中有花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养花?他从中体会到什么乐趣?

三、通过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几段?每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2、讨论:课文可以分三段。(1)(2—6)(7)

四、抓住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1、“奇花异草”是什么意思?作者养的花草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2、“臵之不理”什么意思?“自生自灭”什么意思?作者“摸着了一些门道”,这些“门道”指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他“可得感谢它们”?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因为作者因为养花而受益:有益身心,胜于吃药。

4、全家动员抢救花草时,十分紧张,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你认为作者是在抱怨养花的劳累吗?为什么?

5、什么是“秉烛夜游”?

6、为什么作者“也有伤心的时候”?

7、作者认为养花究竟有哪些乐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2、练习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学习生字。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齐背最后一段。

二、再读课文,概括中心。

1、提出要求: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部分写了“喜”“笑”?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忧”“泪”?哪些地方写了养花的“须劳动”“长见识”?

2、自由读课文,讨论。

3、讨论交流。

4、概括中心思想。

三、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怎样安排材料的?

2、讨论交流。(1)文章题目:养花(2)文章中心:作者通过自己的养花实践切身体会到了养花的种种乐趣。(3)材料安排:a、把养花当作一种乐趣。b、具体讲养花的乐趣。c、总结养花的乐趣

四、指导“臵之不理”造句。

五、指导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练笔,写一种你喜爱的花草。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检查背诵。

四、明确“练笔”要求。

1、学生自己阅读练笔的题目。

2、讨论。

这次练笔的内容是什么?(写一种自己喜欢的花草。)

练笔有什么要求?

(写一个片断;写出花草的特点;要写出自己喜欢这种花草的原因。)

五、学生写作。

1、分组练说。

2、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交流,修改。

14、理想的风筝

教学目标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2.认识本课5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质疑。1.导言:“风筝”同学们并不陌生,放风筝是许多同学的爱好。今天我们学习“理想的风筝”一课(板书),你有什么疑问吗?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二.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学生带着疑问听读思考。

三.学生谈听读后的感想,就读前疑问谈谈各自理解。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四.指导自学,合作探究。

1.自学生字新词。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2)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五.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主体部分。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2)作者写人物用了哪些表达方法?为什么要这样写?作者热爱、尊敬、怀念了刘老师什么?(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六.有感情地朗读、品读。

七.作业: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积累运用四

教学目标:学生感受对联巧妙对偶的形式特点,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受到爱国主义思想的陶冶。阅读分析《风筝》,把握短文的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能回答文章后面的问题。

第一课时

1、读一读,背一背

1)、读对。佞ning

2)、读懂。

A、读名句,谈理解。

B、你在哪篇课文或课外读物中,在哪部影视剧或其他途径中见到、听到过这些名句,是怎样运用的?

2、赏句。

你喜欢这些句子吗?为什么?

3、过程。

A、个人读、理解。

B、小组互读互评,交流理解。

C、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4、背句。

A、同桌互背互评。

B、全班齐背。

二、阅读——风筝

1、读文思考:

说说你对“风筝是理想的翅膀”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昨发读懂的。

你读这篇短文,学到了哪些表达方法?

2、过程:

个人阅读思考。

小组交流理解。

指名答、全班交流。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介绍一种家用电器或农机、家具。

1、阅读理解:怎样选择介绍物?怎样介绍?

2、指名回答:

选了解得比较多,感兴趣的哪一种介绍;介绍它的外形、功能、使用方法等;互相补充、互相纠正;评议谁说得清楚、具体。

3、组内交流、评议,推荐优秀。

4、各组优秀说,全班评议。

四、巩固练习

把名句抄在“名言佳句本”上。

15、田忌赛马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从中领会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生从孙膑献计中,领会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第一课时安排:

1、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两次赛马的经过。

2、懂得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部分学生有更多启发)

3、有感情朗读课文3—12自然段。能积累一些词语。

第二课时安排:

2.岭南版九年级(上)全册美术教案 篇二

第一课 齐白石 徐悲鸿

学习目标:

1、能自主收集两位美术家的生平及经典代表作等资料。

2、能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积极探索美术家与美术作品之间的关系,学习美术家继承优秀传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学习重点:了解齐白石、徐悲鸿的生平及其艺术特色。

学习难点:用较为专业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评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环节:

生: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有关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图片、文字资料,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前置作业。

展示齐白石、徐悲鸿的照片。

2、板书课题:齐白石 徐悲鸿。

生:学生回答。

说一说对这两位大师的简单认识(时代、代表作、艺术主张等)。

可分小组派代表发言。

2、重点分析:齐白石的作品《祖国万岁》和徐悲鸿的作品《奔马》图片对比。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两幅画在题材和意境的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与传统绘画相比,他们分别有哪些创新?

3、简单小结。

4、观察分析: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情感及技法等方面讨论徐悲鸿的《田横五百士》。提问:你知道这幅画创作的时代背景吗?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5、我们向美术家齐白石、徐悲鸿学到了什么?

生:观察,感受,对比,讨论,分享感受,填写报告。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还有哪些美术家通过对国外艺术的学习、吸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第2课 达·芬奇 毕加索

学习目标:

1、能够了解两位大师的生平及代表作特色。

2、能赏析比较传统油画与现代油画的异同。

3、能积极探索时代与文化背景对艺术作品产生的深远影响,及两位大师创新的轨迹。学习重点:达·芬奇和毕加索的艺术生平及其代表作特色。

学习难点:如何读懂毕加索的艺术作品。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两位大师的代表作品挂图、作品资料和视频资料等。

生:课前布置作业,分组收集两位大师的不同资料。

1、提问导入:达·芬奇和毕加索的图片导入。

提问:你认识这两位美术家吗?他们的艺术特征有何不同,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些什么呢?

2、板书课题:达·芬奇 毕加索。

1、欣赏感受:达·芬奇和毕加索代表作品欣赏。

2、重点分析:达·芬奇作品《蒙娜丽莎》与毕加索作品《哭泣的女人》图片对比。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是女人像,表现出来的完全不一样?你更喜欢哪种表现风格?为什么?

3、欣赏分析:通过宗教故事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内容、人物表格等角度分析讨论《最后的晚餐》。

4、创设情境:视频播放:“二战”视频片断。毕加索作品《格尔尼卡》欣赏,以《悲怆奏鸣曲》为背景音乐,并加入马嘶叫的声音、母亲呼喊女儿的声音等。

5、我们向达·芬奇、毕加索学到了什么? 展示:分小组展示自己最喜爱的一幅大师作品。

评价:评选出本节课的最佳评论者,看谁描述得最清楚、最准确、最精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选取本单元介绍的两件美术作品作为欣赏内容,撰写一份简明的欣赏比较报告,比较项目可任选一两个,如构图、构思、题材、人物形象、表现手法等,看看有什么特点,有何异同。

第3课 名画中的人像

学习目标:

1、能掌握人物五官比例、头部与面部特征,学会基本的写生方法。

1相有什么不同。

、能欣赏名家人像画作品,懂得形神兼备的特点。、能积极探索画家怎样在肖像画中表达人物的情感和个性特征。学习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比例和写生方法。学习难点:“形”与“神”的关系。教学环节: 生:通过上网等途经收集肖像画图片资料。课堂导入:、设问导入:世界上有没有长相相同的人?请同桌互相看看彼此的长、游戏导入:猜猜这是谁? 给出几个不同名人的肖像漫画(可以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偶像),让学生说出他们的名字。

3、板书课题:名画中的人像。

1、故事激趣:凡·高的一生。展示凡·高不同时期的自画像,并简短地阐述凡·高的艺术故事。提问:从凡·高的自画像可以看出凡·高是一个什么样个性的人?

2、欣赏名作,感受“形神兼备”(可多列举几幅不同表情的人像名作)。用对比的方法欣赏作品,讨论分析细节表现在人像画中的作用。提问:你能判断出这些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吗? 用喜、怒、哀、乐等表情照片来提示五官变化对人物表情的影响。

3、活动激趣:在活动中观察、了解头部五官比例及面部特征。总结三庭五眼,并向学生简单总结介绍不同的脸型。

4、方法示意:头像写生步骤及不同表现形式的学生作品展示。

提问: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表现形式?从这张脸由具象到抽象的变化过程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5、创作体验:可以以小组写生的方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人像,抓住特征加以表现。作业展示:哪位学生画的人像能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特征?能够表现出人物的年龄、个性与气质? 哪位学生能大胆采用非具象的表现手法?

画面的线条变化与细节描绘是否生动美观? 展示作品,继续评述活动。请其他老师来参观学生们的人像作业,猜猜画的是谁。

第4课 独具魅力的面具

学习目标:

1、能掌握面具的特征和制作方法。

2、能积极动脑,大胆创新,运用夸张、变形的方法制作面具。

3、能欣赏各民族、各地区的面具艺术,了解面具中包含的人文知识。

学习重点:面具的设计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面具造型的创意设计。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中外面具艺术的图文及视频资料。

生:查找面具资料,准备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社火表演等。

提问:你知道面具的起源吗?现代面具的作用是什么?可以在哪些场合使用面具?

2、板书课题:独具魅力的面具。

1、欣赏探索:展示各个地区不同风格的面具,让学生感受、分析其不同的风格特点和造型特色,并总结面具变形、夸张的共同特点。

观察感受:

1通过对不同面具的外形特点和用途来进行分析讨论。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面具差异这么○

大?面具对现代艺术有何影响?

2总结面具的特点。○(夸张、变形、象征性强)

2、思考总结:如何创造出具有魅力的面具?

分组讨论探究:

1工具材料的使用。○

2面具的造型。○

3面具的纹饰(点、线、面)○、色彩。

3、表现创造:

1主题讨论。小组讨论自己喜欢的主题。○

2面具制作。通过想象,利用自己带来的材料制作一个有创意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老师可先○

展示自己的作品或现场示范。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可在班上举办一个小型面具展或戴面具的化装舞会。

第5课 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学习目标:

1、能从用料、釉色、温度、质地精细、敲击后发出的声音等方面,了解区分陶器和瓷器的方法。

2、能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陶瓷的工艺特色。

3、能通过对异彩分呈的中国陶瓷的欣赏,感受中国传统陶瓷的魅力,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学习重点:学会欣赏经典陶器、瓷器,应从造型、纹饰、材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同时考虑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工艺特点。

学习难点:陶器和瓷器的区分。

教学环节: 师:收集中国古代陶瓷知识:打印彩陶、瓷器图片:准备陶器、瓷器实物若干件。

生:完成学案作业,并搜集相关资料。

1、新闻激趣:“中国买家以5.5亿无在伦敦拍下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鱼’转心瓶,刷新中国瓷器拍卖纪录”(拍卖背后的一些故事)。提问:陶瓷究竟有着怎样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可以拍出这么高的天价?讨论分析这件瓷器。

2、板书课题:魅力无穷的传统陶瓷。

1、分析比较:“陶”和“瓷”的异同。请学生们观察教师带来的陶器和瓷器。

提供简明的表格让学生填写比较报告。

2、分类小游戏:给学生若干张陶瓷图片,请他们观察并做分类游戏:

1哪些是陶器?哪些是瓷器?请分类。○

2请把这些图片按年代顺序进行排列。○

3、观察探究:请各小组成员观察探究课前发放的彩陶图片,思考探讨:

1彩陶的造型。○

2彩陶的纹饰。○

3彩陶的工艺。○

4、思考:彩陶的纹饰主要有哪些?它们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小结:新石器时代彩陶的特征。

5、观察感受:《青花鱼藻纹罐》《鲜红釉葵花式洗》《青花黄彩花果纹盘》《粉彩开光花鸟双连瓶》。1造型的特点。○

2纹饰的特点。○

3工艺的特点。○

要求:要结合朝代特征和地区的不同去体会隐藏在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

小结:主要代表时期陶瓷的特征。

6、活学活用:再次展示“课堂导入”中提到的“清乾隆多色釉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请学生们用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进行鉴赏。

7、课堂拓展:用连线的方式把宋代五大名窑与相应的瓷器图片连接起来。

8、归纳、小结。评选最佳表现小组: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对陶艺知识的了解程度及语言表达能力。思考:为什么中国古代瓷器工艺要以清澈明丽、幽雅宁静的青色为主要色彩呢?请学生们上网查找资料写一份研究报告。

第6课 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学习目标:

1、能将点、线、面、体等要素组合,用各种陶艺造型手法,创作陶艺作品。

2、能从构思、空间感、体量感、装饰性、个性化等角度,分析一件陶艺作品。

3、能欣赏经典陶艺作品,充分发挥想象,理解陶艺语言。

学习重点:

通过对现代陶艺作品的欣赏和探索,能用常见的陶艺造型手法创作,塑造色彩、造型独特的作品。学习难点:

怎样赏析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

教学环节: 师:

1、查找资料了解《虚与实》《太空计划号》《黄河·长江·珠江》《夕照》等作品。

2、学生优秀作品图例和实物。

3、陶泥。

生:上网收集有关现代陶艺的资料或去图书馆查找图例。

1、图片导入:展示一组传统陶瓷作品与设计独特的现代陶艺作品对比图。

提问:你更喜欢哪一类陶艺作品,为什么?

讲解:介绍现代陶艺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陶艺作品有其主题与观念。

2、板书课题:个性张扬的现代陶艺。

1、观察探究:给出几种陶艺造型方法的图示,请学生观察归类:

2做连线游戏:

泥丸成型法。○ 盘泥条成型法。○ 泥板成型法。○ 拉坯成型法。○、连线小游戏:给学生若干不同的陶艺装饰技巧图片和名称,请他们压印肌理法。○ 刻画法装饰。○ 粘贴画装饰。○

4堆塑法装饰。○

5镂空法装饰。○

3骤,并加以解说。

4现代陶艺”作品。

5案一起展示出来。

彩绘法装饰。○ 釉饰法。○ 裂纹釉。○、教师演示:运用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演示陶艺作品的制作步、分组创作:组织学生分组作业,辅导学生构思与创作“个性张扬的分发学案,辅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创作。、互动交流:组织学生开展“小小陶艺展览会”。请学生将作品与学

评选最佳作品:

1、作品主题是否明确?

2、作品造型是否新颖独特?

3、作品运用了哪些陶艺造型技巧和装饰技巧?品进行评析,主要介绍设计方法和作品的创意。

第7课 装饰与生活

学习目标:

1、认识装饰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认识装饰艺术的特点。

3、感受装饰艺术的美感。

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

4、学会初步的装饰设计与制作。

学习重点:了解装饰图案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器形与图案的有效组合。

学习难点:有创意地把装饰图案运用于生活用品的设计中。

教学环节: 师:课件ppt、示范作品、剪刀、胶水、美工刀、彩笔。

生:画笔、纸盘、剪刀、胶水。

1、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室内图,一张有装饰和一张没有装饰的图片做对比。

提问:什么叫装饰?如果没有装饰生活会变得怎么样呢?

2、板书课题:装饰与生活。

1、生活中从来不缺少装饰纹样,请你来找找它们(发现生活中的装饰纹样之美)。

归纳:装饰图案广泛运用于各种领域,如器具、服装、建筑、环境艺术等。图案设计的灵感来自于自然风景、民俗风情等。

2、图片分析:观察课本中的实例。

提问:装饰造型艺术的特点是什么?装饰在生活中有何作用?(美化环境、提高审美能力、调节心情等。)

学生讨论:装饰画常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提炼概括、去繁为简、净化提纯,使形象更典型、更精练,主题更突出,性格更鲜明。)

3、装饰如何在生活中应用?

教师介绍设计制作的步骤,并简单示范。

1构思、立意、拟定主题。○

2绘制草图。○

3选用材料进行制作。○

4调整完成。○

4、指导学生进行作业练习。

1、作品展示。

2、教师总结、点评。

3、学生自评、互评。组织学生举办作业展览。

第8课 剪纸与应用

学习目标:

1、能掌握基本的剪纸艺术语言,学习剪纸基本技法。

2、能运用剪纸技法创作出可装点生活的剪纸艺术作品。

3、能通过对剪纸基本知识的学习,体验剪纸所带来的乐趣,感受我国传统文化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学习重点:

掌握基本的剪纸艺术语言,学习剪纸基本技法。

学习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运用传统的剪纸技法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进行剪纸创作。

教学环节: 师:

1、传统剪纸作品与现代剪纸作品若干幅。

3、用于剪纸创作的工具材料。

生:用于剪纸创作的工具材料。

1、视频导入:中国的剪纸动画(如动画片《猪八戒吃西瓜》)。

2、板书课题:剪纸与应用。

欣赏分析:从传统走向现代。课堂发展:

1、运用图例:展示传统剪纸作品,通过欣赏,使学生体会到:

1什么是剪纸? ○

剪纸艺术历史悠久,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

2剪纸有什么特点? ○

(具有单纯、明快、朴实、乡土气息浓郁等特点。)

2、学生讨论:如果你是剪纸高手,你会把剪纸怎么运用到生活中呢?

(过渡:传统剪纸作品以象征、寓意的表现手法表达祝福吉祥的主题,现代剪纸则趋向于以创意剪纸来装扮生活。)

3、教师讲解:剪纸的应用(如芬兰设计师用中国民间剪纸图案装饰的椅子)。

在日常生活中,剪纸应用广泛,如窗花、挂帘花、工艺品装饰等,不但应用于家庭,还应用于建筑、商店、公园、舞台等公共场所。

4、表现创造:教师出示一个小水瓶,学生以个人或者小组合作的形式,用剪纸来装饰水瓶。

1起稿。○2剪制。○3修正。

5、教师示范创作步骤:○

1、学生自评:

1我在剪纸中运用了哪些剪纸纹样?

2我运用了哪种剪纸方法?

3你对自己的作品感到满意吗?

2、互评:评一评你身边同学的优秀作业。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与思考。

第9课 镂空的魅力

适当布置课后作业,引导 学习目标:

1、能了解镂空艺术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能感受镂空艺术作品的美感,并且掌握镂空的初步技法。

3、能运用镂空作品装扮生活。

学习重点:

镂空的技法及其应用。

学习难点:

指导学生创造出新颖、美观、实用的镂空作品。

教学环节: 师:图片资料、手工艺术品范例、制作工具。

生:收集各种镂空作品资料,以及可塑性废旧材料和工具。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古代的镂空钱币和现代硬币的对比图。

提问:什么是镂空?为何镂空雕刻的技巧在民间工艺造型手法中匠心独运?

板书课题:镂空的魅力。

1、收集资料展示:按照小组将自己收集的镂空艺术品资料展示出来。

2、欣赏与探索:镂空装饰的主要作用?

1空间的层次性。○

2空间的通透性。○

3空间的美观性。○

3、不同材质的镂刻艺术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教师示范:准备一件实物范品,按照步骤图加以解说。

4、学生讨论:在实际应用中对纹样设计有什么要求?(建议学生在实际设计中能够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并与应用相联系。)

5、表现与创造:在设计师眼中,不存在没用的东西。请学生们利用各种“废品”来制作一些生动而富有情趣和个性的镂空作品。既联系应用的时效性,又关注到设计的个人创意与风格。

1、你对自己设计的作品,有什么评价?

2、你对别人的作品是怎么看的?

1、欧洲国家所偏爱的镂空纹样与我国传统的装饰纹样有什么区别?

2、观察镂空纹样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第10课 巧妙的线材造型

学习目标:

1、能了解关于线的构成的知识,及用线材制作工艺小品的技能、技巧。

2、能用线材设计、制作出美观的生活小用品。

3、能在作品欣赏、合作制作的过程中体验到线造型的魅力。

学习重点:

线材造型的规律和特点。

学习难点:

线材的构成的理论表述。

教学环节: 课前准备:

师:收集身边各种线材以及线材造型用品的图片。

生:收集身边各种线材(线、牙签、木棒、吸管、树枝、钢丝等),准备工具材料。图片导入:展示一组布艺灯具和线材灯具的对比图。

提问:两组灯具带给你们怎么样的感受?

板书课题:巧妙的线材造型。

1、运用图例:通过观察图片先引导学生说邮线材的种类分为硬质线材(木条、竹条、棉签等)

和软质线材(纸条、铁丝、吸管、电线等)。

1硬线材是具有一定刚性的线材。粗线有力度感,细线有纤秀感:直线具静态感,而曲线具动态○

感。

2软线材构成的立体,较为轻巧却有较强的紧张感。软线材造型经常需要依靠硬线材作为框架。○

2、教师演示:准备一件实物样品,按照步骤图对不同材料的使用方法加以解说,如软质线材可

以采用编、绕、缠、折、叠等,硬质线材则采用弯、绕、粘等方法,并对难点进行实物示范。

3、学生讨论:教师出示一组构思巧妙的果盘设计。

提问:你能受到什么启发?(通过观察图片先引导学生说出线材的构成方法与组合特点。)1圆形重复的交错构成。○

2圆形与直线的交错构成。○

3发射式直线的立体构成。○

4旋转式曲线的立体构成。○

4、表现创造:学生分组创作出新颖、美观又实用的生活用品或观赏性艺术品。组织学生分享与展示自己的作业。通过线材造型练习,发展和感知生活中的美,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意识,并在课后开展一个“小小设计师”的比赛。

第11课 富有创意的家具

学习目标:

1、能通过对家具造型设计的学习,懂得家具的简单设计方法,运用简易的家具模型,做出富有创意的家具模型,拓展设计思维。

2、能在家居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评价美,提高审美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

通过思考、动手,探索家具造型的结构形态,使学生运用不同材料设计制作出富有创意的家具模型。

学习难点:

如何巧妙构思、设计家具模型。

教学环节: 师:

1、设计学生进行搜集、记录的学案,组织学生分成4组收集图片:

1造型新颖的家具。○

2功能多样的家具。○

3色彩优美的家具。○

4材料质感丰富的家具。○

3、准备好家具设计的方法图例、家具模型制作的方法图例。

生:

1、小组合作,在家具商场或网络、书刊搜集、观察、记录新颖美观的家具产品。

3、认真填写“富有创意的家具”学案1。

1、图片导入:用优秀家具设计图片导入课题(如课本图片《螺旋书架》)。

2、板书课题:富有创意的家具。

1、分组展示:请各组学生代表展示搜集到的精彩家具图片,并解说。

小结:现代家具的新形态、新功能、新材料、新的成型技术。

2、游戏激趣:请学生们用一分钟时间,将一线a4纸,变成立体造型。

3、观察归纳:给出不同的家具设计图例,请学生们指出它们分别用了哪种方法:

1化平面为立体的设计法。○

2仿生造型设计法。○

3类比造型设计法。○

4逆反思维求新法。○

小结:家具设计的4种思维方法。

4、教师演示:演示纸张立体成形的方法,并综合运用以制作家具模型:

折叠(直线折、曲线折)、卷曲、切挖、插接、编织、粘贴、镂空、围合、纸浆。

5、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课堂作业,分发学案2,请学生们运用家具设计的方法构思、起稿,运用纸张立体成形的方法,制作一线自己的“新书桌”模型。开展“我们的书桌”小型展览会,评选你最喜爱的创意书桌。

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哪一件作品造型最富有创意?

2哪一件家具设计最符合它的主题?

3哪一件作品最美? 课后延伸:

让学生回家仿照自己家里的家具制作模型,或创意设计家里用得上的家具。

2析。

第12课 现代人居环境 学习目标:、能用简短的语言,对人居环境个例进行评析。、能从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保的角度,对人居环境个例进行分、能从环保的角度出发,尝试设计美好、宜人的人居环境。学习重点: 理解人居环境与生活、生活与环保的关系。

学习难点:

利用人居环境知识去表达自己对美好人居环境的理解。

教学环节: 师:收集有关现代人居环境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生:预习课文。

1、设疑导入:给出一组优秀的人居图片和人满为患的人居环境图片,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人居环境图,并谈谈理由,指出人居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2、板书课题:现代人居环境。

1、观察思考:请学生们观察欣赏课文范例《流水别墅》,以及其他有趣、绿色的人居环境个例(如意大利“空中森林”公寓、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建筑等)。

提问:图片中的人居环境个例都有什么特点?

小结:现代人居环境需要环保理念。

2、小组探究:请各组学生思考怎样的人居环境才体现绿色环保?列举在人居环境建设中与环保有关联的事物(节能、绿化、节约用水等)。

小结:“绿色”是人居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理念。不仅仅表示“树木”和“绿化”,更重要的是具有“环保”的含义。

3、分组实践:组织学生分组作业,讨论、尝试设计一处“环保”的现代人居环境。分发“现代人居环境”学案1,辅助学生思考、记录。

4、互动交流:开展“我家小区”现代人居环境设计交流会,请各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讲解。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如一组设计的人居环境最具有“环保”理念?

2、哪一组的设计最富有创意?

3、哪一组的同学代表描述得最清晰、最生动? 教师设疑:

1、怎样的居住环境才能达到美好宜人的要求?

2、在建设美好的人居环境过程中,我可以做些什么?

第13课 营造美好家园

学习目标:

1、能用简洁的语言,分析人居环境案例。

2、能主动思考和设计美好、宜人的室内环境。

3、能运用设计语言,设计和绘制室内平面图和效果图。

学习重点:

环境平面图和效果图的制作方法。

学习难点:

如何设计绘制自己家或熟悉的地方的平面图、效果图。

教学环节: 师:第一课时的教学侧重于“欣赏与探索”。

1、收集定内设计相关知识、图片资料。

2、室内设计步骤图。

3、准备风格各异的平面图、效果图和立体模型教具。

生:预习课本。

1、图片导入:给出一组优秀室内家居设计和混乱的家居布局对比图(如电视节目“交换空间”前后对比图),请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家居设计,并说明理由。

2、板书课题:营造美好家园。

1、观察探究:请学生们观察室内设计图,从光线、通风、密度、布局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小结:室内设计应具有实用性。(光线、通风、密度等。)

2、分组讨论:在有限的空间里,如何规划各个房间的布局。组织学生代表发言。

分发学案,帮助学生拓展设计思路:

1进行室内设计效果的草稿构思练习。○

2互相评议草图。○

3认真填写学案。○

3、展示设计元素的表达方式:室内设计常用图示。

4、以“我家新面貌”为题,让学生以实用性为主,在画纸上改造自己家里现有的布局,使其更

具有科学性、实用性。教师评价,并组织学生互评:

1、哪一位学生的室内设计布局最具科学性、实用性?

2、哪一位学生的设计最富有创意? 教师设疑:

1、如何将平面设计作品转换成立体作品或者效果图?

3.10 岭南版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 月 篇三

(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包括十九个课题。教学安排考虑幼小衔接的内容,同时,紧密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与需要。教材突出美术学习的价值;隐含学科知识技能,在高年级学段开始注重感性的积累和体验;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注重美术能力发展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过程。在课程设计中充分挖掘美术精神内涵,从和小学生密切相关的生活中选择美术主题,并注意美术主题的延伸与拓展。教材内容突出趣味性、游戏性、注重过程与参与。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艺术概括力,分析色彩的对比,能写生简单的生活物体透视现象。

2、继续传授中国画笔墨技能,学生进行彩墨画练习;欣赏中国现代中国画大师作品,培养民族自豪感。

3、学习浅显的手工技法。

难点: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实物中提炼几何体的能力。

2、提高学生彩墨画的技法与概括能力,能够独立的完成自己所要想要画的内容。

3、在手工中培养学生的耐心、细致能力。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

知识和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线精细地进行表现的能力。

2.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3.学习美术中的比例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4.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过程与方法:

1.欣赏各种绘画工具画出的美术作品,感受它们的不同。

2.根据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通过查资料,知道山水、花鸟画的由来,并了解国画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受水墨特有的美。

4.通过利用废旧物品设计制作,培养学生因形造型的能力和对性状的构思、加工能力,训练他们使用剪子的技巧。

5.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用拼贴添画的方法表现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水墨画的热爱,能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创造美。提高学生对祖国文化的学习兴趣。

2.体现人文精神,将课程的学习过程转变成为学生人情感悟的基点,并在学习中得到升华。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

合作的学习方式:分小组(或者自由结合成小组)进行讨论和研究。例如:通过查资料,知道山水、花鸟画的由来,并了解国画的起源、演变过程,感受水墨特有的美。

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2次):

1、第6课《台历、挂历的设计》

学习之后,启发学生自己制作台历、挂历,并赠送给老师。

2、第16课《雕塑之美》

学习后制作雕塑或撰写有关青岛市现存雕塑的调查报告

创造性的培养:

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激励学生创造性的进行研究和探索。了解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同时设想自己在此方面进一步学习的方式、方法。如:通过利用废旧塑料瓶设计制作小花铲,培养学生因形造型的能力和对性状的构思、加工能力 电教辅助教学:

1、教学光盘

2、电子课件

3、上网(适合学生学习、教学使用得当的网站)。

评价的改革:

由过去强调优劣、确定等级、考试选拔的评价方式转向着眼于提高每个学生艺术能力、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与程度差异的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感。

全册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常规,教学要求

1、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欣赏)

二 2、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3、精细的描写

4、色彩的对比

5、让色彩动起来

6、台历、挂历的设计

7、衣架的联想

8、拼贴添画

9、我的牙刷

10、便签盒的设计

11、在快乐的节日里

12、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十一

五一节休假

13、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十二

14、山水画

15、花鸟画

十三

16、雕塑之美

制作雕塑或写调查报告

十四

17、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十五

18、昨天、今天和明天

十六

19、科学创造新生活

十七 测评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

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学生交流资料:

请几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

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

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

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

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四、评述过程

帮助学生进行评述归纳。

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五、拓展过程

为学生介绍相关网址,推荐相关书籍。

欣赏齐白石的其他作品。

札记

选取几个有趣的齐白石的生平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他们马上希望进一步了解更多的齐白石的生平。对他的生平的了解为欣赏他的绘画作品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隐性目标: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

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

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

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

猜猜看:课件

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

马蒂斯擅长什么?

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

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

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

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

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六、课堂小结。

讲评作业

札记 看上去简简单单的马蒂斯的剪纸作品是画家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推敲制作出来的。孩子们所要学习的就是马迪斯的不懈追求的艺术精神和大胆使用色彩的观念。

第三课 精细的描写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分析:

1.课件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

课件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哪一幅更精美?为什么? 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

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

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

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写生

将自己的钥匙、文具等具有细小特征的物品在桌面上摆好,进行精致的描写。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

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札记: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山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讲授新课:结合图片分析: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

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

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资料:蒙德里安(Piet Mondrian 1872~1944年)出生在荷兰的阿姆尔弗特,曾在海牙、鹿特丹、罗伦、巴黎和伦敦等十多处地方居住作画,晚年移居纽约,大幅度扩展创作领域,对建筑、工艺和设计产生很大影响。蒙德里安是几何抽象画派的先驱,与德士堡等组织“风格派”,提倡自己的艺术“新造型主义”。认为艺术应根本脱离自然的外在形式,以表现抽象精神为目的,追求人与神统一的绝对境界,亦即今日我们熟知的“纯粹抽象”。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

二、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

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

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

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

札记:

第5课 让色彩动起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课件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课件:小资料安德烈·德兰(1880年生于沙东,1954年逝于加尔什).他聪明好学,受过严格的教育,甚至打算报考中央高等工艺制造学校.后来,他突然决定献身绘画,与弗拉芒克结为好友.在沙东,他与弗拉芒克共用一间画室.1899年,德兰在卡里耶尔的工作室第一次见到马蒂斯,他与马蒂斯一起作画,并和布拉克、毕加索一样,经常去巴黎拉维尼昂街的“洗衣船”,也是在这个时期,他结识了纪尧姆·阿波利奈尔.1905年夏天,他和马蒂斯在法国南部靠近西班牙边境一带一起画风景。出自对高更和凡高的推崇,德兰在风景写生中直接使用高纯度的色彩作大笔触的平涂,从而逐渐摆脱了青年们当时都十分热衷的点彩画法。没有任何新思想和在20世纪初流行的敏感的新潮会使他感到陌生.毫无疑问,是德兰首先发现了黑人艺术,认识到民间想象的浓郁味道和民间艺术的丰富,也是他找到了欣赏古代西耶纳画家和阿维尼翁画派画家的理由.不过,安德烈·德兰首先是野兽派的先驱.如同他的朋友弗拉芒克一样,他当时使用的是分段的色块,快速的曲线和生硬的颜色.不过,他的手法不那么粗野,笔下的曲线更为典雅,色彩也更为和谐.他所采用的主要颜色是绿、兰,以及从玫瑰红到深紫的所有紫色.在他的油画中,人们看不到由于反映强烈本能而疏忽相撞的笔触,看到的是证明深思熟虑的精湛技巧的比例、色彩关系.1906年,他接受画商安布鲁瓦兹?沃拉尔的委托,到伦敦画莫奈曾经画过的泰晤士河风景。德兰使用明亮而鲜艳的纯色去画多雾的泰晤士河,但却使人毫不怀疑:“这就是伦敦”。在装饰画方面,德兰也具有非凡的才能,曾经为俄国芭蕾舞团画过舞台设计。他懂得颜色的全部魅力,但他始终关心着形和结构.他创作过几幅野兽派最杰出的作品:《威斯明斯特大桥》,《海德公园一角》以及科利乌尔和埃斯塔克风景,《大西洋渡轮上的妇女》。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

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布置作业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学生作画。

四、展示

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小结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札记:

第6课台历、挂历的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方面的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

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

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4.作业:

根据自己组的研究,制作一份关于人们过去和现在利用台历和挂历的研究报告

第二课时

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研究,你了解到:

(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

(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

(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

(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学校各专用教室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

(1)创作构思

(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3)确定制作方案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札记:

第7课衣架的联想(2课时)

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衣架、教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放教学课件。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课件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

提问:根据这个衣架的形象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学生作品。

提问:你喜欢哪一件作品?说一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画设计图。

第二课时:

一、观察与想象

1、猜猜是什么?课件逐步出示老师带来的衣架、裤架,每一个局部请学生猜猜是什么?

2、观察这些特殊的衣架的结构,理解这些衣架的设计(设计服务与生活)。

3、想象第一步:出示一个衣架,在投影上演绎各种角度造型,“测试一下你的创意指数”说出你的联想。

4、想象第二步:两个衣架组合?教师组合——学生组合——共同联想。

5、想象第三步:不同衣架组合,各组拿出自己的衣架,小组内活动,每组选出一个最佳创意交流。

6、想象第四步:添加辅助材料后又有什么新的联想?看看小组内带了哪些辅助材料?寻找一下新的创意。

三、创造表现

1、课件展示各种学生作品,说说你喜欢哪一件作品的表现方法?你还受到了哪些启发?

2、猜猜其中有些作品是怎么做的?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3、你准备做什么?有什么困难?

4、学生创作:

要求:·2-3人为一组合作

·寻找最简单的方法

·分工合理,合作有效

5、教师参与和辅导

四、展示和评价

1、根据作品特色选择绳子和挂钩,把作品展示出来

2、自评,介绍自己的作品。

3、参观展示,评价他人作品。(1、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札记:

第8课拼贴添画(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的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的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

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

课件、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

(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

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

(1)提示作业步骤:

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

(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4.学生尝试

第二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剪纸作品(撕纸作品)、彩纸撕贴画。

你觉得这些作品和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组织学生汇报。

二、自己动手,尝试体验

传授方法,师生互动

撕:(边撕边示范边讲解)先把纸张撕成小块面,双手捏住纸片,右手的拇指、中指紧捏线痕,左手拇指指甲配合食指,按纸的走向,自然地转动右手所捏的纸面,双手密切配合。

拼:请学生把撕开的彩色纸片展示在桌面上。

纸片的形状各种各样,你们想一想它们像什么?

贴: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来合作表现。

画:添画适当的环境。

三、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六、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札记:

第9课我的牙刷(2课时)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1、了解牙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认识功能与牙刷样式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独特而实用的牙刷。

隐性目标:

1、感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

教学难点: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牙刷是我们的好伙伴,你现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常刷牙,用牙刷也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牙刷有不同的功能。

二、新授:

1、有很多同学不满足于市场上出售的牙刷,想要自己设计一把特别的牙刷。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2、(课件出示,欣赏分析)

小小牙刷在细节上作了那些精巧的设计?

比一比,它们的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 这里的设计起了什么作用?

它的把儿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

它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

A、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

B、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

C、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

D、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三、学生活动:

我的牙刷我做主

设计要求:

以人为本,突出创意,美观大方,材料环保。

作业要求:绘制设计图

第二课时

一、兴趣导入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牙刷,你们想看看吗?课件:

(1)、我们分四个一个小组,欣赏分析作品。找一找小小牙刷在哪些部位作了哪些精巧的设计?我们比一比看哪些小组发现的奥秘多?

(2)、集体交流:说说你感兴趣的设计是哪里?

2、交流探索结果。

*刷颈部位:检测功能、有弹性、添加功能

*刷头部位:多个刷头设计可以旋转、可以弯动改变外形、变形

*刷柄部位:可以注水、可以挤出牙膏来、防滑设计吸盘(可以让牙刷完成使命后,乖乖地竖立在那里,使刷毛里面的水分淋干,不容易滋生细菌。)

3、总结:

大家真是火眼金睛呀,发现了这么多奥秘。概括一下的话,就是从外形和功能2个方面来进行了设计。(出示美观、功能)

4、你看了这些设计后,是不是产生了什么新的灵感呢,和你的同桌说说。

3、集体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美观:(外形):夸张、变形、卡通形状等

颜色:一色、彩色(三个部分都可以改变)

新颖:(功能)组合:水、牙膏、牙刷一体化;

添加——限时音乐、电视、MP3、测清洁度、测口味、自动

5、明确设计任务。设计

大家的想法真好,我相信还有其他同学还有更好的想法。今天陈老师就让大家满足一下做设计师的瘾头,我们把自己的灵感设计出来。说不定过段时间我们还能用上自己设计的牙刷呢?(板书:添加:我做主)

6、设计要求。那么设计有什么要求呢,(1)、美观

实用

新颖;(2)、尽量设计得大一些,便于展示;(3)给自己的牙刷取一个名字。

五、学生创作作品。

1、组织学生开始设计作品。

3、个别指导,不时展示优秀作品。

六、作品讲评。

1、把设计好的作品沿着边剪下来,并且布置在黑板上。(出示:新产品发布会。)

2、新产品发布会,进行产品推销。(采访同学的作品,说说有什么特点?)

2、评评别人的作品: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你认为哪种产品销路会好,你会选用哪种产品投入生产呢?

3、小结:同学们,这么作品都是你们辛勤劳动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陈老师一定能用上你们设计的牙刷。

七、课外延伸。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充满设计意识的物品、公共设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如:脚踏式垃圾桶、感应门、限时灯、感应水龙头、暖宝宝、电热板等等。你还知道哪些呢?

八、课堂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如果你对我们生活中的事物多关注一些,我们一定会有更多奇思妙想,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札记:

10课 便笺盒的设计(2课时)

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

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纸盒,向学生介绍盒子的形状、颜色、用途和作用。

2、组织学生介绍各自的纸盒

3、提问:在平时你们是如何处理这些纸盒的?

4、出示范作,课件说明自己对纸盒的处理。

5、揭示课题:便笺盒

6、说一说便笺盒有哪些功能。

二、艺术实践

1、分析思考:怎样使你带的纸盒变成一只便笺盒?

(小组讨论:可以单独用一个纸盒做,也可以用多个纸盒组合。)

2、尝试制作:巧妙利用纸盒的形状和颜色,制作出一个便笺盒的雏形。(教师指导)

3、小组选出1—2件作品介绍制作经验。

4、给同学的设计制作提供一些建议。

5、你在制作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师生共同解决)

6、加工、装饰:用不同的方法对便笺盒的雏形进一步加工、装饰,使之更新颖、美观、实用。(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半成品作业)

第二课时:

一、交流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说出喜欢的理由)

课件小组分析研究书中的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札记:

第11课在快乐的节日里(2课时)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

教学难点

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

教学准备

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

(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

(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欣赏范作:

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制作刮1.在白纸上用各色蜡笔涂满

2.再用黑色蜡笔覆盖整个画面

学生制作,教师指导,提醒注意卫生

第二课时:

一、欣赏刮蜡画作品

1、课件画面是怎样表现节日的快乐的?

2.运用刮蜡的方法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二、学生说说自己打算怎样表现节日的快乐

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札记:

12课 卡通动起来的漫画

教学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课件

一、导入:

出示课题,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一课――《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我们先来个热身赛怎么样?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课件)看谁认得多?

二、新授:

1、大家的表现太好了,作为奖励,我们一起来看一部动画短片好吗?一群傲慢的小鸟与一只呆头呆脑的大鸟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有趣吗?你觉得哪最有趣呢?

2、卡通就是这样一种夸张的、颇具想像力的表现形式。“卡通”是按英文Cartoon音译过来的一个词。它最早在意大利文中出现,意思是创作草稿。译成英文后,它多了漫画、动画片等意思。现在,它又多了一种意思,那就是连环漫画,也称为“动漫”。

3、说起卡通,相信同学们也一定非常了解,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喜爱的卡通片或者卡通方面的知识?

4、卡通作品的表现方法除了我们经常看到的绘画形式以外,还有很多种。比如:(课件)《小鸡快跑》是一部泥偶卡通片,而卡通片《怪物公司》是运用电脑三维技术制作的。各国各地区的卡通片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风格。(课件)

三、练习:

你想结交更多的卡通朋友吗?你想认识更多的动漫明星吗?让我们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一起建筑一个卡通城堡吧!

四、总结:

1、把我们的作品贴出来,让教室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看看我们的作品,火影忍者坚持、忍耐;米老鼠活泼、乐观;名侦探柯南正义、机智。卡通作品真是魅力无穷。相信通过我们的学习,大家在看卡通片、卡通书的同时,还能够欣常卡通、了解卡通。因为,卡通是我们的好朋友。最后,我想把卡通电影《狮子王》中的一句名言送给大家:就是HAKUNA MATATA。非洲土住语:没有烦恼的意思

你知道吗?《米老鼠》的创始人沃特·狄斯尼,早年一文不名,他希望自己成为一名画家。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教会中绘图,薪资很低微。因为一直借不到办公室,便使用父亲汽车厂的工作室。也正是在充满汽油及润滑油气味的车厂工作,才引发了日后价值百万美元的构想。事情是这样的。一只小白鼠在汽车厂的土地上窜来窜去。狄斯尼停下正在作画的手,抓起面包屑喂小白鼠。日复一日,小白鼠变得很亲近人,甚至常爬到画板上去。不久,他迁往好莱坞开始制作一连串的卡通影片,但却全部失败了,再一次失去了工作。一天,他在画板上爬来爬去的小白鼠。便随手画了起来,没想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只小白鼠就是全世界最有名的电影巨星“米老鼠”的原形。今天,米老鼠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

沃尔特·狄斯尼的成功秘诀就在于契而不舍的努力工作。一个人成功的因素很多,而居于这些因素之首的就是努力。

第13课 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一、教学目标:

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和理解设计艺术的一般法则。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地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

教学难点: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的“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

三、教学工具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四、教学程序设计:

1、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很喜欢卡通形象吧?课前大家也收集过各种各样的卡通形象,下面让我们就一同欣赏一下这些可爱的卡通形象吧?(学生分小组展示并介绍自己收集的卡通形象。)

师:美丽迷人的卡通形象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乐趣和活力,不仅儿童喜欢,就连大人们也很喜欢它们。看!这是老师利用可爱的卡通形象设计制作的电子贺卡、日历和课程表。(课件展示请学生欣赏)师:你们喜欢这些作品吗?你最喜欢作品的那些地方?(生:有可爱的卡通形象,艳丽的色彩......)师:你想不想也亲手来制作一张呢?

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地运用到设计的作品上。(出示课题: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2、讲授新课

设计制作步骤:

师:打开PowerPoint演示文稿,请同学们看课本第26页的制作过程,然后小组讨论研究一下如何进行设计制作。

教师在电脑上来演示:打开PowerPoint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来自文件灵活运用卡通形象)——改变大小和位置——设计选择字体,输入所需的文字内容(也可以导入声音)——完成作品

学生简要交流制作步骤。

3、学生练习

作业要求:参考本课同学们提供的方法和卡通图案,用电脑创作自己满意的作品。不要忘了打印作品。

4、作品展示与评价

分组展示,以学生间互相评价、教师评价和自评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作品。

5、课堂小结

同学们的作品都很新颖,创作构思好。如果大家对电脑美术很感兴趣,我们课后可以继续熟悉PowerPoint的操作,也可以主动去探索其他创作软件,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利用电脑锻炼我们的设计能力,去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吧

第14课 山水画

一、教学目的:通过树木画法的教学,增加学生对中国画山水的了解,提高学生对中国画山水树木画法的技法与欣赏水平。为以后学习山水画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树木的结构和中国画画树的特有的表现手法。难点:树木的穿枝插叶。

三、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挂出写意山水画二至三幅。

1导入: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几幅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并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祖国的传统艺术,我们要十分珍爱并发扬光大。

2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

3树干、树枝的画法: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4树叶的画法: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1)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2)双勾法: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作业要求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札记:

第15课 花鸟画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中国的传统绘画工具,使学生学会运用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初步掌握花鸟画的技法。

2.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教学难重点:如何培养学生掌握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教学准备:国画工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学习用具准备情况。

二、复习旧课:

①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表现形式。

②评讲上一节课学生作品1-2幅,指出学生作品的优点、缺点以及改正的方法。

三、讲授新课

1.我们知道花鸟画的题材非常广泛,除花卉、鸟类之外,家禽、鱼虫、蔬果、走兽都是花鸟画所描绘的内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鸟类的画法。

板书: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2.欣赏《麻雀图》教师作品

课件出示范画让学生观察、分析、并思考问题:(幻灯)

图上共画了几只麻雀?

麻雀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

麻雀的背部是什么颜色?此外,它的嘴巴、爪各是什么颜色?

3.教师讲解(形态特点):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板书分析:(鸟的画法)以麻雀为例进行分析

①麻雀基本造型

②麻雀形体结构:身子、翅膀、尾巴、爪子。

4.结合幻灯教学,教师边示范边讲解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诗歌来进行教学,教师在画鸟的羽毛时要突出重点,尽量讲得详细一些。

画法步骤:

说明:先用墨赭画头顶,接着画身体和翅膀注意水分不要太多,润笔、枯笔相结合。

5.学习练习画一只麻雀,教师巡回辅导。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把一些较好的作品展示出来鼓励学生,指出优点、缺点,并对一些画得不够好的学生给予指导。

6.教师小结,指出本节课的重点以及学生掌握不够的地方。7.学生临摹不同姿态的麻雀(运用课件)

作业布置:老师提出作业要求:按作画步骤,用宣纸或毛边纸,临摹或创作一幅麻雀图。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

札记:

第16课 雕塑之美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雕塑艺术及其特点,提高对雕塑艺术的欣赏力

教学难重点:雕塑及其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

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一说到雕塑,同学们总是感觉离我们挺遥远的,其实雕塑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们请看:出示《淮南王刘安》雕塑和蔡家岗桥头《开拓者》

提问:你们见过这两座雕塑吗?在什么地方?你知道他们是什么人吗?

总结淮南王刘安是我国西汉知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袭封淮南王,他爱贤若渴,招募众多门客,他和他的门客一起编著了鸿篇巨著《淮南子》,另外他还是中国豆腐的创始人。这是一座城市雕塑,它代表着我们淮南的历史,立在火车站这样的公共场所,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雕塑之美。

板书课题:雕塑之美

二、讲授新课:

1、雕塑的分类

不知道同学们平时有没有仔细观察过《淮南王》这座雕塑,请看这座雕塑分成几部分?上面是淮南王像,下面的基座上还有什么?我们放大一点仔细看一下,这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表现方式和上面的《淮南王》雕像比一比,你能看出他们有什么不同吗?

总结:雕塑按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形式,(出示实物)这就是圆雕,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欣赏。现在请同学们看我的手,老师要变一个魔术,把圆雕变成浮雕。现在从后面你还看得到这个雕塑吗?浮雕是在一个平面上突起的形象,它介于绘画和圆雕之间,不完全立体。现在它突出的比较厉害,我们叫他高浮雕,现在它只突出表面一点点,就变成了浅浮雕。

现在同学们一定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圆雕和浮雕了,对不对?浮雕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你知道雕塑和绘画有什么区别吗?(出示雕塑和绘画实物)(材料上:绘画使用的是颜料和画笔等,雕塑使用的材料是石头,木头,泥土、凿子等,另外绘画是平面的二维的,雕塑是立体的、三维的.)

总结:其实同学们在刚才的比较中已经明确了雕塑的定义。那,什么是雕塑呢?(课件出示雕塑的定义。)同学们一起朗读一遍加深印象好不好?雕塑的最大特点就是立体。犹如绘画中的线条和色彩一样,形体是雕塑的基本语言。

同学们打起精神来,下面我们将要进行本课最最重要的内容,那就是雕塑之美的欣赏。

3、雕塑之美的欣赏

不同的雕塑,蕴含着不同的美感,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雕塑在哪些方面给我们以强烈的美感。

A、造型的写实美:米开朗基罗的《摩尔》

提问:看到这请大家欣赏这个雕塑。你有什么感受?雕塑的哪些地方让你有这种感受?请仔细观察这个雕塑的内容是什么?再看一看他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人体比例准确吗?胡须,衣服、肌肉的质感强不强?你觉得怎么样?

总结:是的,简直呼之欲出。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雕塑家米开朗基罗的作品,表现的是基督教里伟大的领袖和先知摩西。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在欧洲雕塑史上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就把他称之为神。米开朗基罗自己也非常喜欢这件作品,据说他曾经拿着木棒敲打《摩西》的膝盖让他开口和他说话。欣赏这样的雕塑我们得到的一种震撼的写实美。

B、表情美:《击鼓说唱俑》,同学们,这是我们中国非常著名的古代雕塑《击鼓说唱俑》,表现的是一个说书艺人正在说书。请同学们观察他的头,他的脸,他的胳膊、他的腿,请你说一说他和西方古代雕塑《摩西》的区别?现在我们不看他的外形,你猜一猜他说书说得怎么样?是精彩还是平淡?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他的表情和动作。你能用恰当词语形容一下他的表情和动作吗?这件陶俑用夸张的手法,把这个说书艺人的形象,表现得活灵活现,简直太逼真了,是不是?但它的写实和西方雕塑的写实是一样的吗?他注重的是人物的形体比例、质感吗?他注重表现他的什么?神韵,对不对?现在你们觉得他那儿美?

提问:你们觉得中西方古代雕塑的特点有什么不同?总结:所以欣赏中国古代雕塑我们必须用我们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像欣赏中国写意画那样,来欣“以形写神”的写意美。西方雕塑从古希腊时期起,就努力摹仿再现自然,写实性极强。

C、抽象的美:《生动》,这件作品和刚才那几件雕塑一样吗?你能一下子看出这件雕塑是什么吗?

这件作品不是直接再现自然界中的具体形象,而是用点、线、面、体等造型要素塑造艺术形象。这样的雕塑是什么风格的雕塑?我们欣赏的习惯总是一看就要问这是什么,其实雕塑的作用就是引起、激活你心里的一些感受。抽象雕塑不让我们一下子看出他的表现内容,给了人们更大的想象空间,欣赏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雕塑本身加上我们的想象,就能产生丰富的内容和无限的美感,我们要尊重自己的感受。那么你们说一说,你看到这个雕塑联想到了什么?你觉得他像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D、壮观的美:《秦始皇兵马俑》介绍秦始皇兵马俑占地2万多平方米,相当于50个篮球场那么大,兵马俑大约8000件。它再现了2000多年前帝国大军的威势。想象一下,陶俑刚完成时那刀枪林立、全副武装的庞大阵营会使你产生什么样的感受?你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美?

E、材料的美:《和平》看到这件作品你心里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是安静祥和,还是激动不安!或是悲哀痛苦等?你从哪里得到这样的感受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造型是一方面,你觉得这种感受和他使用的材料有没有关系?换一种材料效果会怎样?

雕塑离不开材料,记得四年级我们学过《材料的美感》这一课,知道材料本身具有不同的美感,材料的美是雕塑的一部分。(出示四年级课本图片)《活的雕塑》这件作品的材料和其他雕塑有什么不一样?他表达怎样的雕塑理念?

F、色彩的美:《红唇 》

春天,原野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秋天变成什么颜色?金黄。冬天原野又变成、一片银白。不变的永远是那片美丽的红唇,表达着对大地,对四季更替的热爱。你觉得她的美在哪里?

G、环境和谐美;《美人鱼》这是丹麦雕塑家艾里克森于一九一三年根据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海的女儿》塑造的。它就象伦敦的大桥,巴黎的铁塔,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

你们觉得这件雕塑美吗?美人鱼被安放在什么环境中?她在干什么?心里想什么?如果把它放置在闹市中,或是草地上,你会想像她在想什么,干什么?如果没有环境会好看吗?

总结:雕塑装饰了环境,同时环境有反作用于雕塑,成为雕塑的一部分,使之更完美。每一件雕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往往是为特定的环境设计的,环境是雕塑艺术表现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许多雕塑家对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亨利·摩尔经常把雕像安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让山坡、草地、原野、云彩等作为陪衬,在蓝天和阳光下,虽然实体并不巨大,却具有大气磅礴的气魄和诱人的魅力。

H、幽默的美:《汉堡包》

I、动感美:《驿使》这件雕塑表现的是什么内容?让你感受到什么美?运动美,有很强的动感对不对?

总结:雕塑是静止的舞蹈,它以静示动,寓动于静。

同学们雕塑的美感还有很多,我们还可以继续欣赏很多不同的雕塑,课下我想请同学们也来学习制作表现一种美感的雕塑,你们可以用泥巴,肥皂,粉笔等。好不好?现在我们在这儿先用你的肢体语言表现一下雕塑的美好不好?你想给我们展现一个怎样的美?我们先请一个同学来给我们做一个力量美的,好不好?请用不同的角度展现给大家。

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哪个角度最美。(老师用相机把它拍下来,鼓励其认真做)

同学们能不能感受到他的力量美?请同学说一说从哪一个角度观赏到的是最美的。

总结:雕塑是立体的,我们要充分感受它的立体美,但每个角度的感受不一样的。所以在欣赏雕塑的时候还要找到最佳的角度来欣赏,才能得到最大的美感。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雕塑的有关知识,还欣赏了不同种类雕塑的美。雕塑家通常把深刻的精神内涵与完美的形体塑造结合在一起。同学们要想更深地理解作品深层的含义,最好多了解一些雕塑的背景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努力学习丰富的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内在修养。拥有一双们能够发现美的艺术的眼睛。

5、拓展:请同学们回去继续欣赏一些优秀的雕塑作品:幽默的、新颖的、著名的城市雕塑。一组为单位撰写一篇关于青岛城市雕塑现状的调查报告

札记:

第17课 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认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用美术语言去欣赏现代建筑,提高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形成人文、科学的素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法、讨论法、谈话法、练习法引导学生综合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认识和理解现代建筑的主要特点,学会欣赏现代建筑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课件欣赏现代建筑

欣赏、表现:看建筑、画建筑。

每个小组选一个建筑,用6-8分钟简单、概括地描绘,注意抓住主要特征。

作品展示。

学生回答:

质疑、讨论、比较、分析、归纳、判断

请同学阅读教材,各小组分别选出你们认为最喜欢的建筑。

为什么喜欢它?(与众不同、有个性、造型很美)

教师参与小组讨论。

教师简要总结

二、进一步提问,深入思考:

设计者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科技进步,新技术、新材料。)举例说明现代建筑从哪些方面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新结合?

请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为什么会选中这个方案(因为造型美),为什么会能实现这个方案(科技水平)。(简单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一波三折的建筑过程)

教师总结、归纳。

三、思考与探究:你认为我国有哪些美的建筑,谈谈它们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讨论。

引出北京鸟巢体育馆的设计,并把它与故宫进行比较。来讲述传统与现代的差别。

结合例图,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现代建筑的特点:重视功能,简化装饰;重视空间,建筑与环境有机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

学生经过上述赏析活动,对现代建筑的特点已经有了深入的认识。

四、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入思维。

五、课堂延伸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参观身边的现代建筑,就其形式和功能、价值写一篇小论文。

札记:

第18课 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联系生活,了解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人类生活的促进作用;认识到现代科技对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2、通过了解设计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对艺术的热爱。

教学难重点:

重点:艺术与科学的相互关系,并分析其二者关系是如何在生活用品设计中得以体现的。

难点:艺术对科学的促进作用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举例引出艺术与科学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解释概念。

(—)欣赏、探究:

1、教师例举些艺术与科学结合较好的图片实例,让学生去寻找,师生进行互动。

说明:艺术与科技的共同发展,促进人类在社会的发展,再进一步分析金字塔、长信宫灯、编钟等设计实例。

2、讨论:

学生相互讨论,生活中哪些设计体现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或者失败的实例。(实物)—艺术设计与技术设计(老师要掌控时间),使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对生活的重要作用。

3、分析反思

每当我们关注那些卓越的科学大师时,就会发现他们越是热爱和靠近艺术,从艺术宝库中获得的营养要更加丰富,也更容易创造出卓越的科学成果。

实例:达·芬奇,李政道

(二)小结:

1、艺术与科学是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双翼。

2、会需要具备科学与艺术俱全的高素质人才。

三、布置课后作业:(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杯子。尤其是卧床病人所使用的杯子)

设计一以纸张为材料的杯子。

1、让学生演示正常站立喝水和躺卧喝水,从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本课课

题特殊的卧床病人专用杯子的设计。

2、艺术性—美观

科学性—实用

3、设计表现手段不限:绘画;折纸

4、最后作品展示,师生互评。

5、教师总结:科学与艺术相互融合,对提高我们生活质量有着重要作用。

札记:

第19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

三、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五、教学过程:

1引入:

(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

(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学生讨论并回答。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

(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

(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6、展示作品:科技产品发布会,设计师展示自己小组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

4.10 岭南版美术第十册教案(全册) 月 篇四

第十四课 我在天上飞教学目标:1、学会寻找身边会飞的东西,我在天上飞了解它们是怎样飞起来的。2、通过收集飞行物的图片,我在天上飞分析其造型与色彩的特点。教学重点:        促进美术、科技交融的综合意识,我在天上飞进行命题手工创作。教学难点:怎样看图制作出既精美又能飞的玩具。教学过程:一、 活动一:教师要求学生带一件会飞的玩具回来,例如飞机、小鸟、小飞侠等。分小组进行讲述、介绍。要求同小组的玩具串成一个故事,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生动。二、 活动二:组织学生参观有关的航空模型或玩具展览,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三、 活动三:用简单的线条和对称的造型画自己喜欢的飞行器,看谁画得好。四、 活动四:教师与学生分工合作,用彩色纸等材料做一件自己喜欢的飞机或降落伞。五、 课后延伸:儿童可以收集各种现代飞行器我在天上飞岭南版美术教案www.anxue.com的图片进行欣赏,也可以创造新的飞行器,尝试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去表现。六、 教学评价:1、可从学生收集资料方面思考,如“我会收集小画册”、“我会剪辑哪几种报刊。2、可从学习目标方面思考,如“对天空中飞行物的认识程度”。我在天上飞教学反思:课程先介绍了天空中的飞行物,让同学们思考它们的飞行原理,通过观察让同学们了解降落伞、飞机的形状、色彩的特点,鼓励了学生们大胆联想,敢于创作,学会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材料表现。

上一篇:《供应链管理》课程作业下一篇: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