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节水型城市

2024-10-17

建设节水型城市(共8篇)

1.建设节水型城市 篇一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浅谈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

浅谈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

摘要:针对北京市水资源紧缺、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用水量逐年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用水供需矛盾突出的现实,分析了园林绿地灌溉的特点,指出当前园林绿地灌溉普遍存在方法落后、用水浪费的现象。提出应调整植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抗旱型绿地,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节水灌溉新技术,严格规范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改善和提高绿地灌溉条件,强化园林绿地养护中节约用水的意识、科学浇灌;推广河水、中水在园林绿化中的利用,研究和探索收集汛期降雨、灌溉城市绿地的新途径,以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缓解北京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关键词:节约用水;园林绿地;灌溉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2006 年8 月份在新疆库尔勒召开了“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现场会”,2007 年9 月份在嘉峪关市再次召开了“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经验交流会”。在两次会议上,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都作了重要讲话,指出要全面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倡导“三节(节水、节地、节财)、一环保”的城市绿化健康之路,强调在新时期全面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谐型的城镇目标要求,建设节约型的城镇园林绿化,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

节约型园林的意思是按照资源的合理与循环利用,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最大限度的节约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能源消耗。也就是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建设资金,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这样的城市园林绿地能够以最少的人力、资源和能源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2]。

随着奥运会的申办成功和胜利召开,近十年来北京市的园林绿地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建设得以迅速发展,城市绿地面积有了巨大的增长,城市园林绿地后期养护的用水量也是逐年攀高,在每年4-6月的用水高峰期,海淀区绿化队所属需要浇水的200万平米左右的城市绿地,平均每月用水将近20万立方米,其中使用城市管网自来水灌溉的绿地占绿地面积的95%以上。受到气候干旱、降水偏少、水资源紧缺、城市人口逐年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六月,北京市日用水量屡创新高(260多万方),已经达到现有供水能力的极限,面对日趋紧张的城市供水,如何提高园林绿地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浇灌效果, 合理充分利用好灌溉用水,发展城市节水型园林, 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水资源短缺将是长期困扰人类的重大难题,少雨干旱将持续到2015年[3]。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伊始就应该在大量选用乡土、耐旱型植物的同时,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采用喷灌、微喷、滴灌等先进的节水技术,尝试将智能化、精准化自动控制灌溉技术应用在城市绿地建设中,逐步将需要灌溉的绿地改造成节水灌溉型绿地,充分利用除自来水以外的“非常规水”,如:河水、城市景观用水、中水、蓄积的雨水等。

1、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的特点

1.1、城市园林绿地的灌溉系统要与现有景观相互协调,既要满足绿地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生长的正常水分供给需要,同时又需注意良好的景观效果,因此,园林绿地的灌溉管道多埋藏于地下,这就增加了检修、维护的难度,容易出现供水管线跑、冒、滴、漏等浪费水的现象。

1.2、就灌溉技术而言,城市园林绿地的主要种植物如草坪、花卉等多为浅根性植物,一般都均匀密植,这就要求为它们提供次多、量少和均匀的灌溉,因此,浅浇、勤灌是园林绿地养护中突出的特点;另一方面,园林绿地尤其是公园、自然景观区等地形多起伏不平,若采用传统地面灌水方式,极易造成地表逸流,引起积水和草坪倒伏等现象。因此,采用喷灌、滴灌、微喷灌等先进灌溉技术是比较理想的选择[4]。

1.3、城市园林绿地通常呈现不规则形状,并有各种灌木、假山、奇石或亭台楼榭,地形常有变化,给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增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加了一定的难度,相对农业大田、苗圃的灌溉来说,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系统的设计技术和精度要求都比较高。

2、当前城市园林绿地灌溉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城市园林绿地灌溉设施管理环节薄弱

城市园林绿地灌溉用水管理薄弱是造成当前城市绿地用水浪费的主要原因之一。树木有“ 三分栽七分管” 之说,事实上,园林绿地的灌溉管理也非常重要。目前, 已经建成的绿化工程的管理养护工作,通常由园林绿化部门来做,缺乏给水和管道维护等专业人员,绿地内用水设施管理维护相对滞后,如:中关村大街喷灌系统使用不到三年,就已经全部废弃,只能采取拉管漫灌的方式浇水,造成灌溉用水管理不到位,达不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2、灌溉方法落后, 普遍存在用水浪费现象

以往建成的城市绿化工程,较少考虑与园林植物相配套的灌溉系统。根据对海淀区城市公共绿地灌溉系统的调查,喷灌、微灌包括微喷灌和滴灌等节水型灌溉技术,除在公园、广场绿地、少数街心公园的草坪中有使用外,相当大部分道路绿地仍采用人工拉管浇水、水车浇水或地面漫灌;灌溉效果较差,草坪、苗木等常因浇水不及时、不均、灌水不足或过量灌水而发生枯死现象,既影晌了绿化美化效果,也与北京市现代化大都市的建设管理不相适应。

2.3、城市公共绿地的灌溉设施人为破坏严重

城市园林绿地属于开放式的免费公共绿地,多分布在人员密集的道路和街区,绿地内灌溉设施的人为损坏非常严重,海淀区绿化队在2004年春季检修灌溉管线时,仅轻轨绿地就发现绿地内所有灌溉设施(2003年新建)的井盖、闸门、立管等金属制品在冬季全部被盗;今年3-4月份,绿化队在对辖区绿化用水设施维修时,更换了700多个人为破坏或丢失的喷头、60余个检查井井盖、150多个各型号闸门,仅绿化用水设施维修材料直接费就达十余万元。

2.4、缺乏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的园林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施工企业

近年来,喷灌、微灌等先进的灌溉方法以其节水、节能、省工和灌水质量高等优点,越来被人们所认识,每年区政府都拿出部分资金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用于城市园林绿地的节水设施的新建和改建。但是,受当前市场上园林灌溉系统规划设计、施工企业业务水平和技术实力不高的影响,在已经铺设灌溉设施的园林绿地中,由于缺乏严格的规划设计、施工不规范和技术水平较低,不仅灌溉设备使用寿命短,而且也达不到园林灌溉的标准,同时影响了园林绿地的后期养护和整体景观效果。具体表现在:

2.2.1、绿地灌溉采用微灌技术时,对过滤系统重视不够,导致喷头堵塞,甚至灌溉系统瘫痪,如:昆玉河取水泵站取水灌溉火器营桥绿地一年后,桥区部分末端管线出现堵塞、不出水等现象;

2.2.2、对绿化工程现场勘察不够,灌溉系统应用中出现过喷、漏喷、坡顶端压力不足等现象;

2.2.3、管材、管件类型选用、配置不当,如:三环路中间隔离带滴灌管线和管件在环卫保洁和绿地养护作业时极易损坏;

2.2.4、有关灌溉技术参数,如灌水均匀度、喷灌强度等,达不到国家规范要求,没有充分考虑绿地地形、坡度对相关技术参数的影响。

此外,取水器、喷头等不使用园林灌溉专用设备、忽略安全保护装置等,也是造成一些已建工程达不到理想的灌溉效果,甚至灌溉管道、喷灌系统报废的重要原因。

2.5、对灌溉系统自动化控制缺乏认识

园林绿地应用自动化灌溉技术,最主要是要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目前园林绿地的灌溉方式从地面漫灌、水车洒水、人工拉管浇水到手动控制喷灌、滴灌管网,随意性大,灌水量和灌水时间无法准确控制,导致大量灌溉水由于深层渗漏或无效蒸发而损失掉,造成用水浪费。

3、几点建议

3.1、调整植物种植结构,发展节水、抗旱型城市园林绿地

园林绿地植物品种多样,用水量差异较大。从植物种类来讲,乔灌木类用水量低于草坪、地被类植物,因此,在园林绿地种植中必须坚持以树木为主体。乔灌木不仅是城市园林景观的主要载体,而且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效益显著。乔木(含落叶与常绿乔木)绿量占园林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植物总量的84%,释氧固氮、蒸腾吸热等生态效益量化值占园林植物总量的85-87%。近年来出现的“ 草坪热”、以草代木、砍树种草造成城市园林景观单调和雷同,这既不适应城市需求,又造成了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5]。尤其是在北京市这样的超级缺水的大城市,大量建植冷季型草草坪消耗掉了大量的城市水资源,对于本来就缺水的北京来讲实为一种高消费。因此, 应提倡发展节水型草坪(本土抗旱草种),遵循“ 不可不建,亦不可滥建” 的原则,切实根据北京市的水资源现状和长远发展情况建设草坪绿地。

3.2、加强城市水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园林绿化用水,除植物灌溉外人工湖泊、喷泉等也要大量用水。大部分公园用水,都来自城市地下水和自来水。在创造景观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为此,广场喷泉用水要从设计上把住关,使城市景观用水最大限度地重复利用。也可以考虑与公园河湖相连,喷泉余水用于园林绿地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损耗。此外,经过处理达标,可以回收利用的城市污废水、中水和城市河湖过境地表水,也可以考虑用于沿线公园、绿地、林带的灌溉[6]。

3.3、收集利用汛期降雨、灌溉城市绿地

北京地区的降水量,年内分布严重不均,通常降水多集中在汛期6-9月。近年来,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不透水面积迅速增加,因此,每年汛期都有大量的降雨迁流流失, 若能加以拦蓄会有较大的利用潜力[7]。基于上述情况,建议人行路面等可采用多种多样的透水、透空砖, 绿地草坪建设可低于路面相应高度,以有效收集降雨、减少地面迳流,从而补充土壤和地下水。此外,还建议在汛期利用城市河湖或新建蓄水设施开展拦蓄降雨迳流、收集雨水的研究,会同水务部门加强城市河湖用水在城市绿地灌溉方面的应用。研究内容包括:

3.3.1、与新建市政工程或危旧房屋改造工程相结合修建有一定规模的地下蓄水池,拦蓄、贮存汛期降雨产生的径流,不需净化处理即可于绿地灌溉;这样既解决了绿地灌溉用水问题也可对城市防洪和供水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一举三得。

3.3.2、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城市绿地灌溉设施和方法进行调研和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总结,研制或引进适合国情且经济、实用的绿地灌溉设备,如在城市河湖沿线建设取水泵站,建设专用供水管线,以改进和完善河湖周边绿地的灌溉条件,巩固已有的绿化成果;也可以与城市河湖周边园林绿地的原有灌溉管线相连,逐步取代自来水管网灌溉绿地,建设环境优美的节约型园林城市。

3.4、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改善和提高灌溉条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在今后的园林绿地建设中,应坚持将灌溉系统规划纳入园林绿地规划中,保证工程配套设施。逐步采用高标准的现代园林灌溉设施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选用喷灌、微喷灌、滴灌等灌水新技术开展园林用水、节水技术改革。结合城市改造,在新建大型园林绿地中尝试应用智能化、精准化自动控制灌溉技术。一方面,自动控制灌溉系统能显著降低人工管理的费用另一方面,不同植物群落的需水特性不同,需要不同的灌水方式和不同灌水量,在同一灌溉系统中,靠人为控制难于实现,需要自动控制才能实现适时、适量灌溉,再者用自动控制灌溉系统进行精量灌水,有利于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资料表明,自动控制灌溉系统与手动灌溉系统相比,节水可达20%以上[8]。一个精心设计的自动灌溉系统,加上省人工、节水等因素,其综合效益远高于普通的手动灌溉系统。

3.5、严格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 切实保证工程质量

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及良好的施工,是保证灌溉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的关键,也是巩固现有绿化工程成果、推动节水型园林绿地灌溉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园林绿地灌溉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工作应由专业设计人员和施工队伍,严格按照有关国家规范操作。将灌溉系统基本要求与园林绿化、美化工程的特点有机结合起来,根据选用的灌溉方式,与专用园林灌溉设备配套,满足规定的灌溉指标参数要求,如:喷头间距、灌水均匀度、喷灌强度等,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注重施工安装,确保灌溉系统建成后,发挥出应有的效用[6]。

3.6、加强对园林绿地灌溉设施使用和维护的管理

针对目前海淀区城市园林绿地灌溉设施使用和维护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建议规范园林绿地灌溉设施使用,加强灌溉设施的检修、维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护,控制和减少灌溉设施的人为破坏和外力损坏,编制科学严谨的浇水计划,建立园林绿地用水量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维修绿地给水管道的跑、冒、滴、漏等问题,确保做到节约用水。具体内容包括:

3.6.1、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规范绿地灌溉设施的使用和维护的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严格执行;

3.6.2、加强对绿地浇水人员的技能培训,规范绿地灌溉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要求;

3.6.3、加强对绿地灌溉设施的巡护力度,持续改进相关施工工艺,降低外力损坏、人为破坏、盗窃的风险,确保园林绿地灌溉设施的完好;

3.6.4、加强对绿地灌溉设施的检修力度,增加专业技术岗位,确保园林灌溉设施的正常运转;

3.6.5、编制科学严谨的浇水计划,严格执行适时、适量、科学灌溉的要求是确保园林植物健康生长和节约用水的前提;

3.6.6、建立园林绿地用水量监测制度,这是对浇水计划执行情况的复核和监督,也是及时发现用水量异常和给水管道故障的有效方式,从而做到尽快修复管道、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水费支出。

参考文献

[1]、钟健,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工作[J ].城市规划通讯,2006(17):6.[2]、王先杰,建设节约型园林的几点思考[J ].北方园艺,2007(5):1742175.[3]、袁嘉祖.节水园林势在必行[J ].中国园林,2007(9):44246.[4]、苏德荣,未来城市园林绿地灌溉发展趋势—节水与保水,中国花卉园艺.2002.(12).9-11

[5]、田利颖,石家庄市节水型园林的发展对策,河北林果研究,2001.(4).380-383

[6]、王霞等,关于发展节水型园林绿地的思考,中国园林.2004.(2).38-39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7]、丁跃元,利用汛期降雨灌溉城市绿地,北京水利.1998.(4).35

[8]、周荣,智能化、精准化灌溉—我国城市大规模绿化发展之出路

作者简介:

张朝辉,男,1977年9月出生,1999年毕业于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12月获得北京林业大学农业技术推广专业硕士学位,工作在北京市海淀区绿化队,高级工程师职称.------------最新【精品】范文

2.建设节水型城市 篇二

在北疆资源型缺水城市, 由于园林绿地面积不断扩大, 园林绿地建设用水占城市生态建设用水的比例和用水总量不断加大, 致使园林绿地用水问题越来越突出。笔者选择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开展研究, 由于在当前的时代大潮下, 该方向具有很强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造成新疆北部城市水资源紧缺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降水量偏少, 水源工程建设滞后, 水资源配置不合理, 地下水遭污染均出现水质富营养化、铁锰超标等问题。近年来, 伴随着北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迅速发展, 绿地面积日益增加, 园林用水量也逐年提高。

2北疆城市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调研奎屯、昌吉、克拉玛依3 个城市, 它们的显著特点均为北疆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 在水资源短缺的不利条件下, 这3 个城市根据自身实际, 在园林绿化建设节水方面进行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逐步改变水的利用模式, 使区域园林绿化建设逐步由“耗水型园林”向“节水型园林”过渡, 在北疆城市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北疆城市节水型园林绿地建设对策探讨

虽然部分北疆城市的节水型园林已有所发展, 但大多数城市仍沿袭传统的园林发展模式, 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认识不足, 没有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水资源。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 笔者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以促进北疆城市节水型园林绿地的建设。

3.1 在植物配置设计时, 要进行优化组合

近几年, 很多北疆城市在绿化建设过程中, 为追求异地情趣, 过分地追求景观而忽视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区域环境特点, 很少应用甚至不用乡土树种, 大量引用一些不适宜当地环境的外地景观树种, 导致成活率较低, 也给园林植物后期养护管理造成很大的麻烦, 极大地影响园林绿化景观。北疆城市园林建设充分认识乡土树种在城市生态体系中的骨架作用, 园林绿地规划和设计时应以乡土树种作为基础树种, 使优良的乡土树种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得以广泛应用, 充分发挥乡土树种的优势作用, 提高绿地系统的稳定性, 进而使北疆城市园林绿化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善, 以实现园林景观和节水的双重效益。

3.2 优化园林植物配置方式

在北疆城市园林建设中应用园林植物造景时, 植物的优化配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园林植物选用的材料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 就其生长所需水量而言, 乔木和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 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许多, 等同面积的乔灌木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则是生长良好草坪的5 倍, 从生态值角度比较, 同等面积的乔木在蒸腾吸热量、蒸腾水气量、吸收CO2量、释放O2量已达到草坪的32 倍、23 倍、27 倍、25 倍。

而北疆城市园林绿化中选用的草种类型一般为冷季型草种, 耗水量大, 需经常浇灌, 单位面积草坪每年的养护管理费用是树木的5~10 倍。所以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 应选取低耗水型树种和少量中间型树种作为植物材料, 以乔、灌为主体, 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 共同构成节水型绿化种植复层结构模式的植物群落。

3.3 应用抗旱保水技术

抗旱保水技术主要是使用抗旱剂、保水剂。保水剂是近年来园林行业应用较为广泛的全新抗旱节水产品, 具有“吸水、贮水、放水、节水”4 大功能, 土壤能将雨水或浇灌水迅速吸收并储存, 它吸水倍率高达450~500 倍, 能够吸收大于自身体积10 倍以至数百倍的水分, 并储存, 然后随周围环境的干燥而缓慢释放, 满足植物生长过程中所需水分。它还能固水, 防止水分下渗或蒸发, 可以减少消耗水量或灌溉次数而节约用水,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水剂通常适用于城市绿化中的花草灌木、景观乔木、盆景花坛, 租摆绿植、社区公园绿地、球场草地、无土栽培、透明观根花卉、楼顶绿化植被和道路护坡绿化等。此外, 给绿地表土覆盖草渣、落叶、碎树枝等有机质也能有效保水。

摘要:基于节水型园林绿地的认知与实践, 探讨北疆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结合北疆干旱缺水城市中典型城市的园林绿地建设现状和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进行论述, 针对北疆城市绿地建设在节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节水技术的相关途径。

关键词:北疆,城市,园林绿化

参考文献

[1]张芳.城市绿地节水灌溉设计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 2013

3.节水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探析 篇三

2010年1月,洛阳市城市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价格都有不同程度上涨,给洛阳市及其他城市的园林绿化部门敲响了警钟,如不尽快改进目前的城市绿地灌溉系统,随着时间的推进,绿地养护成本将会大大提高。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城市节水型绿地灌溉系统的建设进行探讨。

一、绿地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城市都制定了近期、远期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但却未制定完整的园林绿地灌溉系统规划与之相配套,往往是按照绿地系统规划建设绿地时,才临时铺设管道和灌溉设施,有些地方连水源也是临时接的,根本谈不上系统规划。

(一)城市园林用水体系不完善,水资源利用率低

首先,我國城市园林绿地大多设有一定面积的水景,如喷泉、瀑布、人工湖等,这些人工造的水景,一般都独立于城市的天然水系,依靠城市自来水系统来维持,每年消耗大量的水资源。利用后的水也多直接排于下水道,而没有用于绿地浇灌或是补充到城市水系;其次,灌溉设施简陋,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低下。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灌溉方式多种多样,大多是以人工水管式灌溉为主,而节水型灌溉方式如喷灌、滴灌乃至地下滴灌等则应用甚少。在一些城市园林绿地中,绝大多数仍为洒水车灌溉、人工管灌、漫灌、水车浇灌,不能保证灌溉均匀、灌溉水量适量,经常出现灌溉过度致使地表积水或地下渗漏,浇灌时水分流失多达20%~30%,影响植物生长,且水源浪费严重。

(二)灌溉设施与种植模式不配套

目前,中小城市中绿地灌溉管道材料有PVC管、PE管、镀锌管、铸铁管等,喷灌有地上固定式、地下埋藏式,而喷灌主要适合于单一草坪或疏林草地,对于现在多用的乔、灌、藤、草种植模式则不适合。绿地灌溉系统设计、施工不够专业和规范。一些设计和施工单位技术不过硬,经常出现喷头选型不准、喷点布置不正确、喷头间隔不恰当、管道埋深在冻土层以上致使管道冻裂、防腐处理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三)传统园林模式,节水认识不够

我国的节水型园林虽有所发展,但大部分城市仍沿袭传统的园林发展模式,对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认识不足,没有合理的发展和利用水资源。实践证明,节水型园林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建设节水型园林的措施

(一)调整种植结构

除了在城市中心广场等较为重要的绿地内保留一定面积的草坪外,其他绿地应根据受光度强弱选栽阳性、阴性植物,根据地势及地下水位高低选栽抗旱、抗涝树种,根据土层厚薄选栽深根性、浅根性树种进行调整,使不同生物学特性的植物在位置、高度、面积上适得其所,适得其量,从而营造一个节水抗旱、自我调节能力强、结构稳定的生态植物群落。

(二)重视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中的园林绿地水系规划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是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总体规划阶段,应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绿地,充分利用天然的河流、湖泊水系,形成良好的城市生态水景系统,尽量减少以洁净水源维持各类人工水景用水,与城市天然水系、绿地灌溉系统相连,使水资源最大限度地被重复利用。

(三)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优化植物配置

城市园林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基础,合理的植物种类选择和配置方式是发展节水型园林的关键所在。其原则如下:一是因地制宜,注重乡土树种的开发和应用;二是大量应用耐旱植物;三是优化园林植物配置,城市园林绿地应该以乔、灌木为主体,以复层植物群落结构为主导,强调绿量和生态效益,杜绝“以草代树”现象,即便是选择草坪,也要选择抗旱性强的草种,这样将会大大节约水源。

(四)大力推广节水型灌溉方式

在城市园林绿地的灌溉方式上,要大力采取节水型灌溉措施,对灌溉系统进行认真全面地设计,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在园林绿地的建设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对天然降水的利用,还要注重铺装材料的渗水性;另一方面,在达到浇灌效果的前提下,不同的浇灌方式也是决定绿化工程能否节水的重要因素。

1.喷灌。传统的浇灌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而且还会出现跑水现象,使水流到人行道、街道,或车行道上,影响周边环境,不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喷灌特别适合于密植低矮植物,如草坪、灌木、花卉等。

2.滴灌。除了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滴灌比喷灌更节水(约40%)、节能(50%~70%)。然而,也因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现阶段,滴灌主要应用于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则应用较少。

3.地下滴灌。这是微灌技术的典型应用形式,是目前最新、最复杂、效率最高的灌溉方式。它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水分蒸发损失小,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

(五)充分利用非常规水

所谓“非常规水”,是指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地表水、地下水的水源,包括污水处理回用水、海水、微咸水、雨水或洪水等。在国外,非常规水利用量的多少,是决定一个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先进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用水多来源于居民生活用水,造成了居民用水与绿化用水的矛盾。在水资源越来越匮乏的今天,园林绿化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解决水源问题,而充分利用非常规水是解决这个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

(六)利用保水剂

保水剂(SAP)是近20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全新抗旱节水产品。它是一种功能性高分子聚合物,不溶于水,具有“保水、集水、节水”功能,可有效防止水分下渗或蒸发,减少耗水量或灌溉次数,提高水分利用率,从而提高植物存活率。

(七)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节水意识

4.建设节水型城市 篇四

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表彰第三批“节水型城市”的通报

(建城[2007]7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设厅(建委、建设局)、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重庆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海南省、北京、上海市水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根据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节水型城市申报与考核办法〉和〈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的通知》(建城[2006]140号)以及《关于组织申报2006年“节水型城市”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06]377号)的要求,在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厅(建委)、发展改革委(计委、经贸委)进行初步考核,专家进行材料评审和现场考核的基础上,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命名银川等11个城市为第三批“节水型城市”,现予以通报表彰。

各地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已命名的城市要继续加强城市节水工作力度,巩固和发展节水成果,发挥示范作用。其它城市要以受表彰的城市为榜样,对照《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积极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提高城市合理用水水平,增强市民节水意识。各地要通过开展节水型城市创建活动,进一步改善城市水环境,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附件: 第三批“节水型城市”名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二○○七年三月十二日

附件 :

第三批“节水型城市”名单

宁夏自治区银川市

浙江省宁波市

广西自治区桂林市

河北省廊坊市

山东省潍坊市

山东省日照市

山东省东营市

山东省海阳市

山东省蓬莱市

江苏省张家港市

江苏省昆山市

5.创建节水型城市简报 篇五

第 二十二 期

苏州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07年5月15日

苏州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会议明确要求 确保通过省级节水型城市考核验收

2007年5月14日上午,苏州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07年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市水利(水务)局召开,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王国祥主持,领导小组副组长、市水务局局长黄雪球代表市节水创建办作了创建工作报告,高新区、相城区、沧浪区等创建成员单位作了交流发言。最后,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程惠明副市长就今年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2006年以来,市节水创建办对照国家和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标准,按照“苏州市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精心组织、积极行动、全面部署,切实抓好 各项创建工作,制定和印发了行动计划、宣传方案、节水器具改造方案、三个载体创建标准等文件,建立了创建指挥、日常联络和技术指导三个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网络,健全了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节水管理网络。同时,针对创建薄弱环节,在节水宣传、节水器具改造、水平衡测试等方面,市、区两级财政投入3800余万元,确保了创建工作的正常开展。各区、各部门迅速行动,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落实创建工作重点。全面落实了三个载体建设,市区共有76家用水企业、单位完成了水平衡测试工作。苏州紫兴纸业有限公司等69家企业、单位,清塘小区等30个小区创建成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

全市的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已完成居民家庭节水器具改造92974户,其中沧浪、平江、金阊三区共计改造完成70394户居民家庭,更换水嘴125738个、排水阀28751个;吴中、相城、园区、新区共改造22580户,更换水嘴57424只、排水阀23689只。同时,切实加强用水企业、单位的节水器具改造工作,市区2827家企业、单位完成了节水器具改造任务。

另外,还切实抓好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落实,已有209家单位进行了“节水三同时”登记备案及立项;加强对用水器具生产、销售、使用环节的监管力度,对184家销售商店进行了监督检查,对4个系统67个单位进 行了节水器具改造的专项检查;苏州市福星污水处理厂等再生水利用设施的建设也已全面启动,先后扶持了苏州市蔬菜科研所的90亩大棚种植雨水利用项目等一批节水项目,为我市节水创建工作新增了亮点。

对照省级节水型城市创建标准和考核办法,我市去年进行了模拟检查,基本情况是:第一基本条件全面达标。建立健全各项节水、供水的法规制度等六项指标已全面具备。第二基础管理指标基本达标。城市节水规划、地下水管理、计划用水指标方面已全面达标,下发了节水 “三同时”管理文件,出台了再生水价格指导意见。第三技术考核指标大部分达标。12项节水考核指标中,市区2006年的万元GDP取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低于全国平均值,市区工业用水重复率、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人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等指标都已达标。第四鼓励性指标部分达标。节水专项资金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已大于1‰的标准。对照节水型城市考核评分标准,市区已具备申报省级节水型城市的条件。

程惠明副市长充分肯定了我市2006年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明显成效。认为目前我市已基本具备省级节水型城市的申报条件。同时指出我市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在水短缺、水浪费、水污染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希望各区、各部门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创建节奏,全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创 建工作再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会上,就2007年的创建工作,强调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第一狠抓薄弱环节,确保年内通过省级考核。按照省级标准和要求,逐条逐项排查对照,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各责任部门要抓紧时间,重点攻坚,把整改措施落实到实处。第二突出创建重点,全面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加大重点行业节水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节水器具普及率,加大节水型企业、单位、小区“三个载体”的建设力度,加大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力度,在巩固现有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取得新的突破。第三加强宣传发动,不断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创建节水型城市的宣传、教育、培训,形成自觉惜水、护水、节水的社会风尚;加大《苏州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的宣传力度,努力实现节水工作制度化、法制化。

最后,王国祥副秘书长对各区、局责任单位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创建工作一要抓紧时间、全面部署。要求各责任部门要对照各自的创建任务和指标,保持和巩固已取得的创建成果,对尚未达到要求的个别考核指标,要抓紧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年内一次性通过省级考核;二要注重创建效果。要狠抓重点和薄弱环节,创出实绩、创出成效、创出水平;三要加强创建工作的宣传发动,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领导,增强节水意识和节水观念,让更多的市民群众加入到节水型城市的创建中来,全面提高我市节水 型城市的创建工作水平。

报: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阎立组长、程惠明常务副组长、王国祥副组长、黄雪球副组长,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办公室,市人大农经委、市府办五处、市政协农经委,市政协城乡工委,市委宣传部办公室,市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部门、责任单位。送:各区节水型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有关单位

6.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总结 篇六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工作机制

一是成立领导机构。为了更好地开展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的工作,进一步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县专门成立了由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县长担任副组长,县政府办、县水务局、县发改局、县工能局、县住建局等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及辖区内各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组成的“金沙县创建省级节水型社会 节水型城市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并在县政府组织下,召开了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工作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会议,听取创建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部署和安排年度创建任务。

二是成立节水机构。将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管理合并办公,设立金沙县水资源管理中心(节约用水办公室),明确节水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及任务。

三是明确职责分工。对照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结合我县创建工作实际,编制《金沙县创建节水型城市实施方案》,分别明确了各责任单位的职责、任务和要求,为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打下了基础。

四是建立工作机制。为有效推动创建工作,创建节水型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水务局主要领导为主任、分管领导为副主任,节水办抽调工作骨干人员,负责汇报及日常联络和技术指导。各成员单位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经费,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落实、政策引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共同创建”的工作机制。

二、健全规章制度,推进节水管理。

一是建立节水制度体系。印发了《金沙县地下水、地热、矿泉水管理制度》《金沙县节水用水统计制度》,出台了《金沙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地下水、地热、矿泉水水资源的勘查、开采的管理规定,加强了我县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工作。

二是编制节水规划。结合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完成了《金沙县城市节水中长期规划》,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行业的用水效率和节水潜力,明确了节水工作的管理、技术和保障措施、节水工作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建立节水目标,促进用水结构的调整、用水工艺的改进。

三是建立健全节水管理制度。先后制定了《节水管理工作定期检查制度》《非居民用水单位计划用水管理制度》《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管理措施》等相关节水配套制度,全面实施定额用水与计划用水管理、水平衡测试;为加强节水“三同时”管理,由金沙县发展和改革局、金沙县水务局、金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联合出台《关于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的工作意见》,金沙县水务局印发了《金沙县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办法》;为做好节水器具改造和推广工作,由金沙县发展和改革局、金沙县水务局、金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金沙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出台《关于在全县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大力推行和销售节水型生活器具的通知》。

三、强化宣传教育,增强节水意识

一是突出活动重点。充分利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和科普、节能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结合我县创建节水型城市工作实际,组织开展了集知识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为一体的节水宣传活动。把节水宣传的重点放在普及节水知识和提高节水意识上。

二是突出重点群体。坚持把学校宣传教育作为节水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通过节水进校园“小手牵大手”等各种宣传活动,让孩子们从小就切实理解用水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理念,充当宣传大使的身份,将节约用水思想带到每一个家庭,充分调动全社会节约用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形成处处抓节水,人人都节水的良好氛围。

三是创新宣传形式。在形式上,先后组织了“节约水资源、保护水环境”“节水进企业”“节水进社区”“水美毕节”演讲比赛等活动。加强“节水减排”宣传,促进科学发展;在内容上,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专门印发、购置了通俗易懂、与市民息息相关的《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册》等宣传资料和用品;在手段上,组织了“金沙县节水工作探索与实践”等专题讲座,参观节水基地、向市民和用水单位推介先进的节水技术和工艺。

四是突出载体建设。对照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小区、节水型机关、节水型学校的创建标准,建立试点单位,组织培训,对负责人及业务人员集中培训,提高了城市节水型载体创建和管理水平。

五是注重宣传效果。各责任单位、用水单位、街道广泛参与,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建宣传活动。金沙县电视台、县鼓韵广场等大型电子屏幕多频次播放节水公益广告;在节水载体内开设节水专栏等,扩大了宣传覆盖面,节水宣传效果明显。通过强有力的经常性节水宣传,居民的水患意识和节水意识得到了增强,逐步由“要我节水”向“我要节水”的方向转变,形成了惜水、爱水和节水的良好习惯。

四、强化杠杆调节,推进水价改革

一是调整水价。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对水价改革工作的部署和要求,逐步使水的价值与价格对称,充分发挥水价对节水工作的推动作用,多次对我县自来水、地下水等价格进行了调整,20xx年以来我县现行城市供水价格分为居民生活用水、非居民生活用水、特种行业用水三类。居民生活用水水价调整为阶梯性水价,非居民生活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对超计划用水单位除正常交纳水费外,还累进加收加价水费。

五、强化基础管理,提高节水水平

一是强化依法节水。着力加强对城市节水机构对节水工作依法行政的日常管理,全面执行定额用水与计划用水相结合制度,对照《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兼顾我县生产、技术、工艺和用水单位的实际,对非居民用水户实行用水定额计划管理。

二是强化节水统计。实行统计报表填报制度,按月考核实际用水量,对发现用水过多等问题,及时派出专管人员到现场实地勘察,了解用水情况,指导或要求用水单位整改。同时安排专人负责填报节水统计报表,按时报送至县节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节水统计规范化、标准化的同时,注重统计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已着手自行开发节水数字化统计管理平台,有望2022年投入使用,届时将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强化地下水资源管理。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对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表中涉及用水定额的,严格按照用水定额审批执行。对纳入取水许可管理的或年使用公共供水水量50万方以上的用水户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对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全部关停。

六、创新管理措施,强化用水监管

一是切实抓好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三同时”管理制度的落实。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明确各自责任分工。建设项目审批机关在审查立项文件时,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涉及节水设施的内容进行审查;初步设计审批部门和施工图审查机构在审查设计文件时,对涉及节水设施的设计进行审查;施工监理部门以及质量监督部门按照审查合格的设计文件,进行施工监督管理;设计2万平方米以上的建设项目,按要求编制节水评估报告书,2万吨以下的编制节水评估表;同时还规定节水设施竣工验收合格的,用水单位将竣工验收报告送节约用水管理机构备案,核定其用水指标后,供水部门方可正式供水。

对于“三同时”管理制度实施以后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按照节水要求,严格实施“三同时”管理;对于以前的建设项目,按照考核指标的要求,完善资料的收集、整理、审核。同时建设项目的节水设施、节水器具等审查内容纳入县政务中心审查办理。

七、突出创建重点,开展载建设

我县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把开展节水型机关、企业、学校、小区创建四个载体建设作为实现创建目标的关键和核心任务,精心组织部署,建成了一批县级节水型机关、企业、学校和小区,并以此推动各项创建工作的落实。

一是创建节水型企业。在用水企业,完成水平衡测试工作的`基础上,指导企业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开展节水型企业、单位的创建工作,并加强了节水型企业单位的日常管理。至20xx年,我县有2家(贵州金元茶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金沙窖酒酒业有限公司)已通过县级评定、基本达到节水型企业标准,有1家(黔北发电厂)获得省级节水型企业称号。

二是创建节水型小区。按照《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关于开展节水型居民小区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将节水型小区创建与居民节水器具改造工作相结合,组织各小区物业管理公司进行了系统培训,认真落实创建标准和要求。完善小区节水管理,加强创建组织、宣传、制度等建设。为创建节水型小区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是创建节水型学校。把节水工作作为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健全了节水管理网络,明确岗位责任,加大投入,积极开展节水技改工作,更新改造内部供水管网,推广应用节水型用水器具,采用智能装置,安装节水型感应水龙头,探索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建设雨水收集重复利用试点工程,用于的绿化、卫生冲洗和景观用水。

四是创建节水型机关。节水型机关建设,增强机关人员节约用水意识,改变传统工作方式,落实机关水平衡测试工作,改造节水型器具。

八、精心组织实施,推进节水器具改造

为贯彻落实建设部《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和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中“节水器具普及率100%”的要求,根据我县节水器具使用情况,把节水器具改造任务作为节水型城市创建的一项重要任务,采取扎实有效的措施,狠抓改造任务的落实。

加强节水器具销售使用的监管工作。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县积极推广节水新技术,大力推行和销售节水型生活器具的通知》,明确要求全县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安装、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在规定时间内淘汰落后的用水器具,安装使用节水型用水器具;生产、销售或者在生产经营中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工艺、设备与产品,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切实加强对销售市场的监管,为全县节水器具改造奠定了基础。

九、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市水环境

我县紧紧抓住城市发展的有利时机,以水环境综合整治、城市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为契机,加快城市供排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一是加快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从20xx年起累计投资1000万元,逐步对城区老旧管网进行改造,减少公共管网漏失率。

二是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我县县城运营3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7万吨/天。其中城市(一)期污水处理厂10000吨/天、城市(二)期污水处理厂15000吨/天、外寨污水处理厂吨/天。

十、开展节水科研,拓展非传统水资源利用

一是开展雨水回收利用试点工程建设。开展以雨水回收利用试点工程,建设雨水收集利用试点项目,逐步推广雨水利用工程。二是利用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的水用于绿化、道路冲洗等市政杂用。

7.建设节水型城市 篇七

关于做好2009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及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做好城市节约用水工作,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于2009年4月20日印发《关于做好2009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及城市节水管理工作的通知》, 有关内容如下:

一、2009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主题和指导思想

2009年“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活动时间为5月10日至16日, 主题是“加强节水减排, 促进科学发展”。

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落实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国策, 坚持“节水优先、治污为本、科学开源、综合利用”的原则, 树立人水和谐的节水理念, 以提高城市用水效率和效益为核心, 加强城市节水工作, 促进治污减排, 实现科学发展。

二、加强宣传, 明确目标, 提高节水意识

各地要围绕今年城市节水宣传周主题, 精心组织, 全面部署,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 大力宣传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形势, “十一五”城市节水目标和建设节水型城市的重要性, 宣传节约用水的方针、政策、法规和科学知识等。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城市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 突出宣传城市节水产品、器具的研发、推广和应用, 供水管网改造, 公共建筑、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设施建设, 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 海水利用等, 使节水意识渗透到城市用水的每一个环节。要大力开展群众性节水活动, 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

三、以节水宣传周为契机, 不断强化城市节水管理

(一) 以节水促减排, 全面开展节水型城市建设。

各地要以节水促减污, 以限排促节水, 实行源头控制与末端控制相结合, 促进水资源节约和水污染防治。要通过加强对建设项目节水的“三同时”, 实行“四到位”管理;加快推进城镇供水管网改造, 降低漏损;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 促进节水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抓好高耗水行业节水, 提高用水效率, 减少排放;以开展水平衡测试为载体, 不断挖掘节水潜力;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 (单位) 和节水型小区创建, 全面系统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二) 坚持人水和谐, 促进科学发展。

各地在产业布局和城镇发展中, 充分考虑各类水源条件, 降低对城市水源的过渡消耗和对水环境与生态的破坏。要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供水, 城市公共供水服务区域内的自备井要有计划关停。要依法完善计划用水管理, 实行超计划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制度。缺水地区要严禁盲目扩大景观用水和娱乐水域, 对于非人体接触用水应强制实行循环利用。

(三) 加强非常规水源利用,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要科学规划和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 以缓解城镇用水供需矛盾。各地要加强污水再生利用, 扩大使用再生水。要因地制宜加强雨洪水利用, 通过城市绿地、可渗透地面等集蓄回灌技术补充地下水;推广生态环境雨水利用技术等, 保障城市供水安全。

(四) 坚持科技创新, 提高城市节水水平。

8.城市节水:精打细算多管齐下 篇八

再生水产业迎来发展“利好”

“加快污水再生利用”是《通知》明确提出的城市节水措施之一。将污水再生利用作为削减污染负荷和提升水环境质量的重要举措,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再生水。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年和水环境状况较差的地区,要合理确定再生水利用的规模,制定促进再生水利用的保障措施。

近年来,我国污水处理行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污水处理能力迅速扩张、污水处理率稳步提高、污水处理量快速增长等方面。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市(县)累计建成污水处理厂3513座,日污水处理能力约为1.49亿立方米,比2012年年底新增污水处理厂173座,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约为680万立方米。

尽管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在治理进程及治理水平、水质标准、融资平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距,城镇污水处理领域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目前,美国已经步入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污水深度处理及超深度处理、污泥无害化处理的城镇污水处理时代,我国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普及率很低,大批已建污水处理厂需要提标改造,污泥无害化处理数量较小,治理进程及治理水平大致相当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的水平。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东华大学教授柳建设认为,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大力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是缓解水资源短缺和建设节水型社会的重要手段,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

柳建设强调,与其他供水工程不同,城市污水处理回用具有潜在风险,需要有很强的安全保障,大力发展既要有政策引导和激励,又必须要有法律强制和约束。应制定城市污水处理回用产业发展政策,积极推行污水处理回用管网设施建设“以奖代补”政策,探索建立特许经营制度和财政补贴机制,建立合理的再生水定价机制,保持再生水价格与自来水价格合理的价差结构,突出再生水价格优势,提高再生水企业生产再生水、用户使用再生水的积极性。在政策法规体系建设上,应尽快拟定“再生水价格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2012年4月发布的《“十二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对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再生水利用等提出具体规划指标,总投资规模约为4300亿元。2013年发布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对规范我国污水处理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规划。

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提速”

“加大力度控制供水管网漏损,各城市加快对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材质落后供水管网的更新改造。”这是《通知》对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方面的具体办法,目的是要确保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达到国家标准。《通知》还督促供水企业通过管网独立分区计量的方式加强漏水控制管理,用水大户应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严控“跑冒滴漏”。

所谓的“管网漏损”,是指自来水厂将水供出后,在供应过程中产生的水量漏损;漏损率指管网漏损量与供水总量之比。

城市管网漏损带来的最大影响就是水资源的浪费,并且浪费的还不是普通的水,而是经过清洁、杀菌的自来水。

2004年,建设部对408个城市的统计表明,我国城市公共供水系统(自来水)的管网漏损率平均达21.5%。新华社最近的一个调查显示,中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在15%以上,除去正常的流失率,如果能够降低10个百分点,那么全国城市一年至少可节水52亿立方米。

日本的东京是国际上管网漏损控制最优秀的城市之一,其漏损率从1955年的20%下降到2007年的3.3%。

中国的管网漏损率为何居高不下?原因主要有管网老化,管材质量差,施工质量不过关,建设标准低,缺乏维护,“重地上建设,轻地下规划”,城建施工动不动就损坏管网,等等。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方正教授认为,我国早期建设的一批管网开始步入“老年”,而且采用普通铸铁管,容易被腐蚀。同时,即使是新建管网,也可能由于管材和施工质量欠佳产生漏损。

专家指出,我国目前的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为15%,也就是说,我国城市供水两年损失的水量就相当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一年调水量。因此,如果能够大幅提升供水管网质量,降低管网漏损率,那么节约的水资源将相当可观。

多管齐下 节约每一滴水

《通知》指出,要充分利用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公用管理及其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节水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强化规划对节水的引领作用,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鼓励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再用于冲厕,提高用水效率。《通知》要求新建城区硬化地面中,可渗透地面面积比例不低于40%,采取湿地恢复、截污、河道疏浚等方式改善城市水生态,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通知》还要求: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公共建筑、有条件的地区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的民用建筑应建设中水设施。

上一篇:公司主题教育核心价值观讨论情况下一篇:中小学图书阅览室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