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

2024-08-15

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精选14篇)

1.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 篇一

让多媒体教学走进农村初中语文课堂

语文组

罗火亮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河池市农村中学也都逐步安装上了多媒体。欣喜之余,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怎样让多媒体走进我们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本人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直观生动的视听材料激活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和变化性,因而它能极大限度地营造教学情境、激活课堂气氛。例如《周庄水韵》、《苏州园林》、《游恒山记》等写景抒情或介绍景物的课文,文中所描绘或介绍的地方是我们农村大多数孩子未曾见识过的,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在互联网上搜集这些地方的相关图片,并把它们制成视听课件。对于《骆驼寻宝记》、《犟龟》这样的童话,我们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制作动画课件,上课时运用多媒体播放出来。

这些优美诗意的画境、趣味盎然的情境带给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上的享受是传统教学所无法企及的,学生可谓百看不厌,百听不倦。

在欣赏的同时,老师应相机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文章语言的精妙。他们的朗读能力、欣赏能力就会在这边听边看边读的多媒体教学课堂中不断提高。

二、用变换字形等动画效果突出重点

农村中学传统的语文教学工具是粉笔,传统的教学流程是从书本到黑板,由于受板面的影响,许多重要的内容不能在黑板上呈现,师生互动效果不太显著,学生容易疲劳,思维常常停滞。

多媒体技术可以全面展示所学课文的重点内容。如引导学生赏析课文的精点段落,像七年级下册《海燕》一文的第1、第8自然段等。可以通过多媒体把这两段落的内容显示在大屏幕上,对于其中“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等等这样生动优美的句子及段落的重点、要点内容,可以进行闪烁、下划线、改变色彩或字形等动画设置,若有必要还可配上朗读。这样,鲜明的表象与语言文字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双向联系,学生非常乐意面对屏幕字斟句酌,有针对性地对文段重点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严密性。

三、用功能多样的实物展台加强反馈

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相应的拓展练习要求学生当堂完成。传统教学中,受条件限制我们往往不能把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反馈,但如果我们运用多媒体就可以做到这一点。让同学生各自完成作业,然后选一些有代表的作品来展示,通过实物展示台一一展示,他们边欣赏、边品评,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利有老师对学生的了解。

运用多媒体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有助于我们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我们应站在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用自己的智慧让多媒体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

2012-07-07

2.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 篇二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好动, 他们的注意力非常短暂。针对这一特点, 教师在教学伊始, 就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爱看的画面, 讲解生动的故事。比如在讲解一年级第一册数学《有几只兔子》时, 教学伊始, 我利用多媒体播放这样的画面: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 兔孩子和兔爸爸、兔妈妈一起到外面去玩, 它们玩的是那么的开心, 周围的树木都向它们点头, 地上摆放着它们最爱吃的萝卜……

把孩子们带到那个场景那个画面后, 随后提问:谁知道共有几只小兔?孩子们通过画面很快就知道怎样做了。这样一来, 很快就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运用多媒体, 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多媒体的特点之一就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 能够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 满足学生视觉直观需要, 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例如, 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一课时, 要让学生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 就可以利用大屏幕通过“剪、移、拼”这一系列的动态演示, 让学生明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底×高。教师在演示的过程中, 可以让重点的地方闪烁几次, 帮助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内涵, 动静结合, 使学生充分感悟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 降低思维难度, 突破教学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 如果恰当地加以运用, 可以变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 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 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正确率。如在讲解“时、分、秒”的时候, 学生对于1小时=60分这个概念很难理解。此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 学生从课件中能够清楚地看到分针走一圈是多少分, 当分针走一圈时, 时针又有何变化。这时, 再让学生说说时和分的关系, 学生很容易地感知1小时=60分。这是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到的结论, 而不是死记硬背或听人告诉才知道的, 从而使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四、运用多媒体, 巧设练习, 激发学生的思维

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有针对的练习, 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化抽象为具体, 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刺激学生注意, 寻找条件和问题, 帮助学生审题、理解题意, 启迪思维。如在学习了“9的乘法口诀”后, 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了许多“智慧花”。学生可以任意选择一朵花, 每朵花都能进入一个练习, 当学生做对时, 就会跳出蓝灵鼠, 竖起大拇指说:“你真棒!”;反之, 蓝灵鼠就会说:“别灰心, 再试试。”学生们为了争得蓝灵鼠的夸奖, 都积极动脑, 认真计算。当计算正确, 得到蓝灵鼠的夸奖后, 他们个个兴奋不已, 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之中。

3.让多媒体教学走进高中美术课堂 篇三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美术教学 应用 优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8.091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学领域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这种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在高中美术巧妙运用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在提高了教学效益的同时也实现了创新教育。

一、创设情境,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的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学生从新课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于学生学习新知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美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如:我在教学《中国古代陵墓雕塑》一课伊始,演示一段展现秦始皇陵墓雕塑的视频影像,当学生看到那么大型的陵墓雕塑时,都发出了感叹;当了解到这些雕塑是古代工匠雕塑出来时,无不佩服他们的高超技术。这样创设情境,既导入新课,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于是探究新知识奥秘的心情油然而生,他们带着强烈地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了新课的学习,为完成教学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二、拓宽视野,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

中学生生活经历少,接触的事物不多,所以他们脑子里储存的素材就少。通过多媒体教学能够较直观地把各种图形显示在同学们眼前,且音频、动画和音乐等丰富多彩的媒体,使原本单调的内容变得更为生动有趣,突破了课堂的狭小天地,大大加深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长期以来,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沿用传统教学方法,忽略了让学生自主参与的过程。在美术欣赏中,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后便一讲到底,造成教师投入而学生漠然的尴尬场面,欣赏成了“讲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对美术欣赏课普遍不感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动态画面,生动直观、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既有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又能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上《建筑艺术》一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分别设计了静止、动感两种状态下建筑物的形及内部结构,更好地欣赏建筑物的多个方面。为了让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我按照建筑物的构造模拟了一条观赏路线:如可以越过的桥梁,人来人往街道;进入大门,穿过走廊,里面呈现出各样的装饰、陈设,透过窗外欣赏外面的风光……。学生在欣赏过程中仿佛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空间的建筑风格。这样直观教学不仅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还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又例如:上欣赏经典名作之前,我会让学生观看画家的生平及其代表作的介绍,然后展示作品全貌和局部图进行观察,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深刻体会作品中的人文内涵,让他们有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

三、渗透德育,增强教育效果,营造美的氛围

美术欣赏课中,多媒体教学绚丽多彩的表现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容易引起学生情感方面的共鸣,基于这一点,在教学中适时地加进德育内容,这比一般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例如,我在上《中国古典园林》这课时,着重介绍世界园林史上的明珠——圆明园。首先介绍圆明园的成因、发展和规模,然后展示圆明园全景及局部图画;接着让学生观看优秀影片《火烧圆明园》片段,当影片中出现了圆明园那如诗如画般的景色时,同学们的赞叹声此起彼伏,当看到八国联军焚烧圆明园时,同学们无不为之愤慨。最后,画面定格在了圆明园的遗址上,带着深深的思索结束了这节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这样不仅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还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例如:上欣赏课《艰苦岁月》这幅作品前,我先播放反应那个时代艰苦生活的录像,并配以沉重悲伤的音乐,学生在那氛围环境中真实地感受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体会到艰苦岁月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之情,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真诚热爱。

四、主动探究,培养创新能力,收获学习乐趣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美术素材,完成美术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也体现了新课标课程改革多元化、开放性特点。美术是视觉艺术,具有可视性、传播与交流的特点,因而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提高了课堂质量。例如给出如自然灾害、和平、人类的生存环境、青少年的生存状态等课题或其他学生自己关注的课题等,让学生分组分工在网络上寻找相关图片、文字素材(以图片为主)、案例等,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以补充素材,然后进行讨论,通过分析、筛选、利用所学平面设计软件如Adobe photoshop、CorelDRAW、Painter、Freehand等处理图片及文字,再用Powerpoint制作成幻灯片在电脑上播放,老师提出指导性建议,修改完成。也可以有条件的时候在校外用电脑喷绘技术打印出来,做成宣传板、宣传册进行展示、学习交流等等。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的能力。有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经验,成就感和持久的学习美术的兴趣。

总之,教师适当运用多媒体,可优化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只有在教学手段上出新立异,增强趣味性,避免枯燥和照本宣科,才能更好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进了现代化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秋丽.高中美术如何应用多媒体教学《大舞台》2012年3期

[2]陆秋平.多媒体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教研版)》2012年4期

4.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 篇四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传统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导致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不高。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学习中,同时使用视、听觉,能明显地提高记忆和学习效率,由于多媒体教高网络同时提供了图形、声音、语言等交互界面和窗口交互操作,编制了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电脑程序,并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可以解决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它有无与伦比的优势。多媒体技术走进了课堂,下面我就谈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生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小学生学性好动,自控能力差,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创新能力难以提高,而多媒体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这些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发挥巨大的作用。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爱听故事,看动画片,并参与其中。在教学:“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

在一座山上,到处都是成熟的果实,兔妈妈对白兔和黑兔说:“家里种的桔子已经成熟了,今天,看谁摘得多,谁最能干。”于是两只小兔飞快地去摘桔子,黑兔摘了998克,白兔摘了1002克,黑兔说“我摘得多,”白兔说:“我能干”。 兔妈妈急了,说:“谁帮我来当裁判?”听了这段图文并茂的对话,小朋友兴致很高,不约而同地说:“我来当裁判。”助人为乐的心情让他们记记是在课堂内接受知识。

二、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在数学,特别在几何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重要,学生从看图到认识图形都离不开观察。在传统教学方式中,运用教具让学生观察,常常因为学生观察的角度不同和不能随心所欲的活动,因而达不到理想的观察结果。例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圆锥的高先让学生发表意见后,边演示: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轴,快速将三角形旋转一周。引导学生观察并想象:在快速旋转时三角形会形成一个什么形体?这个形体的高在哪里?(如图)由于电脑画面能动静结合,刺激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仔细观察,引发学生的思维,这样让学生观察并建立了清晰的圆锥高的概念,这样提高学

5.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的教学反思 篇五

生1:假如我是学校的办公室主任,为了给学校节省开支,保证下学期的开学工作顺利进行,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估算一下下学期全校同学大约要用多少本数学作业本。我先调查每个班每学期要用多少本,如果每个班要用220本,那么我校有26个班,就是说下学期全校同学大约要用6000本数学作业本。

生2:我如果是一个工程队的队长,要给别人建房子,我就可以用估算的办法,估算出一栋楼房大约要用多少砖,多少水泥……就可以节省一些材料。

师:除了以上两位同学举的例子外,还有别的方面的例子或独特的想法吗?

生3:我觉得有时侯不能用“估算”,比如在医院里,大夫给病人抓药时就不能用“估算”,必须要用精确的数据。

生4:我认为工人师傅在做机器零件时也不能用“估算”,必须要用精确的数据,否则,生产出来的零件就是次品。

……

听了这两位同学的精彩发言,全班同学不约而同的为他们鼓掌祝贺。

6.让流行音乐走进农村学校的课堂 篇六

桐乡市大麻镇中心学校

朱兴华

论文摘要: 面对新形势,广大音乐教师要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提升审美的教学目的。

作为农村学校的音乐教师,经常会听到同行发出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都喜欢追随流行音乐,很难喜欢教材上的音乐。当然我也有这样的同感,特别是高段的学生,一上音乐课就有不少同学提出,想在音乐课中听些自己喜欢的流行音乐,说教材上的内容离他们太遥远了。我感到很诧异,于是对小学高段的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0%以上的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列举出一大串流行歌手的名字:周杰伦、林俊杰、SHE、张韶涵……对于他们的代表作品,更是了如指掌;而对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了解甚少。

流行音乐(Pop Music),即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现多指爵士音乐、摇滚乐、通俗歌曲等。流行音乐具有娱乐性、生活性、通俗性等特点,贴近生活,易于接受。

小学高段学生开始进入青春发育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对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接受、模仿能力非常强。学生对流行歌曲的喜爱是符合他们正常心理的,是可以理解的。如何利用这种对歌曲的喜爱心理进行积极的引导?流行歌曲能否走进课堂?如何引导学生把审美的目光从表面的五彩斑斓引入更奇妙更高雅的音乐殿堂?

事实上,音乐教师已不再可能是社会音乐资源的垄断者和唯一提供者,教师的职责与功能必须转换,转换成为利用音乐资源的指导者、学生音乐生活的指导者。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就是要让音乐教育从冰冷的理性回归到温暖的人性。在德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的基本准则之一就是培养学生从电台、电视、录像、唱片等媒体中挑选音乐的能力,以便音乐融入学生的个人生活世界。而我们忽视的恰恰就是为学生将来一辈子学会与音乐打交道的本领,忽视了提高国民审美意识和艺术修养,以兴趣为基点的原动力。教师有责任把学生引进音乐艺术的广阔领域,让学生在有限的40分钟内接触更多的音乐形式,有民族的、古典的、有流行的,甚至将它们糅合在一起,使学生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一、激起学生的音乐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教材上的歌曲虽动听,但总唱难免会有些厌烦;而流行歌曲则以其新鲜的感觉吸引着学生,使学生能积极且精神饱满地学习,如果在这个状态下讲授一些重点内容和知识,复习一些常用的理论则能事半功倍。因此,我在各种类型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导入学生们熟知的流行歌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新知识的信心,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能否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唱一首好的流行歌曲,弹一首优美的通俗钢琴曲,或跳一段流行的街舞,就完全可以把学生吸引住。

其次是所选的教学内容要吸引学生。“流行音乐”不应该只是流行歌曲的代名词,还应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教师在教学中甚至可以引入流行街舞等流行元素。对于“流行音乐”这样的教学内容,学生感兴趣是肯定的,关键还在于对教学内容的正确筛选,让学生接触到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比如有动感十足的《双节棍》,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东风破》、《花田错》,这三首歌曲虽是流行歌曲,但是配器很有特色,在乐曲中能大胆地使用民族乐器,如二胡、琵琶等,教师可以将这样的歌曲引入民族乐曲的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以及对于民族乐器更广泛的认识。再比如在学唱或赏析京剧唱腔的曲调时,可以加入周杰伦的《霍元甲》,在欣赏云南风味的乐曲时可以播放郑均演唱的《灰姑娘》,这首歌曲的前奏非常富有云南特色。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云南歌曲旋律的感知。还有诸如恩雅、陈美的通俗器乐曲等。

流行歌曲的融入只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切不可将其当作提高学生兴趣的灵丹妙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聚焦点仍应投射于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按照新课标和教材的要求,努力把教学内容教好,教生动,教得学生乐意去学习。教师了解、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必须培养、发展、拓宽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将他们的兴趣爱好引导到更广阔的领域。

二、以情促情,寻找共鸣

我用学生感兴趣的流行歌曲或已感知其美感的流行歌曲来进行渗透,使其与课本歌曲和欣赏曲产生“美感共鸣”,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

比如上《绿色家园》这一课时,我给同学们放了一首腾格尔演唱的《天堂》,听后,同学们的感触颇多,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仿佛自己亲身真的来到了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草原。”有的说:“听着那歌曲的旋律,使我刹那间想起了自己久别多年的故乡。”……更有同学联想到:蓝天,青草在今天多么可贵,但要想把蓝天,青草永远地保持下去,必须加强全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

总之,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是不能强迫的,只有让学生在自由、自觉的享受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受到熏陶,获得情感的满足和愉悦,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心灵的净化而乐意受教。

三、比中审美,提高认识

很多流行歌曲中有提倡环境保护的,有倡导人间献爱心的,有呼吁全社会关心父母的,有赞美伟大祖国的,还有表现爱国的,像这些内容健康向上、曲调优美动听的经典流行歌曲,我积极在课堂上向学生推荐。我认为,多听这些好歌不但能提高他们鉴赏流行歌曲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对美的感受。如歌曲《青藏高原》就以高亢嘹亮的音调,旷远悠长的节奏,优美舒展的旋律,令人深思的词意,将人们带到了雪域高原和那梦中的香格里拉。该歌曲所具有的那种摄人心魄并令人为之赞叹的美,确实能起到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可以给教师提供十分广阔的想象和联想的教学空间。当我问同学们哪一首歌最能表达出“人间处处真情在”的主题时,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爱的奉献》。”我问:“为什么?”“每当唱起这首歌,使我们联想起了手拉手援助灾区人民时的一个个动人场景,曲调深切感人。”像这样的流行歌曲,内容好,曲调优美,又能在学生们中广泛流传,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使音乐课堂充满了活力。

鼓励学生对所听的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要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鉴赏能力,首先要相信学生。我曾用一节课的时间请学生来谈流行音乐,喜欢流行音乐的什么?那节课,学生纷纷讲述了自己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比如喜欢周杰伦的学生说:“我喜欢周杰伦是因为他的歌曲风格多变,有的是说唱风格,有的是爵士风格,有的是中华民族风格。他是一个集作曲、作词、制作、演唱为一身的多面手……”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听到这样的评价既感到惊讶又感到兴奋。惊讶的是学生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只是喜欢明星们酷酷的外表和与众不同的音乐,而是能从音乐的角度出发有了自己欣赏的体会和感受。

当然,对于那些内容不好,嘈杂或是软绵绵的,对学生的发展起不到积极作用的流行歌曲,我则通过比较,以此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能在我的正确引导下,初步具备对于流行歌曲美丑、优劣、良莠、高下的识别能力,鉴别出哪类流行歌曲可听,哪类流行歌曲不可听,从而能在健康、活泼的气氛中感受流行歌曲。

四、挖掘新资源,拓宽新视野

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高年级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我在完成现有教材内容的同时,运用新课程理念,挖掘和开发课程资源,每学期增加了两课时有关流行音乐的内容。

这些内容,有的需要教师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准备素材;有的需要学生课前收集大量的资料,或通过网络查找相关内容。在这准备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音乐,主动去探究、去辨别,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地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通过引入流行音乐进课堂,我发现师生距离更近了;通过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风格的流行音乐(民族、民谣、校园民谣、外国流行音乐……),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了,接触了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丰富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初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7.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 篇七

一、设情境, 激发情趣, 提高能力

在小学语文自学辅导教学中, 努力创设课文情境, 可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教这篇课文时, 我们先用音响创设情境,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 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 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 拓宽了学生视野, 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 记忆清晰, 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 形象具体。

二、助电教, 理解词义, 读懂句子

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是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也是丰富学生词汇的重要环节。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翠鸟》一文中, 描写翠鸟外形美的词有“小巧玲珑”。这个词学生通过查字典, 知道是“形体小而精巧”的意思。“形体小而精巧”是“小巧玲珑”这个词本身的意思, 本文用它来描写翠鸟的外形美又是什么意思?我们制作了《翠鸟》的课件进行教学。教学时, 投影屏上出现了宽阔的水面和生长茂盛的芦苇, 一只翠鸟从远方飞来落在苇杆上的画面。借助画面指导学生观察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和水面, 用鼠标点击运行键, 让小鱼在水中机灵的游动, 这时站在苇杆上的翠鸟展开翅膀, 双脚蹬开苇杆, 闪电般地叼起小鱼, 飞向天空。通过观察, 学生弄清楚了“小巧玲珑”一词在本文是说翠鸟很灵巧、灵活的意思。同时, 我们把“贴着”的“贴”, “疾飞”的“疾”这些词放在句子中, 用投影片出示了这样两组句子:“翠鸟贴着水面飞, 翠鸟贴着水面疾飞”, 让学生读这两组句子后, 我们又用鼠标点击运行键, 让学生增强直观感, 理解了“贴”是“紧靠水面, 几乎挨着水面”的意思, “飞”字的前面加上一个“疾”字, 表示翠鸟“飞得很快”。这两组句子的“贴”与“疾”字用得好, 向我们展示了翠鸟飞的高超本领与飞行的速度。翠鸟为什么能贴着水面疾飞呢?我们再次用鼠标点击运行键, 让学生观察和反复读描写翠鸟外形的句子, 不仅知道翠鸟能贴着水面疾飞与它的外形有关, 而且对“小巧玲珑”一词又加深的理解。

三、发挥优势, 减轻负担, 提高质量

电化教学, 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 把大千世界的景象, 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富饶的西沙群岛》《瀑布》等课文, 使用电教手段教学, 使学生认识到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祖国的山河是无比壮丽的, 赏心悦目的。特别是《瀑布》一文的教学, 我们到电视台借来了有关瀑布的录相带, 让学生聆听了瀑布的声音, 观察了瀑布的整体形象, 运用录相机的特殊功能键, 仔细观察了瀑布的局部形状, 近处和远处的景象, 运用慢放键, 使学生理解了瀑布在近处看像一道“珍珠的屏”的比喻。这节课, 教者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轻松, 突出了重点, 突破了难点。

8.让多媒体走进数学课堂 篇八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

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之一。每当学生进入多媒体教室的时候,他们的心情往往非常愉快,兴致也很高,他们被周围的环境,先进的教学设备所吸引。从而引起学生一定程度的态度体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情境的创设不但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产生探究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讲解《圆心角、弧、弦心距之间的关系》这一课时,传统的几何教学中,只凭教师口头的说教和板书很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对问题的理解。而多媒体信息技术恰好能解决这个问题,计算机向学生提供了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应用多媒体的鲜艳色彩,优美图案,直观形象的再现事物,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设意境,使学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皮亚杰的“构建”的观点是与“活动”的观点有紧密的联系。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必须掌握“活”的几何概念,使学生在几何学习中充满观察、实验、猜想、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因为数学教学内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手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计算机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进行动态展示,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相互运动以及每种位置关系下圆心距d与R、r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CAI的动态演示,学生能够一目了然,易于接受和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在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体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学习的基础、学习的兴趣来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学习内容。例如数学中,一题多解的问题利用传统的教学只能给出一种或几种答案,而不能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展示所有答案,造成对个别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打击。而多媒体课件设计中,不但可以给出所有答案,让学生对号入座,还可以把几何的开放性题目做动态题目,使学生各尽所能,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冷言半语六夏寒”。和谐的教学环境氛围,可以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处于良好的反馈状态,作为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技术在这一方面无疑帮了教师一个大忙。

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的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一些激励的画面,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进行赏识教育。

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合格人才的需要。同时,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手段能使课堂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理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9.让创新走进小学音乐教学课堂 篇九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绵阳市游仙区育红博爱小学 何文凤

【摘 要】时光荏苒,如今,音乐教育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及专家学者的认可和重视。然而,什么样的音乐教育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优势,造就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人才,这对于我们来说仍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课题。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创新是更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音乐课有着其鲜明的学科特征,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培养,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学习方式和活动环境。所以要把创新意识贯穿于音乐课的教学之中。本文就自己十多年音乐教学的实践,谈谈怎样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现创新。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教学 创新

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它作用于人的情感,渗入心灵,陶冶情操,引发共鸣、联想和想象,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人,使人受某种道德情操、精神品质、意识观念的熏陶渗透,从而达到

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这样对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对学生音乐兴趣的激发。音乐是情感艺术,音乐教师要善于用音乐之美与自身的一片爱心来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

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联系生活实际,将游戏、音乐、歌谣、游戏图片、音乐相结合,开发音乐感知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我认为要让学生不仅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的情境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式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学生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挖掘孩子们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而多媒体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音乐意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思维和欣赏能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想象美。

二、注重营造意境,让学生在创新中探究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说,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而不是一切都听从教师摆布。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对音乐的态度的关键时期,他们极

刷刷刷,刷刷刷刷‛,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表达意境。我还与学生一道,通过音乐游戏,进行三度音程听辨训练,让学生感受两声部的和谐美妙;通过师生互动,学唱合唱部分的歌谱,感受两声部的和谐美;通过边唱边拍手踏脚的声势练习,训练学生身体动作的协调配合,感受边唱边动所产生的律动感,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善于突破传统,大胆创新方法手段

创新教学的关键,是在教学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创新,把现代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融为一体,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产生影响,正如奥托说过:‚我们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只不过它埋藏在人的较为深层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师的创造力不能只是单纯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学生一起来挖掘。同样,只有让学生自动地学习,自主地学习,才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0.让电子琴走进音乐课堂 篇十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培养和造就跨世纪人才的国民教育中,对促进人才素质全面和谐地发展,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音乐课中,更好地挖掘学生艺术潜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问题。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一定要具有音乐审美的特点,符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生理特征,让学生“动”起来。这种“动”一是指身体的运动;二是指思维的启动。在新一轮音乐教学中,我以生动活泼的形式,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在音乐课中,大胆引入电子琴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让电子琴走进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互相学习

在以往、陈旧的教学中,教师“灌”,学生“装”成为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学习,在课堂中丝毫体现不出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把电子琴引入课堂,如上《过新年》这一歌曲中,我首先让学生观看过年时热闹的场面,并配以画面听几遍《过新年》这首歌曲。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时我把全班分为八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自学旋律、歌词,然后巧妙利用电子琴多种音色模仿锣、鼓、镲的声音,表现过新年时的热闹场面,并分组开展比赛,在学习中学生们互相帮助,真正体现了学习的主体性,教师则从中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用电子琴表现歌曲,通过自主学习、互相学习激发了学生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

二、让电子琴走进课堂,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轻松、愉快的电子琴音乐活动中,孩子们的想象、创造性思维均比平时活跃,为此在音乐教学中,我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音乐游戏与活动,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活跃的思维环境,对发展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其他各种能力很有益处。如:在上一年级教材《火车开了》学习中,让学生利用电子琴多功能乐器的特点,模仿“火车起动、奔驰、到站”的情景,引导学生用节奏及力度对比,来体现这一想象中的情节。然后,教师点播,引导学生通过身体各种感觉器官的活动,充分运用节奏、速度、力度的变化来体现火车途经各站的情景。经过处理,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这时,老师因势利导,让学生扮演司机、列车员、乘客等各种角色,使游戏更为形象,富有真实感。最后,放手让学生试着把这列“火车”自由地开出教室,让学生们心理得到满足,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这样,情感也充分表达出来,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轻松、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认识、体验、创造音乐,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达到我们新教学理念的最终目的。

三、让电子琴走进课堂,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音乐课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感到最困难、最头痛的就是视唱。由于基层音乐教育缺乏系统的音乐训练,因此学生对视唱兴趣低落,被动应付。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我认为:激发学生的视唱兴趣是一种重要环节。为此,我做了如下尝试,1、从打节奏入手,根据学生好活动的特点,我发现学生对节奏比较感兴趣,于是,我抓住了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即由教师课前编好与每堂课有联系的节奏练习2—3条。在课堂上进行练习,有了这样的节奏练习做基础,视唱学起来也就得心应手。

2、用电子琴辅助视唱。在教学中,常常出现学生音唱不准,把握不住音高的现象。由于这种原因导致学生对视唱不敢大胆唱的心理。因此兴趣也就不大了。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就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在电子琴上自弹、自唱,先唱准单音再过渡的旋律。通过两年的训练,学生视唱能力大大提高,视唱从此也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内容。

11.让多媒体走进初中物理课堂 篇十一

关键词:多媒体 农村初中物理 教学 课堂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生动、直观,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是每一个物理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这是因为有了生动、直观的情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内容没有兴趣,那么教师讲得再好也是“白搭”。实践表明,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课件中形象的图片、生动的动画和视频、美妙的音乐等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形式丰富多彩,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例如,在讲授初中物理《滑轮》时,我应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演示这样一幅动画场景: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大摇大摆地走进画面,两人交头接耳后,胖子先用一个定滑轮提起一袋大米,想请瘦子帮他拉住绳子,胖子自己跑到楼上去接住这袋米,当胖子离开时,瘦子却被绳子吊了起来。这样的滑稽场面,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教学内容中,不仅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应用多媒体教学使实验现象更形象、更具体、更直观清晰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有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没有经过充分的感性认识阶段,就直接上升为抽象的理论;有些虽然通过演示实验来达到这个目标,但演示实验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形象、清晰。这就使得一些抽象思维较弱的初中學生难以认识、理解和掌握物理现象、规律和定律,导致一些学生对初中物理产生厌学情绪。在这一情况下,应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就可化抽象为形象、变微妙为直观,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和掌握物理知识。例如,在进行“凸透镜成像”的演示实验时,由于实验器材太小,蜡烛通过凸透镜呈现在光板上的像不仅小且不是很清晰,大多数学生很难清楚地观察到成像情况,成像的具体光路更没有一个直观的痕迹,这不仅影响了演示的效果,还影响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掌握。为了改变这一情况,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来辅助实物器材演示,结果大大增强了演示实验的效果,在进行多媒体演示时,用两条红线代替光线慢慢延伸至凸透镜,再经凸透镜折射后按照不同情况延伸方向不同,在适当位置形成不同性质的像,将整个实验过程清晰地展露在学生面前。这样不但增强了学生对演示实验现象的认识,而且给学生留下了形象直观的深刻印象,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上课时配合播放和控制多媒体课件,可以把一些物理现象化静为动、化虚为实,给学生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感知,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易懂,特别是对每课的重要知识点和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可以轻松突破。

例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向学生讲授切割磁感线这一现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加上“电磁感应”演示实验现象瞬间即逝,学生较难对整个过程有清楚的感知认识。而利用多媒体就可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具体而言,教师可先设定永磁场(用带箭头的线标示磁感线),再在线路闭合的情况下演示多个方向的运动上下(顺着磁感应方向)运动、前后(穿插磁感线)运动、左右(切割磁感线)运动等。这是因为只有在切割磁感线运动时,闭合导体中才产生感应电流(此时用红色箭头在导线中标示),同时电流表指针摆动。结果表明,这种生动清晰的动画效果、直观形象的过程,轻松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四、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讲究实效

首先,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要注重课堂实效,不要追求华丽篇章。多媒体课件应在适当时候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给学生以启迪和引导,而非哗众取宠。这就要求教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时要目的明确、精心构思,确保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地位,去掉那些华而不实的内容,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适得其反, 更不要将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不切实际地滥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其次,要上好一堂多媒体课,教师不仅要会熟练操作多媒体课件,更要能根据实际教学的需要自己制作实用的多媒体课件,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游刃有余,将多媒体课件使用得恰到好处,真正辅助课堂教学。

总而言之,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从某个角度上来说,也解放了教师。但要,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是否使用、怎样使用,都取决于物理课堂教学的需要,绝不能为了追求在课堂上“华丽”而过多使用多媒体课件。

参考文献:

[1]傅万跃.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提高农村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3(91).

12.让音乐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 篇十二

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我们对“唱乐英语”进行了研究和实施, 探讨一种新颖、快乐的能激发学生学习情绪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英语融合起来, 借助歌曲、童谣和节奏作为学习英语的辅助手段,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二、教学方法

1.用歌曲来招呼

通常师生间的对话只是口头表达, 但在这一个细节上, 我们科组老师突破常规的Free talk改用歌曲的形式:“Hello, hello, hello and how are you ?”作为开场白, 学生很自然就会用“I’m fine, I’m fine and I hope that you are too”。这种用歌曲形式的回答方式与学生互动打招呼, 学生觉得很有新鲜感并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2.利用歌谣进行课前热身活动

在上课开始时安排Warmming up这一环节, 既能巩固上节课所学的内容, 又建立了轻松、民主、和谐的气氛, 还可以把学生下课玩乐的心情收拾归来, 为上课做好热身准备和定下轻松愉快的气氛。课前安排“Free talk”“Sing an English song”“Say the rhyme”等形式。教一年级学生的时候“Free talk”通常以“Good Morning to you”“Hello, friend”“What's your name”“Hi, how are you”等与学生互相问候, 比单纯的师生对话问候更有意思, 更易于使学生集中精神, 让学生在无意中进入了课堂。而“Sing an English song”, “Say a rhyme”是小学生更乐意接受的形式。对上节课或本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肢体表达和歌曲资源进行整合改编, 真正为实际教学内容服务。在课堂上应用音乐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其积极主动地学习, 教学就能做到事半功倍, 提高教学效果。

3.利用歌曲、儿歌导入新课

英文歌曲和儿歌因词句简单, 内容形象生动且韵律优美而朗朗上口,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放松学生心情, 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我们教科书上的歌曲、儿歌跟教学内容有关, 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来导入新课,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如在教Book1Uint3时, 我先和学生用前面几单元的句型进行Free talk, 然后向学生呈现flash歌曲《What’s this》, 让学生看、听和跟唱这首歌, 并通过提问:“What’s this?”很自然地引入这单元的重点和难点——“What's this”及 “It's computer”。

4.运用歌曲儿歌学习单词句型

儿童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缺乏有意性和目的性, 他们往往被感兴趣的事物所吸引, 其学习动机来源于有趣的教学内容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歌曲、儿歌以其优美的韵律, 明快欢乐和抒情的节奏吸引并打动学生的心弦, 让一个个英语词句在美妙的歌曲和轻快的节奏中进入孩子们的头脑。如在学习Book2 Unit2这一学习新单词课中, 利用课后的Chant:“You’re my friend, You’re my friend, big or small, short or tall. You’re my friend.”应用到新授单词句子来。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快地记住表示体态特征的形容词, 我还编了儿歌:“tall, tall , I’m tall, short, short, I’m short…”“Dance, dance, I can dance, run, run, run, I can run.”等儿歌, 这些儿歌琅琅上口、易说易记、节奏鲜明,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理解词义, 加深印象, 提高了教学效率。也让学生在流动的节奏中发展了音乐智能, 受到音乐艺术的熏陶。

5.把歌曲贯穿在练习题中

寓教于乐, 我们通常的练习不过是听录音选择正确的单词、句子, 或根据录音排序等。在一年级的Unit3 My classroom的集体备课中, 我校的课题承担人李惠娟老师提出, 能不能在常规练习的基础上边唱边做练习, 用歌曲的形式把练习题唱出来,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课堂的展示实践中, 做练习题的环节特别出彩, 教师根据图片用歌曲来问学生:“What’s this?What’s this?What?What?”学生自然就会根据图片的提示用歌曲来回答老师:“It’s a book. It’s a book. It’s a book, book, book.”在评课环节中, 这一尝试得到了结对学校老师们的一致好评。用唱歌的方式来做枯燥乏味的练习题这就是我们对唱乐课的突破之处。

三、“唱乐英语”给我们的英语课带来了很好的效果

1.创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新局面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穿插英文歌曲, 尤其是节奏鲜明、朗朗上口的英文歌曲, 一来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让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二来能够有效地把知识活化, 让学生印象深刻。例如在上Book 1 Unit 7 My pet 这节课的时候, 教师一开始就用“Hello, hello, hello and how are you?”来作为开场白, 学生很自然就会用“I’m fine.I’m fine and I hope that you are too”这种回答方式源于之前教学中学过的一首歌, 使用歌曲的形式与学生互动打招呼, 学生觉得很有新鲜感。学生在唱中学、学中练, 这样两者融会贯通, 水到渠成, 学生学的轻松愉快, 从想唱到会唱到乐唱, 增强了对英语的积极情感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2.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学生上课的表现情况和参与程度来看, 教学效果还是让人满意的。从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唱乐英语”本身就是“唱歌+快乐”, 让学生在唱中乐, 乐中学。英语歌谣节奏明快, 语句简洁, 如果让学生再配上简单的动作又唱又跳, 他们就觉得学英语很有趣从而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英语的热情有了, 为今后学习英语、爱上英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铺垫作用。

3.促进教师自我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

通过这次“唱乐英语”课题研究的实施, 我们课题成员“摸着石头过河”, 不断探索学习总结反思, 发挥群体智慧, 积极开展集体备课, 组织教研教师开展交流, 提倡“一课三上两反思”的教研教学并形成唱乐案例, 经过我们的努力, 教师们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 英语课堂气氛更活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低龄段教学中应用英语歌谣, 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体现了课程改革的要求, 有助于学生熟悉英语的节奏, 同时营造热烈的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教学质量。儿歌辅助教学, 让音乐走进我们的英语课堂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乐教乐学, 使我们的英语教学更有趣。

摘要:把音乐与英语融合起来, 借助歌曲、童谣和节奏作为学习英语的辅助手段, 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综合素质。

13.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 篇十三

一、创设情境,潜移默化中渗透古诗词。

音乐,不同于其他的艺术门类,如绘画、摄影、雕塑等“空间艺术”那样,可以整体欣赏,也可以局部临摹。音乐是“时间艺术”,是看不到,摸不着,而又能最直接感染人的心灵的东西。它是人们抒发内心情感最直接、最玄妙、最淋漓尽致的手段。但任何的音乐作品,都通过教师的言语表达来传授给学生的,教学语言就是教师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再创造的过程。而千百年来一直闪烁着夺目光辉的诗词,以她简洁、凝炼、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化提炼,成为千古传唱,至今仍使人从中得到无穷无尽的艺术享受。

中国古典诗歌浩如烟海,我们精心挑选了十首风格多样的歌曲,包括《咏鹅》、《春晓》、《游子吟》、《静夜思》、《明日歌》、《村居》、《满江红》、《清明》、《江南》、《悯农》。课间及放学时间利用校内广播播放古诗词歌曲,利用学校电子铃声播放古诗词歌曲,使歌曲充满校园每个角落,让学生感其声、领其情,在营造校园学唱氛围的同时,使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学唱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了古诗词歌曲教学。

二、结合语文教学 收集了解古诗词

中国古诗读起来很有韵律,理解起来很有意境,无疑是人们学习古典知识的一大享受。首先发动学生收集语文教材中和教材外的古诗收集来的古诗词歌曲,然后把收集来的古诗词歌曲进行分类,人手一册。从语文课的角度讲:音乐是一种手段,美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运用;从音乐课的角度讲:语文是一种载体,深化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所以它是介于语文和音乐课之间的综合学科。因为识谱、乐理以及对诗词的记忆等都可以在唱诗课上进行集中、系统的学习,所以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要必背古诗70首,小学音乐课本上的古诗学唱都是语文课本上选出来的诗歌,这样可以结合语文教学进行古诗新唱的教学,在充实学生语言积累,丰富学生文化底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成绩。

三、身势游戏 激发兴趣

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然后在此基础上划出正确的停顿标记。一般来说,五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的节奏是“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按照这样的节奏进行声势训练,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学生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当古诗词歌曲进入音乐课堂后,对节奏的把握就可以变得更加的丰富多彩。以《锄禾》为例,音乐课本中就有如下的二声部节奏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拍手跺脚的身势来练习伴奏。学生会感觉非常的快乐和兴奋!

同样的,除了节奏的变化,还可以进行速度变化,力度变化。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还要记得按节奏念古诗词。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可以把学生的兴趣推向一个

高潮,他们会在一轮轮的变化中乐此不疲的反复练习、表现,从而更好的掌握诗歌,感受到诗歌的节奏美和韵味。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觉中更好地传承了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诗情画意 激发情感

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他们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兴趣不稳定。在小学古诗词歌曲教学中,要把激发兴趣当作重中之重,贯穿于全过程,而一些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就可以很好的勾画出诗情画意,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始终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春夜喜雨》一诗时,动画展示了一段诗中描写的情景,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诗中的一些词语,还能通过动画给学生带来一种诗情画意般美的享受,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一下子将学生投入诗境之中,更是一下子对整首诗有了大概的了解,更形象的理解诗的意境。 抓住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把诗与画再加音乐完美的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听音乐作画,具体而形象地再现古诗中的画意,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古诗的画面美。另外我在教学语言中,能注重把音乐与诗词两者恰当的有机结合起来,在音乐中创造诗词的`意境,把诗词的情感溶入音乐中,达到一种可意会也可言传的艺术效果,这不失为一种珠联璧合的结合。

五、以演传情 感悟诗意

我们的唱诗是要学生在音乐中去感受古诗的意境,体验其中的美感。体验是现代美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正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我们力求让古诗词自身的美感和音乐的美感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唱诗课中获得美的体验、美的感受。在这个美的历程中陶冶情操、培养人格、培养美的心灵。

小学生是爱表现的,我们应创设一个轻松、开放的平台让他们尽情发挥,倾洒热情。通过表演来展示学习成果是再现古诗意境的好办法。“表演”可以化抽象语言符号为生动直观的形象,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和体验。因而在教学易表演的古诗时,等学生唱熟歌曲后,可激励他们上台表演。

例如二年级课本上有一首《游子吟》, 描绘的是母子离别时的情景,“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全诗的中心画面,表现了儿女们对父母的深情,是诗的精神所在。在学唱歌曲后,我让学生分小组来设计表演,他们分工合作,有人扮演儿子,有人扮演母亲,有人扮演一些场景,还有人在一边演唱歌曲。月光下儿子在母亲身边聆听着母亲的教诲,母亲在一针一线的给儿子缝着衣服,一针一线都是母亲对儿子的爱,整个情境设计的非常丰满,一边演唱一边深情的表演,其中的情感表现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到。

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很多歌曲都可以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演唱古诗,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感悟诗意。

六、古诗新编 培养创新

如果我们老师对古诗教学能给予充分的重视,我们的小学生对于古诗的朗读,鉴赏能力都会有提高。由于古诗积淀在学生的脑海中,在教学一个主题的古诗后,对古诗进行分类比较:哪些是绝句?哪些是律诗?哪些用我们现有的旋律能直接吟唱,哪些不能吟唱,还可以做哪些修改?这样可激励学生进行古诗改作,举一反三,进行归类吟诵、吟唱,记得有一次临近期末,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小组竞赛:每组每次派一名代表上台演唱古诗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比如:当学生学会了《春晓》、《春游》两首歌曲后,我就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还学过哪些古诗词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能不能背诵一下,和大家进行交流。结果,同学们就跟赛诗会一样,一个比一个踊跃,争先恐后地与大家分享着背诵古诗词的乐趣然后我再利用同学们已有知识帮助同学们分析这些古诗词并进行归类之后,再回到音乐上来,想一想:用我们刚学过的歌曲的旋律,能不能把这些古诗词唱出来?这样一来,同学们不仅对古诗词有了更深的理解,对音乐的兴趣也大增。同学们运用“歌词反复”、“修改旋律”等方式创编一首首的古诗词,大家唱得带劲,老师教得轻松。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了学习古诗词的乐趣。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五千多年的文明古国,孕育了一大批的优美诗、词、曲,这块芬芳绚丽的园圃令人目迷,令人神醉。每每徜徉其中,都会有各自种种的感受,而其与音乐

的内涵与外延的结合,又显得相得益彰。也正是这种诗情画意的结合,使学生获得了感知与创造音乐美和表现与鉴赏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的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让古诗词走进音乐课堂,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轻松地领悟古诗的魅力,更能让中国古诗这非物质遗产更好的传承。

14.让多媒体走进音乐教学的课堂 篇十四

——浅谈多媒体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张湾云湾小学

谢万秀

【摘要】: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让多媒体教学走进幼儿教育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既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能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启发幼儿的思维同时,声、画、动感的刺激还激发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现将我在平时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变呆板为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变抽象为具体,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关键词】:多媒体运用

幼儿教育

激发兴趣

幼儿园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为了满足这种教学的需要,使得电教手段在艺术活动中广泛应用。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既能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变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又能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在启发幼儿的思维同时,声、画、动感的刺激还激发着幼儿的学习兴趣,吸引着他们的注意力。不断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并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现将我在平时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尝试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一些做法与大家共勉,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变呆板为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幼儿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教学活动中,影响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其中最直接的是注意力,幼儿因其理解和接受能力有限,稳定性差,注意力容易随着环境和教学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常规教学中虽然可以通过调整教学程序、用口语、手势或其它一些方法来调动幼儿注意力,然而实际效果并不明显。而电教媒体所具备的色彩鲜明、再现真实、视听生动、画面丰富、动感性强、活泼直观等特点非常符合幼儿兴趣的需要,再配以老师的引导,对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兴趣,发散幼儿的思维,增强幼儿想象力有很大地帮助。

如:在教学小班美术活动《画气球》。首先,从网络中搜索出各种各样的气球与有气球装饰的节日场面,配上音乐;然后,投入多媒体,优美、生动的画面犹如幼儿喜欢的动画片,陶冶着孩子的情操,激发着孩子绘画的兴趣;最后,在幼儿的赞叹声中,终于摁耐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小手,找材料,画、剪自己喜欢的气球。一节成功的美术活动课就开始了。

如:我们在班上玩“孙悟空”的游戏活动中,不管我怎么大声唱,孩子们就是提不起劲儿,后来我在班上放起歌曲《西游记》的光盘,那样的音乐效果、节奏和画面一下子把孩子们吸引了。他们自发地玩起了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有的小朋友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加上自己创编的动作,非常可爱。孩子们的兴趣很浓,个个都在参与。

二、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不尊重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不是以幼儿身心发展需要和学习特点为依据,不考虑幼儿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而是把他们作为一种接受知识、技能的容器,教师的任务就是往这个容器里注入、灌输,表现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就是代替孩子说,代替孩子做,没有给孩子思维、想象、理解、创造的时间和空间。久而久之,孩子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离开了教师的示范,孩子就显得茫然失措。而多媒体的恰当运用,能刺激幼儿声、画、动感还激发着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变被动为主动。

如:小班音乐活动课《谁来了》,主要目的是要求幼儿学习认识小动物,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抽象思维发展缓慢,直接给孩子灌输会使孩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学心理。会扼杀孩子的创造性与发散型思维。在开展本节活动时,通过多媒体逐一观看画面,配上有关小动物走路、模仿叫声的音乐,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能很快说出动物名称,情不自禁地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跟着音乐节拍模仿小动物的动作活动起来。抓住时机,适时地启发幼儿:“谁来了?”引导幼儿声情并茂回答教师的提问,即增进了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又增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在良好的心理氛围中,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玩中学,学中玩,很快达到了预期教学目的。如在小班创编舞蹈《小燕子》的活动中,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先播放小燕子捉虫的画面引起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看到小燕子捉虫的优美动作,然后让幼儿欣赏《燕子图》,了解燕子的各种动态,在这时放音乐《小燕子》给幼儿留下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幼儿边听歌曲边看着《燕子图》,在教师的启发下编出小燕子飞翔的不同动作、燕子捉虫的姿态及小燕子可爱的样子。小朋友们想出的双手飞,足以说明孩子们创造性思维、想象空间得到了发展,幼儿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

如在教小班唱歌《走路》,按照一贯教学模式都是:教幼儿念歌词,师范唱,然后再教幼儿唱。这种单调的教法,小朋友始终都处于被动状态,效果也很一般。这次再教《走路》这首歌时,我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将这首歌制成了动画片的形式,剌激幼儿的兴奋点,使其更好地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主动学习的目的,这种播放动画片的形式,让小朋友耳目一新,可以同时为他们提供多种信息:(1)视觉:美丽的树林;五颜六色的花和各种各样的小动物;(2)动态: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3)听觉:欢快的音乐,配上歌词(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了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画面随着歌词的内容而变化着,幼儿们情绪很快调动起来,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一起唱歌。不知不觉,当老师弹这首歌的谱子时,幼儿已能声情并茂地唱这首歌了。

三、变抽象为具体,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多媒体具有很强的集成性,它可以将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媒体资料,如图形、图象、声音、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能对各种信息进行交互和综合处理,使其使用更为方便。

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虚为实,化远为近,从而使看不见、看不清的东西变成看得见、看得清,由抽象变为具体,还大大增强教育的表现力,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力于多种感官的协调作用。

如:小班绘画《海龟》,运用多媒体技术后,不但没有教师示范背对会挡住部分幼儿视线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示范存在的图像小、速度慢、涂色费时等现象,幼儿不但看得清楚听得仔细,而且如果幼儿有疑问,电脑还可以再次演示,强化示范步骤。传统的示范讲解一般需要10___15分钟,而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间可以缩短到5分钟左右,这便使幼儿有了更多的练习时间。

如:在绘画活动《有趣的种子》中,通过观看“种子的自然传播”录像带,幼儿惊奇地发现原来有的种子会自动爆裂,有的种子依靠风或依附在动物的皮毛上进行传播,他们的好奇心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接着又通过网络寻找更多关于种子的知识趣闻,如: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是椰子,它也像莲蓬一样靠水来传播;可以吃的种子有那些?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幼儿边看边说,边看边画,知识面拓宽了。

因此,利用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学的直观形象性与趣味性,提高幼儿的主动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为幼儿提供和积累丰富的感性材料。

实践证明,恰当的运用多媒体多角度,多方位组织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又促进了教的趣味性,又提高了幼儿学的积极性.但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也要大量的素材,必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不断学习和思考,让多多媒体教育与幼儿特点、兴趣相结合,才能发挥多媒体的教育作用。【作者简介】

谢万秀

大专文化

在教育前线工作了12个春秋,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幼儿教育教学,对幼儿教育有丰富的经验,“孩子的进步,就是我的快乐”是我工作的准则。

上一篇:母亲节策划文案下一篇:信贷部主任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