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承诺(共6篇)
1.党性承诺 篇一
“创优争先”个人认责承诺书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在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争创活动中,我自愿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严整纪律,规范行为,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要求自己,因此,我郑重做出如下承诺:
一、认真学习本次活动的内容和要求,提高对本次学习重要性的认识,端正学习态度,坚决摒弃走形式的想法,仔细体会要求的精神。
二、开展争先创优活动,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就是要开展“五比一争”,比学习、比党性、比服务、比创新、比业绩、争先进。
三、认真学习党的文件,把握时代要求,能把握精神,更能结合具体工作加以贯彻,在贯彻过程中注意,不以学习贯彻要求,而以实际行动贯彻要求。
四、清楚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义务,时刻想着为党增添光彩,以党的纪律严格要求自己。
五、认真钻研业务,提高育人水平,转变处理新时期师生关心的观念,为学生的长远着想,爱护尊重学生,让学生做一个快乐的人。
六、为学校着想,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利于提高学校声誉。
七、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讲排场、不比阔气、不铺张浪费。
八、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虚心听取领导、群众意见,自觉接受监督。
九、解放思想,关注时事,与时俱进,敢于破除迷信,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实践。
党性分析报告
时代的发展经济的不断腾飞对党员的要求也在提高,一个党员只有严格按照党章的规定和精神去做才能不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顺应潮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面对社会的突飞猛进,针对自己前面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参照党章的标准我认真剖析自己的工作表现,对自己的党性进行分析如下:
一、在党员的培训和参加组织学习方面,我能够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积极参加党组织的各项会议和党课培训活动,能够认真写好读书笔记,和学习的心得体会。高质量的完成自学任务,不断提高了自己的党性原则和政治觉悟,能够结合工作和生活的实际情况落实党员的标准要求。真正将学习和工作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学有所用的基本要求。
二、在履行和行使党员的权利义务方面我能够全面的按照党章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工作中一切从工作出发,不计个人得失,团结同志紧密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牢记党员的义务,在工作中积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方面能够站在一个党员的位置上实践自己入党的誓言,履行党员的基本义务。
三、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努力方向,对照党员的标准,自我剖析认为在与一个优秀党员的要求上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的,主要表现在学习的持续性欠缺点,与群众教师座谈和撰写党性分析材料方面不够细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自觉接受周围群众的监督。为不断社会主义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党性分析报告
通过学习与锻炼,我对思想、作风、党性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认真反思。感到和过去比,不论是思想、作风还是工作都有较大进步,但和同志们相比、与组织的要求、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下面把自己的剖析情况作以汇报: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日常生活中,在保持和发挥先进性方面,对时时处处保持先进性这根“弦”绷得不够紧。有时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满足于过得去、差不多。
2、在工作作风上有时还比较松懈、不够严谨。
3、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在中心工作存在临时观点,应付工作多,创新少。
4、在无私奉献上做得还不够好,有时还在思想深处还掺杂着私心杂念。
5、在学习方面,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得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放松了自我学习,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
二、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
1、加强学习,提高素质。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努力学习和掌握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知识,努力学习掌握现代科技知识。
2、增强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3、严以律己、甘于奉献。牢记“两个务必”,遵守党规党纪,带头忘我奉献,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带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正确对待个人得失,不计名利,不图虚名,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以新的境界、新的姿态,扎扎实实,有创新的开展各项工作。
2.党性承诺 篇二
一、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一) 是目前大学生党员客观复杂现状的需要
1. 大学生党员意识不强, 入党动机多元化。
通过谈话、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 笔者了解到我校大学生党员普遍党员意识不强, 相对单纯的大学校园生活, 使得大学生党员缺乏大风大浪的洗礼, 缺少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的体验, 因而不少学生党员会忘记自己的党员身份, 党员意识淡化;另外在入党动机问题上, 在回收的260份调查问卷中, 有35.3%的人认为“入党是一件光荣的事”, 有54.7%的人选择“有利于就业和个人的前途”, 还有5.2%的人是认为“周围都要求入党, 我不入不好”。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学生党员在入党动机上呈现出个人主义、实用主义倾向, 甚至少数大学生把入党看作是实现个人利益的一种手段, 功利化倾向比较明显。
2. 党员发展工作程序不够规范, 重量轻质。
党员入党要严格履行入党手续, 从严把关, 它既是对发展对象进行一次实际的党性教育, 也是从组织上保证新党员质量的必要措施。但据调查, 部分支部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考察不足, 不能按时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部分支部党员发展的材料不齐全不规范, 对上报的材料不严格审核把关, 甚至到发展时临时补材料。同时由于一味追求发展人数而忽视了发展对象的质量把控, 因人数众多, 学生支部很难一对一地对发展对象进行深层次的考察, 往往将学生干部、奖学金获得者作为对象发展, 忽视了对其思想状况的考察, 直接影响了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二) 是大学生党员自身队伍建设的需要
从在校期间的成长规律来看, 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会呈现出差异性和反复性。一是新生党员入校后不如入校前。进入大学后原有的光环和优势会出现缺失, 容易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和思想上的消沉。二是成为预备党员后不如发展前。有的学生“入党前加把劲、入党后松口气”。三是转正成为正式党员前后。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转正了政治上的追求可以画上句号了, 考研、择业成为自己新的奋斗目标, 从而放松了先进性要求。四是党员毕业前后。就业流向的广泛性和形式的多样化, 特别进入私企的毕业生党员逐年增多, 容易使其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 党员先进性作用得不到很好的发挥。因此, 必须把加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作为建立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
(三) 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 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长效机制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任务, 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构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长效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 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
理论学习在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途径的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因为只有理论上的成熟, 才能有政治上的成熟, 才能提高素质, 强化本领, 丰富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底蕴。
首先, 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对发展对象的思想教育, 确保党员发展质量。入党前, 应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做到早启蒙、早宣传、早学习, 使其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力争做到“未进党的门, 先做党的人”。其次, 要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严格组织、定期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学习, 使其对党的认识系统化、理论化, 不断强化党员意识,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形成正确、高尚的入党动机。再次, 要通过座谈会、单独交谈、撰写思想汇报、思想专题教育等形式的组织生活, 加强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和思想交流, 及时了解掌握积极分子的思想动态, 防止其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入党是人生道路的“加油站”而不是“终点站”, 总之, 学生党建工作一定要坚持“成熟一个, 发展一个;成熟一批, 发展一批”的原则, 正确把握数量与质量、培养与发展、思想入党与组织入党的辩证关系。
(二) 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组织活动创新
创新大学生党支部活动, 丰富活动内容、促进大学生党员成长成材。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成才需要进行支部活动创新, 在组织生活的内容上, 要与业务学习相结合。与提高党员的文化修养相结合, 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合理安排理论学习时间、时事评论、学习经验交流、学术研讨交流、职业规划探讨等内容;针对不同年级突出不同主题, 在形式上采取社会调研、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和参与教育管理增强学生党员的实践体验, 不断加强组织生活对党员的教育。
(三) 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管理
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高效的大学生党员管理制度, 是约束和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的必要手段, 对于加强党员队伍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管理制度可包括: (1) 全面推行党员发展团内推优制、预备党员考察制、预备党员转正答辩制等, 保证新党员质量。 (2) 建立党员“设岗定责”制度, 实行分年级、分专业、分班级等分类管理, 使大学生党员在任何时候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 建立党员动态管理制度, 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实习、毕业后待就业等流动期间的管理;建立毕业生党员跟踪调查制度, 通过毕业生党员走上工作岗位的情况反馈, 检验组织发展质量和教育成效, 以达到不断完善和改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工作的目的。
(四) 坚持加强大学生党员队伍的有效激励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大学生党员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有助于唤起学生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动力。学校各支部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群体中树立典型, 形成点带动面的良好格局。
学校党委层面可以定期开展党建创新优秀支部、优秀主题党日活动、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学生党员等校、院两级评优活动。在“七一”集中树立一批先进典型。通过学生党支部书记经验交流会、优秀主题党日活动推广会、优秀学生党员事迹报告会和创建优秀党员宿舍研讨会, 推广经验, 交流感受, 探索方法, 总结成果, 达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
保持大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是一项长期的事业, 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日趋复杂化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仍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为此我们需要不断探索, 与时俱进, 建立起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的长效机制, 开拓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思路、新途径, 为我们党的建设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子恺.新编党支部书记培训教材[M].人民出版社, 2002:67, 85-87, l35.
[2]唐朝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关键大力推进学校党建工作[J].科海故事周刊百科论坛, 2008, (12) .
[3]何木喜.浅论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4, (7) :376.
3.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 篇三
再过两天就是“七一”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大会,共同庆祝中国共产党85岁生日。刚才,全体新老党员进行了隆重的宣誓仪式,表彰了市局机关评选出的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我代表市局党组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员表示热烈祝贺,向系统全体共产党员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听了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代表的事迹介绍,我很受感动也很受鼓舞,可以说是一次难得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借今天这样一个机会,我想以一名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身份,和我们机关的党员同志集体谈一次心,共同探讨一下如何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
其实,党性修养是一个老话题,是每个共产党员一生的必修课。更重要的是,加强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是学习践行“xxxx”重要思想、深化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的必然要求。那么,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加强党性修养呢?结合我们市局机关党员队伍的思想实际,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第一,要不断加强理论修养
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可歌可泣的奋斗史。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富贵不淫的精神支柱,是浴血奋斗、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因此,党章规定,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一名党员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都不会忘记自己举起右手,面向党旗喊出的铿锵誓言:“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从那个时候起,我们已经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终身追求的远大理想。但是,组织上入党并不意味着理想信念的坚定,坚定的理想信念只有在不断的党性锻炼中逐步形成。因此,思想上真正入党才是一个党员终身的追求和目标,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坚定理想信念,首先要始终坚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早就指出:“过去无论我们党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真正的优势。”科学理论是政治信念的坚实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没有理论上的清醒,就不可能有理想信念的坚定。所以,必须坚信马克思主义,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其次要深刻理解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对党的正确认识,不仅靠情感体验,更多是来源于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深刻理解和由衷信服。“xxxx”重要思想作为党的创新理论,回答了新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是我们分析、认识和辨别各种社会现实问题的“总钥匙”,是我们坚定理想信念的锐利思想武器。所以,必须注意学习理解党的最新理论。坚定理想信念,还要科学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总趋势,具有科学真理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析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个一百年的发展脉络,用世界眼光纵揽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未来走向,我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
第二,要不断加强品格修养
道德作为一个具体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社会成员,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是当代共产党人党性修养的重要内容。党的性质、宗旨和先进性要求,决定了我们在道德修养上不仅要按照社会公德、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规范言行,而且应该坚持更高的标准。这种标准就是“xxxx”对共产党员提出的本质要求。作为北京地税系统的领导机关,每一名党员干部理应在这方面当表率、做模范,因为我们每个同志的价值取向、处事准则、工作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影响着机关的形象,对基层也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品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增强人格魅力,通过端正“三观”,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机关每个部门、每个同志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都有一个为谁用权、怎样用权的问题。能不能正确使用手中权力,是检验每一个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强弱的试金石。应该说,市局机关绝大多数同志能够正确看待和运用手中权力,是经受住考验的。但我们还要看到一些值得重视和注意的现象。比如,个别同志权力不大口气大,对下面总喜欢指指点点;有的不给好处难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在工作中公事私办容易办,公事公办反而不好办;还有的认为,“权力是领导给的”,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这些现象虽说是个别的,但它影响我们机关的形象、党员的形象。如果不加注意,任其发展,小问题就有可能成为大问题。所以,大家要有清醒的认识,权力不论是大还是小,都是组织的信任,都是沉甸甸的责任。我们只有为党掌好权用好权的义务,没有任何为自己谋取私利的权力。真所谓“位高无傲气,权重有清风”,这才是我们党员干部应有的官德和党性修养。二是树立正确的得失观。得与失是我们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能不能正确处理和解决得失问题,反映了党员干部觉悟的高低,党性的强弱。我们党的宗旨要求每一个共产党员,必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个人利益服从组织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这个道理我们经常讲,大家也很清楚,但一碰到实际问题,并不是每个同志都能处理得很好,往往容易瞻前思后,患得患失。比如,在对待职级问题上,有的考虑得比较多,琢磨哪里有位子,盘算自己干了多少年,是不是应该提拔了,一旦没有提拔,就想不通、有意见;有的提升职务还讲条件、提要求,不愿到偏远的区县去,个别的甚至伸手向组织要职务、要待遇;还有的没有把主要心思和精力放在工作上。我想,作为党员干部,在名利得失问题上应该站得高一些,想得远一些,心胸开阔一些。再说,个人的职务调整和待遇的提高是组织上考虑的,而不是个人要来的、争来的、跑来的,我们应当在本职岗位上比干劲、比奉献、比实绩,而不能争名争利、跑官要官。这是增强党的观念,加强党性修养的一个基本要求。三是树立正确的服务观。领导机关为谁服务、怎样服务,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思想作风问题、群众观念问题。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机关要为基层服务,但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比如,有的淡化了服务意识,为基层着想不够;有的对基层的情况不了解,工作的针对性不强;有的只顾自己的一摊,不管基层的困难等等。对这些现象,在有的同志看来,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但如果进行一下换位思考,就会有完全不同的认识。现在,我们基层税务所的工作负担很重、工作量很大,有许多的实际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机关去帮助解决。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端正对基层的态度,增强服务意识,作为加强党性修养、改进机关作风的根本任务。
第三,要不断加强知识修养
当今时代,是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的时代。不实现知识的不断更新,就必定要落后。因此,学习是每个党员干部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们曾提出要建立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单位,这就要求我们机关的同志特别是党员同志首先要带好头。一要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江主席同志曾经说过:“学习非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养成勤读书、勤思考的习惯。”这个要求对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名机关党员干部,都要不断增强学习的责任感、紧迫感。有的同志认为,不学习照样工作,照样办事,而且还自我感觉良好。这实际上是在吃老本。本钱只出不进,总有一天会消耗殆尽。研究表明,一个人一生的知识量,在校学习只占10%,其余90%要在工作中继续补充。如果说过去一个人凭着在学校学得的十几门知识,在工作岗位上基本够用的话,那么,现在仅仅满足于在学校学得的那点东西,不注意及时“充电”,就远远不够了。现在,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快,许多新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学习、去探索,税收征管工作的许多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去解决,这种状况对我们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只有坚持不断学习,把学习工作化,把工作学习化,才能适应高标准完成新的工作任务的要求。二要只争朝夕地学习。对机关党员干部来讲,学习的最大困难就是工作忙,没有时间。客观上也确实如此。这种情况下要想搞好学习,就必须挤时间,多打业余时间的主意。有人说,人的差异往往在于业余时间的利用上,这话不无道理。鲁迅曾经说过,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的。据有关专家研究,闲暇时间占人生命的三分之一。如果每天能挤出1个小时的时间用于学习,一年就是365小时,按每天8个小时计算,相当于46天时间,这是一笔非常宝贵的时间财富。把这些时间利用好,长此以往,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很大的学习效益。三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学习与事业相随相伴,与工作相辅相成,必须孜孜以求,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要把学习作为修身养性、提升素质、成就事业的重要途径,作为工作、生活的第一需要。要甘于寂寞,坐得住板凳,静得下心,不能心浮气躁,不能急功近利。清末民初国学大师王国维写的《人间词话》,用宋代三位名家的词句,描述了学习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古人在追求知识上尚且能有这样的境界,在社会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共产党员更应该发扬“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如饥似渴地获取新知识,以全面过硬的素质,更好地践行“四个一”的治税理念、落实“五重五做”的要求,为北京地税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要不断加强行为修养
这里,我想突出强调一下“慎独”。慎,谨慎的慎;独,单独的独。“慎独”,是指一个人独处时仍能严格恪守道德原则,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之一。这个词原出自《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在最隐蔽的时候最能看出人的品质,在最微小处最能显示人的灵魂,有君子之德的人即便在一个人独处时,也会慎重行事、检点行为,不会因为没有别人在场或不注意而做有违道德之事。
“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一种道德修养境界,也是社会发展至今最为重要的自我约束方法之一。记得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因为他无私心……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今天读起来仍然格外亲切。我感到,少奇同志所讲的党员要“慎独”,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党员能够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会上一套,会后一套;办公室一套,家里一套。因此,我们不仅要在公众场合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检点自己的行为,更要在 “无人监督”的时候,依靠“慎独”严格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比方说,有的同志参加政治教育和党日活动总以工作忙为借口,不愿参加或中途溜号;有的同志下班后,去一些不该去的地方,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等等。这些都反映了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没有能很好做到自我“慎独”。
古人云:“不知荣辱无以为人”。就是说一个人只有知荣辱、懂行止,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取舍、识大体、合规范、守道德。老实说,鲜明地划清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并不是什么难事,难的是能不能做到“慎独”。一事当前,先要分清荣耻,辨明是非,区分善恶,知道美丑。“慎独”,一方面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小事做起,善于“积善成德”;另一方面在任何时候都能严于律己,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培植高尚的道德情操。最近,我们系统正在争创首都文明行业,文明委的同志要到我们市局机关来检查,实际上就是对我们各项工作的一次综合性检验,特别是对我们内在素质、外在形象的一次综合性检验。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对工作业务很熟悉,而且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待人接物也必须很得体,否则就会影响市局机关的形象、影响创建的效果。所以,希望我们机关的党员同志一定要按照市局的
要求,带头遵守各项制度,带头加强自我约束,带头做好本职工作。同志们,加强党性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一项长期的任务,因此,我们每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学会 “吾日三省吾身”,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锻炼,始终保持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浩然的正气,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共产党员和机关优秀公务员。
4.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党性觉悟 篇四
-----党课材料
我就党员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执政素质讲几个问题:
一、党员领导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怀敬畏之心
在我们身边和周围,为什么会有少数工作表现不错的领导干部走向犯罪的泥潭,沦为阶下囚?前不久,我请纪委的同志走访了部分服刑人员,从服刑人员的狱中感言可以看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严重扭曲,是他们从位显权重的领导干部蜕变为一无所有的罪犯的根本原因。他们的堕落有三个共同处:一是漠视法律。原市规划局局长张杰和原国土局副局长胡振国、许乃发忏悔自己对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很少学习,组织廉政建设和法律知识考试,多是让人代做代考,法纪意识十分淡薄。二是漠视自律。胡振国从收‚购物卡‛到收现金,从收一千元到收上万元,以至肆无忌惮,就是开始认为收点钱物是小事,出不了大错,久而久之私欲膨胀,不可遏制。开发商为什么想方设法给他们送钱送物?张杰说:就是看中和利)jj我规划局长的岗位和手中的权力,达到他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我虽然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在物质诱惑面前失守了。三是漠视他律。胡振国曾认为送钱收钱只是两个人的事,对方不说,自己不说,就没事。东窗事发后,同单位的许乃发仍心存侥幸,不愿自首,丧失主动交待的机会。这就是钱迷心窍,利令智昏,没有想到法网恢恢,监督无所不在。从这些反面教员的人生悲剧中,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看到和想到,常怀律己之心、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有多么重要。大诗人歌德曾经告诫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自律都至关重要。自我节制,自我约束,是一种控制能力,尤其是控制人们的性格和欲望。人一旦失控,变得随心所欲,必将一败涂地。人要自律,必须有敬畏之心。党员领导干部有‚三个敬畏‛时刻不能忘记。一是要敬畏法纪。党纪国法既是规范人行为的准则,又是保护人权益的武器。侵犯法律必定受到制裁,触犯党纪必定受到严惩。党员领导干部要自觉学习法纪,熟知法纪,遵守法纪,把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作为始终坚守的原则。张杰有段话是发自内心的:‚要加强法律知识学习,要认认真真地学,不能应付、走过场,通过学习,知道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就能不犯或少犯错误。‛这是他用惨重的代价换来的刻骨铭心的教训。二是要敬畏权力。权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使人高尚,也可以使人堕落。‚高官’’与‚高墙‛、‚做官‛与‚坐牢‛有时只在一念之间,如果抱着升官发财的目的去追逐官位和权力,做官的背后就是坐牢。领导干部手中拥有一定的权力,是各种人情世故的交汇处,是各种贿赂犯罪的指向点,要时刻牢记权为民所授、权为民所用,使手中‚权‛真正成为服务人民的工具。每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懂得,一分权力有十分责任,没有责任的权力是短命的权力,没有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有一位西方政治家曾经讲过:当权力是一种负担的时候,我们就会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懈怠,不敢随心所欲,就会审慎地运用权力;当权力成为一种快乐、一种兴趣的时候,我们就会头脑发热,为所欲为,那就十分危险了。三是要敬畏监督。张杰有段话是发人深思的:对财权、事权、人权相对集中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领导机关和纪委要开展定期谈话,警钟常鸣,经常提醒,事前预防。许乃发也说:自我检点、自我约束,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要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制度来加强管理和监督。他们身陷囹圄方知监督的可贵,可谓悔之晚矣。主动接受监督等于自求保护,恶意逃避监督无异于自掘坟墓。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主动接受监督,时时修正错误,校正人生的路标。心有敬畏,行有所止。我们要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起考验,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二、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事业心、责任感,努力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精神状态就是人的精气神,它是事业心、责任感的体现,而党员领导干部事业心、责任感是人生的方向之舵和动力之源,是干事业的统帅和灵魂。李瑞环同志曾经讲过,人生有三样东西非常重要,一是上进心,也就是我们讲的事业心,二是求知欲,三是责任感。一个人要成长进步,有所作为,有所建树,这三样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党员领导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从哪里来的呢?一方面它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人生态度决定的,另一方面它来源于领导干部对所处岗位性质职责的自觉认识。
第一,党员领导干部的岗位是重要的责任岗位。首先是发展的责任。就经济社会而言,发展是硬道理。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发展就是硬责任。建市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有了长足发展,但是跳出六安看六安,我们仍然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我们欠发达的市情没有根本改变。2007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60%,人均财政收入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3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少1 01 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省平均水平少498元。加快六安经济发展、缩小上述差距、致富老区百姓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的天职和第一责任。其次是历史的责任。六安正处在‚三大跨越‛、‚三个翻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跨越翻番奔小康是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职责。在这个阶段就任于六安每一个岗位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把本职岗位与跨越崛起的大局联系起来,把做好本职工作与对历史负责联系起来,不丧失机遇,不贻误发展,不愧对历史。再就是组织和人民交付的责任。六安有近700万人,这700万无疑是发展的主体力量。但是带领他们发展,在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各级干部。党组织和人民把责任交给了全市14888名公务员,交给了七千多名科级干部、八百多名处级干部(其中正处级干部184人),特别是四十多名市级干部。我们在座的都是六安市几十万分之
一、几万分之
一、几千分之一的重要角色。我们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状况,各级公务员的水平,决定着六安的发展状况,决定着六安的发展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说,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负责任到什么程度,发展的困难就能解决到什么程度,经济建设就能推进到什么程度。在大体相同的客观条件下,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就是发展好坏的决定因素。希望我们每_个党员干部都能够经常想一想,自己尽职尽责的水平究竟怎么样?想一想自己是一个守摊子的太平官还是一个想有作为、敢有作为、能有作为、已有作为的实干家? 第二,党员领导干部的岗位是重要的奉献岗位。首先是党的宗旨要求我们奉献。其次是特殊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奉献。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我们面临的矛盾多、问题多、困难多,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像我们这样的经济薄弱地区,每前进一步,要付出比其他地区多得多的努力。别人走一步,我们要走两步、三步。必须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努力,才能跟上趟不掉队。这种超常努力和负重奋进就是奉献,在老区选择从政,就是选择奉献!第三是人民的期盼要求我们奉献•老区人民过去牺牲奉献了很多,现在他们希望各级干部带领着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的理想。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心愿,要达到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目标,我们唯有奉献,唯有吃苦,唯有牺牲个人的利益,放弃许多兴趣和爱好,把别人打球下棋休闲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苦干实千多干才能奏效。一句话,轻轻松松绝对实现不了翻番,舒舒服服绝对做不到跨越。
第三,党员领导干部的岗位是重要的有为的岗位。党员领导干部的岚位是成就事业的空间,是推动发展的平台,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贫困是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落后是一片天地,可以写气壮山河的文章。建市的时候,我们的中心城市只有22平方公里、2 0万人,现在有了4 0平方公里、4 0多万人;建市的时候,工业只有几家亿元企业,20个亿的规模工业增加值,现在亿元企业有80多家,规模工业增加值近百亿,再过两年我们将有百亿元的产业、百亿元的企业;建市的时候,财政收入只有1 4个亿,现在有了30多个亿;建市的时候,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4 300元,现在达到1万多元;建市的时候,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 5 7 1元,现在有3 000多元。这一切,都是各级干部带领大家干出来的。这些业绩不正是干部的作为、岗位的作为吗?我们现在比起发达的地方仍有差距,但差距就是潜力,潜力就是希望,希望就是我们作为的舞台。古代的开明官吏尚且讲‚一日无为三日不安‛、‚当官避事平生耻‛的职业道德,我们今天的共产党人难道不应该更加明白‚有为‛是执政党的首要素质,‚有为‛是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形象的道理吗?无为就会失去民心,无为就愧对组织、愧对市民、至少愧对每个月不多但也不少的工资报酬!我们应该牢牢记住周总理生前讲过的一段话: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始终保持一种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满意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就是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但是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的确有极少数党员领导干部对事业没有激情,对工作没有热情,对群众没有感情,对困难没有豪情。有的静不下心,稳不住神,沉不下身子,心浮气躁;有的大事干不了,小事不愿做,整天无所事事;有的热衷于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只有唱功,没有做功,只会当评论员,当不好运动员;有的沉溺于酒场舞厅牌桌,甚至赌博;有的自由散漫,松垮拖拉,上班迟到早退,上网聊天炒股,开会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随心所欲;有的见面只谈人事不谈干事,所在地方和部门面貌没有变化,工作没有起色,等等。这种种表现和现象与党的宗旨、与领导干部的职责是不相符的。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在其位,谋其政,理其事,建其功,‚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们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岗位,岗位是暂时的,事业是长久的,让自己在有限的岗位时间内,多做有意义的事情,多干成一些有利于老百姓的事情,多留下一些‚遗产‛,少留下一点遗憾!
三、党员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组织、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看待名利,不断提升思想境界
第一,要正确对待组织。这里主要是讲对待组织安排问题。一要以感恩之心对待组织。任何一个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都是党组织在不同时期培养、教育、选拔、使用的结果,我们政治上所有的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党给的,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多想常想自己对党组织、对这个地方、对人民群众做了些什么,贡献了些什么,少想不想党组织和这个地方这个单位还欠自己什么。有一句政治格言讲得好:只有对不起组织的个人,没有对不起个人的组织。我们每一个党员领导千部都要对党组织始终怀着感恩之心,用感恩的心勤奋工作,用感恩的心报答组织的教育和培养,用感恩的心报答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二要以理解之心对待组织。党组织是怎样酝酿人事方案的,这是不少干部经常关心和议论的一个话题。党委人事方案的形成除了必须按照条例规定的程序实施外,有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必须面对和处理好的。一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每个干部所在岗位和单位都是一个局部。党委在选人用人时必然要关注每个局部,分析每个局部,评估每个干部,但这只是其中的一个步骤,最终要把局部综合起来,从全局来统筹、比较、遴选、摆放干部,因此就常常会出现某一个干部从局部选择看很可能安排,但在全局范围综合平衡中又被放了下来。这就是全局统筹与局部选择的不同结果。从全局看,够条件的人选就更多了,必须好中选优,强中选最。二是干部个性和岗位要求的关系。也就是人岗相宜、人岗相适的问题,是把干部的个人所长和岗位的特性所需结合起来,做到甩人所长。每个干部都是有个性有特点的,每个岗位也是有它特定要求的,不是任何一个干部都适合任何一个岗位,干部有差异性,岗位也有差异性,哪个干部用到哪个岗位,不仅要考虑干部的综合素质优秀不优秀,还要考虑干部的个性、气质、专业与这个岗位的要求是不是相适应。有时二个干部各方面条件都不错,可以提拔使用,但是出缺的岗位的特殊性要求和这个干部的特点不相适应,组织上就要选择更适合这个岗位的干部。这样做才叫不乱点‚鸳鸯谱‛。三是职位资源少和优秀干部多的关系。领导职位配臵有严格的职数限制,而且整体上是宝塔形的,底下基数大,上面空间小,职级越往上,职数就越少。而我们的干部队伍总量是庞大的,优秀干部也是很多的,可每次使用和最终使用的只能是少数。比如,市直正处级实职岗位只有88个,基本满员,而副处级干部有338个。几个正处岗位出缺,有几百个副处候选;副处岗位今年有40多个缺额,但市直正科级干部有622人,平均15人对应一个出缺的副处岗位。这种‚僧多粥少‛的状况,必然使很多优秀干部都在一定的时期内稳定在现在的岗位上。四是干部使用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我们说的必然性是从一般来说、总体来说,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是玫瑰总是要开花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干部总是会得到使用的。但具体到优秀干部个体,什么时候、什么岗。位使用,带有偶然性,这就是干部任用的机遇问题。优秀干部常有而机遇不常有,好干部很多但机遇不是很多。这就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矛盾。比如,六安撤地建市的时候,由地区架构转换为省辖市架构,一下出缺了一批副厅级岗位,不少优秀干部走上了厅级领导岗位。可是此后,副厅级干部出缺岗位很有限,同样很优秀的同志一直干到退休也没能走到厅级干部岗位上。因为撤地建市这样的机遇很难得,五十年才遇上一次,如果用建市那个特定条件下干部选用的概率定式来套今天的实际,那就叫刻舟求剑了。干部对提拔使用的期望值与组织上所能提供职位职级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矛盾,认清了这些关系、这些难处、这些矛盾,我们的心态就应该平静下来,情绪就应该稳定下来,就应该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牢骚。我们经常讲干部成长靠什么?主要是靠‚三个人‛:一是靠党组织,党组织是法人;二是靠众人,众人是群众;三是靠自己,就是你本人。党管干部是前提,群众拥护是基础,关键在你自身的努力。三要以信任之心对待组织。首先,任何组织都是一个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按照集体领导的原则来运行的。任何个人都只是组织中的一员,都不能代替组织、凌驾于组织之上。组织提出的人事安排方案,要经过领导集体充分、慎重酝酿,严格考察,认真讨论,最终综合决策、决定。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严格按中央和省委确定的规矩办事,也必须按受上级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其次,任何组织都是人的集合,不是神,是人就难免有局限性。党组织虽然主观上没有不当用人之心,但是也不能完全避免客观上确有用得不当之人。因为人是最难认识最难把握的对象,人是动态的变化的发展的活的对象,认清人、看准人、选好人对任何组织都是一个严肃而又艰难的课题,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高和不断完善。
第二,要正确认识自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这样一句话:‚人啊,认识你自己吧!‛毛主席早就告诫我们:‚人贵有自知之明‛。明方副书记说过:‚认识自己是一个人真正开启自觉人生的起点,对一个人的修养,对一个人的事业,对一个人的人生太重要了。‛我们也经常讲,跑过别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跑过自己。认识自己是件复杂的事情,也是件很难的事情,甚至是痛苦的事情,但是认识自己非常重要,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正确认识别人;只有正确对待自己,才能正确对待别人,正确对待组织。人有很多重‚我‛,有公开的自我、隐密的自我、背后的自我、潜在的自我,有组织眼中的‚我‛、群众眼中的‚我‛、单位中的‚我‛、家庭中的‚我‛、集体状态下的‚我‛、个别状态下的‚我‛、人前的‚我‛、人后的‚我‛、外在的‚我‛、内心的‚我‛,等等,在这么多的‚我‛,中间,有许多同志常常只注意到一个‚我‛或强调一个‚我‛,那就是本人自我认知、自我评判、自。我肯定的‚我‛,这个‚我‛往往带有二定的片面性。自己看自己,总是越看越顺眼,正如一句俗语所讲:文章总是自己的好,孩子总是自己的强。要认识自我的另一面是需要胸襟和眼界的,也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多年前我读过卢梭的《忏悔录》,开头就写道:‚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周恩来总理说过令人深思的话:如果我要写忏悔录,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人们都能从我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正确认识自己,需要多找几面镜子、几把尺子、几根杆子,多角度、全方位地对照衡量。我想,党员领导干部要拿这样‚五面镜子‛照一照:一是以党章为镜,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党员标准;二是以职责为镜,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岗位要求;三是以群众为镜,看看自己是不是符合人民的期盼;四是以先进为镜,看看自己是不是跟上时代的步伐;五是以反面人物为镜,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值得警醒的问题。经常拿镜子照一照、拿尺子量一量,才能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才能修养自己、完善自己,才能找准位臵、负起责任、发挥作用、实现价值。第三,要正确看待名利。电视剧《亮剑》里面的李云龙说过,你要比战功,我这个少将可能还少了一颗星,但是你要比倒下去的战友,活着就是幸福,不要说少将了,少校也是很好了。这句话给我们一个启示,即:对待名利应该怎么看、怎么比、和谁比。我想要做到‚三比三不比‛:要与多数人比,不要与少数人比。与多数人比,与你的同学比,与村子里的同乡比,与同时入伍的战友比,像我们这样的处级、副处级、科级职务绝对不差。如果与少数人比,与命运的宠儿比,心理肯定不平衡。命运的宠儿有几个?任何时候幸运儿都是少数。要与那些职务在你之下的人比,不要与在你之上的入比。职务在你下面的人,他们的能力、品德不一定都在你之下,一些非常优秀的人至今还在平民百姓中。如果你能看到这些就会对职位有一种满足感,心态就会平衡得多。要与低消费人群比,不要与高消费人群比。比你富裕的人有千千万,但比你困难的人有万万千;与贫困的农民、贫困的市民和下岗工人比,你的工资报酬绝对不算少,你要与高收入者比肯定寒酸。与工人市民比,与一般干部比,就能比出生活上的幸福感,与高收入者比,只能比出嫉富或仇富心。党员领导干部都要以平和之心对待名,以淡泊之心对待利,以豁达的胸怀处理得失,以奉献的精神服务社会,不为浮名所累、不为私利所缚、不为物欲所惑。
四、党员领导干部要倡导团结、维护团结、带头团结,培养博大宽广的胸怀
金山书记来六安指导工作时曾告诫我们:‚千珍贵万珍贵,团结和谐最珍贵。团结就是力量,和谐凝聚力量。‛三运省长在省政府第一次党组会上指出:团结检验素质,团结标志形象,团结关乎发展。
一要树立整体观念,搞好五湖四海的大团结。我们六安市是一个大家庭,不管你出生在哪个县,成长在哪个区,都是六安人。我们的事业需要强化的是六安市的大概念,需要淡化的是某某县某某区的小概念。不要以县以区划线划圈,同一个县区就多一份情,不是一个县区就少一份意,老乡观念太强,久而久之就容易感情用事,以乡情代替政策,以乡情代替原则。小平同志说得好:‚小圈子那个东西害死人呐!很多失误就从这里出来,错误就从这里犯起。‛明方副书记对爱搞小圈子的人作了深刻分析:搞小圈子,是本事不够的表现。没有本事统一大家c《j思想,只有在小圈子里商量商量,没有本事凝聚大家的力量,只有靠小圈子里几个人的力量,然后有好事就让小圈子里几个人先沾,结果失去了绝大多数人。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淡化地域意识,树立整体观念,强化大市思想。要摒弃狭隘的地域观,打破小圈子,手拉手、肩并肩,拧成一股绳,为六安的发展进步共同努力。
二要树立全局观念,搞好部门之间的大合作。近年来大力开展创建‚三型机关‛活动,服务效能有了一定的提升,部门合力也有了一定的加强,但也还有一些不好的现象和苗头。一是唯我独大。遇事不是主动沟通和协商,而是相互等待和观望,你是局级单位,我也是局级单位,你是局长,我也是局长,你不来找我,我不会主动去找你,怕丢了面子、小了架子,自尊自大;凡事习惯于片面强调部门权威、部门规章,在交叉管理和服务领域往往各执一词、各行其是,甚至互相掣肘、互相设障,既影响了管理和服务的效能,也影响了部门团结。二是画地为牢。在哪个山头唱哪的歌,把党委、政府的工作部门当作自家的菜园地,需要大家共同做的事,都要分个你我他,你管的你办、你办的我不干,你定的你干、你干的我不管,缺乏一种合力办事的胸怀。三是重利轻责。眼睛只盯着部门的权力和利益,淡化了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有利的事情争着上,麻烦的事情相互推;出台政策征求意见时,都想把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塞进去,使政策形成的过程变成了讨价还价的过程;执行政策时,断章取义,强调和放大对自己有利的条款,责多利少或有责无利的事一推了之。说到底,这都是站在部门权力和利益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的结果,是小团体利益在作怪,是本位主义的表现。部门是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助手,是党委、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窗口,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职责各有不同,目标只有一个,中心只有一个。部门与部门不是相互掣肘、相互拆台、相互博弈的对手,而是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互相支持的伙伴。要站在全局的高度,摆正本部门、本单位在全局中的位臵,最大限度地发挥本部门、本单位职能作用,形成全市一盘棋,合力干大事,共谋大发展。‘
三要树立大局观念,搞好领导班子的大和谐.金山书记曾经讲过:‚在一个班子中,互相支撑,共同提升;相互拆台,一起下台,没有团结就没有好形象‛。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干事创业的领导核心,班子的团结是群众大团结、部门大合作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地方和单位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重要保障。
搞好领导班子团结,关键在‚班长‛。作为地方或部门主要负责人,搞好团结是大本事。不会搞团结的‚班长‛不是称职的‚班长‛,不是合格的‚班长‛。‚一把手‛要带头搞好团结,做团结和谐的模范。首先,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健全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善断不武断,信任不放任,大度不失度,公道正派、一视同仁,敢于负责、勇于担责,充分信任、放手支持,筑牢班子团结的基础,当好班子团结的领头人。其次,要‚统揽,不要‚统管‛。一个人本领再大也不能包打天下,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再优秀的人也本领有限、精力有限。‚一把手‛除了统揽全局、把握方向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搞好团结,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班子的集体智慧和力量。第三,要当‚班长,不要当‚家长‛。要带头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善纳群言,不能把个人摆在其他班子成员之上,防止以班长的意见代替班子的意见,把少数服从多数变成班子服从‚班长‛。搞好领导班子团结,责任在所有成员。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是一个亲密无间的团队。在前年的民主生活会上,我讲过这样三句话:维护班长就是维护班子,维护班子成员就是维护领导集体,维护他人就是维护自己。班子成员要自觉并善于从全局考虑和处理问题,毫无保留地支持、协助‚一把手‛工作;要本着对工作、对班子负责的精神,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尽力履行份内的职责;要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包容。西方有句谚语:我们每个人都是只有一只翅膀的天使,只有拥抱起来,才能走向光明。‚拥抱‛就是合作、就是团结。作为领导干部,我们更应胸怀博大、胸襟宽广,团结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这样的领导班子,才是有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的班子,才是上级组织和群众都满意的班子,才是有好形象的班子。
5.党性承诺 篇五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八
着力增强宗旨观念,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提高实践能力,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政绩观和正确利益观,增强党的纪律观念,这是时代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迫切要求。
“要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为我们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指明了方向。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加强个人修养和接受教育监督相统一,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优良作风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工作中。
加强党性、改进作风,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各级党组织要把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培养、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落实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工作和措施上,围绕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健全党内生活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民主团结、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加强党性、改进作风,重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优良作风,应该体现在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上,体现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体现在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上。各级党组织要从教育培训、培养锻炼、选拔任用、考核评价、作风要求、纪律规定等方面制定科学评价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的具体要求,努力把干部队伍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仍在蔓延,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既是对我们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也是对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现实考验。各级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带领人民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曾强调,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一定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高度,认识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努力做到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勤政为民、恪尽职守、清正廉洁,在实践中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中将党的建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人民日报评论员:发挥纪律严明这个优势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七
严明的纪律历来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加强党性修养,严守党的纪律,这既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弘扬优良作风、保证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认真贯彻执行的前提条件。
当前,绝大多数党组织和党员能够自觉遵守和维护党的纪律,但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纪律观念淡薄,自恃地位特殊,放松纪律约束,对中央决策部署和政策规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甚至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的决定和各项规定,不认真贯彻执行,我们就不可能有统一的意志,不可能有战斗力,党的任务就不可能顺利实现。实践证明,对中央三令五申的禁令和规章置若罔闻、我行我素,我们这个党就会被搞散,我们这个国家就会被搞散,就谈不上同心同德、万众一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坚决维护党的章程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自觉同党中央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保证政令畅通。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坚持民主集中制,自觉维护党的组织原则,坚持任人唯贤,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当之风,坚决反对拉帮结派、搞团团伙伙。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经济工作纪律,严格执行党的经济工作方针政策,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不能超越职权插手具体建设项目,更不能利用职权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一定要严格遵守党的群众工作纪律,决不允许侵犯群众权益,决不允许欺压群众。一定要自觉遵守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等各项纪律,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清正廉洁。
纵览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什么时候党的纪律严明,党的战斗力就会增强,党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纪律松弛,党的战斗力就会削弱,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在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同志就根据党的历史经验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新形势下的各种严峻考验和巨大挑战,尤其需要更加充分发挥我们党纪律严明这个优势,全党上下步调一致,团结奋斗,就能带领全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夺取新的更大胜利!
人民日报评论员: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六
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共产党员处理利益问题的根本原则,也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面对日益多元的利益格局,面对社会上种种腐朽思想的影响,能不能坚持正确利益观,对领导干部是一个非常现实的考验。
在利益观的考验面前,绝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秉公用权,廉洁从政。但是,也有少数领导干部过分看重个人利益,过分计较个人得失,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甚至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有的个人主义严重,干一点事就希望得到“回报”,刚刚提拔就琢磨“再上一个台阶”;工作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向组织讨价还价;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自己、亲友谋取私利。有的违规建房、住房超标准、收受礼金购物卡、投资入股谋利。这虽是个别现象,却充分说明,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利益观,才能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才能抵挡住金钱和物欲的诱惑。
共产党人是历史唯物论者,不讳言利益,不否认社会成员有个人利益、个人抱负、个人追求。领导干部也有制度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正当利益。对于领导干部的正当利益,组织上应该维护。但是,作为领导干部,不能一味追求个人利益,更不能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尤其不能看到社会上一些人富起来就感到心理失衡,觉得自己吃了亏,总想着攀比仿效,总琢磨给自己找好后路。这样想问题,没有不犯错误的,没有不走到邪路上去的!大量案例警示我们,个人主义逐步发展、恶性膨胀,必然导致以权谋私、走向消极腐败和堕落。
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把实现个人追求与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正确看待个人利益,正确看待个人得失,正确把握利益关系,多想想为党和人民事业而牺牲的英烈们,多想想那些至今衣食住行仍然有不少困难的群众,多比比那些为党和人民任劳任怨辛勤工作的模范人物,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惑,淡泊名利,克己奉公,努力实践共产党人高尚的人生价值和人生追求。
正确利益观是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利益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不迷茫,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下不动摇,在金钱美色的诱惑面前不失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人民日报评论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五
怎样看待政绩,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这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重要体现,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对领导干部来说,发展经济,造福百姓,应该也必须干出成绩。通过扎实勤奋的工作,为党和人民做出突出贡献、建立突出政绩,这是奋发有为的领导干部的应有追求。这里的关键是要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实事?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科学发展无从谈起,而且还会急功近利、欺上瞒下,热衷于“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劳民伤财、贻害子孙。有的干部说话办事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不怕群众不高兴,就怕领导不开心。还有一些干部,只抓那些容易出成果的“显绩”,不啃“硬骨头”;只关注局部利益,不顾及全局得失。他们树“政绩”的目的,是给自己留名,为自己邀官。这样的干部,不仅办不好事业,还损害了党的形象;这样的“政绩”,不仅对百姓没有益处,还会妨碍国家发展大局。
共产党人的政绩,说到底就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就是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联。科学发展观引导着正确的政绩观,正确的政绩观实践着科学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要求的政绩,是以人为本的政绩,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政绩,是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政绩。事实证明,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政绩观上陷入误区;缺乏正确的政绩观,往往会在实践中偏离科学的发展观。
树立正确政绩观,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量力而行,不搞主观臆断和违背客观规律的“拍脑袋”决策,不追求脱离实际的盲目攀比,不提哗众取宠的空洞口号,不搞虚报浮夸和报喜不报忧。
政绩最终都要用实践、群众和历史这三把尺子加以检验。经济和社会发展好与不好,应该是实践说了算,应该是群众说了算,还要经得起历史检验。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察实情、讲实话,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把全部精力用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用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上。以这样的眼光看待政绩,以这样的尺度检验政绩,以这样的精神追求政绩,才能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政绩。
人民日报评论员:责任重于泰山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纪委十七届三次会议上重要讲话之四
领导就是责任。责任意识,是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工作作风的试金石。加强党性修养,增强责任意识,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责任心强,就会把困难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头。责任心不强,只想当官,不想做事,在其位不谋其政,碰到问题不解决,遇到矛盾绕着走,对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该抓的不抓,该管的不管,结果就会问题越积越多,以致酿成大祸。
领导干部负有领导科学发展、管理社会事务、应对突发事件等重要责任。作为决策者和管理者,是否有强烈的责任心,直接影响到决策水平和工作成效。责任意识强,就会在其位、谋其政、行其权、负其责。相反,责任意识不强,工作就很难到位甚至缺位。工作有难易之分,能力有高低之别,但关键的还是责任心。
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工作勤勉,兢兢业业,带领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积极推进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但是,也要看到,确有人对工作不负责任,作风漂浮,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贪图安逸,奢侈浪费,讲排场、比阔气,甚至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享乐主义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侵害了人民群众利益,阻碍了我们事业的发展。
我们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生这样那样的事故,往往与一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负责任直接相关。一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造成的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惨剧,后果触目惊心、教训十分惨痛。如果相关领导干部能够负起责任,这些重大玩忽职守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大多是可以避免的。
责任重于泰山。各级领导干部要着力强化责任意识,带头落实责任制。特别是要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地区、部门、行业、部位、环节,要反复督促检查,一抓到底,严防死守,杜绝隐患。遇到急难险重任务,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领导干部要亲临一线、靠前指挥,查清原委、掌握政策、讲究方法,既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又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既要坚持依法处理又要积极疏导群众情绪,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决不能消极观望、逃避责任、贻误时机、激化矛盾。
2009年是中国发展的关键一年,在应对金融危机和各种挑战中,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记肩负的重任和使命,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把思想统一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实事上,把功夫下到落实上,兢兢业业干好本职工作,不辜负党的嘱托和人民的期待。
仲祖文:引才的关键是引心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对人才工作日益重视,纷纷加大引才力度,尤其是利用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想方设法吸引海外人才。但值得注意的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只注重政策优惠、物质待遇,不重视人文关怀、情感沟通,引才没有去引心。
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为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所感动;徐庶终生不为曹操设一计,是因为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古人说,“士为知己者死”。用人者必须赢其心,人才方会尽其智。
引才要引心,首先要激发人才的爱国心。爱国主义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荣传统。新中国成立之初,钱学森、李四光等一批杰出科学家冲破层层阻力毅然回国,就是为了报效祖国和人民。今天留学海外的人才,同样身在异乡,情系桑梓,满怀爱国之心。我们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鼓舞他们,用蓬勃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吸引他们,为他们实现报国之志开辟更加畅通的渠道。
引才要引心,关键要激励人才的事业心。海外人才回国,看重的是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越是高层次人才,越看重事业发展。坚持以用为本,让人才大有用武之地,才能更好地引心聚才。要改变重引进、轻使用的现象,让引进的人才有机会领衔或参与重大科研和工程项目。要破除阻碍人才发挥作用的各种樊篱,在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要充分信任人才,放手使用人才,让他们有职有权有责,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
引才要引心,一定要尊重人才的自尊心。大凡人才,自尊心都比较强。要真心实意与人才交朋友,尊重他们的个性,包容他们的差异,使他们感受到信赖和光荣。要保护创新、宽容失误,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营造宽松和谐的创业环境和学术氛围。要创新激励机制,以价值体现价值,用财富回报财富,使人才的创造性劳动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新一轮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热潮正在形成。我们要以更宽的眼界、更宽的思路、更宽的胸襟广揽四海英才,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良好的党风政风服务于大局
2009年的春天,党风政风问题一再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中:1月,胡锦涛在中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提出,把党的作风问题作为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2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开发布了《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就严禁以各种名义公款出国(境)旅游、严格公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使用等事项提出了八项要求;3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坚决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的通知》;同月,“两会”召开,据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调查,民众对“两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反腐败名列榜首。党风廉政问题又一次位居舆论中心。
在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困难之时,从中央到地方,从领导层到普通民众,都对党风廉政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当有重要理由:
一是树立信心、克服经济困难之需要。温家宝曾几次谈到,面对经济发展困难,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然而,信心从何而来?对执政党的各级领导者来说,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日益深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等等,都是信心的来源。但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说,能否以良好的党风政风唤起民众的信任——信心,共克时艰,带有更大的难度。比如,某些具体政策是否正确,要经过一定的时间之后才能证明其正确性,其贯彻执行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心。如果民众认为执政党与政府不是特殊利益集团、是真正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就会拥护暂时不能见效的政策;而执政党与政府公信力较低时,其政策即使正确也难以得到民众认同,执行的阻力也相应产生,这就是信心问题。换句话说,民众的信心来源于对党和政府行为表现的认可,而作风作为党性和世界观的一种外在表现,是直接影响人民信心的重要因素。党的作风服务于大局,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经验。
二是增强凝聚力、创造科学发展的社会环境之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是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而社会的和谐与执政党、政府的行为密切相关。和谐社会以公平正义为首要特征,腐败现象和奢侈浪费、官僚主义等等不良作风则是对公平正义的最大损害,腐蚀社会主流价值观,削弱党的执政基础。有些问题,比如,日常工作中的官僚主义;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疾苦;得过且过、没有干事的心态;遇事推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乱子等等,虽不能划入腐败的范畴,但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并且,由于这些问题往往是在与群众直接打交道的常态性工作中出现的,更直接影响了执政党与政府的公信力,导致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近年来各地发生的一系列群体性事件中,相当一部分与党风政风建设存在的问题有关。没有良好的党风政风,就没有进一步发展的社会条件。
三是保障党的性质之需要。从根本上说,中国共产党向来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党的性质决定了其价值取向与腐败和各种不良作风是相悖的。党的先进性内含着作风层面理应走在时代前列,理应符合人民的需求,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形成适应改革开放的新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讲,上述中央文件所作的各项规定,就不仅仅是出于扭转经济局面的需要,还是保障党的性质,维护党的先进性,巩固和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中央文件提到的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公款出国旅游等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强调了。这些问题一再出现,说明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提起的话题,只有从经济体制和执政体制改革的源头综合治理,才能得到有效解决。
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就必须要在尽责、感恩、敬业、守信、立德、节欲方面下功夫。
要尽责。要把尽责作为首要的任务来认真对待。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做好岗位职责内的事,做好群众需要做的事,做好别人不爱做的事,做好别人不会做的事,并且能够甘于寂寞,长期坚持,做得让组织满意,让同事满意,让群众满意,让自己满意,这样才算是尽到了责任,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多尽责、善尽责、尽到责,这样不但出成绩、出业绩、出政绩,而且在尽责中增长了才干、充实了生活、愉悦了身心。
要感恩。感恩就是要在其位、谋其事、用其智、竭其力,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感恩就是要将感恩之心外化为具体的行动。强化感恩之心的最好方法是学会比较,往上比,副职可能不如正职,一般岗位可能不如重要岗位;往下比,在人多职位少的情况下,能获得现有的工作、职位、报酬,已经是无比幸运了。大家应该知足,应该用感恩之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不要总是抱怨自己付出太多,提拔太慢,得到太少。
要敬业。敬业是干部必备的素质。敬业,才能乐业;敬业,才能爱业;敬业,才能修业;敬业,才能精业;敬业,才能兴业。敬业,才会将心思、时间、精力用在工作上,以明确的奋斗目标、明确的实施步骤、明确的落实措施一步步向目标靠近。只有有了敬业的精神,才会有敬业的行动。如果有了敬业精神,勤学习,善钻研,就能成为行家里手,形象就会升值,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要守信。经商要讲诚信,为官更要讲诚信。领导干部既要重承诺,更要重践诺,因为假的承诺,必然会带来真的麻烦!老百姓更重视的不是领导干部说了什么,而是做了什么。作为领导干部,要成为讲诚信、守信用的楷模,要坚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如一,始终如一。
要立德。胡锦涛同志要求党员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组织选用干部把德才兼备作为重要标准,考核干部要考“德能勤绩廉”,有人说官德也是一种政绩。道德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用无私奉献的精神建树起来的丰碑。有道德的人可以得到做人的尊严,得到人们的信赖,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号召力和凝聚力,领导干部的魅力和威信不是来自于权力,而是来自于美德。领导干部要发挥好道德的力量,用美德来凝聚人心,形成合力,增强干劲,干成事业。
要节欲。人非圣贤,谁能无欲?有欲望没有错,关键是要把握好欲望之“度”,要有底线,必须要将欲望控制在法纪制度、道德良心允许的范围之内。有些人生活得不快乐,不是因为拥有太少,而是贪图太多。要以史为镜、以案为戒,束紧名缰利锁,学会节制欲望,绝不能为欲所困,为欲所害。只要不盲目攀比,主动去非分之想、远不正之风、弃不义之财,就能知足常乐。
执政意识是党在执政后对自身状况、客观条件、历史责任、奋斗目标以及面临挑战和机遇的一种深层次认识,它标志着执政党在政治上成熟和理论上自觉的程度。党员领导干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其执政意识的有无和强弱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的稳固与动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切实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任务。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既是一种政治身份意识,就是时刻不忘自己是党的执政骨干力量,自觉把自己所从事和担负的工作与党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起来考虑和谋划;也是一种使命意识,就是时刻铭记党的理想信念和党的奋斗目标,自觉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而努力。实践表明,不断增强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执政意识,对于建设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保持党在整体上的先进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前提。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执政的基本资源。党的创造力离不开党员领导干部创造性工作的态度、智慧及行动效果。党员领导干部积极性的思想来源,是对党的事业的认同、参与的自觉意识。党员领导干部具备了执政意识,才可能在执政大局下思考问题、布置工作和采取行动,使一切工作让人民满意,让党放心;才可能进一步自觉履行自身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发挥领导骨干作用,始终保持创造的积极性。这样,党才有活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能力。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保证。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党的先进性的一面旗帜,是党号召和凝聚人民群众并得到人民群众支持与拥护的强大思想武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西方敌对势力继续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如果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意识被“西化”、“分化”了,必将动摇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就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以坚强的执政意识自觉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和侵蚀。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解决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与党的执政使命不符合、不适应问题的紧迫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与其重任总体上是相适应的。但是,随着党所处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随着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重大变化,有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也存在着执政意识淡薄、错位的问题。有的理想信念动摇,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立场不坚定;有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强,思想作风不端正,工作作风不扎实,严重脱离群众;有的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这些问题虽然只存在于少数党员领导干部身上,但危害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好“为什么执政、为谁执政,依靠谁执政、怎样执政”的问题。
二、准确理解和把握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特征与内涵
执政意识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执政实践的思想基础。党员领导干部需要具备多方面的先进思想和观念,但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执政意识,也就是自觉巩固政权、维护政权、运用政权以实现党的利益的意识。
始终清醒的政权观念。我们党执政的权力,本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的权力,是人民的权力。毛泽东多次说过,共产党人决不争个人的权力,但对人民的权力、无产阶级的权力,是一定要争、一定要掌的。世界上一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惨痛教训告诉我们,放弃党的领导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的背离,对党的历史使命的抛弃,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利益的背叛,也就丧失了党的生存权。要增强政权观念,牢固树立确保权力始终牢牢掌握在我们党手中的信念,明确认识执政党的地位和任务,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巩固政权、维护政权这个基本要求和根本前提出发,自觉运用政权实现本阶级利益。
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有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党执政后党员领导干部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行为是以权谋私,搞所谓的既得利益集团,以致腐败堕落。增强执政意识,核心是要增强执政为民的宗旨观念,树立正确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执政兴国的发展观念。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只有思想上树立了发展观念,一切着眼发展,一切围绕发展,一切服务发展,一切有利于发展,党的执政内容、执政价值、执政资格才能得到体现,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才能得到稳固和提高。要强化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相协调、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胸怀全局的大局观念。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论在何种岗位上工作的党员领导干部,在处理问题时都要以党执政的大局为重。要了解大局、把握大局,善于从国际国内形势、本地沿革、发展趋势中分析、了解、把握大势;要服从大局、服务大局,每一项工作的开展,每一个政策的出台,都要放在大局中去思考、去衡量、去把握,在大局中定位,在大局下行动。对于地方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尤其不能搞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局部的发展必须有利于全局的发展,当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
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的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大量出现,要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党员领导干部就要带头弘扬开放创新的时代精神,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必须强化与时俱进的创新观念,把握时代脉搏,立足新的实践,及时总结新的经验,积极进行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体制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
依法执政的法治观念。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既要求党必须坚持依法执政,严格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实现执政活动法制化;又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程序、内容和手段来行使权力。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必须强化依法用权的法治观念,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强化执政监督,自觉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使党的领导更好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和依法治国的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
居安思危的警醒观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如果缺少警醒观念,就会安于现状,失去进取精神、发展生机和创新活力。警醒观念来源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认识,来源于对现实与未来发展的深层思考。缺乏长远的历史眼光与深邃的战略眼光,将导致既无近虑,亦无远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警醒观念,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未雨绸缪,锐意进取,知难而进,艰苦奋斗,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要在对历史的反思、对现实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探究中养成揭示矛盾、发现问题的习惯与能力,不掩盖矛盾,不粉饰问题,敢于正视并应对各种风险和危机。
为政清廉的自律观念。大量事实表明,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往往是从思想蜕化变质开始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增强为政清廉的自律观念,自觉加强党性和道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把得住原则,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把党纪国法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动,坚决抵御各种腐朽思想作风、生活作风的侵蚀,经受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进一步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
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是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实践、不断提高的长期过程。增强执政意识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党性修养和实践锻炼,以及党组织对其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
加强理论武装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根本前提。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它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是树立并增强执政意识的政治理论根基。要切实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大力开展党和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重大部署和要求的培训,着力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本领。要坚持学习理论与指导实践相结合,引导和帮助党员领导干部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引导和帮助党员领导干部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投身执政实践活动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途径。要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努力磨炼意志品质,陶冶道德情操,升华思想境界,不断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不断从群众中汲取丰富的政治营养,及时发现问题,反映群众呼声,使自己成为党与群众联系的纽带,进而增强对党的事业的责任感。要树立重视基层的导向,注重选拔在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的优秀干部,建立从基层和生产一线培养选拔优秀干部到上级领导机关工作的机制,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一线的内在驱动力。
严格党内生活锻炼是增强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关键所在。要通过党内生活锻炼,引导党员领导干部按照党的执政使命的要求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完善,使党性不断升华,执政意识不断增强,处理党内事务能力不断提高。要健全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断提高民主生活会的质量,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生活中不讲是非不讲原则、好人主义盛行等庸俗作风。要健全和落实谈心谈话制度,既讲原则、讲是非,又真诚关心、互相帮助,通过谈心谈话达到沟通思想、找准问题、增进团结的目的。
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执政意识的重要保证。我们党自执政以来,一直注重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员干部管理的要求,贯彻落实从严治党的方针,对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教育、管理和监督,有效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增强执政意识,进一步规范执政行为,保证广大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委组织部研究室)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干部人事制度,是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治本之策。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刻总结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经验特别是近年来的新经验,积极推进选人用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应紧密结合实际,着力从以下五方面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
一、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
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创新,必须坚持正确原则,把握正确方向。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进一步落实干部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切实增强干部人事工作的透明度,坚持合理规范的有序竞争,把各类优秀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上去,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优秀干部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坚持品行为本、责任为重、务实为要、民意为上、廉洁为贵,真正把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利益,锐意进取、敢闯敢干,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群众认可、清正廉洁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要坚持面向基层,任人唯贤。从党和人民事业出发,真正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放眼基层和生产一线,放眼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矛盾复杂的地方,放眼关键岗位、重要岗位、长期默默奉献的岗位,及时发现各方面优秀人才,并合理使用起来。要坚持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遵循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干部成长规律,改进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实现干部工作理论、制度、方法和工作机制的科学化;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把民主的要求贯穿于选人用人的全过程;坚持依法、按章办事,把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法律、法规、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内容完备、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科学管用的干部人事制度体系,真正实现靠制度选人、靠制度用人、靠制度管人。
二、进一步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明确要求,要进一步完善和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以正确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近年来,我省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包括市县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科学考评办法、百分制量化考核办法和领导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办法的干部科学考评体系,并普遍运用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中,对各级干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推动了各级干部从偏重经济建设向强化经济社会全面建设转变,从重GDP、财政收入向重环保、民生转变,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从偏重短期效应向突出长期效应转变。
我们将在此基础上,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努力实现“五个转变”,尽快建立“十项制度”。“五个转变”,就是要在考评内容上实现由单方面考评到全面综合考评的转变;在考评形式上实现由静态固定考评模式到动态多样考评形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重点上由重任职前考评到任职考察与平时考核相结合转变;在考评方法上实现由封闭神秘方式向民主公开方式的转变;在考评工作环节上实现由偏重考评过程到兼顾结果运用的转变。“十项制度”,就是要抓住当前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着重从制度和机制层面入手,在巩固完善已有制度成果的基础上,抓紧建立干部平时考核制度、民意调查制度、民主测评制度、干部学习考核制度、谈话制度、巡视评价干部制度、领导干部重要事项报告制度、考评结果运用制度、考评责任追究制度、干部心理素质测评制度等相关的配套制度。特别是在日常考核制度中,要把干部德的标准列为评价要点,既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又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小节观其大德,全面了解掌握干部的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状况,为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提供依据。
三、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要求,要坚持群众公认,用科学的办法选人用人。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扩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民主,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了28名副厅级领导干部和企业领导人员,并指导和推动全省各级党委积极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健全全委会票决领导干部任用制度,将全委会票决的范围扩大到省直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正职(含省级领导担任正职部门的常务副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全面建立了“一报告两评议”制度,省、市、县三级在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都要就本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作出专题报告,并在全委会委员中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进行民主评议,部分市还对当年新提拔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加大了对纪委、组织、公检法等重要岗位干部的交流力度,使干部队伍结构得到优化。
下一步,我们将从五个方面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安排部署。一是继续推进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选拔干部方式,突出岗位需要,注重工作能力,强化实绩导向,提高科学性。二是进一步健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切实增强民意表达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把好初始提名关。既要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又不能把推荐票数多少作为决定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而是要由党委根据考察的情况、岗位的需求、班子的结构和干部的发展潜力,综合分析、集体决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破除干部工作的封闭性和神秘化,把选人用人的政策和标准交给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方法告诉群众,把选人用人的相关情况及时反馈给群众,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能够及时了解和有效监督。四是不断完善差额选拔干部方式,根据岗位和工作需要积极探索差额提名、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等方法。五是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力度,对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满5年、其他岗位满10年的干部进行横向、纵向交流,并加大对新提拔任职的干部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促进干部合理流动,增强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四、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构建来自基层一线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要进一步加大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的力度。2008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树立重视基层用人导向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联动考虑,整体运作,一方面精心选拔优秀基层干部到各级党政机关,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了1200名乡镇公务员,公开选拔了30名优秀乡镇(街道)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选拔了一批优秀县委书记到省直厅局领导岗位任职;另一方面,选派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培养锻炼,选派了119名年轻干部到县(市、区)挂职,选聘了1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任职,这一系列举措,形成了一条完整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人才培养选拔链,调动了各级干部的积极性。
我们将按照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要求,紧密结合山西实际,立足于未来10年和更长时间对领导人才的战略需要,切实抓好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进一步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继续从省直机关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挂职和任职,从企业、乡镇选派一批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继续选聘1万名大学生村干部。二是进一步选拔基层优秀干部进入各级领导机关。认真总结从县、乡两级选拔党委书记到上级机关部门任职的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有关措施和办法。继续做好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工作,当年新考录的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中村干部的比例不低于50%。市、县两级机关也要拿出一定比例考录基层工作人员。三是进一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开展后备干部推荐、考察和选拔工作,集中补充调整各级后备干部,健全完善后备干部库,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充足的干部储备。
五、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加大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力度
全国组织部长会议指出,把人选准用好,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既要靠优良作风,坚持公道正派,也要靠科学机制,靠有效监督。贯彻落实这一要求,必须进一步强化干部监督,用严密的程序和刚性的责任保证把人选准用好,使跑官要官者没有市场,买官卖官者受到处罚。近年来,我省着眼于制度规范、群众参与、纪律约束,在强化干部监督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是针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干部人事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干部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从山西实际出发,抓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制定出台了干部推荐、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工作“四个规定”,并在此基础上配套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和办法,使干部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了市、县党政正职群众满意度调查活动。委托山西省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对市县两级党政正职的工作作风、履行职责、公众形象等三大项目15个方面的表现情况进行民意调查,为全面客观评价识别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三是严明纪律,对各级领导干部和组织人事干部提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要求,并及时将这些纪律要求在新闻媒体上广为宣传,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主动进行监督,发现违纪违法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处理。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精神,突出“群众满意”这个重点,积极推进六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建立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制度,开展对市、县以及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群众满意度民意调查工作,及时了解群众对选人用人的评价,切实把群众满意度测评结果作为衡量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标准、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手段、改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依据。二是全面实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和党政机关党组(党委)向机关干部群众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并接受评议的制度。三是着力加强干部初始提名环节的监督,从源头上遏制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四是按照“正面教育为主、预防为主、事前监督为主”的方针,综合运用提醒谈话、批评教育、组织函询、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重要事项等手段,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五是建立健全调整不胜任现职干部工作制度、立项督查制度和典型案例通报制度,特别是建立组织部门内部配合、外部协调的大监督机制,形成以组织部门为主,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的干部监督工作体系。六是继续做好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委书记选人用人行为试点工作,防止一把手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的随意性。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要求,中组部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问题研究”确定为2008年组织工作重点调研课题之一。去年,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将课题分为1个总课题和5个子课题,与部分省区市党委组织部和中央国家机关部委共同开展了调研。
一、选人用人公信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总体上是好的。但随着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用人上不正之风的出现并在一些地方蔓延,人们开始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产生一些疑虑。从调研看,导致选人用人公信度不够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干部工作的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用人导向和执行选人用人的标准、条件出现偏差。一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上不能出于公心。讲关系、凭好恶,对自己的亲戚、朋友、“嫡系”和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人,不论素质如何、能否干事创业、群众是否拥护,都要想尽办法推荐、提拔、重用。二是少数领导干部在选人用人问题上的原则性不够强。三是不能正确把握选人用人标准和条件。有些地方执行德才兼备标准片面化,或者重用一些品德上有问题的“能人”,或者重用一些能力素质不高的“老好人”,干部群众不认可。有些地方在领导班子配备上重结构轻功能,在年轻干部、女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选拔上降格以求。
(二)干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和民主质量不够高。一是公开性、透明度不够。少数地方和部门干部工作仍然存在“暗箱操作”。二是搞形式上的民主。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表面上程序一步不少,实际上仍是按主要领导的意图办。有些地方在选举中“陪选”和“软差”现象严重。三是民意失真失实。有些地方和部门不能合理确定参与民主推荐的范围,出现随意投票、盲目投票现象。有的参与推荐的人员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投人情票、关系票。有的地方拉票贿选现象严重。四是简单地以票取人。
(三)识人不深不准导致用人失误时有发生。对干部缺乏深入细致地了解,干部考察的方式方法不完善。目前“不提拔不考察”、“不换届不考察”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对干部的考察评价过于笼统。考察材料格式化,缺乏个性化的分析评价,难以为党委讨论决定干部提供准确的依据。
(四)干部管理的严肃性和规范化程度不够高。对干部的经常性教育和监督不到位。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调整不力。对群众反映有问题干部的查处不够,有的查处大事化小、避重就轻。领导干部的调整随意性较大。一些地方任期制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干部调整特别是地方一把手的调整过于频繁。
(五)用人上不正之风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从调研的情况看,不但一些长期存在的不正之风如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说情风干扰风等尚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又出现了拉票贿选等新的不正之风。
二、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对策建议
(一)通过坚持和落实正确的用人导向,彰显选人用人公信度
1.坚持从党的事业出发选拔干部。要把事业需要、工作需求、岗位要求与促进干部成长、调动干部积极性结合起来,大力选拔那些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事业心强、作风过硬、实绩突出的干部,选拔那些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选拔那些勇于创新、敢有作为、大刀阔斧干事业的干部,尤其是选准用好一把手。
2.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把“德”放在第一位,选拔那些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品德高尚、情趣健康的优秀干部。凡在德上不“达标”者,即使能力再强、水平再高也不能选拔重用;已在领导岗位上的,要坚决调整下来。强调以德为先的同时,也不能放松对才的要求。
3.坚持公道正派的选人作风。一是必须克服一切私心杂念,排除一切干扰,公道地评价干部,公正地选拔干部,对确实优秀的全力举荐,对确有问题的坚决不用,决不让踏实正派的干部吃亏,决不让投机取巧者得利。二是必须坚持原则,做到执行政策不走样,坚持标准不降低,严格程序不变通,严明纪律不放松,特别是在关键时刻敢讲真话、实话、公道话。三是必须坚持五湖四海、广纳群贤。四是必须经得起诱惑,顶得住压力,理直气壮地抵制各种不正之风。
4.注重在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干部。要把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放在基层,研究制定从基层和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政策规定,畅通从基层和一线选拔干部的渠道,有计划地选派有发展潜力但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到基层单位、艰苦环境和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中磨炼,逐步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
(二)通过建立健全科学的选拔任用机制,保障选人用人公信度
1.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一要规范内容。明确提名主体,解决“谁有权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程序,解决“如何提名”的问题;明确提名条件,解决“哪些人可以被提名”的问题。二要健全制度。建立署名提名制度,领导干部个人提名必须署名提交书面材料,介绍被提名人选的有关情况、提名理由,申明与被提名人的关系等。落实民主推荐提名制度,建立干部任用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制度。三要严明纪律。提名主体在提名过程中,不准通过授意和暗示推荐提名人选,不准在提名中弄虚作假,不准搞临时动议提名,不准直接或间接提名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直系亲属等与本人有法定回避关系的人员。
2.增强民主推荐的科学性真实性。一要合理划定参与范围,既保证覆盖面,又避免不知情、不相干的人参与民主推荐。二要改进推荐方式。尝试结合干部考核非定向预推近期可提拔或交流的预备人选,试行地方党委全委会推荐下一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人选制度。三要正确运用推荐结果。对民主推荐票进行科学定位,既把得票情况作为反映民意的重要依据,从得票较高的人选中确定考察对象,又不能简单以票取人。建立权重分析制度,准确反映不同层次人员的推荐意见。加强综合评价,把干部的推荐得票与其一贯表现、考核以及周围群众和服务对象的评价意见结合起来。
3.建立健全科学的考核评价办法。当前最重要的是建立门类齐全、各具特色、简便实用的干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积极推行并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综合分析考核结果,找准个性特点,形成准确评价。
4.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决策机制。要探索加强地方党委领导班子决策前沟通酝酿的方法。在对拟任人选进行酝酿时,尝试书面预告制度,让参与酝酿人员对拟任人选有充分了解;实行缓议制度,凡对拟任人选意见分歧较大的,不急于提交会议研究。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推行地方党委常委会、全委会讨论决定任用干部票决制,不断完善票决方法,逐步实行差额票决制。扩大全委会票决重要干部范围,逐步从下一级地方党政正职扩大到党政工作部门正职,并延伸到重要岗位副职。对全委会闭会期间如何操作进行严格规范。
5.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力度。一要形成制度。新提拔任用的委任制干部,通过竞争性选拔的,一般应达到三分之一。二要更加科学。不断改进和完善竞争性选拔的方式方法,坚持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强化实绩导向、突出岗位需要、注重能力水平。三要防止片面性。竞争性选拔方式是多渠道选拔任用干部的一种形式,而不是唯一形式,不能不顾岗位特点、岗位需要,搞逢缺必考、逢缺必竞。
(三)通过推进群众的有序参与,赢得选人用人公信度
1.进一步提高透明度。要坚持“能公开的尽量公开”的原则,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创新公开的方式方法,通过建立专门网站、设立专线电话和电子信箱等形式,定期发布和更新干部工作的政策法规、动态信息,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探索实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新闻发布制度,掌握舆论主动权。
2.充分听取和尊重群众的意愿。要探索推行民意调查、民情搜集和民意问询等制度,及时掌握干部在社会上的表现。要切实尊重群众的意见,对于群众反映好、民主推荐票集中的干部,要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择优使用。要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进一步扩大差额选举的范围和比例,逐步提高差额选举的职务层次。改进候选人提名制度,做到组织提名与代表大会代表提名相结合,使代表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利。坚决不搞对候选人没有意见不画票的做法。
3.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要科学设置测评指标,量化评价标准,加大重要指标的权重,建立客观准确的评价指标体系。要合理选择测评的实施主体和参评主体,实施主体应为第三方或专门的社会评价机构,参评主体的选择应坚持广泛性、代表性、知情性和认知力并重的原则,将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相关联的群体列入参评范围,并确保普通干部群众占一定的比重。要完善测评的方式方法,通过随机采集信息、集中听取民意、调查问卷、网络投票、设立专门信箱等方式进行。要把测评结果作为考核一个地方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作为领导干部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通过严明的纪律,维护选人用人公信度
1.严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尽快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责任主体界定不清,权责关系划分不明,问责难、追究难的问题。同时要不断完善配套措施,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制度、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为追究用人失察失误责任提供依据。
2.强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要把加强对各级党委用人权的监督,特别是合理规范一把手的用人行为作为重点,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有关事项报告制度;推行上级组织部门派人参加下级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制度、地方党委常委会向全委会专题报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制度、全委会委员民主测评本级党委新提拔领导干部制度;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廉政申报制度、党委书记用人行为离任检查制度、选人用人社会监督员制度;建立网上举报和网上公示平台,完善干部监督网络。
3.严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律。要结合巡视工作,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坚持和完善严重违规用人问题立项督查制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研究制定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行为的惩治办法,不仅要使卖官者受到制裁,也要使买官者得到严惩,对为“跑官要官”的人说情、打招呼的要严肃批评,造成用人失误的要给予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
(五)通过严格干部管理,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6.浅谈青年干部党性修养 篇六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思维理念创新,党性修养,长效机制
新时期新形势下, 青年干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笔者认为, 要以科学发展观[1]为引领, 在思维理念创新, 改进行为习惯, 转变工作作风, 增强工作激情上下功夫, 积极培育创新动力, 增强创新的主动性、长效性,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 牢固确立推陈出新的工作理念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 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是与当前形势发展规律相一致的执政理念。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 遵照正确的客观规律推陈出新, 创新才更有意义, 更具实效。一直以来, 办事有魄力、讲效率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我们的青年干部必须大胆突破保守思想束缚, 对一些根深蒂固的旧观念要当“破”则“破”, 凡是有益于科学发展的新观念、新思维要当“立”即“立”。变被动接受任务为主动提出工作建议和主动承担任务, 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迎接挑战, 以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应对挑战。
1. 用科学发展推动思路创新
科学发展是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总体要求, 更是一种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深化的理念。青年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将科学发展观植根于头脑, 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努力将科学发展观内化为自身工作理念。既要善于从自身业务中跳出来, 把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更高的平台上, 推动发展。又要善于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和研究问题, 以改革创新的要求谋划解决问题的办法。
2. 用科学发展推动方法创新
坚持科学发展需要设计高效、人性化方法, 提升实际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注重深入基层一线, 努力做到意见在一线收集, 实情在一线掌握, 办法在一线产生, 问题在一线解决, 经验在一线总结。积极主动探索科学的工作方法。
3. 用科学发展推动机制创新
我们的青年干部要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科学工作机制。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日常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总结、提炼, 形成制度, 建立长效机制。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准绳, 自觉养成研究状态下的工作习惯
作为党员干部的中坚力量, 青年干部更有必要认清形势, 问一问自己是否真正理解科学发展观, 能不能灵活运用科学发展观。当前我们一些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素质能力、工作水平、领导方法等, 还不能很好适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工作中表现对发展理解的局限性、对工作部署的片面性等。我们必须做到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使工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力求提高工作的科学性, 实现工作创新。
1. 要选好学习研究内容
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基础上, 还要广泛涉猎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等方面的知识, 全面拓展知识系统, 使自身工作更有预见性, 为推动工作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充分发展提供知识支撑。要脚踏实地钻研业务, 提高“会说”“会想”“会写”“会做”的能力, 从而真正成为熟悉业务的“政策通”、具备较高理论水平的“笔杆子”、熟悉各项工作的“多面手”。
2. 构建学习研究的平台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2], 要积极通过在岗自学、跟班学习、研讨交流、专题调研等多种形式, 增加研究实践的机会, 不断开拓工作视野。我们青年干部要主动针对某个课题深入到基层研究、探索、提出思路和对策, 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支撑, 积极培育追求更好的工作作风
当前, 任何一种技术、商业模式、管理方法都可能在很短时间内为竞争对手所知晓、模仿、超越, 拥有持续创新能力才是无法模仿、难于超越的。对我们青年干部而言, 以创新能力为支撑, 科学发展为动力源泉, 才能开创工作新局面。一旦创新动力丧失, 就有可能面临违背科学发展的危险。持续创新要求把追求更好定为目标, 既要主动反思工作中存在失误、缺陷的地方, 又要仔细揣摩工作的每一个步骤是否有可以改进提高的方法。总结过去, 立足当前, 我们青年干部的工作才能日新月异, 精益求精。
首先, 要以积累改善达到创新。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创新可以看做是一个结果, 是人在成长和积极性发挥到一定程度下, 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自然产生的一种结果。因此, 我们的青年干部要善于对工作的每个细节精雕细琢, 在实践中持续改进不足。重视一个个小的成果, 以带来自身工作理念、机制、方法上的变化, 最终积累成具有自身浓郁特色且不能被简单模仿的创新。其次, 要以群众满意作为最终目标。青年干部要把改革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让人民群众满意上。要对群众满意度不高的事项进行持续改进, 修改调整。将群众满意作为最高标准, 注重调查研究, 坚持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3], 了解人民群众对自身工作思路、决策、措施的反映, 为及时调整思路和修正决策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促进各自工作更好地与人民群众的意愿相一致。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动力, 不断激发超越自我的工作激情
激情是干事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任何美好的事业要获得成功, 都需要人的巨大激情作为动力。对青年干部而言, 要把激情干事作为最主流的精神特质。
第一, 要有激情干事的欲望。镇江籍的“海归”施政荣创业时的项目并不被国人看好, 甚至连业内人士都讲“又一个干打雷不下雨的人回来了”。他顶住各方压力, 5年后跃居中国新首富, 他说, 因为我有发自内心地想做事的强烈愿望。他的话, 不仅向我们阐释了他对工作的激情, 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干劲来源于内心, 来源于内心的追求和欲望。我们的年轻干部不管做什么事, 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奋点。有了兴奋点, 精神就有了寄托, 境界就会变得高远, 眼界、胸襟和视野就会更加开阔;有了兴奋点, 就会一切向前看, 真正把生命融于使命, 把职业作为事业, 把从高的理想化成工作的热爱。
第二, 要有激情干事的胆识。温家宝说:“以天变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的胆魄和气魄, 推进思想解放和改革创新。”[4]我们的青年干部要善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特别是要学习别人那种骨子里冒出来的拼劲、闯劲、冲劲;学习别人面对机遇敢于争先, 面对困难敢于探索, 面对竞争敢于创新, 面对挑战敢于冒险的发展精神。
第三, 要有激情干事的追求。青年干部,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一种不示弱、不懈怠、不服输的气节, 有一种永不停滞、勇立潮头的追求。要有一种“一日无为、三日难安”[5]的责任感、紧迫感, 把每一天作为一个新的起点, 把每一件事情作为一个新的开端, 把每一项任务作为一次新的锻炼。要始终保持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紧盯一流的目标, 勇于超越自我, 在超越中决胜对手;始终保持一种锲而不舍的顽强意志, 在自我扬弃、自我突破、自我超越中实现更大的发展。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 是我们新一代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 处事之魂, 执政之基。在加强党性的过程中, 推陈出新的理念是前提, 研究状态下的工作习惯是关键, 持续改进追求更好的工作作风是保证, 激发工作激情是动力, 四者之间互相联系, 互相促进。发展没有止境, 创新就没有止境。青年干部只有坚持科学发展, 勇于实验, 勇于变革, 才能不断提升党性修养, 才能推动我们的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丽敏.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助推企业科学发展[J].品牌, 2015.04 (上) :80-81.
[2]张蔚萍,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文件的新思想和新精神[J].学习论坛, 2008 (01) .
[3]祝猛昌, 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重庆社会科学, 2014 (05) :101~108.
[4]方立华, 从总理以诗言志看诵读经典之重要[J].军营文化天地, 2008 (07) :83.
【党性承诺】推荐阅读:
加强党性锻炼_增强党性修养09-26
党性剖析整改08-08
保持党性09-19
党性的修养09-23
国企党性分析10-27
党性修养党课教案07-04
坚强党性、改进作风08-05
党性锻炼劳动心得08-24
机关党员党性修养09-07
加强党性修养(党课)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