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2024-10-11

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共12篇)

1.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一

尊敬的各位家长:

你们好!

平时工作比较忙,我们很少有时间带孩子出去玩。那天是星期天,我和她妈妈正好都休息,就商量带她到公园去玩。因为我家离公园比较远,本来打算打的去的,但为了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我们临时决定全家一起骑自行车去。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婷婷时,她却不乐意了,说骑自行车到公园很累。我意识到孩子的环保意识比较薄弱,畏难情绪比较重,于是我因势利导地开导她:“婷婷,汽车行驶要排放尾气,而汽车尾气会污染环境。如果我们骑车去公园玩,既节约了汽油,又减少了汽车尾气的排放,做到了节能、环保,同时还锻炼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你说这样好不好啊?”孩子很赞同我的说法,于是我们一家快乐地骑车去公园了。

另外,我还从书刊、报纸、网上搜集了很多有关环保的文章、图片让孩子看,加强对孩子的环保教育。生活中,我和她妈妈在节能环保行动上也做好榜样示范作用。比如,我戒了烟,她妈妈去超市买东西不用塑料袋等等。孩子参加环保的劲头更足了,还被学校评为“环保小卫士”!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同孩子一起参加环保活动,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都应该做的事。

【实用的建议保护环境的建议书模板锦集七篇】

2.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二

一、环境污染现状

经济的快速发展, 伴随着资源的过度使用,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气候变化, 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能源的过度开采, 大气中各种污染物增加, 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 水源的污染、噪音污染、空气污染、核污染等, 生态环境的质量下降, 对人类造成不好的影响, 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为了快速经济的发展, 人们牺牲了宝贵的环境资源, 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明显, 影响了人们的生活, 患病的概率也越来越高, 影响了世界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和中国经济的发展。

(一) 水体污染

目前, 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就是水污染, 生活用水的严重匮乏。我国的大部分河流、湖泊、海洋都遭受着不同程度的污染, 许多湖泊有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城市中的河流污染严重, 城市生活用水匮乏。水污染缩小了水源的使用范围, 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

(二) 大气污染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一些微量的其他气体组成。工业化的发展, 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 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会造成了伤害, 患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越来越多, 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高, 造成了温室效应, 地球变暖。

(三) 生活垃圾污染

我国生活垃圾量持续增长, 处理和再分解、再利用垃圾废物的能力偏低, 生活垃圾和废物只是简单的存放状态, 挤占人们生产以及生活的空间, 导致越来越多的空间被垃圾占用, 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二、加强环保意识

在世界范围内, 绿色环保意识逐步确立起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之后, 中国在世界上率先提出了《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九五”期间,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促进了我国环保事业的发展。加强绿色环保意识, 用绿色的行为方式保护环境,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实现发展文明和保护环境的双重效应。从我做起, 改变不恰当的生活方式,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 逐步确立绿色环保意识, 把这种意识转化为行动, 如地球熄灯一小时、世园会活动。主张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进、协同发展, 不断扩大绿色意识的辐射面, 把生态意识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发挥绿色环保意识的指导作用。生态系统是个复杂工程, 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和谐, “从我做起”, 实现生态意义上的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了解我国的生态状况, 加强忧患意识, 培养责任感与使命感, 科学的认识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问题, 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让绿色环保意识成为时尚的价值观念。茫茫宇宙中, 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星球, 人类是具有最高智慧的万物之灵, 人类生活的一切来源依赖于这个生物圈, 空气、阳光、土地、水源,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大自然。感恩大自然丰厚的馈赠, 人类要生存繁衍, 必须与各种生物和谐共处, 不能随意地践踏生命, 大自然赐予的所有生命是平等的, 每种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价值和意义。万物之间和谐相处, 生物圈才能够生生不息, 爱护一草一木, 感恩自然。人类对草地的掠夺, 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不少动植物种类减少, 生物多样性此遭到严重破坏, 人类只有—个地球, 地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源, 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 保护生物资源, 保护环境迫在眉睫, 生物教学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维护地球生态平衡, 感恩生命, 敬畏生命。

三、保护历史古迹, 传承人类文明

优美的自然环境、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众多的名胜古迹, 体现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留下很多不同时代的历史文化古迹, 保存珍贵的文化遗产, 用作展览、观赏, 开发旅游资源, 开展文化活动, 更重要的是留下历史传统和建筑艺术的精华, 保护历史文化的载体, 传承有中国特色的建筑风格,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草毁了可以再种, 树砍了可以重栽, 而历史建筑、历史村镇破坏了, 再建造就不是原来的东西。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灿烂丰富的文化, 是历史的缩影和精华, 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和生命力, 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对历史古迹的合理保护, 展现独特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底蕴,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人文环境, 保护人类的情感, 守卫内心的家园, 追溯祖先的智慧和创造力, 考察中华文明的历史, 激扬民族精神, 振奋民族意志, 依托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资源, 展现美学情趣和韵味, 创造古镇品牌, 推动旅游业发展, 提升自我发展能力, 展开环境综合治理和古建筑的修复工作, 促进了历史文脉的保护和延续,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大力宣传环保思想, 面对游客的不良行为, 提高了环保意识, 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总之, 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的工程, 需要调动全民共同参与, 加强人类生态意识, 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要想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 就要修正自身的文明, 用绿色思维来看待环境问题, 适度合理的调整人与人的关系, 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以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摘要: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本文从环境污染现状, 加强环保意识, 保护历史古迹, 传承人类文明三个方面探讨了环境污染及保护问题。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现状

参考文献

[1]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2]张铁亮, 郑向群.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与保护对策探讨.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三

关键词 公路设计 环境保护 保护对策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全球共同倡导的利民之举。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公路建设开发务必遵守的一项重要内容,“绿色交通”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在此有必要说明何谓绿色交通,绿色交通就是强调公路建设,主要以主动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公路景观融入自然环境为手段、以公路文化展现地域风情为亮点、以平安舒适为目的,在公路建设中,通过加强新的设计理念,始终重视环境保护,多措并举,减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公路建设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建设中的工程前期、施工期和营运期等各个阶段为着手点,根据各行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以实施可持续发展为基准战略,决策与开发公路建设活动的一种强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公路中的环境保护是指人类自觉地、有公共意识地去保护现有的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防止周边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 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公路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和对自然、人文景观的影响。

1.公路建设对社会经济环境贡献。主要表现在能提高城乡之间与城市之间的物资集散速度,减少旅客路途时间,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等。

2.公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新建公路对自然山体的破坏,对农田、植被的破坏,以及高填深挖造成的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二次灾害。包括新建公路对动、植物生活环境的影响,对占用土地造成的土壤流失的影响,对农作物环境的影响以及公路对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对饮用水源的影响。

3.公路建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这指的是公路在建设当中产生的扬尘和在道路通车以后车辆排放的污染,在施工期间,公路沲工的特点之一是大量开挖土基,少则几十万立方米,多则上百万立方米,造成的粉尘污染是相当严重的。

4.公路建设对声音环境的影响。这主要指公路产生的噪声影响。噪声是一种公害,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使人们受到伤害。公路产生的噪声来闩于两个方面,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和运营期车辆在公路上运行所产生的噪声。

二、公路设计过程中针对环境问题的保护对策

为切实加强公路建设中的生态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营造公路与闩然环境协调的优美景观,要求公路设计应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体现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 在设计前期工作中应结合工程项目闩然环境、社会环境、交通需求、地区经济发展等工程建设条件,以保护沿线闩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防治水土流失、降低环境污染宗旨,以环境敏感点为主,点、线、面相结合,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和工程方案。在公路设计前期中应综合考虑以下内容:

(1)公路规划设计与环境相协调,公路在规划设计阶段应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如气象、生物种类、数量、占地、城市规划、文化、资源、遗址、居住入口以及旅游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

(2)公路选线应结合地形条件,与闩然环境融为一体,公路自身线形的协调、公路线形与结构物的协调及公路线形与环境的协调,路线平、纵、横组合得当,线形均衡、行车安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行车环境。路线选线应尽量减少毁坏水利设施,少占农田,避绕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对沿线经过的城镇,采取“远而不离,近而不入“的原则,并紧密结合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在规划中应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所产生的交通需求,通过协调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降低敏感区域内的交通流量,减少污染产生的源头。在规划设计中应进行空间敏感性调查和分析,选择适宜的路线位置,少占良田、耕地、天然草场和经济林,使路线走向尽量避开敏感区域。

(3)公路设计前期应调查公路沿线区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研究当地野生动、植物种类、保护级别、分布概况、生长习性及演替规律等生态环境和水土保持状况,结合公路工程实际进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对湿地、沙漠、戈壁、高寒等自然保护区论证确定生态环境保护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闩然保护区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设施。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资源或者景观的生产设施;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高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此,公路选线必须绕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闩治区自然保护区,如果路线必须穿越湿地等保护区时必须上会研究决定,且应选择影响范围小的位置通过,并采用必要的工程措施,或“以桥代路”等方式,避免造成水环境的重大改变。在有国家级或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根据需要为动物横向过路设置通道。

(4)在路基路面設计应结合工程地质的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合理选择路基高度,有条件时宜采用低路堤和浅路堑方案,路基边坡顺应闩然,减少工程量和占地,保护土地资源,合理设置通道,减少公路对当地居民出行及景观的影响;减少取土、弃土对土地利用、土壤耕作条件和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的影响,弃方应集中堆弃,重视弃方的位置和数量等,取弃土场应避开闩然保护区、湿地、水源地、地质灾害等环境敏感区;路基路面综合排水工程设施应自成体系,不得与当地排灌系统相互干扰。

(5)通过深入调查公路沿线各种不良工程地质分布状况,结合公路工程涉及范围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在治理工程地质病害时应综合考虑水文地质情况改变后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针对工程地质病害——冻土,在设计前期应查明沿线多年冻土的分布、类型、冻土层上线及水文地质等情况,设计应考虑冻结层上水的发育情况及填料的冻胀敏感性,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卵石土或碎石土做路基填料,避免水文地质情况改变后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

防护措施合理、有效,可防治水土流失,减少地质灾害对工程的影响,路基防护形式应根据当地的闩然条件、筑路材料等合理选用,尽量减少生硬的工程防护,有条件时采用植物防护等,并表面植被防护。

(6)公路构造物应结合区域环境进行设计,桥隧位置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接线设计,合理确定桥上纵坡及桥头路基高度,与周围山川、沟谷等闩然景观协调,桥梁的导流设计应自然平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7)公路主体及沿线设施用地规模适当,保护土地资源,有利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服务设施、管理设施的位置应避让饮用水源二级以上保护区,服务区、停车区应合理布设,充分考虑驾乘人员的需求,结合区域路网、地形、景观和地域文化等环境进行景观设计。

(8)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对施工与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声、气、水等各种污染进行综合治理。

三、结束语

4.建议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四

你们好!

孕育我们的地球妈妈被狠狠伤害,导致环境问题屡屡发生,你们是否有思考过导致我们的“地球妈妈”受伤的原因?不用多想,让“地球妈妈”受伤的作恶头子就是我们……

你们也许会对这个答案嗤之以鼻,但是你们可曾考虑过自己的每一个小小举动都有可能损害环境?比方说:我们司空见惯的乱扔垃圾,浪费水资源……这些小细节都会对我们的“地球妈妈”造成损伤。

悠闲地坐在餐桌边品尝着美味可口米饭的你,是否记起你得到的这一切都是“地球妈妈”赋予你的?不间断地损害自然生态平衡的你,是否有反思过“地球妈妈”对你们的寄予厚望?在森林大肆乱砍乱伐的你,是否有见过“树爷爷”无言流泪的模样?很多人在做此类事时,总是以自己的利益为主,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在获得暴利的同时,你有可能已经狠狠地伤害了我们的第2个妈妈——“地球妈妈”。

“地球妈妈”并非无所不能,它也会脆弱,也会悲伤。让“地球妈妈”受伤等同于让我们自己受伤。比方说:众所周知的汶川大地震、肆虐的洪水、日渐干涸的河水……灾难的来临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预警,难道不是大自然在惩罚我们吗?难道这些自然灾害还不足以警告我们要改过自新吗?

不经意之间,人类大多会倾向于自己的主观去决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然而采取的行动大多时候会损害我们美丽的家园。

地球太美丽了!但是地球又太柔弱了,本着保护弱小的精神,怎么可以不保护好它呢?

感谢大家的认真倾听!

建议人 :xxx

20xx年xx月xx日

5.保护环境的建议书优秀 篇五

亲爱的同学们: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生活在这个蔚蓝的星球上,有明净的天空,湛蓝的海洋,温暖的阳光,洁净的淡水,肥沃的土地......但是,如果我们只顾肆意地享受地球给予的一切而不保护地球的话,地球母亲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支离破碎。

保护环境,善待万物,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为了人类的家园,我们都要行动起来,我们人人都要做一件重要的事——保护环境

1、不乱丢弃废电池,如果我们乱扔,就会污染大量土地和地下水。要是我们把它们收集起来送进回收站去,就能做到既环保,也循环利用。

2、节约每一滴水,水龙头关好,防止浪费。

3、将垃圾分类投放,变废为宝,使资源循环再生。

4、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珍惜动物、植物。

5、再外吃饭时,少用一次性物品,节约纸巾。

让我们一起参与环保,爱护我们的家园,使我们这个晶莹的星球变得更加可爱美丽吧!

_

日期

保护环境的建议书范文

亲爱的同学们:

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

我国把环境保护宣布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我们要努力做好环境保护。然而,现在有许多不好的现象,例如:许多人在街上随地扔垃圾,吐痰。汽车的尾气超标,等等。为了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提出如下建议:

1、实行垃圾分类化。这样不仅能减少环卫工人的工作量,还能更好地起到废物利用,减少污染。

2、节约资源。建议大人买菜时,少用塑料袋,尽量用竹篮子。用笔尽量用可换芯的,减少圆珠笔外壳的浪费与垃圾 量。

3、外出吃饭尽量不用一次性饭盒。绿色消费,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多使用耐用品。

4、人类要想征服可怕的大自然,就必须尊重自然,爱护树木,爱护动物,爱护大自然的一切。

5、要从我做起,首先选择有利于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善待我们的家园、善待地球,共创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环保是现代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最大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的明天,我们必须要从自己开始努力,好好地保护环境!

_

日期

保护环境的建议书模板

各位同学:

你们好!

小鸟依旧啼叫,花朵依旧绽放,地球母亲带给我们一个美丽的世界,她是那么的仁慈和宽容,面对母亲无私的仁慈与宽容,我们人类_地球母亲的宠儿,却伤害她最深。生机盎然的森林,倾刻间被肆意的砍伐了;清澈甜爽的泉水,早已变得乌黑恶臭;肆无忌惮的开采,抽取地球母亲的血液……

小鸟的啼叫沙哑了,花朵的颜色黯淡了,曾经仁慈、宽容的地球母亲,终于忍耐不住,要惩罚我们_地球的宠儿人类。于是猖獗的沙尘蒙住了我们的眼睛;恶臭的污水,刺激着我们的鼻孔;突如其来的S环境保护建议书RS,更是让贪婪的人类措手不及;山体的滑坡,夺去了无辜者的生命;变化无常的“厄尔尼诺”现象,范围和能量都在变大;还有废旧电池的污染一直被我们忽略……朋友们,你们知道吗?一粒小小的纽扣电池弃入了大自然可以污染多少万升水吗?60万升水啊!这可是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而我国每年要消耗这样的电池42亿只啊!一节五号电池可以污染一立方米的土地,一立方米的土地可以使7个人遭到重金属中毒,危害如此大,而中国每年要用各类电池近百亿节,可回收率不足1%。我们可以想了有多少电池被我们随意丢弃入大自然,它们可以污染多少水和土壤啊?

朋友们,我们人类永远是最聪明的,我们已经觉悟,我们已开始制止我们的破坏行为,例如:欧美各国在经济上设置“绿色壁垒”抵制一切不合理的以破坏环境来获取利益的产品,从而使一些国家制止继续破坏环境的行为,这无疑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可是在我们中国,多数人环保意识很淡薄,泱泱大中国,浩浩礼仪之邦,怎能落后于世界环保浪潮呢?

为了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倡议:

1、大家行动起来,勇于同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行为作斗争!

2、少用甚至不用一次性饭盒、方便袋,不用一次性筷子等。

3、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用好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4、大家要把自己身边的每节旧电池回收起来,再处理。

重视环保,从你我做起!朋友们,行动起来吧!你我能力有限,但你我的心无限。

建议人:

6.学校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六

阿右旗一完小的老师:

你们好!

我是六年级一班的一名学生,芬芳的花香,碧绿的小草,高大的教学楼……在这个美丽的学校里,我们在绿树成荫的校园中漫步,在窗明几净的教室中读书,在整洁优雅的环境中学习,在优美的校园环境沐浴着阳光收获,吸取着营养成长。

然而,随着一天天长大,我发现,校园里同学们乱扔垃圾的现象随处可见,操场成了垃圾的.天堂。尽管操场旁边的垃圾筒日益增多,但在学生面前如同虚设。水龙头里的水哗哗地流着,而卫生间里早已空无一人,更有甚者,一下课就拿着饮料瓶去接水玩“打水仗”。有谁想过全中国1人浪费1瓶水,世界上就会瞬间骤减13亿瓶水。如果长期不加节制地浪费下去,那么不久的将来,最后一滴水将成为人类的眼泪!

为了能使校园变得更加美丽,我向学校提出以下建议:

1、开展保护环境活动,全校师生一齐来保护草木,不践踏绿地草坪,不攀摘树枝花朵;爱护每一片绿叶,爱护每一株幼苗;

2、举行环保知识比赛,使“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道理更加深入人心;

3、教育同学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随意乱扔瓜皮果壳、烟头、食品包装物等,不随地吐痰。培养同学们拥有爱心,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一个烟蒂、一只废塑料袋,为校园的整洁弯一弯腰,动一动手。

4、在校园的贴上保护环境的标语,时刻提醒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5、采取“捡垃圾,赢积分,得奖品”的方法刺激同学们爱护环境,评选“十大杰出环保卫士”,加以表扬、鼓励。

希望老师们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仔细看看我的建议并采纳我的建议,也希望我这小小的建议能为母校增添一片色彩。

学生:马驰

7.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七

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不断发展, 使水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同时, 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恶劣的影响。与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工地的面积比较宽广, 同时设有办公区、材料厂、弃碴场、运输通道、加工场地以及建筑施工工地等多个场所, 这些场地区域大多数是在场外的,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要进行土石方面的作业, 对施工工地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性影响。因此, 对施工工地的环境管理成为当前水利水电工程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不仅仅是施工单位的责任, 政府也要加强监督力度, 形成一种以企业单位为主, 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为辅的环境保护方式。切实做到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适度开发, 能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三赢”。

2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对环境的影响

2.1 施工对土地的影响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期间, 除了工程本身要占用一定的土地面积之外, 在施工过程中, 废渣的随意摆放, 临时设施的随意修建导致施工工地土地面积的大量浪费。开挖取土的举动对山体表面的土层破坏性非常大, 使周围的植被遭到破会, 水土流失, 堵塞河道的现象时常发生。此外, 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型的机械设备, 机械的碾压、施工人员的随意践踏对青苗造成很大的损害。

2.2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生产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 导致地面水受到污染, 严重时甚至会污染居民饮用水源。

2.3 施工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会有各种车辆和施工机械, 它们在行驶和作业过程中会向环境排放大量的尾气, 降低空气质量;此外, 水泥、沙石料在运输和开掘爆破过程中产生的灰尘大大增加了大气浮尘含量和有害成分, 严重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3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的建议

3.1 明确目标, 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系统

要想保护好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的环境, 必须在施工之前明确保护目标,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系统。在施工过程中, 相关的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 将环境保护工作落实到实处。在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 相关部门要做好预防与监督工作, 对出现的污染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及时处理。此外, 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 定期举办与环境有关的培训和考核, 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降低污染环境事故发生的几率。

3.2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的措施

3.2.1 土地的保护措施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不随意占用耕地, 不随意开发土地, 保护山坡表层的土地面积, 避免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3.2.2 水质的保护措施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会产生大量的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 这些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放的话会对施工工地乃至周围居民区的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因此, 污水必须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的工业废水主要包括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以及维持机械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含油废水等, 要对其分别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 (1) 沙石料和制备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废水, 可以通过沉淀池进行沉淀后, 再经过干化池进行处理后方可排放, 对于沉淀池产生的污泥, 不能随意丢放, 要经过干化池干化后运到附近的渣场进行处理; (2) 对于保养机械设备产生的含油废水, 要将其集中起来进行去油处理, 使处理后的废水含油量在5mg/ml以下方可进行排放或是重复利用; (3) 对于生产污水要利用设置水寨沟、挡板、沉砂池等相关措施进行处理; (4) 生活污水要先经过粪池发酵杀菌后, 用专门的管道排放到无危害区域; (5) 在施工工地开掘排水沟、沉淀池等, 避免泥沙和废渣进入江河, 污染水环境。

3.2.3 空气质量的保护措施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止空气污染,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 对表面土层和砂卵石进行作业时, 可以直接用挖掘机械进行挖掘, 但是在挖掘岩土层时, 要选用凿裂法。凿裂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施工中粉尘的飞扬, 降低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第二, 水泥、煤粉的运输要选择密封式运输, 在装卸过程张也要采用除尘方法, 防止造成空气污染;第三, 降低混凝土制作过程的空气污染, 在搅拌过程中要安装除尘器, 并对相应的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与维修, 防止粉尘对大气的污染;第四, 水利水电施工工地要禁止生活垃圾和施工垃圾的燃烧, 对一些有毒的垃圾要进行特殊处理, 一方面可以保护员工健康, 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大气污染。

4 结论

环境保护管理在水力水电的建设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各相关单位要加大对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督力度, 采取相应的措施, 使施工工地周围的环境得到切实的保护, 防止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水质的污染, 提高空气质量, 实现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是以防洪、发电、灌溉为目的的大型除害兴利的综合性工程,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近几年来,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数量的不断增多, 在建设过程中难免会对周围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只有加强水利水电施工工程的管理, 将环境保护融入到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 在保证工程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 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分析了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并对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的环境保护管理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建议

参考文献

[1]李岩.关于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的探讨[J].现代农业, 2012, 9.

[2]徐永仁.关于水利水电施工工地环境保护管理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4, 16.

8.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八

关键词:现状环境保护法缺陷立法建议

0引言

环境问题是当今国际社会的普遍性问题和重要课题,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1989年通过的现行《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第一次环境立法高潮的顶点,其对健全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律体系、保护和改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18年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国民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现行《环境保护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21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新需要,急需进行修改。

1我国环境发展的现状

1.1空气质量明显下降《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污染状况十分严重,经过近几年的治理,城市的污染状况有所好转,但总体上依然严重,全国空气质量达标城市到2001年底仅占1/3。

1.2水体污染十分严重中国工程院院士、湖泊环境研究主席、科学家刘鸿亮教授对全国55000千米河段进行了研究调查,报告显示,23.3%的河段水质污染严重而不能用于灌溉,45%的河段鱼虾绝迹,85%的河段不符合人类饮用水标准,而且河流自洁等生态功能也严重衰退,形势异常严峻。

1.3土壤状况不断恶化在我国,全国大于陡坡的耕地有近600万公顷,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的耕地只占40%,中低产田占总耕地面积的79%,更有许多耕地面临严重的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风蚀,海蚀。

1.4植被状况令人担忧我国84.4%的草地分布在西部地区,面积约3.31亿公顷,由于不合理的利用,草原的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草地退化面积不断扩大。在西北地区草场退化形成的沙漠逐渐扩展,荒漠化日益严重,导致沙尘暴频繁发生。

1.5自然灾害严重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涝灾害、干旱、地面沉降、海岸线退化,病虫害、酸雨等多数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恶化的直接结果。在我国,自然灾害集中表现为干旱、洪涝和病虫害三个方面。

2《环境保护法》存在的缺陷

2.1《环境保护法》的地位还不够高无论是从借鉴西方国家的环境立法实践出发、还是从环境与资源保护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程度出发,我国都有必要制定一部高位阶的环境保护基本法来指导和统领单项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

2.2立法目的和指导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计划经济色彩该法第一条将立法目的表述为:“为保护和改善生话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这一表述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痕迹,并且暴露了单纯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单维价值取向的弊端,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3立法过于原则和粗略影响环境执法效果《环境保护法》在立法上采取“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导致了对法律条文的规定过过于原则和抽象,造成法律实施无法体现充分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

2.4调整和约束政府行为的法律规定非常有限从震惊全国的“沱江水污染事件和”松花江特大水污染事件”,到由于政府行政不作为导致的甘肃血铅超标和湖南岳阳砷超标等环境事件,使我们看到政府在环保方面不作为、干预执法及决策失误是造成环境顽疾久治不愈的主要根源。

2.5缺乏公众环境权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公众环境权力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的缺失,不但无法调动公众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而且使公众遭受的环境损害得不到有效、切实的保护。

3环境保护法修改的立法建议

修订《环境保护法》应以高起点坚持大环境理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关系,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生态平衡统筹考虑,国内法与国际法相协调,借鉴发达国家环境立法的成功经验,将《环境保护法》修改成为保障环境基本国策贯彻实施、协调单项环境法与其他法律关系的环境基本法。

3.1提升《环境保护法》立法地位20年来,我国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矿产资源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余部环境、资源、生态保护方面的单项立法,唯独缺少一部体现国家环保基本方针政策的环境基本法。因此,建议将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提升为基本法,交由全国人大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作为环境基本法,侧重于确立国家环境保护的大政方针,明确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明确各级政府的环保职责,确定环境侵权归责原则等涉及整个环保领域的共性问题。

3.2转换环境理念确立环境优先原则没有环境优先就等于没有环保法一这是《环境保护法》实施以来的根本教训。因此,必须要确立环境优先或并重的原则。经过十多年高速、持续发展,我国已经告别短缺经济,多数行业生产能力过剩,因此,目前是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提高环保水平的大好时机。我国应实行更严格的排污许可制度,加大排污者的违法成本,用法律手段强制那些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关停并转,促进技术和产品的换代升级。推行资源综合利用,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

3.3强化政府环境保护责任推行问责制《环境保护法》修改中强化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将法律调整对象扩展至政府,并且建立和完善一批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的管理制度。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在《环境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保護环境是国家、政府、每个公民、企业、社团的共同责任,但首先是政府的责任。各级政府首长是本区域内环境保护的第一责任人。把环境保护作为每年考核政府官员的重要内容,并且由同级人大和选民来考核评价。

在法律修改中,应当最大限度地吸纳和借鉴现有的立法成果,对一些经实践证明在规范和约束政府行为方面行之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措施,例如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生态区划与环境功能区划制度、环境目标责任制、环境质量公告和信息发布制度、生态补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应当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予以确立,使我国环境法律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

3.4对企业实行经济刺激制度我国环境法中尚无完整的经济刺激制度,而经济刺激制度可以说是促进环境保护的一个更巧妙的手段。经济刺激手段包括收费,税收减免,政府补贴等。

关于为每个企业建立的环境污染保险基金,设立专门的账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征收与监管,企业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费用情况。税收减免是针对企业和个人遵守环境保护并改善环境质量要求而设的。如安装污染控制设备,改变工艺流程以预防污染等。污染税根据排放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征收,污染税是环境排放标准的经济性替代方案。对守法企业的补贴,遵守环境法律规定的企业可以获得补贴,以补助守法所花费的成本及其工作人员的奖金。企业及其工作人员由于表现比许可证、执照或规章的规定更好,可以获得奖金。对于国有企业的高级经理的升迁,可以考虑其守法的成绩。

3.5建立公众环境权制度《环境保护法》应建立和完善公众环境权制度。为保证公众环境权的实现,《环境保护法》应设立环境信息公布公开制度、环境决策程序制度、公众参与环境决策制度。应设立对举报环境污染的奖励制度,鼓励公民、社团积极举报环境违法者。应赋予新闻媒体广泛的监督权,不论是谁。只要有环境违法行为。媒体都可以随时曝光。

3.6建立公益诉讼制度为了有效保护受害人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环境保护法》应明确规定:任何个人、企业、机关、社团都有权对环境违法行为提起诉讼。为防止人们怠于行使公益诉讼权,法律应明确检察机关有责任提起环境违法的公益诉讼,包括以原告身份提起行政诉讼。为保证环境侵权诉讼公平合理,《环境保护法》应设置有利于公众(受害人)的规则,如赋予原告调查权、举证责任转移、因果关系推定、诉讼费用分担等。

9.写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九

现在人人都提倡爱护地球,爱护我们的家园,所以让我们也开始行动起来,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双手去一起爱护地球,节约自然资源。

以下几点是我提出的建议。

第一点:纸张的节约使用

1、将旧练习本中未用完的纸张装订起来,做草稿本

2、节约用纸,把草稿纸写满,不只写几个字就扔掉。

3、尽量节约用纸,无论是手纸还是餐巾纸,能用手帕代替的就用手帕代替。

4、在废报纸上练习写毛笔字和画国画。

第二点:水资源的.的节约使用

1、可以把用过的但相对比较干净的水冲马桶、擦地板或者浇花。

2、用水间歇可以把水龙头关上,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少量的衣服用手洗,避免洗衣机洗时使用大量的水。

4、要随时关上水龙头,做到人走水停。

第三点、电资源的节约使用

1、没人或没必要的时候,不开灯、不使用空调。

2、离开房间后随手关灯。

3、同一个房间,不用开两盏灯。

4、尽量使用节能电灯泡,节约点能源。

第四点:汽油的节约使用,减少大气污染

1、能坐公交车上下学、上下班的,就不用汽车接送。

2、去很近的地方办事,就步行或骑自行车去。

3、尽量少开车,可以节约资源,还能减少大气污染。

4、尽量购置耗油少、排气少的汽车。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我的建议有所不妥,请你指出;

10.校园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十

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已不再是绿影知识,芳草菲菲,语静安详,不再有淳淳清流,馋虫名喝,鸟语花香。如今,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空气中弥漫着浓烟,残渣废料琳琅满目——作为少先队员,我们是否也应该为环境工作出一份小小的力呢?我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不要把垃圾、工业废水排向江河湖海。

2、要节约,减少垃圾,而且要多植树造林,不要开山毁林。

3、不乱扔垃圾,不用汽油发动机。

4、不用塑料袋,用环保袋。

我相信,到那时候,雄伟的厂房上会有绚丽的彩霞,高耸的烟囱飘出的袅袅轻烟无害于人的健康,浓荫茂密的草木遮住噪音,芳菲的青草吸食了粉尘;绿丛中的鸟雀的各声会更加动听悦耳——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为家乡的环保工作出一份力吧!

建议人:

11.针对保护环境的建议书 篇十一

关键词:环保;制度;成本;企业

一、引言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长时间的粗放型发展使得我们在生态环境上的欠账太多。近年来各地出现的水体污染,雾霾现象等都是我们没有将环境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考虑指标。构建目前这一史上最为严格的环保制度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原因,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同时结合本人工作经历,就其进行阐述:

二、国内环保制度现状及问题

(一)环境破坏成本较低

各地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没有将环境保护作为重点考虑指标[1]。在法律制度方面,各地没有更多严格的环境破坏处罚措施,很多企业明明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受到环境处罚,但还是依然继续着自己的排污等行为,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的排污成本远远低于受到的处罚成本。造成环境破坏成本较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立法上的处罚力度不够大。例如:对建筑开工的环评要求,当出现环境问题之后,一般只有20万元的处罚权限,这一金额远远低于建筑方赶工期等建造成本。其次,民事环保赔偿的制度不完善。由于环保民事赔偿没有专门的法律制度,需要按照民事程序进行,然而民事案例的举证难等问题严重影响环保赔偿等。最后,基层执行力度不强。环保部门的行政强制措施只有“停止建设、生产”等,这些行政手段难以实现有效的执行,对企业的威慑力不足,不能有效约束他们的行为。

(二)环保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首先,对地方领导的考核还是以GDP为主[2]。一些地方领导更多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当出现经济与环境问题矛盾的时候,可以一些领导只能关注经济。这样大大削弱了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当地的环保部门的执法、管理等难以有效执行。其次,市场、公众在环保中的作用难以有效体现。市场经济中,大众对环境改善的呼声越来越高,市场中已经出现很多的环保方面的技术和产品,需要我们政府进行政策等方面的引导,然而目前还是比较缺乏这一方面的工作力度。公众对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因为这是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环保信息的公开,听证等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不够完善。很多的群众对当地环境恶化的处理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和认识,可能造成社会恐慌等问题。

(三)环保经济制度没有完全引领产业发展

国内的环境改善可以进行市场经济调节,环保产业的发展就需要环保经济制度的引领。然而目前的环保经济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对环保产业的引领作用不够明显。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环保经济制度的管理。在环保方面没有相关的纳税等减免措施。环境破坏的成本核算没有形成一定的管理。资源低价等理念还在生产企业中弥漫。

三、优化环保制度的经验分享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教训表明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是惨重的,需要付出承重的代价。这些国家也吸收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教训,优化自己的环保法律和制度。在这一方面,这些国家有着一定的经验值得我们进行分享:

(一)严格环保制度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

任何国家的环保制度都是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需要通过调研、论证、试行、实施等过程,这些都是需要时间。这也是符合人类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全面。例如:美国的空气环保问题的管理制度也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空气污染指标制定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目前为止已经进行了十余次的修改和调整。目前美国的空气污染管理才有了一个全面的衡量指标体系。

(二)严格的环保制度完善需要法律依据

法律是现代文明社会国家管理的重要基础。环保制度的严格执行也需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日本等发达国家在解决环境污染赔偿问题上有着自己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程序。运用环保赔偿等民事手段代替行政处罚。同时提高污染企业的排污成本,使得他们出现排污后收到最为严厉的处罚,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法律制度等基础上。

(三)严格的环保制度需要有公众的监督

环境改善最大的受益者是群众,他们有自觉地监督环境改善的意识。当环保部门在进行相关污染事件处理过程中,在企业进行非法排污过程中,公众有着明锐的观察力和自觉性。将他们纳入到环保制度执行的监督体系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将公众监督作为环保制度执行的重要补充。他们提出了公众有对环保问题的知情权、保卫权。

四、优化国内最严格的环保制度的建议

(一)“预防、管理、处罚”环保制度的闭环管理

要想构建国内严格的环保制度,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对环境问题的预防、管理、处罚等环节的管理。首先预防。需要构建国家的生态建设的整体目标,对经济发展与生态成本之间进行有效衡量,将环境效益作为重要的源头管理思想。这就需要进一步拓展对一个环境保护底线问题进行严格执行,不允许任何高污染企业入驻。其次,管理。建立第三方专业监督的制度,借助外界专业技术和人才对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引入更为专业的环境保护屏障。同时将地方环境改善最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据,是提拔干部的重要参考。最后,处罚。对排污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使得企业在排污成本上不断提升,这样可以有效构建他们进行污染物处理的意识。同时追求污染事件行为人的责任,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追究管理责任,这样大大提升对环保问题的倒逼。

(二)环保经济制度的引导

环保经济制度是实现市场经济进行环保调节的重要手段。因为企业意识到环保是一个产业之后,可以有更多的人力和财力进入这一行业,引导社会环保技术和意识的提升。具体来说,需要构建环保的税收减免政策。针对那些降低CO2等排污企业进行税收方面的减免。构建污染权有偿使用机制。例如在城市污染处理上,引入这一理念,让排除污水的企业购买污染权,让城市污染统一处理,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处理城市污水问题。

(三)加大公众参与力度

公众参与是严格环保制度监督的有效手段[3]。进一步优化国内的公众参与环保听证、环保信息公开等制度的细节,使得一些形式大于內容的公众参与有效转变,引导媒体参与到相关环保事件的监督之中。构建完善的公众与环保部门之间的交流平台,使得群众可以及时提供有效的环保线索。

结语:目前,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构建经济调节、公众参与、体制保障的环保制度,新的《环保法》被誉为国内史上最严格的环保管理制度,将当地环境改善和风险作为对地方政府领导干部的重要考核依据,另外还有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公众参与环保的听证等制度,我国严格的环保制度正在逐步完善之中。

参考文献

[1]李捷.浅谈对于生态创新型绿色专利法律制度的构建[A].Proceedings of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aw and Economics,2015,06:153-154.

[2]孟伟,范俊韬,张远,等.域水生态系统健康与生态文明建设[A].环境安全与生态学基准/标准国际研讨会、中国毒理学会环境与生态毒理学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研讨会,2013,06:167-168.

[3]唐国平,李龙会,等.环境管制、行业属性与企业环保投资——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8-2011年的经验证据[A].Proceedings of 2012 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of Environmental Accounting Committee in ASC & the 1st Chinese CSEAR,2012,10:123-124.

12.渤海海洋环境状况及保护建议 篇十二

1.1 自然地理

渤海是我国唯一的半封闭型内海,由北部辽东湾、西部渤海湾、南部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组成。渤海海域面积约7.8万km2,大陆海岸线长2 796km;平均水深18 m,最大水深85m,水深在20m以下的海域面积占50%以上;拥有海岛410个,其中有居民海岛30个、无居民海岛380个。

渤海三面环陆,东面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连,是个瓶颈式的半封闭内海。由于封闭性强,渤海海水交换周期较长,水体更新90%需要20年以上的时间,导致渤海自净能力差、环境承载能力较弱。

环渤海有辽河、海河、滦河、黄河等50多条河流入海,河口湿地面积广阔,在我国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和独特功能。环渤海流域汇水区面积约50万km2,环渤海地区和渤海广阔流域的发展也对海洋环境产生巨大的污染和生境破坏压力。

1.2 社会经济

环渤海地区是中国北海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重要地位。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等3个城市群,改革开放以来,环渤海区域经济总量和人口数量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与城镇化建设高速发展。目前环渤海地区经济密度为全国的4.7倍,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值的3.4倍,高速公路密度为全国的3.1倍,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3%。

2 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渤海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海洋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受损,海洋生态灾害和污染事故频发,海洋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

2.1 海洋环境质量状况

近岸海域水质污染面积显著增加,重污染海域范围扩大。未达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由2001年的1.9万km2增加至2014年的3.8万km2;四类和劣四类水质海域几乎已扩展到除辽东湾东岸以外的全部近岸海域,面积达9 520km2,约占渤海总面积的12%,是2006年同期的2.1倍、2001年同期的4.57倍;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

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良好、局部超标。2013年渤海近岸海域80%以上监测站位的沉积物各监测要素均符合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局部海域重金属、多氯联苯、石油类等污染物含量劣于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近年来渤海湾沉积物的石油类、多氯联苯含量增长趋势明显[1,2,3]。

2.2 海洋生态系统状况

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堪忧。2004年以来,渤海河口、海湾等重点海域生态系统均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其中双台子河口、滦河口-北戴河口、黄河口等渤海三大河口区生态系统主要为亚健康状态,锦州湾和莱州湾生态系统主要为不健康状态,渤海湾以亚健康状态为主。

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受高强度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影响,环渤海地区近岸和近海生态系统不同程度地出现破坏退化。滨海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双台子河口湿地面积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60%以上;渔业资源和底栖生物量减少,滦河口-北戴河海域文昌鱼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下降趋势明显,东营广饶沙蚕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沙蚕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均有所下降;渤海渔业资源捕捞压力不断增加,渔获量呈下降趋势[1,2,3]。

2.3 海洋灾害和突发事件状况

渤海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开发和海洋石油运输量逐年增大,溢油事故风险加大。2006年至今渤海共发生132起不同规模的溢油事件,其中2006年长岛海域油污染事件和2011年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均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渤海近岸海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2006—2014年期间年均发生赤潮8.6次,年均累计发生面积达2 342km2。近年来,微微藻褐潮、外来物种入侵、水母等新型海洋生态灾害逐渐显现,开始引起社会关注。秦皇岛近岸海域连续6年发生微微藻褐潮,2012年单次褐潮最大面积达3 400km2、持续时间为1~2个月[1,2,3]。

3 渤海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3.1 沿海高强度开发是根本原因

据统计,1978—2012年环渤海地区的总体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区域GDP总量由829.2亿元增长至132 075.7亿元,占全国GDP的比例由22.7%增长至25.4%,GDP总规模已相当于长三角的1.31倍和珠三角的3.02倍。在仅占全国总面积5.43%的区域内,集中分布全国总人口的18.3%和GDP的25.4%,密度分别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和4.7倍,水资源消耗量、能源消耗量、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和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全国的10.1%、29.9%、26.9%和29.7%[4]。

环渤海地区围填海等海岸带开发利用活动强度较大,近10年来环渤海三省一市年均批准填海造地约53km2,自然岸线年均丧失40km余,2011年自然岸线保有率已萎缩至26.7%。

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重型化特征。2012年钢铁工业、石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等重工业部门所占比重为75.5%,由此产生的大部分污染排放和资源需求被转移至海洋,导致海洋生态环境日益恶化;重工业向沿海聚集使污染风险加剧,如每年进出环渤海各港口的船舶达66万艘次,将导致渤海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增大[5]。

3.2 陆源污染严重导致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重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陆源污染为主、流域污染为主”,80%以上的海洋环境污染来自于陆源,而80%以上的陆源污染来自于河流入海排放。大量陆源污染物排放入海导致我国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海洋环境污染日益加重[6]。

河流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2009—2014年渤海入海河流劣五类水质断面平均比例为67.8%,主要河流的年均入海污染物总量为94.5万t,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7]。

2010年以来监测结果显示,陆源入海排污口超标排放现象严重,监测的134个陆源入海直排口超标排放比例均在70%以上。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功能区环境质量要求的年均比例分别为86%和34%。排污口污水及邻近海域环境中普遍检出多环芳烃类、多氯联苯类、有机氯农药类等有毒有害物质,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8]。

3.3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机制尚不健全

海洋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部分法律法规及配套制度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海洋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体制机制不健全,对沿海生产、生态、生活空间布局缺乏顶层设计;市场调节和经济杠杆作用发挥不足,对海洋资源环境价值的认识不足,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尚未建立,海域资源配置和海洋生态环境治理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海洋资源集约节约利用程度有待提高;海洋资源环境管理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尚未形成,沿海地方政府海洋环保责任落实考核制度尚不完善,海洋资源环境违法成本低,保障公众知情权、维护公众利益、体现公众意愿的制度尚未有效建立。

4 渤海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议

4.1 实施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措施

4.1.1 加强沿海发展规划布局的宏观调控

充分考虑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沿海发展布局、结构和规模,进一步优化调整临海产业结构,推进沿海经济绿色发展。完善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功能区划制度,发挥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性作用,划定海洋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控制和规范各类用海行为。

4.1.2 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推广渤海海洋生态红线管理经验,在全国范围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对重要海洋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实施严格分类管控,坚持以强制性手段强化生态保护的政策导向,从严控制红线区开发利用活动。

4.1.3 建立实施区域限批制度

提高沿海地区环境准入门槛,针对海洋资源环境超载、海洋生态红线区、生态破坏严重和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区域,实施区域涉海建设项目限批制度,暂停审批该区域内除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和生态修复以外的涉海工程建设项目。

4.2 严格控制陆源污染

4.2.1 依法实施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以陆源污染防治为重点,按照以海定陆、海陆联动的原则,实施重点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氮、总磷等关键指标纳入国家减排体系。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等重点海湾海域,实施排放总量和排放标准“双控”制度。

4.2.2 实施流域海域污染联防联控

建立“河长制”等制度,实施陆海统筹的上下游、陆海间断面考核机制,实施流域海域污染联防联控,强化入海河流污染防治,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逐级分解细化。

4.2.3 建立污染物排海许可制度

建立完善污染物排海许可制度,禁止无证排污和超标准、超总量排污。加大入海排污口监督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取缔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

4.3 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

4.3.1 严格控制围填海及岸线开发利用

实施围填海管制计划,严格执行围填海禁填限填要求,禁止在重点海湾、海洋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区及预留区、重点河口区域、重要滨海湿地区域、重要砂质岸线及沙源保护海域、特殊保护海岛及重要渔业区域实施围填海,对存在“围而不填、填而不建”的区域暂停受理围填海申请。

4.3.2 完善海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健全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产权登记制度,构建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稀缺程度的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海域、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标准的动态调整机制,细化围填海海域使用金征收类型、方式和标准。

4.3.3 提高海洋资源使用效率

健全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改进海域、无居民海岛资源配置方式,加强市场对海洋资源的配置调控,逐步减少海洋资源行政配置。实施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管理,加快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总量控制制度。执行闲置用海收回处置制度。

4.4 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4.4.1 建立陆海统筹的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机制

将海洋生态保护修复纳入沿海地方政府各类发展规划,以区域生态治理推进跨部门、跨行政区的陆海统筹和协调合作,探索“流域-河口-海湾”等综合修复新模式,紧紧围绕湿地、岸滩、海湾、海岛等4类典型生态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恢复渤海受损海洋生态系统。

4.4.2 建立实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

依托陆地征收的排污费用、海域使用金等渠道,建立长效投入机制,提高用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的资金比例,加大对海洋保护区、红线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探索建立流域对海域、开发海域对保护海域以及沿海地区间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通过资金补助、产业转移等方式,引导生态受益地区对海洋保护地区的补偿。

4.5 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

4.5.1 建立健全海洋法律法规体系

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标准建设。加快制定《海洋基本法》,推动《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修订,推进渤海保护等区域立法,鼓励沿海各地研究制定更加严格的地方性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

4.5.2 建立部门间、地区间的统筹协调机制

坚持以海定陆、海陆联动,建立由海洋部门牵头、各涉海部门参与的海洋污染治理和资源开发的综合管理模式。强化渤海环境保护省部际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在京津冀区域设立跨部门、跨区域协调合作的议事机制,建立数据共享、联合执法、信息通报等制度,形成解决重大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合力。

4.5.3 实施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

建立实施面向沿海各级政府的海洋资源环境管理政绩考核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设定海洋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方面的约束性指标,并纳入各级政府的政绩考核体系。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以及违法违规、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并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干部,实行问责惩处。

4.5.4 建立实施海洋督察制度

建立实施覆盖沿海各地区、海洋全系统的海洋督察工作机制,在海域使用、海岛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执法等重点领域,对各级海洋部门和海洋执法队伍依法履行行政管理及执法工作情况的监督检查,强化监督管理,严格追究违规违纪行为责任。

摘要:文章分析渤海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提出渤海海洋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为保障渤海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严格控制陆源污染、集约节约利用海洋资源、实施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强化统筹协调和监督考核等保护建议。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海洋环境,生态文明,陆海统筹,污染治理

参考文献

[1]国家海洋局.2002—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Z].2003-2015.

[2]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08、2009年渤海海洋环境公报[Z].2009、2010.

[3]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2010、2014年北海区海洋环境公报[Z].2011、2015.

[4]姜旭朝,方建禹.海洋产业集群与沿海区域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环渤海经济区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12,30(3):103-107.

[5]王书明,周艳,李岩.渤海污染及其治理研究回顾[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7-31.

[6]中国科学院学部.环渤海陆域和近岸海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现状调查与控制对策[J].院士与学部,2010,25(3):305-306.

[7]张顺峰,于洪军,徐兴永,等.环渤海区域近海污染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7):71-75.

上一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请示下一篇:时间老人美文故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