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活动》教案

2024-06-16

《测量活动》教案(精选10篇)

1.《测量活动》教案 篇一

学习活动

小小测量师

设计意图:这是由“高老鼠和矮老鼠”的故事活动而生成的活动内容,那次活动后,我发现幼儿对高矮的现象很感兴趣,由此我也想到大班幼儿应该通过学习测量来识别物体的长高宽。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让幼儿自由探索各种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方法,并学习正确的记录方法。也让幼儿懂得所有的物体都可以测量,除了无边无际的天空。

学习活动:小小测量师

目标:让幼儿学习运用简单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物体。

知道天空是无边无际的,不是一个测量的实体。

培养幼儿的观察记录能力。

准备:三角尺、小棒、绳子、筷子等工具、记录纸和笔。

重难点:学习测量并正确地进行记录。

设计:

1、引起兴趣。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最近学了好多本领,今天就来考考你们,好吗?

激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2、第一次尝试测量。

让幼儿自己选择工具对某一物体进行测量。

交流:说说自己用什么工具进行了测量,测量的方法结果怎样?

3、第二次的测量。

幼儿再一次进行测量,并记录结果。

引导幼儿不借用工具进行测量,如用自己的手的虎口、脚步、自己的身体等方法。

再次交流,分享结果。

4、量天空。

有群小鸟知道我们小朋友有那么大的本领,想请你们帮个忙,愿意吗?

请幼儿动脑帮小鸟来量天空,看看能不能量出天空的大小?

幼儿讨论,最后让幼儿悟出天空是个无法进行测量的物体。

大班科学活动:拆装圆珠笔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圆珠笔,知道圆珠笔的用处。

2、通过观察、拆装圆珠笔、绘制安装说明书等形式,感知圆珠笔的构造,掌握安装的步骤。

3、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将拆下来的原件、放在筐子里,对拆装活动有兴趣。活动准备:

1、师生提供收集各种圆珠笔

2、幼儿人手一张白纸,一支圆珠笔,人手一个小筐子。

3、在黑板上画一张《圆珠笔统计表》(附统计表)。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感知圆珠笔的多样性。

——教师:你带来的圆珠笔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不同?(比较圆珠笔的粗细、长短。)

——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写一写、画一画、玩一玩、说一说:你有什么新发现?

——与同伴交换玩一玩圆珠笔,说一说:你们的圆珠笔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小结:圆珠笔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文具,它是笔杆、笔芯等部件在材质、形状和色彩上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二、拆一拆——感知圆珠笔的结构。

——教师:你知道圆珠笔的里面是什么吗?

——幼儿拆开圆珠笔,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教师出示黑板上的《圆珠笔统计表》,讲述圆珠笔的名称(笔帽、笔杆、弹簧、笔芯等0,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自己的发现,教师在统计表上记录圆珠笔部件的数量。

三、装一装——感知组装圆珠笔的过程。

——鼓励幼儿将零散的圆珠笔部件组装起来。

——教师:你是怎样组装圆珠笔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讲述安装圆珠笔的过程。

四、画一画——安装说明书。

——鼓励幼儿用画图的方式,记录自己安装圆珠笔的操作过程。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交流。

五、说一说——圆珠笔的用途。

——教师:圆珠笔有什么用?圆珠笔为什么能写字?圆珠笔一直能用吗?

六、游戏活动——拆一拆、装一装。

——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换圆珠笔,重新进行拆装圆珠笔的活动,感知不同构造的圆珠笔进一步巩固对圆珠笔的认识。

——组织幼儿分组开展拆装各种圆珠笔的“擂台赛”,比一比,看谁拆得快、装得快,训练幼儿手部的精细动作。

2.《测量活动》教案 篇二

关键词:QC小组,测量管理体系,创新型

QC小组是企业员工围绕企业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的,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1]。它是具体运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实现全面、全员、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企业质量改进,经济效益和业绩改善,技术和管理人才锻炼和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QC小组从试点阶段、推广阶段、发展阶段到深化阶段,从传统制造业向服务业深入推进,并呈现出更加注重提高职工素质,更加强调QC小组活动自主性,涉及行业和领域越来越广等3大发展动向[2]。

实践证明,课题选择往往决定QC小组活动的实际效果[3]。按照我国“十一五”规划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要求,如何更好地推进“创新型”课题成为QC小组活动在新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技术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是公司下属生产服务保障单位之一,作为公司油气田建设技术监测和质量监督的专业机构,业务宽泛,涉及油田地面建设工程质量监督、产品入场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节能监测、环境监测及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等。其工作质量,特别是检验检测过程稳定、数据精准可靠、结论科学准确,同油田质量、安全、计量、节能、环境等企业基础管理工作和相关核心利益息息相关,对企业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心业务范围内的几乎全部工作都必须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取得执业资格的监测人员借助合格的测量设备,按照规定的程序,在受控的环境条件下完成。然而,中心目前质量管理体系对实施测量过程中所涉及的因素和环节尚缺乏更加系统、严格的管理。因此,将中心所有计量确认活动和所有测量过程的控制过程,按照系统工程的构想进行设计或策划,进行整体实施和系统地审核和评价,以达到各个过程单独活动所不可比拟的效果,显得十分必要[4]。为此,确定了建立测量管理体系(英文缩写为“MMS”),并通过AAA认证的目标。

中心业务决定了各专业相互独立、体系完善、缺乏相容性的特点,分专业成立QC小组以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优势。由业务知识丰富、具有较强组织能力与实际工作经验的QC小组组长组织开展QC小组活动,分专业依据GB/T 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建立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要求的测量管理体系,才有助于完成上述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1 小组基本情况

小组基本情况见表1、表2。

2 选择课题

GB/T 19022《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中明确了所有测量过程都要控制,只是控制方式可以不同。那么,对于中心数量庞大的测量过程,究竟采取怎样的方式控制成为建立测量管理体系的首要问题。

为此,根据不同重要程度将测量过程划分为高度控制测量过程和一般测量过程。QC小组重点选择了1.6级压力表检定、压力容器壁厚测定等高度控制测量过程进行研究,以期提高测量过程数据准确性。

3 QC小组活动

QC小组活动开展遵循“PDCA循环”的步骤,坚持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3.1 教育培训

教育是QC小组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为深入推进“质量兴企”战略,小组成员真正意识到“质量第一”的内涵,迅速掌握MMS建立所必备基础知识和思想意识,先后通过送外培训和聘请专家授课等方式开展QC小组成员培训。

3.2 目标量化

中心QC小组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策划了测量管理方针,明确了测量管理体系的宗旨和方向,在此框架内建立了相应的量化质量目标,同时建立了文件编写、评审机制和运行检查机制,确保了QC小组活动的有序、有效实施。各专业QC小组则认真分析专业现状,从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物资资源、计量确认和测量过程实现、分析与改进方面,分别制定了切合实际的量化质量目标,并提出了保障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

3.3 分析原因

QC活动小组分别分析了1.6级压力表检定,压力容器壁厚测定,COD测定标准溶液配置等高度控制测量过程中不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确认测量设备的检定(校准)和测量过程控制为两项要因,具体表现在,测量设备计量要求导出不够明确、测量过程要素识别不够全面,测量过程的监视方法和频次未明确规定等方面。此外,部分检验检定人员虽能严格按照检验检定规程开展工作,但对过程要素的了解和控制缺少必要的认识和手段。

3.4 制定对策

通过分析,QC小组重点制定了如下对策(表3)。

为确保实施效果,QC小组还制定、下发体系建立实施工作计划,明确工作内容和要求,控制进度,落实责任。

3.5 对策实施

为检验工作计划实施的阶段性效果,QC小组采用头脑风暴的方法,定期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对计划进度和工作成果进行评价与改进,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激发了员工的创造性。

(1)员工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不仅完成上述3项被测参数计量要求导出,而且举一反三,共导出38个关键参数测量的计量要求,使检验人员对测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深化理解。

(2)测量过程的控制要素进一步清晰。实现从注重依照检规开展工作向更注重测量过程各要素控制的良性转变,检验检定过程中环境因素影响测量结果的消减控制措施进一步得到明确。

(3)编制并发布测量过程控制规范。《1.6级压力表示值误差检定测量过程控制规范》等技术文件编制完成并正式发布,作为测量管理体系文件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检验检定工作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4 QC成果巩固

经过QC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中心建立了符合CMS《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技术标准》准则要求的文件化的测量管理体系,编写完成《MMS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汇编》,并完成当年测量过程控制规范的编制与实施,按照计划完成了计量要求的转化并开展了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工作,通过测量过程的设计开展了测量过程控制工作,从而巩固了中心建立MMS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并为体系有效运行与持续改进的奠定了基础。

5 结论

(1)在建立与实施测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QC小组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有效发挥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组织形式,必将成为体系持续有效运行的强有力保障。

(2)领导重视是QC小组活动开展的不竭动力。作为质量管理八项原则之一,领导重视始终是推动小组活动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领导重视程度高的QC小组,活动开展更加顺利,遇到困难时,更容易找到出路和对策。

(3)持续学习是创新型QC小组的力量源泉。面对新问题,新技术和新要求,学习氛围浓厚的QC小组较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的QC小组,思想解放更快,掌握知识更灵活,活动开展更有效。

参考文献

[1]戚维明.全面质量管理[M].3版.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03-107.

[2]全国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11:264-267.

[3]杨陈.NT公司QC小组活动实践[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7:16.

3.《测量活动》教案 篇三

例1 跨大步(大班)

上海乌鲁木齐南路幼儿园

李 蓓/设计

活动过程:

幼儿三人一组站在一条直线上进行游戏。一幼儿站在中心位置,另两名幼儿从中心位置分别向两边跨三大步,跨步后站在原地不动。站在中心位置的幼儿利用走小步的方法(脚跟贴脚尖依次向前走,边走边记录步数)分别测量另两名幼儿跨步的距离,以远者为胜。三人轮流进行游戏。

例2 我的影子(大班)

上海奉贤区绿叶幼儿园 沈 英/设计

活动过程:

在幼儿已有首尾相接的测量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在操场上将一个幼儿的影子画下来,然后和幼儿一起用脚或手来量一量这个影子有多长,并让幼儿说说为什么大家量出来的结果会不一样。教师可在户外活动时见机开展此活动。

例3 和我的手臂一样长(大班)

上海长宁实验幼儿园 陈 青/设计

活动准备:

绳子、丝带、纸条等材料,剪刀。

活动过程:

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并找到一个好朋友。两人先互相用自己选择的材料量一量对方的臂长,并按照臂长将材料剪下来(如图1)。接着,请幼儿拿着与自己手臂一样长的材料在活动室内寻找各种物体进行测量,看看有什么物体和自己的手臂一样长(如图2)。在幼儿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可提示幼儿注意自己是否将材料的一头与被测量物体的一端对齐,建议幼儿选择长长的物体来测量,如长积木、拖把柄等,或选择物体长长的一部分(一边)来测量,如桌子脚、桌子边、钢琴脚、门框、床边等。

二、区角活动

例1 鱼儿找妈妈(小班)

上海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张 雯/设计

活动准备:

蓝色操作底板一块,红、黄、绿色“鱼妈妈”各一条,红、黄、绿色“小鱼”若干,白底的直线和曲线形“小河”若干,数字骰子一个(六面分别是1、1、1、2、2、3)。

活动过程:

1.幼儿一人游戏时,将相应颜色的“小鱼”一条接着一条摆放在“小河”里,找到“鱼妈妈”后,数一数哪条“小鱼”游的路线离“鱼妈妈”最近,能最快游到“鱼妈妈”那里。该游戏除了能让幼儿通过测量感知直线和曲线形“小河”与路程远近的关系以外,还能培养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

2.幼儿三人游戏时,轮流掷骰子,掷到几就在“小河”里放几条“小鱼”,比比谁最快找到“鱼妈妈”,数数“小鱼”找到“鱼妈妈”游了多少距离(如图3)。在游戏中加入骰子,可以培养幼儿按数取物的能力。

活动建议:

“小鱼”的长度和宽度相近,可减少幼儿因“小鱼”排放方向的不同而造成的测量误差。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达到感知测量方法的目的,同时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在“小河”上和“小鱼”身上装磁铁,通过“小鱼游”或“钓鱼”等游戏情景,把“小鱼”一条一条首尾相接、整齐地排列在“小河”中,使“小鱼”不能轻易移动。

例2 彩色竹片(中班)

上海静安区南阳实验幼儿园

陈玮珺/设计

活动准备:

6种长度、颜色的竹片各6片,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图4),如,2片原色竹片的长度=1片红色竹片的长度,1片橘色竹片的长度=一片红色竹片的长度+一片原色竹片的长度,1片黄色竹片的长度=2片红色竹片的长度=1片橘色竹片的长度+一片原色竹片的长度。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根据竹片的长度进行排列,体验不同竹片长度之间的关系(如图5)。组织幼儿做“小球滚下来”的实验,思考如何利用竹片长度的差异搭建通道,让小球滚落下来(如图6)。

2.创设“小河”情境,引导幼儿在“小河”上用竹片架一座桥,试试最多需要几片哪种颜色的竹片,最少需要几片哪种颜色的竹片,感知计量单位与测量结果(长度)之间的关系,即同样的距离,越短的竹片需要的越多,越长的竹片需要的越少。

活动建议:

由于材料本身蕴含数学关系,所以幼儿通过操作能够充分感知长度与高度、距离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以观察为主,到了活动后期,可以提供一些辅助物(如小棒、尺等),让幼儿自主产生测量的需要,感知计量单位与长度之间的关系。

例3 绕小路(中班)

上海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孙莉莉/设计

活动准备:

等长的绳子两段,塑泡底板两块,两色图钉若干,数字骰子一枚。

活动过程:

幼儿两人游戏。先由一名幼儿掷骰子确定所需图钉的数量,然后两名幼儿各自设计一定的路线取相同数量的图钉钉在自己的底板上,接着用各自的绳子依次连接自己底板上的每个图钉(每个图钉只能经过一次,如图7)。最后比一比两人所用绳子的长度,所绕小路距离长者获胜。

活动建议:

1.游戏前期,教师宜适当控制骰子上的数字大小,可从小数量逐渐递增。如一开始可以投放数字2~7的骰子,等幼儿熟悉玩法之后,再逐渐增大骰子上的数字,以增加游戏的难度。

2.游戏后期,教师可以在底板上增加一些障碍,如“大树”“石头”“房子”等,使幼儿在绕小路的同时还要设法避开障碍。这样不仅增加了游戏难度,而且增强了趣味性。

例4 比比量量(大班)

上海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孙莉莉/设计

活动准备:

等长的吸管、等长的扭扭棒、等长的绳子、一样大小的正方形海绵片若干,边框为红色、绿色、紫色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题卡若干(题卡上的图案可根据提供的测量工具来设计,题卡背面标有数字,数字越大说明此图案的长度越长。如图8)。

活动过程:

1.幼儿一人游戏时,抽取同色题卡两张,挑选一种合适的测量工具对两张题卡上的图案进行测量,比较两者的长短或面积大小。最后将题卡翻过来,看看背后的数字是否和自己比较的结果吻合,题卡背面的数字越大说明此题卡上的图案越长或越大。

nlc202309081838

2.幼儿两人游戏时,各自抽取一张题卡,根据题卡上的图案,商量用哪种自然物进行测量。相互比较后,将两张题卡翻过来,验证测量结果是否正确。

活动建议:

游戏初期,教师可以只提供画有直线、折线的题卡,让幼儿尝试选用吸管、扭扭棒、绳子等合适的材料进行测量,主要是熟悉游戏材料,初步了解用自然物测量的方法。例如,用吸管测量时要注意将每一段吸管首尾相连,用绳子测量时要注意使绳子与题卡上的线条完全重合,测量时一定要从起点到终点,等等。游戏后期,教师可尝试让幼儿自行设计题卡,比一比、量一量自己设计的题卡和同伴设计的题卡,看看谁的图案大或长。

例5 小裁缝(大班)

上海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张 雯/设计

活动准备:

子弹头积木、小型扣链若干和木头人一个(如图9),爸爸、妈妈、宝宝的图片各一张(如图10),衣服尺寸图两张(如图11),水彩笔、手工纸、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1.幼儿分别用子弹头积木、扣链测量爸爸、妈妈和宝宝的身高,将结果记录在纸上,发现用不同的自然物测量出来的结果是不同的。

2.幼儿用子弹头积木、扣链量出木头人的臂长、腿长和肩宽等,记录在纸上,并根据记录在空白手工纸上用子弹头积木或扣链重现测量的长度,比对着画出衣服和裤子的尺寸,甚至设计自己喜欢的款式,最后把它们剪下贴在木头人身上。

3.幼儿在以上操作的基础上,可以尝试运用测量记录的数据为木头人做“立体”衣服。

活动建议:

1.这个综合活动包含测量核心经验的学习内容,让幼儿结合实际问题体验到数学的有用和有趣,还能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和美术创造能力。

2.通过观察发现,幼儿要为爸爸、妈妈、宝宝做出较为合身的裤子需要收集两个数据,一个是从外侧腰部测量到裤脚位置的长度,另一个是从内侧裤裆测量到裤脚位置的长度。如果只有第一个数据,幼儿画出来的裤子的尺寸是不合适的,就会类似一个长方形。制作衣服亦如此。

例6 圈地比赛(大班)

上海静安区安庆幼儿园 卢世轶/设计

活动准备:

塑封的地形任务卡若干张,贴有透明塑料薄膜的插板一块,五角星图卡一张,等大的正方形纸片若干,与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一样长的彩色小木棍若干,数字卡片若干。

活动过程:

1.幼儿一人游戏时,任意选择两张地形任务卡插在插板上,通过目测比较两块地形的大小,在较大的地形上方插入五角星图卡。接着,用正方形纸片铺满整块地形,数数所用正方形的数量,验证之前的目测结果是否正确(如图12)。

2.幼儿两人游戏时,轮流抽取一张数字卡片,拿取相应数量的小木棍,拼成一块封闭的“地”,然后在“地”上铺满正方形纸片,比一比谁圈的“地”更大(如图13)。

4.测量平均速度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要求加深学生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计时

教具

教师准备测平均速度器材一套并加小车一个 学生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一、引入新课

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提出问题:在物理学中,用什么物理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什么?速度的计算公式和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何计算一个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中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学生正确回答后,教师引出课题,这节课我们练习测量物体运动时的平均速度。

二、学生自学

1.实验原理;

2.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3.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三、点拔

1.实验介绍

(1)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

实验目的:是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需要测量的是小车通过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所用的时间。t(2)了解实验仪器,学习使用秒表

提问:使用刻度尺时应注意什么?

学生观察:秒表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线。练习使用秒表。(3)介绍实验步骤 ①先把金属片固定在斜面的下端的一个整刻度处,再在斜面的上端选一个合适的整刻度作为每次小车的起点,并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S1;

②让小车的前端与斜面的起点对齐,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终点所用时间t1; ③再将金属片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并重新固定,量出起点到新终点的距离S2; ④用秒表测出小车从起点到新终点所用时间t2; 注意每次都让小车由静止自由滑下。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3.实验结果讨论:

(1)将几组学生填写好的实验表格(投影片)展示出来,对比每组数据,计算出的V1,V2,V3是否相等。

(2)物体作变速运动,在两段路中的速度分别是v1,v2.有位同学认为,这个物体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v1+v2/2,空虚计算方法是否正确?说说你的意见。

四、当堂练习

1.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在第1 min内、第2 min内、第3 min内的路程都是300 m,在这3 min内做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 B、变速直线运动 C、变速运动 D、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平直的铁轨上启动时的火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C、在平直的铁轨上行驶的火车一直在做变速直线运动 D、水平抛出去的小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

3.2007年4月18日,我国铁路正式实施第六次大面积提速,新的列车外形如图,它从南京到上海的平均速度可达200km/h,若南京到上海的全程为300km,则列车通过这段距离需要

h。

4.一辆汽车在与铁路平行的公路上以36km/h的速度匀速前进,迎面开来一列速度为54km/h的火车,汽车上的乘客看到火车开过经历了7s,由此可知这列火车长

m。

5.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的车费发票。求:(1)出租车行驶时间;(2)出租车行驶速度。

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1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共通过了

cm的路程,小球从B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是

m/s。

7.长300m的火车,用5min时间通过了一条长3.3km的隧道,火车的速度是_______,火车在隧道内行驶的时间为________.8.汽车从A城开往B城,全程所用的时间为2小时,前一个小时汽车的平均速度为40m/s,后一个小时的平均速度为60m/s,那么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米每秒?

五、小结

5.电压测量教案 篇五

知识目标:

1、知道电源的作用、电压的单位。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用途、符号,会正确连接电压表,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3、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出串联和并联电路中电压关系。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预习提示:

1、__________是电压。

2、_____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在国际单位单位中电压的单位是___________,符号是 __________。

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_______,实验中的电压表有_____个接线柱,_____个量程。

5、串联电路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并联电路电压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思考后得不出结论的情况下,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电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怎样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教材用水流类比电流、阀门类比开关、涡轮类比电灯、抽水机类比电源、水位差类比电压.让学生体会用“水位差是形成水流的原因”类比“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用“抽水机是形成水位差的原因”类比“电源是形成电源的原因”;用“流动的水冲动水轮机转动”类比“流动的电荷使灯泡发光”。

在学生初步知道电源、电压、电流的作用后,介绍了电压有高低、电压的单位;介绍了生产、生活中的用电器的电压值,是学生感觉到“电压”就在我们身边。

电压概念的初步建立过程充分体现了“类比的科学方法”,把难懂的概念用通俗的方法说明使学生容易理解。

教学过程:

演示一个显示电路通电的实验(小灯泡发光),启发指出电路中有电流。提问电流是怎样产生的?若学生回答是因为电路中接有电源,则可进一步提问:有电源为什么就会有电流呢?学生的回答一般是不完全的,在指出它们的正确方面以后,就此引入新课。

一、用类比法讲解电流形成电原因 对初中学生可以采用类比方法,说明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接下来用挂图进行类比说明:

水路---------电路 阀门--------开关 小锅轮------小灯泡 抽水机------电源 由以上类比,启发学生归纳出: 水压是产生水流的原因。抽水机是提供水压的装置。电源使提供电压的装置。

注意:讲授电压时,还需着重指明是那段电路两段的电压.常说的“电路上的电压”,指的是“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电压的高低与单位

教师向学生说明:

先从水压有大小引出电压也应有大小(高低),(1)用1节、2节、3节干电池分别给同一个小灯泡通电(选用额定电压为3.8V的灯泡),小灯泡的亮度不一样.(2)用手摇发电机给一个小灯泡通电,改变手摇的快慢,小灯泡的亮度不同.从小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不同电源产生的电压不同.教师归纳总结

1.符号: U 2.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1 kV =103V 1 mV =10-3V 3.记住: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 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2 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 不高于36V 家庭电路的电压 220V

三、电压表:

1.作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的仪表。2.符号:V 3.量程和分度值 4.学生练习读数 练习:

出示挂图,让学生读出电压表的示数

四、电压表使用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说明

1、电压表要并联在被测电路的两端;

2、电压表必须使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

3、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事先不能估测出电压大小,用试触法)

4、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的正、负极上,测出的示数是电源的电压。学生练习:

在下图所示的电路中,电压表所测的各是哪只灯泡的电压?

五、实验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教生总结出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结论:

串联:U= U 1+ U 2

并联:U= U 1= U 2

六、当堂检测:

(1)、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_____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高于_____V,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______V。

(2)、如图,若电压表是0~3V量程,指针指的电压是_______V,若用0~15V量程时,电压为______V。

(3)、如图,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所测的电压是()A、灯L2的电压 B、灯L1的电压 C、电源的电压 D、电源和灯L2的电压

板书设计:

测量电压

1、电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符号及单位

电压用 U 表示

单位: V(伏特)KV(千伏)mV(毫伏)

μV(微伏)

换算:1KV=103V 1mV=10-3V 1μV=10-6V

3、用电压表测电压

4、串联、并联电路中的电压关系

串联:U= U 1+ U 2

6.科学《测量水温》教案 篇六

第一部分:聚焦问题

.活动:观察桌子上的水有什么不同?

2.介绍(ppt图片):不同温度的水有不同的作用。

3.根据介绍,请你们选择,几号杯的水适合做哪些事情?

4.提问:大家的选择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距呢?怎样解决呢?

第二部分:探究新知:学习使用温度计

一、选择温度计

(出示三种温度计图片)谈话:这里有几种温度计,那么你会选哪一种呢?

讲解:一般说来,水的温度在0—100摄氏度,所以要选择测量范围大于0—100摄氏度的实验室温度计。

二、学习使用温度计

.提问: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呢?

学生发言

提示:上学期学习过怎样用温度计测量气温,是怎样做的?

总结:温度计的结构和方法

2.测量水温和测量气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学生发言

总结:相同点:①检查温度计②等液柱平稳了再读数③视线要与刻度相平

不同点:①温度计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②不能碰杯壁杯底③在水中读数

3.提问: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

4.找一名学生到前面来示范测量水的温度。

测量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问题,老师针对一点错误进行讲解,再一次规范使用温度计的方法。(强调一下双手紧握温度计上端,双肘支撑在桌面上稳当)

5.小组分工

提示:有四杯水要测量,还要记录水温,怎样分工?

(预设:有学生提出,水温已经变了,可以回答:可以根据测量时的水温重新推测。)

6.学生实验

①领温度计(每组安排了一个坏的温度计,作为检测)

②分组开始测量

③进行判断,哪杯水适合做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汇报

7.提问:为什么这一次大家的测量结果如此一致?

第三部分:拓展认识

7.大班数学测量教案 篇七

1.学会正确的测量方法并进行简单的记录。

2.通过动手动脑的活动,激发幼儿主动探究的欲望。

3.探索测量工具长度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对物体进行测量。

活动难点

感知测量工具长度和测量结果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家长与幼儿共同收集若干测量的自然物,如:铅笔、吸管等,初步懂得用生活中的自然物测量物体。

2.知识准备:已认识物体的长、宽;以及记录的经验。

3.材料准备:记录表10张;粉笔2人一根;铅笔、吸管、水彩笔等测量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以问题引入,引导幼儿说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有个任务,要去做一块新黑板,我先量一量旧黑板。糟糕了,没有尺子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哪些物品来测量旧黑板呢?

(二)介绍测量工具及记录表。

(三)第一次体验:幼儿用筷子测量活动室的物品。

1.结合图示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师边讲解边用正确方法测量黑板)

(1)用正确的方法测量: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起点。

(2)测量工具要沿边缘测量;

(3)在测量记录表格中记录次数。

(4)提出操作要求: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并作记录;两个人合作,一个人测量、一个人记录,轮流进行;操作时保持安静有序。

2.幼儿自由操作,师观察幼儿测量与记录情况。

(1)重点指导幼儿必须一次一次的连着量,中间不能留空,也不能重叠。

(2)提醒幼儿正确记录测量结果。(如果测量物的长度不是测量工具的整数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提问,幼儿自由交流:测量的是什么物体?你是怎么量的?为什么用同一种工具测量,测量的结果不同?

4.师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从起点开始,沿边量,第一次量应在尾部做记号,记号是第二次量的开始。

(四)第二次体验:幼儿再次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要求:运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可以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鼓励幼儿尝试用两种以上的工具测量同一种物品。

3.讨论:为什么记录表中相同的物品,会有不同的测量结果呢?

4.师幼共同小结:工具不同,结果不同,工具长,次数少;工具短,次数多。

(五)活动延伸:请客人老师一起测量教室的其他物品,再次感受体验测量工具长度不同带来的不同测量结果

活动总结

8.自然测量教案 篇八

1.知道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的正确方法。

2.能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吸管,稻草,绒条,笔,围巾图片(红色围巾和粉色围巾),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话题,引导幼儿动手操作,掌握正确测量的方法。

(一)教师以“买围巾”为话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幼儿知道用自然物“吸管”来可以测量围巾的长度。

1.师:我想买一条围巾的长度是“5个吸管一样长”的围巾。你们猜猜看哪条围巾可能是老师想买的呢?(请个别幼儿回答)

2.师: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我们猜的对不对呢?用什么方法才能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引导幼儿说出“量一量”)

3.小结:我们可以用“量一量”的方法知道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

(三)师幼讨论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幼儿动手操作。

1.师:我们应该怎样操作才能准确地测量出红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粉色围巾有几个吸管长呢?

2.师幼讨论,请个别幼儿示范

3.小结:吸管要放在围巾的下面,以围巾的一头“对齐”(对齐就是要让吸管的最边上要跟围巾的最边上在同一条直线上)

4.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方法,现在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两条围巾,还有许多的吸管,请小朋友们帮老师量一量到底哪条围巾才是老师想买的呢?

(1)提出操作要求:小声讨论;听到音乐声停下手中的材料。

(2)教师观察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正确测量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借助笔做记号。

(四)教师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1.提问: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结果又是怎么样的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中的问题:每次测量时头尾没有衔接好,有的空了很长,有的重叠在一起了。

3.教师示范正确的测量方法,帮助幼儿直观感知正确的测量方法:测量时先从围巾的一头对齐开始量,量一次后在吸管的后面用铅笔做个记号,移动吸管从记号开始接着往下量,注意中间不能空出来,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最后,量完了最后数一数一共有几个记号。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创设“买围巾”的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系列问题启发幼儿用“量一量”的办法解决老师遇到的难题,在教给幼儿正确的测量方法之前,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并试着量一量,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二、教师出示吸管、绒条、稻草作为测量工具,正确的测量同一条围巾,并用数字记录结果。

(一)教师出示多种测量工具,激发幼儿操作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除了带吸管来测量围巾,还带来了别的东西来(出示吸管、绒条、稻草等测量工具)我们一起来看看。现在请小朋友用这些东西帮老师量一量这条围巾的长度,用上我们刚才学的测量方法准确地测量。

2.介绍记录表。

(二)教师引导幼儿正确测量,并学会用数字记录。

1.提出操作要求:

(1)先用一种测量工具测量,测量完记录,再用另一种工具测量记录;

(2)听到音乐停止操作,坐回座位上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测量工具的长度与测量数字的关系。

引导语:小朋友们刚才测量时有没有什么发现呢?

1.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1)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2)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和记录结果,提问: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一样吗?为什么?

2.小结:原来我们测量的围巾长度是一样的,只是测量工具的长度不同,所以结果不同,长度越长,量的次数少,长度越短,量的次数多。

【评析:此环节在幼儿了解测量方法之后进行操作,进一步巩固测量的方法,同时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结果,发现不同长度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是不一样。】

三、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运用自然测量来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很多种物品来测量,小朋友们都学会测量和记录了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需要测量的,我们就可以用今天学的测量方法来解决问题。

【评析:通过学习测量方法,引导幼儿把测量经验延伸到生活中去。】

活动延伸:

师:老师会把围巾放在益智区,小朋友们试一试还可以用什么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的结果。

活动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幼儿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科学探究和运用数学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过程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充分发展形象思维,而且在感知具体事物基础上初步尝试归类、排序、概括、抽象,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为其它领域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下面就针对本次大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谈谈感受:

9.《有趣的测量》教案 篇九

“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部分内容的安排,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意义,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课时内容的特点,我紧紧围绕体积的意义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先引导学生设计测量方案,再进行实际测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多次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获得更加强烈的学习欲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发现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必须转化成可测量的水的体积,即把未知的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有刻度的量杯、两个长方体容器、水、石块、直尺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提出问题

1、复习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学生交流答案,并说出计算过程)

2、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提问:(课件出示石块的图片)它和上面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呢?(形状不规则)你能用公式计算出石块的体积吗?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公式计算,因为石块是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2)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像石块这样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板书课题:有趣的测量)

设计意图:先复习旧知,唤起学生心里有关体积的知识,再出示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创设积极的心理状态。

自主探究,实验感悟

1、启发引导。

(1)什么是石块的体积?(石块所占空间的大小)

(2)出示长方体容器、水、量杯等测量工具。

师:能不能利用这些工具想办法测量出石块的体积呢?

2、设计测量方案。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设计测量方案,然后交流)

3、汇报测量方案。

学生汇报时教师要适时追问:把石块放入装有水的容器中,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增加的那部分水的体积与石块的体积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还有其他的测量方案吗?

设计意图:实验前,教师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每个人都产生自己的想法后,再交流。在交流、讨论、思考中明确测量方案,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为后面的实验打下基础,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4、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你们喜欢的方案,动手测量、计算出该石块的体积。

(1)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求。(课件出示)

①实验前:明确测量方案及组员分工。

②实验时:轻声交流,测量数据要科学、准确,填好报告单。

③实验后:整理结论,回顾反思。

(2)学生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填写报告单。

(3)交流汇报,实验演示。

5、归纳实验方法。

方法一:在长方体的容器里放一定量的水,量出水面的高度后,再把石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水未溢出),计算出升高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法二:将石块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并将溢出的水倒入量杯中,然后直接读出水的体积,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方法三:把石块放入一个长方体容器中,往里面倒水,石块完全浸没后,再把石块取出,计算出下降的那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

10.力的测量物理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讲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行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因为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单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实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对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可作简单的说明:在一定的范围内弹簧的伸长跟加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即力增大几倍,伸长也增大几倍.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有关“力的单位”教学建议

教师可向学生直接说明国际上力的通用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并通过举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还可以让学生拿起两个鸡蛋,感受一下1N的力有多大.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有关课堂实验的教学建议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再按实验步骤去做.2、3、4、5步都是为了让学生多使用几次弹簧测力计.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和读数,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在做第3、第4步时,要向学生说明匀速的要求.对于程度好的学生,在实验基础上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第3、第4步两次拉力大小不同,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学生把测出的自己头发拉断时的力跟课本中给出的各年龄组的头发的数据比较,以提高兴趣.

本节后面的“想想议议”问题,可在学生开始实验前讨论,来回拉动几次挂钩,可以避免弹簧破壳子卡住.如果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指针不指在零位置,应进行校正.对程度好的学生可以提出:除调零外,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提示:可以作零点误差的调整.)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测量是由力有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教师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弹簧伸长程度是不同的,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教学设计示例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组织学生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会正确读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弹簧秤、木块、长木板、一根头发、拉力器 教学设计示例

(一)引入课题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为了直观,可以准备一个拉力器,请男女学生各一名分别拉,大家观察,然后引导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弹簧为什么伸长了?

2.两位同学拉弹簧时,弹簧的伸长相同吗?为什么不同?

3.哪位同学的拉力大?怎么知道他的拉力大?

归纳:拉力使弹簧伸长;拉力大小不同,弹簧的伸长不同;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大.利用弹簧的伸长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由为什么弹簧伸长的长度不同,引出力有大小的区别.为了准确地搞清力的大小,就要进行力的测量.并指出在物理学中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主要是力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二)新课教学

1.力的单位

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说明国际上通用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要学生记住.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普通鸡蛋,使学生对1N的大小形成具体观念.

除了课本中的例子外,还可以补充一些学生常见的例子,例如一个中等大小的苹果对手的压力大约是1N;一个质量是4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400N;至于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就不必讲了.

2.弹簧测力计

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1)弹簧秤的原理

教师可准备一个弹簧,找学生用不同的力去拉弹簧.

教师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弹簧秤的构造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外形和内部构造;钢制弹簧、挂钩、指针及刻度.讲刻度时应该明确单位、零刻度线、每一小格、每一大格所代表的示数以及弹簧测力计的量程.要强调测量时不得超过量程.教师可带领学生读出几个演示的数据.

(3)学生实验:练习使用弹簧秤

让学生先阅读课本实验部分,然后按步骤进行实验,并把数据记在笔记本上.实验中教师巡回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弹簧秤的量程:

最小分度:

水平拉木块的力:

在斜木板上拉木块的力:

拉断头发的力:

教师在总结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

最后向学生简单介绍其他的测力计,指出弹簧测力计只是测力计的一种.

(三)总结,扩展

可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关科学家胡克和牛顿的生平,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探究活动 测力计的发展

【课

题】 测力计的发展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利用网络查找相关信息;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总结测力计的发展概况.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体验力的大小

【课

题】 体验力不同大小的感觉 【组织形式】 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

用测力计等工具体验不同力的大小的感觉;调查市场上测量力的工具和其使用情况.

【备

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上一篇: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专题论文下一篇:产品代理协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