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精选11篇)
1.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一
对提高人大办公室工作水平的几点思考
作者:赵明波
人大办公室作为人大常委会的综合办事部门和运转中枢,肩负着参与政务、管理事务、搞好服务的重要职责,承担着机关办文、办会和办事等诸多工作。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过程中,人大办公室处在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内外、沟通各方面的重要位置,其工作做得怎么样,对人大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都会产生直接影响,关系着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工作水平,结合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和切身体会,笔者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必须把握大局,切实搞好政务服务
政务服务是人大办公室的重要职责。如果办公室一年到头忙忙碌碌,但对人大常委会作出决议、决定、审议意见和依法履职没有起到多大辅助作用,那就不能说办公室工作做好了。搞好政务服务,必须强化政务意识,增强政务服务功能,提高政务工作水平。这就要求我们经常站在常委会领导的高度去把握大局,把握大局就是从科学发展的大势出发,善于从政治上去观察认清形势,吃透情况,思考问题,找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最佳结合点,服从服务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通过做好各项具体工作来确保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
当好参谋助手。当好常委会领导的参谋助手是办公室工作的第一要务,是检验办公室服务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要协助人大常委会和主任会议及 1
领导同志筹划事关人大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研究履行法定职责的关键举措,提出改进工作的有效办法,并协助领导抓好重要措施的落实。善于为常委会多出主意、出好主意、出大主意,使办公室真正成为常委会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参谋部。
抓好调研信息。调查研究是办公室搞好政务服务、提高参谋水平的基础性工作。紧紧围绕常委会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重大问题,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多掌握一些新情况、新动向,多总结一些有指导意义的新做法、新经验,做到谋领导之所需,解工作之所难,为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审议和监督“一府两院”的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搞好督促检查。督促检查是保证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的关键。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审议意见以及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和群众的来信来访等,真督实查,跟踪问效,及时向领导反馈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提请主任会议专题研究。及时对机关重点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解综合,力求落实得快、准、实,提高人大机关整体工作效能。
二、必须加强协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目前,县级以上人大机关的内设平行机构一般都在5个以上,办公室和其他委室之间是一种相互独立的关系,工作上没有尊卑高下之分,更没有权力大小之争,办公室与其他委室是一种协调而不是管理的关系,只不过办公室在对常委会领导服务和对外协调过程中较其他委室更直接、更经常、更具综合性,由此可见,人大办公室不仅是联系上下、沟通左右的桥梁纽带,同时也正因为在人、财、物等方面配置有相对较多的服务资源而
成为各种矛盾的焦点,这种特点与党委、政府办公室存在显著不同。因此,人大办公室的综合协调不仅工作量和难度比较大,而且非常重要,必须研究规律,讲究方法,切实抓好,确保机关高效有序运转。
加强机关内部的综合协调。由于常委会领导之间工作分工不同,必须高度重视领导之间工作的协调,做到多请示、多汇报、多沟通;积极主动地搞好与各委室之间的协调配合,使他们围绕大局、各尽其责,做到“分工不分家”,对常委会的重大活动和重要任务,要实行统一安排,相互协作,使各委室自觉做到难事不推、急事不缓、琐事不烦,在人大机关形成思想联通、人员联动、行动联手的工作格局,协调一致地推进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同时应注重办公室内部的协调,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
加强与上下级人大的联系与沟通。尤其是在处理与下级人大的关系方面,既要通过开展视察、调查、检查等方式加强工作联系和指导,又要通过邀请其负责同志列席常委会会议,以及召开人大办公室主任座谈会或者联席会等形式密切联系,经常沟通信息,交流经验,相互促进,改进工作。
加强与同级党委、“一府两院”、政协办公室的协调。逐步建立起上下左右内外渠道顺畅、反映迅速、衔接密切、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和规范程序,及时沟通情况,研究处理问题,营造融洽、和谐的外部工作环境。
三、必须务实创新,提升服务工作水平
任何一项工作一味因循守旧、固步自封都是不行的,离开创新,任何一项工作势必暮气沉沉。人大办公室工作也是如此。不能片面地认为人大
工作就是一年召开一次人代会、六次常委会会议,法律都明确规定了,没什么可创新之处。其实不然,法律只作了原则性的概括和规定,而现实工作是异常丰富、鲜活和复杂的。就人大工作整体而言,目前仍处在一个逐步探索、逐步完善的过程。不要一提创新就认为要作第一个吃螃蟹的,创新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具体工作做起。吸纳别人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就属于创新。如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制定本机关的有关工作流程是创新;与时俱进,修订、完善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是创新;将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写法调整一下,把常委会视察、检查、调研和审议的方式方法改进一下,同样也是创新,诸如此类等等。要坚决克服无心创意、安于现状的消极情绪,经常学习、关注了解各地各级人大的工作新动态,并结合自身实践勤加思考,尽量发掘每一点“闪光”的创意,并通过一定途径将其转化为现实,通过局部的、细小的创新来体现人大工作的特色,焕发人大工作的活力。
服务是人大办公室的基本职能,也是永恒的工作主题。办公室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搞好服务开展,其地位和作用也主要是通过提供服务来体现的。无论是为“三会”(代表大会、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服务,还是为代表、为机关工作服务,都要超前谋划、提前协调,精心筹备、细致周到,尽可能不出和少出纰漏。办公室接待工作应做到热情周到,注意节俭,充分展示人大机关文明、和谐的良好形象。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细节,在为离退休老干部服务、车辆管理使用等方面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四、必须内强素质,加强自身建设
人大办公室是展示人大机关风貌的“窗口”。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较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按照吴邦国委员长提出的“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务实高效、作风过硬、团结协作、勤政廉洁”的24字要求,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加强业务学习。从事人大办公室工作的同志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真正把学习当作一项工作、一种责任、一个境界,既要学政策、学法律,又要学经济、学科学,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辨证思维能力。特别要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人大业务知识和《监督法》等内容的学习,熟悉人大工作的规则和程序,掌握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用以指导工作,把学习的体会和成果转化为统筹谋划的工作思路,促进工作的有效措施,提高服务的层次和质量。
建好干部队伍。人大机关领导同志、年龄较大的同志多一些,办公室要做好服务工作,就必须适当倾斜配备干部力量,尤其是要注重选配综合素质好、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达到既优化机关干部结构,又拿得出、用得上、靠得住。切实加强干部的培养、使用和交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讲团结、讲协作、讲奉献的工作氛围,使办公室工作人员始终保持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充满激情、踏实敬业的精神状态,努力把文字材料写得更精彩,把服务工作做得更完美。
保持严谨作风。“办公室工作无小事”。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项工作都不能马虎大意,必须慎之又慎。“态度决定水平”。
每个人的能力素质有差异,关键是要以一种认真、执着、勤恳的态度做好每一项工作,大力倡导“主动办、认真办、办得快、办得好”的作风。“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要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在“精细、严谨、务实”上下功夫,办文要一丝不苟,办会要滴水不漏,办事要细之又细。
改善办公条件。对办公室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及其配套建设等要舍得投入,不断改善办公条件,优化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2.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二
1.1 高校规模增长后校区人员成份复杂
在20世纪,我国的各高校规模一般不大,人员的结构也相对的简单,除了教师、学生和职工以外就是一些教职员工的家属。而进入新世纪以来,各高校的学生规模也不断的增长,一方面这些学生的学科、专业、层次、学制与学习方式等较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并存,也就在客观上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的差异从而使产生冲突、发生纠纷的几率上升,如寝室内盗案件的增多、自杀性事件与恶意的攻击事件增多以及时有发生的群体冲突事件等等;而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规模增长也引起了高校校区之内其他人员的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
1.2 学生流动频繁导致保障盲区
学生在校园的内部、本校和外校、校园和社会之间的交流也日渐频繁起来,而制度的约束力却降低了,学生行为的可控性也减弱了,而学生自主的活动范围也逐步的游离到本校管辖的范围之外,一旦出现了安全或是治安类的事故,调查与处理的难度也大大地增加。
1.3 专职从事安全保卫的人力资源严重缺乏
当前,学校发展了,校区也扩大了,学生与老师的数量也增加了,而专职的从事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力却是不增反降,而且年龄日渐地呈现老化严重的现象。而其原因,就是高校为了提高其教职员工队伍平均的学历与职称的结构,在人员的进人政策之上普遍的限制低学历低职称的人员入校,而高学历、高职称的人员又普遍的不愿意去从事安全保卫工作,在原有的保卫干部不断退休的情况之下,年轻而有能力的保安人员也纷纷转行。而默默坚守岗位的保卫干部却常常的由于各种的局限,虽然在一线辛苦的劳作,却始终也摆脱不了其地位低、待遇差而且常遭埋怨的尴尬困境。所以,领导者必须要下大力气来建设保卫干部的队伍,从根本之上解决保卫干部的困难,从而逐渐的提高保卫干部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2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实施的基本原则
2.1 统一命令,统一指挥原则
对于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的实际活动要在统一的命令、统一的指挥之下进行,要使校党委和校行政领导的意图能顺利地贯彻;同时也要使各系、处、室以及广大的师生员工都要按照统一的部署进行有条不紊地工作。
2.2 秩序原则
就是要在人力与物力的调配组织之上,要把各种人力与物件放到它们所应放的岗位或是位置上去;而各岗位或是部位又都能获得其所需要的人才与物件,以便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位有其人、用有其物、秩序井然有效的状态。
2.3 分工原则
高校各系、处、室与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的安全保卫人员也要有明确的分工,各司其职,要做好各自的工作。同时,还要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去完成总体的任务。
2.4 权责对等原则
要力求各部门与保卫的工作人员做到担负什么职责,就要就具有完成其职责的任务权力。若有责无权就无法完成任务;若有权无责就会不负责任地滥其用权力。
2.5 闭合原则
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手段、步骤和措施都要求环环相扣,要完善周密到没有缺口和漏洞。要形成一个指挥、执行、监督和反馈于一身的、严密的、闭合的回路并在其中反复地循环,使计划的实施步步深入,最后直到全部完成。
2.6 弹性原则
对于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指标、制度以及国家在这方面的政策的运用等,都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伸缩的、灵活的,给与执行者因时、因地、因事去执行的余地,以便于发挥一线执行者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 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实施控制的手段
3.1 以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为根本
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说到底就是一项具体而务实的针对人的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排除不稳定、不安全的因素,努力地创造良好的育人和成才环境,而其所有的工作项目指标也都会与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联。也可以说安全保卫的工作成效以及水平直接体现了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的维护程度,与此同时,安全保卫工作也要接受并且能经得起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与评价。因此,其切身利益的体现就是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指挥棒,安全保卫工作要维护广大师生正当的权益,从而使校园逐步的实现和谐文明与安全稳定发展的目标。
3.2 安保队伍自身的全面发展
安保队伍就是学校建设的一部分,安保工作与安保队伍要在服务于学校为中心的思想当中工作,并且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集体利益。同时,其自身也要享受学校的发展以及自身的劳动成果,安保队伍自身发展水平同时也决定着安保工作对学校发展的贡献程度,一方面我们要创造安保队伍的热情服务、自觉奉献环境与条件,充分地发挥其智慧与力量;另一方面,也应要尊重安保队伍的成果和成绩,给予安保队伍所必要的劳动认可以及客观的评价,并把安保队伍作为和教师干部平等的对象来看待。
4 结论
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重要的高校基础保障工作,其水平的高低、成效的好坏不仅仅关系到高等院校整体的发展进程,也是和广大的教职员工与学生切身利益相互关联,如今,我们务必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对社会转型时期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特点做出认真的分析,准确的把握,在实际的工作当中求真务实,从而体现其时代性,把握其规律性,富于其创造性并且积极的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参考文献
[1]江斌.高校安全保卫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7-140.
[2]陈嵩莉.和谐校园构建中的高校保卫工作新模式研究[J].中国公共安全:学术版,2008(1):116-118.
[3]黄翰家.坚持科学发展观,确保高校校园安全稳定[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3):72-73.
3.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三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 中学历史教学 功能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077-02
当前,“现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正以其丰富、交互、形象等特点成为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特别对于中学历史老师来说,如何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再现过去的历史史实,增强历史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功能,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1.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情境,再现历史,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它的过去性、丰富性和综合性,学历史的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历史没有假设”。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则改变了以往历史教学不能呈现直观历史现象的缺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历史课程中需要讲解的史料进行再现,让学生能够在一个直观的环境下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学习,使得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在感性上受到强烈刺激,从而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战争形势图以及林肯图像、生平介绍等史料以影、像、图、文等形式进行有机组合,营造出了一种近似真实的历史情境,消除了学生和这段历史的时空距离,提高了课堂教学成果。
2.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增进了师生互动,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改变了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教师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师通过制作学习课件,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对历史信息加以提取、整理、加工,然后进一步研究讨论,得出感悟。例如我在讲解“宋金南北对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加深理解“靖康之变”的前因后果,我利用农村教育资源网上的一段视频课件展示以下情景材料:金朝的兴起和辽朝、北宋的腐朽。学生在看视频的同时,屏幕展示下列问题:1.女真是怎样兴起的,金是怎样建立的?2.谈谈金灭辽的经过。3.北宋人民是怎样抗金的?北宋统治者又是怎么做的?4.靖康之变是怎么回事?5.北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6.南宋是怎样建立的?学生的思绪跟随视频飞回到了宋金对峙时代,仿佛看到了金朝刚建立时朝气蓬勃的气势,同时也感受到了暮气沉沉的辽、北宋的腐朽气息,认识到金灭辽、灭北宋是历史的必然,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
3.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帮助突破历史教学中的难点
历史学习以掌握历史概念、探求历史发展动因和规律为目的,教材中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深刻的表现力以及强烈的感染力,可以使历史课中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成图文并茂、栩栩如生的界面,这样动静结合,声像结合,有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讲清知识的重点,能够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涩为通俗的良好效果。如在讲授“19世纪末两大军事侵略集团形成”时,我先把意大利、德国、奥匈帝国、法国、英国、俄国6国的国名在课件上呈现出来,然后让学生思考:看似互不关联的这些国家会发生怎样的组合呢?并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随着学生的表述,我用动态图形生动准确地演示其错综复杂的矛盾。这样不仅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学生也印象深刻,并对这节内容的理解提升到全面系统的认识,即:一个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三组矛盾(法德、英德、俄奥)→两大集团(同盟国、协约国)→世界大战。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学科能力的核心,是历史教学中能力培养与发展的重点。学习历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地记忆一些历史知识,知道一些表面现象,而在于通过资料、证据和推理、形成综合、分析、运用史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和批判意识。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处在兴奋的状态,再通过教师的循循善诱和适时点拨,能为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搭建良好平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戊戌变法”一节中,变法内容和意义是教学重点,为此,我设计了“归类措施表”,把变法内容分为4个方面,16项措施,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这些措施会对谁有利、对谁有害,再引导学生把变法的意义归纳为“三个有利于”:有利于资产阶级参政,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在就“如何评价戊戍变法”这一问题进行讨论时,鼓励学生利用提出自己独特见解,向教科书、权威挑战。结果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的气氛异常活跃,学生思想的敏锐性和深刻性、思维的活跃性和流畅性,大大超出了我的估计和想象。
4.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四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农业机械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机服务市场也快速发展。作为县级市的青州,目前拥有各类农机整机销售公司9家,农机配件批发市场1处,配件销售公司和供应网点113个,农机维修网点312个,从业人员1200余人,年经营额达16亿元。正在兴起的农机合作社、专业作业队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已有21个,今后将快速发展。农机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生产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农机市场管理相对滞后,市场管理服务跟不上市场发展的要求。市场管理服务不到位,管理水平低,导致农机市场发展不规范,结构不合理;经营者素质低、服务水平差,甚至无照经营,无证上岗;伪劣农机产品流入市场;农机修理、农机作业质量差等等。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农机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了农机市场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因此,农机市场管理亟待加强,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在与各地同行交流和有关信息中了解,我市的这些问题带有很大的普遍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当前农机市场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机市场管理缺位。农机市场虽然不断深入发展,但农机部门管理的范围、重心,在相当程度上仍停留在多年形成的农机安全监理、农机推广、培训、修配等管理服务上,管理方式仍依赖于行政手段。对农机流通销售市场、农机作业、信息技术服务市场的管理服务没有足够的重视,也缺乏管理安排,形成管理缺位。尤其是农机作业、技术信息服务市场基本处在愿买愿卖的原始状态,市场缺乏规范引导,竞争无序,小规模、低效益,低水平,不利于行业高效、科学发展。
2.管理队伍薄弱。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市场的监管,需要一支知法懂法、专业知识精、业务能力强、又具有相应现代监管装备的市场管理队伍,而目前我市农机市场管理队伍还很薄弱,没有一个统一的农机市场管理队伍和机构。农机流通供应市场由农机修配质监站负责,农机作业、技术信息服务市场由基层管理科负责。两科室均存在人员少、年龄老化、专业知识低、继续教育学习不够,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管理的需要。同时,没有必要的产品、作业质量检测、测试仪器设备,甚至缺少基本的影像、电脑、交通等办公设施,市场管理只能凭眼看手摸,凭经验,工作方法原始简单,难以开展正常有效的管理工作。
3.农机市场管理法规缺失。现有的农机管理法规中,缺少完整的农机市场管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检查的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行业法规细则。除了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颁布的《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对农机维修经营者的技术资质、开业技术条件、内部维修质量管理,维修监督检查、违规责任处罚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性以外,其他农机法规,如国家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山东省的《农机化促进条例》以及国家经贸委、农业部等六部委《关于农机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只有农机生产、销售者应遵守的义务原则条款,农机作业以及技术服务质量粗线条的原则规定,都缺乏经营者市场准入、技术资质、服务质量管理、监督检查、违规处责等具体条款,实际管理工作中难以操作执行,缺乏法规震慑作用和监管力度。
4.服务工作不到位。农机管理人员对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和以服务促管理的认识不足,没有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市场观念。对销售企业、修配网点除了进行检查外,缺少与他们联系沟通,不能及时的为农机经营者提供经营环境、政策、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援助,实际上削弱了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提高农机管理水平的几点建议
1.要高度重视市场管理工作。农机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管理的相对滞后,目前已使农机市场存在着很多问题。市场发展需要管理,加强管理已势在必行。而由于现代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像以前那样单靠工商、技术监督等综合部门的管理已不适应现代专业市场的要求,农机部门作为农机市场管理主体已是势所必然。各级农机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机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把市场管理摆到农机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农机市场管理工作的研究和部署,加强农机市场管理人、财、物的配置,从而提高农机市场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2.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建立一只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是提高管理水平、搞好农机市场管理工作的关键。一是要加强充实市场管理人员。按照干部“四化”原则从农机系统中选调年富力强、政治素质高、作风强、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农机人员充实到农机市场管理队伍中来,或向人事部门申请招考社会农机优秀人员参加农机管理工作,加强农机市场管理队伍。二是加强业务培训。建议业务上级有计划地组织农机监管人员进行农机法规、农机专业知识、市场经济知识、质量监督以及行政执法等专门培训,尤其是对农机产品质量鉴别、真假辨识、作业质量检测等实际技能进行实践性强化训练,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以适应工作需要。三是改善物质装备。建议各级农机部门领导给管理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逐步配置必要的农机产品质量、作业质量的检测、测试仪器设备,交通、通讯、影像处理、电脑等办公设施,提高农机市场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权威性,尽快适应农机市场管理工作的需要。
3.进一步完善出台行业性的农机市场监管法规。农机市场管理要有法可依。建议上级农机部门尽快制定出台一部包括农机市场各方面、与农机大法相配套的以农机部门为执法主体、完整的农机市场管理法规或实施细则。使农机市场监管工作有法可依,有力的打击假冒伪劣农机产品、低劣农机服务等坑农害农行为,有效保障农机消费者合法权益,逐步实现农机销售、修配、农机作业、技术服务等市场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维护农机市场正常秩序。
4.围绕管理搞好服务。农机监督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做到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围绕管理搞好服务,搞好服务促进管理。
一是要为企业提供农机法规、政策援助服务,帮助农机经营者了解国家农机法规,遵守市场规则。经常组织农机经营人员学习和培训,提高企业合法经营的自觉性。处理好农机投诉案件,帮助协调经营者与使用者的关系,改进服务质量,减少纠纷,构筑和谐经营环境。
二是进一步帮助农机销售、修配服务、农机作业服务等行业成立农机同业协会、农机使用者协会、农机合作社等行业合作服务组织,为他们提供交流发展平台,搞好行业自律,促进共同发展。
三是积极为农机经营者提供技术、信息服务,组织订阅农机报刊杂志,加入农机信息网等,帮助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培训,开展职业技能鉴定,持证上岗,提高服务水平。
5.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几点思考 篇五
改进工作、提高效率的几点思考
1.“学以致用”。加强学习,特别要学习专业方面理论知识,并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甚至还可以让其他老师受益。开学以来,在学校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时间太少,除了备课上课看看教材教辅之外,真没有看什么书。周末又因种种原因读书时间也不多。前两天翻了翻近两期的《人民教育》,当看到其中介绍的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及深圳宝安区的教育改革的几篇文章,茅塞顿开,平时教育教学和管理过程中的某些困惑得到解决,太久违的收获感才稍稍回到自己身上。还真有点热血沸腾,觉得很有必要将之介绍给学校的同事们。但另一方面,认识到自己平时读书太少,信息太闭塞,外面的世界仿佛离得太远太远。今后一定多花时间在读书和提高上。
2.杀“回马枪”。加大管理力度,对安排布置的工作一定要注意跟进,随时了解和督促工作进度,确保计划中的工作在规定时间能够顺利完成。这是受姜维书记上次回查各处室工作完成情况的影响和启发。周工作计划拟定上传后,因为种种原因,可能会有部分工作不能按时完成。这就务必强化自己的跟进意识,加强督促,尽量避免出现意外,及时解决零时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力争工作周周清,月月清。对确实经过努力未能按时完成的工作,深入反思,查找原因,及时采取补救措施。3.精诚团结。加强与各部门的联系,相互支持,增进合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比如上次a区的卡拉ok比赛的决赛,虽然那天天气不太好,时雨时停,但在袁主任、李主任的主动联系下,大家商量共同决定,比赛照原计划准时进行,确实无法继续时才延期。于是大家马上分头联系年级组长,通知班主任组织学生准时到运动场。到最后比赛按计划顺利完成。4.未雨绸缪。工作要有计划,有计划才能有预见性(前瞻性)。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吸取以前同类事情的经验教训,先做好计划安排,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精心设计好每个环节(细节),特别是要充分估计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昨天高二年级的半期考试质量分析会,会议即将开始时,才发现话筒无法正常使用,全靠王校长当机立断,亲自打电话联系郭老师。郭老师也立即放弃午休,前来完成调试,会议才得以正常进行。以前也有过类似的事情发生,如果会前翻翻记录,考虑周到的话,在上午提前到会场检查,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就不出现这样的情况了。总之,今后要多用心、认真工作,也希望各位不吝帮助。6.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六
抓书记就是抓关键,让学习“实”起来。让书记履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书记不仅是理论学习的领导者、组织者,还应该是带头人。要引导书记队伍充分认清书记讲学习就是讲政治,抓学习就是抓方向;疏于学习不是“光荣的缺点”,而是致命的弱点、危险的起点;“不抓学习,抓不好学习,就是最大的失职”,不管工作多忙,任务多重,对理论学习要常议常抓、真议真抓;学习不是个人行为,而是统班子带部队的职责所需,必须先学一步、多学一些、悟透一些。切实发挥好书记队伍的作用。书记是真学理论还是假学理论,对部队具有导向示范作用。书记要大力倡导学习理论,身体力行,带头做好样子;要发挥好书记理论素养较高的优势,运用所学理论解决部队建设发展的重难点问题,以人格的力量、真理的力量带动部队,形成真信、真学、真懂的局面;要把单位和个人理论学习情况作为书记的绩效工程来抓,作为提拔使用的“硬杠杠”,抓书记带部队,形成鲜明导向。把提高书记队伍理论学习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书记队伍理论学习质量决定了部队理论学习质量。要解决好书记队伍把抓理论学习看作是完成任务、装潢门面的不良倾向,端正抓理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根据《规划》,努力提高书记的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和创新思维,把着力点放在联系部队实际解决问题的具体能力上;要注重运用党委中心组学习、集中培训、个人自学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搞开放式、讨论式、参观式教学,不断拓展学习方法途径,开阔书记队伍视野,提升理性思维层次。
抓规范就是抓根本,让学习“学”起来。学不起来的首要原因是认识上不去,规范首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基层理论学习没有生机和活力,一个重要原因是对理论学习的地位作用看单了、浅了、窄了。要教育引导各级充分认清,抓理论学习是各级的共同职责,不只是书记的任务;基层官兵理论学习是部队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方面,是保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途径;理论武装是促进基层全面进步和官兵全面发展的根本保证,是官兵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学不起来的重要原因是不熟悉《规定》,规范重在学习理解上下功夫。《军队基层官兵理论学习规定》是抓基层理论学习的根本遵循,必须加强学习,融会贯通。学习理解重在树立法规意识,不断强化《规定》就是法规的意识,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必须把《规定》作为基
本行为准则,做到计划安排理论学习用《规定》来统揽,组织实施理论学习用《规定》来规范,检查指导理论学习用《规定》来对照,考核评估理论学习用《规定》来衡量。学不起来的根本原因是组织流于形式,规范要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基层理论学习组织不正规,导致缺乏吸引力。如果图应付差事,作表面文章,组织随意,管理松懈,理论学习抓落实不到位,难免流于形式、走过场。领导思想上位,学习才入位。要健全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到人。组织实施时,要深入调查,摸清底数,做到科学计划,严密组织,严格落实好理论学习日、个人自学、体会交流、考评讲评等制度,正规学习秩序。政治机关要加强检查督导,防止打乱仗、放任自流。
7.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几点思考 篇七
一、做好课前备课是关键
一般中小学校一个星期只上一节信息技术课, 一节课只有45分钟, 如何高效率地运用这45分钟呢? 课前准备是关键。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从来不备课, 上课时随心所欲, 想到什么地方就说什么, 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目的性, 学习效果差, 课堂效率当然低下。信息技术教师必须备好课, 明确教学目标, 知道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 分析学生差异, 根据教材和学生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课前将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中的教师机、学生机、投影机、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调试好, 并且在计算机中安装必备的教学和学习软件, 确保教学过程中运行正常, 以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他们学会学习方法, 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信息技术不同于其他学科, 要求教师课前付出更多精力, 钻研教学大纲, 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 统观全局, 抓住主线, 不上无准备的课。
二、做好教学过程设计是关键
兴趣在人们认识和研究某种事物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 就可以持久地集中注意力, 保持清晰的感知, 激发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 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并在从事与它有关的活动中, 用意志克服困难而不感到疲倦, 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是促进学生勤奋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因素。如何激发学生的最大学习兴趣呢? 我认为良好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关键, 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要使学生长时间地、经常处于积极状态, 它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结合多媒体课件, 创设美好情境。
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的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及声音、文字和语言、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 从声音、色彩、形象、情节、过程等方面创设有趣的“情境”, 以“情”引入主题, 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 激发学生联想、判断, 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人在学习活动中最高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状态时。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 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 引导学习者带着真实的感受进入学习情境, 使学生的学习直观性、形象化。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 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联想, 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 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同化”或“顺应”学到的新知识。
2.巧设导语, 任务驱动。
良好的开端是兴趣产生的基础, 因此每节课的开始, 教师的开场白———“导”是很关键的, 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可以让学生愉悦身心, 唤起他们更高的学习热情。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因素, 根据不同教学内容, 设计出能够“经常”引发学生好奇心和产生兴趣的导语导入新课 , 缩短学生同教材间的距离, 引导学生乐学。导语可以有多种形式, 诸如发问式:你能用计算机玩画图画吗? 你能把你的姓名“写入”计算机里吗?你知道怎样用计算机看动画片吗?这一系列问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 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接着讲授新课学生便很容易接受。
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 是问题提出的表现。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把所要学习的内容巧妙隐含在一个个任务主题中, 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脉络,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要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 统筹兼顾, 为学生设计、构造一系列典型的操作性“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不断获得成就感, 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逐步形成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学“制作课程表”时, 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绘制本班的课程表并保存起来”, 这个任务包含“绘制表格”、“输入文字”和“保存”等操作, 并强调用最简单的方法, 最简短的文字和最快的速度完成, 则学生操作此任务时非常专心致志。
3.精讲多练, 巡视指导。
信息技术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强调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讲授理论知识, 而不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 则信息技术教学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反之, 教师不讲, 只让学生盲目上机练习, 那么学习效率难以保证。所以讲课内容应根据学生实际水平进行适当调整, 力求精讲、少讲, 仅把学生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识点及难点作为主要内容来讲, 最大限度地把时间留给学生操作实习。实践证明, 学生在操作时提出的问题远比理论讲授时提出的问题多得多, 这说明操作实践有效促进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上机实践时, 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于是我就在教室里巡视以便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简单的问题我不作回答, 而是让学生看书或相互讨论解决。对于大多数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再统一讲解、示范或分别指导。这样每堂课讲授的知识学生都能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 最后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
三、做好课后反思、总结是关键
8.对提高班会课实效的几点思考 篇八
一、科学规划,运筹帷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提升其思想境界,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成。因此,科学规划班会课,不仅能让学生在成长中少走弯路,更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积极地开展教育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此,接班之初,班主任就要着手考虑班级成员的构成特点,致力于打造怎样的班级文化,期望学生在半年、一年、三年以后有怎样的发展,每个阶段要培养学生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和行为习惯等,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班会的开展要根据班级建设的需要进行整体规划,精心实施,发挥班会课的效用,使其服务于班级建设,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抓住关键,凝聚智慧
正如一棵幼苗在成长阶段需要不同的养分,班级建设在不同的阶段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班会课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抓住关键期,有的放矢地解决不同阶段面临的不同问题。
例如,入学伊始,班级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个性与班级制度建设之间的“兼容”问题。笔者所执教的是理科实验班,接班之初,笔者面临的是一群充满个性的学生与整个班级规则之间的矛盾。为此,笔者以“规则与创造力”为主题召开了班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并引导学生认识规则,明辨是非,使学生在追求彰显个性的同时也树立了集体意识和规则意识。
每年的12月至次年的1月,是高三学生最艰难的时节,3个多月高强度的学习已经让学生身心疲惫,最重要的是起伏不定的成绩再加上各种竞赛、保送及自主招生结果的水落石出,使得学生的心灵持續地不断遭受冲击。为此,高三许多班级举办了“意志淬炼与超越自我”主题班会,激发学生斗志,鼓励他们在特殊的阶段锤炼自己的意志,实现自我超越,从而为下一阶段的学习补足动力。而高考前夕,学生最需要的则是心态的调整及情绪的稳定,于是班级又举办了“拥抱高考,拥抱未来”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好的心态是成功的重要保证,同时,适度的紧张与压力也是创造佳绩的有利条件。
关键的阶段有没有走好,往往决定了一个班级能否拥有持久的战斗力。这就需要班主任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抓住教育中的关键点,使班会课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把握契机,提高时效
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中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思想走向独立,对社会现象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不喜欢他人将意志强加于自己。面对在班级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班主任必须针对具体问题,抓住教育契机,有的放矢,确保教育时效。
为确保班会课的教育时效,班主任务必要掌握班情,及时把握学生动态,了解学生近期关注的热点和兴趣,把握学生的情感、动机、需要等,必要时还要开展调查研究,据此召开班会课,以期收到最佳效果。
例如,教学初一年级思想品德《走向自立人生》一课时,引发了学生对于自立与感恩父母的讨论,有班主任便及时开展了“母亲的一生”主题班会,回顾亲情,教会学生感恩;汶川地震后,许多班级以“地震,我将你永远铭刻”为主题举行了班会,教会学生坚强,拥有大爱;临近期末,毕业班则举办了“职业精神与享受生活”主题班会,为学生未来的人生导航。
四、整合资源,不断创新
班级、学校、家庭、社区等都含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班主任应结合实际,合理利用,积极探索和创新,提高班会课实效。
开展班会课,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本身便是良好的教育资源,班主任可适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组织策划班会课,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教育过程;班会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可以是演讲会、辩论会、表演会或汇报会,不断变换形式,让学生有新鲜感,乐于上班会课;班会课还可邀请不同的人参与,如名人名家、学生家长、优秀学生、社区代表等,让学生不断增长见闻,了解社会,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
为此,班主任要学会“嬗变”,敢于创新,整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用丰富的内容、新颖的形式、鲜活的资源不断充实班会课,提高班会课实效。
班会课是教师启迪人生智慧,走进学生心灵的窗口;是教师运用管理艺术,用人格魅力感染和感化学生的绝好舞台;是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广阔天地。精心策划班会课,上好班会课,提高班会课实效,让德育“春风化雨”,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抱有的愿望及对自己的要求。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重庆 400030)
9.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九
——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的几点体会和思考
内容摘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规范的深入理解和对科学探究的不懈追求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做中学、在玩中学,让学习成为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创造性的过程。重视探究活动的开展,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结合。科学课堂是开放的,课前的准备与课后的延续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
关 键 词:科学探究 激发兴趣 实验操作 提高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素质是无法像知识那样直接“教”给学生的,教师必须通过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感受、体验并内化。所以科学课上必须有科学活动,科学活动必须有学生参与,学生只有参与了,才能提高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性。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目前,“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这门学科的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须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质量呢?笔者根据近几年的科学教学体会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正确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
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往往表现出很强的程序性,不敢漏掉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试图充分展开。以为这样才是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活动。在这样的认识指导下,教学设计上时常出现偏差,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时间不够,课的中期轰轰烈烈,后期草草收场的现象。为此,有必要重新理解和实践“科学探究”。新课程下的教材不应是学生和教师学习的唯一工具,而是教师放飞设想的起点和创造性教学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发展的火把和获得知识信息的泉眼。教师不能照本宣科,要努力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提供基础。
因此,要引导好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教师要做到: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创新。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去理解和挖掘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教学中才能够熟练把握教材、吃透教材内部深层次的含义、熟练运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的进行创新型处理。其次,在教学中要精简探究活动数量,控制活动中的变量。新课程对教学的要求不同于以往课程的要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更加强调课堂 1 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亲身经历给他们深刻地体验。因而活动多了,如何保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那就必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把握好重点,围绕这个点,做深做透,通过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获得理智能力的发展。而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蜻蜓点水式的面面俱到,让学生跟着你草草收场。所以与其热热闹闹,丰富多彩,还不如减少某个活动或某些环节,保证充分的时间,把每一部分做透了,做细了,那么学生的收获可能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上的了。
二、重视实验教学,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是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实验教学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恰恰是探究式学习必不可少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面。可见,实验教学在科学课中处在决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但长期以来,实验并没有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落实。在实际的教学过程许多实验是由教师演示了之,或者是教师出示教学视频一笔带过,更有甚者是以讲解式取而代之„„这样的科学教学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呢。
(一)教师要提高实验操作指导能力。
1.明确实验目标,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观察事物、做一件事前,只有给学生提出明确而具体的任务,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每次实验前都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为了这样的实验目的,教师应当为学生准备好适当的教学器材,控制好材料,尽量避免可能出现的意外而打乱课堂教学。
2.实验时,要严格“操作过程”。学生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关键以及操作的把握程度。喜欢动手做是学生的特点,但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驱使下盲目乱动,一动手就忘了纪律,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或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使实验失败,这就需要明确操作过程,严格按照执行。为了不遏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操作的难易程度运用各种办法明确操作过程。
(1)独立设计补充式。有的学生实验较简单,我们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指名学生说出,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2)学生操作补充式。在实验时,也可以请其中的一位学生上台演示,其余观看,再讨论应该改进的地方,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这一实验过程印象深刻,等全体进行实验时不会犯与之相同的错误。
2(3)教师演示提示式。部分学生实验,其中的某一步较重要,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那么就要求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注意,甚至要示范讲解来演示重点,突破难点,给学生搭起通向成功彼岸的桥梁。
(二)学校要加快加紧科学实验的软硬件建设。
目前,由于小学科学出现的时间比较短,师资紧缺和实验仪器的不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现在我区有些学校,还没有实现科学教师的专职化。许多科学教师身担数职,或由一些教龄短和年纪大的教师任教,科学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兼任。
另外,实验器材也限制了实验教学实现的可能性。要学生能够做好实验,配备好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但学校很难做到配备齐全的教学仪器。在教学中,器材不足的原因有这样几点:
1、教学需要的科学器材较多,学校配备不全;
2、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器材的耗损;
3、学校经费不足。
在硬件方面,学校应加大投入,配齐电教设备,以保证科学教学的现代化。另外也应配足科学实验器材,这是因为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实验器材的到位是实验教学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也是搞好实验教学的前提。倘若这些实验的基本条件都不具备,实验教学就无法正常开设,更无从谈起实验教学的质量了。同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吃透教材熟悉实验,提高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能力。
科学实验是学生们认识世界,认识科学知识的最主要手段,它符合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学生的良好科学素养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实验的合作探究。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条件,努力引导他们正确的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日常的科学课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堂上有这样的现象:教师布置了一个研究课题后,让学生各自观察,接着再让同一小组的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发现,随后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举着手高喊:“我!我!”,叫声响回响在整个教室,唯恐别人抢了先。学生甲说了自己的发现后,教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可站起来的学生乙竟说了与学生甲相同的发现。若同学说得不够正确,老师会问:“你们对这位同学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可随后站起来的学生却仍在说着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教室里乱作一团,老师终于发脾气了:“安静!我看谁听得最认真!”并指名让学生复述刚才的提问。此时,未能发言的学生在叹息声中一个个垂头丧气,有的则不甘示弱,仍在下面悄悄地说着自己的发现;有的干脆做起与课堂无关的事;有的虽毕恭毕敬端端正正地坐着,却一言不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的机会太少,使学生既不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作出正确的判断,也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清楚地表达自己 的意思。他们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潜意识中交流的目标是教师,因此当其他同学发言时与自己无关,只是在等待下一个轮到自己与教师进行交流的机会。由此看来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听和说能力的培养。
表达与倾听是相辅相承,交替发展的。学生在表达和倾听中传递信息和接收信息,还会经历把信息进行整理,在内部消化吸收和情感体验的过程。随着倾听与表达深入,思维活动的水平也就会得到螺旋式的上升,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培养。由此可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听说”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为科学教师要时刻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教材的设计理念,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预案,构建结构性材料,引领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相信我们的学生一定会深切体会到科学学习的无穷乐趣,也会越来越喜欢我们的科学课!那么在教师指导下的科学探究活动也将会开展得更健康更有效。
四、培养学习兴趣,让科学学习更有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每个人从事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兴趣所引起的,有了动机、兴趣才能去从事各种活动,从而达到一定的目的。
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如果我们传授的知识,能使学生产生兴趣,他们就一定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参与学习。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精心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就取决于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创设情境,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究愿望,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使其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激发探索的动机,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2.采用实验的方法,增强学习兴趣。
科学课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全面提高科学的学习质量,做好科学实验是关键一环,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设计出许多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教师演示“热喷泉”的实验。在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瓶上塞上带玻璃管的瓶塞,玻璃管直插到瓶底,教师用热水浇在烧瓶外面,瓶里 的水立刻从玻璃管上喷出,就像喷泉一样。学生看了实验感到十分新奇,迫切要求知道这是什么道理。这时教师进行“热胀冷缩”知识的教学,就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动手意识,提高学习兴趣。
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更能提高学习兴趣。马芯兰教师也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科学的乐趣与轻松。因此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4.利用媒体趣味性,诱导学习兴趣。
在科学教学中,电化教学可以通过声、光、图把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器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比如教学地震和火山的形成这课时,首先播放有关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录像,把学生先带入其气氛中,使他们在没见过地震和火山时感受其情景,从而产生想了解该现象的形成原因的欲望。
总之,教师要努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生的思维和知识之间架设桥梁,学生就会发现科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并在愉悦中获取知识。只要每个科学教师,从我做起,从每节课做起,从每个孩子身上做起,不断地积累和创造,引领学生走进生机盎然的科学殿堂,点燃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科学课质量定会提高。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
2.《浙江省小学学科教学建议(试行)》;
10.我对信息化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 篇十
临淄区边河中学孙志梅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回头看看我们教学的历程,我们就会发现现代科学技术已经慢慢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拿我们生物教学来说,课堂从原来的老式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组织和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发展到现在的可以将物体放大几十万倍的电子显微镜,使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又深入了一步。对植物组织的认识也不仅仅停留在结构的层面,通过现代科学手段,我们可以用二氧化碳测定仪,光合作用分析仪来更直观的认识一株植物的生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在课堂上应用现代信息教学手段,用课件,短片,动画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趋势。
生物学对现代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面临的长久的顽疾困扰,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问题,粮食危机对人类的威胁„„无不依赖于生物学的发展和进步。把多媒体技术引入生物教学,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合作精神,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下面结合我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对信息化生物教学的思考。
一、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从学生的少年时代培养孩子对生物学的爱好和兴趣,使他们对生物学的重要性有切身的了解和体会,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目标。生物教学不仅仅是教会学生与动物植物微生物有关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这个学科的神奇与奥妙,让他在今后的学习选择中更加明确自己的方向。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的融合是当下学科发展的普遍现象。信息化生物教学也是科学发展对学科渗入的结果。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使教育现代化是时代的要求。
二、“活化”教材,突破重难点。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单凭干枯的文字叙述是很难让学生深切感知生物科学知识的魅力的。利用好信息技术,就能 “活化”生物教材。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上进的状态。课堂教学要完成目标,就需要解决好“突出重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多种一般是老师语言叙述、挂图、动手、反复讲解手舞足蹈一节课下来,有种窒息的感觉。当信息技术与课本之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便会使常规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如:徐崇菊老师再讲《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一节中对于眼球的结构及近视眼形成的原因,她用幻灯片反映凸透镜成像原理,顺利的解决了本节的重难点,信息技术体现了别的手段无法实现的优势。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常规教学手段,老师由于要讲明某个知识点,浪费了大量的宝贵时间,导致教学任务完成不好。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对课本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对知识可以合理的回放,在帮助学生识记得基础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使课堂结构更加完整,有效。大大缩短了课堂讲授时间,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更巩固知识并练习提高。
11.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 篇十一
关键词: 高效课堂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教学效率
在当今的信息社会,信息技术已经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因而信息技术课堂要适应社会发展,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再停留在简单的知识和技能传授,而是让每一节课学生从知识到技能都有所收获,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一、优化教学环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障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设施和软件安装这两个方面。硬件保障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前要检查机房的各项设备,保证教师机和学生机及相关硬件设施正常运行,软件保障指教师在课前将与课程相关的软件安装到教师机和学生机,课堂中要使用的学习资源下发到学生机,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工作。只有教学环境有所保障,才能保障学生课堂学习的顺利进行。相反,如果课堂上出现硬件故障或软件不运行等情况,则势必影响整节课的教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二、教师备课充分是高效课堂的保证
教师的备课工作是繁琐而枯燥的。尤其是素材的准备,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由于陈旧的素材比较乏味,不能引起学生兴趣,因此要搜集一些中学生感兴趣、具有时代气息且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素材。
信息技术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具有特殊性,课上所用素材及资料的下发等所有准备工作都要在课前做好。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下载并整理素材,而且准备的素材要有实用性和趣味性,而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积。所以准备的素材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要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备课是每一名教师每天都在做的工作,但是教师在课前备足课堂需求更是尤为重要,从教材出发,以一节课的知识与技能为依托,通过教师讲解学习到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不同层次学生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探索等活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例如一节制作动画的常规课,教师在课前准备好素材,发送到学生机,或者利用之前制作的可用素材,既可以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素材的能力,又可以使课堂上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变得轻松。首先培养了学生平时注重积累素材,其次节省了课堂制作或处理图片的时间,因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素材准备充分,学生信手拈来,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充分了解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掌握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如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等,教师在备课时才能够有针对性地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及学习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有针对性,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由于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并且学校和学生都对这门非中考科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听课状态不佳,课堂学习效果不理想,那么只有结合学生学习情况,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讲解长春版七年级教材学习在Word中制作表格一课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布置本节课的基本任务是完成课程表制作,提升任务是美化课程表。教师以制作课程表为例讲解制作表格,由学生自行完成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都学生则按照教师讲解的操作步骤完成课程表的制作,顺利完成基本任务。一部分能力强的学生则自主探索完成了提升任务。他们制作的课程表非常新颖别致,不仅为表格添加了背景,而且设置了框线的颜色并且为课程表添加了表头。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必要指导。在下课前的五分钟作品展示环节,对小组学生推选出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由学生自己评价值得学习的地方及有待改进的地方,最后教师加以点评,并及时表扬和鼓励,不仅鼓励做出优秀作品的同学,更鼓励只完成基本任务的同学。
四、课堂氛围良好才能使课堂教学效率高
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才会有幸福感。同样,课堂氛围和谐愉悦,学生学习才会有积极性。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至关重要。教师语言诙谐幽默,声调抑扬顿挫,加之丰富的表情和动作,学生自然就会感到轻松愉快,课堂气氛和谐宽松,学生自然在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中,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要有亲和力和威信,教学环节安排合理,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教师上课时和颜悦色,使学生感到可亲可敬。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学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而不是几名学生的作品的华丽展示。那么在课堂中除了能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更能激发学生潜能。
例如在学习移动渐变动画一课时,教师先出示了素材(小鸭子、池塘、荷花等),让同学们编小故事,有的同学编的是小鸭子飞到池塘,游到荷花旁;有的同学编的是小鸭子从池塘的荷花叶下钻出来,游到池塘的岸边,有的同学编的是小鸭子在池塘里绕着荷花游来游去,等等。显然,同学们的积极性已经被调动起来,个个都跃跃欲试。我趁热打铁,简明扼要地讲解了移动渐变动画的制作过程及注意事项。剩下的时间交由孩子们完成。由于素材(小鸭子、池塘、荷花等)已下发,每个同学都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动画的制作,每一个动画都是一个小故事。大部分同学很快掌握。部分能力强的同学进行了自主创作,有的同学制作了青蛙、蜻蜓等移动对象为整个动画增色;有个同学在池塘旁加了郁郁葱葱的大树、茂密的小草、漂亮的野花;还有的同学添加了暮色中归来的孩童,等等。课堂结束的时候,每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的笑容,收获了满满的自信。教师同样度过了愉快而又充实的一节课。所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教学效果。
五、教学效率高的课堂才能更有效益
一节有效益的课堂是学生能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所提高,信息素养有所提升。然而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那么课堂教学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更是不会在短期内就会看到。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坚持辛勤耕耘与灌溉,一定会让孩子们在课堂中播撒梦想的种子,继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董龙霞.浅谈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率[J]新课程学习:上,2011(1).
[2]王谦.浅谈新课标下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2).
【对提高信息工作的几点思考】推荐阅读:
对当前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几点理性思考09-05
关于提高中职数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思考10-02
关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感受06-28
有效提高幼儿午睡质量的几点经验做法论文09-18
提高建筑工程经济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论文07-10
提高学生的思考力07-04
提高企业员工安全意识的思考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