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2024-09-11

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精选8篇)

1.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篇一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绪论

一.符号约定

大写字母、大写下标表示直流量。如:VCE、IC等。

小写字母、大写下标表示总量(含交、直流)。如: vCE、iB等。小写字母、小写下标表示纯交流量。如: vce、ib等。上方有圆点的大写字母、小写下标表示相量。如:等。

二. 信号

(1)模型的转换

(2)分类

(3)频谱

二.放大电路(1)模型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2)增益

如何确定电路的输出电阻ro ?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三.频率响应以及带宽

第一章半导体二极管

一.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1.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2.特性---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3.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具有单晶体结构的半导体。

4.两种载流子----带有正、负电荷的可移动的空穴和电子统称为载流子。

5.杂质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杂质形成的半导体。体现的是半导体的掺杂特性。*P型半导体: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三价元素(多子是空穴,少子是电子)。*N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多子是电子,少子是空穴)。6.杂质半导体的特性

*载流子的浓度---多子浓度决定于杂质浓度,少子浓度与温度有关。

*体电阻---通常把杂质半导体自身的电阻称为体电阻。

*转型---通过改变掺杂浓度,一种杂质半导体可以改型为另外一种杂质半导体。7.PN结

* PN结的接触电位差---硅材料约为0.6~0.8V,锗材料约为0.2~0.3V。*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正偏导通,反偏截止。8.PN结的伏安特性

二.半导体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正向导通,反向截止。*二极管伏安特性----同PN结。

*正向导通压降------硅管0.6~0.7V,锗管0.2~0.3V。*死区电压------硅管0.5V,锗管0.1V。

3.分析方法------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若 V阳>V阴(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若 V阳

该式与伏安特性曲线 的交点叫静态工作点Q。

2)等效电路法

 直流等效电路法

*总的解题手段----将二极管断开,分析二极管两端电位的高低: 若 V阳>V阴(正偏),二极管导通(短路);若 V阳

 微变等效电路法

三.稳压二极管及其稳压电路

*稳压二极管的特性---正常工作时处在PN结的反向击穿区,所以稳压二极管在电路中要反向连接。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第二章三极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三极管的结构、类型及特点 1.类型---分为NPN和PNP两种。

2.特点---基区很薄,且掺杂浓度最低;发射区掺杂浓度很高,与基区接触 面积较小;集电区掺杂浓度较高,与基区接触面积较大。二.三极管的工作原理 1.三极管的三种基本组态

2.三极管内各极电流的分配

*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表明三极管是电流控制器件

式子

称为穿透电流。

3.共射电路的特性曲线 *输入特性曲线---同二极管。

* 输出特性曲线

(饱和管压降,用UCES表示

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截止区---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4.温度影响

温度升高,输入特性曲线向左移动。温度升高ICBO、ICEO、IC以及β均增加。三.低频小信号等效模型(简化)

hie---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输入电阻,常用rbe表示;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hfe---输出端交流短路时的正向电流传输比,常用β表示;

四.基本放大电路组成及其原则 1.VT、VCC、Rb、Rc、C1、C2的作用。2.组成原则----能放大、不失真、能传输。五.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直流通路与静态分析

*概念---直流电流通的回路。*画法---电容视为开路。*作用---确定静态工作点

*直流负载线---由VCC=ICRC+UCE确定的直线。

*电路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1)改变Rb:Q点将沿直流负载线上下移动。

2)改变Rc:Q点在IBQ所在的那条输出特性曲线上移动。3)改变VCC:直流负载线平移,Q点发生移动。2.交流通路与动态分析 *概念---交流电流流通的回路

*画法---电容视为短路,理想直流电压源视为短路。*作用---分析信号被放大的过程。

*交流负载线---连接Q点和V CC’点V CC’= UCEQ+ICQR L’的 直线。

3.静态工作点与非线性失真

(1)截止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低

*失真现象---NPN管削顶,PNP管削底。*消除方法---减小Rb,提高Q。(2)饱和失真

*产生原因---Q点设置过高

*失真现象---NPN管削底,PNP管削顶。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消除方法---增大Rb、减小Rc、增大VCC。4.放大器的动态范围

(1)Uopp---是指放大器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峰峰值。(2)范围

*当(UCEQ-UCES)>(VCC’- UCEQ)时,受截止失真限制,UOPP=2UOMAX=2ICQRL’。

*当(UCEQ-UCES)<(VCC’- UCEQ)时,受饱和失真限制,UOPP=2UOMAX=2(UCEQ-UCES)。*当(UCEQ-UCES)=(VCC’- UCEQ),放大器将有最大的不失真输出电压。六.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静态分析

(1)静态工作点的近似估算

(2)Q点在放大区的条件

欲使Q点不进入饱和区,应满足RB>βRc。

2.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 放大倍数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七.分压式稳定工作点共射 放大电路的等效电路法 1.静态分析

2.动态分析 *电压放大倍数

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

输入电阻

在Re两端并一电解电容Ce后

* 输出电阻

八.共集电极基本放大电路 1.静态分析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2.动态分析 * 电压放大倍数

* 输入电阻

* 输出电阻

3.电路特点

* 电压放大倍数为正,且略小于1,称为射极跟随器,简称射随器。* 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第三章场效应管及其基本放大电路

一.结型场效应管(JFET)1.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2.输出特性曲线

(可变电阻区、放大区、截止区、击穿区)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转移特性曲线

UP-----截止电压

二.绝缘栅型场效应管(MOSFET)

分为增强型(EMOS)和耗尽型(DMOS)两种。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

2.特性曲线

*N-EMOS的输出特性曲线

* N-EMOS的转移特性曲线式中,IDO是UGS=2UT时所对应的iD值。* N-DMOS的输出特性曲线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注意:uGS可正、可零、可负。转移特性曲线上iD=0处的值是夹断电压UP,此曲线表示式与结型场效应管一致。

三.场效应管的主要参数 1.漏极饱和电流IDSS 2.夹断电压Up 3.开启电压UT 4.直流输入电阻RGS

5.低频跨导gm(表明场效应管是电压控制器件)

四.场效应管的小信号等效模型

E-MOS 的跨导gm---

五.共源极基本放大电路 1.自偏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若带有Cs,则

2.分压式偏置放大电路 * 静态分析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 动态分析

若源极带有Cs,则

六.共漏极基本放大电路 * 静态分析

* 动态分析

第四章多级放大电路

一.级间耦合方式

1.阻容耦合----各级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能有效地传输交流信号;体积小,成本低。但不便于集成,低频特性差。

2.变压器耦合---各级静态工作点彼此独立,可以实现阻抗变换。体积大,成本高,无法采用集成工艺;不利于传输低频和高频信号。

3.直接耦合----低频特性好,便于集成。各级静态工作点不独立,互相有影响。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零点漂移----当温度变化或电源电压改变时,静态工作点也随之变化,致使uo偏离初始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值“零点”而作随机变动。二.单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中频段(fL≤f≤fH)

波特图---幅频曲线是20lgAusm=常数,相频曲线是φ=-180o。

2.低频段(f ≤fL)

3.高频段(f ≥fH)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4.完整的基本共射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

三.分压式稳定工作点电路的频率1.下限频率的估算

2.上限频率的估算

四.多级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 1.频响表达式

2.波特图

响应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第五章功率放大电路

一.功率放大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 1.甲类工作状态

导通角为360o,ICQ大,管耗大,效率低。2.乙类工作状态

ICQ≈0,导通角为180o,效率高,失真大。

3.甲乙类工作状态

导通角为180o~360o,效率较高,失真较大。二.乙类功放电路的指标估算 1.工作状态

 任意状态:Uom≈Uim  尽限状态:Uom=VCC-UCES  理想状态:Uom≈VCC

2.输出功率

3.直流电源提供的平均功率

4.管耗Pc1m=0.2Pom

5.效率

理想时为78.5%

三.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

1.问题的提出

在两管交替时出现波形失真——交越失真(本质上是截止失真)。2.解决办法

 甲乙类双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CL----利用二极管、三极管和电阻上的压降产生偏置电压。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

 甲乙类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OTL----电容C2上静态电压为VCC/2,并且取代了OCL功放中的负电源-VCC。

动态指标按乙类状态估算,只是用VCC/2代替。四.复合管的组成及特点

1.前一个管子c-e极跨接在后一个管子的b-c极间。2.类型取决于第一只管子的类型。3.β=β1·β2

第六章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一.集成运放电路的基本组成

1.输入级----采用差放电路,以减小零漂。

2.中间级----多采用共射(或共源)放大电路,以提高放大倍数。3.输出级----多采用互补对称电路以提高带负载能力。

4.偏置电路----多采用电流源电路,为各级提供合适的静态电流。二.长尾差放电路的原理与特点 1.抑制零点漂移的过程----

当T↑→iC1、iC2↑→iE1、iE2 ↑→uE↑→uBE1、uBE2↓→iB1、iB2↓→iC1、iC2↓。

Re对温度漂移及各种共模信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被称为“共模反馈电阻”。

2静态分析 1)计算差放电路IC

设UB≈0,则UE=-0.7V,得

2)计算差放电路UCE • 双端输出时

• 单端输出时(设VT1集电极接RL)对于VT1:

对于VT2:

3.动态分析

1)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 双端输出 •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 单端输出时

从VT1单端输出:

从VT2单端输出:

2)差模输入电阻

3)差模输出电阻

• 双端输出: • 单端输出:

三.集成运放的电压传输特性

当uI在+Uim与-Uim之间,运放工作在线性区域:

四.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及分析方法 1.理想集成运放的参数特征 * 开环电压放大倍数Aod→∞; * 差模输入电阻Rid→∞; * 输出电阻Ro→0; * 共模抑制比KCMR→∞; 2.理想集成运放的分析方法 1)运放工作在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引入负反馈

* 电路特点——“虚短”和“虚断”: “虚短”---“虚断”---

2)运放工作在非线性区

* 电路特征——开环或引入正反馈 * 电路特点——

输出电压的两种饱和状态: 当u+>u-时,uo=+Uom 当u+

两输入端的输入电流为零:

i+=i-=0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第七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一.反馈概念的建立

*开环放大倍数---A *闭环放大倍数---Af *反馈深度---1+AF *环路增益---AF:

1.当AF>0时,Af下降,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2.当AF=0时,表明反馈效果为零。

3.当AF<0时,Af升高,这种反馈称为正反馈。

4.当AF=-1时,Af→∞。放大器处于“自激振荡”状态。二.反馈的形式和判断

1.反馈的范围----本级或级间。

2.反馈的性质----交流、直流或交直流。

直流通路中存在反馈则为直流反馈,交流通路中存 在反馈则为交流反馈,交、直流通路中都存在反馈 则为交、直流反馈。

反馈的取样----电压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压;具有稳定输出电压的作用。

(输出短路时反馈消失)

电流反馈:反馈量取样于输出电流。具有稳定输出电流的作用。(输出短路时反馈不消失)

4.反馈的方式-----并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 流形式相叠加。Rs越大反馈效果越好。反馈信号反馈到输入端)

串联反馈:反馈量与原输入量在输入电路中以电压 的形式相叠加。Rs越小反馈效果越好。反馈信号反馈到非输入端)5.反馈极性-----瞬时极性法:

(1)假定某输入信号在某瞬时的极性为正(用+表示),并设信号的频率在中频段。(2)根据该极性,逐级推断出放大电路中各相关点的瞬时极性(升 高用 + 表示,降低用-表示)。(3)确定反馈信号的极性。

(4)根据Xi与X f的极性,确定净输入信号的大小。Xid减小为负反 馈;Xid增大为正反馈。

三.反馈形式的描述方法

某反馈元件引入级间(本级)直流负反馈和交流电压(电流)串 联(并联)负反馈。

四.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3.扩展频带

4.减小非线性失真及抑制干扰和噪声 5.改变放大电路的输入、输出电阻 *串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增加1+AF倍 *并联负反馈使输入电阻减小1+AF倍 *电压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减小1+AF倍 *电流负反馈使输出电阻增加1+AF倍 五.自激振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

1.产生自激振荡的原因 附加相移将负反馈转化为正反馈。

2.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

若表示为幅值和相位的条件则为:

第八章信号的运算与处理

分析依据------“虚断”和“虚短”

一.基本运算电路 1.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R2 =R1//Rf

2.同相比例运算电路

R2=R1//Rf

3.反相求和运算电路

R4=R1//R2//R3//Rf

4.同相求和运算电路

R1//R2//R3//R4=Rf//R5

5.加减运算电路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R1//R2//Rf=R3//R4//R5

二.积分和微分运算电路 1.积分运算

2.微分运算

第九章信号发生电路一.正弦波振荡电路的基本概念

1.产生正弦波振荡的条件(人为的直接引入正反馈)

自激振荡的平衡条件 :

即幅值平衡条件:

相位平衡条件:

2.起振条件:

幅值条件:

相位条件:

3.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分类 正弦波振荡器的组成

(1)放大电路-------建立和维持振荡。

(2)正反馈网络----与放大电路共同满足振荡条件。(3)选频网络-------以选择某一频率进行振荡。

(4)稳幅环节-------使波形幅值稳定,且波形的形状良好。* 正弦波振荡器的分类

(1)RC振荡器-----振荡频率较低,1M以下;(2)LC振荡器-----振荡频率较高,1M以上;(3)石英晶体振荡器----振荡频率高且稳定。二.RC正弦波振荡电路 1.RC串并联正弦波振荡电路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2.RC移相式正弦波振荡电路

三.LC正弦波振荡电路

1.变压器耦合式LC振荡电路 判断相位的方法: 断回路、引输入、看相位

2.三点式LC振荡器

*相位条件的判断------“射同基反”或“三步曲法”

(1)电感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哈特莱电路)

(2)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电路)

(3)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克拉泼电路)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4)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西勒电路)

(5)四.石英晶体振荡电路 1.并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2.串联型石英晶体振荡器

第十章直流电源

一.直流电源的组成框图

• 电源变压器:将电网交流电压变换为符合整流电路所需要的交流电压。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

• 整流电路:将正负交替的交流电压整流成为单方向的脉动电压。• 滤波电路:将交流成分滤掉,使输出电压成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 稳压电路:自动保持负载电压的稳定。• 二.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1.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AV)

2.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

3.正向平均电流ID(AV)

4.最大反向电压URM

三.单相全波整流电路 1.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AV)

2.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

3.正向平均电流ID(AV)

4.最大反向电压URM

四.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UO(AV)、S、ID(AV)

与全波整流电路相同,URM与半波整流电路相同。

五.电容滤波电路 1. 放电时间常数的取值

2.输出电压的平均值UO(AV)

3.输出电压的脉动系数S

本文档由十月团队收集制作.整流二极管的平均电流I D(AV)

六.三种单相整流电容滤波电路的比较

七.并联型稳压电路 1.稳压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当负载不变,电网电压 变化时的稳压过程:

*当电网电压不变,负载变化时的稳压过程 :

2.电路参数的计算 * 稳压管的选择

常取UZ=UO;IZM=(1.5~3)IOmax * 输入电压的确定 一般取UI(AV)=(2~3)UO * 限流电阻R的计算

R的选用原则是:IZmin

2.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篇二

复习课怎么上?怎么上效果更好?始终是一线教师孜孜探求的一个课题,也是对教师个人能力的极大挑战。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告诉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本学期高一年级已于上周进行了考试,作为本学期最后一次课,对本教材所学内容作以复习回顾,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有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为此,笔者围绕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教科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信息技术知识竞赛”的复习课,试图通过小组知识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互帮互促,在回答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巩固知识点,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其信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竞争、游戏的氛围中体验学习信息技术的乐趣,并为每一位学生创造一个展示个人风采的平台,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通过知识竞赛这种形式将本教材内容进行简单回顾,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所学知识点加以巩固,并能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从而对教材有一个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教学目标的统一。

三、教学对象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信息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也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但对于一些具体的知识点学生还存在差异,因此,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从一个全面宏观的角度把握教材内容,特别是与自己学习生活紧密相联的知识点更要重点把握,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小组间的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几个操作题目的训练,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创造性思维,提高其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信息技术交流思想,自主探究,协作学习,解决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互帮互助,在竞争与协作中学会与人相处,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形成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培养有序竞争的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观念,进一步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

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完善认知结构,发现知识漏洞,及时进行必要的整改。

2. 教学难点

课堂上竞赛活动的有效调控。

六、教学策略

本节课通过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借鉴知识竞赛的形式,组织3轮竞赛活动,第1轮为“实力对决”,主要是选择性题目,各小组通过抽签决定本组专题,然后各组轮番回答;第2轮为“争分夺秒”,主要是填空或问答的题目,越早给出答案者得分越多;第3轮为“团结协作”,主要是实践操作题目,小组合作,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题目的数量和质量越好,得分越多。最后师生统计积分,给予表彰奖励,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寓教于乐,在竞争和游戏中不断完善认知结构,提高信息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过程

1.教学流程

2. 教学过程

八、教学评价

1. 小组评价

本节课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前把各小组的积分表写在黑板上,随着竞赛活动的进行,及时记录各小组的得分情况,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热情。由于各小组的积分情况完全展现在黑板上,这样各小组学生的实力和水平也就一目了然,最后,教师根据各小组的积分情况评出优胜小组,给予表彰与奖励,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 学生自评

本教学环节可事先通过“问卷星”网站(或其他相关网站)把学生自评项目的各个评价内容以问卷的形式发布到网上,学生通过访问相应的网页填写问卷,这样就可借助此平台及时统计出各个学生的得分情况和自我评价。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于采用了游戏的形式,使相对枯燥的复习课变得活泼起来,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第一,课堂气氛很热烈,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紧张而快乐,学生大多注意力比较集中,全身心投入到游戏中;第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都很高,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为本组挣积分的激情高涨;第三,巩固了高一《信息技术基础》各个章节的重难点和基础知识;第四,通过团结协作加强了学生之间的联系和情感交流,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第五,充分暴露了学生的知识漏洞,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切实的依据。另外,就是在各个环节中可故意设置一些课堂教学中未涉及的疑难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主探究,充分挖掘其潜能,为学生的自我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

本节课也有不足之处:一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抢答设施,造成部分环节场面有些失控,教师难以把握;二是由于各个班级学生个体的差异,三个环节题目的难易程度和课堂容量不好掌握,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难消化;三是“实力对决”环节中,由于每个小组只负责本组专题的问题,对其他组问题的掌握情况无从知晓,具有一定的片面性。

参考文献

[1]鄢鹏.“化学知识竞赛”活动课教学设计与实施[J].化学教育.2008 (8):32-34.

3.《电工基础》的复习教学 篇三

【关键词】复习教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044-01

《电工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工科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核心课程。它既依赖数学知识,又要以物理为基础,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中职学生而言,無疑是一门难学的课程。

近年来的对口考试《电工基础》试题十分突出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理解知识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查。因此,如何帮助和指导学生在考前复习中完成整个《电工基础》书本知识从厚到薄,再从薄到厚的吸收与运用就成了教学的重要课题。

一、搞好《电工基础》复习教学不容忽视的要点

《电工基础》复习教学要取得好的成效,不仅是教师注意教学方法就能够做到万无一失的。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鼎力配合,有效整合课堂时间与其它学习时间。因此,搞好《电工基础》复习教学教师应关注并做好以下几点:

1.帮学生做好心理调适,注重教学的趣味性。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电工基础》学科的学习和考试影响很大,所以要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调适。不同时期,学生表现出来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复习初期,学生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努力约束自己的言行,对自己提出了较高要求。保护和延长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第一阶段心理调适的主要任务。到了中期,学生进入了学习上的“高原状态”,学习热情有所减退,疲劳感不断加剧。这个阶段要加强忧患意识教育。到了后期,高考临近,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大,焦虑、烦躁、不安的心态表现出来。这时应及时做好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放下包袱,让他们轻装上阵。

至于课堂教学,如果能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明确方向,确立目标,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素质教育的提高,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填鸭式”的讲课,还应有自学、习题、辅导、讨论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在习题课时,组织学生分组出题,分组答题,在竞争中点评习题,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可以引进幻灯、投影、多媒体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好奇心、求知欲。

2.教学上要求要“分槽喂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实行“因材施教”。实施因材施教,尽可能做到使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和潜能都发挥到极致,使每个人都能愉快地学习,主动地探求。实施因材施教需要教师注意教学的层次性,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复习要求,安排不同的练习,并进行分类指导。对低层次的学生首先要求把基础知识弄懂,取得进步后就应给予肯定与鼓励;对高层次的学生则给予独立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接触灵活性强的内容。具体到课堂上,可以将不同难度的题目安排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

3.注意教学的反馈性,巩固解题能力。每个单元复习结束都应安排测验,在测验中才能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每次测验都要进行分析、讲评、总结,而不是单单对答案。测验要根据教材重点精心设计题目。测验要有系统性,由浅入深,不断开拓学生思路,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另外,建立错题档案是很成功的尝试,要求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学生对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要认真分析,争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教师可以针对容易混淆、经常出错的问题组织编写试题组进行系统训练,实施“快节奏、强校正”的教学模式。

4.教学方略上,一定要强调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构建好整个《电工基础》的知识网络。教师要在吃透考纲的基础上制定周密的教学计划,对所有的知识点逐一排查,让学生对每个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明确与其它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在复习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按照教材内容的顺序“炒冷饭”,要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例如,在第三章中,教材上先讲叠加原理,再讲电源变换。笔者认为,先讲电源变换后,在叠加原理中可以出现电压源和电流源共同作用的电路,而教材中只有两个电压源共同作用的电路。

二、行之有效的《电工基础》复习课结构安排策略

《电工基础》总复习课的结构可以按如下思路安排:明确复习目标——形成知识体系——分析典型例题——概括思路方法——巩固练习提高。

1.明确复习目标。教师要依据大纲、教材、考试说明和学生实际来确定复习内容。应尽量选择指导作用大、适应范围广、使用价值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重点,制定出能切合教学班群体和个体实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复习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导向、激励及评价作用。

2.形成知识体系。复习应遵从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建立知识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形成较严格的知识体系。复习教学内容的系统可以重新组合,不必受教材体系的约束。教师应以新的体系来组织复习教材,学生应对每部分的电工知识进行系统化整理,做出具有自己理解的知识结构图。必定对每部分知识加深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头脑里已经形成知识网络,为电工学科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析典型例题。学生形成了知识结构后,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运用的过程不仅要有像概念、规律这样的陈述性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序。掌握程序性知识,则是形成学科能力的关键。现在的教材着力于陈述性知识的表述,对于为解决问题而进行的思维活动过程所用的步骤一般来说是强调不够的。如果单单只把注意力集中在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那么学科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所以,在复习课中,必须强化学习程序性知识的意识,要结合具体问题讲授程序的全过程。讲授中选择的例题应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典型例题应具备两个特点:一是综合性,这是总复习的综合性、系统性决定的;二是通过这种题目的讲解能让学生掌握具有代表性的思路、方法、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典型例题时,解题思路要清晰,解题步骤要合理,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形成解题技巧。

4.概括思路方法。概括思路方法就是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分析和求解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和规律。例如,在求复杂直流电路中某支路电流时,有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六种方法。

参考文献

[1]周绍敏.电工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刘明.新编电工学题解[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王向东.电工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4,(2).

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总结 篇四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P2 1.学习要求的变化

2.生活环境的变化

3.社会活动的变化

二、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P3 1.确立独立生活的意识

2.虚心求教,细心体察

3.大胆实践,不断积累生活经验

三、树立新的学习理念:P4 1.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

2.树立全面学习的理念

3.树立创新学习的理念

4.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四、培养优良学风:P5 1.勤奋

2.严谨

3.求实

4.创新

第二节:肩负历史新使命

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P7 1.在新的起点上继往开来

2.在现实的基础上迎接新的挑战

二、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第三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2 1.“四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P13

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P13 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P14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5.这四个内涵的相互联系,价值体系的性质,解决的问题。P15

三、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道德与法律是调节人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2.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16 3.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是人的基本素质

4.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

第四节: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意义和方法:P18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P21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1

二、信念的含义与特征:P22 1.信仰及其两种类型:P23

三、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一: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二:理想信念与大学生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第二节: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P26

一、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8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三节: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P32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和逆境(1848年《共产党宣言》问世,1917年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P35)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P40 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P42 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三、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P43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第二节: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5

一、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

2.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

二、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P47 1.经济全球化形式下要弘扬爱国主义

2.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P48(①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 ②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③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三、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P49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50(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②团结统一

③爱好和平

④勤劳勇敢

⑤自强不息)2.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P52

四、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P52 1.时代精神的内涵:P53(①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②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③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④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P54(①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 ②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第三节:做忠诚的爱国者:P56

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1.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承担对国家应尽的义务

②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就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③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就要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二、促进民族团结:P57

三、维护祖国统一:P58(“台独”)

四、增强国防观念:P59 1.增强国防观念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2.增强国防观念的重要意义(①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报效祖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

②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③增强国防观念,是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促进自身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P61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第一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P63

一、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P65 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三、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1.人生态度和人生观:P66(①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

②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2.端正人生态度:P67(①人生须认真

②人生当务实

③人生应乐观

④人生要进取)

四、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P68(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P69)

1.反对拜金主义人生观

2.反对享乐主义人生观

3.反对个人主义人生观

P70 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2

一、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二、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1.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P73

2.人生价值的标准:P75 3.人生价值的评价(①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②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③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④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三、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P76 1.人生价值实现的社会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

②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

2.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①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②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③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做贡献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四、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P78 1.走与人们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2.走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第三节:科学对待人生环境:P79

一、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外因P80)

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合理调控情绪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二、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P82 1.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①平等原则 ②诚信原则 ③宽容原则 ④互助原则)

2.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83(①正确认识竞争

②正确认识合作

③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P85(①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

②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

③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

④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

4.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P87(①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

②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

③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第一节: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一、道德的起源与本质:P90

二、道德的功能与作用:P91 1.道德的主要功能:P91 2.道德的社会作用:P92

三、道德的历史发展:P93 1.道德发展的规律

2.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P94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重大意义

1.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2.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 3.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

二、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P95 1.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义”与“利”)。2.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3.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娇防矜。4.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5.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做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

6.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会自动能动作用。

三、正确对待中华民族道德传统:P99 1.“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返本开新)”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第三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P100 1.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是指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所形成的革命气概、精神品质和道德情操。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101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P102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①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

②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①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

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3.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

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P107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八荣八耻”详解:P108)

2.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P109

3.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P111 第四节: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12

一、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P112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大学生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P113)

3.诚实守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

二、大学生与诚信道德:P115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

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

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三、努力锤炼个人品德:P116 1.个人品德与道德修养:P116(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的自觉性:P117)

2.加强道德修养要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P120 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P120 1.公共生活及其特点:P121(①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②活动内容的公开性 ③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④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P122(①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②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③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

④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3.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P125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P126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P126 1.继承性

2.基础性

3.广泛性

4.简明性

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P127 1.文明礼貌

2.助人为乐

3.爱护公物

4.保护环境

5.遵纪守法

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P129 1.我国当前社会公德建设的基本现状(大学生公德意识:P130)

2.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P131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

P132 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P133

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P134 1.指引作用

2.预测作用

3.评价作用

4.强制作用

5.教育作用

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P135 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36(①《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处罚种类

③处罚程序

④执法监督)

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38(①《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适用范围

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

③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

3.《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40(①《环境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保护环境范围

③环境管理基本制度)

4.《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41(①《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

②《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③道路通行规则:P142 ④交通事故处理规则

⑤对严重违法行为的处罚)

5.《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P143(①《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立法目的和基本原则

②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

③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④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

⑤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

第六章:培育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P146 第一节:职业活动中的道德与法律

一、职业与道德和法律:P147 1.职业道德的含义

2.职业活动中的道德和法律的共同与区别

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P147 1.爱岗敬业:P148

2.诚实守信

3.办事公道:P149

4.服务群众

5.奉献社会:P150

三、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的基本要求:P151 1.了解职业活动中的主要法律(《劳动法》与1994年7月5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实行;《公务员法》于2005年4月27日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P152)

2.坚持执业活动中法律的基本原则:P152(①《劳动法》的基本原则

②《公务员法》的基本原则:P153)

3.明确职业活动中的法定权利和义务:P153(①劳动者的权利

②劳动者的义务

③公务员的义务

④公务员的权利)

4.依法处理职业活动中的纠纷:P154(①处理劳动争议的法定途径

②处理人事争议的法定途径:P155 如:申诉、控告、仲裁、诉讼)

四、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培养:P155 1.努力学习职业道德和职业活动中的法律知识

2.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

3.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能力 第二节:大学生的择业与创业:P156

一、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P157 1.2009年1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P159 1.1977年恢复高考

2.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要求,规定: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3.1998年8月29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高等教育法》

4.树立正确的择业观:P160(①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

②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

③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5.树立正确的创业观:P161(①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

②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

③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三、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P161 1.在艰苦中锻炼是成才的必要条件:P162

2.社会实践是锻造人才的熔炉:P163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P164

一、爱情与人生

1.爱情的本质

2.恋爱中的道德:P165(①尊重人格平等

②自觉承担责任

③文明相亲相爱)

3.大学生的恋爱:P166(①不能误把友谊当爱情

②不能错置爱情的地位

③不能片面或功利化地对待恋爱

④不能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二、婚姻与家庭:P167

三、家庭美德:P168 1.尊老爱幼

2.男女平等

3.夫妻和睦

4.勤俭持家

5.邻里团结

四、婚姻家庭法律规范:P170 1.《婚姻法》的主要内容包括:P170(①结婚、无效婚姻

②家庭关系:P171 ③离婚)

第七章: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P174 第一节: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

一、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P174 1.法律的一般含义(①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P175 ③法律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P175)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P176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177 1.我国以宪法为核心,已涵盖宪法及宪法相关法.....P177

2.宪法及宪法相关法:P178

3.民法商法

4.行政法

5.经济法

6.社会法

7.刑法

8.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

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P179 1.法律制定

2.法律遵守:P180

3.法律执行:P181

4.法律适用:P181

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P181 1.“法治”与“法制”的区别:P182

2.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P182(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P183 ③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P184 ④加快建设法治政府:P184 ⑤深化司法体制改革:P185 ⑥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P186 ⑦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P186)

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P186

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P187 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

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3.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P188

二、自由平等观念:P188 1.依法享有和形式自由的观念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P189(①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

②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公平正义观念:P189 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P190

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P190

四、权利义务观念:P190 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P191

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P191(①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②总量上的等值关系:P192 ③功能上的互补关系:P192)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P192

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规:P193

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P194 1.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P194

2.国防安全法律制度:P194 3.经济安全法律制度:P194 4.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P195 5.生态安全法律制度:P195 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P195

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P196 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P196

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P196 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P196 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P197 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P197 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P197 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P197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P197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如,欠债还钱:P198)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P198(①讲法律

②讲证据

③讲程序

④讲法理)

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P199(①学习法律知识

②掌握法律方法

③参与法律实践)

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200 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人们遵守法律的原因):P200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P201(①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②积极宣传法律知识

③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P202)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P203 第一节: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P203 1.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918年制定的苏俄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我国第一部带有“宪法”字样的法律文件,是清朝末年形成的《钦定宪法大纲》

一、宪法的特征和原则:P204 1.宪法的特征:P204

2.宪法的基本原则:P205(①党的领导原则

②人民主权原则

③公民权利原则

④法治原则:依法治国的根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P206 ⑤民主集中制原则:P206)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P206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宪法第一条规定、爱国统一战线):P206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P207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P209(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210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P211

6.基本经济制度:P212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P212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P212

①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即宪法权利:P213(a.平等权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人身自由权

e.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

f.社会经济权

g.文化教育权

h.特定主体权利)

②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P215(a.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

b.遵守宪法和法律

c.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d.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f.依法纳税

g.其他义务:P216)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P216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P217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P217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P217

第二节: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P218

一、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P218(我国1986年公布并施行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P219)

2.民事主体制度:P219(公民按年龄分;法人:P220)

3.民事行为制度:P220

4.民事权利制度:P221

5.民事责任制度:P222

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P222(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7.合同法律制度:P223

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P224

9.商事法律制度:P225(证券;股票;债券;票据;保险:P226)

二、我国的行政法律制度:P226 1.行政法的概念的和原则:P227

2.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P227(领导职务层次、公务员条件)

3.行政行为:P228(①抽象行政行为:行政法规、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地方政府规章

②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奖励、行政惩戒、行政裁决、行政合同)

4.行政责任:P229

5.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P229(1996年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行政处罚法》;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的《行政复议法》)

三、我国的经济法律制度:P229 1.经济法的概念和原则:P230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P230

3.税收法律制度:P231

四、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P232 1.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2.犯罪概述:P232(①犯罪构成:P233 ②排除犯罪的是由:P233 ③故意犯罪形态:P233 ④共同犯罪:P234)

3.刑法制度:P234(①刑法的体系

②刑罚的裁量:P235)

4.犯罪种类:P236 第三节: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P237

一、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

1.民事诉讼的概念、管辖与当事人(原告、被告、共同诉讼人、民事诉讼的第三人)2.民事诉讼程序:P238(①审判程序:普通程序、特别程序

②执行程序)

二、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P239 1.行政诉讼的概念、受案范围和参加人:P239(在我国,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并成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形式之一)

2.行政诉讼程序:P240(①起诉与受理

②第一审程序

③第二审程序

④审判监督程序:P241)

三、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制度:P241 1.刑事诉讼法概述:P241(①刑事诉讼参与人

②刑事诉讼的管辖、回避、辩护和代理:P242 ③刑事诉讼证据、强制措施和附带民事诉讼:P242)

2.刑事诉讼程序:P243(①立案和侦察

②起诉

③审判程序

④执行程序)

四、我国的仲裁和调节制度:P244 1994年我国颁布《仲裁法》

1.仲裁概述:P244

2.仲裁程序:P245(①申请与受理

②仲裁审理

③仲裁中的和解、调解和裁决)

3.调解制度:P246(①人民调解

②行政调解:P247 ③司法调解:P247)

5.电子技术基础复习总结 篇五

来源:新浪博客 文章作者:挥着翅膀的女孩 2010-06-29 13:16:44

[标签:学习方法 语文]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第一部分

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

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2.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3.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4.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5.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6.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7.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

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8.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9.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仅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10.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例1:《孔乙己》高潮部分通过描写秋天悲凉的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气氛,预示着孔乙己即将死亡的悲惨结局。

例2:《我的叔叔于勒》高潮和结局部分通过描写两处对比鲜明海上景象,分别衬托出人物欢快和失落、沮丧的心情。

例3:《在烈日和暴雨下》全文极力描写烈日、狂风暴雨,不仅步步亦趋地推动着情节发展,还表现了拉车人牛马不如的悲惨命运,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炎凉。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通过描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来往酒客的情形,交代了当时阶级对立、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为下文孔乙己这一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了铺垫。

11.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12.议论文结构三部分: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13.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4.语言运用三原则:简明、连贯、得体。

15.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第三部分

1..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3.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第四部分

1.五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2.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3.引号的五种用法:①表引用 ②表讽刺或否定③表特定称谓 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⑤特殊含义

4.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注释 ②表插说 ③表声音中断、延续 ④表话题转换 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部分

1.六种逻辑顺序:①一般←→个别 ②现象←→本质 ③原因←→ 结果④概括←→具体 ⑤部分←→整体 ⑥主要←→次要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4.六种病句类型:①成分残缺 ②搭配不当 ③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 ④前后矛盾 ⑤语序不当 ⑥误用 滥用虚词(介词)

5.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 ②表语言断续 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 ④表心情矛盾 ⑤表思维跳跃 ⑥表思索正在进行

第六部分

1.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引用。

2.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的字短语、介宾短语。

第七部分

1.八种复句类型:①并列复句 ②转折复句 ③条件复句 ④递进复句 ⑤选择复句 ⑥因果复句 ⑦假设复句 ⑧承接复句

2.八种常用修辞方法: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6.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复习教案 篇六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计算机基本概念

一、计算机的概念

计算机 是一种自动、快速进行大量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现代化电子设备。

二、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电子管阶段

(1946-1955)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2.晶体管阶段

(1955-1964)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64-1971)4.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阶段(1971-现在)

三、计算机的分类

1.按性能分类:微机,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巨型机 2.按使用方法分类: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机,网络计算机 3.按职务分类:工作站(两种意义),服务器,主机

四、计算机的应用

1.科学计算

天气预报、地震分析、导弹拦截等

2.数据处理(信息处理)

数据库、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 3.计算机控制(实时控制)飞行控制、加工控制、VCD播放控制等 4.辅助工程

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教学(CAI)、辅助测试(CAT)等 5.嵌入式应用

6.人工智能(AI)

第二节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一、硬件和软件

硬件

构成计算机的实际物理装置集合

软件

为了运行、维护和管理计算机而编制的各种程序和文挡的总称

二、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简单了解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1、CPU 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功能是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运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2、存储器

存储数据和程序,相当于计算机中的记忆细胞。

3、I/O设备

计算机和外界进行交互的设备。

4、总线

CPU和内存及I/O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信号线。(1)数据线

CPU与内存和I/O设备间传输数据(2)地址线

用来确定存储单元的地址

(3)控制线

用来控制外设的动作,比如读、写和时钟信号等 第三节

计算机软件基础

一、操作系统

定义:

是自动管理计算机中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一组大型程序 1.目的:(1)使系统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增强计算机处理能力(2)为用户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分类:(1)单用户、单任务操作系统

如:DOS(2)单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WINDOWS

(3)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

如: UNIX、LINUX(4)网络操作系统

如:Netware, Windows NT ,LINUX 3.三大功能:

(1)硬件管理

CPU管理、存储器管理、I/O设备管理(2)软件资源管理

程序和数据管理

(3)组织协调计算机运行

控制用户的作业 排序及运行、作业 及外设等的调度、主机与外设的并行操作等等

二、程序设计和语言

定义

把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计算机能直接执行的目的程

序的软件

1.翻译方式

编译、解释。

2.低级语言

机器语言程序、汇编语言程序。

特点:不容易理解和编写,执行速度快,常用来编写系统软件和实时性要求较高的程序,例如:驱动程序、过程控制程序等。3.高级语言

比较接近于人类语言的一种计算机语言。

特点 容易理解和编写但是执行速度比较慢,常用来编写应用软件。常用高级语言有:Basic、C语言、Fortran和可视化编程语言VisualBasic(VB)、VisualC(VC)等

4.程序设计

用各种编程语言设计制作程序的过程。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工具软件

1.常用数据库管理系统(FoxBASE、Foxpro、Access和 Oracle等)

2.工具软件:为了方便软件开发,系统维护而提供的各种软件。(如压缩软件、加密软件和反病毒软件)

四、应用软件

常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室自动化、实时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游戏软件等。

教学反思

计算机基础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难懂,特别是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不容易理解接受。他们抽象思维能力差,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较弱,如果仅仅凭口头上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教学我感觉要让学生学好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应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创设合理情境,打比方来激发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实物与图片展示,结合教师讲解,学生容易理解并掌握教学内容

3、介绍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受益匪浅

第二章

PC系列计算机

第一节 PC机发展简史

一、PC(Personal Computer)机的定义:即个人计算机,是为个人单独使用设计的。

二、PC机的发展简史(即INTEL公司的芯片发展史)

兼容机

不是由IBM生产但却和IBM所生产的微型计算机具有相同特性的计算机;

第二节

微机组成PC机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

一、认识PC机(了解主机箱的按钮Reset和Power等)

二、PC机的内部结构(实物演示)

1.主板:计算机的核心部件

2.软盘驱动器

(1)分类:3.5“英寸(容量1.44MB)和5.25”英寸(容量1.2M)

(2)软盘的构造

磁道、扇区、写保护

注:软盘一旦格式化,盘中存储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3.硬盘驱动器(450M-60G)

(1)硬盘的接口标准(IDE接口和SCSI接口)

(2)硬盘分区(对于高容量的硬盘可分成若干个逻辑驱动器)

(3)特点

容量大、速度快、价格贵

4.光盘(650M)

(1)CD(Compact Disc)小型光盘

(2)光盘类型:只读光盘CD-ROM,一次性写入光盘CD-R,可读写

光盘CD-RW

三、中央处理器CPU

1.CPU的基本功能:取出和执行主存中的程序(通过指令实现)

2.CPU的指令系统

3.CPU的主要性能指标(即主频)

如Pentium II 466,700等

四、内存

1.内存容量(关系计算机的整体运行速度)

存储器的基本单位是字节(Byte),一个字节由8位(Bit)二进制数组成,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2.存取速度以及快存和虚存

3.RAM和ROM CMOS

(1)RAM 随机存储器,通常意义所指的内存,也叫主存储器,主要采用DRAM和SDRAM技术,特点:速度快,一旦掉电,其中的信息将全部丢失

(2)ROM 只读存储器,存储量部分程序,一是开机自检程序,二十基本输入输出程序

(3)CMOS 保存微机重要系统参数

五、输入与输出设备

1.键盘的使用(键盘的实例讲解和键盘的操作方法)(p39)

2.其他输入设备(如: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光笔和触摸屏等)

3.显示器

(1)显示器的分类:单显和彩显

(2)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分辨率(横向点*纵向点)

(3)显示卡(AGP显卡,颜色数)

注:在刷新频率达到75HZ时可消除闪烁现象

4.打印机

打印机的分类: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

5.其他输出设备

如:音响,录象机和投影仪等

6.数据传输

(1)数据传输是计算机与外部交换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

(2)信息交换的两种方式:模拟量和数字量

注:调制解调器是对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进行转化的电子设备

第三节

PC机的使用

一、PC机的启动

1.启动的方式:冷启动和热启动(复位启动)

冷启动

加电启动计算机系统,相当于关机开机

热启动

重新启动计算机系统,不运行自检程序,启动速度快,主要解决“死机”情况

2.开关机的顺序:先打开显示器电源,再打开主机电源。(关机相反)

二、PC机的系统参数设置(即CMOS设置)

三、磁盘操作系统DOS简介

1.DOS命令分类:内部命令和外部命令

2.了解系统配置文件Config.sys 和自动批处理文件Autoexec.bat

3.了解盘符、路径的概念

四、PC机的安全使用

1.PC机的工作环境

2.计算机病毒

(1)定义:是一种人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运行时能够自我复制,并利用信息通道进行传播,以占用系统资源或造成其他危害为目的的程序或程序集合。

(2)特点:隐蔽性、潜伏性、破坏性、传播性

(3)防治:切断传播途径,安装杀毒、防毒软件,格式化磁盘

教学反思

在计算机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求新出异,提高学生创新的积极性。

7.高三复习如何夯实基础 篇七

一、善待课本, 巩固双基, 挖掘隐形关系

善待课本就是要把课本由薄读厚, 再由厚读薄;就是要熟知课本中的各个知识点, 并弄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既要注意知识的发散, 又要注意知识的归纳, 争取烂熟于心, 方为善待课本。

“教材可能是枯燥的, 教材知识好像离我们平时的考试题很远”。有些同学说看了也考不好, 教材没用。无疑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我说你还没有真正懂得如何阅读化学书。例如教材中有大量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而方程式是我们应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利器, 很多同学对书本的化学方程式也不是很清楚, 那么你拿什么解答问题呢?所以熟悉教材中的方程式是你决胜的“本钱”。课本中的众多知识点, 需要仔细比较、认真琢磨。对课本中许多相似、相关、相对、相依的概念、性质、实验等内容, 应采用对比和类比的复习方法。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比较, 明确其共性, 认清其差异, 达到真正掌握实质之目的。

二、抓住本学科的教学 (复习) 特点, 采取有效措施, 解决本学科复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 离不开记忆。不像有些物理公式忘了可以推导出来。所以, 记忆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平时着重记什么呢?元素周期表、化学用语、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都是我们记忆的对象, 就拿颜色来说吧, 某些类似于“淡黄色固体”“黑色粉末”“红棕色”“紫色”的说法常为出题者所钟爱, 背诵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做物质推断题时, 通过物理性质进行猜测, 由于猜测范围较小命中率高, 这就是推断题的“题眼”。要求学生背诵、默写元素周期表, 做到人人过关。化学用语, 化学方程式书写更是要持之以恒常练不懈。

在复习过程中, 可以尝试各种各样的简易方法来记忆知识点, 比如编口诀,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是“一化二离三删简”;编对联, 氧化还原概念是“升失氧化还原剂, 降得还原氧化剂”;编诗歌, 背诵化合价是“一价钾钠氯氢银, 一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 以“元素→单质→氧化物 (氢化物) →存在”为线索;复习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 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习, 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 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使所学知识先成为小系统, 后成为大的网络。这样比较容易理解, 也不容易遗忘。例如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认为杂乱无章, 易学难记, 但按照“知识主引线→知识点→知识网”的方式, 将知识结构化、网络化、系统化, 并依据“由点引线, 由线联网, 由网成体 (立体) ”的程序进行复习则可事半功倍。也就是说, 要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 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 加强针对性练习

化学习题是巩固学生所学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能力的形式, 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其实, 学会解一道题仅是学习的低级层面, 还应总结归纳、经常联想, 找出同类题解法的规律, 才能升华到学习的高级层面。通过类似试题的解析, 学生才能感悟到守恒法、极端假设法、分摊法、方程式叠加法的应用。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复习时可将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科学归类, 联系教材, 通过梳理相关知识点, 归纳技巧, 号脉高考。因此, 在选做习题时要注重做后反思, 如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善于分析和把握题中的隐含信息, 灵活应用简单方法, 如氧化还原反应及电化学习题中的电子守恒等。例如已知有机物的分子式确定各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采用顺口溜:“主链从长渐缩短, 支链由整到分散, 位置由中移到边, 写毕命名来检验”, 这样就避免了遗漏或重复, 十分快捷, 非常实用。规范地解题具体说务必做到两条: (1) 要应用好化学的学科思想, 规范化解题。 (2) 要将题做完整, 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8.做好对口升学班《机械基础》复习 篇八

关键词:机械基础;复习;质量

中职学校综合高中班《机械基础》课程是针对高考的,其复习工作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展开:

一、新课复习

新课复习是每一次新课结束,为了巩固所学内容,在下一新课前所采取的一种检查性复习。通过新课复习可以了解学生在教学大纲范围内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后续措施,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贯彻。一般占用五到十分钟的时间。这一过程注重的是巩固基础,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理解。

在新课复习时,要避免重复新课过程,以免学生失去听讲的兴趣,要努力用新的方式归纳、概括新的内容,帮助学生从新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概念,达到新的高度。如在讲到螺旋传动移动方向的判定时,由于螺旋传动的形式有四种,包括“螺杆转动螺母移动”、“螺杆固定螺母转动且移动”、“螺母转动螺杆移动”、“螺母固定螺杆转动且移动”,所以其移向的“左(右)手定则”便有四种。在复习时,老师可用一句话来概括这四种形式:“固定杆(母)同拇指。”让学生感到通俗易懂、易记又新鲜,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在新课复习过程中通常可采用教师讲授归纳、提问、默写、小练习等多种方案。

二、单元复习

单元复习是每一章节结束后所进行的复习,它主要是针对本章节或本部分内容所进行的一种复习。这样的复习工作,通常需专门安排课时进行。由于平时教学是一部分一部分地展开的,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相对较为零散,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受到削弱。通过单元复习使学生能相互联系各知识点,形成系统化、整体化。

单元复习可从归纳本章内容,各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等方面入手,列表分析或构建知识网络图,让学生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且通过师生合作完成图表,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作更进一步的理解,疑难问题迎刃而解,分析能力大大提高。在单元复习过程中,通常以图表形式加以归纳,并采取提问、练习等方法加以巩固。

三、总复习

总复习是学生在参加单招考试前对考试大纲范围内的全部内容作系统完整的梳理,使学生脑海中的知识形成知识链,达到巩固并且提高的复习。总复习是学生参加对口单招考试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又不容忽视的环节。因此,在组织实施时首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做到组织严谨、脉络清晰、深入浅出、环节严密、覆盖面广、知识面宽、上有高度、下能普及,立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复习效果,为学生应试成功作全面准备。

总复习之前,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研究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复习的起点、目标,制订合理的复习计划。复习计划要体现台阶性,力求照顾不同层次的各类学生,并做好复习课例题、练习等的配套编选工作。

总复习通常分三轮进行。第一轮复习主要按课本顺序进行,要求学生能系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应用特点及应用场合,尤其是考纲中明确要“熟练掌握”的知识点。第一轮复习注重的是稳扎稳打。第二轮复习主要从四个大环节展开:机构-传动-轴系-材料。在这轮复习中既要做到梳理第一轮复习的基础知识,更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注重整体知识系统,加强知识联系,总结知识规律,加深知识理解,研究思路,掌握方法。第三轮复习注重的是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典型例题的分析求解过程,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解题能力,并结合解题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展开,起到强化和巩固的作用。四轮复习以反复练习、综合训练为主,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的成功率。要引导学生做好自我复习,教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及时的辅导。

上一篇:《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说课稿下一篇:英文合同翻译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