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气体性质总结(共8篇)
1.高中化学气体性质总结 篇一
初中化学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的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本课旨在通过对气体和收集的专题复习,让学生掌握三大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原理、装置和收集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对有难度或较发散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一些习题的分析,由学生自行表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会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气体发生装置(2)学会根据气体性质选择气体收集装置。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比较、归纳等方法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2)能积极思考、主动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2)通过学习中找规律,规律中体验成功,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设计】
【导入】一段实验器具变换迁移的电脑特技镜头。
在优美的音乐中,试管→烧杯→锥形瓶……慢慢的变迁,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在笑声中学生听着讲解器具变迁的由来,使一开始就创设一种实验器具迁移、联想的情景。表达一种实验创意设计的意识,一切在于可行性,为后面高潮埋下伏笔。
【知识疏理】学生讨论:问题一:初中我们学习过的哪些常见气体?这些气体的制取整体思路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回顾常见气体及其制取过程,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已的心得,相互取长补短,达成问题的共识,然后提交本组结论,全班进行进一步探讨:气体的制取
气体的净化
气体的收集
尾气的吸收。还有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问题二: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完成下表。
二氧
氧气
化碳
药品 实
反应 原理 验
装置 室
收集 方法 制
验满 方法 法
检验 方法 工业制法
氢气
(通过学生自主完成,小组交流,全班展示,共同归纳复习课本常见气体的制取,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再现与巩固,系统掌握气体的制备,在学生头脑中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问题三:实验室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有几类?分别指出实例和适用范围。气体的发生装置如何选择?
(学生回忆两种重要的发生装置,回答问题:①反应物的状态;②反应条件)。【拓展思维】
情境设计:
1、小明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气体未收集满,试管中已经没有气泡产生了。该如何改进?
2、小红在做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时,实验做完后,试管中还不断有气泡产生。这样太浪费了,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通过交流对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养成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巩固与练习】
2.高中物理3-3气体知识点总结 篇二
等容变化和等压变化:
(1)Po/To=P1/(To-ΔT)
所以:P1=Po(To-ΔT)/To=Po(1-ΔT/To)
(2)h=Po-P1=PoΔT/To
(3)从上式可得:h是ΔT的正比例函数,所以这种温度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对于实际气体,R与压力、温度、气体种类有关。当温度较高、压力较低时,R近于常数。当T 较高,p→0时,无论何种气体,均有:
R =(pVm)p→0/T=8.314472J·mol-1·K-1
R=8.314472cm3·MPa·mol-1·K-1
R=8.314472_103dm3·Pa·mol-1·K-1
R=8.314472m3·Pa·mol-1·K-1
R=0.0820574587L·atm·mol-1·K-1(atm:一个标准大气压)
气体的等温变化:
1.温度:温度在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在微观上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量之一,符号T,单位K(开尔文);摄氏温度是导出单位,符号t,单位℃(摄氏度)。关系是t=T-T0,其中T0=273.15K,摄氏度不再采用过去的定义。
两种温度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T = t+273.15K和ΔT =Δt,要注意两种单位制下每一度的间隔是相同的。
低温的极限,它表示所有分子都停止了热运动。可以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
2.体积。气体总是充满它所在的容器,所以气体的体积总是等于盛装气体的容器的容积。
3.压强。气体的压强是由于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器壁而产生的。(绝不能用气体分子间的斥力解释!)
一般情况下不考虑气体本身的重量,所以同一容器内气体的压强处处相等。但大气压在宏观上可以看成是大气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的重力而引起的。(例如在估算地球大气的总重量时可以用标准大气压乘以地球表面积。)
压强的国际单位是帕,符号Pa,常用的单位还有标准大气压(atm)和毫米汞柱(mmHg)。它们间的关系是:1 atm=1.013×105Pa=760 mmHg; 1 mmHg=133.3Pa。
3.高中化学气体性质总结 篇三
总结如下:
白色:NaOH、Mg(OH)
2、Al(OH)3 Zn(OH)
2、Fe(OH)
2、AgOH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提问】这些金属氢氧化物对水的溶解性规律是什么?请总结之。
ⅠA和部分ⅡA金属氢氧化物都易溶于水,如NaOH,KOH,Ba(OH)2。Ca(OH)2是微溶性的。
其它的都是难溶性的,如Mg(OH)
2、Fe(OH)
3、Cu(OH)2 【提问】请分析总结这些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规律是什么。可从下面几点去思考,回答。(1)加热是否分解(2)与强酸(H+)反应(3)与强碱(OH-)反应(4)与氨水反应(5)是否容易被氧化(6)是否能被还原(分析,回答)(1)热稳定性
2AgOH Cu(OH)2 Ag2O+H2O
CuO+H2O
2Fe(OH)3 Fe2O3+3H2O
规律:①金属活动顺序“Mg”以前的金属氢氧化物稳定性好,难分解。②“AgOH”常温下易分解。
③“Mg—Hg”的氢氧化物常温下难分解,受热或灼烧易分解。(2)与强酸(H+)的反应 Mg(OH)2+2H+=Mg2++2H2O Al(OH)3+3H+=Al3++3H2O(3)与强碱(OH-)反应 Al(OH)3+OH-=AlO2-+2H2O
规律:只有两性氢氧化物才能与强碱溶液反应。(4)与氨水作用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Cu(OH)2+4NH3·H2O=Cu(NH3)4(OH)2+4H2O * Zn(OH)2+4NH3·H2O=Zn(NH3)4(OH)2+4H2O 规律:易形成氨络合物的金属氢氧化物能与氨水反应。(5)与氧化剂反应
4Fe(OH)2+O2+2H2O=4Fe(OH)3 规律:低价金属氧化物具有还原性。
【小结】金属氢氧化物所发生的反应,总结起来,主要有:
①热稳定性 ②酸性(H+)③碱性(OH-)④络合剂 ⑤还原性
【投影】右图试样X由氧化亚铁和氧化铜组成,取质量相等的两 份试样如右图所示进行实验:试回答在题右的两个问题。(读题、审题并形成解题的思路)。
(1)请写出步骤③中所发生的全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若全部的溶液Y和全部的粉末Z充分反应后,生成的不溶物W的质量为m,则每份试样X中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用m表示)。
思路引导A:根据试样X在
①和②的反应以确定出溶液Y和粉末Z的成分。
思路引导B:溶液Y和Z发生的反应③,只能是Fe和CuCl2和过量盐酸之间的置换反应,进而引导分析试样中CuO的质量关系。
进行如下的分析:
在反应①中,会发生如下反应: FeO+2HCl=FeCl2+H2O CuO+2HCl=CuCl2+H2O
在反应②中,会发生的反应有: FeO+CO CuO+CO Fe+CO2 Cu+CO2
那么,溶液Y中含FeCl2和CuCl2,粉末Z中含Fe和Cu: Fe+Cu2+=Fe2++Cu Fe+2H+=Fe2+H2↑
由于反应后溶液强酸性,且不会有Cu2+说明Z中Fe完全溶解了。不溶物W全部是金属铜,应是两份试样中的CuO转化生成的Cu。则每份试样中CuO的质量为:
答案:(1)方程式从略。
【投影】已知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2+和Cu。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CuO经H2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碱性氧化物Cu2O。要求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浓H2SO4、浓HNO3、稀H2SO4、稀HNO3、FeCl3。溶液及pH试纸。
实验方案。
①首先应理解题目给予的信息:
即:2Cu+ Cu+Cu2+
给我们提示,应该选择酸溶液为鉴定试剂。
②CuO经H2还原所得的红色产物可能是Cu和Cu2O的混合物。其中不溶于稀H2SO4,但能溶于浓H2SO4、浓HNO3、稀HNO3和FeCl3溶液,其结果都会生成Cu2+;CuO是碱性氧化物,可溶于酸,同时又会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③最后可确定稀H2SO4为鉴定试剂。
【答案】取少量红色产物加入稀H2SO4充分搅拌,如溶液呈蓝色,则证明有Cu2O,反之没有。
【投影】Fe3O4可以写出Fe2O3·FeO,若把Fe3O4看成是一种盐,又可写成Fe(FeO2)2。根据化合价规律和化学式书写方法,把Pb3O4用上述氧化物形成表示,其化学式为________;若看成是一种盐,化学式为____________。又知,高价Fe不能把HCl氧化,而高价Pb能把HCl氧化成Cl2。试分别写出Fe3O4、Pb3O4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回答:
①铅(Pb)是ⅣA族元素,化合价只有+2价和+4价。根据Fe3O4写成Fe2O3·FeO形式,+4价P:b的氧化物写在前,+2价的氧化物写在后,则有:PbO2·2PbO。)2则不符合规律。
③Fe3+不能氧化HCl,所以Fe3O4与HCl反应生成两种盐,属于复分解反应;而Pb4+有强氧化性,能把HCl氧化成Cl2,这时会生成Pb2+Cl2的盐。
【答案】
4.高中化学气体性质总结 篇四
考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题型1 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 1.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
A.酸性氧化物是指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氧化碳是不成盐氧化物; B.胶体是分散质直径在1-100nm的分散系,硅酸是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 C.电解质是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导电的化合物,四氯化碳是非电解质; D.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答案解: A.、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均为酸性氧化物,CO不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稀豆浆属于胶体、硅酸是难溶的沉淀、氯化铁溶液不是胶体,分散质微粒直径不同是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故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冰醋酸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四氯化碳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都不导电属于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福尔马林是甲醛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氨水氨气溶于水形成的溶液属于混合物,所以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化物分类,分散系的区分,电解质的判断,混合物的物质组成,题目较简单.熟记各类物质的概念是解决该题的关键,注意概念的辨析.2、下列与化学概念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C.催化剂能改变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为纯净物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但是不一定有化合价的改变;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石油是混合物,汽油也是混合物;据此解答本题. 答案解:A.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化合价变化的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比如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就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正确;
B.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故B不正确; C.催化剂能同等程度的改变正逆反应速率,所以能改变到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故C正确;
D.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品汽油属于多种烃的混合物,故D不正确.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基本概念,涉及到了氧化还原反应与化合反应的关系;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的关系;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石油分馏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易错选项是B,注意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为易错点.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分子间作用力,不一定存在共价键 B.分子中含两个氢原子的酸一定是二元酸 C.含有金属阳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活泼性一定越强 解析: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的酸不一定是二元酸,关键看是否能电离出两个氢离子;金属晶体也含有金属阳离子;非金属性是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而单质的活泼性与物质的结构有关。
答案解:稀有气体分子内部没有化学键,A正确。故答案为:a 点评:明确能电离出两个氢离子的酸是二元酸,注意非金属性是指元素的电子的的是能力。
4、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 B.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
C.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 D.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分析纯盐酸,漂白粉
解析:A.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 B.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 C.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 D.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答案解:A.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都是含有多种元素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A正确; B.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是非电解质,氯气是单质,不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
C.同种元素的不同单质是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烯、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正确;
D.混合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铝热剂、纯净矿泉水、分析纯盐酸、漂白粉都含有多种成分,所以都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B。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基本概念,根据概念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无论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都首先必须是化合物,为易错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 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解析:根据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判断A,根据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来判断B,根据金属冶炼知识判断C,根据能源知识判断D.答案解:纯碱不是碱,所以A错误;B正确;
Mg、Al、Cu因活泼性不同冶炼方法分别是:电解法、电解法、热还原法,所以C错误;煤是化石燃料,沼气属于可再生资源,水煤气由炽热的煤同水蒸气反应制得,属于二次能源,所以D正确.故答案为:b,d 点评:物质分类,强、弱电解质、非电解质,金属的冶炼,能源分类等都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要熟练掌握才能在解决问题时得心应手.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
①粗盐和酸雨都是混合物;②沼气和水煤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③冰和干冰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⑤盐酸和食醋既是化合物又是酸;⑥纯碱和熟石灰都是碱;⑦豆浆和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①②⑤⑥ C.③⑤⑥⑦ D.①③④⑦
解析:物质的分类专题
答案解:①粗盐中含有氯化钠和泥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酸雨中含有水、亚硫酸或硫酸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①正确;②水蒸气不是能源物质,故②错误;③冰是水,干冰是二氧化碳,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故③正确;④不锈钢和目前流通的硬币都是合金,故④正确;⑤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化合物,食醋是醋酸溶液;都是混合物,故⑤错误;⑥纯碱是碳酸钠,故⑥错误;⑦豆浆是蛋白质胶体,雾是气溶胶属于胶体,豆浆和雾都是胶体,故⑦正确;故选D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能源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7、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一定由分子构成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混合物肯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
解析:A、纯净物可以是单质和化合物,单质中有的物质由原子构成; B、依据纯净物概念分析;
C、同种元素组成的也可以是混合物,如同素异形体; D、依据同素异形体的混合分析判断.
答案解:A、纯净物中的单质可以由分子构成,也可以由原子构成,如硅晶体、稀有气体是原子构成,故A错误;
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故B正确;
C、混合物肯定不一定是由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如O2、O3混合是一种元素组成,故C错误;
D、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混合是一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AC.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分类和物质组成的分析判断,注意积累知识,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
B.生石灰与水混合的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 C.O3 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合物 D.CuSO4 · 5H2O 是一种混合物
解析: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 B、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熟石灰;
C、由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是化合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的是单质; D、根据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判断.答案解: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没有,可以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与胶体,故A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熟石灰,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一个臭氧分子是由3个氧原子构成的单质,故C错误; D、是一种物质,所以是纯净物,故D错误.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丁达尔效应、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物与单质及混合物与纯净物的概念的判断,难度不大,都是基础知识,要求我们必须掌握.9、分类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Na2O、MgO、Al2O3 均属于碱性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均属于碱 解析:A.氧化铝属于两性氧化物;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弱电解质;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石灰石是碳酸钙属于盐,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
答案解:A.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故A错误;
B.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完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不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的是弱电解质,故B正确; C.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故C错误;
D.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不是碱,石灰石是碳酸钙,属于盐,故D错误;故选B.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了物质分类应用的有关判断,概念的含义和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属于基础性试题的考查,题目较简单,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2 O2、HCl0、SO2 等物质都具有漂白作用 B.液氨、液氯、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 C.所有的置换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所有的复分解反应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D.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也能与强碱反应
解析:根据过氧化钠、次氯酸、二氧化硫的性质来判断A,根据电解质的概念来判断B,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来判断C,根据氧化物的分类来判断D 答案解: Na2 O2、HCl0都具有强氧化性,具有漂白性,SO2 可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不稳定无色物质,也具有漂白性,A项正确;液氨不导电,溶于水时与水反应生成的 NH3 · H2O,可电离产生 NH4+、OH−,可以导电,但电解质为 NH3 · H2O,NH3 属于非电解质,液氨是单质,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错;所有置换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发生变化,而复分解反应中元素的缓和家不变,C项正确;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如CO、NO)不是酸性氧化物,有些金属氧化物(如 Al2O3)能与强碱反应,D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经常对知识进行总结和比较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
考点2
分散系
胶体
题型2 分散系、胶体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1、下列关于“化学与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B.食用一定量的油脂能促进人体对某些维生素的吸收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光化学烟雾不会引起呼吸道疾病
解析:A.药用胶囊超标的铬,是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B.食用的油脂供给脂溶性维生素作溶剂;
C.血液为胶体,“血液透析”运用了胶体的性质;
D.形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物是汽车尾气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
答案解:A.铬是重金属,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服用铬含量超标的药用胶囊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A正确;
B.油脂既能运送营养素,也能作为维生素A、D、E、K的溶剂,它们必须溶在油脂里面,才会被消化吸收,故B正确;
C.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因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血液中毒,是利用来了血液是胶体,不会通过半透膜的原理,故C正确;
D.光化学烟雾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复杂的变化后形成的,氮氧化合物有毒,会引起呼吸道疾病,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胶体、六大营养素、光化学烟雾、重金属的基本性质的应用,难度不大,平时学习须多注意即可.
2、根据下列物质的化学性质,判断其应用错误的是()A.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CaO能与SO2反应,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
C.明矾水解时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 D.镧镍合金能大量吸收H2形成金属氢化物,可作储氢材料
解析:A.蛋白质的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酒精能使蛋白质变性;
B.根据二氧化硫和二氧化钙高温下反应生成亚硫酸钙解答;
C.明矾溶于水可以形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吸附悬浮物质而沉降,起净水作用,是常用的净水剂;
D.储氢合金是一类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并与氢气结合成金属氢化物的材料 答案解: A.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常用于灭菌消毒,此浓度杀菌力最强.在75%的酒精作用下,乙醇能渗入细胞内,使蛋白质凝固变性,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故A正确;
B.工业上经常在煤中加入氧化钙制成“环保煤”,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CaO可作工业废气的脱硫剂,故B正确;
C.明矾用作废水处理的混凝剂,明矾溶于水可以形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吸附悬浮物质而沉降,起净水作用,是常用的净水剂,明矾没有氧化性也不能吸附颜色,不作漂白剂,故C错误;
D.镍和镧组成的一种合金是较好的储氢材料,能快速可逆地存储和释放氢气,故D正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蛋白质的变性、煤的脱硫、明矾的净水、储氢合金等知识,较为综合,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平时注意基础知识的全面掌握.
3、下列现象或变化过程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
A.清晨森林中的道道光柱 B.夕阳下的晚霞 C.海水的淡化 D.明矾净水
解析:清晨森林中的道道光柱属于丁达尔现象;夕阳下的晚霞是一种溶胶;明矾在水中可水解出Al(OH)3胶体净水。均与胶体有关。而海水淡化属于物质的分离。答案,答案C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直径介于1~100nm之间的微粒称为胶体 B.电泳现象可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 C.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别溶液与胶体 D.胶体粒子很小,可以透过半透膜
解析:A.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B.电泳只能证明胶粒带电荷;C.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D.溶质粒子能透过半透膜,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
答案解:A.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故A错误; B.电泳只能证明胶粒带电荷,不能证明胶体属于电解质溶液,故B错误; C.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胶体微粒的直径大于半透膜的孔径,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故D错误;故选C.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类以及胶体的一些性质,掌握分散质的微粒大小为1-100nm为胶体,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胶体稳定存在原因带同种电荷,胶粒之间是相排斥的,不易聚集成大颗粒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不大.5、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没有 解析:A、胶体分散系是电中性的,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 B、通电时,溶液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 C、溶液中离子运动也是无规律的;
D、丁达尔现象是胶体的性质,溶液无此现象.
答案解:A、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胶体分散系是电中性的,故A错误; B、通电时,溶液中阳离子移向阴极,阴离子移向阳极.胶体微粒移向某一电极发生电泳现象.故B错误;
C、溶液中溶质微粒不断无规律的运动,故C错误;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光带,前者则没有,故D正确;
故选D.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胶体和溶液的区别,胶体性质的应用,关键是胶体微粒吸附带电离子的分析判断,需要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6、下列有关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B.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C.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D.将Fe(O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发现均不能通过滤纸孔隙 解析:A.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
B.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的分散系叫做胶体; C.FeCl3饱和溶液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D.胶体能透过滤纸.
答案解:A.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溶液无丁达尔效应,故A正确;
B.胶体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故B正确;
C.FeCl3饱和溶液在沸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铁胶体,为防止胶体聚沉,当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故C正确;
D.胶体能透过滤纸,泥水不能透过,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重要性质,难度较小,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掌握.
7、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制备时将:FeSO4和Fe2(SO4)3的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滴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溶液
B.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C.当一束强可见光通过该分散系会出现光亮的通路 D.该分散系不属于介稳体系
解析: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来判断属于哪种分散系,然后确定具有的性质. 答案解:根据题意磁流体分散系分散质粒子直径在55~36nm,属于胶体的范畴,所以应具备胶体的性质;
A.所得分散系为胶体,故A错误;
B.分散质应是黑色的,而Fe2O3是红色的,故不是Fe2O3,故B错误; C.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故C正确;
D.所得分散系为胶体,较稳定,属于介稳体系,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难度不大,注意胶体的本质特征.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区别溶液和胶体的方法是当一束光线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得Fe(OH)3胶体
C.胶体带电荷,溶液不带电荷
D.土壤胶粒的比表面积巨大且一般带负电,能吸附NH等营养离子,使土壤具有保肥能力
解析:溶液不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据此可以鉴别溶液和胶体,选项A正确;选项B是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确;胶体的胶粒带电荷,而胶体是不能带电的,选项C不正确;带负电荷的胶粒你吸附阳离子,选项D正确,答案选C。答案C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中滴加氨水至中性,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铵
B.稀醋酸加水稀释,醋酸电离程度增大,溶液的pH减小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CaO,恢复至室温后溶液的pH不变
D.沸水中滴加适量饱和 FeCl3 溶液,形成带电的胶体,导电能力增强 解析:A.氯化铵溶液显碱性.
B.弱酸加水稀释时,电离程度变大,但酸性减弱.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会和水反应,同时温度升高,会析出氢氧化钙,析出后,溶液仍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PH不变. D.胶体不带电.
答案解:A.氯化铵溶液显碱性,所以溶液中性时,溶质是氯化铵和一水合氨,故错误. B.弱酸加水稀释,虽然促进了电离平衡,但是溶液体积也增大,溶液的酸性减弱,PH增大,故错误.
C.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氧化钙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温度升高,析出氢氧化钙,但溶液仍是该温度下饱和溶液,PH不变,故正确. D.胶体呈电中性,不带电,故错误.答案C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胶体的电中性,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考点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题型3 考查物质的性质及变化和四同概念的考查
1、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解析:A、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属于化学反应;B、热还原法炼铁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C、接触法生成硫酸利用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再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制的硫酸;D、分馏法生产汽油是根据不同烃的沸点不同,收集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得到不同的产品.答案解:A、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有新物质氨气生成,属于化学反应;B、热还原法炼铁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铁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反应;C、接触法生成硫酸利用二氧化硫和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再用浓硫酸吸收三氧化硫制的硫酸,有新物质三氧化硫、硫酸生成,属于化学反应;D、分馏法生产汽油是根据不同烃的沸点不同,收集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得到不同的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d 点评:有新物质生成的反应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分馏法生产汽油是根据不同烃的沸点不同,收集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得到不同的产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 不 相对应的是()A.明矾能水解生成 Al(OH)3 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FeCl3 溶液能与Cu反应,可用于蚀刻印刷电路 C.SO2 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
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 解析
A、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 B、印刷线路板是铜制成的,氯化铁溶解铜提取铜;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用于漂白纸浆;
D、锌具有还原性做原电池负极,具有金属通性导电.答案解:A、明矾中的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具有吸附悬浮杂质的作用;故A相对应;
B、印刷线路板是铜制成的,氯化铁溶解铜提取铜是利用FeCl3溶液能与Cu 的反应;故B相对应;
C、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用于漂白纸浆;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故C不对应; D、锌具有还原性做原电池负极,具有金属通性导电;利用Zn 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故D对应; 故选C.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盐类水解的分析应用,三价铁离子和铜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判断,金属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要求平时多积累细节知识点.3、氰酸铵(NH4OCN)与尿素[CO(NH2)2]()A.都是共价化合物B.都是离子化合物C.互为同分异构体D.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根据共价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属于同分异构体;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答案解:
A.氰酸铵属于铵盐,是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尿素[中只含共价键,属于共价化合物,故B错误;
C.氰酸铵]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所以属于同分异构体,故C正确;
D.同素异形体是单质,氰酸铵]都是化合物,所以不是同素异形体,故D错误; 故选C.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明确这几个概念的含义是解本题关键,注意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的区别,难度不大.
4、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B.BaSO4
在医学上用作钡餐,Ba2+ 对人体无毒
C.14C可用于文物年代的鉴定,C与
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D.葡萄糖注射液不能产生丁达尔现象,不属于胶体
答案解:石油分馏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属物理变化;BaSO 在医学上用于“钡餐”是因为BaSO 不溶于水和强酸,Ba
属于重金属离子,可使蛋白质变性,对人体有害;
C与 C是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d
5、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化铝的熔点很高,因此可用作耐火材料
B.某些金属氧化物灼烧时有特殊的颜色,因此可用于制造烟花 C.氢氟酸能与二氧化硅反应,因此可用于刻蚀玻璃 D.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因此可用于漂白有色布料.解析:Cl2 不具有漂白性,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是HclO 答案解: Cl2 具有强氧化性,但是不具有漂白性,利用其氧化性可以进行消毒、杀菌.故答案为:d 点评:Cl2 的化学性质的应用,不要与HClO混淆
6、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熔融态的Al2O3、C转化为C都属于化学变化 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 D.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
解析: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B.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C.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 D.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解:A.12C转化为14C是核反应,既不属于物理变化又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只含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故C错误;
D.NO2不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化学变化、胶体和酸性氧化物,难度不大,注意能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2147、O和O是氧元素的两种核素,N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O 2与18O 2互为同分异构体 B.18O与16O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不同
C.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D.标准状况下,1.12 L16O 和1.12 L18O 均含0.1N 个氧原子 解析:根据同分异构体的定义解题即可。
答案解:
O与O是氧元素中两种不同的原子(核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排布方式相同,O与O组成元素和原子数目相同,分子结构相同,故它们是同种物质,不是同分异构体,O与O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不同,O与O间的相互转化可以通过核反应来实现,而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实现。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标准状况下1.12 LO 中含有0.1N 个O原子,1.12 LO中也含有0.1N 个O原子。故答案为: D 点评:两种不同的原子(核素),它们的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及排布方式相同的就是同分异构体。
8、日本地震导致核电站泄漏出大量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如131I(碘)、137Cs(铯)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7I与131I为不同的核素,但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B.127I是碘元素稳定的同位素,与131I为互为同分异构体 C.127I与131I的质量数不同,核外电子排布方式也不同
D.铯为IA元素,常温时,0.1mol•L-1的137CsOH溶液,pH<13 解析:同位素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的互称,它们的质量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一种核数就是一种原子,同分异构体指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的物质。137CsOH为强碱,常温时,0.1mol•L-1的 137CsOH溶液,pH=13,选A。答案A 9: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 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聚乙烯 ②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③ ③非极性分子:CO2,CCl4,CH2Cl2,对二甲苯 ④ 同位素:1H+,2H 2,3H ⑤ 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⑥ 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⑦ 同分异构体: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 A.②⑤ B.②④⑤⑦ C.②⑤⑥⑦ D.全部正确
解析:从混合物与纯净物、电解质、分子的极性、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这些基本概念考虑.答案解:①中水银是汞单质,不是混合物;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正确③中二氯甲烷是极性分子④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的互称,故④错;⑤同素异形体是由相同的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之间的互称;同素异形体: C60,C80、金刚石、石墨;正确⑥通式相同不一定为同系物,如乙酸与乙酸乙酯,错误⑦同分异构体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乙二酸二乙酯与乙二酸乙二酯分子式不同.故选A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是对学生基本概念的考查,要求学生熟记教材知识,学以致用.注意要记忆一些物质的俗名,电解质包含的物质类别、互为同系物的物质间的联系.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16O2与18O2互为同位素,它们的性质基本相同 B.MgCO3可以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 C.在pH=1的溶液中,NH4+、K+、ClO-、Cl-可以大量共存
D.明矾和漂白粉常用于自来水的净化和杀菌消毒,两者的作用原理相同 解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 B.除杂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C.pH为1的溶液为强酸溶液,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明矾净水是氢氧化铝净水漂白粉的净水原理是生成的次氯酸的氧化性导致的. 答案解:A.16O2与18O2是氧元素形成的结构相同的单质,为同一物质,故A错误; B.除去MgCl2酸性溶液中的Fe3+,不能混入新杂质,因此加入试剂不能带入新的杂质离子,另外若过量必须易分离,考虑到上述要求,应选用MgCO3,故B正确; C.pH为1的溶液为强酸溶液,在酸性条件下,ClO-与Cl-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D.明矾净水是铝离子水解生成的氢氧化铝具有净水作用,漂白粉的净水原理是次氯酸的氧化性而具有的净水作用,原理不一样,故D错误. 故选B.
5.高中化学气体制备 篇五
药品:FeS & 稀硫酸或稀盐酸
方程:FeS+H2SO4=FeSO4+H2S↑
装置:启普发生器
除杂:饱和NaHS除HCl
干燥:P2O5或无水氯化钙除H2O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
尾气:CuSO4溶液或NaOH溶液(H2S+CuSO4=CuS↓+H2SO4)
SO2实验室制法
药品:Na2CO3 & 较浓硫酸(浓硫酸无离子反应)
方程:Na2CO3+H2SO4= Na2SO4+SO2↑+ H2O
装置:圆底烧瓶 分液漏斗
干燥:浓硫酸除H2O蒸气
收集:向上排空气法
检验:品红溶液褪色
验满: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放于集气瓶口变红
尾气:NaOH溶液
NH3实验室制法
药品:NH4Cl & Ca(OH)2
方程:NH4Cl & Ca(OH)2CaCl2+2NH3↑+2H2O
装置:同制氧气装置
干燥:碱石灰
收集: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管口塞棉花,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
检验:湿润红色石蕊试纸放于集气瓶口变蓝 或 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冒白烟
HNO3实验室制法
药品:NaNO3 & 浓硫酸
方程:NaNO3 & H2SO4(浓)△NaHSO4+HNO3↑
装置:曲颈甑
钠的制备
2NaCl(熔融2Na+Cl2↑
海水提镁
CaCO3(贝壳)煅烧得 CaO与水反应得Ca(OH)2
6.初三化学气体的制备复习教案 篇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深刻掌握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检验及区别
2.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选择制取气体装置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备、收集、检验及区别
三、教学难点:
掌握选择制取气体装置的方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气体的制取装置分为: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气体的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的选择;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
2.制取氧气
(1)操作步骤: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固体——连接仪器——加热——收集气体——去导气管——去酒精灯(2)注意事项:
1)酒精灯中酒精量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2)药品尽量平铺在试管的底部; 3)用酒精灯外焰对准盛药品部位加热; 4)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或试管中上部); 5)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
6)伸入试管中的导管稍露出橡皮塞;
7)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
(3)检验与验满: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收集的气体是氧气。
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或靠近)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氧气。
3.制取二氧化碳
(1)操作步骤: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加大理石——加稀盐酸——收集气体(2)注意事项:
1)长颈漏斗必须液封?——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2)导管应在橡皮塞下少许——便于排出气体
3)导管应接近集气瓶底部——能充分排走集气瓶中的空气(3)检验与验满
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或往气体中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后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是CO2。
验满:将燃烧的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CO2集满。4.课堂练习
a.已知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在实验室中通常用加热固体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装置可以和制取
的装置相同。(2)氨气可以用
法收集,收集氨气的集气瓶必须十分干燥,这是因为
。(3)现欲制取一瓶氨气,除已有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铁架台(附铁夹)外,要完成该实验,还必须用到的仪器有。
b.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CH4)气体,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制甲烷时,气体的发生装置与实验室制
气体的发生装置相同,气体的收集可选用
法。
五、作业布置
化学专项37页
六、板书设计
7.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教案 篇七
本节课设计成概念课,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举例和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探索,成为学习的主体。
质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说出区分这两种性质的依据。 (2)促进学生培养个人的内在。
教学过程
引入:在ppt上播放两段视频,一段是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小;一段是孙悟空与二郎神的72
变;
师(提出问题):视频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孙悟空的金箍棒能变小,孙悟空和二郎神能变化成各种动物。
师:好。同学们,这两段视频中的变化(孙悟空的金箍棒的变小,孙悟空与二郎神的72变)有什么区别呢?
生:1、金箍棒变小了是物理变化,七十二变是化学变化。
2、金箍棒变小了但它还是金箍棒,但是七十二变却变成了其他东西。
师:对,孙悟空的金箍棒变小了,但仍然是一根金箍棒;但是,72变却变成了其他事物。 师:那么,请你们猜猜,这段视频与我们这堂课有没有关系呢?
生:有。
师:其实啊,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变化,何止72变。那么,可想而
知,学习这堂课将会非常有趣,也非常必要。
新 课 :
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师:自然界的万物都在变化。这些变化远远不止72变,对于这么多的变化,我们想学习研究也无从下手呀,那怎么办呢?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在学习动植物的时候,我们将动植物进行了什么啊?
生:分类。
学生活动一:
师:好,我们是否也可以对自然界的变化进行分类呢?来,我们一起来看课本上图4-53到4-55、食物变质、炸药爆炸。同桌两位同学轻声讨论,我们该将他们怎么分类呢? 学生讨论,回答。
师:我们可以将图分成两类(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请同学来进行分类。
生:第一组:冰山消融、电热丝温度升高后颜色的变化
第二组:钢铁生锈、食物变质、炸药爆炸;
师:那么,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生:1、(有没有产生新物质);2、(冰山融化与电热丝变色这一类变化为物理变化;钢铁生锈这一类变化为化学变化。)
师: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
生:物理变化:在有些变化中,物质只是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化学变化:在有些变化中,参与变化过程的物质从一种物质变成了另一种新的物质。
生2:补充,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师: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根本区别是什么?
生: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学生活动二(思考):
思考:铁生锈有别的物质生成吗?
生:有。
如何用实验来证明铁生锈有别的物质生成呢?
生:1、根据颜色,2、根据质量 3、磁铁来吸引,铁能被吸引,但铁锈不能。
师:请问,我如果给你一根铁丝,你能将它变化成什么?并解释你所说的变化是什么变生:1、弯折(物理变化,因为没有变成其他物质) 2、加热成铁水(物理变化,没有
? A、煤 的 燃 烧 化学变化
? B、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锈了化学变化
? C、铁在高温下熔化成铁水 物理变化
? D、玻 璃 破 碎 物理变化
? F、醋放在碗里会消失物理变化
师:我有一个疑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否一点关系都没有呢?(引出课堂下文) 我们来做个小实验。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师:蜡烛的燃烧属于什么变化?
生:化学变化?
小实验:蜡烛燃烧。蜡烛的燃烧属于什么变化? 通过这些变化你知道了蜡烛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实验,每四位同学一支蜡烛,一起观察蜡烛的燃烧。
生:……(蜡烛燃烧过程中存在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蜡烛的物理性质是白色固体、受热易熔化;化学性质是能在空气中燃烧,变成别的物质。)
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那么,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存在化学变化吗? 生:1、存在;2不存在;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三:
物质有许多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味道、软硬、导电性、熔点、沸点、硬度、导热性、挥发性、铁磁性、腐蚀性、酸碱性和可燃性等等,哪些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哪些是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生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
化学性质:铁磁性、可燃性、腐蚀性、酸碱性;
师2:铁磁性,(演示实验),磁铁吸引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呀!
生3:分类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味道、状态、熔点、沸点、硬度、铁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酸碱性等。
化。(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带头举例) 变成其他物质) 小练习:判断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师:分类的根本依据是什么?(什么是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
生:(物质性质可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
2、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
讨论:
师:“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这句话有没有问题?
生:1、有;(问题在哪里?);2没有;
师:“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有没有问题?
生:1、有;(问题在哪里?……);2没有;
师:对,因为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伴随物理变化,那么,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不仅仅是化学性质,还有物理性质。所以,我们这样表述才更科学呢?
化学性质是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
小练习:
①水受热后沸腾变成水蒸气。(物理变化)
②常压下,水在100℃时能沸腾。(物理性质)
演示实验:燃烧镁带。
③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燃烧,生成白色粉末。(化学变化)
④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化学性质)
课堂练习
ppt投影 讲解
8.铝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篇八
铝是活泼金属,在干燥空气中铝的表面立即形成厚约50埃(1埃=0.1纳米)的致密氧化膜,使铝不会进一步氧化并能耐水;但铝的粉末与空气混合则极易燃烧;熔融的铝能与水猛烈相应的金属;
铝是两性的,极易溶于强碱,也能溶于稀酸。
与酸反应
2Al +6HCl ==== 2AlCl3+ 3H2↑
2Al + 3H2SO4(稀)==== Al2(SO4)3+ 3H2↑
Al+6HNO3(浓)=Δ=Al(NO3)3+ 3NO2↑+3H2O
Al + 4HNO3(稀)==== Al(NO3)3+ NO↑+ 2H2O
8Al + 30HNO3(较稀)====8Al(NO3)3+ 3N2O↑+ 15H2O
8Al+30HNO3(稀)=8Al(NO3)3+3NH4NO3+9H2O
6CH3COOH+2Al=2(CH3COO)3Al+3H?↑
与碱反应
2Al+2NaOH+6H2O=2NaAl(OH)4+3H2↑
(也有文献写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
与非金属反应
4Al+3O2====2Al2O3(点燃)
2Al+3Cl2====2AlCl3 (点燃)
2Al+3S====Al2S3 (加热)
铝热反应
2Al + Fe2O3==点燃== Al2O3+2Fe(铝热反应)
8Al + 3Fe3O4==高温== 4Al2O3+9Fe
与水反应
根据铝的还原性可推断铝可以与水反应,但实验发现,铝与沸水几乎没有反应现象,不过铝在加热条件下就可以与水蒸汽发生明显反应,但反应一开始就与水中的氧气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返回目录>>>
铝的物理性质
铝为银白色轻金属。有延展性。商品常制成柱状、棒状、片状、箔状、粉状、带状和丝状。在潮湿空气中能形成一层防止金属腐蚀的氧化膜。
用酸处理过的铝粉在空气中加热能猛烈燃烧,并发出眩目的白色火焰。易溶于稀硫酸、稀硝酸、盐酸、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钾溶液,不溶于水,但可以和热水缓慢地反应生成氢氧化铝 ,相对密度2.70,弹性模量70Gpa,泊松比0.33。熔点660℃。沸点2327℃。以其轻、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高反射性和耐氧化而被广泛使用。做日用皿器的铝通常叫“钢精”或“钢种”。
Al 在(室温)25℃的热膨胀系数0.0000236mm/℃ 或23.6ppm_k-1。
返回目录>>>
铝的主要用途
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为铝有多种优良性能,所以铝有着极为广泛的用途。
铝及铝合金是当前用途十分广泛的、最经济适用的材料之一。世界铝产量从1956年开始超过铜产量一直居有色金属之首。当前铝的产量和用量(按吨计算)仅次于钢材,成为人类应用的第二大金属;而且铝的资源十分丰富,据初步计算,铝的矿藏储存量约占地壳构成物质的8%以上。
铝的重量轻和耐腐蚀,是其性能的两大突出特点。
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 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铝合金。例如,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铝合金构成。船舶建造中也大量使用铝,一艘大型客船的用铝量常达几千吨。
铝的导电性仅次于银、铜和金,虽然它的导电率只有铜的2/3,但密度只有铜的1/3,所以输送同量的电,铝线的质量只有铜线的一半。铝表面的氧化膜不仅有耐腐蚀的能力,而且有一定的绝缘性,所以铝在电器制造工业、电线电缆工业和无线电工业中有广泛的用途。
铝是热的良导体,它的导热能力比铁大3倍,工业上可用铝制造各种热交换器、散热材料和炊具等。
铝有较好的延展性(它的延展性仅次于金和银),在100 ℃~150 ℃时可制成薄于0.01 mm的铝箔。这些铝箔广泛用于包装香烟、糖果等,还可制成铝丝、铝条,并能轧制各种铝制品。
铝的表面因有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不易受到腐蚀,常被用来制造化学反应器、医疗器械、冷冻装置、石油精炼装置、石油和天然气管道等。
铝粉具有银白色光泽(一般金属在粉末状时的颜色多为黑色),常用来做涂料,俗称银粉、银漆,以保护铁制品不被腐蚀,而且美观。
铝在氧气中燃烧能放出大量的热和耀眼的光,常用于制造爆炸混合物,如铵铝炸药(由硝酸铵、木炭粉、铝粉、烟黑及其他可燃性有机物混合而成)、燃烧混合物(如用铝热剂做的炸弹和炮弹可用来攻击难以着火的目标或坦克、大炮等)和照明混合物(如含硝酸钡68%、铝粉28%、虫胶4%)。
铝热剂常用来熔炼难熔金属和焊接钢轨等。铝还用做炼钢过程中的脱氧剂。铝粉和石墨、二氧化钛(或其他高熔点金属的氧化物)按一定比率均匀混合后,涂在金属上,经高温煅烧而制成耐高温的金属陶瓷,它在火箭及导弹技术上有重要应用。
铝板对光的反射性能也很好,反射紫外线比银强,铝越纯,其反射能力越好,因此常用来制造高质量的反射镜,如太阳灶反射镜等。
铝具有吸音性能,音响效果也较好,所以广播室、现代化大型建筑室内的天花板等也采用铝。
耐低温,铝在温度低时,它的强度反而增加而无脆性,因此它是理想的用于低温装置材料,如冷藏库、冷冻库、南极雪上车辆的生产装置。
【高中化学气体性质总结】推荐阅读:
初中化学常见气体总结10-14
《金属的化学性质》10-17
探究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08-11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07-07
挥发性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10-19
课题二金属的化学性质06-28
高中化学----总结:四大晶体10-31
高中化学学科知识与能力总结07-29
高中化学科教师教学工作总结09-10
高中学年高二化学的重要知识点总结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