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学反思案例

2024-08-08

思品教学反思案例(精选8篇)

1.思品教学反思案例 篇一

让学生的智慧之花灿烂

—— 湖南师大版初中思品课《畅谈理想》教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

我在执教《思想品德》(湖南师大版)九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节《畅谈理想》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理想进行描绘,并让学生在自己创意的基础上分小组展开讨论交流。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一个女学生在专注地画着一棵棵小草,一个男生则聚精会神地描绘着一个乌龟。我自认为他们在做与学习关联不大的事情,于是善意地示意他们要参与小组活动。热烈的讨论结束后,学生们踊跃展示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说他的理想是做茫茫人海中的一棵树,为他人托起风雨,顶起霜雪;有的学生说他的理想是成为滚滚江河里的一滴水,载上航船,荡尽污垢;还有的学生说他的理想是成为浩瀚苍穹中的一颗星,缀于天幕,闪烁着光,虽说光很微弱,但能为他人照明;还有的学生说他想变为芸芸众生中的一条龙,力争上游,撑起一片晴空„„我被学生们的奇思妙想吸引着,也被学生们的大同理想而感动着。这时,我看见刚才躲在墙角画乌龟的男同学的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是否让他来展示他的理想?说实在的,我有点犹豫,因为乌龟在我们乡村被称为“王八”,是无能的象征,难道他的理想就是做一只“缩头乌龟”?他的理想会不会与我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他的回答会不会与我的导行目的发生遭遇战?但我又想,如果因怀疑他与我的教学目标背道而驰而不给他发言的机会,那么就有可能抹杀学生的灵感,就会销蚀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也许一个精彩的瞬间就会因为我的主观武断而错过„„经

过瞬间思考,我还是让他上了讲台。他把画好的乌龟放到展示台上,台下的学生在窃窃私语,有一个学生失声道:“啊哦,他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只乌龟!”有的学生大笑起来,我有些担心,心里暗暗后悔。只见他红着脸、清了清嗓子,庄重地说:“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专门研究乌龟,因为乌龟是长寿的、健康的,我希望我的研究能给人们带来健康,让天下的人都长寿”。听完他对理想的描述,同学们自发地鼓起掌来,我暗自庆幸:幸好给了他机会!

最后,我想到了那个画着一棵棵小草的女孩,她的未来蓝图和设想为什么不拿来展示呢?我点到了她。她有点局促不安,胆怯地说:“老师,我把我描绘理想的图画交给您,您去领会吧,我怕理想太卑微,让大家笑话。”捧着她交到我手上的图画,我的心有点沉重,“卑微”一词激发了我的教学灵感,理想远大、做伟人是对的,当平凡人做普通事也应该是对的。不能让学生有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于是,我轻轻地问她:“能让大家对着你的图画说出你的理想吗?”得到她的肯定后我一边展示着她的图画,一边赞美着:“很有生命力的小草啊!”“大家能帮她说出她的理想吗?”有的同学看了图画说,她的理想也许是要像小草一样做平平凡凡的人;还有的同学说她也许要像小草一样坚忍不拔,焕发出无穷的生命力„„于是我引领大家思辩,让学生明白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和做一个平凡人都是很不错的,只是不同的理想可以铸造不同的人生,不同的人生才是七彩的人生。

放学时,那个不愿意说出自己理想的小女孩给我送来了一张小卡片,卡片中这样写道:“老师,谢谢您!您让我这个自卑的学生觉

得再不卑微,是您给我种下了智慧之火,尽管我不是很行,但我也会放飞我的理想,像小草一样尽力长出真我的风采。”

【反思】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回归课堂

课堂本属于学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在这一堂思品课中,我只在“导” 和“ 启”上做文章,扮演点拨、诱导、启发的角色,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里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时间与空间,同时给每个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给足每一个学生表现的机会,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都得到有效的释放和发挥,让每一个生命的智慧之花绽放。学生的创造天性得到激发,学生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言辞、新颖独到的观点、表现出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大地超乎了我的预料。对待那个画乌龟的学生,我没有用成人的眼光去否定他,而站在儿童的视角等待花开的声音,让他的异类思维与同学们的思维产生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回归了课堂,成了课堂的主角,唱响了一曲动听的理想之歌,从而恰到好处地达到了学文、明理、导行的教学目标。

二、运用教学机智,适度因势利导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这时教师就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机智,灵活地改变自己的课堂预设,在学生的质疑、讨论中,不失时机地组织全班同学思辨,做到因势利导。这节课中,画小草的女孩的“理想卑微,让人

笑话”的课堂场景,让我洞悉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顾虑,引发了我对学生思想健康教育的关注,于是,本来可能出现的“批评否定”,却变成了全体师生的“赏析赞扬”,女生自认为的“卑微”却变成了普遍认同的“七彩人生”,正是这样的教学机智,使学生意识到每个人将来都是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每个人都可以成人、成才,从而树立起“我能行”的信念。其实,这就让更多的学生与画小草的女孩一起在课堂上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都属于自己。学生在展现自我、欣赏他人的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完成了自身的道德内化,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开出了灿烂的智慧之花。

2.思品教学反思案例 篇二

1. 案例教学法很好的适应并体现新教材和新课改。

案例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案例”, 真正意图在于帮助学生将课本内容与现实生活充分结合,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获得知识, 在心灵深处认可容纳某种良好品德。这既落实了“以生活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 以育人为宗旨”的学科教育理念, 又提升了学生反思、创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思想品德、文明礼仪等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把案例抛给学生, 通过学生的阅读、分析、讨论, 把学生的经验、智慧、情感、价值观这些鲜活的课程资源自然地引进课堂, 丰富课堂。新教材在内容的选择上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充满了时代气息, 在实行智育的同时也落实了德育的实施。

2. 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政治课一直是被认为枯燥、无味, 一些观点、理论比较抽象, 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概念和原理, 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难以接受。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在于:把大量理论化抽象化的知识或道理通过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案例展示出来;可以进行个人练习, 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甚至全班辨析, 教师仅加以引导启发。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迪, 从中得到启发教育或产生新的知识, 达到以“例”明“理”, 以“理”释“例”, 以“例”明“德”, 以“理”导“行”的目的。这样有助于变抽象为形象, 变枯燥为生动, 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思考, 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白和掌握所学知识, 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 促进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案例教学法强调在教学中将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模拟的交往情境, 是一种以主体自觉为理念的教学方法。在这样的教学中, 学生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 不再是传统教学里学生对教师思维结果被动接受, 而是学生自觉主动地追求知识、探求真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认真阅读案例材料, 独立思考, 调动自己的学识和才智, 对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 通过思考、探究、讨论做出正确的判断, 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一过程, 也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独立思考能力, 辨别是非能力, 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等学习能力的过程,

4. 能够更好地适应主观性试题的考核。

一是“活”, 表现在考法灵活、题型多样, 注重考查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二是“强”, 表现在思想性强、综合性强, 注重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三是“新”, 表现在贴近现实, 关联时事, 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部分试题是利用案例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 利用所学政治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案例法教学法恰好适应了这一能力培养要求, 利于学生更好的接受此方面考核。

二、案例教学法要注意的问题

1. 案例选择要精心。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服务的。精心选择适合的案例, 这是实施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前提, 它决定案例教学的效果。首先, 案例必须紧扣教材内容, 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其次, 案例必须取材于生活中, 具有真实性和说服力。第三, 案例内容必须有明确的主题、人物和情节, 蕴含一定的人生哲理、道德理念、法律法规, 具有一定的思想教育意义。另外, 案例描述要尽量简洁生动、通俗易懂, 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多元观点的包容性和一定的探究性。

2. 切忌浅尝辄止, 一定透过现象看本质。

案例教学法中的案例既有实际情况的描述, 又包含着问题。这些问题有的可能是外露的, 有的可能是隐晦的。案例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案例, 对其中的问题做出判断、推理和论证, 寻求问题的答案, 从而启迪和开发学生的智慧, 培养学生的情操。可是学生对案例的分析, 往往停留在表面, 只看到现象, 看不到本质, 还有可能被表面假象迷惑。作为政治课教师, 要引导学生掌握分析案例的方法, 如表里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肯定否定法, 假设法等等, 要适时引导学生把握关键, 吃透精髓, 透过现象看本质, 切忌浅尝辄止。

3. 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

案例教学法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学生素质, 而不少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不敢大胆采用此法, 正是担心学生素质差而使得教学中师生无法配合。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注重教学的循序渐进, 即在低年级 (如七年级) 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 并进一步训练他们学会如何分析问题, 经过反复训练, 待学生的能力逐步提高后, 教师便可渐渐放手。切不可因为对学生的能力缺乏信心, 而将案例教学停留在教师自己进行案例分析的层面上, 如此, 则违背了案例教学法的真正内涵。

总之, 案例教学法是符合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和新课改发展要求的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只要运用得当, 就一定能够发挥这种教学方法特有的教学功效总。

摘要:本文结合中学思品课教学实际, 就如何开展案例学进行了探讨。

3.案例教学在初中思品课中的应用 篇三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案例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6-345-01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简称思品)教学的基本原则,不联系实际的理论是空洞、僵化的教条。故在思品课教学时要力求从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或身边发生的事入手,应用案例教学引领思品课教学。案例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导演者、组织者和评判者。教师要充当好这个角色,对应用案例教学提高初中思品课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我多年的教学实践,说说应用案例教学引领思品课教学的几点体会。

一、案例教学引领思品课存在的主要问题

实施案例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很多思品课教师乐意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选择得好,应用得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在具体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存在很多误区,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案例教学完全代替系统的理论教学

案例教学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它只能作为教学的一种形式,它只能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进行。理论教学是基础,案例教学是辅助。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案例教学中,忽视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或通过案例教学来总结政治理论。

2、案例选择的趣味性、生动性和思想性、教育性不能做到有机统一

一方面所选案例反映的本质问题和课堂讲授内容的重点不相吻合,不具有思想性、教育性;另一方面所选案例的篇幅不合理,重点不突出,不具有现实性、可读性及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不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不善于抓住重点,忽略一些重要的细节,不善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如果没有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再典型、再生动的案例,同样不能发挥案例教学的优势。

二、实施教学案例的方法与途径

1、课前的案例搜集和整理

教师在教学中灵活、恰当地运用案例,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搜集和整理课堂教学案例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有的教师总苦于手中没有案例。案例收集既可以由教师来完成,也可布置给学生来去完成,既可以笔记摘录,也可以上网搜集。搜集和整理案例要做到“新、近、真、精”。“新”就是注意案例选用的时代性,选用案例具有时代气息,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就是注意案例的选用要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活,这是教育回归生活的内在要求;“真”就是注意案例选用的真实性原则,唯有真实,案例才具有可靠性和可信性,由此引起的思考和启示才具有教育意义;“精”就是注意案例选用的典型性原则,案例要蕴含教材内容之理,能够反映同类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

2、要注意抓住运用案例的时机

什么时候运用案例,要讲究教学艺术。能否抓住有利时机运用案例,是案例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比如应用案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从时间上看,导入新课是刚从课间休息转入课堂教学的几分钟,是学生从行为及思维上准备新课学习的几分钟。课的开头如果以案例引入,就会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角色,而且案例引入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我列举了各个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族精神,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大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雪精神、抗震精神等。在我一次一次的举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体验了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撑,认识到新时期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

3、应用案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这里说的重点和难点,既可以是知识方面,也可以是思想方面的。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如果教师选择一些合适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则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在教学《老师伴我成长》一课时,我将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如何评价老师的工作”这一点上。学生发言积极:有人说,老师是清闲的,有两个假期;有人说,老师是优雅的,一切都显得从容不迫;还有人说,老师是充满闲情逸致的,有时间看书读报。还有学生说,老师是很辛苦的,清晨陪我们早读,操场上陪我们风吹日晒,灯下又认真备课。为了认真备好每一堂课,有时要钻研很多资料;仔细批改作业,有时直至深夜。别人有八小时工作制,老师的工作又何止八小时!通过大家的评价,学生明白了老师工作的艰辛与不易。

4、案例教学的处理

一是学生阅读,精研案例。这是学生发现问题,确定分析方向的过程,因此,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通过研读,学生应拟出发言提纲,以待小组讨论及全班交流。二是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是讨论法,而组织好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讨论的形式可采用个人准备、小组作业、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行动者。教师主要是启发疏导、组织调控、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状态下,运用相关的政治理论,大胆进行思考,积极参与交流和研讨。三是总结评述。对学生的讨论意见进行汇总、评价。教师对案例作出评价,指明其中的关键性问题,并用它来考察新的案例,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也可以指出学生在分析、研究、讨论案例时存在的不足和取得的成绩,进行弥补性、提高性讲解。

4.初中思品教学案例 篇四

沙湾五中政史地组 闫凤兰

案例:

在设计八年级思想品德课上册《男生、女生》的教学时,设计了歌词的欣赏与改编这一活动,在音乐的选择上,选择了一些学生喜欢听、喜欢唱、有教育意义的歌曲。如、《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我是女生》、《女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等,欣赏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选其中的一首作为改编的歌曲,要求角色变换,从另一性别角度改编歌曲。比如:把“对面的女孩看过来”改成“对面的男孩看过来”,把“女孩的心思你别猜”改成“男孩的心思你别猜”等,然后根据男女生的差异写出相应的后续内容。教室立即有如炸开了锅,学生讨论改编歌曲的兴致极高,而且有些同学边改编边哼唱,俨然变成了一个个创作型歌手,改编完后由学生推选代表把本组的作品吟唱一遍。

案例分析与反思:.这样的活动设计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品尝到了获得认可的成就感和喜悦感,教学目标也在学生的创作交流中得到了实现。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创造的欢乐”,而学生对思品课兴趣不高已成为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的主要障碍。因此,思品教师更应重视学生的兴趣,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思品教师深入学生生活,弄清学生对什么感兴趣,找到与学生的“共同语言”,让学生在教学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和课堂的乐趣,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乐学”。本案例就是利用学生喜欢贴近他们生活、年龄特点的流行音乐这一兴趣点,为学生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在这舞台上充分合作、交流,尽显自我。教学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创造了让学生表现的机会,把道德教育寓于趣味的活动之中,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开发学生智慧的潜能,唤醒学生创造的天性。从中教师也会为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巨大潜能而深深折服!

中学思品课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思品课教学与其它学科知识的传授不同,学生学习的主要不是客体化的知识体系,更多的是充满主体选择的观念体系,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思品课具有学文、明理、导行三大目标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去“燃情”,“煽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披文以入情”,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则其活跃的思维,精彩的言辞,新颖独到的观点,和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想像力和创新意识将会大大地超出教师的预料!当然学生在展现自己的同时也会潜移默化地实现道德的内化!

沙湾五中政史地组:闫凤兰

2012年12月

初中思品教学反思

沙湾五中政史地组

闫凤兰

在初中思品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学生在不同的情况下,一般会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之中;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予以帮助,并能收到实效。同时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究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通过不断的反思,我认为面对现在的学生,教师需要投入和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精力和脑力,还有感情也就是教师的爱。爱学生是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连在一起的。学生需要老师的抚慰,盼望老师的理解,同时更害怕受到来自老师的伤害。所以和学生相处,必须用真心去接纳学生,用真情去投入,并且对象是全体学生。我相信扎实的基本功、高尚的敬业精神加上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那么这样的教师一定会被学生所承认,一定会受学生爱戴。这一定是每一位教师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前途是光明的,但过程中需要进行不断反思,并且在反思中逐步成长并走向成熟。因此我认为:

第一,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重要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着眼于自己教学行为的改进,通过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自我觉察,来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效能。在从教过程中,本人就一直在进行教学反思,以求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人说:“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第三,善于走进学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坚信常常以教育的巨大的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师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建构。新课改也强调:“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好的教学设计,还要在课堂上实施好。要上好一节课,就要善于与学生交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第四,教师要会“审时度势”,“察言观色”。课堂上应及时注意学生的表情、反应,从而判断出学生对自己的课是否满意,若学生出现厌倦、烦燥情绪,教师还一味地讲下去,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出现紧张,有可能导致更严重的后果。所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方法、语言或提问方式等等,从而达到师生和谐的课堂。第四,要特别关注那些沉默寡言、不爱表达、甚至内向怪癖的学生,对他们要多鼓励、多给予参与的机会,慢慢调动他们的情感,从而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形成全体同学共同参与的课堂。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

通过与其他教师在一起谈话,都反映出一个重要问题:不是大家不愿改革,而是不知如何因校而宜、联系教学、结合学生、围绕学科、根据实际来进行探索改革。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深入实践、不断反思、提高素质,钻研教学,成功扮演好自己作为先进理论的实践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教改科研的开拓者,学生学习的领导者的四种角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推进教育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以下是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二、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三、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四、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它有以下几个特点:①能够自己确定有意义的学习目标。②能够针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③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主动学习,即参与学,又参与教。④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有正确的评价,并能做出相应的调整。

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五、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所谓“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目标,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在过程中相互帮助的一种学习组织形式。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

六、课堂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5.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初中思品 篇五

——初一政治《能够承受挫折 勇于开拓进取》第1课时的教学案例 ·建议思考的问题·

·政治课的教育任务是什么?

·体验教法如何落实到初一政治的心理教学中去,才能让学生确实学会去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分析心理现象,并能试着去解决心理问题?

·课改的转轨时期,如何转变学生长期形成的学习观、师生观以及看待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政治课“价值取向”的教育任务如何实现? 受挫折时的心理体验

备课时,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懂得挫折,明白人生难免有挫折,并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呢?总结过去的经验,我选择了体验法。让学生在自己亲身的经历中,去直接或间接体验感受自己遇到挫折时的心理变化及了解自己受挫的承受能力,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会正确地对待挫折。

选择什么样的体验活动才能达到效果呢?有的老师采用体育比赛的活动,通过输赢让学生感受挫折。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觉得采用这种方法易浪费时间,场面控制不好,易导致课堂混乱。后来,我想学生在学校里天天都可能遇到麻烦,都会发生问题,我何方“即兴”选择呢?

上课了,我开始检查作业,结果有三个学生没交。我开始有点火了,每次政治作业总是有那么几个没交,而且每次都有各种理由、借口。过去,我总是耐心地教育,可是现在又怎么样呢?我终于明白:教育不是万能的!于是,我决定惩罚学生:A学生马上去请家长,B学生罚抄十遍,C学生不用上政治课了。

听到我的宣布,全班鄂然,三个被罚的学生更是满脸通红,额头冒汗。因为他们都坚信,我不会惩罚学生。这时,教室里一片安静,全班同学都紧张等待着事情的进展……

此时此景,我抓住机会,突然宣布,“刚才只是老师故意对你们受挫的测试。”全班学生一样:“哦——”,白嘘惊一场。只是三个被罚的学生还没从刚才的情景中回过神来。

“但……”,我故意拉长并提高声调,但这三个同学必须在受到处理,解决的方式由他们课后去想,其他同学也可提出建议。现在,请三个被“罚”的学生把你们受挫时的想法或心理上的变化写下来,其余同学写下你们看到别人被“罚”时的心理感受。学生写好之好,开始交流。

A学生一问是好学生,由于粗心,收书时收漏了政治作业。他的心理体验是:“我很害怕,不知道怎样去告诉家长。老师,同学会怎样看我。我没想到,自己的粗心会给自己带来这么大的麻烦,而且也没想到第一次政治作业,就受到这样严厉的惩罚。后来,老师改变处理方式,我很感激老师……”讲到最后,A学生哭了,再也没说不下去了。

B学生,多次不交作业,班上表现落后。没交作业的理由是:“忘了”。他们的心理体验是:有些紧张,但无所谓。反正请家长也没用,家长对我也没办法。只是怕抄作业。问他为什么,他说:“抄作业太累人了,太烦了。”最后问他能抄完十遍作业吗?他说不能。我问:“那你怎么向老师交待?”他想了想说:“再找一个没抄完作业的理由……”。我有点无奈,同时感到自己担子的重大。

C学生有过没交作业的记录,班上表现一般。没交作业的理由是没做完。他的心理体验是:害怕,紧张知道该怎么办。

其余间接受挫的学生的心理活动有如下几点:

一、江老师,一向很好,今天怎么不同了,觉得奇怪

二、庆幸自己交作业了,并很同情被罚的同学。

三、部份同学只是觉得紧张的气氛使压抑,不舒服,然后就没有什么想法了。

四、少许的同学不认为不交作业就应受到惩罚,所以他们不 同情被罚的同学,反而感到很公平合理。根据交流了感受后,我请同学归纳时挫折的理解。

甲同学:挫折就是指人的愿望得不到实现或遇到不如意的事。它在我们学习生活中是常遇到的。像学生成绩不好就是挫折;不交作业,受到批评,也是挫折。

乙同学:父母下岗也是挫折,农民收成不好也是挫折。丙同学:我经常生病,影响学习和生活,也是挫折。

节省的同学还借用了许多名人伟人坎坷的一生来畅述,对挫折的理解。同学们都说的很好,在人的一生中难免要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可见,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从你们不同的受挫体验来看,我们还可下一个结论,即不同的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是不同的。不同的态度对人的身心的影响也就不同。当我们受挫时,我们可以失败,但我们决不能放弃。

我们可以失败,但绝不能放弃

在学生有了受挫的体验之后,我让学生试着去编写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了我们的学生遭遇挫折时复杂的心理过程。

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两只小青蛙在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一个装有少量牛奶的,而且很深的大瓶子里面,他们本能地跳呀蹋跳呀都无济于是……

请你围绕“两只青蛙的命运”把故事编完。学生的发言很真实,大致可把它们归纳为三种结局,但理由却让人想不到会是初一的孩子所能想到的。

结局一,两只青蛙都死了。理由一,没人听到他们的呼救,他们饿死了。理由二,他们掉进瓶子之后,相互抱怨,责备,最后撕打起来,结果两败俱伤,都死了。理由三,他们都认为事已成定局,无法更改了,结果在人们来援救之前,他们就在沮丧、恐惧、绝望当中死去了。理由是,两只青蛙原本打算一个帮一个出去,然而因为彼此的不相任,两者都困死在瓶子里。

结局二,两只都活着。理由一,经过他们的共同努力,瓶子被弄翻了,理由二,天下雨了,瓶子装满了水。理由三,有人路过,把他们救了。理由四,他们靠牛奶维持着生命,后来被搭救了。

结局三,一死一活。理由一,两只青蛙商量好,先帮一方出去,然后去寻找伙伴来搭救另一方。其中一只,借助两者的弹跳力,跳出了瓶子,得活了。然而,这只青蛙再没有返回来,另一只在痛苦的等待中慢慢死去了。(为什么出去的那一只青蛙不回来呢?学生又做种种的假想。同时,等待中的那只青蛙的心理又是怎样复杂的变化的,都被学生描绘得淋漓尽致。)理由二,一只青蛙被危险吓倒了,在恐惧、绝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另外一只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跳出了瓶子;理由三,为了生存,其中一只杀死了另一只,以其充饥,继续活了下来。

故事编完了,可是自己却觉得有很多问题还没完,但我还是给学生作了总结:人的一生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我都应正确地面对,也许我们会失败很多次,但我们绝不能放弃,更不能把挫折转嫁给他人。

教学反思

6.思品教学反思 篇六

起的,谁、谁、谁不对。上课了,他们还是难以平静下来,而且还展开了类似的话题。我看到这种情景,灵机一动,放弃准备上的课程,而改上由此事引发的课题。我先引导学生说出刚才发生事情的原因,为什么不帮助同学止血呢?接着导出主题:课间安全活动、学会自救常识。小朋友们不仅纷纷举手发表看法,而且还针对用水沾在额头上为什么会快速止血展开争论。我对这方面的知识也只知道些皮毛,勉强地给学生说点儿,叫学生回去叫爸爸妈妈帮助找找看,到底怎么讲,才更有科学性。然后引导学生说说课间还要注意哪些活动安全,假如膝盖碰破了,脚扭伤应该怎样及时自救……最后扩展到校外的一些活动安全。

【反思】上完这节课让我对思想品德课有了更深的认识。

1.要让思品课成为学生们所关心的一门课。上课的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密切关联,使生活成为重要的教育素材。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空洞说教。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搭起一座桥梁。发挥时间上的近距离效应。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最大特点,当今世界的社会现象千变万化,学生生活在充满各种信息的社会里,适当引入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目标的有效达成。空间上舍远求近。由于思想品德课教材选的例子都是些“常识性”的例子,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因此我们不妨举一些身边的例子。思想上避虚求实。信息时代的学生见多识广,思维活跃,开放社会里的各种社会现象,如腐败问题,拜金主义,分配不公等问题尽收眼底。学生希望老师给予解答,但又不希望老师讲大话、空话、套话。课堂上就要允许学生暴露真实的思想。先让学生说出阴暗的一面(占了小便宜,产生危害);再让学生例举光明的一面(老实人吃亏是暂时的,社会上诚实的人是主流)。在这种真实的心灵撞击中树立正确的观念,激起学生对弄虚作假的憎恶。

2。应将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的随机教育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有系统性知识教学是不够的,学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生活事件随时发生,因此,教师要注意把握时机,抓住教育的切入点、结合点,针对学生的思想和具体表现找准时机,然后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目的地渗透,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把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立足于学生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是力求教学目标、教育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符合学生的生活逻辑,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内在规律安排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开放性教学。这种教学思路既为广大教师所认可,又为全体学生所接受。让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

3.教师应该要有渊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能敏锐地捕捉思想教育信息,创造性地生成活动主题。新课程提倡教师要有选择地运用教材,不但可以对教材进行筛选、调整和重组,而且教材留有很大的空间,教师要进行有地区特色,有针对性的补充。本节课,我从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出发,从学生关心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提炼教育活动主题。这种主题由于是学生耳闻目睹的,或自己体验的、感悟的,学生感到亲切,觉得有话可说。因此,课堂上学生讨论起来也显得游刃有余,发表看法也是条条是道,甚至不乏真知灼见,课堂的上学生提得为什么也特别多,气氛也特别浓,连平时最不爱讲话的学生此刻也按捺不住地举手发言。这节课学生在轻松、自主、交流中学习,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品德与行为的收获也是可想而知的。道德存在与儿童的生活之中。教师平时要注意捕捉教育信息,对课程进行大胆补充。捕捉教育信息,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多了解学生的兴趣、行为和困惑;另一方面要留意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判断,去讨论,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哪些现象值得发扬,哪些现象要批评,及时地进行教育,形成正确的品德行为与习惯。我想只有对学生补充进这样的资源,思想品德课程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这节课,学生不断地向我提出问题,提出为什么。有的我回答得不全面,有的回答得模棱两可,虽然课堂当时能用教学技巧勉强过关,但是心中总觉得对不起学生,总觉得有碍教师的形象,课后难免耿耿于怀。回想自己的老师,印象最深的不就是那几位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老师吗?难怪有人提议基础教育阶段要有最好的老师。我觉得教师要言传身教,要给学生人格榜样的同时,还要以

7.思品教学反思案例 篇七

现在有许多小学语文老师抱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可用的素材太少, 加上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 阅读积累不足, 教学生写作文很困难。

我想,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 是因为大家的眼光太狭隘了, 两眼只盯着语文课本而不去审视一下我们小学的其他学科。只要稍加研究, 就不难发现:这些学科简直就是我们学生习作素材的聚宝盆。只要我们把作文教学同这些学科相结合, 我们教学作文的路子是非常广阔的。

下面, 我就以与思品学科相结合的活动作文教学案例设计《一次六分钟的考试》为例, 介绍我在这方面的尝试。

二、适用对象

教学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时选用;也可以作为开学初教师教育学生的第一课。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竞赛考试的方法, 让学生获得切身的体验

要认真听老师的话, 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 否则要吃苦头。

2. 按照活动的先后顺序把过程写具体, 写上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四、课前准备

1. 准备一些奖品

2. 每位同学都要准备好课堂记录本, 按老师的要求记内容

3. 准备一份竞赛试卷

试卷的内容最好为二、三年级的, 语、数、英、科学全覆盖。题型也要多样, 判断、计算、填空、边线、问答等最好都有。题量为A4纸两页。在试卷标题下面的第一行, 一定要加上提示语——比赛时间:6分钟, 一定要看完一遍试卷再做题目!另外, 在第二页的中间部分一定要加上诸如:“十二、答题说明:本次竞赛共有十四大题, 但只要做第四大题第5小题、第八大题第3小题和第十三大题。其他题目做了不算分。”这样的答题说明。

五、教学过程

1. 板书课题导入

(1) 板书课题:一次特别的考试。

(2) 谈话:怎么特别呢?一是考试时间只有6分钟;二是只要你能得1分, 老师都会给你发奖, 只不过要求大家一定要把试卷认真看完一遍再做题。

(3) 写想法:在自己的纸上写下听了老师话后的想法。 (3分钟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两三位同学发言。)

过渡:同学们的想法真是多种多样, 那么这样的考试同学们到底会取得什么成绩呢?老师开始发试卷了, 同学们拿到试卷后先反铺在桌子上, 老师说开始时一起看, 看题时严禁说话, 否则作零分处理。

(操作说明:这时强调纪律非常重要, 为的是防止个别同学发现玄机后因为惊讶而泄密。)

2. 学生答题, 继续强调纪律

在学生做题目时, 教师要继续强调纪律。另外, 每分钟报时一次, 目的是让学生增加对时间的体验。

3. 收卷, 写答题体会

(1) 教师收齐试卷。

(2)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答题过程。

(1) 拿到试卷后, 老师又不给看, 你的心情怎样?终于可以看试卷了, 你看到试卷后觉得题目容易还是简单?

(2) 你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吗?你听到了老师的报时吗?你是怎么想的, 怎么做的?

(3) 时间够用吗?你总共做了多少题?估计一下能得多少分。

(以上三项内容最好能用课件出示给学生。)

(3) 布置学生按上述三点提示, 把答题过程写在稿纸上。 (提醒学生:不要抄问题, 只要按照提示问题的顺序把内容写下来即可。)

(4) 在学生写答题过程的同时, 教师加紧批改完学生试卷。最好能把得分的和零分的分开。

(5) 交流一下同学们写的答题过程, 选有代表性的2~3人发言。

4. 公布学生成绩

(1) 教师大声公布学生成绩, 并发回试卷。 (先报告得零分的同学, 还要提醒学生记住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和成绩。语言要幽默一些。例如, 第一个可以说是零蛋, 第二个可以说成鸡蛋, 第三个可以说成鸭蛋……一直到鹅蛋、鸵鸟蛋、恐龙蛋。)

(2) 将得分同学请上讲台, 给得分同学发奖。请他们谈谈自己是怎样得到分的。 (要求大家简要记录这些同学得分的原因。)

(3) 教师公布真相。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得零分呢?请同学们再仔细看“第十二、答题说明”, 请大家一起朗读一遍。

(4) 读后, 教师要求大家互相观察一下各自的表情, 听一下同学们的议论, 并把这些内容在稿纸上记录下来, 还要写出此时此刻自己的心情和体会。

(5) 交流各自的体会。 (请2~3位同学发言)

5. 教师小结

(1) 教师小结

(1) 表扬听老师的话, 并按老师要求做而得分的同学。 (如果有, 则点名表扬。有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孩子爱动脑筋, 一听到“六分钟做一张试卷”, 就觉得有问题, 从而在试卷中找问题, 进而发现秘密而得分。如果有, 也要单独提出来表扬, 表扬这种爱动脑筋、爱思考的品质。)

(2) 指出个别同学没听老师的话, 乱做却得了分 (也要点出名字) , 就像“瞎猫抓住了死耗子”, 靠的是运气。你今天运气好, 得了分, 以后呢?就不一定还能得分了。

(3) 教师总结:同学们, 自从你们踏进校园的那天起, 老师们就不止一次地对大家说:要认真听老师的话, 认真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可是大家总把这样的提醒当成耳旁风。今天, 我就是想通过这个六分钟的考试, 给大家一个教训:不听老师言, 吃亏在眼前!

(2) 全班同学复述老师的话, 再请一两位同学站起来复述。

6. 指导学生作文

(1) 请学生回顾一下今天活动的过程, 并作简要板书, 列出习作提纲。

宣布考试—考试过程—收卷改卷、估计成绩—公布成绩、揭示真相—得到教训。

(说明: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编写提纲对学生的行文起着谋篇的作用, 可以让学生“成竹在胸”, 这对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非常有用。)

(2) 要求学生按照提纲顺序, 分小组口述。 (一人说, 其他人听, 有缺漏的则作补充。)

(3) 点名一个学生口述过程。教师则要一部分一部分地作点评, 特别是活动过程中同学们的表现情况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情况要作强调。

(4) 组织学生拟写作文题目:这个活动, 除了用“一次特别的考试”做题目, 你觉得还可以用什么作题目?

(引导学生从活动的内容及活动的效果等方面讨论, 并将有特色的题目板书出来, 供学生选用:“一次特别的考试”“一次六分钟的考试”“今天, 我得了个大鸭蛋”“第一次得零分”“一次难忘的教训”……)

(5) 指导写稿:要求学生充分利用自己记录的草稿纸, 按照活动的顺序添一添, 补一补, 迅速完成草稿。

7. 交流评改

8.思品教学反思案例 篇八

【关键词】小学  思想品德  案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86-01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初级阶段,对于许多知识及概念都还不能完全的理解。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中的应用,能够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帮助学生立体化一些知识及概念,集中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下文论述中,笔者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围绕案例教学法应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就其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

一、从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中介入的必要性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习生涯的第一个较为正式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知识量、知识架构以及学习习惯都处于快速发展和形成的时期,学生们对知识的态度呈现出明显的反差,热爱学习的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有的学生却存在厌学思想;小学生由于知识体系的缺乏,基础知识的空白,对所有不明白的东西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伴随好奇心而来的,还有一颗容易遭受挫折的敏感的心。小学生的阶段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造就了小学阶段课程教学效果的不可控性,从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学手段单一,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来看,仅仅依靠传统教学方式来集中学生注意力的话,难度较大,教师必须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此外,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还面临着教学目标、教学主体不明确的问题。教师习惯于从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出发,可是却忽略了学生主体在这一任务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脱离了学生的立场。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具体实例之上对教学内容进行辅助说明的教学手法,这一途径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帮助学生理解具体知识点的同时,最大限度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结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介入是改变尴尬教学局面的有效措施之一。

二、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程教学中介入的具体措施

从上文论述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对学生特点进行充分考虑是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及效率的基础条件。案例教学法在思品课程中的应用,目的在于从学生角度出发,将知识与实际例子相联系,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解读的过程中,深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巩固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现状来看,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了解学生特点与天性,有目的的进行案例计划

小学是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初级阶段,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功能性,而侧重于适应性,即让学生在适应的过程中慢慢接受教师的教育观点及在教学过程中想要传达给学生的观念主张。案例教学法是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教学手法,同时也是小学阶段思想品德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在具体施行的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天性,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尊重学生基础发展特点的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教学设计的有效性。小学阶段学生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好动、好奇、好玩,如果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这三个基本发展特点进行充分掌握,站在学生立场思考的话,必然能收到良好的回应。比如,教师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适当的配以情景教学以及游戏教学,获取学生好感的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二)加强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深入案例教学核心

思想品德教育要实现的是“教育”的目的。鉴于小学阶段学生叛逆,喜新厌旧的性格特点来说,如何抓住學生的胃口,有针对性的选择教育目的实现的途径,是现阶段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们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始终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并且将品德教育中涉及到的内容强行灌输给学生,不仅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损害。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实质上是通过转换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来实现的,即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走到学生中间去;学生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案例中去。因此,就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来说,除了尊重学生天性与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以外,还应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思想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价值观形态等,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根据教学具体内容,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德育的健康发展;此外,还应扮演好“帮手”的角色,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为接下来案例教学法的继续和进行奠定基础。

三、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质量与效率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是发挥小学德育工作启蒙作用的重要途径。在案例教学法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发展实际,秉持对学生发展负责的德育教育态度,尊重学生的天性,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及价值观形态,合理判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态势,针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思想品德课程的知识和内容进行及时的解决,提高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程的好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争取为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奠定基础,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卫东.案例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介入[J].教书育人,2013,34:20-21.

[2]冷玲玲.关于小学思想品德课案例教学法的探究[J].学周刊,2014,20:67.

[3]苏立琦.案例教学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D].渤海大学,2014.

[4]李晶.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D].吉林大学,2013.

上一篇:没有眼泪时作文下一篇:序列的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