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普通话培训资料

2024-11-11

教师普通话培训资料(精选8篇)

1.教师普通话培训资料 篇一

小教师普通话培训材料

普通话的概念

【教学目标】准确理解和掌握普通话的概念,了解普通话的形成和重要性,以及各方言的特点。

【教学内容】

1、普通话的概念

2、普通话的形成3、各方言的特点

【知识点】普通话的概念,各方言区的划分。

【重点】普通话的概念

第一课普通话

1、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

2、普通话语音的特点? 普通话有声母21个,韵母39个,声韵相拼形成四百多个音节。声调有四个,阴、阳、上、去加上儿化韵的变化也不过一二千个。音节中双音节词占多数,没有特别难发的音节,和古代汉语及某些方言比较简单得多,是较容易掌握的。

普通话音节中元音占主导地位,元音乐音成分多发音响亮、悦耳。辅音中清音占优势,四个声调中高音成分多,变化明显,使语言有抑扬顿挫的音乐色彩,节奏感强,而且普通话的双音节、三音节、四音节词有约定俗成的轻重格式,节奏明朗,富有韵律,儿化也给语音带来柔美、细腻的感觉。再加上双声、叠韵、叠音的一些词更显出普通话语音的音乐性。

第二课普通话的形成汉代以前人们就使用着一种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统一的书面语——文言文。唐宋时期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产生了一种接近口语的书面语——白话。宋元以来的白话文学使白话取得了书面语言的地位。随着白话小说、戏曲、话本等文学作品的流传,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金朝以后,元、明、清、民国都曾建都北京,北京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民族的交往融合促进了北京话的完善和发展。从元朝开始,北京话已作为“官话”在官方或非官方的交往中使用。到了明、清,由于政治力量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白话小说、戏曲受北京话的词汇和语法的影响很大,“官话”随着白话文传播到各地。至此,北京话在整个社会交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到20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掀起了“国语运动”和“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出现了大量优秀的白话文文学作品。在口语上“国语”代替了“官话”。那时的国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汉民族的共同语。

新中国建立以后,各民族加强了团结和交往,经济和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确立规范的民族共同语成了迫切的需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50年代中后期正式确定了汉民族的共同语为普通话,并颁布了方针和政策,采取了一系列的步骤向全国推广普通话。

第三课方言

现代汉语有不同的方言,各方言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我国按区域大体分为七大方言区:

1、北方方言: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分布在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还有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西北方言,分布在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的语言也属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分布在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分布在上海市、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地区、南通的小部分和浙江大部分地区。典型的吴方言以苏州话为代表。

3、湘方言: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5、客家方言:分布在广东、福建、台湾、江西、广西、湖南、四川等省,其中以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为主,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现代闽方言主要分布区跨越六省,包括福建和海南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东部潮汕地区、雷州半岛部分地区、浙江南部温州地区一部分、广西的少数地区、台湾的大部分汉人居住区。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其中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

7、粤方言,分布在广东中部、西南部和广西东南部的约一百来个县,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

2.教师普通话培训资料 篇二

为了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提高测试过关率, 在普通话培训中, 一般是培训后就测试。这种做法由于培训时间短, 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提高效果并不明显, 他们在测试时往往应付不及, 力不从心, 测试成绩不理想。鉴于此, 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 尽快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存在的不利因素

1. 起步晚。

学习普通话这个本该在中小学阶段解决的问题, 由于各种不利因素的困扰, 中小学教师走上讲台后还得补上这一课。他们大多都错过了学习语言的最佳阶段进入了成年, 要付出更多的精力。

2. 时间短。

学习语言不能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是利用双修日或寒暑假接受48课时的普通话培训。全天候集中进行学习, 容易引起教师和学员的疲劳, 不符合教育规律, 影响培训效果,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必须想方设法。

3. 任务重。

参加普通话水平培训的中小学教师来自不同的地方, 由于语音环境、教育程度不同, 语音基础和语音面貌也有所不同。他们一方面要集中精力用于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 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另一方面还必须做好本职工作, 学习任务很重。因此,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 使得普通话培训的教学方法不能一成不变, 而要有针对性、创造性。

4. 困难多。

中小学教师学习普通话还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有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思想认识不足, 培训只为得证:有些教师对说好普通话有畏难情绪, 认为语言环境不好, 难以说好普通话;还有些中小学教师由于受习惯势力因素的影响, 在说普通话时还存有从众心理、害羞心理、逆反心理等障碍:还有部分教师有盲目自满情绪, 认为自己说的话大家都能听懂就可以了。这些都不利于学习、使用和推广普通话, 应当予以纠正克服。因而教师普通话现状不容乐观。

二、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技能培训的具体措施

语音是口耳之学,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的也是考查应试人读和说的能力, 因此, 在掌握了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基础上, 应针对中小学教师的不利因素, 把普通话培训的重点放在口头操练上。

1. 正音。

以内蒙古东部的语音特点为例, 大多数中小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清平翘舌音字。在培训中, 要求他们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具体做法上是给出一组组有代表性的字词: (1) 皆为平舌音的字、词; (2) 皆为卷舌音的字、词; (3) 由平舌音到卷舌音的字、词; (4) 由卷舌音到平舌音的字、词; (5) 平、卷舌相混的字、词。在反复的训练中使他们逐渐掌握正确的发音部位, 避免了平、卷舌字的任意混读。

2. 听读。

教师在培训中要反复示范, 在示范时还要强调发音部位。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语速比录音慢, 便于学习者的听辨发音;另外教师在让学员读说时可以及时听出问题, 随时强调某些难点音的正确发音:同时便于他们掌握正确的节奏。让学员觉得既是在跟读, 又是在欣赏, 使他们在愉悦中学习, 在练习中增强信心。培训教师至此可由扶到放, 让学员试着独立读准每一个字、词, 每一篇文章, 并逐步做到表情达意。

3. 说话。

有了前面读的正音基础训练, 学员在说话时的语音辨证能力也随之提高。但说话是一种无文字凭借的语言表达形式, 他们在思考说话内容的同时往往来不及顾及语音的正确与否, 即使知道正确读音, 发音器官也不能服从大脑指挥。鉴于此, 教学可分三步走:第一步, 要求他们在说话前先列好提纲, 说什么, 怎么说, 做到心中有数, 然后在说话时逐步把注意力转移到发音上;第二步, 教师和每位学员作交谈练习, 指出问题, 及时纠正, 辅导时要不厌其烦, 亲切耐心;第三步, 要求他们在课外的日常交谈中也使用普通话, 不能课上注意, 课下随意。

三、中小学教师普通话技能培训策略

1. 循序渐进策略。

在进行普通话培训时, 内容的难易程度要循序渐进, 同时还要有量化目标, 这就要求培训教师在安排训练内容时要由少到多, 由简到繁:由读单音节字到多音节词语, 由朗读作品到三分钟说话。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而逐渐加深练习的难度, 由读向说延伸。同时要求学员制定每天的课外训练计划, 并能按计划进行练习, 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

2. 范例模仿策略。

该方法是指按照普通话范例进行模仿的方法, 教师可以让学员模仿一个句子、一段话, 也可以模仿一篇文章。具体做法是, 教师选定内容, 并为学员提供录音范例, 让他们听清不带方音的标准的普通话, 再让其进行模仿, 从而提高普通话水平。

3. 重复总结策略。

每一次有针对性的训练后, 教师都要及时对学员的训练做出点评, 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 更指出他们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使其他存在类似问题的学员避免重复性错误。这样既让他们掌握了普通话训练的重点, 又可以使他们在取长补短中共同提高普通话水平, 从而提高了培训效率, 达到培训教学的目标。

4. 多媒体教学策略。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耳提面命、学生只是简单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发音的落后方式, 具体表现在多媒体表现形式丰富多彩, 能处理大量信息, 它集字符、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多种信息于一体进行计算机编排、处理, 可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绘声绘色、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 为普通话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学生能迅速准确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使普通话教学的内容直观化、可视化, 能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兴趣, 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训练, 从容应试普通话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科学化、规范化的测试, 在测试内容上既有有文字凭借的测试, 又有无文字凭借的测试, 整个测试过程非常规范, 对应试者要从自我介绍开始, 到最后一项测试内容说话结束的全过程进行录音。它不仅考察学员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程度, 也考其心理素质。不少的中小学教师在给自己的学生讲授专业知识时能从容镇定, 但在测试室面对2~3位测试员完成全部测试时, 由于由原来的“主考官”变成了“被考者”, 角色的转变导致其心态发生了变化, 表现为心理紧张, 难以发挥正常水平。因此在读字、词时, 有些认识的字变得生疏, 有的字读得存在缺陷或为误读。精心准备的朗读变得不通顺。尤其是“三分钟说话”, 更是状况迭出, 变得断断续续、前言不搭后语, 甚至卡壳、说不下去。

为了帮助中小学教师顺利通过测试, 在强化训练阶段就很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应试心理素质训练。创造情境, 模拟测试。首先, 在日常训练中, 要求每个学员在开始做练习之前, 都要先按测试要求报出其所在的单位、姓名和从事的专业及测试编号, 并且让他们到讲台前完成练习, 为他们提供在众多人面前说话的机会, 逐步克服胆怯心理, 锻炼其心理素质。其次, 分组辅导时, 则针对说话这一心理最紧张的环节进行单项模拟测试, 让每一个学员都在人前开口说话。最后, 在结课前讲完测试程序之后, 抽3~4名学员, 全过程模拟测, 并且给出分数, 让他们预先感受, 提前释放对普通话测试的紧张度。另外, 还可以让学员采用自我激励法、自我暗示法和深呼吸放松法调整心态。这样不仅使他们能得到心理素质的锻炼, 而且还能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其他学员在听的过程中也会自我对照, 取长补短。实践表明, 按照以上训练途径和方法进行强化训练, 以培训促测试, 测试质量得到了保证, 使中小学教师能够从容应试普通话, 能取得较好的测试成绩。

总之, 只要培训教师在培训中抓住了中小学教师的特点, 按培训策略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 鼓励他们克服困难, 勤学苦练, 就会规范他们的普通话意识。通过教学双方坚持不懈的共同努力, 完全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普通话水平, 提高普通话测试的合格率。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手册CML.呼和浩特:内蒙古教育出版社, 2002.

[2]贾晓玲.浅谈蒙汉双语生的普通话教学.民族教育研究, 2008, 19 (1) .

3.教师普通话培训资料 篇三

关键词:高中教师;全员培训;特点;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广东省高中教师职务培训的特点与创新

广东省自2007年实施《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粤发2007[19]号)以来,高中阶段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与毛入学率及在校学生率相对应的是高中学校的专任教师数,据统计,截至2013年3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校1000余所,高中专任教师13万余名。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与规划,高中教师的职后培训是由省教育厅直接组织实施的。因此,2008年广东省教育厅联合省内12所高等师范院校,组织成立了“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培训协作组”(下称“协作组”),举全省之力,推进高中教师的全员培训工作。经过5年的实践,职务培训在推动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方面做出了创新与尝试,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一)以协作组为核心的项目运行机制

协作组是以华南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等省内12所高等师范院校为成员的高校联盟组织,是广东省教育厅以行政力量整合的省级培训组织,主要是针对广东省高中教师队伍规模大、学历高、培训难的现状,整合全省优质专家和院校资源实施全员培训的机构。这种整合,改变了过去那种完全按照属地培训的做法,由单兵作战转为集团军作战,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避免了低水平的重复培训。

其机制优势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质量统一。运作规范,通过协作组,制定统一的培训方案、统一的课程标准,规范使用培训教材,保证培训质量。二是培训资源共享。整合培训院校各学科培训者资源,建立学科培训者资源库,实现学科培训者的互聘;实现培训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为教师培训提供优质课程资源。

(二)以远程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广东省高中教师由于队伍规模大、教师学历高、社会关注度大,实施全员培训的难度很大,2000年前基本没有进行过全员培训。现代网络为大规模全员培训创造了条件,但远程培训控制力较弱、效果难以检测的弊端也使这种模式受到一些质疑。

因此,广东省高中教师职务培训定位于远程网络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一方面借助网络技术平台,高中教师可以通过视频课程、交流、作业等方式与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家及同行交流学习;另一方面以每所参训高中学校为基础,由学校联络员组织基于培训内容的校本研修,再借助网络平台,将校本研修成果与其他学校的同行共享,实现远程课程内容真正落实于学校本身的教研与学科发展中。

(三)首席专家负责制为核心的助学辅导机制

协作组在全省范围内为每个学科遴选出一位首席专家,首席专家则集合高校专家、教研员和一线名师组成自己的学科专家团队,负责培训规划、课程设置、课程资源审核、辅导教师培训、在线引领、校本研修指导等。实践证明,参训教师对课程设置和专业引领的满意度一直在80%以上。

(四)建立了以过程督导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

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的质量管理贯穿着全过程:课程设置、专家遴选、辅导教师配备、培训过程监控等,体现了“层层管理、监督到位”的质量监控特色。以专家评审与末位淘汰保证课程质量;以《每周质量报告》的动态数据分析管理保证教学过程的专业引领与辅导质量;以满意度调查与数据分析保证平台功能的人性化等。以培训院校与首席专家共同组成质量督导组,采用每日定时定点分身份截取数据进行动态分析的方式,随时监督培训过程中的各方教学完成情况,并通过定期编辑《每周质量报告》下发至各参训主体,反馈进程信息,提高监督效果。

二、存在的不足与建议

(一)课程资源不够,无法满足教师的个性化学习要求

经过5年发展,2013年投入培训的课程已达700门,但具体到每个学科,教师的可选课程均未超过30门,可选的范围有限。教师存在着学科、年龄、教龄、地域、技能熟练程度等各种差异,对培训学习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引进的全国資源与本省新建课程资源均无法满足全省教师分层分类分岗培训的个性化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按“超市化”理念建设课程资源,使已开发课程资源的利用达到最大化:一方面应最大限度利用已有资源;另一方面则是顺应培训形势与培训市场的需求,加大新课程的开发力度与更新速度,为真正实现高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培训者队伍良莠不齐,培训者素质有待加强

培训者包括专家、辅导教师和培训管理者,目前学科专家团队已逐渐做到了制度化与专业化相结合,培训能力有目共睹。但随着高中教师职务培训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辅导教师与各级管理者的培训能力存在不足,辅导助学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教育行政部门从制度层面加大保障力度,鼓励专家参与培训设计与课程开发;鼓励培训院校申报培训课程,加入特色课程开发队伍,形成一批长效稳定的核心专家团队。如长期聘用一批核心学科专家、实现参与培训工作量与标准工作量的互通互认;建立专家激励机制,吸引优秀专家参与培训项目;引入竞争机制,对组织培训的院校既给予充分的支持,又有“能上庸下”的汰选机制。同时加强各级各层次的培训者培训。建议每年在培训筹备前期举办培训者培训班,从远程培训专业化的角度提升培训者素质,并于每次培训开始前以远程方式举行培训者资格培训(即上岗培训),以学员身份亲身体验并通过合格测试后方可参与远程培训辅导。

(三)校本研修环节的作用有限,校本研修成果的共享还有待加强

远程学习与校本研修相结合,是全员培训的发展方向,既能最大限度地利用优质资源,又能根据学校与学科实际实现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目前职务培训过程中各培训院校仅以举办市级校本培训示范活动的方式走进高中学校,接受培训的范围与时间均受到限制,对高中学校的发展指导还很薄弱。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根据对每次的调研分析结果,细分高中教师在学科、教龄、学校所处类型方面存在个性化差异,细分培训对象、细分培训模式,根据不同需求、对象,尽可能实现参训学校与参训个人的共同发展。

(四)培训规模不够,政府长远规划与支持力度还有待加强

由于省级无力承担全部培训费用,2012年前非珠三角很多地区的教师参训需要个人承担培训费用,每年参训人数4万左右,参训率不足30%,远远没有形成远程培训的“规模效应”。2013年,省教育厅实施欠发达地区人均108元的参训补贴政策,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参训积极性,以2013年7月份为例,3.5万参训教师中,92%来自欠发达地区。但与广东省13万高中教师的总数相比,参训规模尚未实现岗位培训的“全员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一方面将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的投入保障纳进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考核机制当中;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与高中学校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教师的工学矛盾。同时,兼顾个性化的全员培训应从经费、人员、时间上加大校本培训在远程培训中的份量,并建立起后续的效果跟踪实施制度,尤其是可以考虑采取适当方式将学员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一体化。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的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www.gdhed. edu.cn/main/www/170/2013-071339220.html

[2]广东省教育厅.我省召开2013年普通高中教师职务培训工作会议[EB/OL].www.gdhed.edu.cn/main/www/148/2013-03/33618.html.

4.教师普通话培训计划 篇四

一、指导思想

说好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在推普工作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对幼儿的普通话水平有直接影响。为提高我园全体教师普通话水平,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根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依照市语委办的工作安排,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特制定本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普通话培训、宣传活动,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师生语言文字意识,努力创建规范、健康的校园语言文字应用环境,营造“人人讲好普通话,个个写好规范字”的良好氛围,提升园所文化品位。

三、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功,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位教师必备的素质条件,教师普通话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发展。幼儿园要充分利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提高教师对推普工作的认识;保教主任,教研组长要加强对教师进行正音和异形词的培训,保证教师发音正确,对词语的书写更加规范;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宣传推广普通话,进一步提高全园教职工对推广普通话工作意义的认识,提高普通话使用的自觉性,进而提高教师说普通话的能力,示范引领幼儿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二)立足实际,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1.领导要带头讲普通话,要求全园教师、孩子都会说普通话,逐步做到人人会说普通话,养成自觉使用普通话的好习惯。

2.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中要坚持使用普通话,在幼儿的一日生活各环节也要坚持与孩子说普通话。

3.初步制定普通话奖惩制度和细则,保障普通话工作有效进行。

(三)全面开展普通话教学,参与普通话培训

1.幼儿教师工作繁杂,普通话训练主要靠自己挤时间学习,自学自练,当然也离不开参加普通话培训,通过参加普通话培训,发准声韵母调、读准常用字词、掌握语言音变规律。

2.为不断提高教师普通话教学质量,教师不仅要掌握普通话理论知识,还要注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我园将定期开展关于普通话朗读练习方面的活动,切实促进教师普通话水平的提高。3.做好重点人员的培训工作

培训的重点针对普通话测试未达标的教师,故全体教师都要加强学习,力争达标。

(四)加强督导检查

1.根据市语委下发的文件精神,结合我园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普通话工作的督导检查。

2.结合教师聘任制,普通话不合格者要再次参加普通话培训并考试达标后才能继续聘用,全园在岗教师普通话测试必须达到规定的标准。

3.结合常规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对上课用语的监督管理。每学期由园长和保教主任开展不定期听课活动,深入课堂检查教师普通话使用情况。

(五)做好幼儿园普通话档案管理工作

收集活动资料、整理并归档,做好园所普通话档案管理工作。

5.教师普通话培训工作总结 篇五

本学年我校依照上级教育部门的工作安排,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了全校广大教职工自觉的“推普”意识,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提高了推普意识

我校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讨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使全体教职员工进一步明确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意义,从而增强了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水平。由于我们的宣传教育工作到位,广大教职工对“推普”工作的认识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能积极参与“推普”工作,对我们提出的规范要求,也能够积极配合。

二、积极开展了宣传活动

我校充分利用校园网、宣传橱窗、展板等渠道开展了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大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力度。在校内悬挂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标语,在各个班级、校园各处都张贴了推普标语,让说普通话的意识深入到学校每个人的心里,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推普氛围。

三、加强了教师普通话培训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普通话培训工作

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对教师提出了具体学习要求,督促教师主动练习,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通过培训,全校教师的普通话的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师们在日常生活中能较为自然地使用普通话,且发音的标准大大提高了,在学校中讲普通话、运用普通话已经成为一种风气,真正达到了学校预期的培训效果。

四、落实了规章制度

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我们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包括学习制度、出勤制度、奖惩制度等。每次普通话培训学习都要进行考勤,不得无故请假;学习要作好笔记,联系自身实际制定学习目标;严格执行教师普通话持证上岗制度。我校正式教师全部参加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均达到规定的水平,聘用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也均达到要求。

6.织金五小教师普通话培训方案 篇六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功,掌握和使用普通话是每位教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教师的推普工作如何,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素质教育的发展。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下发的有关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通知精神,尽快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经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决定,举行全校教师普通话培训,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培训时间

2013年11月23日至28日(每天下午6:00—8:00)

二、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

三、培训地点

织金五小博思楼会议室

四、培训学时

24学时

五、培训内容

以普通话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具体运用为重点,以下发的活页内容和各年级的语文课本为培训教材。

具体内容:

1.必读轻声练习。

2.双音词练习(变调练习)。

3.平翘舌音练习。

4.儿化音练习。

5.常见易读错音的字词练习。

6.综合发音(阅读)练习。

六、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

七、主讲教师

毕节市幼儿师范学校办公室主任,国家级普通话测试员蔡艳老师。

八、培训要求

1.培训期间,参训教师要严格遵守时间,按时参加培训,不能迟到,不得中途随意离开,不能早退。

2.参训教师须提前5分钟入场坐定,严禁参训者在会上接打手机、玩手机游戏、交头接耳、随意走动、在会场吸烟或打瞌睡。爱护公共财物,自觉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

3.培训过程中,参训者要认真聆听,在授课老师的引领下积极参与朗读,认真做好笔记,积极撰写培训心得。

织金五小继续教育领导小组

7.教师普通话培训资料 篇七

1 普通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状况及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为深入研究普通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细致分析教师的培训动机和兴趣,及时洞察和全面把握教师的培训需求,科学构建适合于教师创新能力提高的校本培训基本体系,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南昌大学抚州医学分院范围内开展创新能力培训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表117份,收回109份,回收率93.17%。

1.1 教师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教师队伍结构:学院现有专任教师有117名。教师学历学位层次方面,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在教师中所占比例分别为:2.57%、32.48%、63.25%,其中有部分教师是通过在职攻读研究生学历提高学历层次,这是由于学院所属地域及自身的一些局限性,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有一定困难,因此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偏低;教师职务方面,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在教师中所占比例分别为:5.98%、33.33%、28.21%、32.48%,但是高职务又高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偏低,甚至有倒挂现象;教师的年龄结构方面,50岁以上、40-49岁、30-39岁、30岁以下在教师中所占比例分别为:11.97%、30.77%、34.19%、23.08%,从比例上看,教师的年龄结构呈现年轻化,硕士以上高学历教师在中青年中居多。

教师工作情况:①教学工作。2010年该院教师承担教学工作量的总体情况如下: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人均年总课时数分别为347学时、691学时、672学时和505学时。可见,该院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教师大部分精力用于教学当中。②科研工作。该学院2009年获省级课题2项、市厅级项目7项;2010年获省级课题7项、市厅级项目9项,省级课题数比2009年有较大幅度增加,市厅级以上课题总数占教师总数13.68%,其中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的教师占该职务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为:教授占28.57%、副教授占12.82%,讲师、助教为0;承担市厅级科研项目的教师占该职务教师总数的比例分别为:教授占14.29%、副教授占10.26%、讲师占12.12%、助教为0。这两年的科研课题数据表明,该学院科研创新基础还是比较薄弱,教师创新能力较低,在实施一年校本培训探索之后,创新能力有较大幅度提升。

教师创新现状。就科研创新而言,该学院由于从高职高专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时间不长,长时间高职高专办学定位,学院对于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导致教师的创新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教师对科研创新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足,创新意识薄弱,创新热情不高,创新文化氛围不浓。二是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尤其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非常缺乏,缺少创新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创新骨干;三是教师教学任务比较繁重,投入科研创新的精力不足。四是学院创新培训不到位,创新平台没有完全搭建起来,教师科技创新技能较弱,科技竞争力不强。就教学创新而言,许多教师仍然追求的是把书本上的知识讲清、讲透,满足于传道、授业、解惑上,缺乏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在教学模式上,主要采取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主要立足于书本,也能介绍本学科前沿的知识及其发展;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以讲授为主,辅之以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教学手段上,几乎所有教师能够做到把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统一起来;在教学环境上,几乎还是教师一言堂。总体上说,教学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基本上是接收器。

1.2 教师创新能力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

学院对教师培训的需求。根据目前学院教师队伍学历学位层次偏低、具有较高水平的中青年学者和骨干教师缺乏以及教师创新能力普遍薄弱的现状,学院制订今后3年教师培训的主要目标就是加大力度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更新学科和专业知识、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训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在职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到国内重点高校作访问学者、参加硕士学位进修班或硕士研究生课程进修班、参加高级研讨班、参加校本培训、参加各类短期培训班。但是,由于经费短缺和人员编制紧张等原因,教师被派出参加培训的比例还是非常低。因此,学院对于校本培训寄予较高的期望,希望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的创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教师自身的培训需求。接受调查的教师认为,作为高校教师,目前迫切需要提高的能力依次是:创新能力占67.89%、教学能力占15.60%、实践能力占11.01%、管理能力占3.67%;参加培训的目的,按重要性排列依次为: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学科前沿动向,提高科研能力,提高教学能力,与重点高校学者沟通交流、建立学术关系,提高学历学位层次;就培训形式而言,目前最有必要参加的培训,按票数的高低排序依次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和研讨、专业短期进修和研讨班、提高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学历学位层次的培训、教育教学技术和方法、信息技术和外语、现代教育理论;关于校本培训的形式,比较感兴趣的依次是:科研项目培训、学术讲座和报告会、观摩教学、教研活动、教师学习园地、教学督导听课;认为对于提高创新能力最有成效的校本培训模式,按得票的比例排序为:专家级教授(学科带头人)引领占55.05%、与研究型高校教师交流占25.57%、教师导师制占10.09%、专题讲座占7.34%、教师学习网站占1.83%;关于科研创新能力的培训,认为适合自己的校本培训方式依次是:加入实力较强的科研团队、专家(导师)手把手指导、定期举办学术讲座、科研项目过程培训、案例培训、广泛阅读自学。

2 教师创新能力校本培训模式探索

根据问卷调查,并从学校对于教师的创新需求以及教师自身培训需求的角度出发,探索适宜的校本培训模式。

教学创新能力方面: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要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一是培养教师教育研究能力,善于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反思;二是尊重教师个性化需求,根据处于职业生涯不同阶段教师的成长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方式;三是组织教师之间的合作性活动,鼓励教师传习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四是实施以老带新的“导师制”, 通过“传、帮、带”,能让青年教师较快地提高教学水平;五是发挥“教学督导”的作用,通过听课、检查、反馈,帮助教师改善教学实践。因此,校本培训模式可以采用微格教学、“导师传、帮、带”、自主学习和反思、教学示范与观摩、教学讲座、精品课程展示、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与诊课、教学督导、案例研究、行动研究等。

科研创新能力方面:在科研创新能力的校本培训中,依据抚州医学分院科研创新现状,主要关注这几方面:①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和鼓励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氛围;②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形成一支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队伍;③加快培养优秀青年学术骨干队伍,逐渐形成一批年轻的自主创新中坚力量;④依托创新平台建设,着力打造创新团队;⑤实行分层次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实施按需培训;⑥优化知识结构,掌握学科前沿动向;⑦与重点高校学者沟通交流、建立学术关系。

基于该学院实际和需要,比较适宜的校本培训模式主要有:①专家引领模式。学院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建设的需要,聘请知名专家担任学科讲座教授,由他们从学科建设,到创新平台建设、科研团队及梯队建设等对教师进行全方位培训。②“211工程”高校教师带动模式。通过学校政策层面的操作,建立校际合作关系,进行学科之间的师资融合,互派教师上课,互相参与到彼此的科研项目当中。通过如此密切的交流,创新思维、观念、方法、技术也就得到交流。③教师导师制模式。以老带新,以强带弱,发挥“传、帮、带”作用,快速提升教师创新能力。④专题讲座模式。在充分了解需求之后,聘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内容可以是学科前沿知识、也可以是专业技能,可以是创新理论、也可以是创新手段,等等,讲座之后,教师要善于总结、反思、提高。

3 校本培训保障体系的建立

为了使校本培训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使教师培训收到应有的效果,使之真正成为不断提高教师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建立校本培训保障体系非常必要。

政策和制度是校本培训的保障根本。应该认识到,缺乏政策和制度导向是实施教师校本培训的主要障碍之一[1]。校本培训是提升教师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校本培训对于培养教师创新能力可发挥重要作用。学校上下要统一思想,根据自身发展的状况和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制定校本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制度,规范培训活动和行为,要把教师校本培训作为一项政策固定下来,把校本培训的工作质量作为主管部门工作考核的一项内容,以确保校本培训在学校内得到有效实施。

评价和激励是校本培训的保障关键。首先,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教师根据自身发展制订目标,如出台不同职称水平教师应达到的专业标准、制定各层次教师教学水平标准和科研业绩标准,实现目标激励;同时制定引导教师专业和创新发展的制度,从专业和创新发展主导路径的高度来运用评价机制,有利于提高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积极性。其次,把教师承担教学和科研工作的业绩和成果作为聘任(晋升)教师职务、确定津贴的必要条件,并对教师参与校本培训作出相应的规定,以此为基础,调动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积极性。另外,利用过程方法实现培训质量的控制,加强培训过程管理。在过程管理中,要建立一系列科学、公正、公平的评价标准,按照过程方法的要求确定考核频次,如可以实行周自查、月评价、年总评考核制。第四,要把教师参加校本培训作为教师绩效的一部分,采取有效的绩效考核,实现绩效激励。

参考文献

8.教师普通话培训资料 篇八

一、高中生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省对高中生开展普通话培训和测试的学校数量相比中东部发达城市较少。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我省多民族、发展落后等现状严重制约了普通话的推广。部分学校虽开展了此项工作,但不同程度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培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够明确

教师口语课程被上成一般的普通课,一些授课教师普遍存在思想不够重视的情况,得过且过,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2)应试的功利性十分明显

普通话培训与我们当前的高考应试教育相同,大多数人往往把普通话水平过级考试作为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所以,教师对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培训大多集中在测前几天的强化训练。学生为了通过测试,也采取考前突击的方式,测后就不闻不问,不求真才实学,但求测试过关,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培训和测试的效果。

(3)培训课程设置的合理程度不高

一是开设的课时量不够足。大多数学校都忙于高考压力,普通话培训课程时间不断压缩;二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当前,高中生的普通话教学多与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并未单独开设课程,而且没有专门的教材。同时普通话培训没有统一的要求,教师上课随意性太大,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训只有形式,没有具体的成效。

(4)没有重视学生个体差异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的普通话基础不一样,个体差别较大。有的学得快,可有的学生来自农村等偏远山区,受方言影响较大,学习起来十分困难。教师只管教,不管学,授课缺乏针对性,不能因材施教,造成普通话水平得不到提高。

2.测试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测试机构不完善,管理不到位

目前,甘肃省共设立普通话培训测试站30个,普通话培训测试点41个。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大都依靠在高校开展,由于管理人员少,力量薄弱,管理人员缺乏业务素质和管理经验。有的地方虽然建立了测试站,但工作时间较短,机构不健全,职能太单一,只是临时组织学生的报名和测试。因此,普通话测试工作的宣传和推广,测试员的选拔培养、管理和考核,档案的完善与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都需很大程度的提高。

(2)测试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测试员有相当高的素质,务必取得相应的国家级或省级资格。由于测试工作依靠高校开展,测试员并不全是从事汉语言教学的老师或者从事语言文字工作,加上部分地区的测试设备简单,评分定级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加之语音本身的模糊性、语音识别的复杂性及个体打分的主观因素等,使评分或多或少存在个人的主观色彩。

二、如何对高中生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高中生作为当今社会的后备力量,普通话讲得如何也许会成为影响其以后工作生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高高中生普通话水平成为目前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经过多年的学习和从教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对高中生开展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工作:

1.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有效学习时间

目前,高中生的文化基础课较多,高考压力大。普通话培训课程往往被忽略,课时较少,有的学校甚至不专门开设培训课。这势必导致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较低,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保证有效的普通话培训时间。笔者建议在高一上学期就安排普通话培训学习,并通过老师的悉心指导,及时激发学生的潜在语感,提高对语音的感受能力,为学生在余下的几个学期内进行普通话自我完善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强口语训练,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和语言习惯

加强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着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加强口语训练。口语的训练除了训练语言面貌之外,还要对语言的得体、词汇的选择、解释的得当和逻辑的清晰进行必要的训练。 训练过程中要努力克服方言的影响,摒弃方言词汇,特别是要克服方言语气,力争使语言简洁明了、有条有理。譬如,在语文教学中提倡学生普通话朗读,教师多让学生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这样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美的享受。

3.因材施教,克服方言方音,改变语言面貌

在培训中,我们应结合实际,针对学生的普通话基础薄弱而因材施教。新生进校,由于存在地方差异、城乡差异及个体差异,普通话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语音面貌差别较大。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加强记忆,即记住一些常用词或通用词的拼音,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拼音,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学生则要积极配合老师多听多说,多听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音分辨能力;多说有助于老师及时发现不对之处,及时纠正改进。

此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克服方言方音。有些地方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有着很大差异,在声韵调等方面均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在指导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时,一定要在了解方言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如在声母训练中,普通话中有“平翘不分”“n与l不分”等现象;韵母方面有“前后鼻韵母不分”“i和ie混淆”以及复韵母、单韵母混淆等现象。

上一篇:帮我早读书培训下一篇:以因什么而精彩为话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