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共7篇)
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篇一
1.1 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简单来说,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分析项目建成或投产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并提出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根据国内外专家的表述, 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进行如下定义:一般而言, 环境影响评价是对规划或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 同时形成跟踪监测的方法或制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预防的对策或减轻影响的措施。
因此,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注重在各项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 最终实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以期达到为开发建设活动决策、经济建设合理布局、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对策及技术提供科学依据的目的。
1.2 环境规划评价概述
环境规划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指导人们规划、科学地进行各项环境保护活动, 依据既定目标对排污削减量进行合理分配, 最终达到约束排污者、改善生态环境、防止资源破坏的效果, 以较小的投资获取最佳的环境效益, 从而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促进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 概述来讲, 环境规划评价即是人类为使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而对自身活动和环境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与环境影响评价不同, 环境规划是21世纪以来国内外环境科学研究的新的重要课题, 并非注重一项规划或建设项目, 而是具有综合性、区域性、长期性特点的评价概念, 承担起了以下重要任务: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体现环境保护以预防为主、是各级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依据、为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市总体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2 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评价工作流程与内容
2.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与内容
鉴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日趋成熟, 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与一系列工作步骤, 因此, 在实际工作中,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过程可以因项目不同而进行修正, 但总体而言, 必须包含以下主要工作原则:
2.1.1
从评价意义上分析, 工作应基本能够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显著影响进行识别, 并作出评估, 同时力争适应所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项目;
2.1.2
从评价角度上分析, 工作应能够将各种结论进行比较与分析, 并确定最佳方案, 包括各种替代方案 (其中包含不建设或不开发方案) 、替代技术等;
2.1.3
从评价结果上分析, 工作应保证能够生成科学、简明、清晰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并使广泛民众能够及时了解可能产生的影响的特征及其重要性;
2.1.4
从评价参与角度上分析, 工作必需执行严格的行政审查程序, 确保包括广泛民众在内的参与度, 最终为决策者提供信息。
2.2 环境规划评价工作流程与内容
与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不同, 基于环境规划评价工作的整体性、综合性、区域性等特点及其工作的复杂程度 (信息密集难以收集、政策性强难以抉择等) , 环境规划评价的工作流程无法固定, 但总结起来,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2.1 环境规划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确立环境规划目标时, 要综合考虑区域环境性质、特征及其功能, 并注意环境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建立环境指标体系时, 则要有利于环境质量政策, 保证环境目标和经济发展目标同步协调, 并充分考虑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
2.2.2 环境规划评价及预测。
主要内容为:一是各种污染源总量的预测, 主要包括大气、废水、废渣、噪声等;二是各种环境污染预测, 即在科学预测主要污染物增长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测算;三是各种生态环境预测, 如城市及农业生态环境、森林草原及沙漠生态环境、珍稀濒危物种及自然保护区、古迹风景区等的预测;四是经济总量预测, 即是对环境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测算。
2.2.3 环境规划方案的生成和决策。
此部分为环境规划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 主要工作为:根据区域财力、物力和管理能力的实际情况, 对环境目标及环境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筛选出最佳环境规划草案, 并不断进行修正、补充和调整, 最终确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2.2.4环境规划的实施与管理。相比较而言, 环境规划评价的实施工作要比编制环境规划更加复杂和困难, 必须要在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督管理下, 组织各方面的力量, 促使规划付诸实施。并实行环境保护的目标管理, 定期进行检查和总结。
3 结语
综上所述, 可以看出, 目前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评价工作任重道远, 必须在充分认识二者概念与意义的基础上, 注重二者联系, 明确二者区分, 合理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安排, 最终达到使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进而为人类自身活动服务的目的。
摘要:环境影响评价与环境规划评价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总体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为环境规划评价作出具体安排, 环境规划评价则是环境影响评价的依据;相比而言, 规划评价是影响评价的前期准备工作, 是使影响评价建立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 影响评价又是规划评价的产物, 是规划评价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手段。因此, 本文将对二者的概念、意义、工作流程与内容等进行阐述与比较。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评价,概念,意义,工作流程与内容
参考文献
[1]肖华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J].金属矿山, 2003, (12) .
[2]侯世全, 邱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比较[J].铁道劳动安全卫生与环保, 2004, 31 (3) .
[3]徐美玲, 包存宽.中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制度剖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10 (6) .
2.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篇二
关键词: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影响评价(EIA);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8-00-01
我国自1979年引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且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并己于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从而确立了战略环境影响评价(SEA)的法律地位,为SEA在各部门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单一项目EIA与交通规划SEA比较
(一)传统环境影响评价(EIA)的不足。90年代以前,环境影响评价主要针对建设工程项目。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停留在低级的项目层次上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己无法适应可持续性思想的要求,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具体体现在:1、严重滞后,缺乏主动性。2、时空范围狭窄。3、公众无法参与。
(二)交通规划SEA的内涵及优点。交通规划SEA具体是指对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提出减缓措施以避免、消除或减缓交通规划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把评价结论应用于交通规划决策的过程。首先,SEA 遵循可持续发展的代际公正原则,即满足近期交通的需求,更考虑长远发展的可持续性。其次, SEA 充分考虑累积环境影响;第三,SEA能够更加充分地、尽早考虑决策的环境效应;从战略决策、污染物排放等全过程制定环境影响预防、控制、降低、补救或补偿措施等减缓措施;实施污染全过程控制,在更大范围设计或选择替代方案,引导和规定以后项目的正确决策。
二、国内外交通规划SEA研究
(一)国外交通规划SEA研究。随着人们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局限性的认识加深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战略环境评价作为一种辅助决策的有效工具,在发达国家开始受到重视。所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开始尝试从交通政策和交通规划层次考虑环境影响,进行战略环境评价的研究和实践。
1、欧洲。欧洲是世界上开展战略环境评价(SEA)研究和实践最多的地区之一,战略环境评价在欧洲被认为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或者一种保证政策、计划、规划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英国规划法规定要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评价,而规划法指导性说明第13条(款)又鼓励地方政府将土地利用和交通综合规划,促进了英国从国家到地方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研究实践的开展。法国1994年进行了A7/A9高速路SEA,主要目的是分析到2010年高速路的交通饱和度并提出避免堵塞的方案(建设新道路、交通管理、增加其它交通方式:如铁路)、评价方案对交通、环境及经济的影响。1998年法国环境部对交通规划的SEA进行了研究,建议SEA要包括:环境现状分析;不同方案环境影响识别;说明方案选择的环境依据;提出减缓措施。
荷兰的交通方面战略环境评价一般是应用在政策评估上,应用在规划层次上很少。根据荷兰的交通规划SEA实践,交通规划SEA的一般过程包括:描述规划要点;环境现状描述和评价;识别可能有影响的环境因素;列出环境保护目标;环境影响分析;不利影响的减缓措施;说明选择方案的原因;后续评估;非技术摘要报告。
2、美国。在美国,除了少数高速路的所有权外,国家并不拥有其它交通设施的所有权,这样的背景就决定了美国的交通规划战略环境评价的实践主要在地方层次上开展。
西雅图交通规划SEA。西雅图在1994年开展了综合交通规划(1996—2020)工作,根据城市所在华盛顿州的环境法要求,规划组织进行了战略环境评价,评价的指标包括交通方面和环境方面,交通指标考察了交通拥挤情况和预测了不同方案中的交通模式划分,环境指标主要有大气质量、噪声、水质量、渔业资源及通道。
威斯康星州城市交通规划SEA研究。威斯康星州(Wisconsin)交通部进行了城市交通规划环境评价研究,编制了导则供本州的城市交通规划部门参考。在导则中建议SEA在规划的一开始就介入,其应被视为规划过程的一个综合部分。战略环境评价应包括划定范围、影响评价和公众参与三部分。
综上所述,欧洲交通规划SEA对评价程序及方法研究较广泛和深入,主要应用在国家层次,对综合交通规划的研究较少;而美国交通规划SEA则主要集中在州和地方层次开展,评价内容也以多模式的综合交通为主。但是欧美进行的交通规划SEA起步较早,交通规划SEA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指标体系等理论较为成熟,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评价体系。
(二)国内交通规划SEA研究
1、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香港对政府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最早开始于1988年,对政府的政策进行环境评价则开始于1992年。香港于1989年完成海港和空港发展规划的环境评估报告,1993年和1994年分别完成铁路发展研究和货物运输研究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1999年和2000年分别完成第三次综合运输研究和第二次铁路发展研究的SEA报告。
2、内地的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杨瑾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中,探索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城市交通发展,建议将战略环境评价(SEA) 引入现在的城市交通战略、规划等方面,切实将抽象的宏观性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与具体交通决策联系起来。并对如何进行SEA 从工作程序、要素考虑、指标选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简而言之,我国的交通规划SEA刚刚开始,国内关于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方法、程序、内容规定、指标体系等,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正处于起步阶段,有关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方法和程序体系有待建立和发展。
三、我国今后开展交通规划SEA的有关建议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区域一体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如何能通过平等合理,有序延续的原则更好地确保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二)加强研究。(三)培养人才。(四)通力協调。交通规划SEA涉及很多交通管理、交通规划、环境等相关政府部门,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通力合作,沟通协调,从制度上保证交通规划SEA的编制和实施。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S].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篇三
( 京 中科 联合环 境科 技 有限公 司, 北 京 100 ) 北 0 06
摘 要 :规 划环 境影 响评 价是 以可持 续发 展 的思 想为 出发 点 ,通过 调 整规 划布 局或 规模 从规 划 源头预 防环 境 污染和 生 态破 坏。
文章探讨 了化工建设规划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学体系,并以武汉化工新城为例 ,对该理论方法体 系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化 工 ;规划 ;生态环境 影 响评 价 中图 分 类号 : X86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0― 30( 0 ) 5 0 4― 2 07 07 2 1 0― 15 0 1
S ud n t c l i a m p c se s e fc e ia nd ti l o sr c i npl n ng t y o hee oogc l i a ta s s m nto h m c l i usra n t u to a ni c
HeXi c u nh n
( e igZ o g eU i dE io me tl ce c B in h n k nt m’ n na in e&T cn lg o Ld. in 0 0 ) j e r S eh oo yC . t.Be ig1 0 6 j
A src:T eE v om n lm at s s et r l P I)nantiel o ss ialdvl m n ii t i rn riigh b t t h ni n et pc A s s n f a EA i ra a f ut nb ee p et tsr n f t d t e a r aI e m P n( o c ed s a e o , y g o ie c n t
polto nt eh a sra Th pe s u s dt h mia n usr o sr cin pa ige oo ia mp c s e s n h o isa d meh ds a d lui ni h e d te m. epa rdic s e c e ― l d tyc n tu to lnnn c lgc l he c i i a ta s sme tte re n to , n
tk ntec n t cin o h n C e c l n u t a t a ne a l ,h a e t d c dt ete r sa dme o s a e o sr t f h u o Wu a h mia d s il y sa mp e tep p r n r u e o i n t d . I r Ci x i o h h e h Ke r s C e c l n u t ; l n
i g E oo ia a t s s me t y wo d : h mia d s P a nn ; c lgc l mp c e s n I y r I As
论 基 础包 括 了 生态 承 载力 理论 ―― 可 持续 发 展 的核心 理论 、景 观 引言 20 年 9月 1日, 《中华 人 民 共 和 国环 境 影 响 评 价 法 》正 生 态学 理论 、污染 生 态学理论 、保 护生 态学 理论等 。 03 式 颁 布 实 施 , 该 法 将 规 划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 ni n et pc E v om n lm at 23 环境 系 统 工 程 理 论 r aI . A ssm n f l ,简称 P I s s eto Pa e r n EA)写进 法 律 ,标 志着 规划 环境 影 响 从 生 态 的角 度分 析 ,环境 系 统工 程 的基 本思想 就是 对 规划 的 评 价 制度 的 正式 确 立 l l 评 法 颁 布 以前 ,我 国在项 目环 境 影 响 各 个方 面进行 分 析 探讨 ,对 整个 系 统优 化 合理 的配 置 ,达到 最优 】 。环 评 价 中制 定 了项 目必须 “ 合 规 划” 的 原则 ,但 规 划本 身 却 没有 的 生态效 益 。 符 进 行过 环 境 影 响 的论 证 。对 项 目环 境 影 响评 价局 限性认 识 的 不断 24 生态 经 济 学 理 论 .
生 态经 济 学是 生 态学 和经 济学 密 切结 合 的科学 ,它 的理 论核 益 受 到 重视 的两 个 根本 原 因 。 本文 着 重 探 讨化 工建 设规 划 生 态 心 是生 态 与经 济 协 调发 展 。即用 定 量或 半定 量 的方 式把 规划 过 程 环境 影 响评 价 的理论 和 方法 。 中涉及 的各种 类 型 生态 破坏 的 成本 折算 出一个 数值 ,给 规划 决 策 1 化工 建 设规 划 生态环 境影 响途径 者 一个宏 观 的依据 。 生 态 环 境影 响 评价 的基本 对 象是 生 态 系统 ,生 态 环境 影 响评 25 循 环 经 济 理 论 . 价 主要 是 关 注建 设 或 规划 对 生态 系统 造成 的变化 ,通 过实施 一 系 循 环经 济 的特 点在 于 对资 源 的重 复利 用 、循环 利用 和综 合利 列改 善 生 态环 境 的 措施 ,减 轻 建设 对 生态 环 境 的影 响 19 年 国 用 ,通过 资 源 的低 投入 、高利 用和 污染 物 的低 排放 啊尽量 减少 废 97 家环保总局颁布了 《 非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对于 弃 物 的 产生 。化 工 园 区 内的企 业通 过 产业 耦 合 ,废 物 回收 利用 等 】 非 污 染 生 态环 境 影 响评 价 的 内容 、方法 和 程 序都 做 了 相应 规定 , 方 式 ,达 到资源 利用 率 的最 大化 。 但 对 于 污染 生 态 环 境影 响 评 价 的方 法 、内容 等 目前还 处
于探 讨 阶 3 化 工建 设规 划生态 环境 影响评 价方 法 段 。化 工 行 业 对 生 态环 境 的影 响 除 了包 括 非 污染 型建 设可能 产 生 31 项 目环评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方法 . 的生 态 环 境影 响 以外 ,还 有 工业 “ 三废 ”排 放 对 规划 区域生 态 系 由 于规 划 环境 影响 评价 方法 学 的研 究还 处 于初 步发 展阶段 , 统 的影 响 , “ 三废 ”通 常 是有 毒 有 害 的物 质 ,如 果没 有 经过 严 格 因此 规 划环 评 中生 态环 境 影 响评价 沿 用 了一 些项 目环 评 中的生 态 的处 理后 再 进 行 排 放往 往 对 生态 环 境造 成 了 直接 危 害或 长期 、潜 环 境 影 响评 价 的基 本方 法 ,其 中运 用 比较 广 泛 的有生 态机 理法 、 在 的影 响 。 质 量指 标法 、景 观生 态学方 法 、专 家咨 询法 等。 2 化 工建 设 规划 生态环 境 影响 评价 的理 论方 法基础 32 生态 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 -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生态 系统 服 务功 能是 指 生态 系统 与 生态 过程 中所形 成 及维 持 规 划 环境 影 响评价 是 实现 可持续 发展 的中心环 节和 重要标 志 , 的人类赖 以生 存 的 自然 环境 条件与 效用 。其 评估 方法可 分为两 类 : 规 划环 境 影 响 评价 的指 导思 想 和研 究 方 法与 可 持续 发展 理 论 高度 是替代市场技术 ,它以 “ 影子价格”和消费者剩余来表达该类 统一 。笔 者认 为 ,生态 敏 感 因 子和 生态 敏 感 区是 评 价经 济 发 达地 经济价值;二是模拟市场技术 嘲f 又称假设市场技术 ) ,它以支付 区生态系统 发展 的可持续性,制定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因素 意愿和净支付意愿来表达该类经济价值。 化工建设规划追求 的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挣续,是可持 33 生态足迹评价方法 . 续发展不可分割的三个方面 ,避免牺牲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 】 生态足迹法是定量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生态承载力的 代价获得经济效益, 从而达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共同的发展。 种较常用 的方法 。生态足迹 是生产这些人 口所消费的所有资 22 生 态 学 理 论 . 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生 的废弃物所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的总 生态 学 是 研究 生 物 与环 境 相互 关 系 的科 学 。生 态学 理论 的内 面积 。 而生 态 承载 力 则是 在技 术条 件 不 变 的情 况下 ,一个 区域 能 涵 是 生态 系统 嘲 ,用 于 化 工建 设 规划 生 态 影 响 评价 中的生 态 学 理 够提供给人类 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将两者进行
比较就可
加 深和 确 保 环 境 的可 持 续发 展要 求 是 规 划环 境 影响 评价 产 生并 日
一
。
一
N R H R N I N E T 5 O T E N E V R M N 1 O 4
北 方环 境
第2 卷 3
第 5期
2 1 年 5月 01
47 规划后的生态建设措施 . 围绕 生 态保 护 目标 ,根据 规划 对生 态 系统 的影 响 ,提 出规 划 后 的生态建 设措施 如道路 绿化 、生态 防护绿地 和附属 绿地 的建设 ; 长江 湿地 的保护 和恢 复 , 出一定 数量 的岸线作 为生态 岸线 保护 , 划 另外 对 污染 较为 严重 的北 湖 进行 水生 植 被恢 复重 建 ;对 生态 敏感 区 的保护 , 点保护 长江天然 湿地 现状 , 重 严格 控制水 域 污染物 排觇 在化 工 区周 边营建 宽度 在 10一 l0 m的宽带生 态 隔离林 带等 。 5 O0 48 规 划 调 整 建议 . 对 规划 的不 恰 当处提 出了相应 调 整建 议 ,主要 包括 :建 议 不 能满 足 卫 生防 护距 离要 求 的规 划 区左岭 组 团进行 搬 迁 ;确定 规 划 区 内大 气 防护 范 围外 的土地 用 作农 业或 生态 隔离 带 ;规 划 区长 江 岸线 港 口建 设 过于 密集 ,将 影 响长 江生 态环 境 ,建议 将 北 湖大 港 下 游至 白浒 山一带作 为 生 态岸 线进 行保 护 ;加强 长 江沿 江 湿地 修 复 和重 建 ;加强 沿 江 防护林 带 和规 划 区边界 的 生态 廊道 建 设 ,保
以判断该 区域是否处于生态赤字或盈余状态 ,从而判定 区域可持
续 发展 能 力。
34 地理信息 系统 ( S) . GI 分析方法 地 理信息 系统 ( I ) 在计 算机 软、硬件 支持 下 ,采用 地理 GS 是 模 型分 析 方法 ,通 过 提供 多 种 空 间的 、动态 的地理 信 息 ,对地 理 空 间数 据 库 和信 息 实现 输入 、存储 、管 理 、检 索 、处理 和 综合 分
析 的技术 系统 J 。 。
4 实例 研究
41 规 划概 况 . 武 汉化 工新 城规 划 区总面 积 8. m ,规 划范 围为 老武 黄公路 91 k 以北 、长 江西 岸 以西 、武汉 绕城 公 路 以东 。规 划搬 迁 安置 主 城 区 内现 有相 关化 工企 业 ,入 城 “ 归堆 ” ,建设 8 万 吨 , 乙烯 项 目 O 年 建 设 t I “。
42 规划区域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 . 武汉 化 工新 城规 划 区 紧邻 长江 ,地 形平坦开 阔 ,地 貌形 态属 证 主城 区生态安 全。 长江 中 游 的河 漫滩 ,局 部 山林 地 在化 工新 城 的南 部东 西 向分 布 , 49 结论 . 地 形 大 多 以耕地 、水 系为 主 。规划 区域受 人 为干 扰较 严 重 ,生物 武 汉 化工
新 城规 划 保持 了现 有 的湖泊 和长 江湿 地 ,湖 泊和 森 多样 性 和生 态 系统 结构 有 退化 迹 象 ,主要植 被为 人 为影 响大 的半 林 生 态系 统维 持现 有格 局 。规 划实 施后 ,区内农 业 生态 体 系 由城 自然 生 态 系统 。湿 地生 态 系统 包 括 了北湖 水 系 、伍家 湖 以及 长 江 市 工业 景 观和 人工 绿地 景 观替 代 ,使 长江 污排 口规 划 区江 段产 卵 阳逻段 ,规 划江段 分布 有 四大 家鱼 的产 卵场 。 区局 部水 域受 影 响。保 留部 分 长江 生态 岸线 ,可 减 缓水 生 生态 的 43 规划对区域生态系统的影响 . 影 响 ,确 保长 江与后 方陆域 生态廊 道连通 性 。 以 生 态 调 查 结 果 为 基 础 , 主 要 从 各 个 生 态 系 统 结 构 和 5 建 议 功 能 两 方 面 探 讨 规 划 对 区 域 生 态 的 影 响 。规 划 占用 农 业 用 地 化 工建设 规划 是一个 涉及经 济 、和社 会三个 方面 的规 划 , 环境
54 . h 687 m ,这部 分农业 生 态系统 服务 功能将彻 底 丧失 ,主要包 括 且 不 同化 工行 业 的行业 产 生 的特征 污 染物 不 同 ,污 染 物 的产生 方 6
大气 组 分调 节 价值 、水 土 保 持价 值 、营养 物 质循 环 价值 和 涵养 水 分 的价值 , 部分 总价值 每年 减少 147 6 元; 划进行 绿化 后 , 此 09 8 万 规 生 态绿 地和 生态 廊 道 的.阻 隔使 乙烯 等有 机工 业废 气 、S O 等 O 、N 大气 污 染 物 的排放 对 周边 农 作物 影 响不 大 。规划 后 由 于码 头 的建 设 、建 设后 船舶 密 度 的增 加 、工 业尾 水 的排 放对 长 江湿 地 生态 系 统 和 四大 家鱼 产卵场 有一 定影 响。 44 规划 区生 态 承 载 力 分 析 . 生 态 承 载 力 的 计 算 是 基 于 较 大 区域 范 围 的 ,本 文 用 武 汉 市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代 替 规 划 现 有 的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运 用 生 态 足 迹 法 计 算 出 武 汉 市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规 划 区 现 有 人 均 生 态 足 迹 为 2 7 26 m ,人 均 生 态 承 载 力 为 0 8h . 10 h 4 . 2 m ,人 均 生 态 赤 字 1 8 7 .9 6 h m ,高 于 湖北省 生态 赤字 ( 1 56)。规划将 引起 土 地利 用格 一 .6 0 局 变化 ,区域 内总 生态 承 载力 还会 下降 1392 m 。针对 这 种情 03 .h 况, 评价 提出建 立科 学生 态环境 预警 系统 , 效利用 现有 资源存 量 , 高 倡 导绿 色生产 模式 ;控 制人 口数量 等建议 。 45 规 划 用地 生 态 适 宜 度 分 析 . 生态 适 宜度 指标 分析 法 是较 常用
的综 合 指数 法 的拓展 形 式 , 常 运 用 于环 境质 量现 状 评价 和 规划 环境 评 价 。规 划工 业 区生 态适 宜 度 中一 级 指 标 为 自然 生 态 指标 占权 重 5%,人 文生 态 指 标 占 8 4 %,二级 指 标包 括 了环境 质 量 、生 态 环境 、自然 地 理 、基 础设 2 施 、人 力 资 源和 综 合 条 件 ,下 属 三 级指 标 共 2 项 。分 析 结果 表 1 明 :人文 生 态类 的 9 指 标 合计 评 价分 为 3. , 占满分 4 的 项 45 2 2分 8 . %,表 明规 划 区 内基 础设 施 和综 合条 件 比较 完 善 ,工 业 基 础 15 5 较 好 。规划 工业 区 土地利 用 生态适 宜度 的总 分 为 6. ,属 于 “ 75 7 比 较适宜”级 ,可见工业区用地规划基本合理。
式 和 产生 量 和排放 方 式和 排放 量 也有 所不 同 ,所 以对 于不 同 的化 工 建 设规 划还 要从 规 划 区域 的生态 环 境现 状和 污染 源 产生 排放 途 径 人 手 ,对方 法体 系 进一 步完 善 。在 下阶 段工 作 中 ,对于 理论 体 系 的研究 还应 从 规划 开发 生 态影 响 累积 的过程 人 手 ,探讨 规划 对 生 态 系统 累积 影 响 的规律 和 程度 ,完 善化 工建 设规 划 生态 环境 影 响评价 的理论 和方法 。
参考 文献
[ 1 】陈蓉 . 论 我 国规划 环境 影 响评 价制 度及 其 完 善 . 浅 规划 研
究 , 0 , 88― 6 2 4 ( : 8. 0 8 )4
2 毕军 , 高普辛 , 推进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的新战略 . 农业 环境 与发 展 , 9 ,1 ) ―. 1 4lf : 3 9 41 【 3 ]国家环境 保 护总局 . 境影 响评价 技 术导则 一非污 染 生态 环 影响 . 9. 1 8 9 [】 新春 ,梅桂 友 等 . 济发 达地 区生 态 系统 可持 续发展 敏 4何 经 感 因子 和 敏 感 区分 析 一以 宁 波 市北 仑 区为例 . 全 与环 保 工 程 , 安
20 , ( : 4 0 51 3 1 . 2 )- a l . t t i e vrn e t se s e t nen t n l 5 S de B Sr e c n i m na ass m n: t ai a r ag o l I r o
e p re c n uu ep o p csPrpae o: eChnaMan a ―Ho g x ein ea d ftr r s e t. e r dfrTh i ilnd n
K n y o i m o go a E A, n o g 1 9 . o gS mp su nRe i n l I Ho gK n ,9 9
【 蔡晓明. 6 】 生态 系统 生态学 . 京 : 学 出版 社 , 0 . 北 科 2 1 0
[
周 宏春 . 7 ] 循环经 济 与循环经 济学 . 科技 中国 , 0 ,3― 9 2 59 5 3. 0 : 8 汪俊 三 , 鉴 明 , 金 蔡信 德 等 . 态破 坏经 济损 失分 析 方法 . 生 北京 : 中国环境 科 学 出版社 ,96 19 .
张志强 . 9 生态足 迹的概念及 计算模 型 . 生态经济 , 0, 20 0 1 :-1 08 0. 46 基于 GI . S的景观 生态 完整性分析 规划生态评价区生态景观格局现状特征为 :半 自然类型斑块 [】 1 何德文, 0 柴立元 . 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影响评价 中的应用 . 占规划面积的 5 . 3 %,其次是 自然类型斑块 ;根据景观多样性分 工业 安全 与环保 , 0 , ( : ― 3 9 2 2 833 3 . 0 2 )0
析指 标 ,评 价范 围内 主要 景 观是 农业 用地 ,景观 多样 性 和 均匀 度 【1 中交第二航 务勘 察设计 院 . 汉化工 新城 总体规 划环境 影 1】 武 不高 。 规划 实施后 , 工斑块 显著 增加 , 自然 类型 斑块 大量下 降 , 响评 价报 告书 . 0 . 人 半 2 6 0 收稿 日期 :21- 4 0 01 0 - 8 景观 复 杂性 有 所增 加 ,规 划 区受 人为 干扰 的程度 要 比外 围的 自然 地域 强 烈 得多 ,规 划后 ,区域 自然斑 块对 于 干扰 的抗性 以及受 到 作 者简 介 :何 新春 f 7 一,男,硕 士,工 程 师,研 究方 向: 1 8) 9 干扰后的自然调节能力相对较弱,区域生态系统相对较脆弱。 环境 评价 、规 划和研 究工作 .
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篇四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十二五”时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工作,从决策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十二五”时期规划环评工作的重要意义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央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规划环评从宏观层面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强化,产业布局与生态安全格局间的矛盾凸显,人民群众维护环境权益的要求不断提高,治污减排、改善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等环境保护的压力继续加大,对规划环评从决策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规划环评仍存在机制不完善、进展不均衡、力量不匹配以及支撑不到位等问题,与“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战略目标任务和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必须更加重视“十二五”规划环评工作,不断提高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推动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道路,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二、“十二五”时期规划环评工作的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提高规划环评的有效性,提升从决策源头和宏观战略层面解决重大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目标,不断完善规划环评的体制机制,努力构建较为完善的规划环评管理体系;不断加强技术和基础能力建设,构建较为完善的规划环评基础支撑体系。
(二)基本原则
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以重点区域及行业战略环境评价和重点领域的规划环评为突破口,推动“一地三域十专项”规划环评工作。
整体推进、分类指导。既要全面推进规划环评工作,又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行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各领域规划的差异性,分类制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
部门合作、齐抓共管。积极创新规划环评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以及公众参与规划环评的主动性、积极性,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十二五”时期规划环评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战略环评,提高从宏观层面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紧紧围绕“十二五”时期国家和地方区域发展战略,着重抓好经济快速增长区、基础性与战略性产业的主要分布区、节能减排和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区、具有全局性的生态服务功能区等重点区域和关系区域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大、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重点行业的战略环评,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和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是以战略环评为抓手,切实发挥战略环评对地方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宏观决策的支撑作用,完善环境保护参与综合决策的机制;加强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不断探索适合国情战略环评新思路、新模式,拓展和丰富战略环评内涵。
(二)抓好重点领域规划环评,集中力量解决布局性、结构性关键环境问题一是严格执行《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环发〔2011〕14号)的规定,着重抓好化工石化园区和其他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高环境风险产业园区规划环评,促进布局优化、结构升级和节能减排。
二是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办〔2010〕38号)的规定,着重抓好地区性重点港口的规划环评,从源头预防港口开发建设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三是贯彻落实“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的基本原则,着重抓好流域梯级开发、航道建设等涉及江河湖泊开发利用的规划环评,促进流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是抓好经济发展快、资源环境与城市发展矛盾突出的区域重点城市的规划环评,科学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和优化空间布局,提高环境承载力对城市发展的优化调控作用,不断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和水平。
五是统筹资源能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安全,着重抓好资源富集、开发强度较大、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的资源能源开发区域的规划环评,推动形成有利于维护区域资源能源安全又不损害生态安全的资源开发格局。
六是结合西部大开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重点加强“两高一资”行业的规划环评,防止落后产能向中西部转移,避免出现新的布局性和结构性环境问题。
(三)加强能力建设,构建科学严谨、扎实有效的基础支撑体系
一是加强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规划环评管理工作;加大对技术评估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提升技术支撑能力。
二是增强队伍能力建设。继续加强环评管理人员和环评技术人员培训,不断创新培训模式,丰富培训内容,提升规划环评人员的业务能力。
三是推动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开展规划环评的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交流先进理念和经验,推进规划环评的理论创新和技术进步。
四、完善规划环评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加快制定地方性法规。加快制定促进规划环评实施的地方性法规,不断丰富和完善规划环评的法律体系,为规划环评工作开展提供更加完备的法律保障。
(二)积极推动建立部门合作。积极完善与发改、工信、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主动了解有关部门“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推进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全过程参与规划编制工作,增强规划环评参与综合决策的深度和广度。
(三)完善分类管理和分级审查制度。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一地三域十专项”不同类型的规划环评分类管理具体要求,提高规划环评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完善分级审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编制的规划环评文件的审查主体和程序要求。
(四)强化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联动。对未进行环评的规划所包含的建设项目,不予受理;已经批准的规划在实施范围、适用期限、规模、结构和布局等方面进行重大调整或修订的,应当重新或补充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开展环评工作的规划,其包含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可以适当简化。
(五)推进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对于“十一五”期间实施的对环境有重大影响的规划,应督促规划编制部门及时组织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及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增强规划环评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六)完善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对于涉及公众环境权益的规划环评,要及时公开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完善规划环评社会参与平台,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规划环评的良性互动局面。
五、近期主要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是谋篇布局的关键时期。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紧紧抓住“十二五”规划编制的大好机遇,牢牢把握主题、主线和新要求,深入做好规划环评工作,推进环境保护参与宏观决策,提升从宏观战略层面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实现地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近期应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一次汇报,全面部署。结合本通知精神,向政府做一次工作汇报,明确本地区“十二五”时期规划环评工作目标任务和实施方案,全面部署,落实责任,分工协作。
(二)进行一次梳理,明确目录。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的要求,对照《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环发〔2004〕98号),会同有关部门对本地区“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任务做一次梳理,进一步明确本地区“十二五”时期开展环评的规划具体目录。
(三)开展一批试点,探索模式。抓一批规划环评的试点,探索适合本地区开展规划环评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不同层面、不同领域推动规划环评工作的开展,为规划环评优化经济发展积累经验。
(四)组织一次交流,总结经验。召开规划环评工作交流会,总结“十一五”期间规划环评工作开展的成就和经验,探讨“十二五”时期规划环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思路、新做法,提高规划环评的质量和水平。
各级环境保护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会议精神,不断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检查,不断提高规划环评有效性,努力开创规划环评工作新局面。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主题词:环保 环评 规划 通知
5.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篇五
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摘要:在全面分析城市土地利用规划EIA的概念内涵和特征基础上,提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EIA的`一般工作程序和主要内容,并基于DPSIR理论模型构建城市土地利用规划EIA的指标体系框架,进而结合太原市土地利用规划EIA,对主要评价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应用.作 者:李贞 冷飞 刘艳菊 作者单位:李贞(山西财经大学环境经济系,山西,太原,030006)冷飞,刘艳菊(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875)
期 刊:环境保护 PKUCSSCI Journal: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2006, (4) 分类号:X8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6.土地规划中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篇六
一、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概念
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对规划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认真调查的基础上, 依据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通过对规划方案的环境影响分析, 识别影响环境的主要因子, 预测和评价规划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 完善土地利用规划, 保证规划方案的实施和环境的有效保护, 并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以预防为主的工具和手段。其着眼点不在于规划实施后减缓不利环境影响, 而是通过对地区环境、社会、资源综合能力的分析, 从源头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通过环评可以搞清周围环境的现状和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范围、程度和趋势, 采取有针对性地环境保护措施, 从而为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 评价指标的框架体系构建
土地利用规划引起的环境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是自然生物物理条件与人类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可分为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等方面建立多项指标。
(二) 评价指标的内涵、量化及评价标准
1) 社会环境指标。a.土地利用率。指规划区内已经开发利用的土地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 它表示区域内土地开发利用的程度。其量化公式为:土地利用率=农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区域总面积。b.耕地压力指数。耕地压力指数指一定区域为保障食物安全所需的最小的人均耕地面积与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对比关系, 可以衡量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后规划区内耕地资源的紧张程度, 可作为耕地保护的调控指标。量化公式:K=Smin/Sα。式中:K为耕地压力指数;Smin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hm2/人) ;Sα为实际人均耕地面积 (hm2/人) 。c.社会稳定程度。社会稳定程度用来衡量规划区的公众对土地利用规划的支持或接受程度的指标。
2) 经济效益指标。a.地均GDP。通常情况下是指按国土面积计算的每平方公里国土承载的GDP, 本文用建设用地的地均GDP来代替, 即每平方公顷建设用地上所承载的GDP, 单位为万元/公顷。b.生态承载力。生态承载力指区域所能提供的各种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总和。人均生态承载力则指人均占有的生态空间。将现有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水域等物理空间的面积乘以相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 就可得出带有世界平均产量的世界平均生态空间面积, 即生态承载力。c.生物的丰度指数。生物丰富度指数指评价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丰贫程度。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生物丰度决定着生态系统的面貌, 是反映生态质量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04) 。生物丰度指数= (0.5×森林面积+0.3×水域面积+0.15×草地面积+0.05×其他) /区域面积d.植被覆盖指数。植物覆盖指数是指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及耕地三种类型面积占评价区域面积的综合比。在地表生态环境的众多组成因子中,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状况是最直观的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04) 。植被覆盖指数= (0.5×林地面积十0.3×草地面积十0.2×耕地面积十0.2×园地面积) /区域面积。e.生态用地比率。生态用地是以发挥自然生态功能为主的土地类型, 包括林地、园地、牧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五个二级用地类型, 虽然没有被人类生产和生活直接利用, 但是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科研价值。其计算公式为:生态用地比率=生态用地面积/区域总面积f.自然景观保有量。指规划区内自然地貌、自然植被、自然水面等的保持状况。量化公式:自然景观保有量=保持的自然景观面积/土地总面积。g.绿地覆盖率。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 不论是自然植物或人工栽培的, 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均可称为绿地。计算公式为:绿地覆盖率= (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地面积+园地面积) /区域面积。
三、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评价方法
(一) 规划中环境评价方法
土地规划中的环境评价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存在不同的评价方法, 包括核查表法、矩阵法、网络法、费用效益分析法、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法、遥感技术、系统综合集成方法、主观评价法等。
(二) 规划中环境评价方法确定
土地规划利用的评价对象高于一般建设项目, 同时评价时限较长 (与土地规划利用同步) , 因而评价时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和信息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和灰色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选择评价方法时要充分考虑其特性, 有待于利用可以弥补单一评价方法缺陷的多种集成方法的综合研究,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评价需要。
四、开展土地规划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建议
1) 加强土地规划利用环境评价的应用基础研究。土地规划利用的环境评价是一门应用技术, 评价的效果除了依赖基础数据的数量和质量、评价指标选取的科学性、评价方法的合理性等外, 土地利用变化与环境效应之间的关系、土地评价的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基本方法的研究都非常重要, 需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研究。
2) 加强土地规划利用环境评价的方法研究。土地规划的环境评价涉及更宏观的尺度, 许多定量的指标不容易获取, 在规划方法上应结合案例的研究, 对比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性加以应用。
3) 加强多学科的合作和公众参与。土地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整合多学科人才, 凝聚多学科知识, 集成多学科的方法。同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土地使用者主体更多的参与到土地利用中, 这一工作应加强公众的参与。
参考文献
[1]王敏, 董金玮, 郑新奇.土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水土保持研究, 2008.
[2]王永生, 环评.新一轮土地规划修编的重要举措[J].中国国土资源报, 2006.
[3]部风涛.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释义[M].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1999.
7.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篇七
关键词:轨道交通 环境影响 评价
1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评价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评价是指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后建设前进行全面系统的环境影响评价,包括轨道交通建设对生态环境、社会环境以及生活环境产生的影响是都在允许范围之内,根据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1 城市轨道交通环境评价指标 当前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行都采用电力牵引模式,其产生的气体污染源主要为郊区发电站,从这一点说,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不考虑空气污染因素,主要的环境因素包括声环境影响因素、振动环境影响因素、电磁环境影响因素、生态与景观影响因素等,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规模比较大,这些环境影响因素的指标若超出标准对于城市环境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的环境评价指标如下:
①声环境评价指标。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行都是多车节编组机车行驶,这就会产生较高声级的噪音,造成噪音污染,如果发生于居民区或者人口聚集区,会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这就要求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要全面考虑声环境影响,通过合理的轨道规划、列车运行速度规划、钢轨建设等级规划等各个方面规划设计实现对声环境污染的控制。②振动环境评价指标。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系统中,运行列车冲击轨道产生的振动通过地质传播可以作用于周围的建筑物,诱发附近产生二次振动或噪声,严重影响周围环境的安全,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要求做到车辆重量、轨道结构、隔振措施等防振规划工作。③电磁环境评价指标。当前的轨道交通都采用电力牵引,电力牵引有着环保的好处,但也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干扰,会干扰线路周围的一定范围内电磁敏感设施的正常工作。城市轨道交通的电压等级为1.5千伏,电流强度小,只要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中实施有效的防护措施,就能将电磁影响降低到安全范围之内。
1.2 环境评价的作用 按照其作业内容来说应该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的检验,针对其环境影响方面的不足做出合理評价,对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科学合理性有着重要的作用:①环境指标评价的内容涉及到城市环境的各个方面,通过对轨道交通规划的环境评价能够切实保证规划过程中遗漏的需要考虑的因素。②环境指标评价与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是两个作业系统,这样能有效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从城市环境发展的角度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③环境指标评价是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方案的验证过程,能够发现问题的同时,提出可行性参考意见,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合理改进。
2 哈尔滨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评价分析
2.1 项目概况 轨道交通1号线为规划路网中一条正南-东北向的直径线,位于城市主轴线上,可与其它4条轨道交通线6次相交换乘,是一条骨干线路。轨道交通一期工程哈尔滨东站-医大二院段,其建设有利于缓解哈市客运交通紧张状况,有利于哈市城市综合交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加速大都市的建设进程。
2.2 环境评价分析 ①声环境指标分析。工程营运噪声对地面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站台风亭附近。为了给站台和隧道区间的通风换气,每个地下站台都设有风机房,将地面新鲜空气去更换地下污浊空气。由于风机通风量大,达8×104m3/h,机房噪声高达115dB(A),风机噪声沿着通风道传到地面,由风井口辐射出来。但是地铁站台到地面的高度一般都有十几米,通风机的通风长度将更长。风机的空气动力性噪声在风道中经消声处理后,传到地面风井口应不会很大了。根据对活塞通风亭出口噪声的类比调查,其噪声源强在45dB(A)以下,对环境影响较小。②振动环境指标分析。环境振动现状监测遵照《城市区域环境振动测量方法》(GB10071-88)中的“无规振动”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值为铅垂向Z计权振动加速度级VLz,以累计百分Z振级VLz10作为评价量。VLz=20lg(a/ao) (dB)式中:a——测点振动加速度,m/s2;ao——参考振动加速度,m/s2,ao=10-6m/s2。③电磁环境指标分析。地铁列车启动时产生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2~26MHz之间,这一频段的电磁辐射场强值在41.24dB~54.8dB之间,测试时在30~300MHz频段没有检测出电磁辐射分量,由此可见,地铁列车启动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强度远小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中的一级标准限值。地铁列车运行时的电磁辐射频率范围为3.2~13.5MHz,其辐射的电磁场强亦远小于《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中的一级标准限值。
由于本工程轨道和车站全部为地下式,乘车人群流动性大,站台候车平均时间短,受列车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时间更短,因此地铁列车的运行对候车人群的健康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2.3 评价结果 通过对声环境振动环境以及电磁环境指标的分析,该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规划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基本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符合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3 结语
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环境指标的评价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作业内容,保证环境指标评价的科学有效能够有效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爱勤.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06.
[2]陈晨,基于环境互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1,0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推荐阅读:
环境影响评价流程08-10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08-12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写10-26
水电站环境影响评价06-29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论文09-07
环境影响评价试题库09-29
社区环境规划08-06
环境规划指南08-06
环境规划答案08-08
新农村环境规划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