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优秀教案

2024-07-06

热爱生命优秀教案(精选8篇)

1.热爱生命优秀教案 篇一

优秀教案设计:生命生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理解、积累“骚扰、小憩、庸碌、糟蹋、擎天撼地、肃然起敬”等词语。

⑵ 摘录、体会文中的哲理性语句。

2、能力目标:

⑴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鉴赏本文珍爱生命的人文美。

⑵ 学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⑶ 培养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的精细阅读习惯。

3、德育目标:

熏陶感染中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主题词,探究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教学难点】

辨析三个事例蕴含的意思和三点思考的侧重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本文选取三个寻常事例,抒发对生命全面而又深刻的理性思考,表达了顽强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诵读中指导学生读准字音、恰当停顿、读出语气和感情。反复朗读,用心领会文意,感悟生命的意义。

2、自读点拨法:

本文为抒写人生感悟的精彩篇章,以学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精细阅读,深入细致地探究文意,以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3、比较法。

将课文与美国克伦・沃森的同题文章品评比较,培养赏析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打印好的课堂练习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抓文章主题词,理解文意。合作探究,领会写作意图。比较阅读,培养赏析能力。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设计(一)

同学们,俗话说“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当生命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时,所要面对的就是在自然法则允许的时限和条件下,使生命河流光彩有力,无论构成背景的是快乐,还是痛苦。因此,礼赞生命也就成为一个不老的话题。今天我们学习的《生命生命》,就是一位被病痛折磨的女作家对生命价值的`参悟和颂扬。让我们在与作品对话中,接受生命的洗礼。

设计(二)

女作家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恶化。病痛中,她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四十多个剧本和许多散文。以女性的细腻和敏锐,观照寻常的生命现象,抒发的感悟便多了几分亲近和自然,《生命生命》便是这样的精彩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作品,与作家对话,去感受有意义的生命之歌。

二、诵读感知,把握文意

1、学生轻声诵读课文,标示出各语段序号,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投影:

⑴ 给加粗字注音:

小憩(qì) 辜(gū)负 骚(sāo)扰 庸(yōng)碌

擎(qíng)天撼(hàn)地 糟蹋(tà)

⑵ 释义:

小憩:休息一会儿。憩,休息。

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擎,举起。撼,摇动。

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肃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样子。

糟蹋:浪费或损坏。

庸碌:形容人平庸,没有作为。

应许:答应。

骚扰:使不安宁;扰乱。

2、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生速读全文,画出各语段的主题词,梳理文章思路:

提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思想感情是本文写法上的重要特点。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是从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三个寻常事例中引发出的。

读一篇或一段文章,要善于抓关键词或主题词,从而抓住中心,抓住精神。如课文第一段都是围绕“生之欲望”一语展开的。课文各语段主题词示例:

事例 思考

飞蛾 生之欲望 意义

香瓜子 生命力 价值

心跳 生命 珍视、奋斗

4、学生着重诵读课文最后三段,说说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哪些思考,试就这些思考再从生活中举出一两个事例: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对生命的思考、对生命的强烈呼喊,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发出对生命的三点思考。一是必须对生命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二是生命短暂,生老病死无法捉摸,但是,我们可以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为光彩有力。三是要珍惜生命,珍惜时光,不论命运如何,都要勇敢地活下去。

举例子要切合课文内容,如雷锋虽然只活了22岁,但短暂的生命却发挥了无限的价值。

三、精细研读,品味鉴赏

1、听读课文录音,勾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有哲理的语句。并联系阅读积累和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合作研讨:

⑴ 对文章开头写小飞蛾的事例,有两种看法:一是不要伤害生命,一是一切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你认为哪一种更切合文意?

⑵ 课文写了三个事例,为什么这样排列?为什么前两个事例举的都是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

⑶ 小瓜苗仅仅活了几天,说得上“擎天撼地的生命力”吗?

⑷ 三点思考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学生自由研讨、回答,教师点拨:

⑴ 从全文看,写的不是怎样对待小动物,而是生命本身,所以第二种理解更切合文意。

⑵ 第一个事例写小飞蛾,面临着严重威胁,它极力挣扎,表明凡是生命都有强烈的生的欲望,无论怎样危险,都不会放弃求生的努力,也就是说,生命都是自我珍视的。第二个事例是说一粒香瓜子在几乎没有生长条件的环境下,冲破坚硬的外壳,萌芽长成了一截小瓜苗。以生命的诞生说明生命力的强大。第三个事例是写作者倾听自己的心脏的律动,产生了强烈的生命意识,进而严肃地思考人生。这样,从动物、植物写到万物之灵的人,由生的欲望、生命力的强大写到对人生的思考,层层拓展而又步步深入,有力地突出了中心。举小虫子、小瓜苗这样的小生命,是为了更好地引导人们思考自己的生命价值,呼唤人们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更有光彩。

⑶ 小瓜苗虽然仅仅活了几天,但是掉进墙角砖缝的香瓜子,在没有阳光也没有泥土的情况下,冲破坚硬的外壳,成长为小瓜苗。从这个角度上说,小瓜苗确实具有“擎天撼地的生命力”。至于小瓜苗仅活了几天,那是由它自身的营养机制决定的:养分消耗尽了,又没有新的养分可以吸收,活了几天就夭折了。

⑷ 作者的思考有三点,是逐步深入的。第一点思考的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好好地使用生命,让人生更有意义。两个“可以……也可以”,说的是两种人生态度,两种人生价值。前者是负责的态度,后者是不负责的。第二点思考回答的是怎样对待生命的短暂,怎样对待生老病死。第三点思考又进一层,是将目标、信念付诸行动了。“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就是说,要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懈努力。为生命奋斗,“勇敢地活下去”,就是以顽强的意志去战胜各种困难。

3、比较延伸:

阅读课本第13页美国克伦・沃森的《生命生命》一文,试与课文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提示:沃森的文章与课文所举小飞蛾的事例,主旨完全相同。课文以三个事例中引出三点思考,沃森的文章则是细致地描写受伤的蜜蜂怎样极力挣扎。课文形象描写与理性结合,而沃森的同题文则文学色彩强烈。

4、语言运用与积累:补写一句话:

投影:

⑴ 一只_____不停地在_____飞来旋去,骚扰着我。

⑵ _____在_____小憩。

⑶ ________令我震惊。

⑷ ________令我肃然起敬。

⑸ _______昂然挺立______。

⑹ ________足以擎天撼地。

⑺ 我可以______也可以______。

⑻ ________庸碌一生。

⑼ 我应许____________。

⑽ ________遇福遇祸,或喜或忧,________。

2.热爱生命优秀教案 篇二

古人云“人文以化成”, 是说用文化改造人、装备人、提升人。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时候, 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用优秀的文化因子滋养学生的生命, 以达到“文化立人”的目标。

一、切实推行民主的制度

制度属于文化的四大层面之一。李镇西的民主教育, 早就结出丰硕的成果。我在班级管理中秉持“民主”的理念。班级班委就是通过民选产生的。每一个职位通过个人报名、竞选演说、民主选举产生。我不干涉其中的任何环节。班级的议会则是由各学习小组选举的议员组成, 议会负责监督班委是否认真工作, 是否滥用职权、是否秉公办事等。班规、议会工作制度、学习小组的评比细则都是议会草拟、全班公决、班委会执行的。虽然有时候选出的班委、议员未必是班上最优秀的, 甚至是我有些担心的学生, 但我总是尊重学生的民意, 耐心指导帮助这些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班委、议员。事实上, 学生也没有让我失望, 他们选出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够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本学期, 我班月考年级第一名的黄娟同学在竞选学习委员时因准备不充分失败。那一刻, 所有学生的眼睛都注视着我, 看我的反映。我尊重民意, 没有做任何反对。我藉此告诉学生, 他们是这个班级真正的主人。我对学生的信任则激发了他们对这个集体的热爱。他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集体的声誉, 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为集体争光添彩。民主的制度文化尊重每个学生意志, 凝聚了班级的人心, 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 使得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

二、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

我喜欢将自己读到一些好书介绍给学生, 给他们朗读精彩的段落, 讲述意蕴深刻的故事。如我读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深深为人类历史上那些灵光乍现的天才发现, 影响民族存亡甚至整个人类的命运的决断时刻惊叹。我就给学生读其中的《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人类铺设第一条联通大洋的海底电缆的困难和曲折经历, 让他们知道成就事业需要坚韧、勇气、热情。我还将《韩德尔的复活》中描写韩德尔灵感突袭, 连续三个星期日夜泪流满面创作歌剧《弥赛亚》的精彩片段读给学生听, 让他们知道内心的信仰能使一个人超越自我, 让他们间接体验人类那些伟大的创造诞生时灵感袭来如癫如狂的迷醉状态。这些天才的成功与精彩, 会引导他们超越现实相对庸常的物质生活, 而将目光投向更高的境界, 在他们心中播下创造的种子, 引发他们创造人生的梦想。

学生们大多读过曹文轩的《草房子》, 我也曾经和学生一起分享过自己流着泪一夜读完这部小说的体验, 和他们一起走进苏北水网中的油麻地小学, 走进桑桑调皮而正直的内心, 去理解秃鹤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采取的种种惊人的行动, 去欣赏纸月美丽而善良的侧影。书中纯美的水乡风光、善良纯真的童心、淳朴的苏北民俗一方面给学生真的、善的、美的体验;另一方面又给我们师生营造了一个共同的美丽纯净的精神家园。这种师生共有的阅读体验, 使得我们拥有了共同语言, 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贴近心灵。

有一段时间, 我喜欢给学生讲坐在轮椅上写作的史铁生。我和学生一起读《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走进这位轮椅上的思想家的精神空间, 我们一起尝试着粗浅地思考生与死、残缺与完美、自由与束缚、此岸与彼岸这些很深刻的问题, 孩子们的看法虽然稚嫩, 可是, 这些形而上的问题的导入, 却能促进学生心智的成熟, 摆脱蒙昧的状态, 更深刻、更宽广地构建自己的精神世界。

苏霍姆林斯基说“无限信仰书籍的力量”, 说的就是书籍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书中那些圣贤的形迹、智者的睿思、天才的伟业对于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远胜过教师枯燥的说教、粗野的训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去接触这些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珍珠, 取法乎上, 成就自己。可惜我们太多的时候眼睛被功利蒙蔽, 行动为评比驱使, 一味地规训, 忘却了教育的另一个名字是教化。

三、培植“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

行为文化是指人们行为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内隐规范和内隐概念。我在教育过程中努力培植班级“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守时是美德, 我上课不迟到;做眼保健操能保护眼睛, 音乐声起, 我在教室时也会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做操;跑步能健身, 我和学生一起跑操。这不是因为学校有规定, 教师必须要做, 而是既然我已经知道了这些道理, 就应该身体力行, 知行合一。我用自己的行为告诉学生, 守时、健康对一个人极其重要, 跑步、做操不是秀给别人看的, 是我们生命的需要, 是我们的认知与行动合一的生命行为。

现实中,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因素、网络世界的多重影响和人性弱点的客观存在, 学生知道很多真理, 并且能够阐述得头头是道, 但是却没有行动或者虎头蛇尾、有始无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写德育作业, 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周二班会、周五“一周回顾”课堂反思课, 我都要抽出时间让学生个人、小组来总结自身的言行。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生活”, 我们通过学习获得文化, 形成自己的观念, 通过反思将自己的行动与自己的观念合一, 这样我们生活的一切细节都投射了文化的光芒, 获得了意义与价值。

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活动, 这种文化指向不断发展着的主体的个性生命生成, 它的最终目的, 是把既有的客观精神 (文化) 的真正富有价值的内涵分娩于主体之中。

3.《生活·生命与安全》教案 篇三

四川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教材(试用)《生活·生命与安全》二年级(下)

【辅导目标】

知识目标:明白观察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观察的兴趣,形成自觉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

【辅导重难点】

初步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和技巧,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辅导准备】

教师准备训练观察力PPT。

【辅导过程】

一、活动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孙悟空吗?(喜欢)你知道他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吗?(火眼金睛)因为这双火眼金睛,孙悟空观察得可仔细了,他能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小细节,你想拥有一双这样的眼睛吗?(想)那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11.我有一双亮眼睛)

二、主题活动

(一)师: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双亮眼睛呢?它有多重要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睁大你的眼睛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你会提醒这些小朋友应该注意什么呢?(课件出示6张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图1:鞋带松开的小男孩要出门。(鞋带松开容易绊倒)

图2:行人离破损的井盖太近。(易踩破井盖掉入,不能逗留玩耍)

图3:经过外墙瓷砖脱落的大楼。(易被脱落瓷砖砸伤)

图4:高压线放风筝。(易触电。)

图5:红灯过马路。(易发生交通事故)

图6:用两头都削尖的铅笔写字。(容易被对着自己的尖头戳伤)

师:通过上面几幅图哪位小朋友知道仔细观察的亮眼睛会帮助我们发现生活中的什么呢?(生活中的危险)(板书:发现危险)

(二)师:孩子们真能干,用亮眼睛就帮助了上面的小朋友远离生活中的危险,这不,又有问题需要大家帮忙啦!

1、请伙伴们帮我看看数学课堂练习我能全对吗?

2、我的语文考试的这一题我能得满分吗?

师:通过帮助上面两位小朋友改错,我们知道了会观察的亮眼睛还能帮助我们发现学习中的……?(错误)(板书:发现错误)

(三)师:孩子们刚才那么动脑筋,下面给大家猜个谜,轻松轻松!我手上有一张动物的图片,我说你来猜是个啥?一对耳朵一双眼,一张嘴巴四条腿。谁能猜出来?(猜不出来)哦!好多动物都长这个样呢!看来老师没有发现它的主要特点,我要请位小朋友帮忙了。

我会仔细观察小游戏:请一个学生看图片,描述看到事物的特征,其他学生根据他的描述来猜猜是什么?

师:你知道了会观察的亮眼睛还能帮助我们发现事物的什么呢?(特点)(板书:发现特点)孩子们个个顶呱呱,我们把仔细观察的本事用在写话上怎么样?我想一定会非常精彩。

(四)现在睁大你的亮眼睛,看看我们还能发现什么?(课件配乐展示图片)

你发现蜿蜒奔腾的金沙江了吗?

你发现巍峨壮美的座座群山了嗎?

你发现巨人般屹立的二滩水电站了吗?

你发现火一般燃烧的攀枝花了吗?

还有那三花节上粉的桃花、白的梨花、金灿灿的油菜花?

竹湖园的宁静、广场的欢腾你发现了吗?

原来我们的家乡这么美!

原来我们的亮眼睛能够发现——美!(板书:发现美)

(五)师:孩子们,仔细观察这么重要,有什么观察的好方法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几个小游戏来总结一些观察的好方法。

1、找不同:两图中有5处不同(抽学生组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看图前告知有5处不同,另一组不提示,看哪个组又快又准确。)板书:明确目的2、找规律:带“?”的方格里是什么图形?(错误和正确的学生说找的方法,比较后得结论。)板书:按顺序3、两可图:你看到了什么?(抽学生在教室的不同角度观察,看看都能看到什么。)

板书:全面

4、师:小朋友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到了好方法,老师用把大家的好方法编了首儿歌,我们

一起来读一读:

仔细观察真重要,我有观察好方法! 明确目的最先做,按顺序,挨着看。边观察,边思考,记录工作要做好。眼睛看,要全面,上下左右,前后远近都不漏。好方法我记牢,练成一双亮眼睛。

三、练习巩固

师:孙悟空来喽,我们来和它比一比吧!指导学生完成P44“我的火眼金睛”练习。

1、图一,数清图中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圈。(课件出示)

2、图二,图中画的是什么?各处于什么状态?(课件出示)

3、图三,小动物分别钓到了哪条鱼?(课件出示)

四、总结升华

4.《热爱生命》教案 篇四

学习目标

1.潜心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

2.体会文中人物与环节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处;

3.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教学重点

1.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体会人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设想

极地严寒、食物匮乏、恶狼尾随„„作品将人物置于一个极为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以此表现人类与严酷的生存环境相抗衡时所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一类作品学生早在七年级就有接触了。如《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登上地球之颠》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结合这些篇目来辅助学生挖掘作品的深意,同时建议课外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相关作品、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了解其中的硬汉形象及其特点。

课前准备

浏览课文,自行学习疑难字词。分组解决下列问题:

1.了解19世纪末的美国淘金热,以及杰克•伦敦的有关作品;

2.收集极地环境的地理、气候等方面知识;

3.搜寻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

推荐网站:杰克•伦敦中文网

http://wiir.myrice.com/zhuanti/beiji/geograph.htm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世纪末,在和美国北方领土阿拉斯加相毗邻的加拿大朗戴克一带发现了金矿。成千上万的人卷入了“淘金热”,可是幸运者毕竟是凤毛麟角,不知有多少人梦断在那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谁能描述一下极地环境?

有这样一个淘金者,被同伴抛弃、没有食物、没有御寒设备,还伤了一只脚,他是怎样挣扎并生存下来的呢?请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热爱生命》中那一场残酷的人与自然之战吧!

二、初感

1.默读课文,粗通课文大意。

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梗概: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三、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2.学生交流思考所得,经过集中,确立几个探究主题:

(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的作用。

(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3.分组选择题目,借助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课文研读,教师巡回点拨。

4.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配合指导。

探究一: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同自然的斗争老是失败,饥饿、寒冷、伤痛紧紧缠住他,他甚至想到放弃:“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说明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炼自己,最终战胜这一切,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极度寒冷──用白铁罐子烧热水,极度饥饿──砸鹿剩骨、吃沼泽浆果,极度疲劳──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脚伤残──膝盖和脚鲜血淋漓,撕衬衫来垫,饿狼尾随──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但“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后搏斗时主人公的双手已无力将病狼掐死,但是他顽强地拼尽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用牙齿咬断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然而他还是“硬凭着意志”给灌下去了。正是这像“铅液”一样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同时用大量的人物行动表现自己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微微泛红的鹿骨头、在苔藓、岩石上留下的血迹、病狼的喘息声与粗糙的舌头摩擦两腮的感觉等,从极细微处着笔,极有质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最传神的是对疲倦的描写──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出色地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体力飘散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就是对生命的执著热爱。

人和狼最后的格斗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他从梦中苏醒过来,因为已感觉到有条舌头正在舐他的手,“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去,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格斗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展开了。渐渐地,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还用另一只手偷袭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

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据上下文意,不难判断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探究五:作者塑造这样一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四、品味

1.学生自主品味、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写语言;

2.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3.结合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品味这一人类的永恒话题。

五、延伸

课后,按照兴趣,选择一个话题展开探索。

1.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唤》《海狼》《白牙》《马丁•伊登》等,体会这类硬汉形象的独特个性及其典型意义。

2.《热爱生命》与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有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两个主人公的形象。

3.阅读下面三则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1)生命因信念而顽强、坚忍。

1998年5月20日晚9时,一场山洪将新疆巴音乌素矿矿井冲毁,一股巨大的水流直灌井底,将13个在井底干活的工人冲倒,淹没,只有青年工人杭平抓到一截一米多长的圆木,顺水向巷道深处漂去,一直漂到700米深处的采煤区。杭平上到一块一米见方的干燥地带,拧亮矿灯,光影里看到不远处一头井下拉煤车的骡子被卡在狭窄的道口。最初的两天,除了喝水,还试着啃那圆木上的树皮,还试着嚼皮带,但他都失败了。大约过了四五天之后,他将饥饿的目光投向了与他相依为命的骡子。他移动极度虚弱的身体,拿铁锹绊住骡子的腿,让骡子在挣扎中溺水死亡。接着把铁锹在石头上磨快,来剥骡子的皮,又把自己的眼镜片打碎,用玻璃一点一点地割肉吃,因为他不能嚼,翻江倒海的恶心几乎将他置于死地。几天后,肉开始变味,他把割下的肉泡在水里,反复搓洗,直到洗净才敢吞食。为了保持体力和热量,他将自己的行动降到了最低限度。他躺在地上,无数次地想,我还活着,我要活下去。就这样他一直到了6月23日早晨8点钟,这时,他抚摸自己的身体,胳膊枯瘦如柴,胸肌已塌陷,摸一摸肚子,已能触到脊梁骨了。在这34天中,两台水泵以每小时近200吨的抽水量日夜不停地旋转着,随着水位的下降。救援人员从井下抬出了12具尸体。当救援人员发现杭平还活着的时候,这使所有闻知此事的人都充满了好奇,都感到这是一个近似神话的“奇迹”。

(2)战胜生命绝望的力量在于生命本身。

有一天傍晚,他心烦意乱地走到悬崖边。他觉得生活无聊而平淡,年轻的心已不愿负担人世的孤独和艰辛。他感到周身的血液如禁锢在坛子里的葡萄酒,有一种要把坛子冲破的冲动。于是,他把脚轻轻凌空一提。忽然,有什么独特的声音传来,他不禁侧耳静听。噢,是婴儿的哭声,在这荒山野岭,生命依然高高在上。顿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激动袭来,他一把推开诱他自杀的死神,循着啼声和灯光奔去。

那是他命运里最耀眼的一次闪电。数年后,他的伟大作品如春雨般洒落俄罗斯及世界。他就是屠格涅夫。

(3)生命因抗争而尊贵。

《死亡日记》的作者陆幼青生于1963年,华东师大毕业。生病前是上海浦东房地产展销中心副总经理。陆幼青1994年发现胃癌已是晚期,胃不得不切除4/5。但3个月后,他拖着轻飘飘的身体顽强地走进公司大门,微笑如旧。他对朋友说:“人有死亡的尊严,应该有自己选择接受死亡的方式。”

2000年夏天,陆幼青再度发病入院时,医生预言他“还有100天”。此时,他出奇地平静,思考良久,决定以日记的形式记载这100天的经历、过程和心理变化。“自己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难过,很容易地就会逃避。日记像考勤卡似的,勤奋与否一目了然。”他将日记定名为《死亡日记》,并决定“网上直播”。陆幼青在病床上共写了34篇日记,数十万字。“一篇两三千字的日记,要用去我四五个小时。我躺着、坐着、倚着,以各种姿势坚持写完它。”日记一发表,网友们的贴子纷至沓来,引起了众多人的关注。

陆幼青和《死亡日记》在网上被说成是:“2000年中国民间的特殊事件”毕竟,这个普通人引起了太多的思考。

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了困难和问题怎么办?是躲避退让还是勇往直前呢,读了本文后,相信同学们能够从本文的主人公身上找到答案。

关于本文作者

杰克·伦敦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写了大量的著作,来揭露美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腐败的现象,对于劳动人民的苦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关于《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是一部短篇小说,主要描写了一个淘金者与饥饿、寒冷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生必然战胜死的积极思想。

默读全文,了解大概故事情节,划出生字词。

一、学习本文,要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吮吸()窒息()骸骨()吹毛求疵()奄奄一息()

2、理解下列词语。

巉岩:高而险的山岩

半身不隧:偏瘫

踉踉跄跄:形容走路不稳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找差错

3、为下列多音字注音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嚼┥露┥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文内容分析。

1、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一下本文的主要内容。

作者用细腻逼真的语言叙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的故事。

2、本文的内容较多,如何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已经非常微弱”)叙述“这个人”在逃脱之后,凭着自己的毅力艰难前行。

第二部分(从“有一天,他醒过来”到“而神志清醒的时候也愈来愈少,愈来愈短”)主要写了主人公与狼漫长的对峙。

第三部分(余下部分)主人公与狼展开了殊死搏斗并取得了胜利,终于战胜了可怕的命运。

3、本文的主人公在自己求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考验?

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的体力虚弱、伤病及野兽等。

4、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能够战胜困难,取得命运的胜利呢?

主人公有着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正是这种“硬汉”精神,才使主人公化危为安。

5、本文作者为什么没有赋予主人公具体的名字,而是用“这个人”来指代?

作者这么写,是有自己的用意的。在这儿,“这个人”不仅仅是指一个人,而是象征着整个人类,作者希望整个人类能够拥有顽强的毅力。文中的“狼”则可以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的隐喻。

三、思考问题。

1、本文有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点?

本文在写作上运用了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请同学们在文章中找出来,仔细体会一下,并且和其它同学交流。

5.热爱生命教案 篇五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有关杰克·伦敦的文学常识。

⑵把握小说富有传奇色彩的情节结构。

2、潜力目标:

⑴体会小说细腻的心理描述和逼真的细节描述。

⑵领会小说的象征好处。

3、德育目标:

体会人物在绝境中顽强求生的精神状态,引导学生感知人热爱生命本能、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

诵读,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体会心理描述和细节描述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小说的象征好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借助音乐,创设教学情境。

用音乐开启学生心扉,可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让学生体悟音乐旋律中迸发出的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

2、导入新课:

生命作为人类艺术的永恒主题之一,中外文学史中,许多大师为探索它的真谛历尽艰辛为实现生命的价值李清照唱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凛然浩歌。为描摹生命的姿容泰戈尔勾勒了一幅“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的旷世佳境。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更是作者为我们唱出的一曲珍爱生命的美妙乐章。

3、介绍作者:

杰克·伦敦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一个破产农民家庭。童年时他就饱尝生活的艰辛。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这期间,他开始阅读超多的小说和读物。16岁失业,他参加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几个月后出狱。出狱后,他拼命干活,同时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之后受淘金热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描述贫民和工人生活《深渊中的人们》、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政治幻想小说《铁蹄》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超多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白牙》、《天大亮》、《月谷》、《墨西哥人》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

但是到了晚年,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4、背景介绍:

短篇小说《热爱生命》是描述一个淘金者与饥饿、寒冷、恐慌和死亡作斗争的故事,表现出人战胜自然、生战胜死亡的用心思想。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把握小说情节

(学生复述小说情节,教师引导。)

《热爱生命》讲述的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途中被朋友抛弃,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他已经有两天没有吃东西,并且迷了路,已经筋疲力尽,不是靠两脚走路,而是用手脚在路上爬了,他吃的是雪水,睡在露天。在荒野的六天六夜中,他仅吃了一二条水塘中的小鱼和四只刚出壳的小松鸡。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在他奄奄一息时,有一条病狼却时刻尾随着他,舔食着他留下的血迹,觊觎着他的肉体。最后淘金者用智力和毅力咬开了病狼的喉咙,凭着意志吮吸了病狼的血,并坚持着爬到了大河边。最后,他在大河边被几个科学考察人员救起,他在与大自然的拼搏中活了下来。

2、学生自由诵读思考:

小说的主人公在茫茫荒原上面临着哪些生死考验?他为什么能超越极限战胜病狼而顽强地生存下来?

(学生概括,教师点拨。)

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有饥饿、恶劣的天气、个人体力的极度虚弱伤病以及野兽的威胁等。他之所以能战胜这些并顽强地生存下来,是因为他坚韧顽强、不惧艰难险阻。他虽然身体衰弱无比,并且时常处于昏迷之中,却有着惊人的意志力。在这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生死搏斗中,人的伟大与坚强也最鲜明地体现了出来。作品所要弘扬的正是这样一种硬汉精神。

3、学生重点研读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人与狼最后的格斗。体会主人公坚毅勇敢拼搏的生命意志。

(学生合作探讨,教师明确)

小说的象征意味也十分浓厚,这是西方许多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小说中艰难爬行的主人公和一向尾随其后的饥饿不堪的狼所面临的选取是简单而清晰的要么战胜对方生存下去,要么被对方战胜,沦为牺牲品。主人公以他坚毅勇敢的性格和顽强不屈的生命意志,在同狼的最后搏斗中取胜,成为真正的“强者”。小说启示人们:生命是神奇而宝贵的只有敬畏生命,热爱生命,才能让生命光芒四射。

文中主人公没有名字,仅以“这个人”指代,显然隐含着作者以他作为整个人类象征的用意,而文中的“狼”能够看作险恶的自然环境与自然力量的一种隐喻。

4、学生联系《荒岛余生》中鲁滨孙荒岛求生的经历,深入领会小说的深刻意蕴

三、研读,体验延伸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高度统一,能够说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一方面,这篇小说的整个故事情节都带有传奇色彩。作者将主人公安置到一个困苦险恶到极点的生存环境中,让其经受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考验;另一方面,这又是一篇极为逼真的小说,我们在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很难找到人为编造的痕迹,作者准确地摹拟了主人公在特定境遇中的心理感受与意识活动。十分逼真地展示了一个疲惫、衰弱的人在荒原上的艰难求生过程,其“真实性”可谓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

2、请学生绘声绘色地讲出在其他书刊或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类似的人或动物求生的故事,如沙漠、地震、海难等。

3、以生命为引线给学生介绍一些珍惜生命与疫病、灾难顽强抗争的知名作家的事迹,并引导学生阅读其作品。

⑴讲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的事迹推荐选读其长篇小说:

《我的生活故事》和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⑵讲当代作家史铁生的遭遇,选读其感悟生命的文章《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等

四、课堂小结

生命是宝贵的,只要心中生命意念还在,只要不轻易放下,再困窘的环境也能重生。这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一个简单而实用的道理。让我们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五、布置作业

阅读汪国真的《热爱生命》,选取不同角度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取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感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板书设计】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这个人”:坚韧顽强、不畏艰险

饥饿、恶劣的天气

体力极度虚弱

6.杰克伦敦热爱生命教案 篇六

学习目标

1.阅读课文,感受主人公与恶劣的生存环境抗争的悲壮经历,把握作品的内在意蕴及深刻的主题,从中得到一定的人生启迪;

2.体会文中人物与环节描写的细腻传神之处;

3.品味杰克?伦敦笔下这一硬汉形象所透露出的浓重的悲剧色彩,及其坚忍、卓绝的求生意志。

教学重点

1.把握人与环境抗争时所折射出来的伟大的精神力量,珍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2.体会人与狼对峙部分精彩传神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杰克•伦敦简介

杰克•伦敦(1876~1916)美国小说家,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人、水手。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杰克•伦敦从1900年起连续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通称为“北方故事”,是他的成名之作。描写英国伦敦贫民窟和工人的悲惨生活《深渊中的人们》(1903)、自传体小说《马丁•伊登》(1909)、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等许多中长篇小说和散文集,深刻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罪恶,有力地控诉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公开号召用阶级斗争和武装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杰克•伦敦在不长的十几年创作生涯中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其中比较优秀的还有《荒野的呼唤》(1903)、《白牙》(1906)、《天大亮》(1910)、《月谷》(1913)、《墨西哥人》(1913),和受到列宁赞赏的《热爱生命》(1906)。但是到了晚期,他逐渐脱离社会斗争,为了迎合出版商的需要和满足个人的物质享受也写了不少粗制滥造的作品。1916年杰克•伦敦和他的代表作中的主人公马丁•伊登一样,在精神极度空虚和悲观失望中自杀身亡。

二、初感

1.默读课文,粗通课文大意。

2.复述故事,把握情节梗概:极度饥饿,以驯鹿剩骨维生。历尽艰辛,发现海边大船。努力爬行,遭遇病狼跟踪。殊死搏斗,最终战胜病狼。

三、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互相质疑问难,鼓励其从课文中发现值得思考、探讨的话题。

2.学生交流思考所得,经过集中,确立几个探究主题:

(1)主人公在这茫茫荒原上经历着哪些生死考验?他靠什么顽强地生存下来?

(2)小说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为什么连个名字也没有?

(3)作品的人物性格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4)小说中关于鹿皮袋、比尔骸骨描写的作用。

(5)作者塑造这样一个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3.分组选择题目,借助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课文研读,教师巡回点拨。4.各组汇报探究成果,教师配合指导。

探究一:极地恶劣的地理环境、气候、食物的匮乏、体力近乎衰竭、野兽出没„„同自然的斗争老是失败,饥饿、寒冷、伤痛紧紧缠住他,他甚至想到放弃:“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说明意志坚强的人也有内心的矛盾和痛苦,在同环境和困难斗争的时候也有自身的灰心和软弱,真实地反映了人物内心的某些脆弱成分。但主人公靠着坚强的意志和强烈的求生欲望,一面同自然抗争,一面努力地克服自身弱点不断磨炼自己,最终战胜这一切,成为顽强不屈、具有超人勇气的强者;极度寒冷──用白铁罐子烧热水,极度饥饿──砸鹿剩骨、吃沼泽浆果,极度疲劳──内在的生命逼着他向前爬,右脚伤残──膝盖和脚鲜血淋漓,撕衬衫来垫,饿狼尾随──时昏时醒,努力提防。

探究二:主人公意志坚强、富于毅力、不畏困难,同大自然勇敢斗争;在饥饿、寒冷和伤痛中顽强挣扎;在同病狼的搏斗中获得胜利,终于战胜死亡。主人公具有一种超常的意志和“超人”的品质,他的顽强意志和勇敢精神几乎超越了生命的极限──这就是他的“生命意志”,一种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力量;“事实上,他早已失去了兴致和热情”,但“内在的生命却逼着他前进”。作家逼真地刻画了主人公在生死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巨大的勇气和坚定的意志。在同狼最后搏斗时主人公的双手已无力将病狼掐死,但是他顽强地拼尽全力,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用牙齿咬断狼的脖子,“一股暖和的液体慢慢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像是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然而他还是“硬凭着意志”给灌下去了。正是这像“铅液”一样病狼的血使他得以活下去。

在小说中,文明社会的人和野性的动物,站在了同一地平线上。在自然面前,社会赋予他的一切特性都失效了,什么理想,抱负都是空谈,只有“活着”,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因此,这个人已不仅仅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作为一种思想的象征物,他没有名字,狼当然也没有,他们只是两个生物,平等的两个生物,为了“活下去”的信念,而展开了一场残酷的生命追逐。

探究三:作品最富感染力的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同时用大量的人物行动表现自己的性格。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富于表现力的细节描写,如微微泛红的鹿骨头、在苔藓、岩石上留下的血迹、病狼的喘息声与粗糙的舌头摩擦两腮的感觉等,从极细微处着笔,极有质感地渲染人物困窘、残酷的处境。最传神的是对疲倦的描写──他的疲倦就像大海的涨潮,“一涨再涨,一点一点地淹没他的意志。但是他还用无力的双手划着,凭着一种奇怪的心灵作用”,出色地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人物体力飘散而心灵执著的情态。它揭示了主人公战胜病狼的主观原因,就是对生命的执著热爱。

人和狼最后的格斗是小说最为精彩的场面,也是高潮部分:他从梦中苏醒过来,因为已感觉到有条舌头正在舐他的手,“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正使出最后一点力量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去,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一种从未有过的奇特的格斗方式,在奄奄一息的人和同样衰弱垂死的病狼之间展开了。渐渐地,牙和手都无力了,可是人还用另一只手偷袭过来,“一下把狼抓住”了。几分钟后,人把全身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可惜他的双手已无力把狼掐死。可是他还要用嘴咬住狼的咽喉„„

探究四:根据上下文意,不难判断鹿皮口袋应是淘金者装金子用的,主人公早已丢弃,但比尔居然到死也不放弃,最后只剩一堆有红有白、被啃得精光的骸骨与之相伴。这一种辛酸而残酷的讽刺,正说明了金钱在赤裸裸的大自然中一钱不值,它的存在是对人性的玷污与拖累。

探究五:作者塑造这样一硬汉形象的意图是什么?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生命意志坚强,具有鲜明性格和超人勇气的强者形象。文中反复渲染不畏艰险困苦、勇敢顽强同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字里行间渗透出的是人的顽强意志和热爱生命的深刻主题。

四、品味

1.学生自主品味、朗读文中感受最深的描写语言;

2.小说通过对“他”这个硬汉形象的成功塑造,体现了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主题。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品出“他”对你的启示。

(1)要勇于面对失败。

他全身疲乏、伤痛,他失败了,但这只是气力与肉体的失败,他的信心与希望始终未曾破灭。他在对待失败的态度上取得了胜利,在精神上取得了胜利。

(2)要勇于面对孤独。

当一个人去面对眼前的厄运时,就应勇敢地面对孤独,不埋怨,不放弃,最后终于全身而返。

(3)要敢于与敌人斗争。

与狼长时间的周旋,表现出这个人无与伦比的力量和勇气,显示出非凡的毅力与坚忍的决心,体现出人类战胜强大势力的伟大力量与气概。

(4)要热爱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

“他”在与逆境的较量中不时流露出对周围一切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如吮吸剩骨的甜蜜、享受太阳的暖意、感受周围活跃而健康的生命。正是这种热爱使他充满活力,使他永葆活下去的欲望,并由此不断激发出他的潜能,使他有搏斗下去、战胜失败、面对孤独、超越死亡的勇气和毅力。

3.结合珍视生命的有关名言或故事,品味这一人类的永恒话题。

五、延伸

阅读下面故事,谈谈你的感想。

7.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篇七

丰子恺的老师弘一法师李书同在圆寂前, 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 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 碗中装水, “以免蚂蚁嗅味走上, 致焚化时损害蚂蚁生命, 应须谨慎。”

丰子恺先生和弘一法师对待生命的这一细节, 反映了他们对于生命深彻的怜悯与敬畏, 深深令人感动。

当年, “感谢舍友不杀之恩”的帖子流传网络, 看后, 心中百味杂陈;还有, 河北省平山县两所幼儿园因争抢生源发生矛盾, 一家幼儿园园长用注射器将毒鼠强注射到酸奶中, 派人将其和拼音本等物装在一起, 放到了另一所幼儿园孩子的上学路上, 导致两女童误食死亡, 更是让人震惊和痛心!

有位老师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 在初二某班的思想品德课上, 播放了一些地震的图片和视频, 目的很明确:悼念逝者, 真爱生命。一些孩子眼含泪水, 对逝去的生命, 对破坏的家园痛心不已。也有一部分学生, 对不幸遇难者的遗体说三道四, 对悲痛万分的家属评头品足, 表现很不严肃。此情此景, 老师心中难受难忍。初二的学生, 很多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 体会不到其中的情感, 倒也可以理解, 但出现这种放肆的情况却也不应该。

对待生命, 态度的不同, 实质是人生价值和境界的差别, 靠人们自身的感悟, 更需要学校的生命教育。

种种轻视他人生命的冷漠、轻视自己生命的自杀自残……是不是在人性中或人生中缺失了什么, 折射着我们当下的教育中缺少了或忽视了什么。

国外学校很重视生命教育, 他们将生命看得高于一切。在英国教育中, 尊重生命是最基本的素养。学校会教导孩子尊重的对象不仅局限于家人和朋友, 还应该对所有生命都有爱心和责任感。在英国, 从幼儿园你就会听见孩子们煞有介事地讨论“尊重和敬畏生命”这样的大课题。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死亡教育作为教育的一种形式, 名为谈“死”, 实则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 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强调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8.热爱生命优秀教案 篇八

江苏卫视主持人,主持过的节目有《零距离》《绝对唱响》《名师高徒》《非诚勿扰》。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 1982父母工作调动举家迁至南京,先后就读于南京一中、三中、七中、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哲学研究生专业。 2010年主持《非诚勿扰》收视率在全国同时间段获得第一,节目受到观众和网友的广泛关注。

《綜艺》:刚做娱乐节目时,心里有底吗?

孟非:在我看来没太大不同,有的主持人有很多面,我只有一面,如果这一面被观众喜欢,那是皆大欢喜。我很难改变,就像生活中没有幽默感的人,主持节目也很难有幽默感。

《综艺》:场上嘉宾众多,个性迥异,如何掌握平衡,有何控场技巧?

孟非:没有什么技巧可言,这个工作技术含量很低,不是靠知识,更谈不上艺术,在我看来,这个工作是靠常识。

《综艺》:你对优秀的主持人如何定义?

孟非:实践上看,如果一个栏目,制片人、主创人员要求主持人呈现什么状态、风格,他(她)能够忠实传达品质、要求,那就是一位合格的主持人。而优秀的主持人,除了具备以上基本要求,还应该有能力赋予节目生命、气质、属于自己的东西,这就是优秀主持人。其实,收视率很高也不一定就是优秀主持人,也许是节目形态好。

《综艺》:请列举你所欣赏的主持人。

孟非:央视的白岩松、张斌、刘建宏、毕福剑。

《综艺》:怎么看待主持人中心制和制片人中心制?还会向制片人领域发展吗?

孟非:我没想过再做制片人。作为一个主持人说主持人中心制多不合适(笑),对得起观众最重要。

《综艺》:《非诚勿扰》成功后,是否会有孟非品牌的“衍生品”,包括节目。

孟非:听从组织安排。我自己不会这样想,我若这样想那不就是膨胀了嘛(笑)。

《综艺》: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不做主持人了,会做什么?你的下一个挑战是什么?

孟非:我用了10年时间想这个问题,还是没想好。下一个挑战是今年的一档新节目。

《综艺》:听说新节目是脱口秀,是与郭德纲共同主持吗?什么类型的节目?

孟非:具体形态还没确定,研发中。不过,我相信观众一定会拿来和《非诚勿扰》作对比——我会有压力。要说一定能超过《非诚勿扰》,那就是我不太实在(笑)。对主持人来说,有一个节目能做好,就是很不错的事情了。

《综艺》:你的业余爱好是什么?你最想拥有的才华是什么?

上一篇: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修改2015.3.25)下一篇:运动会加油稿要求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