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2024-07-23

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精选8篇)

1.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篇一

发展长沙歌厅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劣势分析

摘要:发展长沙歌厅文化产业优势与劣势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长沙歌厅应充分发挥自身和文化湘军、电视湘军的品牌效应,抓住中部崛起、长、株、潭一体化、推进湖南“三化”等战略实施带来的巨大历史机遇,学习、借鉴、吸收国外文化娱乐产业的成功经验,制定正确的营销战略,加强与全国各地区以及本省的区域协作。将不利化为有利。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从而提高长沙歌厅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长沙 歌厅 优势 劣势

中图分类号:C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8)07-235-02

注:“本文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2.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篇二

一、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不仅有内涵,而且在外延上也十分丰富,虽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但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由于各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国家战略、主导趋向、文化传承、地域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所以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本文认为,应该运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利用文化资源,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其基础、核心和动力分别是知识、创新和思想。

1、知识集聚性高

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是一样的,其基础都是文化、现存资源和创意理念,是这个领域中知识和智慧物化的表现。 在生产过程中,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有多种多样的专业技术知识作支撑,如传播技术、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所以说,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智能性和搞应用型的特征。举例来说的话,现在的硬数据产品在制作的过程中, 都运用了许多高技术知识,如计算机仿真技术、光电技术、 传媒等。

2、深度融合性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是由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如文化、科技和经济等方面相互作用、互相融合而产生的。跟传统的文化产业相比,它在融合性和渗透性方面比较强,具有很高的辐射力,能够有效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水平上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高价值增值性

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价值链中,属于高端的技术创新和研发环节,是一种附加值高的产业,位于“微笑曲线的” 制高点。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投入非物质要素如文化、创意成果、技术等,生产出的产品主要作用是为消费者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两个方面的需求,所以具有的附加值很高。

二、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

1、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

根据对近几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来分析, 可以看到,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整体呈现节节攀升的态势。2004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是212.66亿,其中增长最快的是2007年和2008年,分别是32.06%和30.08%, 这是因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召开,促进了经济增长。到了2009年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长出现下滑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湖南的经济发展,经济上的不景气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也造成了影响。到了2010年的时候,全球经济危机过去了,经济发展整体开始回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飞速提升,为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造成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所以当年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增长值又恢复到了21.31%,与2009年相比,提高了4.44个百分点。到2012年已经增长到了1175.79亿元, 每天的同比增长达到了20%。到了2015年的时候,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总值是4800亿元,增加值已经超过2000亿元。 政府的支撑和国家出台的一系列经济上的宏观调控政策, 为我国经济发展扫清了道路,同时扩大内需的战略的实施,提高了我国居民的购买能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上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对于湖南省会城市长沙来说,长沙人民享受生活,追求时髦,热衷时尚,在消费水平上也比较高,这些都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文化创意产业缺乏竞争力

从文化产业方面来分析,北京和上海占据的优势十分明显,2014年来说北京的文化创业总产值是18166.3亿元,增加值为2698亿元;上海是7500亿元,增加值约为1700亿左右,湖南只有1868.4897亿元,其增加值仅为827.5587亿元,不难看出,在文化创意产业上的发展湖南远远低于北京、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总产值和产业结构创造的经济价值是成正比的,产品的附加值越高,说明产业链上的相关产业结构越合理。所以说,在未来的发展中, 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结构要注意调整,采用合理的产业结构,细条相关的产业链功能,提升产业机构,最终在产值上再创新高,提高整个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竞争水平。

(2)文化创意产业投资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投资,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偏少,投资效率不高,导致投入与产出比例不相协调,这些都是导致湖南创意产业缺乏竞争力的主要原因。湖南创意产业与北京、上海相比,不仅缺乏地理优势, 而且缺乏创意产业发展的文化土壤。所以文化创意产业企业也相对较少,企业偏少也直接导致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不足。因此,要发挥湖南文化创意对经济带动作用, 就要不断扩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壮大。

(3)文化创意产业缺乏合理规划

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就必须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只有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规划,才能够促进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湖南文化创意产业规划与北京、上海相比,其规划不合理,如,湖南长沙河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虽然初步形成,但在规划方面缺乏合理之处;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如,投资融资体系建设、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出台都有所欠缺。因此,要不断加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规划设计,促进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三、提升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1、优化文化产业结构

首先要在主导产业上要选择适宜的产业。第一,主导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要有充足的市场需求,反之主导产业就会失去发展动力。第二,主导产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更新和超强的适应力,技术是企业发展的主要生产力,技术的进步能够为企业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第三,选择主导产业需要有一个主要的标准,即是否有强大的关联带动性。

其次,在层次和机构上注意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一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的政策,对核心层、相关层和外围层的分布比例进行宏观调控;另一方面,还要将核心层放在首要发展位置上,然后再拓展相关层的发展,最后扩大外围层的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核心在于中小企业中。因此,加强中小企业的新业态发展,能够保障外围层的发展空间。此外,还要依靠相关的产业政策,尤其是财税政策的支持,来保障中小企业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可持续发展。

2、搭建文化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1)加大公共服务平台的监管力度,为其制定一个完善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将这套体系运用到考核标准之中; 树立模型,对那些效果好、服务好和信誉好的服务平台提出表扬,给予奖励,鼓励他们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最终达到湖南文化创意企业和公共服务平台在发展过程中实现双赢。

(2)发展和完善公众服务平台的运营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和政府引导双管齐下的方式,为服务平台的运营聚集社会力量和社会资金,这样不仅有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平台服务,充分发挥公众服务平台的作用,而且有利于从微观层面上解放政府,利用宏观调控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智能。

(3)在国家财政上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建设公众服务平台,利用优惠政策等吸引社会资金也投入到公共服务平台中来,最终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地位,以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商会、协会为辅助地位的供给体系,大力发展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地方政府和部门之间要团结协作,减少阻力,简化流程,最终实现无障碍沟通,确保服务平台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3、打造具有湖南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

湖南省文化创意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的支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第一,湖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具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建造一些国家级动漫基地和动漫创意产业园区,利用这些地区聚集其他资源;第二,大力支持数字媒体园区的建设, 鼓励湖南金鹰影视文化城和长沙网络科技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第三,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保障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建设。此外,还要注意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科技院所及高校之间的联系,共同致力于创新研究和培养人才,利用政府的支持,最大效益地发挥湖南省的产业集聚效应,建设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

摘要: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在湖南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本文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提出加强湖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意义重大,这不仅能够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带动其它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带动湖南经济的发展,实现湖南文明强省的战略发展目标。因此,本文分析了湖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态势以及湖南文化产业与上海等地的竞争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主要是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链条的培育和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产业上的核心竞争力,这样能够实现湖南文化产业发展的联动效应,实现湖南文明强省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湖南,文化创意产业

参考文献

3.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篇三

摘要: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三条腿走路”的态势,即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关联度、带动性强的特点共同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本文是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以明确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能够融合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分析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和路径。

关键词: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湖南

产业融合随着信息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变革与扩散而逐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的主题。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在党中央精神的指引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将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纳入政府重要规划之中。实际上,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基本形成了“三条腿走路”的态势,即文化与旅游融合,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具有关联度、带动性强的特点共同推动着我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一、湖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都属于第三产业范畴,并且旅游产业是一个经济性很强的文化产业,也是一个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具有天然的偶合性,这是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基础。2009年8月30日,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推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十大措施,促进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又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这为湖南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

周边的省份城市都已成功的做到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湖南的产业融合提供良好的经验。例如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是一个融文化、旅游、经贸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节庆活动;江西在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旅游文化产品和具有地方民族特色与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得了可喜的成果。2012年又推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文化建设专项规划》将重点建设46项重大文化项目,包括建设鄱阳湖湿地生态文化园、湿地博物馆和鄱阳湖剧院等,助推文化旅游业更上层楼。

二、湖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湖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湖南省本土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打造出了一批享誉国内外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如世界第一台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武陵魂·梯玛神歌》等相继上演。其中《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两台节目入选首批《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中国山歌节”、“桑植民歌节”、“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节”等一批节庆活动,成为中外游人的文化大餐等等。

三、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和路径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新的产业即文化旅游业,带动两大产业共同的优化提升,以开发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为突破口,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湖南省是文化资源的大省,宗教古建筑文化、楚汉文化、炎帝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等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是湖南省发展文化旅游业的良好条件,而文化旅游业,也是湖南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优化的主要方向和突破口,本课题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

(一)影视传媒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借助大众媒体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借助电影、电视作品或专题纪录片等来直接吸引观众,促使其转化为现实的旅游者。如《恰同学少年》发展了以长沙为中心的长株潭区域的红色旅游;《芙蓉镇》带动了永顺王村猛洞河旅游;《湘西剿匪记》体现了湘西的民俗风情和历史文化,带动了神秘湘西的旅游产业;金鹰艺术节是全国影视界知名品牌,助推湖南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树立。

(二)工艺美术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湖南省通过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精美别致的旅游工艺品,吸引景区游客购买,可以加深游客对湖南旅游资源的印象,同时带动湖南工艺美术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文物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湖南具有丰厚的文化包括“湖湘文化”文物、“五溪文化”文物、“石刻文化”文物、古代大遗址文物、宗教文化文物、红色旅游文物、民族民俗文化等十大重点主题文物。同时,湖南的历史文化名城、名村、名镇也丰富多样,以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及出土文物、岳麓书院、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湖南古代简牍及遗址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对象。

(四)建设湖南省旅游文化功能区

建设集中的旅游文化功能区,是湖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客观要求。开发重点是倾力打造湘江历史文化风光旅游走廊,湘江历史文化风光旅游是一个以历史文化和水上休闲度假旅游为主的带状区域;以黄兴南路步行街为核心的城市中心。黄兴路是长沙市著名的百年商业老街,浓厚的商业氛围,深厚的商业氛围和湖湘文化底蕴,是本区发展城市游憩的良好条件;以金鹰影视文化广场为中心的长沙东郊的文化功能区,包括湖南省广电中心、金鹰影视基地、长沙世界之窗、海底世界、国际影视会展中心等这一以影视娱乐为主的文化功能区。(作者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 2015BZZ178 湖南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游碧竹.崛起的新兴产业——湖南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杨洪、李蔚,湖南文物旅游资源与文物旅游开发研究[J].湘潭示范学院学报,2003,25(3):89—92

4.湖南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 篇四

楚子

2005年第8期 ——他山之石

近些年来,湖南省围绕“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强省”的决策,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优化了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已成为湖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今年6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率团赴湖南考察,他深有感触地说,湖南红红火火的文化产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要好好总结学习湖南的经验。

(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湖南省共有文化产业单位4万多家,其中报纸72家,期刊233家,出版社17家,音像制作单位29家,印刷企业5000余家,发行单位16500多家,国办剧团90个,民间职业剧团335个,文化娱乐场所6800多家,网吧11000家,无线电台11座,无线电视台16座,县级广播电视台65座,新闻网站10个。湖南省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确定符合省情的发展思路。湖南省委、省政府根据文化资源和文化人才资源的分布情况,明确提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路,即: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升档次,逐步形成“一区三带”(即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三个特色文化产业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以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为“两翼”,广电、出版、报业、娱乐“四轮驱动”)的产业格局。

——逐步扩大产业规模。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文化产业的增加值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增加。200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08亿元,比上年增长9.4%。二是集团化运作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全省现已组建了4家省级出版、报业、广电、电影集团,2家市级报业、广电集团。4家省直文化产业集团的总资产超过120亿元,净资产59亿多元,2004年总收入70多亿元。三是一批已建和在建的重点项目壮大了湖南文化产业的整体规模。“十五”期间,湖南文化信息广场、湖南出版物流中心、湖南出版印务中心、卡通数字电视节目生产基地、湖南芙蓉演艺中心、全省书报刊零售网络项目、国研艺苑大厦、湖南日报报业文化城等新的八大文化产业标志性工程相继落成或在建,形成了湖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规模。

——实施精品名牌战略。近些年来,湖南省初步形成了在全国颇具影响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电影湘军”乃至“文艺湘军”等。电视栏目品牌方面,如《湖南新闻联播》、《晚间新闻》、《快乐大本营》、《真情》、《背后的故事》、《谁是英雄》、《金鹰之星》等栏目,己成为广大电视观众认可的品牌。图书系列品牌方面,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医卫图书、科普图书,岳麓书社的古典文学名著普及系列等。电影电视剧品牌方面,电视剧《雍正王朝》、《还珠格格》等,电影《国歌》、《那山那人那狗》、《故园秋色》、《英雄郑成功》、《毛泽东在1925年》、《郑培民》等,还有三辰影库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片《蓝猫淘气3000问》等等,都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一方面,国有经济在媒体传播、出版发行等行业优势明显。目前,湖南过10亿元的企业有两家,过亿元的企业有12家,过5000万元的企业有28家。广电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潇湘电影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和长沙广播电视集团等骨干企业正向集团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各界包括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创办国家政策许可的各类文化企业。湖南民营书刊发行业在全国先声夺人。起步较早的长沙民营书刊发行业成为长沙文化产业的六大支柱之一,仅定王台一个书市就有300多家书刊经营户,有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销售额2亿多元,上缴税费近1000万元。湖南省社会部分的娱乐业,从业人员20多万,年总收入超过40亿元。“长沙歌厅”现象享誉全国。湖南三辰影库卡通节目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三大动画集团之一,年产动画占国产动画的53%以上,年生产动画能力在1万分钟以上,2004年版权销售额达8000万元,并带动其它产业发展,形成了一个年销售额达5亿元的产业群。湖南文化民营企业数量众多,提供了60%以上的产值和大量就业机会。2004年,湖南省民营文化创产值80多亿元,吸纳近100万人就业。

(二)湖南的文化体制改革起步较早。20世纪90年代中期,湖南省委、省政府就支持、引导湖南电视、出版业进行改革试点。进入21世纪,湖南又以组建产业集团为契机,进行了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为核心的文化体制改革,收到了显著效果。

——组建文化产业集团。自2000年以来,湖南省先后成立了湖南出版集团、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长沙晚报报业集团、潇湘电影集团和长沙广播电视集团等6家大型文化产业集团。

2000年9月,湖南组建新闻出版集团。省新闻出版局由事业局改为行政局,明确为省政府主管全省新闻出版事业和版权工作的行政机构。与此同时,实行政事、政企分开,将生产经营职能从省新闻出版局剥离出来,划归新组建的湖南出版集团。省新闻出版局、湖南出版集团在一个党组领导下开展工作,省新闻出版局主要负责社会监管与行政执法,湖南出版

集团负责出版生产经营与事业发展,经营管理原省新闻出版局所属企事业单位占有(用)的全部国有资产,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于2000年12月挂牌成立。集团组建采取平稳推进、分步到位的办法,分四步走:第一步,整合频道资源,成立新的湖南电视台(总台);同时,成立集团物业公司,形成“责权分明、绩效挂钩、统分结合、调控有力”的运行机制。第二步,在湖南电视台(总台)运作一段时间后,使之成为集团的核心层;同时,对潇湘电影制片厂等单位,以及本系统产业、物业的管理等进行全面的整合和改制。第三步,向市、州、县延伸,实现全省广播电视以网络为依托的纵向大联合。第四步,向省外、境外延伸,实现湖南广播影视集团以资本为纽带的横向大发展。实现集团化管理后,逐步对时事新闻和重大典型报道、频道和栏目资源配置、节目和影视剧营销、音像资源配置等进行统一管理;对财务预决算和产业经营开发进行统一管理;对技术制作和技术传输进行统一管理;对重要的固定资产和其他物业进行统一管理;对干部人事及人力资源配置进行统一管理。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于2001年10月挂牌成立。集团为省委直属的事业单位,独立法人组织,实行企业化管理。采取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宣传业务与经营业务相对独立的组织结构。集团的最高领导机构为党组,社长为法人代表。除母报《湖南日报》外,下辖6家子报和1家网站。

——深化内部改革。集团的组建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大显身手的广阔平台,要在这个平台上有所作为,还必须直面文化市场,积极参与竞争,深化内部改革,创新管理机制。

湖南出版集团在内部改革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一是突出主业,发挥传统优势。继续加强对图书出版、印刷发行、物资供应等传统主业的挖潜、改造和提升工作,进一步强化精品名牌意识,整合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拓展产业规模,使传统出版主业更大更强。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增长点。为打造出版航母,湖南出版集团倾全力投入5个多亿,建设湖南出版科技园。科技园采取“边建设边生产,边生产边创效”的发展模式,吸引了多家高科技公司入园投产,业务涉及e-book、光盘生产、网络出版、生物工程、纳米技术等新经济领域。三是进行资源整合。2002年,原省新华书店及全省新华书店系统组建为湖南新华书店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市、州、县新华书店成为集团的分公司,集团对下属分公司采取法人分级授权经营的管理体制。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在内部改革中,一是加强频道资源的集中管理。重点整合频道、栏目资源,对各频道重复设置的栏目进行调整,实行频道、栏目准确定位,不断创造新的节目品牌。二是将原湖南电视台节目营销中心成建制划归集团管理。各频道制作的节目和引进的节目及电视剧,由节目营销中心一个口子进出,以加强自产节目的对外推介。三是加强财务的集中统一管理。四是调整广告经营管理体制。

5.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篇五

近年来,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文化部门积极探索文化旅游工作发展之路,积极找准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的突破口,为文化旅游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彰显文化发展特色,取得了全面发展。

一、文化旅游工作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建县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彭阳县文化旅游业始终坚持以改善基础条件为切入点,切实加强行业管理,文化旅游工作从起步到发展,从单一到繁荣,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全县建成了县文化广播电视综合大楼、宣传文化中心(文化馆)、图书馆、文物管理所、文化艺术中心等办公楼和栖凤山公园、怡园广场、茹河生态文化园、皇甫谧文化广场、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全县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23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56个农家书屋,28个村级文化室,27个农民文艺队,41个农民文化中心户;17个旅游景点。现有各类文物遗址294处,其中国保单位1处,区保单位7处,县保单位70处,有馆藏文物5200余件,已鉴定的国家一级文物9件,二、三级文物726件,是全区

典型的文物大县。又有刺绣、根雕、剪纸等10余门类2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彭阳县旅游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2009年,我们组织编制了《彭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彭阳县任山河红色文化区详细规划设计方案》和《彭阳县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细规划设计方案》。对彭阳旅游进行了形象定位,即“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先后编制了《小岔沟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开发项目方案》《杨万珍生态农业旅游区建设方案》《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建设方案》《彭阳百里香茶园建设方案》《彭阳纸臶画项目方案》《彭阳县泥塑彩绘项目建设方案》等旅游项目方案文本,积极申报,争取旅游建设项目。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积极筹集资金近80万元,对无量山石窟、古朝那遗址城墙进行了维修保护,筹资380万元,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一期工程。

另外,根据彭阳实际,我们确定了三大主题旅游品牌的开发方向。一是以“长征足迹-彭阳精神”为主题,开发以任山河战场遗址(烈士陵园)、毛泽东小岔沟和乔家渠长征宿营地等为重点的红色旅游项目;二是以“历史天空-文化之乡”为主题,开发以战国秦长城、皇甫谧故里(朝那古城)、无量山石窟和旧石器遗址等为重点的人文旅游项目;三是以“清 2

凉夏日-民俗风情”为主题,开发以生态文明县城、小流域治理和生态农业等为重点的生态旅游项目。

为提升彭阳旅游对外形象,经过精心调研,科学规划,确定了四条旅游线路:

线路Ⅰ是“彭阳精神”之旅一日游,即茹河生态公园感受南国风光-麦子塬品味干部“三苦”作风-崾岘水库欣赏湖光山色-阳洼生态流域展现“彭阳精神”精品佳作-陡坡梯田风光无限-白岔花海流连往返-长城塬万亩经果林憧憬美好明天-乔家渠民俗风情园暨毛泽东长征宿营地。五峰山赏花品道教奇观-茹河瀑布观峡谷激流-杨万珍“花果山”观花果胜景-城阳果品公司品美味果脯-栖风山森林公园俯瞰国家园林县城美景。

线路Ⅱ是“红色彭阳”之旅半日游,即小岔沟毛泽东长征宿营地-国家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任山河烈士陵园-“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广场-秦汉朝那古城遗址-北宋无量山石窟。

线路Ⅲ是“历史文化”之旅,即世界针灸鼻祖”皇甫谧文化广场-秦汉朝那古城遗址-北宋无量山石窟旅游区-小河湾秦汉遗址。岭儿沟旧石器时代遗址-城阳宋平安寨旧城址-五峰山道教奇观-长城塬秦长城遗址-乔家渠红色民俗风情园-彭阳县文物管理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彭阳纸织画社。

线路Ⅳ是“乡村生态”之旅一日游,即挂马沟森林公园-任山河烈士陵园-回族农家乐-寨子湾流域治理-麦子塬干部“三苦作风”示范区-茹河生态公园-。石头崾岘水库-阳洼精品生态观光旅游区-“百里香”地椒茶园-白岔生态旅游观光区-长城塬万亩经果林示范点(菌草园区),为彭阳县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产业品牌初步形成

一是历史文化初具规模。彭阳历史悠久。彭阳岭儿沟旧石器遗址的发现,把西海固有人类居住的历史向前整整推进了两万年,证明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3万年前已有人在居住。秦始皇、汉武帝、司马迁等英雄人物把足迹留在了这片土地上,秦长城、汉城廊、唐宋古堡、朝那古城、皇甫故里、长城古道、无量山石窟、小河湾古城遗址等明清塔寺古迹优存。是彭阳发展人文旅游产业的一大特点。

二是红色文化成效凸显。彭阳是一个红色的革命老区。这里有宁夏最早的地下党支部——小园子支部。这里有宁夏唯一坚持工作到解放的地下支部——红河支部,这里有西海固地区最早的地下共产党员——赵正明同志,红军西征两次途径彭阳,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在小岔沟和乔家渠住过两个晚上,把革命火种播撒在了这片土地上,先后涌现出地下支部20多个,地下共产党员400余名,任山河战斗打响了解放 4

宁夏第一仗,364名解放军战士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地。是彭阳发展红色旅游产业独具特色的品牌优势。

三是生态旅游品牌初步形成。“生态彭阳、花果之乡”已成为彭阳旅游业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近年来,县政府依托生态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着力打造大花园、大果园,开发建设了以大沟湾、阳洼等流域为基础的生态旅游观光线路,成为人们品味优美自然风光、感受生态成就、体味“彭阳精神”的丰富内涵。“生态彭阳、花果之乡”的旅游品牌日益凸显,社会知名度和美意度不断提升,对彭阳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是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积极争取旅游项目扶持,不断加强服务功能和旅游景点硬件配套建设,先后投资建成了皇甫谧文化广场、开发建设了乔家渠民俗风情园。同时,注册成立了彭阳县盛达旅游开发服务公司宁夏中铁青年旅行社彭阳分公司,为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是宣传推进工作成效显著。我们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宣传营销工作,充分利用媒体、大型节会、广告等形式进行宣传。先后邀请中央电视台和《宁夏日报》、《固原日报》等 5

多家新闻媒体对我县的特色旅游进行了宣传报道,从而使彭阳旅游品牌的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二、当前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相比较而言,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起步晚,底子薄。目前,文化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包括百里香地椒茶、纸织画、泥塑彩绘、刺绣、根雕、黄酒、歌舞娱乐、网吧、电影、文艺演出、艺术培训、音像制品等综合性文化市场体系。但彭阳旅游景点少,产品开发规模小,接待服务水平低,产业要素不配套,无论是内部旅游服务环境建设,还是外部市场开发,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缺乏核心旅游吸引物,旅游产业链条短、专业人才少、市场营销不足等。从总体来说,彭阳县的文化旅游产业仍处于探索和培育阶段,发展还不够充分,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念滞后,产业意识不强。近几年,我县文化系统的运行体制沿袭的仍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的管理模式,习惯于按行政指令开展工作,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市场观念淡薄,自主创新不强,经营管理乏力。对文化的生产属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统一协调,相互带动的产业意识还不强,实际工作中还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文化产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我县文化产业发展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及长远规划,各类文化经营单位存 6

在单打独闯、各自为阵、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尚未形成多方位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集群,缺少龙头企业和带动性强的产业集团;经营层次低,效益偏差,上档次的综合性经营场所偏少,市场占有份额低。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存在资源的闲臵、不足和浪费等问题。目前我县传统民间艺术基本处于自然存在的形态,得到开发并获取收益的还不多,在文化资源的开发上,还存在着“散”和“粗”的问题,缺乏“深挖”、“细研”、“出新”。

(三)文化旅游产业法规政策不够完备,措施不到位。文化旅游产业是新兴产业,需要法规、政策的有力支持,目前,从我县区域经济趋势看,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性不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但从扶持发展的角度看,关于文化旅游产业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备,缺乏行之有效的促进性政策措施予以固定化、统一化,空白点较多;对现行法规和政策落实力度也不够,有些政策过于原则性,缺乏实施细则;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也没有及时到位,致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迟缓,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四)文化旅游产业管理体制不顺,宏观调控力度偏弱。文化管理体制不合理,上下衔接不畅,上下工作机构不对接。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事不分、服务的关系调整不够、职能转 7

变不到位、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现象,宏观调控乏力。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旅游产业市场机制的形成,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五)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文化旅游产业的日益发展,需要一大批既熟悉市场经济又懂文化的经营者。文化旅游产业的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彭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受限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全县在编的文化队伍,普遍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上,且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专业人才奇缺,严重制约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如何解决、培养和提高文化管理经营人才的素质,已经成为我县当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旅游产业缺乏核心吸引物,旅游产品吸引力小。旅游资源存在先天不足,没有垄断性、高品位旅游资源,在目标市场上替代性旅游产品比较丰富,严重影响了彭阳旅游的市场吸引力。

(七)交通制约问题突出,旅游交通成本较大。一方面,景区景点较为分散,境内交通道路等级不高,路况较差,很多地方甚至没有道路通行,另一方面,彭阳距周边核心旅游集散城市距离较远,交通耗时长,成本大。

(八)旅游资金投入匮乏,旅游基础配套设施急缺。旅游景点基础建设不足,加之接待配套设施基础薄弱,制约了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县城旅游住宿条件差,档次较低,不适应未来大规模的旅游发展需求,缺少相应的娱乐、餐饮接待设施等。

(九)旅游客源市场空间距离远,市场开拓难度较大。与西北和国内其他主要客源地的空间距离较远,又没有垄断性的旅游吸引物,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同比国内其他地区,需要投入更大的财力和物力。

三、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建议

(一)招大引强,培育上规模上品牌的文化企业。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实力雄厚、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支持和引导文化企业采取并购、联合、重组等措施做大做强,这样既克服政府资金投资上的不足,又促进了文化艺术和旅游商品发展;二是学习借鉴外地模式,培育高雅文化。使本土文化旅游产业规模化、集团化;三是上下联动,形成政府支持,多元投入,多方面发展的良好态势,拓宽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空间。

(二)改进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融资方法,放宽资金的注入方式。进一步拓宽文化旅游产业投融资的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机制,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以参股、合资、合作、独资、9

联营、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进入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支持非国有经济成分及非文化性质企业控股,鼓励民间资本对文化旅游产业进行投资和经营,从而促进社会资金向文化旅游产业领域流动。

(三)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相关法规政策建设,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法制政策环境。要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根本是尽快解决有关法规、政策滞后问题。既要全面审视既有的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法规,清除阻碍建立和形成统一的文化旅游产业市场的各种壁垒,为文化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四)进一步健全文化旅游产业统筹协调机制,加强宏观调控和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切实转变文化行政部门职能,理顺关系,放宽市场准入机制,简化审批手续,建立完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企业、个人、社会团体等社会民间力量参与兴办文化旅游产业,努力构建全社会办文化的格局。

(五)尽快制定旅游产业优惠扶持政策。要在对旅游产业加大财政预算支持的同时,从招商引资、基础建设、税收减免、融资投资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调动全社会力量发展旅游产业的积极性。

(六)尽快整合资源,全力打造宁夏旅游品牌。突出“塞上江南、神奇宁夏”旅游品牌,整合优势资源,将彭阳旅游资源开发提升到大六盘山旅游区乃至西北大区级或国家级精品旅游线路中,突出彭阳自身的旅游特色,打造特色旅游县。

(七)坚持“培养”和“聚集”并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现有的文化旅游专业技术人才远远不能满足文化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紧紧抓住“培养”和“聚集”两条途径,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文化艺术创作和旅游产品营销的人才队伍,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优越的社会环境,带动文化旅游产业以规模到经营方式上实现跨越式发展要进一步探索旅游人才队伍培养引进机制。要加强对现有人才队伍的培训力度,逐步提高其业务素质,从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总体思路,要求及目标任务 未来五年,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及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五年。文化旅游产业要按照区、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要求,结合彭阳县情,认真制定适合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实际的发展思路、总体要求及目标任务。

(一)总体思路

今后五年,我县文化旅游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11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1123”的工作思路,即:建设一条黄金文化带(西起古城,东至沟圈),打造一个以县城为中心的文化核心区,着力发展皇甫谧中医针灸及民俗文化两个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全面推动百里香地椒茶园、茹河生态园及乔家渠三个文化园区建设,大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加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推进我县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旅游按照

(二)总体要求

按照“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开发产业、理顺体制、文化惠民、旅游富民”的总体要求,不断深化文化旅游体制改革创新,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提升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强化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一手抓旅游商品营销产业,依托我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大力开发地椒茶、纸织画、刺绣等民间艺术产业,形成规模,提升效益,通过“两轮驱动”,力争使我县文化旅游产业获得双丰收。

(三)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皇甫谧故里、东山文化之乡、生态文明新家园”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力争实现文化旅游产业总产值 12

达到1.6亿元的目标。文化产业力争实现“三大目标”、创建“五大品牌”;旅游产业达到3A级以上景区3个,3星级以上宾馆5家,发展农家乐100家,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00万,“十一五”期间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保持在15%的增长速度。

三大目标

1、建成县、乡、村、组、户五级文化网络。县城建成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影院,同时完成皇甫谧纪念馆建设工程,全力打造好县城核心文化区、12个乡镇实现“八有”目标(即:乡乡有文化站、文艺队,有电影放映队,有电视转播台,村村有文化室,有资源共享室,有农家书屋,有文化中心户的八有目标)。

2、文化旅游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要加大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按照“政企分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思路,探索政府引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大文化工作思路,进一步理顺县乡文化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竞争有序、开放包容、共同发展的文化建设新体制。

3、抓重点,建成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力争“十二五”末通过“项目带动、政府扶持、招商引资、企业自筹”的办法,投入资金2.6亿元,建成皇甫谧中医针灸产业公司和民间艺术产业总公司两个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建成以百里 13

香地椒茶基地、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茶文化园;以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茹河生态文化园;以红色体验、康体养生、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乔家渠民俗风情文化园。通过“两基地”“三园区”的带动,逐步形成点面结合、总体发展的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新格局。

五大品牌

1、办好“百里香”地椒茶文化旅游节。从2012年开始,每年端午节举办一次集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产品展销、文化活动为一体的地椒茶文化节。通过举办文化旅游节,大力宣传地椒茶文化,推动“百里香”茶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力争“十二五”末使地椒茶文化园投资达8000万元以上,基地规模投资2万亩,建成茶文化体验园、现代化的加工销售厂房、地椒茶山庄,年实现产值6000万元以上,真正使“地椒茶”成为我县知名的文化旅游产业品牌。

2、全力打造“彭阳纸织画”文化旅游产业品牌。通过项目支持,政府扶持,企业自筹,力争2015年,完成投资3000万元,建成规模化、集体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纸织画文化旅游产业园一处,年实现产值2000万元,使纸织画成为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品牌。

3、全力打造“彭阳刺绣”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以县职业中学为依托,每年培训专业人才500名左右,通过内引外 14

联、项目带动,投资3000万元建成集基地、加工、产销为一体的刺绣文化园一处,实现年产值2000万元,使彭阳刺绣发展成为知名品牌。

4、全力打造“彭阳草编”文化旅游产业品牌。通过项目扶持,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等办法,在红河乡投资2000万元,建成彭阳县草编工艺品公司,大力发展草编工艺产品,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

6.加快湖南文化产业发展 篇六

杨正午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 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这些精辟论断,深刻阐明了发展文化产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结合湖南实际,我想谈谈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产业,不仅是发展先进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在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任务。发展文化产业,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和现实的客观需要。

首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文化产业是伴随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既是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有力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进入21世纪,文化产业将成为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本、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文化 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0%左右。我国文化产业虽然起步较晚,文化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大,但其发展前景令人鼓舞。文化产业对传统经济乃至整个 经济起着十分明显的优化、改造、刺激和拉动作用。它的市场潜力之大,对国民经济的促进和反哺作用,已经越来越清晰地表现出来。可以说,它是推进经济结构调 整和产业升级的战略产业。

其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 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文化建设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加快全面小康建设的重要手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 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同时必须看到,加入WTO以后,国外文 化资本、文化产品和服务将进一步进入我国市场,我们只有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抢占战略制高点,才能与之进行竞争,并使中华文化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走向世 界。总之,我们要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把发展文化产业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第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要求日益高涨。发展和维 护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践。文化产业作为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 化产品和服务的经营活动,有着复制性、批量化和标准化的生

产特征,有利于发展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有利于继承、丰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早在1989年,湖南省委就作出了“发展文化经济,建设文化大省”的决策,引起了文化界、经济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和重视。10多年来,湖南文化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200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9.4%,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电视、出版、文艺等文化品牌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广播影视业一个品牌栏目带出了一串精品节目,一个品牌频道激活了一批节目生产单位。出版业打造了“湖南人能吃辣椒 会出书”的整体形象。连续三届全国“五个一工程”评奖,湖南都有两种以上图书获奖。连续三届全国书市上,湘版图书订货码洋名列前茅。一大批文化优秀人才脱 颖而出。在近20万文化从业人员中,中级职称以上就达4万人,占23%,还涌现了不少颇有影响的创作、出版、主持等文化名人。这些都说明湖南文化产业发展 到了一个新阶段,并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实践中,我们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把中央的精神与湖南实际结合起来。一是理顺思路。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十 五”期间湖南文化产业要适应加入WTO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升档次,逐步形成“一区三带”和“四轮驱动,两翼齐飞”的产业布 局。以长沙为重点的文化产业“中心区”,以旅游业和会展业的发展为“两翼”,着力建设京广线、潇湘流域和大湘西三个特色文化产业带,做到广电、出版、报 业、娱乐“四轮驱动”。二是科学规划。在《湖南省文化产业2001—2010年发展规划》中明确规定了整体目标、主要发展方向、主要建设任务和主要措施。三是完善政策。我省相继出台了三个文件,即《关于落实文化经济政策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和《湖南省“十五”期间发展文化 产业的若干意见》,在土地、税收、分配、人才培养等方面,给文化产业以鼓励和支持。四是增加投入。各级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力度。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 来,全省文化产业投资额近300亿元。长沙金鹰影视文化城经过近几年的配套建设,现已形成整体规模,完成投资近25亿元。湖南出版科技园已完成投资5亿 元,建成了占地1400多亩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世界之窗、毛泽东文学院、湖南大剧院、田汉大剧院、新闻大厦等一批先进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有力地改善了文 化产业的硬件条件。五是整合产业。在尊重客观实际和企业自主权的基础上,我们适时推动文化经营单位向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从1998年开始,先后组建 了湖南影视产业集团、湖南出版集团等4个大型文化产业集团,改善了文化产业的内部结构,提高了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当然,湖南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人们的文化意识还比较滞后,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社会平均文化消费水平偏低,拉动作用不 大;文化产品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有些脱节,出现了盲目追求“贵族化”的文化经营现象,致使一些地方高档次文化产品无人问津,而中低档次文化产品又不能满 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创新严重滞后,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僵化的文化管理模式已成为文化产业发展 的桎梏。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认真加以解决。三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认真思考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问题。

第一,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主攻方向。根据湖南省资源特点、产业基础和市场前景,我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主要思路是:努力把长沙建成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 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娱乐业、体育竞技业等四大产业;集中力量建设影视产业、出版印刷、体育竞赛和出版物流等四大基地,加快培养壮大湖南 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出版集团、《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等十大产业集团;高水平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开发形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力争到2005年,全 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年均增长15%,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达到80万人。到2010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0亿元,占GDP的7%。文 化从业人员达到150万人,占全省从业人员的4%。通过10年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湖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主导产业和新兴支柱产业,把湖南建设成为文化事业繁 荣、文化产业发达、文化市场活跃、竞争力强、影响面大的文化大省。

第二,加快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强化文化行政部门宏观调控、公共管理和行业管理职能。切实抓好监督、评估、执法和服务,坚决 克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办不分的弊端,扩大文化产业单位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确立文化产业单位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企业与事 业单位分开、经营性机构与非经营性机构分开的原则,对现有文化单位进行科学分类。对文化公益事业,如图书馆、博物馆,重要的新闻媒体,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 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等,政府要予以支持和保障,切实加强管理;对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逐步改制为企业或实行企业 化管理,向市场要效益,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加快各类国有文化企业体制和运行机制转换,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 企业制度和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积极进行体制创新试点,创办文化产业开发试验区,提高试验区自身造血功能,实行滚动 开发,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首先要建设良好的人文环境,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提高干部群众对发展文化产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 识,消除一部分同志对文化产业的疑虑和误解,把思想和行动真正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发展文化产业的正确决策上来。在市场环境方面,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 市场管理机制,采取专项治理的办法,坚决消除腐朽的、有害的文化毒品和文化垃圾,坚决打击盗版、造假等侵权行为,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整顿和规范文化产业市 场秩序。在政策环境方面,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现有政策的作用。在加快政策扶持、政府引导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多元化的文 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在法制环境方面,主要加大执法力度,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理顺政府管理部门的职能分工,避免多头管理、重复审批、完善和加强文 化市场监管,集中打击走私影片放映和非法出版物,依法保护文化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

第四,切实加强文化产业队伍建设。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对现有的文化经营骨干不仅要给予应 有的政治待遇,而且要给予适当的经济报酬。对有突出贡献的,可试行年薪制、承包工资制、奖励工资制等多种形式,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抓紧培养一批熟悉市场 经济规律,懂经营、会管理的专门人才,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造就和引进懂科技、会管理的创新人才、策划人才、外向型人才和网络科技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 发展积蓄人力资本。要改进人才管理和使用制度,建立规范的人才流动管理机制,全面推行聘任制、签约制,积极推广文艺人才代理制。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 业,促进管理的社会化和科学化。

7.湖南省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与对策 篇七

关键词:酿酒葡萄产业,优势,现状,对策,辽宁桓仁

桓仁县具有良好的生产酿酒葡萄所要求的生态优势、地理优势、产业优势、技术优势, 以打造世界冰酒之都为目标, 全县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销售已具备一定规模, 逐步实现产业集群化发展。应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政府、企业、农户之间的诚信体系建设, 开拓葡萄酒销售市场。现将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的优势、现状及进一步发展的对策作一分析, 以供参考。

1 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优势分析

1.1 生态优势

桓仁县位于辽宁省东部, 属长白山余脉, 为低山丘陵山区, 地处东经124°27′~125°40′, 北纬40°54′~41°32′。全县境内耕地总面积2.67万hm2, 土质肥沃, 年平均降水量842 mm;境内水资源丰富, 水资源总量156.4万m3, 水域面积2.65万hm2, 大小河流84条。优越的生态条件非常适宜葡萄种植。

1.2 地理优势

桓仁县位于世界葡萄酒原料的最佳产区———北纬36°~40°之间, 分布着大量适宜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域, 具有适合多品种葡萄栽培的生态气候条件:土壤多为砂壤土, 含有砾石和矿粒, 结构疏松, 孔隙度大, 有利于葡萄根系生长;土壤矿物质含量丰富, 热交换快, 温差大, 有利于浆果的着色和成熟;年活动积温为3 062℃, 特别是8月葡萄转色期间, 昼夜温差大, 有利于葡萄糖分、色素、总发挥酯和干物质充分积累。桓龙湖周边地区, 海拔380 m, 依山傍水, 寒冷但不干燥, 拥有与世界冰酒之国加拿大相同的纬度和自然环境, 是东方的“安大略”和“黄金冰谷”。

1.3 产业优势

桓仁县酿酒葡萄种植、葡萄酒生产、销售已具备一定规模, 基本形成了种植、采摘、压榨、酿造、储存、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目前, 辽宁张裕冰酒酒庄、五女山米兰酒业、桓仁王城饮品等企业在国内已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 “五女山”牌成为中国驰名商标。酿酒葡萄基地面积达到4 000 hm2, 以“五女山米兰酒业”为代表的葡萄加工龙头企业12家, 年加工能力1万t, 销售额1.3亿元, 带动农户5 600户, 拥有葡萄生产专业合作社9个。2006年, “桓仁冰酒”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识产品。2010年, 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基地建设项目被列入省“一县一业”特色产业计划;2011年被省政府评定为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 并被列为全省十大省级示范区之一。

1.4 技术优势

2004年, 桓仁县被国家标准委认定为“国家级冰葡萄生态种植标准化示范区”;2006年冰葡萄生产技术规程被纳入《国家技术标准》, 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 桓仁县以国家果树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果树研究所为依托单位, 成立了桓仁葡萄研究所。现已取得《种苗生产许可证》和《种苗经营许可证》, 葡萄种苗研发中心已竣工验收, 并建立了13.33 hm2葡萄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葡萄新品种区域试验示范点5个、面积0.73 hm2, 葡萄改良篱架试验示范园2.67 hm2, 从国内外引进的13个葡萄新品种, 有9个品种已获得果实。目前, 桓仁县已成为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示范点、辽宁省农科院葡萄科技示范基地、辽宁省科技特派团服务中心站, 为桓仁县葡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1,2]。

2 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全县以打造世界冰酒之都为目标, 统筹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实施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 采取“公司 (酒庄) +基地+农户+标准化”的经营方式, 推动产业链纵向拉伸、横向拓展, 全力打造世界级水平的葡萄酒产业集群。全县葡萄产业分布合理、生产初具规模。2013年, 原料基地面积发展到4 000 hm2, 主要分布于北甸子、二棚甸子、雅河、向阳、沙尖子、五里甸等沿湖沿江地区。葡萄产业拉动农户增收致富, 2013年, 酿酒葡萄产业拉动农户数量1.39万户, 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4.3%, 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 200元。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成绩突出, 北甸子乡于2009年荣获辽宁特产“冰葡萄之乡”称号, 2011年又荣获全国“一村 (乡) 一品” (冰葡萄) 示范镇称号。2012年桓仁县冰葡萄产业化基地荣获全省第1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称号。全县与酿酒葡萄产业相关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6家。合作社联动基地面积达到1 906.67 hm2。葡萄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迅速, 2006年12月31日, 桓仁冰酒获得国家地理标准产品认证。“五女山”品牌荣获国家驰名商标。“桓龙湖”、“五女”、“王城”、“桓林”、“森野”等6个品牌荣获辽宁省著名商标。2013年, 葡萄酒相关企业 (酒庄) 达到84个 (家) ,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8家;产业集群产值实现102亿元。

3 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3.1 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葡萄研究所将继续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寻求更多、更强的技术依托, 完善科研、示范、生产、服务一体化的技术支撑体系。瞄准葡萄酒市场发展趋势, 引进筛选繁育出无毒、优质、高产、抗病、适宜当地种植的特色品种, 为葡萄酒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供种源支撑。对照酿酒原料标准要求, 研究出与品种、气候相适应的综合配套集成技术, 为种植户提供全程“保姆式”技术服务。同时, 建议政府在这些方面继续给予更大的财力支持[3,4]。

3.2 进一步加强诚信体系建设

在企业和农户间利益联动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方面,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企业和农户为主体、标准化为技术基础、诚实守信为根本”的原则,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 逐步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标准”运行模式, 在葡萄种植操作规程、葡萄收购定价、防止商业欺诈等方面建立诚信的协商议事机制和监督机制, 让企业、农户在利益分配上均享有合理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建立稳固的利益联合体, 同舟共济, 共同关心产业发展大计, 共享产业发展成果[5,6]。

3.3 进一步开拓葡萄酒销售市场

经过几年建设, 葡萄酒产业初具规模, 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发展势头十分强劲, 对未来充满信心。但目前形成的产能远大于市场销售量, 未来市场潜力有待进一步开拓。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在引进生产型企业的同时, 注重营销型企业招商, 引进知名的营销企业, 用先进的营销理念拓展市场空间, 提高市场份额, 形成以市场拉动企业生产、以企业带动基地发展的良性循环[7,8,9]。

4 结语

通过以上桓仁县酿酒葡萄产业优势分析和发展现状情况, 得出结论, 桓仁县具有得天独厚的发展酿酒葡萄的优势, 并且目前产业发展规模和势头良好, 为了实现建设世界冰酒之都的目标, 仍需进一步完善技术支撑体系, 政府、企业、农户还需紧密结合, 加强三者之间的诚信体系建设, 努力开拓葡萄酒销售市场。

参考文献

[1]姚在魁.从桓仁僻壤穷乡到世界黄金冰谷——北甸子乡发展冰葡萄产业的启示[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 (9) :31.

[2]谭志昌.辽宁桓龙湖山地冰葡萄威代尔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分析[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4 (2) :36-42.

[3]刘明春, 张峰, 蒋菊芳, 等.河西走廊沿沙漠地区酿酒葡萄生态气候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1) :147-152.

[4]黄卫东, 李景明, 王秀芹.冰葡萄酒生产及其在我国的发展[J].农产品加工, 2005 (Z2) :56-61.

[5]李建国, 马金平, 李军.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现状及区域化布局与发展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 2009 (5) :44-45.

[6]李玉鼎, 刘廷俊, 赵世华.宁夏酿酒葡萄产业发展与回顾[J].宁夏农林科技, 2006 (3) :42-45.

[7]周涛, 梁锦绣, 尚红莺, 等.宁夏酿酒葡萄产业科研进展与对策[J].宁夏科技, 2002 (6) :28-29.

[8]李朝应.加快酿酒葡萄产业化步伐做大做强酿酒葡萄产业[J].四川农业科技, 2011 (11) :56-57.

8.湖南高技术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篇八

关键词:高技术产业;湖南;概况;效益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09)-04-0027-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取得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历史性飞跃发展,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长。2007年全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9万亿元,比2001年翻了近两番,比上年增加2891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7.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551.2亿元,同比增长17.8%,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0.8%,拉动工业增长1.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已位居全球第二位。

一、高技术产业的鲜明特征

1.高战略性

世界高技术型产业发展的最大特点是战略性突出,以科学技术形式表现战略实力,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从实现发展、竞争和安全的国家战略目标出发,规划未来较长时间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蓝图,以谋求战略制高点,普遍将高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的战略产业。

2.高国际性

高技术型产业成为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跨国公司在全球高技术型产业的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并使高技术型产业日益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一方面,高技术型产业需要巨额研发费用,为了分担这些费用,跨国公司产生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扩大生产规模的内在要求;另一方面,多国分工合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高技术型产业的生产体系,许多高技术领域重大课题的研究成功,往往是各国科学家相互交流、探讨、共同研究的结果。

3.高渗透性

高技术型产业的特征之一是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透和对技术进步的带动作用,能迅速地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从整体上提高社会的智能化水平。高技术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动力,能够广泛地促进传统产业实现现代化,使传统产业在应用高技术中获得新生,得到发展。

4.高竞争性

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争时间、抢速度发展高技术成了产业生存的重大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当前世界各国的发展都有赖于增强高技术及高技术型产业来提供强有力的推动与支持,多数国家都在设法投入巨额财力发展高技术型产业。

二、湖南高技术产业的现状

1.湖南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与效益

湖南高技术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已走过了近20年的历程。经过九十年代初期探索、试验与论证后,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并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1]。至2007年底,全省经有关部门认定的高技术企业1345家,比2001年增加708家,同比增长110%,平均以每年18%的速度增长。2007年完成高技术产品产值2700.59亿元,完成增加值840.77亿元,销售收入2660.51亿元,实现利税309.21亿元。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1年的14.14%增加到2007年的29.46%。高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湖南省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008年,克服严重冰雪灾害及国际金融危机日渐深入的影响,湖南省高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529.86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增加值1098.84亿元,同比增长30.7%;实现利税334.52亿元,同比增长8.2%。

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长、株、潭为核心,延伸至岳阳、衡阳、郴州的高技术产业带。2007年六市区共实现高技术产品产值2153.62亿元、利税总额257.42亿元、出口创汇37.84亿美元,三项指标分别占全省的79.75%、83.25%和85.44%。特别是作为湖南经济增长极的长株潭地区,2007年共实现高技术产业产品1531.5亿元、利税186.79亿元,出口创汇25.16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56.71%、60.41%和56.81%。2008年,以长株潭地区为核心的“3+5”城市群完成高技术产品产值3146.38亿元、增加值973.89亿元、出口50.70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89.1%、88.6%和93.3%,比上年提高1.2个、1.3个和3.4个百分点;产值、增加值及出口同比分别增长32.6%、32.6%和27.4%,高出全省平均增速1.9个、1.9个和4.7个百分点,有力地拉动了全省高技术产业的较快增长。

2.湖南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加强,四大领域保持优势地位[2]。充分依靠和发挥湖南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湖南高技术产业形成了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四大优势领域产业。近年来,这四大优势领域实现高技术产品产值均占全省高技术产业总产值的80%以上。四大优势领域产业中,尤其是新材料领域发展速度显著加快。

2008年,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四大领域实现产值2739.55亿元、增加值853.78亿元,同比增长35.7%和37.5%。其中,以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为龙头的先进制造领域实现产值增长48.8%,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实力。四大领域共完成销售收入2673.56亿元,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60.54亿元,分别占高技术产业的77.9%和87.4%,比上年同期提高3.2个和4.1个百分点。此外,以株洲电力机车、北汽福田长沙汽车厂、博世汽车等主机及零部件企业为代表的现代交通领域增长迅速,成为规模扩张的后起之秀,增加值、出口、利润同比分别增长55.6%、121.9%和85.9%。以高技术为先导和发展动力的现代农业领域成为高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03.90亿元,增长32.4%,高出产业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第二,装备制造产业彰显扩张实力,高耗能产业比重略有下降。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电气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在金融危机蔓延、国际市场萎缩不利因素影响下依然保持较快增速。全年共完成产值1242.80亿元,同比增长50.1%,占高技术产业产值的35.2%,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实现增加值394.25亿元,同比增长56.6%,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5.9%,比上年同期提高6.0个百分点。钢铁、化工、石油加工、有色金属 等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369.45亿元,同比增长28.2%,低于产业增速2.5个百分点,占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3.6%,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第三,特色产业聚集优化,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基于各区域产业基础,结合其技术、人才及资源优势,湖南培育出了现代工程机械装备、电动汽车及其零配件、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先进电池材料及应用、有色金属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元器件、软件、数字卡通、现代中药、现代种苗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等10多个具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了相应的特色产业基地。基地中特色产业的发展,通过产业上具有关联的企业集聚和优化整合,提高了地方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了湖南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产业逐步改造升级并向高技术产业转化。

第四,坚持自主创新发展。与沿海地区高新区主要依靠引进外来技术的发展模式不同,湖南高技术产业的是自主创新发展之路。据统计,湖南高技术产业主导产品80%以上是自主创新产品。以长沙高新区为例,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评价中,长沙高新区的工业总产值排第20位,但技术创新能力排第9位,列中部第2位。

第五,私人及港澳台资企业增速较快。据统计,2008年私人控股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32.46亿元,与上年相比同比增长40.0%;完成出口14.94亿美元,同比增长36.18%,两项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分别高9.3个和13.41个百分点。港澳台资高技术企业完成产值139.18亿元,增长35.9%;实现增加值45.14亿元,增长47.7%,两项增速分别高出平均水平5.2个和17个百分点。外资企业受国际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生产、销售下滑明显。全年共完成产值152.92亿元,同比仅增长13.2%,实现销售收入145.05亿元,同比减少6.3%。

3.湖南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

综合科技发展水平和科技产出较高。湖南围绕长株潭地区分布有一批颇具科研实力的全国重点大学和科研院所、拥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100个,科技资源和科研基础雄厚。湖南综合科技进步水平居全国第14位,中部六省排第二。科技产出居全国第10位,中部六省排第二。

具有丰富的矿产、生物医药资源优势。湖南作为“有色金属之乡”,有色金属、非金属在我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居全国前五位的矿产有41种,居全国前十位的矿产有66种,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亦居全国前列。

新材料和先进制造领域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与产业基础[3]。在新材料领域,粉末冶金研发技术全国领先;先进电池材料在国内具有较强的产业和技术优势,先进电池材料产业产值占全国的40%,其中连续化带状泡沫镍国内市场占有率80%。在先进制造领域,有着深厚的制造业产业基础,拥有湘潭电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等老牌骨干,培育了三一、中联、山河等现代先进制造骨干企业;以超高层混凝土泵送技术、液压静力压桩技术、隧道挖掘机器人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工程机械制造技术,居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

三、湖南高技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1.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增长呈现收缩趋势。从增加值来看,2008年1季度,高技术产品增加值同比增长31.3%;2季度,受冰冻灾害影响的企业生产恢复较快,增长43.1%;3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增加值增速较2季度回落9.5个百分点;随着宏观经济进一步走弱,4季度增速下滑至20.4%,产业增长的收缩趋势明显。

二是产品出口增速减缓。从3季度开始,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明显放缓。全年高技术产业出口为54.35亿美元,同比增长22.7%,比上年同期下降34.2个百分点。其中,外商控股企业仅完成出口3.43亿美元,同比减少25.1%。

三是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湖南高技术企业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3433.53亿元,增长29.1%,比上年回落10.2个百分点;实现利税334.51亿元,仅增长8.2%,回落52.4个百分点;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183.65亿元,下降8.1%。效益滑坡较大的先进制造领域全年实现利税仅增长3.0%,利润增长为-13.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受累于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下半年产品价格急剧下跌,全年利税只有2007年的93.1%,利润仅为一半。

2.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湖南地处中部,市场外向度不够。作为传统的农业大省,工业基础薄弱,大多数产业集群规模小、效益低、国际竞争力弱,没有形成以骨干龙头企业为核心、众多配套企业为支撑的产业链,主导产品和重点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

二是资金短缺,投入不够。湖南发展高技术产业的资金制约问题没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由于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传统金融机构对高技术产业企业惜贷,风险投资在湖南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中小科技企业融资困难。

三是湖南的科技基础较好,但成果转化率不高,转化周期长,效益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科技攻关成果产业化的中间环节比较薄弱,科技链与产业链出现脱节,致使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应用于企业的少,转化为规模生产的更少。

四是在管理和服务层次上,湖南高技术产业化工作分散于各委办厅局和行业管理部门,如何形成合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加快发展是需要解决的课题之一,因此应该强化顶层设计、强化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促进湖南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努力实施产业集群引资战略

东道国产业集群的存在有助于跨国公司在外商直接投资中获取规模优势,是当代跨国公司重要的区位优势来源之一[5]。根据跨国投资系统化、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连锁转移的新趋势,湖南应结合本地的产业、科研及教育环境,明确未来产业发展的定位规划,将招商引资与产业优化升级结合起来,使引进的外资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中发挥更加积极的效用。同时还要完善配套条件,其中应特别注意配套落实科研、人才和供应商体系条件,以促进外资直接流入和产业集群形成的良性互动,并提升已有产业集群的水平。大力加强与泛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带及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湖南交通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为外商直接投资产业梯次转移即从东部向中部湖南转移提供关联条件,发展产业集群。

2.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

把握好利用外资的规模和速度,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优化外资结构,多上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使外资符合湖南省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的需要。同时还要努力做好消化吸收工作,减少引资的盲目性,明确引资定位,及时调整利用外资战略,要争取最终达到有利于湖南省产业升级、结构优化,有利于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产业定位上,应主要选择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资源优势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始终坚持产业发展重点,在鼓励重点产业发展的同时对与重点产业关联度低的产业要予以限制。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在研发经费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重点发展产业方面的科技创新能形成现实生产力的予以重奖,促进重点发展产业的科技创新。

3.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

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在新世纪提升国力的根本,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6]。但是,自主创新不是关起门开搞研发,而是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以便低成本、高小率地开展创新活动,并充分实现创新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协同参加的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机制,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进一步完善创新体系,推动面向全行业的技术转移,拓宽大学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移的渠道和方式,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技术开发和人才培养创造条件,促进科技成果进入市场。重大支持一些关键性和基础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建设,提高湖南的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以各种方式开展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4.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湖南能否在新一轮竞争和挑战中赢得主动和更好地发展,继续保持目前良好发展态势,缩小与发达省市的差距,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是关键。加快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各类外向型经济发展人才,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要注意培养和造就大批有知识、懂业务的涉外企业经济人才。目前,高素质专业人员尤其是涉外公务人员缺乏是困扰湖南招商引资的一大问题。跨国公司在湖南省的投资机会越来越多,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也有更高的要求。省政府和有关教育部门要协调高等院校和涉外经济、贸易、金融部门的力量,参照国际资本运作的规则和方法,多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地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法律和管理知识的中高级人才,组建专业队伍,提高涉外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结构、办事效率、外资引进运作技能等,以满足湖南高技术产业对人才的需要。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政府部门首先要发挥一定的作用,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鼓励外资企业对其员工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增加人力资本储备。

参考文献:

[1]唐之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引领新型工业化[J].湖南社会科学,2007(2).

[2]周时昌.湖南科技发展战略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0).

[3]赵玲玲.以技术创新推进湖南新型工业化研究[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周少华.湖南新型工业化中的制约性因素分析[J].企业家天地,2007(8).

[5]张景安.关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4(12)

[6]吕立志.论科技创新在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软科学,2003(12)

[7]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统计年鉴2005-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8]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4-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9]湖南省商务局.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2008[OL].湖南省商务局网站定期发布

上一篇:是谁带我走的路诗歌下一篇:公司春节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