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2024-09-16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共10篇)

1.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篇一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李媛媛

在教学中,迫于考试的压力,教师往往很注重学生知识的积累和培养书面应试的能力,而割舍了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对学生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而作为21世纪的建设人才,实践和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生物这个学科在这一点上有明显的优势,因为这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实验中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但不能持久。很多教师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最开始开设实验的时候,学生一走进实验室就开始摆弄显微镜等仪器,拉着老师问东问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几次实验下来,兴趣却在减退。通过与学生交流发现,课本上的内容安排往往是这样的:先是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理论知识,在已知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实验,而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材料用具,甚至方法步骤都是预先设定好的,学生只需要按照书本来“完成”实验,无法将最初对实验仪器的兴趣转为对具体生物现象的兴趣,当然会觉得乏味。对于这一点,教师可就具体教学内容对实验进行一些改进。比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时,课本上的安排是这样:预先作少许提示,接着就把实验参考方案(即具体操作步骤)详细列出。如果教师先对整个步骤进行讲解,再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会让学生觉得“事实就是这样的”而失去了完成整个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没有达到本实验的一个“探究”的目的。所以我的安排是先不要告诉学生有哪些条件,而是事先准备各种植物种子以及各种器材,将学生分为4人一个小组,小组成员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种子”,用所给器材创造“最佳环境条件”,对种子进行培养。待种子萌发后,根据培养结果,总结出哪些条件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这样一来,学生是在未知的状态下完成实验,出于对结果的期待,会有极大的积极性对种子的萌发这一生物现象进行探索。当然,很可能有的小组实验会失败,可以乘机引导大家帮忙分析这一组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进一步确定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最后,还可以评出“最佳萌发奖”等,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当中来。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江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在生物界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在生物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例如,在“探究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我给学生讲到了实验原理之一:淀粉遇碘会变蓝。而检测的手段也是靠颜色来区分。于是有学生将遮光用的黑纸片剪成了机器猫的形状,得到了一张漂亮的叶子,让班上的其他同学纷纷效仿,兴趣大增。更有学生仿造此法,回家做出了印有图案的苹果,我借此苹果又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前面的实验你们知道了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时需要光,通过这个印有图案的苹果,你们又能做出什么样的假设?从而自然引导学生进入另一个生物现象:光会影响色素的形成。马上有学生提出,将纸片贴在桔子上会不会也有相同的现象呢?这样,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问题,又自己通过实验来解决问题,最大程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的兴趣,还引发了许多的奇思妙想,而且有很多想法还是我在教学设计中从来没有想到过的。

三、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虽然生物实验课是同学们很喜欢的课,但也是教师很难控制的课。一些实验学生本来很有兴趣,制定出了很好的计划,却常常因为动手能力差,实验操作不成功,很难得出正确结论。由此可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特别重要的。目前的中学生物实验,因为时间或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材料的培养、收集都由教师代劳,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生实践、创新机会的削弱和限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应该多让学生动手。比如观察蚯蚓的实验,让学生到泥土里面自己寻找,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激发兴趣,还可以顺便观察蚯蚓生活的实际环境,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再比如,在观察花的结构这个实验中,我让学生在课前自己准备新鲜的花,因为有不同的品种,学生可以在观察完自己的花后与其他同学交换观察,并记录下各种性状。学生在反复操作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能进一步加深对花结构的印象。因为有很多学生带来了不同的花,在此还可以对本实验进行课外延伸,根据某些特征对花进行分类,如两性花、单性花,子房上位、子房下位,各种花序的不同等等,进一步丰富了课本中的知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兴趣。总之,作为一名生物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浓厚兴趣,掌握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和能力,以便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下,为他们的一生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和将知识运用于实践创造条件。

2.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篇二

一、做好课前准备, 规范操作步骤

对于每一次生物实验, 教师在之前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对实验教学进行精心的预设。要思考和考虑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各种问题。有备才可能无患。在具体进行实验的过程中, 教师必须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的控制, 不能放任他们自由去做实验。尤其是对一些难度较大的生物实验, 我们教师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其加以引导, 严格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步骤, 便于实验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最终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

【案例】:组织学生对“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蛋自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还原”实验进行操作的时候, 这些实验操作相关简单, 只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试剂配置就可以。但是, 在实验之前, 教师仍然需要对实验所需要的材料进行认真的检查, 以免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问题。除此之外, 在具体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时候, 教师必须要在黑板上写下详细的操作步骤, 让学生严格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完成。在这里最为重要的是, 为了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要做演示实验, 让学生明晰实验操作的具体步骤。如果没有做好上述几个方面, 很容易会让我们的生物实验教学陷入尴尬的境地。

不仅是课堂生物实验如此, 对于课外生物实验也一定要严格要求同学们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步骤,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快速的取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才能真正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改进课本实验, 增强实验效果

初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很多实验, 但是我们有可能发现部分生物实验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并未起到理想的效果, 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提高生物实验的效果, 我们不妨适时的对教材中的生物实验进行改进, 让实验操作变得更加简单易行。

【案例】:在组织学生对《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个实验进行操作的时候, 我发现鼠妇太难以控制, 鼠妇对于振动、声响以及光等都可能产生反应。为了有效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我经过反复的研究, 决定采用蚯蚓来代替鼠妇, 因为与鼠妇相较而言蚯蚓更容易控制, 并且蚯蚓对光的反应也十分敏感。如果采用蚯蚓代替鼠妇的话, 大约1分钟左右就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效果。经过这样的实验改进, 同学们进行实验的时候也更容易操作, 取得的实验效果也更加明显。对于初次接触生物实验的初中生来说, 这样的实验也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完成实验的自信心, 增强了他们成功的体验。对于激发初中生的生物实验学习兴趣也是非常有利的。

教材中的很多实验我们教师并不一定要按部就班、一成不变的完成。为了提高实验效果, 对其进行适当的改进也未尝不可。正所谓教无定法, 教师不能陷入教材的固定模式当中。要勇于创新、勇于实践。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

三、设计生物实验, 优化学生体验

初中生物教材中虽然安排了很多生物实验, 但是具体到我们的生物课堂教学, 这些实验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体验, 巩固学生的生物知识掌握, 我们适当的还需要设计一些生物实验, 让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案例】:执教《人的生殖》的时候,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自己用废布做了几个包裹, 里面让学生装了大约7、8斤重的书, 然后把这些包裹绑在学生腹部, 让他们轮番体验这种感受。绑上这些包裹之后, 我要求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比如走路、扫地、系鞋带等等。同学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了行动的不方便。由此他们也体验到了孕妇的不容易。在让同学们谈感受的时候, 李华同学说:“我现在才知道我妈妈怀我的时候有多么不容易, 以后我一定要加倍对我妈妈好!”王刚同学说:“以后我在公交车上看到孕妇的时候一定加快给她们让座, 他们真的是太辛苦了!”……听到学生的种种表达, 也让我感觉到非常欣慰, 看来这次实验的效果达到了理想的状态。

由上述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出, 设计生物实验对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有多么重要。它可以帮助初中生更好的学习和体验相关的生物学知识, 这一点光靠教师讲述是很难达到的。因此, 我们初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动脑筋, 设计出一些符合教学主旨的生物实验, 优化学生的知识体验。

四、结语

3.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篇三

【关键字】初中生物实验课教学

G633.91

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一、“度”的把握

1、基础知识的铺垫应具有“高效度”:帮助学生复习好与实验有关的基础知识是每次实验之前的铺垫,为顺利进行实验创造有利的条件。而所复习的知识内容不宜面面俱到,应平中见奇、快速切入与本实验有关的知识,直接触及实验的实际需求。如初中《生物学》中“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实验,可在课始复习提问一下有关植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及各组成成分的结构特点和相应的功能情况,让学生对所要研究、观察的对象(植物细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课堂实验教学顺利进行。

2、教学过程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教是主导、学是主体,应贯穿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这就需要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初中《生物学》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实验教学安排上,从叶片的暗处理到遮光处理,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液的观察都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独立或协作完成,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协作精神;在实验完成后,可就一些现象及操作步骤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分析及设问应具有“多角度”: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探索,实验结论的归纳与总结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从多角度出发进行导“思”导“疑”。”疑”的提出既要有“质”的体现,又要有“量”的要求。并且”疑”的设置应多元化地切入实验教学的重点、难点和疑点,组织学生在短时间内去分析、讨论和操作,以获得较多的技能。

4、课后小结应具有“高浓度”:实验教学的成败关键是课后小结,因为小结是对整节课堂教学内容的高度浓缩,是提纲挈领地展现本节实验的过程及结构,其作用是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如“编筐编篓全在收口”一样。

二、“导”的把握

古曰:“施教之法,贵在启导”。而“导”是控制整个实验教学的“遥控器”。因此,实验教学活动的每一环节都应在教师“导”的操作下进行,其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导”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厌学”----“诱导”。大多数的实验内容枯燥乏味,过程复杂多变,目的及要求又有一定难度,容易使学生产生望而生畏的厌学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适时诱导。如初中《生物》中“探究骨的成分和特性”的实验,由于煅烧骨时会散发出难闻的气味,同时在浸泡骨的操作过程中需用到稀盐酸,而稀盐酸也会挥发出难闻且刺激性的气味和具有腐蚀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和恐惧感。因此,教师应随时从实验方法、实验技巧等方面加以引导。明确引导学生操作要点,同时帮助排除其恐惧心理,使其大胆的、专心的去探索实验。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使学生从内心产生一种愉悦感,、满足感,从而就会变“厌学”为“乐学”,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难学”----“疏导”。在做实验时,许多学生会遇到思维受阻或偏差,此时教师应就疑解答,指点迷津,化难为易,使学生产生顿悟、顿解,以获取成功的喜悦。如“显微镜使用”中物像的寻找,“玻片制作”中氣泡的产生,“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中水浴温度的控制等难点时,教师应着力做好“疏导”工作,抓住要点变“难学”为“易学”,促进整个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

3、“学会”----“指导”。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当学生掌握到一定的实验技巧,或学会了一些有关操作技能后,应指导学生不要满足现有的知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设想、探索,搞小发明、小创造。在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活动中,教师还可在思维方法和心智技能上给予指导,让学生真正从“学会”的乐园中步向“会学”的王国中去。

在实验教学中,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习生物课的兴趣和热情,而且还能使自己的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同时,这些实践课程对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领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和动手能力以及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初中学生没有丰富的生物知识,且自身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实验能力等能力还欠缺。因此,必须对中学生进行科学的生物教学和生物课实验操作教学。

4.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篇四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在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必须重视生物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探究实验的能力。近几年来我在生物教学上,对于实验教学作了如下尝试。

1、讲解实验要点,演示实验操作,学生进行模拟操作

刚进初中的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并且好动,他们在实验时注意力容易分散,老师在讲解实验要点时,他们往往不注意听,而动实验的仪器,自己做实验又不细心,有的学生甚至不能完成实验操作的过程,见于此,我一般采取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的一课,我先讲解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操作显微镜时,边讲、边示范、边让学生模仿操作,总结出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调拭(先降后升)、收镜。然后让学生独立操作,经过2、3次的训练,使每位学生在使用显微镜上都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苏州初中生物实验操作会考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求每个学生都会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为此,我专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训练学生如何使用显微镜。模拟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的实验操作,提高了实验效率。

2、细化实验,分步操作

在上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一课时,我首先细化实验,把实验分为二大步,一是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二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重点是装片的制作,总结出制作步骤:擦、滴、撕、展、盖、染。然后演示,最后让学生独立实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回辅导,完成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实验,即用显微镜观察装片。各个阶段都完成了,老师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的结论。植物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植物细胞膜很薄,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细胞质、细胞核。分步实验给学生提供了独立操作实验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实验的现象,收集实验资料,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从而获取知识。

3、在实验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实验前我首先对实验的关键步骤深入挖掘,提出问题,有些问题是教材上没有现成答案的,必须通过亲自实验观察、动脑才能得出结论,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有目的去思考,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和认真思维的能力。例如在《讲水中的藻类植物》一节时,我让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自己制作的水绵装片,首先提出实验要求,要求学生在实验的取材上,水绵为什么只宜少取,不宜多取?水绵是单细胞还是多细胞?水绵每个细胞是什么形态?水绵细胞包括哪些结构?每个细胞的的形态结构都相同?画出水绵的细胞结构?水绵细胞与其他绿色植物的细胞比较有何异同?这样我在实验前启发,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思考,学生将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

为培养学生独立实验的能力,新实验仪器配备标准,是按每个学生进行实验所需要的仪器装备进行配备的,因此,实验课上多数实验是一人一组的,尤其是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实验。实验中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这就需要在教的过程中应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主动地参与到实验的探究活动中来。如初中生物第一册中《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在课堂教学安排上,从天竺葵的黑暗处理到叶片的遮光处理,从叶片的脱色到滴加碘酒的观察,都是在我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完成,以此来训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验完成后,我就一些现象及操作程序提出疑问,让学生进行分析回答,以此来培养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善于总结实验的能力。

5、开展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验的合作探究能力

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还要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后获取更丰复的实验现象。如学生上初二时,在《探究人体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的实验中,首先让学生了解实验分四个步骤,帮助学生注意每个步骤的实验要点、注意的事项,然后让学生互相配合共同实验,第一次大多数同学的实验现象就非常明显。不成功的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合作交流,共同探讨,找出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实验延伸到课后完成,这不但完善了实验过程,还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再如《调查食品添加剂》,这个实验,我让学生利用星期天,分成4人一组,到家附近的商店,进行调查,将调查的内容按食品名称、食品添加剂的名称、食品添加剂的作用进行填表,然后提出实验问题,写出调查方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从而培养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

5.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篇五

课题研究报告

莱州市三元中学 李忠晓

一、课题的提出背景

农村生物学科中的实验教学一是限于学校的客观条件,二是课时不够,即使没有实验教学任务也是很难完成的。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基于此,许多教师盲目追求学生参与,教学成了满堂的自主探索、合作、讨论的过程,课堂成了“乱言堂”,教师成了旁观者,影响教学重难点的解决。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有效地学习,是我们教师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研究意义

传统的实验课大多是教师课前讲授有关的知识,实验课也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重复书上的步骤。学生热热闹闹,教师疲于维持课堂纪律,一堂课收效甚微。学生并没有发展相应的探究能力。既要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又要解决实验课的重难点,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教学问题。把实验融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中,即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重视教师的主导的功能。耗时的实验操作由师生课余时间完成,探究的过程在课堂完成。

(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即探究式实验教学。

(二)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及探究活动的的开展,使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探讨过程中逐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发展其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探究能力。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实现探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能力,获得对科学的兴趣与理解;在体验实践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在整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培养问题意识、研究意识、交流意识与合作意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全人格奠定基础。

(四)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反思与行动研究的能力,提升教师实施科学探究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专业水准的提高,也是目的之一。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创新教学模式的目标

转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展,构建有代表性的模式,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学生达到的目标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一批具有主动创造精神、主动创造能力和掌握适应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学生。

(三)教师达到的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式学习习惯,及时推广经验,解决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用于实际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一个新课改条件下主体式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新模式。确定一种可操作的、可行的新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四、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有效性教学主要涉及如下方面

(一)实验课中课堂的导入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点,因此,导入的设计在知识深度上必须具有可行性,在实施教学目标上要把握方向性,在设计的形式与内容上要增强趣味性,在思维的训练上要具有启发性,在情感意志的培养上要具有引导性,为完成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及思想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实验课中探究问题的设计

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提问是最古老的教学方法之一。有质量的提问是一节课的课眼所在,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钥匙。也是教学重难点解决的重要途径之一。设置什么样的问题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究竟哪些问题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任务驱动”,探究过程中学生自主活动的重点是什么,教师重点指导探究的哪些方面,如何引导学生探讨问题,而不偏离教学的重难点。

(三)实验课中分组讨论的组织与设计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就不能自己自问自答,这样会使学生产生思维上的惰性,而是应当巧妙地鼓励他们进行讨论,各抒己见,集众家之所长,从而获得问题的答案。而分组合作既能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实验课中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的引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

五、理论依据

由于在教学中多次用到情境式教学法,而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一)知识观

科学知识是个人和社会建构的,因而知识是暂时的,不是绝对的,传统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客观的,一成不变的,以教材形式呈现。新观点认为:知识只是看作通过个人的经验和探索发现的,即认知个体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构建起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

(二)学生观

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学习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有关的知识经验,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有些问题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当问题呈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还是会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的假设。学生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即学生是现实客体的变革者,是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索者,是新的认知结构的建构者,所以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所以尽可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教学观

认为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和建构性,教学过程的生成性有三个层次的含义:

1、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下,学生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与环境的互动。

2、新知识是在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基础的相互作用中逐渐生成的,教学过程就是促使学生不从原有认知结构生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激发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为学生新知识生成打下基础,搭建平台。

3、知识是在认知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与他人(学习伙伴)的对话、合作、互动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学生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对比性的学习,教师要组织、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合作学习、协作学习。

六、课题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抽样调查,作出分析报告。

(二)读书研究法

多渠道收集、整理、运用与本课题有关的理论以及寻求理论与实践的创新。

(三)归纳总结法

探究历年生物实验题型特点、答案要点组成规律,归纳出共同的特点。通过总结找出共性的东西,使之成为实用的答题技巧。

(四)实践检验法 运用于教学实践,检验效果,并予以完善。

七、研究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2年2-3月)

理论学习是实施教育行为的指南,对课题我学习大量的教学理论书籍,如《初中生物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山东省生物课程标准教学要求》 《中学生物教学参考》、《走进新课程》、《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等,收集有关资料,成立课题研究组,并进行明确分工。

1、了解中外有效课堂教学的各种观点

2、了解近年生物会考中实验题的类型变迁

3、学习研究《初中生物课程标准》和《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二)实施阶段(2012年4月——2012年11月)1、2012年4-8月

研究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堂的有效教学,并尝试写出《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 2、2012年9——2013年11月

继续读书总结并撰写《浅谈生物学教学中的现代意识教育》《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究性模式》等文章。

(三)总结阶段

2012年12月根据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分析所获得的教学材料,总结生物实验课堂题解题策略——《如何应对生物会考中的实验题》,并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形成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八、成果分析

(一)研究成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学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对学习生物的兴趣更浓了,不再惧怕实验型的大题,主动发表自己见解的人与日俱增,更多的同学甚至会主动寻求生物各种实验型题目演练。

1、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收集、比较、归纳、总结,到解决生物问题,全方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充分展示了学习的主动性。

2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生物学比较法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教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能力的过程。通过比较法的教与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比较法,更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训练,使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有所提高,而能力的提高又会促进和推动对知识的掌握推而广之,其他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均可各章节具体知识点为依托,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系统地示范、指导,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终生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3、增强了教师的教学素养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更新,以提高学生的素养为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观念进一步确立,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撰写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在烟台教育发表。

4、形成了新的实验课堂教学开展模式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减轻学生的压力,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世界,接触事物,接触生活,学习更多的知识,做更多的事,思考更多的问题,培养独立思维和创造能力。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阵地,“课堂教学素质化”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本教学模式——探究式实验教学模式:设疑—— 实验求证——自主探求——讨论质疑—— 巩固练习

本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内外都可参与知识的学习,感悟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能力,还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同时,本模式还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研究成果

1、积累很多教学素材

2、完成了4篇论文

3、形成了一套会考实验题型解题策略

九、研究取得的成果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给初初三课堂教学带来了新气象,实现了两个层面的转变:

(一)学生的转变

通过实践学生的精神面貌明显优于以前,从课堂学生的提出问题情况可以感觉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学习的态度和兴趣明显提高,而且学生发言积极,思路开阔,学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增多,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更加充分。

(二)教师的转变 课题研究培养了教师教研能力,取得了课题相关的研究成果,促进了教师专业专长。例如:撰写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在烟台教育发表。执教的《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在莱州市2011年实验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利用实验创设高效的教学情境》荣获山东省2010年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如何应对生物会考中的实验题》发于莱州教研。今年的科技大赛活动中《风能开发现状与政策》获莱州市一等奖。参与的科技实践活动获省一等奖。理论用于实践,2012年中考,我与徐老师所教的生物学科,综合上线全市前列。也是三元中学值得骄傲的一科。

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善。

(一)学生方面

生物课堂情境创设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有一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养成的惰性,很难进入课堂内,只是对情境的好奇,学生只停留在表面,造成了能力培养的停步不前。

(二)教师方面

学习“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的理论还不够,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还是以教师帮学生创设生物实验课探究的情境为主,学生创设的少。但学生是学习的主题,是自己意义的建构者,教师知识指导者,因而今后教师应给学生更多提出问题、自己创设课堂情境及探究式教学的机会而不是提出问题给学生去思考,不是教师要给学生什么,而是学生需要教师给他们什么。以“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方法研究”结题为契机,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教研方面

由于我们是一所农村中学,学校规模小,不管从生物教师的力量,学生素质还是教学条件来讲都相对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对我们的教研工作的进行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无论如何,我们都会不断积累经验,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十一、存在的问题、纵深研究的建议及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6.浅谈初中生物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篇六

一、在生物实验中学生应该遵守的原则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接触的生物实验并不多,但是作为老师我们要教会学生相关的实验原则,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实验素养。对此,我觉得学生应该具备以下实验素质:

(1)实验过程需要严格的组织纪律,切忌胡乱配置药物,生物实验室有很多化学药品和仪器设备,必须要求学生有较高的纪律性,所以,每节实验课之前老师都应该让给学生宣读实验时应该注意的规章制度,保证实验的时候拥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进行实验时也应该按照老师所讲的步骤进行,不能依靠自己的习惯想怎么做就怎么做。

(2)实验课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学生在上课之前应该做的工作,明白老师这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熟记实验步骤,以免实验的时候不知所措,浪费时间。

(3)实验过程要求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放松心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在进行有些实验的时候,花费的时间会比较多,某些学生由于心急而得不到实验结果,面对这种情况,我建议学生尽量心平气和,重新进行实验。

(4)实验结果要实事求是,在实验时,我们要避免为完成实验而实验,老师希望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找到一些实验上存在的问题,然后和老师交流,结果并不是很重要,实验就是追求事实,所以,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切忌弄虚作假。这是在实验中我们应该注意的问题,希望给广大学生带去帮助。

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不管是什么实验,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会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其次,动手实验的过程就是学生去发现、去探究的过程,我希望学生多观察,多总结,不要只做一个旁观者、比如说,显微镜使用这个实验,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独立完成观察植物叶绿体的过程,课堂上老师讲太多都比不上学生自己亲手去实验。但是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呢?下面我就来介绍几种实用的方法:

(1)从整体到局部。实验课时,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先整体观察物体,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分别了解局部,在观察植物时,我们首先可以让学生观察一整株植物,然后在显微镜下我们引导学生去观察细胞,这就是从整体出发,然后感知局部。

(2)反复观察,初中实验都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操作,在实验观察的时候,我们需要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对同一事物和现象进行反复观察,就拿观察细胞来说吧,细胞结构本身比较复杂,加之进行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所以。老师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细胞结构图,然后和显微镜下面的图片加以比较,反复进行观察,这样才能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在此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增强自身观察和动手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拓展学生思维

7.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七

对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 没有实验活动作基础, 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实验课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中, 学生通过亲身实践,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 而且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

1. 对生物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教师普遍对生物实验课教学不够重视, 再加上实验装备不足, 导致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够, 很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 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或生化实验室合用一间, 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很多学生实验只能改为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 甚至由于实验物品的缺乏, 有些学校连演示实验也做不了。

2. 师资力量薄弱

造成农村中学生物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很多地区中考不考生物, 加上农村中学的教师配备很不科学, 有不少初中生物教师转教其他学科, 从而导致生物专业教师的流失;二是由于近年来恢复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 于是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教师流向高级中学, 由此加重了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缺乏。在生物教师缺乏的情况下, 很多生物教师“重理论, 轻实验”, 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中, 一些教师的操作不规范, 不是找不到物象, 就是不能正确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具体作用。面临新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 部分教师力不从心, 缺乏接受新事物和与时俱进的能力, 导致实验教学无法深入。

3. 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 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 课时不足, 一些教师在惰性和惯性的驱使下, 通过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 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 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其原有的价值, 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 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 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障碍;既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 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那么, 要想摆脱农村初中当前实验教学的困境, 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 抓住机遇, 完善实验设施

生物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和全面改造薄弱学校的有利条件, 以主人翁的姿态, 多做工作, 努力赢得学校领导、经费方面的支持, 建设合格的生物实验室, 充实设备设施, 补充必要的仪器和药品, 如显微镜、载玻片、滴管、酒精灯等, 从而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

2. 生物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教师, 都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摒弃过去那种注入式的教学, 尽量采用过程式教学, 即“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同时, 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让他们有一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日常教学中, 我们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触发点, 因势利导, 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4. 结合农村实际, 创新实验场所, 创新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农村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 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物知识积累, 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做生物实验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 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 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 并适当调整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以利于学生学习。

(1) 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

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 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 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因此, 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 发挥他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 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我们周边的生物”这一课时, 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 能随时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动植物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2) 创新实验材料, 用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欠缺的困难。

如教材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所给的建议是“用写有‘上’字的玻片和动物、植物标本玻片进行观察”, 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显微镜, 经常发生压碎玻片的事, 使学生不敢放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 可让学生自带透明的直尺或三角板, 观察上面的“6”或“9”。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很快找到目标, 练习显微镜的使用, 又节省了时间,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 我们可以用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用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等等。如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 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 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 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此外, 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效果比较好, 同时也比较安全。

(3) 调整实验方案。

如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 到灌木丛间取地表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 (装至半袋处) 。当学生捉到鼠妇时, 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 袋口敞开, 袋身竖起向上, 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 不会跑出来, 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 若时间较长, 泥土有发干的现象, 则向泥土中加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 可使鼠妇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 原本只够一个班使用的鼠妇, 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 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活的鼠妇, 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5.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走向课外, 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 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医院、工厂、养殖场等地, 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生物课外读物、观看生物教学片、制作标本、进行生物实验等活动, 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农业、养殖业等的特点, 补充如养鸡、养猪、养鱼等养殖技术与疾病预防知识及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这样, 既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又将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 使部分初中毕业生回到农村有一技之长。

8.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篇八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探析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三、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一)模拟生态法以少量活体生物完成量大的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二)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差缺的困难

比如用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野油菜花或红菜薹的花或白菜花代替冬季做《解剖和观察花的结构》实验中难以找到的桃花;配制斐林试剂检测葡萄糖以取代使用现在还无法买到的尿糖试纸检测葡萄糖;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其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三、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一)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引人入胜,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乐趣中获得知识,巩固知识。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更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学知识、用知识。为生物学的研究、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七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八年级生物(上.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裴爱莉.实验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N].教师报,2006.

9.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篇九

沙坝初中:梁远素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实验教学在生物课程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在生物学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的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生物实验的能力。

初一的学生,从小学自然学科中的一些生物知识,到刚接触初中的独立生物学科,好奇心强。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最好的动因是学员对所学材料有内在的爱好。”如何使他们对生物学的好奇心转变为浓厚的学习爱好呢?这时可以得用他们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激发爱好。通过生物实验培养他们实验能力,使学生获得学习生物的方法和能力,增加自己的成就感。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实验能力呢?由于初中生刚接触生物实验,对实验仪器、用具的使用方法都一无所知,而且好奇心强,自控能力差。他们做实验时,注重力轻易分散在实验仪器及用具上,不注重听讲。在实验过程中不认真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不细致。根据初中生的这一特点,主要采取模拟教学实验方式进行。如《显微镜的作用》,《制作临时装片》这些实验时,先讲解显微镜结构和作用,老师边操作显微镜,边讲要点,边做示范。学生边听讲,看示范,一边模拟操作。制作临时装片时,老师在实物投影仪上边讲

要点,边示范,学生也是一步步跟着老师做。这样的教学比先讲,再让学生做的成功率高很多。学生在显微镜下看到自己制作成的装片,就会有成就感。这样模拟操作后,再让学生自己独自操作,制作其他的装片,独立完成实验。这时老师再巡查辅导,对他们的实验成果进行打分。这样学生的实验学习兴致就会更高涨。模拟实验教学方法的好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规范学生的操作。实验能力的培养仅靠课堂实验教学是不够的,可以利用一些课外实验,初步培养初中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现生物实验教材中,有些实验是在课堂上的时间难以完成的,这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如《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老师可以先启发学生的一些思路,然后让学生根据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几个因素进行设计实验,在课外进行观察记录。另外,还可以开展生物课外活动,让学生对植物、动物、环境污染、人口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观察现象、分析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从而主动获得知识,进一步提高实验能力。

三、掌握步骤,规范操作,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前先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再指导学生在预习中抓住每一步的关键,并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规范操作,这样才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如在学习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用左眼观察,要注意纠正学生用右眼观察或闭着右眼的习惯;转动转换器时,应及时纠正学生转换物镜的错误操作。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对好光,观察到标本在视野中的图像。同时,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例如,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实验目的是要求学生在观察中认识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观察前教师应强调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内壁上,不易辨认,有些细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调好光圈,光线强弱要适当。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的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

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学生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观察,就能达到观察的目的。

四、运用简易方法,做好初中生物实验

教师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铲取地表的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交到实验室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洒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这样采来的鼠妇可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多班使用的鼠妇现在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一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五、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 “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如果能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实验,把“外在”的信息,即生物课题以新奇的方式揭示在学生面前,能使课

10.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 篇十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1

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从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到克隆羊多莉的诞生,再到人类基因图谱的破译,生物学史上每一个科学的发现,理论的产生,无一例外的和生物学实验紧密联系。因此新课程改革后的生物教材中实验的权重也在不断加大,尤其增加了自主性很强的观察性实验、需要自主设计的探究性实验、以及“动动手”、“实践活动”等活动,这为在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创新思维方面提供了素材。

虽然创新教学无定法,但是创新教学也有其规律。我根据新课程标准,紧扣实验教学的关键环节,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使验证式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提高创新意识,在自主体验和设计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视实验总结反思,发展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实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从教材设置出发遵循能力培养原理

初中生物实验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模仿式实验、分段式实验和独立式实验。

1、1模仿式实验是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同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这种方法是针对刚刚接触生物学实验的学生,教会他们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例如:在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教师边讲,边示范,学生边听,边模仿,使学生很快了解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学会基本的操作方法。

1、2分段式实验是把实验分成几部分,完成一部分后,再进行下一部分。把实验分成几段,便于教师引导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同时对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动作进行矫正。例如在观察“蚯蚓”一节的实验时,应把实验分为三部分:

第一,学生对蚯蚓的外部观察。

第二,观察蚯蚓的运动。

第三,观察蚯蚓对刺激的反应。

1、3独立式实验阶段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操作、观察和记录结果,并分析得出结论。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独立实验。但在学生独立实验之前,一定要经过模仿式实验,再到分段式实验,最后过渡到独立实验,只有遵循这种层层递进的指导方式,才能更好的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在一种好奇的心理需要的基础上萌发,并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学生萌生创新意识和展开创新思维的最原始、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在准备做学生分组实验前,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资料展示、播放一小段视频、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然后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布置相关实验的预习作业。实验预习充分,可减少老师过于细致的讲解,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步骤的熟悉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3、验证式实验向探究式实验转变,提高创新意识

为了在初中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可以改变实验与传授知识的顺序,将验证式实验变为探究式实验,学生在实验中先观察,后获得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探究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在主动获取新知识时,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花的结构”这一节中,我首先播放了一段“世界博览会”花卉展的片段,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带的花拿出来观察,推举个别同学到讲台前,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所带的花的结构,同时让其他同学对照自己所带的花,比较结构是否相同?有不同的结构,就上台展示,然后由学生讨论花的基本结构应该有哪些……在这节课中,教师只是起到教学引导的作用,学生动手解剖、观察,对花结构的验证性实验变成了学生的探究实验。如果在课上,教师把这些知识教给学生,让学生再通过实验来验证,学生有可能会热情高涨的投入到实验中去吗?所以,在讲授新课之前,先把有关的实验布置给学生,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操作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后,获取知识,在探索中提高创新意识。

4、自主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设计实验是要求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进行的开拓意识的创造性劳动。它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灵活应用知识的方法,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根据实验内容设计出不同于教材的完整实验,对初中学生来说并非易事,这是由于他们的思维往往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但只要教师积极加以启发和引导也并非不可。加强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以此作为打开学生新思路的钥匙。

例如,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一节实验中,我在指导学生观察蚯蚓的外部形态后,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观察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的快?我只为每组各准备了同样大小的一块硬纸板和一块光滑的玻璃板。有一个小组的设计是:选用一条蚯蚓分别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爬同样的距离,记录蚯蚓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的爬行的时间,为了更有说服力,学生们重复了实验三次。

结果三次的数据,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的结论:一次是在硬纸板上爬的快,另两次的结果是,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我首先肯定了这组同学设计实验的的严谨和科学性,但并没有发表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看法,而是再请每组同学按照这样的设计方法,重复三次,同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在每次实验中,硬纸板和玻璃板有无变化?实验很快有了结果,结论还是两种,但同时细心的学生们发现,蚯蚓在玻璃板上爬的快,是由于前一次实验,使玻璃板上有了杂质,已经不光滑的玻璃板,为蚯蚓提供了固定刚毛的位置。

5、重视实验总结反思,发展创新思维

实验结束后,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实验目的、原理、实验现象及结论等方面进行分析,使学生反思自身的不足或别人的新的实验设计理念,活跃自己的思维。教师还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拓展性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例如在进行“植物的光合作用”一节的实验教学时,有同学在课后结束时提出,可以把绿叶与黄叶、接受光照与不接受光照的四个对照实验放在一起做,这样的结果对比就很明显了。总之,实验结束后的分析交流、总结反思,能有效地促使学生自我超越,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6、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激发学生创新的能力

实验结束后,可以把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验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活动,让他们去尝试动手动脑。例如在学习了“营养繁殖”一节以后,布置了以下一个设计实验课题:如何繁殖蜜桃和柳树?怎样提高其成活率?繁殖的方法、时间、材料、用具、步骤等全由学生自己设计完成。几乎所有的学生采用的方法都是蜜桃采用嫁接、柳树采用扦插,在怎样提高成活率方面学生都进行了自己的探索。特别是在怎样促进柳树扦插生根方面拿出了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案,用什么样的生长素,用多大的剂量,都有详细的记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自我创新的能力。

总之,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通过几年的尝试,我在生物实验中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启迪学生思维,拓展思维空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2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开展好实验教学是学好生物的前提条件。生物实验具备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的功能,更有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的作用,为使今后实验教学顺利有效开展,七年级、八年级生物实验教学开展率按计划全部完成。现将本学年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做如下总结: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应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势力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

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条件

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知道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具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如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在不同的季节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原因、一起的功能等。

综上所述,生物课实验,无论教还是学,都必须坚持客观、严谨、认真、扎实的作风,教师才能教好,学生才能学好,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3

一、生物实验课的特点

与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相比,实验课主要以观察、实验为主,学生通过亲自观察、实验,来获取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学独特的实验方法和技术,形成科学的思维和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与物理学实验和化学实验相比,生物学实验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为:

1、实验场所灵活多样

生物学面向广阔的自然界,除了生物实验室外,校内的生物角、生物园,校外的农田、山林、江河湖海、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自然保护区等,都可以用来做生物学实践活动的实验室。例如,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需要带学生到草地,树林测空气湿度;探究蚂蚁的通讯,需要在野外找到蚂蚁窝做实验;还有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等许多实验场所都是在户外。

2、实验材料多为活的生物

生物学的实验材料大多都是活的生物,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组织学生捉鼠妇;观察草履虫,需要教师提前半个月培养草履虫;为了做光合作用实验,需要培育多盆天竺葵;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都要用到活小鱼;还有蚯蚓、、菜青虫、鸡等等。这些实验材料的准备都是费时、费力又费钱,而且不能重复使用,每年都要重新准备,这也是生物实验课开课情况不好的一个主要原因。

3、实验周期一般较长

生命活动一般都要持续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生物学实验的周期往往较长,不是一节课内能看到实验结果的。如繁殖极快的果蝇,繁殖一代也需用十几天时间。种子萌发出幼苗、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都需要好多天的时间。

4、实验受季节影响较大

生物的生命活动受温度、光照等条件的影响很大,在目前中学实验室现有条件下,实验材料的获取或培养也要受季节影响,比如观察花的结构,在12月份很难采到花;观察蚯蚓、草履虫的培养、种子萌发、光合作用等都受到季节的影响。

二、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方法

1、作好充分的准备。

准备工作包括知识的准备、技能的.准备、仪器、药品的准备等方面。老师应对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所需仪器、药品、实验过程、所需达到的实验效果、注意事项等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前应先把实验亲手操作一遍,需临时准备的生物材料,必须临时制备,并准备充分。

2、认真研究要做的实验

研究难做的实验:有些实验操作难度大,不易成功,老师应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力争实验成功。

研究检测时易被检测的实验:

A、探究实验

①光对鼠妇的影响。②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③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④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⑤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B、学生实验:①练习使用显微镜。②观察植物细胞。③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④养和观察蚯蚓。

C、演示实验:①模拟膈肌的作用。②观察鱼的呼吸。③观察家兔。④观察运动系统的组。

3、重视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形象、直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注意,演示实验的示范性、可见性、安全性。实验中应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对于一些可见性较差的实验,应作一定改进,或进行巡回演示,对有危险性实验,要特别注意安全。

4、强化分组实验

分组实验能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实验操作中,对他们更富有趣味性,要上好实验课,老师首先要明确可行的教学目标,师生围绕目标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其次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拟定出上课时需要向学生交待的注意事项,如果有危险操作,老师要特别强调。

5、力求实验创新

增设实验,促进学生对知识理解。如果在某些教学中一些激趣实验,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改进实验形式促进学生能力提高。教材中大量实验为老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机会少,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对实验的理解,因此我们可以把某些实验让学生演示,学生演示时老师要诱导,实验结束后,教师要即时点评,我们也可以把某些实验改为随堂分组实验,老师可以边讲解理论,边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这既可以增加学生训练技能的机会,又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注重探究实验,促进创新意识提高。教材中的实验多为呈现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如果处理不好,学生就最多学会“是什么”,而根本不懂“为什么”,更谈不上“创什么”,所以我们老

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探究实验,不管结论是对与错,只要学生去做,我们就应当予以鼓励。

6、加强对学生指导

为了避免学生只看热闹而丢了门道,老师要指导学生,实验中老师要做好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做到重点深入,个别指导与普遍照顾相结合。指出问题所在,表扬与鼓励表现突出的学生,让他们在每次实验中体会到成功和自豪。同时老师还应伴随讲解,诱导学生思考,从而真正理解实验内容和掌握所学知识。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4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活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所以在生物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的实施,充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学得有用。新人教版教材内容突出了实验内容多,实验形式多,实验要求多的特点。这样,学生动手参加实验的次数和机会多了。当然,如果教师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实验规则和技能的教育,不精心设计好实验的内容、步骤和项目,学生不明白实验目的、要求和要注意的事项,则不仅效果不好,甚至会出现实验秩序乱,自然无法达到应有的实验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生物实验教学中,为使每个实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必须加大生物实验教学的力度,强化实验规则和技能。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首先要加强组织纪律教育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是上好实验课的保证,为了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使实验顺利进行,必须向学生强调遵守实验室守则和实验规则的重要性。并要向学生讲清道理,反复教育,使学生明白并自觉遵守,不串位,不串组,不做无关的事情。如本人实验完毕或有事要离开,须报告教师。总之,要养成有组织、有纪律的实验习惯和良好作风。

二、预习好实验内容,明确实验过程

只有让每个学生弄清了每个实验的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实验目的和每个实验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进入实验室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操作。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事先进行实验难点和要点的讲解,以使学生掌握要领,使实验达到预期目的。如制作临时装片,练习使用显微镜,对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困难,教师可事先在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时培养好骨干,再由这些骨干学生去辅导带动其他同学做好实验,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就要特别强调其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如顺时针调节粗准焦螺旋时,使镜筒缓慢向下,这时头应向左侧偏下,眼光与装片在同一水平面上,眼要特别注意物镜下降的位置,当物镜靠近装片时停止。这时用左眼从目镜观察,同时右眼也要睁开,用右手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对准焦点,看清物像为止。再转动细准焦螺旋,来回调节,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千万不能违反操作规程,下降镜筒时,一定要从旁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盖玻上,损坏玻片标本和物镜。教师也可以用两台显微镜示范,一台是已经对好光的,另一台则是已找到标本清晰图像的,让学生观察后做模仿。

三、要关心爱护教学仪器,节省实验材料

在做每个实验前后,要求学生一定要养成洗手的习惯,以免实验时玷污实验仪器和试剂、样品、标本,从而引起实验误差,同时还要求学生不应做与本实验无关的动作,以免损坏实验仪器,甚至发生意外事故。要节约实验材料,如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只要取一张洋葱表皮就够了,不必取大块,另外如擦镜纸、吸水纸,大头针和各种试剂等也要节约使用。严禁将教学器具如镊子、放大镜、剪子等带出实验室。同时为保证实验用品、材料、仪器不丢失,在实验前分发给每个小组一份实验仪器、材料登记表,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后核实,并填写本节课的实验名称、日期、班级和组别等,最后要签名,以示清点核实无误并承担责任。实践证明,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爱护关心仪器和经常节约实验材料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产,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利于调动学生上好实验课的积极性。

四、做好实验小结,启发学生自我评价

实验结束前,用3~4分钟时间让一些实验认真、观察细致、操作熟练、清楚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正确掌握了实验技能、并实验成功的同学简单谈谈收获、体会。也可由教师或者同学给予肯定评价和鼓励。反之,一些实验做的不好的同学或看不到实验结果的同学可谈谈失败原因和要吸取的教训。如有的同学也可能是因为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等原因而不愿意做实验,以至实验效果不好或无结果,为此教师也要帮助其克服怕麻烦、怕脏、怕腥味的娇惯心理,自觉做好实验。最终要使学生懂得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观察、标本的采集和制作等在生物学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五、要始终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

要养成整齐清洁的实验习惯。实验过程中不得乱丢纸屑、杂物。实验结束后要清理实验仪器,把仪器放回原位,清洁实验台、凳。对于贵重仪器如显微镜要求学生做到,实验完毕用软布认真擦净其各个部分,镜头(目镜和物镜)必须用擦镜纸轻轻地擦,擦完后转动转换器将两上物镜置于两则,再将镜筒下降,目镜、物镜放入镜头里的规定位置,反光镜镜面要直立,以免落灰尘,把显微镜放回箱内,固定螺丝要拧紧,镜箱要锁牢,最后由值日生做好整个实验室的安全检查。

以上就是本人根据多年实践经验,对初中教学实验的总结和看法,只要精心组织,耐心指导,学生在多次实验中会慢慢进步并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5

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中学生获得生物知识和检验生物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能为学生形成生物基本概念和生物基础理论提供感性认识的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生物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整个生物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对实验教学研究的总结如下:

一、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初中三年级的生物教学是生物教育的启蒙阶段。初中学生好奇心强,他们学习生物的动机往往是以满足好奇心和感兴趣为主的。生物实验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激发学生对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使这种“短暂”的兴趣能够稳定地保持并得以发展,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主要抓以下几个环节:

1、努力开足学生实验

根据教学进度努力开足学生实验,本期完成演示实验39个,分组实验29个,实验活动3个。学生实验做到每2至4人一组,每次实验都进行登记,并对每个实验从课堂纪律、操作规范、整理仪器等方面对每一个学生打分。一学期下来,教学效果较好,完全改变了以前那种实验课上乱轰轰的教学场面,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于一些较简单的演示实验,根据条件把它改成学生实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加强演示实验教学

对于大纲规定的每个演示实验我们都认真完成,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以增强实验效果。有时根据教材的需要适当补充一些书本上没有的演示实验。

3、开发家庭小实验

配合教学内容,每逢放假,都向学生布置一些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生物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够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家庭小实验,并要求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的结论与所学知识的联系都详细记录下来,回校后在课上进行交流,多数学生都能达到老师提出的要求。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二、指导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实验习惯应包括:正确使用仪器、规范的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如实完成实验报告、遵守实验室规则、注意节约药品和实验安全等。

在教学中注意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上给学生进行示范,对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出严格要求,对如何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则加以具体指导。在填写实验报告时,我要求学生将实验所观察到的所有现象如实填出并对所产生的现象作相应的解释,以此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生物实验使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很大,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乐中学、趣中学,致使学生的多种能力和素质在一次又一次的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生活中逐渐形成。为生物知识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总结6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理解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用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即:客观性原则;严谨认真的原则;尊重学生,灵活引导的原则。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切实做到以下几点: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出现这种现象:当实验得不到正确结果时,学生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铃声一响学生不欢而散;当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他们就按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填写实验报告;还有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不成该做的实验项目,就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凭猜测填写实验结论等等。这样就不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可见,对生物实验教学,必须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实验教学技能,树立严谨细致、认真科学的态度,要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完成实验教学的任务,才能达到理想的目的。

二。认真完成实验环节,注重操作引导。

在实验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实验员准备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或者指导学生实验,以及对待实验的严格态度等方面,处处、时时、事事都要体现教师的言传身教,只有教师教得扎实,学生才能学得牢固。因此,严格搞好实验课的“备、教、导”是上好实验课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

1、备好实验课是上好实验课的首要前提教材中要求做的实验,无论简单也好复杂也好,都必须要备好课,写好切实可行的教案,并且在实验课之前要亲自动手做一遍,即预备实验。教师做了,才可能指导学生如何应对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细节可能出现的问题,看到实验现象,学到真正的实验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若不备课,不亲自做实验,凭空想象,黑板上做实验,那就没有明显效果,更没有说服力了。甚至会出现,全体学生实验失败等不该发生的现象。

2、注重实验引导

指导学生实验时,既要面面俱到,事无俱细进行引导,同时,又要注意切忌包办代替。从实验材料的选择、仪器的装配到操作步骤和技巧,既要科学规范,又要密切结合具体实际,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保证现象清晰,结果正确。如做“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时,在不同的季节可以采用不同的绿叶作为材料。

3、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要求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时,要如实填写。实验失败时,要如实地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原因,可课后补做。如果学生实验失败,我们就通过示范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取得实验成功,或帮助分析失败原因让学生重做,直至成功。不能听之任之,否则,就达不到实验课的预期目的。

此外,对一些特殊的材料、仪器和试剂,以及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都要加以必要的说明,如选材的原因、仪器的功能、试剂的配备等。例如:做“叶绿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层析液的配制;以及“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紫色洋葱表皮的选择等等。

上一篇: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202下一篇:低年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