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精选10篇)
1.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篇一
谈论家庭教育对于孩子一生的影响
前有我爸是李刚事件,现在又有李双江事件,这些事情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很多的名人在自己成功的事业背后,对于子女的关心与教导就有着很多的疏忽。
李双江是位有美誉的艺术家,但他的儿子作出了一个令社会吃惊、叫父母蒙羞的举动。颇有勇气的李双江痛苦地承认:没教育好儿子。公众则进而关心:李双江教子的失误在哪里?
有规矩却没有成方圆,只因没有把握好爱与管教的平衡。当今物质丰富的少子时代,过度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已成社会通病;之相反相成的是没有激起子女对于仁爱的心悦诚服。李双江得子于年长、又是社会名流,未能免俗。
自私、骄傲潜于人的天性深处,不加以严格要求就不能约束得住;爱人、服务在人性中也有宝贵的胚芽,但要悉心培育才可能成为人品格的主干。显然,李双江在为儿子提供知识、能力的提升上,充分利用了自己的资源,付出了心血;但是在对儿子负面行为的管教上,却是雷声大雨点稀。我不打儿子,舍不得,有时真想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已经活化出来此番景象。他觉得只是在宠爱孩子,但爱与管教不能达到平衡,溺爱孩子成为即成事实,并结出非法驾驶、打人的.恶果。
富人、名人、官员子弟频频爆出丑闻,暴露出的家庭教育问题,是大多数家庭经常没有回答好的问题:我们教给孩子的价值观中,究竟什么是我们最看重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在一个古人面前羞愧。
以孔孟之道为人生最高价值的晚清官员曾国藩,他留给儿子们的永诀训诫中,把自己的人生体悟作为最宝贵的财产留给子孙,也留给了我们: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他的子孙视之为珍宝,所以曾的后人多为正人君子、事业有成。
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品德教育一直为先。但是,究竟多少人真的把仁爱、慎独、服务的人格价值看得比一己快乐高?人们总是抱怨时代浮躁、他人唯利是图、社会尔虞我诈。可是,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环境难道比现在好吗?可见,在家庭教育上,我们不能以任何外在理由来代替身为父母的责任主体的担当,不管言传身教,还是对于孩子行为习惯的耐心训练。
这行为习惯的耐心训练必须由内而外,内外兼顾,直至成为孩子的人格。以劳动、服务的习惯而言,不是我当年多辛苦,你才有好生活,所以你要劳动的一番教导就能奏效,不然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就不会有效了。美国的福特家族,绵延百年而不衰,靠的并非只是汽车。此家族曾有此故事:小辈赚零花钱,要在家里擦家人的皮鞋或干此类苦活,所以孩子们以在暑假承揽了全家的擦皮鞋业务为光荣。那俯下身擦皮鞋的身影,给我们的中国富人树立了一个真正的育儿的高度。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是回影响其一生的过程,谈李双江教子的教训,不是为了厚今薄古、崇洋媚外,而是要正本清源:美好的家庭教育,一定要把直指人心、建造灵魂的品格教育奉为其他教育之上,并且通过学习经典与人类圣贤的灵魂相交通,通过家长或师长的身教感知,通过习惯训练而养成。舍此,并无良法。
2.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篇二
1.1传统评价存在的问题
终结性评价长期主导着教学, 这类评价只是对教学效果的结论性评价, 无法指出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为今后的教学指出方向。20世纪60年代以来, 终结性评价对教学的负面反馈作用逐渐引起学术界的重视。2001年美国颁布了《有教无类法》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及2009年的 “力争上游” (Race to the Top) 计划, 激发了人们对于运用评价去测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统计数据显示, 教师持续使用评价来指导和引领教学, 即形成性评价, 对学生学习有非常显著的提高[1]。
1.2形成性评价的优势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进展的评价, 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教与学而进行的评价,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改进, 强调评价信息的及时反馈, 旨在通过经常性的测评,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并改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形成性评价中不仅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的主体也多样化, 比如教师、同伴评价等。这篇论文将更多关注高等医学教育中形成性评价的运用, 谈一谈形成性评价对以下3个方面的促进作用。
2形成性评价对医学实习教学的促进作用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踏入职业生涯的一道关键步骤, 借助这个时段, 对医学实习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塑造其正确的从业观, 对其日后的工作至关重要。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习效果, 但是它并不能代替教学设计和方法, 必须依附于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在探讨形成性评价之前, 必须首先对代教老师接受教师资格培训且合格后方可代教。其次, 代教老师需接受关于形成性评价的培训。培训中教导代教教师注意几方面: (1) 带教老师自身扎实的理论基础。带教老师只有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渊博的知识储备, 才能及时检验和了解实习生理论掌握情况, 并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解答实习生提出的问题, 用临床实际问题对照理论知识, 帮助实习生更及时、更全面地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完成学生向医生的转化; (2) 能正确根据患者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 做出正确诊断。带教教员能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正确治疗方案; (3) 良好的沟通能力。良好的沟通技巧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 特别是在强调 “以人为本”的临床理念下, 良好的沟通技巧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桥梁, 是保证医疗质量、维护医护人员自身形象的重要工具[2]。带教老师应在带教过程中注重向实习生传授沟通技巧, 指导实习生如何在当今复杂的医疗实际中得当地与患者及家属沟通, 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自进入高校工作以来, 在不断强化教学管理研究的过程中, 结合各种先进的理论知识, 结合医学生实习实践活动的自身特点, 笔者对形成性评价的有效方式进行了总结, 包括以下几点:
(1) 鼓励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 也是形成学生持续性、发展性能力的重要途径, 树立学生学习信心。代教老师要善于对学生进行赞扬和鼓励, 在带教中用语言和体态进行鼓励性评价。教学过程中, 恰当运用体态语言向学生传递关爱的信息, 对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等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2) 分组法。“分组法”以小组为主, 培养协作精神, 在医学实习中采用分组教学, 即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习[3]。
(3) 延迟法。在医学实习教学中, 经常会看到学生的错误, 如果能适当地延迟评价, 即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延迟对错误信息的评价, 改善学生所处的精神环境, 提高了学生对医学实习活动的兴趣和对自己的要求, 学会主动而有效地与他人合作的技巧。
3形成性评价对医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20世纪初的英国经济学家贝弗里奇 (Beveridge) 提出就业力 (Employ ability) , 是指个体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后期, 美国的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修订, 认为就业力是获得最初就业、维持就业和重新选择、获取新岗位的动态过程, 在强调就业者就业能力的同时, 加入了就业市场、国家经济政策等宏观方面, 更全面地阐释了就业力的整体概念[4]。医学应届毕业生这一特殊群体, 面临着从校园到医院的转变, 从学生到医生的转变, 从学习到工作的延展。如何应对医疗的压力与医患关系的挑战是高等医学教学的一大重点。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日联合印发了《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以下简称 《标准》) 。《标准》内容包括毕业生应达到的30项基本要求和10个领域的办学标准2部分, 《标准》 明确提出了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即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 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 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 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动态的、实时的、比频繁的测验更丰富的评价过程[5]。形成性评价除了评价医学生的知识、技能等各种量化方面外, 还适合于评价道德、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策略等无法量化的品质[6]。这些品质对于一个高校医学毕业生而言尤为重要。形成性评价, 可以促进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的提高。
3.1主动学习能力
与终结性评价相比, 形成性评价的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 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 有利于医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 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兴趣和动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7], 从而加强对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3.2创新能力
(1) 敢于创新。为了提升自己的能力, 必须承担风险敢于创新。你的努力可能不会每次都最终成功, 但会增强创新才能和发展未来可用的技能; (2) 建立自信。对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会抑制你的创造力, 建立自信是如此重要; (3) 为创新投入时间。 每周安排一些时间, 集中花在创新意识的培养上; (4) 克服消极态度。根据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发表的2006年的一项研究指出, 积极的情绪能够提高你创造性的思考能力[8]。据这项研究报告的首要作者亚当·安德森博士说, “如果你正在做需要有创意的工作, 或者在一个智囊团, 你会想在一个有好心情的地方。”着重消除那些可能损害发展创新能力的消极想法或批评, 多鼓励学生。医学教育同样需要创新, 这个要求不仅是对医学生的要求, 也是对医学教育人员的要求。
3.3团队合作能力
团队大于各部分之和, 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 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协作的本质是共同奉献, 只有大家不断地分享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不断吸取其他成员的长处和优点, 遇到问题都及时交流, 才能让团队的力量发挥得淋漓尽致。大家要把团队里面每一份子的优点和长处都变为自己的长处和优点, 灵活运用。团队精神的核心就是协同合作[9]。协同合作是任何一个团队不可或缺的精髓, 是建立以相互信任为基础的无私奉献, 团队成员因此而互补互助。
4形成性评价对教育理念改革的促进作用
4.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全新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面便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的作用, 通常采用讲授式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特征是重视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采用个别化、协作式、 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或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组合起来教学。师生互动支助式学习的理念是将教学看作教与学的配合, 是双方的互动。教师支助应包括: (1) 有比较详细的指导计划。突出学习目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学习过程和有效地分配学习资源的时间。 (2) 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方面的培养。比如教会学生对学习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学习方法的技巧, 指导他们有效地进行自我学习、小组学习和以教师为资源的学习。 (3)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 并根据反馈, 及时调整目标、内容、方法和进度, 以使学习更符合个体的特征。这样, 才能使每个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对学习过程的选择才能达到整体的最优化。
4.2强化学生学习的“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评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指在教学运行过程中, 为了更好地了解授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收获而不断地修正教师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所进行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明确教学活动进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授课教师能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活动计划, 以期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4.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提高教师的互动评价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正为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发挥着强大作用, 将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更好地开发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教育技术的应用主体是软件, 建议广大教师认真学习, 结合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实际情况, 努力提高软件的开发与应用水平[10]。
5结语
形成性评价注重结果对教学的反馈作用, 包括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2方面的内容的反馈作用。评价要能够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反映学生学习的成就和潜能, 要有助于学生发展自主学习, 有助于自信心的建立和正确认识自己。 形成性评价同样存在着问题, 比如理论研究的实效性不强、教学单向改革束缚了评价改革等。虽然各校都在进行不同的教学改革, 但是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能真正体现在评价体系上, 也就是说没有质量监控体系为教学改革保驾护航。希望今后医学教育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形成性评价的优势及特色, 扬长避短。
参考文献
[1]王红艳, 谢芳.新《课程要求》与形成性评估手段的应用[J].国外外语教学, 2004 (4) .
[2]刘蒙壮.浅谈临床实习生医德教育.西北医学教育, 2008 (4) .
[3]肖庆, 樊晓晖, 曾霞.浅谈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 (S1) .
[4]徐锦芬, 占小海.国内外学习者自主研究述评[J].外语界, 2004 (4) .
[5]卢方浩, 程志, 李光, 等.形成性考核在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8 (4) .
[6]徐亚君.完善形成考核的几点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 2004 (2) .
[7]姜福亭, 鲍鲁平, 王育红, 等.关于培养高素质实习医师的几点思考[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4 (12) .
[8]Carless, D.prospect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assessment forlearning[J].Assessment in Dducation, 2005 (12) .
[9]郭丽双, 任凤云, 赵静伟, 等.PBL教学模式对医学毕业生就业储备的影响[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杂志, 2010 (5) .
3.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篇三
关键词:小学体育;素质教育;积极作用
一、在素质教育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作用
1.体育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身体质量,还开发了学生的脑力活动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的长远发展作为前提,以提高基本素质为目的,而展开的教学活动。体育课上的体育活动项目,不仅让学生得到了肢体上的活动,还提高了动脑能力,在运动中获得了智慧。在体育课上,并不仅仅是身体在活动,它还提高了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怎样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得更好,怎样和团队配合得更默契,而这些问题的思考无形之中就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爱上了思考,提高了学生动脑思考能力。
2.体育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体育课上,鼓励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新的体育项目,在各种活动中争先恐后地完成体育作业,加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在其他学科学习中,也能积极向上,不怕困难。
3.加深了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团结
体育课堂上的好多活动都是要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完成的,为了完成活动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互相配合,团体协作,达成了默契,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使学生认识到集体合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之间更加团结。体育教育让学生拥有一个强健的身体,让学生终身受益。学生身体好了,才能更好地进行文化知识的学习,将来才能更好地工作生活,体育教育就是对身体的教育和培养。在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大将军、大人物都很注重身体的锻炼,并且能够持之以恒,才能在当时的环境下有所作为,成为名垂千古的历史名人。
4.体育教育能改变学生的性格,放松心情
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走出教室,从脑力学习转变为肢体活动学习。体育课上学生能很好地放松自己,缓解脑力学习带来的疲劳,相对来说,体育课堂更加活泼有趣,让一些不喜欢体育的学生在周围学生的影响下慢慢喜欢上了体育,也增加了一些胆子小的学生和同学之间接触的机会,在性格上慢慢变得勇敢,改变了学生的性格。
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体育教育以学生素质提高为前提,改变以前以分数衡量学生的标准
在以前的体育教育中,学生的成绩是放在第一位的,其他方面的教学很容易被忽略掉,素质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对体育课的爱好和学生特长的培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达到素质教学的目的。
2.在学生中灌输体育教学的重要性
以往的教学观念不仅对教师有一定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学生不爱体育锻炼的习惯,学生身体抵抗力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头疼脑热去看医生,不但耽误了正常的上课学习,还让家长朋友们担心不已,这种身体现状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兴则国兴。”所以,学生的身体要从小学阶段就抓起,并高度重视,只有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课的重要性,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
3.校内校外体育教学相结合
仅是在学校里的体育教学,还远远达不到素质教学的目的,所以,离开学校后在家里家长也应重视孩子的身体锻炼。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和宣传有关体育锻炼好处的宣传页,让家长在校外也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学生学习之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给学生报一个有关体育方面的补习班,不但让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发展,而且对一些不愿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起到促进作用。
4.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想要有一个好的身体,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锻炼出来的,它需要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是不可取的。都说一口吃不成大胖子,体育锻炼也是一样的,在学生的体能学习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团结协作,劲往一处使,才能让学生拥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好身体。
在当下的体育教学中,素质教育已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一致认可。在体育素质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身体质量的教学,采取了更全面的教学措施,学生也从中得到了实惠,认识到了拥有一个好身体的重要性。在体育素质教育的影响下,不仅让学生爱上了体育锻炼,也让家长越来越注重体育锻炼,在校内教师指导锻炼,在校外有家长的鼓励督促,这样就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蜀梅.论素质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S1):81-82.
[2]卢永雪.阿坝州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现状调研[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103-105.
4.教师对于调皮的孩子的教育故事 篇四
萨姆,看到他呀,如果我照一照镜子,一定能看到自己弯弯的嘴角和笑出皱纹的眼。
三周前,几个孩子一起抱怨。“萨姆说要铅戳破我的气球。”“萨姆在我耳边嚷嚷。”“萨姆在我们学校成立了个暗黑帮…”一个个声音从四面八方飞来。
额……怎么办?在这些认真的声音面前,我感到自己有点左右为难,在那种左右为难的情绪的驱使下,我感到自己似乎被逼到了一个必须要说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的地步了。
于是,我跟孩子们一起做角色扮演。我扮演萨姆。结果,当我拿着铅笔尖对着萨姆威胁说要戳破他的气球时,他忍不住笑了起来。当我附在萨姆耳边大声嚷嚷时,他又忍不住笑着说“吵死了。”其他的孩子也忍不住笑了。
我也跟着笑了起来,在模仿萨姆的过程中,我知道,萨姆做的事叫做“恶作剧”。他威胁说要戳破别人的气球,却始终没有戳破。他将拳脚施加在我身上,我说“我怕疼”时,他会停下来。他附在同学耳边喊着玩时,脸上充满了欢乐的表情。
用道德来评判这个孩子并不适宜,他还没有道德这个观念,在他自己的小宇宙里,他活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而当这个小宇宙在外在呈现出来时,却因为每个孩子个性的不同而引起“麻烦”。
起初,我因这麻烦而烦恼着、焦虑着、甚至是恐惧着。我的双眼被恐惧遮蔽。除了自己的恐惧,再也看不到这个孩子。我的内心这样说“我只想好好上课,可别又出什么问题啊。可别又去招惹谁惹谁啊。”我的小心脏在那边悬吊着、不安着。因为自己能够及时制止或者无法制止萨姆的行为而松口气或者又开始焦虑。
当恐惧渐渐褪去。当双眼不再被恐惧所蒙蔽时,一个活生生的萨姆闯入我的心中。
他充满着朝气,有着浓浓的男孩子的气概。他充满了力量也十分信任自己的力量。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不怕地不怕。他称呼爷爷为老头儿,模仿一个奶奶用南京话说“堵车”。自己跟自己玩着玩着都能哈哈大笑起来。
这是个多么可爱的孩子呀。
萨姆的爸爸略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这个孩子呀,太调皮啦。”妈妈也会在微信上这样讲,并因为孩子的调皮带来的麻烦而不好意思地道歉。
我一次次地去想萨姆的调皮,对自己说“是不是正是因为萨姆的这份调皮,他才会那么聪明、那么活蹦乱跳、那样充满活力与能量哪。”孩子的心灵是完整的,当我们抑制住萨姆的那份调皮时,会不会同时也抑制住了他的那份勃勃生机和创造力?
怎样做才能即保有萨姆的那份顽皮、可爱、灵动、释放他源源不断的能量,也能够不对他的同学们造成困扰?
我很高兴自己能够这样想,也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到喜悦。
萨姆,你慢慢长,我也慢慢长。
5.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篇五
经验告诉我,发火没有用,至少,此刻,对于像小史这样的同学而言,发火会惊吓到这个孩子。
直觉告诉我,这火气是因情结而起,与这个孩子无关,是我自己要做的功课。
最后,在思考功能的帮助下,开始去思考,对于小史这样的同学而言,游戏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的思考是:我们上课所教的内容,小史同学基本上都会了,那么,玩不玩游戏,对于小史同学的语言帮助并不大。在我看来,一个游戏玩下来,如果孩子啥都没学到,那还不如不玩。只有当语言和游戏完美结合时,学生既感到快乐,又掌握了知识时,游戏才具有价值。
当我将这思考告诉小史时,我明显感受到他的抗拒。他的年龄,让他无法表达他为什么这么热爱游戏,以及游戏带给他的价值到底是什么。而我,在情绪的驱使下,明明知道我不应该这样做,但嘴巴里依然清清楚楚吐出那一串话来。
结果也与我想象的一样,这位小朋友被我的话堵住了嘴,不知道如何反驳,但他的情绪是被堵住的,正如我的情绪就在他一声声呼唤着“我想玩游戏啊!”被堵住一样,想要发泄,但又觉得无从发泄起。只好先压抑,可是这种压抑的感觉让我不舒服至极。既然你都让我不舒服了,我也得先让你不舒服一下。
呵呵,我的内在小孩在跟小史较劲。
记得当时在课上跟小史以及其他同学讨论到我们为什么玩游戏这个部分时,在我自身的情结、情绪、思考、觉察一起参与的情况下,我忽然说出了这样一句话:“我明白了。比如,你玩十分钟的游戏,虽然在这十分钟之中,你也许啥也没学到,然而,玩游戏让你心情好了起来,于是你能够高高兴兴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对吗?”
小史说:“大概是这样。”他嘴角露出微笑。
他究竟是真的明白了我说的内容了呢,还是通过我的身体语言明白,我理解了他对游戏的那份的需要,我一点也不知道。
当此刻,这段对话的价值再被回忆起时,我开始对游戏的价值有了另一层思考。
孩子们学英语,玩5分钟的游戏,也许在这5分钟内,孩子们啥也没记住,但我观察到,游戏之后,孩子们常常带着极大的热情和专注去进行接下来正儿八经的学习。比如认读单词,比如读课文,比如模仿一句话。
这五分钟游戏的价值是,它让孩子们通过玩耍获得愉悦感、一种积极的情绪被调动起来,在这种积极的情绪驱使之下,做什么都有效率。
重要的不是游戏内容,而是在游戏之中产生的那种积极的、跃跃欲试的、愉悦的情感体验。它产生的是一种情感的价值。
就像我们听一首美妙的歌,看一场电影,给自己做一顿美味可口的饭菜,舒舒服服地睡到自然醒,来一场期盼已久的旅游。这些事情能够让我们的内在产生一种积极的动力,于是,再困难的事也能坚持做下去。
去墨丘利听“学习力”这一讲时,老师说学习力包含学习的意愿、学习的毅力、以及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学习意愿是指学习者本身诞生了一种“我想要”的心里动力。这种动力如何诞生?当学习者感到“我被喜欢着”“我被信任着”以及“我被期待着”,他们就能够诞生一种内在的学习动力,于是,智力被启动。
这段话,我并没有十分吃透,但它非常吸引我。
放在小史的身上来看,这段话是应验的。我一直困惑于,他的阅读水平我根本都不需要教,他自己就能够做得很好,那还要我干嘛?
通过学习力的这段话来理解,我就明白了我的作用是什么,于是就不那么纠结于要多教给他点什么,而是去营造一种让他感到安全、可靠、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这种情感上的支持,使他对英语产生一种积极的感受。
这一点也可以用大脑的运作规律来解释。记忆的基础是连接与联想。在每一次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玩游戏或者参与那些让他喜欢的活动产生愉悦的情感,久而久之,他就会将英语学习与愉悦、好玩、喜欢这些因素连接起来。
在安妮与鲜花所著的《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这本书中,也提到要建立英语等于好玩的这个概念。
这样看来,小史同学一声声呼唤着游戏,是他的内在需要,或者,更确切地说,情感的需要。
6.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作用 篇六
父母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作用有那些?我们每一位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在班级甚至于在年级名列前茅,那么你知道我们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吗?
一是过度放任,思想认识不够,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
从平时交谈了解到,家长真正认识到自己对子女教育负有责任,并能较好地担当起这一责任的家庭占不到一半。
绝大部分家庭认为孩子送到学校,一切都交给教师了,只要让孩子衣食不缺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老师、在学校。
有的家长甚至说:“孩子在学校,家长出钱学校管,自己还操什么心?”过度依赖学校教育,感到与己无关,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配合教师对孩子进行教育。
孩子出了问题之后,家长们往往只是一味感叹孩子没遇上好教师甚至指责学校误人子弟。
二是期望过高,家庭教育过于严厉,望子成龙那心切
有的家庭教育太严格,对孩子的成长期望太高。
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压力,很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非常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因此对子女管教严厉,甚至剥夺孩子起码的休息、游戏、娱乐的时间,不让孩子玩耍,扼杀了孩子全面发展的自由个性,有的造成逆反心理。
在很多家长的心中,“好孩子”根本就不应该玩耍,其实,孩子需要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一个天真的童年,过于注重所谓的知识“充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三是焦急粗野,家长教育行为粗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有的家庭封建家长作风严重,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家长至尊,不顾孩子的自尊,经常要求孩子无条件地服从自己。
有的甚至认为“棍棒下面出孝子”,觉得孩子是打出来的,父母打孩子天经地义,对孩子动辄打骂、训斥、体罚等。
长此以往,孩子变得胆小、退缩、冷漠,或以攻击和敌意对待他人。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劣迹或犯了错误,态度简单粗暴、非打即骂,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对立、逆反心理。
我曾经是一名军人,性格直,脾气急,耐心差,以前,当我发现孩子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或是犯错的时候,就是一顿骂,有时甚至动手,孩子见到我回来就躲起来,一听我叫唤就吓一跳。
我一直反思: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健康的成长吗?
四是重智轻德,教育内容单一,家庭教育目标偏离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制约,大部分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在家长眼中,往往是分数代表着一切,只关注孩子“成才”而不是“成人”,过度看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名次的位置,忽视了对孩子品德修养和心理素质的`教育,忽视了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不少家长落入“重身体轻心理、重智育轻德育、重物质满足轻精神需求、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的误区。
这种“重智轻德”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一些孩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胸无大志,缺乏理想和人生追求,没有把“学会做人”当作自己的首要任务,不加强思想道德的修养,思想品德素质较差。
少数孩子在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下,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歧途。
五是“家教依赖”,强调工作忙碌,采取“代己教子”
有的家长为使孩子顺利地考上重点学校,不惜花费重金聘请家教,理由是:自己工作太忙,无暇照顾孩子;自身的知识水平无力承担孩子的课业辅导。
于是就通过家教的形式,给孩子找一个家教式的“陪护”,以期“代己教子”。
久而久之,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愈发稀少,孩子对父母的认同甚至亲情都会疏远,这实在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在这方面我也走过一段弯路,因忙于工作,曾把女儿送回江苏学习,认为老家的教学质量好,找关系让其回去“镀镀金”,让她姥姥带着,现如今有时也请请家教,但最终效果不明显。
六是盲目溺爱,疏于管理,滋长了部分孩子骄横跋扈的气焰
随着家庭独生子女的增多,有的父母只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使孩子养成了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的习惯,一旦要求不能满足,很多孩子就有可能干坏事。
有的家长过分宠爱纵容子女,对于子女不正确的言行不管不问,放任自流,管教不严、一味纵容,认为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就是对孩子的爱,特别是一些留守孩子代理监护人中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在这方面显得更为突出。
由此养成了孩子重享受、好攀比的不良心理,有的甚至养成追求品牌、迷恋网吧、不求上进、粗暴蛮横的不良习惯,性格变得任性而脆弱。
一味地迁就溺爱,到头来可能害了孩子。
七是言行不一,家庭教育说知行不统一,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有的家庭重言教,轻身教,言行不一致,许多只是口头应承而已,形成孩子教育管理的盲区,导致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如厌学、逃课、外出打电子游戏、上网,有的甚至与社会上的“混混”聚在一起,逐步沾染上赌博、看黄色录像、小偷小摸、打架斗殴等社会恶习。
有的家长有迷信、打牌、饮酒等行为,对孩子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家庭环境不利于孩子成长。
大人对孩子身教胜与于言传,言传身教并用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那么如何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一是转变观念,用正确的思想培塑孩子
教育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教育的效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缺一不可,如果步调统一,相互促进,孩子的教育就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这其中,家庭教育在三者关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作为家长应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克服依赖性,始终关心孩子的成长,自觉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尽好家长的责任与义务。
二是加强自身学习,用良好的素质感动孩子
在我们这个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信息量猛增,孩子们获得的信息之多、之快、手段之丰富是我们始料不及的。
家长凭以前掌握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
就我们家的孩子而言,她放学回家后问我一些数学上的题,有的我能作一些回答,经常在一起进行探讨,孩子对这一门学科就感兴趣,成绩也一直不错。
而物理、英语等方面的知识因掌握不牢,她提出一些问题我经常回答不上来,她对这门课也始终产生不了兴趣,成绩也一直上不来。
同样,孩子遇到的新事物、学到的新知识产生的疑问有时也难以回答,作为家长我有时也很丢面子。
因此,我感到要对孩子加强教育,首先家长自身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是善于交朋友,用和睦可亲的笑容亲近孩子
家长要做孩子的朋友,这一点我觉得也很重要。
以前我总强调单位工作忙,很少与自己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有一些想法不愿向我说,我意识到这一个问题后,经常面带笑脸,主动找孩子聊天,有时还有意向她请教问题,这样慢慢拉近感情,她也变得乐观起来,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前段时间还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并获得名次。
因此,我觉得作为家长还要放下架子,相互交心、互相学习,不得自以为是,这样才能有利于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是营造氛围,用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孩子至关重要。
比如夫妻和睦、亲子融洽的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情感智商的发展。
前年有段时间,我和妻子闹矛盾,孩子回去后她不说话,把自己关在屋里,情绪低落,我问她学习怎么样,她说,你们天天吵架,我没有心思,学习还能怎么样?现在想想,我心里很是惭愧。
因此我感到,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有安全感,能安心学习,这比良好的物质条件还要重要。
五是注重习惯养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于成功了一半。
参加学生家长会期间,我听了吴校长的报告,更是感受很深。
在生活和学习中要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更重要的是引起家庭的重视,孩子有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他们将受益终生。
因此,作为家长,平时必需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在生活方面养成自己动手,克服依赖思想,做事有节奏,当天的问题当天解决,不拖拉,增强时间观念;在学习方面,要鼓励孩子勤学好问,遇有不懂、不会的问题,亲自查字典、翻阅资料,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不过夜,这样做,不仅会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还会增加家庭中的许多乐趣。
六是加强与学校沟通,用桥梁作用帮助孩子
作为家长要随时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特别是长期住校的学生家长,要加强与学校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相关信息,共同搞好教育引导。
随着通讯事业的发达,使用电话是联系家长最为方便的一种形式。
因此,我们家长不仅要通过书信、利用召开家长会或让熟人带话等方式主动加强与学校联系,特别要利用电话及时与任课教师加强联络,并虚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
7.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篇七
关键词:茶文化,大学生,健康体魄,塑造
一般而言, 大学生体育健康体魄的塑造依赖于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 通过长期自主、自觉的体育锻炼, 来不断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随着职业素质教育日益被高校重视, 均倡导将大学生的团队精神、进取精神作为培养目标。实践表明, 职业素质教育的这些培养目标, 都可以依托传统体育教学内容来支撑, 所以我们需要从多元视角来看待体育教学的职能。当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学生个体身上时, 似乎开展这种以集体项目为主线的体育项目, 仍无法较好解决学生的自我身体锻炼模式的形成。简单而言, 塑造大学生体育健康体魄, 需要大学生本人拥有坚强的意志力。不难看出, 当代大学生未来面临的职场生涯, 不同的工作压力以及环境场地限制, 这些都将制约他们参与锻炼的主观能动性。因此, 通过研究茶文化的教育功能, 试图挖掘其对大学生体育健康体魄的塑造作用。
1 体育健康体魄的内涵认知
具体而言,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对体育健康体魄的内涵进行认知。
1.1 身体机能的健康
身体机能的健康属于显性层面的内涵, 而这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所首先赋予的效果。根据有关资料可知, 与东亚其他国家的大学生相比, 我国大学生在忍耐力、体格等多个指标上存在劣势。这种劣势的形成不能从营养物的摄入量来寻找根据, 而是需要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次数和效果上寻找原因。因此, 身体机能的健康, 首先需要拥有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其次才是科学合理的饮食安排。拥有了身体机能上的健康, 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领域都能给予大学生阳光的气质。
1.2 心理因素的健康
曾经的高校马加爵事件, 让社会和教育界都逐渐关注到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而且每所高校都为此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干预教师, 并在课程中设置了心理素质类选修课程。那么, 在这里的内涵认知可以理解为:能够较好的处理自身与同学之间的关系, 以及能以良好的心态来迎接在校期间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在时间维度上, 还表现在对未来职业规划拥有积极的预期。
2 茶文化教育的功能分析
茶文化教育的功能是怎样的呢, 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功能。
2.1 通识性功能
所谓“通识性”在于, 茶文化植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 所以茶文化中的部分文化元素已经被不少大学生所知晓。这样一来, 就能利用茶文化的这种通识性来起到感悟和启发大学生的功能。在茶文化教育中, 用大学生已了解的文化知识引导未了解的文化知识, 建构起大学生自主、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意愿。因此, 通识性功能可以降低教育者的引导难度。
2.2 反思性功能
所谓“反思性”在于, 让大学生自查自身在身体机能和心理因素等方面的健康程度。一般而言, 身体机能方面的健康程度, 大学生能通过自我感知来直观获得, 但他们心理因素方面的健康程度则难以被自己所感知到。为此, 这里就需要发挥茶文化教育所提供的反思性功能, 来促使大学生思考自己与外界之间的关系问题。
2.3 启示性功能
所谓“启示性”在于, 使学生在接受茶文化教育之后能从中获得启示, 进而形成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 以及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关系和有效应对压力的举措。
3 茶文化的塑造作用
在茶文化教育功能的引导下, 茶文化的塑造作用可以归纳如下。
3.1 文化植根性作用
目前高校体育在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职能, 这里的职能则需要在塑造大学生的身体机能健康和心理素质健康两个方面发挥作用。而作用能否真正发挥, 则取决于大学生能否在被教育后形成行为自觉。茶文化因其文化植根性优势, 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并能在通识性文化基础上使得学生容易理解茶文化教育中的道理。
3.2 文化反思性作用
在培育大学生体育健康体魄的目标下, 通过形成文化反思来促使大学生明白自身所存在的问题是当务之急。那么, 在茶文化教育中的这种反思作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不难理解, 品茶和茶道都属于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前者关注“自在”和“自为”, 后者则关注秩序与规则, 这些都能形成文化反思。
3.3 文化启示性作用
启示的作用在于促使大学生领悟, 领悟的目的则在于他们需要立即行动起来, 改变固有的、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事实表明, 知易行难。因此, 高校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实现茶文化教育的启示性作用, 还需要督促学生用具体行动来改观现状。
4 茶文化教育的实施途径
茶文化教育的塑造作用并不局限于本文所述, 但结合本文所关注的问题, 可作为首要发挥作用的部分来给予对待。那么, 茶文化教育的实践途径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构建。
4.1 针对性的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
茶文化教育的实施主体是高校体育教师, 但因专业知识结构所决定, 体育教师往往不具备系统的茶文化知识。因此, 高校体育教师需与大学生一道, 针对性的参加茶文化知识培训。首先从茶文化的显性层面进行知识交接, 然后再透过显性层面来获知茶文化背面隐性层面的思想素材。在培训中应加强小组讨论, 这样在现场可以完成对茶文化教育的互动构思。
4.2 拓展体育课形式突出课堂教学
高校体育课教学大多以室外教学为主, 这也导致了体育教学长期关注学生的身体机能健康问题, 而未能重视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为此, 这里需要从教学计划上安排拓展体育教学形式, 即相对突出课堂教学的地位。在高校体育场馆内来开设课堂教学, 体育教师可以在一种相对宽松和愉悦的环境下, 来向学生传递茶文化知识。同时, 在传授茶文化之前, 体育教师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 紧密围绕着前面所提到的目标来准备教案。
4.3 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灵活优势
在行动中来塑造大学生体育健康体魄, 不仅需要在体育教学时间内来实施, 还需要在教学时间以外来开展。为此, 体育教师应协同各个院系开展好各类体育比赛项目, 并创新设计出非竞技类的体育活动。如, 开设茶道鉴赏项目, 在该项目中首先由教师来演示茶道环节, 然后让学生亲自来体会。最后, 教师需要对该项活动进行总结, 并能提炼出茶道精神中的体育文化元素。
4.4 实施O2O模式的督促监管工作
O2O模式在这里体现为, 建立线上线下的监督监管工作, 主要突出线上的工作。根据笔者的工作体会, 在激发学生突破自己的惰性时, 需要对他们进行过程性激励, 而这在线下则是难以做到的。因此, 体育教师可以借助微信的即时通讯功能, 及时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解答, 并主动从茶文化中来寻找解答的根源。
5 小结
本文认为, 体育教学引入茶文化教育职能后, 所发挥的作用包括:文化植根性作用、文化反思性作用、文化启示性作用。具体的实施路径可围绕着:针对性的进行茶文化知识培训、拓展体育课形式突出课堂教学、发挥课外体育活动的灵活优势、实施O2O模式的督促监管工作等四个方面来构建。
参考文献
[1]武丽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2]谢文平, 陆书建.关于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5 (3) :43-45.
[3]周卉.双向互动的高校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J].理论导报, 2010 (12) :11-12.
8.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 篇八
一、增强爱国情怀,提升思想内涵
中国航海博物馆,作为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向青少年展示中国航海文化的精髓,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为充分发挥博物馆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用博物馆的独特语言启发青少年热爱祖国、继承革命传统的思想,陶冶学生热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为他们精神世界的成长和思想品德的形成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1]其实,要发挥博物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应当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最常见的就是参观展馆、举办展览等等。例如,航海历史馆中的郑和下西洋专区,向青少年展示了我国明朝时期伟大的航海家郑和7下西洋的壮举,将中国海洋事业和中国海军推进到中国历史的最巅峰,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伟大智慧,并指出中国早在数百年前就曾是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同时,举办各种爱国主义内容的讲座,在博物馆中举行入团、成人仪式等等,都是博物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有效手段。
此外,中国航海博物馆定期举办的特色课堂,结合航海特色,向青少年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民间工艺的博大精深。中华传统工艺世代相传,种类繁多,基本都具有百年以上的历史,然而,在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工艺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一些冲击,甚至有不少传统工艺濒临失传的尴尬境地。尤其对于青少年而言,他们会更专注于一些新颖的,时尚的东西,鲜少有人会专注于中国传统工艺的研究。因此,中国航海博物馆也在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不遗余力地抢救这份宝贵的民族遗产。自去年起,博物馆先后推出了木板水印、海派面塑、手工串珠等各种特色课堂,由专业工艺大师以现场授课的形式开展。这类特色课堂的举办,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弘扬,同时也为青少年提供了平台,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去了解这种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拓宽学习空间,增加知识积累
有人将博物馆比喻成一部立体的百科全书,由此可见,传递知识,增加青少年的知识积累与文化底蕴,无疑是博物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证明,利用实物展示向青少年传递信息的方式,更便于他们理解所传递的内容。在有些博物馆,观众不仅能充分观察展品,还可以亲自触摸、亲身体验,进行实际操作或实验。这些都非常符合青少年的感受心理、审美趣味和认识特点,是其他教育机构所无法比拟的。[2]以中国航海博物馆为例,船舶馆内的“虚拟焊接”展项、航海与港口馆内的“集装箱吊装”展项、海员馆内的“水手结”展项,都是让青少年在参观过程中,通过亲身体验、动手实践的形式来获取知识,这种传递知识的形式也是博物馆在社会教育方面的一大特色的,相较于传统的略显枯燥的课堂学习,青少年对于这种寓教于乐的学习形式反而更加热衷,同时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就知识传递的结果来看,起到了更好的效果。
此外,中国航海博物馆能够从专业的角度向青少年介绍航海技术、航海工具等相关航海知识。例如,馆内的航海与港口馆陈列着各种磁罗经、电罗经、六分仪、望远镜等航海仪器,这些仪器中不乏比较专业和难懂的类型,仅仅通过图片和文字也许只能了解到理论层面的知识,然而,通过实物观察以及动手实践,就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了解到“这是什么东西”,更可以学到“这件东西如何使用”,这种知识层面的升华,会带给学生更多满足感和自豪感。
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国航海博物馆将进一步发挥科普教育的作用,不断加大科普活动组织力度,以普及航海知识为使命,全面提升博物馆的科普服务能力。博物馆不仅有馆内常设展陈,并且大胆尝试,将航海知识以巡展的方式带进校园。巡展的形式包括图文并茂的展板展示、多媒体小课堂、互动小游戲等等,这种互动性较强,形式新颖的巡展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的欢迎。
三、锻炼综合能力,提升整体素质
现今的博物馆已经成为青少年课外教育的基地,配合学校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青少年的观览过程其实就是一种开拓视野、拥抱文化生活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青少年捕捉准确、真实的客观实物,实现自身素质的全面提升。[3]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个人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方面他们受到家长、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周围人的影响,另一方面,博物馆也为他们提供了精彩的第二课堂,博物馆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和现有的资源,对青少年实施个性教育,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因此,博物馆不仅传播知识,也是对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课堂。[4]
此外,中国航海博物馆在开展航海教育的同时,也在努力培养青少年主动探索,敢于创新,敢于冒险的精神。青少年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个性鲜明又充满活力,而博物馆作为一个严肃庄严的圣地,一方面提供给他们一个学习知识的第二课堂,另一方面也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氛围,通过实物展示,帮助他们树立一种主动探索的精神品格。博物馆已成为一部人类“百科全书”,用幻想和震撼吸引着每一位青少年观众,博物馆作为一个获取无限之时的大课堂,应当注重“寓教于乐”,将一种生机勃勃的动力注入到每一个青少年的身体中,以史为鉴、以文明为基石,不断的开拓进取,培养深厚的创新精神。[3]
综上,作为青少年课外实践的重要场所和航海教育的重要平台,海博馆将从有别于传统课堂和博物馆参观的角度来探索青少年航海教育及参观模式,将以更直观更生动更真实的形式来为青少年授业解惑,通过向社会多方面的呼吁以及博物馆教育方式的创新和转型来满足青少年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刑静.博物馆学习助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群文天地,2011,(1).
[2]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J].中国博物馆,2010(1):71.
[3]穆建伟.浅谈博物馆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
[4]单霁翔.博物馆和青少年德育.
9.绘画对于孩子的意义(推荐) 篇九
儿童自己就是儿童画大师!儿童画是儿童内心真实的写照。涂涂、画画、看看、说说、想想、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儿童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裁体,开展儿童绘画对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发挥创作能力,净化心灵有很好的帮助和启发,所以开展儿童绘画对培养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绘画可以;争化儿童心灵
绘画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是儿童最直接的,最自由的,最便捷的情绪表达方式。他们通过绘画,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对外部世界的感受。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以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像力,把见到的有趣的事、人物、动物、环境、大自然用手中的画笔,以不同的绘画内容,如:漫画、人物画、山水画、静 物、科幻画等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儿童画画儿本身是玩,是游戏、是发泄、是平衡心理,是自我调节、是儿童比较高级的复杂情感动机的展现,通过这些展现。让孩子们在大自然中感受自然美,在社会中感受人造物美。通过观察让孩子获取丰富的知识和创作灵感,成为牛活的主人,从而使孩子受到情感和艺术的教育,达到培 养孩子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健康的生活情趣。如杨辉小朋友画的两幅画。第一幅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玩电子游戏,墙上的钟表正指晚上12点,地上扔着书 包,书包露出考试卷,卷纸上二批写个“0”;第二幅画的是一群小朋友围坐手握红缨枪的老爷爷在训:革命故事的情景。小作者绘画的表现,揭示了某小朋友不爱学习,迷沉于电子游戏不良习惯,也表达要求小朋友们远离电子游戏的必要性。通过绘画要求从自我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决心告别不良恶习,弘扬优良革命传统 的良好风气。一幅画,往往会让孩子们在满意和高兴中识别真、善、美或假、恶、丑。孩子们通过画画儿,能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使他们在思想感情上得到净化,在道德行为上得到规范。从而促进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习绘画,提高儿童的观察能力
我们的绘画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表达出来的,只有通过观察才会分析比较出物体的区别和差异。通过观察,才会大量的搜集素材,扩大视野,丰富想像力。培养他们眼、脑、手综合适用的能力。通过观察去接触和了解外部世界。老师和家长,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引导孩子乐意观察。把孩子带到美好的环境中,让孩子们接触大自然和美的事物,运用生动感人的语言启发孩子去观察、思考、创造,用美鼓动孩子的活动热情。在培养孩子的观察中,要帮助他们提出明确的观察要求和任务。在观察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观察对象,只有有趣的命题,才能真正调动孩子观察的积极性。在培养孩子观察中,我们要注入一些观察方 法,如何比较观察,学习追踪观察,典型特征观察,按顺序观察,帮助孩子掌握观察的方法,促进其观察力的提高。要培养孩子观察的细致性,通过对细小部分的观察,描绘画面形象,生动真实。还要培养孩子观察的持续性和稳定性。进行户外活动会使孩子开阔眼界,丰富生活,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中注意力,在复杂的环境中专 心作画。孩子们要按照选定的目标,选择好位置,静心坐着观察,思考作画,才能对有价值的素材进行联想创作绘画。所以要使孩子练习好观察的基本功。
三、学绘画,要发挥儿童的创造能力
孩子们在画画时,本身就是一种创作,通过对环境事物的观察,把身边的所见、所闻与联想,充分发挥想像能力,以非常兴奋的心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边画边说进入角色,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大胆表现,创造力、想像力、征服力在绘画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孩子在绘画过程中要培养他们的创造力、想像力,激发创造欲,树立信心,培养创造的能力,使身心行到健康的发展。要孩子们自主的、快乐的、有个性、有激情、有想像力、创造力的从绘画中体现出来。孩子的年龄都比较小,对自己的能力不能作出评价,在他自己画完画以后,不仅陶醉于自我欣赏之中和赞美肯定之中,更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种表扬的迫切希望得到满足,会使 孩子增加自己的愉快感,会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潜能。孩子会象被点燃的柴火一样,越烧越旺,使绘画的兴趣越来越大、越来越主动、灵活,信心十足,其想像力、创造力惊人。
孩子们对观察到的素材要进行整理、加工,整理加工就是“创作”。创作绘画内容就是各种知识和经验的重新组合,知识贫乏的孩子是很难进行新颖的创作活动,多培养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给孩子自由创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索事物的机会。要教会孩子怎样自己画画儿,孩子每天都会看到周围的世界,如果不加以提醒、引 导他们的观察,他可能视而不见,并不注意观察物象的形体,色彩等变化。要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提醒,引导他的注意力。那么他在绘画创作的能力—卜便会提高。所 以通过感官丰富孩子的知识是发展孩子绘画才能的有效方法。便于用胳膊和身体一块儿来画,只婴孩子想画,不失去信心,就一定会画好画,创作出一幅理想的画,培养孩子的创作能力是必要的。
四、绘画可以增加儿童的求知欲望
绘画是智慧的艺术,创作一幅好的作品,没有一定的知识是难以估到的,即使有很好的素材,我们的眼晴睁的再大,脑子空空如洗也是白废,难以燃起智慧的火花,难以找到灵感和创作的表现手法,更别说画出使人高兴,让人难以忘怀的好作品。知识面越宽,画出的作品就越有深度。比如我们要画一幅“探寻宇宙的密秘”,就 需要平时积累宇宙太空方面的知识,对宇宙那神奇的奥秘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探究的精神,才会使你脑海里的“知识内存”越来越大。正因为有了这些积累,才会使你 在创造中,在苦思冥想之际,发挥才能,创造出一幅理想的作品。如果你没有宇宙的知识,你就不可能画一幅很理想的作品,要想搞好创造,知识积累在绘画创作中有多么重要。当孩子们用知识积累真正在绘画中得到应用时,就能燃起他们继续求知的欲望。
处于伟大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美术被公认为是对儿童创新意识培养具有效的方法之一。绘画是影响儿童创新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利于探究适应新时代的绘画教育方法。使儿童的创新意识得到更加良好的形象和发展。美术对孩子有什么好处?
有人认为孩子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绘画才能,将来长大了就一定能成为画家。其实小画家和大画家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幼儿时期画得相当出色的孩子,长大后真正成为美术工作者的为数并不多。但是,许多医生、科学家、建筑师和画家的成才之路却常与儿时爱画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幼儿美术最 大的特点就是发展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在幼儿时期通过美术活动培养这种素质是非常有利的,为幼儿今后的成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不做画家不做美术老师,学美术干吗?其实,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幼儿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不管孩子是否有美术天才,也不管孩子长大后当不当 画家,鼓励幼儿参加美术活动,通过活动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无论对孩子的今天还是明天都有好处。
美术教育有特定的内容与意义。它是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通过绘画、设计、工艺制作等各种各样有趣的造型活动,培养儿童对美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现实和美的精神世界里;有造型美、色彩美;有大自然的美、人们劳动创造的美。这一切会使儿童获得美的感受。儿童美感的产生 源于儿童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真挚、美好的情感。所以美术能发展儿童美好的情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陶冶他们的性情。
儿童美术教育有利于儿童心智的发展,因为它是“视觉艺术”,能使得儿童脑、眼、手并用,因而它能促进身心的成长发育。美术活动也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和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利于发挥儿童的潜能与个性,培养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绘画技能的训练,而是旨在育人;它不单纯是为培养艺术家,更重要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代创造型的新人。让六岁之前的孩子多画意愿画对智力发展有益:(1)丰富想象。3岁孩子的想象水平较低,创造性的成分很少。当孩子长到4~5岁,知识的丰富,语言的发展和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使想象有了一定的创造成分,表现出更多的喜欢画意愿画。在绘画中通过自己的构思、描述来夸大主题,内容上也不仅仅反映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事件,而且能表现离现实生活稍远的事 物。为此,家长要高度重视对孩子的这种创造力的保护,同时给予孩子充分地自由和机会,鼓励孩子去发挥这种能力,允许孩子大胆地去探索这变化万千的大千世界,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
(2)陶冶性格。绘画的过程,孩子利用色彩和造型来描绘周围美好的事物,通过描绘,表达孩子对生活和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憧憬,激发起孩子勤学好问、积极愉快的情绪。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可以引导他通过绘画来表达他的内心世界,鼓励他讲述自己的作品,训练他大胆地表达的能力,培养他活泼开朗的性 格。而对性格外向好动的孩子,则让他通过绘画活动集中注意力,要求他坚持在一定的时间内安静地绘画,培养他自我控制的能力。
(3)培养情感。孩子在有情节的意愿画中,需要构思好与坏,美与丑的形象,在手法上要运用色彩、造型去表现。如孩子常把美的形象用较鲜艳的红、粉色涂染,而对丑的形象多用较暗的黑、灰、棕等色。从形象上看,常把好的形象画得很大,把坏的形象画得小。这些都表现出孩子爱憎的情感和是非观念。比如:某一 位孩子,画一个小人拿一个小苹果,旁边画一个大人拿一个大苹果。画毕他说:“小人是我,应吃小苹果,大苹果给妈妈吃”。反映出尊敬长辈和谦让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情感。
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竞相探求形象思维。许多科学家开始研究实验一种均衡地运用整个大脑的教育方法,他们认为绘画活动能起到协调大脑平衡的作用,形象思维的增强,能促进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增强,特别是少儿通过早期绘画训练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百分之三十。绘画是手、眼、脑三者密切配合协调发展的一种智能活动。通过绘画训练可使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力、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使他们能动地领悟自然的美和生命的美。
少儿绘画介于游戏与心理表象之间,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欢涂涂画画,这是他们的天性。他们在绘画活动中,小手要不停地运动,手部肌肉也得到了极好地锻炼,使他们动作准确灵活。因此,孩子爱画画是件好事,绘画活动对开发儿童智力的潜能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从培养非智力因素来看,绘画活动可使他们成为乐观、进取、大方和心里蕴藏丰富情感的孩子。
总而言之,美术教育不仅能培养儿童对生活和美术作品中的感受力、欣赏力、表现力,还能发展儿童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在今天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只有创造性的人才才能获得发展的机遇。
蓬莱路幼儿园 邬健瑾
一、问题提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二十一世纪将是以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它需要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而幼儿时期的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最佳手段之-。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关键之一在于成人给予幼儿作品的评价态度。正确的评价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创造力和想象力。反之,则使幼儿的情绪沮丧,严重损害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压抑了幼儿的创造思维。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往往用“像不像”作为评价孩子作品的唯一标准,有的家长为让孩子 画像一样东西,会让孩子画十遍、二十遍,乃至更多遍。家长的这种片面评价,直接影响着幼儿的绘画和创造,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 聪明,画得比别人好,画得跟老师像,急于求成,没有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种评价态度会使孩子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孩子努力按家长要求、意愿去做,往往会抹杀孩子的创造力,另一种孩子无论怎样努力也达不到父母的要求以致丧失信心。害怕再尝试,于是宁可放弃,以免做不好,这些偏重孩子 的绘画结果,偏重孩子的绘画技巧的评价,不自觉地将幼儿童话般的思维和灵性扼杀在摇篮里,阻碍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本课题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方法和途径,指导家长如何提示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创造思维的能力。
二、研究目标、内容、方法:
1.研究目标:探讨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方法和途径。2.研究内容:
1)了解家长评价幼儿绘画的现状。2)制定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原则。
3)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方法与途径。3.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设计问卷了解家长评价幼儿绘画的现状。
2)通过教育经验交流、座谈、观摩活动、实例分析、经验互授等引导正确评价幼儿绘画。
三、研究过程及结果:(一)调查研究
我们对刚人园的小班30名幼儿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 1.幼儿平时在家喜欢涂涂画画的占88,2% 2.平时注重收藏幼儿作品的占12% 3.当孩子画完后,倾听幼儿讲述的占18% 4.参与指导孩子绘画游戏活动的占21.2%
从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放任型的家长态度是让孩子自由发展,看了画纸后既不表扬也不批评。严厉型的家长要求较高,看到孩子画得不好就会当众批评。攀比型的家长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画与别的孩子的画进行比较,指出自己孩子的不好地方。而民主型的家长善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孩子。大部分家长忽略了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身心 理发展特点,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让孩子与自己步调一致,以自己的希望值来评价孩子,这对孩子的个性和成长都没有好处,这种只重孩子绘画结果,而忽视其绘画过程的做法,也说明了家长缺乏一定的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急于求成。(二)制订正确评价幼儿绘画的原则
幼儿年龄小,知识贫乏,对于自身的言行、表现的作品,往往缺乏评价能力。一般,幼儿对自身能力的评估人多依从于成人。因此,成人对幼儿作品的正确评价具有决定性作用。1,鼓励性原则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喜欢鼓励,不喜欢抑阻。愈鼓励他愈喜欢学习:愈喜欢学习,经验愈丰富,学习的能力发展得愈大,愈容易学会,做事的信心就愈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如:婷婷的绘画能力在班中是中等水平,而且她又很胆小。老师和妈妈都鼓励她大胆地画,最后婷婷对画画产生了浓厚地兴趣,越画 越好。2.合作性原则
幼儿在绘画时有时需要成人的参与和引导。成人要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了解幼儿想画什么、怎么画,并在关键时候进行引导,使幼儿不断地丰富画画,获取成功。如:成人看完孩子的画后可以问问他画的是什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还可以添些什么等等。又如: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画画,你画太阳,我添光芒。你画屋 顶,我造围墙等。3.尊重性原则
幼儿进行绘画活动是幼儿主体性的表现。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经验,自由自在地在画纸上表现。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在此得到了发展。成人要尊重孩子的这一发展,尊重孩子的想象力,承认孩子的作品。(三)实践指导
1.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评价态度。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直接影响幼儿教育的成败,因此要引导家长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是首要。我们通过“导、研、看”三个字来做好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这项工作。
“导”,通过<蓬幼月报)、家园之窗、家园联系册,向家长宣传各年龄段幼儿的绘画特点和表现方法,展出部分幼儿作品及以老师对它的评析,与家长交谈 孩子在园的绘画活动情况,引导家长能了解和理解孩子的画在家中也为孩子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即使完全不理解孩子的画,也请表示共鸣和羡慕。因为家长对待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家长对幼儿采用肯定、鼓励的方法,使幼儿产生积极的情绪,有自信心。引导的家长多以鼓励的口吻评幼儿作品。“研”,在特邀请家长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我们将不同阶层家长组织起来,根据需要开设讲座、个别幼儿家长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幼儿绘画作品评价会等互相探讨,用正确的态度、赞许的眼光来看待和评价幼儿的作品。
“看”,根据计划有目的地邀请家长参加班级织织的观摩美术活动,家长通过参加活动,使家长亲眼目睹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织织引导和对孩子作品评价的态度和方法,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绘画特点及绘画过程,对提高家长的评价能力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绘画活动,有利于提高家长的评价能力。通过家长积极参与园内和园外幼儿的绘画过程,从而使家长在实践中提高正确的评价能力。(1)绘画日记
为了让广大家长积极参与,我们特地开设了每月一次的绘画日记活动。每月下旬把纸发给幼儿,让幼儿在家里画一幅画,并要求家长让幼儿自由想象,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幼儿画好后,向家长讲述画的内容,由家长记录在画纸的背面,幼儿再将画纸带回幼儿园,在学期末组织幼儿绘画日记展览和比赛,由于家长的共同参与,绘画日记的画面更整洁,内容更丰富,幼儿讲述内容也更充实,想象力得到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普遍有了提高,老师和家长也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兴趣、需求、情感,改变了对幼儿的态度和评价。(2)收集作品
要求家长能积极配合,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个作品袋,收集幼儿每一幅的作品,从一幅一幅的作品中家长也看到了孩子的成长,有的家长还将幼儿的作品装在镜框中在家庭居室中做为一种布置,使孩子的积极提高了自信心也增强了。(3)举办画展
我们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操场上布置了幼儿作品的展览区,幼儿可将自己的作品,由家长帮助装裱后在展览区中展出,有时家长拿到孩子的画纸时也许并不在意,而当孩子拉着他们的手参观画展时,家长会惊奇的发现,孩子的画展是与众不同的,他有他的个性和风格。(4)亲子活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每当家长对孩子说我们一起来做游戏时,孩子会欢口乎雀跃。亲子活动不仅增进了亲子间的关系,而且使家长在轻松愉快、相互协作的环境中来评价幼儿,在组织陶艺、布艺的亲子活动中,家长与幼儿一起动手制作,并将作品烧制好了后作为工艺品陈列出来。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设计了一些适合家庭的亲 子游戏,如剪贴组合法、相互补充法、对称倒画法,这些有趣的亲子游戏对孩子的思维训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家长在参与中评价能力也提高了。
四、效果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家长在观念上有了新的转变,能以正确的态度来评价幼儿的绘画,从第二次的问卷调查中可发现: 1.幼儿平时在家喜欢涂涂画画的占93.4% 2.平时注重收藏幼儿作品的占88.2% 3,当孩子画完后,倾听幼儿讲述的占90.6% 4.参与指导孩子绘画游戏活动的占73.6%
我们就前后两次家长对幼儿作品评价态度研究作了比较分析 由此说明家长对幼儿作品评价态度研究前后的比较有极显著差异。从结果可看出家长的观念转变了,对待幼儿作品的态度也转变了,幼儿更喜欢画画了,家长能从幼儿的自身发展来评定幼儿,使孩子的自信心不断地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地提高,幼儿的技能也随之提高了。有一次谢辰妈妈对我说,她看见谢辰画了一个人,都涂上了蓝色的脸,刚要责备她,可她想到了先问问孩子,结果孩子的回答是“一次妈妈生气时候的脸,就是蓝蓝的”多么稚嫩的话语,多么富有想象力的作品,还好妈妈没有责备她。又如:煜煜的爸爸为她重新布置了儿童房,儿童房的墙壁上就是用孩子的图画作品来装扮的,每当家中来客人时总要参观一下煜煜的房间并对孩 子的画赞口不绝,在大家的称赞声中煜煜的自信心增强·了,越来越喜欢画画了,画也越来越画得好了。
五、我们的思考:
1.幼儿年龄小,缺乏对自己作品的评价能力,一般幼儿大多依从于成人的评价,因此,成人的鼓励,对他们的发展有决定性的作用。家长不宜过分挑剔,尤其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幼儿,更要尽可能发现其优点,及时进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2.家长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老师要善于做好沟通工作,改变家长的评价观念,充分鼓励幼儿积极表现,树立儿童的自信心。
涂涂、画画、看看、说说、想想、玩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儿童画”是幼儿的一种特殊语言。它是幼儿表现内心世界的一种裁体,开展儿童绘画对培养儿童的知识能力,提高观察能力,发挥创作能力,净化心灵有很好的帮助和启发,绘画都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而表达出来的。孩子们在画画时,本身就是一种创作,通过对环境事物的观察,把身边的所见、所闻与联想,充分发挥想像能力,以非常兴奋的心情自由发挥、随心所欲地大胆表现,创造力、想像力、征服力在绘画中得到具体的体现,同时帮助孩子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要孩子们自主的、快乐的、有个性、有激情、有想像力、创造力的从绘画中体现出来。孩子的年龄都比较小,对自己的能力不能作出评价,在他自己画完画以后,不仅陶醉于自我欣赏之中和赞美肯定之中,更希望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这种表扬的迫切希望得到满足,绘画是智慧的艺术。使孩子增加自己的愉快感,使绘画的兴趣越来越大、越来越主动、灵活,信心十 足,其想像力、创造力惊人。知识面越宽,画出的作品就越有深度。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长大了不做画家不做美术老师,学美术干吗?其实,美术活动除了可发展幼儿创造性思维外,还可以培养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动手 能力和初步的审美能力。一旦形成了这种能力。就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学习,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六岁之前的孩子多画意愿画对智力发展有益:
10.家长对于孩子没学习动力的措施 篇十
教育是一种等待,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断发现、调整、修正,循序渐进的引上学习轨道,这还需要家长用心的学习和坚持。
东边不亮西边亮,孩子学习一时抓不到头绪,家长要分析到:孩子为什么不爱学习,主要问题是哪些科目 ,是因为上课没听懂才不学,还是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出了问题。是学习方法不对,还是专注力问题,或是学习习惯没有养成?找到问题,才好对应调整。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作用】推荐阅读: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教育10-06
离异家庭对孩子的教育07-24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11-15
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心得体会09-05
家庭教育日志:父母如何应对孩子的任性08-27
初中孩子家庭教育的小方法5则范文11-16
孩子家庭教育一点体会07-26
家庭教育三种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不利09-25
“一切为了孩子”家庭教育报告听后感08-26
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