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07-19

《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共10篇)

1.《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

《玲玲的画 》教学反思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

收获之一:四步识字扎实有效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组内交流识字方法,加深记忆。最后,巩固识字,在这一环节我设计了由字到词再到句子最后到课文。通过检查学生的识字率达99、8℅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动作演示,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

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看表演说意思并用词语说话,学生就对 “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学生就对谴词造句的妙处有了更深的体会,为以后的写作积淀了语言,使学生的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平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写字教学扎实、有效

在写字教学这一环节,我先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组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接着师范写较难写的字,最后生临写。

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对于读我指导的不够,在检查学生识字情况时,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让学生读,但没有及时进行指导,导致学生在读课文时读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在指导读上下功夫。

2.《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篇二

这节课是《玲玲的画》第二课时,我以玲玲的心情变化为主线,以理解文中爸爸的话“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为主要问题来理解课文。

在探究“玲玲哭了的原音”的教学中,我抓住“啪”这个象声词,理解象声词的概念,体会玲玲的难过心情,了解玲玲哭了的原因。首先,演示彩笔掉地上的声音,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象声词。在教学本来设计了相关的练习,并想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象声词,但是一紧张给忘记了。

3.《玲玲的画》教学反思 篇三

一次并不陌生的“初遇”

“聪明的小眼睛看过来,我姓陈,小朋友叫我什么呢?”孩子们齐声回答:“陈老师!”“能不能甜甜的叫一声呀?”“陈—老—师!”正式开课前,素未谋面的师生们营造了和谐的气氛。“平时是怎么表扬自己的?”“嘿嘿,我真棒!”小朋友齐声回答。“再加上一声‘ye’!”“嘿嘿,我真棒‘ye’!”哈哈,顿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一个贯穿始终的提问

“孩子们,咱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把课文的主角玲玲叫得特别响亮。“读了‘玲玲的画’这个题目,你们心里有什么疑问呢?”

教师用一个问题作为了这节语文课的开场白。他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一大堆充满想象的解释,正式启动了这堂课学生们的大脑。

在每个环节,教师都有意将这个提问贯穿着,要么做预备铺垫,要么设置理解思路迂回揭示谜底,要么让学生自主研究,找到问题的答案。本来稍显零乱的教学内容,因为这一个问题而得到了意识上的统一,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老师讲课思路也非常清晰。

一批核心关键的部件

教师提出了关于课文的理解的问题,却没有盲目求快解决。这节语文课,教师依然从分自然段、识字等基本环节入手,但在划分段落和识字环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和创新。

没有用教师的权威,去确定到底有多少个自然段,而是将权力“下放”给学生,由他们来商量确定,最后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答案。学生的探究和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在识字环节,同桌之间进行互动,调动了孩子朗读的兴趣,超越了一般教学模式下的效果,用“开火车”的方式来提高认知难度,以及将刚学会的书面语(如“端详”),及时运用于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中(“咱们看看玲玲的这幅画,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请你仔细端详端详”)。这些施教的小细节,及时巩固了初学的生字。探究用形状相似的字来记忆的方法,既达到掌握生字的效果,还辨析了易错的字类,可谓一举两得。对“趴”等动词的强调,直接为理解课文做了充分准备。

一次无法删减的模仿

除了对动词的探究,对重点词汇的解读外,教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情景,模仿“玲玲”的语气,读出人物的思想活动和感情来。而最值得称道的是,其他学生又成为模仿者的评判人,到底是不是读出了课文中人物焦急、疑惑、茅塞顿开和高兴的语气,不由老师说了算,而是认真倾听的其他学生。通过这样的环节,学生之间也形成了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评价,事实上是走向了对课文的深层次理解。

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教师将探究、评判的权力和标准交给学生,却掌握着理解的节奏和思路,提高了课堂效率,将全班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如何理解课文这一基本教学要求上。

一场不能止步的变革

尽管教师在这节语文课的课堂组织和课前准备上下了很大工夫,但我觉得上好这堂语文课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这篇课文的起因是,画被弄脏,却又来不及画,结果则是获得了一等奖。如何将坏事变为了好事?其经过是,得到父亲的提示,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这个转变的过程十分重要,这个过程,学生应该自己去细细体会,最终得出,只要积极动脑思考,坏事也可以转化为好事。

4.《玲玲的画》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篇四

1.会认“玲”等8个生字,会写“叭”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的道理。a 案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课件:将书上的插图、爸爸说的话及有些重点的句子、重点指导的字做成相关的课件。第 一 课 时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小女孩像,问:你想认识她吗?认真看老师写她的名字──“玲玲”。如有学生姓名或亲友姓名中有“玲”字的,上台教大家识记这个字,注意读准后鼻音。(告诉学生,“玲”字在人名中用得较多)

2.板书课题,学生就课题质疑,老师随机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习生字,读通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2.引导学生自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会的生字词,并在小组内合作认读生字词。3.检测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运用媒体出示生字词来检测)4.根据学生认读情况,重点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幅”字不要读成“fǔ”,要读“fú”。

“催”字要读平舌音“cuī”。

“睡”字要读翘舌音“shuì”,它和目有关,因此是目字旁。

“脏”字读平舌音“zāng”,它还有一个字音是“zàng”,心脏的“脏”。5.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检测本课生字的读音。6.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词意,感悟课文

1.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自己解决问题。3.汇报自己这次又读懂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鼓励学生有独特的体会。如认为玲玲是一个做事认真的孩子,从“满意地端详”“催”等词可以看出;认为玲玲是个爱动脑筋的、聪明的孩子,从“想了想”“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楼梯上”可以看出来)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读出玲玲着急和高兴的心情。5.理解爸爸的话“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看图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读这句话。

交际训练,鼓励学生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1.这样的事,你遇到过吗?跟大家说一说。2.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你打算怎样做? 作业

制作一张小报,题目自拟,要求有三个栏目:a.你认识吗(集中展示课外认识的字);b.你知道吗(收集课外积累的词语);c.你能猜出来吗(字谜集锦)。第 二 课 时

读一读,巩固所学知识 1.认读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演一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我们已经学过了,谁愿意做爸爸和玲玲来演一演这个小故事。写一写,牢记生字字形

本课要写的生字中,你记住了哪个?是怎么记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重点指导“糟”“楼”二字的书写。(注意提示“糟”字右上部件的笔顺,“楼”字右上的“米”要小些,“女”的横笔要长)

学生书写本课生字,老师巡视,根据学生情况个别指导。练一练,积累好词佳句

1.抄写并背诵爸爸最后说的话。2.抄写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小结 拓展活动

将课文故事讲给父母听,再请他们讲一个类似的故事。b 案 课前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幻灯机,带有“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的幻灯片。

3.联系生活,根据课文内容画的一幅画。第 一 课 时 导入新课

亲爱的小朋友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会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朋友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关于她的故事吧。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学生通过预习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做上标记。老师范读,学生一边听一边记忆自己不认识的字的字音。

2.指读,进一步纠正字音。

幅fú 催cuī 叭bā 脏zānɡ 筋jīn 3.小组内互读,进一步巩固字音。

4.出示生字卡,以竞赛的方式读,落实识字任务。记忆字形,理解字义

1.小组讨论,哪个字比较难记,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2.小组汇报交流记字方法。

3.小组间开展识字竞赛:小刺猬摘果子。(课件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能识记的,就放到小刺猬的背上去)

4.游戏:快乐传真。(老师将生字卡片给一学生看后,学生表演,让同学猜出生字或词语,猜对了从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出后举起来齐读。如果猜得不对,老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评出表演不恰当的地方)(“叭”是拟声词,可让学生模拟声音。如黑板擦掉到地上──叭)指导写字

1.引导学生观察本课所写生字的特点:七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个上下结构的字,都是上短下长。2.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如“糟”字右半部上边部件的笔顺;“脑、肯”二字中“月”的字形不同;“楼”怎样安排部件,才能使字形美观)3.学生认真对照田字格,临摹一遍。

4.自荐上台,用实物投影展示写字作业,再请同学评议。5.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视指导。积累词语

把喜欢的词语积累在词语本上。(如端详、评奖、弄脏、仔细、满意、懒洋洋、动脑筋、收拾)第 二 课 时 交待学习目的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玲玲的画》这篇文章,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既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又要把课文读好。感悟课文,感情朗读

1.这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2.文中有几次对话?请你找一找,用笔画一画。

a.请你试着读一读第一次对话,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爸爸为什么催玲玲快点睡觉?应该怎样读? ◆体会并有感情地读。

◆第一次对话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学生结合第1自然段讲)用做动作的方法理解“满意地端详”的意思。(体会高兴的心情)b.找出第二次对话,读一读。

◆第二次对话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叭的一下”和“哇地哭了起来”说明了什么?(理解后试着读)◆爸爸的话和玲玲的话应该怎样读?(讲、读、评,再读体会)

◆出示一幅画。这就是玲玲听了爸爸的话后,画的那只懒洋洋的小花狗,看着它,玲玲满意地笑了。玲玲为什么满意地笑了?(体会玲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后的喜悦之情)c.你认为爸爸说的哪些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幻灯片出示课文第9自然段。

◆小组讨论,谈谈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老师小结:生活中有些事真有意思!要是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要是肯动脑筋,看来不可能办成的事也能办成。碰到问题,我们要认真想想,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d.请你对玲玲、玲玲的爸爸,或自己说几句心里话好吗?(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培养孩子的认识能力)

积累词句,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下列词语,引导学生积累。满意地端详仔细地看高兴地说 满意地笑了懒洋洋地趴

2.完成课后练习“读读抄抄”,并鼓励学生背下来。板书设计:

拓展活动

5.《玲玲的画》教后反思 篇五

《玲玲的画》文章语言朴实,故事情节简单,学生一读便明了。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以识字、识词为主。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收获,亦有遗憾。收获之一:四步识字

根据二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字词教学是重中之重。教学中,我分四步落实。首先是初读课文,让学生借助拼音整体认读;然后跳出语境识字,先借助拼音识词,在识词过程中,让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印象去理解简单的词义如“催、叭的一声”再去掉拼音识词、识字,循序渐进,体现低段教学“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其次是本课虽然是在旧教材中曾经出现过,但新教材中,要求认识的生字几乎是原来的两倍,结合这一特点,让学生尝试根据字形结构归类的方法,加深记忆。最后,设计了看图猜字和开火车读字的小游戏,巩固识字效果。

收获之二:手段语文化,使语文课更像语文课。

无论是生字词语的教学,还是文章重点句的学习,都运用了语文的手段来习得语言,内化语言。在认识“叭”字时,我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字形,结合课文内容,学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声音。收获之三:抓字词落实训练、积累语言

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训练之一,抓住课文中的重点字词,根据词语的一定情境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体会词语的含义,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能使学生体会到词语内在的含义和丰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教学设计中,我就抓住了课文中的“端详”进行训练。学生对“端详”比较陌生,教师进行空洞的解释无助于学生真正地掌握这个词,而如果采用表演这种外在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表演体会,就对 “端详”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收获之四:通过质疑为归纳主要内容搭建平台

出示课题后我引导学生质疑,在学生识记生字,通读课文后回答提出的问题,然后教给学生把这些问题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学生归纳起文章内容就容易多了。

收获之五:根据新教材特点,利用课后练习,组织教学落实训练点 本课后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用“得意”“伤心”“满意”三个表示心情的词语来讲讲这个故事。于是我设计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以三种心情为线索,先想象玲玲当时的想法,然后总结出这三种心情。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就很容易地完成了讲故事这一环节。接着由三种心情,拓展到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积累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并读一读老师找到的表示心情的词语。在落实训练点的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了拓展,丰富了语言积累。

6.《玲玲的画》教案 篇六

1、会认8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3、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

【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积累对自己有启发的句子。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好事。

【教学用具】

课件。

【教法学法】

情境教学法、以读代讲、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们来交个朋友,你能向我介绍自己吗?

一、激趣引入

1、刚才老师和大家交朋友,现在有一个小女孩也想和大家交朋友。她是谁呢?

(课件出示:一个小女孩说:“你们好,我叫玲玲。”)

玲玲小姑娘真有礼貌,我们也一起向他问好吧,玲玲,您好!

(正音“玲”指导读轻声)

2、看看“玲”会写了吗?

(课件出示“玲”字)

你认识的人名字里有“玲”字吗?很多人的名字中有“玲”字,听起来悦耳动听。你发现了什么?

(生:换偏旁,王字加令……)

想想还有哪些字很相象?有很多的字右边相同,左边的偏旁不同,意思就不一样了。我们找到了旧字带新字的规律,就会举一反三。

3、观察真仔细,我们把它写好!教师范写,学生仿写一个。

(教师指导到位,第一个要在田字格里写)

4、我们学习25课“玲玲的画”,请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想法这么多呀,那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去读书好吗?请同学们打开第116页,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生字请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课文的生字会念了吗?开火车读生词(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小结:

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会认读了课文的生字。

3、把生字词放在课文里读,看谁能读得又快又好?分人读课文,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整体感知,教师总结。

三、学习理解课文

1、玲玲遇到了麻烦?哪个自然段讲了,请将课文里的段落读一读:

(个人回答)

(课件出示脏画)

2、这时,玲玲为什么哭,她是怎么想的?

(着急,难受)

所以,“玲玲哇地哭了起来”读得要伤心。她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读一读她的话。

(“我的画脏了,再画一张也来不及了。”)

(课件出示脏画)

师:是呀,遇到这样的麻烦事,玲玲多么伤心啊。

3、玲玲一边哭一边说的话,应该怎样读?体会着急的心情:

(个人读──评读──个人表演)

4、听到哭声爸爸来了,你们会读爸爸和玲玲的对话吗?同桌读一读,演一演。

练读(配上动作),指名分角色读。

谁来读爸爸的话,谁来读玲玲的话?(分角色读)

5、大家读得好,演得像。爸爸帮助玲玲出了主意,你们是玲玲的好朋友,要是你们也在场,帮她出出主意,安慰安慰她吧。(4人组讨论)

(课件出示“别哭,玲玲。你要是_____,不是很好吗?”)

6、请一人演玲玲读句子,4人小组汇报安慰玲玲。玲玲会说些什么?大家给玲玲出了很多主意,玲玲也动脑筋解决办法。她是怎样做的?读课文。

(出示课件小狗的画)

7、这时玲玲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高兴,满意,得意)

(出示未弄脏的画与弄脏的画对比)对比两幅画,你更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8、全班齐读这一自然段。

9、同学们读得高兴,爸爸看了也很高兴。(引读)

(课件出示爸爸的话)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1、读了爸爸的话,从玲玲改画的事,你们明白了什么?

结合课文讲一讲,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话)。

2、你们刚才帮助玲玲,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你在生活中遇到过坏事变好事的情况吗?4人小组讨论。

3、4人小组汇报:

爸爸的话非常有用,我们把精彩的话背下来,好吗?

看谁背得又快又有感情。(个人自由背诵)

4、一起有感情地背诵一次。

5、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随机应变,想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出示课件:“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吧!

7.玲玲的画教案 篇七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楼梯”“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1页。(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

⑴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⑵ 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①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②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⑶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⑷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画变得更好了。(好事)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候、及、拿”这几个字。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生开火车读词语)

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

三、新授

(一)1——3段

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出示玲玲的画)

2.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课件:第一段)

3.玲玲得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 “得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得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

4.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指读

5.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课件:第二段)(指读)6.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带着这种感觉读。(指读)7.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指读)

(二)4――6段

1.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指读第4自然段。(课件:第4段)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 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指读)4.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生说)

(三)、(7――9)段

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师读)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3.谁来读读?(生读)

5.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6.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9段)谁来读?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

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8.教案2玲玲的画 篇八

教材分析:

《玲玲的画》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活动的小故事。玲玲准备参加比赛的画,不小心弄上了墨渍,在爸爸的启发下,墨渍被“变“成了小花狗。课文中爸爸的话揭示了主题,引人思考。课文内容简单,主题明确,寓深刻的生活哲理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对于启发学生处理生活中的类似事件有较强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10个字及“楼梯”“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读文,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插图、符合课文内容的两幅画。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楼梯”“脑筋”两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1.谈话激趣:

⑴ 今天,老师又要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玲玲,她在生活中也遇到了不高兴的事,我们来看看,她是怎么处理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31页。(教师板书课题:5《玲玲的画》)

⑵ 齐读课题,学习生字“玲”。说说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玲”。

二、尝试学习、读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再标一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字音。3.合作学习:

⑴ 桌合作学习文下带拼音的生字,互读、互听、互纠。⑵ 尝试让学生当老师,主持学习生字。① 教师引导:

平时我们都用哪些游戏识字的?你来当一回老师,教同学们认识生字。

② 学生说出一种识字游戏方法,就让该学生当老师主持这游戏。⑶ 四人小组讨论识记这些生字。⑷ 全班交流。

三、整体感知、初步了解

1.小组内读课文,互评互纠正,推荐一位组员。读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推荐的组员再次读课文,纠正读音。3.交流: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教师引导事情的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

全班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起因:画弄脏,来不及画。(坏事)

经过:在弄脏的地方画了只小花狗。

结果:画变得更好了。(好事)5.设疑:

一件坏事怎么变成了好事,其中有什么奥妙吗?我们下堂课学习。

四、指导观察、练习写字

1.让学生先自己观察文后每个字在小楷格中的位置,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2.教师重点指导并范写“候、及、拿”这几个字。3.学生练写。

4.把学生写的生字、词在多媒体上展示,并引导学生评一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过了这些词语,老师来看看你们的记性怎样?(生开火车读词语)

2.好,同学们既然会读了,那会写吗?我们一起来听写一下。3.全班再读一次检测一下是否正确。

三、新授

(一)1——3段

1.大家看!这就是玲玲画的《我家的一角》,明天,她就要拿这幅画去参加评奖了,你认为他能得奖吗?(出示玲玲的画)2.玲玲的画真美啊!现在请同学们把第一段读齐读一次。(课件:第一段)

3.玲玲得意地端详――再看看这句话里 “得意地端详”有什么特别?怎样才是得意的端详呢?(生说)这里让学生做动作表达。4.所以玲玲很开心很满意,那我们也来端详端详这幅画。自己带着满意的心情去读。指读

5.就在这时,谁来催玲玲了,谁愿意来读?(课件:第二段)(指读)6.平时,你们的爸爸妈妈怎么催你睡觉?带着这种感觉读。(指读)7.爸爸真关心你们,多幸福啊!玲玲又是怎样回答爸爸的?(指读)

(二)4――6段 1.就在这时,仔细听,你听到什么了?(叭的一声)

呀!画脏了,玲玲“伤心”地哭了起来。指读第4自然段。(课件:第4段)

2.问学生:如果是你,你的心情会怎样?那你会跟哭着的玲玲说些什么呢?

3.那你猜哭着的玲玲会说些什么呢?(指读)4.这可怎么办?谁来帮帮玲玲?(生说)

三、(7――9)段

1.(课件:爸爸的办法)这一次我想来读读爸爸的办法,可以吗?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谁再来指导指导?还有谁行?(师读)

2.在爸爸的指导下,玲玲是怎么做的?把玲玲怎么做的句子用直线画下来。

3.谁来读读?(生读)

5.瞧!(课件:画)看着这幅画,玲玲满意地笑了。你觉得这幅画怎样?

6.不仅玲玲满意了,爸爸也很高兴。请同学们画出爸爸说的话,(课件:9段)谁来读?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随学生回答完成板书:动脑筋)

四、训练表达,渗透思想

1.小朋友们看,从课文中我们不难看出,玲玲在生活中遇到了不高兴的事,在爸爸的指点下,她通过动脑筋,将坏事变成了好事,老师想知道,在你们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吗?(小组讨论)2.如果小朋友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碰到类似课文中这样的事,我们应该怎么办?

3.让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个故事,分角色读读全文。

五、积累运用

1.把文中好词好句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

六、拓展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关于动脑筋思考的名言,请同学们看一下。不用太多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板书设计:

9.25玲玲的画教案 篇九

柏城小学 董晓英 玲玲的画

教学目标: 1 认读学习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后,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坏事往往能变成好事。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动脑筋,坏事也能变成好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学习生字。

1.师:今天我们学习第七单元,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6页,先来读读单元导读吧!谁来读一读?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喜欢画画的新朋友,想认识她吗?(课件出示玲玲的图片)瞧,她来了!和她打个招呼吧!

2、玲玲是个画画的小能手,她在家中的墙上贴满了自己的作品,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和玲玲其中的一幅画有关。(板书:玲玲的画)

3、请大家齐读课题。(指导“玲”的轻声读音。)

4、看了课题,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

5、你们刚才提的问题,玲玲都知道。但是玲玲是个喜欢学习的小姑娘,如果谁要是没把生字学会,没把课文读熟,她是不会告诉你答案的。请同学们根据要求自由地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6、现在,我替玲玲检查你们学生字的情况。(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认读、齐读等。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亲爱的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麻烦,本来花费很多心血准备好的东西突然遭到破坏,让我们感到很伤心。课文中的玲玲也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是怎样解决的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她的故事吧。

2、玲玲说同学们生字认得很好。她想加大难度,听听同学们课文读得怎么样?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书!要想读好书那大家得先练练。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练读,一人一段。如果有喜欢分角色朗读的,一个读爸爸的话,一个读玲玲的话,一个读叙述部分,剩下一人认真听,好吗?开始练习。

4、分别找两至四个小组起来读书,两个组分段读,两个组分角色朗读。

5、评价同学们的读书情况。(指导读“懒洋洋”)玲玲告诉我,她对你们的读书很满意,她说一组能得读书高手奖,二组能得读书大王奖!

6、同学们还记得刚才看题目时提的问题吗?在你们读课文时,玲玲已经悄悄把答案塞进你们脑子里了。

8、那我们试试看:玲玲画的什么呀?

9、她画得怎么样?

10、我就不明白了,一幅已经弄脏的画怎么会得一等奖呢?

11、看,你们不是都知道了吗?其实聪明的小朋友都知道,是谁告诉了你们?

12、对,是你们自己通过读书动脑思考得来的。看来,会学习的孩子不仅能提出问题,而且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

13、玲玲的画得了一等奖,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呢?

三、读写结合,渗透思想。

1、看来,玲玲是画画高手,我们是读书高手,大家想和她交朋友吗?

2、但是,和玲玲交朋友可不容易。她很骄傲:和她交朋友得先递上自己的名片,而且,名片上还必须写着她最喜欢的两句话,还要写的好看。你们猜猜,她最喜欢的是哪两句话?

3、真聪明!老师也喜欢这两句话。(课件出示这两句话)下面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句话。开始!

4、这里的坏事指什么?好事呢?你找到坏事变好事的秘诀了吗?(相机板书:肯动脑筋)

5、再次齐读这两句话。

四、深层拓展,名言激励,1、同学们,在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了玲玲这样的事,请你按照把坏事变好事的秘诀来处理好吗?(肯动脑筋)

2、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地多出色啊!老师还要奖励奖励大家,送大家三条名言:(课件出示名言)

一个能思考的人,才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法 巴尔扎克)要学会思考,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向别人伸手。

--------(美 爱因斯坦)

冷静思考的能力,是一切智慧的开端,是一切善良的源泉。

----------(奥 弗洛伊德)

一起来读读。

3、作业。(出示课件)

附板书设计:

25.玲玲的画

画弄脏 坏事

变 肯动脑筋

得一等奖

10.《玲玲的画》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十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必须扎实扎根于日常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而不能孤立或游离于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时,我始终关注三维目标的整体融合,努力实现三维目标的整体推进,注重课堂生成,注重在朗读中求知、悟情、启智。同时,我还充分运用多媒体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引导学生突破难点,理解重点,拓展思维。因此,很好地完成了教学预先设计的目标,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纵观整节课,气氛和谐,情感激荡,思维活跃,处处洋溢着激情与理智之花,有点给人美不胜收的感觉。究其原因:

一、备得深,导得精

古人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先有了情思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情思。由此可见,情感是一篇文章的主旨。阅读教学就要把语言的理解与情感的体味结合起来,使学生能透过文章的字字句句感受到作者或文本中人物那起伏的情感。备课时,我紧扣玲玲和爸爸情感变化的语句进行设计:先让学生找出文本中表示情感的词语,再读出蕴含人物情感的话语,然后感悟人物情感变化的原因。为的是让学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悟理,在读中启智,从而达到物我合一的情感境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语)。上课伊始,如果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求知欲,那么,这堂课就成功了一半。如何有创造性地导入本课?着实让我费了一番脑筋。故事导入,能激发学生兴趣,但费时;谈话导入,简洁明了,但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图画导入,能激起学生兴趣,但易走入歧途。几番易稿,最后定为播放音乐,谈话导入。这既能活跃气氛,又能激发学生兴趣,还能为板书课题,指导读写设置铺垫。从课堂实效来看,播放音乐,谈话导入的设计最合本课实际。请看案例:

1、播放音乐,谈话导入。

小朋友,刚才我们听的歌曲的名字是什么?(小小姑娘)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屏幕右上角写了:欣赏歌曲《小小姑娘》)真聪明!今天老师把小小姑娘请来了。瞧,她正大步朝我们走来。(播放课件,点击声音:大家好,我是玲玲!)小朋友,你们该怎样说?(你好!玲玲。玲玲,你也好!)玲玲,你好!我是吴老师。现在,我和小朋友们正准备学习你的故事。小朋友,你们知道故事的名字吗?(玲玲的画)

2、板书课题,指导读写。

玲玲的“玲”怎么写?(王字旁加个“令”)玲玲是个漂亮的女孩,我们可要把它写漂亮些哟!王字旁写瘦小点,“令”字写宽大些,这样写出的玲字才正确,美观!(学生练习)会写还不行,还要会读,我们一起对着玲玲图像叫叫玲玲,好吗?(玲玲)大声点。(玲玲)再大声点。(玲玲)你看,我们把玲玲叫笑了。

二、关注学生,注重生成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文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实践过程,是学生主体能动性发挥的过程。教师的设计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课堂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以便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我在教《玲玲的画》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学情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删除了“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圈出生字所带的词语,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语句。”这一环节。在检查完读文后,我发现学生朗读水平一般,我就及时播放带文字的带读音的动画片,并要求学生轻声跟读,随后告诉学生怎样朗读的窍门:眼看文字,脑想图画,口读文字。并增加了学生用此种方法练读这一环节。随着课件的渲染,随着朗读的深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加深,对文本感悟的增强,课堂越来越活跃,学生的情绪越来越强烈,我的教学完全顺着学生思维而动,以致不知不觉地解决了“这儿”的词意,生成了“金手指”一幕,水到渠成地解决了玲玲喜悦心情产生的原因,《我家的一角》获一等奖的原因。(在爸爸的指点下,污渍变成小花狗,使原来的图画《我家的一角》不仅变得更漂亮了,还增添了家的温馨。)

三、注重实际,合理拓展

拓展既能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造就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但拓展的不好,只会在原地打圈圈,有画蛇添足之嫌,无功而返。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根据学生认识具有直观性,联想的现实性,我先让学生观看课件《乌鸦喝水》,然后让学生依据乌鸦喝水的故事,联系课文的中心句,口头填空: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只要肯动脑筋,____事往往能变成____事。因为学生有文本中的故事和课件《乌鸦喝水》的情节作依据,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就填出了:喝不着水,喝着水;不可能,可能;困难,容易;悲伤,高兴等词语。课堂充满了灵性,闪耀着智慧。

四、巧用媒体,注重朗读

现代媒体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等特点,合理运用媒体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能帮助学生求知、悟情、启智;能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在教学《玲玲的画》时,用多媒体串连各教学环节,使每个环节的衔接自然流畅。整个课堂给人浑然一体感觉。这是这堂课中感到最满意的地方。所以我以后要常用媒体串连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如行云流水般的流畅。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经久不衰的读书方法,是最能发挥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的读书方法。我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所以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围绕读来进行的。同时,我还努力从孩子自己感悟文章意蕴出发,以一个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不断地变化方式来引导孩子去感悟人物情感,发现坏事变好事的窃门。为此,我安排了六个“读”的环节:①自读,感知文本。②选读,读出兴趣。③跟读,读出节奏。④练读,读出方法。⑤分角色读,读出体会。⑥齐读,读出语气。正因为读的充分,读的透彻,文中的难点才能水到渠成地得以解决,文中的道理才能在学生心中扎根,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亮点之处,必有失误之所。思考许久,觉得最大失误就是:注重了学生的生成,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以致于,忘记在课堂结束时运用归纳性描述对学生的学习作一番回顾,把所学的知识,所领悟的道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

上一篇:收银员工作岗位职责说明下一篇:对比中韩两国的传统节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