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成本管理制度

2024-06-25

卫生院成本管理制度(精选8篇)

1.卫生院成本管理制度 篇一

卫生院管理制度

2010-09-19 17:17:05 作者:海峡医界网 来源: 浏览次数:367

考 勤 制 度

1、全院职工要坚守工作岗位,各科室要建立考勤本,指定专人按日登记职工出缺勤情况,按时报送主管院长。

2、必须按规定时间上下班,不得迟到早退,不得擅离职守。

3、职工请假应书写请假条,经科室负责人或院长批准后方可休假,否则按旷工处理。婚假、产假及法定假日按规定执行。

请示报告制度

凡有下列情况,必须及时向主管院长或院长请示报告。

1、遇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时。

2、有重大手术或首次开展的新技术、新疗法时。

3、紧急手术及抢救危重病人而病人家属或直接关系人不在时。

4、发生医疗纠纷、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时。

5、出现失盗现象或损坏物品时。

6、发现药品过期失效或变质时。

7、发现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非正常死亡时。

8、工作人员因公出差、院外会诊、接受院外任务时。

9、发现病人走失或有过激行为时。

10、职工发生打架斗殴或与社会上发生冲突时。

工作人员制度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不旷工、不迟到、不早退。

2、注意个人仪表,上班时要衣着整洁,佩带胸卡,举止端庄,待人接物严谨大方。

3、对病人要关心体贴,一视同仁,态度和蔼,用语文明,礼貌待人。

4、坚守工作岗位,不得擅离职守,认真做好值班和交接班工作。

5、保持环境清洁、温馨,不大声喧哗,不随地乱扔杂物,不吸烟,不随地吐痰。

6、团结协作,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会 议 制 度

1、院委会:由院长主持,院委会成员参加,也可根据会议内容,确定相关人员参加,传达上级精神,安排本院工作,至少每月一次。

2、院周会:由院长或副院长主持,各科室负责人、护士长参加每周五召开。

3、科务会:由科主任主持,科室人员参加,传达院周会精神,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工作,每周一召开。

4、信息发布会:每季度向全院职工发布一次院内信息,主要介绍行风建设、医疗质量、财务收支、基础建设、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5、职代会:每年举行一次,由工会筹备,听取院长汇报一年来的工作,审议并通过下年工作计划,讨论通过有关重要事宜。

控制感染制度

一、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

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一)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2、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3、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4、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二)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

2、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别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9、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放。

12、治疗室、病室、伙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四)产房、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橱;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器械橱;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存放设施。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对患有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用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密闭运送,无害化处理;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2、母婴室内每张产妇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应少于5.5—6.5m2,每名婴儿应有一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应少于0.5—1m2。

(1)母婴一方有感染性疾病时,患病母婴均应及时与其他正常母婴隔离。产妇在传染病急性期,应暂停哺乳。

(2)产妇哺乳前应洗手、清洁乳头。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单独使用,双消毒。

(3)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沐浴液、浴巾、治疗用品等,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使用。

(4)患有皮肤化脓及其它传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应暂时停止与婴儿接触。

(5)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6)母婴出院后,其床单元、保温箱等,应彻底清洁、消毒。

(五)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布局合理,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要求;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区域间标志明确。每一手术间限置一张手术台。

2、天花板、墙壁、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压力蒸汽灭菌。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

4、麻醉用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接送病人的平车定期消毒,车轮应每次清洁,车上物品保持清洁。

9、手术废弃物品须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六)消毒供应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严格执行卫生部(88)卫医字第6号《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2、周围环境无污染源。

3、内部布局合理,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区域间应有实际屏障;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行通过,不得逆行。

4、天花板、墙壁、地面等应光滑、耐清洗,避免异物脱落。

5、有物品回收、消毒、洗涤、敷料制作、组装、灭菌、存储、发送全过程所需要的设备和条件。

6、压力蒸汽灭菌操作程序执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7、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8、有明确的质量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购进的原材料、消毒洗涤剂、试剂、设备、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等进行质量监督,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消毒供应室。对消毒剂的浓度、常水和精洗用水的质量进行监测;对自身工作环境的洁净程度和初洗、精洗、组装、灭菌等环节的工作质量有监控措施;对灭菌后成品的包装、外观及内在质量有检测措施。

(七)检验科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应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6、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毛巾专用,每天消毒。

7、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消毒隔离制度

一、医务人员上班时间要穿工作服、戴工作帽,保持整洁。

二、诊疗换药处置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洗。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三、无菌器械容器、器械敷料缸、持物钳等,要定期消毒、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体温计用后要用消毒液浸泡。

四、病房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拖洗地面,床头桌及椅子每日湿擦,抹布要专用,定期消毒。

五、换下的污衣被服,放于指定处,不随地乱丢,不在病房清点,便器每次用后清洗消毒。

六、各种医疗用具,使用后均须消毒备用,药杯、餐具必须消毒后再用,病人被褥要定期更换消毒。

七、有严重感染的手术病人,放单独病房,病室在事先进行消毒。

八、出院病人的床单元,必须做好终末处理,床、椅、桌及墙壁,应用消毒液擦洗,床垫被褥洗晒消毒,死亡病人的被褥应更换.用具应消毒。

九、传染病人按常规隔离,疑似传染病,应在观察室隔离,病人的排泄物和用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

十、凡厌氧菌、绿脓杆菌等特殊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病人用过后的器械、被服、房间都要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十一、治疗室、处置室每天通风换气、清洁、用消毒液拖地,紫外线照射,或用消毒液喷雾消毒。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定期进行消毒效果监测。抹布、拖把等用具应专用。进入治疗室、处置室应衣帽整洁、戴口罩。私人物品不准带入室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十二、每天检查无菌物品是否过期,用过的物品与未用过的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明显标志。安全保卫制度

1、建立安全保卫领导小组,及时排查安全隐患问题。

2、重要部位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安装防盗、防火、防汛等设施,定期检查,确保设施完好。

3、财务人员要按规定及时将现金存入银行,存取大额现金时须有专人负责护送,库存现金不得超过规定数额并同有价票证一同存入保险柜。

4、麻醉及贵重药品实行专人专柜管理。

5、值班人员坚守岗位,经常巡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环境卫生制度

1、环境达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

2、卫生区域划分明确,责任到人,保持干净、整洁。

3、室内物品摆放整齐有序,不得存放无关物品。

4、室内、外垃圾箱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5、医疗废弃物、废水要按规定及时处理,做到日产日清。

考核奖惩制度

一、为了实现妇幼女保健院标准化管理目标,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采取公正、公平、公开,奖惩分明的原则制定本制度。

二、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酌情给予表扬、奖励。

1、对提高单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较大贡献者;

2、工作表现突出,成绩优异者;

3、发现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避免重大事故发生者;

4、严格控制成本,节约开支有显著成绩者;

5、见义勇为,救死扶伤,拾金不昧者;

三、凡有下列行为者,视情节轻重,予以待岗、辞退、开除等处理:

1、因违反国家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规范,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或给单位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者;

2、对病人不礼貌,态度生硬,与病人争吵者;

3、不尊重领导和同事,搬弄是非,诽谤他人或不服从领导,顶撞、谩骂领导者;

4、开人情方、搭车药,收受红包、吃、拿、卡、要等造成不良影响者;

5、在院内赌博、酗酒或聚众闹事者;

6、因不良行为而给单位造成恶劣影响者;

7、乘工作之便,贪污、盗窃财物者;

8、因工作失职,使单位财产受到较大损失者;

9、故意破坏或损坏单位设备及其他财产者。

值班交接班制度

1、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认真填写值班记录。

2、值班人员确需离开岗位时,必须向科室负责人报告,并由科室负责人指定人员代班后方可离岗。

3、值班人员要将值班情况及所需处理问题向接班人员交待清楚,并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方可离岗。

4、值班人员应当做好值班期间的本职工作,遇有重大事宜,及时向行政值班领导请示。

5、行政总值班,由院务会成员轮流值班。值班人员应当忠于职守,负责处理紧急事宜。

会诊及转诊制度

1、疑难病例,应及时组织会诊。

2、院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由主任或院长组织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3、院外会诊,由院方提出经患者或家属同意,并与会诊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4、经治医师要做好会诊前准备,会诊时,详细介绍患者病情及诊疗经过并详细做好会诊记录。会诊医师要详细检查,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5、本院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诊疗范围以外和不能诊治的患者,应及时转诊。危重病人转诊应派医护人员护送,或请转诊医院来接。

6、确保会诊转诊联络顺畅。

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1、有仪器设备的科室,要逐级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认真检查保养,保持仪器设备处于良好运转状态,账、卡、物相符。

2、新进仪器设备在使用前要由相关人员验收、调试、安装。具体操作人员在熟练掌握仪器的构造、性能、使用和维护方法后,方可独立使用。

3、操作过程中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发现仪器运转异常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及时排除故障,严禁带故障和超负荷使用。仪器损坏需修理者,应及时上报。如系违章操作所至,视情节轻重要承担一定数额的赔偿。

4、不得私自外借,特殊情况须经院长批准,方可借出。

5、各种仪器的说明书、线路图等资料,应及时归档,妥善保管。

6、仪器应保持清洁、摆放整齐、室内温湿度适宜,下班前仔细检查门、窗、水、电,确保安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制度

1、采购前必须查看有效证件。

2、建立登记账册,验收时记录到货时间、生产厂家、供货单位、产品名称、数量、规格、单价、产品批号、有效期、经手人等。

3、存放阴凉干燥、通风良好的物架上,距地面≥20cm,距墙≥5cm。

4、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必须经过毁形、浸泡消毒,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重复使用和外流,避免交叉感染。

5、建立使用、销毁记录,登记完整。

2.卫生院成本管理制度 篇二

关键词:新医改,基层卫生院,零差价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 对于基层卫生院来说, 重点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便捷、价廉的医疗服务, 特别是实施政府补偿政策以来, 通过建立基本药物制度, 全面实现了药物零差价制度, 配合医保和新农保的改革, 基本实现了对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覆盖, 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的医疗保健质量。新医院会计制度已实施多年, 在新形势下的基层卫生院药品成功财务管理中实施新会计制度的过程中, 如何确保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药品成本进行科学核算, 已经成为基层卫生院药品会计核算的重点工作。

一、新形势下基层医疗卫生院开展药品成本核算的意义和目的

对药品成本进行核算是基层医疗卫生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主要是通过运用会计手段来实现对药品流通中所发生的各类费用进行归类汇总, 并给予核准和控制的过程。基层医疗卫生院通过对药品成本进行核算, 可以真实的反映其医疗服务过程中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并以此来促进基层医疗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因此, 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院的药品核算工作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新形势下基层卫生院强化药品成本核算的方法

(一) 加强对基层卫生院药品预算管理

树立全面预算的管理理念, 加强对医院药品在预算管理, 如结合年度药品采购计划, 编制药品预算方案, 并对年末的各项药品发生额与预算进行比较, 从而改进药品的预算管理目标。同时, 对预算内容上, 要结合医院资金的管理, 包括对药品收支预算和参与药品招投标进行管理, 还包括对非基本医疗药物采购的会计管理。对涉及到往来账款要进行有效的预算, 如对当前药品成本占医院总经营成本的比例, 如果比例过大, 给医院的资金管理带来隐患, 从而影响了医院的各项业务开展。

(二) 加强对基层卫生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改革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 有利于企业对于各类经济活动都实现了有效的监督。新形势下, 基层卫生院虽然实现了基本医疗药品零差价, 仍有必要通过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以实现对药品的成本核算。具体来讲, 内部会计管理制度, 能够实现对各类药品进行准确的核算, 并通过对内部会计人员的监督机制, 运用财务管理的方法和程序, 从价值上来实现有效的成本效率控制。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一是从责任的落实上, 做好财务核算人员的职责分工, 并结合定期的成本核算状况进行总结和分析, 从汇集的财务信息中选择科学的方法来确保药品成本效率核算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二是从行政监督上来确保药品成本核算制度有效实施, 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必须要从自我评估中来加强对药品成本的的监督和评价, 及时发现药品成本核算中的问题和漏洞, 结合新情况和新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加以修正和改进。

(三) 加强对药品采购流程过程的成本核算控制

从概念上讲, 药品的采购成本主要是从药品的采购到入库整个过程中的一切费用, 而实施基本药品零差价销售以来, 药品主要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主导下统一指标采购, 更是从药品的采购渠道上进行了全面的分类汇总核算, 以实现对各类药品的明确分类, 并结合其药品价格进行明确, 以便于实现对药品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核算。同时, 在对于药品销售商的管理中, 对于部分集中采购药品而进行的打折等情况, 要通过对其进行准确的计算, 从财务科目上增加折扣科目, 以便于对医院药品采购中发生现金折扣的药品进行单独核算。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药品折扣, 作为药品成本核算管理的重要内容, 需要基层医疗会计人员能够切实将核算工作做到实处。

(四) 从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加强成本核算控制

在药品的存储和领取过程中, 由于药品在库房之间的流动, 从而产生一定的费用成本, 而在药品成本核算工作中, 必须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并能够从加强对药品库房的对账管理来确保药品成本的一致性。需要说明的是, 对于药品在售价上的调整, 需要结合药品管理实际进行核算, 并且不能违背基本医疗药物的零差价原则, 并与药品物价监管部门进行及时的协调, 切实从药品的成本核算控制中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管理能力和水平。

(五) 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审计监督控制

建立会计审计制度, 从各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工作实际来强化监督, 如在实施内部管理控制的条件下, 通过对各项资产物资的管理监督、交接记录的分析, 以及相关药品物价执行情况的检查等, 以实现对各基层医疗卫生院会计工作的绩效考核, 从而提升基层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六) 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训和提升

在做好基层医疗卫生院药品成本核算工作的前提, 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会计队伍。为此, 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上, 来不断加强对成本核算人员的培训, 通过继续教育, 业务技能培训, 来提高会计人员的纠错和防错能力, 避免会计信息失真, 使其既要满足“核算型”的要求, 又要适应“科技型”的需要。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院的会计人员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以满足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的综合人才队伍的形成。

三、总结

总之, 作为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院, 必须能够从过去的依靠药品单价来维持生存的工作态度中转变过来, 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切实通过制度监督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药品成本核算机制。同时,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 更应该从日常医疗卫生管理服务过程中, 通过不断改进药品成本核算方法, 执行好基本医疗药物零差价的惠民政策, 以最低的花销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满意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石云.基于新医院会计制度促进内控建设的完善与发展的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2012 (07)

3.卫生院成本管理制度 篇三

关键词:新医改;基层医疗机构;成本控制

在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也逐渐开始建设与发展。同时,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改政策推行的前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能够实现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其发展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积极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体制,有效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一、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为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实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工作中,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且在区域内存在资金分配模式不均的现象,这往往就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发展的积极性与生存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些地区为了能够保证各医疗机构不出现亏损对其资金进行分配,但是往往就会形成大锅饭的局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较差,医疗服务的质量较差。其次,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建设发展中应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与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甚至在一些医院,其财务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是医护人员承担的,这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相关数据的采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对成本控制造成影响。最后,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在大多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进行成本核算往往是对其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与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结构建设发展中,科学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可以提升对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减少消耗,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其管理中重视收入,尚未认识到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重要性,尚未在其内部构建起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这也使得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这往往也会造成铺张浪费的现象。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实现全面预算。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为了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其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其财务管理中能够推行全面预算,对其建设发展中的财务活动进行约束与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工作,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而且就目前推行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第七条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是根据其发展管理中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构成。为了能够加强其成本控制,就需要管理层认识到加强预算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能够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发展建设计划以及各项财务活动计划,尤其是费用支出等编制合理的预算[2]。并保证制定的预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执行,将预算应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活动的各个项目与环节,避免其流于形式,失去约束作用,产生不必要的成本。

(二)加强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在新医改背景下,根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中相关条例,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实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就可以在其财务管理时通过对某一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对该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进行细化与规范。还要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情况监督部门,避免出现预算执行不力的现象。同时还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这样就可以较好的保障将成本控制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各个科室与岗位都进行考核与监督。这可以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在其工作中尽可能的规避与杜绝不必要的支出。

(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控制,需要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不断加强其流动资金的管理,保证其资金周转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对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是承担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了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就可以对某一地区内的相关医疗业务进行规范。例如可以要求该地区的几家公司向其提供定向的业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其采购等业务更加简化,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能更好的管理其成本,也能避免药品、器械等出现囤积与过期的现象,降低储备的数量,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可以将结余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其成本,加强成本控制。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定期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并能对其财产内的相关设备进行报废批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时候,还需要参考实际需要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避免盲目的投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

(四)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就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的意识,能够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中的重要性,医院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与发展,使其能夠学习先进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能与实际结合起来。在面对新医改背景下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要进行积极的分析,从而能够解决遇到的成本控制问题,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资金管理质量与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新医改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医院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都提出了更加详细与具体的要求。在医院的资金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管理的重点与中心,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需要根据新医改政策的变化与医院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改进与调整。这样才能促使医院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医院也要不断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意识与成本控制工作管理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成本控制质量,促使医院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徐特玲.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资金管理问题的探讨[J].现代商业,2012,18:103-104.

4.乡镇卫生院管理制度 篇四

2008-09-20 17:02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查房每周l~2次,应有主治医师、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内容包括审查和决定急、重、疑难患者及新入院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计划,抽查医嘱、病案、护理质量并听取各级医师、护士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意见,进行必要的示教工作。对所查病人,应亲自询问诊疗情况和病情变化,了解生活和一般状况,并全面查体。

二、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应有住院医师参加,内容包括:系统了解主管住院患者的病情变化,系统进行全面物理检查,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及治疗效果,对新入院、重危、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好的患者进行重点检查讨论,确定新方案,决定出院、转科、会诊,检查所管住院医师的病历,对不符合病历书写要求的,都要一一予以纠正,听取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意见。

三、住院医师查房每日上、下午至少各一次,系统巡视,检查所管患者的全面情况,对危重患者随时视察处理,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对新入院、手术后、疑难、待诊断的患者都要重点巡视,根据各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检查当天医嘱执行情况,必要时给予临时医嘱。妥善安排患者的膳食,主动征求患者对医疗、护理、生活安排等方面的意见。

四、业务查房:由业务院长率领,医务科、护理部及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查房内容包括医护质量、医疗制度、病区管理等,查房结束后由医务科记录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五、护理查房:由病房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每周进行一次护理查房,主要检查护理质量,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结合实际教学。

六、行政查房:由院长率领,由院长办公室召集有关科室负责人参加,每周一次。内容包括:行政管理、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病房管理、医院秩序、爱国卫生等。查房结束后,由院办公室详细记录工作质量、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并督促、检查落实情况。

七、教学查房:对实习、进修医师、护士进行以教学为目的的查房,结合临床病例进行讨论、示教和讲课,每周1~2次,由各科主任、护士长安排。

八、每次查房后应及时详细将查房情况、病人的生命体征和主要阳性体征及其变化,以及有鉴别意义的阴性体征和分析及下步处理意见,记录于病程记录之内。

九、临床医师必须严格执行三级负责制。

(一)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即主治医师应对住院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应对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负责。

(二)医师三级负责制体现在查房、手术、急诊、值班、抢救、解决疑难、医疗文件书写、质量管理等方面。

(三)在各种诊疗活动中,下级医师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听取上级医师的指导意见,上级医师有责任查询下级医师的工作,上通下达,形成一个完整的诊疗体系。

(四)下级医师必须认真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若下级医师不请教上级医师,主观臆断,对病人作出不正确的诊断和处理,由下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向上级医师汇报,上级医师未能亲自查看病人即作出不切实际的处理意见,所造成的不良后果,由上级医师负责;若下级医师不执行上级医师的指示,擅自更改或拖延而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后果,由下级医师负责。

(五)若下级医师对上级医师的处理意见持不同见解时,仍应执行上级医师的决定,事后再与上级医师进行学术探讨。护理工作制度

一、新病人入院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体温在37.5°C以上及危重病人每4小时测量1次。一般病人每日中午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每日询问大便1次;新入院病人测身高及体重1次,其他按医嘱执行。

二、病人入院后,根据病情决定护理分级,并作出护理标记。l、特级护

理:病情危重,需随时进行抢救的病人。派专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备齐急救器械、药品,随时准备急救;制定护理计划,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

2、一级护理:重症病人、大手术后及需严格卧床休息的病人。生活上给予周密照顾,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每30分钟巡视一次,根据病情更换体位,预防并发症。3.二级护理:病情较重、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的病人。适当地做室内活动,生活上给予必要的协助,注意观察病情变化,每1-2小时巡视一次。4.三级护理:一般病人。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生活自理:注意观察病情,根据病情参加一些室内、外活动。

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科内遇疑难病例,入院三天内未明确诊断、治疗效果不佳、病情严重及院内感染者均需讨论。

(二)疑难病例须认真进行讨论,经管医师须充分做好讨论前的资料准备,并在科室里预先告知。

(三)讨论会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主持,本科或邀请他科有关人员参加,必要时邀请医务处和院领导参加。

(四)讨论应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为患者着想,尽早明确诊断,修订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手段和依据。讨论会要有完整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并整理后主治医师及上级医师签字,记入病案存档。

医师院外会诊管理制度 为规范我院医师会诊行为,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外出会诊制度:(一)医师未经院医务处批准不得擅自外出会诊。我院如接到外院的会诊邀请,在不影响我院正常业务工作和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医务处将及时安排医师外出会诊。会诊影响我院正常业务工作但存在特殊需要的情况下,应当经医务处主任及分管院长批准。(二)医师接受会诊任务后,应当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亲自诊查患者,完成相应的会诊工作,并按照规定书写医疗文书。

(三)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难以胜任会诊工作,应当及时、如实告知邀请医疗机构,并终止会诊。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发现邀请医疗机构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不适宜收治该患者,或者难以保障会诊质量和安全的,应当建议将该患者转往其他具备收治条件的医疗机构诊治。会诊结束后,医师应当在返回本院2个工作日内将外出会诊的有关情况报告所在科室负责人和院医务处。(四)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我院不得派出医师外出会诊: 1.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或者我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2.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3.邀请医疗机构不具备相应医疗救治条件的;

二、邀请会诊制度:(一)医师在诊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或者患者要求等原因,需要邀请其外院医师会诊时,当向患者说明会诊、费用等情况,征得患者同意后,报院医务处批准;当患者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应征得其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二)请外院医师会诊时,需向该医院发出书面会诊邀请函。内容应当包括拟会诊患者病历摘要、拟邀请医师或者邀请医师的专业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会诊的目的、理由、时间和费用等情况,并加盖院医务处公章。

(三)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提出会诊邀请: 1.会诊邀请超出我院诊疗科目或者我院不具备相应资质的; 2.我院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不能为会诊提供必要的医疗安全保障的; 3.会诊邀请超出被邀请医师执业范围的;

三、医师在会诊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有关的卫生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规范、常规。

四、会诊中涉及的会诊费用按照邀请医疗机构所在地的规定执行。差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结算,不得重复收费。属我院根据诊疗需要邀请的,差旅费由院方承担;属患者主动要求邀请的,差旅费由患者承担,收费方应向患者提供正式收费票据。

会诊中涉及的治疗、手术等收费标准可在当地规定的基础上酌情加收,加收幅度由省级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确定。我院由于会诊产生的收入,应当统一支付给院方,会诊医师本人不得收取。我院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付派出会诊医师合理报酬。

五、医师在外出会诊时不得违反规定接受邀请医疗机构报酬,不得收受或者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的钱物,不得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六、医师违反规定擅自外出会诊或者在会诊中违反规定的,记入医师考核档案;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医师外出会诊违反《执业医师法》有关规定的,按照《执业医师法》第三十七条处理。

七、医师受卫生行政部门调遣到其他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的,不适用本制 度。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一)院设立危重病员抢救领导小组,由业务副院长任组长,医务处主任、护理部主任、门诊部主任、内科主任、我科主任任组员。

(二)各科医务人员遇有重大危重病员时,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及有关部门(院办、医务处、门办)。

(三)发生重大成批危重病员时,由院抢救领导小组根据病情成立指挥组,负责抢救人员的组织、抢救方案的拟定、物品的调集、各科室的协调以及和上级机关、医疗单位的联系。

(四)指挥组成员在抢救期间必须轮班在现场工作,随时掌握、处理抢救中存在的问题。

(五)各科室在接到抢救通知后,应立即放下可以暂缓进行的工作,立即奔赴现场,积极参加抢救,抢救工作由主科负责,其他科室根据需要积极协助。

(六)急诊科及各有关科室(包括放射、化验、药房、供应室、心电图室、超声波室等),应随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

(七)各科的抢救器材、抢救药品须定位存放,妥善保管,定期检查,补充更新,作好记录交班。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八)在医生未到达之前,护理人员应根据病情及时采取措施。主要负责抢救的科主任,应到现场抢救,并安排好本科抢救人员。医务科或门诊办公室(夜间由总值班室)应主动关心,协助解决抢救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要时院领导应到现场,按情况调动全院力量,并组织有关人员到现场负责家属、单位、公安等联系工作。

(九)抢救过程中必须掌握关键,采取各项抢救措施挽救病人的生命,各科医护人员熟悉并掌握本科的各种急救医疗处理及技术操作。

(十)负责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严密观察病情,认真负责,坚守岗位,分秒必争,随时做好病史记录,病情有变化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以便加强抢救措施。

(十一)及时通知病员家属或单位领导来院,并将病情变化随时向家属交待清楚。纠纷、交通事故、自杀等,应报告公安机关。

(十二)抢救完毕,需做好抢救记录,必要时需做好抢救小结,以便总结经验,改进工作。

术前讨论制度

(一)对重大、重危、疑难、易发生并发症、致残、预后不良及新开展手术均应进行术前讨论。

(二)讨论会由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主持,经治医师、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护理及有关人员参加,并详细记录归入病史。

(三)重点讨论:

1、术前诊断及诊断依据。

2、手术指征。

3、术前准备及病员对手术耐受力的评估。

4、麻醉选择。

5、术式选择,术中注意事项,术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估计及预防对策。

6、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发症及预防处理。

7、术后观察及护理要求。

8、手术人员组成及分工。

(四)术前讨论主要内容(诊断、手术及治疗方案、危险性及可能出现等)应向病员及单位谈清楚。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一)凡死亡病例讨论,一般应在死后一周内召开。

(二)特殊及意外死亡病例,不论是否属于医疗事故,都要及时单独讨论(当日完成),并报医务科和院领导。

(三)用于做尸检的病例须在病理报告做出后的一周内

进行。

(四)死亡病例讨论由科主任主持,医护人员参加,必需时请医务科参加。讨论会要有死亡时间、地点、诊断、死亡原因、参加人员签名及发言记录、讨论时间地点等完整的记载,以及本次讨论结果、对此病历的必须要吸取的经验教训等,整理后主治医师及上级医师签字,入病案存档。不准以死亡小结代替死亡病例讨论会记录。

查对制度

一、医嘱查对制度

1、医嘱转抄后,应做到每班查对并登记,转抄医嘱者与查对者均需签名。

2、临时医嘱要记录执行时间,并签全名。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先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3、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第二人查对。

4、抢救病人时,医生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需复诵一便,待医师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保留用过的安剖,经二人核对后再弃去。

5、护士长、负责医师每周总查对医嘱1次。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必须严格执行三查八对。三查—备药前、备药中、备药后查:八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有效期。

2、备药前要检查药品质量、注意水剂、片剂有无变质、安剖、针剂玻璃瓶口有无松动、裂痕,有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或标签不清者不得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易致过敏的药物给药前应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用后保留安剖,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赔伍禁忌。

5、发药或注射时,如病人提出疑问,应及时查对后方可执行。

三、输血查对制度

1、查采血日期、血液有无凝血块或溶血,血袋有无破裂。

2、查输血单与血袋标签上供血者的姓名、血型、血瓶号及血量是否符合,交叉配血报告有无凝集现象。

3、查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及血型。

4、输血前检查配血报告必须经二人核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5、输血完毕,血袋送回血库保存24小时。

四、手术病人查对制度

1、术前准备及接病人时,应查对病人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及部位。

2、查手术名称及配血报告、术前用药、药物的过敏试验结果等。

3、查无菌包的灭菌指示剂以及手术器械是否齐全。

4、凡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关闭缝合前,需核对纱布、缝针、器械的数目无误,方可关闭缝合伤口。

5、手术取下的标本,应由洗手护士与手术者核对后,再填写病理检查单送验。

五、供应室查对制度

1、准备器械包时,要查对品名、数量、质量及清洁度。

2、发器械包时要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及灭菌指示剂。

3、收回器械包时要查对数量、质量及清洁处理情况。

供应室工作制度

一、供应室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着装整洁、服务热情、严格遵守供应室各项规章 制度。

二、各项技术操作有严格程序和质量标准。

三、供应手续(一)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的用品,除不便携带者外,一律由门诊和临床科室做好需用计划(基数),由供应室每日定时送各科室,采取收旧补新的方法主动供应。(二)凡不在供应器材范围以内及临时或急诊用物,则由科室自借归还。(三)各科室如需特殊器材,应预先通知,以便准备。(四)供应物品如有错误和损坏,应立即通知供应室,以便及时了解、纠正和补换。(五)凡沾有脓血的器械,须由科室立即洗涤清洁,以免凝固损坏。各种用过物品,由各科室先行初步清洗消毒后方可送供应室。传染病人用物,应严格消毒后单独送交供应室。(六)凡无菌日期超过 1 周或封口已被拆开者,一律不得再用。

四、对准备器材、敷料的要求(一)所有包布、治疗巾及洞巾必须清洁无损,每次用后一律换洗。(二)金属器械,每天清洗后擦油,以免生锈损坏。(三)各种针头应做到清洁、通畅、锐利,斜面大、针梗长度要符合要求。(四)玻璃类器皿应按规定冲洗清洁,严密灭菌。(五)刀剪等锐利器械应与一般器械分开,单独保管。(六)橡皮用品应保存于较凉地方,冬天避免受冻,防止锐形拆叠。手套应定期检查上粉,凡质量变软或有粘连时一律不得再用。(七)所用物品,必须挂牌标明品名、数量、成人或小儿使用,并注明灭菌日期、包扎者与核对者编号,以便检查。(八)敷料须轻松、柔软、平滑而易于吸水,所有毛边应折在里面,无异物,大小适宜,使用前必须严格灭菌。

五、消毒灭菌工作(一)根据物品性质采用适当的灭菌方法,严格掌握灭菌程序和时间。(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前必须检查包布是否双层无破损,物品是否清洁,包扎是否严密。放置玻璃器材时不得挤压。消毒员不得擅自离开,应严格掌握压力和时间,以保证灭菌效果。灭菌完毕后,必须待汽压表的指针下降至“ 0 ”处,方可打出锅门,以免发生危险。定期鉴定高压锅的灭菌效能,并有记录。注意高压灭菌器的保养工作,每次(日)使用前 要洗刷一次,并按时维修。(三)各类人员拿取无菌物品时,必须洗净双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四)已灭菌物品和未灭菌物品应严格分开放置,以免混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有明确标志。工作程序和行走路线不交叉、不逆行。(五)凡不用高压灭菌的物品,则用煮沸法,如玻璃、搪瓷类,应放入冷水中,待水煮沸后,煮十分钟。橡皮类则待水温后放入。(六)不适用以上方法者可用化学药品消毒,如刀、剪、膀胱镜、肠线等,浸泡前必须洗刷清洁。所用消毒溶液应定期更换(容器应消毒)。

5.卫生院财务管理制度 篇五

纳雍县乡镇卫生院在县卫生局二级会计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的指导下,根据相关规定,遵循“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于每年初详实编制本年度收支计划,报县卫生局会同县财政局核定。

乡镇卫生院要按照核定的预算,依法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

二、收入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收费政策、收费范围、收费项目、收费标准组织收入,做到不超收、不漏收、不乱收。

(二)乡镇卫生院各项收入必须统一管理。

任何个人和科室都不得代收费和截留,更不得私设小金库及账外设账。

(三)乡镇卫生院要加强收费票据的管理。

收费必须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票据,严禁使用自制票据或白条收费。

票据必须专人保管,严格执行票据登记、缴销制度,不得转借;严禁虚开、多开或套开金额;严禁收费不开票据,一经发现以上行为,按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四)乡镇卫生院各项收入要及时缴存开户银行,确保资金安全,不得随意坐支和挪用。

三、支出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各项支出要符合财务制度的有关规定。

(二)乡镇卫生院各项支出必须凭合法的原始凭证报销,原始凭证必须具备业务发生的时间、内容、单位、数量、金额、出示凭证单位公章、填制凭证人员姓名、经济业务的用途、经办人员签名、实物类验收签名等必备要素。

各项支出必须坚持“一支笔”签字审批制度,原始凭证要做到内容真实合法、数字准确、手续完备。

(三)乡镇卫生院要足额提取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公积金和失业保险金等相关基金和有关福利费用,并按有关规定足额缴纳。

四、货币资金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要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现金”、“银行存款”的内部管理制度,要设置“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

(二)乡镇卫生院现金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其使用范围,库存的备用现金不得超过三天的零星开支,确保现金的安全。

经常进行现金余额清查盘点,如果发现账款不符,应及时查明原因。

现金不得以白条抵库。

(三)乡镇卫生院银行存款每月要与开户银行进行逐笔核对,并填制银行存款余额对账表。

不得多头开设银行基本账户,不得出借、转让银行账户,不得公款私存。

(四)严禁乡镇卫生院为任何经济组织和个人提供借款或担保,如有违反,按挪用公款有关规定处理。

五、药品及材料、物资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健全药品、材料、物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实物负责人不得由会计、出纳及药品会计兼任。

(二)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对“库存物资”、“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其他材料”的管理,坚持“计划采购、定额定量供应”的原则,根据业务的实际需要,确定储备额,防止积压。

内部管理科室要分类建好明细台账及消耗

帐,并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妥善保管好各类物资和材料,防止毁损与丢失;定期进行盘点并及时处理账务,确保帐帐、帐实相符。

(三)毒、麻、精神及计生药品要按照相关规定实行特殊管理,落实专人、专柜、专锁。

六、固定资产管理

(一)乡镇卫生院要建立固定资产内部管理机制,明确内部管理科室和使用科室的责任。

固定资产必须凭原始发票、附件、政府采购手续(具备政府采购标准的)入账,上级配备的医疗设备和器械也要及时入账。

(二)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要实行“三帐一卡”管理,即:建立总账、一级明细分类帐、二级明细分类帐、固定资产卡片。

(三)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转让、报废处置,必须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报批程序。

(四)乡镇卫生院固定资产要每年进行全面清点、核实,盈亏要及时查清原因,做到帐帐、帐卡、帐实相符。

七、债权债务管理

(一)按照《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规定,乡镇卫生院不得举债建设,不得发生融资租赁行为。

(二)乡镇卫生院应对不同性质的债权债务分别管理,及时清理,并按照规定办理结算;所有债权债务必须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不得将同类进行合并处理。

(三)乡镇卫生院要加强各种应收款项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应收款项的管理制度。

对“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的产生,实行担保人负责制,做到谁担保谁负责;对已产生的“应收医疗款”、“其他应收款”及时催收,经常核对余额。

八、会计机构和财务人员的管理

(一)鉴于业务工作需要,乡镇卫生院保留原有会计核算机构和人员,配合核算中心做好内部医疗服务、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工资等业务核算,同时做好往来手续办理、会计资料收集整理、卫生统计资料收集整理、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等财务工作。

(二)乡镇卫生院会计核算人员必须依法进行会计核算,不得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九、会计档案的管理

乡镇卫生院要妥善保管会计档案。

6.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篇六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根据国家《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包装物、容器标准和标识》等相关文件,结合本院实际情况,修订本制度。

(一)医疗废物处理管理制度

一、由医院办公室、临床科室负责对从事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

二、生活垃圾置黑色垃圾袋中,由清洁人员定时收集,院内用密封容器按固定线路进行运送,不能污染环境。集中收集后的生活垃圾应请环保部门及时运走,如无法及时运走的生活垃圾,必须置密封容器中存放。

三、治疗室内的废物筒应加盖或置存放柜内,分生活垃圾、医疗废物、利器盒等。未被污染的废弃物(如药品外包装、盐水瓶、青霉素瓶等)可以当作生活垃圾处置。敷料、棉签等放置黄色垃圾袋、玻璃安瓿、玻璃器皿、一次性注射器及针头等置于套有黄色垃圾袋的锐器盒中,小心处理以免损伤。放射性废物置红色垃圾袋中。

四、临床产生的医疗废物必须置黄色垃圾袋中,当装满3/4时扎紧袋口后放入专用医疗废物暂存容器中,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应防渗漏,外表面粘贴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和警示说明的标签。科室内的医院废物暂存地应粘贴医疗废物标志。

五、废弃后的注射器与输液器的针头等利器、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注射器与输血器等应放入利器盒内,定时由保洁公司的专职人员运至医疗废物暂存点,减少工作人员针刺伤的发生。

六、清洁人员收医疗废物时,应记录,临床科室签名认可。科室收集总量应与运出医院的总量进行核对,以免流失。

七、被血液、体液污染的口罩、帽子、鞋套、中单、尿布、便盆等按医疗废物处理。

八、病原体的培养基、菌种等高危废弃物,应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剂消毒后,再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九、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的废物应当使用双层黄色垃圾包装袋,并及时密封。

十、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各类废物不得取出。包装物或者容器外表面被污染,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十一、禁止将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合,如不慎将生活垃圾混入医疗废物中,那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十二、医疗废物由医院专人、定时、固定线路、密封容器进行收集、运送,不能污染环境。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对运送工具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

十三、医疗废物收集人员负责登记各部门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袋数),并请该部门人员确认。医疗废物装箱时,箱外要标明袋数,并加以登记。

十四、医疗废物收集人员应做好必要的防护,如工作衣、手套等。应及时清运,按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指定暂存地。

十五、医院集中存放医疗废物的房间必须上锁,避免流失。

十六、垃圾房应每天进行清洗、消毒,外墙粘贴有明显的医疗废弃物警示标识、“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和医疗垃圾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有防渗漏、防鼠、防蚊蝇、防蟑螂、防盗以及预防儿童接触等安全措施。储存容器应绝对密闭,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有上下水、洗手等设施。

十七、废弃的麻醉、精神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十八、任何人不得将医疗废物自行外运、外卖,医疗废物每天由广州市无害化处置中心回收、焚烧,必须做好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十九、发生医疗废物处理事故后,按照医院制定的应急预案、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处置,在24小时内上报县卫生局和环保局;导致1人以上死亡或者3人以上健康损害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可能传染病传播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二)医院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全院职工认真学习《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国家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2、根据《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结合医院实际制定我院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制定意外事件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3、制定针对不同工种人员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4、指导、检查医疗废物处理日常工作落实情况。

5、管理医疗废物档案资料。

6、分析处理医疗废物管理中的其它问题,并组织解决。临床科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按照以下工作要求,及时分类收集医疗废物。

(三)医疗废物院内运输管理规定

一、运送人员每天下午4时30分从各科室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从高楼层到低楼层的路线从楼梯走道送至垃圾贮存间,并锁好门窗。

二、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者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垃圾贮存房。

三、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者增加一层包装。

四、运送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应当防止造成包装物或容器破损和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

五、运送医疗废物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无锐利边角、易于装卸和清洁的专用运送工具。

六、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应当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1000ppm/L)对运送工具(推车及容器)进行擦拭或浸泡,运用医疗废物的专用车不得运送其他物品。

(四)医疗废物集中存放场所管理规定

一、在一楼垃圾专用房间暂时贮存医疗废物,有严密的封闭措施,加盖、上锁,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

二、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三、医疗废物暂时贮存的时间不得超过48小时。

四、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有效氯浓度>1000ppm/L)对垃圾房的墙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和消毒,定期喷洒防蚊蝇、防蟑螂药物。

五、设兼职人员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五)医疗废物交接工作要求

一、运送人员收集各科医疗废物要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二、科室实行登记记录。禁止工作人员及清洁工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

三、运送人员将医疗废物交于指定的垃圾处理公司时应进行交接点数,详细记录重量、袋数、时间并双方签名。

四、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六)职业卫生安全防护要求

一、为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服、帽子、口罩、手套、胶鞋等,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二、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生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时,应当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清创,对创面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和随访,并上报院感科。

三、被HBV阳性病人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应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进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七)医疗废物管理意外事件应急预案

一、立即报告院办。

二、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

三、组织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成员尽快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四、对感染性废物污染区域进行消毒时,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的区域和污染最严重的区域进行,对可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五、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应当尽可能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其它现场人员及环境的影响。

六、采取适当的安全处置措施,对泄漏物及受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或者其他无害化处置,必要时封锁污染区域,以防扩大污染。

7.卫生院成本管理制度 篇七

1 资料来源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经济学中成本核算思路与方法,对样本地区不同级别机构项目成本进行核算,继而通过同一项目不同机构成本的汇总形成样本地区成本。成本测算所依据的数据来源于上海市宝山区、江苏省金坛县、青海省平安县的93家县、乡、村三级卫生机构的现况调查。具体成本来源界定及其核算方法、间接成本的分摊以及相关调查内容和样本情况详见《农村公共卫生项目投入标准测算的思路与方法》(本刊2010年第1期)一文。

2 结果与分析

2.1 样本县项目实际消耗总成本

按2006年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际消耗成本计,江苏省样本县总成本10 851.74万元,上海市样本县22 929.98万元,青海省样本县仅为819.69万元;剔除“基本医疗”后,3县总成本分别为2 329.70万元、6 608.11万元和310.70万元(表1)。

3样本县实际消耗总成本存在较大差异,这与3样本县的服务人口(3样本县人口数分别为54.1万人、80.8万人和10.9万人)、项目开展程度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异有着一定的关系。

从人均消耗成本来看,上海样本县最高,人均283.79元;其次是江苏样本县,人均200.54元;青海样本县最低,仅为人均75.20元。剔除“基本医疗”后,3样本县人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成本消耗分别为81.78元、43.06元和28.50元。人均项目成本的差异可能与项目开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当地政府对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差异有着一定的关系。

2.2 样本县不同职能成本

由于3样本县面临的公共卫生工作任务和侧重点不同,政府和卫生服务机构对于不同项目和职能的成本投入侧重不同,但是整体上,不同职能的成本消耗呈现出一定的趋势:首先3样本县均以基本医疗所占成本最高,江苏省、上海市和青海省样本县所占比例分别为78.53%、71.18%和62.10%。其次为疾病预防控制职能成本,分别占总成本的5.07%、10.67%和7.93%。

江苏、上海和青海3个样本县的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3职能的成本支出分别占了总支出的87.97%、87.01%和77.87%,其他包括疾病监测与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爱国卫生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5项职能的成本分别只达到总成本的12.03%、12.99%和22.13%,见表1。

剔除“基本医疗”后,3县的总成本也表现出基本一致的趋势,均以“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和“疾病监测与报告”成本为高,3类职能的成本分别占了总成本的58.85%、70.33%和64.33%。成本消耗较低的项目中,江苏省样本县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上海样本县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卫生监督”,青海样本县则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爱国卫生运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3 样本县不同项目实际消耗成本

3 个样本县的不同职能的项目成本构成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以“疾病监测与报告”为例,该项职能的成本绝对值及其占总成本的比例,3样本县差异均很大。江苏、上海和青海三地分别为347.38万元、1 018.91万元和70.59万元,分别占其总成本的3.20%、4.44%和8.61%。该职能具体项目的成本构成,也相差较大。6项具体项目中,江苏样本县成本比例最高的是重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成本为219.22万元,占总成本的0.94%,青海样本县则是传染病疫情报告,成本为24.84万元,占总成本的3.03%,然而上海样本县成本最高的则是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与报告,成本为358.07万元,占总成本的1.56%。

其他职能具体项目的成本及构成也表现出同样的差异。其他详细服务项目成本及其构成,见表2。

对于纳入公共卫生范畴存在争议的“基本医疗”职能,其服务项目成本,占总成本比例最高的3县都是常见病、多发病诊治所消耗的成本,江苏省样本县为7 266.8万元,占总成本的66.96%,上海样本县为13 778.43万元,占总成本的60.09%,青海样本县为345.02万元,占总成本的42.09%;排在第2位的,江苏省样本县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救护,为253.79万元,占总成本的2.34%,上海样本县是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与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精神卫生、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为1 065.90万元,占总成本的4.65%,青海样本县是正常分娩的接产,为44.32万元,占总成本的5.31%。

3 讨论

2006年,3样本县中上海样本县项目成本最高,达到22 929.98万元;其次是江苏样本县,总成本为10 851.74万元;青海样本县地处西部,成本最少,仅为819.69万元。从不同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能和类别来看,3县均以基本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3项职能在成本构成中比重较大,江苏、上海和青海3个样本县的比重分别为87.97%、87.01%和77.87%。剔除基本医疗后,均以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和疾病监测与管理所占比重较大,3县分别占了总成本的58.85%、70.33%和64.33%。而成本消耗较低的项目分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监督”和“爱国卫生运动”等。

但是,在职能构成总体趋势一致的情况下,3样本县不同职能成本以及不同职能下项目成本差异均是非常明显的。这充分反映了不同样本地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工作侧重点和内容的不同,也反映了在当前财政有限的条件下,政府和卫生服务机构对公共卫生职能或项目重视的不同。因而,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内容及其要求,以及项目投入经费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与探讨显得非常重要。

8.卫生院成本管理制度 篇八

摘 要 随着企业对生产各个环节的改进和完善,目标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已经显现出来,其中设计成本的管理更是关键所在,需要引起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在具体的管理实践中,企业要处理好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充分考虑设计的前瞻性和企业经营期内综合成本最小化的内在联系,将设计成本和生产成本相结合,逐步加强和完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

关键词 目标成本 设计成本

企业经营的目的是盈利、发展和壮大,而达到此目的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成本管理,控制企业在各个生产环节、管理层面和经营期内的成本控制,降低企业在整个经营期内的综合成本。而设计成本是目标管理成本中的是首要环节,因此,加强设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正确处理好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高质量的产品会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有些企业管理者为了保证企业产品的质量,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引用最好的生产原料,提高产品的生产标准。这些措施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来说是必要的,也无可厚非。但是企业的管理者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高质量的产品伴随着的是高成本的支出。如果企业的产品定位过高,就会在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等方面比相同类型企业付出更高的成本。如果过剩的产品不能在质量上对产品性能带来质的变化,这就会造成企业的产品“性价比”较低,反而会使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企业要控制目标成本,就要处理好质量和成本的关系。

企业要想正确处理质量和成本的关系,首先管理者就要放弃盲目追求企业产品高质量的观念,然后在对市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客户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企业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在满足客户质量需求的前提下,避免出现质量和功能过剩造成的成本浪费。例如:现行移动基站用备用电源一般在3-4年均需要更换一次,而我们常规蓄电池在普通浮充状态下可以使用7-8年,而通过适当减少单片极板重量、降低蓄电池重量的方法,不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满足了客户对蓄电池使用寿命的要求,这样的处理方式虽说产品质量不是最好,但却有效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的正确选择。因此,企业正确的处理质量和成本的关系,不但可以为自身节约大量的资金,而且可以避免自己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为自身的发展和壮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充分考虑设计的前瞻性和企业经营期内综合成本最小化的关系

企业管理者在强化目标成本管理的时候,均会在利益上面临着长期成本和短期成本的抉择。为能够快速产生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往往只考虑到一年或者前几年的成本控制,忽视生产经营期限与企业设计寿命的关系、功能过剩成本与功能不足成本的关系、生产能力与市场需求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等各种因素对企业成本的综合影响,结果表面上看,短期内可以将成本控制在一个较低水平上,但是整个经营期内成本的比例却比较高。因此,企业管理者对未来的发展有前瞻性的设计,虽然可能会让企业在生产开始运营的阶段支付出较多的费用,产生更多的设计成本,但是这些准备工作将会使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水平和企业的空间布局的设计等更贴近企业未来面临的情况,让企业未来的生产过程更趋向合理化、减少变更设计支出,从而实现企业综合成本的最小化。

由于市场需求的不断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企业的管理者就需要不断的对企业原有的生产工艺和生产产品进行重新设计,对经营目标进行修正和重新定位,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当然,企业管理者不可能在企业经营之初就可以预见企业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情况,因此,企业的综合成本最小化是指在企业管理者在未来可以预见的经营期内的成本最小化。例如企业在经营初期,就结合自身的经济实力和设计能力,设计出兼容性较强的工艺流程,以便在以后的技术改造中,延长原有工艺和设备的使用寿命,这样就可以使开始的设计费用、购置设备费用与以后的改造设计费用、改造设备费用的费用之和最小;企业还可以经营初期就合理的设计生产规模和投资规模,预测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经营期限,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这样也可以使企业在经营期内的成本降到最小。

同时,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企业经营的前瞻性不仅指产品设计、生产经营规模设计和生产流程的设计等,更重要的是企业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的设计。企业管理者还要将综合成本最小化的观念贯穿到企业规划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并贯彻实施。企业只有将设计的前瞻性和综合成本理念最小化紧密结合,才能保证在未来的发展中少走弯路,将企业在经营期内的设计成本降到最低,从而使企业体现自身优势,在未来的竞争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结束语

企业管理者只有意识到设计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看清楚产品质量和成本的关系,具有企业发展设计的前瞻性和综合成本最小化的观念,才能真正完善目标成本管理体系,减少设计成本的支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蔡军.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研究.中南大学.2012.

上一篇:二年级数学第九周教案下一篇: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利规划理论与实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