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2024-08-07

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精选8篇)

1.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篇一

对企业管理专业的认识

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运用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与应用为研究对象,培养具有坚实的企业管理理论基础、较强的企业管理技能、能胜任各类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一门学科。

企业管理旨在培养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工商业及其他各类企业管理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企业管理的学习,以政治理论、经济理论、基础课程和适用广泛的管理专业理论学习为主,增加中、高层次管理工作必须掌握的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性。

管理的第一个要素是目标,经营概念讲绩效,非经营概念讲目标。第二,一定是在组织范围内才是管理。一个行走在沙漠中的人,一旦不属于任何组织,就没有了管理问题,除非把对他自己的管理也叫管理。所以谈管理离不开组织,只有组织才需要管理,这是由特定的目标和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任何目标都是在有限的人和资源条件下达成的,目标确定就需要管理,目标不存在的时候就不需要管理了。第三,设定人在组织中的活动方式和游戏规则,如激励、约束和惩罚等,这始终是管理的重点。管理人的行为,目的就是要用最有效、最经济的资源最快最准确地达到目标。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大型工商企业、金融企业和政府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的中、高层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相关的科研教学工作。该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生产管理、物流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等岗位的工作。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每个企业都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车间或部门,企业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市场的竞争,是技术的竞争,资金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管理水平的竞争。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越来越重视自身管理能力、运营能力,以及应对政策变化、产业环境变化的能力。现在我国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非常缺乏,而企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也就成为了热门之一。

在现代企业中,一个优秀企业家的作用超过了100名优秀工程师、1000名优秀工人。目前我国越来越多的转换企业产权、机制以及企业法人实行招标制、年薪制,实际上就是将企业的管理大权交到职业企业家手中。而据我国近三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外方代理人正以每年500%以上的速度递增,在不少大城市已形成一个职业阶层。不管是外企还是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价值越来越看涨。所以,尽管管理专业的学生刚毕业的时候可能做的并不是管理的工作,但是过几年之后,有管理专业背景的人将会成为抢手货。

2.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篇二

一、珠三角地区企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也最具活力的地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就是各种类型的企业, 而令企业真正具有活力的, 则是这些企业的人。对人的管理因此就显得非常关键。根据深圳人才大市场2010年2月12日发布的“春节节后人才供需指数”调查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招聘人数需求量较大的职位类别有:技术管理类岗位、经营管理类岗位、营销类岗位、行政管理类岗位、研发类岗位、生产类岗位、人力资源类岗位等。可见珠三角地区对人力资源类岗位的需求量大。

二、解决东莞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需要提升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东莞以外向带动起步, 以制造产业立市, 创造出了与“苏州模式”“深圳模式”“温州模式”并称的“东莞模式”, 在全国地级市中处于领跑行列, 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东莞是制造业城市, 其中的工业企业以中、小、微型企业为主。2012年3月东莞市中小企业局对东莞540多家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调研。数据显示, 2011年度东莞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较大, 发展形势较为严峻, 呈现出“生产成本上涨、企业生产平稳、企业利润空间压缩、企业融资困难、企业劳工缺口加大、电力供应仍然紧”等6大方面特点。企业要想保持长足发展, 面对国内国外经济形势中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逐渐增多的大环境, 势必要想办法拓展融资渠道, 及时填补人才空缺, 压缩成本, 提高利润空间。要解决这些问题, 归根到底都归结在人身上。这就对东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出了高要求。

可见珠三角的发展、东莞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同时2012年伊始, 东莞市召开了第十三次党代会, 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东莞、实现高水平崛起”的战略决策。要实现这一战略决策, 其中一项任务就是要大力推进产业高级化, 构筑高水平崛起的产业支撑。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最根本的就是人和对人的管理。所以未来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的需求会更多。

三、东莞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求状况统计结果

本人对智联招聘 (东莞) 网站上公布的企业对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等职位的任职资格进行统计, 共有53家企业招聘相关职位。其中对学历要求进行分析, 发现有6家企业对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学历要求是本科及以上;42家企业对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学历要求是专科及以上;3家企业对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学历要求是中专及以上;1家企业对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学历要求是中专及以上;1家企业对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学历要求是中专及以上。可见在东莞, 大专学历的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求量占到了绝大多数。

对这42家企业招聘简章中对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工作职责进行分析, 分别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承担的工作职责进行总结, 以便为东莞高职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工作职责主要有:

一般日常行政事务:办公室管理 (办公用品的采购、维护与管理;办公秩序和办公环境维护;通知发放) ;会议管理 (会议通知与召集;会议文件制作;会议反馈;资料整理) ;文件管理 (通知发放;资料存档) ;集体活动组织;组织规定与制度的监督与管理等。

人力资源日常管理:考勤管理;档案管理;员工流动管理;员工投诉、劳动争议处理等;

人员信息管理:人事数据的周报、月报、分析报表的生成维护;人事系统维护;建立与维护应聘人员资料库等。

文书写作:部门工作计划制定;年度人力资源规划编制。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招聘;培训 (主要是入职培训, 跟踪培训进度) ;工资的计算与工资表的制作;简单的考核等。

四、东莞高职高专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养思路

东莞现有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等五所高职高专院校;东莞城市学院、广东科技学院两所集专科和本科于一身的院校。在这七所高职高专院校中, 目前开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只有一所院校, 其他院校开设了工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 其中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这远远不能满足东莞企业对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需求。这就要求东莞的高职高专院校在数量上要增大对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养力度。

未来除了在数量上要增大对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培养, 更重要的是要根据东莞企业对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质量要求进行培养, 从而为东莞的企业升级、经济发展、高水平崛起提供管理上的效益。

这就要求高职高专院校在对基层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培养时要紧紧依托企业人事专员、人事助理的工作职责来确定。

一般日常行政事务: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 侧重实践教学。通过开设会议管理、时间管理、团队管理等理论课程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可通过有计划地安排不同会议、活动策划、资料整理等实践活动来完成。同时, 这方面的实践还可与学生社团、学生会、班级等活动、会议结合, 以保证学生能掌握处理一般日常行政事务的能力。

人力资源日常管理: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 侧重实践教学。通过开设劳动关系等理论课程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可通过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劳动争议案例讨论、劳动争议模拟处理来完成。

人员信息管理: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 侧重实践教学。通过开设管理信息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等理论课程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可通过软件模拟来完成。

文书写作: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 侧重实践教学。通过开设应用文写作等理论课程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可通过学生小组案例讨论制作计划、编制规划来完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工作:可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模式来进行, 二者并重。通过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人力资源管理各模块课程等理论课程向学生介绍相关内容。实践教学可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软件模拟、小组模拟、案例讨论来完成。

3.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篇三

【关键词】高职 ;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35-0139-01

虽然我国教育在教学上已经开始实现现代化教学方式,但大多数高职学校还普遍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当然工商管理的专业教学也不例外。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作为教学核心,重视课堂内容的传授,致使该教学理念已经难以跟上企业的用人标准步伐,进而给该专业学生带来一定的就业难度。因此,有必要对传统教学实施改革的措施,结合企业用人形势、专业课程特点,有针对性的对教学实施改革性实践。在不断优化系统课程中,提升该专业生在就业中的实践能力,为其综合素质培养提供基础性教学保障。

一、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其教学呈现的问题

(一)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在现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应该足以体现出因材施教的重要理念,尤其是工商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但高职学校在教学上存在形式单一、集中统一式学习问题,对整体教学成效造成影响,学生无法实现自主选取专业课程,致使他们对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态度直线下降,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方面也是难以达到较高层次的复合型多重发展目标。此外,在专业选修课程上设置得也比较单一,极度影响了因材施教教学目标的落实。因此,体现了高职教学缺乏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过于规范

由于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出现较为规范问题,致使教学缺少理论实践部分。然而,这也是受我国传统教学其观念的深度影响所致,在彰显课程内容规范性同时,也间接缺失了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市场经济性质还需运用实践去印证。因此,以传统教学理论为主的观念在时间方面的受限,是现今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面临最严重的现状之一,使当前教学目标的实现受到限制。

(三)缺乏具有特色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的设置能够体现教育新观念的转变与实现,技能突出专业课程的特色,还能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因此,在教学落实方面已经成为实践教学的催化剂。将精品课程应用在专业教学上,使教师对系统知识、结构框架有全新认知,但这会花费教师大量工作时间。由于对精品课程设置的缺失、激励机制的缺失,致使该专业教师无法凝聚教学力量,对于教学资源的构建也缺乏完整性、系统性。

二、对工商管理专业实施教学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一)对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

为了提升高职工商管理专业的就业率,将培养目标落实在实践上。根据实际的培养目标,并结合社会对人才需求方向,进而重新定位该培养目标,争取在教学改革基础上有效解决教学问题。根据毕业生在就业方向上反馈出的信息,高校专家、企业单位共同参与了培养目标重新定位的工作。将培养目标定位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紧跟科学发展的时代步伐,展现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定位该培养目标实际上是加强了教学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在专业课堂中所学的企业管理知识与能力应用在实践中。将培养的总目标、方向落实至实际教学中,确保人才培养得到相应保障,使人才在培養方面具有灵活性。

(二)完善专业课程的设置

在重新定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想通过实践课程突出教育特色,需完善现今高职的专业课程。它在设置方面要完全顺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导向。该专业课程在结构设置上大体应该包括:必修课程、任选课程、实践课程。将其课程结构进行细化,划分成具体专业模块。其中实践模块为重点,旨意在于强调实际操作能力,它主要由专业实训、假期式实践构成。只有在强化实践课程重要性前提下,才能使专业课程的设置更具合理性。此外,对其它细化的模块进行专业训练,使课程设置更具有针对性、以及实用性。

(三)构建具有多方向的新型课程

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确保具有特色性、精品性,有利于教学改革向多方向发展,并顺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导向,以便学生在就业岗位中展现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人才的复合型培养方向是现阶段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只有以该导向为基础去构建具有特色性、多方向的专业课程,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当前教学问题。通过整合专业课程,对专业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以突出课程的应用性。根据企业对人才就业需求形势,结合构建新型专业课程,使学生日常学习具有一定针对性,以及促进他们在日后职业中的发展。

(四)构建特色性教师团队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而言,应构建具有特色性教师团队,结合专业理论、实践构建双师团队是最佳选择。坚持引进、走出的基本构建原则,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上具有较强理论性,对实践环节也有较高要求。因此,双师团队的构建要求教师应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将一线人才加入到双师团队中,使该团队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这有利于将实践经验、技术等应用在教学中,更符合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实践的需求。与此同时,利用该团队展开定期性实践调研,运用多种方式强化高校的双师团队实力,旨意将其打造成具有综合实力的队伍,为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基础保障。通过不断挖掘于构建该种教师团队,集优势于一身充分发挥教师的实践力量,促进教学在实践中发展与成长。

通过对高职院校中工商管理专业在教学方面具有的现状进行分析,要向对教学实施有意义的改革,应该从实践着手把实践环节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实践实现当前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并使其达到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在众多教学问题中,实践性教学能够解决大部分教学问题,由于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来自实践、应用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运用实践完善高职专业教学质量,将教学新思路引入改革中,不仅突出教学特色,还有效提升了学生在专业中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向月波,李建.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及实践改革探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10(10):163—166.

[2]王利华,满春,刘令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课程建设理论博览,2013,10(6):49—60.

[3]王元凤.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创新[J].实践教学,2014,4(4):99—102.

4.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篇四

1、没有体现出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财务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管理中应该处于核心地位。财务内部控制对电力企业经营和管理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所涉及,而不仅仅在于财务部门。由于电力企业的规模大、部门多,因此,建立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就需要电力企业中各部门和单位的协调合作。然而,在我国近年来的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却难以做到这一点。造成电力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究其原因,这与电力企业管理者对于财务内部控制观念的淡薄有着重要的关系。电力企业管理者没有树立起现代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观念,没有对财务内部控制的方式方法加以控制,整个企业中没有形成财务内部控制的整体气氛,导致财务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2、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整个企业内部管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立有效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也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既包括监管机制又包括激励机制。然而,在我国目前的企业管理体系中却没有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激励机制。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激励机制不完善,主要体现在激励的形式主要是一次性的货币报酬,而且金额也不高,难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激励机制不健全,没有将电力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和员工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考核制度不规范,有些电力企业的考核制度没有体现公平原则,反而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没有在销售和收款等环节中体现出来

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覆盖整个企业的各个单位和部门,然而我国的电力企业中,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销售和收款等环节的影响力仍然不高。电力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和内部控制主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任务之中。预算管理是整个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环节,在我国的电力企业中,一般都由财务部门下达财务预算指标,进而产生财务费用,然而财务部门的月度预算指标往往是按照平均数进行调整而得出的,并非对预算的严格分解。这就导致在预算考核中多数部门都以自己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作为考核指标,而不是预算指标。这就很容易造成销售、收款等浮动性较大的部门难以被纳入到财务内部控制的体系中来,难以建立起以财务预算作为核心的电力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4、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缺乏真实性

财务内部控制必须建立在真实财务信息的基础上,而我国很多电力企业的财务内部控制信息都缺乏真实性,导致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股权结构的混乱和不合理。我国电力企业的股权相对复杂,主要有社会股、法人股和国家股,这是电力企业的企业性质所决定的。在企业内部,股权的集中度较高,而以国有股的比例最高,导致流通股在整个股权中多占的比例过小,而且过于分散。一些电力企业的国有股所有权的代理行使还存在很多问题,股权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财务内部控制信息的真实性。

二、如何建设电力企业财务控制体系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的基础行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我国电力企业目前在建设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本人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一些相应的改进措施。

1、转变观念,确立财务内部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电力企业管理者要转变观念,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都形成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以保障内部管理的科学有序。要确立财务内部控制在整个企业内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加强财务控制力度,对企业的各个单位和层次进行有效的财务监督和约束。

2、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指标

财务内部控制的指标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而进行调整,使其更加适合该企业的发展状况。电力企业的资金流动率高,投资大,企业规模较大,内部指标必须能够对整个企业的所有部门、层面和工作环节进行有效的监控。

(1)电力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的制度,让各部门能够有法可依。根据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内部进行程序化、标准化的管理。这是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了对人员素质、内部稽核、责任追究、外部风险预警、组织结构、技术管理、安全生产、文件记录、内部报告、标准定额、授权批准、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对外投资和工程项目等电力企业经营中各方面的内容。

(2)人事管理制度必须科学有效,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终究还是要靠人来建设和实行的,电力企业要对员工进行规范的管理,健全科学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特别是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财务内部控制的核心是对风险的控制,而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风险控制也是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立信息化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力度

5.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篇五

工商管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专科)专业规则

一、培养方案概要

3备注:

1.与职业资格证书紧密相关的课程称为双证课程

2.在本教学方案中,双证课程设计为5门,包含3门核心双证课程和2门辅助双证课程,其中“★”表示

4核心双证课程、“☆”表示辅助双证课程,在课程名称前面标出。

★资源与运营管理

★管理学基础 ★经济法律基础 ☆基础会计 ☆西方经济学

3.本模板中的“双证课程”是对核心双证课程和辅助双证课程的统称。

4.《资源与运营管理》和《个人与团队管理》的课程为获得通用管理能力资格证书的课程。

二、专业规则表(附后)

专业责任教师:梁霞

6.自考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方法推荐 篇六

作为一名自学者如何顺利地通过专业全部课程的考试,尽早取得毕业文凭,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关键在于必须了解与掌握自学的特点和方法,调整心态,制订科学的自学应考计划和程序。为了培养自己的独立学用知识的能力,自学者要具备明确的指导思想。下面针对会计专业谈谈我个人学习方法,仅供广大企业财务管理专业自考者参考。扣扣:一九四一五四四七二九

首先,对自学企业财务管理专业要有坚定的信心

投身企业财务管理专业是一种选择,从事财会类工作要具有较强责任心,工作中要认真负责,定期进行总结,一旦入门后,能熟练掌握,未经系统学习培训的人是无法替代的。一旦定位从事参加企业财务管理专业自学考试后,就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拿出奋发向上的精神。

其次,了解掌握自学考试的学习方法

自学考试属于开放式教育,是国家考试、社会助学和个人自学三结合的一种教育形式,自学考试所开设的每门课程都有一套资料,一般都是有三部分组成:考试大纲、教材、习题集。因此初学者必须强行地记忆和理解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各种概念、方法、原理就会融汇贯通,相互促进,举一反三,学习速度就会加快。

再次,量力而行,承受适当的负荷

有步骤地选择企业财务管理专业的自学课程,这里要克服两种倾向,一种是急功近利,另一种是畏惧不前。某些初学者往往不顾自己的时间精力、能力,一次报考数门课程,结果事与愿违,反而被困难所压倒,或是学习倒了胃口。

最后,制订好自学与应考计划

任何一门知识的获得,都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低到高的过程。所以自学时一定要把握知识的阶段性和系统性。不要急于进入中级阶段的内容。因为每一专业和每一门课程都具有严密的系统性。企业财务管理专业专科段目前共开设十四门课程,这些课程性质各异,难易程度也不同,这些课程按其性质可以分为三类:

1、公共基础课;

2、专业基础课;

3、专业课

7.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篇七

物流企业的从业人员需要承担物品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企业中人力、物力、财力、设备、信息、方法的管理等等工作,它要求物流管理人员具备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及技能、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不仅要传授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应该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成长为符合企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下文简要介绍当前我国物流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实践教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物流管理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物流管理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大多数高校师资力量普遍匮乏,且缺乏系统完善管理思想及课程体系,教育分工不明确,教材缺乏针对性,学校对于学生培养目标的制定存在较大的问题,高校培养出的技术人员不符合市场发展需求,就业矛盾突出,用人单位人才紧缺,毕业生就业却很困难,人才紧缺与过剩并存。

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多数高校的专业课依然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更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毕业之后实践能力堪忧。且尽管绝大多数高校已经将多媒体教学引进课堂,但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十分单一,只是将理论知识以多媒体设备展示给学生,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课堂缺乏启发性、互动性,学生创新能力有限,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有效提高。学生能力远远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增加了用人单位的培训成本。

学校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实践能力难以提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绝大多数高校在学生毕业之前开始利用寒暑假时间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希望能够通过企业实习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但是,由于时间有限、企业对于实习学生大多放任自流,没有真正安排学生进入岗位进行工作等一系列原因的存在,学生实习流于形式,实习基本没有达到学校的理想目标,学校的一番苦心付诸流水。

考核方式亟待改进。大多数院校都是以考试或论文的形式检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考核方法并不能检查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动手实践能力,有些学生日常学习并不重视,只是在考前根据教师课堂讲解的重点,突击复习,一样能够拿到较好的成绩。写专业论文的时候,也没有查找资料、潜心研究,只是将网上的优秀论文复制粘贴,敷衍了事,学校考核的目的脱离了本意。

企业需求为导向

由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种种问题,现行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大多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难以满足物流企业的用人需求,学生进入企业开始工作后,往往还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因此,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改革当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加快物流学科专业建设,调整学校培养目标。针对当前大多数高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应不断调整物流专业的教师结构,通过教师专业技术培训,积极以各种形式引进优秀物流管理人才等方法增强学校师资力量,同时组建由物流专家、物流教育工作者、地方政府相关人员等组成的研究团队,根据物流行业的特点、市场发展需求及企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建立完善的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为物流专业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另外,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结合学科知识,调整学校的培养方案,最终制定出符合现代化物流企业要求的综合性人才培养目标。教学目标的设置,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为出发点,使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高素养的物流管理人才。

基于市场需求,创新教学理念。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走工学结合的发展道路。因此,学校应组织专业的课程改革小组,深入物流管理企业,调查研究企业发展方向及用人需求,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标,合理规划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模式,将理论教学、技能操作紧密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岗位需求,将职业标准融入教学内容。高校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深入市场调研,基于企业的岗位需求,制定更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的课程方案。根据一些市场调查发现,当前我国一些物流企业存在着管理混乱、方法落后、成本过高、服务水平低下等等问题。物流管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物流管理课程设置时,课程内容设计人员应该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情境相融合,使课堂内容尽可能的贴近企业真实生产情况,课程内容应包括企业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成本管理等等活动,课程教学应让学生明白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流程,根据物流行业的岗位需求,教学内容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目的。另外,物流管理课程的设计应该紧跟行业发展潮流,将现阶段企业普遍使用的管理方法纳入课程内容,让学生能够进入企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基于生产过程,使教学环节项目化、教学手段多样化。学校在设计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时应该以企业生产过程为基础,将教学环节项目化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信息管理、成本管理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更适应企业的生产需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企业生产实践,设计教学任务,采用案例导向、岗位模拟等教学方法,与学生积极互动,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使用多媒体教学、校内实训室技能操作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综合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学校必须重视学生实习,校企对接,安排学生进入企业岗位,落实学生实习任务,进行真正的实践操作。校企对接的教学方式能够扩宽学校的教学资源提高学校教学效率,最终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全能型人才,促进物流管理行业蓬勃发展。

基于技能操作的实践性,进行多样化的考核。以往的考核方式存在明显的弊端,因此,学校的实践教学改革内容之一就是变革考核方法。学生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在学校学习阶段取得的成果,综合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管理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因此,学校可以采用多样化考核方式,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物流活动模拟操作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综合素质。

结语

8.财务管理专业的企业分析 篇八

【关键词】 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要发展,要壮大,要永久立于不败之地,归根结底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优秀人才的引进、开发和合理利用。专业技术人才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要长期生存发展,就要靠大量的专业人才来管理,来进一步研究新成果、开发新产品,提高新工艺,不断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科技兴企、科技创新、科技发展。在现实的企业管理过程中,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却恰恰成为企业人员管理的软肋,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管理方式的落后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滞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

一、国有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业技术人才使用不到位。在部分企业中,没有设置明确的专业技术岗位,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专业技术岗位,也只是“总工程师”、“总会计师”这样的技术管理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在一个技术岗位上做出突出成绩后,很快会被提拔到管理岗位或领导岗位,生疏甚至丢掉了专业技术,而不管这个人是否适合做管理工作。大批一线的技术人员长期固定在一个岗位上从事重复的工作,又没有明确的发展前景与方向,久而久之便产生厌烦心理,失去了积极性与创新能力。

二是专业技术人才待遇不高。近年来,许多国有企业纷纷进行薪酬制度的改革,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有所提高,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技术人员的工资水平普遍低于管理领导岗位上的人员。技术人员与普通员工相比,往往只是单纯地在奖金上有所区别,幅度较小,这与他们的工作绩效相比形成较大反差,致使技术人员缺乏成就感,工作积极性下降。

三是缺乏必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流动机制。

二、建立符合国有企业特点的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使用制度

一是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明确岗位待遇,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成长通道。企业要从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入手,可以设立首席技术专家、技术专家、高级技术主管、技术主管、主管技术员、技术员的专业技术岗位,层级由高到低分别对应相应的行政管理级别,打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成长通道。合理确定不同的岗位工资标准以及岗位的待遇,聘任到一个岗位上工作,就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

二是制订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标准及聘任办法。在确定机构、职能、编制的基础上,进行职位设置,制定职位说明书,确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任职资格条件,作为各级专业技术人员的录用、考核、培训、晋升等依据。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推行聘任制;对部分职位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在专业技术人员的选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要从品德、知识、能力、业绩等多个方面去考量。要坚持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不把人才模式化,也不把人才神秘化,做到唯才是举;要坚持实践第一的原则,要把长期的实践和实践的效果作为评判人才的根据。

三是要建立科学量化的考评机制,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考核评价。应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按照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各类人才的考核制度,明确考核的目的、内容、方法、程序、标准和要求,考核结果要与专业技术人员的使用、培训相挂钩。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要坚持“按需设岗、按岗聘任、竞争择优、优胜劣汰”的原则。一方面要根据工作需要,制定不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任职条件和标准,设定职务晋升的必要门槛;另一方面要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观念,淡化年龄、学历和资历界限,通过公平的竞争,选择使用人才。要把取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任职的必要条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资格考试,不断提升职务等级。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要有相应专业资格证书的要求。

四是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工作。继续教育是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资本增值最重要最快捷的途径。针对国有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欠缺的实际,应制订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和培训计划。要注意扩大教育和培训的覆盖面,使不同专业技术人才都能得到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上一篇:挂靠经营合同范本下一篇:整改文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