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房卫生管理制度(精选10篇)
1.锅炉房卫生管理制度 篇一
燕景余热电站运行管理制度
锅炉房管理制度
一、岗位责任制
为加强锅炉管理,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要求锅炉房人员,必须明确本岗位的责任范围。(一)锅炉房管理人员的责任制
管理人员应具备锅炉安全、技术知识,熟悉国家安全法规中的有关规定,具体要求如下: 1.对司炉人员、水质化验人员组织培训和进行安全教育。2.参与制定锅炉房各项规章制度。
3.对锅炉房各项规章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4.传达并贯彻主管部门和锅炉压力窗口安全机构下达的锅炉安全指令。5.督促检查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的维修保养和定期检修计划的实施。
6.解决锅炉房有关人员提出的问题,如不能解决应及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7.向锅炉压力窗口安全监察机构报告本单位锅炉使用管理情况。(二)班长的岗位责任制
1.应熟悉和掌握锅炉知识、操作技能、设备情况并具体排除故障的能力。
2.全面负责领导和监督本班各岗位的工作,对所属锅炉设备负有安全经济运行的责任。3.班长有权安排本班人员工作,当班长需要离岗时,必须指定一名司炉工临时负责。
4.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者,应当加以教育和劝阻,当劝阻无效时,有权停止其当班工作。
5.如遇一般故障,班长负责指挥排除;需停炉时,应先向上一级请示后方可进行;当发生严重故障,危及锅炉或人身安全时,应紧急停炉,以防事故扩大。
6.负责本班人员的思想工作和各岗位之间的工作协调,认真开好班前班后会,提高本班人员的思想素质和操作水平。(三)司炉工的岗位责任制
1.应熟悉和掌握锅炉知识、操作技能、设备情况并具备排除故障的能力。
2.接受班长的领导。全面负责本班锅炉开停操作和运行中监视、调整,保证锅炉安全运行。3.加强对锅炉水位、汽压的监视与调整,按时排污。
4.应对设备加强保养,每班时设备巡视检查不少于两次,当需要离开岗位时必须向副司炉工交代清楚。
5.有权禁止当班人员违章操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操作室,受班长指定后,可临时行使班长职责。
6.在班长领导下,正确处理事故和故障。如需要紧急停炉时,应及时报告给班长或上一级。(四)水处理工岗位责任制
1.水处理工应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具备操作和化验的能力,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
2.操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的工艺流程。设备性能和化验的能力,当水处理设备出现异常现象,应及时排除并报告有关领导。
3.负责水处理系统的运行调整,以保证锅炉有足够数量的合格的供水,坚持降低单耗,提高出水率,有权禁止使用不合格软水。
4.按时取样化验提供分析数据,指导排污并准确记录。认真做好交班工作。
5.参与锅炉保养与防腐工作,做好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经常对仪器核对,清扫、刷洗,保证其灵敏、准确。
二、巡回检查制度
1.为了保证锅炉及其附属设备正常运行每两小时至少进行一次巡回检查。2.检查锅炉受压元件可见部位和炉拱、炉墙是否有异常现象。3.检查炉体﹑管道是否变形﹑渗漏。4.检查给水系统是否正常。
5.检查蒸汽管道是否正常有无泄漏。6.水位计清晰﹑高低水位指示明显
7.巡回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将检查结果记入锅炉及附属设备的运行纪录内。
三、司炉工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员按规定班次和规定时间提前到锅炉房,做好接班准备工作,并要详细了解锅炉运行情况。
2.交班者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进行认真全面地检查和调查保持锅炉运行正常。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应向接班人员介绍设备运行、水质化验和锅炉排污等方面有关问题。
3.如果接班人员没有按时到达现场或没有办理交接手续,交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4.交班需要“五交”和“五不交”。五交是: 4.1锅炉燃烧、压力、水位和温度正常;4.2锅炉安全附件、报警和保护装置,灵敏可靠;4.3锅炉本体和附属设备无异常;4.4锅炉运行纪录资料、备件、工具、用具齐全;4.5锅炉房清洁卫生,文明生产。五不交是: 4.6不交给喝酒和有病的司炉工人;4.7锅炉本体和附属设备出现异常时不交;4.8在处理事故时不进行交班;4.9接班人员不到时,不交给无证司炉;4.10锅炉压力、水位、温度不正常时不交。
5.交接班时,右双方共同按巡回检查路线逐点逐项检查,将要交接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认真纪录在案。
6.交接班要交上级有关锅炉运行的指令。
7.交接者在交接纪录中签字后又发现了设备缺陷,应由接班者负责。
四、锅炉及其附属设备的操作规程
1.锅炉工必须经过技术学习训练,具备应有的安全操作知识,经考试及体格检查合格并持操作证方可操作,非锅炉操作责任者不准操作锅炉。
2.操作锅炉之前必须认真阅读锅炉及附属设备的操作说明书,并检查设备各部位和安全附件,确认良好后方可操作。
3.认真贯彻有关防火规程,实现确认消防器具的放置场所及使用方法。
2.锅炉房卫生管理制度 篇二
一、危及锅炉安全运行的因素
1. 使用未办理使用登记证的锅炉。
凡是未办理使用登记证的锅炉, 都是有问题的, 要么是非法制造的, 要么是非法改装的, 未经过安装检验和定期检验, 更没有进行安全阀、压力表校准检定。
2. 相关负责人不遵守锅炉设备定期检验制度。
一般来讲, 锅炉设备在投入使用后, 经过磨损腐蚀, 其安全状况会日益下降。所以, 要靠相关负责人的定期检验来判断设备的安全状况,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维修改造。目前, 不少厂矿企业为了节省运行费用, 就不按时定期检验锅炉的运行状况, 这是非常危险的。
3. 操作人员违章操作。
比如, 司炉工脱岗、睡岗。对于大部分浴池锅炉和餐饮业所使用的锅炉, 在用气高峰时, 假如司炉工不坚守岗位, 脱岗回来后发现水位表上看不到水位了, 会进一步违反操作规程慌忙加水, 这就很容易引发爆炸。近年来发生的锅炉事故, 大部分都是由于操作人员违章操作造成的。
4. 安全附件不按时校准检定。
锅炉的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通称为锅炉的3大安全附件。这3大安全附件如果失灵, 锅炉就极有可能发生危险。按照要求, 应该每年校准一次安全阀, 每半年检定一次压力表, 并经常冲洗水位计。但是目前, 不少锅炉没有按时校准检定安全阀、压力表。
5. 超参数运行。
一些锅炉业主或司炉工为了加大送气量, 私自改装额定工作压力为0.04 MPa的小型汽水两用锅炉的安全阀, 使锅炉实际工作压力超过其额定工作压力3倍以上, 这都是不允许的。
二、加强锅炉安全管理的建议
1. 加强锅炉维护保养。
安装锅炉前, 使用单位应写出申请报告, 持该锅炉有关资料到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安全审批手续, 未经审批许可, 不得施工。锅炉安装、修理和改造应由具有锅炉安装资格的单位操作。锅炉安装必须接受当地锅炉安全检查部门的监督, 经验收合格, 由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发给使用登记证后, 方可投入使用。为延长锅炉使用寿命, 确保其安全运行, 必须坚持每天对锅炉、管道和附属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在常压热水锅炉投入使用后, 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改变锅炉结构、阀门和管路系统。锅炉运行时应保持锅炉本体清洁, 无污垢、无渗漏、无锈和腐蚀, 认真详细地填写设备维修保养记录。
2. 加强锅炉巡回检查。
为保证锅炉及其附属设备正常运行, 工作人员应按下述顺序每2个小时至少进行一次巡回检查:检查上煤机、除渣机、二次风机、鼓风机、引风机是否正常, 电动机和轴承温升是否超限➝检查锅炉受压元件可见部位和炉拱、炉墙是否有异常现象➝检查水箱除尘器、安全附件、各指示灯信号等零部件是否正常➝检查炉渣清除情况➝检查炉排变速箱以及前后轴、风机、水泵等润滑部位的油位是否正常。巡回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并将检查结果记入运行记录。
3. 规范交接班管理。
交班者在交班前应对锅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 保证锅炉水位和气压正常、炉渣除尽、设备和场地清洁、工具齐全, 并填写完毕运行及交接班记录后, 方可交接班。接班者应提前15分钟到锅炉房做好接班准备, 在听取交班人员对锅炉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的介绍后, 全面检查锅炉运行状况。在接班者检查、核实锅炉运行正常无误并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后, 交班者方可离开锅炉房。交班时如发生事故, 交班者应将事故处理完毕后, 再进行交接班。接班者未到, 交班者不能离开锅炉房。
4. 加强锅炉水质管理。
锅炉用水必须及时处理。没有可靠的水处理措施或处理后水质不合格的锅炉不准投入运行。锅炉水处理一般采用锅外加化学水方法处理;对于立式、卧式、内燃和小型热水锅炉可采用锅内加药水方法处理。对于采用锅内加药水方法处理的锅炉, 每班必须至少对给水硬度、水碱度、p H值3项指标化验一次;采用锅外化学水处理的锅炉, 应对其给水每2 h测定一次硬度、p H值及溶解氧;对锅炉水每2~4 h测定一次碱度、氯根、p H值及磷酸根。专职或兼职水质化验员要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 合格后才能进行水处理工作。锅炉检修时, 首先要由水处理人员检查结垢腐蚀情况, 对垢的成因、厚度, 以及腐蚀的面积、深度和部位做详细记录。检修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 并有防火措施。
5. 全面开展锅炉运行状态的外部检验工作。
3.锅炉安全运行与科学管理 篇三
【关键词】锅炉;运行;管理
锅炉启动过程,就是锅炉内各部件、组件、附件由冷态变为受热状态,由不承压变为承压的过程。由于锅炉是一个复杂是设备系统,它的正常运行包涵着燃烧工质流动和传热等过程、因此启动一台锅炉要进行多项操作,要用较长的时间,需要各个环节协同动作,逐步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1.点火前的检查
锅炉点火之前应进行全面的检查,并验收合格。检查的项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锅炉进行内部检查,并验收合格。了解本锅炉的安装、大修、改装情况(包括图纸、检验、烘炉、煮炉、水压实验、安装修理质量、改装的形式和验收等情况)并查看《锅炉技术登机薄》和有关技术资料。
检查锅筒或锅壳、集箱是否有遗留的工具,工作服或其它杂物和炉管内是否有焊瘤、焊条头或杂物堵塞。
主气管、给水管、排污等管道上的装置的盲板、堵头是否全部拆除、人孔、手孔等盖板螺栓是否拧紧。
炉墙是否有裂纹、凸出,炉墙、烟道的膨胀缝是否完好,炉墙与炉筒的接触部位是否有足够的间隙和石棉填料,烟道、风道挡板是否良好!
炉门、灰门、防爆门能否关闭严密,吹灰器及吹灰孔是否良好。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锅炉,在点火前还应做超压水压的实验检查:
A.新装、改装、和移装后:
B.停止运行一年以上的要投入运行时:
C.受压组件经过重大修理或改造后:
D.运行期超过6年未做过超压水压实验的锅炉。
(2)对主要安全附件,如水位表、高低水位警报器、压力表、安全阀要按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有关安全技术要求进行彻底检查。凡不符合要求的,应经修复或更新后才能点火。
(3)检查过热器、省煤器、空气预热器、给风和排烟除尘系统,以及热工和测量仪表等是否完好,所有电动机转向是否正确,在运行前应效验电动机绝缘状况。
(4)检查给谁设备、汽水系统管道和各种阀门、并将阀门跳整到点火要求的位置。
2.点火前的准备
2.1烘炉
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运的锅炉,其炉膛和烟道的炉墙非常潮湿,一旦与高温烟气接触,水分变急剧蒸发,使炉墙产生裂纹或变形,甚至倒塌,所以锅炉投运前。一定要对其进行缓慢的烘烤干燥,使炉墙内的水分慢慢的蒸发逸出。这种缓慢的干燥方法就是烘炉。
烘炉方法一般有火焰烘炉、蒸汽烘炉和热风烘炉三种。小型锅炉多采用燃料烘炉法,带有水冷壁、容量较大的锅炉,可采用蒸汽或热风烘炉。烘炉时间的长短与锅炉形式、容量大小、炉壁结构及干湿度有关。一般工业锅炉烘炉时间为3-15天,其中重型炉墙7-15,快状锅炉、轻型炉墙为3-7天。若炉墙潮湿,气候寒冷,特别是雨水较多的季节,烘炉时间还应当适当延长。
2.2煮炉
煮炉的目的是为了清除锅炉在制造、运输、安装或修理中受热面内侧产生的铁锈、油污和杂物等,以确保锅炉内部清洁。新装、迁装、大修或长期停用的锅炉在启动前必须进行煮炉。煮炉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在烘炉的后期同烘炉一道进行,以缩短时间和节省燃料,煮炉的注意事项、煮炉必须在烘炉将近结束,灰浆含水率在10%一下时开始进行。
煮炉过程中,蒸汽锅炉水位应保持在正常水位上至最高水位之间;热水锅炉则保持锅内满水、水位下降时应及时补充软化水。有过热器的锅炉要注意防止药物进入过热器。
配制煮炉用药液时,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以免被碱液灼伤。煮炉时应定期从锅筒和水冷壁下集箱取样分析,使锅水的碱性符合规定要求。
煮炉末期,当磷酸根含量变化不大,且逐渐趋于稳定时,煮炉可以结束。这时将炉膛余火熄灭,待炉水冷却后全部放掉,清除锅筒、集箱内的沉积物,冲洗锅内及药物接触过的阀门等,检查排污阀和水位表有无堵塞。
3.点火、升压、暖管和并气
锅炉点火前的准备工作完毕后,按规定的操作规程进行点火和升压。锅炉点火之前必须打开所有的烟道挡板及阀门,自然通风15min左右如开动引风机进行机械通风,应打开炉膛门孔,一般应保持5~10min左右以排除烟道及炉膛内残剩的可燃气体。
锅炉点火应按不同的燃烧设备所规定的操作方式进行、层燃炉点火时,将左门打开,尾部烟道挡板开启1/2,然后用木材或其它易燃物引火,严谨用挥火性强烈的油类或易燃物引火。
点火后,当发现蒸汽从空气阀或提升安全阀内冒出时,即关闭空气阀(或将安全阀恢复原状)。同时应密切注意锅炉的压力表,并适当开大烟道挡板,将强通风和活力,准备升压。
当气压上升到0.29~0.39MPa(3~4kgf/cm)时,应适用给水设备和排污装置。在排污前应先向锅炉进水至最低安全水位以上,排污时应通知其他司炉工,防止排污后忘记关闭阀门,并检查是否有漏水现象。
4.暖管、并气
当气压上升到工作压力的2/3,应进行暖管工作。暖管时应将输水门全部打开,将管道内的残剩凝结水全部放净,以防止送气时发生水击,损坏管道、法兰和阀门。。暖管需要的时间,根据管道的长度、直径、蒸汽湿度、季节和环境湿度而定,一般夏季在30min左右,冬季应适当延长。
几台锅炉向一蒸汽母管供气时,必须进行并炉操作。在并炉前应先将主蒸汽管和蒸汽母管(冷态时)上的疏水门打开,排除凝结水。当锅炉的气压低于运行系统的气压0.05~0.10MPa(0.5~1kgf/cm)时,缓慢将主气阀开启1/4圈,接通锅炉与母管间的蒸汽管道,待锅炉的压力与母管的压力相等时,在全部打开主气阀。
5.调整与管理
4.锅炉房日常管理制度 篇四
一、巡回检查制度
1.使用锅炉的单位应对锅炉房安全工作实行定期检查。单位主管领导应对锅炉房每月做一次现场检查,锅炉房管理人员应没周做一次现场检查,当班司炉工每小时至少对锅炉设备进行一次检查,检查结果及查出问题和处理情况应填入检查记录表或运行记录表。
2.单位主管领导或锅炉房管理人员现场检查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锅炉使用证。司炉人员持证情况,当班人员劳动纪律,各种记录齐全完好,压力表。水位计、安全阀等附件是否灵敏可靠清晰,排污阀及其他阀门灵敏无泄露,安全保护、自控系统正常可靠,燃烧工况及油耗,风机、水泵、油泵等附件完好,水处理设备正常,各种管道、分汽缸等无泄漏及保温完好,锅炉维护保养良好,供油系统正常,供汽是否满足需要,电气设施安全状况,现场保卫工作、消防设施、文明卫生状况,上次检查中查出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等。3.当班操作人员应按每个锅炉房的具体布局定出巡回检查路线,做到既方便又不致于漏检。检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燃烧系统及燃烧工况,分汽缸、蒸汽管道及其附件,水位、汽压、汽温、电流、电压、油压、油温等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安全附件、保护装置、自控系统和仪表灵敏可靠无泄露,受压部件可见部位无鼓包、渗漏,无漏水、漏气声,各阀门启动灵活,各转动机械润滑正常,防护罩齐全,锅炉房照明良好,道路畅通,烟道通畅,炉内烟火管通畅等。
二、交接班制度 1.接班人员应按规定班次和规定时间,提前到锅炉房做好工作服更换等接班前的准备工作,并详细了解上班锅炉的运行情况。2.交班者应提前做好交班准备工作,保持锅炉水位、压力以及其他方面均正常,并做好清洁工作。
3.交接班工作应在锅炉运行现场进行,对交接锅炉运行情况及发现的缺陷,安全附件和附属设备情况,阀门开关及供汽情况,燃料质量和存量,水处理情况,工具设备等,交班人员应引导接班人员逐项共同核查。如果当班发生事故,且尚未处理完毕,交班人员应交代清楚后方可离去。
4.在交接班时,如接班人员没有到达现场,交班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5.“五交”和“五不交”
“五交”是:(1)锅炉压力、水位、温度和燃烧正常。(2)锅炉安全附件灵敏可靠。(3)锅炉本体和附属设备无异常。
(4)运行记录齐全、正确,备件、工具、用具齐全无损坏。(5)锅炉房整洁,达到文明生产。
“五不交”是:(1)不交给喝醉酒或有重病不宜操作的司炉人员。(2)在处理事故时不进行交接班。
(3)接班人员未到时,不交给其他无证的非正式司炉人员。(4)锅炉本体和附属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时不交。(5)锅炉压力、水位、温度或燃烧不正常时不交。6.交接班时,交班人员应将有关运行及供汽等方面的通知和指令告知接班人员,交接的内容和存在问题应认真记入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并签字。交接班完成后发现的设备问题,原则上由接班者负责。
三、水质管理制度
1.按《锅炉房安全管理规则》、《锅炉水处理管理规则》规定,炉应有水处理措施,锅炉水质应符合GB1576《低压锅炉水质》要求,锅炉使用单位一般应设专职或兼职的锅炉水质化验员,水处理人员应经培训并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2.燃油锅炉受热面的蒸发强度高,对水质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必须安装水处理设备。对蒸发量大于或等于6t/h的,还应配备给水除氧设备。无论采用哪一种水处理方法,均应对水质进行控制和定期进行水质分析。水质控制项目和指标主要依据水质处理方法和锅炉的形式规格来确定。要按规定认真、及时、清晰、完整地做好水质化验记录,并将记录数据保存一年以上。
四、清洁卫生制度
1.包括锅炉及附属设备,锅炉房内、外包干负责地段的清洁卫生。对锅炉房内的操作台、水位表、压力表、风机、给水及水处理设备、锅炉平台、炉顶等,以及供油系统、锅炉房内个部位的文明卫生工作提出每班、每周、每月的具体要求和人员分工。
2.燃油锅炉房清洁卫生文明的关键是及时消除跑、冒、滴、漏。要杜绝一切漏油、漏汽、漏烟、漏水现象,为文明生产创造良好条件。
五、安全保卫制度 1.非本岗位操作人员不得擅自入内;外来参观学习人员需经厂保安部门和锅炉房管理人员同意。
2.当班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和劳动纪律,不脱岗、睡岗或误操作,无证人员不得独立操作。
3.锅炉运行时,锅炉房出入口和通道应保持畅通,大门不准上锁或闩死;氧气瓶、乙炔钢瓶等危险品不得摆在锅炉房内,如必须放置,应向有关部门办妥手续,并有可靠的安全措施。
4.使用液化石油气点火的,气瓶应放置在专门的房间内,输送液化石油气的管道不宜采用橡胶软管。要经常检查油料输送管的静电跨接是否完好。
5.检修用的汽油、机油、油漆等易燃品及带油脂的棉纱等物品,不准在锅炉房内任意乱丢乱放,堆放地点应远离火源。
6.锅炉房内电线不能乱拉乱接,在高温处和接触油品处的电线应加套管,经常检查燃料供应系统,不得有泄露现象。采用燃气锅炉时,锅炉房内照明及电气开关宜采用防爆型。
7.保持消防器材、设施齐全完好。燃油锅炉应备有消防灭火砂及二氧化碳灭火器。
六、事故报告制度
5.酒店锅炉房管理制度 篇五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锅炉)的安全运行及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本制度适用于酒店锅炉房的管理。
1、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及相关的安全法律和标准、锅炉应注册合法使用实行定期检验安全运行
2、锅炉房属酒店要害部门,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因检查、检修需入者,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外来人员进入锅炉房必须经主管同意,方可入内。
3、锅炉系统操作人员,必须持有效的相应证件上岗。
4、锅炉值班操作人员在岗工作期间,必须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严格遵守巡回检查、水质管理、设备保养、安全检测、清洁卫生、交接班等制度,确保供热系统的技术安全和运行状态良好。
5、按照有关规定,定期校验、检修或更换安全阀、压力表、各安全附件和受压元件,确保其发挥正常的技术功能。
6、一般在燃油锅炉房应设置泡沫灭火机或1211灭火机。
7、锅炉开火前各部件必须做全面仔细检查,保证锅炉安全经济运行,开始升火。升火操作炉温必须缓慢上升。各部件温度应均匀上升,升火其间严格监视水位变化情况。运行结束前冲,洗水位表、排污一次。
8、启动锅炉前必须打开烟道门,水位在正常水位偏下,启
动燃烧器吹扫,需有足够的时间。
9、运行时监视所有仪表及运行情况。
10、停炉时加水至最高水位,燃烧器调至低负荷,锅炉为自
动调节运行。
11、保证储油罐,用油箱管路畅通,保证油位。
12、交接班制,应明确规定交接班的检查、项目、责任分界
和交接班手续。
13、接班司炉应提前10分钟到锅炉房做好接班准备工作。
14、接班司炉在听取交班司炉对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介绍后,应全面检查锅炉运行情况,核实交接记录,情况核实无误,并在交接班记录上签名。交班人员方可离岗下班。
15、锅炉正常运行,应保持锅炉房整洁、工具齐全。运行日
记和交班记录填写完毕后,方可交接班。
16、交班时,如遇事故和故障,接班人员应协助处理,完毕
后方可进行交接班。未履行交接班手续,交班人员不得离开锅炉房。不准把锅炉交给无证人员进行操作。
17、交接锅炉原始记录,燃烧和供汽情况。油量、油压及处
理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正确修理外,应汇报领导。
18、巡检应明确规定巡检的时间和路线,规定巡检的内容并
作好记录,发现有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处理,处理完后汇报领导并作好记录。
19、当班司炉工,每小时对锅炉及辅助设备作一次巡检并填
6.学校锅炉房安全管理制度 篇六
1、锅炉工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规程操作。
2、锅炉工工作日不得饮酒,如发现饮酒,分管领导须采取措施,另行指派合格人员代班。
3、锅炉房要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定点存放,不得随便移动或挪做他用。
4、为了确保锅炉能正常工作,锅炉上面和四周不得堆置任何易燃杂物,严禁在锅炉上烘烤衣服、食品等,以防意外事故发生。
5、锅炉房一切仪器仪表应有足够的照明和保持完整,一旦发现损坏及时报告,并对损坏部件及时更换。
6、锅炉工每日负责进行巡检,及时发现消除隐患,确保锅炉及附属设备安全进行。
7、每半年对锅炉进行一次全面的检修维护,确保锅炉安全正常进行。开水锅炉检修后,要反复冲洗保证水质。
8、开水供水必须保持达到指定温度,确保师生洗碗及日常使用。
9、必须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开放热水供全校师生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不放、迟放、延放。
7.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研究 篇七
关键词:锅炉,安全管理,危险源,风险预警
锅炉是生产水蒸气和高温热水的设备, 由于它能提供动力和热能, 故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然而锅炉作为特种设备, 具有事故率较高、事故后果较为严重的特点。近年来, 各种锅炉事故尤其是爆炸事故屡屡发生, 给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影响。安全事故的风险来源于引发事故的危险源, 对于锅炉危险源风险, 防范远比解决有效得多。对于一些拥有锅炉较多的企业, 需要在宏观行政管理层面建立一套快速有效的综合性的预警预控、事故中紧急救援以及事后安置处理的预警管理模式, 对可能造成安全事故的高风险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广泛调动各种社会资源, 有效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小。
根据相关研究文献发现, 风险预警技术已经运用于各行各业, 很多行业都对风险预警管理相当重视, 并做了大量深入研究。而对于锅炉这个事故发生频繁, 且事故后果影响较大的行业, 除了有一些锅炉水位预警和锅炉某些部位的监测以外, 很少有对整个行业或针对某企业进行系统的风险预警研究。为了科学有效地掌握锅炉运行的安全状态, 对锅炉危险预警及预控的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根据现代安全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结合锅炉“人—机—环境”特点和不同锅炉危险源事故的发生机理, 对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进行探讨。
一、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基础
安全风险预警技术是实现生产作业过程事故预防的前沿性技术, 其本质是建立技术系统或生产现场的实时风险预警机制, 对作业危机或危险状态进行超前性的信息警报或警告, 从而将导致事故风险的原因事件消除或将事故发生前的危险状态进行预防性控制, 最终实现事故的超前预防。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 对生产或生活中锅炉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风险评价、危险源监测、风险预警、风险预控, 以降低风险转化为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可能造成的损失, 从而达到控制或消除风险、遏制事故发生的一种动态管理过程。应用风险预警模型可以对锅炉运行中的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主要包括:建立预警数据库、预警、预控。其中建立预警数据库又包括预警要素辨识、预警要素等级划分、预控对策及应急救援预案;预警过程则包括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
二、建立预警数据库
1. 分析和识别预警要素
各种事故或灾难的发生都是由危险源或隐患导致或引发的。其中危险源又包括实体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 和状态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及风险态) 。危险源即危险的根源, 一般是指客观存在着某种可能导致发生事故、伤害、损失等后果的有关危险物质或能量, 且其数量超过了临界值。这些往往是事故或灾难的基础原因或间接原因, 称为第一类危险源。例如, 作为能量载体的高压锅炉, 存在高压产生的机械能, 即为第一类危险源。风险态 (第二类危险源) 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不符合、不安全或隐患状态。如锅炉炉体材质内部缺陷、失修或严重腐蚀等。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正常运作的高压锅炉, 客观上存在由高压而产生的机械能的第一类危险源, 只有在锅炉炉体失修、严重腐蚀这些第二类危险源存在的情况下, 才可能发生爆炸等事故 (但操作不当, 更可能发生事故, 即人的因素要考虑) 。在第二类危险源不存在的情况下, 这种高压锅炉仍然会正常运作, 而不会发生爆炸事故。对于锅炉行业, 这种实体类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 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有变化, 但是状态类危险源的存在是实时变化的, 并因其导致了锅炉安全风险等级的动态变化性, 对其进行实时的监控能准确有效的掌握锅炉运行实时的安全状况。因此, 选用风险态 (第二类危险源) 作为安全风险预警的预警要素。同时也不能完全忽视第一类危险源的状态演变。
由于锅炉中储存着大量的热能, 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促使这些能量意外释放, 就可能会造成财产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锅炉风险预警要素的辨识过程中主要对象为第二类危险源, 从以下各方面考虑, 以保证辨识的全面性。
(1) 管理缺陷和人为失误。锅炉检验、检修、维护等管理制度不健全;锅炉运行管理不善造成锅炉缺水或满水;水质管理不善引起锅炉结垢、腐蚀及产生汽水共沸;除氧不善使金属受热面产生腐蚀;炉水排污不及时造成碱度过高或管内异物堵塞;未及时发现燃烧器本身故障或燃烧系统故障造成炉火熄灭;锅炉受压部件及安全附件等缺乏定期校准检验、检修;设备的检修、保养、维护不及时不到位;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或技术素质低, 缺乏常见事故隐患判断能力;管道阀门关闭或开启过快造成水击;操作人员开错阀门及擅自离岗;指挥人员指挥错误等。
(2) 设备缺陷。锅炉主要承压部件设计不合理或强度不够, 稳定性差, 如选材不当、支撑件锈蚀开裂等;设备设施之间及本身密封不良, 如阀门、管道泄漏化学介质、蒸汽、热水等;水循环不良, 存在热偏差或炉体不能自由膨胀等;锅炉两端无膨胀滑动支点, 管道膨胀受阻;防爆门过重或卸压面积不足;排烟温度设计不合理;锅炉材质不符合质量要求;焊接质量粗糙;制造工艺不当, 受压部件存在内应力;排污口安装高, 泥渣无法排尽;安全阀设计不合理, 调试不符合要求;水位表安装位置不合理;压力表不准或连接管未按要求安装;安全附件老化失效等。
(3) 环境的不适宜状态。锅炉运行生产环境中, 不适宜的状态主要有:电危害 (如用电设备、线路有触电危险) ;噪声 (如上煤机、鼓风机、引风机等机器会产生噪声 (如锅炉房的鼓风机噪声一般在90d B左右) ;粉尘 (如锅炉房会产生大量煤粉尘) ;作业环境不良 (如通风、采光照明) ;高温灼伤;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等;电、电磁辐射等危险 (如带电设备漏电、静电) ;电火花、雷电、用非安全电压 (如照明检验设备等) ;α、γ射线现场辐射、放射源丢失扩散辐射等。
2. 风险预警等级划分
由第二类危险源的分析可知, 危险源种类复杂, 可能造成的后果也有较大差异, 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风险评价、科学分级, 根据不同的风险等级, 控制措施也要逐级改变。危险源评价理论是基于如下风险数学模型:
式中R———风险程度
L———危险严重度
P———危险概率
针对锅炉危险源, 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 风险水平描述可参照表2。
预警要素的6种风险等级对应6种预警等级和预警信号。可以通过发布预警信号直接了解锅炉工作场所的风险水平。风险等级、预警等级和预警信号的对应关系如表3所列。
根据不同企业特点和安全记录给出的严重度、可能性, 针对不同的危险源, 可以相对定量化分风险标准。
3.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
将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按顺序分为4个阶段:检测、识别、诊断、评价。
(1) 监测。监测对象, 即在锅炉运行中最有可能出现安全风险的现象或对锅炉危险源具有重要作用的部件、环节和环境。如锅炉的主要承压部件, 安全附件等。监测任务分两类。一是过程监测, 也就是实时监测被确立为监测对象的活动的全过程及其状态, 包括锅炉的启动、运行过程及停炉的监测、锅炉运行环境的监测等;二是对大量的监测信息进行系统化处理, 同时建立信息档案, 对比分析。
(2) 识别。对监测信息进行分析, 确立锅炉运行中已发生的事故和将要发生的可能造成危害的不安全状态活动的趋势。如曾经发生的假水位造成的故障, 锅炉水位、温度变化趋势, 及时识别出不正常现象和可能发生的故障。
(3) 诊断。对已经识别的各种要素及故障类型进行成因过程的分析和发展趋势预测, 以明确锅炉危险源风险哪些是主要的, 哪些是从属的、附加的。
(4) 评价。对已经被确认的主要危险源及故障进行损失性评价, 明确锅炉在这些危险要素存在甚至恶化的情况下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及其损失或损害, 评价危险等级并发出预警信号。
三、风险预控
在锅炉风险预警管理中风险预控是必不可少的, 进行预警的目的就是及时、有效地控制风险能量的逸散。因此, 在辨识出预警要素后, 要为预警要素逐个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发出预警信号的同时也要给出详尽控制对策。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系统的目标是实现对锅炉运行的各种安全风险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早期预防和控制。预控对策是预先准备好在不同警情下的应急及控制对策, 一旦发出风险预警信号, 则根据预警信号的类型、性质和警情而采用相应对策。预控对策大多是提示性、指导性的, 或是可具体实施的, 目的在于指导决策者按照预控对策的提示在紧急情况下起用方案, 如时间允许则需寻求更具体的、适宜的实施方案。主要包括:组织准备、日常监控及危机管理。
1. 组织准备
组织准备是开展预警分析和对策行动的组织保障活动, 对于锅炉行业的预警, 必须结合行业标准规范及生产特点制定整个生产过程中的预警系统活动的制度、标准和规章, 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系统有序有效的进行。组织准备有两个特定的任务, 一是规定锅炉危险源预警管理系统的组织结构 (机构、职能设定) 和运行方式;二是在系统发出不同预警信号时, 及时提供相应对策。
2. 日常监控
日常监控是对预警分析所确定的锅炉危险源的主要风险因素, 进行特别监视和控制管理, 并进行跟踪监测及其对策研究。锅炉运行状况可能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局势, 如管壁温度迅速上升, 锅炉严重缺水等, 所以, 在日常监控中还要预测风险因素的发展趋势、发展程度等。日常监控活动有两个主要任务:一是日常对策。日常对策即对锅炉危险源风险进行及时的纠正, 防止其扩大和蔓延, 逐渐控制并降低风险。由于风险因素具有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 在日常监控中要防患于未然必须做好相应的对策;二是风险模拟。是在日常对策活动中发现有些风险难以有效控制和处理, 因而需对其发展过程和后果进行假设和模拟, 以此提出对策方案, 为进入“危机管理”阶段做好准备。
3. 危机管理
锅炉危险源危机, 可以理解为由于锅炉运行中的超温、超压、锅炉严重缺水、锅炉的安全附件突然失灵、内部缺陷等, 导致很可能发生锅炉爆炸, 或对整个生产造成较大影响的情况。危机管理是一种“例外”性质的管理, 是只有当日常监控活动无法有效扭转灾难的发展与演变时才采用的特别管理, 其主要内容是制定危机计划、组织特别机构、实施应急救援。此外, 安全预警管理系统应包含锅炉发生各种事故的应急预案。一旦预控对策失败, 应及时启动应急救援。锅炉风险预警管理应与应急救援紧密相连, 每个要素都要有对应的应急预案。
四、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
1.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特点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是对锅炉使用过程中已知的危险源进行动态监测, 并对其风险大小进行评价, 及时发出风险预警信息, 使管理层可以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的活动。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与管理控制不同于一般企业的风险管理, 也不同于现行的锅炉危险源检查管理方法和安全隐患排查管理方法, 其具有以下特点。
(1) 以预控为核心。预控是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核心。要防范故障发生, 需从“源头”上着手, 在全面、准确辨识锅炉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基础上, 制定合理、有效的风险预控措施。
(2) 全过程、全方位管理。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与管理控制是一个系统综合的管理过程, 贯穿锅炉整个生命周期, 从锅炉的设计、安装、使用到报废。同时要对锅炉运行的各环节, 包括启动的各个步骤、正常工作时的各个环节及停炉等所有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管理。
(3) 双保险、闭环式管理。对可能出现风险的危险源实施双重闭环管理, 尤其是那些风险等级较高的危险源。充分认识危险源演变为风险的规律, 对其进行合理预控, 预防风险的出现。在锅炉运行中还要对这些已知的危险源进行持续地监测, 在预控失效时, 预警管理系统能及时做出反应, 对其进行评价、预警, 并加以控制或消除, 避免其演变为事故。
(4) 动态、开放式管理。在锅炉运行过程中, 危险源的存在与否也是动态的, 既要对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 也会有新的危险源不断出现, 要及时纳入新的风险。同时还要对风险控制或处理效果进行评估, 为下一阶段的安全管理循环提供经验累积。构建锅炉危险源风险管理体系时, 还要考虑未来拓展监测预警的范围。同时预留足够接口对重点风险实施深度预警, 使整个管理体系具有更大、更长远的开发潜力。因此整个风险预警管理是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动态进行的。
2.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
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的特点可看出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有大量的数据需要处理。预警管理要求有极强的时效性, 预警信号更是要靠显示屏或声音及时直观地显示, 靠人工难以准确有效的完成。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需要依靠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发锅炉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危险态一旦出现, 系统操作人员应立即将其输入系统。系统通过分析输入的危险态风险等级发出预警信号, 在发出预警信号的同时, 提出控制措施。
锅炉危险源风险预警管理的实现还需要相应的预警管理制度:安全预警管理系统维护制度、警情报告制度、预警要素数据库更新制度、发出预警信号后风险控制和应急反应制度、安全预警工作评估制度等。
五、结束语
8.加强现场管理提高锅炉注汽质量 篇八
冷家公司共有注汽锅炉30台。其中23吨16台,9.2吨11台,11.5吨3台。由于公司的特殊管理模式,注汽厂家繁多、操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方面原因,虽然多方努力,但是注汽管理工作仍然存在某些不足。为了提高注汽质量,我们对注汽系统加强了现场管理。选择“加强现场管理提高注汽质量”作为攻关课题,来认真分析、探讨、研究、制定一系列方案及现场实施。
目标及可行性
措施目标。为进一步加强注汽炉的效能应用,我们认为应从注汽管理上入手单价提高单井产能入手,这样可以充分动用油层储量,从而提高油藏采收率,从而带动全区产量能再上一个台阶。本次活动目标是节省措施费,实现单井日增液5吨,日增油1吨。
可行性分析。攻关小组不仅有领导的支持和帮助,而且还有主管技术部门的领导参与活动,小组成员团结协作,齐心合力,有信心攻克难题。小组成员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油田生产和技术攻关工作,理论知识和现场经验丰富,而且有雄厚的技术力量,处理油井难题能力强。小组全年累次接受TQC教育时间长,都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处理现场问题能力,提高单井产能的目的是能达到的。
具体做法
现状调查。活动目标确定后,又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我们小组成员为全面掌握全区油井的生产情况,对油井的地质状况以及油井的生产情况和相关工艺进行了周密细致的调查及分析,调查结果见下表
根据以上现场调查表,我们全体小组成员开会讨论,为进一步明确A类因素决定把调查表转变成排列图,使数据更直观。
因果分析。采油技术因素不完善是影响单井产能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也是我们实现目标值的主要矛盾。主攻方向明确后,我们全体成员积极开展活动,深入调查研究,针对这一主要矛盾,我们利用因果分析图逐项进行分析,采用头脑风暴法集思广益,从人员、方法、设备、管理、环境五个方面进行了要因分析。
确定主要原因。从以上因果图可以看出導致采油技术因素不完善的末端影响因素有21条,根据以上因素,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深入到一线井、站,详细了解一线反馈的实际问题,反复分析,以便正确找出主要响因素,详见表2。
结合主要因素论证表,我们小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地讨论,确定因采油技术因素不完善而导致的单井产能达不到目标值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点:油井生产管柱没下到油层中;稠油粘度大,油泵充满程度差。
制定相应对策并组织实施。实施一:挑选需检泵的油井(正好最近冷43-44-656需小修检泵),查阅地质资料知道它的油层深度在1753.8~1830.0m之间,现在 57扩孔重球泵下在1549.01m距油层上部204.79m,加深泵挂后考虑到抽油杆长度荷载对抽油机电机功率的影响,本次加深拟加到1700m处。
检泵完毕,实际加深泵挂在1695.4m。
实施二:对采油站上职工进行在岗培训,对稠油井降粘采油的必要性予以充分的重视,使职工明白随着油井井口油样粘度的不同,对油井掺加的表面活性剂也应该随时调整。产液中含水率上升,掺药量下降;含水率下降,掺药量上升且密切注视重点井的产出液含水变化情况,以便随时调整。这样既避免了油井因稠油粘度对抽油机电机功率的影响,又适时地减少了因添加表面活性剂降粘剂而增加的成本费用。
将稠油井抽油泵上因稠油粘连而不易复位的游动凡尔更换为浮环泵的活塞,上面带有复位弹簧结构,易使游动凡尔能及时复位,避免了常规稠油井易犯的因游动凡尔不及时复位而导致的泵漏失,这种毛病的反复性发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两项对策实施后,对改进后各重点井进行功图测试,测试后的功图同以前相对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实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效果检验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对策实施,这两方面的主要原因得到了解决,不但改变了旧有的生产方式,相应地也增加了原有的产量,达到了本次QC活动通过改变单井产能,提高整个作业三区原油产量的目标。
截至2009年10月冷43-44-656井使用小修(检泵加深作业费和材料费)费用为3.5万元,加深前平均日产液7.2吨,产油2.9吨,含水率60%;加深后平均日产液26.7吨,产油6.3吨,含水率76%,到目前已实现累增油143.2吨,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巩固措施:通过我们的活动,推动了科技应用,提高了单井产能,实现了油井高效开发的目的,为巩固今年所取得的成果,将成功的经验加以总结,制定了相应的措施:继续对全区油井采取加深泵挂的生产方式,满足稳产需要;对稠油井的各项降粘措施,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办法,对重点稠油井采取重点跟踪,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建立一种可执行制度,在全区范围内推广。
9.燃气锅炉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篇九
本规定所指的区域包含的范围:锅炉房、食堂、洗澡间、燃气热水器室、浸渍车间、进入厂区的所有天然气体管线周围6米范围内(见附图)。
1、锅炉房、食堂、洗澡间、燃气热水器室、浸渍车间是公司运营的重要部门,除各专区工作人员、有关领导外,其他人员未经有关领导批准,不得入内。
2、当班人员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巡视检查制度。
3、非锅炉房、食堂、洗澡间、燃气热水器室工作人员或值班人员,不得开关各类设备、阀门以及电气开关。
4、锅炉房、食堂、洗澡间、燃气热水器室、浸渍车间、进入厂区的所有天然气体管线周围6米范围内严禁吸烟,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禁止在本区域内使用各种火种及容易起火的各种器件(如:火机、火柴、通迅设备、非防暴照明设备)。必须在本区域内进行带火作业的(如:焊接、打磨等),必须在提请本部门负责人、安全主管领导、总经理批准后,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充分的防护措施后,方可在专业管理人员的监督下,在规定的区域和周期内完成。
5、运行人员须做好各类设备的维修及保养工作,保证各类设备和安全保护装置处于完好状态,各设备运行当中发现有严重隐患并危及安全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6、本区域的设备,包括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燃气设备及管线、固定照明设备、临时照明设备、燃气报警器等必须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防暴、防火等安全资质和能力证明的供货商及产品。
7、本区域内的设备、设施的维修必须由具备专业资质的单位和人员进行维修、更换,严禁非法进行维修和更换作业。
8、本区域内的地下管线上方三米范围内严禁重物碾压。绿化、施工、运输等作业,必须在安全主管领导、总经理批准后,指派专业管理人员对现场进行充分的防护措施后,方可在专业管理人员的监督下,在规定的区域和周期内完成。
10.锅炉房卫生管理制度 篇十
总则
一、锅炉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在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办理使用注册及登记证。
二、锅炉房应健全设备档案:产品出厂技术资料、安装改造修理技术资料、锅炉登记证、热力系统图、设备布置图、年检报告、能效测试报告、年度能源利用状况统计资料。
三、管理制度建立与实施:即岗位责任制、人员培训制度、操作规程、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维修保养制、事故报告制、水质管理制、应急预案制度。燃料入库验收制度、能效监测计量制度、节能目标责任制、能效考核制度。
四、各项记录: 运行记录、故障及事故记录、水处理记录、维修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培训记录、能耗状况记录。
五、锅炉本体及附属设备完好,无“跑、冒、滴、漏”,设备维护保养良好。检验报告中提出的问题经整改合格。
六、配置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校验合格,动作准确、灵敏、可靠。
七、至少包括燃料、水、电消耗量和输出热量的监测和计量装置;锅炉排烟温度监测装置。在用仪器、仪表应定期校准或校验。
八、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
九、持证作业人员的数量满足锅炉安全运行的要求。
十、管理人员、作业人员经过安全、节能知识培训。
十一、按照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配置水处理设备,水(介)质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要求。
十二、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规章制度。
十三、对锅炉系统进行能效监测、分析、诊断,提出节能措施。
十四、根据设备安全、能耗状况制定相应节能技术措施实施计划。
节能管理职能
一、节能管理机构职责
㈠节能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㈡节能主管部门(科室)的主要职责 ㈢单位部门节能小组的主要职责 ㈣班组节能员的主要职责
二、单位主要职能部门节能管理职责
㈠生产计划、调度部门的职责 ㈡设备动力部门的职责 ㈢计量部门的职责
㈣能源供应,贮运部门的职责 ㈤教育部门的职责
三、节能管理与制度
㈠燃料管理制度
㈡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 ㈢合理用热、用水管理制度 ㈣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㈤能耗定额管理 ㈥节能奖惩制度
节能管理机构职责
一、节能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节能领导小组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组织下,领导节能工作,实施能源管理的基本任务,统筹、综合、协调、管理单位的各项节能工作。
2、贯彻执行国家、地方、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标准,组织制定节能管理细则、节能目标和各种有关管理标准、制度并组织实施。
3、组织制定节能宣传、教育和培训规划并组织实施。
4、组织制定并实施规划,节能技术改造和技术攻关计划及年度节能计划。
5、组织审定本单位年度各类能源消耗指标和节能指标。
6、审定本单位的重大节能成果和重大奖惩事宜。
7、检查本单位的各项节能工作。
8、组织召开节能工作例会,进行节能工作的计划、布置、检查、总结。
二、节能主管部门(或科室)的主要职责
节能主管部门(或科室)为本单位节能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是节约能源的综合管理和监督、检查部门,在节能领导小组、主管能源的单位分管领导下,负责做好本单位节能任务的综合和协调管理,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各项节能工作,主要职责如下:
1、贯彻本单位节能领导小组的决定,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2、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地方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有关节能方针、政策、法规、标准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
3、具体开展本单位的能源利用普查、能量平衡测试和能量审计。
4、具体组织编制本单位节能规划、节能技改计划和年度节能计划并汇总入全厂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中。
5、参与审查本单位的改建、扩建和新建工程设计,确保工程设计内容具有明确和正确的节能评估,合理选用节能工艺、设备和材料,并协助工程管理部门,抓好节能工程竣工验收和效果鉴定工作。
6、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发、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总结交流节能技术和经验。组织广大职工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
7、负责对本单位各单位用能进行计量监督、统计监督和能源节约的巡回检查。
8、按月、季、年汇总各单位能源消耗报表并做好能耗分析,编写节能简报,节能工作总结和各种能源报表,建立节能管理技术档案。
9、根据本单位节能奖惩制度,审核本单位节能奖惩的依据,提出节能奖惩方案,报节能领导小组后实施。
10、协助本单位宣教部门,组织节能教育和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节能管理和技术素质。
三、各部门节能小组的主要职责
1、负责本单位节能工作原始记录管理和各项能源消耗的统计,按节能主管部门制定的格式定期报送能源统计报表。
2、监督检查能源使用情况,对浪费能源,违反能源管理制度的现象,要进行制止,并追查责任。
3、密切结合生产工艺和管理业务,制订合理用能的工作标准,技术标准和符合节能要求的操作规程,不断提高生产工艺中的能源利用率。
4、按照规定的能源供应指标和能耗定额,合理组织生产,将节能工作纳入班组经济核算范围。
5、对本单位的耗能设备加强管理,以保证设备经常处于合理用能技术法规规定的经济状况下运行,堵塞跑、冒、滴、漏。
6、广泛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工作,总结交流,推广应用节能经验。
四、班组节能员的主要职责。
1、组织各岗位正确使用能源,维护好耗能设备、器具、保温隔热设施和能源计量仪表,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反映到机动或计量部门,尽快消除隐患或故障。
2、组织各岗位及时准确地填写有关能源的原始记录和指示图表。
3、对违反能源管理制度和合理用能标准等现象,要及时制止,登记或向上级反映。
4、协助本单位进行节能教育,开展节能合理化建议活动,总结交流、推广应用节能经验。
各部门节能管理职责
一、计划部门的职责
1、计划部门是本单位各项计划的综合管理部门,节约能源计划是本单位综合生产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本单位生产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应把节能规划和计划列为主要内容,应会同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共同搞好节能规划和计划的编制工作。
2、编制、检查、总结生产计划时,负责会同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同时编制、检查、总结节能计划(包括能源单耗和综合能耗的定额与考核指标)。
3、坚持贯彻“以节能为重点的技术改造”方针,综合平衡,安排好节能技措所需资金,结合本单位工艺技术改造和装置检修等其他工程项目的施工,创造好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条件。
4、按照能源使用合理化要求,合理组织生产调度,及时调整供热、供电、供冷、供水、供风和余能回收系统的运行,提高生产和全厂用能的均衡性,努力降低燃料、动力消耗和损失,提高能量回收率和利用率。
5、在生产调度会上及时报告各单位节能计划和能耗指标的执行情况,对浪费能源的现象,督促各单位进行整改。
6、检查新装置和节能措施试运过程中的能耗情况,督促其迅速达到设计能耗指标要求,做好调度衔接和协调工作。
7、及时总结本单位生产、辅助生产等系统的合理用能的经验,并向本单位节能主管部门提出改进用能管理和采取节能技术措施的建议。
二、设备动力部门的职责
1、按照本单位年度节能技术改造规划或计划,编制机动设备、专用设备、保温、保冷、水、电、汽系统节能技术改造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
2、推动能源使用合理化,贯彻能源使用合理化标准,采取有效措施,努力降低燃料、动力消耗和散热损失,提高能量传递、转换效率,提高设备效率,提高余热、余压、余冷的回收率,提高的能源利用率。
3、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规定,负责采用节能设备和材料,及时淘汰落后设备。
4、加强各种耗能、能源转换设备和水、电、汽、制冷系统的管理,及时制订、修订设备操作规程、工艺卡片,搞好经济运行。
5、加强工业锅炉、风机、水泵、供热供冷管网、蒸汽疏水阀及重大传动电机等的能源利用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提高设备能源利用率。
6、加强用水和水质管理,提高水的重复利用,改善用水质量,提高设备传热效率,搞好节约用水。
7、组织定期检查设备、各类输送能源的管网,及时发现并消除浪费能源的现象。
8、加强供能用能的综合管理,建立健全综合管理标准,总结交流经验,做到合理用能,使设备之间功率匹配合理,能级匹配合理,能量逐级有效利用。
三、计量部门职责
1、负责能源的计量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计量、能源计量的法律法规,努力完成能源计量的各项任务
2、根据能源进出、分配和消耗等的实际需要,按照“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导则”的要求,负责编制并实施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
3、组织制订能源计理的各种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并贯彻实施。
4、负责能源计量的监督检查,会同节能主管部门规定能源计量的重点管理项目,建立重点监测网点和信息传递、反馈流程、管理办法。
5、积极推广应用计量新技术、新器具,努力提高能源计量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6、仲裁能源计量测试中出现的争议。
7、参加能量平衡的测试工作,负责解决测试中的计量问题。
四、能源供应、贮运部门职责。
1、统一管理燃料、成品油及其它载能工质、材料的供应、输送和仓贮工作,监督其合理使用和防止耗损。
2、负责能源的进、销、存和发放统计工作,办理燃料和油品按定额核销的报表和计划申请手续。
3、负责对购入能源的质量检验工作。
4、协同计量部门健全各类能源进厂、出库计量器具,做到按计量表计数核算。
5、对本单位运输机具进行全面管理,制订加强油耗定额管理和节油改造措施。
6、总结交流能源科学管理经验,不断提高贮运系统职工的能源采购、存贮知识和节能管理水平。
五、教育部门的职责
1、负责职工的节能教育,提高全体职工的节能意识、节能技术和节能管理水平。
2、制订普及节能教育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3、组织节能专业技术培训,能源管理短期培训、结合能源利用的节能技术报告会和交流研讨会。
4、会同节能主管部门进行企业重点耗能设备操作岗位专业培训,并实施上岗操作考核、发证工作。
燃料管理制度
根据生产耗能设备对燃料的实际要求,对燃料实行新型管理模式,即围绕管理目标,对燃料管理的几个环节,计划、采购、结算、储存、运行,做到事前燃料技术标准明确,费用有预算,事中风险控制,进程动态监控,事后经济活动分析,为此特制定燃料管理制度如下:
1、生产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燃料,其技术标准由运行部门提出,会同节能主管部门共同编制,并经节能领导小组主管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2、燃料的经营部门(供应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审定的燃料技术标准进行市场采购,通过燃料市场的信息调研,制定燃料采购计划,并做好燃料计划的实施,燃料合同的签订,合同的正常履行等管理,保证生产用燃料的需求。
3、燃料的经营部门应认真做好燃料进厂的检斤、检质管理,落实燃料验收制度,进厂的每车(船)燃料都要过秤检斤,抽样化验,做好格式化记录,并及时对照计划、合同,核对数量、品种和质量。
4、燃料的经营部门对燃料入厂全过程发出的有关燃料的各种经营与技术文件必须随实物同时到达并存档,作为运行与结算的依据。
5、燃料的运行部门应及时配合经营部门做好入厂燃料检斤、检质管理,同时还要做好入炉煤的检斤、检质。
6、做好燃料的贮存管理,按照进厂燃料的种类、规格、分区存放,标明燃料特点,并设专人管理油库和煤场,保持煤场设施完善与完好。
7、节能主管部门应会同运行部门根据进厂的原煤情况,经常研究,配煤掺烧管理,在当前负荷情况下,将多种煤质的煤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配煤燃烧。
8、做好库存管理,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建立原煤库存盘点台帐,做到帐、物相符,同时对进煤、煤耗、存煤进行统计分析。
9、执行好燃料分析化验制度,定期将燃料取样,进行化验分析,建立燃料技术档案。
10、燃料使用必须经过计量,使用燃料的设备,都要严格执行计量制度,配备必要的计量器具。每个班组、每台设备都要分别计量,按时记录,按班组、机台核标。
11、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运行部门及时研究并制定耗能设备节约燃料的操作方法与规章制度,积极采用优化燃料的新技术,新设备,对已实施的优化燃烧装置,必须保证其正常运行,操作人员必须按规定进行节燃操作,不得以手动代替自动,设备发生故障动力设备部门应及时检修、恢复功能。
12、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关于燃料燃烧合理化管理标准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操作,如锅炉和工业窑炉的空气系数,排渣含碳量、供引风风量与压力等都要达到标准。
13、节能主管部门对消耗燃料的设备或工序都要制定燃料消耗定额,按机台或班组实施考核,并与个人经济挂钩,落实奖惩。
14、节能主管部门应定期组织燃料经济活动分析,对燃煤、燃油、燃气的设备进行产出与耗能的定量分析,寻找问题,挖掘节燃潜力,提出进一步节燃的技术措施。同时还要进行燃料合同兑现分析,合同价格与燃料成本分析。
合理用电、节约用电管理制度
能源是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为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能源管理和大力节约能源消耗。电力是一种使用面广,消耗量大的能源,它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较大。因而,合理有效用电,节约电能在整个节能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此特制定业节约用电管理制度如下:
1、节能管理部门(办公室或科室)全面负责的节电管理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节电的法律法规,加强节电管理,积极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措施,减少生产生活各个环节中电力消费的损失和浪费,更有效、合理地利用电力资源。
2、电力供应部门的电气运行主管负责人,负责电力设备、耗电设备及元器件的节电经济运行的日常巡查、监督、检查工作。
3、在进行新建,扩建或工程改造时,工程技术主管部门,应严格把关,对工程可行性报告的节能篇和工程节能评估报告书应严格审查,确保工程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节能法律法规要求,把不合理利用电力和浪费电力的问题控堵在消耗源头。
4、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在管理工程设计时,严格掌握,设计必须采用节电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正确进行电力负荷计算,堵绝供配电设备大马拉小车现象。工程施工,调试结束时,所有节电措施的设备要同时投入运行。
5、设备采购部门在采购关健性电气设备或元器件时,除按设计要求之外,还需得到节能主管部门的共同论证,确保采购具有节能标识的电气设备或元器件。
6、生产计划部门应加强用电负荷管理,合理安排生产工艺、生产班次,做到计划生产、平衡调度,合理调整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合理分配与平衡负荷。并严格控制非生产用电。
7、节能主管部门每年都要开展企业电平衡测试,摸清节电潜力和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降低电耗,减少损失,提高电能利用率。
8、企推进电耗目标管理,节能主管部门组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各种产品的电耗定额指标,并实施单耗考核,电耗定额指标考核落实到车间、工段、班组。
9、教育部门负责分别对电力设备运行人员和生产工艺操作人员进行节电经济运行专业知识与节电操作规程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发证上岗。
10.变配电运行人员必须经常关注力率补偿装置的工作情况,确保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在0.9以上,力争接近0.95,电气专业主管工程师应研究大型电动机的无功就地补偿问题,对具有较大冲击性负荷的情况下,研究无功动态补偿的问题,以使电力系统功率因数补偿处于最佳状态。
11、变配电的运行人员和车间电气维修人员对全厂供电线路应经常进行巡回检查,及时发现不合理的供电线路,上报有关主管部门适时进行改造,以保证供电线路的电力损耗降至最低。
12、生产操作人员对所有动力设备应尽可能减少空载操作。
13、严格照明用电管理,节约照明用电,车间照明采用大功率节能灯,淘汰白炽灯、汞灯,替代钠灯,公共区域照明安装自动控制开关,车间和办公室照明尽量利用自然光,在照度满足的前题下,减少用灯数量,随手关灯,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建立照明节电时间表,定时开关,夏天、冬天分别规定开停时间。
14、降低空调用电负荷,办公室空调提倡少开一小时空调,温度设置必须在26℃以上,无人办公时关闭空调。空调运行时适当的排气之外应关紧门窗,使用风扇的地方要消灭无人扇。
15、节能主管部门在现有已采取的节电措施和已进行的节电技术改造的基础上,要不断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开展节电技术改造,采用节能型变压器,推广更换成S11型新型节能变压器,陶汰各类旧式变压器,采用高效电动机,推广变频调速节电技术,在风机、水泵、压缩机等设备上,凡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的情况下,一律加以改造。以变频调速替代滑差电机,转子电阻调速方式,最大限度降低运行损耗,大型电机的起动积极采用软起动装置,替代频敏电阻器,水电阻起动器等装置,减少电动机起动损耗。
能耗定额管理
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是本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用经济办法管理,加强经济核算,考核经济效果的主要基础工作。对于降低消耗,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批和上报。
1、能源消耗定额的定义:能源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为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能源的数量标准。
2、能源消耗定额必须反映生产建设过程中能源消耗的客观规律,它应是能源利用率考核的依据,能源消耗定额应先进合理,既反映生产技术水平,同时也反映生产组织管理水平。为此,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必须是正确的能源消耗规律的反映,正确的能源消耗定额必须在科学地研究能源消耗规律的基础上制定、产生。
3、能源消耗定额由企业节能主管部门组织,并会同生产技术管理部门、设备管理部门等共同进行制定。
4、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必须遵循从实际出发,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掌握资料,实际测算,适当的科学分析,精确的核算,力求达到“快、准、全、好”的标准。
“快”即制定的定额迅速及时,走在生产之前,对生产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准”依靠长期的定额资料积累和经常了解分析生产情况,使能耗定额准确。
“全”即完整齐全,各生产环节、生产生活各工序、各类产品均应制定完整的能耗定额。
“好”定额指标既要积极,又要可靠,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对能源单耗尚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部门,定额要从严核定,以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能源消耗定额草案制定后,经职工讨论和有关部门审核,单位领导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
6、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应逐项逐级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 ⑴审查制定能源消耗定额工作报告的说明;
⑵审查是否符合国家当前有关能源方针、政策和法规; ⑶审查能源消耗定额的项目; ⑷审查重点项目变化情况和原因;
⑸与历年能源消耗的资料对比,分析是否符合能源消耗的规律性; ⑹审查制定过程中的计算依据,并验算是否正确; ⑺审查是否积极采用了节能新技术;
⑻审查是否已采纳了群众讨论及各级审批过程中提出的正确意见; ⑼审查制定过程中拟定实现能源消耗定额措施的情况。
7、能源消耗定额的审批标准: ⑴定额必须先进、合理、齐全、准确;
⑵定额必须达到本单位的历史水平或低于上一年度的实际消耗水平; ⑶定额管理制度及岗位责任制必须建立健全并切实执行; ⑷必须实行按定额供能和按实际消耗严格考核; ⑸计量表具必须准确和齐备。
8、单位能源消耗定额,应报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经审批后执行。
二、能源消耗定额的贯彻执行
1、经批准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各部门都要贯彻执行,凡属能源计划分配,组织供应和成本核算等都要按定额办事。
2、能源供应部门按照核定的能源消耗定额和生产任务核实供应,各单位要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档案。
3、能源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应密切配合,建立健全定额供能制度、消耗定额分级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定额管理生产、指导生产、监督生产,以便实现最小的能源消耗。
4、做好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从能源进厂、转换、分配和最终消耗为止,各处环节都应有健全的原始记录,记载各种能源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使用情况和消耗情况。
三、能源消耗定额的检查分析
1、能源消耗定额在贯彻执行进程中,必须经常检查分析,目的为了解消耗定额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执行情况及取得的效果,同时检查为发现定额在执行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找出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改进能耗定额,使之愈做愈好。
2、检查的方法采取统计分析和实际查定相结合的办法,办求符合实际和更加全面、使之及时发现能耗定额存在的问题。
3、在检查定额的基础上,进行定额分析,目的是为揭露矛盾,找出节约和浪费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措施,推动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改进,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材料,从而使生产水平不断提高,定额消耗不断降低。
四、能源定额的修定
1、由于影响能源消耗定额的各种因素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因此能源定额必须定期修改或临时修改,一般单项定额每年修改一次,遇到下述情况时,可作必要的临时修改:
⑴在能源消耗定额执行过程中,发现定额脱离实际或计算错误时; ⑵产品结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时; ⑶提高了生产或改进了操作时;
⑷能源品种、规格、质量等发生重大变动时。
2、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生产某产品消耗能源的主要因素,还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由于能源消耗规律的作用,要求能源消耗定额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故能耗定额一经审查批准生效后,不宜经常改动,只作定期(如一年)修定,以便于贯彻执行。
五、能源消耗定额的考核和奖惩
1、定额考核是定额管理的又一重要环节,以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定额考核,即将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与执行消耗定额的实际结果进行比较,从而找出偏差的幅度,并分析研究产生偏差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2、能源消耗定额考核的目的
⑴通过生产实践的检验,考察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是否合理;
⑵通过定额考核,与企业历史最好水平比,与国内外先进水平比,找出差距,力争赶上国内外先进水平; ⑶通过定额考核,积累完整的历史资料,为指导生产和有效地进行能源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
⑷通过定额考核,促进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工作的加强。
3、为进一步调动和职工节能降耗的积极性,达到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发展的目的,能源消耗定额考核必须与实行严格的奖惩制度相结合。
4、节能奖惩可按节能承包经济责任制的形式进行: ⑴按生产任务、耗能量和节能量承包; ⑵按能耗定额承包,实行分等计奖;
⑶按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工期,资金和工程质量承包计奖; ⑷按用能总量承包计奖; ⑸节能目标承包计奖。
节能奖惩制度
为鼓励和调动本单位全体员工对节能的积极性,大力开展计划用能、节约用能,以节能求增产、以节能增效益。为此,通过节能激励机制设立节能奖励基金,对节能工作中有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由于各部门的具体情况不同,关于节能奖惩制度的制订要因事而利,根据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制订,节能奖惩制度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实行节能奖励的原则(略);
二、奖励的种类(略);
三、奖金发放的范围(略);
四、奖金发放审批手续(略);
五、关于浪费能源处理的规定(略)。
注:以上各规定由本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充实
合理用热、用水管理制度
1、本单位制定的用热技术标准,各生产生活单位在进行工艺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根据生产工艺进程的可能,尽量降低加热温度的规定值。
2、技术部门根据生产工艺要求的温度和加热形式,正确决定供热蒸汽的参数,按生产工艺用热的具体情况,采用热能的梯级利用,最大可能地利用热能资源。
3、节能主管部门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企业主要耗能设备,制定热效率或单产热耗专业标准,同时会同工程技术部门,制定用热设备或被冷却物体的温度,加热蒸汽或载热体的温度、压力及流量。
4、所有蒸汽主管道和用汽设备支管、阀门,都必须按《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的要求,完成保温工程的施工,设备管理部门按标准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运行。
5、设备主管部门负责加热传热设备的巡回检查和维修,及时清除用热设备内外沉积的灰渣、水垢或其它附着物,保证用热设备有良好的传热性能。
6、维修部门应经常清除空气调节设备过滤器的堵塞物,热交换器结霜,冷却器的水垢,保证设备有良好的工作状态。
7、对工业锅炉,执行好《锅炉水质标准》的管理,保证锅炉换热效率。
8、按照工艺条件的规定,生产操作时应准确控制被加热或被冷却物体的温度,防止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对已安装自动控制温度的设备,要经常检验其工作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专业部门进行调试。
9、在生产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杜绝用热设备的溢汽、溢水现象,杜绝用汽设备和供热管道、阀门、蒸汽疏水器及连接部件的跑、冒、滴、漏,对热设备及其附件和保温结构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上述现象及时通知设备部门进行维修。
10、对使用蒸汽等载热物体的设备,准确控制载热体(蒸汽或导热油)的温度、压力与流量,防止供给的热量过剩。
11、对于温度稳定,连续工作的加热设备,应控制各点的供热量,以保证被加热物按规定的温度制度加热,为进一步提高热效率,生产技术部门应研究改进温度制度,合理分配各点的供热量。
12、在新建、扩建、改造工程中,用热工艺和设备必须严格按照《评价合理用热技术导则》的各项规定,进行设计,工程技术主管部门要及时督促设计部门精心设计。
13、设备主管部门与生产车间管理负责人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的研究改善传热设备的运行管理,及时调整被加热或被冷却物体的数量,使每台设备接近额定产量,防止产量过低或过高而增加热耗。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热力设备(如锅炉或导热油炉等)的开台数。
14、生产计划部门应合理安排计划,保证用热机台或作业线的集中和连续运行,尽可能防止过频的冷车起动。
15、节能主管部门应组织进行企业热平衡测试,并会同设备等部门摸清本单位热设备存在的余热资源,制定余热回收方案及措施,并有计划地预以实施。、16、计量管理部门对于全厂用汽、用水必须实施计量,对生产系统中按产品划分的生产线其用热、用水应分别配备安装蒸汽流量计和水表,水表还应符合《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规定的配备率和检测率。
17、工程主管部门在进行规划、设计或改造时,应采用循环用水和串级使用的供、用水系统,并采用节水工艺与措施。
18、对于生产生活中的重复用水系统,必须保证完好,防止泄漏和排放。
19、对于生产中的循环用水,应尽可能减少新水的补充量,提高冷却用水装置或其它用水装置的效率,减少水的损失。
20、生产、生活中用水设备凡已装有自动节水器等的节水设备器具,设备部门要加强检查,维修。防止滴漏和长流水。
21、各部门,根据用水工艺要求,操作人员应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
能源计量、统计管理制度
1、能源计量是本单位计量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由本单位计量机构(单位计量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通过能源计量管理,促进实行能源定量化管理,做到能耗有数据,制定生产生活工序和产品能耗定额有依据,考核用能状况有标准,为制订节能的操作制度创造条件,同时为合理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采用新技术,提高监测、控制水平。
2、计量主管部门应做到用能实行全面计量,各种能源(包括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含能工质在其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全过程中,按生产过程需要实行分别计量。
3、在计量主管部门中,设置能源计量的机构,并配备适当的专业人员,负责完成能源计理的管理、检定、测试和维修工作。
4、计量主管部门按生产工艺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按工艺流程路线,设计绘制本单位能源计量点网络图,编制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规划。
5、计量主管部门为实施能源计量的统一管理,必须建立健全的有关能源计量的具体、管理制度如下:
⑴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制度; ⑵能源计量测试实验室的工作制度; ⑶能源计量测试人员岗位责任制; ⑷能源计量器具使用、维护、保养制度;
⑸能源计量器具检定、测试、修理定额管理制度; ⑹能源计量器具采购、入库、流转、降级、作废核准制度; ⑺能源计量测试原始数据,统计报表管理制度; ⑻能源计量测试档案,技术资料使用保管制度。
6、能源计量配备的范围应做到:
⑴进出厂的一次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二次能源(电、焦炭、成品油、煤气、石油气、蒸汽等)以及含能(或称载能)工质(压缩空气、氧、氮、氢、水等)的计量;
⑵自产二次能源和含能工质及能源生产单位自用的一次能源的计量; ⑶生产过程中能源和含能工质的分配、加工、转换、储运和消耗的计量; ⑷生活和辅助部门(办公室、食堂、浴室、宿舍等)用能的计量; ⑸为能源平衡测试所需要安排的计量。
7、第6项所涉及的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率做到不少于95%的要求。
8、能源计量的检测率和计量器具的准确度都要达到《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
9、为保证使用计量器具的量值统一标准,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对量大面广的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计量标准,严格计量监督、对使用量小,准确度要求高,而本单位又不能检定的能源计量器具,本单位计量主管部门可以有计划地报请政府计量部门安排检定。
10、能源计量器具的受检率原则上要达到100%,并根据使用情况和环境条件,确定各类能源计量器具检定周期,制订周期检定计划,保证受检率达到98-99%,抽检合格率达到95-98%。
11、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使用严格按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以保证合理安装、正确使用、维修方便。计量主管部门还应加强巡回检定和现场监督检验,杜绝不合格计量器具流入生产线。
12、能源统计是能源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统计本单位能源消费量,研究能源消耗的规模和构成,从而计算各消耗能源部位的消耗量,用以分析能源消耗的去向与分配。其次是统计本单位能源的利用情况,分析其变动原因,为加强能源管理提供资料,再次是编制单位能源消费平衡表,以反映各种能源的来龙去脉,研究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能源统计的归口单位是节能主管部门。
13、建立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由节能主管部门统一制定能源消耗统计报表格式,能源消耗统计报表按月逐级上报,即基层单位(或能源二次加工部门)。能源统计内容必须包括各种能源消耗量统计和能源利用水平(产值单耗和产品单耗等)统计,能源统计的时段必须与本单位生产生活产品或财务报表同步。
14、能源统计的汇总工作由节能主管部门负责,除应完成本单位能源管理所需要的统计工作之外,还应完成行业或政府部门规定上报的能源消耗报表。
15、节能主管部门根据本单位各部门或单位的能源统计资料,定期编制能源消费平衡表,绘制能流网络图,以此开展能源消耗的统计分析工作或开展能量审计工作。
长阳县资丘镇中心学校
【锅炉房卫生管理制度】推荐阅读:
锅炉房管理规定09-30
锅炉房节能管理制度措施07-12
化工厂锅炉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06-21
锅炉供暖量化管理07-26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锅炉08-17
蒸汽锅炉安全管理制度09-30
锅炉用燃气管理规定10-24
锅炉、压力容器监察管理制度06-20
锅炉压力容器管理系统07-07
锅炉房工程合同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