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4-10-22

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共7篇)

1.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篇一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开国大典的过程、新中国成立的伟大的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的过程和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学习,真正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真正含义.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重点】开国大典

【学习难点】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

【学法指导】注意联系历史事实,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学习过程】

自主探究,剖析知识(8分钟)自学时,要注意在课本上勾划重点。明确答案后立即记忆,不明白的问题小组内交流。

1、阅读第2页内容,找出下列内容并写在下面: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内容。时间: 地点:

会议的内容:⑴会议通过了《_________》

⑵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选举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⑶决定以____为国旗,以______为国歌,以____为首都并改名为___,采用___纪年。

⑷大会还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___________,以表示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和缅怀。2、1949年__月___日下午三点,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___________

3、写出开国大典的时间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4、___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了____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5、写出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意义

预习成果展示(自主进行:小组展示、矫正 4分钟)质疑探究

提出预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2分钟)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5分钟)

1、思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2、如何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

教师进行点拔讲评,归纳方法规律。(6分种)

巩固知识:小组内自查学习情况,教师抽查.(10分钟)课堂小结:形成知识网络,自列学习提纲准备展示。(5分钟)

【当堂检测】(5分钟 独立完成)

1、下列哪一项不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决定()A、以“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 C、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D、采用公元纪年

2、新中国第一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A、朱德 B、陈毅 C、刘少奇 D、毛泽东

3、西藏和平解放是()

A、1949年1月 B、1949年10月 C、1950年1月 D、1951年5月

4、“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

A、五四运动 B、抗日战争胜利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 D、新中国成立

二、材料分析: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3页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想一想:“三年以来”、“三十年以来”、“一千八百四十年”的含义,你能讲述有关的史实吗?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是新中国成立过程中的重要事件,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

(1)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的一个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

(2)除此之外,该次会议还作出了哪些重要决定?

3、在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什么?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

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时,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认识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题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材通过开国大典与西藏和平解放两个子目来体现本主体。开国大典一目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筹备情况、庆典盛况和伟大历史意义。西藏和平解放一目介绍了和平解放西藏的主要过程及其重要性。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西藏获得和平解放,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各民族的大团结得以实现,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一个表现,也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石。

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各民主党派和著名爱国民主人士空前团结,为新中国的建立出谋划策。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的开国大典,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也向世界宣告旧中国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难点是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一是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二是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但是从开国大典这一历史史实的本身很难得出这一认识。其国内影响要从中国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国家的变化发展,从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等多角度的对比分析中得出。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有限,对史实的了解不全,特别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历史不了解,是认识形成的最大困难。

新中国成立的国际影响学生更难理解,因为学生对同一历史时期世界情况不了解,特别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情况,世界各地人民反对民族压迫,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情况所知不多。

二、教法建议

本课教学要始终围绕激发学生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自豪的情感教学目标来进行。

1.教师可以出示讨论话题:“百年中国──1901年的中国与2000年的中国在哪些方面有明显的不同?百年巨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组织学生自由发言。目的是为突破教学难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打下伏笔,同时激励学生的广泛参与。教师在学生谈论巨变原因时,捕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主要原因之一等回答,因势利导,自然过渡到新课的教学中来。

2.关于“开国大典盛况”,建议有条件的学校让学生首先观看《开国大典》或其他资料中关于开国大典的历史画面。了解开国大典的议程,感受当时的场景、氛围,体验举国上下热烈欢庆新中国诞生的喜悦豪迈情感。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结合课文中关于开国大典的四幅图片,开展“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盛况”的活动,并互相做出评价。教师注意观察各小组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把握时间、地点、人物、重要话语、庆典议程等基本要素,同时注意观察学生对宏观场面描述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活动结束时对各小组活动给予简要评价。

3.教师提出问题:在开国大典上,我们听到了国歌,看到了国旗,这些新中国的象征,是如何确定下来的呢?学生推测发表观点后,过渡到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教师简要介绍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背景,参加会议代表的广泛性,便于学生理解会议的重要作用,也为学生进一步理解“人民当家作主”的含义打下基础。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播放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资料片段或录音片段,让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5.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内容”。

①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的内容建议教师讲述。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名称、新中国的性质即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共同纲领》还给新中国规定了国家机关总则。《共同纲领》集中体现当时全国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会议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府主席。组织学生对照开国大典的油画图片认一认新中国的第一届领导人。

③会议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自由阅卡“国旗的诞生”,思考讨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④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摘录的碑文,回顾中国近代以来人民革命的历程,为学生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做进一步铺垫。

归纳总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正式成立做了多方面的准备,政治协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6.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学生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引导学生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讨论。国内意义从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历程来认识,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国家独立自主;从中国人民的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从此得到不断提高来认识。

7.教师大致介绍在国民党统治时期西藏与内地的关系:排斥国民政府的领导,处于半独立状态,外国势力在西藏很活跃。

8.关于“西藏和平解放”,适当补充和平解放西藏的史实,让学生明白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的艰苦而卓越工作。学生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和重要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

9.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得出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即可。西藏和平解放显示了新中国有能力解决历史上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1.结合课本中关于“开国大典”的四幅图片,接力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一方面强化开国大典对学生情感的冲击,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2.教师调整教材顺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论从史出”这一重要学习方法。

3.组织学生讨论“中央解决西藏问题为什么要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进一步培养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认识到历史问题特别是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四、问题探究 动脑筋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为什么?

提示:从《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背景、歌曲的旋律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国内形势来思考。练一练 A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请在小组里交流。

提示:从中国摆脱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获得民族独立,从人民政治地位、经济文化生活水平将不断提高,国家实力将不断增强等方面来理解。

2.想一想:右边是庆祝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西藏客人时的照片。照片中间是毛泽东,站在他两边的都是谁?

3.《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后反思 篇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节把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较难以把握的课文。执教完这一课后,我感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方面自己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我是以《国歌》导入的,先让学生去聆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去感受人民群众的欢呼雀跃,这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震撼。《开国大典》的视频也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学生不光获得了最珍贵的视觉体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的情感,人人心潮澎湃,个个激动万分,所以在谈感受时都是情不自禁。

现在的学生对祖国的历史所知较少,因此再现当时情境,引导学生入景生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充分再现学生熟悉的画面,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入境生情,产生情感的共鸣,那学生就能张开想象的翅膀,从现实生活渐渐地回到那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去领略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这一设计其实就是帮助学生在现实和文本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同时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课前、课后布置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收集资料,并以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课前,学生收集了大量的资料,课上让他们汇报交流。

历史题材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遥远又陌生,教学如果只是一般了解,并停留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要素上,始终觉得隔着一层,融不进当时的情境之中。情感是课堂的润滑剂,我们应该善于挖掘课堂中的情感因素,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为国奋发。因此在此课设计中,我特别注意去搜震撼人心的一些数据、图片,并配合气势磅礴的音乐,引领学生一起重新回到那段历史中,去亲历去感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这一段光辉曲折的历史。

当学生在情境中重回历史,真实地感受那段苦难,当他们的心灵被震撼后,当他们的情绪被激发出来后,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执教完这一课后,我感觉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是对学生不是很了解,师生之间很难达成一种默契。另一方面,学生素质与预想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有些问题的设置对学生而言有一些难度。

4.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篇四

同学们,当看到本课题目时,你们会有什么感受?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我们天天都在唱或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你知道它的由来吗?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立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我国国庆节是哪一天?在这一天,人们都要举行哪些纪念活动?你能谈谈1949年10月1日这天发生的事情吗?新中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众所周知,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那么,西藏是如何获得解放的呢?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邮票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1.小光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每次升旗仪式,他都为国歌雄壮的旋律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你能为小光解答以下问题吗?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名称是什么?

(2)国歌的曲作者是谁?

(3)这首歌为什么会被定为国歌?

2.小光说:“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立的。”这句话正确吗?请把你的理由给小光说说。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性事件是。

a.开国大典的举行 b.西藏获得和平解放

c.解放军进驻北京 d.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

二、读图题

这张图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请把当时的情形描述一下。

【资料:】

为了使开国盛典热烈隆重,大会指挥部决定鸣放礼炮。礼炮队由华北军区的优秀炮手组成。礼炮共有108尊,分为两组,习惯上说是54门礼炮,代表参加政协的54个单位。礼炮到底要放多少响?大会指挥部的同志请示中央。毛泽东脱口斩钉截铁地说:“开国大典的礼炮要放28响。”毛泽东讲鸣放28响是有深刻含义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建国正好28周年。

1949年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毛泽东和全体政协委员一起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奠基典礼。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中心,1952年8月1日开始动工兴建,1958年5月1日落成揭幕。人民英雄纪念碑全高37.94米,碑基由花岗岩做成,碑心是一块重约110吨的巨石,正面刻有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碑身两侧是由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花环浮雕装饰。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坐上,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按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和渡江战役。在最后一块浮雕的两旁,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和“欢迎人民解放军”为主题的装饰浮雕。这些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雕刻着170多个人物,生动而形象地再现了我国百余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记录了人民英雄们千古不朽的光辉业绩。

【思维拓展】

1.请联系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谈谈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这句话的理解。

5.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篇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华诞,忆往昔峥嵘岁月,回首这风风雨雨的九十年,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它从一个弱小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参天的巨人,世人瞩目它所取得的成就,感叹着它的伟大。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方圆九州,泱泱大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浩如烟海。中华儿女,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强汉盛唐,领世界风骚几千年,何等风光?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洋枪火炮轰开了国门,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各帝国列强肆虐神州大地,掠财夺宝,恣意妄为,国家蒙难,前路茫茫,中华民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此危急关头,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举起了明灯,照亮了中国的出路,指引中华儿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在人民头上的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天安门城楼上的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响彻寰宇,世界再次听到中华民族的声音。

伟大的中华民族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站立在东方的神奇的土地上,特别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方向展翅翱翔,祖国插上了改革开放的翅膀,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人民的生活质量年年提高,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令世人瞩目。

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着自己的智慧、勤劳、真诚、和他们那坚韧不拔的毅力。造汽车、造飞机、造原子弹、造人造卫星,这些以前人们不敢想象的工业产品,在党的领导下,科研人员的攻坚下,全部都成为了现实。四个现代化的生活目标,在当前的中国大地上已经成为了现实,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已经不在是梦想,生活丰医足食、人民安居乐业、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理想主义社会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已成为了现实。

斗转星移中中国共产党迎来了她九十岁的生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在感慨之际,我想起一句歌词:我们将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体会,我们是否问心无愧。是的,党九十岁了,我们为党的历史悠久而感到高兴,更为党在九十岁之际,依然干劲十足,依然蓬勃向上,依然前途无量而自豪。

90年来无数的党员用青春、热血和生命,铸就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从嘉兴南湖的烟雨迷朦,到“八一”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从遵义会议的力挽狂澜,到陕北窑洞的运筹帷幄;从天安门城楼的国旗飘扬,到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正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一步步引领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和辉煌。在神州大地风雨如磐,华夏民族濒临灭绝边缘的时候,无数的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征战于祖国的每一寸山河土地,英勇无畏地同各种敌人顽强斗争,终于建立起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当了家、做了主,从而成就了一番永载史册的大业。在共产党执政的九十年中,无数的共产党党员、干部,为着社会主义建设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无数优秀的党的儿女无怨无悔地把自己交给了党的事业,交给了人民群众。他们舍弃了自己应有的一份安逸或者繁华,在最需要的地方奉献着自己:在渺无人烟的大漠;在空气稀薄的高原;在贫穷闭塞的山沟;在烟波浩淼的大海;在冰天雪地的岗哨;在旱涝无常的盐碱地上;在肆虐无

情的洪水前;在突如其来的疫病下;在山崩地裂的地震后„ „他们献出了自己的汗水、青春、乃至生命;献出了自己应得的祥和与安宁,换来了今天我们国家的繁荣昌盛!

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中华民族复兴路上的领航灯!

2010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阵大地剧烈的颤抖撕裂了我们的胸膛,无法抑制的眼泪挂满了中国的脸庞!震后的汶川,大地布满了伤痕。在不断的余震中,在残垣废墟下,第一时间冲锋,第一时间抵达,第一时间救援的,是我们英勇的共产党员。可以说哪里有危险,哪里危险最大,哪里就有共产党员的身影。我们数十万的子弟兵,从空中、水路、山道,八方突进,凿开生存之路,把党的旗帜,插向生命最需要的地方!我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硬是共同用肩膀抬起了一大块楼板,救出了压在下面的孩子。我深深的感觉到:他们肩扛的,是我共产党人忠诚的使命;他们挺起的,是我华夏民族不屈的脊梁,他们是我们党优秀儿女的精诚楷模。

90年的奋斗,90年的求索,90年的沧桑,90年的巨变,鲜红的党旗始终飘扬在我们奋斗的前方.是党领导全中国人民突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穿越二万五千里长征;坚持八年抗战,打败日本法西斯;奏响三大战役的凯歌.在血与火中诞生的中国共产党以“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广阔胸怀,引领各族人民,团结各界人士,在血雨腥风中,终于写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辉煌篇章!

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建设事业才能蒸蒸日上,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在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候,必须继续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这是我们继续取得胜利的保证!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因为在党的领导下,我看到了我们民族坚强的核心,看到了我们民族无坚不摧的力量!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因为从我们的党,从全国人民身上,我看到了我中华民族必将腾飞的明天!

6.最新初二历史寒假作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篇六

小学的《品德和社会》课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核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要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激发和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涉及到了中国的许多历史知识,它们以散点式呈现,为相关的主题服务。作为品德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历史资源,使历史成为德育的“激活因子”,在引领学生回顾历史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一、情景描述:

(一)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从“旧中国”到“新中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课上我先由一幅趣味漫画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引出了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的资料。“辛亥革命”虽然未能完成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任务,但是为中国社会的民主和进步作出了贡献。我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把学生的情感进行强化,“自己的国家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听别人的话,都让别人指挥,你自己不能作主,你们的心情会怎样?”这样就将历史的情景与现实相融合,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接着我出示了清朝时期的一些受外国人欺负与新中国当家作主的图片展示给大家。通过新旧社会的鲜明对比,达到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感之目的。

(二)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从“红军万里长征”到“新中国的成立”。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富强,生发爱国之情,我通过多媒体显示旧中国签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播放视频屈辱历史的见证“圆明园的毁灭”,激发了学生对列强的愤恨之情。教师深情地讲述更让学生了解了旧中国的苦难,清楚旧中国人民受欺负的真正原因。为了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我提前让学生向身边的老人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课上进行交流。学生谈到“我的爷爷在抓壮丁时,躲到山头亲戚家七天没敢下来。”“我外婆那时吃的是番薯,还经常吃不到。”“听奶奶说那时我们没有房子住,就住在草棚里。”„„在平等交流中,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旧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那段历史就在身边,就发生在昨天。最后我课件演示了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的图片。在强烈对比中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感受祖国的富强,使学生感受到我们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

(三)现状分析,指导生活。《品德与社会》强调课堂教学要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不能出现课堂里群情激昂,下了课就抛之脑后的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将情感转化为品行,指导学生的生活。根据这一理念,我出示调查表,结合调查表使学生清楚、真实的感受到中国孩子的体质正在迅速下降,前景令人担忧。老师一声声质问“我们中国人还想给外国人欺负吗?我们还要做亡国奴吗?你们还想做东亚病夫吗?”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立志努力强健自己的体魄。接下来介绍我省的“阳光体育工程”,号召学生不做东亚病夫,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中去,强调这其实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最后填写“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选出2+1活动的监督员,使学生的体育锻炼能有效、持久的坚持下去。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发挥情感的能动作用,利用“阳光体育计划---2+1活动”达到“情感指导行为”的目的,真正作到了《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目的——指导学生过有意义、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教学反思: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一节把品德教育与历史知识教育融合在一起,比较难以把握的课文。执教完这一课后,感到在培养学生爱国情感这方面自己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下面简单地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

1.反复对比,激发爱国情感.。教学中我从“清朝政府”到“中华民国”,“旧中国”到“新中国”;从“辛亥革命”到“南昌起义”,“红军长征”到“新中国成立”的情况对比,拿旧中国的苦难与新中国的辉煌成就对比。对比中,悲愤的历史事件震撼着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与爱国强国之心。祖国的强盛又让他们喜笑颜开,身为新中国主人的自豪情感在学生心间荡漾。学生从现实走向沉重的历史,从历史又回到愉悦的现实,历史与现实的大门被充分开启。

2.巧设情境,陶冶爱国情感.。教学中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让他们畅谈自己调查了解以前的事例------“我的爷爷在抓壮丁时,躲到山头亲戚家七天没敢下来。”“我外婆那时吃的是番薯,还经常吃不到。”„„在平等交流中,学生设身处地感受旧社会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到那段历史就在身边,就发生在昨天。让学生设身体会到旧中国人民的苦难。令人愤怒的《圆明园的毁灭》的视频缩短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这些真实而艺术化的画面镜头以境激情、以情育人,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从而取得了,陶冶学生爱国情感的教育效果。

7.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设计反思 篇七

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xx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国历史》八年级下P2——6,中国共产党在七届二中全会后,就积极筹备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各阶级、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云集北京,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隆重举行。经过与会代表的广泛讨论协商,制定了新中国的大政方针,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政府主席。确定了国旗、国歌、国都和纪年方式,还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切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成立作好了充分的准备。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的开国大典,是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的盛大庆典也向世界宣告旧中国的结束,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维护民族团结,中国共产党决定要和平解放xx。xx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各民族大团结的实现。【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开国大典比较熟悉,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看录像、阅读课文、说国旗等,使学生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及其领导人,确定了国旗、国歌、首都和公元纪年,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xx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过程与方法:

通过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在小组内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了解开国大典具体史实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人民革命的历程,体会“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明白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教学重点】

本课重点是开国大典。【教学难点】

难点是认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开国大典》录像,学生观看录像。教师:为了开国大典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都做了哪些准备?导入新课。由学生熟知的录像入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习新课 开国大典 出示《毛泽东》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场》图片,教师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内容:

通过——

选举——

确立——

建立——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共同纲领》、国旗、国徽、国歌、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再次播放《开国大典》录像,让学生走进历史,体验哪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引导学生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有什么历史意义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运用口头语言复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完成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热爱祖国。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xx和平解放 出示《布达拉宫》图片,播放《青藏高原》歌曲,引出xx和平解放一目。出示一幅图片,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想一想:右边是庆祝和平解放xx办法的协议签订,毛泽东宴请xx客人时的照片。照片中间是毛泽东,站在他两边的都是谁?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议一议 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此你如何理解,请在小组里交流。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检测

1、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第一届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的施政方针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重要会议是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3、1949年10月,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标准性事件是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开国大典C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4、祖国大陆最后和平解放的地区是

A x疆地区 B青海地区 Cx藏地区 D 云南地区 课堂固学

1、新中国成立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

2、新中国的国旗是

3、国歌

4、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

5、大陆统一的标志是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是 板书 设计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一、开国大典

时间:

地点:

内容:

通过——

选举——

确立—— 建立——

二、xx和平解放 1951年9月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人教版)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从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来看遵循了学生的主体原则,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1、在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诸如讲授新课前的出示自学任务,学生在导学提示的指导下,自行阅读教材,合作交流完成任务独立完成。

2、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教材上有比较完整的介绍,关键是如何使学生能过更好的理解,采用学生间的讨论,就百年间中国的变迁来加深认识。

二、本节课的最大亮点在于完成了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此前的百余年,中国屡遭外族的侵略,备受屈辱,仁人志士为实现民族的独立和国家的富强进行了不懈的斗争。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这是振奋人心的,这是能激发学生无比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的。此后的六十余年,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昂首阔步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更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使学生能够有上述情感体验,在教学设计上进行了处理。新课导入时,介绍了香港回归、神

七、鸟巢、60年国庆等内容,让学生认识到今天中国的强大;学生观看《开国大典》视频时,学生全体起立,身临其境般的去注视国旗的升起,去聆听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去感受人们群众的欢呼雀跃,这对学生的心灵是一次震撼;通过西藏和平解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进一步坚定党的民族政策。在本节课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再次进行情感的升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建设新中国的决心。

三、本节课的不足:

1、多媒体图像不够清晰,导致学生观看存在困难,学生的参与的热情没有被激发出来,课堂气氛略显沉闷。学生素质与预想的有一定的差距,有些问题的设置对学生而言有一些难度。

2、在时间的整体安排上,略显前松后紧。

打造高效这种教学模式能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习课本,对课堂上的一些重难点问题有所思考,使学生对历史的线索更加清晰,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课后的小测有利于在学生拓展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知识点。教学方法是好的,课在实施的过程中有好的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我将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好的方面:

1、在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时,作为起始课,在导入新课时利用历史朝代歌,通过提问方式和学生一起回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

2、通过预习题纲导读,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3、这几节课都利用视频辅助教学,通过大运河、和武则天的视频资料,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二、不足之处:

1、在第一课设计了三个合作探究题有点多,时间不够用,而且有些影响重点的突出。

2、在预习导学时让学生按所有的提纲的顺序通览全书有些浪费时间。

3、上了两节课了都感到课堂练习时间不够充分,巩固不到位。

4、学生在发言方面,(1)班较好,其他班级学生不愿举手,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5、通过课前默写检测发现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对第一课知识大运河的相关知识掌握的不好。

三、采取的措施:

1、在导学案的设计上再精炼,问题的设计要少而精,讨论问题要突出重点内容,使学生能有感而发。

2、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保证学生能当堂掌握所学知识。

3、督促学生利用好小组互帮互学,发挥小组的作用。

上一篇:民建邯山区一支部2010年工作总结下一篇:小学生写景记叙文: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