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2024-10-06

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11篇)

1.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一

七年级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分析

曹建岗

从教学和考试的情况看,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积极性还算比较高,但由于第一次接触开卷考试,能力显得有较大差距,对开卷考试的适应性也比较差。平均分61.44,最高分刘建斌92,最低分赵永超28,具体表现出来的问题为: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识记内容未能很好落实。

2.知识点理解不清,不能从材料提取所考察的知识点,乱答一气。

3.书写不规范,缺乏条理。

教学建议:

1.努力优化课堂,突出学生,分清楚我的“讲明白”和学生的“理解透”不是一回

事。

2.新课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方便学生开卷考试检索。

3.尽可能增加有实效练习,让学生熟练各种题型各种知识点。

2013/11/14

2.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二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思想品德,教学质量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的心理因素, 也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兴趣密切相关。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激发起强大的学习动力, 使学生处于最活跃的心理状态, 并由过去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 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和潜能,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 培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学质量。现根据笔者多年的思想品德教学实践, 从以下四方面阐述“全面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思想品德教学质量”这一观点, 意在抛砖引玉。

一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 培养学习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 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学习, 容易引起疲劳和注意力分散。那么, 怎样才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 聚精会神地参与学习呢?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无意注意的作用,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而音乐是调节身心, 活跃思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它既能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又能创造宽松而又活泼的教学环境,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授《党的基本路线》一课时, 可以让同学们先唱《春天的故事》这首歌, 通过优美的旋律使学生精神振作后再进入教学。

这样既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疲劳, 提高听课效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又有助于陶冶学生的心灵, 培养学生的高雅情操。

二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 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思想品德教材中一些理论比较抽象, 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如果我们在注意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同时, 再增加一些趣味性, 把理论阐述同形象化叙述融为一体, 尽量运用直观教学和生动的比喻, 就可以使理论增添感情色彩,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形象比喻, 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比作在大海中航行的一艘名为“华夏经济号”的巨轮, 而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指引它乘风破浪、不断前进的“灯塔”, 这艘巨轮有“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 两个系统工作正常, 现在正全速驶向“美好的彼岸”。请你运用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为什么把巨轮命名为“华夏经济号”? (2) 你认为巨轮的“动力系统”和“导航系统”分别指什么?为什么可以作这样的比喻? (3) 所要达到的“美好彼岸”是指什么?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这一深奥、抽象的理论浅显化了, 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三恰当设疑、解疑, 增强学习兴趣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 思维以疑问为起点, 有疑问才有思维, 有思维才能解疑、释疑、解惑, 才能极大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 口悱悱”的状态, 促使他们思考。当他们苦于“山穷水尽疑无路”时, 教师给予点拨、解惑, 他们就能收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如在教学《同学·朋友》一课时, 我问学生:你们都有好朋友, 当你发现好朋友做错了事时, 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好朋友呢?设疑导思, 激发学生求知欲, 让学生满怀热情地投入学习。这样设疑引导, 使学生增强了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逐步进入角色, 明白道理, 提高思想觉悟。

四设计小品、游戏、漫画, 强化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使人的探究和认识活动染上强烈、肯定的情绪色彩, 从而使这种活动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所以, 我在教学过程中, 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小品、漫画等生动有趣的活动, 以激发学生极大的参与欲望, 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讲到“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这一课时, 为了说明情绪可以通过人的面部表情、语言声调、身体姿势等表现出来,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预先在卡片上写上表达各种情绪的词语, 如“紧张、害羞、悲伤、愤怒、不满”等, 上课时让学生来表演。先让一个学生看卡片上的词语, 并用自己的表情、声调、姿态表演出来。然后叫全体同学回答他表演的是什么情绪。通过小品、游戏, 学生在一阵阵笑声中轻松地掌握了知识。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 而是激发学生兴趣。”我根据中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结合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特点, 充分挖掘其中的兴趣点。创设和谐、民主、快乐、平等的课堂氛围,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到知识, 在乐趣中掌握知识, 在乐趣中运用知识, 变“苦学”为“乐学”, 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教学手段, 大大地培养、激发、强化了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多年来, 我所授课的学生, 思想品德课成绩均居同级同科前列。多次受到学校领导的表扬, 同行的赞许。

3.深化思想品德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三

关键词:陈旧观念 教师素质 德育教育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于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我想在这里谈谈点滴体会。

1彻底摒弃应试教育的陈旧观念。

当今的素质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发展个性。然而多年来,由于教者的教学观念陈旧,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实行班优分率的比较,升重点中学的名额限制,一纸成绩定分晓,在推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制度下,还有多少学生依然困于书本,拘于读写,限于室内。表现在:

1.1学生成为作业的傀儡

学生理应是作业的主人。作业似乎一直成为学生对当天所授课程的延伸点,教者“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教学策略,家长把老师布置的作业作为小孩的“紧箍咒”,使得作业这道有滋有味的“文化餐”演绎成了束缚学生、压抑学生个性成长的枷锁,他们成了作业的“傀儡”。从表面上看,学生好像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而实际上,这种训练的方式僵化了原本活跃的思维,使丰富多样的思维方式变得单一乏味,驳夺了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无暇休息、活动,长此以往,哪有不憎恶学习之感呢!过多的束缚,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只能压抑学生的天性,只能阻碍学生健康的成长,而“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才能令其茁壮成长,趋向完美。

1.2课堂成为教师的专利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们教师肩负着育人成材的使命,背负着家长的期待面对着优分率及升学的压力,使得他们的确像“春蚕”一样,鞠躬尽瘁。面对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阵地,死攻强守,不放过一个知识点,不放过一个学生。讲台前,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似懂非懂地听;黑板上,写下一道又一道专题练习,孩子们稀里糊涂地抄、背。常常越俎代庖,帮学生找重点,划关键,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在实际应用中却一筹莫展。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科学把握学生的知识规律,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习成为其自身的内在要求。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的老师又有多少?

1.3“兴趣班”扼杀了孩子的兴趣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为了使自己孩子能够多才多艺;送孩子四处学艺,学英语、学书法、学画画、学钢琴……各种兴趣辅导占用了孩子们大部分课余时间。一到假期,学生们更加忙碌了,在家长的强迫下奔命于各种兴趣班,从而使许多孩子发出感叹:假期我一点也不喜欢了!自由和兴趣被无情地剥夺了,久而久之,厌学情绪充斥着他们。

现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深入人心,我们的教育观念也要彻底改变。作为思想品德教师更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要让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引导者、促进者。改变传统的教师垄断的教学模式,还自由、民主的教学模式于学生。

2政治老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

“打铁先要自身硬”,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因为任何新课程的推行,都推动着教师教学行为的更新,都需要教师行为发生与之相适应的变化,而教师行为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进程与成败。所以我们要有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而要提高教师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2)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改革的深化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老师不能满足于原有的知识,必须有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及时掌握新的政策、法规。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

(3)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教师有了渊博的知识,还需在工作中勇于创新,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学教研,结合山区学生实际,因材施教,不断探索和掌握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政治素质教育。

(4)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正人先正已。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做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在教学中注意用个人的人格力量去告诉学生怎样做人。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教师要热心善事,让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校园里,在学生中传扬。作为老师要认識到自己从事的工作关系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兴亡。要以爱为根本,倾心育人,只有具备了深厚的爱生之情,才会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热爱每一位学生。

3大力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3.1加强德育教育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也是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明确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

思想品德课程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地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和有关的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来帮助学生正确地分析和观察社会的经济现象、政治现象,树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目的决定了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3.2加强德育教育是当代中学生道德特征决定的

中学生道德特征主要表现为崇高与庸俗的统一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崇尚先进、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学生的道德主流,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有些学生是非、善恶、美丑不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有所增长,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对影星、歌星及其他偶像盲目崇拜,表现出道德的庸俗化。

中学生道德特征还表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他们从小就接受家庭传统美德的熏陶,受到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感染,在他们身上肯定会把这些优良的传统美德延续下来,体现出道德的连续性。但是,进入了21世纪,市场经济的发展反映在人们道德上过分强调索取,拜金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信息网络的形成等这些道德的出现明显具有阶段性特征。而中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形成阶段,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受这种道德的阶段性特征的影响,从而表现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责无旁贷。

3.3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应把着眼点之一放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上。衡量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应看它所培养的学生有多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各项事业实际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任何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如不能适应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注定要失败的。

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知识的把握,能力的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立足于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如:参观爱国教育基地、参观红色苏区等,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的课外学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在思想品德课中所学的知识得到了检测,得到了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篇四

九年级思想品德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我校九年级学生在本次的期末考试中参考人数为256人,平均分为65分,合格率为63.2%,90分以上的人数为几人,优良率为7%,最高分为92分。

二、试题分析

本次的期末试题,总体来说是一份不错的试题。试题难易适中,能够面向大部分学生,题型分布合理,知识面涵盖比较广,能充分利用图片和表格等来考查学生的认知和归纳分析能力,试题内容既联系历史知识,又贴近现实生活和身边周围的事情,让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图像印制也很清晰。试题内容也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有一定的正面导向作用。

三、得失分的原因分析及今后的努力方向

对于第一大题共23个单项选择题来说,我校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完成得较好,得分也比较高。有个别学生也出现了失分较多的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点的认知和掌握程度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多一些结合课外知识和辅导资料来增加课堂容量和深化学生的理解、吃透能力。

对于第二大题为请你回答题,3个小题,共17分,学生的完成情况一般,最高分17分,最低分5分左右,平均分为12分。题目难度适中。

第三题是请你体验题,共1个小题,共12分。本题结合我县今年的形式,属于开放性题目,学生也回答的很好。失分率较低。

第四题请你观察与与思考。共25分,2个小题。本题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通过对本题的考试,可以引起学生在人口资源环境多加注意。学生回答的大部分很不错,个别学生回答的太简单,字体潦草。

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知识理解不透彻。

2、学生读题审题马虎。

3、学生的解题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

4、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实际缺乏关注。

5、部分试题与学生使用的现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一致,增加了学生答题的难度。

四、改正措施

1、教师教学中要真正理解领悟新课标对学生的要求,重视课标研究,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掌握,突出重点知识,突破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是教学之本。

2、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注重基础,强化学生对知识迁移、理解、整合、探究、应用等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

3、关心国内外大事,关心生活,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

4、认真分析历年中考试题,结合研讨会精神和要求,把握住重点和考试方向,并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切忌猜题、押题及赌注式的复习,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培养好学生的理解能力,切忌只是死记硬背,要把知识学活。注意学生答题培养,抓主题、简洁作答。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结合全卷,此份试题着重考查学生对图表、资料等的分析能力,但是,有很多学生未能从相关的图表、资料中得出有关信息来结合问题所问而作答。对此,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还需要针对这种题型进行相关的练习和训练,引导学生学会从资料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5.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五

初中部 王艳秋 考试已顺利结束,对试题本身以及考试情况作一个客观的分析,有利于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思考对策、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质量。现以七

(五)班为例,对试卷及其情况做如下分析:

一、试题分析:

全卷以百分制命题,题型以单选题、判断题、简答题组成,就总体而言难度适中,选择题偏难,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生的综合能力。本试卷主要体现了一下特点:

(一)发挥思想品德学科的德育功能,凸显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

(二)试题注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掌握(记忆)、理解和运用,着重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归纳能力。

(三)试题具有开放性,较注重联系考生生活实际。试卷中的很多题紧密七年级学生生活的实际,开放和辐射到学生生活的层面和领域较宽。

(四)试卷形式与中考题型接轨,人文关怀方面的内容也予以凸显,试卷题型较灵活,也不乏直接表达学生自己的见解或看法的试题,把学生的学习思想品德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了起来。

二、考试情况

考试得分情况为:参加考试的总人数为53人,选择题失分较严重,80分以上同学为33人,70-80分18人,60-70分1人,60分以下1人,班级平均分为80.8分,优秀率62.3%,合格率为98.1%。

学生总体情况良好,大部分学生能拿到优秀,三四五六班中仍有1人不及格,基本如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态度。

三、失分情况及原因

客观题部分(选择题):学生得分率虽然相对较高,但部分题目失分率较高,不该失分的很多。

主要问题是:

(一)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不到位,有些学生对课本不熟、理解不深,平时对书本的掌握不够

(二)思维不活跃,对知识的宏观把握不够,知识重组、应用能力较差。知识记忆不牢固,细节把握不够,迁移能力较差

(三)审题能力不强,缺少解题的技巧和方法,看错题目,导致答题错误

主观题部分(问答题):

学生答题情况总体良好,有两个问题存在比较普遍。

(1)有些同学在做问答题时,太过脱离教材,单纯用自己的话答题,仅局限于自己的某个单纯想法。

(2)对题目的理解把握不够,课外知识的积累欠缺。

三、针对期末考试情况的教学改进措施 下个学年,针对此次考试我将在这学期的基础上对教学做出一些改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备好每一节课和每一个班的学生,把握好每一节课的重难点,更加注重思品课联系社会热点、联系生活、联系学生,确保把最重要的知识体系化,常识普及化。

二、上课时,在严肃课堂纪律的基础上加强师生沟通,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学会灵活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扣紧课标和新课程理念努力把课堂激活,培养学生兴趣,打开学生视野。

三、课后加强反思,分析每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思考如何把优点发扬,把不足克服。主动与有经验的老师沟通交流,利用晚自修时间,对一些后进生加强个别辅导或“谈心”的力度。

四、立足教材,做好笔记,强调学生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强调是课本内容与自身生活实际相结合。

6.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六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结构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型。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答案唯一,共有10个小题;非选择题属于主观性试题,共有4大题,试题中好多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非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灵活的分析问题和实践能力。本次期末试卷总体来看,题量比较适中,难易程度较适中,测验目标主要为本学期所学思想品德下册全部教学内容,考查面较为全面。

二、学生答卷情况

1、选择题共10个小题,满分20分。题目多以组合型选择得分比较好,表现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

2、非选择题共有4个题,涉及本册教材的权力与义务问题、公民的人格尊严问题、以及消费者应注意的问题等。各题所设问题较多,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答题的角度较多,所以答题难度较大,是本试卷的重点部分。得分一般,也反映出教学中的弱点。

三、学生答卷中出现的问题

试卷中主要给了学生相关文字和材料,大多数学生都能够细致观察和分析,能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析比较,解决问题,说理较为详细准确。但也有部分学生分析能力较弱,表达较差,条理不清,解答不全面、不准确,这是造成丢分较多的主要原因。建议今后命题既要兼顾对优生学习能力的考查,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提高,又要兼顾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有所得。更能突出灵活性,能力性,全面性,人文性,提高学习兴趣和考试水平。

四、改进措施

1、在注重知识方法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习惯和独立审题意识的培养。

2、基础知识教学应更加扎实,尤其注意从多角度、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知识点。从考试情况看,最基础的知识熟练程度不够。

3、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对基础知识多做多练,并充分掌握学情,改变凭教师主观判断知识习题的难易程度的教学习惯。同时特别注重练习形式的变化,讲课时,注重举一反三,增强练习开放性。

4、作为教师,应更进一步学习新课程理念,理解新教材的教学思想,做到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把握教学范围。

5、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在理解教材上下功夫,准确掌握教学内容的内涵和外延,能够逐步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7.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七

一、讲究导入, 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导入设计得好与坏, 对课堂质量起着关键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注重设计导入新课的方式,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取灵活的导入方式。如讲故事、小品表演、舞蹈、播放音乐、案例分析等。如在教学“财产的继承”这一内容时, 笔者利用—个典型的遗产继承纠纷案来提出问题进行导入, 让学生来当小法官, 思考并带着问题来学习这节课。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老张一生节俭, 积攒有8万元存款和一些珍贵藏书, 并于两年前在荒地上拾到两根金条。他上有八旬老母亲和一个姐姐, 妻子早逝;下有儿子张康和女儿张莹, 均已成家。近年来老张体弱多病, 其子嫌负担重, 找借口不予照顾, 女儿则将父亲和奶奶接回家中, 悉心照顾。前几天, 老张去世, 生前曾立下遗嘱, 将其藏书留给姐姐。闻讯而来的儿子张康则认为, 按当地习惯, 所有遗产都由儿子继承。张莹据理力争, 但不能说服张康。在向律师咨询后, 张莹决定与奶奶、姑姑一起向法院起诉。如果你是法官, 你将如何处理老张的财产?本案中哪些财产属于遗产?为什么?大家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这堂新课, 到学完这节课的内容以后, 笔者再让学生来回答这些问题, 这些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下既过了当法官的瘾, 同时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一举多得。再例如, 在教学“诚信为本”时, 我通过讲《曾参杀猪》的故事进行导入。这样既摆脱了苍白无力的说教, 又在轻松的氛围中达到教学与教育的效果。

二、讲究教学方法, 让学生积极参与

古人云:“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一切创造性思维都始于“疑”, 没有质疑, 就没有进步。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交流和沟通, 鼓励学生大胆开口, 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即使是提出相反的看法与结论。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要积极地给予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在学生提出质疑后, 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联系,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教学“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时, 有些学生提出疑问:对外开放就是全面开放, 什么都开放。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明辨是非, 使学生懂得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它既要借鉴和吸收先进的东西, 又要抵制腐朽的东西,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以开放促改革, 促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内容, 设计一些问题进行共同讨论, 或就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明辨是非, 区分正误。如在教学“学会负责”时, 我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给学生进行讨论:为什么要学会负责?负责要学吗?不学也会负责吗?负责难学吗?学到怎样的程度才算达到目标呢?应当学习多久?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学习?对学习的效果也可以检测吗?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讨论, 学生就不以学为苦, 而是兴趣浓厚地参与。这样就会把死教材活用, 学生学得兴趣浓, 效果必然好。

三、练习到位, 当堂检测, 巩固课堂教学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应不少于15分钟。要求教师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工夫, 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时, 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 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以后, 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的灵活使用, 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四、教学要做到及时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布置课堂练习等方式, 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及时进行点拨和学习指导, 纠正学习上的错误, 使之获得正确的学习体验。

五、设计有效活动,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 布置给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外任务。

如在教学“走进小康时代”这一内容后, 带领学生走访变化了的农村, 去采访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和中年人, 倾听他们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具体变化。衣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食从喝稀饭, 吃红薯饭, 吃咸菜到吃白米饭, 蔬菜多样化及以一星期多次吃肉的变化;住从一家人挤着矮窄昏暗的土砖房到宽敞明亮的小楼房的变化;行从步行到自行车到摩托车甚至小轿车的变化让学生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国家的巨大变化, 让他们理解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既提高了学生们的实践能力, 又培养了他们热爱社会主义, 热爱祖国的情感, 并激发他们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更努力地去学习。

2. 开展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

如在教学“环境保护”这一内容时, 带领学生去看看自己所在社区存在的环境问题, 并组织学生开展环保的具体宣传活动:让学生带上扫把, 扛上铲子去打扫街道卫生, 并打印一些宣传手册去进行宣传, 而且要求学生每月至少组织一次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具体活动。每年的三月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 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开展感恩大行动, 利用教师节开展尊师重教活动等。

3. 在学了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以后, 要求学生在现实中充分加以利用。

如讲到孝敬父母时, 就要求学生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并以书面的形式表述出来, 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还可以组织学生选出孝敬之星, 孝敬之星要把自己的孝敬事例写出来, 与大家共同分享。

六、要教授学生一些记忆的技巧

思想品德课有很多内容是学生需要去记忆的。如果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 只是死记硬背, 学生就会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教师不妨传授一些记忆技巧给学生, 既克服了学生的记忆困难, 还能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记忆的窍门有很多, 比如:

1. 编造歌诀, 趣味记忆。如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可找到顺口溜来记忆:共产党好民主, 社会主义马毛多。

2. 对于容易混淆的知识点, 进行比较记忆。

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同时进行比较记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3. 联系记忆, 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如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8.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八

关键词:中专思想品德;教学质量;方法改进

政治是一门充满人文精神、创新思维的学科,新课程标准为中专思想政治教学的整体改造指明了新航向,也引领政治教师向一种教学的新方式—有效教学方式提升。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因此,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热点问题。

一、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制定知识与技能目标。明确通过每个单元的教学,学生应该获得哪些基本知识,并且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明确通过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应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技能目标要与学生认知水平、能力基础相适应。

二是制定过程和方法目标。选择本课程的重点知识,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或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有接受和处理信息、探究和讨论问题、观察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学习经历;根据单元教学内容,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明确本单元教学中学生应重点掌握的学习方法。

三是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在课前了解学生思想认识和行为习惯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状况,确定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质的具体教育要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引导和熏陶。

二、重视教师素质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

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情绪和行为会影响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行为也会影响教师的情绪和行为,尤其是学生的不良行为、冒犯行为、反抗行为,更容易激起教师的不满和愤怒,而人们往往会在愤怒的激情下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来。这时,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和自我控制力,这样才能避免冲突的进一步升级,维持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要有高度的教育心理应变能力,当学生犯错误时,不能大发雷霆、不挖苦讽刺,而是沉着冷静、果断机智地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将意外事件处理得十分妥当,从而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反思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否合理、科学,是否适应教学的要求;反思自己的教学技能是否娴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效;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而采取相应措施。

三、实施分层教学

从本校、本班、本学科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区别地开展教学工作,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对一个模式,一刀切。首先,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适当深化,注重在能力方面的培养,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力争把知识转变为能力和觉悟,并加强综合训练,挖掘出他们的潜能。其次,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要狠抓基础知识,注重在基本知识过关和基本训练上下功夫,再在加强学生理解记忆上下功夫,一步步地引导,传授于他们分析问题的方法。第三,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适当降低要求,扎扎实实抓好基础知识的查补和复习,强调从基本概念人手,加强基本训练,课堂学的知识,力争做到当堂复习,当堂巩固。同时,适当开展一些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组织学习竞赛、学科知识画廊评比、演讲比赛、讨论课、报告会,搞一些与教材内容有关的社会调查活动,并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加以分析,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收到了实效。

四、注重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中专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教育的大环境中,使学生理解体会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去认识社会,适应社会,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请进来。走出去,要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实地参观访问,實地调查采访,通过到社会访间调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作出贡献,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讲课,作专题报告。同时结合实际,在第二课堂活动中,针对收集到的时事举行演讲。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政治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追求欲望和创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学生政治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五、拓宽教学思路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如果一位教师只重视书本上的知识,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没有拓展延伸,学生就得不到全面发展;呆板型的课堂教学,学生“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如此,学生就成了毫无生气的书呆子。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必须转变旧的教学思路,从社会活动的现象和当前热点问题着手,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走进生活、亲近生活,各学科的知识贯通融合,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中以问题为中心,让学生去收集素材,进行讨论,分析总结,获得亲身体验,并对知识进行深入地思考,这样有利于理解和运用。

六、言传加身教,发挥教师表率作用

9.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九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分值100分,折算成50%,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状况,体现“以学生成长为主线”的思想,在考查学生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同时,突出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引导学生积极关注时事政治。其次,强调学生对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学习理解,同时突出考查思想品德课的学科能力。再次,试题力求做到试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试题体现以照顾大多数学生的知识能力为主线,注重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充分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励学生,提高兴趣。本次学业水平考试,28班总分为1225分,平均成绩为32.22分,总合格率为68.42%,最高分为45分,最低分为13分,优秀1人,良好16人,及格9人。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1、存在问题的原因:

(1)学习态度不端正,上课不注意听讲,被迫被动地学习;

(2)学生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足够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较差;

(3)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基本观点理解不到位;

(4)答题抓不住要点,缺乏条理性;

2、改进措施:

(1)夯实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增强复习的系统性。

重视基础知识,要把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上,不能死记硬背。学生必须立足教材,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对各课、各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网络化,同时还要打破课与课、节与节和各年级知识点的界限,进行横向比较,通过归纳、比较,深刻理解基础知识。

(2)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平时要重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重视培养学生良的好阅读习惯。在课堂教学中,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探索、思考、体验、内化、反馈,要让学生在错误及时反思,教师要帮助学生辨别、比较、取舍、纠正错误。对开放性的问题,既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又可给学生一些示例,帮助学生掌握答题的要点,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给学生一片天空,你会收获到更多惊喜。

(3)联系时事政治,提高审题能力。

平时教学中,以课本内容为依据,寻求与之相关事实材料,强化课本与课外的联系。对审题能力不强、表述不当等问题,进行专题阅读训练。通过一定时间的训练,让学生养成收集并联系时事政治的习惯,提高审题能力。

(4)加强学生答题规范的指导。

强调答题的规范,让学生先学会模仿,慢慢内化为一种习惯;做好订正工作,监督是否订正正确,规范,慢慢改掉一些坏习惯。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喜欢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思想品德课是注重培养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学科,是在培养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6)针对学业水平考试常见热点题型(材料辨析题、漫画、图表分析题、情境说明题、实践探究问题等)分专题讲解、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每种题型的特点和常见的解题思路方法,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

近几年,我校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成绩总是在全区四至六名之间徘徊,难于取得突破,我们思想品德老师感到困惑。

一、主要以下原因

(一)学生、老师、学校普遍不重视

与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这些100以上的学科相比,思想品德只有70分,于是和历史、地理、生物一起被归类为“小学科”。而思想品德又是实行开卷考试,部分学生、家长、老师对开卷考试认识上的错误,思想品德虽然是70分,在安排时间时,又把它归类为“小学科”中的“小学科”。

(二)缺乏名师引领

本学科教师都是近几年从农村学校调入,年纪大点的以前在农村学校呆的时间太长,现在要再有明显提升,已力不从心;年纪轻点的又因为经验、阅历积累不足,都还没达到这样的高度。

(三)教学措施落实不到位

由于思想品德学科理论性强,考题“活”考题“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要学生自觉的挤出时间复习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老师通过课前检查、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周测月考来督促学生去复习巩固。但因为赶教学进度等等原因,课前检查、课堂提问偏少,课后作业批改不够及时,考后反馈太晚,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二、要切实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成绩,就必须针对以上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一)、学校要积极创设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成绩的环境和氛围

思想品德学科是初中学生不可或缺的重要学科,它不仅是中考科目之一,对学生成“才”(升学)起着重要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做“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也好,班主任也好,不可仅仅只看到思品课中考只有70分,特别的还是实行开卷考试,认为“开卷考试”考试时翻书翻资料就行,不需要安排多少教学时间和复习时间。我们要知道,因为是开卷考试,学生在规定的复习时间之外是不可能挤出时间再去复习,而“闭卷考试”的学科就不一样!因此,学校在安排复习时间的时候,要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思想品德学科是70分(在“小学科”总分180分中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学校应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比如加强读报栏建设和管理,广泛开辟学生了解家事国事天下事的途径和渠道,让他们有学习思品课不尽的“源泉”和“土壤”。

(二)打造思想品德名师队伍

1、学校要吸引外校名师的加入。

2、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

(1)年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抓住机遇,积极参加 参加学校公开课教学、专题讲座、各级各类业务竞赛、各级各类培训等。

(2)学校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

(三)落实教学常规

1、备课

(1)老师要认真学习研究《课程标准》、教材、中考说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把握中考方向。

(2)发挥备课组集体备课的作用

备课组活动时间,应研究讨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找到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3)发挥各教师特色

根据集体备课,各教师再结合各自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备好自己的课。

2、上课

(1)课前3分钟候课,提前安排朗读内容,准时进教室督促;

(2)讲课前用两三分钟时间,用提问的方式检查复习巩固效果。

(3)讲课最少要面向80%的学生,既要提高一档二档学生成绩,又要减少低分率;提问最少要关注50%的学生,因为一档完成率分值比重最高。讲解要精炼,不必担心我们没讲的学生就不知道。

3、作业(1)作业布置

每节课都要布置适当的作业,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料。实行分层布置作业,成绩好的学生做作业速度快、效率高,作业略多些,难度略大些;成绩差的学生作业少些,难度小些。

(2)作业批改

作业批改要及时,并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及时讲评,尽可能采取面批面改的方式。对做得好学生在作业本上批子予以表扬。

4、复习

(1)晚读

提前安排晚读内容,课代表负责带读,值日生负责纪律。三四月份考点内容要全部读,五六月份只读考点的重要观点、重要内容。

(2)组织学习小组

小组长负责日常复习情况的检查、部分作业的检查,小组成员相互检查。

4、考试(1)精心命题

备课组成员分工协作,各自负责部分章节、部分考点检测题的命题工作。逐步建立各年级学科题库。(2)规范评卷

评卷严格按照中考评卷标准,严格要求,以使学生规范答题。

(3)及时讲评

每次考试后及时反馈、讲评。重点讲解错误较多难度较大的试题和答题方法。如:答案要点化、序号化;语言组织要注意使用所学理论观点和学科术语答题,不能使用与教材理论无关的口语化的语言等等。

(4)建立纠错本

要求班级一档目标学生建立纠错本,把每次考试做错的试题重做一遍,定期复习一遍。以免以后考试一错再错。三、三年规划

第一年:基本建立学校题库,中考成绩稳定在全区前五名;

第二年:推出一两个年轻老师成为区、市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中考成绩进入全区前三名;

第三年,中考成绩在全区保三争二。

11.思想品德质量分析报告 篇十一

一、师生转变观念,加强对思想品德的重视

在过去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作为教师的我们有时候在观念上存在误区,因为初中思想品德的课程在整体教学中并不是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在观念上我们很容易将它认为是“副科”,从而一开始就在观念上轻视了思想品德课程,在实际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肯定在授课的时候也会将这种思想不经意地传递给学生,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思想,在观念上也会产生思想品德课程不重要的错误思想,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免会忽视对思想品德的学习。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全面发展,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从观念上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加强对思想品德的重视程度,明白思想品德课程对于初中学生的重要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摆正心态,用积极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工作,也要将这种正确的思想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主观上明白课程的重要意义,只有师生共同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才能为下一步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基础。

二、教学方法的改变,注重教学效果

在思想品德的传统教学过程中,在多数情况下的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将重点内容给学生标记强调出来,然后让学生进行相应的背诵,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课本知识,在一定情况下主观的积极性完全得不到发展,学生只能是迎合教师的节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在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理念改观的情况下,教学方法也应该相应地作出相应的更新,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转化为主动学习的过程,就实现这一过程,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几个措施。

(一)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建立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而如何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又在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初中思想品德的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有趣的故事,初中生也爱听故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用教材中的趣味故事,来满足学生爱听故事的天性,这样我们既能够让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同时也可以将教学任务穿插到故事中,完成了教学要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联系实际,穿插最新时事动态

近年来,初中思想品德的考试要求中加入了对时事知识内容的测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时事内容的讲解,时事内容与思想品德的联系也是比较密切的,学生也对时事政治内容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下有很多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学生之间也经常讨论这类的话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却忽略了这一重要现象,将时事政治内容放到临近考试前,集中地划重点让学生记忆,而在课堂中涉及的则相对比较少,效果不尽人意。我认为,我们可以将时事政治内容与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将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现实中的时事政治内容联系在一起,在课堂上进行讲授,这样学生就能够在课堂上集中精神,教学的效果也有了一定的保障。比如,在讲《参与政治生活》这一节内容的时候,学生完全可以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说自己所具有的实际政治权利。国家召开两会期间,可以将两会的具体机构与法律职能这一块内容和课本知识进行结合,这样学生能在生活中,发现课本上的知识,学习的时候也有一定的针对性,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就能够提高。

(三)多媒体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在日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也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成为了我们进行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更加良好的情景,可以利用多媒体独特的优点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抽象的知识转变得更加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可以说,多媒体的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给教学工作和成果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在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多媒体具有独特的优势,多媒体可以极大地调动丰富的网络资源,丰富课本的知识。比如,在对《法律法规》知识内容进行讲授时,可以用多媒体找到几乎所有的法律法规,还可以将各种遵纪守法以及违法的正反两种实例,以视频影像或者图片音像的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法律的威严和不可违反性,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法规观念。

(四)课堂氛围的营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营造一个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也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己语言的运用,在自身对课本知识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语言的轻重缓急来表现出授课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伴有一定的肢体语言,这样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保持着极大的兴趣,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比较感兴趣,学习就会变成一个简单的过程。同时,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师和学生以平等的身份来进行交流,在教学时学生就能够主动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在不理解的地方或者与教师具有不同观点的地方敢于和教师讨论,教学的氛围就能够和谐融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够发挥出来,课堂就会变得更加有趣起来。

(五)重视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由于初中生的思想不尽成熟,对一些问题的考虑也可能不是特别完善,有些问题会有自己的疑问,对于这样的情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解决学生的这些疑问,能够让他们“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问题的根源。比如,对“个人品德“学习中,很多人对于拾金不昧这一现象有着不同的看法,很多学生认为既然是捡来的,应该就是属于自己的,不违背法律法规,自己花了应该没事,这样的观点是不正确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重视此类问题,注重发现这些问题,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通过上述各项措施的积极实行,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学质量就能有所提高。但是我们教师应该有着创新意识,教学过程是随着时代的要求不断地与时俱进的过程,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积极努力更新自己的观念,用新的理论武装自己,为提高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质量而继续探索。

上一篇: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下一篇:代课教师年终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