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记叙文阅读

2024-07-22

写景记叙文阅读(15篇)

1.写景记叙文阅读 篇一

星期天的早上,我看见几个好朋友在喂一只小燕子,我便跑过去凑热闹。这是一只十分可爱的小燕子:小巧灵珑,仿佛刚长大不久;乌黑的羽毛,白白的肚皮,尖尖的小嘴,圆圆的眼睛透亮灵活,带着几分惊慌,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奇怪了,小燕子的羽毛已经丰满,可它在地上拍打着翅膀,就是飞不起来。我问大家,有一个同学说:“刚才,这只燕子被子一个男生玩掉了几根翅膀上的羽毛,它不能飞了,那个男生就把它给了我们。”原来是这样啊。

一上午我们都守护这只燕子。又是捉虫又是喂水。到了中午,我们要回家了,把这只受伤的燕子放在谁家呢?大家争来争去,我说,我家地方宽,就把燕子放在我家吧。大家同意了。我便把小燕子带了回来。我用手绢和小木棒做了一个窝,把它放在里面。然后又给燕子喂了米和水。下午我又到外面找了几条小虫给它吃。小燕子吃饱后,似乎睡着了。我也上床睡觉。一觉醒来,再去看小燕子,它扑打着翅膀,正在屋里飞来飞去呢。啊,可爱的小燕子又能回大自然了。我把窗子打开,小燕子一下子就飞了出去。它越飞越高,越飞越远,很快飞进了远处的一片树林。

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伙伴们,她们大呼小叫着高兴了好一会儿呢!

不知道可爱的小燕子现在在哪里,一定非常自由快乐吧!

2.写景记叙文阅读 篇二

写景类文章以描写自然景观或者自然现象为主要内容是对的,但如果只写这些内容会觉得缺少点儿生机和灵性。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我们来看这组图:绿叶间鸣叫的小鸟、花丛中飞舞的蝴蝶。绿叶间因为有了鸣叫的小鸟显得格外生机盎然,花丛中因为有了飞舞的蝴蝶也变得更加美丽迷人。还有池塘里的游鱼,山坡上的羊群,树林中的游人……它们和自然景观、自然现象融为一体,统一和谐,共同构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而学生在写眼中景色的时候却常常忘记它们。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写景类记叙文就是以描写大自然中的各种自然景观、自然现象以及融入其中的人与动物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

写景类作文并不陌生。“写好一处景物”作为小学生习作教材中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年级教材中就已经出现多篇写景的文章,三年级也安排了写景的习作要求。虽然已经学习了很多写景类文章,并且从三年级就开始练习写景文,但总体来说,小学生写这一类文章时存在的问题还是不少。

写文章是一种能力。是能力,就得通过学习慢慢培养。作家写文章叫创作,小学生写文章叫习作。“习”的基本字义是学,长期重复地做,不断地实践。很多学生学书法,最熟悉的一个词是“习字”。习字,要临帖。临帖,要临名家的帖。学习写作也一样,要从模仿名家作品开始。我们选入单元包的写景类文章大都属于名家名篇,这些文章写法上不尽相同,内容、语言,开头、结尾也一样有特色,都称得上是学习写作的经典范本。小学生学习写作,就可以从模仿这些美文开始。

描写景物的顺序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按景物的几个不同方面。

一、按时间顺序写

按时间顺序是常用的一种写景顺序。如果再细分的话,还可以分为按瞬间时间的变化、从早到晚的变化、季节的变化等几种情况。如,《夕阳真美》就是一篇按照时间顺序来描写的美文,不仅在每段的开头用“傍晚”“太阳已经西斜”“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交代了时间变化,而且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描写了周围景物的变化,突出了夕阳“色彩绚丽”的特点。《烟台的海》是一篇典型的按照季节变化来描写的文章。这篇文章先写冬天的海景,再写春、夏、秋的海景,作者这样安排的巧妙之处在于把秋天这个给人以希望的季节安排在了结尾,更容易让人们从心理上接受。可见,按季节的顺序,不一定必须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

不管是瞬间即逝的夕阳,还是四季各异的海景,都通过作者的一支妙笔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要写一处景物,按怎样的时间顺序写更好,这就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选择了。如同样按时间变化的顺序写,《夕阳真美》只能写夕阳西下的那一段时间。如果写一场飘飘扬扬下了一整天的大雪,时间就应该从早晨写到晚上了。按季节变化写,可以像《烟台的海》这样四个季节都写进去,也可以选择一两个季节写。顺序可以按春夏秋冬,也可以像《烟台的海》这样把秋天放在最后写。不管哪一种,这类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随着时间、季节的变化,描写的景物本身以及它周围的事物也依次发生着变化。写文章,就要把这些微妙的变化写出来。

二、按空间顺序写

按空间顺序写,一种是按空间方位顺序写,一种是按游览顺序写。如,《泉城》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这篇文章一共有六个自然段,一开始总写七十二泉,再分写四大名泉,这部分结构大致相同,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珍珠泉在泉城路北,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黑虎泉的源头在悬崖下的洞穴中,趵突泉位于西门外的趵突泉公园内。作者在介绍每一处泉水的时候,第一句话都是先介绍泉水的位置,由此可以看到作者是按照方位变化来写文章的。而《九寨沟》这篇文章则是按照游览顺序来写的,如“从南坪西行40公里,就来到九寨沟”“继续向纵深行进……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

按空间方位写,重要的是把方位介绍清楚,如珍珠泉在泉城路北,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趵突泉在趵突泉公园内等。而泉城路、西门、趵突泉公园等都是济南的标志性地名。这样写,即使不熟悉济南的读者,也能根据介绍大体估摸出这几眼泉所处的位置。按浏览顺序写,就是按照自己行走的路线进行记录,走着走着,突然遇到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景物,就停下来,用心地看看,认真地记下来,然后再往前走。脚步的移动自然引起观察点的移动,而观察点的移动也必然引起景物的相应变化。这时,文中一般都有明显的“提示语”,告诉你作者走动了,笔下的景也变了。从哪里开始走,走多远,到达哪里,交代得清清楚楚。指导学生写作文要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三、按景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写

按景物的几个不同方面写,也就是抓住景物几个方面的不同特点。如,《东方之珠》《北大荒的秋天》都是抓住景物的不同方面的突出特点进行描写的。这几个特点有的没有先后顺序之分,如《东方之珠》中的几个地方:浅水湾、海洋公园、铜锣湾,它们之间的顺序是可以调换的,可以先写浅水湾,也可以先写海洋公园,只要觉得顺畅就好;有的是有先后顺序之分的,如《北大荒的秋天》,所写的几个方面,天空、小河、原野,在空间上有上下远近之分,按着我们“从上到下,由近及远”的观察习惯,一般先写天空,再写小河,最后写原野,如果颠倒了,读起来就会觉得别扭。所以,选择写景的顺序还得注意人们的观察习惯。

一篇写景的文章,光写作顺序就有这么多,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这就要根据景物的特点来确定,适合哪种顺序就用哪种顺序,有时候还需要多种顺序交叉进行,熟悉以后就可以自如运用了。有了写作思路,接下来就可以围绕景物的特点写文章了。这几篇文章在写作内容和语言风格上也是各有特色,需要指导学生多比较、多体会。

3.高中写景散文的阅读 篇三

【关键词】写景 情感 意境

如何教学生阅读课文中的写景散文呢?简言之:察形、观色、辨声,心驰神往于文章的意境之中。

一、追摄画面,拓展空间,建构形象

具体形象是作品意义、作者情感的载体。散文更是离不开具体形象,可以说没有形象就没有散文,没有对形象的强烈感受力也就没有真正的散文鉴赏。因此,阅读写景散文首先就要通过文字描绘的形象在头脑中进行再现或重建,也就是“察形”、“建形”。

写景散文,最讲究客观情景的细致叙写,构成一个个画面。而画面又往往出现两种不同状况:一是静态的,一是动态的。因而,察形、建形要区分开静态与动态,又要对比静态与动态,建构的形象应是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总之是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比如人教版《风景谈》中的“沙漠驼铃”片断:无边无际的沙漠,平坦、茫茫一片;中午阳光从上空直射,沙漠出现单纯、强烈的反光,热而寂静。引导学生通过以上重点文句进行空间想象,建构起一幅静态的平面图。继而往下阅读:先是第一个黑点,继而成线、成队,渐近,响起铃铛柔声,最后出现昂首阔步前进的方阵,耀眼的猩红大旗。由此文句又建构成动态的形象。通过想象建构成一静一动的形象,对形象进行体味、揣摩。静态形象表现出单调、平板;而动态形象则表现出盎然生机。只要建构成形象,说明读者的心神已经驰往于作品之中,再通过“仰”、“窥”、“望”对形象作多方面的扫描,以“俯仰自得”的精神来把握它的形体和神采,就更能切入作品的艺术美之中。

运用精炼的语言进行议论更是文章的非凡之处。对“风景”描述之后,文章有多处不可或缺、情真意切、见解独特、耐人深思、催人奋进的议论和抒情。“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那便是真正的风景,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紧扣中心,层层深入,其字字珠玑,句句千钧,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真乃神来之笔。本文还就人与自然的关系抒发见解,赞扬了只有内心丰富的人“才是自然的主宰”,他们“从形式到内容”,填补了自然的贫乏,增添了景色。直抒胸臆、意蕴无穷,感情真挚,对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和崇高革命精神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和赞颂,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和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可见,通过形象的构建,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强化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味、揣摩,从而感受美,悟出“神”。反复训练形象的构建与感受,最终达到培养起学生对散文鉴赏能力的目的。

二、观色彩,察情感

色彩是一种十分活跃的感情语汇,艺术家常常是因色生情,随情赋彩。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与客观景色往往融为一体,因此作品中的色彩即是作者心境的表现,透过其色彩就能体察到作者的情感。

如《绿》《荷塘月色》同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作品,但作品中的色彩不一。前者,浓墨重彩绘出绿色:岩面与草丛透出油油的绿意,而梅雨潭水的绿更是使作者惊诧,不惜笔墨多方描绘,全篇充满了生命的活力,洋溢着勃勃生机;而后者,轻描淡写地绘出“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景色:月光是淡淡的,小路是幽僻的,荷塘笼罩于月色之下,树色阴阴的,远山只有大意,路灯没精打彩的。淡淡的景,淡淡的色。

前后两相对照,透出作者的不同心境:前者反映作者热爱生命、勇于进取的激情;后者交融作者那隐隐的,却又是深沉的孤独与苦闷的心绪。

可见,色彩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折射。抓住对色彩的特征的剖析,往往就能切入作者或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一般来说,色彩大致分为两大类:一为暖色,一为冷色。暖色通常包括红色、绿色;冷色主要指蓝色、黑色。暖色包含的情感或形成的氛围通常是热烈、生机盎然;而冷色则通常是庄严肃穆、悲哀忧愁的象征。把握冷暖色的不同含义、情感,是我们从色彩中去分析作品情感的基础。

三、辨声音,听心曲

“言为心声”表明语言是一个人内心情感的反映,而写景散文中的声音也同样是作者心曲或心理感受的表征。《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写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朱先生明明身处夏夜热闹的环境之中,为何却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呢”?这里,朱先生正是通过蝉声、蛙声透出的自然之物的欢愉反衬出自身的孤寂、内心的忧愁。“这正是那个黑暗的时代在作者心灵的折射。”全文通过这一处的声音将自己的内心情绪重重地点化而出,令读者之心为之一颤,随即沉入深深的悲哀之中。

古人有詩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通过声音以闹衬静,也是写景散文中的一个重点。其实,这声音之中又何止于此?细听就感受到了声音之中还饱含有作者那深深的悲凉、孤独与冷落之情感。

相对于“形”、“色”而言,“声”在写景散文中所占份量要少些,但也是鉴赏写景散文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因为它同样也透出作者的心曲。

4.记叙文写景顺序 篇四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

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

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补叙。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常用修辞方法的作用:

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感染力,说服力,加强表达效果;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

(运用排比的修辞:强调了。。。的。。。特性。)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音韵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思考。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⑧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增强肯定(否定)语气等。

⑨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⑩反复---强化内容,富有感染力。

5.赶鸡-写景记叙文 篇五

今天,我到外婆家玩。吃过晚饭,我看见了几只鸡在菜地里走来去,还不时地用嘴啄着菜叶。这可不行,外婆辛辛苦苦种的菜要给它们糟蹋光了,于是我和表哥决定把它们赶出菜地。

我们找来了一根竹竿,可是刚把竹竿伸进菜地,胆小的鸡却一下子钻进了甘蔗地里。又浓又密的甘蔗叶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子,让我们不能靠近。我们只好用缓兵之计——耐心地等待鸡群出来。不一会儿,这些鸡看看没什么危险了,就从一条条通道里钻了出来。我们赶紧堵住了它们回去的`路。然后一个在这儿守着,另一个把这些鸡赶到篱笆门前,想让它们从这里钻出去。可是大概是我们赶得太厉害了,把它们吓着了,它们只会沿着篱笆到处乱窜,就是找不着篱笆门。我们也急得够呛,只好跟着它们到处乱跑,豆大的汗珠流了下来,累得直喘粗气。这些鸡呢,吓得咯咯乱叫,用惊恐的小眼睛看着我们。这时表哥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拔起了一个篱笆,临时有了一个小洞,鸡群逃到这里的时候,它们好像发现了救星一样,一下子窜了出去。

6.雪-写景记叙文 篇六

早上,我去上学,出门一看,地上一片白,阴暗的天空还飘着柳絮般的雪花,啊!下雪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送我去上学,路边的树上都挂满了雪花,白白的、亮亮的,路上已经有了一层薄薄的`雪花,但很快就化了,天上的雪花飘落下来,也变得无影无踪了,地上湿湿的。行人都走得很匆忙,他们的身上、头上、眉毛上都挂满了晶莹的雪花。

上课了,我却怎么也坐不稳,朝外边看看,雪更大了,象鹅毛!终于下课了,我们潮水一样涌出教室,有的伸出双手接着雪花,有的仰起脸,张开嘴让洁白的雪花飞到自己的嘴里,有的说着笑着,有的蹦着跳着,真过瘾!

时间太短了,铃声响了,我们一边走一边不时回头,真舍不得!

7.初中记叙文整体阅读研究 篇七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试验,我采取了“整体阅读”的训练方式,首先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推广。“整体阅读”的方法是由整体到部分,由内容到形式,紧扣中心探讨理解文章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写作技巧。我认为无论是简单的记叙文还是复杂的记叙文,都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从整体上去理解:内容上写什么? 形式上怎样写? 作用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是一般阅读记叙文的三部曲。具体做法是:

一、选择课本中精讲课文印证阅读三部曲

我将整体阅读的三部曲划分为按不同篇目设计而成的不同问题,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例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这篇难度较大的记叙文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阅读理解。

1.文章内容上些什么 ? (写人 )写什么人 ? (父亲 )写他时采用“描写”直接写,还是通过叙事间接写? (直接描写父亲背影)背影作为全文焦点和线索在文中出现了四次? 哪一次写得最具体? (四次写背影的文字: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3“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再找不着了, 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4“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第二次最具体这个背影,在全部故事情节中是重中之重,是全文的主脑,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心,所以写得这样详细。 )描写“背影”,目的是体现人物品德感情,作者这样描写父亲的背影体现思想感情? (学生很容易体会出父亲疼儿子)但儿子爱父亲的感情还不能马上体会出来,这就需要继续分析儿子的表现,儿子一共流了几次眼泪,他的思想发生哪些变化,为什么? (学生找到作者共流了四次眼泪,第一次流泪,是悲哀。第二次流泪,因为感动。第三次有感动也有不舍,第四次是怜惜、怅惘、依恋)分析到这里,学生就会理解本文是要表现父疼子、子爱父的父子情深而背影就是全文的线索。到此,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曲”完成。

2.形式上怎样写 ? 这一曲往往是三部曲的中心、重点。提示:作者是怎样描写父亲的第二次背影的? (学生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要表达父疼子、子爱父的父子情深,需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 (倒叙)

3.作用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 为什么这篇文章要着力描写背影?(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背影,作者印象最深。这一回送行,整个过程,那一刻是父亲最费劲的,也是父爱表现得最强烈的一刻。在父亲的许多好处中,这次送行是最突出的,在这次送行过程中,过铁道买橘子是最突出的,在过铁道买橘子的过程中,爬那边月台的背影是最突出的,背影可以说是重中之重。着力描写背影,可以强烈地表现父爱,可以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重中之重,也是精彩瞬间,形象的定格。突出这一瞬间形象,提起父亲,头脑里就出现这一形象,由这一形象又会想起前前后后的种种事情。再则,背影这种视角也新。背影引人想象正面形象,开拓了想象空间,无尽的想象更能引起感情的激荡。总之,将背影作为全文的焦点,可以凝聚作者对父爱的独特发现和深刻体认,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为什么要采用倒叙呢?(倒叙的作用是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吸引读者,同时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

到此,文章的大体轮廓和眉目已经清清楚楚地显露出来。我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思路,划分段落层次。

文章共七个自然段,“点题, 设置悬念”“具体描写背影”“抒发思念”各侧重在哪部分 ? 经过反复思考学生能准确答出 :

第一部分(第一段):开篇点题。最难忘父亲的“背影”。

第二部分(第二~六段):追忆与父亲在车站离别的情景,具体写“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一层(第二、三段):写送别时的家境,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第四、五段):写离别前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第六段):描写父亲过铁道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父亲的爱子深情。

第三部分(第七段):写别后思念,再现“背影”,抒发深切的思念之情。

通过以上的分析,一篇难于理解的复杂记叙文,在精心设计问题的导引下,运用整体阅读的方法很快掌握了主要方面,剩下的就是具体理解字、词、句、段的内容与含义。当然,整体阅读不排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理解, 恰恰相反, 这一步更重要,更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整体阅读是条件、是前提。

由此可见,一篇记叙文只要在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中心,理解了写法及其作用之后,就完成了阅读任务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部分。这样,学生在下一步的具体分析中才有依据,有条件。

二、运用自读课文检验学生运用情况,达到熟练程度

一般要求学生速读全文,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准确地回答依据三部曲而设计的问题,再由学生互相补充,教师进行归纳整理。最后精读重要段落,具体分析理解。在检验过程中,主要训练速度和准确度。《台阶》、《信客》都可采用这种形式。

三、整体阅读的好处

(一 )能指导学生将长文章读短、深文章读浅。初中语文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怎样进行阅读。

(二 )能培养、训练、发展学生分析、 综合、概括、 归纳的能力。学生要回答“三部曲”的问题,就要经历“分析、筛选、综合、概括、归纳”的过程,久而久之,积累经验,提高能力。

(三 )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阅读索然寡味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读。拿到一篇记叙文, 不知道从何下手分析,回答问题时不能切中要害。如果学生整体阅读了,读起来,就会抓住要旨,就会爱读、愿读,兴趣浓厚。

(四 )能提高阅读效率 ,做到事半功倍。拿到一篇文章 ,马上就带着三个问题阅读, 这样有目的地阅读一遍比无目的地阅读三遍效果更强。

8.古代山水游记散文阅读之写景手法 篇八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在写景方面是很有讲究的,作者常常抓住景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地描绘奇特瑰丽的画面,有时还为后面的議论埋下伏笔。所以阅读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了解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揣测作者的写作意图。文如其人,不同的作家往往表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例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是作者1054年由舒州通判辞职回家探亲,归途中顺道游览褒禅山,于同年七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的。作者寄寓于文中的“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的思想感情,不过是借游山而抒发早就具有的思想罢了,这同他后来百折不挠地变法图强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文章所表现的大气磅礴、锐意进取和深思慎取的品格,正体现了一个政治家、改革家的胸襟和气魄。

二、抓住时代特征,读出作品的共性规律。虽然都是山水游记散文,但因朝代不同,文章就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唐代的游记偏重于从对大自然的描摹中表现某种心绪或情趣,而宋代的游记则偏重于从对大自然的描摹中表现某种精神和理趣。由于宋代文人好发议论,文章多以理见长,作为一种时代风尚影响到文学,宋代的游记常常是在详细记述游程、描绘景物之后,发一通议论以阐发一个深邃的道理。苏轼的《石钟山记》就是这样,文章大部分记述游程、调查的情况,最后归结出“事不目见耳闻”,就不能凭空臆断其有无的道理。

三、要善于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找到共同点。古代文人在写山水游记散文时,往往会抓住关键点,然后围绕关键点选择材料表达出自己对景物的喜好之感,如袁宏道《虎丘记》就围绕“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来写景。明代徐霞客《游黄山后记》在写景时始终抓住一个“奇”字,奇路、奇峰、奇景、奇松,人行云霧,天也奇,地也奇,一幅千岩万壑、松涛云海的壮丽图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而“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通过作者的议论,可看出他好学不倦,勇于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学习作者在描绘景物时运用的修辞手法。为了将景物描绘得清楚明白,作者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透过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窥探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较好地理解文意。例如《石钟山记》中的“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这是用比喻绘形;“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这是用比喻拟声,在“莫夜”之时,见此情状,闻其声响,令人毛骨悚然,气氛阴森可怖,正因如此才有后文的“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此世所以不传也”的呼应,才有“笑李渤之陋”结语,体现了作者敢于探索真知的求实思想。

9.诉秋-写景记叙文 篇九

秋天的天气,是夏季和冬季的合晶体:暖和,又略带一丝凉意.她又是美丽的,她的到来,使整个国家变得金灿灿得:金灿灿的阳光,金灿灿的大地,金灿灿的稻子,金灿灿的叶儿,还有农民金灿灿的笑,甚至连河面也是金灿灿的了。这颜色象跳动的音符,在大地上无处不在。哇,这璀璨的,闪亮的,让人叹为观止的颜色!

我认为,秋天是个吉利的.季节。因为她让我感觉最贴切,最柔和。好似我的皮肤与空气融为一体了。还有那雨,一滴滴,一串串,滴进了我的心里,流进了我的童年。

在我的记忆中,最美好的还是秋天的美景,不能忘,也忘不掉。心情不好的时候,想想秋天那丰硕的果实的香,生气的劲儿便全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10.秋雨写景记叙文 篇十

你看,天空笼罩着一层雾霭,就像层层黑暗的土地覆盖着天空,不断往下压。啊,又要下雨了。果然,出乎我意料的是,雨像一万根银丝一样从天而降,狂暴地散落在屋顶上,像银珠一样溅起水花,像仙境一样,水花像烟雾一样。渐渐地,渐渐地,雨水顺着屋檐流下来,开始像一条线,后来变成了瀑布,就像唐代诗人李白说的,‘银河落九天是真的`。路变成了小溪,边上的垃圾变成了船,慢慢地向小溪漂去。

晚上秋雨打屋顶,‘滴滴哒哒’;在地上的小溪里玩,‘丁丁冬冬’;在树叶上弹,‘萨沙武贾西奇’,哎,又调皮了,都半夜了,还在弹钢琴弹古筝,让人睡不着。

一场秋雨,一场感冒。调皮的秋雨带来冷空气,吹掉树叶,赶走鹅,把人逼入寒冬。

★ 秋雨精选写景

★ 秋雨写景作文

★ 秋雨写景作文500字

★ 秋雨写景作文1000字

★ 一场秋雨写景作文

★ 秋雨_写景作文550字_初中作文

★ 秋雨的写景作文600字

★ 秋雨的写景作文500字

★ 我喜欢秋雨写景作文400字

11.记叙文阅读 篇十一

1. 概括内容情节。概括能力是基本的阅读能力,对记叙文内容情节的概括,一是着眼于全文,一是着眼于局部。

2. 分析人物。一般而言,中考记叙文中要求分析的人物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者要求分析其性格特点,或者要求分析其品格特点。

3. 理解词、句、段的含义及作用。含义,往往指比喻义、象征义、反语义或言外之意。作用则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去分析。

4. 品析语言。中考记叙文阅读的选文往往文质兼美,语言上可圈可点、可咂可品。品味语言,一般有三个角度:一是用词,二是修辞,三是句式。其中,初中阶段以考查第二点最为多见。

5. 品析标题。一考标题的含义,一考其作用。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正确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或作用,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理清文章的思路。

6. 品析手法。手法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叙述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等。品析手法,就是不仅要明了写了什么,还要知道是怎么写的。

7. 把握主题。主题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表达的基本观点或基本情感,是文章叙写、议论的目的。把握主题,是解读记叙文本的核心任务。

8. 拓展表达。这类题目比较综合,往往与主题领悟、对比阅读、口语交际等结合在一起考查,如谈谈启示、讲讲理由、说说如何做等。

1. (2015·辽宁营口)

栅栏两边苹果甜

班 超

①艾尔和胡安住在普韦布洛村村口两幢并排的房子里,尽管他们的房子十分相似,但艾尔家的庭院里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苹果树,而胡安家却没有。在艾尔看来,除了家人和好脾气,胡安拥有的东西很少。

②春天,苹果树蓬蓬勃勃地开出满树的粉色花朵;秋天,苹果树的枝头缀满红艳、甜美的果实。这时,艾尔每天都会对着苹果树吹嘘一番:“我的苹果树开出的花最美丽,结出的果实最甜美,这使我成为普韦布洛村最棒、最幸福的人!”“那的确是棵很美的苹果树。”胡安赞同地说,“你也让我们一同欣赏它的美丽,我感觉很开心。”听到别人也从他的苹果树上获取益处,艾尔的幸福减少了一大半。他越想越不高兴,为了独享苹果树恩赐的幸福,他悄悄地建造了一道高高的栅栏。

③尽管如此,有一年春天,艾尔还是沮丧地看到,苹果树的一根枝条已悄悄伸进了邻居家的庭院。艾尔想:“我不能剪掉它,秋天它还会结出很多的苹果呢。不过,胡安怎么可以从我的树上获得好处呢?”在粉红色花朵盛开的春天,他异常烦恼;到了绿叶满枝头的夏天,他心事重重;当果实挂满枝头的秋天来到时,他决定解决此事。

④艾尔站在庭院里采摘苹果,他很努力,却怎么也够不到栅栏另一边枝条上的苹果,他很沮丧。然而,第二天,他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个苹果蛋糕,卡片上面写着“谢谢”,署名“胡安”。艾尔恼火极了,他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把卡片摔到地上。胡安偷了他的苹果!

⑤他带着蛋糕,急匆匆地赶往市长家。他把蛋糕掷到桌上说:“看这个,这是用从我家树上采摘的苹果制作的,胡安犯了偷盗罪!”市长问:“你肯定做蛋糕的苹果是你的吗?”艾尔怒气冲冲地说:“当然!许多年前,我父亲在庭院里亲手栽下这棵苹果树,土地和树都属于我,苹果当然也属于我。”市长说:“从现在起四天后,法官将去普韦布洛村考察。你既然提交了案子,肯定能得到公正的裁决。”艾尔皱起眉头问:“我应该怎么为法官准备证词?”“你已经站在自己一方讲述了事情,但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法官希望你了解问题的两个方面,请你明天带着胡安的观点再来。”市长说。

⑥艾尔朝家的方向走,他努力想象胡安可能会说什么。树枝确实越过了栅栏,胡安又那么贫穷,任何食品当然都受他欢迎。“不过,那是我的苹果树!”艾尔对着一条路过的狗,语气坚定地说。

⑦第二天清晨,艾尔返回市长家,说出了他想象的胡安一方的辩词。“他会说苹果落到了他家庭院,因此变成他的了。”艾尔说,“但是,如果一条狗跑进他家院子,狗却不会变成他的。”艾尔为自己想出的精彩辩词感到十分自豪。“但胡安为什么要送给你苹果蛋糕呢?”市长问道。“为什么?嘲笑我呗!”艾尔说。市长说:“可是,胡安没有能力送给别人食物啊。你的说法有欠妥当。一个栅栏有两边,就像所有争论一样,你还需要考虑一天。”艾尔勉强地说:“我将去和胡安谈一谈,但这只会使我的证据更加充分!”

⑧晚上,艾尔坐在院子中,出神地凝视着树木和栅栏。A微风下,苹果树发出沙沙的声响;栅栏边,盛开的小花也快活地眨着眼睛。艾尔想:“苹果树是我的,所以它的果实也是我的。但是苹果落到了胡安家院子里……胡安为什么要送给我蛋糕呢?”

⑨艾尔来到胡安家门口,轻轻地敲了几下门。胡安打开门,一看是艾尔,就十分友好地笑起来:“你喜欢那个蛋糕吗?我必须感谢你。你家苹果树伸过来的树枝,给我和家人增添了许多快乐,春天的花开、夏天的绿荫,都令我们无比幸福。我知道,拥有普韦布洛村最棒苹果树的人肯定也是最慷慨之人,但那些苹果,当然属于你。我想,我们从你的苹果树那里得到了如此多的幸福,只把苹果归还给你就显得过于微薄了,所以,我妻子用所有的苹果烤成了一个香甜的蛋糕,我们希望你喜欢它!”

⑩艾尔白皙的脸涨得通红,他感觉自己比一只蚂蚁还要矮小。此时,他最初的气愤已经像绵白糖一般完全溶化在水中了。

?輥?輯?訛“你愿意和我们共进晚餐吗?”胡安指着餐桌说。餐桌上摆着一些简单的饭菜:豆子、米饭和玉米饼。艾尔知道,明天法官到来时,他不用提供任何证词了。他说:“我很乐意!和你们在一起,我很幸福!但请允许我带点东西过来。”B说完,艾尔连忙跑回家,仔仔细细地选了一篮最大、最红的苹果,带着这边的甜甜的苹果去了栅栏的另一边。

12.记叙文阅读中考复习指导 篇十二

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 结合议论和抒情,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从形式上看, 新闻、通讯、特写、传记、访问记、报告文学、回忆录、童话、寓言、散文、小说等都可以归入广义的记叙文范畴。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 在阅读试题中, 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 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 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

纵观近年的中考语文试题, 中考记叙文阅读命题趋势较为明显。内容上, 试题将更加贴近新课标的阅读目标要求。整体阅读的考查比重仍会不断加强, 选材的内容会呈现出更丰厚的文化内涵、人文素养。综合性、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引起重视;学科知识的交叉、综合和渗透, 肯定有所体现。选材上, 阅读材料由课内向课外继续延伸。由于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地强调了文学作品的欣赏与评价, 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与试题呈增多的趋势。题型上, 传统的题型仍有保留, 新的题型有所体现。主观性试题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 有可能完全取代客观性试题的趋势。关注考生知识与能力, 关注体验和感悟, 体现阅读个性。对文章整体感知、理解、领悟以及考查学习方法、表述阅读心得的创新型试题将增多, 且更具开放性。应注意的是, 对文章的思想感情的把握将会呈现出更大的灵活性、开放性;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考查将会更灵活;对学生语言的表述、思维的创新等方面的要求将会更高。

【考点解析】

1 把握记叙的要素。

阅读记叙文, 把握记叙的要素, 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对于时间和地点要素的把握, 一要注意连续的时间和地点的整体过程, 找出这些时间的内在联系;二要注意背景知识, 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分析人物要素, 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 真正地把握事件这个基本要素还包括挖掘事件的意义, 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记叙文的各个要素在文中各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 彼此间又有着密切联系。阅读时, 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 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而忽视其他。同时还要注意, 分析记叙要素应当与对主题的理解结合起来。

2 辨析记叙线索。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 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 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 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 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 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 首先要吃透原文, 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 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 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 也就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3 理清记叙顺序。

记叙文以写人记事为主。为了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 对记叙的材料必然要做一个主从、先后、详略的安排。记叙人的活动和事件的过程, 可以按照时间先后或事件发展过程来写;也可以打破事物本来的发展顺序, 把最后结局或发展过程中某一突出事件提到前面先写, 然后再回过头来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叙述;也可在叙述过程中, 暂时中断, 插入另一段与中心有关的内容, 然后继续进行原来的叙述。这就形成了记叙文的顺叙、倒叙、插叙等几种叙述方式, 成为记叙文体的一个特点。阅读记叙文, 把握住文章记叙的顺序, 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一是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二是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4 理解记叙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 但还常常辅以描写、议论、抒情。描写、议论、抒情的运用能使文章文情并茂, 使所记叙的人物血肉丰满, 栩栩如生, 使所写事件细致生动, 文章的思想感情更鲜明突出。阅读记叙文, 理解文中的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是我们把握全文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途径。描写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等所作的绘声绘色、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刻画。在记叙文中, 叙述和描写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两种手段缺一不可。描写手法运用得好, 能使人物、事件和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 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记叙文中的议论, 一般是先叙后议, 使读者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 增强文章的思想深度;也有先议后叙, 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 引起对下文的密切注意。有些记叙文中, 作者不直接对所写的事物发表议论, 而由文章中某个人物去发表议论, 作出评价。记叙文中的议论目的都是为了直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 其中有的议论就是文章的中心意思, 起着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阅读时对记叙文中的议论要细加揣摩, 注意它与叙述、描写的关系, 它在文章中的作用。记叙文中的抒情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作者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 阅读时只有把产生这种感情的依据掌握之后, 才能更加深刻地受到感染。还有一种是寄情于人, 寄情于事, 寄情于物, 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 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阅读时要注意在情景交融、情事结合的内容中去接受和感染美的熏陶。

5 分析和体味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

记叙文中的关键性词语, 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引用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正确分析和体味记叙文的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 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分析:从结构上, 常起承上启下 (过渡) 、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的作用;从内容上, 常有开篇点题、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 (画龙点睛) 等作用。关于关键性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分析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着手:一要结合特定语境, 分析词语的含义;二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 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三要注意句中的言外之意;四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特点。揣摩记叙文的语言除了要注意上述问题外, 还要从其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去分析、体味。

6 探究、欣赏文本内容与艺术特色。

探究能力, 是立足于文本, 又超越文本的阅读能力。这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要求在阅读中, 对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敢于做出自己的判断, 提出自己的看法, 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等。它可以是对文章内容 (主题、观点、人物、情感等) 进行多元化的解读, 进行有创意的表达;也可以立足文章内容, 联系自然、社会生活与自我, 就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创见;还可以对文章质疑, 与作者对话, 敢于就文章内容发表自己的疑问、意见或建议。解答时要注意的是, 探究要在“吃透”语段的前提下进行, 观点的创新要联系现实, 质疑对话要言之有据。欣赏是阅读的最高层次, 是阅读能力的顶点。当然, 中考只是要求对作品进行一些初步的欣赏, 主要是欣赏作品的情感、形象和语言。在阅读过程中, 要结合作品内容, 能够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能够分析作品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能够分析出语言的表现力及特点。

【备考策略】

一要注重提高阅读能力。对于记叙文阅读的备考首先在于一个“读”字。没有一定的阅读, 不会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也不会有灵敏的语感能力。所以, 要多读一些典范的、文采优美的记叙文。读得多了, 自然而然地就使自己获得了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 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13.写景记叙文初中作文 篇十三

然而,秋雨也有凶暴的时候,那是去年秋天的一个夜晚,窗外下着雨,天空时而黑得像一盘墨汁,时而亮得似白昼一般,风在震摇窗户,房顶上有些冷风从天窗里灌进来,天空像闪眼睛般忽闪忽闪的,还有些秋雨滴在叶子上、房檐上、窗户上的“哗哗”声。暴雨如注,倾泻在窗上,流成一条条小瀑布。可是秋雨来得急,去得也快,一会儿大雨变得淅淅沥沥,尔后,便变得无声无息。只觉得地面上湿漉漉的,还微微有些泥土的清香。

现在,我正坐在窗边,阳光透过玻璃安逸地洒在面前桌上。斑驳的黄叶在瑟瑟秋风中挣脱了束缚零乱地飘落,忽上忽下地翻腾,轻盈妙曼地在空中飞舞,落下去又被风带起来,它很自由,可是这短暂的自由背后却是生命的尽头……

也许,你读到这里,心里不免升起一股悲哀,叶的一生真的那么短暂吗?不,秋叶的零落还为下一代叶的新生提供了养份,我们的父亲、母亲不也是如此吗?

秋也是一个成熟的季节,秋风掀起的滚滚金色的稻浪中,条条细窄的田梗便跃然其间,把金色的稻浪分成规则的几何图形。

收割的农民顾不上揩一下汗,喝一口水,与收获的喜悦相比,劳累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而在收割的同时,眼前仿佛已是一碗碗热气腾腾的米饭了。邻家的猫也看得起劲,伸出爪子掺和几下,大概也闻到了淡香的稻子吧!可是你一跺脚猫便受了惊似的蹿走了。

收割后的稻田非常整齐,都捆成了一捆捆的草梗,也就是稻子的茎,点一把火烧掉它,余下的草灰便是来年最好的肥料。

14.风筝情-写景记叙文 篇十四

偶然收拾起旧日的东西,忽地发现了儿时的一只红五角星风筝,虽然岁月的流逝使它褪去了昔日的色彩,可在我看来却依然那么红,在这片绯红中我仿佛看到了童年跟着外婆看高飞的风筝,外婆用满是老茧的手扎起这只五角星风筝......

嫩绿的叶儿已缀上了柳枝,柔和的春风已悄悄吹绿了大地。这大概又到了故乡放风筝的时节了。曾记得儿时我牵着外婆的手去看村里放风筝。但见村中年长的老公公捏土为炉,朝天敬上三柱香,用两侧的红烛点燃纸做的贡品,纸灰象无数上升的风筝旋转着飞起。人们虔诚地跪下,向南三叩首,愿苍天赐福人间,愿一年风调雨顺。老人们那饱经苍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仿佛透过飞舞的纸灰看到了丰收的情景。仪式完毕,几百只五彩的风筝腾空并起,最多的`要数“雨婆”“风神”“财神”“土地”等等神灵。那些身着只有两三个补丁的节日“礼服”的人们望着风筝笑了,但这却掩不住他们心中的苦涩。年年的祈求换来的是什么? 贫穷,还是贫穷。但他们只有虔诚的祈祷,虽然那只是纸做的偶象,虽然希望是那么渺茫,但只有这样才能带来一丝安慰。风筝在蓝天中飞呀飞,好高好远呀......

风筝是我对故乡的印象,因此当我又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我只有一个心愿:在明天的风筝节上放起一只故乡的风筝。迫切的心儿催促我加快脚步奔向卖风筝的供销社,可渐渐地我的脚步放慢了,一幅崭新的农家画卷展现在我眼前。一望无际的沃野上,青青的麦苗浴着金色的阳光;河边肥壮的牛羊悠闲地啃食着泛青的嫩草;一群群鸭子扭动着浑圆的身子在河上嬉戏;池塘里,不时翻出水面的鱼溅起片片涟绮。水电站飞跨河岸,新建的瓦房鳞次栉比,幼儿园里传来阵阵欢跃的童声......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好热闹呀!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昔日的供销社。

门前人来人往,川流不息,老爷爷抱着大彩电眉开眼笑地挪出店门,青年人衣着时髦,手提年货,成双成对迈出店门,孩子们拿着风筝、风车、鞭炮、嬉闹着冲出店门。曾记得儿时来这里,是何等的冷落萧条,店堂里空空荡荡,如同一只饥饿的大口,但望着人们瘪瘪的兜囊却也无可奈何。可如今琳琅满目的商品摆满店堂,富足的人们挤满店堂,就象一只鼓满风的“孔明灯”,流溢着欢心和喜悦。

我精心挑选了一只美丽的风筝,我仿佛已经看到它高高地飞在蓝天上。可回家的路上,淅淅沥沥的小雨绵绵地下了起来,雨淋在我的身上,也浇在我的心上,好扫兴好沮丧呀!我的心情仿佛一只断线的风筝,在风雨飘摆中,从高空旋转着落下。 我回到家,默默地坐在窗前,凝视着小雨,心中祈求着明天能够放晴;可小雨似乎不解我的心意,依然下着下着。暮色降临了村庄,一点、两点、三点......

15.中考记叙文解题策略及阅读演练 篇十五

【考点透视】

1.能够概括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了解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2.了解主人公或主要事件对作者的影响,体会作者刻画主人公形象或叙述主要事件的社会意义。

3.体味和推敲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是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运用的意义和作用。

4 . 品味人物 和环境描写,认识借助于描写等手段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及人物塑造的社会意义。

5.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等,能有自己个性化的正确解读。

【文体知识】

记叙文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对于记叙文要素的交代,既可具体也可概括,既可直接也可间接。因此分析清楚每个要素的作用,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1.记叙文的顺序。常见的顺序有三类:一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包括顺叙、倒叙、插叙等。⑴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楚,读起来脉络清晰,印象深刻。⑵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⑶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二是按空间顺序安排内容。三是按照材料不同而分门别类叙述内容。分析记叙的顺序,可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条理、层次,体会不同的叙述方式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2.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常以时间、地点、事物、人物情感或话语等为线索。线索贯穿全文,增强表达效果。分析线索有助于把握行文的思路和全文的结构。

找线索的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⑴记叙:要注意叙述的人称和内容的详略。人称,可以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用第一人称的好处是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便于抒情。用第二人称的好处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交流。用第三人称的好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详写与略写,取决于文章中心的需要。⑵描写:1人物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2环境描写。其作用有:ɑ.烘托气氛、b.烘托人物心理、c.推动情节发展。⑶议论:包括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三种基本方式。⑷抒情:包括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4.划分记叙文段落的方法。⑴按时间的顺序划分;⑵按地点的变换划分;⑶按事件情节的发展划分;⑷按人物活动的场面划分;⑸按材料的性质划分;⑹按总─分─总的形式划分;⑺按作者的思路或感情变化划分。

5 . 提炼文章 中心的方法。⑴通读全文,把握要点;⑵分析题目;⑶分析开头、结尾;⑷借助中心句、议论句、抒情句和过渡句等;⑸分析事件背景、写作背景。

归纳中心的小技巧:1写人:记叙了……,赞扬了…… , 表达了…… ; 2记事:记叙了……,歌颂了(批评了)……,表现了……;3写景: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 ; 4游记 : 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6.记叙文结尾的作用。⑴总结上文;⑵深化主题;⑶照应开头(或标题);⑷含蓄委婉,发人深思。

7 . 理解重点 段落、关键词句含义及作用。⑴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1首句:统领全文 , 提纲挈领 , 引出下文,为后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 2尾句 : 总结全文 , 深化主题 , 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⑵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1语句在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承上启下(过渡),总领下文,作铺垫,埋伏笔,前后呼应,点题、点明主旨;2语句在表 情达意上 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等等;3语言风格(特色)评价用词: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朴实真挚 , 通俗易懂 ; 幽默诙谐 , 富有趣味 ; 深邃含蓄 , 哲理性强 ; 委婉含蓄,发人深省,等等。

【解题策略】

1.理清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纲领,是连接文章内部材料的绳索。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理清了全文的思路。

2.把握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是为了考查学生通读全文后对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概括。考生在阅读全文中,要学会用简单、精辟的词句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以便形成对全文的总体印象,把握文章主旨。

3.从关键词入手

理解、判断关键词语,阐述关键性的意义,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这些关键词语的分辨主要可以结合词语特定的语境,分析词语的真正含义。此外,要注意该词的感情色彩,分析明词、引申词以及比喻词的含义。另外,要注意把握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的运用,以及代词的指代内容及对象。

4.把握关键性语句

理解、把握关键语句的作用和感悟关键语句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中的句子主要有直接和暗示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的;有推动故事发展情节的;有渲染气氛的;有对文章的中心及主题深化的,等等。其作用主要有:对上下文照应、首尾呼应、总结上文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引领下文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推动故事发展情节的作用,等等。

5.赏析作者对文章的表现手法

赏析作者对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助于了解作者对全文的情感思路的表达方式。赏评的角度可以采用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逐字逐句的方法,反复默读语句,找出重点词语与中心语句。也可以分析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写作的目的和意图,设身处地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比较阅读,发现异同。

6.赏评文章语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赏评的角度可以从语言的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着手进行。写人叙事类的文章都离不开对人物的分析,人物整体上可以分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和中心人物。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是善良、正直、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等;反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有诡计多端、奸诈狡猾、势利、恶毒、自私自利等;中间人物很少作人物分析,一般中考不列入考试范围。

【试题演练】

请您祝他生日快乐

⊙谢素军

飓风刚刚横扫过这座城市,格雷森走在路上,将一卷钢丝挂在胳膊上。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因为飓风拖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今天整座恺撒帝国大厦终于要封顶了。也就是说,他们完成了这项工程,不仅可以拿到不菲的奖金,还会一起去狂欢一番。

不过,格雷森心里并没有想着狂欢的事儿。今天是自己的生日,他想早点儿回家,拿着厚厚一沓奖金,给妻子一个惊喜,对了,还要为自己买一个大大的蛋糕。

想到这里,格雷森便特别开心,将胳膊上的铁丝滑到手臂上,往空中一转,哼起了乡村小调。

“格雷森 , 生日快乐!”谁在叫自己的名字,格雷森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老板。没想到老板这么细心,竟然会查询自己的档案,还记住了自己的生日。“谢谢,泰迪先生,今天是个好日子,难道不是吗?”“是的,你可要好好干,我们都看好你。”然后,老板便笑呵呵地走了。

格雷森还没有从刚刚的祝福中反应过来,在大厦楼下,一位工友便远远地向他打招呼:“格雷森,生日快乐!”

为什么连他都知道自己的生日?格雷森憨厚地笑笑:“谢谢!”他想,或许是自己哪天一起吃饭的时候,不小心透露了自己的生日,这也是常有的事儿。不过,人家能记住,说明这哥们儿值得交往。

格雷森将一圈铁丝放在地板上,戴上安全帽,走进大厦。工友们正在赶工,一块水泥板被吊到高空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格雷森,生日快乐!”他们竟然停下了手中的活儿,纷纷对他表示祝福。“谢谢,谢谢你们。”

为什么所有人都知道自己今天过生日?格雷森怎么也想不通。难道是老板告诉了所有的工人,说今天是自己的生日,然后还发动所有工友祝福自己?不可能,老板是一个公正的人,在过去的日子里,许多工人的生日,都没有得到这样的祝福,他不可能对自己如此厚爱,绝不可能。

那么,到底是谁透露了自己的秘密呢?格雷森在脑海里把所有工友过了一遍,实在想不出谁能够发动这么多人来祝福自己。但不管怎样,格雷森还是非常开心,毕竟,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没有接受过这么多的生日祝福。

那天,格雷森永远不会忘记,当吊车将自己吊上百米高空,当工友们一起坐在悬空的铁杆上,拿出一个硕大的生日蛋糕时,他突然特别感动。大家平时都没什么时间在一起,但同时坐在这么高的地方,为自己庆祝生日,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情谊。

蛋糕在百米高空一份份传递到大家手里,格雷森终于还是没有忍住,他轻轻地问,到底是谁安排了这场特别的生日派对。犹豫了好一会儿,他看见,工友们纷纷拿出手机,一起读出了一条短信:“您好,我是格雷森的妻子,已经瘫痪在床10年了,今天是格雷森的生日,如果您看到他,麻烦您替我祝福他生日快乐,谢谢您。”

短短几句话,在百米的高空久久徘徊,格雷森瞬间泪如泉涌,生日快乐!他将一块蛋糕塞进嘴里,使劲地往下咽。

(选自《情感读本·道德篇》2014年第10期)

【阅读训练】

1.阅读文章后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文章开头说“今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为什么这么说呢?

3.请你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想到这里,格雷森便特别开心,将胳膊上的铁丝滑到手臂上,往空中一转,哼起了乡村小调。

4 . 妻子发给 工友的短信,表明妻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5.文章结尾对格雷森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见37页)

《请您祝他生日快乐》参考答案 :

上一篇:春训动员大会上的讲话5则范文下一篇:安全与企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