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企业智库

2024-08-06

清华大学企业智库(共6篇)

1.清华大学企业智库 篇一

智库热的冷思考 破解中国特色智库发展之道 2014-05-17 09:54 来源: 《中国行政管理》

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 薛澜

[摘要]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带来了智库的兴起。目前,全国各部门各地发展智库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类型的智库不断涌现,相关的研讨会和评估也络绎不绝。但是在全社会智库热之后,我们必须对智库问题进行一些冷思考。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智库具有三个主要职能,即理性决策外脑、多元政策参与渠道、决策冲突的理性辨析平台。智库社会职能的发挥有赖于完善的“政策分析市场”的建立。本文最后建议,加强政府内部公共政策的研究能力,增强对高质量政策研究的需求;减少政策研究禁区,增强社会脱敏能力,为政府调整政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推进数据信息公开,加强政策研究投入,提供公平的政策研究市场环境;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智库。

[关键词]智库;政策分析市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在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社会矛盾凸显的关键时期,智库的发展得到了国家的关注和重视。2004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提出要使哲学社会科学界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智库”和“智囊团”。2013年,总书记明确指示,要建设中国特色智库,适度超前,服务决策,为中国智库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全国各部门各地发展智库的热情空前高涨,各种类型的智库不断涌现,相关的研讨会和评估也络绎不绝。

但是,在全社会智库热之际,我们也必须对智库问题进行一些冷思考,对一些最基本的问题进行梳理,避免由于认识上的误区而影响智库的健康发展。例如,什么样的组织是智库,什么样的组织不是智库?智库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什么?什么不应当是智库的功能?当前中国智库的发展最缺什么?如何培育中国特色国际一流智库的发展?本文想就这些问题做一粗浅的分析,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并开展更加深入的讨论,从而推动智库的健康发展,为中国公共政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做出贡献。

二、智库兴起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公共政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智库(也称思想库)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是特指稳定的,相对独立的政策研究机构,其研究人员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广泛的公共政策问题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并在与政府、企业及大众密切相关的政策问题上提出咨询建议。[1]智库既是专业知识库及高级人才库,也是科学知识与公共政策之间的重要桥梁。智库的兴起与当代公共政策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相关。首先,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进步,任何一个公共政策问题都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公共政策制定所需要的科学分析仅靠单个或少数专家的力量远远不够。稍有不慎,错误决策的成本是巨大的。任何重大公共政策从决策方案的提出、评价,到最终方案的选择,必须综合各方专家的集体力量。另一方面,公共政策问题的复杂性、连续性及可重复性要求有稳定的研究机构去从事专门研究,很多政策建议往往需要经过不断的讨论、修正,才能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变成具体可行的政策行为。

其次,现代公共政策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多学科的深入研究,需要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工程技术多方面的研究结果。期待智库这种单一的社会组织来完成所有这些研究是不现实的。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研究活动必须在不同社会组织中有效地开展分工协作,构建科学民主决策的知识链条。一般来说,可以把政策分析过程中相关的研究工作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基础性研究。这些研究工作并没有特别的指向性,是对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的发现、认识和解释。例如,关于北京地区雾霾形成机理的研究就属于此类研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能起源于科学家的好奇心,也有可能起源于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但由于这些研究工作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其产出的经济社会效益不清楚,所以,市场主体一般没有积极性去资助此类研究工作,属于典型的市场失灵,需要由国家对从事基础研究的大学或科研机构提供制度性的经费投入来解决。第二类是应用性研究。这些研究工作的政策指向性比较明确,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对公共政策领域所提出的需求而开展的。如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研究。这些研究虽然是应用导向,但需要对相关领域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甚至于要开展一些基础性的研究。这些研究的结果往往会提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比较宏观的政策建议,比较适合由智库来执行。市场主体一般也没有积极性支持此类研究,需要智库通过各种方式筹资开展。

第三类是对策性研究。这些研究工作是针对公共政策过程中具体决策需求而开展的研究,需要对实际问题提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并包括利弊分析。如1963年古巴导弹危机中美国得知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之后应该做出什么反应?这类研究工作的指

向性非常明确,但往往时间紧,信息不完全。同时,也必须充分了解决策者面临的其它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国际压力等约束条件。这类研究往往是由政府内部的研究机构来执行,不需要额外的经费支持。

在实际政策研究过程中,不同机构之间的分工并没有那么清晰。很多高校的研究机构也从事应用性研究或对策性研究,很多智库也积极参与到对策性研究。但从各类机构的比较优势来看,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有效地合作更有利于推进公共政策研究的科学化和有效性。当然,各类研究的资助方式也是一个核心要素,后面还将要涉及到。

再次,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政府的公共政策对公众福利的影响越来越大,公众对于公共政策知情权和参与权的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个利益格局和价值选择多元化的社会中,公共政策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是各国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他们不但希望公共政策能够保护自己应有的权益,而且希望自己的价值观念能够在公共政策中得到体现。当然,由于时间、能力等各个方面的约束,广大公众能够直接参与政策研究的人是极少数。更多的公众则是通过各种公开的政策分析报告或政策讨论来了解政策过程,并通过社会既定的政治参与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些政策的支持或反对。正因为如此,智库对公共政策问题比较客观中立的分析,除了政策制定者之外,还有一个巨大的需求群体,就是关注相关公共政策问题的公众。

正是在这两种力量的作用下,以提供专业客观的政策分析为己任的智库应运而生,其标志性事件就是1948年在美国成立的兰德公司。虽然各种统计千差万别,但全世界目前有影响的智库超过上千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智库在各个国家的国内政策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

三、智库的社会职能

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组织的专业化。尽管智库可以在现代社会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也不能过度夸大。目前很多媒体的分析和报道把智库的社会功能夸大或者泛化,似乎有了智库,中国的很多政策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还有一些机构对包括大学、研究机构、盈利性咨询公司等各类社会组织进行所谓智库评比,混淆不同类型组织的社会功能,这种认识误区对于智库的发展有害无利,值得注意。只有对智库的社会功能准确定位,建立稳定合理的预期,并依此对智库的水平、公正性、客观性进行合理的评价,才能够使得智库优化其社会功能,向着专业化和客观中立的方向发展,建立起其应有的社会信誉。

在中国现阶段的发展过程中,智库在推动公共政策科学化民主化过程中具有三个主要职能。

首先,智库可以发挥政府理性决策外脑的职能,对政府面临的公共政策难题进行相对独立的,科学理性的分析,并提出各种备选方案,供决策者选择。在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多公共政策问题的专业化程度、复杂程度和不确定性使得传统的经验主义式的决策已经很难适应。与此同时,近年来政府部门多轮的行政体制改革与简政放权也使很多政府机构的政策分析能力弱化。此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相关主体与政府部门在决策过程中的博弈局面更加凸显。这些情况的叠加使得政府部门在复杂决策时面临的挑战变得更加突出。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高水平智库提供的相对独立客观的政策分析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就变得非常重要了。

其次,智库可以成为多元利益和价值观念的政策参与渠道。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化进程的加速,中国社会利益群体逐渐分化,各种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其中有些利益群体属于新兴社会阶层,如民营企业家阶层;有些利益群体属于非主流弱势群体,如城市农民工群体。在这种情况下,智库的比较理性的全面分析往往会把这些利益纳入视野,作为政策分析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成为多元利益和价值观念的政策参与渠道。近年来,在城市农民工问题、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各类智库作为多元利益和价值观念的政策参与渠道已经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最后,智库还可以在不同利益和价值观念有冲突的情况下成为理性政策辨析的公共平台。随着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共决策难题摆在我们的面前。例如,在有限的公共财政手段下,是应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医疗服务中,还是投入到教育中?在地方经济发展发展过程中,大型化工项目和环境保护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决策需要平衡各个方面的利益,需要协调各类互相冲突的价值观念。但由于缺乏一个全社会理性政策辨析的公共平台,对于这些重大决策的利弊没有一个公开透明的理性分析过程,使很多重大的决策就在媒体和公众情绪波动中随机地摇摆而给公众利益带来巨大损失。由于智库本身在公共政策不同领域的深厚积累及其立场中立的特点,可以成为对这些政策进行系统分析,对政策利弊进行价值判断的交流沟通平台。这种交流沟通过程一方面可以帮助决策部门更好地了解不同利益群体和价值倾向的诉求,同时也可以化解在政府与公众之间广泛存在的不信任,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对立博弈转变成为不同利益和不同价值观念的沟通与妥协。[2] 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三种社会职能的定位对智库本身的运行模式和治理结构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例如,如果一个智库的运行没有一个相对稳定或多元可持续的资金来源,其运行需要依附于强势的利益集团,则很难期望这样的智库对有争议的公共政策问题保持客观中立的分析。当然,这样的智库也很难吸引高层次的政策分析人才来保证其研究工作的高质量要求。同时,由于诸多公共政策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在政府和社会与智库之间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信息不对称。或者由于自身价值观念的偏好,或者受到某些特定利益集团的影响,也不排除智库对社会提供有偏见的政策分析,扭曲社会对公共政策利弊的判断,从而成为政策思想垄断的工具。在这样的情况下,智库本身比较完善的治理结构就成为保证智库运行模式与其职能定位相符的制度保障。这种治理结构可以通过有相关领域专业人士和社会贤达人士参与的理事会、完整的信息披露、相关领域行业协会的自律规则等方式来实现。

应当提到的是,虽然有很多社会组织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影响,但这并不等于这些组织都要办成智库。例如,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我们认识自然界和社会行为的客观规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研究属于前面提到的第一类工作——基础研究。但如果这些机构也都要办成智库,把精力主要放在应用政策研究上,那么将会影响我们对基本自然规律和社会现象的认识,对社会的整体知识结构产生不利的影响,最终导致公共政策质量的下降。同样,很多行业协会组织代表这些行业中的企业和相关组织的利益,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如果他们也都要成为智库,将会面临尴尬局面:如果他们仍然代表企业利益,社会公众很难相信他们的政策分析是客观公正的;如果他们努力成为客观公正的智库,他们行业中的企业和相关组织就要怀疑他们是否还能够代表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区分智库和其它影响公共政策的社会组织。经过多年的发展,很多国际一流的智库已经形成了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模式,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对相关公共政策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政策分析领域中的佼佼者。例如,美国的布鲁金斯学会坚持质量、独立与影响三位一体的定位,在国际关系、经济政策等领域享誉全球;兰德公司在国防战略系统方面的研究亦可独霸一方;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国际发展研究所则坚持在国际发展领域长期耕耘,不但在国际发展领域享有盛名,也为国际发展领域培养了一批杰出人才。这些国际知名智库的成功经验可以为中国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四、智库发展的制度安排与生态环境

智库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固然重要,但没有良好的政策研究环境,也很难施展其“十八般武艺”,更无法进一步提高。笔者以前曾经提出以完善的“政策分析市场”(Policy Market)西方学者也认识到存在政策思想自由交换的市场的重要性。他们有时称之为“思想市场”(marketplace of ideas),有时称之为“智力市场”(intellectual market)。本文特别强调这种市场在中国是可以由政府主导而建立起来的一套制度安排,因此这里采用“政策分析市场”的概念以区别于上述类似的西方政策市场的概念。为核心的保障智库发挥其社会职能的一套制度安排:

政策分析市场的需求与供给。在政策分析市场中,智库提供的产品是政策思想、专家知识、建议甚至是批评,而政府、媒体和公众等都是政策分析市场中的需求者和消费者。在需求方面,政府对智库的认同以及对待政策分析的需求是决定着智库能否发挥社会职能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在供给方面,具有不同背景的各种智库是否能在一种政治环境下共存,并提供代表多种价值和利益的政策思想和方案,是完善的政策分析市场的前提条件之一。

智库经费的来源。在比较发达的政策分析市场中,智库的运行经费不仅来自于智库产品的最终需求和消费者——政府,而且还来自于公益的研究基金、个人捐助者或企业等政策思想的非直接消费者。有了多渠道的充足的研究资金来源,研究机构不再会为生计而到处寻求经费,因而其受到少数别有用心的资助者的利益诱导而丧失独立性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智库对政策的影响方式。智库的研究成果不仅向政府部门输出,还以各种形式向其他任何关心政策问题的群体输出,因此,智库实现影响力的行为是丰富多样的。在政策过程中,智库不同层次的政策参与者会通过各种渠道将自己的思想传递到政府。因此,在一个完善的政策分析市场中,作为政策思想最终消费者的政府决策机构应该建立起广泛的政策思想搜集和筛选的机制。

政策思想优劣鉴别机制。这是政策分析市场的最重要特征,也是与其他物质市场的本质区别。这是因为,政策分析市场的特点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政策制定者(也就是政策研究的消费者)往往对政策建议的科学性很难判断(否则就不用再请人做政策研究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政策思想同行评审和同行竞争的机制。而一个能够让多种政策主张公开辩论的平台,是政府和社会其他政策参与者有能力更加平等地鉴别不同观点优劣的有效机制。

政策分析市场的监督机制。在信息高度不对称的政策分析市场中,政府和公众的有效监管是政策分析市场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在确保智库的基本立场观点符合政府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政府可以与行业协会合作,建立基本的准入门槛、职业标准、财务监管制度等。这样既保证了智库的研究能力和职业操守,同时能监督智库的公开研究成果与经费来源的利益相关性。[3] 与智库发展密切相关的另外一个核心要素就是智库发展的组织生态环境。在现代社会里,除了智库以外,还有很多其它社会组织也都积极参与到公共政策研究过程中,希望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例如,各种民间社团组织,行业协会,专业咨询公司,媒体,大型企业,国际组织等等。这些组织有些与智库存在竞争关系,有些与智库存在互补关系。在一个良性有序竞争的环境下,他们的存在使得公共政策研究的组织生态更加活泼更加健康,为智库之间和智库与各类机构的竞争与合作,融合与共生创造了条件。例如,在一些重大决策过程中,盈利性的专业咨询公司有时也会与智库开展竞争。中国2007年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时,就曾同时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银行、麦肯锡公司等不同机构提供政策咨询;此外,不少行业协会由于其对行业发展的专业性的了解,也可以为相关产业政策的分析和研究提供良好的补充。但如果各类公司和机构都鱼龙混杂,趁势而上,打着智库的旗号,以盈利或兜售特定政策导向为目的,提供有偏见低质量的政策研究,也会破坏智库发展的良好生态,造成劣币驱良币的局面。正因为如此,对政策研究市场进行合理的规制也是很有必要的。

五、破解中国智库发展之道

中国的智库从改革开放之后到现在有了长足的发展。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事业单位型的半官方智库到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民间智库的崛起,到1998年“985工程”后,国内主要研究型大学纷纷成立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都使得

中国智库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和多领域的发展态势。2009年3月由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担任理事长的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经中心)的成立,更是标志着中国智库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中国正面临发展转型、深化改革的重要历史关头。许多重大的公共政策问题亟待破解,各种利益纠缠的死结需要打开。这些难题是中国智库发展的历史机遇。如何理清认识,抓住机遇,在破解改革开放的难题中锻炼发展,成为中国特色国际一流的智库,是摆在每一个智库领导者和智库研究者面前的难题。下面,笔者不揣冒昧,就中国智库未来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政府内部公共政策的研究能力,增强对高质量政策研究的需求。如前所述,推动智库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就是各级政府要加强对高质量政策研究的需求。但是,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政策研究的观察与体验发现,与我们的直觉相反,政府部门对外部高质量政策研究的需求与其自身政策研究能力成正比,亦即政府内部公共政策的研究能力越强,对政府外部高质量的政策研究需求就越高。这种情况也符合“学然后知不足“的规律。那些内部政策研究能力比较差的政府部门,往往对所需研究的公共政策了解不深,很难对外部政策研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那些内部政策研究能力比较强的政府部门,往往对政策研究当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体会更深,更了解高水平政策研究的不易,因此,对高质量政策研究的需求也就越强,形成了高水平用户造就高水平智库的局面。

当前,各级政府在职能转变过程中,要尽快地从直接的审批项目、干预微观行为的事务中脱身,更多地加强政策研究,把握宏观发展的趋势,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来引导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一点国外很多政府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例如,在新加坡、英国、加拿大等政府的总理办公室或内阁高层部门,都有专门从事战略预见研究的机构,对未来发展的宏观大势和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长期的研究和预测,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支持。

第二,减少政策研究禁区,增强社会脱敏能力,为政府调整政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提高公共政策研究的需求还应减少公共政策研究的禁区,允许对有争议或政府已经有意向的重大公共政策问题开展深入客观的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当前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中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一些有争议的或政府有意向的重大公共政策问题往往成为政策研究的禁区。这种情况往往导致重大决策失误。相反,如果能够允许在这些领域开展持续的研究,提出不同的政策观点,不但可以使得不同政策思路互相竞争,不断完善,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还可以在政策已经推出的情况下,增强社会的脱敏能力,不会由于一些政策异议的谣传而惊慌失措,为政府调整政策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第三,推进数据信息公开,加强政策研究投入,提供公平的政策研究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相关信息与数据。但是,我国很多与公共政策相关的统计数据和信息散落在各级政府部门中,不对外公开。按照我国政务公开的条例,这些信息和数据完全应该公开,或加以技术处理后予以公开,为高水平的政策研究提供分析基础。此外,这些数据虽然很难从公开渠道获得,但很多挂靠在政府部门的各类事业单位型的政策研究机构却可以得到这些信息,从而形成了这些机构某种程度上的数据垄断,使得社会上的智库很难与其竞争。同时,很多政府部门虽然有很强的外部政策研究需求,但对外部政策研究的投入却少的可怜,使得承担政策研究的智库很难完全覆盖其研究成本。这样的政策研究环境必须尽快改善,只有大力推进数据信息公开,加强政策研究投入,创造公平的政策研究市场环境,才能够培育出真正的高质量智库。

第四,深化改革,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智库。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的举措。这些任务的落实需要深入扎实的公共政策研究。同时,我国在国际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也需要在重大国际问题上有高水平的智库发出中国的声音,提供中国智慧。凡此种种,都需要加快建设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智库。

根据当前中国智库发展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对挂靠在政府部门下的事业单位性质的政策研究机构加以改革。这些机构隶属于政府部门,相对来说难以独立于这些部门利益进行选题和研究,或者当其研究的观点与所属部门的利益不同时难以公开发表。此外,这些事业单位大都由于政府拨款有限,日常运行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于是它们一方面在行政体制之内运行,另一方面不得不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承接一些咨询项目等等,这种做法实际上削弱了这些机构对重大政策问题的研究能力。对这些机构的改革可以通过分流的方式进行,其中一部分可以纳入政府部门,加强政府内部政策研究能力。若干有条件有品牌的政策研究机构可以与政府脱钩,但政府应当对这类机构在一定的年限内保持部分财政支持,使其逐渐孵化成为相对独立的智库。

其次,可以对有条件的高校内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进行改造,鼓励它们借鉴国内外成功模式(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的国际发展研究所),重新梳理与大学的关系,提高研究机构的自主性,争取社会各方资金捐助,形成依托大学的一流智库。

此外,经过二十多年的时间,中国的民间智库经历了风雨,也经历了成长。这些年的经验也使得一些大浪淘沙留下来的民间智库具备了高速发展的潜力和希望。可以通过对社会上的智库进行筛选和招标的方式,让这些优秀的民间智库涌现出来,对其给予免税和其它优惠条件的支持,鼓励它们形成特色,成为中国智库发展的生力军。

中国的改革发展为一流智库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有利机遇。可以相信,随着我国政策研究体系和生态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国的智库一定能够在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劈风斩浪,承担起促进中国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重任。同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出中国声音,体现中国软实力,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一流智库。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Paul Dickson.Think Tanks.New York: Atheneum,1971.[2]薛澜,朱旭峰.中国思想库的社会职能——以政策过程为中心的改革之路[J].管理世界,2009(4).XueLan,Zhu Xufeng.The Social Functions of China’s Think Tanks.Management World,2009(4).[3]Smith,James A.Idea Brokers: Think Tanks and the Rise of the New Policy Elite.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91;Gregg Easterbrook.Ideas Move Nations: How Conservative Think Tanks Have Helped to Transform the Terms of Political Debate.The Atlantic Monthly,1986(1):60-80.

2.清华大学企业智库 篇二

关键词:现代企业,智库,选贤任能

纵观当前行业, 确是今非昔比。在瞬息万变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部分企业尽管咬牙苦撑, 仍处在苍白无力黯然失色状态, 难以跳出漩涡;也有部分企业敢于刻苦创新, 一直站着, 与时俱进, 还站得很稳, 已成为大型集团;更多的是, 不失时机, 积极应对, 敢于向上的骨干企业。一言以蔽之, 它证明了市场是无情的, “留强去弱, 留优去劣”是市场残酷的淘汰机制下的必然产物, 出现两极分化, 已是不争的事实。

在竞争中, 气势磅礴, 压倒或胜于对手, 不言而喻, 是企业领导艰辛耕耘, 坚持创新, 不懈沉淀、打拼出来的功底, 展现出市场上真正具有价值实力的企业, 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有口皆碑, 声名鹊起。显而易见, 这与领导的奋斗难以分开, 是企业领导光辉业绩的佐证, 当赢得业内人士刮目相看。

1 智库可提升企业软实力

广为人知, 一个严谨而又为企业殚精竭虑的领导, 一个追求持久创新、努力打造企业永续发展的领导此时此刻切勿居高自傲, 高枕无忧, 亦不可自我矮化, 裹足不前。此话不谬, 时不待我, 扪心自问, 从何抓起, 笔者支招, 灵丹妙药乃是开创组建新型企业智库先河, 此当为开明之举, 为上策, 必然会使企业如日中天。

翻开行业历史, 殊不知, 时下的企业单单依靠一两位领导, 或者整个领导班子成员的经验和智慧, 来研究讨论企业的大是大非, 解决企业的疑难杂症以及市场营销战略等, 恐不免力不从心。尤其经过全国医药行业大规模的GMP技术改造, 药机行业已涌现出上市企业、大型公司和联合集团, 平添若干企业, 毋庸置疑, 家大、业大、规模大。欲想适应“三大”, 欲想企业长盛不衰, 势必要组建鲜为人知的智库, 敢于向过去或前人挑战并加以超越, 必须打破药机行业的惯例, 率先借力和发挥智库的作用。

智库, 也称“思想库”, 即智囊机构、智囊团, 是由专家组成的多学科的、为决策者处理各方面问题出谋划策, 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的研究机构。

智库, 在药机行业尚属陌生, 知晓的不多, 组建智库的企业, 较为罕见。于是乎有人议论是突发奇想, 虚无缥缈。然而, 国内外大型企业设立智库, 早已得利多年。业内领导切不可徘徊, 犹豫, 须知机不可失, 时不再来。组建智库, 聪明有加, 有利于企业软实力的提升。

智库是众星捧月, 是由具有高水平的专家、战略家聚集在一起的团队。换言之, 是若干出主意、指路、减少企业损失的策划人办公机构。维系在领导左右, 是领导幕僚, 为领导服务, 向领导直接谏言, 当然是领导高参。依领导之需, 解企之忧, 对难点杂症, 博闻强识的谋士, 会全方位、全流程“奏折”献计献策, 游刃有余, 为企业直言纳谏, 推出可操作性强的最佳方案, 打破关键瓶颈, 取得成功捷径。

“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 谁就会拥有未来。”在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 看上去是产品竞争, 其本质是人才与人才素质的竞争, 是智慧的竞争。创业离不开“含金量”高的能人, 能人可视同企业的栋梁、首选元素。发挥他们的才能、释放他们的潜能、给他们创造出较好的施展空间, 构筑颇具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的团队, 为企业谱写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代的智库, 毫无疑问, 必须由专业化很强的专家、学者、退休公务员、教授等高端能人组成。体悟层面较高, 属于高智慧型智囊库。企希古时手摇羽毛扇的师爷、三国时足智多谋的军师以及当今高瞻远瞩的谋士, 凡有大智大谋、知书达礼的能人, 悉数请来, 以诚相待, 知人善用, 依靠资深睿智的专家、深湛无比的学者、一技之长远超于人的圣贤, 启人心智, 经验颇丰、老谋深算的参谋, 各具特色、各有风格, 汇集在智库, 富有生命力、战斗力, 便是既有民主化和科学化, 又是以多元化为主体的机构。

组建智库, 展露领导在调动非物质财富的价值及其内涵, 发挥与释放非物质含有的经验、技巧、谋略、点子、智慧以及非物质无形的精神财富, 充实智库的坚实的功底, 坚持和发扬“思想先于行动”之理念, 献出上佳的锦囊妙计, 来实现无可争辩的治企大纲。

2 选贤任能

智库是全企业大智若愚、有先见之明、专为企业“生产、制造”高等谋略的谋士的优化组合, 透析出“关键的少数人, 决定非关键的多数人”, 选贤任能, 挖掘少数能人的潜能, 甄别能人的内在素质。对能人要多方面评价、考核、选拔、聘用, 严字当头, 审时度势, 慎之再慎。众所周知, 谋士、参事是个紧俏而又重担在身的职业, 当然要“人适其事, 事待其人”, 择优录取。

笔者直言, 推荐几种典型的高层谋士案例, 以抛砖引玉。

2.1 首选的谋士, 当是分管管理

企业管理是智囊中的主星、领衔人、大管家、高级参事, 其对全企业的大政方针、长短计划、机构设置、政策策划、投入产出、企业发展等拿主见, 归纳和提炼出企业重大选项以及解惑企业关键方案。温总理有一寄语:“知屋漏者在宇下, 知政失者在草野。”凸显出“重大选项及知政失者”何等重要。

管理是综合性、复杂性、广泛性的, 对谋士的要求与选择, 要多元化考量, 既要是能泼墨挥毫、博览群书、心忧企业、敢为人先的秀才, 又应是具深奥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敢于直言、塑造未来的贤能。引领智库各有专长、特色的谋士, 从容淡定, 冷静思考, 为了创建实力雄厚、充满战斗力的名牌企业而奋斗。

2.2 负责产品的谋士

众所周知, 产品是企业活动最基本的载体。企业依赖高科技、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发展壮大。换句话说, 产品是企业的引擎、支撑、龙头。企业的核心是产品, 利用产品的亲和力打开市场, 增加产品营销率。谋士会不断地提出打造产品的新思维、新目标, 献出珍贵计谋和最佳的策略。对新产品、重大成果以及市场前瞻性、技术领先性、效益突出性和竞争优势性等等一一进行论证, 做出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拟定国内外两个市场自家产品的优势、走向及营销曲线, 创造高附加值新产品项目及课题。

2.3 销售是企业第一线

时下仍有一些人死抱“生产第一”的想法, 跟不上新观念。殊不知, “观念决定行动, 思路决定出路”, 企业领导应紧跟时代的步伐, 正确定位, 将政策向市场研究、市场开发、市场拓宽等转移、倾斜。

招聘营销谋士, 当应是在职的、长期的、内涵厚实、市场经验丰富、怀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历练、独辟蹊径资深 (50岁以上) 的专家。这类人物对企业关系重大, 是企业成功与兴旺的关键。他们不但应熟知市场营销体系及其环节、内容, 如市场营销调研范围、营销及时诊断、营销远景规划, 还应讲究营销的管理、培训、公关、广告、促销、招商、投标、参展等一整套系统运作, 营销谋士又必须在如此繁杂、不确定因素过多、市场变化莫测的条件下日理万机, 研究市场风云、特殊走势、风向标, 感悟市场脉搏, 悉心剖析、观察深深根植在客户心里的言动及气动, 以超人胆量抢占市场制高点。

创造优质服务是市场营销另类案例。你可知道, 客户有权在市场上锁定你的位置, 这关系到你的信誉和声誉。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招揽众多的回头客, 可以给你带来难以得到的光环和不菲的财富, 威力无穷, 功德无量。

营销和服务密不可分, 紧紧围绕客户, 如影随形, 以客户满意度为检验和考量服务的标准。一心一意做好优质服务, 获取客户对产品增量, 促进企业效益可持续增长。

3 谋士离不开补给

智库与企业其他科室一样, 都存在着人的老化。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体特别是人的知识老化不可阻挡, 这也是客观规律。欲使智库由雄才大略见闻博广的谋士肩负和胜任, 为领导决策发挥高妙见地, 笔者提醒和倡导智库专家要时刻不忘吸纳和补充新鲜智能, 为自我潜能加力, 为资源充电。借助坚持“四多”, 善于持之以恒, 突破瓶颈, 开创新的更广阔的思维大门。

(1) 多走:养成强制性, 鞭策自我, 多跑跑, 到处收集、了解情况, 分析探究思路, 力求量大面广, 增进新的智慧, 铺垫深厚底功, 补充和升华智库内涵。

(2) 多听:勉励自我, 广泛听取来自行业、市场等各方面的声音, 特别是多听新鲜的、颇具特色的声音, 集思广益, 精耕细作, 加快消化吸收, 增加补给。

(3) 多想:多思考、多品鉴, 从中会得到若干感触, 释放出颇有价值的理念。挑选出冠绝群雄的话语、震撼心扉的言论, 输入智库, 演绎与延伸出新、创的新鲜知识。

(4) 多问:鞭笞自身坚持不耻下问, 范围越广、越深, 收获越丰硕。缘于社会上、行业内的消息多多, 执著地搜索、捕集, 提取精华, 获取最优典范, 在潜移默化中, 引发出弥足珍贵、含有大智大谋的方略。

4 结语

本文阐述了现代企业建立智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如何通过智库的建立发挥人才优势, 使之成为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永续动力。

3.国家智库为企业“支招” 篇三

据介绍,催化裂化装置是生产汽油柴油和液化气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装置,正常情况下3年进行一次维修。这套装置是2010年6月份才检修的,现在没一年就结焦了,是极不正常的。杨启业是燕山石化“院士专家工作站”的进站院士,而且又是炼油行业工程设计和工艺技术专家,设备出了问题,企业认定最能解决问题的,就是杨院士了。

我们要讲述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企业:需求呼唤“院士站”

情况紧急!话说这天一早,杨启业院士就带领他的技术团队驱车来到燕化的生产现场。“老头儿一来,就说我不听你们说的,我要到现场去看。”提起那一天的情况,焦阳记忆犹新。催化裂化装置是一个银塔林立的装置,发生问题的反应器高度80米,有13层平台,安装了一百多级悬梯,杨院士就这么一级级地攀登上去,登几级台阶就得喘口气,到达结焦部位时已大汗淋漓,耗时将近20分钟。

分析操作数据,查找问题……很快地,杨院士提供了一套“诊断”方案,并开出了“药方”,比如结焦终止剂、温度等该如何调整。燕化“照方抓药”,催化裂化装置随即重新运转起来,企业的损失也降到了最低。

俗话说催化一响,黄金万两。催化裂化装置停工一天,将少产3900吨汽油柴油。问题这么及时这么快地得到解决,企业上下喜不自禁。

“这就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带来的变化。”华炜说,要搁以前,企业有问题需要找院士、找专家,得先和院士、专家所在的单位取得联系。“现在好了,通过现场探访、电话、信函、邮件,我们可以第一时间和院士、专家取得联系,求得帮助。”

燕化提供的数据显示,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3年来,进站的3位院士和5位教授专家共为企业解决了60多项技术难题,包括国内第一套能直接生产出硫含量满足欧V汽油标准的装置、“催化裂化节水减排技术”、“三元乙丙橡胶工艺技术”,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促进了企业节能降耗。2009年,燕化的原油加工量在中石化系统中排第五,效益排第三;2010年,燕化的加工量降到第七,效益却升至第二,依靠科技的内涵式增长效果明显。

以上所讲述的只是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的一个缩影,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神华总部的院士专家工作站2010年12月3日挂牌成立,已有谢克昌、倪维斗、彭苏萍、钱鸣高、苏义脑、谢和平、袁亮、周世宁8位院士进站,目前已经开展的重大课题有:一是神农矿区煤炭开采技术,地下水资源和生态影响的规律研究。这个课题主要是为了解决分布在山西、陕西、内蒙这些生态脆弱和水资源匮乏地区大型矿井开发过程中,造成的水资源保护以及水资源利用等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二是煤矿瓦斯安全高效抽放及综合利用技术。三是CCUS的新方法的技术研究。神华集团自2010年开始,在鄂尔多斯实施建设了我国第一个CCUS的工程,依托该CCUS重大示范工程,对二氧化碳的捕获和利用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CCUS进一步的工程示范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北京安贞医院是一个以治疗心肺血管疾病为重点的大型三级甲等医院,2010年5月17日,北京安贞医院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聘请陈润生院士、程京院士合作开展在心肺血管等领域的创新研究,寻找心肺血管等疾病的发病机理,最后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以造福百姓。具体来说,在院士进站以后,安贞医院在三个方面得到了院士的大力帮助:

一是规范了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的研究发展方向。二是借助院士的专家团队,为医院提供更多的医疗发展资源。三是借助院士的资源,带给安贞医院更多科研上的支持。

实践证明,在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将院士专家科研力量融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实现科技与生产直接对接,促进了经济与科技相结合,项目合作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对于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科协:探索创新机制责无旁贷

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主体,也是国家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对于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渐从过去的政府主导转变为以企业为主体。这是一种深刻的转变。

北京市科协周立军副主席认为,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形式发展得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企业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动力不足,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更具体地说,创新的条件和创新的人才都不足,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因此,我国正面临科技创新机制和体制探索。

从科协的职能、定位来看,在推动国家自主创新中科协责无旁贷,科协组织是创新的主体,有责任、有义务、有使命参与到创新体制和机制的探索中。北京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能弥补企业自身的不足,对我国完善创新体制和机制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北京市科协围绕国家自主创新要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探索一种新的创新方式。北京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一是解决了人才的问题,院士是顶级的科研人才,二是解决了科研条件,院士一般都在国家很有实力的科研单位从事科研工作,这使得科研条件能够共享,能弥补企业天生的弱势。

依托首都丰富的院士专家资源,北京在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工作中形成了自身的特点:坚持“需求为基础,项目为核心,企业为主体,实效为根本”的基本原则,在深入了解企业技术创新需求,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创新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将院士专家等高端人才引入企业和园区,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使院士专家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咨询者、技术创新的引领者、科技攻关的领导者、创新团队的培育者、创新资源的集聚者、技术需求的对接者、产学研合作的推动者,从而“零距离”为企业提供高端服务。

周立军副主席说,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不仅是院士专家的愿望、企业的需求,也是政府的责任。院士专家工作站旨在依托院士及其创新团队,针对企业在科技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为解决企业发展关键技术难题、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开辟一条有效的途径。

3年来,北京市科协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为切入点,将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成为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开放性工作平台。以此引导高端智力

资源为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院士:甘为企业创新燃烧自已

谈到北京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历程,周立军副主席感慨良多,从2009年5月,第一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在北京燕山石化成立,经过3年多的时间,北京院士专家工作站目前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截至目前,北京市科协已经推进成立了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院士专家服务中心,以及25家院士专家工作站,进站院士共67位,所服务的行业涉及石化、航空仪表、钢铁、医疗、能源、现代农业、生物医药、卫星遥感、信息等领域,推动了50项创新技术在企业中的研发和运用。

3年来的实践证明,建立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符合企业创新发展需求,成效正在显现,发展前景广阔。他们“零距离”帮助企业破解技术难题,培训技术研发团队,成为企业的高端智力资源库。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院士专家为企业创新呕心沥血的感人故事,也听到了院士专家甘为企业奉献的肺腑之言:

刘耀院士动情地说;“我很高兴成为丰台科技园院士专家服务中心的一员。感谢各级领导的支持和丰台科技园对我的信任。我会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智慧,帮助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团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丰台科技园的发展献计献策,共同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再上新台阶。”

范云六院士表示:“院士专家工作站为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建立了新的合作机制和沟通模式,对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并培养企业优秀科研人才队伍,最终促进企业跨越式发展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我的科研团队已经与奥瑞金公司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合作关系:将自主研发的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转植酸酶基因玉米’的产业化开发权转让给奥瑞金,希望凭借奥瑞金在国内种子市场的重要地位和推广优势,将转植酸酶玉米新品种推向市场,使植酸酶的技术领先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产生巨大的社会价值”。

倪光南院士认为:“作为科技工作者能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创新服务,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褒奖。我也期待有更多的院士、专家积极参与进来,与企业共同实践创新,身体力行地为首都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服务。”

中关村:创新1+N模式

2009年,国务院批复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0年,中共北京市委第十届八次会议上提出了要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2011年,北京发布的“北京市十二五科技规划”确定要全力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中关村成为创新的火车头、发动机。中国要打造创新的百花园,中关村就是创新的苗圃和创新的火种。

2011年5月27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中国科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也对科协组织提出了殷切的期望:“科协组织以实际行动表明,科协组织不愧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不愧为推动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产学研结合,努力把更多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北京市海淀区拥有两院院士523名,占北京市院士总数的80%,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这种院士资源优势在全国范围内绝无仅有且不可复制。如何充分利用海淀丰富的院士专家资源,构建世界一流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研发平台,提升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研发和科技攻关能力,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是值得探索的重要任务。

在这种大的背景下,2011年,北京市科协加大了与中关村管委会的合作力度:

第一步,2011年年初,北京市科协与中关村管委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双方签订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与中关村管委会战略合作协议》,市委常委赵凤桐、副市长苟仲文出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同。

第二步,发挥北京市科协的优势,依托科学共同体,围绕中关村创新发展,一是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通过在中关村园区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立中关村创新服务联盟等,促进中关村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二是加强科技思想库建设。三是促进人才特区建设。四是促进中关村创新文化建设。通过在中关村举办北京科技周主场活动,将首都创新论坛与中关村论坛相结合等方式促进创新文化建设。

第三步,中关村企业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目前大约有1万多家,结合中关村企业的特点,要提高建站的效率,只靠北京市科协单个的力量不行,要充分发挥中关村政府的职能作用,尤其是海淀园区管委会的作用,强大建站的力量。这也是一种工作方法的创新,不断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最终的目标是推动企业的创新。

为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和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充分发挥院士专家的作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海淀园管委会创新了建站模式,确定了“一个中心,多个工作站”的1+N工作模式,实现园区企业和院士专家的对接与合作。

有别于以前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海淀园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将统一负责海淀园企业院士专家工作站管理、服务工作;指定专人、专门机构负责院士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以一次性建站补贴、工作站运行补贴等方式给予建站企业政策性支持。

海淀园管委会将争取每年在条件成熟的企业中设站,争取每年有更多的院士人站,不断拓展科技成果和高端人才从科研机构到企业和市场的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促进核心区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海淀园驻区企业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蒙高科干细胞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计算中心、南昊(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国际软件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成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

由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梁骏吾、于润仓、刘秀梵、范云六、李伯虎、倪光南、汪懋华,中国科学院院士田波、陆士新,两院院士王越10位院士得以进站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攻关项目11项。8家企业负责人分别向这10位院士颁发了聘书,未来双方将在大型高效还原炉及工艺技术研发、无废矿山开采、转植酸酶基因玉米项目、人食管癌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研究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现在是播种的季节

目前,北京的院士专家工作站处于努力前行的阶段,今后要总结实践经验,特别是尊重两个主体——企业和院士的意见,解决前进中的新问题,发挥北京市科协为创新服务的责任。

周立军副主席介绍,目前已有外省市企业提出,北京市科协能不能帮助它们建站。“我的回答是可以。因为首都的科研成果是属于全社会的,今后要打破地域的樊篱,由北京市科协牵线搭桥,把首都的人才资源向有需求的地方输出,帮助外地建站。”

但建站有严格的标准,不能打折扣,不追求建站的数量,而是质量。第一是企业真正有需求,有科技创新、攻关的需求,二是企业有实力,有自已的研发团队、科研力量。

周立军副主席强调,院士工作站是对创新体制的丰富,是一种新的途径,它不会替代其他的形式。这种创新形式是智慧的产物,也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它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现在,北京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处于春天播种的季节,是播撒希望的季节,待到金秋时节定会硕果满园。但是能不能干成、能干成什么,现在都不是交答卷的时候,这里面有成功的案例,也会有失败的例子。对院士工作站这个新事物不能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如果对企业自身科技力量有补充、对企业人才培养有作用、能发现新的课题、新的问题,那都是有意义的。

畅想未来,周立军副主席充满信心。下一步,北京市科协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的“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大有作为”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在挖掘整合人才资源、建立长效机制、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品质、更大程度激发专家和企业创新活力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4.千企智库-公司规章制度 篇四

规章制度(试行)

为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壮大,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定本公司管理制度。

一、工作时间

1、公司员工必须自觉遵守纪律,上下班亲自签到,不迟到,不早退,工作时间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外出办理业务前,须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

2、正常上班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2:00 下午13:00--18:00,如需常规休息日或节假日加班,按具体工作需要统一安排。

3、常规休息日或节假日加班(因特殊岗位和公司业务需要,如举行会议、举办活动等不视为加班),公司可安排调休,不进行调休的,发放加班奖金。加班工资按以下标准结算:休息日加班费=加班天数×基数× 200 %

法定节假日加班费=加班天数×基数× 300 %

二、考勤管理制度

1、上班时间迟到或早退的,在10分钟以内,乐捐10元;在10-30分钟以内,乐捐30元;在30-60分钟以内,乐捐50元(该项资金累积用作办公室经费)。超过60分钟未到岗或早退的视为旷工。

2、旷工1天者,扣发3天的基本工资;当月累计旷工2天者,扣发6天的基本工资,公司予以辞退处理。

3、员工的考勤情况,由部门负责人进行监督、检查,部门负责人要秉公办事,认真负责。如有弄虚作假、包庇袒护迟到、早退、旷工员工的,一经查实,予以双倍处罚。

三、请假管理制度

1、事假必须本人事前填写请假条,说明请假事由、时间,交由部门负责人审核、批准、签字同意,报人事行政部备档后生效。

2、病假需经领导批准后休假,每月病假带薪休假时间不超过3天(含3天),并且须提交县、区级以上医院的诊断证明。

3、非突发事件特殊情况,又未经批准而擅离工作岗位的按旷工处理。对于突发特殊情况,应及时告知部门负责人,事后24小时内补办请假手续,未办理请假手续而擅自离开岗位,作旷工处理。

4、对于请假的内容,经查实为私自捏造或与事实不符的,将视请假无效,作旷工处理。

四、节假日放休制度

1、周六、周日带薪休息。

2、国家法定节假日带薪休息,如: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元旦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妇女节等,放假时间按国家规定的具体情况进行安排。

五、员工管理制度

1、各部门如需新增员工,由部门负责人提前1—3个月向人事行政部,提交详细计划(理由、岗位、薪资、要求等),经总经理审核、批准、签字同意后,人事行政部统一安排招聘。

2、公司新进员工试用期为1—3个月,试用期间工资具体 讨论,转正后均享受保险福利(特殊人员工资由总经理另作安排)。

3、新进员工试用期内,因故离职(包括自动离职、劝退、辞退等)如:实际工作时间不满3个工作日者(含3天),公司不给予任何报酬;实际工作时间3个工作日以上者(不含3天),按实际工作时间,以试用期工资标准为准结算工资。

4、新进员工通过试用期后,合格的由本人填写申请意愿,提交部门负责人及总经理审核、批准、签字同意后,报人事行政部门备档办理转正手续。

5、老员工离职(包括自动离职、劝退、辞退等)需提前1个月向部门负责人提交离职申请,在此期间应尽力配合公司办理移交手续,帮助接岗员工尽快熟悉工作岗位,做到有始有终。若未提前申请,未经审核批准无故擅自离职,则不予发放当月工资。

6、新老员工离职(包括自动离职、劝退、辞退等)工资结算时间,一律按当月发放工资的时间为准。

六、保密制度

对于公司经营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商业秘密),全体员工均有义务保障

信息的安全。入职时,员工须与公司签订保密协议,并严格按照协议内容执行。

七、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公司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办公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效率,特此制定相关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办公设备的使用及管理。

1、办公设备购买:

1)各部门如需新增办公设备,由部门负责人提前3—7个工作日,将需新增设备计划清单提交给人事行政部,经总经理审核、批准同意后,由人事行政部设备管理人员统一采购。

2)对于临时需维修的办公设备,由设备领取人与人事行政部设备管理人员共同沟通,详细申报情况,经总经理审核、批准同意后,由人事行政部设备管理人员统一处理维修。

2、办公设备使用管理:

1)公司向员工提供的办公设备,使用和保管上按谁领取谁负责的原则,但部门负责人有协同监管的义务和责任。

2)如果因使用人员过失造成办公设备丢失或损坏,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公司设备如出现情况,严禁私自处理,应及时与人事行政部设备管理人员取得联系。

4)公司员工离职或长时间请假者,应检查好自己在公司所用设备,到具体部门负责人处核对无误后交出设备,如有问题,部门负责人应及时与人事行政部设备管理人员沟通。

5)下班时,请做好自己在公司所用设备的安全存放工作,最后一个离开公司的人员注意断水、断电、关闭门窗等。如因以上问题造成公司损失的,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八、卫生管理制度:

1、办公室的卫生管理由部门负责人具体安排,经常不定期的对各卫生区域的卫生执行人员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办公区域内的卫生状况始终保持整洁。

5.福西智库-环境方针与环境目标 篇五

减少污染 节能降耗 建造美丽家园

依法治理 持续改进 净化一片蓝天

环境方针是公司环境管理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完全符合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标准的要求,体现了一个适合、三个承诺和一个框架:建造美丽家园——适合于我公司的生产活动、产品以及服务过程的性质,规模与环境影响;

持续改进——持续改进环境绩效和环境管理体系的承诺;

减少污染,节能降耗——污染预防的承诺;

依法治理——遵守现行适用的环境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承诺;

“减少污染,节能降耗,建造美丽家园;依法治理,持续改进,净化一片蓝天’提供了建立和评审环境目标和指标的框架。

其中“三个承诺”是我公司向社会做出的实现有效环境管理的公开承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但也引发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已经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和自然资源的破坏。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全球已兴起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运动的高潮,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成为当今的潮流。

全体员工与环境有关的全部活动,都在环境方针的大前提下进行,所有的工作计划、措施。行动都应符合环境方针,为实施环境方针服务。要时刻贯彻污染预防的指导思想,以现行环境法律、法规为依据,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环境目标:

a.污染物(施工粉尘、废水、废渣、噪声等)排放: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的要求;

污染物噪声允许值80分贝以下(国家标准:75-90分贝)

废气氨含量1.0mg/m3以下(国家标准:4.0mg/m3)废水总铅 0.1mg/L以下COD50mg/L 以下(国家标准: 总铅 0.1mg/LCOD100mg/L)

b.资源、能源消耗量:在定额规定的范围内,不超耗;

每年的耗电量控制在100000 KWH内

6.中国科协2016年智库工作要点 篇六

中国科协2016年智库工作要点

依据《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中国科协关于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的意见》和中国科协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经研究,提出中国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建设2016年工作要点如下:

一、加快建设“小中心、大外围”的科技创新智库体系 1.建设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抓紧研究制定创新战略研究院章程,按照现代科研院所体制,完成建院工作。

2.依托学会联合体建设一批专业研究所。在生命科学、清洁能源、军民融合、信息技术等领域,依托学会联合体成立一批专业研究所。

3.依托地方科协建设一批区域研究基地。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建设一批区域研究基地。

4.建立智库协同建设新机制。以任务和重大项目为纽带,发挥好创新战略研究院的示范带动作用,协同全国学会、地方科协、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科协智库建设。

5.召开科技思想库建设总结会,开展中国特色高端科技创新智库试点工作。

二、组织开展科技相关重大问题研究

1.根据中央领导指示,确定5—8个重大选题,从体制机制、资源配置、人才团队、国际合作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提出具有宽广视野和战略眼光的高质量政策建议。

2.开展科技发展前沿和科技实力战略研究,形成国家创新力“全球定位系统”,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3.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及时了解、准确把握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观念、利益表达、工作诉求等状况,为中央决策服务。

4.探索建立重大咨询成果公开发布制度,适时公开发布重大问题研究专项成果,努力放大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提升科协智库的社会显示度和影响力。

三、高质量做好创新评估工作

1.认真开展第三方创新评估工作,承接国务院以及相关部委委托的科技创新评估任务。

2.开展学术环境评估、人才计划评估等,提出政策建议。3.制定创新评估基础指标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

4.分类分学科建设创新评估专家库,建立智能化的创新评估专家支持系统。

5.加强中国科协创新评估指导委员会、创新评估专家委员会、创新评估专家遴选与报告审查专家委员会、创新评估办公室建设,确保评估成果质量和公信力。

四、强化面向科技工作者的政策服务能力

1.建立以科技人才为核心的科技政策数据库,及时收集、定期更新、系统整理中央和各地新近出台的科技政策、科技人才政策,实现科协系统科技政策信息的共通共享。

2.设立小型政策研究项目,系统、完整、准确把握国家科技政策和科技人才政策原意,编辑一批小册子等通俗政策读物,— 2 — 有针对性地宣传解读中央政策文件和相关法律法规。

3.探索“互联网+政策服务”的工作模式,依托“科协改革进行时”等平台,加强对科技界的政策服务。

4.依托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系统建设全国科技工作者信息服务平台,及时向科技工作者宣传推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科技政策信息,真正把调查站点建成党的政策宣传站和科技人员的工作服务站。

五、加强对科技界的政治思想引领

1.面向科技界持续开展“作精神文明表率”活动,大力宣传事迹突出的杰出科学家和优秀工程师,推选宣传一批优秀基层一线科技工作者,树立科技界的精神文明标兵。

2.做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依托采集成果建设中国最大的科技人物专题网站,打造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和情感家园。

3.支持高校开展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校园公演活动。

4.组织创作《大国脊梁》、《创新强国》等电视专题片。5.联合中宣部出台关于加强科技人物宣传的意见和中国科协科学文化建设纲要等重要文件。

6.积极参与支持科技工作者之家网——中国学会网的建设运营工作。

7.与主流媒体加强合作,维护和塑造科技界良好形象。

六、建设智库成果转化平台

— 3 — 1.办好“中国创新50人论坛”。不定期举办若干小型高端前沿论坛,围绕科技创新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举办3—5期综合性论坛,提高论坛开放性和影响力。

2.建立健全科协系统学术会议成果整理、提炼、报送机制,促进学术会议资源向决策咨询资源转化。

3.参与立法咨询,承接国家立法机关有关立法咨询任务,推荐优秀人才担任检察司法部门的咨询专家。

4.健全民主协商机制,定期参与组织政协科协界委员协商、视察、调研等活动,推动相关智库调研成果以委员提案等形式进入决策工作程序。

5.办好“中国科协年会党政领导与院士专家座谈会”、“中国科技政策论坛”等品牌活动。

6.办好《科技界情况》、《科技工作者建议》、《调研动态》等智库专刊,打造《科学文化》、《创新研究》、《科协研究》等一批知名刊物。

7.发布《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报告》和《科学文化发展报告》等智库成果。

七、精心打造高水平智库人才队伍

1.健全灵活、柔性的用人激励机制,在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设立客座研究员、访问学者、特聘专家等多种类型研究岗位,依托学会联合体广泛吸引高层次人才参与智库工作。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通过科协系统上挂下派、项目合作、短期进修、专题培训等方式着力提升业务素质,培养专业技术人 — 4 — 才。

3.健全智库人员绩效考核机制,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流动、岗位调整、待遇安排的基本依据,形成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相统一的管理机制,资源配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

八、夯实智库基础设施

1.建设科技数据平台,重点建设老科学家资料采集数据库、科技工作者调查数据库、科学与工程指标数据库、科技人才政策文本库、国外科技创新动态信息库、中国学会统计数据库、科协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库等。

2.加强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建设工作,建设科技工作者状况样本库和在线调查系统,开展站点轮换,优化站点布局。

3.加强决策咨询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动科协系统决策咨询数据、成果、人才信息等的共建共享。

4.设立“创新发展研究奖”并开展评选活动,对在决策咨询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个人和团体予以表彰。

上一篇:东莞市办理教师资格证申请方法流程下一篇:七夕节给老公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