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应急培训(共8篇)
1.电力应急培训 篇一
触电应急预案
在工地临时用电中,由于电器设备、电缆反复移动,临时用电的作业人员多、环境在不断变化,工地触电事故随时可能发生。所以本工地编制触电应急预案具体如下:
1、假设险情:假设工地用电人员由于误动作发生低压触电事故;电缆被砸断发生低压触电事故。
2、应急准备
(1)触电抢险指挥组即项目部的安全抢险领导组织结构: 工地应急抢救领导组的机构职责、名单自定。(2)抢救备用器材:5m绝缘杆 1根
钢筋场地备用的短路接地极两处,用φ50×1500钢筋打入地下1.5m,焊好接电线的螺杆,拧上螺帽M12(不拧紧)。备两根70mm2铝芯线各长 50m。备一根φ20综绳长 30m。
备一根φ12尼龙绳长 30m(存项目部)。急救药箱2个
手电 6个(电工、抢险组、防护组、救护组、经理、副经理各1个)。对讲机6部。
符合安全的电工工具由电工自带。(3)应急联系电话 市急救中心:120 安顺市人民医院:0853-3222131
其他紧急电话:0853-2233333
(4)本应急预案只能模拟演练,要求抢险组、救护组的每一个同志熟知。
3、事故、险情内部快速通报
如遇触电事故时,在现场的项目人员要立即用通讯工具向项目经理汇报险情;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现场人员迅速进行抢救触电者脱离电源。
项目经理立即带领抢救指挥组成员赶赴出事现场。抢救、救护、防护组成员携带着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4.抢救组到达出事地点,在项目经理指挥下分头进行工作。
(1)首先抢救组和项目经理一起查明险情:确定触电者的电源是高压电还是低压电?触电电源是否被切断?是否还有发生触电的可能和危险物?抢救组提出救护方案 ;项目经理主持商定抢救方案。对低压触电事故的处理,采取边抢救边汇报的处理方式。对高压触电事故采取边准备边汇报的处理方式,项目经理向公司主管副总经理请示汇报批准后组织实施。
(2)防护组负责把出事地点附近的作业人员疏散到安全地带,并进行警戒不准闲人靠近,对外注意礼貌用语。
(4)抢救组电工负责快速使触电者脱离低压电气线路的电源。其方法: 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较近,应立即切断电源开关;如果事故离电源开关太远,不能立即断开,救护人员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杆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挑开电源线使之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因抽筋而紧握电线,可用干燥的木柄斧、胶
把钳等工具切断电线;或用干木板、干胶木板等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
(5)脱离电源后的救护。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尽量在现场救护,先救后搬;搬运中也要注意触电者的变化,按伤势轻重采取不同的救护方法:
如触电者呈一定的昏迷状态,还未失去知觉,或触电时间较长,则应让他静卧,保持安静,再旁看护,并召请医生。
如触电者已失去知觉,但还有呼吸和心脏跳动,应使他舒适地静卧解开衣服,让他闻些氨水,或在他身上洒些冷水,摩擦全身,使他发热。如天冷还要注意保温。同时,迅速请医生诊治如发现呼吸困难,或逐渐衰弱,并有痉挛现象,则应立即进行人工氧合的方法,以起到恢复心脏跳动和人工呼吸互相配合的作用。
如触电者呼吸、脉搏、心脏均已停止,也不能认为已经死亡必须立即进行人工氧合,进行紧急救护。同时迅速请医生抢救。(6)人工氧合基本内容和步骤
人工氧合是触电急救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人工氧合包括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即心脏按摩两种方法)。根据触电者的具体情况,这两种方法可单独应用,也可以配合应用。
(7)口对口(鼻)式人工呼吸法的步骤:使触电者仰卧,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下鄂尖部与前胸大体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触电者颈部下方可以垫起,但不可在触电者头部下方垫枕头或其他物品,以免堵塞呼吸道。
使触电者鼻孔(或口)紧闭,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靠触电者的口(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S。
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鼻),并松开触电者的口(或鼻),让他自行呼气,为时3S。
(8)心脏挤压的操作方法、步骤:如果触电者呼吸没停而心脏跳动停止了,则应进行心脏挤压。施行胸外挤压是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或地板上,仰卧姿势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的姿势同。操作方法如下:
(9)救护者跪在触电者腰部一侧,或者骑跪在他的身上,两手相叠,手掌根部放在心窝稍高一点的地方,即两乳头间略下一点,胸骨下三分之一处。
(10)掌根用力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压出心脏里面的血液。对成人应压陷3~4cm。以每秒挤压一次,每分挤压60次为宜。
(11)挤压后,掌根迅速全部放松,让触电者胸廓自动复原,血液充满心脏。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廓。触电者如系儿童,只用一只手挤压,用力要轻一些,以免损伤胸骨,而且每分钟挤压100次。应当指出,心脏跳动和呼吸互相联系的,心脏跳动停止了,呼吸很快就会停止;呼吸停止了。心脏跳动也维持不了多久。一旦呼吸和心脏跳动都停止了,则应当同时进行口对口(鼻)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如果现场仅一个人抢救,则两种方法交替进行,每吸气2~3次,再挤压10~15次。急救过程中,如果触电者身上出现尸班或身体僵硬,经医生做出无法救活的诊断后方可停止人工氧合。
5、对特殊的触电险情工地无法抢救时,工地只能经领导同意后向供电局调度室报警求救,请供电局抢险队处理,工地进行配合。
6、救护组在抢救触电者恢复清醒的情况下,联系救护车,用担架将伤员抬到车上,送往医院继续救护。
7、对发生触电事故的电气线路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修复工作。
8、触电事故应急抢险完毕后,项目经理立即召集土建队长、安全员、机械员和有关班组的全体同志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责任人以及制订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整改措施,并对应急预案的有效性进行评审、修订。
9、项目经理部向公司主管领导书面汇报事故调查、处理的意见。
2.电力应急培训 篇二
(1) 如何及时获取并掌握准确的电力故障信息, 提高故障处理的速度;
(2) 如何快速、准确组织抢修资源, 实时监控资源使用情况, 优化分配抢修资源, 提高抢修效率;
(3) 如何集中采集和管理大量分散的故障抢修过程信息, 为抢修指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4) 如何实现株洲电网调度中心信息的实时共享, 从而快速对外发布及时、准确的信息, 提高灾害情况下的优质服务水平。
为有效解决上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冰灾期间株洲电业局成立了应急抢修指挥中心, 制定了一套应急管理规定, 辅助完成应急时期的指挥中心组织、抢修过程管理, 成为指挥人员统一调度、集中指挥、快速沟通的有效工具。
1 冰灾期间应急系统的建设
(1) 建立应急时期的抢修指挥工作平台, 实现各相关单位的信息快速交换, 并成为应急指挥中心、95598客户服务中心、调度、抢修队伍实时沟通的桥梁。
(2) 结合优化调度的理念, 通过事故推图和事故模拟, 实现故障抢修过程及资源使用情况的实时监控, 为抢修指挥和资源配置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3) 满足株洲电业局与政府相关部门、重要客户的沟通需求, 提高优质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提升用户满意度。
(4) 积累完整的故障及抢修过程的信息, 为事后的各类分析及经验总结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
2 株洲电力应急抢修中心系统介绍
2.1 系统软硬件体系结构
(1) 通信平台。指挥中心紧急安装两台应急指挥电话, 并向各级部门公布。将各级抢险指挥部门通信方式及电话整理到指挥中心, 保证通信通畅, 指挥通道能使指令有效到达目的地。
(2) 调度平台。将应急指挥中心设在调度室, 能有效利用株洲电业局的调度平台, 将各种指挥命令最快到达各抢修队伍。
(3) 系统架构。应急抢修指挥系统是一套Web应用系统:即局办公自动化系统、各种事故数据、设备参数通过电业局OA系统有效的交流。
2.2 应急中心
应急抢修指挥系统是从应急状态预测、成立、实施到总结全过程的组织管理, 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应急准备及启动。在灾害时期, 株洲电业局及其下属单位都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如防冻融冰预案, 各种事故预想及演习。
(2) 抢修队伍组织。根据预案要求, 各相关单位组织了抢修队伍, 中心掌握了本单位抢修力量的基本信息。
(3) 抢修队伍到位。完成应急准备工作后, 指挥中心能随时了解抢修班组的配备情况及抢修队伍行踪, 抢修队伍能随时到达事故现场。
(4) 值班情况跟踪。了解应急过程中的所有值班情况, 如指挥中心人员交接班、抢修力量调整等信息。
(5) 通信录维护。每个单位保证拥有2个以上通信方式, 应急中心拥有最新的各单位通信录和员工通信录。
(6) 应急总结。冰灾结束后, 将该过程中的指挥中心配备、值班过程等信息进行统一归档、分析总结。
2.3 抢修过程管理
对于应急状态中的重大抢修事件, 应急中心进行指挥、跟踪。
(1) 故障抢修登记, 包括故障抢修任务分配和抢修过程的指挥和跟踪。
(2) 故障抢修任务分配。对各种电网故障报修 (客户服务中心、调度SCADA系统、上级单位等) , 指挥中心人员通过调度系统了解故障的基本情况, 并根据故障轻重缓急进行对抢修队伍进行安排。
(3) 抢修过程跟踪。应急中心根据实际的抢修业务, 将抢修过程分为故障查勘、组织安排、调度申请、调度许可、调度汇报、调度安排送电、抢修信息反馈到应急中心等7个阶段, 应急中心对每个抢修过程进行跟踪, 了解这些过程的完成情况。
2.4 信息发布
(1) 重要指示发布和反馈。在应急的过程中, 各单位都可以通过应急中心了解重要指示, 并选择下一步的准备工作。所有收到应急中心指示的单位可以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反馈, 保证重要指示的有效传递。
(2) 规章制度发布。应急中心及时发布应急抢修相关的规章制度。
(3) 新闻发布。应急中心发布应急抢修的最新动态, 并将这些动态提供给政府及新闻单位。
2.5 数据查询分析
应急中心提供各个视角事故查询和统计分析。
(1) 历史状态查询。必须有历史发布的应急状态及其全程组织情况进行集中归档, 以备查阅。
(2) 抢修事件查询。所有历史抢修事件的完整记录。
(3) 故障分布统计。故障在各个时期的分布情况统计, 成为资源配备的参考依据之一。
(4) 故障多维统计。各类 (各电压等级、各故障类型) 故障抢修的效率、人力分析。
(5) 抢修进度预测。各故障设备预计投运时间。
2.6 实施推广和试运行阶段
应急中心从2008年1月份冰灾开始进行指挥, 株洲电业局、各专业所、各县 (区) 电力局3个层面20余家单位参与了故障处理。由于参与的单位众多, 各级单位在系统中承担的职责不尽相同, 指挥的难度比较大。为了实现抗冰救灾要求, 对各基层单位进行指导和检查, 将所有抢修队伍融入到指挥中心指挥, 使各级部门快速地熟悉应急中心的功能和指挥方法。中心根据反馈意见, 对指挥方式集中改进。
2.7 实施效果
由于应急指挥中心的建立并有效地开展工作, 提升了抢修指挥的工作效率和效果。
(1) 建立了快速的信息沟通渠道, 应急时期的响应和组织速度得到极大提高;能满足电力企业对政府、新闻机构和公众实时信息公开的需求;沟通了多个系统 (如95598客服系统) , 提高了沟通效率。
(2) 提供了有效的调度支持, 保证各级指挥人员能第一时间了解故障现场抢修进度和人力物资的使用情况, 为调度人员的决策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提高了故障抢修事件的处理速度;根据故障区域优化资源配置, 减少在途时间。
(3) 提供了丰富的决策支持和大量抢修实例的数据积累, 对资源、故障进行挖掘和分析;帮助调度人员预估风险, 优化资源配置, 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3 应急中心建设的思路
3.1 分析现状, 找准问题
当前株洲电网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总体表现为自然灾害严重, 事故灾难频发, 电网安全事件影响扩大。伴随着电网的发展, 株洲电业局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应急管理和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形势严峻。
3.2 把握要领, 明确思路
要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 打牢县局乃至供电所应急管理体制基础, 首先应该明确基本的工作思路。当前, 在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应该有这样一个大的思路:即以“电网安全和优质服务”思想为指导, 坚持“三个十条”方针, 以提高处置能力为重点, 发挥供电企业职能, 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面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按预案要求, 应急指挥中心必须履行值守应急、综合协调、保障指导三大功能。
3.3 抓住重点, 落实措施
(1) 加大演习范围和力度。在株洲电网大面积停电演习的组织和策划上, 应由株洲市政府牵头, 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电力依赖较大、意外停电将导致严重后果的单位, 以及在大面积停电状态下需要发挥紧急作用的社会公共机构。演习内容可为假设株洲电网发生重大意外, 事故造成多座220kV变电站停电, 负荷损失巨大, 影响范围包括交通指挥系统、铁路、大型商业广场、大型冶炼化工企业、医院等重要场所。演习还应设置跨部门联动演习内容, 改变以往只有电业局甚至只有调度部门进行事故演习的状况。
(2) 逐步增加大面积停电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由于突发安全事件引发原因、发生时间、影响范围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负责应急指挥的领导和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电网的运行状况, 及时分析出事故原因, 判断出故障位置。
(3) 基础设施的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必须保障指挥人员和指挥系统在应急事件处理过程中所需的基础设施、生存能力和通信要求。
(4) 基础信息的汇集。应急指挥中心必须能汇集电力应急指挥所需要的基础信息, 包括通过集成各专业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各种相对成熟的技术系统, 构建应急信息系统的应用支撑。
(5) 指挥调度的保障。应急指挥中心应确保能够组织、指挥电力调度中心以及各电力生产单位、事故处理部门之间协同开展事故处理工作, 并满足与省公司、政府各部门单位、以及电力部门与各重要用电用户协同开展事故处理工作, 从而提高事故应急处理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应急处理速度。
(6) 信息的发布。应急指挥中心应能系统、具体地演示和记录城市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处理的全过程, 能通过网络展示演习全过程, 并同步发布信息, 配合媒体进行正面的新闻发布和宣传报道, 最好能音频和视频直播, 即将音频和视频信号压缩转换成数字流媒体信号, 并通过IP网络进行传输。
4 几点建议
(1) 尽快完善政府层面的电力应急预案。国务院已颁布了《国家处置大面积停电应急预案》, 但株洲市及其供电企业内部与之相对应的电力应急预案仍有待完善。其中应包括应急组织机制、指挥协调机制、法制基础和应急保障系统的完善。
(2) 尽快建设具备电力应急指挥技术能力的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简单设在株洲地调的电力应急指挥中心未能达到政府应急指挥中心的要求。而且目前政府各类专业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机构众多, 在发生大面积停电时, 各类指挥机构之间如何紧密配合, 将需要进一步协调开展工作。
(3) 应加大对社会各单位和公众对停电的危机意识和应对能力。电力部门要配合政府各部门、各类用电单位, 积极研究并制定停电事故下的准备和应急措施, 做好长期宣传计划, 加大传播力度, 提高全社会防范大面积停电的危机意识和应对水平显得非常必要。
(4) 加强电力建设步伐, 改善电网运行外部环境, 提高电网抵御风险能力。
(5) 继续完善供电企业大面积停电应急处理机制。
(1) 电力企业作为社会公共系统的一部分, 应积极参与到政府部门应急机制建设工作中去; (2) 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 (3) 完善突发事件消息发布机制。
有条不紊的应急处置, 将有效降低事故可能带来的风险, 而城市危机处理意识的提高将促进应急处置体系的有效运转, 为构建和谐社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做出积极贡献。
小资料
公共安全的四大体系建设
1建立和完善应急指挥体系
应急指挥机构是统一指挥应急工作的领导机关, 在应急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应急指挥体系的建设, 应当在众多的行业性、专业性、部门化指挥机构的基础上, 进行横向连动、纵向整合, 以理顺职责、形成整体, 实现各种应急队伍在组织上的统一性、行动上的协调性、资源上的共享性, 从而保证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能够做到迅速行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
2建立和完善应急资源体系
应急资源是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物质基础和人力保障, 在整个应急体系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应急资源体系建设的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应急物资和避难场所的优化配置;二是救灾抢险队伍的整合与提高。对于应急物资的准备和避难场所的建设, 应做到统一规划、常备不懈、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对于救灾抢险队伍建设, 应注重不同专业技能人员的优化组合, 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演练与考核, 不断提升救灾抢险队伍的战斗力和综合应变能力。
3建立和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应急预案体系的建设:首先要保证各部门上下级预案体系逻辑上的完备性和管理上的协调性;其次要实现条块结合、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省、市级的预案体系应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资源优势;最后要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的力度, 强化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风险意识, 提高预案研制团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精心组织、科学评估、严格把关, 不断提高预案体系的整体质量。
4 建立和完善紧急状态的法律体系
3.电力应急培训 篇三
关键词:电力;应急技能培训;现状;改进措施
龙泉湖应急培训基地经过近几年的应急技能培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本文就对现阶段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1.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建设现状
1.1 电力应急技能培训缺乏规范性
电力应急培训作为新兴科目,培训内容特殊,培训对象专业复杂,现有的培训大纲与培训方案已使用多年,已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培训需求,培训内容调整较大,使得应急培训缺乏系统性规范性,极大地影响了培训效果。
1.2 培训基地师资力量有待提升
基地内训师培养时间短,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部分内训师有较好的应急技能但缺乏熟练的教学技能,自身教学组织能力有待提高;对外聘教练需求量大,同时需要协调双方时间,有的外聘教练还承担大量社会救援工作,使得在课时安排上造成一定困难。
1.3 培训队员选送阶段存在问题
国网公司要求参加今年应急培训的人员应该是各网省公司的应急救援基干分队队员,但部分单位送培的人员却不是基干分队队员,甚至个别单位把办公室人员和营销人员送来培训,其年龄已超过50周岁,完全不符合基干队员要求,在训练中也是走走过场,不能达到培训的要求,严重影响培训效果。
1.4 培训周期较短
经过近几年的培训工作,国网应急培训基地的应急技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是由于每一次培训周期较短,在短时间内,应急技能培训内容还不够深入,所练项目如同走马观花,未能完全不够,虽然说可以自行学习,但是受到时间、师资、工作、环境气氛的影响,很难自行开展。
2.加强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建设的有效措施
2.1 制定完善的电力应急技能培训标准
经过近几年的应急技能培训,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技能培训标准,引进技能培训考核机制。基地按照标准进行培训,队员按照标准进行学习,这样就对培训基地和参培学员都有了明确的目标。应急技能标准可参照岗位技能标准分为几个等级,明确要求队员参加培训所要达到的等级,并通过考核进行认定,这对基干队员是一种约束,对培训基地也是一种监督。
2.2 适当的延长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周期时间
针对现阶段应急技能培训周期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适当的延长培训周期时间,根据电力系统整体的工作需要以及人力资源部署,对送往培训基地的队员进行合理的调配,避免同一工种的电力工作人员过于集中的送往培训基地,防止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一些工作受到影响。
2.3 加强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内容的完善与创新
虽然经过几年的培训,在应急技能培训的内容上有了一定的改进与延伸,但是与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基地“四个一流”的宗旨相差甚远。这就需要加强培训基地的调研力度,要求基地的教练和培训管理者走出去,加强交流,不断的吸收其他应急救援队或者消防队先进的训练、管理方式,创新基地的培训管理模式,丰富培训内容,让参培学员学到更实用的应急技能。
另外,应该加强培训内容设计的创新,立足于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新的培训思路,帮助队员在短时间内提升电力应急技能水平。
2.4 加强对应急技能培训的跟踪评估
培训不能流于形式,要综合评估培训效果,将培训评估告知各位教练,以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在必要的情况下,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反馈,深入各送培单位进行走访,调查学员回单位后对所学技能的应用情况,调研各单位应急救援基干分队的实际工作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更深入的培训,同时也把学员的培训情况反馈给各单位主管领导。
2.5 合理选送应急技能培训人员
虽然应急培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升每一位电力工作人员的应急能力,但是由于每一位电力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具体工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培训工作,这就需要进行科学的选送。在选送过程中,应该以电力操作、管理人员为主,电力销售人员等应该有计划的减免培训;另外还需要加强对选送人员的管理,要求参加培训的人员严格遵守相关培训制度,执行培训的相关人物。
2.6 加强对电力应急技能培训设施的检查,提高培训的安全性
为满足大规模开展培训的需求,我们对基地的培训设施进行了全面检修,对重点隐患开展排查,建立起设施维护维修档案,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在每一个培训班开始前,我们都对培训班需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检查,记录检查结果,提出消除缺陷和隐患的处理意见,监督处理情况,确保所有设施、设备满足培训需要。
3.总结
电力应急技能是电力系统安全保障的最后一道屏障,而电力应急技能培训是提高电力部门应急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有关部门应该不断的完善培训制度、调整培训标准、创新培训内容、加强跟踪评估,全面提升电力应急技能培训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周莉.普及现场急求——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J].经典阅读.2013,25(7):124-125.
4.电力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篇四
篇一
电力事故应急预案
1.作业场地
生产车间及有配电室,电线,电路的地方都应该注意.2.适用岗位与作业性质
为了提高操作人员对配电柜内发生事故的处理能力,减少因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对工作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而
预先制定的事故应急预案。
3.危险源辨别与分析
380伏低压配电柜10个。电缆接头几十个。上述设备在进行工作中,易发生触电、电器火灾和爆炸事故。
4.事故模式和后果
当高压系统出现故障或因雷击等原因,产生系统过电压,会造成停电事故,当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变压器、空气开关、电缆等一次设备,因长期过负荷或设备自身的短路故障,以及连接端接触不良时,会使上述电器设备绝缘老化,自身发热,引起电器火灾,严重的还会使电压器、避雷器、电容器发生爆炸。如果高压系统二次接地不良,就会使二次设备产生高电压,威胁人身安全。
5.现场应急措施
当配电柜出现异常,三组电流表缺相,保险烧断等情况出现时,应及时断开电源,及时报告项目部电工,待问题解决后,方可通电。
6.急救
当发生严重威胁人身或设备安全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断开有关设备的电源,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并将其移到通风处,使其平躺,进行必要的抢救工作,如人工处理。
7.报警与通风
发生电气火灾或人身触电事故后,应立即打电话向有关领导报告有人员伤亡时立即通知医疗机构。
8.应急处理救援措施
如发生电气火灾应迅速切断相关电源,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如火势迅猛立即拨打119,并立即上报项目部、相关领导。如有关人员触电,立即断开有关设备电源,使触电人员脱离电源,进行现场自救。对触电人员进行人工呼吸。公司及有关领导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车辆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
9.防护救援设备
生产车间应配置合格的灭火器,消防专用锹、斧、消防桶、特材公司应有应急值班车。
10.应急预案的实施职责
组织临时抢救小组,负责制定、落实现场应急措施,应急处理求援措施,由组管领导现场指挥抢险急救。
篇二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了防止和减少电力事故对社会的影响,保证电力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电力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控制危险源,排除现场灾患,消除危险后果,分析总结事故经验,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1.2.1坚
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电力生产安全工作,突出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有效歇制重特大电力生产事故发生;
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工作和行政执法能力度,提高公众保护电力设施的意识,维护电力设施安全。1.2.2统一指挥,公司成立电力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织开展事故处理、事故抢修、电网恢复、应急救援、维护稳定、恢复生产等各项应急工作。
1.2.3按照分层分区,统一协调、各负其责的原则建立事故应急体系。按照电网结构和管辖范围,制定电网事故预案,保证电网尽快恢复供电。
1.2.4在电网事故处理和控制中,将保证设备、人身、电网的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将事故限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系统发生崩溃和瓦解,以及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在电网恢复中,优先保证主干电网、重要输变电恢复,提高整个系统恢复速度。在恢复供电中,优先考虑重要用户恢复供电,尽快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
1.3、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电力行业有关规程、标准要求制定。
1.4实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处理电力事故、电力设施大范围破坏、电力供应持续危机及人身伤亡事故等各类事件引起的对地方安全,社会稳定构成重大影响和严重威胁的大面积停电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
本预案用于指导和规范大面积停电、人身伤亡、事故应急救援建立自上而下的分级负责和大面积停电应急救援与处理体系。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x
成员:xxx
三、xx、xxx、xx、xx、xxx
2.2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
贯彻落实有关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法规、规定;
统一领导本辖区大面积停电、事故、人身伤亡、抢险应急处理工作,研究重大应急策和部署。
督促制定应急预案,下达应急指令。
宣布进入和解除预警状态。
宣布进入和解除应急状态。
宣布实施和终止应急预案。
负责信息反馈
2.3应急组织及任务
2.3.1快速反应力量
由公司部门、各分公司有关人员组成。接应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进行电力设施受损和人身伤亡事故抢险,确保应急救援与处理期间的指挥畅通。
2.3.2基本救援力量
公司各部门、各部门全体人员。
3、预测、预警
3.1预测
根据天气变化及供电负荷的变化做好电力事故的预测工作。
3.2预警
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重要变电站遭受破坏和打击,电力应急进入预警状态。
3.3信息传送与报告
电力客服中心电话:2800、8626101
安技科:862900
5调度中心:8627090、862791
3客服中心接到报警电话——报告领导小组——进入应急状态——组织抢修队伍——供电急修——汇报领导
3.4、预警级别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公司进入预警状态。
红:因重要变电站、重要输变设备遭受破坏和打击,对电网安全构成威胁,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的40%及以上;
橙:因严重自然灾害引起电力设施大范围损坏,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50%及以上;
黄: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60%及以上;
蓝:因电力生产发生重特大事故,造成电网减供负荷达到事故前总负荷的70%及以上。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
4.1.1基本程序
4.1.1.1当电力生产发生突出性重特大事故,电力设施范围损坏、严重自然灾害、电力供应持续危机时,电网调度机构立即进入紧急状态,同时将停电范围、停电负荷、发展趋势等有关情况尽快报告领导小组。
4.1.1.2应急领导小组在接到报告之后,根据严重程度。召集紧急会议,就有关重大应急问题做出决策和部署,启动相应应急预案。各部门立即组织开展
篇二
为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落实好上级防汛工作精神和公司党委提出的对防汛工作早准备、早检查的要求,认真有效地做好防汛工作,提高防汛应急反应能力,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抗洪抢险期间的电力供应,做好事故抢修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预案的启动条件和工作流程
1.1
启动条件
1.1.1
接到XXX供电公司防汛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的通知。
1.1.2
接到县政府汛情预报通知。
1.1.3
接到XXX供电公司生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通知。
1.1.4
接到基层单位遭受灾害,造成人员、设备损失的报告。
1.2
预案启动的工作流程
我所辖区发生重大汛情后,按本所防汛抢险应急处理预案先行必要的处置。同时在第一时间将汛情的基本情况、影响范围、发展趋势报告XXX供电公司抗震救灾、防汛救灾、火灾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XX所防汛抢险应急处理中的职责
2.1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机关有关防汛应急救援与处理的法律、法规和规定,全面协调公司的防汛抢险应急工作。
2.2负责落实XXX供电所应急处理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和下达的各项应急指令。
2.3根据汛情实际情况,请示有关上级机关,确定是否终止应急状态。
2.4保证所有通讯设备畅通,协调组织电网及设备的应急处置、抢修、恢复等工作。
应对和处理方案及具体措施
3.1成立防汛工作小组
组
长:所长
成员:
组长电话:
昼夜值班:
3.2汛情发生后,防汛小组要全面投入电力自救恢复工作中,并迅速向有关上级报告。
3.3本所的抢险、抢修所需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要处于完好状态,以备应急时使用;
3.4做好重要用户备用电源的'应急工作,提前通知各大用户做好全站停电的事故预案和自保措施,有备用电源的要提前检查,必要时启动,按照安全、快速恢复,先重要用户、再城镇居民、再农业负荷的原则处理紧急事故;
3.5做好汛情到来前电力设备的安全检查。汛情到来前应按供电企业防汛检查大纲要求对线路的防风能力和抗洪能力进行检查,对防风抗洪能力下降的线路杆塔进行处理,对低洼地带和行洪区的杆塔进行护坡加固。
3.6本所抢险人员在防汛期间实行昼夜值班,要认真做好记录,及时向上级汇报防汛情况;
4、应急状态解除
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防汛应急抢险队可报请公司应急处理工作组可解除防汛抢险应急状态:
4.1洪水退却;
4.2灾区重要用户及居民生活用电基本恢复;
4.3伤员及转移人员得到妥善恢复。
后期处置
5.1
迅速抢修恢复供电(含临时供电)任务基本完成后,再按计划逐步转入恢复重建工作。
5.2
应急处理结束后,应及时补齐用于事故抢险的应急设施、设备、器械等物资储备。
5.3
防汛抢险工作结束后,应总结分析应急处理的经验和教训,制定反措,整改落实。
5.4
鉴于汛情造成对重要用户停电等情况,我所应及时了解情况,做好宣传、解释等善后处理工作。
5.电力应急管理工作手册 篇五
(国办函[2006]32号)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中编发[2005]3号)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安监总应急[2007]34号)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处置电网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预案的函的通知(电监安全[2005]11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电监安全[2006]29号)12 关于深入推进电力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7]11号)13 关于加强电力安全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的通知
(办安全[2007]1号)14 印发《关于加强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监督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电监安全[2008]43号)关于印发《电力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导则(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管理保障体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二、加强应急管理规划和制度建设
(三)编制并实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编制并尽快组织实施《“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优化、整合各类资源,统一规划突发公共事件预防预警、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项目和基础设施,科学指导各项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地区、各部门要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指导下,编制本地区和本行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等有关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相衔接,合理布局重点建设项目,统筹规划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四)健全应急管理法律法规。要加强应急管理的法制建设,逐步形成规范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处置工作的法律体系。抓紧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立法准备工作和公布后的贯彻实施工作,研究制定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国务院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预防和处置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需要,抓紧做好有关法律法规草案和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以及有关规章、标准的修订工作。各地区要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实际制定并完善应急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五)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管理。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抓紧编制修订本地区、本行业和领域的各类预案,并加强对预案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督促检查。各基层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本单位预案,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程序。尽快构建覆盖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预案体系,并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要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不断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特别是涉及多个地区和部门的预案,要通过开展联合演练等方式,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六)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国务院是全国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关,国务院各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
事件发生后,事发地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按规定及时、准确地向国务院报告,并向有关地方、部门和应急管理机构通报。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对迟报、漏报甚至瞒报、谎报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在加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信息报告工作的同时,通过建立社会公众报告、举报奖励制度,设立基层信息员等多种方式,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建设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警系统,建立预警信息通报与发布制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短信息、电话、宣传车等各种媒体和手段,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十)积极开展应急管理培训。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制订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和培训大纲,明确培训内容、标准和方式,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做好应急管理培训工作,并加强培训资质管理。积极开展对地方和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应急指挥和处置能力的培训,并纳入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培训内容。加强各单位从业人员安全知识和操作规程培训,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要强化培训考核,对未按要求开展安全培训的单位要责令其限期整改,达不到考核要求的管理人员和职工一律不准上岗。各级应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四、加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建设
(十一)推进国家应急平台体系建设。要统筹规划建设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信息报告、辅助决策、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等功能的国家应急平台。加快国务院应急平台建设,完善有关专业应急平台功能,推进地方人民政府综合应急平台建设,形成连接各地区和各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统一高效的应急平台体系。应急平台建设要结合实际,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进紧急信息接报平台整合,建立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工作机制。
(十二)提高基层应急管理能力。要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基层单位为重点,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进一步明确行政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社区或村级组织负责人在应急管理中的职责,确定专(兼)职的工作人员或机构,加强基层应急投入,结合实际制订各类应急预案,增强第一时间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社区要针对群众生活
直接受其影响的单位要根据预案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要依照预案规定及时采取相关应急响应措施。按照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事发地人民政府负有统一组织领导应急处置工作的职责,要积极调动有关救援队伍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衍生灾害事件,并做好受影响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和事故现场环境评估工作。应急处置结束后,要及时组织受影响地区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秩序。灾后恢复重建要与防灾减灾相结合,坚持统一领导、科学规划、加快实施。健全社会捐助和对口支援等社会动员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重大灾害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开展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查明原因,依法依纪处理责任人员,总结事故教训,制订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
(十六)加强评估和统计分析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评估制度,研究制订客观、科学的评估方法。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调查处理的同时,要对事件的处置及相关防范工作做出评估,并对应急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应急管理统计分析工作,完善分类分级标准,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全面、准确地统计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数、造成的经济损失等相关情况,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指标体系。突发公共事件的统计信息实行月度、季度和报告制度。要研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统计系统快速应急机制,及时调查掌握突发公共事件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的影响并预测发展趋势。
五、制定和完善全面加强应急管理的政策措施
(十七)加大对应急管理的资金投入力度。根据《国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分级负担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中需由政府负担的经费,并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健全应急资金拨付制度。对规划布局内的重大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支持地方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完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国家、地方、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的长效投入机制,增强高危行业企业安全保障和应急救援能力。研究建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社会资源依
对突发公共事件提供资金、物资捐赠和技术支持。积极开展基层公共安全创建活动,树立一批应急管理工作先进典型,表彰奖励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齐心协力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局面。
(二十二)大力宣传普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加强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提高社会公众维护公共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宣传各类应急预案,全面普及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知识和技能,逐步推广应急识别系统。尽快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学校教学内容,编制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和适应全日制各级各类教育需要的公共安全教育读本,安排相应的课程或课时。要在各种招考和资格认证考试中逐步增加公共安全内容。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播手段,扩大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工作覆盖面。新闻媒体应无偿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与处置、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并支持社会各界发挥应急管理科普宣传作用。
(二十三)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工作。要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对相关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为积极稳妥地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坚持及时准确、主动引导的原则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立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舆情收集和分析机制,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加强对信息发布、新闻报道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归口管理,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信息发布工作,充分发挥中央和省级主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新闻单位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新闻宣传纪律,不断提高新闻报道水平,自觉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二十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有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在应急管理领域的沟通与合作,参与有关国际组织并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应对各类跨国或世界性突发公共事件。大力宣传我国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加强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成功做法,积极参与国际应急救援活动,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的良好形象。密切跟踪研究国际应急管理发展的动态和趋势,参与公共安全领域重大国际项目研究与合作,学习、借鉴有关国家在灾害预防、紧急处置和应急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有益经验,促进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
电力内发与外供、一次系统与二次系统的关系,合理布局电源,科学规划电网。
(二)电力规划要充分考虑自然灾害的影响,在低温雨雪冰冻、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建设电力工程,要充分论证、慎重决策。要根据电力资源和需求的分布情况,优化电源电网结构布局,合理确定输电范围,实施电网分层分区运行和无功就近平衡。要科学规划发电装机规模,适度配置备用容量,坚持电网、电源协调发展。
(三)电源建设要与区域电力需求相适应,分散布局,就近供电,分级接入电网。鼓励以清洁高效为前提,因地制宜、有序开发建设小型水力、风力、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电站,适当加强分布式电站规划建设,提高就地供电能力。结合西部地区水电开发和负荷增长,积极推进“西电东送”,根据煤炭、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实施煤电外送。进一步优化火电、水电、核电等电源构成比例,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建设,缓解煤炭生产和运输压力。
(四)受端电网和重要负荷中心要多通道、多方向输入电力,合理控制单一通道送电容量,要建设一定容量的支撑电源,形成内发外供、布局合理的电源格局。重要负荷中心电网要适当规划配置应对大面积停电的应急保安电源,具备特殊情况下“孤网运行”和“黑启动”能力。充分发挥热电联产机组对受端电网的支撑作用,鼓励在热负荷条件好的地区建设背压型机组或大型燃煤抽凝式热电联产机组,严禁建设凝汽式小火电机组。
(五)电力设施选址要尽量避开自然灾害易发区和设施维护困难地区。电网输电线路要尽可能避免跨越大江大河、湖泊、海域和重要运输通道,确实无法避开的要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同一方向的重要输电通道要尽可能分散走廊,减少同一自然灾害易发区内重要输电通道的数量。
(六)加强区域、省内主干网架和重要输电通道建设,提高相互支援能力。位于覆冰灾害较重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具备在覆冰期大负荷送电的能力。位于洪水灾害易发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对杆塔基础采取防护加固措施。必须穿越地震带等地质环境不安全地区的输电线路,要对杆塔及其基础采取抗震防护措施。
(七)加强电力规划管理,促进输电网与配电网协调发展。国家电力主管部
和新型导地线、绝缘材料等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应用。进一步优化杆塔、金具等电网设施设计,合理匹配元器件强度,提高电网设施防强风、防冰冻、抗震减振等抗灾能力。
(十五)鼓励研究和推广输电设施在线监测、实时预警、故障测距和应急保护等技术,逐步推广应用破冰、融冰等除冰技术和专用工具,推广应用杆塔高效抢修技术和工具,提高电网设施的安全监测和应急抢修能力。
三、完善电力应急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对
(十六)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预防为主、保证重点的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电力监管机构监管、企业为主、用户积极配合的电力应急预警系统和电力抗灾体系,做好灾害防范、应急救助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十七)国家电力监管机构是全国电力安全的监管机构,负责组织开展电力系统应急、灾害事故调查处理、信息发布等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电力应急指挥机构,负责协调指挥各有关部门、电力企业及相关单位,制订防灾预案,开展抢险救灾。电力企业是电力系统抢险救灾的责任主体,负责执行抢险救灾任务,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十八)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订完善本地区防灾预案,研究确定当地重要用户范围和应对自然灾害的供电序位。要压缩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优先保证医院、矿山、学校、广播电视、通信、铁路、交通枢纽、供水供气供热、金融机构等重要用户和居民生活电力供应。
(十九)电力企业要根据本地区灾害特点,建立健全电力抗灾预警系统,形成与气象、防汛、地质灾害预防等有关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要充分发挥电力设计、施工队伍在电力应急抢险中的作用,加强抢险救灾物资储备和应急抢险能力建设。
(二十)电网企业要针对灾害可能造成的电网大面积停电、电网解列、“孤网运行”等情况,制订和完善电网“黑启动”等应急处置预案。在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电网应急保安电源要做好应急启动和“孤网运行”的准备。
(二十一)发电企业在灾害性天气多发季节和法定长假到来之前,要提前做
(二十九)各地区、各部门要打破区域、行业等限制,对受灾地区无条件实施紧急救助和支援,尽快恢复受灾地区的电力供应。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安全监管总局等部门关于
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7]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安全监管总局、国资委、财政部、公安部、民政部、卫生部、环保总局《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
关于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
安全监管总局 国资委 财政部 公安部
民政部 卫生部 环保总局
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应急管理,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须履行的社会责任。近年来,我国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上看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安全生产事故频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也给企业安全造成多方面影响。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进一步加强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企业应急管理的工作目标
(一)各级各类生产经营企业在2007年底前全面完成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五)加强企业预案管理。建立企业预案的评估管理、动态管理和备案管理制度。各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变动情况,应急预案演练情况,以及企业作业条件、设备状况、产品品种、人员、技术、外部环境等不断变化的实际情况,及时评估和补充修订完善预案。企业应急预案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报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备案,并告知相关单位。备案管理单位要加强对预案内容的审查,实现预案之间的有机衔接。
(六)开展多种形式的预案演练。各企业要从实际出发,有计划地组织开展预案演练工作。高危行业企业要针对生产事故易发环节,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预案演练。要加强对演练情况的总结分析,及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应急管理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预案演练的指导,并组织高危行业企业开展联合演练,促进各单位的协调配合和职责落实。
四、加强企业应急队伍和基地建设
(七)加强企业专兼职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建设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大中型高危行业企业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行业企业要建立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对已经建有专兼职消防队的企业,其应急救援队伍应当依托已有的专兼职消防队组建。涉及高危行业的中央企业都要建立起现代化、专业化、高技术水准的救援队伍。各企业要切实抓好应急队伍的训练和管理,加强对职工应急知识、技能的培训。特别是安全生产关键责任岗位的职工,不仅要熟练掌握生产操作技术,更要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增强自救互救和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签订救援协议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要定期协助协议企业排查事故隐患,熟悉救援环境,开展技术咨询和服务,协议企业应予以积极配合和支持。充分发挥专家对企业应急预案编制、应急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的指导作用,提高企业应急管理水平。
(八)加强企业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大型矿山、石化、民航、铁路、水上运输、核工业企业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建设专业特色突出、布局配置合理的应急救援基地,并在做好本企业应急救援工作的同时,参与社会
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按照现有职责分工,进一步加强监管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监督指导有关企业预防和应对其他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出资人职责,负责督促监管企业落实应急管理方针政策,把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纳入考核内容,对监管企业应急预案的制订和落实情况开展检查。各级政府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综合指导、协调企业应急管理工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针对不同行业的企业、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等不同类型企业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不同特点,加强对企业应急管理的分类指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应急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企业和个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不履行职责引起事态扩大、造成严重后果的责任人要依法追究责任。
(十二)企业要加大投入力度。企业应急能力建设是企业安全生产和企业长远发展的保障。各企业要加大对应急能力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制约企业应急管理的关键问题,使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适应应急管理工作的要求,做到应急管理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推进。要切实加大对应急物资的投入,制订应急物资保障方案,重点加强防护用品、救援装备、救援器材的物资储备,做到数量充足、品种齐全、质量可靠。加快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应用,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针对企业应急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的联合攻关。有条件的企业要加强应急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配备必要的设备,逐步实现与有关部门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高危行业企业要安排应急专项资金,用于隐患排查整改、危险源监控、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设备购置、应急预案演练、应急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等工作。
(十三)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建立和完善政府应急准备金制度,对处置企业突发公共事件等给予必要支持。进一步落实企业强制性提取安全费用、交纳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提高事故伤亡赔偿标准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征用补偿政策,完善对企业物资合理征用的补偿办法。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先进适用技术、装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急技术和产品,扶持应急产业发展。建立完善企业应急队伍有偿服务机制,对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参与社会救援的经费支出予以相应补偿,鼓励和支持企业参与社会救援。充分发挥保险在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推进高危行业企业的
害,建筑施工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空难等生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群众遇险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同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物灾害、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水上事故、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各地要根据本行政区域特点和需要,制订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方案,细化队伍职责,配备必要的物资装备,加强与专业队伍互动演练,提高队伍综合应急能力。
(二)深入推进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街道、乡镇要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员、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等有相关救援专业知识和经验人员的作用,在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水旱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生产安全事故、环境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等方面发挥就近优势,在相关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先期处置,组织群众自救互救,参与抢险救灾、人员转移安置、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做好各项保障,协助有关方面做好善后处置、物资发放等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加强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严明组织纪律,经常性地开展应急培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三、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各地要在全面加强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同时,组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重点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层防汛抗旱队伍组建工作。水旱灾害常发地区和重点流域的县、乡级人民政府,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县、乡级防汛抗旱队伍。防汛抗旱重点区域和重要地段的村委会,要组织本村村民和属地相关单位人员参加,组建村防汛抗旱队伍。基层防汛抗旱队伍要在当地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组织下,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和险情处置,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突发事件应急抢险救援任务。重要基础设施运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运营保障应急队伍。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应急抢修的必要机具、运输车辆和抢险救灾物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安全防护、应急抢修和交通运输保障能力。
(六)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突发事件类型和特点,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承担传染病、食物中毒和急性职业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医疗救治及卫生学处理,以及相应的培训、演练任务。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要与县级或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建立长期对口协作关系,把帮助组建基层应急队伍作为对口支援重要内容。卫生应急队伍的装备配备、培训、演练和卫生应急处置等工作费用由地方政府给予支持。
(七)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县级人民政府建立由当地兽医、卫生、公安、工商、质检和林业行政管理人员,动物防疫和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人员,有关专家等组成的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具体承担家禽和野生动物疫情的监测、控制和扑灭任务。要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的设施设备建设及疫苗、药品、试剂和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提高队伍应急能力。
四、完善基层应急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和保障制度
(一)进一步明确组织领导责任。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推进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县级人民政府要对县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进行规划,确定各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支持政策的研究并加强指导,加强对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督促检查。公安、国土资源、交通、水利、林业、气象、安全监管、环境、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业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指导推进基层应急队伍组建工作。
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八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函
国办函[2004]33号
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
现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给你们,以供你们在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时参照。
附件: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的说明
国务院办公厅
二〇〇四年四月六日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总则
1.1目的 1.2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如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和公众参与等原则。
1.3编制依据
1.4适用范围
级别限定要明确、针对性要强,可以预见的突发公共事件均应制定预案。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的重大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可针对实际情况列举不同措施。要避免突发公共事件可能造成的次生、衍生和耦合事件。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快速应急信息系统。明确常规信息、现场信息采集的范围、内容、方式、传输渠道和要求,以及信息分析和共享的方式、方法、报送及反馈程序。要求符合有关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的伤亡、失踪、被困人员有港澳台人员或外国人,或者突发公共事件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明确通报的程序和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如果需要国际社会的援助时,需要说明援助形式、内容、时机等,明确向国际社会发出呼吁的程序和部门。
4.3通讯
明确参与应急活动所有部门的通讯方式,分级联系方式,及备用方案。提供确保应急期间党政军领导机关及事件现场指挥的通讯畅通的方案。
4.4指挥和协调
现场指挥遵循属地化为主的原则,建立政府统一领导下的以突发事件主管部门为主、各部门参与的应急救援协调机制。要明确指挥机构的职能和任务,建立决策机制,报告、请示制度,信息分析、专家咨询、损失评估等程序。
4.5紧急处置
制定详细、科学的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置技术方案。明确各级指挥机构调派处置队伍的权限和数量,处置措施,队伍集中、部署的方式,专用设备、器械、物资、药品的调用程序,不同处置队伍间的分工协作程序。如果是国际行动,必须符合国际机构行动要求。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提供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救援人员的装备及发放与使用要求。说明进入和离开事件现场的程序,包括人员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医学监测、人员和设备去污程序等。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特点,明确保护群众安全的必要防护措施和基本生活保障措施,应急情况下的群众医疗救助、疾病控制、生活救助,以及疏散撤离方式、7
(2)应急队伍保障。要求列出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政府、军队、武警、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公益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等。先期处置队伍、第二处置队伍、增援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以及应急能力保持方案等。
(3)交通运输保障。包括各类交通运输工具数量、分布、功能、使用状态等信息,驾驶员的应急准备措施,征用单位的启用方案,交通管制方案和线路规划。
(4)医疗卫生保障。包括医疗救治资源分布,救治能力与专长,卫生疾控机构能力与分布,及其各单位的应急准备保障措施,被调用方案等。
(5)治安保障。包括应急状态下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培训、布局、调度和工作方案等。
(6)物资保障。包括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能力储备、生产流程的技术方案储备。
(7)经费保障。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管理监督措施,提供应急状态时政府经费的保障措施。
(8)社会动员保障。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必要的保障制度。
(9)紧急避难场所保障。规划和建立基本满足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以与公园、广场等空旷场所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相应的专家组,提供多种联系方式,并依托相应的科研机构,建立相应的技术信息系统。组织有关机构和单位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警、预测、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加强技术储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1)公众信息交流。最大限度公布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信息,接警电话和部门,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的常识等。
(2)培训。包括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可以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3)演习。包括演习的场所、频次、范围、内容要求、组织等。
6.5监督检查
明确监督主体和罚则,对预案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保障应急措施到
做好应对风险和突发公共事件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机制准备和工作准备,防患于未然,国务院将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各类涉及公共安全的事件,下同)应急预案作为今年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一定要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把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作为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抓紧做好,切实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
本框架指南供有关部门、单位制定、修订相关预案时参照。各部门、单位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性质、类型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减或修改相应内容,调整结构。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思路,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社会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社会政治稳定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健全机制。要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要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装备、设施和手段,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和科学指挥。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二)依靠科学,依法规范。制定、修订应急预案要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尤其是专家的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提高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科技水平,提高预案的科技含量。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应急预案的全局性、规范性、科
(二)事故灾难。主要包括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特种设备等安全事故,核与辐射事故,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
各部门、单位应通过总结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发生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及其处置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按照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加强社会管理的要求,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结合本部门实际,制定、修订相应的应急预案。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工作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修订应急预案。体制方面主要是明确应急体系框架、组织机构和职责,强调协作,特别要落实各级岗位责任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运行机制方面主要包括: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程序、应急决策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应急响应级别确定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应急资源征用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等内容。同时,应急预案工作要与加强法制建设相结合,要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二)协作配合部门或单位制定的配套预案,可作为主管部门预案的附件,建立跨部门的信息与技术资源共享机制。
(三)按照分级管理、分级响应的原则,结合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各类资源,影响区域范围等因素,分级设定启动预案的级别。
(四)突发公共事件的新闻报道,要按照及时主动、准确把握、正确引导、3
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
1.总则
1.1 目的 1.2 工作原则
要求明确具体。如以人为本,依法规范、职责明确,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依靠科学、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公众参与等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现状
简要说明本行政区域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现状与趋势。
1.5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可以预见的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各类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专项预案是总体预案的组成部分。
2.组织机构与职责
2.1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明确本行政区域应急领导机构、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及其职责、权限。
2.2 组织体系框架描述
以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全过程为主线,明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警、报警、接警、处置、结束、善后和灾后重建等环节的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及其职责。要体现应急联动的要求,最好附图表说明。
2.3 应急联动机制
明确本行政区域应急机构与行政区域内中央有关单位、军队、武警的应急联动机制。
3.预测、预警
3.1 信息监测与报告
收集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外和境外对本行政区域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有关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突发公共事
如果突发公共事件中有港澳台或外籍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或者可能影响到境外,需要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时,要按有关规定明确通报的程序和要求。如果需要国际社会援助的,要按有关规定和程序进行。
4.3 基本响应程序
4.3.1 基本应急
明确信息研判、应急启动、抢险救助、医疗救护、卫生防疫、交通管制、现场监控、人员疏散、安全防护、社会动员、损失评估、现场应急结束等程序和要求,明确基本应急程序中各相关机构、责任人、组织方式、队伍调遣、物资使用、征用、调用等要求。
应急、恢复与减灾行动能同时进行的,应同时进行。
4.3.2 扩大应急
事态难以控制或有扩大、发展趋势时,明确有关应急机构的行动程序与要求。
4.4 指挥与协调
建立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和现场指挥机构。明确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及相互关系。明确专家咨询和辅助决策机制。
4.5 新闻报道
明确新闻发布的机构、原则、内容、程序和规范性格式等。
4.6 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结束的决策机制和发布程序,要注意区别于现场抢救活动的结束。
5.后期处置
5.1 善后处置
明确人员安置、补偿,物资和劳务的征用补偿,灾后重建,污染物收集,现场清理与处理等程序和要求。
5.2 社会救助
明确应急状态下维持治安秩序的各项准备方案,包括警力集结、布控方案、执勤方式和行动措施等。
6.7 物资保障
建立物资调拨和组织生产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明确具体的物资储备、生产及加工的能力储备、生产工艺流程的技术储备。
6.8 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以及应急状态时经费保障措施。
6.9 社会动员保障
明确社会动员条件、范围、程序和相关的保障制度。
6.10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规划和建设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人员避难场所。可与公园、广场等公共设施的建设或改造相结合。
6.11 技术储备与保障
成立专家组,提供联系方式。依托科研机构,建立应急技术信息系统。组织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的科学研究。
6.12 其他保障
7.宣传、培训和演习
7.1 公众宣传教育
公布有关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报警电话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在大、中、小学普遍开展防灾、减灾教育。
7.2 培训
明确各级领导、应急管理和救援人员上岗前和常规性培训等要求。将有关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行政干部培训内容。
7.3 演习
明确演习的队伍、内容、范围、场所、频次、组织、评估和总结等。
8.附则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制定、修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建立健全应急机制,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件大事,也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一项迫切任务,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必须切实抓紧做好。
本框架指南供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制定、修订本行政区域总体应急预案时参照。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可对总体应急预案的结构、内容作适当调整或增减。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全面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和风险的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二、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提高科学指挥的能力和水平;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依靠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社会力量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有效机制。
(二)依法规范。预案要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与相关政策相衔接,与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要按照有关程序制定、修订应急预案;要依法行政,依法实施应急预案。
(三)分级负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分级管理、分级响应、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省(区、市)人民政府是处置本行政区域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体。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如鼠疫、霍乱、肺炭疽、O157、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重大刑事案件、涉外突发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
随着形势的发展,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和内容将适当调整,同时要注意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紧围绕应急工作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建设等方面制定、修订应急预案。
应急体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的指挥机构;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员体系;建立健全以事发地政府为主,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建立健全应急处置的专业救援队伍和专家咨询队伍。
运行机制方面,主要是建立健全预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应急公众沟通机制、分级响应机制、应急处置程序、应急资源配置、征用机制、奖惩机制和救灾恢复体系等。
法制建设方面,主要是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并注意通过对实践的总结,促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不断完善。
(二)总体应急预案是政府组织管理、指挥协调相关应急资源和应急行动的整体计划和程序规范。要明确突发公共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进程中,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以及用什么资源做。不同类型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专项预案是总体应急预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需要各部门、单位制定各种行动方案、相关保障方案和操作手册。
省(区、市)人民政府总体应急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指导省属各委、办、厅、局和地市(州、盟)编制应急预案的依据。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工作,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决定》(国发〔2005〕11号)和中编办《关于增设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的批复》(中央编办复字〔2005〕47号),国务院办公厅设置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承担国务院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和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履行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职能,发挥运转枢纽作用。经国务院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值班室)的主要职责
(一)承担国务院总值班工作,及时掌握和报告国内外相关重大情况和动态,办理向国务院报送的紧急重要事项,保证国务院与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联络畅通,指导全国政府系统值班工作。
(二)办理国务院有关决定事项,督促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指示,承办国务院应急管理的专题会议、活动和文电等工作。
(三)负责协调和督促检查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协调、组织有关方面研究提出国家应急管理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建议。
(四)负责组织编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审核专项应急预案,协调指导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体制、机制、法制建设,指导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应急体系、应急信息平台建设等工作。
(五)协助国务院领导处置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协调指导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预警、应急演练、应急处置、调查评估、信息发布、应急保障和国际救援等工作。
(六)组织开展信息调研和宣传培训工作,协调应急管理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七)承办国务院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一)参与拟定、修订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定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管理制度和有关规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二)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指导、协调地方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
(三)组织编制和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对地方及有关部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实施进行综合监督管理。
(四)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源综合监督管理和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信息数据库,统一规划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通信信息网络。
(五)负责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重大信息的接收、处理和上报工作。负责分析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并预测特别重大事故风险,及时提出预警信息。
(六)指导、协调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灾难的应急救援工作;根据地方或部门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要求,调集有关应急救援力量和资源参加事故抢救;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国务院授权组织指挥应急救援工作。
(七)组织、指导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培训工作。组织、指导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训练、演习。协调指导有关部门依法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实施资质管理和救援能力评估工作。
(八)负责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科技创新、成果推广工作。参与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国际合作与交流。
(九)负责国家投资形成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资产的监督管理,组织对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项目投入资产的清理和核定工作。
(十)完成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事业编制80名。其中:主任1名,配备副部级干部(由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兼任);副主任和任务重的内设机构负责人可适当高配干部。
四、其他事项
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成立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履行政府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的行政监管职责,负责起草或制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应急救援的法规、规章和标准,并依法进行监管;统一规划全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经授权履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综合监督管理和应急救援协调指挥职责。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监总应急[2007]3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各中央企业: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24号)、《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和《国务院2006-2010年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建设高素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干部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现就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6.电力设备事故抢修应急预案 篇六
一、目的随着春节长假的临近,为保证用户用电设备的正常供电,防止和减少电力设备(箱式变电站、高低压配电柜、高压环网柜等)对广大用户的影响,配合供电部门保证电力设备事故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提高电力设备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我公司特作出应急预案,以方便调集人力物力快速处理事故,及时给用户恢复供电。
二、现场事故应急组成人员
1、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基本救援力量
生产部、技术部、售后服务人员、生产车间。
三、主要职责1、2、3、4、5、应急组织成员手机必须24小时开机,不得酒后上岗。接到用户应急反馈信息,应及时上报不得拖延。应急期间人员和车辆统一指挥分配。严格服从供电部门的指挥及调配。督促制定应急预案,做好事故应急救援的一切事宜,确保安全
防范措施。
6、较严重电力事故应及时通知供电部门,并配合供电部进行事故
抢修。
7、确保应急备品备件的供应。
四、备品备件
1、高压开关柜备件如下:
高压真空断路器VK4-12/630-25KA(手车)1台 三过流(5A)DC220V
高压真空断路器VK4-12/1250-31.5KA(手车)1台 三过流(5A)DC220V
高压真空断路器VS1-12/630-25KA(手车)1台 三过流(5A)DC220V
高压真空断路器VS1-12/1250-31.5KA(手车)1台 三过流(5A)DC220V
高压真空断路器ZN145-12/630-25KA(手车)1台 三过流(5A)DC220V
高压真空断路器ZN145-12/1250-31.5KA(手车)1台 三过流(5A)DC220V
高压真空断路器VK4-12/630-25KA(固定)1台 三过流(5A)DC220V
高压真空断路器VK4-12/1250-31.5KA(固定)1台 三过流(5A)DC220V
PT保险XRNP1-10kV/0.5A3组 站用变保险XRNT1-10kV/3A2组
2、ABB环网柜备件如下:
电缆终端头50#2组 电缆终端头95#2组
电缆终端头120#1组 电缆终端头185#1组
3、箱式变电站备件如下:
7.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应用研究 篇七
电力在当前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 如今用电量骤增, 线路越来越长, 加大了电力企业的供电压力。尤其是在突发性事件或自然灾害来临时, 往往会带来重大损失, 这时就需发挥应急指挥系统的作用, 尽量减少损失。电力应急指挥系统以B/S或C/S为可扩充框架平台, 具有调度管理、DTS监视、天气预报、视频会议等多项功能, 需要有较快的响应速度, 确保信息顺畅, 实现资源的合理调配, 所以如何构建稳定高效的平台显得无比重要。
1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设计分析
1.1 整体设计
作为应急系统, 必须有完善的硬件软件设施、极高的灵活性和可靠性, 以及优越的各项性能, 能够满足现场视频播放, 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决策调度的要求。其整体架构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 终端/主机结构。这里存储有大量共享资源供用户使用, 数据处理工作由主机负责, 终端主要负责输入命令, 然后显示相关结果。可见, 主机的任务重大, 起着关键作用, 必须具有极高极强的性能和极快的反应速度, 才能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度和效率。随着数据库信息量的增加, 主机负载也随之增加, 应当满足越来越高的要求。相比之下, 终端则较为简单。第二, 客户端/服务器结构, 即常说的C/S结构。这是一种分布式计算机模式, 客户端负责用户的服务请求, 把用户要求和所需信息发送到服务器。工作流程为:管理用户接口, 根据用户所提的要求转化为数据信息, 经过逻辑处理后, 发送至服务器数据库, 在接到服务器响应后将信息显示在客户端。服务器负责数据库的处理, 接到来自客户端的服务请求后做出响应并发送处理结果。一般来说, 客户端的执行结果为前端处理, 服务器则为后端处理。第三, 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即常说的B/S结构。C/S结构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两层结构, 而B/S结构则有客户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
1.2 功能设计
应急系统工作量大, 涉及诸多方面, 其功能模块往往又包括很多子功能。比如, 系统要能够进行文档管理, 具体来说, 则要具备预案列表、输入、发送、审批等功能;相关信息需要借助网站展示, 具体又可分为系统公告介绍、预案分类、检索等功能;应急系统是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 必须具备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 可细化为预警、信息采集、信息处理、查询等功能其工作流程大致如下:
有突发事件发生时, 会及时发出预警, 并对现场情况和事件严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发布预警信息后, 需在第一时间成了应急小组, 从专家库中挑选合适的成员, 将其组织在一起;接着系统会根据事件发生的区域和周围环境自动进行资源调配, 包括物资准备、车辆安排等, 通过音视频系统下达命令, 确保命令的准确和及时;调配工作结束后, 即是事发现场处理工作, 车辆上安置GPS装置, 可帮助监控指挥中心随时了解处理进度;在这个网络媒体发达的时代, 一旦有重大事件发生, 必然会有许多新闻报道, 应急系统还包括新闻处置模块, 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新闻编写;最后是对事件进行评估, 并向相关部门汇报结果。
1.3 安全设计
首先, 要保证网络安全。因为要联网, 而网络具有开放性, 很可能会受到各种攻击, 比如, 病毒传播、黑客入侵等。另外, 也面临着网络内部的攻击。所以, 必须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机密性。通常会设置安全认证, 并有防火墙和病毒防护装置, 同时加强安全检测和访问控制, 提高安全服务水平以保证网络安全。
其次, 要保证数据库安全。数据库是应急指挥系统的重要部分, 为防止数据丢失或被篡改, 除了加强安全保护, 还要时时做好各种备份, 比如, 异地档案备份、日常脱机备份等。
2 电力应急指挥系统的应用和启示
2.1 案例分析
某市于2015年9月14日18时26分至23时37分遭受暴雨袭击, 为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一次暴雨, 降雨量达36.5mm, 过程中还伴有大风, 几近12级, 每秒风速31.4m。这次暴雨直接导致市电网大面积停电, 重灾乡镇82个, 75座变电站被毁, 断线3万余处, 直接经济损失6280万元。
在当天17时左右, 省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发出气象预警, 对该市将出现的恶劣天气提前发出警报, 该市供电公司随即启动应急系统, 在第一时间内通知有关干部, 以及县乡级供电站站长实行24小时值班, 监视电力受损情况。当暴风雨来临前, 应急指挥中心直接通知当地的煤矿集团停止况矿下作业, 2千名矿工及时安全撤离。21时左右, 某矿区发电多条线路出现故障, 应急指挥中心通过视频会议方式, 智慧抗灾抢险部在现场展开抢修补救, 100多名专业维修人员经过一夜努力, 完成任务, 避免了一场矿区安全事故。9月15日, 近4000人加入抗险救灾队伍, 各县乡则利用网络视频时时汇报现场情况, 应急指挥中心根据各自实情进一步商量对策, 并及时发放相应物资。
在2015年年终大会上, 当地政府对本次突发事件进行了回顾分析, 总结了教训, 并出台相关条例, 使得电网安全进一步完善。
2.2 启示
加强应急管理预防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纳人日常工作中, 建立常设机构, 做好事故可能发生的预测工作, 通过管理和技术手段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 这是确保安全生产、减少损失的关键。
重视县供电企业应急体系的建设。加强县供电企业技术支持系统的建设和应急装备的投入, 充分利用和整合多种技术资源, 规划和建设覆盖面广、功能强大的技术支持系统。
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威胁电网安全运行 (包括电力员工人身安全) 的各种危险因素, 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抢险和紧急处置体系, 真正做到考虑周全、准备充分、应对有力。
3 结束语
电力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如今社会各方面都离不开电, 这也使得电力安全更加重要, 极易扩大为社会公共风险。从近些年来看, 各种突发事件时有发生, 说明电力应急指挥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我国电网结构薄弱, 在今后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参考文献
[1]刘林.电力应急指挥系统平台研究与优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5, 22 (3) :35.
[2]李翼铭.省级电力公司应急指挥应用系统建设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 2011.
8.聚焦上海电力应急通信体系建设 篇八
近年来,上海市电力公司针对企业应急通信现状,推出了上海电力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的组成方案:以卫星通信为主要传输手段,利用3G(GPRS、CDMA等)、无线宽带通信、微波通信、集群通信、短波通信等多种通信方式,实现优越的机动性能、快速的开通能力、先进的通信手段、多样的接入方式、灵活的传输选择、标准模块化设计、强大的扩展能力、完备的外部接口,最终将各类应急无线通信手段与视频会议、数据交换、局域网络等原有系统有机整合,建设以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卫星应急遥信
2006年3月,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无线通信发展规划》,上海电力抢修移动指挥中心在市区供电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该中心基于VSAT(地面基站双跳差转)卫星通信系统,包括一个基站、一个车载指挥中心。
2008年,根据公司调通中心《上海电力卫星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应用研究报告》结论,改用与国家电网公司卫星通信体制一致的、基于全面网络管理的动态单跳单路单载波(D—SCPC)Vipersat卫星系统,并先后增加了市南(后迁至检修公司)、浦东、超高压、检修公司、公司本部等四个基地站、四个车载台、一个便携台,统一了卫星制式,增加了带宽、缩短了信号转发时延。系统建成后立即投入了实际演练应用。
电力应急抢修移动指挥车利用卫星通信平台,通过现场微波图像传输系统、车载视频会议系统和车载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为指挥中心实时提供电网数据、信息、图像。该系统曾在500kV黄渡站、220kV金山化工区站、110kV自忠地下变电站和35kV陆翔站等站进行试用,并参加每年的应急演练,如2011年江海站反事故演练、2012年闸北电厂黑起动演练、信通公司反事故演练等,具备高可靠性、实用性和可维护性。
上海市电力公司通过演练,提高了各级电力系统人员采用卫星机动应急通信系统进行实时图像、数据通信的能力,熟悉启动使用卫星机动应急通信系统流程应对突发事件。使用视频、数据、语音等各种功能解决现场通信问题,提高应急通信系统运行水平。
“动中通”大型移动应急指挥中心
为了克服已有卫星指挥车到点需停车对星、车辆行进中无法通信的缺点,上海市电力公司启动了“动中通”卫星通信指挥车建设。在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安全监察质量部的统筹指挥下,无线通信专业人员了解卫星通信技术发展最新进展,经过数次深入现场测试和对比,率先提出用“动中通”卫星通信技术配置公司大型卫星指挥车。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完成了公司海事卫星电话应急系统和公司大型卫星指挥车的建设工作,完善了公司应急保障体系。
根据项目总体规划,“动中通”应急指挥车的通信系统可以实现诸多功能:通过车载动中通卫星天线,实现与全国应急宽带VSAT网的互联,实现现场指挥车与部/省指挥调度中心的互联;配备WLAN AP实现应急现场的宽带无线覆盖,实现宽带数据传输;数字集群车载台,能有效地与数字集群网络通信:组建车内局域网,实现车内设备互联;组建视频会议系统,保证现场情况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视频会议与指挥中心通信:预留相应接口,支持微波、E1、光传输等方式与其他网络互联。
配置COFDM无线图像音频传输系统、3G单兵图像音频传输系统、海事卫星电话等通讯设备,以便将视频数据图片回传至指挥车和指挥中心;配备海事卫星电话,可实现应急现场的语音通信。2014年春节除夕,车长12米,高4米的“动中通”大型卫星指挥车已在上海外滩灯光秀现场发挥了综合通信指挥作用,所传卫星画面图像清晰稳定。在3G公网受密集人流用户影响无法正常工作时,所配的鹰王眼专频无线视频系统还是能将远在3公里外变电站内的图像清晰地传到大型卫星指挥车上。
集群应急通信
自1996年起,上海市电力公司原市区、市南等供电公司,下属各供电分公司,电缆输配电公司等十余个运行施工单位,都购置了大量国脉集群通信电话,用于调度操作、变电、线路、电缆检修施工、用电客服等通信联络,平均每个供电分公司拥有上百台集群对讲机。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国家无线电管理政策要求:自2003年起,原国脉模拟集群系统更换成IDEN数字集群系统,各单位的模拟集群电话更换成为数字集群电话。公司以此为契机,与国脉公司签订了VPN虚拟专网协议,统一了上海市电力公司系统各单位数字集群电话的编组方案,并使加入虚拟专网的单位享受统一的包月优惠月租。
集群通信电话比普通对讲机通信距离远(除崇明部分区域外,几乎覆盖全市),可动态分组、群呼、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不仅适合施工、检修、校验、调试联络通信,也适合用作大型活动(如世博变电站、特高压变电站典基、华新储能站启动、世博会保障通信等公司本部或全公司的大型活动),更是突发、重大事件应急通信的主要手段。
根据需求不同,集群应急电话的使用情况差异较大,市区区域的供电分公司使用数多达200~300台,多用于运行、检修、用电等部门,而郊县区域供电分公司使用数目较少,多用于调度操作。该套系统目前是各供电公司除公网移动电话之外的主要无线通信手段。除了平时各单位正常使用、自行组织演联外,还结合公司生产系统和调度系统,进行全公司范围的演练。
通过演练,上海市电力公司各级系统人员提高了采用集群应急通信系统进行应急指挥联络的能力,熟悉使用800MHz集群通信应急编组,满足了公司系统应急指挥通信的需求。
根据上海电信国脉的统一布置,从2013年下半年起,原IDEN集群系统的用户开始全部切换到TETRA集群系统。
海事卫星电话系统
2012年起,上海市电力公司为部分重要供电单位配置了海事卫星电话系统固定台和手持机,以应对突发事件,并编制了相应的使用管理规定,定期进行呼通试验或使用演联。
EXPLORER 700海事卫星收发信机为新一代海事卫星移动宽带通讯终端,具有轻巧的天线和良好的环境适应性能,可作为单用户或多用户终端高效使用,提供互联网接入、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视频会议、IP数据业务、企业网接入等,具备最高达492kbps带宽的接入。
EXPLORER 700可在亚洲、非洲和中东地区使用,通过新一代Inmarsat-4卫星覆盖印度洋地区。三颗卫星无缝隙全球覆盖。同时支持话音和数据通信;支持32kbps、64kbps、128kbps、256kbps IP数据业务:配备标准的LAN、USB、蓝牙和电话/传真接口;内置DHCP/NAT无线路由器;兼容ISDN:内置Web网址,可管理电话簿,信息和电话,可通过设置满足各种应用;该系统由太阳能电池板直接供电;
具备可分离的轻巧天线和主机,主机与天线的距离最远可达70米:该便携式系统结构坚固耐用;具有防潮、防尘、天气和温度适应性设计;可以快速展开或拆卸。
IsatPhone Pro海事卫星手持机具备卫星电话、语音邮件、文本、电子邮件、GPS位置数据等功能;通过Inmarsat I-4同步卫星网络,进行覆盖全球的无缝服务;语音质量清晰:网络连接可靠;电池可维持8小时通话或loo小时待机;该手持机使用简单,具有直观的GSM风格界面,高分辨率彩色显示屏,以及方便带手套操作的大键盘设计;且内置GPS功能。
3G视频与短信通知
近年来,各供电公司、检修公司等单位还利用移动、联通、电信等已有3G网络,购置头徽式、车载式视频语音通信装置,在电力生产、运行、保电等活动中广泛使用,将现场视频、图像、语音传回生产指挥中心或应急指挥中心。
上海电力系统已有许多单位租用移动、联通、电信公网的短信平台,用作生产、演联组织人员的群发、单发,将任务通知到每个相关人员。对一些规模不大的小型单位,部门对消息时间不十分严格的话,可利用微信群(40用户以下)组成通知应答系统。
综合指挥应急通信系统平台建设
多种手段各显特长。系统平时语音以集群为主,视频以专网会议电视为主,辅之以3G。突发事件时,语音传输启用海事卫星电话,视频、数据传输等启用卫星应急指挥车。
多种通道互为备用。平时固定通信以电力专网内线通道光纤、微波等为主,集群通道作为语音备用通道和移动作业主用通道。海事卫星通道作为高一级的语音或移动作业(室外现场)通道。3G用作移动视频主用通道,卫星通信应急指挥车作为高一级的视频通道。
多层接入资源共享。生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的语音、视频信号,经网络平台能与各级生产指挥调度进行交互共享。
话数结合一机二用。海事卫星电话的固定台、应急卫星车的卫信通信设备、3G视频语音终端等均能实现语音与视频的打包调制,共路传送。
视会兼容综合调度。经过综合数据平台和视频音频数字交换控制平台相联,利用已建的会议电视、会议电话系统,使会议系统已有的MCU都能作为应急指挥系统终端接入。实现各应急指挥分中心本区域的应急指挥调度。
统一平台高效组织。建设统一的应急通信接入控制平台,做到全公司应急资源装备共享,实现全天侯应急装备监控和突发事件指挥调度:建立健全应急指挥、应急通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
【电力应急培训】推荐阅读:
电力建设企业应急08-29
电力线路事故应急抢修单10-10
树立安全发展理念 加强电力应急管理 努力做好电力安全生产工作08-29
电力安全生产论文:电力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的思考ZAH08-27
电力企业职业卫生知识培训07-03
应急救护安全培训10-04
应急教育培训计划07-23
应急培训工作计划08-19
卫生应急知识培训总结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