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2024-09-22

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精选10篇)

1.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一

《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十大素养——科学素养》这本书从科学素养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到科学素养的内涵、构成,再到教师科学素养的形成的特点以及建议等等,从各方面阐述了教师培养科学素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教师的科学素养,以此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培养教师的科学精神。在学习了该书之后,我受益匪浅,我认为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我们教师所应该培养的一种科学精神:只追求真理,不顾个人的得失,不向强权低头。

科学精神在中小学教师钻研教学问题、研究教学规律以及促进专业成长等方面都意义非凡。培养科学精神也是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对知识和真理执着的追求,这不光光是每一位科学家的所应具备的品质和精神,更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之一。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要执着的坚持,不盲从,不仰仗权威,正如书中所写的那样:没有一个科学家可以代表真理,而且世间不存在未经科学家亲自调查而得出的结论。科学精神在这体现出的价值正是我们教师提高自我修养时所应汲取的。而且作为知识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教师在中间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科学素养也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因此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是我们刻不容缓要去做的。

学习这本书的内容后以后,发现自身所具备的科学素养与书中涉及的还相距甚远,忧虑感油然而生,但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鉴于此,我也为自己的今后的教师生涯提出了一个要求:时刻保持着一个学习者的心态,做到终身学习。教师素养的提高依赖于不断的学习,也只有不断的学习,我们才能跟得上现代社会的发展节奏。新知识新技术总是层出不穷,不断变化,因此我们也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给学生带去最新鲜的知识。

读了这本书,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一个人民教师的信念。求真、敬业、创新、奉献精神。在我日后的执教生涯中缺一不可。我也将以此为目标争取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培养出一批有一批可爱而具有创新精神、奋发向上、努力上进的学生,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

2.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二

一、提升高职英语教师科学素养的必要性

科学素养是由文化素养引申而来的。科学素养一词译自英文scientific literacy。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科学素养包括运用科学基本观点理解自然界并能作出相应决定的能力。科学素养还包括能够确认科学问题、使用证据、作出科学结论,并就结论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能力。”学校就像一台高效的播种机,要传播科学的思想,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并辐射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因此,在高职英语教育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发展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科学的、可行的、适宜的学习方法,并坚持做到关爱、尊重、理解、宽容、激励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

1、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师提升科学素养

根据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计划和管理要求,按照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国际化标准,进一步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切实使人的发展得益于教育。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动力。正如《2001-2005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中指出:“加强科学技术普及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工作”。在经济全球化和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教育是提高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保障。国际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教育观念的转变和课程的改革,呼吁提升教师科学素养。

2、英语学科的特点,要求教师不断提升科学素养

英语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交际性强,教学内容的内延和外涵面广,其中渗透着较广泛的科学知识。它要求外语教师具有外语教育教学理念、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外语语言知识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而教师知识构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课堂教学行为中的表现,能决定或影响其外语教育教学效果、并对学生的身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研究表明,那些专业知识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灵活的英语教师最受学生欢迎,因此,强调培养英语教师科学素养,既有助于教师自身利用科学技术知识理解教材内容、追求高效课堂效果,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来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高职英语教师科学素养缺失的成因

因教育体系、传统教学观念及课程体系的局限,现阶段我国英语教师科学素养普遍不高,缺乏跨学科的知识,科普知识的了解也很有限,对课程提出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难以胜任,缺乏创造性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不能科学合理地使用教材。教师们在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上存在很多缺陷,对科学性质的认识问题尤其严重,因而导致了在英语教学中出现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做法。造成高职英语教师科学素养缺失的成因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事务繁重

高职院校英语师资不足,师资结构不尽合理,英语教学任务繁重,课程设置不太合理,英语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科知识的教学方面,无暇过问科学前沿的现状及发展。当今时代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完整的网络化知识,熟练运用外语的能力,这让不少的老师产生了心理负担,忙于应付各种培训、考试,精力严重不足,造成了对自身“科学素养”的培养缺失。

2、缺乏兴趣,信息量摄取不足

一方面,由于教育体制的改革,高职院校发展的历史不长,职业英语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高职英语教师教学压力大,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意识还停留在中职教学的层面上,教与学严重脱节;加之接触科普读物少,社会实践欠缺,导致信息量摄取不足,视野不开阔。另一方面,部分英语教师缺乏对科普知识的兴趣。相对于其他文体来讲,科普说明文内容相对严肃,形式单一,趣味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兴趣。造成了英语教师对科普知识认识的局限和对自身科学素养的培养认识不到位。

三.高职英语教师科学素养的培养途径

1、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的体现要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科普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科学技术知识,包括科学思想、观念方法及精神等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广泛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发展,小平同志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科学几乎就是进步的代名词。读书是提高教师自身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大多数英语教师信息量少的现状,教育部门及职业院校都应大力加强科学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努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让“科学素养”的培养成为高职英语教师的必修课。

2、改变教学观念,宏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的科学探索和获取科学成就的过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气质和集中表征,包括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而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我们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长期以来,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较多地强调知识教育,而忽视科学精神的宣传和教育,这与崇尚科学的观点是不协调的。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本身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因而,新的职业英语教育改革呼唤英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职业英语教育改革需要教师调整教学思路,创造性地对英语教材进行加工整合、开发,亲自参与教研活动,提出质疑,使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存在。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英语教师是一个决策者,而不是一个执行者。英语教师不应过分依赖教学参考资料,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创造出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和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不断培养自身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3、勤于积累,提高科学教育能力

科学教育能力的基础是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教育思想;具有扎实的英语学科专业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一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这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高职英语课程要求英语教师成为“学习型”和“探究型”教师。当英语教师具有一定的教科研水平时,他们的科技教育能力就会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也会得到改善和提高。

4、批判吸收,提高科学反思能力

面对众多的书刊、电视、网络等信息资源,英语教师应学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加以综合整理。一个英语教师是否具有反思意识、具备反思能力,与该教师自身科学素养的高低有很大的关联。教育家波斯纳说:“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是肤浅的知识”。叶澜教授也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可见,反思是促进英语教师科学教育能力提升的动力源。教师的教学自我反思是科学而明智的作为,有利于克服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因为只有教师自己真正理解的东西,才能在传授给学生时讲得透彻清晰,具有理论说服力和科学性。

总之,科学素养的形成不是靠灌输和空洞的说教,而是靠在长期的教育与实践过程中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及科学探索的成就不断萃取、浓缩、逐渐积淀的,因此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英语教师作为交际语言知识的传播者,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和专业知识文化水平,还要树立高远的教育理想和科学的教育理念,争做“学习型”和“探究型”教师,以科学、严谨的作风教书育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监控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促进自身科学素养的提升。

摘要:教师科学素养是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一,针对当前高职英语教师科学素养缺失的现状进行分析,建议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从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能力和反思能力等方面,培养高职英语教师的科学素养。英语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发展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教育理念,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帮助学生结合自身的特点找到科学的、可行的、适宜的学习方法,提倡崇尚科学的学习态度。

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师,科学素养,培养

参考文献

[1]王烈琴.外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及其发展障碍和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2009.1.

[2]孙国俊.重视教师在学校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作用[J].中国教工.2008.12.

[3]陈若愚.对加快高职教师成长的几点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08.7.

3.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三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质量

一、浅析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素养现状

在素质教育得到大力推行的现阶段,我国对于小学基础教育质量提出了更多的要求,而小学生科学教学作为小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其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由于多年小学科学教育搁置造成的弊病,使目前多数小学中的科学教师无法做到专业教学,这是造成小学科学教学质量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对现今的小学科学教师展开有效的培训,提升其自身的专业修养以及科学素养,便成为改善教学质量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二、提升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具体措施

鉴于小学科学教育的基础性以及入门性,这使小学的科学教学不需要教师具备过高的科学水准,而这一特点也为目前教师的素养提升工作打开了方便之门。笔者认为,对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可以以集中培训、组织学习的方式开展,具体的施行措施主要有以下两点:

1.对教师开展基础性科学知识的认识性培训

该培训的教学内容应以经典的科学哲学思想为教学基础,同时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案例,使得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对于教师的科学认识的意识培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教师对科学的实质有了一个深刻的把握,小学科学教师才可以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为学生的科学教学配备足够的科学知识和教学技能。

2.对于小学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培训还可以通过讲座、网络授课、技能培训等形式展开

而以上培训方式的确定与施行必须符合素质教育中对于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同时有针对性地展开培训,务必使受培训的教师学习到具有真正实践性的科学教学技能。

综上所述,若要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对于科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与提升是必不可少的。在确定了具体的培训措施之后,如何促进这类措施的有效落实亦是教学质量提升工作的重要内容,需要教育部门的有效监督以及小学科学教师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张红霞.小学科学教师科学素养有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10.

(作者单位 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刘皮庄小学)

4.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利用业余时间多阅读科普书和多观看科普节目,以增强对科学术语和基本概念的理解认识;其次是培养自己的科学态度,争取成为一个对科学保持浓厚兴趣的学习者、发现者、创造者和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同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力求做得更好,在实践中加深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的认识;还有就是要正确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懂得如何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科学与社会有关问题,并能做出明智的决策,注重科学精神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科学内容与科学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培养能力相结合。而要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则首先要学会学习和读书,在博览群书中思考、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拓宽文化的视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强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尤其要阅读经典,与人类的思想家、教育家对话,学习他们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同时还要向周围其他同事学习,学习他们的教书育人的经验和方法;还要利用计算机网络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熟练的运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还要积极向教学实践学习,积累经验,不断思考、总结,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艺术等等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依我所见,“人文性”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就是把所学知识尽量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尽量使所学知识融入真实的的生活情境,尽力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在此,我就一个具体教学片段来做分析。

教学内容: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学时安排:1学时(40分钟)

学情分析:初中一年级学生,入门阶段,好奇心强,对乘坐何种交通方式以及其他各地的学生乘坐的交通方式感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transportations, bus, subway, ropeway等词语,并围绕transportations话题,运用所学词语来讲述交通方式。

(2)初步了解各种交通方式,感受不同地区交通方式的不同。

2.过程与方法:情景教学,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态度;通过对不同地区,国家的了解,懂得不同国家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文化习俗,使学生了解、欣赏和尊重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不同的交通方式。

难点:简单识认对应的交通方式图片。

教学过程:

1,播放交通歌曲,呈现图片,营造一个相对逼真的环境,导入本课主题。

2,观看交通视频,识认transportations, bus, subway, ropeway Christmas card等。

并让学生明白交通安全的重要性。3,讨论:(1)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2)对于有些学生不遵守交通规则,出现了各种问题,比如车祸,交通堵塞等。对于这种现象大家有什么看法?

4.课后作业;写出自己喜欢的交通方式并给出简单理由。

5.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五

每当我们仰望蔚蓝的星空,望着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我们都不禁会问:“宇宙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它还有别的智慧生物吗?月球上发现水了吗?”这一切一切的问题为宇宙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它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目光,许多科学家为了揭开它的面纱,为世人展现它的庐山真面目,从而做了无数个实验。

月球是地球黑暗里的光明使者,那冷清皎洁的月光,如诗如画,令人心旷神怡。自古以来,它激发了人类多少美丽的遐想。然而科学家对月球的种种发现,则没有任何诗情画意可言。事实上月球是怎样一个星球呢?我在《科学素养》这本书找到了答案,原来月球是个极其“活跃”的星球。月震发生在令人无法想象的月球深处,震源在月下500至1000英里处这里离月球外壳可谓是相隔千里之远。月球的活动和震动不仅仅频率很高而且有时还相当剧烈。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当发生这种乱哄哄的微弱震动时,有的时候两小时发生一次,有时候几天才能得到平息。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让科学家们百思不得其解,——这些震动的震源到底在哪里呢?在月球给人类的“暗示”中,有许多不曾被科学家们忽略的东西,希望这些能为解开月球神秘的面纱“助”上一臂之力。

地震和月震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它每次相隔时间比月震长。地震是地壳的一种运动,是一种破坏性的自然现象。对于人类来说,地震并不陌生,特别是生活在地震频发地区,更能感受到地震带给人类的切肤之痛。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地震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虽然我们无法预测,但是我们可以在发生时应对它,要知道很好的应对有时也能让我们逃离死神的魔掌。发生地震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边;不要躲在阳台上;不要躲在易破物品下;不要随意点燃明火。假若地震时你正在室内,如离门窗较远,暂时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是较安全的。

6.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六

念,如何提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陕西曾正乾

我们知道,科学素养包括数学、技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许多方面,这些方面包括:熟悉自然界、尊重自然界的统一性;懂得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赖的一些重要方法;了解科学的一些重大概念和原理;有科学思维的能力;认识到科学、数学和技术是人类共同的事业,认识它们的长处和局限性。同时,还应该能够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处理个人和社会问题。人文素质来说将主要是指教师所具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反映在教师思想道德、心理素养、思维模式、性格情感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气质和修养。教师人文素质的核心是价值观,它是人格成功的前提;人文素质的基础是教师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人文素质的水平取决于教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取决于教师驾驭人际关系特别是师生关系的能力。人文的本义是创造完美的人性,教师的人文素质对于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要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提高自己:一是提高科学知识、二是培养科学能力、三是训练科学方法、四是强化科学意识、五是提升科学品质、六是打造人格魅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依靠具有较高素养的教师。一方面,伴随科学的发展,教师对科学的认知、思考及技能操作水平影响着学生智能的开发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另一方面,教师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和方式方法又关联到学生人格的塑造和创造力的提高。教师应在课堂和社会实践中提出问题,调动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知,在相互切磋的氛围中实现了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因而,求真、求实的科学素养体现着教师严谨治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状态。这种科学的意识和科学的态度正是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所必需的,也是提高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所必需的。

7.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七

一、具有储备丰富科学知识和经验的能力

1. 知识储备足, 书到用时不恨少。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内容极其丰富和复杂, 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社会各领域, 教师应引导幼儿去认识、接触和探索。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又决定了他们难以理解和发现事物间隐蔽的、间接的关系, 因此, 在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时, 教师应引导幼儿描述发现的过程, 使幼儿明确意识到事物间的关系;应创造条件, 使事物间不明显的关系直观化;应提供类似的知识经验, 使幼儿注意到事物间的不同关系。这些, 都必须要以广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

2. 科学经验丰富, 事若经过不觉难。

教师的科学经验, 也直接影响着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 影响着科学教育活动材料的准备, 影响着对科学活动过程的指导。要想开展好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 更新自己的文化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各种手段来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 以最先进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方法武装自己, 以适应现代科学教育对教师的要求。

二、具有科学的态度和情感

科学启蒙的含义包括科学知识的启蒙和科学态度的启蒙。在某种意义上说, 科学态度的启蒙对幼儿一生的影响远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幼儿期所获得的知识是肤浅的, 而科学态度的启蒙却能成为一种强大而持久的动力。

1.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教师要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和周围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首先自己必须对大自然有强烈的好奇心, 能对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关注;亲近自然, 热爱生活, 喜欢探索;这样才会给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 使幼儿的兴趣、情感和态度也随之高涨。

2. 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

在科学启蒙教育中, 实事求是、尊重科学事实的态度尤为重要。以科学活动《神奇妙妙瓶》为例, 预想的实验结果是燃烧的纸放入瓶中后, 瓶口的鸡蛋会滑落瓶底, 但实际结果却是蛋滑下了三分之一就停止了。面对眼前的尴尬场景, 我有点傻眼, 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每次这鸡蛋都会掉进瓶子里。我慌了神:该怎么继续下去呢?想到尊重科学事实比达到既定的活动目标更重要, 我定了定神说:“这鸡蛋确实只下去了一点点, 那我们再来试一试好不好?”于是我重新开始实验。这次, 我把点燃的纸丢进瓶内后等它燃烧了一会再把鸡蛋放在瓶口, 鸡蛋一点一点往下掉, 最后整个鸡蛋都掉进了瓶里, 孩子们纷纷鼓掌。我故作惊讶:“为什么这一次就行了呢?”乐乐说:“第一次纸着了一会就灭了, 第二次纸烧了好久才灭。”我肯定乐乐:“你观察地真仔细, 那是不是这个原因呢?请你们回家和爸爸妈妈们再一起做做这个实验, 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好吗?”

这次的实验出现了让我始料不及的情况, 庆幸地是我及时进行了调整, 让探究活动更深入地开展下去。探索实验时常常会出现一些小意外, 教师很害怕这些小意外, 因为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下去, 常常会心虚地做一些人为的改变以完成我们的活动目标。但是, 我觉得我们应该具备这样的勇气:尊重科学事实并且教孩子尊重科学事实。也许, 这样会让你的活动看起来不那么完美, 但是换一种角度来看, 你也许教给了孩子受益终生的一种态度。

三、具有适应现代科学教育的教学能力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效果的好坏, 决定着幼儿的发展, 而科学教育效果的好坏不仅与教师的科学知识和经验、科学教育意识以及兴趣、情感、态度有关, 还与教师的教学能力密不可分。

1. 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教师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在科学教育活动中, 教师除对幼儿认识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外, 还要观察幼儿进行科学活动中的细微表现及变化, 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幼儿活动。以玩沙池活动为例, 阳阳想制作沙雕, 第一次尝试时沙子全都散在了沙坑里, 他脸上满是失望的表情说:“哎呀, 怎么不行啊?”其他小朋友和阳阳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老师观察到他们的表现后, 问:“为什么上次行今天就不行了呢?”阳阳疑惑地说:“不知道呀?我上次也这样装沙的呀?”“那你再想想看, 今天的沙和上次的沙有没有什么不一样?”老师继续问他。阳阳咬着嘴唇, 突然像想起什么似的说:“上次的沙子是湿湿的, 挖到最底下的时候还有水。”老师故作惊讶地说:“哦, 是吗?那这次的沙子呢?”阳阳看了看沙坑, 说:“好像一点也不湿。”“那怎么办呀?今天肯定做不成沙雕了。”小妮说。阳阳突然眼睛一亮:“老师, 我们可不可以弄点水倒在沙里。”

在老师的帮助下, 孩子们用小桶弄了水倒在沙里。再次尝试时, 阳阳倒扣装满沙的桶, 抬起桶时放慢速度一点一点地往上抬, 歪着头看着, “行了行了!”阳阳看到成形的沙雕激动地叫起来。

在制作沙雕的过程中, 一开始由于沙子很干幼儿都没有成功, 教师仔细观察后抛出问题, 让他在回忆经验的过程中寻找问题所在, 并通过往沙里加水的方法进行第二次尝试。教师在这活动的过程中, 认真地观察分析之后给予了幼儿适时地引导与鼓励, 让他们更深入地进行探索。

2. 灵活地教育机智和指导能力。

教育机智是与教师的思维品质紧密相联的, 它要求教师除了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外, 还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的思维无条理, 逻辑性差, 那么在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操作时也会出现混乱, 它将直接影响幼儿思维品质的培养。教师具有灵活的思维, 才会对幼儿的探索活动做出准确及时地判断, 为幼儿设置最佳的帮助措施与发展目标。以观察蚕豆活动为例, 吃过点心之后, 幼儿发现蚕豆壳上有了大窟窿, 他们有着太多的问号。教师就“谁偷吃了蚕豆”组织幼儿讨论, 他们将偷吃蚕豆的凶手锁定在“小鸟”和“虫子”身上, 争论不休。于是教师又抛出问题:“你们说的都有可能, 那如果是虫子吃的, 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人觉得该用点灭害虫的药水, 但是考虑到安全性大家否定了这个办法;经过商量后大家都决定接下来的几天就找害虫、捉害虫。教师又请幼儿想想对付小鸟的办法, 在认真思考之后, 有的说用布把蚕豆罩起来, 有的说给蚕豆搭一个棚, 幼儿的主意很多, 但是都被否决了。最后大宝说:“可以拿个红色的袋子或者布, 然后把它绑在一根棍子上, 插在泥里, 小鸟看见就不敢来了。我去乡下的时候看到我奶奶就这样弄的。”大家都决定试试这个办法。

这一件突发的事, 让幼儿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蚕豆是被谁吃了”这一问题上, 这时组织讨论很有必要。在讨论的过程中, 幼儿调动了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思考, 用自己的语言陈述观点。在这过程中, 老师也适时地提出问题, 让幼儿思考新的问题“如何保护蚕豆”, 也为接下来的蚕豆观察活动确定新目标。

8.浅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篇八

幼儿教师必备的科学素养包括: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能够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以及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科学素养及其重要性

科学素养是现代公民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学素养一经形成,就代表一个人已经形成了他所特有的看问题的视角、处理问题的方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而这些方面都预示了其最后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

二、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的价值

(一)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学知识更新的周期不断缩短,而育人的周期却不断延长。现在的幼儿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人才资源。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前儿童阶段的科学教育,虽然不可能直接培养出儿童科学家,但往往会有某种潜在的影响和作用。学前儿童阶段的科学教育越普及,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越浓厚,幼儿潜在开发也越有效,产生优秀科技人才的基础也就越厚实。

(二)对幼儿个体发展的价值

曾经有人调查世界上75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您认为是在哪所大学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本领?”答案几乎是一致的:幼儿园。可见在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关乎幼儿科学习惯的养成,是幼儿将来成为科学工作者的前提。《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科学教育的定义是这样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对幼儿进行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方法与能力,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科学教育启蒙,使学前儿童萌发科学情感,培养持久的好奇心,掌握一些初步的科学方法,积累科学经验,为学前儿童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这些都要求幼儿教师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掌握基本的科学教育方法。

(三)对其自身专业成长的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观念中,科学教育仅仅限定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层面上,人们把教师等同于“教书匠”,社会在发展,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如今,新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各种教育科研活动正在热烈地进行,幼儿教师应当积极参与其中,掌握基本的教育科学研究能力,通过教科研引领教学工作,只有富于探索精神的创新型教师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脱掉“教书匠”的帽子,成为有思想的教育家。

三、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科学素养

(一)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

首先,教育教学的知识,如: 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史、幼儿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教育活动科学化的基础。

其次,关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常识性的知识,如:人体的知识,生态与环境的知识、自然现象的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等等。例如,教师对眼前的植物除了名称之外几乎一无所知,却有声有色地引导着孩子们进行观察和探索,有时还会出现基本概念的错误。

最后,幼儿教师还应该了解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方面的知识,如:观察的方法,分类的方法,实验操作的方法,测量的方法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幼儿才能自主地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自己首先要对这些方法的知识有所了解和掌握。

(二)能够有效地组织科学教育活动

1.观念的准备

幼儿教师首先应该具备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才能设计出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教学活动,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去组织活动,在教育中培养幼儿终身受益的品质。

2.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所选择的活动材料与环境要丰富多样、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使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体验发现的乐趣,同时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变化。

3.提供探索的机会,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

没有幼儿自身的探索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学习,只有在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才能产生独特的体验,同时应给予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表达自己认知情感的机会,这样孩子们学习的潜能才能被发掘。

4.为儿童制造鼓励科学探究的良好心理氛围

首先,教师应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所处的心理阶段决定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们会问“为什么老虎的屁股摸不得”、“太阳能不能晚上出来”、“为什么小草不会说话”诸如此类的怪诞不经的问题,教师如果对他们的问题避而不答甚至嘲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慢慢消退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一切科学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如果好奇心都没有了,科学的发展便也就成了一纸空谈。

其次,教师应该培养幼儿在探索活动中的自信心,要给予幼儿出错的权利,要尊重和接纳每一个幼儿的观点,不能因为幼儿的探究行为与其他幼儿的行为或教师期望不一致,就命令他放弃。

最后,教师在评价时应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应看到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进步,让每一个幼儿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都有所发现、都有成功地体验,避免由于教师不恰当的评价造成幼儿的紧张。

5.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能力

幼儿教师自己要有一定的思考、反思能力,“科学活动进行的是否顺利”、“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表现得是否积极和快乐”、“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在反思中教师才会不断提高其组织活动的能力。同时幼儿教师还要引导培养幼儿思考、总结和评价。

(三)应具有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幼儿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幼儿情感态度的培养尤为重要。幼儿总是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言行举止的影响。所以,教师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是幼儿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建立的关键所在。

9.《学生科学素养读本》读后感 篇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科学普及,了解科学知识,丰富自己的内涵,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这本书立足国情,以“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为着眼点,其中涵养了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突出社会热点科学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象征性的图片反映了科学上的最新发明发现,贯穿创新向上的科学态度,渗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富有现代气息和意义,我认为这本书有可读的价值。

通过读完这本书,是我印象最深的是第四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围绕地震安全展开了话题,是我在原本的基础上更好的了解了地震的发生,还有地震的规律与预测,以及地震到来时该怎样去正确应对。地震发生的原因简单点来说就是当岩石承受不了的时候的突然破裂。现在学过地理的我们,知道在板块的交界处容易发生地震,地球上的三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洋中脊地震带。对于不知何时就会随时发生的地震我们又该怎样来提前知道呢?在地震前,动物们的习性会发生异常,关于动物反常的情形,有几句顺口溜总结的非常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叫。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蜜蜂群迁闹哄哄,鸽子惊飞不回巢。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面对地震我们又该怎样正确面对呢?地震发生时,冷静,正确的应对能大大增加我们生还的可能。我们应该做好现在能做的事,在了解什么是地震后,我们就要做好防范,珍惜现有的时间。自汶川地震后,每年的5月12日被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应该进行一些防灾的演练,例如在学校,我们要做到,有序,冷静不慌张,听从老师的指挥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如操场。当然也有些距离门口远的同学,对于这些同学来说,如果赶不上逃离,就该尽快躲到课桌下,靠墙的同学要紧靠墙根,因为房屋倒塌后,往往会形成三角空间通常也称其为避震空间。无论是躲起来还是往外跑,都要有书包护住头部,此时书包就是你的“金钟罩铁布衫”另外,要切记的是:一定不要跳楼,你不是黄蓉,也不会轻功;一定不要地震一停就立即回屋取东西,因为一次地震后,接着就会发生余震,余震对人的威胁可能更大。

10.教师科学素养读后感 篇十

第一章 科学常识

考点归纳

1.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2.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

重点提示

一、中外科技发展史

(一)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

数 学

1.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比西方早500年。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

5.近代前期的李善兰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在《垛积比类》中,说明了高阶等差数列的理论。书中的“李善兰恒等式”为当时数学界所瞩目。

6.华蘅芳的《代数术》,介绍了西方代数学、三角函数、微积分及当时欧洲刚出现的概率论。

7.近代后期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分别在堆垒素数论和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上作出了显著成绩。

天文学、地理学

8.夏朝开始有了历法。

9.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10.春秋时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1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而且能够测定一年

中的季节;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13.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14.元代郭守敬制成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并编制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与实际时间只差26秒。同时,郭守敬还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15.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医 学

16.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17.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四诊法。

18.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9.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20.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21.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22.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熔医、儒、道、释、杂各家于一炉,建立了养生学的完整体系。

23.唐朝时,“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农 学

24.北朝时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25.元代的《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26.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27.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8.当代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建筑学

29.战国时期的鲁班已经会建造房屋、桥梁、改进生产工具,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后世土木匠奉为祖师。

30.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31.唐朝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建筑宏伟,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32.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33.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34.近代前期詹天佑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35.1937年茅以升设计建造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近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36.粱思成是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教育家,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其 他

37.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38.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9.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

40.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是唐初孙思邈提出的硫黄伏火法。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41.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二)近代世界的科学成就

1.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基督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伽利略于1632年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并开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 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英国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力学三定律。经典力学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而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4.英国达尔文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5.英国瓦特于1769年开始改良蒸汽机,吹响了第一次能源革命的号角。新型蒸汽机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

6.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出现。美国爱迪生一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这些发明创造促进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从此进入电力时代。

7.爱因斯坦于l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8.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9.西门子是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了炼钢工艺,是西门子公司创始人。

10.汤姆孙在1897年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电子。

11.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在1807年制成蒸汽汽船。

12.德国工程师本茨在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13.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在1800年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

14.德国工程师尼奥托在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15.德国机械工程师戴姆勒在1883年制成第一台汽油机,l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16.英国发明家帕森斯在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17.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在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18.英国工程师贝塞麦在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19.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在1837年发明了电报机,l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20.美国发明家贝尔在1876年发明电话。

21.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在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l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22.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在1866年制成了安全炸药。

二、科学常识

(一)物理学常识

1.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提出的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的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个定律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并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指的是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麦克斯韦建立的描述电场与磁场的四个方程。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电场和磁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电磁理论,是经典物理学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之一。

3.相对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沦(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狭义相对论和相对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

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E=mc2,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4,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阐述热现象规律的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实际上,构成物质的单元是多种的,或是原子(金属),或是离子(盐类),或是分子(有机物)。在热力学中,由于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分子。

5.热力学三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其内容为:在任何孤立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能的传递具有不可逆性,即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热能只会从热体传向冷体,而不可能从冷体传向热体。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系统的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无序。(二)化学常识

1.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

在公元前45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造了原子这个词语。

2.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到2007年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原子序数大于82的元素(即铋Bi及之后的元素)都是不稳定的,会进行放射衰变。原子序数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如原子序数为43和61的元素(即锝Tc和钷Pm)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

3.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

较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

4.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带正电荷的离子称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阴离子。

5.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或者高分子化合物和低分子化合物,或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

6.化学品

各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都属于化学品。

7.化学键

化学键是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问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8.分子间力

分子问力是不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亲水作用/疏水作用等,这种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容易打开或重新组合,但是是形成分子空间排列和架构的重要作用力,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9.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涉及分子中元素的交换和化学键的转移、形成或消失。化学反应形成的改变既可令很多独立的分子结合,也可将一个较大型的分子拆开成为很多独立的小分子,甚至是同一分子内有原子移动,即使原子的数量没有改变,但仍会构成化学反应。

10.质量守恒定律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1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1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是物质的属性,它不是凭空产生或消失的,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也可以表述为,在一个没有净电荷出入其边界的系统,其中正负电荷电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生物学常识

1.细胞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的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有成形细胞核的是真核细胞,反之,无成形细胞核的是原核细胞。

2.DNA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

在繁殖过程中,父代将自己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因此,DNA被称为“遗传微粒”。

3.基因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A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4.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共有22对常染色体和l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又分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组成碱基对的碱基包括A、T、C、G。

5.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6.克隆技术

“克隆”本意是无性繁殖,它不靠性细胞而是生物的体细胞进行繁殖。它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的过程。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便是应用了克隆技术。

(四)地理学常识

1.太阳系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庞大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我们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是一个拥有

一、两千亿颗恒星,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3.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光年。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或63240天文单位,或0.307秒差距。

4.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五)现代新技术

1.生物工程产业

生物工程产业是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

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3.海洋生物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海洋生物学发展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目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海洋生物为对象,综合应用基因工程、细胞操作技术和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生物遗传性改造,或生产对人们有用的海洋生物产品。随着神经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工程学、电子学,以及遥感技术和深海探测技术不断向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渗透,并与之相结合,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将逐步拓宽。现在,人们正在研究的内容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发、生产和改造天然海洋产物,以便用作药物、食品、新材料;二是定向改良海洋动物、植物遗传特性,为海水养殖业提供具有生长快、品质高和抗病害的优良品种;三是培养具有特殊用途的“超级细菌”,用来清除海洋环境的污染,或者生产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物质。

4.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5.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将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6.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结合。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7.太阳能产业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紧缺的困境。除寄希望于核能源之外,现实的选择是:发展太阳能技术,研制和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和存贮装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

多地搜集和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建立起高技术的太阳能产业。

8.空间技术

空问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目的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研究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现象。

空间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崛起以来,以其辉煌的成就对国际政治、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类经济、文明作出的贡献举世瞩目。几十年来,空间技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各类卫星大显神通。我国也成功地研制出了神

五、神

六、神七载人飞船,并成功地实现了太空漫步。

上一篇:励志书籍排行榜前十名下一篇:《上甘岭》观后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