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精选6篇)
1.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 篇一
尊敬的各位考官:
你们好,很荣幸能够进入第二轮的面试。
我叫xx,今年xx岁。毕业于xx大学会计专业。大学四年,经过不断的努力、锻炼、学习、实践、和社会工作,在会计,银行业务和金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表达沟通协调本事强,性格开朗职责心强,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能吃苦耐劳,有不断挑战自我的本事和勇气。重视市场信息,善于学习,思考,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熟悉会计实务的运作,曾代表班参加过学院的会计基础知识竞赛,取得优异的成绩,从中,加深了我对会计的一些体验。
让我对会计式作等方面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懂得了会计对一间企业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了我耐心与人沟通及认真对待每一件事的服务态度。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理解全方位的大学高等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本事的培养,在会计等各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和研究分析本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而知不足"是我学习、工作取得提高的动力!
银行会计员这个职业是神圣而伟大的,他要求我不仅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有高尚的情操。所以,在书时,我就十分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广泛地培养自我的兴趣爱好,并学有专长,做到有专业和专长(历数自我的专长),还能会唱、会说、会讲。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我还注意培养自我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没有不良嗜好和行为。
我想这些都是一名金融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最起码的素养。假如,我经过了面试,成为众多银行会计员队伍中的成员,我将不断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自我的力量,决不辜负银行工作者这一职业。
我的自我介绍完毕,多谢!
2.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 篇二
1 组建糖尿病管理团队
该院下属9个社区的慢病管理团队中全科医师均为中级以上临床骨干医师, 临床经验非常丰富, 并且参加通过了一年以上的全科规范化培训考试。公卫医师均为全日制专科院校毕业, 经过严格的理论考试和面试等层层筛选产生, 经过半年实习期合格后录用。营养师和健康管理师则是我院医学专业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后通过国家认可的资格考试后才上岗的。社区全科护理人员均通过了一年以上的护理全科规范化培训, 通过相应考试才可上岗。该院中心则由更为专业的医务人员组建成健康管理团队来统筹管理下属9个慢病管理团队, 努力形成居民个人自我管理, 下属管理团队督导管理, 中心团队强化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
2 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
2.1成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
2.1.1安排组长及主讲该院根据上级部门要求, 结合该院实际情况整合成多个活动团队, 现以9个片区为单位成立9个活动团队。各团队人员依照9个慢病管理团队人员配备, 由健康宣讲、组织协调方面经验丰富的医师担任正、副组长的活动管理小组, 既符合上级要求, 又全面体现了该院医务人员的素养。
2.1.2招募糖尿病组员该院辖区下属各片区各招募了20位有一定文化基础, 起一定表率作用, 热心乐观, 积极向上, 闲余时间充足的中老年糖友作为首批活动组员, 希望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后续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2.1.3确定活动场地该院辖区下属各片区均有社区居民文化活动中心或居民委员会, 通过和社区工作人员协调沟通确定活动地点。目前上述场地设施齐全, 有多媒体、展架、小黑板、挂图等, 环境优雅、舒适、宽敞。
2.1.4设计活动环节及内容各管理小组成员多次组织会议 , 细致梳理活动流程, 新亮点、新建议不断涌现。活动有专属LOGO、鲜明口号, 并发放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等。根据糖尿病健康管理上级文件, 各小组组织安排了6次活动课程, 分别从健康饮食, 科学锻炼, 合理用药, 血糖监测, 健康教育及日常生活管理六方面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活动。每次活动课程都力争做到医学知识严谨、会场布置精心、便民设计贴心、课件制作精美、宣讲风采优雅。
2.1.5采取互动教学法该轮各小组活动的主题是“糖尿病自我管理”。该轮活动, 各小组改变以往常规社区健康宣教“医生讲、居民听”的被动模式, 采取互动教学法, 在动动脑, 伸伸手, 抬抬脚, 笑呵呵的活跃氛围里让居民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地体验了这些课程, 充分调动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取得了预定活动效果。
2.1.6注重活动整体评估本着“学以致用, 用有所成”的理念,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 各小组在活动前及活动后邀请组员们完成了两套评估问卷。6次课后, 各小组还组织了一堂你问我答, 你说我做, 你引导我展开的主题交流实践课, 考察了各组组员的实际接受能力, 评估了活动效果。
2.2 成立糖尿病俱乐部
该院糖尿病俱乐部已进行多年, 已有一定成效。目前结合新开展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进行了模式改良, 俱乐部会员主要由下属各片区的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组员和辖区内其他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自愿组成, 而俱乐部的运作则有该院中心健康管理部专人负责。其与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实现了上下联动, 优势互补, 进一步强化了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 , 加速实现了干预目标。
3 几点体会
3.1 关于活动小组组长人选的确定
当活动开展到一定阶段, 可以进行组长的师资培训, 将历届活动中优秀的组员发展起来, 聘请他们担任活动小组组长, 通过他们的社会关系进一步扩大“活动”的影响面, 从而来实现“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3.2 关于开展“活动”的场地安排
目前, 一般采用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 采取相对传统的活动模式, 比如多媒体教学, 小黑板的版书, 以及挂图, 宣传画, 宣传册等等。在“活动”有一定实践积累后, 可以走出教室, 离开课件, 到室外, 到大自然, 到小河边, 到山角下, 到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我们的“活动”, 让“活动”有更为广泛的场地基础。
3.3 关于“活动”的开展形式
可以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学习化作技能训练, 比如在糖尿病人的饮食上, 可以设计餐饮比赛, 进行食物交换份的具体搭配, 或加以具体烹饪, 或设计一天的饮食计划, 或比比如何将热量相同的食物合理搭配并加以巧妙的烹饪, 达到最佳的色、香、味及营养的平衡全面等等。在糖尿病人的运动上, 可以进行适合组员的运动操、太极拳、球类等活动或比赛, 起到巩固知识强化技能的目的。
3.4 关于“活动”效果评价
当“活动”开展到一定规模, 不单单通过相关问卷, 座谈提问的方式来评估“活动”的实效, 还可以进行小组成员之间, 或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整体知识问答, 抢答等竞赛的创新形式来评估整体效果。而血糖监测, 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及急慢性并发症发生率的控制则是长期效果的重要指标。
目前此活动尚处于起步阶段, 若要在各个社区全面铺开, 让更多的糖尿病人、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参与进来, 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而某些工作的开展需要进一步投入人力、物力及财力, 这是值得注意的。
通过培训, 各组组员即糖尿病友对糖尿病知识从之前零散、单一、片面、间断地了解到活动后完整、连续、全面、系统地理解及掌握, 效果可佳。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活动”明显提高了糖尿病友对付疾病的士气与信心, 提升了自我支持及相互扶持的能力。2培养了组员们防治糖尿病的技能, 避免了某些防治误区, 延缓了相关并发症, 提高了生活质量。3减轻糖尿病人的经济负担, 小投入大产出。4医患间, 患患间提供了极好的交流机会和场所, 拉近了人际关系, 增强了病友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 从居民心理层面上更有利于糖尿病及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5相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宣讲, 活动小组组员在社区居民中的知识传播速度更快, 更广泛, 实现了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 加快了自我管理的步伐。
活动的开展, 我们医务人员也受益匪浅。具体来说,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和社区糖尿病人群有了更加充分的交流, 拉近了距离, 增进了感情, 增加了信任度, 增强了医从性, 使糖尿病“个体化”治疗的效果更加巩固, 有效。也推进了社区医院所承担的健康档案、慢病管理、老年人管理、预防接种等相关公共卫生工作。2开展活动, 需要医务人员有充分的知识准备, 一定的活动策划能力, 一定的组织表达能力和一定的场面控制能力。此次活动, 让医务人员在以上几个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3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与糖尿病俱乐部相互依存, 相互补充, 医务人员在其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也有利于家庭医生责任制工作的推进。4突显了健康教育的作用, 明显缓解了医务人员紧缺, 健康教育影响面有限的问题。
只有探索出好的工作方法、运作模式, 不断总结经验, 日益丰富自己的慢病管理经验, 将糖尿病患者的个体化教育, 小组式自我管理及集中性健康促进融会贯通, 激发患者内, 外源性治疗动力, 更为有效的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才能得到患者、同行的认同, 才能得到领导的支持和帮助, 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 为更多的糖尿病等慢病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摘要:该院近年来开展糖尿病健康管理工作, 积极探索能有效控制糖尿病人群发展, 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经济有效的办法。具体措施有:成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 发展糖尿病管理小组组长和组员, 开展糖尿病俱乐部活动, 进行糖尿病相关知识培训, 巩固并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活动等。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管理,自我管理小组
参考文献
[1]马晓曼, 王琴.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控制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2 (33) :154-155.
[2]王雪君.社区糖尿病教育的效果评价[J].现代实用医学, 2007 (9) :702-703.
3.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 篇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07年5月—2008年7月在上海市塘桥社区南泉居委会接受治疗管理的确诊高血压患者,且随访治疗时间超过1年,资料齐全。在塘桥社区南泉居委会选取知情并配合的高血压患者19例作为干预组,实施自我管理干预措施;选取同期在塘桥社区随访管理的高血压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只进行一般的随访治疗管理。19例干预组患者中男5例,女14例,年龄56.15~81.22岁,平均年龄为64.53±7.92岁;1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8例,年龄55.15~79.87岁,平均年龄为67.15±6.44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指标构成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干预措施
1.2.1 自我管理流程。
(1)高血压患者在进行随访管理时,首先要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主动发现自己面临的问题,包括症状和感觉不适、相关检测指标、个人行为危险因素、心理情绪等方面。(2)判断和分析问题进行自我评估,确定主要矛盾和优先问题。(3)进行咨询和检测,与社区医生共同商定治疗方案。(4)根据个人具体情况,制订或改变管理目标和计划。(5)随访反馈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进行自我促进和维持。
1.2.2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
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针对病人关注的问题及担心,结合慢性病自我管理的三大任务,专门设计以帮助病人在日常生活中在医生的指导下有效管理高血压病的一个病人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以提高病人的自信心及让病人掌握管理高血压病所必需的技能为重点。共6次课,每周上1次课,在连续6周内完成。具体内容被编成阅读材料《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2],作为干预内容之一,人手一册提供给参加者。授课形式是先培训志愿授课小组长,然后由志愿授课小组长两两配合在社区内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15~20名高血压病人参加的小组,根据《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长手册》,指导组员如何进行高血压自我管理[3]。
1.2.3 医生对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的支持。
由社区为每个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指定1名医务人员,支持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提供联系电话,接受咨询;为提高社区医生对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支持,社区医生必须接受有关自我管理方法的培训。
1.3 调查方法
包括问卷调查和测量血压值。所有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统一调查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社区医生在随访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并发症防治等基本知识,答对1题得10分,共10道题)、自我效能情况(指个体对自己执行某一特定活动并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和自信心,采用美国斯坦福大学Lorig等[4]创建的《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主要包括症状管理自我效能和疾病共性管理自我效能,反映患者对高血压可防可治的态度和信心,评分越高,其自我效能越高),并通过高血压管理档案汇总评估高血压患者的随访管理情况、血压控制情况、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变化情况(饮食、运动、心理、烟酒嗜好等)、服药的依从性、对降压药的使用情况和治疗管理效果的满意程度。
1.4 评价指标
总体指标一般用管理率和控制率来评价。个体指标用知信行指标、自我效能指标、患者满意率等来衡量。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收缩压≥140 mmHg(1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以及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低于140/90 mmHg者;血压控制率指社区内血压控制优良和尚可(全年有6个月以上时间血压记录在140/90 mmHg以下)的高血压患者数占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总数的比例;管理满意率指被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感到满意的人数占被管理的总人数的比例;行为改变率指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改变至少一项不良行为的人数占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总人数的比例。
1.5 统计分析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生活行为方式变化比较
干预后在5项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明显提高,主动加强锻炼、限制钠盐摄入量、定期血压测量、能较好控制情绪和喝酒等方面与干预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其他一些行为指标则无明显改善,如保持理想体重、合理膳食和吸烟减少或戒烟等行为变化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1)。
%
%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2.2 管理效果比较
两组通过干预后在管理满意率、服药依从率和生活行为变化率方面均有所提高,但干预组干预前后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效果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知识、自我效能指标比较
通过干预后,干预组在自我效能方面与干预前比较明显提高,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在自我效能方面与干预前比较变化不大,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3)。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2.4 对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
对两组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干预,调查干预前后常规降压药和新型降压药:长效钙拮抗剂(CCB)、长效血管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情况及对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药物干预后干预组使用常规药物的比例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使用CCB、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的比较明显增加,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干预后的血压得到较好控制(81.84%),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4)。
%
*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干预前比较,P<0.05。
3 讨论
Barlow等[5]将自我管理定义为:在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管理症状、治疗、生理和心理社会变化,以及做出生活方式改变的能力。有效的自我管理是为了维持满意的生活质量,个人必须具备能力去监测身体状况,同时还要有管理行为的变化以及情感的反应,所以,自我管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对于治疗的依从性,身体和社会等方面的管理都应融合到长期应对慢性疾病的过程中。国外大量研究已证明[6],对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对控制血压是有效的和可行的,更是预防冠心病、脑卒中发生的主要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满意率、行为变化率、服药依从率、高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干预前,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中干预组自我效能得分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这说明通过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控制高血压的自我效能,从而促进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有效控制高血压。提示在社区医疗组织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疾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且可以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疾病的知识和技能,并采取积极和正确的行为来控制疾病。
我国社区医疗对慢性疾病自我管理工作刚刚起步,还有待医务人员的努力,不断探讨适合我国居民生活方式的自我管理模式。因此,在高血压防治管理教育中,除了基本知识外,应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及让其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技能为重点。同时必须用现代知识在社区医生这一层面加强培训,提高防治知识和技能水平,从而更好地为社区高血压防治提供服务和支持。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和行为干预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塘桥社区34名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高血压自我管理培训并采取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在5项自我管理行为方面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在管理满意率、服药依从率、生活行为变化率和高血压控制率方面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自我效能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提高明显(P<0.05)。结论组织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自我管理,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行为干预,不仅是社区高血压管理的良好方法,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傅华,段广才.预防医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42.
[2]宫宁,李新建.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点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现状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8,24(2):34-35.
[4]张微.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社区医师,2007,23(9):125-126.
[5]Barlow J,Wright C,Sheasby J,et al.Self-management approach-es for people with chronic conditions:A review[J].Patient Educ Couns,2002,48:177-187.
4.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 篇四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
高血压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病) 中发病率最高的心血管疾病,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50% 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高血压有关; 如果高血压发病率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将很难遏制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态势[1]。慢病自我管理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简单易行、效果明显的慢病干预方式[2]。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强调患者在管理自己所患疾病方面的责任,激发个人潜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高血压患者的有效管理。本研究利用自我管理方法开展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并评价其干预效果,为推进高血压自我管理在全市范围内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研究对象
以南京市栖霞区为研究现场,各社区内高血压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自愿报名并符合纳入标准者即可参加。纳入标准: ( 1) 确诊的高血压病患者; ( 2) 长期居住在社区的当地居民; ( 3) 意识清楚且生活自理者; ( 4) 配合程度较高。排除标准: ( 1) 患有肿瘤,且近半年内接受过化疗或放疗者; ( 2) 有意识障碍的病人; ( 3) 存在可能导致参加者不依从及失访情况者。共纳入310 人为管理组,同时按照与管理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因素相似的原则在与管理组不同社区中设立对照组380 人。
1. 2 干预方法及内容
1.2.1成立小组
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由慢性病防治专家、社区医护人员、高血压患者及患者家属等组成。
1.2.2专业指导下的小组活动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共包含8 次不同主题的活动,循序渐进,专家定期指导、考核活动效果。8 次活动主题依次讲述高血压病与自我管理概述、血压监测、急性和慢性并发症、饮食调节、健康运动、高血压合理用药、处理负面情绪与掌握沟通技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次活动用时1. 5 ~ 2 h,活动形式突出“专家指导”、“患者互助”、“共同参与”、“自我管理”的原则。
1.2.3问卷调查、体格检查
干预前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基线资料。经过1 年的干预,采用同基线调查相同的调查问卷二次调查,评价效果。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个人一般人口学特征、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行为、自我管理相关指标等,同时检查血压、血糖及血脂等生理指标。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Epidata 3. 1 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运用SPSS 16. 0 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整理核查数据库,剔除不合格的问卷,定量资料采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 1 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患者基本信息比较
经过1 年的干预,管理组失访14 人,对照组失访18 人。干预前对管理组和对照组基本信息进行比较,从表1 可以看出,管理组与对照组基线资料中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遗传史、家庭年收入均无差异。
2. 2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得分、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控制高血压5 条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管理组定期检测血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4 条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全部回答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 管理组5 条控制高血压的措施全部答出的正确率及每条回答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 P < 0. 001) 。详见表2。
例
2. 3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危险行为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等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吸烟、饮酒、精神紧张、高盐饮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但两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3。
例
2. 4 干预前后管理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管理比较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在规律测血压、经常和医生交流病情、规范合理用药及血糖控制是否理想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干预后,管理组中92. 2% 的研究对象能规律测血压、88. 2% 的研究对象能经常与医生交流病情、78. 0% 的研究对象能规范化合理用药,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 0% 、71. 8% 和47. 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见表4。
2. 5 干预前后血压、血糖及血脂控制效果分析
干预前管理组与对照组研究对象血压控制理想率、空腹血糖( FBG) 、饭后血糖( PBG) 、总胆固醇( TC) 、甘油三酯( TG) 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干预后管理组血压控制理想率高于对照组( P <0. 05) ,管理组FBG、TG均低于对照组( P <0. 05) 。详见表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的慢性疾病,因此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高血压的关键,国内外很多研究证实,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不仅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形成健康行为,更对于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有重要作用[3,4]。由慢病防治专家将高血压自我管理知识传授给患者,提高患者高血压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促使其改变自身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激发个人能动性,依靠自己解决高血压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各种躯体和情绪方面的问题;与社区医护人员加强交流与沟通,相互理解与尊重,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合理用药,从而能有效控制高血压[5,6]。
例
干预前,两组研究对象对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高血压控制措施的知晓率较低,同国内相关研究结果一致[7,8],说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高血压宣教工作不到位,民众缺乏高血压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等知识。干预后,管理组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实践证明,自我管理通过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因素的知晓率有助于高血压的防控。干预前两组在高血压相关行为的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除中等体力活动形成率外,管理组高血压危险行为的形成率低于对照组。这表明,随着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高,患者逐渐改变高血压相关危险行为,同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10,11]。但同时发现,干预后管理组与对照组在中等体力活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导致民众普遍缺乏体育锻炼,尤其是中等体力活动范畴。在今后的健康教育中要鼓励群众多运动,吃动两平衡才能促进健康。另外研究结果也从侧面反映出,高血压患者所提高的知识、态度水平尚未完全转化为健康行为,因此,健康行为的形成存在一定的难度[12]。
5.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 篇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5月—2014年2月我社区慢性病患者120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38例, 女22例;年龄51岁~79岁, 平均年龄 (62.5±4.5) 岁;高血压37例, 糖尿病23例。观察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龄49岁~81岁, 平均年龄 (63.4±5.1) 岁;高血压34例, 糖尿病26例。排除标准: (1) 精神有异常, 不能配合的患者; (2) 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者。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种等其他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社区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模式的社区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由社区医务人员将患者的情况记录入案, 并组织患者积极参与活动。 (2) 每周定期定地点进行1~2次讲座, 连续2个月完成自我管理培训。 (3) 培训时将每次培训内容以纸质的方式展现给大家。培训过程中, 鼓励大家积极说出自己的观点, 并组织患者们进行讨论, 及时记下讨论的内容及组员的意见。 (4) 培训的内容主要是自我管理与慢性病概述, 根据每位患者的情况如何更好地应对各种症状, 如何制定合适的运动、饮食方案。处理慢性病患者日常出现的一些负面情绪, 充分发挥大家的积极性, 运用自身的力量解决问题。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对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判定:每位患者发放1份关于慢性病相关知识的调查问卷, 全为选择题, 根据患者填写的情况进行评分, 总分100分。优:94~100分;良:78~93分;差:<78分。
1.4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对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对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3 讨论
“慢性病自我管理”是指患者本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指导下通过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学习, 依靠自身解决日常生活中由于慢性病所带来的一些躯体或心理方面的不适和问题[3]。患者本人承担一些预防性或治疗性的卫生保健活动, 其实质是患者通过对自身所患慢性病的学习, 更好地监测、预防、护理, 甚至治疗由所患疾病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和不适[4]。此种方法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所患疾病的了解, 提高其对慢性病治疗的依从性, 以及出现各种并发症的预见性和接受性。还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5]。
社区护理是将公共卫生学及护理学理论相结合, 用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的一门综合学科。其以社区人群为对象, 以促进和维护社区人群健康为目标, 主要从事各种慢性疾病的监测、护理、指导, 及其并发症的一级预防和功能恢复。慢性病自我管理就是通过学习相关专业知识达到自我监测、护理, 以及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尤其适用于像我国这样人口老龄化严重、慢性病患者较多及医护人员相对匮乏的国家。慢性病的自我管理在社区护理中有广泛应用前景及需求, 其可使患者知其病然又知其病所以然, 有利于患者更好、更全面地注意平时生活中哪些可以做, 哪些不可以做。可以更好地提高患者慢性病控制水平及降低并发症和不适症状发生率。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的对照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本研究通过对高血压、糖尿病两种慢性病的对照研究, 证明慢性病自我管理在社区护理中能有效增加患者对慢性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宋秀玲, 梁伯衡, 潘冰莹, 等.广州市社区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及其效果评价[J].华南预防医学, 2012, 38 (1) :57-60.
[2]陈焯然, 张洁, 陈贤梓.个体化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09, 16 (7B) :69-70.
[3]李桂雪, 鞠彩红, 刘媛媛, 等.我国慢性病现状与自我管理[J].黑龙江医学, 2010, 34 (4) :299-300.
[4]黄仙红, 王小合, 汪胜, 等.2012年杭州社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素养与自我管理及其血糖控制状况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13, 47 (2) :190-191.
6.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 篇六
1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情况
为了能够对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情况更为直观的了解, 文章将选取浙江绍兴两个乡镇200例糖尿病患者, 并根据1980年WHO所制定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检测200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以空腹血糖>7.0 mmol/L与餐后血糖>11.1 mmol/L为标准。之后对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状况进行调查, 采用食物频率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 对其营养情况进行分析。
1.1 各种营养的摄入
此次调查共发放了200份问卷, 回收了194分, 回收率为97%, 其中男100例, 女94例, 年龄45~80岁, 平均 (62.3±3.2) 岁。其中小学文化程度77例, 中学文化程度61例, 大学文化程度56例。经过调查了解到, 患者平常摄取的营养分别是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E、视黄醇、硫氨酸、核黄素、尼克酸、钙、锌以及铁。其中在这12项营养项目中, 患者平均摄取量最大的是能量, 其平均值在1905.60 kcal, 其次是钙, 其平均摄取量在794.10 mg, 第三是碳水化合物, 其平均摄取量在248.21 g。
在调查中发现, 糖尿病患者对于维生素的摄取量都不是很高, 而维生素是糖尿病患者非常容易缺乏的要素, 因此在进行营养指导的时候, 最好是建议患者增加维生素食物的摄入以及相关粗粮的摄入, 达到补充维生素的目的。
1.2 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情况
从上文可知, 患者在摄取各种营养时, 摄取量比较大的分别是能量、钙以及碳水化合物。但是三大产热营养素则不包括能量与钙, 其为蛋白质与脂肪。在调查中了解到, 糖尿病患者在摄取这三大产热营养素情况时, 碳水化合物摄取异常的人数主要有120例, 占总人数的61.8%;脂肪摄取异常的人数主要有100例, 占总人数的51.5%, 而蛋白质摄入异常的人数主要有71例, 占总人数的36.5%。并且不同人群, 其所摄取的含量也是不同的。在调查中发现, 糖尿病患者对三大产热营养素的摄入量已经远远的超过了实际的摄入量。体重在40~45 kg的人群, 其实际摄入量为2120.3 kcal, 高出了理论摄入量466.55 kcal;体重在45~50 kg的人群, 其实际摄入量为2000.45 kcal, 高出理论摄入量的268.54 kcal;体重在55 kg以上的人群, 其实际摄入量为1980.13 kcal, 高出了理论摄入量的382.8 kcal。
因此在指导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时, 应当要在原基础上控制患者的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摄入量。特别是脂肪的摄入更需要注意, 例如一些肥肉或是高胆固醇食物对患者的心脑血管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最好是将患者的胆固醇的摄入量进行控制, 控制在每日300 mg以下。在对不同体型的糖尿病患者制定膳食营养摄取计划时, 要了解制定饮食计划是与三大产热营养素的实际摄入量的比例相同。以往不少患者在控制膳食平衡上, 都是以控制主食与水果的摄入为主, 但是这并不全面, 因为合理的饮食因素, 是能够对血糖的发生与发展进行控制的[3]。只有指定合理的膳食计划, 才能够降低糖尿病存在的危险性, 改善观察指标, 对营养素的推荐量得以满足。
2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
为了了解当前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 对200例患者采用自我管理量表进行分析, 在该表中主要包括了6个分量表, 分别是饮食控制 (30分) 、规则运动 (20分) 、遵医嘱服药情况 (15分) 、血糖监测 (20分) 、足部护理 (25分) 以及高低血糖的处理 (20分) 。对这6项的评分方法是采用5点记分的方法:完全做到为5分、经常做到为4分、有时做到为3分、很少做到为2分、没有做到为1分, 分数越高证明患者对自我管理的控制能力越高。
2.1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与血糖控制的关系
经过调查, 200例患者对自我管理行为的平均分值为88.6分, 而自我管理行为的总分值为130分, 证明了患者在自我管理上还不是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并且在调查中, 患者遵医嘱服药的分值是最高的, 有84.3%, 其次是对血糖的监测, 有74.56%。而对于自身护理的分值却比较低, 有50.21%, 证明了农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在自我保健这一方面的意识并不是非常高。而使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接近正常的范围, 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基本条件, 这与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4,5]。在本次调查中,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高的患者, 其血糖控制的能力也比较好。例如遵医嘱服药与对血糖的监测, 都是控制血糖比较重要的手段。
2.2 文化水平对于患者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自我管理分值的高低与患者的文化水平是有着一定影响的, 其中大学人数虽然少, 但是其对于自我管理意识比较强, 因此其平均得分 (91.80±20.13) 分;小学人数虽然多, 但是其对于自我管理意识比较弱, 因此其平均得分 (79.31±21.20) 分。也正是因为如此, 我国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在自我管理上还是处于一种中等偏低的状况。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到自我控制的相关知识。根据有关研究表明, 相关健康知识与患者卫生服务利用能力的缺乏, 会对就诊情况, 对自身病情的了解以及对医嘱的依从性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6]。再加上, 糖尿病患者拥有的健康知识以及护理知识越多, 对自我护理实施的越高, 那么成功的体验也就越丰富, 能够使得糖尿病患者有着较高的自我效能。并且每一个人都会去做他们认为有能力处理的事情, 而避免去做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 一旦对某一项的自我护理有着比较高的自我效能, 那么, 在活动过程中的努力程度与克服困难的韧性也就增加, 促使自我管理的行为增强。
3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多种。
3.1 文化程度
在本次调查中对浙江绍兴两个乡镇200例农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发现文化程度会影响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血糖监测以及病情控制等。了解到患者的文化程度越高, 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就越强, 在对血糖的监测与高低血糖的处理上, 问题就比较少。且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 对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也就越高[7]。
3.2 自我效能
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是自我管理行为的一种重要的管理因素, 一个人的自我效能的水平越高, 那么其行为的采取、维系与努力过程的得分也就越高。之所以农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会与自我管理的行为呈现一个正相关的情况, 就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越好, 那么自我管理行为水平也就越高[8]。
3.3 心理健康水平
糖尿病患者经常会发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负面情绪对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控制以及病情预后都有着一定的消极作用。根据有关报道, 糖尿病患者的负面心理影响是与自我管理行为的总分呈现一个负相关的状况的, 反过来说, 只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才能够促使患者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9]。
4 讨论
从本次研究调查结果来看, 农村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总体呈现不高的状态, 大多数还是处于中等的自我管理水平状态。针对该种情况, 文章分析了影响自我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 并制定了相关的对策, 旨在加强农村社区的自我管理水平。但也是因为人力与物力的限制, 在本次调查中只是针对农村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调查, 因此为了更加了解市内的2性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行为整体情况, 还需要建立有关于2型糖尿并患者的档案, 以便日后更为确切的掌握患者的情况[10,11,12]。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社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给予患者带来的极大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文章将从农村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情况出发, 对目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现状、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的因素以及如何加强自我管理进行分析, 旨在笔者所在社区推广和开展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社区工作自我鉴定样文】推荐阅读:
社区工作人员个人鉴定优选09-02
服务工作自我鉴定样文09-27
社区工作者自荐自我介绍信09-27
社区社区矫正工作07-04
社区防汛工作总结,社区防汛安全工作总结10-30
“社区工会计划”社区工作计划10-27
大港路社区文明社区创建工作计划06-23
社区工作内涵06-19
社区特色工作08-03
农村社区工作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