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共8篇)
1.制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一
北华大学图形图像动画制作协会Photoshop课程教学计划
北华大学图形图像动画制作协会Photoshop课程教学计划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Photoshop是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在专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审美水平。该课程从“如何做”入手,再进一步提升到“为什么这样做的”的水准,最终达到由学生自行创意制作的阶段。因此,内容着重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技能,强调Photoshop软件的使用,同时兼顾计算机图形设计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创意设计。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技能目标:
(1)了解和掌握Photoshop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2)熟练掌握Photoshop的使用技巧;(3)熟练使用Photoshop 操作界面和功能;
(4)理解Photoshop中选择区域、通道、路径、图层等相关概念并能正确使用;(5)掌握图像合成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6)理解计算机中颜色的表示方法和图像的颜色模式;(7)掌握Photoshop软件使用环境下的创意设计;(8)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和创意设计能力;(9)能独立完成、自主创意一幅作品;
(10)了解Photoshop 其它相关新版本的的应用常识。
(二)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Photoshop制作效果图,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情感目标:
北华大学图形图像动画制作协会Photoshop课程教学计划
(1)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2)培养学生的工作、学习的主动性。(3)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4)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课程教学知识点
(一)Photoshop基础知识
学习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意义,(Photoshop软件的安装、启动和退出,photoshop中的基本概念,软件界面的介绍)
(二)Photoshop选区的选取与编辑(选区工具组,套索工具组,使用魔术棒工具建立选区,使用选择颜色范围建立选区,控制选取范围,载入和保存选取范围)
(三)Photoshop图像编辑(图像的尺寸和分辨率,基本编辑命令,旋转、翻转和自由变换,还原和重做,填充和描边)
(四)Photoshop图像的工具与绘图(画笔的应用,绘图工具,文字处理,历史面板)
(五)Photoshop的图像色彩和色调的调整(颜色的基本概念,图像颜色模式之间的转换,控制基本色调,控制特殊色调,控制图像的色彩)
(六)Photoshop图层的应用与编辑(图层简要概述,多种类型的图层,图层的编辑操作,设置图层样式,图层混合)
(七)Photoshop的路径(路径的功能和特点,建立路径的组件,建立路径,绘制形状,编辑路径,路径的应用)
(八)Photoshop的通道与蒙板(通道的基本功能,通道控制面版组成,通道
北华大学图形图像动画制作协会Photoshop课程教学计划的操作,Alpha通道,蒙版的基本功能,蒙版的产生和编辑,图像合成)
(九)Photoshop的常用滤镜特效(【风格化】滤镜组,【画笔描边】滤镜组,【模糊】滤镜组,【扭曲】滤镜组,【锐化】滤镜组,【素描】滤镜组,【杂色】滤镜组,【渲染】滤镜组,【像素化】滤镜组,【纹理】滤镜组,【艺术效果】滤镜组,Photoshop的外挂滤镜)
(十)图像的输入与输出打印(获取图像的方法,图像的输入,图像打印输出,打印页面设置)
(十一)实例制作(应用素材选取;综合效果即图层运用、通道运用、滤镜处理、各种编辑技巧等综合技法进行网页制版或广告设计)
(十二)综合实训教学内容 实验一:学会使用ps的基本功能
实验二:更换背景以及制作大头贴(正装照等)实验三:GIF图片制作 实验四:标签云文字
实验五:公益广告的制作、海报的制作
详细教案请见相应标题的word
2.制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二
一、阐明课程的重要性, 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心理学家认为, 良好的学习动机会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成了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在第一堂课上就要让学生了解课程的意义和重要性, 明确课程设置的目的和任务。对于《设计制图》这门课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 要让学生明确制图是一门语言。工程图样是沟通设计师和生产加工人员的语言, 而透视图则是沟通内行和外行之间的语言。作为一种沟通交流的语言, 就要遵照一定的规范, 这个规范就是国家标准,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那么沟通起来就会存在着差异和误解, 在工业化大生产的今天, 一个小小的失误造成的损失都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要求工程技术人员要严格遵照国家标准来绘图、读图, 养成严谨认真的工作习惯。
第二, 要让学生明确制图是一个工具。家具的设计与制造过程是将图作为信息载体来表达设计师的构思和创意的。学生学好制图, 可以准确快捷的表达出自己的设计创意, 用轴测图或透视效果图表达的设计创意可以让领导或者客户很直观的看到设计师的设计构想, 用结构装配图或者施工图表达的设计创意则可以让工人师傅将创意付诸实践。相反, 如果学生制图学的不好, 那么即便有再好的想法, 再好的创意, 也是“茶壶里煮饺子, 倒也倒不出来”。作为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在工厂的实践经验, 利用多种资源, 将制图课与生产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设计制图》这门课是一种表达和交流设计创意的工具。
第三, 要让学生明确制图与后续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设计制图》与后面即将学习的绘图软件, 如auto CAD、3Ds max都是表达创意的工具, 区别就在于绘图场所不同, 设计制图是借助尺规用铅笔绘在纸上, 而auto CAD、3Ds max是借助计算机辅助绘图, 绘图场所是计算机中虚拟的图纸上。如果学生在纸上的绘图基础都没有打牢固, 那么将来应用软件做设计图时也一样会举步维艰。而这些绘图工具的精通程度对于后续课程, 如家具结构设计、家具造型设计、室内设计等一系列的专业课程甚至毕业设计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 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设计制图》这门课是所有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 如果这个基础没有学好, 那么会严重影响后面课程的学习, 甚至对于今后从事家具行业的工作都会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这样的措施使学生对于《设计制图》在整个课程设置中的作用有了明确的认识, 避免学生盲目的学习。
具体明确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才会有勇气去克服,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制图课的教学质量。
二、多种课堂教学方式相结合, 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由于多媒体课件具有图像生动清晰、传达的信息量大、可以播放动画、节约时间等优点, 目前大学中的很多课程都开始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些具备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制图教师也已经开始将多媒体课件应用在制图的教学中。
本人在运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过程中, 发现仅运用多媒体课件一种教学手段, 教学速度比较难控制, 有一些重点和难点的地方学生很难掌握, 这就需要教师借助实物模型, 借助于粉笔、工具逐步演示作图步骤, 使教学内容更直观。例如, 在讲三视图的原理时, 教师可以用实物搭建一个三投影体系, 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三视图的形成, 学生在教师动手操作的时候会更加集中精力听课。在讲到透视图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说一下我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透视现象, 如透过窗子可以看到远处高楼的楼顶, 说明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存在“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的”现象, 让学生对于透视原理不再感到陌生和难于理解。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为了使课程更贴近专业, 每个知识点所选的图例应尽可能是贴近学生生活的家具产品, 如电脑桌、餐桌椅等, 在学习零件图和装配图时安排学生对一些简单的家具进行实际测量和拆装, 并绘制其图样, 这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拉近学生与生产实践的距离。同时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设计制图案例, 要求学生思考、讨论这些案例的优缺点, 对这些设计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并尝试绘制。
测绘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绘图理论基础, 准确地阅读、分析和表达图形。在实际动手操作的过程中, 既可以让学生巩固课程知识, 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
四、紧贴专业要求、重组课程内容
木材科学与工程 (家具工程方向) 专业的制图课程与其他传统机械制图及建筑制图相比具有其独特性, 专门为该专业学生所编写的教材非常缺乏。教师在上课时如果也按照传统书本、传统授课方式进行的话, 学生学习起来目标感不强、而且学习兴趣不高, 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 因此专门针对该专业的制图课程进行探讨显得非常重要。紧密结合木材科学与工程 (家具工程方向) 专业的培养要求来设定设计制图课程的内容, 重新安排知识点的主次和授课学时, 工科类的《设计制图》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画法几何阶段, 第二阶段为机械图绘制阶段, 第三阶段透视图基本原理及应用。对于这三个阶段笔者有以下几点考虑:
1. 画法几何和机械制图内容够用即可, 可适当缩减
画法几何主要研究正投影法绘制工程图样, 用图形表达产品结构或者施工图样, 这个部分是整门课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1]。长期以来制图课程特别强调画法几何的重要性, 通常占用较多的教学学时。而且这一部分又恰恰是老师难教、学生难懂的内容。很多制图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接受, 把原理部分讲解的很细致。但是作为一门实用性的课程, 应该把重点放在练习上, 弱化理论教学。上课的时候首先将正投影法的基本原理讲清楚, 之后让学生做大量练习, 在讲解练习的过程中再深化知识, 这样循序渐进, 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会这个部分的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配置上, 应更加注重实用性, 删除学生难掌握的、繁琐的部分, 如曲面立体和曲面立体的相贯线、平面法求相贯线等内容, 以适应学时的减少。
有学者建议将画法几何部分中的立体投影、组合体和轴测图三个部分分别设置为12、10和7个学时;机械图部分中机件的常用表达法、零件图和装配图分别压缩至6、4和4学时;同时他还建议增加家具图绘制部分, 补充介绍家具的图样表达法、零部件图、结构装配图, 共18学时[2]。增加了家具图绘制部分, 使学生能够更清楚的知道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有助于学生正确识读和绘制家具的常用结构和连接方式。
2. 透视图部分讲清原理, 重点放在练习上
透视图原理部分是设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之一, 对于木材科学与工程 (家具工程方向) 专业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一部分的训练, 要求学生要掌握三视图的基础,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透视图部分教学的初期, 速度要适当减慢, 首先要讲清楚原理, 由平面图的透视画法 (次透视) 一点一点的向空间中推演, 这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概念的重要过程。透视图的应用实际上是对画法几何和透视图原理两个部分学习内容的综合训练, 要求学生会应用基础知识和透视原理完成家具或室内效果图的绘制。
在掌握透视图基本画法之后, 还需要了解快速画单件家具及室内空间的透视图的基本方法, 了解用网格法和集中量高法画成套家具透视图的方法, 由于课时设置有限, 透视图的实用画法能够讲授的内容较少, 但是这个部分也正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地方, 如果单单教会学生透视原理, 而不加入透视图实用画法, 那么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将不知道如何运用原理画出家具或者室内效果图, 这个部分注重的是学生的练习。
因此, 在透视图及其原理部分的教学过程, 要注重教会学生原理和画法, 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练习上。
五、优化考核体系, 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本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家具设计制造和室内设计施工过程中正确运用图示、图解法来表达、沟通的实际技能, 因此平时作业完成状况的重要性不亚于期末考试。现在的学生很重视期末成绩, 平时不认真学习, 期末的时候突击学习一下, 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成绩, 但是《设计制图》是一门技能课, 注重的是实际能力的培养, 因此为了能让学生扎扎实实的学到绘图技能, 我在制定考核标准时考虑到如何能充分的发挥考核方式的导向作用。以往主要从平时出勤情况和期末成绩两个方面综合考核。为了能让学生平时更加认真的学习制图, 我把平时成绩也作为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 将平时成绩 (出勤和完成作业次数和质量) 的比重调为40%左右, 期末考试成绩比重调整为60%。其中, 百分比可以根据平时作业量大小来进行细节调整。对于该课程学的比较吃力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讲解, 引导和鼓励为主;对于学的快、作业完成质量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肯定。在课堂上多增加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让学生在课程上敢想、敢问,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兴趣作为导向, 让学生真正的爱上课堂。
在《设计制图》的教学研究中, 我深刻体会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 虽然制图是一门枯燥无味的课程, 但是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将大大的激发学生对《设计制图》的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的改革措施, 使整个教学过程由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让他们明确设计制图课程对于整个专业学习过程直至将来就业的重要性, 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和头脑去发现问题, 找出规律, 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选择企业的实际案例和贴近学生生活的家具案例, 让学生能够及时的学以致用, 这样既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又能使课程直观生动, 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易于掌握, 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缺乏工程经验及工程施工背景知识的学生能够结合专业特点, 实际掌握课程内容, 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设计图学修养及创新素质, 促进了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优化考核体系, 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 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 奖罚分明, 营造一种民主、自由的学习氛围, 逐步培养学生对制图知识的交流、分析能力和设计思维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3.制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三
关键词:机械制图;课堂教学设计;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1-060-1
一、导入的有效选择
导入是在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有效地导入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一种途径。它是课堂教学的序幕,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灵活进行有效选择。
例如,实例导入。由于机械制图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很多概念、原理、公式等等都来自于实践,与生产实践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选取一些生动形象的生产实际的例子来引入机械制图知识,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又符合学生从实践到理论、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又如,直观导入。在学习新课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投影或电影录像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演示操作,感知机械制图知识,从而有效地导入新课。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
要想有效的选择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方法必须首先熟悉常用的教学方法,了解它们的功能、结构和适用的范围,既要知道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点,也要知道它们的局限性。
例如,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每一节机械制图课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常采用引导发现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实践能力的课,常采用实践活动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交流、表达能力的课,常采用讨论交流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的课,常采用自学辅导方法;教学目标主要是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和技能的课,常采用复习总结方法。又如,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有效选择。各种教学内容有各自的特点,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有的是概念,有的是公式和法则,有的是例题。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有效的机械制图课的教学方法: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课,一般选用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学习公式和法则的课,一般选用讲练结合方法或引导发现法;学习内容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的课,一般选用自学辅导方法;学习容易产生混淆的知识点,一般选用讨论交流方法;学习实践内容比较丰富,可以采用实践活动方法。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选择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可及性: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
2.开发性: 问题富有层次感,入手较易,开发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
3.挑战性: 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
4.体验性: 能给学生提供深刻体验,人人有所得,包括操作、探究的机会或替代性经验,学生能够感受、体验到机械制图课的本质。
课堂提问的有效选择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的思维过程上,而不应该急切的奔向结果。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方式,努力给学生创设思考的条件,要教给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用专业课的思维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教师的课堂提问要少而精、要简明扼要,要体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课堂提问要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要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才能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有效。
四、例题和练习的有效选择
1.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择一定要源于教材。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例题常常一带而过,甚至全盘否定,完全另选全新的例题。他们认为教材中的例题太简单,不能体现自己的教学水平,而且常常选用给人以照本宣科之嫌,而自选例题可以设计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课,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特色。然而教材是众多专家经过多重思考与仔细推敲后编写的,编选的例题虽然不能说最好,但一般也具有科学性、示范性、典型性和导向性。长期对教材例题轻描淡写或搁置不用,首先不能发挥教材例题应有的作用,其次自选例题还有可能无形中超出课程标准要求,加重师生负担,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更重要的是易使学生产生轻视课本的不良心理。教材上的例题有最规范的解答过程,它和习题一起控制了教材的深度和知识辐射范围。教材例题既是运用知识解题的经典,也是思维训练的典范。而挖掘例题的内涵和外延是提高例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
2.课堂教学中的例题要赋予实际化的情景。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创设与现实生产实际相联系的情景,让学生从所熟悉的情景中感受机械制图课不是乏味的、抽象的,而是生活中处处有制图,制图就在你身边。所以情景创设的越好,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际的,学生也就越能够理解,激发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掌握。
3.课堂教学中的例题要体现一定的专业课的思想和职业素养。 我们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应该努力融入专业课的思想方法。一是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优化解题过程,降低错误率,提高学习效率,挖掘思路,启发学生进行联想,探索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二是对学生在高年级学习专业知识扫清了障碍,使学生头脑中的专业知识系统化。
4.翻转课堂课堂教学设计 篇四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四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是由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共同完成,这部分内容是在前面的“人体的神经调节”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人体主要的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重点介绍几种主要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的意义。教材将激素调节放在本章的的最后,目的是强调人体生命活动主要受到神经调节的影响,其次才是激素调节,使学生对全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一个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2、教学对象分析
(一)一次学情分析——教学准备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大多已进入青春期,身体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于性激素的有关知识有所了解,加上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有强烈的好奇心,对激素调节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学习的主动性较强。学生对激素调节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什么人体激素如何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却知之甚少,还缺乏一定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这需要教师使用一定的手段将抽象问题直观展示,由浅入深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潜移默化的.渗透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效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可以顺利完成云课堂中的自学任务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开展翻转课堂教学。但学生设计探究实验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无法独立完成关于“尝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某种激素功能”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课堂中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解决这个目标。
(二)二次学情分析—课堂活动前
通过spoc平台生成的反映自然状态下学生自主学习轨迹的大数据,发现了学生对本节课内容非常感兴趣,自主学习效率较高,基本能掌握人体内分泌腺的种类和分泌的激素。但通过分析自测数据发现部分学生在准确判断腺体类型以及主要激素的功能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题目失分率较高,需要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加强问题引导。此外,学生在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疑惑,可通过引导学生举出实例进行分析,解决此难点。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2、举例说明人体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3、举例说明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分析内外分泌腺的区别及主要激素的功能及分泌异常的表现。
2、通过模仿临床观察和尝试设计对照实验,体验探究激素功能的基本方法,增强小组合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通过了解班廷和胰岛素的故事,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的伟大成就和科学家用于探索,不为名利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部分激素分泌异常时的表现,增强同学们珍爱生命意识。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人体内分泌腺的特点、种类和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2、几种激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教学难点:
(一)根据一次学情分析确立的难点(教学准备前分析)
1、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2、尝试设计对照实验,探究某种激素的功能。
(二)根据二次学情分析确立的难点(课堂活动前分析)
1、根据内外分泌腺的特点判断腺体类型
2、胰岛素的主要功能及分泌异常时的表现。
3、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关系
5、教学方法
课前微课中内容的呈现主要运用的是言语传递法,通过讲解或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对于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内分泌腺的功能和缺乏症,借助于精选的图片和资料,运用形象感知法、启发法和实例分析法来引导学生获取知识。
5.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探讨论文 篇五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概述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介绍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叫“反转课堂”。所谓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信息化教学环境下,在课前,教师提供教学网站、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等教学资源,学生自行在教学网站中对学习资源进行下载、观看和学习;在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课前答疑、知识点探究和知识点应用等教学活动的一种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了一种“学生课前学习新知识,课堂上进一步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的教学构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可以使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现代的教学课堂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理念。该教学模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教师由知识的传播者翻转为学习的指导者,学生由被动接受者翻转为主动探究者,课堂讲解、课后作业的教学形式翻转为课前学习、课堂探究的教学形式。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与思路
(一)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近几年所盛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活动中最大的革新是将“课中环节+课后环节”颠倒为“课前环节+课中环节”,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教学流程的改变。教学活动主要包括“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环节,“教师的教学”是负责知识的讲解,“学生的学习”是完成知识的“消化与吸收”。翻转课堂是将教学活动的顺序进行翻转,让学生提前对知识进行理解。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分为课前设计模块和课中设计模块。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主要解决的是由“Why-What-How-If”组成的一个循环圈问题,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分为课前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两个模块。课前教学设计主要解决“Why”和“What”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从自身的认知结构出发与学习的新知识建立起联系,领会学习的主要内容,提高自身的认识;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的学习设计具体的情景,提供必要的学习材料,采用多元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的接受新知识,理解课程的内容。课堂教学设计主要解决“How”和“If”的问题。学生的任务是运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并对所学的知识有认识和理解,将知识能恰到好处并创造性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提升自身的知识技能;教师的任务是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辅导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练习的机会,以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熟练操练。
三、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一)课前模块设计
课前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决定了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成效。课前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传授。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Why”和“What”类问题,让学生清楚本次课的价值所在,并且获得一定的专家知识,以提升自身的知识体系。在课前,学生可以通过下载教师提前录制好并上传到服务平台的教学视频,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对学习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为课堂上的提出问题、探究交流等学习活动做了有力的铺垫。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主要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来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视频主要是由教师提前录制好的教学内容,并提供给学生用来自主学习的材料。制作教学视频时应注意如下: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中的内容,并且仔细研读教学大纲(即课程标准)对该节内容的要求,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能掌握的知识水平。其次,教师整理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并在制作的教学视频中适当增加讲解内容,要考虑不同班级的学生差异性,并录制难易程度不同的教学视频,以适应不同班级学生发展的需求。
(二)课堂模块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是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最大程度地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设计模块主要是为了完成知识的内化,回答“学习循环圈”中的“How”和“If”类问题,实现知识最大程度的内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所有的教学资源和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知识的内化效果达到最优化。
1.教学问题的确定
课堂上问题的出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学生在课前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上传到教学网络讨论平台上;另一个是教师提前预设的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从问题中提炼出最有价值并有研究性的问题。
2.独立探究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从依赖学习逐步地发展独立学习。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对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再进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生的独立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以达到知识的最大程度的内化。
3.课堂学习的协作
课堂学习的协作主要通过教师的提问、讲解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师生、生生之间通过讨论、探究等学习形式完成教学知识的授予。协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充分发挥,更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协作学习的活动中需要对学生分组、任务分工,并指导学生小组内的学习。
4.学习成果的汇报
学生通过汇报学习情况、交流学习经验,分享学习成果,以完成学习任务。在分享收获与交流经验的过程中,师生可以进行评价,对学习内容提出建议;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他人分享的内容中吸取经验,弥补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的效果。
5.课后评价的反馈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整节课学习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学生互评。对于学生反馈的问题,教师给予点评,并进行总结概括。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思考问题,以达到知识的拓展和灵活运用。
作者:潘蓉 单位: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君相.互动教学与生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90-91.
6.《翻转和旋转》教学设计 篇六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翻转和旋转》《信息技术》是第二单元是关于“画图”程序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绘图工具的使用方法,体验到与同学一起共同完成创作的乐趣,激发学生电脑绘画的兴趣,同时增强艺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
重点:学会用翻转和旋转的方法变化图形,增加图形的表现力。
难点:发挥想象力创作自己的拼图
教学目标:
(1) 知识:知道通过画图中的翻转、旋转的方法可以变化图形,增加图形的表现力。
(2) 技能:学会用翻转、旋转的方法有目的的变化图形。
(3) 能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促进其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情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启发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敢于想象,大胆创新;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渗透德育教育。
二、教学内容:
1、学会“画图”软件中图像的翻转和旋转。
2、能理解各个角度翻转:水平、垂直、按一定角度旋转
3、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探索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任一角度的90度、180度的关系。
教学准备:有关活动的素材
一、 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了个新朋友和大家认识,想认识相吗?是谁呀?
今天是美羊羊的生日,美羊羊的生日这天发生了什么事?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学习画图工具中的翻转和旋转。(出示课题)
二、示范操作教学内容
生:动手操作实践
学生示范操作垂直翻转和180度旋转
学生探索、交流。“垂直翻转”“水平翻转”“按一定角度旋转”
flash演示
学生探索交流“垂直翻转”“水平翻转”有什么不一样之处。
三、教学拓展:
师:同学们,美美回到羊村后告诉了喜羊羊们后来到了狼堡,他们是如何营救美羊羊的,灰太狼又给他们出了什么难题。智慧锁一边观察,一边说说要怎么解决这难题。
生:动手操作(巩固操作实践)
师:美羊羊得救喜羊羊们送了个什么礼物给美羊羊,“七巧板”可是美羊羊不小心给打碎了,你能不能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来把这东西拼起来?
生:动手拼图
你想不想动手做个礼物给美羊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动手做个礼物给美羊羊。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能告诉老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7.制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七
一、目前《机械制图》教学存在的问题
原有的课程内容重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发展情况及应用软件的发展对本课程的作用与影响。
教学层面,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局限性。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老师如何教, 而忽略了学生如何学, 导致教学方法单一, 知识讲解抽象不直观, 教学手段单调不灵活。因此, 教学方法和手段应该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发展特征[1]。
学生层面, 高职学生基础知识普遍薄弱, 空间想象力差, 由三维图形到二维图形的转变还可以, 由二维图形想出三维图形, 这要有较强的空间想象力, 这需要加强练习才行, 但我院推行的元培计划, 课时减少许多, 学生平时又不愿多看书学习, 所以, 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改革教学内容, 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在《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 要根据机电类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的实际需要, 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 提高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难度,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先修知识和后续知识的有机结合, 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奠定基础[2]。因此, 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 分成许多个模块, 并在合适的地方加入不同科目的知识, 体现专业课程间的融合和渗透, 比如, 在零件图中加入公差与配合、金属工艺学等课程内容, 让学生明白这些知识, 知道这些知识在机械加工中的地位与作用, 可以使学生对机械制图产生学习兴趣。同时, 对教材内容的深度、难度进行调整, 深入浅出, 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又如, 在机械零件制图中融入机械设计知识, 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 组织学生独立设计、制作机器零件, 使学生在学习训练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课程的实用性以及实践环节的重要意义, 实现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培养并重。这样改革后, 学生明确了学习制图课的目的与意义, 自然能提高教学效率。
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不同的模块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把机械制图分成了八大模块, 模块一: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模块二:投影基础及三视图;模块三:组合体;模块四:轴测投影图;模块五:机械常用的表达方法;模块六:常用件与标准件的画法;模块七:零件图;模块八:装配图。不同的模块有不同的特点, 所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率。
模块一, 用一张零件图来引出讲解图纸的大小、所用的字体、线型的种类、尺寸的标注等, 要比没有零件图直接讲更直观, 学生能明白讲这些内容的原因, 自然容易理解得多, 也学得快。
模块二, 主要讲投影方法、三视图的形成、规律及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如果用教室空间来建立三面投影体系, 用实物放在教室的三面投影体系中, 让学生分析其投影特点, 并用多媒体来看展开图, 进而分析总结其投影规律和投影特点, 这样教学效果会好许多。
模块三是组合体视图, 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是由三维到二维, 再由二维到三维的过程, 以往的教学是用组合体教模或用多媒体立体图来进行分析讲解,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内部结构看不到, 用教模的话各方向的外型能看, 但太笨重, 不方便拿, 而多媒体课件的立体图, 多半是不能动的, 不能看各个方向的结构, 内部结构也难看到, 借助三维软件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特别是用UGNX9.0功能, 建立立体模型方便, 用带着色的立体图看外型, 用静态线框图可以看内部线结构形状, 可以实现360°旋转, 看各方向的图形, 还可以生成二维图, 还可以把旋转的模型用UGNX9.0的录屏功能录下来, 就可以在Word及多媒体课件中使用了, 能通过由三维到二维, 再由二维到三维的多题训练, 这样快捷的方式,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也解决了由于课时少而空间想象力难培养的问题, 还可以节省教模的费用, 最重要的是将三维实体造型技术融入机械制图的教学中, 将课程经典知识与现代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内容有机结合, 它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对机械制图的教与学有促进作用, 并具有传统机械制图课程教与学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建立基于三维实体造型技术的机械制图教学体系, 也是顺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需要, 满足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的要求, 三维实体造型技术更新了设计手段和设计方法, 摆脱了传统设计模式的束缚, 以三维实体造型技术构建全新的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体系, 逐步改变了我国经典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适应“设计从三维实体建模开始”的现代设计思想, 离实现“智能化设计”目标又近了一步。
对模块四轴测投影图和模块六常用件与标准件的画法部分的内容, 用现有的大部分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了。
对模块五机械常用的表达方法, 也用三维软件的剖分及旋转功能来进行讲解, 要比用普通多媒体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对模块七零件图, 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 因为零件图部分内容大都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 可用典型的零件让学生去绘制, 且从简单到复杂来进行教学活动, 在此基础上再引入零件图的技术要求部分内容, 可以让学生在做中学。
总之, 为了便于项目的组织实施, 在该模块中首先出现的是具体以工作任务, 然后依次对相关的实践性知识、理论知识、拓展型知识、练习和学习结果评价, 充分体现了“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教学理念和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高职教育教学规律[3]。
对模块八的装配图部分内容, 采用UGNX9.0应用软件来进行教学, 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装配图教学中应用该软件, 可以根据动力学原理将零件装配成部件或机器, 学生就如同亲临装配车间一样, 将一个零件一个零件装配好, 还可按逆向装配过程将机器一个零件一个零件地拆卸下来, 在观看一装一拆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了解各零件的装配关系, 同时运用该软件的运动仿真功能, 实时观看机构或机器的使用功能, 更加容易理解机构或机器的工作原理, 使学生更容易读懂装配图与画装配, 这是一般的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 教学更应适应现代工程设计发展变化需要, 不仅要形成一套完整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多媒体教学风格, 更要把三维实体化设计技术融入《机械制图》教学, 不仅要改革教学内容, 更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为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服务。
参考文献
[1]黄桂芸.高职机械制图与CAD课程改革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5) :59.
[2]谭梅.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12, 33 (23) :29.
8.制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篇八
关键词:逆向设计;翻转课堂;理解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13/14-0115-03
● 引言
翻转课堂,来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们为解决学校学生因学校所处地理条件特殊而导致的缺课、学习跟不上的现象,开始尝试让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教学内容的学习,而在课堂进行面对面的讨论和辅导。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之后被广泛地关注,并被称之为“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新知的学习,而在课堂中完成对新知的探讨与巩固,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然而,在实施翻转课堂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师对学习者课前自主学习的效果缺乏有效的了解,从而导致无法发掘学习者的学习疑问。本文尝试在逆向设计基础上,提出关于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策略,以期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提供指导。
●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所提出的。所谓的“逆向”并不是指其逻辑逆向,而是指与我们教学设计过程中的习惯性操作相比较,是逆向的。在习惯性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总是按照活动设计、安排结束之后,再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标准,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下,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并未明确指出评价标准。然而,逆向设计强调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明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然后依据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安排。逆向设计,它可以被看作是有目的的任务分析或有计划的指导,即先期确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是评价实施和教学设计的参照。[1]逆向设计遵循以下程序,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三步,如图1所示。
1.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
预期的学习结果是指学习者在教学结束时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强调围绕知识与技能进行重点教学。威金斯和麦克泰强调在这个阶段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以确定哪些内容是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是需要学习者深入持久地理解的。他们提出对教学内容的三种类型,以一个套环结构表示(如下页图2)。图中最外层的圆圈是指学习者值得熟悉的内容,即是相对来说并不是教学重点的内容;中间层的圆圈是表示学习者应当着重知道和理解的内容,是保证学习者掌握重点内容所必需的;最里面的小圆圈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学习者必须实现对其的深入理解,领会其内在的重要观点。
2.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
确定能证明学生达到预期学习结果的证据,是指教师通过设计多种评价方式测试、考查学习者是否达到标准,以判断学习者是否已经掌握预期的学习结果。根据不同的学习结果,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出基于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的评价方式(如下页图2)。他们认为,对于需要持久地理解的内容或着重知道和理解的内容应考虑通过实践的评价方式进行评定;对于评价值得熟悉的内容或着重知道和理解的内容的掌握情况可采用传统的考试和考查的方式。
3.安排相关的教学活动
当确定持久性理解的教学内容和相应的评价方式、标准后,逆向设计的第三个阶段是考虑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确定持久性理解的教学内容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最重要的内容上;确定的评价方式可以使教师更加清醒地知道在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评价方式布置实践性、操作性的任务;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使教师在教学中快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策略。
● 基于逆向设计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策略
本文尝试从逆向设计的理念中寻找能够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设计策略。
1.选择核心教学内容是首要任务
翻转课堂中的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强调短小精悍,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负荷,如教学视频以微课件为最佳,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此外,如果课前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中含有过多的内容,教师也无法保证对所有内容进行具体、深入的讲解。因此,在翻转课堂课前教学资源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教学内容选择,确定哪些是最为关键的观点、内容,才能够有效确保核心知识和技能被学生所吸收、理解。
选择核心的教学内容有四条筛选标准:①需要学习者深入持久地理解的内容是可以被应用于其他领域的重要知识,具有应用价值;②需要学习者深入持久地理解的内容是位于学科中心的重要观点和核心过程;③需要学习者深入持久地理解的内容是那些抽象的、非直观性的、容易被误解的,需要我们去揭示的重要观点;④需要学习者深入持久地理解的内容是融入了重要观点的事实、技能和学习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4]
2.评价方式、标准的确定先于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翻转课堂教学活动前应先明确学习评价的方式和标准,即通过何种形式评价学习者以及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后应该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标准的确定先于教学活动设计的效果有三个方面。第一,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确定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思考采取怎样的学习指导策略,才能最有效地实现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第二,在翻转课堂的课前自主学习后,明确的评价标准可以帮助教师及时、快速地判断学生的学习程度,以便于调整翻转课堂的课前和课中这两个方面的实施。一方面,教师要审视课前自主学习设计过程中目标的设计是否有超越学生理解的范畴、评价理解的标准,以及与之相应的课前活动设计是否需要调整,最后还应思考教学视频资源设计是否要进行更有效的规划、设计;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理解程度,发现问题的所在,调整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内化、理解。第三,明确的评价标准使得学习者在翻转课堂的学习有了清晰的学习目标,学习的方向性也更明确。
3.制定基于理解的评价标准
正如威金斯和麦克泰所说,“如果我们不清楚如何证明理解的实现,实现理解的目标也就不可能实现”。翻转课堂正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目标的。因此,制定学习者“理解”的评价标准,证明学习者理解的实现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威金斯和麦克泰认为理解具有六个维度,维度一到六分别代表了从低到高实现理解的程度,并且每一个维度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表现(如下页表)。具体阐述如下:①解释,能对现象、实施和数据进行全面、可靠和合理的解释说明;②释译,能够揭示故事的意义,进行恰当的翻译,对所涉及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想象、轶事、例证和模型使以上观点个性化并易于为人所接受;③运用,能将所学的知识有效地运用于不同的环境之中;④洞察,能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事物,并顾全大局;⑤移情,能从别人可能认为陌生、悖于情理的东西中体会到其价值所在,具备敏锐的直观性洞察力;⑥自我认识,个人身上的某些特质如个人风格、偏见、构想及思维习惯等,它们对理解的实现可能起促进作用,也可能起阻碍作用。对此,个人应该能够明确地认识到:在哪些方面自己还未能理解并知道原因之所在。[5]在确定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标准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理解”的六个维度,判断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已经达到何种程度。例如,对于理解中“解释”程度的学习,我们可以通过其回答是能够精确、连贯的表达程度,还是合理、系统的表达程度,来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并做出相应的评价。
● 结语
翻转课堂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起一种能够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教学模式,具有巨大的教育应用价值。因此,如何使翻转课堂有效实施,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率是需要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的课题,只有深入研究并真正实施,才能促进翻转课堂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冯翠典,高凌飚.促进学生理解的评价——威金斯的理解力评价观及启示[J].教育测量与评价,2009(7):4-9.
【制图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推荐阅读:
中职应用文翻转课堂教学设计论文09-05
工程制图设计07-07
翻转课堂moodle06-19
翻转课堂结题汇报07-10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09-07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评价10-31
微课mooc翻转课堂08-17
翻转课堂高校思政课10-05
翻转课堂的实践与思考07-22
微课与翻转课堂培训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