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2024-07-08

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精选11篇)

1.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一

信息技术已融入美术课堂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的教学整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成为我们今后美术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点,需要我们在理论层面上认真研究,在实践中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了美术教学中各种演示难、过程长、操作复杂的问题,省时高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并为学生创设了美的情景,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感到非常的新鲜,课件、网络、教学软件等具有独有的画面展示方式和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马上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其精神高度集中起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电脑的课件、网络、教学软件等可以使平常见惯的范画、情景、实物,与声音、文字、动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图文声像并茂,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讲授过程由此变得亲切轻松,学生们觉得新奇好玩,学习气氛就变得轻松。学习的积极性就在这种氛围下调动起来,学习动机自然形成。

(二)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学相长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

师生之间由于年龄、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一味地灌输式教育在一定的程度上妨碍了学生的发展,教师本身也存在知识老化的问题,我们要倡导多元文化,因为只有不同的思想碰撞才会产生新的东西,才会有创造,有发展。中学生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十分感兴趣,掌握很快,我请他们一起备课,将新课中的重点、难点先布置学生去准备,现在有了互联网,学生可多方寻找资料进行研究。上课时,我请学生讲述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师生共同讨论。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能力。正是这种学生的好奇心和探求欲望,也同时激发了我的教学创新热情,一个个新的方案在我与学生们的讨论中产生,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了发展。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过去教师埋头备课,授课,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方式,将备课授课过程变为师生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也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进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习质量,这种教学相长的开放式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中所积极倡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为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口。也为美术教学闯出了一条新的路子。

(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1世纪学校美术教育必须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开发创造潜能。从知识技能、情感等各个领域,拓宽学生探索研究的渠道,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因为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我们教育必须为知识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现在有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而且电脑绘画在很大的程度上弥补了绘画表现技巧的不足,使学生能极好地把好的创意快速地表现出来。

1、在美术欣赏方面,现有教材的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美术欣赏的需要。

美术课中欣赏课《中国画欣赏》,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通过录像资料和幻灯片为学生提供第一手素材。但是各处设备的切换耽误时间,而且知识没有连贯性。如今我们利用多媒体将作品通过大屏幕配以音乐展现给学生,那效果就截然不同了。

2、在自主学习方面,如果我们能将教师的美术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精心制成有关的课件,并存入电脑,那么学生就可以方便的随时随地的通过网络调用有关的美术学习内容。这显然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节省了教师的重复劳动和人力资源,这一方式对于我们教学有积极的作用。

3、从创新的方面来讲,在电脑绘画方面,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各种工具和颜色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可以自由创作,驰骋想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益于儿童审美观的良好形成,也激起了儿童的绘画兴趣。电脑绘画为那些以往造型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平等的创新机会。借助电脑(拼图)绘画,借助于大量的绘画、摄影图片的选择和裁剪,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他自己的梦想成真式的绘画作品,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和绘画兴趣。在电脑绘画方面,目前用鼠标在电脑上直接作画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宜于以几何形体为主的如建筑、汽车等的绘画,在将来可以用光电笔直接在电脑上作画,其效果和手绘是一样的。给学生一个不同的配色方案比较、选择的机会,对学生的色彩认识、运用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意义的。

4、从指导、示范、汇集的方面来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美术课,教师不仅可以通过主机对学生在分机上的作业予以指导、示范,也可以将任意一个学生在分机上的作品给全体学生鉴赏进行展评,这一点儿要比传统教学更真切。还可以将学生的作业汇集到一个文件夹里,形成作品集,供全班学生鉴赏,或发布到网上,提供给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和家长在自己家里鉴赏,也可以从网上征集到家长的反馈意见。整个美术教学中,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有效利用好多媒体技术,对美术学科确实很有帮助。

2.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二

有人认为中国人重感情,西方人重现实。这叫文化定势,是一种无视群体内部差异的思维方式。中国人有很讲实际的,西方人也有很重感情的。很多文化定势都会过分夸大,而且不太正确。

这种文化定势式的交流令我们很不快,这样不准确的文化定势也很容易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学生有必要学习目标语言的文化知识,而且不能仅学习一些皮毛的文化差异,那些只是文化这座“冰山”浮在水面上的一角。学生要学会不仅仅以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识去判断另一文化,更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与自己不同文化的人,并通过学习跨文化知识,加深对本族文化的理解。

一、教什么样的“文化”知识?

对于文化,有很多要教的。但对于我们的中学生,以下三方面可能对他们的交际能力影响较大:1中西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异同;2词语的不同文化内涵;3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异同。

第一,中西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异同。很多学生认为,学英语就是学好语音、语调、语法和词汇。所以有同学曾经这样问过:“老师,我的语音、语调完美,我的语法精确,我的词汇量巨大,我的英语是不是很优秀?”事实上,丰富的词汇量,完美的语音、语调、语法,都只是语言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若对西方文化习俗、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常识一知半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就会出现方方面面的误解。比如:在英语中不能以称呼代替问候。如果有人用英语打招呼:“Professor Davis!”Davis教授听后会以为有事找他,他最自然的回答就是“Yes?”接着打招呼的人就要说明事情的原由。汉语中打招呼常就对方做的事发问,如“吃饭吗?”“到哪里去?”西方基本不会有这样的问候,他们或认为这是明知故问,甚至认为涉及隐私。正是由于英语中没有这类问候语,他们听到这类问候时,往往把它当作真实的提问,并由此产生误解。基于这些方面的文化差异,老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

第二,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不了解一些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也会导致交际失误。比如,在日常生活中,一个中国人帮助了一位外国人,外国人表示感谢,中国人的回答可能就是“It’s my duty.”(这是我该做的)。此时,外国人就会认为是他要求对方这么做,而对方并不乐意。其实作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这句话的意思是“没什么”或“很乐意帮助您”。这种误解的产生就是源于对“责任”这个词的不同理解。在英语中,duty这个单词的意思是“something you feel you have to do be-cause it is your moral or legal responsibility”, 在上述语境中使用这个词显然是不合适的,势必造成误解。再如颜色,美国人在葬礼上一定要穿黑色,如果我们按中国人的习惯穿白色是会得罪他们的;在英语中,red不具有汉语的“红”那些文化内涵。red flag通常不指革命的红旗,而指需要提高警惕的情况;in the red不是有赢利,而是指“赤字”,所以西方老师通常不会用红笔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打个大大的勾。

第三,中西文化基本价值观的异同,这有助于学生理解英语国家人的某些行为方式。中国人常自豪地认为自己在赡养老人方面比美国人做得好。其实美国人也关爱老人,但他们以不妨碍老人独立的方式来关爱老人。美国孩子知道,如果父母完全依靠孩子,父母们会觉得很失落。在课堂上,我们也很容易看到价值观念对人行为的影响。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在西方很流行,但在我们的课堂上效果却常常不尽人意。究其原因,依然是文化不同产生的性格差异。在西方,孩子自小就被要求尽可能的独立,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勇于做出自己的选择。而在我们的社会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我们都希望孩子要听话,听家长话,听老师话。久而久之,学生不习惯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不会做自己的选择。小组讨论中,不开口说话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如果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价值观有所了解的话,他们就能更好地理解本族文化,也能提高对不同文化的认同性。

二、如何进行文化教学?

笔者在所授课的班级中做过“西方文化知识来源”调查,15℅的学生认为文化知识的汲取源于课文;26℅的学生认为这种知识了解源于教师对课文知识之外的讲解;58℅的学生认为这种知识源于本身课外知识的获取;36℅的学生认为需要教师开展系统的西方文化知识讲座;64℅的学生认为只需教师开展介绍与此有关的书籍就可以。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知识,适当增加一些文化背景知识的解释,协助学生自己课后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如果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则可以开设专门的中西文化课程。但中学基本没有专门的文化课程,老师应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

在日常的英语课上,老师应让学生注意到教材中的文化信息。现行教材中有不少关于英语国家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化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对话和课文。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运用真实的课堂场景教授文化知识。比如,当一个学生迟到时,可以问问大家:在美国,学生迟到时,是否也敲门进来,再向老师解释一下迟到的原因。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如果这样做的话,美国老师会常常觉得受到了打搅。你若迟到了,或想出去一下,只需要轻轻地进来或出去就可以了。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借助英文电影、杂志、课外活动等多种方式。

总之,英语教学一定要融入“文化信息”。文化因素始终存在于外语学习的背后,没有目标语言的文化知识,再优秀的语言学习者的交际水平也会受到限制,他们对周围世界的理解也可能因此而产生障碍。中学英语老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手段,向学生传授一定的西方文化知识、文化习俗以及价值观等方面的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地道英语。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高中教学把文化意识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所以,在老师日常的英语课堂中,要给学生输入“文化信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要意识到没有“文化信息”融入的英语课堂是不完整的,学生也很难学到地道的英语,也不能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

3.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三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探索;探究意识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人类的创造性工具。传统的教学,课堂是老师的舞台、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可以“独揽天下”,没有让学生扩展思维的机会。信息技术的介入,充分激活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方位调动和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位置。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引入英语课堂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使教师的学习和交流打破了过去的时空界限,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带来了新的空间。那么,该如何将信系技术融入到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呢?本文就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英语课程探究进行讨论。

一、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

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包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性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一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书刊杂志、网络信息和多媒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和“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理论均体现出:各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中国教育的主攻方向,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可以推进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信息技术整合英语教学,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以学习过程为载体,达到培养学生英语信息素养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呈现,而是学生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它以超文本超链接的形式解答学生的疑问,在作为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设计和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获得英语信息,发展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实践与创新精神。

二、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英语教学模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在上完一堂课时,尽管课堂很投入,气氛也很活跃,但总有一种欲说还乱的感觉。这主要是因为课堂的结构层次不清晰,导致训练不到位。为了激活英语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与课堂活动和消化语言知识,许多老师尽可能的使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确,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更直观,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如在教How’s the weather today?这课的教学中,教师可先用一个有关天气变化下雨小朋友忘带伞的的情景。这生动形象的画面,无疑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接着再同时呈现几个场景,“刮大风、下大雪、晴朗”,让学生在不同场合寻找不同的答案,并配以鼓掌声。这时,学生的观察、思维的表达都进入了最佳状态,他们用眼、用耳、用心来真正理解这个句型,为整堂课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三、活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师的教学模式

(一)直观演示、启迪思维、开发智力、突出重难点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事实、现象,学生不能亲身实践感知,很难用语言表达清楚,即使自做一些教具,也不能很形象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预期的目的。若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以计算机为工具,以活动为载体,以语言交际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事实、现象、知识发生的过程展现到学生面前,帮助学生通过感知学习、掌握和运用知识,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启迪学生思维,节省教学时间。

如在上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字教学时,教师可采用英文歌Ten Indian Boy来导入新课,教师首先在屏幕上出示课件,生动形象展现十个印第安小男孩的图片和欢快的歌词,创设了逼真的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

(二)利用多媒体资源,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能力

学会一种语言必须要有一定的语境,我们都听过孟母三次搬迁的故事,作为偏远农村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缺少少儿习得母语的自然环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增加语言信息的输入量,提高學生的英语接触频率。根据教学需要,利用教室里的电视录像等设备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英文原版的动画,以其动人的画面及纯正的英语吸引学生,学生爱看爱学,极易在平时课间自然模仿人物的语气进行对话,锻炼语言能力。可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英语口语训练,使学生在一种积极主动的良好心态下学习轻松,思维活跃,积极参与训练,注意力持久稳定,训练效果好,能有效地提高听力和口头交际能力,学生再也不用感受那种枯燥无味的传统教学。

四、结语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探究教学,是在多媒体教学的网络环境下,在教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它突破了过去那种以教材、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生跟着读的传统英语教学方式。通过发挥现代教育的优势,促使了教学过程的转变。即变教师“主讲”为“主导”,变学生“被动”为“主动”,变媒体“教具”为“学具”,变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为“教材加生活”。通过这些改变,强化“学”的环境的最优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的目标。使小学英语教学踏上一个新台阶,还需我们每位英语教师在实践中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4.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四

东新小学

田贵红

【内容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前发展的一种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尝试,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信息技术给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活力,使我的教学工作变的更加轻松。运用信息技术,能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它能把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之中。电脑演示把烦琐的教师语言能直观展现给学生们。它转变了我的教育思想,使我的课堂活跃起来,充满了多彩的颜色。教给学生们健康的上网,正确的对待网络与自己的关系,让网络辅助他们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的多元化,能使学生的思想长上翅膀,在科学知识的蓝天下,展翅高飞。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入 小学

数学

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的辅助我的教学,我在数学的教学中,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我的数学课上的应用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关键是教师要“学会使用”

首先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其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了,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走出去学习或通过教师自学等途径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二、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营造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形象的情境是小学数学的最有力的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大量的图象、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各科教学创设仿真的或虚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或意境之中,既能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感悟抽象的文字概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的愉悦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不仅使知识达到牢固记忆,并且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教学的开端就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情”和“趣”下功夫。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时,有个知识难点,是已知游泳池的长、宽、高求游泳池的表面积。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在屏幕上放映游泳馆里人们游泳的场面,然后谈话:“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学生兴高采烈答:“喜欢,喜欢”。我接着说:“上个周末老师去游泳馆游泳了,我遇到了一个问题谁能帮助我解决呀?”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着急地说:“老师快说呀。”我接着说:“我遇到了两个小学生,他们谈论一个问题。”一边演示带声像的动画课件:两个小学生的对话,意思就是估算游泳池的表面积,小学生目测出了游泳池长、宽、高的数据。我说:“仔细观察游泳池谁能帮助估算一下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呢?”边演示边将画面停留在整个游泳池上。有的同学小声说:“游泳池五个面组成的。”我追问了一句:“同学们,游泳池有几个表面呢?说说理由。”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五个”,有的同学还开玩笑地说:“如果要是六个表面的话那怎么游泳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不时时机地说:“仔细观察游泳池,怎么列式呢?”同学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课件依次演示每个面的面积求法,最后得出游泳池的总面积。最后屏幕演示那两名小朋友其中一名小朋友的正确解答。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同学能用更多方式求游泳池的表面积,你们更棒!”学生们的积极性倍增。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镜的感觉,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使教师由单纯地讲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 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 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成员汇报。运用电脑出示复习题和引导的题。学生自己完成后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派代表用电脑演示自己的做法。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接着课件出示新课,出示了应用题的各个关键的条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编出应用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接着让学生电脑演示自己编的应用题。其他同学们给与评价后完成列式计算,再用电脑演示给同学们看。这一系列交流的环节都是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的。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爱学数学。

(二)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消极被动地听讲,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现代教育媒体走进课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 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 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三)增强了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现代 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后,进一步增强了媒体的作用,电教媒体直接介入教学 活动过程,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从而成为学生新的认知工具。如在数学课上,讲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学生勿庸置疑,但是其它的三角形呢?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也不太理解,当我们在计算机上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度量出其角度,再加以计算会得出它的内角和为1800,并可以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其特征会不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又如:当讲到正方形的展开图时,当老师画出了展开图,大部分学生也许也难以完全通过想象而理解,如果运用Flash软件,在计算机加以制作后,进行展开演示,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会一目了然。

(四)缩短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认识事特的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 运用知识几个环节组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则把上述环节融合为一 体,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 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 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 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 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出示例题:“一台冰箱的价钱是2500元,一台饮水机的价钱是冰箱的五分之一,一台饮水机多少元?”问:同学们怎样解答?学生们很快的说出了算试,然后电脑出示线段图,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其他的解答方法,通过电脑操作、演示、讨论、观察、思考、理解,同学们分别说出三种正确的算法。

通过电脑演示,同学们更加直观的理解了题意找出了不同的等量关系,寻找到了不同的解法,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转变了教材单一的局面,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 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如:《圆锥的认识》中,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同学们对圆锥有了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圆锥的基本形态和具有的特征。尤其是圆锥高的演示,由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课件中用一条线表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老师过多语言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5.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五

戴立松

摘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是当前所倡导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笔者主要就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实施探究性课堂教学作了一些阐述。主要通过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确定学生探究的目标、提供学生探究的“秘方”、创设学生探究的空间、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这五个方面去阐述初中信息技术探究性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课堂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并适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创造条件,向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的伙伴。

一、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

让学生自主学习,必须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学习状态。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探究的动机来自于对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本身探究的欲望,探究欲望越强,探究兴趣就越浓。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善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学习兴趣。

(一)情景诱导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情景的创设,学生的思维才会被激活,对新知识的探索才会主动。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一个人一旦对某一问题发生兴趣,那么,他的努力会达到惊人的程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引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例如:在Word软件的教学中,教师先出示一些非常漂亮的获奖小报作品,并告诉学生掌握Word软件后也能制作如此漂亮的小报。这样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又如在Excel创建图表教学中,可以创设对班级学习上网行为统计、分析的情境,让学生对自己的网络行为进行在线投票。这样的调查活动使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高涨,而且又与本班学生联系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学生也乐于参与其中。

(二)任务诱导

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首先要明确学习任务。学生如果对所学知识没有目的,就算激情万分,也势必造成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因此,课堂教学要有任务驱动,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后,教师应向学生提出了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例如在教学七年级《浙江旅游》这一课时,教师提出在上虞旅游需要学生当向导,同学们在网上查找值得旅游 1 的景点并且下载下来。通过这个情节引导后学生表现出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教师马上向学生提出任务。告诉学生想当好导游可不容易,得先完成好下面的一些任务。一是学会如何保存网页,理解“.FILES”的文件夹的含义以及保存文件中的三要素:保存位置、保存类型和文件名;二是如何保存网页上的图片,理解图片的格式:.BMP文件、.JPG文件和.GIF文件,准确快速地下载景点资料向老师推荐。学生听到教师所提出的学习目标正好是他们想跃跃欲试的有趣活动,从而稳住了他们的激情,同时也充分地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为下一步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指明了方向。

(三)情感诱导

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作用非常重要,教师要努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首先要创设良好欢快的课堂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建立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和谐关系,才能使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才能营造出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例如在课前几分种讲解一些计算机比较前沿的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这期间学生会提问插话进行评论,这样就达到了互动的效果,还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安全感。对于学生来讲,课堂自主探究一定存在不少的困难,在情绪上缺乏安全感,此时教师要努力创建有安全感的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自信。例如个别学生,对于上机操作比较胆怯,不能放开去操作,生怕搞坏电脑。遇到这种情况,就要鼓励他大胆操作,只有上机操作才能加深记忆,才能真正去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要对学生多进行鼓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尽快的接受新知,更好的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二、确定学生探究的目标

学生的学习,学生是主体,教师不是学习的主宰者,而是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实施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从而围绕目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例如为让七年级学生掌握表格的绘制,可以布置班级课程表制作任务,规定课程表的具体式样、表格的行数与列数、表格的边框和底纹的颜色等等,让学生上机操作练习。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从而使教师的指导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鼓励学生主动去学习探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发现和解决问题,从而对课堂教学内容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三、提供学生探究的“秘方”

所谓的“秘方”是指教师为方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提供的手段和方法。在多年的教学中,主要有如下几条“秘方”可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探究。

(一)“秘方之一”——教材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都要注意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直接从课本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主体独立参与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奠定基础。如在七年级《生物圈二号》一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首先仔细阅读课本,复习网页和图片的保存方法,同时要搞清楚下载网页上的文字以及利用记事本保存文字的步骤。在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几乎不用教师做任何讲授,学生基本上都能理解上述内容,为下载网页上的文字以及如何保存文字的实际操作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秘方之二”——课件

利用书本获取知识去指导操作学习,固然是一种好的学习手段,但是学生群体中总存在着个体差异性。有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不强,不爱看书或不一定能看懂书里的内容,这时教师就要变通,可以利用生动有趣的学习小助手——课件,很好的去帮助这些学生。如在七年级《浙江旅游》一课教学中,要求学生学会如何保存网页及网页上的图片,就可借用屏幕录制专家为学生们制作动画课件,并传送到学生机的桌面上。课件的内容主要是演示了如何保存网页及网页上的图片过程,当中还附有声音的解说,用起来很方便,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秘方之三”——F1帮助

在操作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碰到多多少少的问题和无法解决的困难,在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同时,更需要培养学生在碰到问题时寻求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技术学科中,碰到问题时比其他课程更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那就是寻求软件本身的帮助系统。基本上每一种软件,都带有本身的帮助系统,并且该帮助系统是非常的详细,一个具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完全可以通过该帮助系统来学会操作该软件。所以,学生在碰到困难时除了能向课本,老师寻求帮助,还可以寻求计算机本身所带的帮助,这也是这门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慢慢养成一碰到问题就习惯的按下F1帮助键的习惯,逐步培养具有自我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能力,这样才具有独立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才不会被新知识所难到。

(四)“秘方之四”——网络资源和同伴资源

多媒体网络使教育资源全球化,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许多便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碰到问题可以及时通过网络查询,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学生熟悉的“百度”网站,有什么问题学生通过“百度”查询基本都能解决问题。同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中,也不能忘了“同伴资源”的运用――通过学生帮学生,协作性学习,不仅能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体协作精神和集体主义观念。如在学习如何设置桌面墙及屏幕保护程序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看书,还建议大家互帮互助,自由组合成小组一起探索。这种协作性学习就是“同伴资源”的很好运用。

四、创设学生探究的空间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这样学生就会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能更好的获取知识,提高技能,保证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真正做到让学生全面有效的参与。例如在教学网页文字下载的菜单操作和快捷键操作时,有些教师习惯于先让学生跟着教师操作,沿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一个脚印来学习操作方法。这种教学表面上看似乎全体参与,全体动手,实质上是让学生按教师设计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终点的。这种流于表面的浅层参与,难以激发学生的自主参与热情。如

果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网页文字下载如何操作,就给全体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他们会用不同方法得去操作,有的利用菜单,有的利用快捷键,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不能扶得过多,这样只会增加学生的惰性,不利于学生自主参与意识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

教师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课堂学习。要避免由少数学生的活动代替多数学生的活动,要让全体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平时的课堂中“学困生”的学习状态是一个关键,教师平时要对这些学生多一些关注,要加强指导,要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能行。例如,课堂提问时,重点提问学困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大胆回答问题;上机实践时要多指导学困生的操作方法等等;对他们的每次进步及时进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指导学生探究的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一字不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一个不会学习的人必将会被这个社会所淘汰。因此,教师在教会学生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主动学习,真正的喜欢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通过观察及看书,使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书本上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途径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明白书上的信息技术表达方式,抓住重点,依据学习内容,寻找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在七年级《无线技术》一课教学中,先尝试让学生美化文本框,但学生在Word里一下子还不知道如何去美化。于是让学生翻开书本仔细阅读,学生就能明白用鼠标右击文本框边缘,从快捷菜单中点击“设置文本框格式”命令。但是这个命令项中又有很多选项,哪个是才是所需的选项呢?根据书本的步骤学生就能很快就找到所需的“颜色和线条”选项,理解“填充色”和“线条色”的区别,最后根据题目要求就可进行美化,完成相应的任务。

(二)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逐步学会思考的方法和习惯。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此时,教师在一边可以通过几个巧妙的提问,使学生思路开拓,立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众家之言》一课中,学生利用自选图形美化幻灯片时,发现有的自选图形的内容被另外的图形遮盖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好。这时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各个自选图形的叠放次序?学生鼠标一操作,马上就明白了,只要把叠放次序调整一下就行了。这样的提问,不仅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同时也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从中学到了一些有用的思考方法。

(三)运用类推和迁移,使学生掌握自我建构的学习方法。

类推和迁移是学生在很多学科中经常会采用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学科也不例外,特别是学习那些与旧知识联系比较紧密的新知识更是离不开类推和顺向迁移。类推是指学生借鉴过去所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去推出对新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它是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如学习了文字的“复制”和“粘贴”就可以类推到图片、自选图形等对象的“复制”和“粘贴”,也可以类推到文件和文件夹的“复制”和“粘贴”。顺向迁移是指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作用尤为重要。例如学生在记事本中学会了文字工具的应用,在Word中虽然软件

不一样,但是对于字体、字号、字形的设置方法是完全可以通过迁移而获得的。同样在Office套装中掌握了Word软件的使用,那其他几个软件学起来就相对轻松多了,因为Office套装中各个软件的界面都是类同的,也可以通过迁移而获得操作方法。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又是一门飞速发展的学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实现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的成为教学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探索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洪亮.现代教育理论导读[M].山东: 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9.4.作者简介:

6.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六

根据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内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实质的整合将引发学科课程的全面变革。对于音乐学科来讲,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整合,将会带来音乐学科教学的三种变革:将会带来音乐教研员、音乐教师信息意识的变革――就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音乐教研员、音乐教师、学生的信息意识的树立融进去;将会带来音乐教学内容的变革――就是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恰当地融进去;将会带来音乐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变革――就是将信息技术既作为音乐教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又作为学生音乐学习的方法和手段融于音乐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教学的整合,也肯定将带来音乐教学方式的变革。本文就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后的两个层面、六种音乐教学方式作初步分析如下。

一、音乐教与学的工具层面

从应用工具层面的角度看,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会有助于改善和提高音乐教学与音乐学习的效益与质量;而从整合的角度看,只要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并真正有利于音乐教学和音乐学习效益与质量的提高,它就是起到了一定的整合作用。

第一种、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演示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这是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初步表现形式。因为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学的演示工具,将会起到改善、提高教师的音乐教学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音乐教学软件和多媒体音乐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于自己的音乐教学;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或者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音乐教学素材,编制自己的教学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教学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例如在我市丰台区芳星园中学王瑛琨老师获得全国音乐学科录象课评比一等奖的音乐课《走近曲艺音乐》中,音乐教师收集了多种曲艺音乐素材,编制了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演示了有关曲艺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关学增演唱的北京琴书《苏东坡与苏小妹》、骆玉笙演唱的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等,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了曲艺音乐中几个曲种的基本特点与演唱风格。

这种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演示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受到了音乐教师的普遍关注,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使用得也比较广泛,由于其内容丰富、呈现直观形象、使用方便快捷,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比较明显地促进了音乐教学的效益和质量的提高。广大音乐教研员和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第二种、将信息技术作为个别化音乐学习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作为个别化学习工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发展的速度、作用和效果是比较显著的。以个别化学习的课件为例,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音乐需要(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目标等)来选择音乐学习的内容和确定音乐学习的进程,而且还可以选择相应的学习策略,在交互的环境下进行音乐的自主学习。此外,许多操练型和辅助测验课件,可以引导学生在练习和测验中,复习和巩固所学音乐基础知识。北京教育学院西城分院研制的《北京市初中音乐学科毕业会考光盘》就是这样一种测验课件,该课件是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颁发的《北京市初中音乐学科毕业会考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初中学生必须掌握的音乐基础知识研制的。该课件包括初中复习、初中测试、高中复习、高中测试四个部分,初中复习部分介绍了中国音乐作品21首、外国音乐作品15首,高中复习部分介绍了中国音乐作品16首、外国音乐作品17首,初中测试部分有测试题212个,高中测试部分有测试题237个。学生在家里可以选择课件中所介绍的音乐作品进行复习(聆听与分析),也可以选择课件中的测试题检测自己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和评价等级;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课件帮助学生复习所学习的音乐作品,也可以使用课件来检测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的程度和评价等级。该课件受到了学生、音乐教师和家长的欢迎。

当然,从整合的角度看,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个别化学习的工具还刚刚开始,因为这不仅包括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本身,还涉及现有的音乐课程设置、音乐教师的作用定位、音乐教材的内容形式和学生的音乐学习方式等,特别是如何变革现有的音乐课程设置,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的选择权。这些都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三种、将信息技术作为协作音乐学习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与个别化学习相比,协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协作意识、技巧、能力、责任心等方面素质的培养,因而受到广大音乐教师的关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整合,为实现协作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计算机网络技术扩充了协作的范围。如多个学习者(群体或小组,最佳组合是五至八人)共同完成某个音乐学习任务,在共同完成音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者发挥各自的认知特点,分工合作,相互帮助、相互争论,学习者对音乐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和领悟就在就在这种和同伴相互沟通和协调合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我市海淀区人大附中张亚红老师在全国获奖的录象课《我心目中的贝多芬》中,将全班同学分为五个小组,各个小组在课下通过计算机网络等查阅资料,完成了对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相关资料的检索、选择和分析的学习任务,在音乐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交流与探讨了对贝多芬及其主要音乐作品的了解与分析,加深了对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及其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我们认为,音乐协作学习的模式很多,也有一定的难度。其中,除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要求较高以外,对计算机交互程度、协作学习的策略与方法、协作学习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

第四种、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习交流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交流是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没有交流的音乐学习往往是被动和枯燥的。更重要的是,通过交流,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获取、理解和掌握(记忆与保持)的程度要高于其他形式(听、看或读等)。心理学家赤瑞特拉的实验证实: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听到的20%,看到的30%,听和看到的50%,而通过交流能记住内容的70%。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人与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教师与家长等)的交流和人机交互(也称互动),而且这种交流和交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增进情感及培养交往能力。

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作为音乐学习交流的一个平台,音乐教师指导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不同方式与教师、同学、家长或其他音乐学习资源等进行交流,同时也赋予学生开辟个人音乐专题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音乐课的形式、音乐教学的内容、音乐教师的优缺点、音乐学习上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但是因为技术上或其他原因,这种音乐教学方式现在使用的还很少,有待今后的加强与探索。

第五种、将信息技术作为音乐信息加工和认知工具的音乐教学方式。

在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对音乐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能力,以及提高其认知水平。这是因为将信息技术作为信息加工和认知工具层面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即“学会音乐学习”的能力、获取音乐知识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能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如计算机、网络、常用的软件工具等;其次,要培养学生能获取所需要的、有意义的音乐信息,即具备判断音乐信息是否有用的能力。因为只有判断音乐信息是有用的,才能对它进行重新整合、加工处理和实际应用,重新整合、加工处理和实际应用的过程不仅是对音乐信息的简单整理和舍取过程,而且更应是一个理解、掌握、综合和内化音乐信息的过程,这一过程在教育家布卢姆认知领域目标分层理论中属于较高层次的认知过程。

7.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七

一、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不足

1.教师对小学写作教学的指导掌握度不足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写作以习作入手,以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与自信心为主。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或者对写作指导不足,导致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或者对写作指导过多,不能让学生自由发挥。如在以“我的母亲/父亲”为题时,教师会引导学生对家长的外貌进行描写,然后学生才能通过某件事情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写作方式一旦成为定式,反而不利于学生的自我感情的抒发。

2.学生自身的写作素材不够

小学生年龄小,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自然没有足够的写作素材。而现代大多数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被父母给予厚望,常常课后还需要补习或学习其他的知识。小学生对社会外界的接触不够,感触不多,自然没有办法写出内容丰富精彩的作文。

3.教学中的读写结合不够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教师会更加着重于读方面,认为小学生只要能将文字读准确、读清楚即可,从而忽视了读写的结合,忽视了运用读来加深学生对写的能力。如学习杜甫的《绝句》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展现在学生眼前,在指导学生了解古诗的内容后写下一篇观后感。如此,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感受力。

二、有效提升信息技术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方式

1.教师要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使用

教师要提升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与使用,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写作教学整合的前提。教学实际上是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中自然形成的。教师应该重视并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动积极地引导学生探索写作的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与动力。在学习写作之初,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中范例的作用,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加深对范例的认识,让学生能够对所看到的事物进行反思,完成自己对范例应有的感受。如学生在学习写日记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个视频,视频的内容是“××的一天”,随后再展示出范文,指导学生理解日记的格式与内容。在布置学生日记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让学生了解观察是写作的基础。

2.提升信息技术与语文写作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有许多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比拟的优势,它能够将教学内容声像兼备、图文并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根据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与色彩丰富、鲜明的兴趣,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的教学氛围。信息技术的多样性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让学生能够拓宽观察范围,从而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为日后的写作积累足够的素材。

困扰小学生写作的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素材不够,当学生有了足够的素材,自然能够做到“有话可说,内容充实”。现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在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师可以打破课堂的局限,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手机、DV等信息技术拍摄自己见到的有趣事件,以此作为日后的写作素材,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从而解决小学生素材缺失的问题。

3.运用多样化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整合信息技术与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写作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观察自己的生活,从而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以写出具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文,让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在节假日,教师可以引领学生用照相机或摄影机等现代摄像器材记录身边的人和事,通过镜头了解到祖国节日文化,从而提升自己的内心感受。在“抗战胜利纪念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观看阅兵式,若有条件可以进行录像,请家长配合向学生讲述“抗战胜利纪念日”的由来,讲述尊重老兵的意义,让学生充分明白“抗战胜利纪念日”的节日文化,了解节日之后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的内心感受,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教师不仅要重视利用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注重将阅读成为学生写作的一部分。课堂教学仍是语文写作教学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阅读,尤其是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写作影响是巨大的,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也能指导学生的用词规范,加深对语言词句的感受。在学习课文《凤辣子初见林黛玉》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红楼梦》,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感受作者的用词的魅力。

8.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研究与思考 篇八

一、立体丰满,如虎添翼

多媒体技术为现代课堂教学提供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并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直观的教学情境使课堂变成“彩色、立体”的,同时,强大的感染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刺激了记忆和促进了实践的应用。课件的运用为新课程的实施插上翅膀。

如《蜀道难》这首乐府古题,在理解“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诗时,为了描绘蜀道的奇崛艰险,加强学生对蜀道的直观印象,教师用课件出示几张蜀道、剑阁的图片,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蜀道之艰险,从蜀道突兀、峥嵘、强悍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二、拓展思维,画龙点睛

思维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往往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如《示儿》一诗,诗句描写的情境,通过剧情形式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生动,能帮助学生感受形象,进入情境。在教学古诗《示儿》时,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放这样一个情景:晚上,风雨交加,一位老诗人在人生的弥留之际,仍然念念不忘被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如此声色并茂的课件演示之后,让学生试想诗的大意,给学生一个拓展思维的空间。

三、美中不足,画蛇添足

在教学实际中,很多教师对于使用何种媒体,何时使用,使用多长时间,心中无数,备课时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表面热闹而不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不但起不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作用,有时还会造成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的脱节,弱化了教学效果。

一些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为了多媒体而多媒体,表面上看是运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实际上仍然是花架子,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如,有一位教师在上“认识计算机”时,用课件展示了十几幅各部件的图片,整个课堂好比看画展,好热闹。课后,教师再问计算机主要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时,竟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不知道。

若是一堂课里多媒体信息手段用得多了,又用得不甚恰当,不但教学重点受到冲击,也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反之,如果本着“少而精”的原则,正确、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有助于学生感受能力和读写能力的提高。

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信息手段时必须要注意:明确目的,立足于实用。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手段绝不是标新立异、搞形式主义,信息手段应该是为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多、快、好。

对学校推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几点建议:

l.致力于学校环境建设,以信息化环境推动信息化行为

切实加强学校对于信息环境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教师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行为,促进教师在教学理念、方式上的革新。比如,可以出版一份以信息化教学为主题的校报,定期发布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已有进步和发展方向,对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方面的心得体会进行汇总和交流,提供校内外相关的培训信息,表彰先进教师等。

2.着眼于持续发展,注重阶段性评估

学校在开展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评估工作。对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定期进行评估,有助于了解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的情况和问题,及时诊断,反馈评价,督促教师自觉改进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工作,发展深层次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能力,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教与学”的成效。

3.由“点”带“面”,选择教师推广员参与学校推广工作

在教师群体中先选拔出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工作中表现出色的教师,作为推广员,然后由这批关键教师去带动、影响学校中的其他教师。采用这种由“点”带“面”,以小范围教师的应用为试点,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出一套可行的应用模式,甚至可以成立专门的推广小组,比较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学习成绩、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向全体教师层面推广。

这种“滚雪球"的方式,一方面更容易被其他教师接受,为教师提供在教学经验上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养教师推广员的责任意识,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辐射教师个人在学校组织中的影响力。

(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硕士/

9.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 篇九

在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英语教学作为这一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内涵、目标和要求,在此基础上,实现教师传统角色的转换,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于英语教学的新要求。

信息技术逐渐深入到英语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如多媒体教学、电子课件、自动阅卷系统、网络通信、远程教育等,英语教师需要积极学习这些新技术,掌握新工具,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这些变化,因此对教师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也深入到了学生活动的各个方面,影响是两方面的。借助于各类电子书籍、电子课堂、便携式视听设备、网络通信等,学生获得了除课堂之外的多种学习途径,对于提高英语词汇量以及英语读写听说能力有极大帮助。另一方面,学生可能不正确的应用这些途径(如通过网络聊天、利用便携式视听设备看不健康的DVD等),反而影响学习;或者学生通过这些途径掌握了部分知识,在课堂上却不愿进一步学习等。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各种工具进行英语学习,也是英语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信息技术极大的提高了国际间交流的程度和频度,推动了交流语言的演变,大多数信息技术都和英语紧密相关,新的英语词汇和新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不断涌现。在英语教学中反映实际应用需求,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应该成为英语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信息社会的发展,也对我们传统的教育观、人才观以及教育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如何贯彻我们的教育方针、如何评价人才、如何改进教学方式等都值得我们去探讨。

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与挑战,信息技术仍然不可避免的渗透到了教育活动的各个领域,而且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活动也因此增添了更多的机遇:英语教师有更广阔的空间对教学活动进行探索、实践,并可能产生新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英语教师有更多的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能够与学生建立不同的语言应用环境和沟通渠道,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信息社会开放和交流的本质,内在的强化了英语应用的实际需求,在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推动下,英语教学能够得到更多有形或无形的支持和投入。

社会的信息化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英语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以适应新的形势下英语教学的发展。更新观念,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形成新的教育观、人才观、方法论以及相应的评估体系,英语教育在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紧扣信息社会对于英语教学的目标要求,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转变角色,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角色定位,能够根据不同环境灵活的进行角色转换。在教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角色,向强化记忆者、示范表演者、组织指挥者、裁判员或监督员等多种角色转换,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不断发现和担当起新的角色。

10.英语信息技术教学研究论文 篇十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知道,学生可以通过英语阅读这一途径来获取需要的信息,学生通过处理信息又能促进他们英语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笔者结合牛津小学英语6BUnit5“Theseasons(PartA)”的教学,谈谈多媒体资源对充实学生阅读的帮助。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收集Kunming(昆明)、Tibet(西藏)、NewYork(纽约)、Sydney(悉尼)等四座城市四季的气候特征,引导他们用“金山词霸”自学生词。其次,在学生“有备而读”的情况下,动画呈现语篇,让他们观其形,闻其声,再按四季把课文分段,精读每段,归纳总结出:可以从时间、气候、活动、动植物变化等方面描写季节。由于“纽约”距离我们比较远,教师播放了一组与之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它的四季。最后,让学生在Kunming、Tibet、Sydney等三座城市中,选择一座城市,写写它的四季,要求在Word文档中编辑,利用“拼写和语法”工具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再用E-mail发送到班级邮箱。学生可以在课后登录邮信箱阅读同学的作品,并为各自心中的No.1打,教者根据的数量,择优录取,将作品发表于班级主页。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泛的题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其实,信息技术不单单担当着教学工具的角色,它更是一种为学生发展创新能力的学习工具。

二、善用网络平台,拓宽语言运用的渠道

《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积极运用音像和网络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运用语言的渠道。”在设计牛津小学英语4BUnit7“Atasnackbar(PartB&C)”教学时,笔者设置了“Preparefortheparty”的情境。首先,通过高山和迈克在Snackbar的相遇,复习旧词老句;接着,呈现并教学新的语言结构Howmuch……/It’s/They’re……让学生在校园网络平台(Net-stage)中交流讨论与这一结构有关的语法运用,并在教师的组织下归纳总结,同时将总结发布在班级论坛中;然后,在班级主页中,虚拟一个购物环境,让学生领取随机发放的“红包”,再四人一组“goshopping”,要求他们根据购物清单,反复运用所学的语言结构,调整需要的购物品,直到全组的“红包”合起来买得起为止;最后,利用校园网把买到的物品图片及费用清单提交到“教师机”。教师汇总之后,把物品图片及数量传送到每台“学生机”,并在班级主页中再制作一个“Welcometotheparty”的界面,让学生用物品图片自由布置页面,同时,运用“Howmuch……/They’re……”的结构汇报“Preparefortheparty”的总花销。显然易见,合理地运用网络平台,可以拓宽语言渠道,让学生从个体封闭的学习中走出来,开创“师生互动、共同进步”的新格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11.信息技术融入英语学科教学 篇十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信息技术融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融入计算机信息技术是时代发展、教育思想、学习理论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认知工具,最终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一、以培养学习兴趣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整合的措施

1.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拓展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中的学生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且三观没有发展完善,但与此同时,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有效培养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效率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若是学生有较大的学习兴趣,对他们而言学习就是较为轻松的一件事,学习就是乐趣而不是负担。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教育机制进行培养,教师试着利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努力在课堂上拓展阅读教学资源,争取提高课堂效率,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内容丰富、趣味性较强的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方式努力培养初中生的阅读兴趣。

2.借助教学软件,处理语文教材内容

初中语文的教材对于初中生而言往往内容含量较大,内含的文化精神和内容都很丰富,而且教材里的阅读材料和抽象内容同时存在,这就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对于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可以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然而对于那些较为复杂、繁琐且抽象的教学内容而言,教师则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达到教学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教学等教学模式使那些晦涩难懂、较为抽象或者是较为枯燥的内容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

添加了信息技术的教育方式具有很强大的功能,在教学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使枯燥的知识更加充满趣味性,使深奥的道理更加简单易懂,使抽象的问题更加具体化,经过计算机处理后的教学内容能够达到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效果,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激发学习兴趣。

3.凭借高科技技术支持,保存阅读成果

在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每节课都会设置教学目标,学生会以此为学习目标进行创造性阅读,最终会达到创造性的、高效的、绩效性的阅读成果。当课堂成果能够通过一种比喻、演绎、模型、表演、产品等外在的形式表示出来后,学生能够直面自己通过一节课的努力所取得的阅读成果,将直面自己的课堂表现,极大程度地给学生自信心,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借助计算机信息技术对课堂成果进行记录能完善课堂评价体系,教师在课堂的最后能以绩效评估的方式去更好地衡量课堂成果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为目标的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相整

合的措施

理解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它是学生在对材料进行充分认读的基础上,通过对材料进行理解、分析、综合,最终将阅读材料的表达感情或材料内容精炼地概括出来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与读者的知识含量和阅读经验息息相关,它要求读者从宏观角度把握好文章的总体内容,概括出文章要点,凭借自己的能力充分理解文章想要表达的观点或者是情感,并且试着从多种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阐发、批评和质疑,最终理顺解题思路,形成一条完整的脉络。对阅读材料充分的理解是阅读的深化阶段,也是考验一个人阅读水平的关键。

而超媒体教学是将教学内容以视频、音频、文本、图形等方式具体化地表现出来,它能够为学生创建一个探索性、自由的学习环境,极大程度地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过程便是学生利用学习经验和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不断的认读、理解和推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添加了超媒体技术便使晦涩难懂的文本材料以音频、视频、图片的形式呈现在大屏幕上,这种呈现方式往往是直观易懂的,并且会带有正规的推敲和理解思路,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会影响语文的教学成效,而它自己本身也拥有着独特的内容、职能和教学目标。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授给学生科

学的阅读方式,逐步提高学生高效评价阅读材料的水平和能力。

笔者在本文中详细地探索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相整合的重要意义,针对教学目标详细地提出了整合的措施。

参考文献:

上一篇:家政聘用协议书格式下一篇:往后一小步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