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024-06-19

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共12篇)

1.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一

优化高校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

高校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特殊环境,教育目的的达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学校创设的教育环境作用的.结果.因此,学校应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形成.本文从高校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优化校园环境的内涵以及物质环境、精神环境的优化手方面进行了阐述.

作 者:杨晓华 作者单位: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漯河,46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2009“”(23)分类号:G446关键词:高校校园环境 心理健康 优化

2.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二

一、坚持养成教育, 形成“绿色理念”

将环境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有机结合, 让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 自然的接受环境教育, 形成一种健康、自觉的绿色理念, 知道人与身边环境的关系。

学校是学生接受文化知识, 学习生存技能, 学会做人的主要场所。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通过校会、班会、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等教育途径, 做到了“四个坚持”, 即, 坚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教育;坚持校园环境卫生评比制度;坚持每日一小扫一小查, 每周一大扫一大查;坚持“文明花蕊”和卫生评比制度, 并将评比结果列入班级管理和文明班级评选条件中。经过多年行之有效的培养和教育, 学生卫生习惯良好, 保护环境意识增强, 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在“绿色理念”的形成中, 学校还做好了“五个同步”, 即, 环境教育与教育改革同步, 互相渗透;环境教育与教学方法改革同步, 共同实践;环境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同步, 互相促进;环境教育与教师成长同步, 共同提高;环境教育与学校办学目标的实现同步, 共同发展。

二、狠抓实践活动, 创建校园文化

1.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

教师根据学科特点, 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育人功能, 在知识的传授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学校每年专门进行环境教育进课堂的教学研究活动和实践活动课研究。例如, 充分利用云南省是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这一资源优势, 组织学生到植物园、动物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常见动物的生活, 认识部分植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性状, 让学生加深对《迷人的植物王国》、《采矿工业》、《我国的环境》、《节约水电》等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课堂教学切实让学生掌握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增强了环保意识, 懂得了保护环境、珍爱资源的重要性, 对环境存在问题, 产生忧患意识, 树立责任心, 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人人有责, 必须从小做起, 从现在做起, 做到自觉节约水电, 自觉收集废旧物品, 制止资源浪费行为。

2. 广泛、持久、深入地开展课外活动, 让学生在活

动中学习环保知识, 学会保护环境, 珍惜资源, 做环保卫士。每年的植树日、地球日、环境日、水日、人口日、粮食日等重要纪念日和冬、夏令营中, 为学生举办“环保知识”专题讲座。涉及内容有:动物、植物、生态环境、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等知识。讲座内容越出了书本, 形式新颖多样的实践活动增长了见识, 使广大少年儿童开阔了视野。学校坚持德育教育为首, 把环境教育与“三生”教育有机结合, 举办了一系列环境教育活动, 活动中学生们认识到了身边一切拥有生命的动物、植物和人类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感悟生命的意义, 增强了珍惜生命和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思想意识, 提高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能力。

3. 确定每年的4月30日和9月30日为我校的环境教育实践活动日。

每年确定不同的活动内容和主题, 组织师生到超市、菜场、社区、动物博物馆、植物研究所、污水处理厂等教育基地开展活动, 使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同时, 较好的发挥了国家级绿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

4. 学校在校园的黑板报、围墙、宣传栏等媒介上,

充分发挥其宣传功能, 张贴并布置环境教育的宣传画及标语。各班教室根据学生活动调查的情况, 每学期进行汇报展示。有探索自然的生物角、种植角、养殖角;有精心设计的《环保小报》;有自己的绘画、手工等作品。学校的绿化带有认养小队、护绿小队, 校外建有两个环境教育实践基地, 学生定期和不定期到基地开展实践活动。整个学校呈显出生态、环保的气息, 显示着浓浓的绿色校园文化氛围。

三、依托校园绿色文化,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环境教育是重情感、重体验的教育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 抓好“六个建设”, 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去体验、去感受, 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 建设“绿色班级基地”。

各班将活动的过程、成果通过黑板报、壁报、手抄报等形式进行展示和交流, 让同学相互了解活动情况, 认识环保知识。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培养学生的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加大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及学习。

2. 建设“绿色校园基地”。

在课堂、班级之外, 为学生开辟广阔的天地,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学校分别举办了“我爱家乡山水美”、“水———生命之源”、“我们的地球、我们的家园”、“争做环保小卫士、文明守纪迎世博”、“滇池的倾诉”、“环境与人类文明”等主题的环保夏令营或冬令营, 通过举办讲座, 知识竟赛, 写小论文, 制作环保小展版等形式学习环保知识。活动中学生以珍惜水资源为主线, 以“小手拉大手, 节约每滴水”为主题, 开展了“一十百千万”节水活动, 通过访问、参观、考察滇池、松花坝、石龙坝水电站、澄江, 进行水源调查, 比较、分析、了解水源被污染的过程, 参观污水处理厂、造纸厂, 了解滇池治理的项目及调查洗车场、餐馆、家庭用水等实践活动, 倡导了十项节水措施。每年2月份冬令营期间, 我们抓住红嘴鸥来昆越冬这一时机, 在不同年级分别开展了“你从哪里来”、“我要留住你”的系列爱鸟、护鸟活动。通过实地参观、查找资料, 学生们了解了红嘴鸥的生活习性, 写出了小习作、小论文380篇, 提出护鸟措施10条。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走出了校园, 亲近了大自然。同学们收集资料、分类比较、归纳整理等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 在活动中增进了友谊, 学会了与人的合作, 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3. 建设“绿色家庭基地”。

我们将学生实践活动所提出的节水措施, 让孩子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 把“节能减排, 我能行”活动带入家庭, 让孩子在家中做一个节约小能手, 环保小卫士。让环境教育走出校园, 走进家庭, 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学校还提出“垃圾也是宝”的口号, 开展“捡回一个希望, 拾出一片净地”的回收废旧电池、易拉罐、塑料瓶等的活动, 开展了拒绝使用一次性物品的活动。通过参观呈贡废花杆回收站, 污水处理厂等, 了解废旧物品的回收、处理、再利用过程。让广大孩子通过自身的体验, 知道大自然可以为人类服务, 可以被人类利用, 但也会被人类毁坏的道理, 懂得要珍惜自然, 珍爱资源,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4. 建设“绿色社区基地”。

在进行环保教育的同时, 我们更注重教会学生学会环保、宣传环保。几年来, 我校学生结合3月12日植树节、3月22日世界水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等纪念日, 走出校园, 走进社区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在昆明“四创两争”等爱国卫生活动中, 均能以班、队会活动形式, 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义务劳动、红领巾自愿者活动中。炎炎夏日里, 凌冽寒风中, 同学们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 清洗公共设施, 清扫街道路面, 冲冼粘贴物, 捡除白色垃圾及烟头, 向行人宣讲环保知识。使环境教育深入人心, 环境保护知识人人知晓, 为人类和谐发展做力所能及的事。

5. 建设“绿色社会角色”。

在环境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赋予学生一定的社会角色, 让学生到餐厅做一次服务员, 到工厂当半天工人, 在家里当一天家长, 到街上当十分钟交警……通过换位思考, 换位实践, 换位评价, 体验其中的苦与乐, 从而学会正确评价别人, 提高责任感, 培养宽容心。同时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 珍惜生存资源的好品质。

6. 建设“绿色健康基地”。

以人为本, 开拓环境教育的新天地。在我校健康教育特色活动中进行环保教育, 是我们深化环境教育的又一重大举措。使学生有强健的体魄, 健康向上的人格品质, 是我校进行健康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我校健康教育的抓手就是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在学生有了良好的个人卫生行为习惯后, 逐步深化拓宽内容。要健康, 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环境保护教育让学生们懂得了如何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

3.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三

为了落实《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精神,大力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广大教师了解更多教师专业化成长标准、优秀示范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及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开展形式,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在各省教育行政、教育科研单位的支持下于2006、2007年及2008年已成功举办了十一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来自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两千多名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班主任及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了学习。

应广大教师的要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洛阳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及洛阳市教育局等单位的支持下,将于2009年春季一年一度牡丹节之际在中原古都洛阳组织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将以专家培训为主,辅以不同形式的交流、研讨及学生工作坊活动。学习之余可于洛阳检察官学院免费参观小浪底水库及游览白马寺、欣赏盛大牡丹节景观。在此我们诚挚邀请您在百忙之中参加此次活动,会议详细情况请登录www.xinlifuwu.cn,www.ourfeeling.com或www.gghelp.com网站即可查询。

一、会议日期及地点:2009年4月25~30日;河南洛阳

二、会议主题(详细内容见上述网站)

三、报名方式:

1.请学校及个人提前填写回执表(见上述网站)传真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会务组或电邮至:ltr88257943@126.com,希望各单位积极组织人员参加。

2.北京联系方式:010-51959335 13681575637

传 真:010-51959335 68062199 联系人:吴文庆 赖泰荣

3.洛阳联系方式:0379-63253328 15896676177联系人:张老师 刘老师

电子邮箱:gghelp@163.com

四、投诉

投诉电话:010-82562023,13911131061(24小时为您服务);

邮诉电邮:chen.rainbow.hong@gmail.com

4.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四

我校举行“2012年宣威六中教职工第二届篮球运动会”

【本报讯】(通讯员)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办学质量与办学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催人奋进、促人卓越。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构建和谐校园。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我校将举行为期一个周的教职工篮球比赛。

2012年10月22日下午五点在学校篮球场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开幕式上,工会主席慧云老师对此次活动的目的及组织程序作了专门安排,杜朝能副校长做了动员讲话——开展教职工篮球比赛促进教师身心健康、强化团结协作的意识。接着裁判员代表高泽昌老师和运动员代表符佐玺老师分别发言表达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尊重裁判、尊重规则”等心声。动员大会结束后,分别由杜朝能副校长和朱丽琼副校长为男女球队开球,我校第二届教职工篮球赛正是拉开序幕。

5.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五

魏传光

关于学校内涵发展的概念,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一所名校的成长离不开其深厚文化底蕴的积淀,正所谓“名校的一半是文化”,它体现在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方面、更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物质文化反映了学校建设的外在美观程度,制度文化体现了学校管理的优质化,而精神文化则成为学校的“主心骨”,体现了学校成长的价值和实质,也就是我们平常从管理学角度所讲的“环境反映文化”、“制度决定成败”、“学校精神创造持久生产力”。可见,我们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关键在于抓好学校的文化建设,在于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这样的学校才是创办优质教育的窗口,结合本校的实际发展状况,我认为,要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应因地制宜,因校而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让“办学理念”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一所学校要树立自身的品牌,必然要求具有科学的办学理念。

学校内涵的发展,首先要从教育思想的源头抓起,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全体师生共同提炼学校的办学思想,形成“人本化、前瞻性”的办学理念,并发展成师生共同的愿景。积极宣传倡导学校精神,以此激励师生努力进取。并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和现实教育资源中提取有特点的基因,使之升华为学校共识的价值标准。并积淀为学校优良的教育传统和校风、教风、学风,以此引导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我校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切实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认真落实五年规划,努力实现“把孙镇一小办成全市教育现代化的窗口、教育科研的基地、素质教育的典型”的总体办学目标。

二、让“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丰厚底蕴

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本质所在,学校的高楼大厦和管理的规范化并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其文化底蕴深厚程度及文明传承的历史才真正体现出其存在的全部意义,也代表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历程;这好比一个健康 的人,他仅仅有健壮的体魄(物质条件),合理的习惯(生活规范)还不够,还必须有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理想信念,它才真正代表着这个人的生命和价值,我们才说这个人有“内涵”。

学校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方面实现:

1、要注重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增强学校凝聚力。精神文化建设要与学校办学理念相统一。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敢于争先的进取意识;爱岗敬业的师德风范;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注重制度文化建设,增强学校的影响力

制度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发展的动力系统。办学行为的规范、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序运行与创新,都必须依靠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它是一个不断朝着民主管理和依法治校相结合的方向迈进的历程。制度文化又是学校的基础文化,也是学校内涵发展所必需的内容。在制度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到:制度要健全、要合理、要体现严肃性、要体现延续性、要以人为本、要因事而宜,因人而宜。并且善于用制度规范人,保证学校有一个健康的工作秩序;用制度激励人,以调动和保护教职工的积极性;用制度培育人,以增强教职工的遵纪意识、守法行为。

3、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有形载体,学校环境文化是一种潜在的课程,是学校内涵的外在表现,建设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对学校的环境文化进行整体规划。坚持环境文化建设的“文化品味、人文精神和时代气息”,力求“突出特色与个性,突出人文与科学”,努力融情感陶冶、人文关怀、生命价值于其中,以适应新课程对学校环境文化生命性的要求。

重点进行两方面建设。一方面是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整洁、规范、和谐、文明”的校园。另一方面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准确把握学校文化建设方向,坚持民族性和时代性相结合,实现“让每面墙壁说话,让每个角落育人”,让“激励、关爱、和谐、文明”在整个校园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真正实现环境育人,催人奋进,鼓励创新。

三、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是促进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主要积绽者,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

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失去了有形的支撑,成了空中楼阁。在教师发展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校本培训工作,“抓全员培训,重骨干示范,促整体提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①.深入实践“快乐教学”理念,构建“快乐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推广“快乐教学”方法。

②.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分层互动、研训一体”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推动教师个性发展。

③.完善校本课程体系和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广泛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建立学生个性发展评价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

④.建立教学活动体系,包括专题教育活动和九项精品文化活动,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⑤.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学生体质达标率逐年提高。

2、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以不同类型的教研会及优质课评选活动为平台,以各种“教学新秀”、“能手”评选活动为契机,开展着有成效的培训提高工作,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示范作用,打造名师;

四、让“德育活动”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活力

活动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活动是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它从学生的角度体现着学校内涵发展的外在形式:

①.构建生活情境德育模式,探讨基于现实生活的德育方法,走进学生心灵,引领学生的精神世界走向真、善、美的崇高境界。

②.深入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以《习惯银行》课程实施和传统教育训练为抓手,加强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学生行为文明达标率达到90%以上。③.加强班级建设,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氛围,鼓励班主任争创德育特色班级,班级管理提高到新的水平。

4.完善德育活动体系,统筹安排好各种专题教育活动、常规教育活动及九项精○品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活动的育人功效。

五、让“教学及科研工作”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

教育教学是学校存在的基础,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不竭动力。

(一)、加强对常规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抓好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核等工作;

1、要强化校长周例会制度,指出上周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下周工作。

2、要强化校级领导听课、评课、指导工作。要深入教研组指导教师教研工作。

3、要强化课堂巡查,建立课堂巡查制度,制定巡查记录,确保教师正常授课。

5、要强化常规检查,包括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使教学过程得到有力保障。

6、要强化课内外训练,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下大力气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为学校内涵发展提供支撑点,要加强过程管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好课题承担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课题实践能力; 二是开展好“小问题、大教研”活动,建立好教科研工作的切入点;

三是开好各种教研会,给教师提供展示教研成果的舞台,促进教研活动的良性发展;

四是抓好课题实施教师的课题日常实践工作,做到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法的科学规范,确保课题实施的质量;

五是做好课题实践教师实践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阶段总结工作,以确保课题实践成果的积累和完善。

六、让“特色校建设”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亮点

学校的特色化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为学校内涵的发民增添了亮丽的风景,是学校内涵的真正灵魂,创建特色化学校的寻求途径并不简单,也不雷同,应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1、进行准确的自身定位,从而形成鲜明个性,固化并彰显出特色,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创建品牌的基础。

2、要建立特色化的培养模式,并保持长时间的相对稳定,首先要打好学生质量的基础,这是学校的真正品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建立稳定的培养模式、形成自己的课程体系,这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培养模式”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千万要避免人云亦云,把无色当特色。

6.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六

打造精品校园文化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官地寄宿制小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集思广益,设计新颖,内涵丰富,责任到人,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进入学校大门,东面墙上是一幅体现学校着力构建“书香校园”这一文化特色的巨型浮雕,上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面中传神的人物,鲜红的国旗和古老的长城相互呼应,气势恢宏,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与教学楼前面的“书山有路”雕塑相互映衬的。

教学楼大厅左面墙壁上“读书点亮生命、书香瑞泽人生”几个大字点出学校的廊道文化建设是以读书为主线。一到三楼廊道文化设计分别以梅、兰、竹、菊、松、荷几种植物为精神依托,并作为廊道文化建设的背景植物。一楼的整个廊道文化背景是梅、兰两种植物,整层楼的文化语言是以“读书好”为主题,即读书之意蕴。二楼的整个廊道文化背景是竹、菊两种植物,整层楼的文化语言是以“好读书”为主题,即读书之境界。三楼的整个廊道文化背景是松、荷两种植物,整层楼的文化语言是以“读好书”为主题,即读书之品质。四楼是师生作品展示。

学校建有20多平方米的图书室,有图书近6000册,建有8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可同时供60多人看书;每个班级都建有图书角;在走廊还建有两个开放式书吧。

整个楼的文化语言都是体现了开卷有益,做到了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个角落都散发出书香的气息。

学校着力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生化”的学习理念,积极打造“书香校园”,通过环境的熏陶、文化的浸润,努力建设“书香班级”,自主争做“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以图书室为阵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促使全体师生爱上阅读,与好书为友,与经典同行。

7.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七

一、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和谐教育”必须秉持真爱与真诚的原则, 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使生活其中的师生人人都能以尊重和关怀来相互对待。每一位学生因为受到适宜的关怀与照顾, 因而会有归属与幸福的感觉, 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也具有更大的心理相容性、目标一致性, 双方的相互作用会更加积极和主动。

二、发展和谐的、支持性的同伴关系

教师要为孩子的同伴交往创设有利的条件与宽松的氛围。如通过提供交往的时间和场所、提供可供交往的游戏、活动材料、创设宽松的交往氛围等。在同伴交往中, 既有相互的支持与帮助, 也存在各种矛盾与冲突。因此教师要及时指导与帮助, 处理好孩子间竞争与孩子间合作的关系, 有意识地创设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 使孩子认识到帮助与支持的重要性。

三、构建和谐的、动态的校园活动环境

如果说和谐的校园物质环境更多的是以静态的方式促进生活在其中的孩子和谐地成长, 那么一个开放的、和谐的校园活动环境将以动态的方式有效地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1.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 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可供自由选择的开放性校园活动。

惟其如此, 学生才有可能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探索和活动, 学生才能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与人合作, 开发自身的潜能。为孩子创设多元的成长舞台, 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到多种层次、多个方面的活动中, 从而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2. 开展以交往辅导、学习辅导、情绪辅导和生活辅导为主要内

容的心理活动辅导课, 教师可根据班级实际和即发事件随时调整活动内容, 然后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心理需要, 运用多种方法, 设置与学生发展有关的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问题情境, 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通过环境体验、事件经验, 提高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8.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八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导向,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它主要包括:以青年学生为代表的文化观念以及有所规范的学生特有的思维特征、行为特征和方式;学生课余生活中一切以群体形式出现的文化活动,如诗社、棋牌俱乐部、书社、文学社等社团活动,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校园风气或校园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由于学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社区,因而校园文化一般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校园文化对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凝聚力,培养良好的校风,培育“四有”新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没有了千万个朝气蓬勃的学生,无论多么英明的领导团体多么扎实的硬件设施多么雄厚的师资队伍都不可能使得一个学校的校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而特定到校园文化特别是中职校园文化,同样的思路,中职生生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其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在这种由中职学生自己为主体营造的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由大学生参与的报刊、讲座、社团及其他科学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类文化设施会作为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充盈着大学校园的各方面建设,从而使得大学校园更富有生机和活力。校园文化活动是自发的,也是自觉的,是受社会生活影响也受自我心灵主宰的,是无处不在的,是充满现代意识的,也是反映大学生复杂心态的;是心灵的自然流露,也是充满创造力的;是受着时代文化潮流影响的,也是苦乐兼备的。人生与社会、理想与追求、情与爱,都会在校园文化中表现出来。扰人心怀,催人思索,引人前行或诱人堕落。

校园文化在当今中职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等。当代校园文化建设进入了网络环境,应运而生的各种网络社团,校园文化宣传站从软件上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内涵。

第一,互动性。校园文化是学校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的。这里教师的作用,学校领导的作用,即教师的教师作用是关键。领导者的办学理念、办学意识和行为对师生员工的影响不可低估,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是巨大的。

第二,渗透性。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教师、学生、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渗透在他们的教学、科研、读书、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

第三,传承性。校风、教风、学风、学术传统、思维方式的形成,不是一代人,而是几代人或数代人自觉不自觉地缔造的,而且代代相传,相沿成习。似乎有一种遗传因子。任何一种校园文化,一经形成之后,必然传承下去,不因时代、社会制度不同而消失,当然会有所损益。然而其精神实质却是永续的,永生的。校园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触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园之中的人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

首先是促进师生、员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不断提升。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课堂之外的活动,包括必要的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其次是塑造良好的道德情操。学生自己组织的社团活动,诸如体育竞技比赛、登山、游泳对训练体能、增强体质的好处自不待言,其中对培养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与方式。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一句话就是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即体魄健全,身心健康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园地,在这里我们的一切教学工作,一切科研工作,一切师生参与的活动,都应以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人才为中心。就此而言,可以说学校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校园文化建设的任务,就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在这里,首要的是培养学生成为良好的“四有”公民,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園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作用:校园文化在当今中职教育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心灵的,是能够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够唤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园的时代性活动等。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nlc202309090151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临河一职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我校按照市区两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总体工作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为指针,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实用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德育为主,两个文明一齐抓,创造并实践“熟练的专业技能+普通话与社交能力+基本写作与计算机应用”的三项技能和“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负责”的六种能力的职业教育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并贯彻“先成人,后成才”及“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办学理念,以提高师生素质为根本,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为突破口,内强实力,外树形象,为把学校建成现代化的职教学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赢得了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受到了学生、学生家长的普遍赞誉。现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学校93年跨入盟级重点行列,95年成为自治区级重点,96年晋升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中并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改办为职业中专。2000年又顺利通过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的复评验收,排名由95年的全区倒数第二跃升为正数第二,2003年在教育部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重新认定中,勇夺全区之冠。2004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正处级事业单位。2007年被评为自治区文明单位,现已成为全国闻名的职业名星学校和内蒙城镇职业教育的示范窗口。学校占地260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开设美术、音乐幼师、服装、汽驾、汽车修理、计算机、旅游财会、机电、建筑、环艺、化工、金融、民航与高铁、英语等三十多个专业,在读编制一百多个教学班。全日制在校生8609人,教职工464人。建校以来共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万余人,每年短期培训2150多人,累计3000多人考入中央美院、清华大学工艺美院、中国人民大学等全国知名高等院校,学生足迹遍及中华大地乃至全球,资产在千万元以上,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者十几位,资产在百万元者不可胜数,为绘画艺术界有重大贡献者6位,成为各级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或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的更是遍地开花。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学校先后被自治区政府、各级党政及主管部门授予“全区教育先进集体”、“全盟职教先进集体”、“生源工程特别奖”、“联合办学特别奖”、“产教结合特别奖”、“国防教育先进单位”、“盟级文明单位”、“盟级甲级一类花园式学校”、“临河区科普活动中心”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连续多保持“园丁杯”竞赛金杯奖、连续多年被市教育局评为“目标管理超标单位,连续保持“名学校”荣誉。市委、政府授予“争先创优”标兵单位。

二、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校党政一班人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持之以恒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八大精神。党政一班人都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学校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必须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方针。党员更应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起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学习,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自觉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率先垂范,极大地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减少了片面性和盲目性,除此之外,领导带头学业务、学文化、学计算机,每年利用寒暑假一个月的时间进行集中培训学习,认真开展了“三讲教育”,勤政廉政、党纪党风教育,警示教育、法制教育,提高了业务水平和政策水平,做到了懂业务、重实施、党性强、作风正,形成坚强有力、锐意改革、德才兼备、廉洁奉公的优秀集体。

2、领导率先垂范,真抓实干。近几年学校发展快,工作量大,每年一个新台阶,学校领导一心扑在学校发展上。孟保和校长亲自辅导培养美术教师,深入课堂听课,开展说课、评课活动,从教案、作业到辅导、教学方法、静物摆放、成人成才教育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已经培养出多名美术骨干教师,其中三名成为盟级教学能手,白晔成为自治区美术专业学科带头人,书记挂帅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常深入教学工作第一线,开展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师生排忧解难,把温暖送到了每位师生的心坎上。在领导班子带领下,广大教职工人人心情舒畅,自觉献身职教事业,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

3、加强班子廉政建设。学校党支部制定了廉政制度,成立了廉政建设、反腐纠风领导小组,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坚持抵制不正之风的影响,树立了学校的文明形象,每年通过市教育局、物价局、审计局的验收,没有发生一起乱收费现象;学校设立师生意见箱,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并经常深入广大师生中调查了解情况,依靠广大师生开展反腐败斗争,密切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

三、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

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各种文化互相交织的地方,把握好这一影响学生成长的重要场合,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和行为、抵御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校在广泛开展思想教育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校园这一重要文化载体的教育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当作学校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通过树科学、文明、健康的校园氛围来引导学生提高分辩是非、明辩美丑善恶的能力。

nlc202309090151

1、机构健全、责任到人、把握建设整体规划。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校内各学科和管理的一项系统工程。长期以来学校充分认识到其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建立和健全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机构。目前,学校确立了一名党委副书记全面负责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并成立了临河一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校内各项文化环境建设的管理格局,通过团委、学生会等部门互相配合,全面开展相关的教育与活动。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扎实持续的开展,适应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需要,学校长期致力于两支队伍的建设,即:以年级组长、教研长、专业学校领导、班主任为骨干的指导教师队伍和积极、活跃的学生干部骨干队伍的建设,通过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内容、方式、手段的引导,鼓励他们承担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任,为创建良好、优质、文明、健康的校园环境而努力工作。由于学校的长期努力,两支队伍都较好地适应了各项教育和教学的要求,保证了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按学校的整体规划健康发展。

2、树立校园精神,培养校园文化个性。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良好的校园精神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作用。学校将树立鲜明的校园精神作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前提,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为此,在充分考虑学校发展的前提下,我们确立了“打造中华第一职教品牌”的奋斗目标和“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的教风以及“三技六能”的育人模式。通过个性化的办学目标和校风要求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心理环境,激励鞭策师生健康成长。为了使校园精神深深地烙在师生们的心中,学校经常性的利用教师会议、升旗仪式、集会会等进行宣传,并将它们永久性的张贴在学校最显眼的位置,时刻警醒和激励师生。正是因为明确校园精神的激励、鞭策作用,使校园真正形成了催人上进、促人成才的良好校园氛围。几年来,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年一个台阶,校园文化建设得以健康发展与學校长期树立明确的校园精神不无关系。

3、重视整体文化建设,发挥校园全面育人功能。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对师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方式,其产生作用的过程实际是师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过程,要将教育内化为师生自我提高和教育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建设整体。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规范发展,学校将其纳入校内制度化建设的轨道,我们在《临河一职规章制度汇编》里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使校园文化真正成为了校园长期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建设的内容范畴。与此同时,学校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开展的创文明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讲文明、做文明人以及创文明班、文明宿舍、文明学生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之一,并实施相应的量化考核,每月公布一次,使系统的校园文化做到了经常化、日常化的开展,扩大了其功能范围,使其教育功能得到应有的发挥,财三等班级被评为区、市、自治区级的先进班级,长期以来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得到扎实开展与学校重视并将其纳入建设的整体范畴直接相关。

四、充分利用已有文化设施,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载体之一。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得到切实的开展,学校在不断加强人员和制度建设的同时,还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1、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学科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只有与学科教学相结合才能够真正发挥出其教育的生命力。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充分注意到学科教学在学生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科教育结合起来,不断挖掘学科中的教育因素,共同搞好校园文化建设。为此,我们将时事教育与政治课的教学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和组织学生观看《新闻联播》、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进校园活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社会、关心改革开放,让学生了解社会和专业发展信息,树立远大理想。与此同时,发挥各专业特点和优势,在面上渗透思想教育的同时,通过每学期举行一至两次专业专题讲座,营造浓郁的专业文化氛围,例如,我们举办了区,市两级才艺大赛,多个专业获奖。另外,我们还在校园内建立了科普长廊,建设了植物园和河套人文博物馆,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使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内得到纵深发展,在学生教育中发挥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功能作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河套人文民俗博物馆、广播、板报、多媒体活动室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发挥河套人文民俗博物馆,广播、板报、多媒体活动室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长期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在开展广泛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宣传媒体的教育优势,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为主旋律,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师生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目前中央二台《走便中国》栏目报道了河套人文民俗博物馆,学校广播站每天广播时间达3小时15分,除定时广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节目、宣传学校好人好事、扶正贬邪外,还根据学生年龄和兴趣特点,在不同时段设计了不同的广播板块,大大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由于学校的长期营造和建设,上述宣传媒体有力配合了学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教育作用,深为师生和上级有关部门的好评。

3、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充分利用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是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为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活跃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内组织了34个社团活动小组,涉及文化、艺术、体育、学科竞赛等素质和能力培养内容,并通过定人、定责、定经费、定地点的方式加以落实。为了使各项活动得到扎实开展,学校提出课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和学生素质培养的主阵地,学生必须参加。全校100多个班级,都进行了一次围绕“《奥运与我同行》”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做到了班会有计划,有组织,有主题地进行。组织学生观看纪念邓小平、百色起义、开国大典、庆祝国庆活动专题影片。使学生从中获取精神食粮,提高觉悟。要求每人都要写观后感,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思想认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另外,学校还通过每学年定期举办元旦、五四、国庆文艺晚会,同时积极将优秀节目选送上级的汇报演出,我校的《顶碗舞》获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文艺展演活动金奖。舞蹈班学生在自治区60年大庆中给宋祖英等明星伴舞。结合形势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的经验和做法,有效活跃了校园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说,各种主题文化活动作为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外在动力,在学生的素质培养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不断完善文化设施,努力建设高雅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隐性课程。优美、高雅的环境能美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校将校园环境的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资金馈乏的情况下,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对校园环境的建设进行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学生的教育和培养。

1、搞好校园美化、净化,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校园是师生生活、学习、活动的场所,美化、净化校园以及引导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本身就是对学生的教育。几年来,我们对校园的环境进行了多次的改造和调整,增设了一批层次比较高、具有较好观赏价值的文化园,并在学校醒目处设立名人警句和名人、伟人雕塑,让这些警句、名言、名人时刻陪伴着学生,鼓励学生健康成长。另外,我们还积极培养学生参与校园的美化净化工作,采取学生值周班级分片包干的办法,实行教室、宿舍、校道每天两小扫、每周一大扫;实行学生食堂按时就餐的制度,要求学生文明用餐、节约食品、珍惜粮食,真正使美化、净化与学生的教育和行为要求达到了有效的结合。

2、积极筹措资金,创设完善物质条件。在进行校园环境改造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校内的文化硬件设施的建设,积极筹措资金、改造和建设各种文化设施和设备。近几年,我们完成了学校图书馆、学生食堂、小礼堂和教学楼的改扩建工程,提高了上述场所的文化层次、优化了文化环境,目前,学校图书馆藏书达12万册,学校的校园区域网实现了互联网的对接,通过光纤系统可将教室、办公室、教职工宿舍和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学生开放电子阅览室连接起来,各种教学和网上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输送到教职工宿舍和每一个办公室。这些设施和设备的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校园文化层次,为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有力的条件。回顾过去的工作,我们深深地感到校园文化作为学生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广泛开展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教育、教学氛围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离现代化学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距离党和人民对我们的要求还很远,我们将进一步按高层次、高质量的标准将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建设内容之中,使其认识、娱乐、导向、育才功能得到有力的发挥,在学生素质培养中发挥更大作用。

9.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九

摘 要:校园文化是提高师生道德素养、丰富师生文化生活的底蕴沃土,构建立体的、丰富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体系,不但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还可以提高校园文化品位,进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 教育教学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发轫之环,更是促进学校整体工作向前推进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的有效构建,可以提高师生思想道德素质,增进师生身心健康,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从而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更好、更快地发展。为此,我校围绕“构建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筑造学校长足发展的丰厚底蕴”这一办学思想,着力为师生创设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分享给大家,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一、建设校园文化,提高校园文化品位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的教育应当使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洁净优雅的校园环境就像是一部立体、多彩、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能陶冶师生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校园环境的绿化、净化和美化。同时,注重把握校园环境建设的思想性,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校园内应有平坦宽敞的水泥通道,教学楼前一定要绿草茵茵、花团锦绣,各楼层走廊布置要独特新颖,做到每个楼层一个主题。

例如:一楼是德育篇;二楼是科技博览篇;三楼是教学篇和教科研篇;四楼是读书篇;五楼是卫生、健康篇;一楼大厅有浮雕,书简;二楼大厅有传统文化图片及装饰浮雕;三楼大厅则是学校办学理念、目标、校风、校训等。班级悬挂着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安全制度、名言警句等。通过以上这些设计,不但是对师生进行法制、安全、体育卫生、文明礼仪、方法习惯、道德观念、理想前途和德育量化等方面教育,而且更能使校园到处洋溢着浓郁的教育气息,同时,也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二、构建平台,活跃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得以丰富延续与发展的有效途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发展个性的舞台,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首先,开通了学校红领巾广播站,通过广播、板报向广大师生传递校园信息,展示师生风采,弘扬校园正气,活跃校园生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其次,借助重大节日,组织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如举行迎国庆诗歌朗诵比赛、庆元旦大合唱比赛、校园读书节、庆“六一”、“十一”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三、以德育人,建设文明校风

校风是彰显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重要标志,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德育人”的工作思路,形成“勤奋、守纪、开拓、进取”的优良校风。

1.从教风建设入手,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开展以“正师德、强师能、树师表”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思想讨论和师德师风评议活动,端正教育观念,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通过典型示范、评价导向,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塑造“忠诚、勤奋、爱生、奉献”的师表新形象。

2.学校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要以“五爱”教育为主线,开展“创文明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通过广播、宣传栏、德育走廊、校刊等各种载体,通过早会、班队会、思品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营造“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

3.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包容每一位学生的不足和过错;要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照《小学生守则》《学生在校一日常规》的要求,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要诚实守信,虚心接受老师与同学的批评,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此外,还应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联系,举办家长学校,健全家校联系制度,构建家校沟通平台,并通过家访记录调查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反馈学生在校表现,交流学生教育问题,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10.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十

一、把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到“大宣教”的格局之中

抓好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必须

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以多样性的活动为抓手,在拓展思路上做文章,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工商廉政文化建设,真正让工商廉政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形成反腐倡廉的工商“大宣教”格局。

一是从文件走向文艺,打造工商品牌,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着眼基层,组织创作力量,以身边人、身边事为原型,做好“大廉政文化”文章。创作一批具有工商特色、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所乐于接受的廉政文化产品。在创作形式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戏剧、歌舞、相声、小品、书画等为载体,创作以廉政工商为主题内容的文艺作品。要结合工作中心与工商文化所向,创作一些廉诗、廉文、廉戏和廉政格言警句,使工商廉政文化进一步扎根社会、扎根群众,形成一种时代风尚。

二是从会场走向广场,组织干部演出,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通过播放廉政电教片、举办廉政文艺汇演、广场演出、小品说唱等形式,对广大工商干部进行廉政文化教育,使清廉之风吹遍系统的每个角落,让廉政文化渗透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使工商廉政文化从机关的“深宅大院”迈向社会的“广阔天地”。

三是从参观走向参与,搭建活动平台,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培育面向公众的工商廉政文化,找准着力点,创新载体。充分利用影剧院、展览馆、图书馆、文化宫、广场舞台等文化设施,通过举办展览、举办讲座、放映影视作品、提供图书资料等形式,提高工商廉政文化活动的开放度和群众参与度。

四是从推动走向互动,转变教育理念,增强廉政文化的凝聚力。贴紧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廉政教育,做到警示教育常讲,提醒之声常有,廉政之风常吹,让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益,让思想情操得到升华,让广大基层干部自觉参与廉政监督。广泛宣传廉政典型,使全系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积极营造以“贤”为贵,以“廉”为荣的良好风尚。

五是从传统走向传媒,拓展宣传阵地,增强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发挥“大宣教”工作机制的威力,努力拓展舆论宣传阵地。凭借各种新闻媒体平台,巩固和扩大通讯、网络阵地,通过文字、图像、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多种传播形式,开展生动、直观的反腐倡廉教育;以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廉政宣誓、电视述廉等形式,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展、成效、经验和先进典型的报道。推进廉政网站建设,在网站公布反腐举报信箱、专线电话等,增强互动。同时要打造理论教育阵地,将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内容作为培训各级工商干部的必修课,抓紧抓实。在此基础上要建立警示教育基地,组织重点部门、重点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参观基地、旁听庭审和参加审理党政违纪案件公开听证会,以案说纪,警钟长鸣。

二、把廉政文化建设统一到反腐败惩防体系之中

一是强化廉政意识,增强教育的渗透性。要针对不同主题,分别开展“导向式”的信仰教育、“针对式”的预防教育、“灌输式”的条规教育,“剖析式”的典型教育,“家庭式”的情感教育、“启发式”的疏导教育,强化廉政意识,营造廉政氛围。要大力开展正反典型教育,认真总结、宣传身边的勤政廉政先进典型,以先进榜样激励人,以反面典型警示人。

二是强化制度意识,增强教育的长期性。坚持“虚功实做”,找“抓手”,建载体。继续抓好廉政谈话、述廉等行之有效的传统形式;建立新提拔人员征求纪委意见和党纪条规廉政知识考试制度,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权威性;另一方面,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加大对制度的宣传力度,使各项制度的内容广为人知,形成重视制度、服从制度、遵守制度之风,为有效贯彻落实制度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三是强化惩治意识,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主动抓与为主抓的关系。做好协调文章,充分发挥宣传部门、文化部门及文明委等部门的所属资源,借台唱戏,主动抓好工商廉政文化建设。其次要处理中心活动与中心工作的关系。把开展工商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与工商局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为各项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三要处理好抓全局与抓全民的关系。要坚持和完善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强化干部实施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大力倡导和弘扬监督的风气,用反腐败工作的成果取信于民。

三、坚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之中

一是构建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要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宣传教育工作的总体部署,列入工商局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与三个文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纪检组组织协调,人教、监察、财务审计密切配合,广大工商干部、社会群众积极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是构建切实有力的保障机制。注重加强宣教干部和宣教设施的配备,重大廉政文化活动由党委集中力量统一组织开展,并在经费上予以切实保障。

三是构建规范有序的协调机制。建立由纪检组、人教、妇联、工会等部门组成的党风廉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突出重点,规范程序,注重效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了工商廉政教育活动的针对性。

四是构建权责一致的责任机制。坚持权责一致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工商廉政文化建设责任制,签订廉政监督责任书,把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的主要内容,落实到分局、所、队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肩上,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真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11.校园文化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篇十一

校园文化为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学生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向往友谊、积极主动,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发展中,因而心理上表现出不稳定性和反叛性。中学生置身于这个特定的环境中,校园环境的和谐,文化氛围的积极向上,人际关系的简约,都引导着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其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学习能力、生活能力、交际能力等都得到提升。

健康的校园文化有助于中学生人格的健全。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是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人类文化的神圣殿堂。校园文化是各类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又是学校的生命和灵魂。继承文化、整理文化、扬弃文化、传播文化、创造文化是学校的职责和使命。在校园里,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涉及方方面面,校园文化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同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具有更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内容,尤其是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无法替代的。健康的校园文化、优良的校园传统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起着过滤的作用,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能愉悦人的心情,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校园物质文化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制度文化为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供了政策导向,行为文化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载体,精神文化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无形支持。

努力建设利于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大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提升健康审美情趣,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这是我们一直不懈努力追求的目标。

在校园环境建设上 , 要打破一成不变的、静止的模式,赋予它丰富的生命力,挖掘出新的教育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的园地。如在校园墙壁开辟作品栏、精品屋,张贴学生的美术、书法作品,摆放一些有价值的图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为他们提供张扬个性、展现才华、实践创新的平台;在教学楼张贴名人画像、格言警句,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在体育活动场所,以强身健体为主题,设计标牌。这样使学生身处不同的功能区便有着不同的感受。

建立规范有序的学校管理制度,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把校園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校园制度规定了校园里哪些是应该的和不应该的,什么是提倡的和反对的,哪些是要奖励和要惩罚的。制度文化的建设要坚持正确的导向,突出鲜明的特色,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制度建设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便于操作”,符合广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生活学习实际,要符合本校管理基础,要求的高低、松紧要因校而异,因地制宜。

12.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篇十二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功能

1. 校园文化的内涵

一般认为,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以学生为主体对象,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空间,以育人为主要目的,以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性文化。

首先,校园文化有其特定对象,即以学生为主体。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必须紧紧围绕学生特点、学生需求来实施,否则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虽然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甚至是主导作用,但只能通过引导的方式,动员和组织学生参与,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次,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空间,即以校园为主要环境。校园文化应当贴近校园环境,充分发挥校园设施的作用,把硬件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让点点滴滴的文化元素点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因地制宜,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能脱离校园去另辟蹊径,把校园文化建设的主阵地放在校外。

再次,校园文化有很强的传承性,即必须围绕校园精神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而不能朝秦暮楚。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形成,除了以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和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为基础外,结合学校特点梳理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经过几届甚至几十届学生的努力方能得到巩固和发展。

最后,校园文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涵盖了校园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与学校管理、教学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统筹兼顾、互为促进,而不能割裂开来,就文化而讲文化,否则只能事倍功半。

2. 校园文化的功能

首先,熏陶功能。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就能够造就出什么样的学生。一所学校的校风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校校园文化的氛围。校园文化如同和煦的春风,弥漫在学校的每间教室、寝室,能够潜移默化同学们的心灵,教人积极向上,激励学生奋发图强、力争上游,形成一种集体的力量,进而促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互帮互助、勤奋好学,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其次,规范功能。学校的规章制度,本身就具有纪律约束的作用,如《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班规等,使同学们在各个方面都感受到硬性约束的存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要对这些制度进行细化,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可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由硬性规定转化成人性化引导、警示,更容易取得同学们的认同,达到规范学生行为的目的。

再次,导向作用。有学者认为,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产生影响,也可以影响到学生的生活方式,甚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意识形态。因此,校园文化是一种客观的、真实的,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力量。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模仿能力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自觉不自觉就会受到影响,学会选择正确的社会信息,可以化解一些不良心理现象。特别是学生群体具有从众心理和模仿心理,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大家朝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前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最后,休闲作用。学校是学习之地,学习本身是一件辛苦的事情,必然费神费力,也正因如此,古人才有“头悬梁,锥刺骨”之说。尤其是中小学生,正值好动爱玩之时,单凭纪律约束很难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而校园文化则不同,它通过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来感染学生、影响学生,如一条充满休闲情调的校园小路可以舒缓他们紧张的情绪,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英语角”可以提升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等。通过构建贴近学生、贴近教育的校园文化,可以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内在动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够发挥持久的、有效的促进作用,让学习更加有趣、有味、有效。

二、当前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首先,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经被学校管理者普遍认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从大学校园开始,并逐渐延伸到中小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逐渐成为各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不仅校园文化建设更具“文化味”,学校管理层本身的“以人为本”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可持续推进奠定了良好基础。

其次,学校硬件建设得到很大改善。硬件建设,包括教学设施、体育设施、图书阅览设施、艺术设施、学生食宿设施、校园环境等,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校园面貌都发生了很大改变,为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一些学校在扩建、改建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就遵循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聘请专业团队设计,功能区设置更加科学、合理,配套设施更加完善,文化元素更加显著,有人说,每个地方的学校都已经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再次,制度建设更具人性化。制度体系既是学校正常运行的保障,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大部分学校在制定制度、实施制度的时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成长的原则,各项规定充满了人情味,在实施过程中能够保护学生切身利益。

最后,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围绕校园文化建设,各学校普遍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社团,开展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特别是学生社团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们搭建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积极作用。

三、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缺乏特色。校园文化本应该是一所学校独具特色的,而事实上却是千篇一律、千校一面,除了校园建筑各有不同之外,学校精神、制度体系、管理措施大多互相抄袭,很难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显著影响。

其次,学生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但有些学校就文化而建设文化,并且急功近利,不是让学生“唱主角”,而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参与,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再次,重硬件设施,轻文化内涵。随着各级财政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校园建设,包括环境绿化、美化都有很大改善,但这些设施的实际利用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很多成为“面子工程”。例如,一些学校修建了高标准的足球场,但却不肯让学生在里面开展经常性的运动,只是在比赛时才能进入;修建了室内游泳馆,却并不对学生开放;建设了图书阅览室,却并没有多少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等。这些本应该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场所,实际上却成了学校装饰“门面”的“摆设”。

最后,应试教育仍是“主流”。校园文化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受升学压力的制约,大部分中学并没有把素质教育真正放在突出位置,更多的是“换汤不换药”,仍然是围绕提高学生应试分数做文章,自觉不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建设视为“旁门左道”,即使开展一些文化活动也是断断续续、时有时无,难以把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四、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首先,端正办学理念,把校园文化建设真正放在重要位置。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学校作为育人之地,承载着为国家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努力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积极向上的文化熏陶,树立为国效力的远大理想。要把校园文化建设上升到百年立校的高度,思想上重视,校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目标和分步实施计划,组织教师全员参与,形成层层负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其次,加强校园文化设施建设。在环境建设方面,除了校园室外环境植草种花、绿化美化之外,还要重视教室、老师办公室、学校食堂、阅览室等室内场所的美化,做到简洁、雅致、美观,设施齐全,根据不同的场所安排相应的文化主题,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当然,文化内容的安排,应当紧紧围绕学校精神这个主题,通过艺术的形式、不经意的点缀,寓有形于无形之中,让校园文化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

再次,着力构建学校精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这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根据学校特点、学生群体特点以及当地文化氛围,总结提炼出学校精神,以简练的语言固定下来,并以此为主线,对学校精神进行诠释,让学生们明白每个词的来历、含义,形成大家的共识,这样有利于全校师生把思想统一到办学主旨上来,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校精神既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线、学校管理的主线,同样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围绕这条主线实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课堂文化、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文化建设,使学校文化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互为影响、互为支撑、互为补充,形成整体合力。

上一篇:建筑行业项目管理下一篇:底气作文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