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2024-07-23

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精选11篇)

1.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一

分享

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语言(运动摄像)总结 来源: 胡嘉诚♠的日志

在运用DV进行摄像中,怎样理解推、拉、摇、移、跟、稳、准、平、匀、轻。在拍摄景物时,远、全、中、近、特是什么意思?如果拍摄人物,人物在画面中所呈现的大小是怎样的?

所谓推、拉、摇、移、跟、稳、准、平、匀、轻从字面上就很容易理解,重点其实就是一个“稳”字,有移动、变化中保持稳定和均匀,否则观众看了眼睛会痛。

远景:表现广阔空间或开阔场面的画面,如莽莽的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人在画面中所占面积很小,最多是个小点或者根本看不见。

全景:表现人物全身形象或某一具体场景全貌的画面,通过特定场景表现特定人物,环境对人物起到说明、解释、烘托、陪衬的作用。

中景:中景是主体大部分出现的画面,从人物来讲,中景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能使观众看清人物半身的形体动作和情绪交流。

近景:可呈现成年人胸部以上部分或物体局部的画面,主要表现人物面部神态和情绪、刻画人物性格。

特写:可呈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以表现人物瞬间的表情、情绪。特写画面内容单一,可起到放大形象、强化内容、突出细节等作用 运动是影视艺术最大的长处,是传达讯息的重要手段,也是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形式的根本属性之一。其实,所谓镜头的运动与人眼的视觉运动十分相似,并不难于理解。运动镜头种类很多,常常是以模拟人视觉感受为主要形式,其中有推、拉、摇、移、跟,等等。

推 就是被摄体不动,摄影机的变焦距镜头向主体推进的连续画面。随着摄影机镜头向前推进,被摄体在画面中逐渐变大,形成逐渐接近目标的感觉。同时,观众的注意 力也就会逐渐被引导过来。推镜头的作用很像眼睛视线的前移与集中,它能使所要强调的人或物从整个环境中突显出来。“推”可以用来强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同 时也常常带有主观色彩,越是急推则越是主观性越强。

拉 它在技术操作上与推镜头正好相反,是由局部到整体,使人有远离目标的感觉。在情绪上,它比推镜头更能吸引人的注意力,有时还极具悬念感和神秘感。拉镜头也同样具有强烈的主观倾向。

摇 拍摄时,摄影机机位不变,只是镜头轴线方向发生变化,机身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摇镜头包括水平方向运动的左右摇,沿垂直方向运动的上下摇,以及上下 左右相结合的复合摇。摇拍使人产生眼睛在一个定点上环顾四周的感觉,它可以跟踪运动物体、展示环境、烘托情绪、营造气氛。摇拍时要考虑到观众能否看清画面 内容同时还要顾及后期的剪辑。

移 指摄影机边移动边拍摄。这样拍摄尤如在行进中对事物进行观察,画画能给人以巡视或展示的感觉。移拍镜头可以灵活地进行场面调度,更有效地表达空间概念。由于机位的移动,移拍所产生的运动感很强,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它是影视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跟 指摄影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摄体进行拍摄。跟拍的形式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跟随着动态中的被摄主体同步移动,这样,被摄主体始终处于画面之中而背景却不断地变化。跟拍一般是用来交代被摄体的运动方向、速度和姿态的,常常具有很强烈的视觉追随感。

长镜头 较长时间连续拍摄的镜头称之为长镜头。亦即从开机到关机之间的时间比较长,长镜头在拍摄的过程中景别、景深也可以任意变化。长镜头可以得到一段较长时间的镜头画画,但长短也是相对的,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运动摄像:推拉摇移跟甩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在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突破画框边缘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

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在表现固定景物较多的内容时运用运动镜头,可以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

推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前直线移动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拍摄手法。反之,拉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后直线移动 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小景别向大景别变化的拍摄手法。而摇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轴心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弧线型移动摄像机来拍摄景物的拍摄 手法。移是指摄像机拍摄时镜头方向与摄像机移动方向成直角而摄像机移动速度相对固定景别相对不变的拍摄手法。跟是指摄像机拍摄一个运动对象时随拍摄对象运 动速度方向一致而跟随拍摄的手法。甩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轴心快速从一个固定场景摇到另一个固定场景的拍摄手法。

1、推和拉

推是指使画面由大范围景别连续过渡的拍摄方法。推镜头一方面把主体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提醒观者对主体或主体的某个细节特别注意。

拉与推正好相反,它把被摄主体在画面由近至远由局部到全体地展示出来,使得主体或主体的细节渐渐变小。拉镜头强调是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2、摇

摇是指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作角度的变化,其方向可以是左右摇或上下摇,也可以是斜摇或旋转摇。其目的是对被摄主体的各部位逐一展示,或展示规模,或巡视环境等。其中最常见的摇是左右摇,在电视节目中经常使用。

3、移

移是“移动”的简称,是指摄像机沿水平作各方向移动并同时进行拍摄。移动拍摄要求较高,在实际拍摄中需要专用设备配合。移动拍摄可产生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效果,如果被摄主体属于运动状态,使用移动拍摄可在画面上产生跟随的视觉效果。

4、跟

跟是指跟随拍摄,即摄像机始终跟随被摄主体进行拍摄,使运动的被摄主体始终在画面中。其作用是能更好地表现运动的物体。

5、甩

甩实际上是摇的一种,具体操作是在前一个画面结束时,镜头急骤地转向另一个方向。在摇的过程中,画面变的非常模糊,等镜头稳定时才出现一个新的画面。它的作用是表现事物、时间、空间的急剧变化,造成人们心理的紧迫感。

运用运动摄像时,在运动的起点与终点处要留有一段稳定时间,叫做起幅和落幅。同时还要注意运动速度对画面节奏造成的影响,不同的速度会造成完全不同的感觉。

慢速运动拍摄,犹如从容叙述,给观众的感觉是一种悠然、自信、洒脱的抒情,也可以是一种庄严、肃穆、沉痛的情绪。急速运动适合表现明快、欢乐、兴奋的情绪,还可以产生强烈的震动感和爆发感。

在实际使用中,有时往往综合了几种形式,这在拍摄纪实类的题材中特别突出,因为真实时空的再现增加了现场感。

多角度拍摄:造成不同的画面冲击力 水平拍摄、仰拍、俯拍

俯仰镜头可分为俯镜头和仰镜头。俯镜头除鸟瞰全景之外,还可以表现阴郁、压抑的感情,一般起贬意的作用。仰镜头为瞻仰景,在感情上起着褒意的作用。1.水平拍摄

摄像机与被摄对象处于同一水平线的一种拍摄角度。平摄一般可以分为正面、侧面、斜面三种。

这种角度拍摄是一般性交代事物情节的基本方法,是运用最多的镜头语言. 2.仰摄

摄像机从低处向上拍摄。仰摄适于拍摄高处的景物,能够使景物显得更加高大雄伟。用它代表影视人物的视线,有时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高低位置。由于透视关系,仰摄使画面中水平线降低,前景和后景中的物体在高度上的对比因之发生变化,使处于前景的物体被突出、被夸大,从而获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影视教材中常用仰摄 镜头,表示人们对英雄人物的歌颂,或对某种对象的敬畏。

仰摄的角度近似垂直,叫做大仰。一般表示人物的视点,以表现其晕眩、昏厥等精神状态。3.俯摄

与仰摄相反,摄像机由高处向下拍摄,给人以低头俯视的感觉。俯摄镜头视野开阔,用来表现浩大的场景,有其独到之处。

从高角度拍摄,画面中的水平线升高,周围环境得到较充分的表现,而处于前景的物体投影在背景上,人感到它被压近地面,变得矮小而压抑。用俯摄镜头表现反面人物的可憎渺小或展示人物的卑劣行径,在影视片中是极为常见的。

四、景别的应用

远景、中景、近景、特写

景 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电影画面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 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 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大全景(远景):摄影机放在远处拍摄空旷场地画面 作用:交代环境 营造氛围

全 景

特点:能够拍摄主体人物全身形象的镜头

起主要作用是介绍人物身份、体魄等特点动作等内容的镜头景别

中 景

特点:拍摄膝盖或者腰部以上的场景 关系镜头

二人中景 三人中景

过肩镜头(反应镜头)能够比较细致的表现小群体人物在画面中关系的重要景别

近景

特点:记录胸部以上场景的景别 足以捕捉个人情绪的镜头

特 写

作用与特点:颈部以上或事物与道具的局部的拍摄,通常是表现人物表情的细微刻画,或者是对道具的细节描述性使用.推 拉摇移跟甩景别这是摄像术语。是指摄像机拍摄中的六个状态。推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前直线移动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大景别向小景别变化的 拍摄手法。反之,拉是指摄像机正面拍摄时通过向后直线移动摄像机或旋转镜头使拍摄的景别从小景别向大景别变化的拍摄手法。而摇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 轴心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弧线型移动摄像机来拍摄景物的拍摄手法。移是指摄像机拍摄时镜头方向与摄像机移动方向成直角而摄像机移动速度相对固定景别相对不变 的拍摄手法。跟是指摄像机拍摄一个运动对象时随拍摄对象运动速度方向一致而跟随拍摄的手法。甩是指摄像机拍摄时以摄像机为轴心快速从一个固定场景摇到另一 个固定场景的拍摄手法。景别,是指被摄主体与画面形象在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出的大小与范围.不同的景别可以引起观众不同的心理反应,全景出气氛,特写出 情绪,中景是表现人物交流特别好的景别,近景是侧重于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景别.由远到近适用表现愈益高涨的情绪;由近到远适于表现愈益宁静.深远或低沉的 情绪.

2.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二

一、筹备会议

1、史无前例的报送热潮。

本届科报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送的论文2956篇,论文数量与上一届(2011年)相比增加了485篇。其中,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湖南、广东、云南、陕西12个省(自治区、市)按规定各报送120篇论文,辽宁、吉林、江西、山东、湖北、重庆、四川、甘肃、宁夏报送论文各达到或超过100篇,河北、安徽、福建、广西、青海各报送论文不足100篇,黑龙江、海南、贵州、新疆各报送论文不足50篇。本届收到的论文中,学校体育理论171篇,占5.78%;课外体育活动499篇,占16.88%;学生体质健康361篇,占12.21%;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148篇,占5.01%;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960篇,占32.48%;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161篇,占5.45%;体育教师队伍176篇,占5.95%;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285篇,占9.64%;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50篇,占1.69%;其它145篇,占4.91%。从论文主题分布情况看,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仍然是研究的重点,课外体育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

2. 深思熟虑的遴选专家。

本届科报会评审专家由教育部体卫艺司推荐的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和各省份推荐的专家组成,共57人。根据参评论文总数及各个专题的分布情况,遵循“本省专家回避”的原则,将所有评审专家分为19个评审组,每组3名专家。每组负责某一个专题论文的评选。

3. 严格周密的评审过程。

本届科报会专门制订了“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评审会议指南”。评审专家在评审会议指南的指导下,保证了整个评审会议公平、公正和公开地进行,被部分专家誉为“史上最规范、最高效”的评审工作之一。2014年5月27日—29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进行了论文评审工作。整个科报会论文评审工作共分为准备会议、分组评议、组长会评、终审4个环节。

4. 曲终奏雅的评审结果。

经过专家评审,本届科报会从2956篇论文中遴选出1036篇优秀论文,录用率为35.05%。其中入选分会报告即一等奖论文79篇,占报送总数的2.67%;入选分会讨论即二等奖论文425篇,占报送总数的14.38%;入选书面交流即三等奖论文536篇,占报送总数的18.13%,内容涉及学校体育理论、课外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体育教师队伍、课余训练与运动竞赛、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和其他十个领域。报送论文的30个省市均有文章录用,但对不同省市录用率进行统计的结果显示,东部省市的录用率为53.75%,西部地区12个省、市、自治区的录用率为20.67%,这表明东部地区论文质量明显优于西部地区。录用的论文中,第一作者的分布情况为:小学教师185人,占17.79%;中学教师494人,占47.5%;大学教师215人,占20.67%;教研、科研人员38人,占3.65%;教育行政管理人员36人,占3.46%;卫生保健人员15人,占1.44%;其它人员57人,占5.48%。由此可以看出本届科报会的主力军仍然是中小学体育教师,所占比例高达65.29%。

国际研讨会组委会共收到国内外投稿论文642篇。2014年5月一6月,在教育部体卫艺司的指导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组委会邀请15名国际学者对所有论文进行了严格地匿名评审。最后,共有230篇论文入选,其中包括口头报告48篇,墙报交流126篇,圆桌讨论56篇。论文内容涉及学校体育政策、体育文化、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学生体质健康和青少年健康促进、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融合等方面。

二、会议举办期间的特点

1. 高端大气的会议内容。

本次科报会组委会邀请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密歇根大学、乔治亚大学、印第安纳大学、纽约城市大学、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爱尔兰科克大学等著名大学的9名教授,分别从体育政策、体育教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等多个方面开展主题报告。在4天时间里共安排了7场主题报告、10场实践培训、27篇论文的圆桌交流、108场口头报告、600多个墙报交流,安排紧凑,内容丰富,极大地拓展了参会代表的国际视野。

2. 平易近人的指导专家。

本次科报会,有来自美国、加拿大、爱尔兰等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校体育专家近50名,这些专家为参会代表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进行了实践培训活动,活动之余对于一线教师的问题是有问必答,给代表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记忆。

3. 充实易查的会议材料。

本届科报会组委会将本次会议的日程安排、会议须知、论文信息以及组织机构和相关通知、评审标准、综述报告等所有相关材料汇总成一本会议指南发给与会代表,为了方便查询,还在会议指南中设计了按论文题目和作者姓名两种快速检索的工具。这本会议指南是学生运动会科报会举办以来,设计最精致、内容最全面、检索最方便的一本会议手册,获得代表们的一致好评。

4. 满足需求的多元平台。

本次科报会第一次在学生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的这个平台上又同时引进学校体育国际论坛和学校体育博览会两个活动,在提升我国运动会科报会的国际影响力的同时,将体育产业拉进了一线体育教师的视野中,突破了原来科报会纯学术活动的禁区,将学术活动与商业、产业结合起来,为科报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解决了一线体育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器材和活动设计的需求难题。

5. 方便快捷的信息技术。

本次科报会第一次将会议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资料、课件资料整理汇总后上传至云服务器,供所有感兴趣的参会代表下载使用,方便所有参会代表后续的学习与交流共享,这也拓展了本次科报会的服务方式,提高了服务质量。本次科报会的志愿者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书面评价上写道,“志愿者工作尽心尽力,接待热情,服务人性化;他们的服务和笑容给代表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从本届科报会暨国际研讨会录用的论文以及邀请的主题报告内容可以看出,特色突出、主题鲜明已成为广大体育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交流实践经验、分享优质资源的平台和载体。总体而言,会议的论文内容呈现出如下态势:一是学校体育理论研究质量明显提升,研究深度有所突破,部分研究在哲学层面对学校体育的理论和机制进行了探讨,推动了学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一些研究借助其它学科如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研究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拓宽了学校体育研究的视角;二是在对传统的体育课程与教学组成要素,如目标、内容、评价、效果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逐渐从前期理念的争论转向对理念的应用与创新,且研究了基于课程标准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模式,说明我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效果逐渐显现;三是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大量使用行动研究方法,重点转移到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特色和模式的实践,研究领域从一般的体育运动拓展到融合体育、艺术、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从课堂拓展到课后和假期,从学校拓展到家庭与社会,进一步关注课外、校外活动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促进作用,探索相应的影响因素;四是体育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主要结合国家教育政策,从教育行政部门、教研组等上位层面提出教师素质提升的途径、模式与方法;同时还关注与体育教师相关的一些问题,如教师评价、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满意度、免费师范生、文化课教师参与体育活动指导等,进一步拓宽了研究范围;五是学生健康研究主要关注体质和心理两大方面。其中体质健康研究的范围不断拓展,对象更加多元化,测试指标更加丰富,研究方法有所突破。在心理健康方面,能够结合“立德树人”等背景,积极探索运动对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六是在学校体育研究的其它方面,聚焦于学校体育管理与保障机制、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运动竞赛等。提出的一些政策性建议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启发性,但总体而言数量有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深度与范围急需拓展。

3.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三

大赛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学生的的艺术修养,陶冶情操,丰富同学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浓厚校园文化艺术氛围,同时为我院棋类爱好者建立一个互相切磋,展示棋艺的平台,促进同学间的交流,锻炼同学的思维能力,我院特举办“智商运动会之棋类比赛”。

本次棋类大赛以“运筹帷幄 尖峰对决”为主题开展军棋、象棋、五子棋三种棋类。首先是进行班级选拔,这是由各班内部组织,最后每班每种棋类选报男女生各一名,三种棋类即每班共6名选手。11月27日周日上午9:00院内比赛正式开始,军棋、象棋、五子棋比赛分别在2050104、2050103、2050101教室同时开展。

总的来说此次棋类大赛圆满举办,事先我们做好了充分准备。比赛开始前两周便开始着手策划,此后两个星期的时间内根据部门内部商讨意见,班级成员意见以及主席意见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及调整,最终在一周前形成策划并及时将通知发于各班负责人手中,同时我部也及时关注督促了各班进行班级进行班级初选。

关于借棋以及裁判方面我部也事先做好充分准备,我部在部门例会发动各部员进行借棋也发动了各班班委,最终借齐了所有棋类所需用棋。另外由于军棋一项在判决上需要较专业裁判所以我部特邀请棋类协会多名成员来到比赛现场担任裁判。

比赛前一天我部所有成员集合召开部门例会最后进行分工与比赛注意事项的强调,至此,我们做好了最后的准备。比赛现场气氛时而活跃时而紧张,同学们与对手认真切磋,在比赛中享受快乐与刺激。

另外,吸取上次活动的经验教训,我部特邀请宣传部协助进行宣传报道,也使活动在院内更具影响力。

一个活动的举办既有它成功的一面,也必然有它的不足之处。此次棋类大赛一个非常遗憾的地方在于没有给广大同学提供足够的舞 台,此次棋类大赛参赛选手较少,时间也比较紧迫。另外在棋类上也可以有所变化,可以添加一些型棋类,这样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同学加入进来。

历史与社会学院团委 学生会生活部

4.第十届校运动会工作总结 篇四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除了自己的学习任务以外,锻炼自身身体素质以及参与适当的体育运动也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而校田径运动会恰好就是同学们展现自我的一个平台。

本次校运动会,我院的工作主要由院学生会体育部与其他部门共同合作完成。主要是赛前报名,训练,针对运动员的动员大会以及运动会比赛日的常规活动。

在两天的紧密赛程中,我院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中保持了良好的势头:如女子200米、女子800米、女子3000米等;男子的100米、男子200米、男子1500米,男子跳高跳远,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并且在男子铅球中我院的陈述同学还破了校记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在本次运动中,通过我院运动员的努力和团结,总体也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男子团体总分第三名,女子团体总分第五名,团体总分第四名,同时还获得了“道德风尚奖“。

当然,在运动会中,我们部门工作还不是尽善尽美的,工作中有许多不足,比如我们针对比赛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的应对不是很到位,但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尽量克服,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充分的做好准备,后勤等工作。再此,我们也十分感谢那些临时上场代人出赛的同学,我代表学生会谢谢你们的支持与配合。是你们的行动更加证实了所有的植保人就是一个团体。也希望在来年的运动会中,我们学院的运动健儿们,可以充分展现出植保学院的风采,同时,也是为你们自己的大学生活,填充起最美好的记忆。

请大家相信第十一届校运动会,我们,可以更好。谢谢。

总结人:体育部

5.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五

第十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工作总结

---张蕊

江苏省沭阳县建陵中学于2013年4月12、13日,隆重举行第十三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建陵学子在此期间展雄姿、竞风流。经过两天紧张、有序的比赛,本届运动会在激烈、精彩、公正的气氛中顺利举行、圆满结束。校运动会期间,学生踊跃参赛,师生共同参与,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了建陵学子“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运动精神和良好的精神面貌,也体现出了本届运动会的口号 “公平、友谊、拼搏、向上”。实质上本届运动会也是对我校学生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一次集中展现。综观本届运动会,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在运动会筹备阶段,学校领导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且成立了以王建校长为主任、各相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运动会组委会。王校长还一手抓起了运动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多次主持召开组委会会议,并布置、落实、检查筹备情况。根据工作内容的需要,副校长朱成之和体卫处主任王军老师对运动会各项工作进行了明确而合理的分工,使各项工作有人负责、有人落实,从而成为本届运动会成功的首要条件。

二、准备充分、分工落实

运动会前期准备工作头绪繁多、内容繁杂,组委会制订了详细的活动方案,特别是为每个功能组规定了详细的工作任务、职责,并一一规定完成期限,同时随时对新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各功 能组各司其职、分头落实,如体卫处教研组长张欣欣老师从3月初就开始着手编写运动会竞赛规程和秩序册的编写、打印、分发,并多次召开裁判员会议;政教处副主任耿志明老师负责开幕式节目的表演并担当本次运动会的田赛裁判长,负责田赛项目,提前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体卫处副主任陈大林老师负责国旗方队的训练,并担当本次运动会的径赛裁判长,负责径赛项目,保证了本次运动会的有序进行;王飞老师负责彩旗方队的训练,并担当计时长;编排组组长颜士朴老师负责制定赛前赛中及赛后各项表格和成绩编排工作;体卫处开展的各项工作为开幕式隆重举行和运动会的顺利进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而宣传秘书组、安全检查组、新闻报道组、奖品组、后勤组、摄影音响组、医务组等部门对主办单位体卫处的大力协助以及各年级班主任根据学校要求开展的大量工作,特别是开幕式的入场列队训练、赛前的组织发动等各项细致的准备工作为本届运动会的圆满成功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三、组织严密、协调配合

比赛中的组织工作是运动会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所有工作相互联系、互相协调、缺一不可。各裁判组认真裁判,场地器材及时准确的到位,政教处、保卫科、学生会维护现场秩序,广播宣传及时播送信息、记录公告组的准确无误,摄影摄像组的奔波忙碌,奖品组、后勤组及时提供后勤保障,从而保证了各项比赛的顺利进行。

四、全员参与、屡创佳绩

在为期2天的比赛中,7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11个项目的角逐,广大运动员奋勇拼搏,为集体而战,屡创佳绩。在本届运动会中,高一一部15班以总分136分的绝对优势获得团体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夏新状同学在男子400米预决赛和800米决赛中分别刷新校纪 2 录,张倩同学在女子100米表现突出,破校纪录。另有高二年级王海洋、仲浪、赵磊,高一年级魏书芹、陈阿伟等5名同学跑出了个人最好成绩,破校记录。本届运动会同时获得了比赛成绩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组委会根据各班的纪律、卫生、宣传、组织等各项情况评选出4个班级为道德风尚奖和优秀组织奖,树立了建陵中学的良好形象,使校运会取得了更大意义上的成功。

回顾本届运动会,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在竞赛项目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美中不足的地方:

1、对竞赛裁判员的组织与培训工作有待加强,裁判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纪律观念有待加强。

2、离学校提出的文明观赛尚有一定的距离,一些班级学生随地乱扔废弃物,随意离开班级打球,与比赛中表现的精神风貌不相协调。

3、集体项目接力赛,运动员对规则和技巧需进一步提高;

4、通过此次校运会,我们也发现了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有待加强,在今后尚须加强体能锻炼。特别是体育特长生,更要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

此次运动会的成功举办,是对我校体育教学水平的一次大检阅,是各班级学生精神面貌的一次大展示。今后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大力推进我校阳光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同时也为我校成功申创四星级高中向前迈进了一步。

沭阳县建陵中学

体艺处

6.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六

我校第十二届春季田径运动会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在二天半的校运会期间,各路小健儿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展现出“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各年级各班凝心聚力,团结一心,展现出空前的集体主义精神。正是这种拼搏精神、团结精神鼓舞着运动员们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好成绩。现将本次运动会总结如下:

一、组织体系健全、参与范围面广 全校教师、全体学生被充分调动起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本次运动会几乎所有小学部的学生都有参加,保证了参与范围的广泛性。而且学生的 成绩都不错,充分说明我校小学部开展的文体活动课和体育拓展课程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方面已初见成效。

二、准备工作到位 本次运动会安排的时间比较紧凑,各班在组织运动员报名和比赛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规程、计划组织落实,并能主动解决所遇到的困难。报名工作在两周前就由体育组提前完成,有关的编号工作、动员工作也开展较早。

三、学校各部门大力配合 校行政领导密切关注,教职工的大力配合,两位学部主任从始至终都与全校师生一起,在指导、观看之余,还亲自参与其中。至使全校师生参与运动会的积极性极高。开幕式入场的排练中,很多老师为了搞好这次的开幕式表演都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各班的班主任老师都很积极的与体育老师配合组织本班学生的训练,各班的入场式表演别出心裁,口号各具风格,服装统一,步伐整齐。

四、现场调度得力 对于临时出现的一些情况,体育组能及时解决,做好协调工作,保证了各项赛事的顺利进行。在各个场地的比赛中,裁判员各司其职,裁判长总体部署,统筹兼顾。一些提前完成任务的老师也主动在一旁帮忙,使比赛能够有序的进行。

由于时间的原因,我们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地方:

一、有些具体工作分工还有待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如具体器材的搬运及各场地的安全负责一定要落实到专人负责等。

二、秩序册的校对工作还需进一步提高,避免出现错误。

这次运动会为我们今后更好地开展体育工作,发展学校的体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经念。有总结才有反思,有反思才有进步,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我校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相信,有了大家的团结合作,下一次活动一定会有更好的表现。

附:各组团体总分前三班级和打破运动会记录学生名单: 团体总分前三名:

年级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二年级 3班 4班 1班 三年级 1班 3班 4班 四年级 107班 106班 105班 五年级 101班 102班 100班 六年级 97班 98班 99班

7.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七

榆林市苏州中学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总结

2011年9月28日榆林市苏州中学第十五届田径运动会在校操场隆重开幕,历时三天.本届运动会共设比赛项目有11个大项,80个小项.参赛年级四个,参赛班级51个,参赛运动员总共有791 名,规模为历届之最.在学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全体体育教师和各位裁判员的共同努力,各个参赛班的认真组织,本届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有17 人次打破8 项校运动会记录,产生了20个获得团体奖的班级.团体奖分别是-----七年级组团体第一名七年级6班,第二名1班,第三名4班,精神文明奖5班.八年级组第一名八年级10班,第二名4班,第三名8班, 精神文明奖3班.高一年级组第一名10班,第二名16班,第三名9班和3班, 精神文明奖6班和13班.高二年级组第一名6班,第二名11班,第三名12班和13班, 精神文明奖15班和1班.由于学校的大力支持,团委,政教处,总务处,保卫科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以及体育组的周密筹划认真准备, 本届运动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榆林市苏州中学体育组

2011.10

8.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八

竞赛工作总结

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总决赛于2014年8月22日至30日在丹东市举行,经过9天的激烈角逐,参赛的14个代表团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有1人超1项全国青年纪录,52人创42项辽宁省青少年纪录。比赛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部分项目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共有14个代表团的7998名运动员、教练员、工作人员和代表团官员参加了29个大项726个小项的比赛。

各单项决赛从2013年12月27日开始进行,至2014年8月29日结束,历时246天。

由竞技体育处、青少年体育处和青少年体育中心组成的竞赛部圆满完成了本次省运会的竞赛组织任务。现就第十二届省运会青少年组竞赛组织工作总结如下:

一、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竞赛呈现出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大部分项目分散竞赛与小部分项目集中竞赛相结合,创造了小城市承办省运会的新模式。

本届省运会的承办城市丹东,由于场馆资源较少,承办能力与前几届省运会东道主的差距比较大,可承办的比赛不 多,因此大部分的比赛必须安排在丹东以外的城市或省体育局的场馆中举行。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了招标与计划安排相结合的原则,一些场馆要求比较特殊的项目,我们采取计划安排的方式,由曾举办过该项目第十二届全运会比赛的场馆所在单位直接承办;对场馆没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我们向丹东以外的其他13个市采取招标的方式确定承办单位。

从整个省运会的举办过程看,这种方式取得了良好地效果,也为场馆资源较少、承办能力较弱的小城市承办省运会开创了新的模式。

(二)竞赛组织充分发挥赛事主导作用,竞赛组织水平普遍提高。

本届省运会继承了第十二届全运会确定的“以竞赛为中心”的原则,各项工作均围绕竞赛组织工作展开,由竞赛组织部门,即省体育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发挥赛事的主导作用。

由于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的比赛大部分在丹东以外的城市举行,各项目竞赛委员会成为了各项赛事组织工作的执行者。得益于第十二届全运会举办前系统、全面的竞委会培训工作,我省各市和省体育局各项目中心都有一大批熟悉、掌握单项竞赛委员会运行工作的人员。在遵循“以竞赛为中心”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由省体育局各项目管理中心牵头在各项比赛开始前均建立了竞赛委员会,并在省体育局及稍后成立的省十二运会组委会竞赛部的指导下,围绕着竞赛的 需求和竞赛组织工作确定的时间点,制订了详细的筹备计划和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于各项目竞委会组织严密,计划周详,工作得力,使本届省运会成为历届省运会中竞赛组织水平最高的一届。

(三)协调委员会制度的首次确立,使今后指导省运会承办工作更为顺畅。

效仿奥运会和全运会的协调委员会制度,本届省运会省体育局成立了“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协调委员会”,负责促进省十二运会的组织管理工作,协调省体育局、各项目管理中心及省十二运会组委会之间的关系,以及省体育局与承办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工作。

纵观整个省运会的举办过程,协调委员会及所属各工作组在督促、检查省十二运会承办单位的工作开展,复核并审查与省十二运会的组织管理工作有关的主要文件,为承办单位提供帮助,加强承办单位和省体育局之间的联络,解决双方可能出现的不同意见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省十二运会的顺利举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这是我省首次在省运会中实行协调委员会制度,通过工作实践,我们认为这一制度非常适合我省现行的省运会管理制度,应该在今后的省运会组织工作中予以保留。

(四)第十二届全运会遗产得到了充分利用,场馆、器材、经验等有形、无形资产助力本届省运会。2013年我省成功承办了第十二届全运会,为筹备第十二届全运会,我省新建、改造了大量的体育场馆,同时根据各项目比赛需要,各场馆均添置了全新的设备和器材。全运会后,这些场馆和器材作为有形资产,在本届省运会的举办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9个全运场馆承接了12个项次的比赛,占全部39个项次比赛的31%;29个项次的比赛使用了全运会的竞赛器材,占全部比赛的74%。

更为重要的是,由于承办全运会而在全省各级体育部门中确立的“以场馆为基础、以竞赛为中心、以属地为保障”的赛事组织原则,以及因承办全运会而积累的赛事组织经验,作为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无形资产,全程指导了本届省运会的组织和筹备工作,而且这些无形资产将在较长的时期内为我省各级体育部门所利用,指导我们举办和承办各级体育赛事。

(五)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力度空前。赛风赛纪问题和兴奋剂是公认的体育赛事的两大毒瘤,为了抓好本届省运会的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省体育局先后下发了加强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的文件。在2014年5月召开的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竞赛工作会议上,省体育局孙永言局长与各市体育局局长及省体育局各项目管理中心主任签订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责任书”,明确了各自的职责、任务及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开幕式前还专门召 开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会议,着重强调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性、面临的形势和工作要求。

在各项省运会比赛前,各单项竞委会除在竞委会会议上强调赛风赛纪管理工作和反兴奋剂工作的重要性外,每个项目均与参赛单位及执裁的裁判员签订了“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保证书”。

为了加强赛风赛纪的管理,省体育局首次大规模地向各项目比赛派驻赛风赛纪督查组,各督查组从各项目竞委会会议开始全程参与到比赛中,及时发现、反馈比赛过程中的赛风赛纪问题,并在赛后形成督查情况表。整个省运会期间,发生的几次违反赛风赛纪规定的重大事件,均有督查组人员在场,并客观的反映了当时发生的情况,为赛后对事件的处理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本届省运会也是反兴奋剂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届省运会,除了加强反兴奋剂宣传工作外,省体育局也加强了检查力度,整个省运会期间共计进行了赛内、赛外兴奋剂检查302例,是省十一运会检查数量的150%。

(六)普遍调研原则的确立,使调研工作成为省运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举办省运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和发现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为了发现更多的体育后备人才,评估省运会各项目比赛能否达到培养和发现人才的目的,省体育局专门下发通 知,要求各项目中心派出由主管训练的领导和各项目运动员教练员组成的调研组,赴赛区对各市后备人才队伍培养情况进行调研,并针对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通过省运会结束后各项目中心调研报告的报送情况看,各项目中心都能派出人员赴赛区调研,并根据调研情况提出了我省后备人才培养的建议及下届省运会项目设置和年龄设置的意见,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各项目中心的调研报告为我省后备人才培养政策的制订和起草下一届省运会规程总则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由此也确立了省运会和省年度比赛普遍调研的原则,我们将在今后的年度比赛和省运会中加强调研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我省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完善,通过竞赛选拔出更多的优秀后备人才。

二、总体情况

(一)省十二运会规程总则制定情况

省十一运会结束后,我们第一时间地启动了省十二运会相关政策的调研和制定工作。根据各项目中心和各市体育局的意见,我们初步确定了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总则各项规定,并于2010年X月下发了“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总则(征求意见稿)”,全面征求各项目中心和各市体育局的意见。为了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我们在2011年1月召集各项目中心主要负责人和各市体育局 分管领导召开了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总则研讨会,针对新出台的每一条政策进行讨论。

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形成了“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总则(草案)”并于2011年3月正式印发各市体育局和省体育局各项目管理中心。

2013年底,针对各项目两年来规程总则(草案)执行情况,结合第十二届全运会竞赛成绩情况,我们提出了对规程总则(草案)的修改意见,在征求各项目中心及各市体育局的意见后,于2014年3月形成了“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青少年组竞赛规程总则”正式稿。

比较省十一运会,省十二运会规程总则结合形势的变化,在运动员资格、竞赛办法和奖励计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

首先,在运动员资格方面,为了扩大各市体育局的选材范围,我们增加了二次注册的规定,即各市在本市户籍运动员注册结束并公示一个月后,可以注册其他市未注册过的非本市户籍运动员。同时,各市在外省选招的运动员在代表辽宁在国家体育总局注册的前提下,也可以代表选招市参加省运会比赛,此项规定进一步将选材的区域扩大到了全国。相应地,我们取消了省十一运会青少年组规程总则中“社会办学(队)在校(队)运动员只能代表入学时户口所在市参赛”的规定。为了使各市培养的运动员有更多地参赛机会,对于各市已注册的运动员,我们扩大了交流的项目数量,由省十一运会9个大项增加到13个大项。

为了加大资格审查的力度,使各市有充分的机会了解各项目参赛运动员的情况,我们将每个运动员周期内至少参加一次年度少年比赛的规定修改为必须参加一至两次省级竞赛。

第二,在竞赛办法方面,为严格规范各项目运动员参赛行为,扩大运动员参赛规模,省十二运会增加了两项规定,即“各项目运动员不能跨组别参加比赛”、“每名运动员只允许参加一个大项的比赛”。

第三,在奖励和计分办法方面,为了提高各市体育局对省运会竞赛的重视程度,使省运会比赛更加激烈、精彩,我们在原设代表团总成绩奖的基础上,增加设置比赛成绩奖。

为了促进田径马拉松和竞走项目的发展,我们改革了马拉松和竞走团体项目的计分方式,将前三名各计1枚金、银、铜牌改为前三名分别计3、2、1枚金牌,有效刺激了马拉松和竞走项目的发展,扩大了两个项目的参赛人数。

根据第十二届全运会政策的调整,我们对省运会的规程总则也做了相应的调整。由于第十二届全运会足、篮、排项目全面增加小年龄组的情况,在输送奖励规定中,除保留了足球项目参加全运会小年龄组运动员到赛区报到即视为输 送的规定外,本届省运会增加了篮球和排球项目的相应规定。该项规定的制定,提高了各市向省青年队输送的积极性,为我省三大球小年龄组参加全运会提供了人员保证。

由于第十二届全运会足、篮、排项目计分方法的变化,我们在第十二届全运会结束后及时调整了全运会成绩带入省运会的方法,确保在全运会成绩带入上的公平、合理。

针对第十二届全运会冬季项目比赛调整到第十二届冬运会举行,我们在规程总则上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增加了第十二届冬运会相关项目成绩带入的规定。

由于本届省运会扩大了各市交流的项目数量,为了确保运动员输出方的利益,本届省运会增加了交流计分办法的规定,除奖励运动员代表单位外,输出单位也可以获得运动员所获成绩的一半奖励。

规程总则的变化,调动了各市体育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了选材的范围,确保了各参赛代表团的利益,提高了人才的利用率,总体上促进了我省业余训练的发展。从整个省运会的运行情况看,达到了我们制定规程总则的目的,完成了我们预期的任务。

(二)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设项及年龄设置情况

1、项目设置变化情况

在省十一运会结束后,根据奥运会设项情况的变化,以及各项目中心的意见,在规程总则草案制订的同时,2011年 我们确定了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的项目设置,共计设30个大项,730个小项,其中保留了省十一运会青少年组设置的27个大项,新增加了手球、橄榄球和高尔夫球项目。

2013年,根据省内高尔夫球业训开展情况,根据主管该项目的省田径管理中心意见,省体育局决定高尔夫球暂时不列入本届省运会。最终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实际设项为29个大项,726个小项。

2、年龄规定

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各项目的年龄规定,大部分延续省十一运会的年龄设置,乒乓球、羽毛球项目等项目调整了人才选拔的重心,增设了丙组年龄。总体上看,各项目选材的目标年龄段已基本固化。

(三)比赛日程安排

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比赛从2013年12月27日速度滑冰比赛开始,于2014年8月29日全部结束。整个赛期历时246天,是迄今为止时间跨度最大的一次省运会。

在比赛日程的安排上,我们遵循“先冬季后夏季”的原则,结合场馆和主办、承办单位的实际情况对青少年组总计39个项次的比赛进行安排。首先完成了3个冬季项目的比赛日程安排。在夏季项目的安排上,根据承办城市丹东可利用场馆较少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开闭幕式期间同时举办6个项目比赛的方案,其他30个项次的比赛安排在5月下旬 至8月中旬分期举行。这样编排一方面使丹东市在可用场馆少的情况下可以多承办比赛,另一方面也避免了部分项目中心多个项目比赛同时进行,无法兼顾的的情况出现。

在开闭幕式期间各项目的单元日程编排上,为保证每天都有关注的热点,我们按照一般综合性赛会的规律,精心进行组织编排,即保证了每天至少有3个项目同时比赛,也保证了从开幕开始,到闭幕前每日金牌逐步增多,在赛事中期和闭幕前达到高潮的效果,在开闭幕式期间只有6个项目比赛的情况下,保证了赛会的精彩程度。

(四)场馆使用情况

本届省运会青少年组各项目比赛使用了5个城市及省体育局的33个体育场馆,其中主赛场丹东使用了15个场馆,省体育局使用了5个场馆,沈阳使用了4个场馆,大连使用了4个场馆,营口和辽阳各使用了1个场馆,另外使用了解放军八一冰上基地1个场馆和沈阳体育学院2个场馆。所有的竞赛场馆没有1个是新建场馆,全部使用了现有的体育场馆,33个竞赛场馆中,有9个是第十二届全运会竞赛场馆,本届省运会的召开,有效缓解了全运会竞赛场馆赛后利用不足的问题。

(五)竞赛运行情况

1、回顾整个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竞赛过程,省体育局和各项目中心在各项目比赛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为了做好本届省运会各单项比赛的准备工作,省体育局在第十二届全运会刚一结束,就向各项目中心下发了“关于做好省十二运会青少年组前期竞赛准备工作的通知”,布置各项目中心尽早完成单项规程的制订工作,完成单项竞赛管理制度的制订工作,完成各项目场地、器材的准备工作,完成竞赛所需裁判员和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完成省运会年运动员注册确认工作和资格审查工作。

进入2014年后,各项目中心按照省体育局的要求,积极与各单项比赛的承办单位沟通,组建项目竞赛委员会,制订单项竞赛规程和各项竞赛管理制度,完成了场地器材的确定和准备工作,赛前举办了裁判员培训班。

尤其是运动员的资格审查工作,在省体育局下发通知前,从2011年度省内竞赛开始,各项目中心就已开始运动员参赛资格的审查工作,经过三年的努力,结合骨龄检测、异地审查等办法,各中心均在赛前完成了各项目参赛运动员资格审查工作。

2、各单项比赛过程中,省体育局主管领导以及竞技体育处、青少年体育处、青少年体育中心、各项目管理中心均派出大量人员赴赛区工作,确保比赛顺利进行。

部分项目为了给参赛运动员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赛环境,租用了电子计时设备、电子护具、电子打分器等,有的项目还通过国家体育总局聘请了外省裁判员参加关 键场次的执裁工作。

各项目竞赛委员会在比较的筹备和组织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参照第十二届全运会竞赛组织方式,各项目竞委会均制定了详细的运行方案,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检查工作进展情况,各竞委会还针对各种突发事件制订了应急预案,确保了比赛过程中突发事件始终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并及时得到处理和解决。

(六)节俭办赛情况

本届省运会是继我省成功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后,我省举办的又一个综合性体育赛会。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节俭办赛会的要求,在整个省运会筹备和运行过程中,我们采取了一些措施和办法,严格控制经费支出,使经费的实际支出始终控制在预算金额范围内。

首先,根据惯例,我们建议承办本届省运会的丹东市制订了“辽宁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经费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并对其中经费开支标准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各类人员食宿标准低于省级三类会议的标准。

第二,严格按照各单项秩序册确定的运动队人数和技术官员人数计算人员经费。

第三,除个别项目因参赛人数增加,需要增加裁判员外,大部分项目的裁判人数都在上届省运会基础上进行了压缩,我们要求各项目比赛尽量使用当地的裁判员,以减少技术官 员经费的支出。

第四,我们要求各项目中心在制定各项比赛的单元竞赛日程时,在保证比赛正常进行的基础上,尽量压缩比赛天数,以达到节约经费开支的目的。

第五,在省运会场馆和竞赛场地使用问题上,我们要求各承办单位不得为承办省运会新建场馆,竞赛场地的改造能够保证省运会比赛即可。同时在器材的购置问题上,我们要求各承办单位“能借不租,能租不买”,合理利用现有场地和器材,尽量使用第十二届全运会竞赛场地和器材。

通过以上办法和措施的执行,在人员经费上,对比预算节约支出20余万元,在器材经费上节约支出150多万元。实现了节俭办赛的目标。

三、比赛成绩情况

(一)省运会结束后,从各项排名看,沈阳、大连继续保持着第一集团的领先优势,沈阳在竞赛成绩方面略强于大连,而大连在输送成绩和大赛成绩方面强于沈阳。

在第二集团的争夺中,除鞍山外,东道主丹东和朝阳、营口、辽阳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已对鞍山第三的地位形成强有力的挑战。

与上述单位相对应的是,原来省内业余训练开展较好的抚顺、本溪、锦州等市成绩不理想,在省运会的争夺中逐渐落入下风。

(二)在本届省运会各项目比赛中共有1人超1项全国青年纪录,52人创42项辽宁省青少年纪录。

田径项目比赛中抚顺运动员郭钟泽在男子甲组400米比赛中取得了45秒76的好成绩,该成绩超过了全国青年纪录。

同时在其他项目赛场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后备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

(一)省体育局办赛工作还需改进

1、项目设置有问题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部分项目的设置与全国青少年比赛的衔接不好,我们设置的项目与全国青少年比赛设置的项目不对应;二是部分项目设置前未进行充分的调研,设置的项目注册、报名、参赛人数少,造成赛时参赛报名的人(队)不足录取名额,不得不取消比赛。

2、部分项目裁判员发展不均衡,没有与项目发展同步 体现在个别项目上,一是有的项目长期使用、依赖固定的裁判员队伍,容易造成比赛被裁判队伍控制,项目中心无法掌控比赛;二是有的项目不注重扩大裁判员的培养范围,新补充的裁判员来源单一;三是一些新增项目在调动基层积极性,扩大业余规模的同时,裁判队伍的建设未能跟上步伐,造成赛时裁判人员匮乏,高水平裁判员稀少或集中于某一地区,不得不临时借用省外裁判员来维持比赛的进行。

3、政策性带分政策还有待完善

比如输送加分政策、大赛成绩的带入等,还缺乏前瞻性,容易造成临时更改规定、频繁启用解释权的情况出现。

4、项目管理体系存在问题

目前各项目中心内部机构设置并不统一,有的中心竞、训合一,按项目管理,有的中心竞、训分离,按条块管理。竞、训合一的中心基本都能够将业余训练、竞赛与专业队的选材需求结合起来,比较容易实现专业队的定单式培训。而竞、训分离的中心容易造成竞赛与训练的脱节,业余训练和竞赛无法培养符合专业队要求的后备人才。

5、部分项目竞赛组织水平低下

得益于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本届省运会大部分竞赛的组织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在部分项目的竞赛组织上,仍然停留在四年前省十一运会的水平上,甚至于个别项目的竞赛组织还不如四年前。

6、项目中心对业余训练抓的不紧、不实、不到位 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项目中心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上,认为基层就是要为省里输送,对于各市主要还是索取,缺少对业余训练的扶持措施,包括青少年后备人才队伍的培养上、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的培训上、训练所需的场地器材的扶持上都缺少有效的支持与帮助。

大部分项目中心不了解各市业余训练的规模情况、后备 人才的基础情况、业训队伍的生存情况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办法。

(二)各参赛城市竞赛成绩水平不高,与往届成绩相比下降较多

本届省运会除个别项目出现了比较喜人的成绩外,大部分项目的成绩与往届比均有所下降,除了因为运动员年龄更加真实外,水平不高主要还是由于:

1、竞争意识减弱

从本届省运会竞赛过程来看,无论是代表团之间还是运动队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没有往届强。无论是代表团还是运动队,竞争的意识越来越弱,普遍没有进一步向前的想法,参赛注重的是完成任务即可。

2、后备人才培养规模萎缩,参加业训人数减少,后备队伍人员匮乏,现有人员条件不佳

本届省运会不考虑项目增加、组别增加的因素,大部分项目的参赛人员均比往届有所减少。反映在各市参加业余训练的人员规模上,也要比以往各周期的人数少。普遍反映招生难,能招到的条件也差,条件好的根本招不进来。

3、教练员队伍水平下降严重,能力普遍欠缺 随着各市体育局教练员队伍的不断更新,有经验的老教练逐渐减少,年轻的教练员不断增加,除了教练员队伍年青化带来的活力外,显现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年轻教练员大部 分由体院毕业或运动队退役后直接上岗,普遍缺少上岗前的系统培训,带队经验和临场经验不足,科学训练的手段不多。

五、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竞赛管理队伍不稳定,水平参差不齐

1、第十二届全运会前后,省体育局各项目中心也经历了一次前老交接、人员更替的过程,一些长期从事竞赛工作、经验丰富、责任心强、能力突出的同志,或因年龄问题,或因岗位轮换等原因离开了竞赛管理队伍,新接手的人员仓促就位,大部分经验不足,少部分人员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强,在竞赛组织水平、政策把握能力、裁判队伍掌控力度上均未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2、受承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影响,部分项目中心和工作人员对省运会比赛提出过高要求,不符合省级比赛的实际情况。同时第十二届全运会后,各类人员精力不足,精神不集中,不能全身心投入到省运会工作中。

3、第十二届全运会后人员的调整,尤其是各项目中心主管竞赛的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变动较大。造成工作中间有脱节,缺乏连贯性,新更换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对规程的理解与原来的人员有差异,工作风格上也有所不同。

(二)各参赛城市方面

1、各市体育局主要领导调整频繁,大多不懂体育、不爱好运动、不关心成绩变化。对于运动队伍的情况了解少,只在临近决赛的时候才提高关心程度。对于运动队的实际困难、发展情况、问题和根源都不了解,无法解决业余训练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各市体育局中层管理人员受体育局主要领导频繁调整影响,队伍不稳定,大多追求平稳。一些训练干部调换的比较频繁,无法对队伍的训练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撑。

3、各市教练员队伍不稳定,骨干流失多,年轻教练参加培训少、学习意识不强。而市场意识普遍强烈,输送意识越来越差。

4、选材难,即使选到好的材料,受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业训运动员的早期专业化训练,严重影响了优秀苗子的成长。

六、对策分析

(一)政策方面

1、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调整省运会的各项政策

(1)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育和三大球项目越来越重视,形势发展对新时期我省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各兄弟省市都已开始对省运会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部分省市已经走在了前列,逼迫我们必须对省运会各项政策进行大幅度地调整。(3)对省运会进行改革,也是辽宁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需要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2、设项和奖励计分办法必须进行调整

(1)现有省运会项目的设置,有的是项目设置过多、过细造成部分项目参赛人数过少,有的是项目设置不适合我省情况或不符合专业队选材的需要,必须通过调整来达到有利于选材的目的。

(2)现行奖励计分办法上还有较大的调整空间,需通过政策的调整来达到增加竞争的激烈程度,促进成绩水平提升的目的。

3、从专业运动队选材的需要出发,部分项目参赛运动员年龄段还需调整。

4、从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出发,一些项目的竞赛办法需要调整。

(二)人员、经费方面

1、需要保持一支相对稳定的竞赛管理人员队伍,以确保各项政策长期、稳定的实施。

2、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竞赛组织模式和评估体系,对每个项目管理中心的竞赛组织工作给予指导,并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评估,及时准备地发现不足、提出解决方案。

3、需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扶持力度,将各项目中心的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做到后备人才培养与大赛成绩并 重,保持各项目的均衡发展。

4、需要加强各市管理人员和教练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提高输送意识,以确保我省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完整、高效。

5、需要督促各项目中心建立裁判队伍发展规划制度、裁判员注册制度等。加强裁判员队伍的培养,扩宽裁判员的来源渠道,扩大裁判员的培养范围,加大高水平裁判员的培养力度,保持一支高效、稳定、公平、公正的裁判员队伍。

6、需要加大业余训练和年度少年比赛的投入力度,力争减免各市的参赛费用,同时辅以器材扶持等措施,切实降低各市业训成本,以鼓励基层扩大业训规模。

7、需要加大年度赛时省队教练员的参与程度,除了要对年度赛进行后备人才培养方面的调研外,省队的教练员还应建立讲课制度,结合年度比赛加强与各市业训教练员的沟通和业务交流,了解彼此的需求。

8、需要适时建立我省的教练员学院,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对我省业余训练教练员的系统培训,并将其培训经历和成绩与技术职称评定挂钩,切实提高各级教练员队伍的整体水平。

七、下届省运会政策建议

(一)取消三大球捆绑政策,甲乙组单独计算成绩,适当增加三大球的金牌数量。

(二)仍设总成绩奖和比赛成绩奖,为鼓励各市多输送人才,提高输送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考虑设周期贡献奖。

(三)大项不变的情况下,在一些长期注册参赛人数少、比赛水平不高的小项上适当瘦身。

(四)考虑绥中、昌图两县参加省运会,单独进行排名,所属运动员参赛成绩与葫芦岛、铁岭两市实行两次计分。

(五)取消按项群设置的团体总分奖。

(六)随着全运会三大球设项的稳定及我省三大球项目中心运动员编制的调整,应取消下届省运会三大球参加全运会的输送奖励政策。

(七)重新规范全运会集体项目带入政策。

9.传媒管理系第十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九

作总结

为了能够在运动会上一展我院运动员风采,在运动会开始之前一个月内,我院就开始了对大方队的训练,我院在开幕式大方队表演中获得了学院领导及学生会主席团们的一致肯定。其他兄弟部门如宣传部,协助我们体育部准备运动员所需的饮水、葡萄糖等必需品;生活部,院风队维护看台上的秩序,信息编辑部全面负责专门的通讯稿件写作并及时送到广播站,为我院运动员呐喊助威,其他部门如网络部,学习部也积极组织拉拉队为场上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呐喊助威。我们体育部为了运动员能及时的参加比赛以及保护运动员方面考虑,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方式,即专门安排一位熟悉比赛流程的干事联系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从运动会开始到结束做好运动员的检录工作与后勤保障工作,保证运动员们能以最好的状态专心投入到比赛中去。但是比赛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如运动员检录不及时,运动员结束比赛后后勤没能得到充分保障。赛后我们及时总结,保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而后,期待已久的大学第一次运动会来了。因为我们平时方阵训练的很多,所以我们学院进场的总体效果还是不错的。开幕式后,我们就忙着陪运动员去检录,让他们能及时的到达比赛场地参加比赛,为学院,同时也为自己争取荣誉。经过这次运动会,我看到了一个团结向上的公管,哪里有我们的运动员,哪里就有我们公管的呐喊声。

这次运动会也让我看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有一点慌乱。不过有了这次经验,我相信,下次我们一定会准备的更加充分,进展也将更加顺利。

运动会后,为增进各部门间的联系,我们与其他部进行了联谊活动,在我们享受快乐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我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部门间的友谊,也为以后各部门开展活动奠定了基矗

生化学院学生会

体育部

姜威

10.传媒系运动会口号 篇十

52、秋风吹,战古擂,班怕过谁。

53、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54、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55、奋发拼搏勇于开拓

56、青春无畏,逐梦扬威。

57、遵规守纪团结互敬

58、逢投必进,精彩我秀。

59、。将对手无视。

60、人生能有几回搏,横扫千军就是我!

61、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62、挥动激情放飞梦想

63、看我六班,影子飒爽,奋勇拼搏,展现自我

64、励精图治,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永不言弃

65、六班六班,猛虎出山,八年六班,锐不可当

66、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67、七班七班,法力无边!

68、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69、奥运精神,永驻我心。

70、,逢投必进,精彩我秀,可艺篮球,魅力无限。

71、凌云赛场,斗志昂扬。

72、某某(班)永不言败,勇往直前,携手共进,同创辉煌

73、顽强拼搏,超越自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7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顽强拼搏,勇夺第一

11.河西小学幼儿园第一届运动会总结 篇十一

第一届“德克士”杯春季运动会总结 筹备了一个多月的春季运动会已圆满结束,所有的孩子都怀着期待的心情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所有的家长都用一百二十分的热情迎接着运动会的召开,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积极快乐!从活动开展情况及家长反馈来看,活动比较成功,由此我们感到特别的欣慰。活动让我们反思,更促我们成长。回顾整个活动的策划、筹备和实施,让我们感触颇多,下面我们从活动前期准备、家园协作、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情绪以及活动成效等等进行反思和总结。

首先,这是一个安全的运动会,在所有老师和家长们的努力下,整个的活动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安全。

第二,本次运动会规模较大,参与人数较多。大班参与幼儿308人,参与家长84人,参与家庭28个;中班参与幼儿153人,参与家长36人,参与家庭72个;小班参与幼儿102人,参与家长42人,参与家庭70人;开幕式全园幼儿参与,除563名幼儿运动员,162名家长运动员,170个家庭亲子运动员,还有参与体操表演的75名体操运动员。全园参与幼儿数量达800人。获得了家长的肯定与认可,增进了幼儿与家长,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了解和情感,也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敢为人先的精神。增强了幼儿的体魄,也向家长和社会展示了幼儿的学习成果。

三、在这次运动会中每个班级都体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开幕式上,各班幼儿和家长都迈着整齐的步伐,精神抖擞,口号响亮,和老师一起排着整齐的方队陆续入场。国旗队、彩旗队、花束队給开幕式又增加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场上运动员积极努力,奋勇拼搏;接着,孩子们向家长和来宾进行了团体操的展示。每个小朋友表现的都是那么的优秀,动作干净利落,标准优美;场上运动员积极努力,奋勇拼搏;场下同伴及家长加油呐喊声不断;充分展示了孩子、家长及老师们的素质与水平。

四、在活动的安排上,组织严密,环节紧凑,准备成分,分工明确。场地布臵合理,时间安排紧凑。提前布臵场地,画好跑道,给运动员提供了良好的比赛场所,项目比赛有条不紊,没出现时间拖沓的现象。整体上,时间安排的比较紧紧凑。会场秩序良好,不凌乱。会场上井然有序,随时听从会场工作人员的安排。

五、各级部全体教师集思广益,上下团结。这次运动会不同以往,是幼儿园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运动会,每个级部有了领导人、带头人,大家在工作上有了方向,各级部及时召开会议进行讨论,使每个年组都有不同特色的突出表现。教师共同商讨设计游戏项目、共同进行游戏道具的收集制作、共同策画场地的布臵,每一环节都体现了教师之间配合的协调与默契。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各持岗位,尽职尽责的完成各项工作。各班教练员,平时不仅要训练运动项目还要训练运动员入场,还要照顾其他没有项目的孩

子,整天忙忙碌碌,当自己班的孩子的了第一名,甚至比孩子都高兴;另外还有裁判员,每一个项目都要跟着跑一圈,不怕累,我们为之而感动。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在努力的做着每项工作,在积极主动的完成着各项任务,目的就是为了让所有的孩子在这一天和家长玩的开心、快乐。事实证明,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们是兴奋的、是融洽的、是满足的、更是幸福的。

六、这次的运动会能够这样顺利的开展跟我们的家长配合是分不开的,他们的积极配合和努力让我们的老师都感到很欣慰。部分家长还充分发挥了个人资源,为我们的运动会助力。比如,帮助运比赛器械,帮助管理孩子,因为有些家长的帮忙和支持,我们的运动会表现才能够如此的精彩和成功。

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场上秩序不是很好。

虽说我们在前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对孩子、家长的预期不足,场地安排设臵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家长们都挤到活动场地观看,开幕式中幼儿入场受阻,耽误了一些时间。

2、以后将家长吸纳到运动会的策划当中来,让家长承担裁判、摄影、安全员之责,参与活动材料及音响、标语等准备工作。

3、在运动项目上再继续更新完善,尽量将安全系数降到最低。

4、还有个别的比赛项目安排的不够缜密、不够丰富,没有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体现。

5、在运动会结束后,没有闭幕和师生合影。

上一篇:三首说唱歌词下一篇:琐碎记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