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数学故事(精选7篇)
1.好玩的数学故事 篇一
中国古代有一种印刷技术叫做——活字印刷。而如今这种技术已经很少见。
下午,在快乐小记者的大班。范老师就把这门技术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觉得又“回到了古代”。叮呤呤,叮呤呤,上课了,范老师抱着一个大箱子来到了班级。范老师从箱子里先拿出一个像孔明锁一样的东西,又拿一个小木块,最后又拿出一块板。范老师向我们介绍:像孔明锁一样的东西是用来固定小木块的,而小木块是用来刻字的,顾名思义那个像孔明锁一样的东西也是用来防刻刀划到手的。最后那个木板是用来放小木块的。范老师还告诉我们,这节课上活字印刷,听到这几个字我高兴极了。
接下来,范老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个小木块,又给四个人发了刻刀和固定器,先让有刀的四个人先刻,然后让我们刻。轮到我了,我心想:“到底刻什么呢?要么刻王——范老师之前说刻字时要倒过来,王字它倒不倒都一模一样。刻王的话太简了,不好,要么就刻“C哩C哩”这个歌名吧!”我用水笔写上“C哩C哩”这四个字,完了!完了!我说:我没有把这四个字倒过来写,我想了想,刻的时候倒过来刻不就行吗?一位同学说:对呀,我怎么没想到,我这愚木脑袋怎么就没开窍呢?我想。我认认真真地刻着,突然我遇到难点——刻的时候总是刻偏了。我挺而走险,想赌一把,把其它的笔划也偏过来刻,终于刻字刻完了,可是我的心也碎了。因为我刻了这么多,最终什么也看不清。等全部同学都刻好了,范老师叫我们把小木块交上去印刷,我垂头丧气地交了上去,最后印得一片漆黑,什么也没有。
这堂课,虽然我印刷失败了,但是我学到活字印刷这门技术,是怎样印刷的了。
老师评语:语言精炼,写得很好;文字饱满、丰富,身在其境,失败乃成功之母,希望你不要灰心。你的作文还有几处不好的地方,题目最好不要用上课的主题,给题目包装一下,换一件衣服,它将成为天上的一颗明星。
作者|实验小学 六(1)班 蒋林璋
2.好玩的数学故事 篇二
教学中, 我经常采用一种最为简单但却最为有效的教学方式——创编数学歌曲来引导学生学习。朗朗上口的歌词以及熟悉的旋律一出现, 孩子们便会兴趣大增, 不但能够轻松掌握学习内容, 而且记忆非常深刻。
一、创编歌曲, 形象感知更深刻
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安排了《厘米的认识》这一教学内容, 对年龄较小的学生来讲, 这一教学内容非常抽象。虽然学生对直尺并不陌生, 他们的文具盒里可能都装着直尺, 但并不清楚上面有长度单位, 也不知道能用它进行测量;虽然学生会直观地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粗细, 但对长度的测量方法却是首次接触。
为了让学生对长度单位建立深刻的认知表象, 在认识了尺子上的1 厘米之后, 我引导他们仔细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大约为1 厘米。此时, 他们眼睛瞪得大大的, 眼珠不时滴溜溜地转, 一会儿的工夫, 就找出了形形色色长、宽或高大约为1 厘米的物体。高兴之余, 我即兴填词, 把他们找到的物体编入了他们所熟悉的旋律《两只小象》中:
图钉长约1 厘米, 食指宽约1 厘米。
田字格宽1 厘米, 仔细观察收获多。
我范唱一遍, 领唱一遍, 他们就兴致勃勃地唱得非常熟练了。歌声中, 学生对1厘米的表象更加清晰了, 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了。
接下来在学习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时, 由于学生年龄小, 操作直尺不规范, 总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我就把测量方法编入了《两只小象》的第二段旋律中, 他们边唱边测量, 也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测量物体的长度, 直尺放平0 对齐。
右端指几是几厘米, 细心测量好习惯。
两部分歌词合在一起, 不仅形成了一首完整、简单、欢快的数学歌曲, 而且涵盖了本节课的两部分重点内容, 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了学习内容。
这是我创编的第一首数学歌曲, 效果超乎想象, 不禁让我产生了要经常创编数学歌曲的想法。
二、创编歌曲, 理解记忆更准确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 记忆是理解的必然。数学教学中, 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技能, 如果教师能够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原料”, 就能够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用量角器画角时, 复杂的作图方法让孩子们眉头紧锁。面对这个异常重要且要求非常精准的学习内容, 我又想到了“数学歌曲”。《健康歌》是孩子们幼儿园时就非常熟悉的歌曲, 节奏明快, 朗朗上口。根据画角的方法, 我改编为《画角歌》, 歌曲如下:
量角器, 本领大, 先画射线, 重合两点,
0 刻度线, 一定与边对齐。
内圈外圈, 看清度数, 再点上一点,
连两点成为射线, 别忘标度数。
每每需要画角时, 孩子们就情不自禁地哼起了歌曲, 角画得既准确又美观, 让人喜不自胜。
三、创编歌曲, 情感教育更浓郁
学习, 不但要有知识的收获, 更应有情感的提升。情感目标, 是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教学中, 我时刻注意挖掘情感教育资源并收录到数学歌曲中。在二年级下册《时分的认识》中, 通过学习, 学生能够轻松了解时与分之间的关系, 完成知识学习的目标, 但对于珍惜时间的情感目标, 在孩子们心目中并没有丝毫感受。怎么办呢?
我忽然想到孩子们音乐课本中的一首歌——《时间像小马车》。这首歌原来的歌词是:时间像小马车, 时间像小马车,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向前跑。你我同坐一班车, 你我同坐一班车,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谁也少不了。原歌词虽然体现了时间流逝之快, 却无法让人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因此, 我将歌词改编: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小朋友们, 时间宝贵, 要珍惜。
时间就像东流水, 只能流去不能回。
珍惜时间, 读书成才, 为国做贡献。
这样一来, 学生在欢快的旋律中体会到了时间的宝贵, 再加上亲身体验了一分钟到底能写多少个字、算多少道题、跳多少次绳等, 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要珍惜时间、努力读书。情感目标水到渠成, 感受极为深刻。
在许多人眼中, 数学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但是创编数学歌曲的教学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真正让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好玩”。加工学习“原料”, 创编数学歌曲已成为我的爱好,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枯燥数学为有趣数学, 变乏味数学为精彩数学, 成为我不断的追求。
3.学习故事:好玩的薯片筒 篇三
又到了孩子们游戏的时间了,今天不少孩子选择了和薯片筒做游戏。
这不,馨馨和诺诺已经和薯片筒玩开了,他们两个人一鼓作气在墙角摆了一列长长的火车,诺诺一边摆放一边模仿着火车开来的声音:“咔嚓咔嚓”。
诺诺自娱自乐的神情,引来了航航、璟璟和艺博,艺博没有摆火车,他把薯片筒一个个站立起来,就像小朋友排队一样排成一排。
航航想把薯片筒立得高一些,于是他把薯片桶一个一个叠起来,好高呀,比他的个子还高呢!
馨馨和璟璟看到了,也立刻行动起来,她们真的叠得好高!馨馨默默地许愿:这么高,可不许倒下来!后来,馨馨和璟璟一起合作构建了几幢高楼。
诚诚从材料区角拿了几个塑料圈,他决定把薯片筒当做套圈的游戏材料,他新奇的想法立刻吸引了彤彤、静静的参与。
涵涵找来了牛奶盒,她把牛奶盒的一头用铁盒垫高,让薯片筒咕噜咕噜滚下山去,凯和玲玲看到后也参与进来了。
静静从纸盒里拿了一只乒乓球,她用薯片筒顶球玩,琳琳和馨怡看到了,立刻模仿起来。
分析评价
馨馨,你是个善于动脑的孩子。在游戏中,你能不断创新,并能从同伴的游戏中,获得启发,搭建了高楼。你的社会性发展较好,总有不少玩伴,今天你和诺诺一起建构了火车,和璟璟一起构建了几幢高楼。今天的你真的很棒。
璟璟,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在游戏中,你通过自己的观察,积极模仿别人,和同伴友好合作,很好地提高了自己游戏的水平。
诚诚、涵涵和静静,你们的表现也很棒!你们能较好地和同伴一起参与游戏。在游戏过程中,你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及时增添了套圈、纸箱和乒乓球,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性。看!同伴们都被你们吸引了,你们在不断发现、不断创造中体验了更多的乐趣。
诺诺、航航、艺博等几个小朋友在玩薯片筒时,能积极地和材料互动,边动手边思考,搭建不同的游戏造型,在创新中体验了快乐,并不断探索,乐此不疲。
教育策略
首先,把馨馨、诺诺、航航、璟璟等小朋友的游戏经验向全班幼儿分享和推广。
其次,教师可以进一步丰富游戏材料种类,借助投放不同的材料,隐性暗示、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游戏,鼓励幼儿的创新玩法,发展适宜性游戏,引导幼儿游戏水平向更高发展。
1.丰富纸筒材料。
(1)投放形状相同颜色不同的纸筒。孩子可以利用纸筒的颜色,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有规律、交错搭建,视觉上会更让人赏心悦目。
(2)投放形状颜色各不相同的纸筒。搭建物所呈现出来的又是另一种奇观,不规律、不对称的夸张美,富有跨时代、超现实的创意建筑物。
(3)借助于各种辅助品与纸筒搭建。如纸箱、桌子、椅子、木块等。辅助材料的投放能更有效推进幼儿主题建构的发展。
2.投放木块积木。
木块积木是很实用的玩具,不容易损坏,可以反复使用。纸杯和积木混合使用,更能给孩子积累一定的立体空间的变化。
3.添置水管材料。
为了保持孩子们持续的兴趣,教师需要选择那些具有多种可塑性的游戏材料,增加一定的可实现的挑战性目标,这一挑战必须是孩子能力所及。此时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长度不等的水管,利用水管的连接,根据各自的游戏水平让孩子们自由自主探索,创造出各种有趣的建筑物。
4.好玩的数学 篇四
求知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满足的过程,在不断地学习新知的基础上,本身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感,但这些对于学生们来讲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天生爱玩好动,对待难题表现的也不一样,有些学生知难而进,在学习中得到乐趣,有些却知难而退,以为逃避困难时最大的受益。所以要让学生理解数学好玩,不能简单的以为数学会给学生带来乐趣,否则就没法让学生产生兴趣,甚至会令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得学生真正理解“数学好玩”呢,我以为有以下两个大方面,一从教师备课讲课入手,二从学生自身的思想觉悟入手。
教师方面:
备课:每一节备课都会有教学的目标,重难点,课堂小结等等,做到
1.课本中每一节课都是以一个小故事小情景为引导,教师的备课也大可如此,新授课引入情景教学,让学生深入到教学中去,明白自己就是学习的元素。
2.对于教学重难点,以往的教学中这是要提醒教师该注意的东西,其实在教学中也可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师以旁观者的态度引导学生不断克服重难点,获取胜利的喜悦感。
3.课堂教学中注意多练、多想、多讨论,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对于错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总结出容易出错的点,打架共同进步,相互协作。
4.争强集体观念。做题时也可以通过分组竞赛,分组讨论等活动,促进学生竞争意思,让学生明白相互合作的乐趣。
5.善于总结,引起下文,产生兴趣。就如评述一般,数学也是具有连贯性的,每节课都是下节课的基础,下课前进行本节课小结,都学到什么知识,学生自我总结,认真回顾。那么学到这些知识后有该进行怎么深层次的学习呢,教师可以通过幽默的语言引起学生兴趣---且听下回讲解!再次激发学生兴趣。
6.增加趣味性的数学题目,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乐于解决困难,获得胜利的喜悦感。学生方面:
兴趣的产生不能仅仅依靠教师的讲解艺术,学生自身的觉悟也是很高的。
1.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时时用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明白数学的重要性,同时明白,“生活过得好,数学地学好”。
2.锻炼学生的意志,遇到难题迎难而上,克服困难,正当先锋。
3.自己定目标,争取每次考试都会有进步,每次学习都能全吸收。
4.对待学生一样要多表扬,多鼓励,是学生知道认真学习是会受到表扬,懂得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
5.大班数学:好玩的对称图形 篇五
大三班 冯艳
活动目标:
1.理解对称的含义,能正确感知图形对称的另一半。
2、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
3.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操作纸(正方形、梯形、月牙形)、半个图形的操作纸、剪刀 2.教师操作材料:正方形、梯形、月牙形 3.PPT课件、故事。
重点:在正确感知图形对称的另一半,初步感受图形的对称性。难点:能运用对折的方法,剪出对称的图形,感受对称美。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师:在一个王国里住着一位善良的公主,有一天王国里来了位可恶的巫师,她把公主关了起来,并设下了三道难关。人们都想去救她,可是都没成功。大二班的小朋友,你们愿意闯难关来救出公主吗?
二、在探索、感知、判断中理解对称的含义。第一关:找对称的红心
(1)师:这里有半颗红星,请小朋友找一找哪一个是它的另外一半,为什么?(2)幼: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3)教师小结:左边和右边完全重合的叫对称图形,它的中心线叫对称轴。第二关:折一折(1)师:哪些是对称图形?哪些是不对称图形?你有什么好方法?(对折)(2)幼:请个别幼儿来试一试。
(3)教师小结:把正方形对折以后看一看有没有完全重合。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三种图形,你们折一折、试一试是不是对称图?
(4)幼儿操作:找一找三种图形是否对称?
请个别幼儿上来验证一下。数一数它们有几条对称轴。第三关:分一分
师:这里有许多图案,找一找哪些是对称图案?哪些是不对称图案? 教师验证
三、制作对称图形
我们的闯关成功了,终于救出了美丽的公主。公主为了答谢大家公她要送给大家一样礼物,这是什么礼物呢?(大家想要吗?)1.要求:这些礼物都只有另一半,谁能把它们变完整呢? 2.请个别幼儿上来试一试。
3、幼儿操作。
四、延伸
1.你们知道这个王国叫什么名字吗?(对称王国)
6.好玩的轮子数学教案 篇六
1、创建玩具城场景,启发孩子对数学教学的兴致,体会与小伙伴一致学习的快乐心情。
2、通过瞅瞅、说一说、粘粘等模式了解4之内数目,进一步提高思维能力。
3、能够有序的开展动手操作,提升操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预备:
玩具车孩子每人一辆、孩子动手操作教学材料每个人1份、幼儿教师演示教学用具1套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去玩具城的兴致。
1、我们孩子喜不喜爱玩一玩玩具?你喜爱玩啥玩具?(孩子自由述说)
2、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教学室。
(二)、玩一玩玩具,初步了解4之内的`数目。
1、孩子首次玩一玩玩具,了解轮子能翻滚的特点,初步学习点数4之内的数目
总结:原本轮子均会翻滚,并且均不一样。
2、孩子相互互换再次玩一玩玩具,了解不一样数目的轮子,加强对数目的认知
3、送玩具回家,孩子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孩子数轮子。
1、玩具孩子要去参与装轮子大赛,但是他们还不晓得自个儿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哩?
2、展示范例,启发孩子思索。
这就是啥车?它应当装几个轮子?
3、孩子动手操作,幼儿教师巡视来回指导,启发孩子互相开展验证,相应恰当引导个别能力比较弱的孩子
4、集体会证。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我们孩子是否想跟着玩具孩子一块儿去参与比赛?
2、请你们动动小脑子,变一变,你想变为啥车去?
3、孩子随Music出教学室。
(五)、扩展
1、在数学教学区投放对应教学材料供孩子加强。
7.让学生学习“好玩”的数学 篇七
关键词:享受 创造 “有营养” “好吃” “好玩” 体验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2)09(c)-0161-01
让学生在“好吃”中享受“有营养”的数学的理念,最早是由北京的数学“大家”—— 吴正宪老师提出来的。她把数学的学习比喻成吃东西,让老师们坚守—— “有营养”的数学;创造—— “好吃”的数学。
这个理念深深触动了我,我引以为方向,努力去实践着,慢慢地积累了收获和感动。我认为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觉得数学“好玩”、“与生活密切联系”、“能听得懂”、“可以动手做”,还能让学生玩的、吃的有营养。这也让我想到了这样一个故事:陶行知老先生去外地讲学,讲学之前从桌子里掏出一只鸡来,大家都很惊奇,不知陶老先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见陶老先生先是用手按住鸡头让鸡吃米,鸡挣扎着就是不吃。正当大家困惑不解时,陶老先生后退几步让鸡吃米,结果鸡很快吃了起来。
联想我们的数学教学,感触很深。我们常常抱怨学生不肯学、学不扎实,那是因为他们成天在被動地记数学、背数学、练数学、考数学,而不是主动地“做数学”。课标的出台,指明了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进方向。如何坚守—— “有营养”的数学;创造—— “好吃”的数学,成了摆在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1 走进美妙的数学,感受数学“好玩”
好玩的数学,往往更能调动学生深层次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更能让学生学到“有营养”的数学,且记忆深刻。
教师如何创造“好玩”的数学?关键是在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把握”上。作为教师,不仅要考虑学生“能不能”学习,更要十分重视学生“乐不乐”学习。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呢?要求教师要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武器”。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所以我认为游戏激趣,正能达到这一目的。游戏、玩乐,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童年不可缺少的情感,是儿童完整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许多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地、适当地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好玩”,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好玩”的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好玩”的数学不是空洞的、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来源于学生的数学生活经验和生活实际。
在备课青岛版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表内乘法(二)”的第一课时时,我灵机一动,借助教材的情景,提前一天设计了缝“沙包”的生活实践作业。让学生自己或家长帮助缝制一个“沙包”,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让学生六个人一小组展示交流自己的收获,并根据这一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这一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兴趣昂扬,学生主动举手介绍:一个沙包用六块布,可以缝的工整、漂亮;两个沙包用十二块布,因为两个沙包用了两个六块……整堂课气氛活跃,学生主动参与交流,让我欣喜异常。这让我发现用学生熟悉的、身边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学生会学得更加主动,学得更加透彻。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数学在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切切实实地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能为我们的学习、生活服务。
3 在“好玩”中创造自己能听得懂的数学
数学语言要求精确,但太精确的语言描述的定义,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抽象”、“生涩”的。如何让难懂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是需要学生学“能听得懂的数学”,这就要求老师“人为的把难点降下来”。
在吴正宪老师的《估算》一课中,吴老师就在“好玩”的课堂氛围里,借助了学生的语言确定了“大估”、“小估”、“中估”、“四下五上估”……虽然不是精确的语言,但都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由学生自己得出的结论。吴老师将知识与情景融为一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合作愉快。也体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
在教学青岛版数学第一册《20以内进位加法》时,我充分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在“好玩”的小棒、计数器中,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和过程。看似“好玩”,其实更能让学生掌握进位加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要尽可能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多一点成功愉快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勇于在“好玩”中创造自己能听得懂的数学。
4 在“好玩”中,让学生学“动手做的”数学
北师大教授周玉仁说:“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只有手脑并用,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和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并提高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法安排学生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动手做一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获取做数学的经验,从而达到让学生善于“做数学”的目的。在教学青岛版教材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三册中的《认识角》一课时,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特征后,我便让学生每五人一组,并且给每个组的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材料:硬纸条、图钉、小棒、小猴头像、不规则纸片等等。接着提出要求: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根据老师提供的素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做一只“调皮猴”,并且让“调皮猴”能够动起来。在“调皮猴”动的过程中,你有什么重大发现,记下来。学生们积极参与探索不同的做角方法,在摆一摆、搭一搭、粘一粘、拉一拉等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角的特征。在交流中认识到做角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初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了角的模型,总结了制作方法和交流了自己的发现,这样可以既训练了学生的操作能力,也加深了他们对角的认识。角的开口中蕴含了边的叉开程度决定角的大小的道理,也为以后的几何教学埋下了伏笔,完全是一举多得!也让我们对“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有了更深的理解。
总之,属于孩子们自己“好玩”的数学才是最美的数学。最美的数学,一定伴随着孩子们千奇百怪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吴正宪与小学数学[Z].
【好玩的数学故事】推荐阅读:
小班数学《好玩的夹子》07-02
怎样让数学好玩08-26
小班数学说课稿“好玩的大和小”07-22
三年级数学有趣好玩09-25
六年级数学下册数学好玩单元分析08-16
北师大三年级下 数学好玩 全教案08-09
好玩的说说段子07-11
好玩的一天07-19
中班科学好玩的磁铁07-03
好玩的户外活动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