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发展(精选11篇)
1.尊重学生发展 篇一
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李树伟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些中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持续性发展呢?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些中如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全面的持续性发展呢?
1、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调学生的持续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策略,通过适应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获取知识的方式,以及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等,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取得较高的分数。特别是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持续性发展。
2、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要为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尤其是对待中等生和后进生时,应该具有较强自我调控的能力和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厚爱才是。在对待后进生上,我们应该努力做到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3、以教师主导性、学生立体性为手段,强调师生双方的共同作用。坚持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通过组织、引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及给学生作出示范和榜样等,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学生是处在发展之中的,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与他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等,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4、教师要不断研究和学习,初步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充分调动起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学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能经常听各位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注重各学科知识之间渗透与整合,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乐学、善学。
总之,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充实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做到培养好尖子生,提高中等生,帮助后进生。要做得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包容他们的缺点,从内心深处关爱他们,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天生我才必有用”。我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经过教师的辛勤耕耘,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全面得到发展!
2.尊重学生发展 篇二
一、尊重个性差异, 激发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 让所有学生的个性、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差异是一种资源, 教师就应该承认差异, 建立正确的观念, 端正思想.一名学生是一面镜子, 有多少学生就应有多少面镜子, 每面镜子里所照出的是精彩活泼的人性, 当教师在感情上接纳了个体, 才会激起学生更强的学习动机, 学生才能够以主动的姿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小小商店”时, 教者创设了这样的一个开放的情节, 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一个橡皮1元, 一支圆珠笔3元, 一支钢笔5元, 文具盒7元, 一副三角尺2元, 妈妈给你10元, 你可以买哪几样?再追问:你最多可以买哪几样?学生个个踊跃发言, 争着回答.最终学生还发现最多可以买哪几样的方法是应当先选择价格尽可能便宜的物品.这样处理, 学生既展示了个性, 又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取新知, 使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较快地学会了数学的学习方法.
二、善待个性差异, 发展学生潜能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面对这些差异, 任何整齐划一的做法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尊重差异, 正确对待差异, 把差异当作一种资源来开发.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提出不同的要求, 发展学生潜能,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所发展, 使得在同一学习时间内, 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都能在各自现有的基础上跳一跳摘取桃子, 即通过思考解答问题有新收获, 有所提高, 让学生的“强项更强”“弱项加强”.
1. 低层次的学生知识水平较低, 分析解决问题主要靠教师“扶着走”.
对这一层次的学生“教”重于“学”, 即以教师的“教”为主, 通过教师的讲解, 使学生获得知识, 再适当加以学法指导.
2. 中等层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
习上主要靠教师“领着走”.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教”和“学”应并行, 但应更注重学法上的指导, 尽量缩减“教”的时间, 增加“学”的时间.
3. 高层次的学生自学能力较强, 学习上可“放开走”.
对这一层次的学生, “学”重于“教”, 以指导学生自学为主, 多进行学法指导, 讲课时要突出重点, 画龙点睛, 重点向他们讲解掌握知识的方法, 培养他们独立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能力以及实验、创新的能力, 在能力方面达到“综合运用”的层次.
三、正视个性差异, 引导正确思维
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教师要正视这种差异, 尊重这种差异, 让学生有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机会,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从而获得有差异的发展.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数学”.认识和理解数学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数学问题, 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如教者在教学“小明从左数排第8个, 从右数排第5个, 这个队伍一共有多少人?”这一道应用题时, 先引导学生用画圆圈的办法来进行思考, 而后, 请学生到黑板板演, 有这样几种解答: (1) 8+5=13, (2) 8+5-1=12, (3) 8-1+5=12, (4) 5-1+8=12, (5) 8-1=7, 5-1=4, 7+4+1=12.虽然有部分学生做的是第 (1) 种错误的做法, 但是把这种错误的做法和第 (2) 种进行比较后, 学生反而更容易理解为什么8+5以后还要再减去1.为此, 教师应善于宽容学生的错误, 努力寻找学生个性思维错误中的“闪光点”, 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 使其成为教学中宝贵的教学资源, 引导学生修正自己的思维过程.
四、关注个性差异, 增强学习自信心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正是这种差异, 丰富了我们生活的世界, 使世界五彩缤纷.在作业的设计时,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 设计有层次的作业, 力求让所有的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完成, 而不会带来过大的压力, 使每名学生的学习潜能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因此可以设计开放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地进行选择, 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 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体验.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笔者出示了一道开放题:一本故事书共有200页, 已经看了全书的40%, ?鼓励学生从不同视角大胆地提出合理的问题, 并根据问题想法解决.这样的设计能直面学生的差异, 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3.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篇三
首先尊重学生。教师不仅要把学生作为平等、独立的主体,更要转变落后的人才观、教育观,变应试教育的“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为素质教育的“适合学生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唯有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平等的权利,教师才能够在教学中避免专制,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差异,即尊重其独特的思维方式,独特的感受力,独特的表达方式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其个性化的思維方式。在“求异”中,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打开学生的视野,进而完善学生的个性特长,最终走向全面发展。
其次,要发展和重视学生的创造力。由于语文学科本身的多义性、模糊性,每篇课文又是完全不同的,而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也是千姿百态,所以对文章的理解角度和感受程度就各不相同。因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不足为奇的。教师完全可以摒弃“时代背景、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的阅读模式,鼓励学生以灵活多样的个人视角去捕捉个人的感受,并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在仔细倾听学生角度不同、深浅不一的阅读理解之后,教师不要以所谓的“标准答案”来衡量,而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各角度的优劣之处,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最后,在多角度的分析、多层次的比较后,总结出比较深刻的“共性”之处,对个别仍需“存异”。在这样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重视并得以展露,教师的鼓励和肯定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发挥。学生在宽松的气氛中,在创造性蓬勃发展和主动学习的激情中真正进入语文学习的情境,并在总结讨论中得到整体性的提高,使个人全面发展。
最后,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当今世界,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而个性是发展创造力的首要前提,因而“尊重学生,发展个性”就成为教育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与时俱进,彻底转变思想观念,遵循新课程的观念。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积极适应学生,改变常规教法,做到尊重学生、发展个性。
4.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 篇四
教育就是让每个孩子都有更多的机会和足够的空间自由充分地成长。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的人才,和谐的人才离不开和谐的教育,和谐的教育必须孕育和谐的学校文化之中。我们以尊重理念为指导,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确立了“尊重生和谐,和谐促发展”的办学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这样说过:“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意思是说最大的声响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到它的形状。无言的教诲,无为的益处,天下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教育的力量多大啊,育人于无形,无痕,无言……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强调无言而孕育万物。强调一种“势”,强调“势”的润育能量。好的教育也应该运生一种“势”,营造一种气候,创设一种环境,确立一种关系,确定一个理念,打造一种精神……这就是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山水涵阳促万物茁生的一种环境、一种气候、一种势。它是各种教育要素和谐的相互关系长期的积淀。符合教育规律的理念是科学的,它能生发出理想的、有特色的、促进学生自由充分成长的校园文化。和谐的校园文化就是这种文化。和谐教育就是“不言而教”的教育。
学校是最美丽的世界,校园之美在于特色、在于和谐。“一所学校应该以学校之美养学生之情,以教师之行育学生之性,以科学之理明学生之心。”这是一种理念、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文化。被广泛认同的校园文化应该是在一种理念统领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应该有浓厚的教学氛围、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科学的共同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特色、校园绿化美化程度、硬件设施水平等等。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的树立,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健康审美趣味的提升,无不受到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以其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为人们所重视,众多名校的成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有特色,学校才有活力;学校间有特色差别,教育才有活力;校园文化的积淀就能形成学校特色。不同的校园文化必然形成不同的学校特色。每个学校都在谋求发展,而从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入手,促进学校发展不失为一个有效策略。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些方面已显露出疲软的态势,像学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和运用不够人本化,造成教职员工对规章制度的抵触,有些老师把制度作为工作的标准,而不是底线;育人活动渗透和谐内容不够;对学生的天性、个性发展考虑不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有些教师不能很好地对待学生个性发展,不能很好地对待学生的选择权,不能客观地对待学生的差异。因此,如何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健康地发展,并向更高层次跃升,已成为摆在我校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在“尊重、和谐、发展”理念提出后,如何实践便是更为重要的。我们认为,可以分成这几个方面。
一、刚性制度 柔性管理
首先,制度就是刚性的,一所学校要有健全的制度。制度是告诉学校里的人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是学校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办学目标的基本保证。通过学习,要让师生懂得制度是自己工作、学习、生活的基本要求,是底线,师生应远离底线,追求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即高标处世,低调做人。
其次,制度中体现“尊重、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是我校特色发展的保证。特别是在内容的设定上,体现了学校教育元素的相互尊重,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教师发展为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本。
最后,要在理解制度的内涵和精神的情况下去执行。制度就是让人“规矩”的,就是让人遵守的,但人不尊重,不遵守它就是一堆文字;尊重了、遵守了它才体现出价值。制度执行的关键和诀窍在于能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折中调和,硬了,就会有激变的时候;软了,就失去了制度的价值。要根据不同情况做出权变,体现对人的尊重,体现人文关照。这姑且称为“情治”。与制度的刚性相比,管理的灵活性显得更加重要。
二、人人有自尊,相互要尊重
我们本着“以尊重育尊重”的原则,要求干部教师在生活和工作当中相互理解、相互交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关爱,以此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同时,我们以人为纽带,以学校为支点,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座谈会,家长学校授课,让师生、家长、社会各界人士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建立起更广泛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尊重的理念影响到每个人,指导每个人的言行,最终让尊重植根学生心中,并指导自己的言行,以教育者的尊重培育受教育者的尊重。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高到低。它们是: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社交需求、安全需求、生理需求。在这里我们看出,尊重是人必有的心理,是较高级的心理需要。我们提出有多少孩子就有多少种教法
1、每个学生都不同
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体系中强调人的智能有八种:言语一语言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身体一运动智能、自知一自我认知能力、交往一人际关系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这些智能一方面,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另一方面,不是以整合的方式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各种相对独立的智能以不同方式和程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即便是同一种智能,其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不能说哪种智能好,也不能说那种智能不好。在加德纳看来,影响每个人的智能发展有三种因素,即先天资质、个人成长经历和个人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这三种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正是这种在个体身上体现的智能差异性和影响智能发展的因素不同,决定了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学生都具有在某一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合适的教育,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学生的将来是未知的,不能因为我们的教育而固化了学生的发展方向。
2、社会需要不同的学生
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每个人到社会都应该有一席之地。人除了自身的发展还应该促进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是复杂的,层次是多样的,每个位置都需要不同的人来填充。学生早晚要走向社会的,他们必定成为社会的一员,不管做什么,都应该起到积极作用。
3、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评价所有的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个性奔放。老师要知道,创造性只能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培育,创造性教不出来,但不适当的教育足以把创造性扼杀在萌芽中。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全体学生应该是“生态”式存在的,教师没有任何理由挑剔自己的学生。
三、让尊重成为德育内容的基本点
1、学校的每一活动环节都是德育,每一环节都在为学生养成好习惯尽其所能。以各种不同的形式,经过每位教师的努力,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尊重,尊重的内容是什么,让尊重植根于学生心中。
2、对学生的最大尊重是在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让学生养成好习惯:自尊及尊重外显形式——言行。
5.1怎样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篇五
我觉得我的经验还不是很丰富,我理解应该给幼儿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育人如同育树,能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焉尔。”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发展。幼儿园不能用呆板的纪律来约束幼儿,要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选择活动,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让幼儿在愉快的生活中接受教育,创设宽松的心里环境,把集体,小组,个人的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一个人受教育的长河中,幼教是源头。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幼教是先导。所以幼教是培养人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层次。要努力培养幼师的爱心和童心。爱心的基础,就是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就是事业心。童心的表现,就是孜孜不倦地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变化过程,积极思索幼儿的一切行为,采取有效教育方式把幼儿成长引导到健康发展轨道上来。在教学中,不管幼儿行为(语言、动作)多么幼稚可笑,必须始终尊重他们,以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加以形象引导。不要随便训斥和辱骂他们。当发现某些幼儿的特长,就应积极引导鼓励,使其健康发展。对待个别行为后进的幼儿,要耐心进行帮助教育。
6.尊重学生发展 篇六
景山实验学校2013-2014学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一、指导思想
2014年,在上级政府、教育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学校以“构建高效课堂,推进优质发展,倡导尊重教育,打造幸福校园”为工作中心,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规范管理”和“幸福校园建设”的四大工程,重点抓好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学生养成、课堂建设等四方面工作,全面提升学校品位,努力将景山实验学校办成宝安区优质民办学校。
二、工作目标
(一)落实尊重教育理念。让“尊重教育”成为学校的文化核心,成为引领学校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及行为方式,从而构建幸福校园。(落实部门:各处室)
(二)规范学校管理,推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改革,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积极性,调动教职工参与和监督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部门:办公室)
(三)创新学校德育方式,有创造性、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的序列化、课程化、生活化,让德育工作“活”而“实”。(落实部门:德育处)
(四)聚焦课堂教学,倡导有效活力课堂,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落实部门:教学处)(五)抓好校本教研,开展课题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课堂中的问题、学生中的问题,以课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鼓励教师积极撰稿、投稿,积极参加各级各类论文评比。(落实部门:教学处)(六)加强学校党、工、团、队建工作,继续做好学校宣传工作。(落实部门:办公室)
(七)进一步健全安全、综治等各方面工作机制,完善相关制度,确保校园、师生财产安全,让校园成为平安和谐的师生家园。(落实部门:安全办)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2014年,是我校倡导尊重教育理念和规范管理落实的关键年,我们将“稳中求新抓改革,深谋远虑建队伍”,向“建设优质民办学校”迈开坚实的第一步。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做好下面的工作。
(一)理念引领聚文化
办学思想和理念是一所学校源于办学历程、基于现实、引领未来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源泉。2014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尊重教育理念,凝聚全体教师的正气和智慧,挖掘、提升、建设内涵丰富的学校文化。将文化建设与师生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建设动态的师生“自己的文化”,用文化引领师生的发展,实现文化管理学校的格局。加强宣传工作,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树立学校新形象。
(二)放眼发展建队伍
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人发展,衡量学校管理成败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教师的发展状况。教师发展了,学生必然发展,学校必然发展,教育必然发展。因此,建好队伍是学校管理的根本要务。
1.要加强班子建设。教师发展,班子先行。学校领导班子要重点发展自己的“四力”。
(1)人格的感召力。领导班子成员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严以律己,公正待人;讲团结,树正气;时刻为学校谋发展,为师生谋发展;扎实工作,讲究实效。利用行政例会,加强班子成员的沟通交流,真诚开展激励与自我激励,提醒与自我提醒,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班子整体的凝聚力和人格的感召力。(2)学识的引领力。班子成员要加强学习。每学期至少要读一本自己分管工作的专业书籍,一本自己选教学科的专业书籍。班子内一学期至少开展一次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不“纸上谈书”,而是重点谈学习对工作的启示及自己的实践,以此提高领导班子的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提高班子集体的学识引领力。
(3)思想的创造力。学校行政和中层管理干部,要带着思想来工作,让日常的管理工作具有创造的活力,不至于陷于简单、重复、低效的泥潭。
(4)管理的执行力。“空谈误教,实干兴校”。执行力建设是学校管理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的关键。从校长到中层管理干部,都要做到明确长远目标,任务周周明,日日清。
2.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教师队伍的政治管理、师德建设。鼓励老师真正做“学生爱戴、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2)加强学习型教师培养。成立学校读书会,继续举办“读书月”活动,号召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好书,写好一篇心得体会。特别是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因为没有教育理论作基石,教师的专业发展就走不远。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利用学校网站、开辟读书专栏、展示优秀的读书心得,让读书成为景山实验师生不可或缺的精神生活。
(3)加强年级组、教研组、兴趣小组的考核,建立激励机制,加强团队建设,促进教师团队全面发展。
(4)加强班主任培训工作。学校学期至少进行两次班主任培训活动,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解决真问题。
(5)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开展“最美教师”“最美班主任”等系列评选活动,激励教师的成长。
(三)贴近生活见德育
1.开展“三生”教育,深化“三知”教育内涵。学校将德育教育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以“三生”教育为核心、结合”三知”教育的活动内容,全方位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德育教育的强化,实现德育工作生活化、序列化、特色化。
2.继续办好“景山德育讲堂”,让更多的社会名人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3.倾力打造精良德育队伍。创新形式,完善机制,以打造德育处、团支部、大队辅导员为主力的引领,以班主任、中队辅导员为主力的执行,以学生干部为主力的学生自我管理队伍。
4.贴近生活抓习惯养成教育。尽力避免德育活动的高调、空洞、形式化,融“德”于“行”中,让德育活动生活化。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形成积极向上的校风、班风。并创新升旗、班队会、鼓号队、艺术团体等常规德育活动形式,让学校德育活动“活”起来,“亮”起来,“实”起来。
5.继续做好班主任家访工作,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家访工作的开展,家长学校的开办以及“关工委”工作的落实,实现家、校、社会共育的教育追求。
(四)聚焦课堂展活力
构建高效课堂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和教师有效教学。在全面推进有效活力课堂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校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1.重视集体备课,提高备课质量。坚持加强集体备课,发挥规模教学优势。做到“四定”、“ 四统一”、“三步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课组落实每周的主备,教学处统筹安排各个备课组集体备课的时间。“四统一”:授课进度、教学要求、校本作业、检测练习要统一。“三步走”: 个人自备、集体复备、个人二次备课三个步骤。主备人提前一周将备课内容(包括教案、学案、课件)电子稿发给组内成员讨论,同组教师应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班级的学情进行二次备课。
2.优化上课环节,突出主体参与。认真执行课程表和作息时间,能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过程把握恰当,教学环节紧凑流畅;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励学生的主体参与,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学有所获。
3.精心设计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根据学生的实际,作业分层做到难易适度,确保针对性、有效性和提趣性。建立学生错题档案,指导学生配备好各科错题集,有针对性地强化错题订正,提高作业的效度,实现教学质量提升。
4.实施科研兴校工程。认真做好校本教研,积极开展课题研究,以教育反思为重点的教科研工作。抓好1-2个重点课题的研究,抓紧校本教材和分层作业的研究,广泛开展学科和个人课题(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
(五)优质服务抓后勤
规范学校后勤管理,发挥后勤的服务功能、育人功能。强化学校后勤财、物管理,建好学校财产管理台帐。
1.要以师生健康为本,加强科学膳食研究,提高饮食质量,办好学校食堂。要抓好疾病预防工作。以“学会自理”、“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为突破口,落实学校后勤工作的育人职责。
2.有效抓好安全工作,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全面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切实执行各项安全制度,杜绝因教育教学行为不当而发生安全事故。尤其要加强防 踩踏、防溺水、防食物中毒、防拐骗、防火及交通事故发生。广泛开展“科学避险、安全逃生演练活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防灾避险能力,防范学校伤害事故发生。
3.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抓好消防工作。加强警校共育,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
(六)关注全面促和谐
1.要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以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以“强班子、壮队伍、抓制度、创特色、构和谐、促发展”的创先争优工作总体要求,将党建工作抓实抓好。
2.进一步重视学校工会工作。要高度关注教师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做好教师体检工作。
3.要进一步完善教(职)代会制度,落实校务公开。
4.继续开展结队帮扶活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通过与塘尾万里学校、凤凰小学结对共建,学校之间以办学理念传播、办学经验交流、学校文化影响、干部教师交流、教研联合构建等形式切实促进三校在办学条件、学校管理、师资水平、学校文化、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共同体建设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活动,见成效。
5.加强档案管理,努力实现档案管理达标。
7.尊重学生发展 篇七
一、要切实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理性思考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切实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通过及时地设问、追问,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针对一些问题作理性的思考。请看《孔乙己》一课的教学片段——教师提出问题:对鲁迅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你还有什么疑惑?请大家大胆提出异议,一起来讨论。讨论活动中,有学生说孔乙己是个呆子,因为他不去偷值钱的东西;有学生说在孔乙己的生命中书是最重要的,他偷书是为了能看书、做官。有学生发表见解: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孔乙己眼中只有书,其他无所谓。学生的诸多意见是教师没有预料到的, 教师抓住了这种创新思维的火花,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这不正说明了科举制度对孔乙己的毒害之深吗?于是又有学生质疑:我真不明白孔乙己有了钱为什么不去买饭吃,而要买酒喝呢?有学生解释道:借酒浇愁嘛!(众生笑)教师抓住这点,及时启发:说得好啊!那你们想想孔乙己的心里究竟装着什么样的愁啊?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一时思维活跃,纷纷替孔乙己道出了郁积心中多年的忧愁……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继续进行。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提出“质疑”这学习任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求异思维、创造思维。从学生的质疑、探讨中可以看出,学生在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方面表现得较为活跃,但他们的这种思维尚缺乏理性,还没有完成由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这正是初中生的思维特点。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时一些看似与教学目标不搭界的问题,也会成为“真知灼见”。这样引导,不但能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而且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很有效的训练。
二、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各种思维形式,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准确方向迈进
语文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各种思维形式。教师对学生各种思维形式发展状态的分析,首先要对不同年龄、不同个性学生的心理特点作准确了解。教师要研读中学生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深入了解初中学生在不同环境和条件下的学习心理,全面分析学生的思维发展状态。要根据不同的教材以及不同的学习任务,有重点地了解和分析与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相关的思维形式。在《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教学中,一名学生质疑:“这里没有蜂围蝶阵”一句与全文描写紫藤萝的“美”“盛”有矛盾, 为什么没有蜜蜂和蝴蝶呢?学生经过讨论回答:“因为春红已谢”“因为是淡淡的花香”“可能是刚下过雨”……执教者让学生仔细听她朗读一下这个句子,故意重读“蜂围蝶阵”这四个字,马上有学生恍然大悟,迫不及待地回答:“我明白了,不是没有蜂和蝶,是少。” 上述案例中,学生的提问说明他们的思维还不成熟,具有模糊性特点,教师正是了解了这一特点,没有一下子解答学生的疑问,而是让学生结合文本推敲字词,逐渐使他们的思维方向趋于准确。
传统的阅读教学注重求同思维,求异思维被冷落,这样做的结果是导致学生思维僵化,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升。课程改革倡导教师更新理念,发扬课堂民主,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要学会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 引导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踊跃发言。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作全面的分析,要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适时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走向和谐,借此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流畅性、 变通性和独特性。
三、客观分析学生思维发展的状态,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教师必须深入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客观了解、分析学生思维发展的真实情况,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做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估测,不能凭自己的主观印象,过高或过低地估测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譬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笔者先布置学生预习:自读课文,复述故事。形式自选:1照原文顺序复述;2创造性地复述: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情节复述,也可以将故事中人物没有说完或行动上没有完成的内容加上合理的想象进行复述。此案例中,笔者对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有了客观、真实的了解,所以布置这类学生可以按课文顺序复述课文;有部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处在低级阶段,所以布置他们创造性地复述课文,同时还作了比较具体的引导。
又如,教学《春》这篇经典性的散文,学习完“绘春”之后, 笔者请学生从所提供的任务中选择一项加以巩固:1找出你认为优美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2从修辞角度对喜欢的语句赏析一下; 3模仿本课写景的方法,写一段夏景、秋景或冬景。笔者能够针对学生思维发展状态中存在个体的差异和阶段性的差异来设计教学, 有的学生的思维还只是停留在直觉的感受阶段,那么就让他们找出优美的句子读一读,培养美的语感;有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理性思维,那就让他们作些简单的分析;有的学生形象思维发展得很好,模仿运用能力也较强,那么就让他们学以致用,进行更高一级的思维拓展。
8.尊重学生发展 篇八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 学生需求 能力状况
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教学进度,更要关心学生的感受。教师要把关切的目光投放到学生的需求上,要在教学设计中科学、合理地安排有价值的教学活动,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贯彻落实这一理念,尊重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能力发展。
一、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不能跟最近发展区理论相违背
传统教学观念对一些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致使他们仍然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来设计课堂教学。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完全凭借自己的意愿走,对学生的学习需求不了解,甚至不把学生的学习需求放在眼里。如,教学“Integrated skills”这一单元某一内容,教师用各种电视节目进行导入。T:Shall we start with a game?You will see several pictures of TV programmes in the middle.What are they?教师在屏幕上快速闪现各种电视节目,然后,呈现这些图片,并反复解释和朗读这些电视节目。其实,教师出示的各种电视节目的名称学生在本单元的词汇章节已经学习过并掌握。这些内容学生已经很熟悉,没有学习了解的迫切需求,这位教师还是把它作为重点内容看待和处理,这样的教学,怎么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这种设计的主导思想,跟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相违背的。当然,教材中有些内容可能会比较枯燥、乏味,或者难度较大,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与激情,很难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此时,教师就要设计有效的措施,创设情境或搭建“脚手架”,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降低难度,鼓起学生的学习的信心与激情,让学生能够“跳一跳,摘到桃子”。只有这样,学生的学科知识才能日渐丰富,能力才能日渐提高,品格才能越来越好。
二、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要分析与关注学习需求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必要的方法、技能,更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得到情感的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和人格。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除了分析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需求外,还要对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养成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当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时,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才会以积极进取的心态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表现出乐此不疲的学习劲头,大脑处于活跃状态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活力的课堂,才能赢得学生的青睐。譬如,一教师教学八年级上册 Unit 4 Reading部分时,让学生通过听、读和各种操练(回答问题、概括段意、判断对错、句子释意)来疏通、理解文章,之后教师设计了以下活动:第一项活动的内容是播放了一段关于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导致濒临灭绝的视频;第二项活动的内容是教师让学生作为“环保小卫士”发出倡议,呼吁全人类来保护野生动物,并且进行小组讨论,制定倡议。又如,笔者执教九年级上册 Unit 3 Reading部分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听、读、进行各种操练(回答问题、概括段落大意、判断对错、句子释意)来疏通、理解文章。接下来,开展了如下活动:第一项活动是让学生扮演心理医生,对文中两个青少年提出的问题,加以分析判断;第二项活动是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求解决方式,并且提出建议。审视以上两个教学片断,教师不仅考虑了知识、技能的操练,而且还注重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来满足学生的情感、道德和人格养成需求。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能够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升与人格的发展,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分析。
三、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要全面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例如,可以采用问卷、测试、面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所教学生的学习个性有了全面清楚的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尽力满足每位学生的不同需求,让每位学生对课堂真正感兴趣,使每位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如,笔者曾执教八年级下册Unit 2 Welcome to the unit这一部分,在导入环节,笔者一边播放“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the Statue of Liberty”,“the Little Mermaid”,“the Great Wall”,“Mount Fuji”,“the Tower Bridge”的视频,一边用英文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接下来进行操练:①播放一段“埃及之旅”的录音,请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②阅读一篇“新加坡之旅”的文章,请学生回答问题;③呈现一组名胜的图片,让学生自编对话。S1:What 's this?/S2:It's…in…/S1:What can people do there?/S2:They can…there./S1:Do you like the place?Why or why not?/S2:Because…
在此案例中,笔者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设计教学时有的放矢,各有侧重,通过多种手段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现状和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差异,来设计层次性的目标和有效的教学活动,让优等生和后进生都有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总之,有效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对学情要了然于胸,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与实施,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起点上有所进步,并获得成功体验与自信。
参考文献:
[1]马玉荣.激情在课堂中点燃[J].中国农村教育.2010(09).
9.如何尊重学生意见 篇九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自己的意见和要求,这属正常现象,这也是学生心里的呼声。当老师的应该认真对待,但也不能一味满足,应该分析他们的的意见和要求对于他们的的成长有何影响,如果有利于他们成绩的进步,品质的提升,素质的培养我们就应该给予尊重和满足。如在案例中学生所提到的意见,我认为有利于学生的长久发展:第一,他们利用课堂时间训练,目的就是了争取第一,这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精神的好机会,我们应该好好利用。同时训练是个很辛苦的事,他们仍然乐意去做,能够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第二,体育委员先一天已经提出了要求,第二天得到了全班同学的支持,说明全班同学目标明确,并愿为之奋斗,这里能够充分看出全班同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这两种精神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利的,如果我们老师拒绝他们的请求,会伤害到学生,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成长,因些我们应该满足他们的要求。
但是在工作中,我们也常遇到学生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如有些学生公然提出取消一学期一次的家长会。理由好像很充分,有的说父母很忙,没时间;有的说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来去不方便……理由的确有些是真实的,但更多的是,有些学生不想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对于这些意见,我们能给予满足吗?当然是不能的,因为很多同学提出这个意见的动机就不对,更不要说在这个事情中能让他们学到知识或培养品质。
所以在对待学生提出意见和要求时,我们应该加于分析,然后做出决定。同时,无论我们是满足他们的要求,还是拒绝他们的要求,都不能袖手旁观,应给予协助或者解释。如果我们答应他们的要求,我们也要提出自己的要求或目标。如我们案例中所提到的,我们能够同意学生的要求,允许他们课堂时间实行训练,但要求他们必须取得第一。对于体育委员,要求他必须组织好训练,并要负责学生的安全。这样才能在事情的发展中让他们品质得到提升。对于学生要求的拒绝,我们更要做好解释沟通,不应让学生对你产生怨气。那样的话,不利于今后工作的展开。在上面的事例中,有些学生父母的确是在外打工,如果我们断然拒绝,不加解释,学生是无法理解的,甚至会对老师产生怨恨。所以我们应该是给他们讲开家长会的好处,让学生理解老师的决定。
10.尊重学生差异 篇十
首先要树立一个好的对差异的看法,要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共享差异。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因为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心理倾向,如果他们都变成一个人,这个世界也挺可怕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尊重他、信任他、欣赏他。就像我们常说的善待他、等待他、期待他。
我们还要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尊重差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关注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就要为学生策略多样化提供一个很好的环境。关注整体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当学生出现了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方法,或者策略的时候,老师要有一个考量,首先判断他出现的错误是不是一个共性的问题,对其他同学有没有什么价值?如果是共性的问题,那肯定要大家一起来进行处理,如果是个别的问题,可能需要 花 老师的时间,课下单独和这个孩子一起来处理这样的问题。另外也能够让全体学生互补,共同面对困难,分享精彩。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
推理是数学思维的主要形式,应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始终,推理能力的形成和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推理在我们小学也有,但它显得不像中学那么明显,小学合情推理更多一些。
合情推理是什么呢?就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推断出某些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进行合情推理,发现一些规律,猜测某些结论,就能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11.尊重学生个性 关注特长发展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 学生 个性 特长
尽管近几年教学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但笔者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教师抱残守缺,一些教学理念和技术水平还相当滞后,严重影响了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因此,笔者认为提出“尊重学生个性,关注特长发展”这个话题十分必要。
个别化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着眼于个人潜力和人格的发展。班级集体授课制有利于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对比,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但这一群体教学模式却不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为了弥补群体教学模式的不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必须真正地实现从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的转变。目前在这方面有了一些很成功的举措,但是笔者认为有些做法在具体实施的时候需要改进,为此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适当的分组,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展示
语文教学中分组合作教学模式之所以在当下非常流行,那是因为这种教学模式依据了社会互动理论,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强调了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合作。但是根据我的课堂观察,发现课堂分组教学存在一些误区:例如执教老师常常为了分组的方便,让前后四个同学临时拼成一组。这样做,课堂组织是方便了,但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常常默默独立于小组热烈的讨论之外,有些小组成员各做各的事情,没有讨论探究问题的意向。这是因为小组成员之间客观地存在个性的差异,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各小组成员很难做到精诚合作,这将严重影响学生合作探究的进程。分组合作探究时其实很有讲究,必须从学生的个性差异角度去分组,根据每个组的整体特点给予他们不同的探讨内容。分组合作教学,也不一定就是课堂上做一下形式,而是他们一直就是一个研究团队,课堂研究,课后也有相应的研究课题。分组也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问题特征进行不同形式的分组。在分组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备课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水平层次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合理分组,而非临时搭建。
二、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
分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特别强调课堂互动。课堂互动中对学生的评价,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特点。有些学生将会因为你的一句激励的话而改变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措辞适当才是最好的表扬,最好的激励,才能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个性特长才能发展。具体说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注意连续性
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有一定的连续性,学生也是。因此对他的变化发展过程的评价也要注意连续性。这一次评价要建立在上一次的基础上,同时要为下一次评价埋下伏笔。例如:你的表现比上一次有进步,希望下一次有更大的进步;和上一次的表现相比,你的进步是语言表达更有层次,需要努力的是要再大胆一些。诸如此类的评价,既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又能委婉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同时又能让学生看到自己希望,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潜能。
2.评价要注意针对性
老师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时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开药方一样,要注意对症下药。药用得对症,定能药到病除,如果药用得不对症,花费再多的精力也无济于事,对学生的评价也一样要注意对症。在对学生评价过程中,对自信心不足的同学要多鼓励,对草率马虎的同学要多提醒,对理解力较差的同学要多点拨。只有做到有针对性才能弥补学生个性中的不足。
3.评价要注意及时性
及时性主要针对非课堂即时评价。《学记》中说:“当其可之谓时”。对学生的评价只有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才能起作用。失去时效性的评价是没有意义的。这在对学生作文的批改上显得尤为突出。从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的那一刻开始,学生心中就强烈地希望知道自己的作文写的如何。如果我们能够在这时把他作文中的闪光点告诉他,并加以肯定,把作文中的存在的问题指出来给他看,并告诉他如何解决,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要拖延一两个星期才告诉他存在的问题和优点,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三、解除人为束缚,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凸显
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常常是双重的:一面在努力地传道授业解惑;但另一面又不知不觉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妨碍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到了实际课堂上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局面呢?是我们的思维束缚了学生,所谓的“精心准备”无形当中给学生的思维画了一个圈,束缚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这在阅读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新课标》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实际上是一个参照物,总是把作品中的某一个形象和自己进行对比,把作品中的某一事件和自己的经历进行对比。于是常常有一个现象,生活阅历丰富的人常常比缺乏生活阅历的人对作品理解得深刻。从另一个角度讲,在阅读中越能结合自己的个性,理解也会越准确深刻,越具有创造性。但是在实际语文学习中,学生常常受到种种人为因素的束缚,无法结合自己的个人阅历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地解读。因此从学生角度,没有必要顾忌“标准答案”,不能被外在的因素束缚,否则就无法驰骋自己的思维,做出有个性的独特理解。而《新课程标准》关于评价方面的建议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需要”,“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要求”做出合理评价。从教师角度,教案的设计都要注意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平台,而不能让学生顺着你预设的思路思考。只有解除束缚,注重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才能落到实处。
四、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之花会才会开得更加灿烂
不是学生缺少个性,而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光。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挖掘,才会发现坐在我们面前的原来是一个个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孩子。每一个学生都是一本神奇的书,我们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发现。因此我们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每一个学生,留心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细节,这样就会有新的发现。而这些发现往往能够给语文注入一股新的活水。
写作教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写作中的个性是最美的花朵。写作的本质就是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把自己的情感抒发出来,把自己的亲生经历描述出来。《新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然而一些存在从众心理和缺乏自信的同学往往在写作时故意回避这些。这是写作的大忌。忽视自己的经历、情感、观点去盲目效仿别人,这样写出的文章必将暗淡无光,失去创造的本质。
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多观察多思考每一个学生,发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东西,并进行正确的指引;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探索自己的心灵,把自己经历、情感、对社会的看法真实地表达出来,这也既是教学策略也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只有这样,语文教学中才能到处闪烁着个性的光芒。
只有真正做到以上这些,才能做到对学生个性的真正尊重,对学生特长的真正关注,学生就会从依赖接受型向探索研究型转变。我们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了解学生的个性特长,帮助每一个同学找到提高语文素养最适合的途径。应该相信,途径对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语文素养就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黄希庭、郑勇. 个性品质的形成理论与探索[M].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7.
[3] 王道俊、郭文安. 教育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5.
[4] 张景焕. 教育心理学[M]. 山东: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3.
[5] 曹明海. 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 山东: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7.
【尊重学生发展】推荐阅读:
尊重学生个体彰显自主学习08-24
尊重学生的情感 善待学生的错误Doc07-20
尊重学生的选择《分类》教学片段与反思07-20
小学生尊重别人国旗下讲话稿09-25
(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让学生自信自强的故事_请尊重你的价值09-14
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10-07
相互尊重关于尊重优选作文08-10
第一课第三框彼此尊重才能赢得尊重10-20
学会尊重孩子07-25
生命之尊重散文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