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2024-08-12

英语教研活动主题(精选12篇)

1.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篇一

初中英语主题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寻找有意义的中学英语教学活动”教学研讨会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地点:****会议室 准备材料:

1、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2、全县七、八、九年级的英语教师分别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文稿和电子稿)、课件。

3、全县七、八、九年级的英语教师准备一份发言稿(自我介绍和本节课课堂活动设计方案---设计哪些课堂活动及设计的目的)。

4、听课笔记及评课报告。

主持人:中学英语教研员刘永红老师

参加人员:全县英语教师、各中学主管教学领导、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及中教部各位教研员

活动主题:如何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活动

一、指导思想

依据市、县教研部门的有关精神,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英语教师专业化发展,按照教师进修学校制定的县级教研会实施方案的要求,实行有效教研,充分发挥县级教研会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活动的目的

通过本次英语教学研讨活动,明确英语课堂教学问题产生的原因并进行成因分析,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思考和探索,力争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设计出有效的课堂活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具体活动设计(一)活动前期准备

1、教研员下发关于“中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师存在的困惑”的调研通知。

2、教研员收集各学校英语教师反馈的信息,然后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并进行成因分析。

3、根据二中的正常教学进度确定七、八、九年级上课题目。

4、全县各年级教师根据上课题目以年组为单位进行备课、研课并设计出该节课的教学设计(电子稿与文稿各一份)及课件一份,准备一份发言稿(自我介绍和本节课课堂活动设计方案——设计哪些课堂活动及设计的目的)。

5、各校主管教学的领导要参与本校校本教研的全过程,提出指导性意见。

6、与会领导及教师带听课笔记及评课报告。

7、教研员结合调研信息、本学科各省市的前瞻性经验及当前的主要任务确定会议的主题、撰写讲座内容(设计和实施有效教学活动的思考)。

(二)研讨会活动程序

1、签到(7:50-8:00)

2、抽签、安装课件(8:00-8:30)

3、七年级上课教师课前介绍及上第一节课(8:25-9:20)

4、八年级上课教师课前介绍及上第二节课(9:30-10:25)

5、九年级上课教师课前介绍及上第三节课(10:35-11:30)

6、点名(13:00-13:05))

7、互动研讨(13:05-14:10)

8、教研员专题讲座(14:10-15:00)

9、领导总结(15:00-15:20)

10、会议结束

四、下发通知

五、会议后续

1、上交教学设计、课件、评课报告。

2、结合本次教研活动的研讨,与会教师会后重新设计一份教学设计。

3、与会教师书写一份教研感想。

4、教研员反思及整理材料并上交归档。**年**月**日

2.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篇二

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英语课程标准》提出:“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 实现任务目标, 感受成功。”中学全新的理念和要求均强调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而研究性学习在英语学科方面, 开展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对提高学生的品味, 加强文学修养和语言运用能力都具有积极作用。“寓教于乐”更是我们一线教师追求的一种价值形态, 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以活动引领学生, 积极鼓励他们在“做中学”, 在朗读、模拟、演讲、学英文歌、影片鉴赏、听力训练、主题讨论、同台表演中不断锻炼才能, 完善品质, 陶冶情操, 砥砺心性, 培养学生的模仿、观察、分析、比较、思维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更能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合作竞争、登台表现过程中增进体验, 品味成功, 树立校园主流文化意识,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生观, 促进他们积极健康地成长, 获得终身发展;更能使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此外, 学校英语组历时十载的“明港人的一台戏”和已经成功举行了三届的“明港校园英语节”。为本课题实施研究提供了坚实的舞台和实际操作经验;我们发现, “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型, 代表了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正确方向, 也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课题研究缘起于区教研室主任张曙波学期初在指导普通高中英语学科如何更好地撰写课题的若干有效建议, 在我们外语组扎实进展的过程中, 将如何实施的可行经验加以反思总结, 认真整理材料, 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对体现新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2年第二届市教科研例会上, 笔者在《大海边, 捡起心形的卵石;蓝天下, 放飞研究的翅膀———市德育课题研究心路历程》发言交流中, 就“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主题活动”搜集整理了学校外语组通讯员发送的所有外语组活动纪实通讯、活动照片, 向与会代表进行了成果展示, 效果良好。

一个旧的梦想的实现, 往往会引发一个新的梦想。于是, 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精神, 我们走进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实施以后, “任务型教学”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向来是老师们研究的方向。但是, 如何在任教班级形成一个核心文化、核心价值取向, 在交际过程中习得语言, 国外研究的题材较多, 但国外孩子的基本状况、学情、家庭教育等均与国内高中学生差异悬殊, 尤其是我校高中处于城乡结合部, 在新课程理念下主要面向全体学生, 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倡导学生自主合作, 探究学习, 崇尚积极的情感体验, 开发课程资源, 拓展学用渠道;采用活动途径, 倡导体验参与。而通过学校大型主题活动的参与, 全程跟进, 学生的语言发展能力也会与时俱进, 与校同台, 与成长共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1. 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学生在主动参与班级及学校开展的“主题活动” (包括影片欣赏类, 社区服务类, 女排志愿者类, 大型歌舞演讲秀, 实践类, 研究类, 手工制作类, 港口考察类, 体育竞技类, 国际友人联欢比赛类等) 中如何促进自身语言能力的发展。尤其以英语演讲比赛和英文歌曲比赛中师生语言教学的策略、训练及原声带模仿朗读, 演讲稿的准备, 主题的设定, 听力的训练, 歌曲的排练、演唱为重点研究内容。因为学生有效学习语言的延伸与他们对经典演讲的耳濡目染、经典歌曲的传唱息息相关, 在实践体验、同台竞技、互相勉励等多层次立体活动结构中提高学生的多元语言发展能力。

1.预期目标。 (1) 探索高中英语语言教学如何拓展学用渠道, 主题活动开展同样作为探究有效语言学习的一种途径, 并将每次活动举办的目的、参与人数、评价方式、学生获奖感言、活动反思等记入学生成长档案。 (2) 立足语言教学, 丰富形式, 让学生在导师指点下, 实现主题活动任务的目标, 在学生积极主动报名参与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操, 探索“无招胜有招”、“教无定法”的多元语言学习形式。 (3) 提高教师和学生拓展教学资源, 开发课程实践能力。在各个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 通过影片分段下载制作等 (上课五分钟欣赏) 课堂教学活动实践和课外演讲等延伸策略, 进一步开发语言教学正能量和积极因子。 (4) 为诸如“走进西澳”等区级或区级以上各部门比赛培养语言基本功扎实、思维敏锐、语言综合素质俱佳的人才。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

1. 构建务实的“主题活动”实践体系。

本课题组由学校外语组五名一线教师组成, 由学校教科室主任林耕波老师牵头引领;聘请经验丰富的区教研室和教科所主任张曙波为课题指导老师。

首先, 确定五位老师及他们所在9个不同年级的班级为本课题的实施对象。其次, 建立务实的活动操作体系, 其核心是扎根课堂, 功夫下于课外, 多样实践。

总的活动操作系统由多次活动形成, 每一次的主题活动基本流程:活动海报设计—学生自主报名—抽签决定场次—师生一起研究准备—预赛淘汰赛—问题分析、比较、改善、跟进、指导—决赛—评委当场亮分—颁奖—获奖感言—活动反思—得出结论, 即综合提炼学习语言的多功能章法。每学期举行2到3次这样隆重的英语实践探究主题活动, 循环往复, 逐步积累, 从而获得多种途径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

在这个实施过程中, 学生在活动过程前认真准备, 课题组教师以多种形式给学生提供帮助, 他们出现的问题如何得以解决是研究的关键所在。本课题主要采用的“主题活动”如下:

(1) 纵线比较实践活动———英文朗诵演讲类。英文演讲主要为一年一度的“西澳杯”区级、市级演讲比赛选拔人才。在具体操作中分为两类:一类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三分钟之内的演讲, 可以是即兴, 也可以事先准备, 然后教师或演讲人本身就演讲内容对全班进行提问, 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水平, 便于激发课堂气氛, 但局限于教室;第二类演讲主题活动为全校性演讲比赛, 准备统一的十几个话题给学生做准备, 让学生进行第一轮筛选。具体过程:选定《新概念英语》或牛津教材朗诵篇目, 先检测学生的语音语调;然后根据筛选出来的佼佼者, 立足自备演讲材料, 以学生的原创材料为主要评价标准, 并在年级组取前六名, 最后全校选出18名选手进入决赛, 赛中增加“抽签问答”项目。

(2) 横线比较实验活动———“同一首歌”英文歌曲大蝉联。横线比较主要是指多名学生在第一轮英文经典歌曲选定曲目中抽签定曲目和次序, 横向比较进行分析研究。具体过程:歌曲准备 (3首) , 每班限报两名, 全校36个班, 每个年级组有24名左右选手参赛, 8人左右同唱一首歌, 相互倾听, 再由老师点评、指导, 进行选拔。

(3) 网线比较实践活动———国字号体育文化类 (附件三:图片新闻《中外女孩明港球场竞展技艺》、《女排志愿者口译活动》) 网线比较是指既有个体的纵向先后比较, 又有群体的横向相互关照学习, 并且还有课题组老师围绕研究主题的评析和判断。

案例———以明港中学、阳光学校、北仑职高部分学生和教师一起观看来自爱学国际书院和明港中学女子篮球队的一场联谊赛为例, 学生基本都用英语口语交流、站队、中场休息, 双方彼此既有同队队友之间的语言沟通, 在比赛完了之后与对方队友切磋技艺, 讨论传统节日文化, 使得口语语言技巧在交流中得以不断提升。

2. 探索有效的“主题活动”, 激活语言能力的操作策略。

在这一遍遍的实践流程中, 课题组探索了“主题活动促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操作策略

策略1:由“互动”激发学生语言思维和才能 (附件四:《红五月国际友人联欢活动》照片与文字解说海报) 。主题活动, 顾名思义, 就是每个活动有其主旨内涵。选择了怎样的活动就有怎样的话题“Topic”功能, 而语言需要在使用时才体现出其交际价值。于是教师在安排外籍教师五月活动的一个主题是“环保”, 以此作为一个话题, 引导、启发学生深究底里, 披文入情, 从而提升品位和文学涵养, 锻炼口语, 拓展国际视野, 激发自己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抒发对生活的感受。

策略2:通过语言练习开启逻辑思维。从语言出发的思维训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主题活动, 使学生欣赏文学作品, 树立自己正确的鉴赏观。从语言学习的效果来看, 这是一个动态地引入学生由浅入深进入语言学习的过程。

其实我们英语课的境界之一就是让学生的思维能自由地飞翔。所以, 在口语主题活动中让学生实践, 学生的想象和思维也会和情感一起得到激发和推动, 穿越既定的时空, 神游古今和四海, 这样就能够让自己的想象力得到不断的发展, 从而让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够借助丰富的想象与表演才情抵达新的境界。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1. 构建了高中英语“主题活动”锻炼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科学途径。

本课题研究过程中, 引导教师关注通过活动搭建平台的语言输出与情感投入的平衡;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语言熏陶与思维训练的结合。这种平衡和融合, 是我们高中英语学科借助“主题活动”平台, 展示学生才情的辩证追求。

2. 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过程中, 本调研组成员在区级、市级都获得了荣誉奖励, 撰写的相关文章均获奖。

3. 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趣。

3.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篇三

【关键词】“主题式” 小学英语 词汇教学

一、“主题式”教学的内涵

“主题式”教学或者是“话题式”教学来自于1960年英国小学课堂的实践。18世纪的英国小学中,学生一天内和一名教师学习所有的课程。在这种学习背景下,不同领域的知识可以整合在一起教学。“主题式”教学已经从常规的小学教育转移到将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中了。(Garvie 1991;Holderness 1991; Scott and Ytreberg 1990)。(Tongue 1991)认为这和交际语言教学相联系,学生通过主题内容进行学习。“主题式”教学能给学生提供一个现实的、有激励的语言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更加清晰了解语言的意思和使用语言的目的。

“主题式”教学的基本概念即许多不同的活动相连接,一个主题贯穿整个课堂将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好的“主题式”教学可以产生多种有启发灵感的教学,改变杂乱和无效的课堂。有效的“主题式”教学对教师的设计和实施有很大的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活动类型和资源,要能够长期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要避免学生花费过多认知在缺乏高水准的活动上。要使学生能活跃的学习,教师还要能很好的管理班级、小组甚至两人合作的能力。同样需要关注的问题是,教师要考虑学习吃力的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忽略课堂中不善于交际和表达的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认知模式有一定的了解,考虑到学生的语言和运动技能的发展,以确保和评估学习过程。为了发现和创造资源,教师还要具备组织和工艺技能。当下小学使用教科书,每一个单元的核心内容都可以选做一个主题,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扩展。

二、主题式教学模式的结构

1.主题式教学的运行机制。“主题式”教学的语言学习机会来源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和活动,这些活动和内容决定了语言使用的环境和语篇类型。从教学过程来看,一个教学主题的完成包括七个有序环节,即课程内容主题化、主题内容问题化、问题焦点生活境脉化、生活境脉问题化、问题焦点互动解决化、知识运演结构化、能力迁移与知识活化。主题式教学设计的运行机制如图1.

图1 主题式教学设计运行机制图

2.主题式教学设计的特征。

首先,主题目标源于学生真实生活背景。小学生对语言的获得,其语言环境十分重要。主题目标要是学生熟悉并且在认知范围内的话题,教师可以结合课程要求和目标。

其次,主题内容要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和学习方式。主题式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鼻、舌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融听、读、看、说、写、做、思、想等各种基本学习方式于一体,以促成学生的有效学习。因此,要扩充教学信息量,扩展学习领域,确保教学主题所关涉的教学内容具有必要的广度和合理的深度。

第三,以“项目研究学习”的主题形式进行练习。教学主题不仅是由教师单方面设置的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它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双方在共同探索与发现中形成的,它需要共同选择、组织材料信息,并从研究中共同得到发展。教学主题应当是具有拓展性与研究性的课题,或是能引发师生共同关注的话题。

最后,以师生对话的主题方法巩固练习主题式教学设计体现“教学活动是师生交互作用的过程”的教学本质观,它强调师生围绕教学主题而互动、协商、交流、合作与对话,它要求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思维,主张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组与学生组之间的思维碰撞,在学习共同体中形成“学习思维网”,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智力资源共享。

三、主题式教学在小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1.确定主题。这个主题可以来自儿童目前的兴趣、其他课程的话题、一个故事或者当地以及其他国家的传统习俗和活动。在以“What would you like?”单元为例,我们以“potatoes”为核心词,建立与“potato”相关的“学习思维网”,让学生发散思维思考与“potato”相关的活动以及代表的活动的词汇。类似话题,在教材中还有在学习“weather”和“festival”等主题单元。开展主题前,让学生自己提出和讨论活动主题,或者教师列出主题清单,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主题,更易让学生融入主题活动中。

2.组织内容。基于“主题式”教学活动有两个基本的计划工具,分别是头脑风暴和“网”(相互联系)。两个工具都将想法非线性的连接起来,能够反应我们试图产生的学习过程。头脑风暴是让学生开动大脑,围绕一个想法发散思维,随机、无意识的将观点进行联系。所有的可能的想法都要记录下来,供学生选择。“网”是记录的一种方式以及将各种想法连接起来的方式,而不是要求学生直接在纸上写下线性的想法。学生可以将主要的观点和想法写在纸的中间,与之相关的观点围绕在主要观点的周围。学生可以在头脑风暴前“网状”方式记录想法也可以在头脑风暴之后。主题内容可以包括:

Pepole+objects+actions+process+typical events+places

例如,以“Potato”为主题,主题周围就可以有“farmers”、“Gardeners”、“Eaters”、“Cooks”和“Customers”,相应的活动即可有介绍“Types of potatoes”、“farming implements”、“cooking implements”等。

教师将全班分为不同小组,不同组充当不同角色分担不同活動任务。充当“farmers”的小组就要负责找到与“potato”相关的知识并查找出相关词汇,在“action”任务表中(表1)找到farmer的工作,如“digging”、“planting”和“”harvesting。充当“farmer”的同学就要掌握与“种植”有关的词汇,并且了解与种植相关的知识。充当“cook”角色的学生就要查阅与烹饪有关的词汇,了解烹饪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不同小组的学生会学习到不同的词汇,在最后小组汇报中,同学们之间通过交流和教师对核心词汇的教学,让全体学生掌握核心词汇,并间接扩大了学生对其他非核心词汇的熟悉度。通过多次“主题式”教学,不断扩充学生的词汇,提高学生对生僻词的熟悉,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能够顺利阅读文章。

表1 主题活动

ActionsProcesses

Digginggrowing

Plantingcooking

Harvestingmaking crisps

Peelingbuying and selling

Choppingstaple foods in diets

Chippingexploration of the new world

Eatinghow food and cooking can spread

Typical eventsPlaces

The potato harvestFields,restaurants

与此同时通过上表,教师可以再增加论述类型,将大主題下划分副标题,在进行网状联系。例如:Types of potato 可以包括where potatoes come from /discovery of potato/history of potato; Growing potatoes可以包括how to plant/how to weed/Harvesting;Customers可以包括selling and buying/The habits of eating potatoes。所有小组的同学完成各小组的任务后,大家将自己的成果制成表格。表格形式可以根据各自小组的角色进行特色设置,如“cook”就可以制成menus or recipes,“customers”则可以制成“shopping list”,“farmers”可以制成“instruction on seed packets”or “the history information about potatoes”。不同小组的成果表格即为今后学生自主学习和积累词汇的词库。

3.设计语言任务。 针对一节课来说,“主题式”教学的任务则要简洁、易操作。以“potatoes”为主题,副主题可以为“What do sweet potatoes Taste like?”具体任务分配,如:

(1)课前主题活动准备:找到一个制作土豆的食谱(网上搜索;收集超市清单)

(2)课堂主题活动情境设置:

1)去超市买食材(计划路程;在地图上标出路线;记录路程;解释说明以上记录)。

2)烹饪食材(准备好所需食材;进行烹饪;记录和评估烹饪过程)。

3)检测成果(写邀请函邀请他人品尝;对他人的评价、做记录;制作一份食谱)。

(3)课后主题活动评价:通过笔记、图片或者摄影记录整个过程。同样,教师将全被分为不同小组,学生进行不同任务,最终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向全班展示成果。教师将学生的成果进行总结和回顾,针对核心词汇进行强调,巩固词汇的掌握。

总体来说,主题式教学设计力求将“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与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整体教学观具体化、操作化,力求实现课堂教学由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真正做到将课堂还给回学生,力求推动教学从“有限资源”向“无限资源”的转化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力求实现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学生的“学习计划”的整合,最终力求创设出一种与新课标相吻合的、体现新课程精神与理念的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Annamaria Pinter.Teaching for young learner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4.小学英语主题教研心得(精) 篇四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 使我对高效课堂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听完张老师的示 范课让我对此又有了更新的理解:它主要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教育效果的最 大化;是师生的共同进步,是知识和素养的共同提高。

一、高效课堂效益评价主要标准是,学生思维活跃,语言表达正确、流利、有感 情,课堂充满激情,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强,目标达成且正确率在 90%以上。前提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会不会学,乐不乐学,核心是教学三维目标的 达成。张老师在复习环节上,利用赵本山老师的“多人转”又加入孩子们超喜欢 的 Rap 成分,一方面快速巩固了以前所学的家庭称谓,另一方面学生动起来了, 以高涨的、积极的情绪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愿学、乐学!

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 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教学中适时 指导、监控、反馈、激励,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 达成度更高。张老师在导入环节有效利用已学知识, 对新授内容进行了知识的 “正 迁移”。中间的过渡和小结、拓展都能做到自然合理;最后师生同唱《让爱住我 家》把整堂课推向高潮!

三、展示课的启示。

1,学生素养高,学习过程上的学习参与度高,这就使得学生专注于课堂,能够 保持较高学习兴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评价方式的灵活高效是高效课堂的一个重要指标,即时、灵活的评价同样起 到激励学习主动性、保持学习兴趣的作用。

3,高效课堂应是长期进行的工作,最终形成一种常态的模式。它的预习、展示、反馈都应是高效进行的。

4,高效课堂重视各学科基本素养的落实和训练。

5.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篇五

一、活动主题:让英语走进生活 让艺术融入知识

二、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发展,特组织英语歌舞表演和话剧朗诵等展示活动。

三、活动内容与形式:

英语歌曲演唱,英语故事表演(形式为:个人、组合、亲子)

1、此次展示活动以班级为单位,每班最多两个节目。道具、服装等自行准备。

2、各英语老师对本班的节目进行指导。

四、评委:聂玲

李玉玲

任书珍

五、参加对象:三年级——六年级

六、报名时间:12月1日—12月7日

七、报名方式:本班英语老师处

八、比赛时间:2014年12月25日周五下午

点:学校五楼多媒体教室

九、英语才艺展示评选办法:

(一)、评奖方式:英语老师组成评委团,评出:最佳表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组合奖、最佳创意奖,分别若干。

(二)、评分标准:

1、整体形象(20分)

妆扮的整体效果

2、英语口语表达能力(40分)

英语口语标准程度,语言表达流利程度

3、才艺展示(40分):

(1)形式新颖,创新加分

(2)舞台表演自然大方,肢体语言运用得当

(3)表演内容健康,具感染力

(4)才艺表现与个人风格和谐、贴切,舞台展示恰当

(5)观众的响应程度

英语组

6.小学英语学科月主题活动计划-新 篇六

英语科组

一、目的要求:

1、本次校园英语节通过规范书写,班级文化墙,课堂展示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提高学生英语听说读能力,从而规范日常交际。

2、通过校园广播站、英语角和英语动画,营造良好的学习英语氛围,体验西方文化,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活动口号: More English More Fun

三、活动时间:2018年12月3日——2018年12月28日

四、英语主题文化周活动内容及要求: 第一板块:氛围之美:

(一)校园英语角: 负责人:英语科组成员

展示内容:宣传英语元素的海报、儿歌墙、谚语林。

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多元化的校园英语节氛围。

(二)班级文化墙: 负责人:英语科组成员

展示内容:一年级:班级布置(黑板报,手抄报)

第二板块:文化之旅

(一)西方文化知多少 展示形式:周一至周五班级学习负责人:英语科组成员 展示内容:1.西方节日文化 2.西方饮食文化

(二)英语歌曲班班唱

负责人:英语科组,音乐科组,班主任 课前音乐准备:英语组提供曲目名称 一年级 1.Twinkle,twinkle,little star 2.If you’re happy 3.Rain rain go away 4.Head shoulder and knees

第三板块 :成果展示

每个班选小组参与成果展示,由学生代表和教师代表作评委,评出一二三等奖,奖励勋章和奖品。

五、工作进度

整个工作分阶段推进,各项工作责任到人,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各负责人定期跟进,检查督促,保证活动效果。第一阶段: 第一周,确定主题、制定工作进度及要求,细化工作到每日。第二阶段: 第二周,对前期的各项工作予以落实,(其间,每周跟进英语周活动进度,保证质量。)

7.将主题活动融入区域活动的尝试 篇七

一、区域的材料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我围绕主题的目标、内容,在主题活动开展的不同阶段,为班上的各个区域有针对性地选择和投放材料, 并根据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生成的兴趣和问题, 不断地调整、更新。

1.主题活动的准备———投放探索性材料

在新的主题活动启动前,我根据该主题活动的目标及本班幼儿的经验和能力,在相关的区域中有针对性地投放材料,让幼儿进行操作,帮助师生共同为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积累经验。例如,在“多变的水”主题活动开始前, 我在科学区投放了水和各种材料,如积木、铁钉、塑料玩具、糖、颜料等,幼儿在操作中发现将这些材料放入水中后,有的沉下去了,有的浮在水面上,还有的东西放进水后消失不见了,但水从无色变成有色的了———从中幼儿获取了不同种类材料在水中有不同状态的初步认知和经验。期间,教师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顺序、方式、方法,从幼儿的谈论中了解他们对沉浮、溶解的认识,从而准确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认知能力, 用以调整和完善主题活动的方案。

2.主题活动的过程———投放差异性材料

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的相关经验、知识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了个体差异。为此,我根据主题活动的进程,及时跟进与调整活动区中的材料,并且,提供的材料具有层次性与多样性, 促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经验、能力去选择和使用材料。如在主题活动“有趣的线”中,我在生活区中提供了各种各样材质且长短粗细不一的绳线,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穿纽扣、系鞋带、缝十字绣、做衣服等活动,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既能认识各种各样绳线的材质特征,又可以锻炼小手的肌肉。

3.主题活动的延伸———投放迁移性材料

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 幼儿的收获和发展有所不同,因此,当一个主题活动结束后,我围绕主题活动的内容在区域中投放一些迁移性的材料, 满足幼儿进一步探索的需求。如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完成后,我在美工区提供了各个民族服饰的纹样图片, 参照这些图片,幼儿利用瓶子、纸盘等材料,设计和制作具有民族风格的装饰物;在建构区投放我国传统建筑物的图片, 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们搭建起许多具有我国传统风格的楼台亭阁。

二、区域的学习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我将主题活动目标转化为区域活动的具体要求, 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学习。

1. 个体式学习。如主题活动 “神秘的洞”, 学习内容是幼儿通过观察了解许多物体上都有洞,探索这些洞的成因和作用。我在小超市里投放一些水果和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们有的有洞,如藕;有的没有洞,如苹果;有的原来没有洞,但出现了洞,如菜叶,并探究洞的成因。在语言区中投放有关洞的图画书,让幼儿了解洞的秘密。在科学区投放蚂蚁工坊,让幼儿观察生活在泥土中的蚂蚁是怎样挖掘洞穴和在洞穴做什么……

2.集体式学习。我常常根据主题活动的目标和内 容,引导幼儿集体为某个活动区建立活动规则,丰富区域游戏的内容。如主题活动“我是环保小卫士”中,我组织幼儿集体讨论区域活动中如何节约材料, 如何废物利用等问题。根据讨论,我们设置了区域废旧材料回收站,比如在美工区设立废品收集站、废纸回收站和垃圾处理站等,并制定了相关规则,区域学习有效地帮助幼儿养成环保的意识和行为。

三、区域的评价与主题活动相融合

8.校本教研中的主题教研 篇八

正因为这种问题的出现,“主题教研”便诞生了。主题教研可以解决以上所述的种种弊端,人们又都开始把眼光从一般校本教研移向主题教研。主题教研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之一。主题教研是教研小组把平时校本教研中多次遇到的解决不了的问题,上升到学校层面来,定为学校集体攻关的问题。没有一般的校本教研,就没有针对性强的符合实际的主题教研。什么时候可以进行主题教研,这是需要斟酌的,也是需要根据教研情况发展的。搞主题教研,要充分考虑以下几点:

主题教研是必然要生成的大家都会发现,一般校本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内容常常是方方面面、星星点点。视角是四面八方,发言的根据脱离学生实际,就这堂课论这堂课,无法实现教师的有效进步,经常纠缠于一些抽象概念和具体细节。尽管我们还有二次听课、评课或者观摩课活动进行再评课、议课,但往往是不少教师在二次听评课之后,会发出“二次听评课还不如第一次”的感叹,大家对“二次听评课”也有了质疑。第一次听评课中那些关于教学技巧和细节处理的方法,在二次听评课的课堂上往往因为情境的变化而不再适用。这种零敲碎打、形散神也散的教研,耗时多、收获少,问题在于没有明确的研究主题。于是,提出校本教研活动应该有一种“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研究”成为必然,进而促进校本教研得到完善和发展。

主题是如何提炼的一般校本教研中的听课评课,对一堂课的内容讨论,不一定就是主题。比如:我们常见到的教研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对课的点评,但如果讨论的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只是由参与讨论的成员凭借自己的认识评头论足,说是说非,就不能说是有主题,而只能说是有了个话题,或者说是有了个内容。作为主题教研的主题,是应该经过聚焦、提炼后形成的中心议题,有共性、有代表性和目标性。教研主题源于教学问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教学问题时就会产生随机教研话题,当随机教研话题沉淀到一定数量后,对这些话题进行归类分析就可产生教研主题。如:现在的语文教学都说应该强调学生的体验,如果在这方面展开研讨的话,就这一话题。可以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可以是:形成体验的基本条件;引导体验的有效方式;体验在帮助学生学习中的作用等等。主题有一定的概括性。不同于具体内容和问题。

主题教研是如何铺开的主题教研也可以以听课评课的方式进行,因为这种方式是校本、师本的,便于广大教师参与其中,同时教师要集中智慧,关注主题内容。所选主题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要以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课堂观察、资料学习、交流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进行主题研究和示范性演练,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以这种方式开展的教研活动,可以使青年教师有机会沿着从旁观者、同伴到成熟实践者的轨迹前进,即提供了一个从教研者到实践者的合理参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深化专业能力的过程和形式。

以听课评课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不同教师的专业判断和教学实践智慧。因为是同伴看同伴,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使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可以“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学管理要注意搜集主题信息。教研组长要注意从平时的教学教研中发现主题信息,搜集主题信息,及时公布主题信息,让主题信息始终保持鲜活的特征,始终在教师间快活地跳动,引导教师对主题信息的特别关注。唯有信息源头不断,兴趣主题才能不散。在教学常规管理的各环节中,要坚持课程、课堂、教育技术等系统化运作,捕捉搜集教研主题。特别是带动教师在任务驱动中,有目的地收集源于课堂的教师表现、学生表现的相关信息,选择其中的重点、难点,记录在信息卡上,利用办公室、教研活动室、校园的信息栏发布主题信息,吸纳对相同主题信息感兴趣的教研伙伴,初步研究主题信息,为形成主题内容打基础。

9.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篇九

2嘉善县教育研究培训中心

本次培训的关注点、观课表及其他说明一、一起来准备

在新课程教学目标意识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关注两个点: 1 课堂研究:课堂观察量表的制定(从关注教师的教→关注学生的学转变)

·为了找到一个可以改进教学策略的支点:在同课异构中查漏补缺,提高课堂实效。2 学生学习力评价:通过观察课堂提问和评价(理答和侯答)、师生互动时的积极性、巩固学习时能否达到预期目标等,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和能力提高。

·为了检验我的教学设计是否有效,找到改进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二、课堂观察进行时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重点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课型_________ 上课教师________

三、我的分析 1 从观察情况分析我的意见或建议

观察者:__________所在学校: ______________

其他说明:

以课堂观察为切入点,以学生为观察主体,通过观察同课异构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研究课堂教学,进而研究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教法、学法的改进。

一 关注点:1 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

2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话语运用能力、阅读策略的使用)。

二 教师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学习策略:

听(听前、听时、听后的设计):能听到(获取信息)能判断(理解信息)

说(以模块主题为话题设计pair work/ group work):能通过听介绍(语言输出)能顺利地交际(语言运用)读: 八年级需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强调夯实语言基础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向结合写: 教师指导下的写作:话题写作(以读带写)或者仿写

三 本模块话题及功能:

以音乐为话题,介绍不同类型的音乐以及多位音乐大师。要求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形容词评论各类音乐;能够表达对别人的观点同意与否。

文化意识:通过对中国音乐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

情感态度:通过对“同意”、“不同意”表达方式的训练,培养学生礼貌使用语言的意识与能力,在表达不同意见时能够照顾他人的感受。

10.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篇十

一、指导思想

今年的教师节是我国

小学教师英语培训计划;

一、工作目标:

1、通过培训,使全体教师掌握教师英语300句,并养成广泛应用英语的习惯。

2、本学期掌握50句,使各位教师具备听、说、读的能力,形成使用英语的风气。

二、培训安排:

1、培训时间: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校多媒体教室。

2、学习材料:xxx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教材《教师英语300句》。

三、培训措施:

1、严格培训过程和结果管理:

培训过程中切实做到“六认真”,做好每次的签到工作,阶段培训结束,每位教师须到指定教师处过关。

2、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

(1)要求每位教师明确培训目的,要求和安排,调动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2)建立自主合作学习小组。

11.主题活动:蜜蜂 篇十一

幼儿一直对动物有着很浓烈的兴趣。在春暖花开的季节,蜜蜂也开始了忙碌。在带领幼儿春游或在园所植物花卉处散步时,都能看到蜜蜂的身影,幼儿看到蜜蜂时都会很兴奋,想要知道关于它的很多事情,于是这个关于“蜜蜂”的主题就应运而生。

在蜜蜂的外型特征方面,可以从身体颜色和尾刺两个主要方面开展教学。在身体颜色方面,在了解蜜蜂的身体颜色之外,可侧重从动物自我保护方法之警示色方面入手,拓展自然界中相关的动物知识,引导幼儿观察、了解,养成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同时,还可以延伸引导幼儿了解昆虫的概念以及害虫、益虫的相关知识。在艺术方面,相应的可以开展绘画小蜜蜂和纸工制作小蜜蜂的活动。在尾刺方面,了解蜜蜂尾刺的作用,感受动物在遇到危险时保护自己的勇气,也引导幼儿知道在生活中如何与动物友好的相处。从蜜蜂的环境功能方面出发,主要引导幼儿了解蜜蜂交流信息的方式和通过采集花蜜、花粉帮助花朵授粉的环境学价值,由此延伸到“甜甜的蜂蜜”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蜜蜂对人类的益处,养成从小爱护蜜蜂、保护动物的意识和习惯。还可以根据蜜蜂采花蜜的动物学现象开展“蜜蜂采蜜”的体育户外活动。从蜜蜂自身的社会结构方面,可以引导幼儿了解蜂巢的结构、蜜蜂王国的阶层结构。

从人类关于蜜蜂方面的创作出发,语言领域,可以开展儿歌“两只蜜蜂”的活动,还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创编诗歌“春天里的小蜜蜂”;音乐艺术领域,通过“野蜂狂舞”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幼儿感受艺术美,并发展艺术通感能力。歌曲“两只小蜜蜂”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蜜蜂的兴趣和喜爱。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和幼儿一起观看关于蜜蜂的影视作品。

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可以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收集蜜蜂的相关图片,一起布置成“蜜蜂王国”,还可以将幼儿绘画的“花丛里的小蜜蜂”或制作的“小小蜜蜂”布置成春天里的花园,在花园旁张贴幼儿创编的诗歌。

在区域活动中:科学区,可以将幼儿收集到的蜜蜂资料进行整理后,一起制作成小册子;在表演区,可以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蜜蜂的头饰或装饰,开展“小蜜蜂历险记”的戏剧扮演活动;在美工区,可以继续满足幼儿关于绘画蜜蜂或制作蜜蜂的艺术活动等等。

二、主题活动目标

1.能通过网络、图书、访问等多种途径了解蜜蜂的基本外型特征及其动物行为学上的特点,对蜜蜂产生探索的兴趣;

2.通过观察场景、观看视频、资料搜索等方式初步接触蜜蜂与人类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等环境学价值,懂得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3.能用多种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对蜜蜂的了解及相关感受,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探索、交流带来的成长快乐。

三、供选择的教育活动

四、主题思考网络

五、相关的环境创设工作

(一)主题墙

(二)活动区设置

六、精选活动教案

美术活动:花丛中的小蜜蜂

活动目标:

1.掌握蜜蜂的基本外型绘画方法,能运用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大胆地进行创作;

2.喜欢美术活动,感受艺术创作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教师范作,参考画作,白纸,勾线笔,油画棒,手工纸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

1.谜面:翅膀一展亮晶晶,整天飞舞花丛中,手足不闲爱劳动,酿造甜糖好过冬。

2.幼儿猜一猜,说说理由。

(二)讨论:蜜蜂的外形特征

1.师幼一起讨论回顾蜜蜂的外形特征。

2.师幼一起讨论可以用怎样的表现形式进行蜜蜂的创作。

(三)教师示范

1.出示范作:有绘画,有纸工粘贴等多种形式。

2.教师示范蜜蜂的基本画法。

(四)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在创作时要大胆表达心中的想法,要求主体鲜明,画面充实。

2.鼓励个别幼儿大胆创作。

(五)总结评价与作品展示

1.对于活动中幼儿的一些创作办法与构图等进行评价;

2.展示作品,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科学活动:蜜蜂的秘密武器

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的秘密武器“尾刺”的特点,知道蜜蜂保护自己的办法,产生探索动物自我保护办法的兴趣;

2.初步接触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养成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用身体自备武器保护自己的动物的资料;

2.蜜蜂图片,蜜蜂尾刺刺人视频,用身体自备武器保护自己的动物图片,教学PPT。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你害怕蜜蜂吗

1.教师导入:今天我们来谈一谈蜜蜂的秘密武器。

2.幼儿说一说自己认为的蜜蜂的秘密武器。

(二)观看图片及视频:了解蜜蜂保护自己的秘密武器

1.幼儿观看蜜蜂的图片,猜猜看:什么会是蜜蜂的秘密武器呢?这个武器有多厉害呢?

2.观看视频,了解蜜蜂保护自己的情况、办法。

3.幼儿说一说蜜蜂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重点引导幼儿了解蜜蜂的“自我防护”动机,了解动物不会轻易伤人,激发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情感。

(三)类比拓展:哪些动物也会用自备的身体武器保护自己的呢?

1.幼儿组内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资料,然后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自己搜集的资料,要求语言表述较流畅、清晰。

2.师生一起将幼儿收集到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整理归类,如身体不同部位的武器,用坚硬的嘴巴保护自己的动物,用锋利的爪子保护自己的动物,用特别的皮毛保护自己的动物等等。

3.师幼一起讨论将蜜蜂归入上述的哪一类中。

(四)总结与延伸

1.总结:师幼一起梳理今天了解到的蜜蜂的秘密武器及动物保护自己的办法。

2.延伸:请家长一起协助幼儿收集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办法,并在收集过程中贯穿与动物友好相处的环保观念。将亲子收集的材料装订成册,放置阅读角,供幼儿分享翻阅。

nlc202309031812

体育活动:蜜蜂采蜜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活动规则参加体育活动,发展踮脚跑动作技能;

2.发展身体协调能力,喜欢与同伴合作参加体育活动。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小蜜蜂》;

2.歌曲《小蜜蜂》、小树、小花教具、绳子、小桶、沙包、蜜蜂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进场:《小蜜蜂》律动。

2.热身:小蜜蜂学飞行。

教师扮演蜂王,幼儿扮演小蜜蜂。小蜜蜂听蜂王的口令,朝不同的方向练习飞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扮演的蜂王引出任务:春天来了,各种各样的花儿都开了。我们要做勤劳的蜜蜂,趁着百花盛开,我们要去采花蜜了。

2.穿越树林去采蜜:

(1)讲解规则:请小蜜蜂带着小桶飞行绕过每棵树到达花丛,采集好花蜜(沙包)回来。

(2)小蜜蜂去采花蜜。蜂王提醒个别小蜜蜂要遵守规则,绕行每棵树。

3.飞过逼仄小路采蜜

(1)讲解规则:事先将两根绳子平行摆在地上制成小路,绳子间的宽度为30-40cm,路线可曲折型。小蜜蜂带着小桶飞过逼仄小路达到花丛,采集好花蜜(沙包)回来列队。

(2)小蜜蜂去采花蜜。蜂王提醒个别小蜜蜂要遵守规则,注意不要碰到小路边沿,以免被路边的树枝刺伤。

4.小蜜蜂丛林冒险采蜂蜜比赛

(1)讲解规则:小蜜蜂分成4对,每队一只小桶,小蜜蜂们需要绕过树林、飞过逼仄小路才能达到花丛。前一只蜜蜂采到花蜜后绕回队伍,将花蜜取出,小桶交给下一只小蜜蜂,依次类推。在相同时间里,采集花蜜最多的队伍获胜。

(2)小蜜蜂采蜂蜜比赛。蜂王提醒小蜜蜂注意活动中的安全以及小蜜蜂间的交接。结束后一起数一数每队的蜂蜜数量。

三、结束部分

放松运动:《小蜜蜂》律动。

七、主题活动建议

1.在主题活动开展中,尽量让活动的内容丰富些,以免出现主题的单调。如,不要全部都是“蜜蜂”,可以由“蜜蜂”延展开去,开展相关的其他内容的活动,以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2.在活动开展中,可以根据活动需要或幼儿的兴趣,将活动的顺序进行一些调整。比如:关于蜜蜂的外形、特征等科学活动,可与美术活动“花丛里的小蜜蜂”或“蜜蜂与花朵”等活动结合,也可因幼儿的兴趣,而单独开展一次科学认知活动。

3.开展区角扮演活动时,可以师幼一起制作蜜蜂头饰、服饰。在制作过程中,幼儿会对蜜蜂的外形特征有更深刻的了解,对他们的操作能力有更大的促进作用,也能使他们对活动有更浓郁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同时,在蜜蜂探险记的内容设计或舞台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多多观察或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在主题活动的开展中,注意通过各个细节来养成幼儿对动物的热爱情感,逐渐养成他们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友好相处的环保意识。同时,在家园联系中,也要与家长进行必要的沟通,使得家园教育在环保教育上原则的统一。

5.在环境创设中,注意内容的有序与层次性,以便于幼儿对内容的再回顾和幼儿间的交流、内容的拓展,充分发挥环境的潜在的教育影响作用。

12.英语教研活动主题 篇十二

一、保护好奇心, 点燃持续探索的火花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 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案例:保育员阿姨把岑岑带到我身边, 生气地说:“何老师, 岑岑爬上桌子, 去博古架上搬木化石, 要是摔下来怎么得了!”岑岑低下头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想看看木化石里面的木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下面看不到。”原来是这样。

在主题活动——石头展览会上, 我们与幼儿共同搜集了许多石头制品和工艺品, 这其中当属奕杨小朋友带来的木化石最为珍贵。经过岁月的沉淀, 木头已和玉石浑然一体, 从玉石外清晰可见木头的纹理, 孩子们对木化石兴趣很高, 在听奕杨妈妈讲解过程中鸦雀无声。但由于木化石价格不菲, 讲解完之后, 我们将它置于较高的博古架上供幼儿欣赏, 却忘了架子与孩子的身高悬殊较大, 不便于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探究。了解这一情况之后, 我致电奕杨家长征得他们的同意, 将木化石放在窗台边, 并请保育员阿姨帮忙老师一同维持秩序, 让所有的孩子在不损坏木化石的前提下, 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这块神秘的石头。每次课后总有一群孩子围着木化石叽叽喳喳讨论不休, “你看这个地方的木头有个小洞, 是蛀虫蛀的吗?”“化石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形成?”“我见过恐龙化石, 和木化石有些不一样呢?”……对于“化石”的探究正悄悄酝酿形成。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 没有兴趣, 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 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岑岑的“危险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指示信号, 它告诉我们, 幼儿在探索中光“听”是不够的, 他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触摸新事物。这样他才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反应, 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追根求源, 引发思考, 激起探究欲望。案例中孩子们那一连串的问题是在与木化石亲密接触后才迸发的, 如果木化石一直高高在上, 如果岑岑不爬上桌子, 也许我们就在无意识中熄灭了幼儿心中的那簇探索的火花。

二、“等待”与“点拨”, 推动持续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 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是推动幼儿深入持续探索的必要手段。

案例:下午3:00大活动室制作奇石盆景活动

场景一:元元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 她尝试用了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 都以失败告终, 她转身喊:“老师, 我不会!”老师问她:“所有胶都试过了吗?”元元说:“还有泡沫胶没有用过, 但肯定也粘不住。”“试试看, 试完后还是不行再来找老师。”元元改用泡沫胶粘石头, 粘完后还给石头刷颜料, 这样又盖住泡沫胶的颜色, 终于成功了。

场景二:睿睿手里拿着几块石头, 反复翻看, 眼神一片茫然, 老师问“睿睿, 想出要做什么吗?”睿睿摇摇头, “你去看看石头盆景画册, 还可以到讲台上看看老师的奇石盆景, 模仿着做一个, 好吗?”“好的!”睿睿高兴地开始他的创作。

场景一中元元在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放弃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 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 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而场景二中睿睿能力较弱, 想要独立完成一个活动过程有一定困难, 教师则让他从模仿做起, 积累经验, 激发他的探索热情。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技能上或是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 这都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

案例:上午9:40班级活动室科学活动《称一称》

在称一称石头重量的活动中, 我要求幼儿利用自制的天平, 找一找什么样的石头一样重, 并为活动做好记录。活动近尾声, 大家都在收拾整理, 我发现雨宏还在寻找相同重量的石头, 这块不行, 又换一块还不行……我没有着急催促她收拾, 只在默默观察她的举动, 同桌的阿杰要帮她, 她没有拒绝, 可阿杰试了三次也没有成功。一直目不转睛注视阿杰操作过程的她突然眼睛一亮, 她抢过阿杰手里的石头, 屏住呼吸轻轻把石头放在天平上。一边

是大石头, 另一边是三块小石头, 天平平衡了, 雨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 在“等待”中, 既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又更显示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信任。从上面的案例记录可以看到, 当雨宏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 她可能会暂时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 这时做为老师“等待”比“帮助”更可贵。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 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借助表格记录, 促进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再验证再发现

观察记录是探究活动 (特别是科学活动) 的重要环节, 幼儿借助表格真实记录活动的各种现象结果, 便于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过程, 能促进幼儿对探索过程进行比较, 从而让幼儿萌发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探索后会乐于拿着记录表与同伴交流结果, 在交流中一经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便会产生争论, 有了争论就会相应地产生再次实践验证的动力。

1. 这是幼儿在探索吸铁石吸附能力的记录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吸铁石吸附物体属性的判断已经很准确。活动后幼儿借助记录表中提出了新的问题, “吸铁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和平常的石头不一样”幼儿发现的新知识体验是:有的东西看起来像铁但不是铁, 有的叫做铝, 吸铁石不能吸附铝。

2. 这是幼儿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实验过程后的记录表。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后他们拿着自己的记录表互相交流, “为什么我把小石头放进水里, 水也变浑浊了呢?”“回家我也要把泥土和石头放在火里烧, 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通过交流记录表, 发现了许多新问题, 进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验证、再发现, 并且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幼儿探索的方法呈多元化, 探索的热情也相当高涨。

四、及时评价, 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 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 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 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 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 强化他的探究欲望, 这才是有价值的评价。就如下面片断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中, 幼儿正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区分泥土和石头, 突然“砰砰砰……”一连串刺耳的敲击声吸引了在的目光, “国国你在干什么?”老师走过去问, “我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啊, 用大石头一敲, 是泥土就扁了, 不是泥土的小石头是砸不扁的。”他得意地回答。“可是你敲击的声音太大了, 影响了别组的小朋友。”老师说:“这样吧, 如果你想继续在教室里实验就要考虑换个方法, 如果不愿意换个方法就到活动室继续探索, 你觉得呢?”国国想了想选择去了活动室。

其次,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 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如在下面片段中对记录表的评价, 教师能针对每张表格的优势展开评价, 引发幼儿的讨论和思考, 并让幼儿从中学到可为自己所用的方法, 这才是评价的关键所在。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结束, 老师和全班幼儿对记录探索过程的表格进行评价, 晗涵的记录表被评为“最清晰的记录表”, 她虽然也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可她在每幅图的边上配上数字, 让我们了解整个流程顺序。奕杨的记录表被评为“详细的记录表”, 他用的是图式加文字的记录方法。小萱的记录表是“最佳方法记录表”, 她采用的区分方法能很快区分泥土和石头, 但没有标注顺序, 看起来有些费劲……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 最后老师说:“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很好, 让人一看就明白刚才你的实验过程,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式?下次在记录时也可以学习记录。”

五、开设区角, 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延续幼儿探究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 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操作、持续探究的重要保证。鉴于这一点, 我们在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将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 使幼儿与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形成三维互动, 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 随时随地直接操作, 自由进行持续探究, 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石头也疯狂》中, 石头已深入班级的各个区角中, 美工区里有用石头作画, 建构区里有用石头玩叠叠乐, 科学区里有各种矿石和孩子们超级兴趣的打火石, 另外班级还有一条用石头铺的小路, 每个孩子都喜欢光脚在上面走走踩踩, 既有趣又达到健身的目的, 可谓一举两得。区角中, 孩子自由探索, 轻松创意, 每次分组活动孩子们就分散在各区角中, 平时爱玩的玩具和游戏此刻都被打入冷宫。各类石头成了他们的新宠, 在游戏中他们发现问题:“打火石碰撞后会有一股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有的石头有尖角, 有的石头是圆溜溜的?”……

幼儿在轻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 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 就会集中精力毫无顾虑的持续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地发挥与展现, 他才能体验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和成功者。那份自豪和满足是不言而喻的, 这对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持续探究、创新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上一篇:用自寻烦恼来造句下一篇:什么的自己初一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