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2024-08-03

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共10篇)

1.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篇一

搞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之我见

作者:苏 艺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反映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的证件,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和独立开业的资格凭证,是单位招聘、录用和确定工资等级的重要依据,也是劳动者综合技术素质的体现。如何搞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笔者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新时期国家赋予我们农机部门的一项新的重要的工作,它涉及面广、量大、难点多、政策性强,搞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提高我国农机从业者的综合技术水平,对促进我国农机化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县级以上各级农机部门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职业技能鉴定”的日常工作。同时,要求各乡镇、办事处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安排专人分工负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分工人员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提高认识,搞好宣传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不解决认识问题,很难开展起来。因此,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是搞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基础;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不仅仅是给农机从业者发发证,而且是通过鉴定来提高农机从业者的综合技术素质;是农机科技在农业生产应用的需要;是与时俱进,提高农机部门依法治机,增强农机部门地位和作用的需要;是加入世贸组织,与国际接轨,增强中华民族自尊心的需要。其次,要提高农机部门自身的认识。农机部门能否正确认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开展好此项工作的关键。俗话说“打铁还得自身硬”,国家和省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农机部门能否抓住这一机遇,宣传自己,提高农机在社会中的地位,重要的是要提高认识,树立新理念。把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工作来抓。只有农机部门认识到位,自己重视自己,自己给自己铺路,才能有农机职业技能鉴定的明天。第三,要提高农机从业者的认识。农机从业者能否正确认识职业技能鉴定,是开展好此项工作的主体。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才能搞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如何提高认识,关键在于“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的向社会宣传、向群众宣传,使之家喻户晓。在宣传过程中,要把我们农机部门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依据、政策、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意义和作用以及我们农机部门所能办理的职业工种的名称、编号、收费标准、材料提供等事项一一向广大农机从业者介绍清楚。

三、明确任务 落实责任

为了切实做好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各级农机部门要立足一个“早”字,狠抓一个“实”字。在年初召开的农机工作会议上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及早安排下去,并以文件的形式,“量化”分解后,层层“落实”下去,并作为上级对下级年终评比的考核内容;然后加强督促落实,真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四、加强内部协调,做好五个“结合”

1、与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安全村、安全镇的创建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到田间、地头、场院进行安全检查的时机,为驾驶员讲解职业技能鉴定的意义和作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办理职业资格证书对他们自己有好处,从而变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主动办理拖拉机驾驶员职业资格证书;在农机安全村、安全镇创建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农机监理的杠杆作用,动员安全村、安全镇尽可能多的办理农机从业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

2、与农机修配管理和3.15农机市场整顿相结合;要充分利用“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核发和每年一次的“3.15”活动日,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那些已开业而没有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从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合格后办理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如:农机修理工、电焊工、气焊工、农机营销员等职业工种。

3、与农机培训相结合:农机培训是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措施,在为驾驶员办理拖拉机驾驶证的同时,办理拖拉机驾驶员职业资格证书是提高驾驶员综合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

4、与“三夏、三秋”农机跨区作业相结合。在“三夏、三秋”跨区作业发放跨区作业证之际,积极动员跨区作业人员办理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和拖拉机驾驶员职业资格证书。

5、与农机补贴相结合。在农机补贴过程中,凡是适合办职业资格证书的购机户,我们就积极动员其办理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以上五个“结合”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对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采取强制措施,必须经过相应培训,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二是对那些没有实行就业准入制度的工种,通过宣传发动,动员其办理职业资格证书。

五、加强部门配合 做好二个“协调”

农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不仅是农机部门的事,而且涉及到工商、劳动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不仅是农机从业者的事,而且涉及到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因此,在开展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过程中,加强部门配合,做好两个“协调”。一是劳动部门要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对那些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要求从业者必须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二是对申请从事农机维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必须具有农机部门核发的“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后,方可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证、照齐全方可开业;否则,工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对已经开业而没有办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要治理整顿,限期办理“农机维修技术合格证”,否则,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不准从事农机维修业务。

2.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篇二

如何做好基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 直接影响到全县农机化发展水平。随着农业产业机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变化, 农机化事业从单一的生产过程机械化向多产业的全程机械化发展, 从原来的产前产中机械化为主, 向农业生产产后更广泛地延伸, 传统模式的农机推广工作已成为过去, 使得现行农机推广工作在体制、观念、信息等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的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实践, 针对当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影响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主要问题

(一) 农机推广体系建设薄弱。农机推广工作在基层政府中的地位不高, 农机站被合并以后, 原有的农机资源包括办公场所、农业机械等被挤占或卖掉。基层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势单力薄, 有的乡镇仅一个人负责农机工作, 并且是兼职, 单兵独斗, 自身服务功能弱, 社会化服务能力差, 无法正常有效地开展农机科技推广和管理服务工作, 与当前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

(二) 农机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不足。由于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人、财、物长期得不到投入和补充, 工作条件十分简陋, 影响和制约了农机新科技的推广和应用步伐, 致使正常的业务工作无法开展。

(三) 农机与农艺的融合不相协调。农机技术推广以推广应用新型农机具为主体, 但不能独立于农艺而存在。任何农机技术只有与农艺有机结合, 才能称得上实用, 才能显示其优越性。要改变传统的耕作习惯, 应用先进的耕作种植模式, 进一步促进农机与农艺的融合, 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推广过程。

(四) 推广队伍业务素质不高。乡镇农机推广力量薄弱, 基层机构改革以来, 农机站合并到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站, 农机推广人员被纳入乡镇统一调配, 无法做到专职专用, 严重影响了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 基层农机推广人员工资低, 待遇差, 经费严重不足, 多数乡镇农机人员要把主要精力放到乡镇政府的中心任务, 不能全身心投入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农机人员无暇培训学习, 业务素质下降, 年龄偏大, 技术断层, 农机科技推广的能力有限。

(五) 农机推广服务功能落后。农机推广内容落后于新形势的要求, 长期以来,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往往注重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 而忽略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 而忽视经济作物机械化;只重视农田作业机械化, 而忽视设施农业、农业工程等领域机械化, 使得农机推广的产品与需求市场脱节, 造成推广部门想推的推不动, 农民想要的又没有。

二、加快农机推广工作发展的有利局面

(一) 组织领导加强。按照自治区、市农机局的具体要求, 结合全县农机化工作实际, 钟山县农机局高度重视农机推广工作,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认真履行职责, 落实任务目标, 为做好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

(二) 补贴政策拉动。近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 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其中对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扶持力度连续几年翻倍增长,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和地方政府发展农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农机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对农机推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 宣传发动有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现代化媒体, 组织农机科技人员进行科普讲座, 开展农机科技咨询, 加大农机科技宣传引导度, 营造良好的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氛围;同时, 组织农机生产厂家和农机经销企业, 成立农机科技宣讲服务队, 出动农机科技宣传服务车, 采用现场机具演示、农机新技术图版展、发放宣传材料等方式, 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学农机、用农机的热情。

(四) 推广手段增强。农机化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 使农机化科技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需多高科技、精细化、智能化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应运而生。这些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新机具, 需要农机推广部门的试验、示范、推广, 才能被农民所接受, 农机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积极主动找上门来, 为推广系统参与市场化服务创造了环境和条件。

三、做好基层农机推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 健全农机科技推广体系。农机树形象, 关键在推广。随着中央、省、市、县对“三农”工作越来越重视, 农机部门要把推广放在重要位置, 作为取得党委政府支持、农民欢迎和为农机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的重点来抓, 作为整个农机工作的切入点。要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有关文件精神, 真抓实干, 从人财物上给予重视和支持, 推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 使基层乡镇尽快设立专门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 归口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管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贯彻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文件精神, 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领导、重视和支持, 合理构建县、乡、村、农机科技示范户四位一体的推广体系。县一级要突出新型农机具、新技术的引进和示范推广应用, 还要根据乡镇产业特点, 确定区域性农机科技服务网络, 配置相关专业人员, 充分发挥人才优势, 更好的为现代农业服务。

(二) 增加农机推广经费投入。农机化的发展一靠政策, 二靠投入, 三靠科技。要加大新技术、新机具引进示范推广力度, 建立农机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 上级拿出一定资金进行扶持。同时, 各级推广部门要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试验示范基地和为民服务的手段, 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机技术推广的需要, 逐步达到推广技术规范化、示范带动基地化、项目实施程序化、推广手段现代化。

(三) 促进农机与农艺融合。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 通过政府引导, 按照“明确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搞活使用权”和“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 通过土地使用权的有偿转让, 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大力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同时加强农田规划, 建设适合机械作业的高标准农田, 搞好机耕道路配套工程, 便于机械化作业, 要逐步引导农民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化道路, 解决大机器与小田块的矛盾。同时, 要把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与实施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寻求农机和农艺的最佳融合方式, 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四) 建立乡镇农机中心站。农机推广工作是一项涉及面较广的工作, 不是一两个推广人员就能完成好的。鉴于当前乡镇农机推广人员奇缺, 可以按照区域布局, 整合原有资源, 合并建立乡镇农机中心站, 由乡镇政府负责人员管理, 由县级政府负责资金发放, 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强农机推广力量, 而且解决了人员对工资发放的后顾之忧。同时, 规范制度管理, 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胜。

(五) 加强农机推广人员技术培训。农机化技术推广体系作为政府设在农村的服务组织, 承担着政府引导农民使用先进实用的农机化技术、新机具、新设备并通过示范推广、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素质的重任, 做好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的关键是农机推广人员本身的素质。为此, 必须加强对全体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 努力提高农机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重点对全体推广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农机化技术推广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等基本技能培训, 使全体农机推广人员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同时, 通过技术讲座、专题研讨会等形式, 结合农时, 开展对农机推广技术员、农机大户、种植大户进行相关技术培训, 在提高农机推广人员业务水平的同时, 尽快地把农机化技术传送到农民的手中。

(六) 创新农机推广工作机制。新时期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要实行“两个转变”, 即:由过去一般推广向科学推广转变, 由过去模糊推广向精确推广转变, 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要结合当地的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特点, 改变过去农机推广“产、加、销”脱节, 农机与种植业、畜牧水产业相分离的状况, 向大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综合服务拓展。改变过去传统陈旧的推广模式, 由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技术延伸, 由粮食作物技术推广向多种作物拓展, 由以种植业机械化为主向种养业机械化发展, 由常规技术推广向关键技术突破。农机化技术推广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和适应农机结构调整, 围绕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高产农业开展技术服务, 更好地满足农民增收、粮食增产、农业增效的需要。

3.乡镇农机站之我见 篇三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推广;技术

中图分类号:B0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2.10.016

文章编号:1672-0407(2012)10-055-02   收稿日期:2012-09-20

农业机械化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机推广体系则是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把一项新机具或新技术大面积地推广开来并产生良好的效益,是农机推广工作者的共同追求。随着国家政策对农机扶持力度的加大,农机事业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一些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很好的运用,但还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制约着农机的推广和发展,新形势下农机推广工作面临着新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1.经费不足导致基础设施不全。

由于乡镇农机推广经费不足,没有现代的办公条件、办公自动化设备,没有试验仪器,办公用品及设施。农机推广装配设施严重滞后,现代化信息设备无法配备。《农业技术推广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在财政预算内应当保障用于农机推广的资金,并应当使该资金逐年增长。”但实际上,农机推广经费问题长期得不到妥善解决。使农机推广人员有心无力,有能无力,严重制约了农机科技的推广和应用。

2.推广人员知识水平低,服务水平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推广成果的大小,最根本最核心的还是推广人员的素质问题。由于农机推广工作待遇低、条件差,生活清贫,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不愿从事农机推广工作,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这样致使农机推广队伍严重断条,现在农机推广人员年龄逐渐老化,新老交替缓慢。

3农业机械整体科研水平不高。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应该统一制定一套完整的农机科研推广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指导基层工作。一方面要根据不同地区特色,研制开发新型适用的农机产品,另一方面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力求物美价廉,赢得农民的喜爱。

4.编制设置不合理。

基层各农机推广站未设置高职岗位,许多工作人员因此调离基层,甚至是调离本行业,造成人员流失。

二、加快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的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

要改变过去那种工作等上级安排、经费靠上级拨款、课题要上级下达的老习惯,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推广方法和工作方法上搞好创新。

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争取政府对农机推广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重视、扶持,确保基层农机推广机构足额落实到位,力争不断增加推广试验设备和试验基地资金的投入。增加农机推广项目,按照国务院规定:“地方各级财政对推广机构履行公益性职能所需经费要给予保证,并纳入财政预算”。充分调动起农机推广者的工作热情,让基层的人员走千家串万户地宣传农机的重要性,用实际行动推广新科技。

2.转变服务观念。

对于乡镇农机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来说,能够做好本职工作, 只是业务上的行家并不够,还要转变服务观念,主动与乡村干部交朋友,给他们当参谋,解答他们的咨询,向他们宣传新机具新技术。要有目的、有重点地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示范户,为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用活生生的事实,教育和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应用科技致富。

3. 理请体制明职责。

进一步健全基层农机技术推广体制,县、乡(镇)在现有农机管理机构、体制的前提下,应有名正言顺的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机构应该确立其地位、明确其职能、发挥其主体服务优势。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机构不能和农机公司、农机经销商混为一谈,农机公司和农机经销商不能替代农机技术推广机构,“推广”不是“推销”,不能行使农机技术推广的作用市场化、益利化。

4.提高人员素质。

面对新形势,每个技术推广人员都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又要更新农机知识,还要学习相关业务知识。

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农机机构的领导,加大对农机人员的培训力度,培养高级、中级等各层管理型、技术型、工艺型人才,防止人才的流失。各级政府和部门要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高度,把基层农机站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上,认真落实好“三农”工作。

5.强化推广手段。

要迅速解决农机推广手段落后的问题,使之与该市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农机推广工作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目前,应重点解决的问题:一是配备试验示范所必需的农机动力、农机具、试验仪器和照相机、摄像机等;二是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三是配备必要的技术资料,如工具书、科普书籍、有关教材、有关科技杂志、报纸等;四是利用网络开阔视野,扩大交流,进一步提高农机推广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

6.加强农机补贴投入。

农机购置补贴是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农机补贴大大提高了农民购买机具的热情,农户农机拥用量显著提高。加大补贴范围,让农机具真正进入农民家庭,提高农机具的利用率、使用率。

农机补贴政策实施几年来,农机装备水平增幅较大,机械化作业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由于一些新技术、新机具研发较快,技术推广速度大大滞后于研发速度。一是要加大培训教育工作,特别是对乡镇技术人员和一线机手的培训;二是要对新技术、新机具存在的问题进行处理和总结,并把问题及时反馈到生产企业。

7.创新机制谋发展。

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要在传统推广服务手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模式,发挥示范宣传作用:进一步创新推广模式,利用网络信息平台、 实施远程教育等形式,推广新技术及新产品:继续整合各种农机技术推广资源, 用好用活农机专业合作组织等新型农机技术椎广平台:要结合科研、示范、培训、推广等农机发展环节,全面促进基层农机技术推广服务健康、稳步、协调发展,提升基础农机技术推广服务能力。

4.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篇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

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教学条件和外部环境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信息技术教材也在不断修订中,这就对教师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作为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一线的教师,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粗浅的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作为教师,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教学实际中经常会有那种重视语、数、英等“主科”而忽视音、体、美等“副科”的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从言行中给学生造成有重有轻的错误观念,从而使学生忽视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基础技能的学习,这种错误理念往往造成学生学习得惰性,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考试科目而疏远对考察科目的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这种错误观念的危害性,

5.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堂之我见 篇五

摘 要:目前,正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每班配备先进的班班通一体机,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关键词:信息技术;班班通;高效课堂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我区正在创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先进的多媒体班班通教学设备走进学校日常课堂,如今中小学的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成为我们必备的技能之一,它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知道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根据课程特点,如何做到行之有效地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打造高效的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如何在信息技术课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精彩视频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课堂教学的导入,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比如,学习Flash动画制作时,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视频动画“钉子的故事”“袋出新天地”,通过两个动画的播放,让学生感受到动画的魅力,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激励学生只要你用心去学,就一定能够利用它创作出精彩的动画作品。通过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采用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采用恰当、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优化课堂结构,还能培养学生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通过如何利用“直观演示法”和“任务驱动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来阐述。

1.直观演示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多媒体的广播功能向学生演示讲解操作步骤,使得教学内容更具体直观,学生易于接受,促进学习积极性,高效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学习Excel时,通过演示本班参加旅游国内城市的人数统计,并配备精彩图片,从而反映我国山河壮丽、景色优美、建筑宏伟壮观的景象;通过演示制作Excel表格步骤,知道Excel表格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功能强大,并结合本省的旅游特色,要求学生制作本省旅游情况表;最后让能力强的学生试着给大家演示讲解,演示过程中,教师可给予提示和纠正,这样,既促进学生的探索、创新,又吸引了所有学生注意,引发他们思考。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一定认识后,教师再进行演示和总结,学生及时、高效地掌握教学内容。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在每节课之初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提出学习任务,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紧围绕这一任务展开,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每节课都要做到能够提供三个层次的任务:

(1)基本任务。教师要求学生能够基本达至教材和课标要求的任务,一般要求简单,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现有素材完成任务就行。

(2)巩固任务。一般在基本任务完成后,教师就某些多出现的错误和操作的技巧提示,让学生对自己的基本任务有一个认识和对照的过程,并激发他们继续完善学习的兴趣,这个任务主要起到一个温故知新的作用。

(3)拓展任务。这个任务就是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他们探究拓展深层次知识。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知识,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及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在Word中修饰文字为例,教师展示出学生的写作范文,班级准备举办“优秀作文集”展出交流活动,要想让自己的作文看起来像语文课本里的课文一样整齐美观,就需要对作文进行文字修饰,要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效果等。

三、及时进行教学评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应贯穿教学的始终,因为它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教师根据学生和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前评价:采用观察、访谈、档案袋记录等,结合一些教学软件,运用多种方法,采取量化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学中评价:通过教学中评价,加大学生参与思维活动的深入性,学生不仅能够参与活动,更能对问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思考;不仅能够运用一般的解决问题办法,更能够发现和掌握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各种思维形式并用,以达到提高和创新的新境界。

教学后评价: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总结性的评价,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通过教学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哪些学生已掌握了学习任务,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如何等。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把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取长补短,使学生的多种感官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实现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李勇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J].湖南教育(综合版),2001(1).作者简介:黎树志(1974―),男,汉族,广东省云浮市,大学本科,小学一级。

6.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篇六

武进区前黄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教育组 杨勇

摘要:“任务驱动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作为建构者――教师仅是学习的指导者、辅助者、咨询者、导航者,而学生才是教与学活动中的主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将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带着驱动“任务”进行研究性学习,本文对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的设计需要考虑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建构主义、任务驱动、驱动任务设计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维持学习兴趣,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而其主线――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所以作为教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计算机老师,对驱动“任务”的设计作了一些思考。

一、驱动“任务”设计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问题。

1993年美国教育部在《用教育技术支持教育改革》中指出:“现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学生变被动型学习为投入型学习(engaged learning),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接受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所以,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与实际相关的学习情景,引导学习者带着与已切身相关的任务进入学习,才能使学生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如何去完成任务,和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近期开支统计表。给出任务后不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公式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内隐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新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两个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二、驱动“任务”的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可谓“百看不如一练”,学生亲自上机动手实践远比听老师讲、看老师示范要有效得多。教师在进行“任务”设计时,一定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要设计出只有通过上机操作才能完成“任务”,是用非计算机手段难以实现的。例如,在学习存储容量的单位时,如果只讲理论知识,学生可能就会一知半解,因为存储容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看得见,摸得着,比较难理解。所以,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我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先布置一个“查看文件大小、磁盘容量大小”的任务,学生在完成该任务后,就会对容量单位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三、驱动“任务”设计难度要有层次性。

俗话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任何时候,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因此,作为老师就要“因材施教”,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原则。有时,尽管已经把问题讲解、研究、讨论得比较清楚,但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个别学生仍会提出不同层次、有待解决的问题,这时作为教师要随时随地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完成任务。譬如,针对初一同学,因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不同,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也存在很大差异,有“大虾”,更多的是“菜鸟”,所以在进行WORD的教学时,对于先做完的学生要给出更深层次问题;对于刚刚开始接触电脑的学生,也要多主动关心,向他讲解具体操作步骤,这样一来,快的学生可以往深的地方研究;大部分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菜鸟”可以得到教师的特别“哺育”,缩短与同学们的差距。

四、在“任务”设计时要注意解决问题多元化。

引导学生从各个方向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尽可能多地产生学习迁移。例如,在学习如何退出WORD程序时,可以用右上角的“关闭”按钮,此时也提出还可以用其它方法来退出,一是让学生明确还有退出程序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二是明确退出程序方法的多样化,防止学生思想僵化,做到会思考、会创新、会实践,就会“条条马路通罗马”。

五、在“任务”设计时要关注任务的可思考空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所以,“任务”设计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计算机学科是开放性的、知识更新极快的学科,在课堂上不可能将一个软件的所有功能都学到,也没必要这样做。计算机教师在教会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任务应该是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任务驱动”正好给了学生这样一个机会。例如,在WORD制作贺年片,插入图形时,一般学生只用书上讲的方法,而此时,我们就应给学生一个思考空间――还有什么方法可以插入图片,有的学生琢磨能否将自己的具有个性绘画插入,也有同学想出网上的精美图片,甚至提出自已的照片要输入电脑,更有学生提出用其它工具软件来制作更具有个性特色的的作品。

《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开设历史不长,“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当今学校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值得大家探究。但也要科学地、辨证地看待“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不是万能的,很多东西也不适合用任务驱动,所以,科学地理解任务驱动,必须要认真地研究,只有从学习者角度出发,仔细推敲每个知识点,为学生设计、构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驱动性“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使学生有成就感、荣誉感,那么,我们的教学才会事半功倍,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何克抗教授《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2]《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

7.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篇七

民建乡是1992年撤、并、建后的独立建制乡,位于兴仁县东部,乡政府驻地距县城15公里,东接巴铃镇、西抵东湖办事处,北与下山镇、晴隆县紫马乡毗邻。国土总面积83.15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77个村民组,20138人,可机耕面积不足290公顷,地形复杂,山岭崎岖,沟谷纵横交错,坡陡,谷深,平地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乡,由于受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大型农业机械的投入使用较少,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于得到州、县农机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小型农业机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乡农业机械化将如何适应社会的变迁,经济发展需要,特别是如何投入当前中央十分重视的解决“三农”问题这一历史重大战略中去,为此我们将努力搞好我乡农业机械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从发展环境看

农业机构化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国务院印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也就是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得以证明,即“在工业化初期,农业支持工业是一个普遍的趋向,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是一个普遍的趋向”。过两个趋向重要提出,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我乡也不例外,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新阶段也是我乡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看到有利因素的同时,又要清醒地看到我乡农机化发展还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存在许多的问题。

由于1992年撤并建后,乡农机站归乡政府管理,所有工作精力全部投入到乡中心工作,特别是计划生育指标任务落实到人,若不完成任务,当月工资就无法保障,这样乡农机站同志不仅要完成本身的业务工作,还要完成其他的工作,靠乡农机中心的几个人来抓全乡农机工作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财政资金的投入对农机化事业的影响,我乡农机服务中心其主要职责是贯彻上级农机主管部门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主要宗旨是切实搞好“三农”服务,由于政府对农机的投入少,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又是一项科学发展的新技术,需要大量的推广经费,地方财政解决不了推广经费,使农机化推广工作难度大,农民就不能了解农机化这项先进的科学技术,形成农民科技意识淡薄,使农机化的科技含量低,这些工作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加强和提高。

三、做好农业机械的推广工作

要让农民了解农机,熟悉农机到使用农机,就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做好农机推广工作。

1. 认真做好宣传工作,让农民了解发展农机的重要性和重要意义,了解和明确使用农机的种种好处。

2. 通过办培训班,送科技下村或召开现场演示会等多种方式,使农民能够认识到农机,了解农机,到接受农机,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使用和维护农机的基本技能,提高他们购买农机的积极性。

3. 加强农机化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让农民能够通过现代信技术,尽早了解一些实用的新技术、新机具。同时不应建立一些试验,示范点,引导农民购买适用的新型农机具。

四、今后的发展

结合我乡的资源情况和资源优势,开发、研制相应的农副产品及土特产品加工机械。

由于我乡受到山区地理条件和一些其它条件的限制,在发展田间作业机械方面受到局限,这就决定了我乡农业机械的发展重点不应该在农田耕耙播收作业机械上,而应该在农副产品及我乡的一些土特产品加工机械上,我乡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农副土特产品,如刺梨、中药材、苡仁米、玉米杆、麦杆等,应该说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的空间比发展田间作业机械的空间更大,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使农民更快增收的有效途径,所以,以实际出发,结合我乡的农业结构调整,立足我乡的特点和资源优势,开发,引进相应的粮食加工,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和畜牧加工技术及相应的农业机械,是使农民更快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8.擒敌技术教学之我见 篇八

关键词:擒敌技术 想象教学 实景教学

擒敌技术是充分利用人体运动器系的解剖特点和规律,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的原理,针对人体各部关节和要害部位,采用各种方法,达到制服犯罪分子的目的。武警部队官兵在担负执勤、处突、反恐任务过程中,要求官兵必须具备制服犯罪分子的能力素质,擒敌技术是提高官兵擒敌技能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下面结合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笔者谈几点感受:

一、抓基础,打牢擒敌教学根基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牢基础是搞好擒敌术训练的根本和前提,是练好擒敌技术的必经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下一步发展的水平和程度。所以笔者从三个方面来表述:

(一)了解人体关节和要害部位的基本常识

人体关节受到超过生理限度的压迫、打击或扭转时,就会发生脱位、韧带撕裂或骨折,进而失去正常功能。当人的要害部位受到暴力打击时,人就会被击昏而失去知觉,甚至死亡。擒敌技术是在对敌格斗中准确控制敌关节,击其要害,达到制服敌人、保护自己目的的一门技术。所以在擒敌技术教学前,应介绍一些人体运动器系的解剖学常识,如各关节的生理结构,活动范围极限、超极限引发的后果,要害部位的分布及受到打击后的危险程度等。这样才能使学员在学习和练习中目的明确,方法得当,学得快,记得牢,用得活,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介绍了多关节肌主动不足和被动不足的生理技能后,在学习“卷腕夺匕首”这个动作时就容易多了。

(二)加强学员基本功练习

基本功是擒敌技术中最基础的部分,它不同于基本技术和身体素质的教学训练。要想扎实掌握擒敌技术必须有一身过硬的基本功。擒敌技术的基本功主要是力量、速度、柔韧和协调。在教学中采用以杠铃、沙袋、体操器械练力量为主,快速踢腿、快速俯卧撑、立卧撑练速度力量,压肩、压腿、甩腰练柔韧,套路练习练协调为辅的方法,进行交叉练习。把这些内容贯穿到每堂课、早操及课外活动中去,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这样,既练了基本功,又解决了基本功练习枯燥的矛盾。

(三)增强基本技术动作

基本技术动作的教学是擒敌技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保证学好擒敌技术的前提。只有全面地掌握擒敌技术,在实践中才能运用自如,同时辅之必要的身体素质训练,促进技术动作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所以,在擒敌技术的教学活动中,每个环节的教学都不能忽视。在基本技术训练过程中,可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使学员了解击打的受力面、受力点,增强击打的力量。

二、抓教学,强化擒敌教学手段

教学是掌握擒敌技术的重要环节,是掌握擒敌技能的关键一步。掌握好擒敌训练的关键环节,解决好训练中的重点问题,是提高擒敌训练质量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训练课目、不同的训练内容,有着不同的训练关键点,也有着不同的训练方法。下面主要谈一下想象教学和实景教学。

(一)想象教学与实景教学在备课中的作用

当教员在准备某一擒敌技术之前,特别是新动作,必须考虑学员做这动作时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思维过程中想象教学到底起什么作用?如教员在备课时,应了解学员在学某个动作时将会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出现这种情况后应该采取何种措施。对那些有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想象时,很自然地那些将会出现的各种动作便浮现在脑海中。随后又根据这些将会出现的动作进行思考,想出解决的办法和其他教学措施。所有那些将会出现的情况及解决的办法在大脑中呈现,即形成表象。如果教这个动作之前没有进行充分地想象便去教学员,对临时出现的意外情况就会感到束手无策,这便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是擒敌技术难度训练时,就应该考虑到学员做动作可能会因害怕的心理或动作不熟练等原因使动作失败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危险情况,并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想出适当的保护与帮助方法。这样,当学员出现各种不同危险情况时便能及时地解脱险情,使学员得到保护。若能排除或防止伤害事故的出现,解除心理障碍,学员就可迅速和顺利地掌握动作。这种教学方法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减少了学员的伤病。

(二)想象教学与实景教学在创新教法中的作用

随着训练的日益科学化和现代高科技的运用,各种运动技术都在飞速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方法,使学员易于学习和快速掌握。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创造性想象是不可缺少的,在创造某种教学法之前将会想到应该做什么,如何去做,在头脑中创造该教学的表象。这种关于随后的动作和这些动作所要达到目的的表象需在实验中去验证,看是否反映客观现实。每一个新的现象、概念都应与现实相符合,不然会变成空想。创造性想象必须依靠再造性想象,知识面高、见识多的人具有丰富多彩的再造性想象因素,这才有利于创造出独特的事物形象。

三、促实战,升华擒敌技术技能

学习擒敌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制服违法犯罪分子,再就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对抗问题。在训练中必须设想出各种复杂情况进行模拟训练,而且应把这个训练作为擒敌技术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模拟对手

我们在执行公务时将会遇到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年轻力壮的、会武术的、不会武术的、负隅顽抗的、虽不顽抗但又不肯束手就擒的等等,所以我们在教学训练中就要针对各种情况,模拟对手进行训练。在模拟对手的练习中,要求学员根据不同的对手,采用不同的时机、力量、手法制敌。例如对手是少年、老人或根本不会武术的人,只要看准时机,动作迅速,手法准确而力量不必过大,只要达到制服对手的目的即可。否则,将会使对手受到不必要的损伤,甚至丧命。而对年轻力壮、会武术、负隅顽抗的对手则必须先以格斗将其击溃,然后抓住战机,以准确迅速的手法,较大的力量将敌制服。在训练中,担当模拟的对手要配合得当,以防止不必要的伤害事故发生。

(二)模拟各种复杂情况

在擒敌实践中,将会遇到各种复杂情况,如体力不支、被敌扼制、敌多于我、受敌凶器威胁等,这就要求我们能应付各种复杂情况,以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的擒敌技巧,克敌制胜。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措施和方法,来进行这方面的训练。例如一队学员模拟“逃犯”,一队学员模拟追捕者,让“逃犯”爬山涉水,追捕者紧追不舍,到达一定的目的地(可预先确定)后将“逃犯”擒获。“逃犯”也可以反抗,以增加练习难度和强度。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同时也提高了学员的兴趣。

9.农机化技术推广之我见 篇九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中学信息技术课改之我见

从计算机课走过来的信息技术课,我们除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电脑技术之外,就是要求学生完成一些电脑作品之类的活动,内容确实贫乏,活动也单调得可以。我们是否真正关注到学习者的本质需要了呢?我们无法回避信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缺位这一事实。面对青少年的强烈渴求,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尤其网络道德教育的薄弱,使青少年只好到学校以外触网,这又使得青少年触网时缺少必要的引导,于是本应是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有力阵地的学校,却成了真空地带。

通过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结合实际,我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充分、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教师在每一节课不需要急着向学生“灌输”新的知识,而是应该先和学生熟悉一下,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为了能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而又不至于占用太多课堂时间,可以采用拟定调查问卷的形式向学生了解情况。在一章学习完毕前,也应做好学生情况的了解。对不足部分及时弥补。

二、小组协作学习模式,调动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运用小组协作的形式,针对情况,有效分组,遇有问题,通过讨论、交流,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取长补短,一段时间后,分各组选出小组长,帮助教师对其他学生进行简单的指导,同时也可带动没有学过的同学认真学习,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也可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标,一举两得。

三、解决问题,任务驱动任务。表层意思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更进一层,可以理解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为学生营造一个寓学于实践的环境,逐步达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而在设置任务时也应注意任务的分解和层次,不能盲目求大,颁布多过多重任务,以致大部分学生不能完成任务,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要保证每堂课的任务的针对性,让大部分学生能够完成,如:在初中信息课第三章Word2000的教学中,整章完成小报的制作这个大任务,而每一节分别有录入、保存、编辑、排版等小任务。各个任务之间要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形成一个阶梯,走到顶层的过程也是学生掌握各知识点的过程。

四、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目前硬件条件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应进一步发挥网络环境的优势,一方面组织多媒体网络环境的教学,适当的演示,引导,解决难点,教师利用电子教室的监视功能,及时发现问题,针对小组辅导,部分答疑,同时利用实时转播功能,展示优秀作品,鼓励学生发表意见,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思路;一方面利用网络的资源共享,使学生熟练使用Internet的各项功能,善于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BBS,论坛等组织学生及时进行信息交流,发现新问题,展示新方法,激励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交流。

五、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积极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把每一个班级中对计算机有着强烈的兴趣的同学组织起来,让我们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更多的知识,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利用网络,了解国际上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组织起来组成兴趣小组,提出不同的课题让他们来探求,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当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让他们学有所成,进一步提高兴趣。而且可以充分培养这些学生作为老师的小助手,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风气和水平的提高。

六、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课程整合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概念,我们不能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简单理解为将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信息技术也不应该仅仅是一种教学工具,它是我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在课程整合中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信息技术老师可以不断的融合其它学科的教师,使他们也成为信息技术的教育者。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才是信息技术课开设的最终目的。

10.企业创新与技术创新之我见 篇十

拥有自己的研发机构,是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标志。《意见》明确提出,要支持企业建立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健全组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成果转化的机制,大幅度提高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在骨干企业的布局建设,支持企业研发机构提升创新能力,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鼓励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建研发机构,共建学科专业,合作实施研发项目。

为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技术创新活动,《意见》提出,对企业研发机构进口科技开发用品或科教用品的,依据相关规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

此外,《意见》还鼓励企业到海外建立研发机构,联合科研院所承担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近年来,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涌现一批面向市场需求、体制机制灵活、以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为主要产品的新型研发组织。《意见》提出,在承担国家科技任务、人才引进等方面,民办科研机构等新型研发组织将与同类公办科研机构享受同等的支持政策。鼓励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

目前人才、科研设备等创新资源主要“富集”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由于条块分割、行业壁垒、互相封闭,信息、成果等创新资源还不能有效共享,既造成很大浪费,又阻碍了技术创新。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创新平台和载体,促进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在当前状况下对于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也更加现实。

《意见》对“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做了明确要求:要建立健全科研院所、高等学校、企业的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的合理运行机制,加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科学仪器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等向企业开发服务的力度,并将资源开放共享情况,纳入其运行绩效的考核。同时,《意见》还指出,要依托骨干转制院所、行业特色高等学校和行业领军企业,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整合相关科研资源,推动建设

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基地,加强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推广扩散。

完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要求每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显然不现实。相比之下,建好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更为必要。

上一篇:反问句免费下一篇:奋发向上谱写美好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