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研究论文

2024-07-19

大学教育研究论文(精选8篇)

1.大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一

大学生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的闲暇教育

大学生教育论文:浅谈大学生的闲暇教育

卢莉丽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要:笔者对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生闲暇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表明:目前,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对自身的闲暇生活安排不当;闲暇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不足。为此,学校、家庭和社会要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学校要配合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实施闲暇教育,同时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要发挥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闲暇教育;现状;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12-0128-02

自从1995年起我国实行5天工作制、起实行新的节假日制度以来,国家法定节假日(含周末)全年共116天。这意味着一般工作人员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闲暇中度过。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闲暇时间更为充裕,寒暑假、各种长假、双休日加起来,每年有170天左右的时间处于休闲状态,接近全年时间的二分之一。除此之外,大学生正常的教学活动安排还随着年级的增高而逐渐减少。因此,除了课堂教学与其他一些必要的活动之外,大学生具有大量的闲暇时间,闲暇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整个大学阶段的品德塑造、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等诸方面的情况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大学生的闲暇时间如何度过,取决于大学生的闲暇教育开展得如何。所谓闲暇教育,是指教会人们利用闲暇时间充实个人生活、发展个人兴趣的本领以及如何有价值地、明智地利用闲暇时间发展个性的教育。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闲暇教育状况,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河南省四所普通本科院校(河南大学、洛阳理工学院、信阳师范学院、平顶山学院)学生的闲暇教育状况进行调查。

一、大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尽管在生活中有比较充足的闲暇时间,对闲暇生活期望值也较高,但他们对闲暇生活的自我感受并不乐观。由于他们对闲暇生活的片面认识和理解,使得他们不能选择积极、健康向上的闲暇生活内容,这必将影响大学生的成才与发展。目前,在大学生的闲暇教育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大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对自身的闲暇生活安排不当

在对“学校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是否需要”的调查中,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学校对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是必要的。他们主观上希望学校能对他们进行闲暇生活的管理与引导,从而提高自身的闲暇生活质量。但是,仍有35%的学生对闲暇教育认识不足,对自己的闲暇时间安排不当,放任自流。

调查发现,在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被调查的大学生的闲暇活动中,发展型的活动少,消遣型的活动多,尤其是上网成为大学生闲暇生活的首选内容。这种以消遣娱乐为主的不合理的活动结构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闲暇生活的层次偏低,空耗型的闲暇生活成为大学生的主要活动。例如睡觉、与人闲聊、逛街购物等活动在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地位仅次于上网、散步,成为他们休闲的主要方式,这种低档次的活动占据了他们大量的时间。这些纯粹打发时光的行为,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时间一长,会让一些大学生倍感空虚和无聊,导致他们意志消沉,不求上进。第三,大学生的闲暇活动大多都是通过学生自由组合成伙伴或独自一人方式进行的。上网、散步、睡懒觉、与人闲聊、逛街是大学生最经常从事的五项闲暇活动。这些活动更多的是与自我的交流,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长期从事这些闲暇活动,易造成很大一部分学生不喜欢参加社交活动,并且易造成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胆小、害羞、孤僻、不善与人交谈等症状。在对“应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闲暇生活”的调查中,有9.2%的同学选择“说不清”;在对“学校、家庭对闲暇生活的态度”的调查中,有14.1%的同学选择“说不清”。这样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对于闲暇生活的安排是不理智的和欠自觉的。

2.闲暇教育还没有引起学校、社会和家庭的足够重视

在调查中,18.2%的大学生认为家庭对闲暇教育不重视,17.6%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对闲暇教育不重视。调查还显示,目前一些学校的课外活动内容空洞、形式主义较为普遍,难以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22.1%的学生在闲暇时间参与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只有28.9%的学生从事勤工俭学。高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活动设施、场所的短缺,以及设施和场所收费不合理等问题是造成大学生感觉学校不重视闲暇教育的主要原因。调查表明,只有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闲暇知识来源于学校教育,而认为自己的闲暇知识来源于网络、书籍、同龄人、社会的学生人数所占比例分别是:29.7%、26.0%、19.9%和18.4%。

3.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自我教育作用不足,导致闲暇生活随意化

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带来闲暇方式的多元化。大学生的闲暇欲望也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而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大学生的闲暇欲望想要顺利实现,需要一定的闲暇知识和自我教育意识来保证,否则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内心的欲望日趋多样化、更富有进取性,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不知该如何实现和满足欲望,从而导致内心的矛盾、困惑和焦虑。调查发现,在闲暇生活中,大学生如果自我教育意识不强、作用不足,易导致闲暇生活随意化。

二、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建议

从对大学生闲暇生活总体状况的调查结果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生的闲暇生活总体上是多姿多彩、积极向上的,但在闲暇生活的结构、闲暇活动内容的层次、合理安排闲暇时间的`自觉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若干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些问题说明,虽然闲暇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但这种可能性要通过教育引导才能实现。毕竟在现阶段,闲暇仍是对应于劳动而存在的(大学生的闲暇是对应于课业学习而存在的),人们(包括大学生)对闲暇的理解往往也不能超越休息放松、吃喝玩乐的传统观念。这就决定了对大学生闲暇生活的引导是一定历史阶段下实现闲暇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而目前,在我国高校中各种教育活动对学生闲暇生活的影响是零散的,不能起到自觉、全面地引导学生闲暇生活的作用,因而有必要重视和加强闲暇教育,使闲暇教育成为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1.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

闲暇观念和意识反映了人对闲暇的态度和看法,而态度和看法往往决定着人的行为方式和心理反应。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与他们没有正确的闲暇意识和闲暇观念有关。所以说,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意识是帮助他们合理度过闲暇生活的基石,是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就需要学校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如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校外文化活动等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观念,开展有意义的闲暇活动。

2.学校、社会和家庭要互相配合,共同对大学生实施闲暇教育

首先,高校要成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大学校园里度过的,他们接触最多的也是学校里的管理者、教师、校园环境、文化氛围以及大学课程。因而,高校作为大学生闲暇教育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对大学生闲暇教育的引导作用,要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其次,学校要配合社会其他部门共同实施闲暇教育。当今,大学生生活在信息社会的海洋中,毋庸置疑,他们的心理发展必然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面对开放社会的各种消极诱惑,对大学生的闲暇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学校与社会教育机关、社会教育组织、社会文化机构积极配合,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根据学校及其所在地区的特定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地开发和利用闲暇教育资源,多股绳拧成一股劲,为学生的闲暇生活提供更为广阔的智力背景和活动空间。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无声的熏染作用,因此社会尤其是文化部门要用高雅、健康的精神产品去引导人们的审美观,这一点尤其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

再次,要发挥家庭对大学生闲眼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每年的寒假和暑假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这样家长的闲暇意识、闲暇方式及家庭氛围就会对他们的子女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因此,为了培养大学生的闲暇素质,家长应成为高校闲暇教育过程的合作者。家长要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和自己的能力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其闲暇素质得到良好培养的环境。一方面,家长要强化对大学生的闲暇意识和闲暇观念教育,使其正确认识“闲暇”与“工作”、“学习”的关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地对待闲暇的态度;要利用自身的教育优势,在生活中随时随地、不拘一格地和孩子进行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闲暇活动,把闲暇和自由还给孩子,帮助孩子发现和发展其兴趣、爱好、特长等,从而为其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父母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要从语言、行为和道德等方面去弘扬真正的美,抵制低级趣味的庸俗之美。总之,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追求高品位、有情趣的闲暇生活;要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高雅脱俗的志趣爱好、积极健康的娱乐活动来引导孩子们的闲暇观念和闲暇活动,使孩子在美好的家庭氛围中得到熏陶。

3.要发挥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的自我教育作用

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没有认识到闲暇生潘对自身成长的重要意义,对闲暇时间的安排缺乏自觉性。因此,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不仅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闲暇的重要性,而且还要充分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闲暇本身的自由性和自主性赋予了人们在闲暇生活中进行自我教育的功能和价值取向,所以大学生也就应该成为自我闲暇教育的主角。在闲暇教育中,如果忽视了大学生自身在其中的主人翁地位,忽视了闲暇教育的教育理念和内容必须得到大学生的认同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这一原理,闲暇教育的实效性是很难保证的。况且每一个大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兴趣、爱好、能力等方面各不相同,因此在大学生闲暇教育过程中,要由大学生自己选择、决定对闲暇时间的支配,注重大学生的自我决断和自我充实,由他们自己确定在闲暇教育和闲暇生活中的位置。在对大学生进行闲暇教育时,要以大学生的自主、自觉、自由为基础,将外因与内因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闲暇教育真正地深人人心,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2.大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二

经过几十年的变化, 美国大学新生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但总体上是保持在个体意识培养的这条道路上。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 新生教育的目标是要关注“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 到了60年代左右的时候则是变成了“学术原则”, 此后再变化为强调要实现“社会方面”“智力方面”, 总体目标都是要让学生在学术适应和社会交往上获得充分的指导。

再从内容上看, 美国大学的新生教育总是立足于生活化的需求, 从“迎新日”或“迎新周”到“新生教育课程”“新生研讨课”等等, 呈现着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从课外兴趣活动中学习, 并回归到课程中。“新生研讨课”往往是在教授主持下, 借助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进行交流互动, 突出了角色和心理的变化意识。美国大学有一支专门化的教育队伍, 有明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特点, 效果和专业意识是非常高的。

再从中国的教育来看, 我国的新生教育就显得非常的教条化, 非常的死板。比如, 开学往往会有各种形式的专业成才教育、校史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甚至还要接受军训国防教育, 突出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淡化了生活和学术教育。从人员上看, 往往都是行政人员为主, 辅导员、各系主任为辅, 很多人都是在谈论自己的经验, 缺少专业化和灵活性。

从原因上看, 这也是和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决定的。美国因为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 对于劳动力的素质总是不断地提出要求。“自由”“平等”“参与”是美国文化的核心。高校担负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服务学生, 个人成就不可埋没于集体里, 从而造就一个良好的公民。这种教育突出了自我需要、自我兴趣。而中国的高等教育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高校教育工作就是为了政治, 为了国家, 所以过分强调了管理体系, 展开对学生的集中式管理和教育。这种新生教育突出了集体色彩, 忽视了个人的能动性, 将学生束缚在条例、纪律、制度中。

中国的大学新生教育目前就是处在中西方不同范式的夹缝里, 一方面迫于市场压力, 知道教育需要改革,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又不愿意下大力气进行改变, 总是一拖再拖。对于处于最基层的大学新生教育的承担者来说, 最需要的就是从积极的理念入手, 更新这种僵化的理念, 认清大学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在服务国家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价值观, 能够积极地完善学生的人格, 而不应该像过去那样, 作为一个行政任务来执行。新生教育者的角色不应该是管理人员, 而应该是一个服务人员, 这是一切新生教育的出发点。

此外, 从教育内容上看, 很多的大学新生都有各种的心理焦虑, 比如为高考不理想发愁, 为就业发愁, 为各种课程的学习方法发愁等等。新生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与有限的有效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而高校新生教育在这方面涉及的太少, 往往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 缺乏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为新生教育提供各种灵活的指导, 能够积极地应对学生的需求。新生教育有必要淡化思想教育色彩, 增加职业色彩, 激发起学生的就业意识, 能够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从而在以后的课程选择上能够更有针对性。教育者还应强调学生对技能的学习, 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职业技能。

教育者应从新生教育开始, 就要积极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教育。我们国家的心理教育往往都是比较简单的, 如设立一个心理咨询机构, 发放几个简单的小知识等, 效果不佳, 无法解决根本的心理问题。过渡性、社会性、闭锁性、动荡性是大学新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心理特征,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树立起他们的目标感。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 教育者可以多列举一些从坎坷走向成功的例子, 邀请一些心理教育者进行交流会, 而不要办成讲座, 这样更有指导性,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心理, 并有根据地进行调整。

新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个性, 参与实践。为了增强新生教育活动的参与性, 教育者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机制。美国大学在这方面总是调动很多的部门, 像慈善组织、公益组织等一起来合作, 并给予教授及相关人员精神或物质奖励。中国的大学可以建立适当的刺激机制, 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 加强校内外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 每年都有数百万新生涌入大学校园, 这个群体既庞大又复杂, 新生教育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而且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 随着社会价值和社会结构的复杂, 大学生只有实现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倩仪.美国新生体验计划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尹冬梅, 丁力主编.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8.

3.大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三

【关键词】国外大学生 创业教育 经验 启示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9-02

1.前言

现阶段美国、日本以及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均具有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事业,其主要体现在上述几个国家的毕业生创业率最高可以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30%左右,相比而言,我国大学生创业率仅仅能达到毕业生总人数的1.5%左右,这也充分暴露出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一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我国社会经济在未来的健康发展。我国政府应引导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向国外发达国家进行学习,并不是将国外一些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照搬回国内,而是要结合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来对其进行本土化和创新实践,确保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水平可以迈向一个更高的水平层次。

2.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2.1创业教育体系

当前创业教育体系总体发展十分完善的国际有美国、日本以及瑞典等国,其主要体现在这些国家的创业教育基本贯穿了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美国作为一个创业氛围十分浓郁的发达国家,正因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的先进性,才使很多国民都具备极强的自主创业意识。美国创业教育体系中不仅将大学生、研究生作为其主要教育对象,在初级教育阶段和中级教育阶段也开始施行了较为正规的创业教育,以美国高级商学院联盟为主导的一些院校均建立了高度成熟的创业教育体系。瑞典创业教育已经覆盖除小学以外的所有国民教育体系中,学生自初级教育阶段便要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创业教育;日本受到西方文化影响于20世纪50年代将创业教育引入国内,其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总结、借鉴、吸收国外创业教育,使其形成了当前国际上水平较高的创业教育体系。

2.2创业教育组织

对于我国教育系统来说是创业教育工作中培养潜在创业者的主要阵地,但是对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来说其教育系统不仅是最大的创业教育机构,同时在教育系统内部也衍生出了大量专职、兼职的创业教育机构,并且其在管理机构与服务机构等方面的建设也十分完善。例如,当前美国由不同层次的教师组织和学生组织来组成了其十分完善的创业教育组织,这些创业组织不仅为国民创业教育提供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同时也要担负着创业教学信息交流、教学方法创新等多样化的相关研究。英国政府通过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来指导和推动国内创业教育组织的发展;日本横滨国立大学、庆应义塾大学等均创立了不同的创业教育模式,这些创业教育模式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均具有先进性、系统性这一特征。

2.3创业教育课程

我国大学生创业课程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论等,均是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直接引入或套用的,这些创业教育课程在具体实践中很难满足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而国外已经走入成熟阶段的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推动了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例如,国外创业教育课程不仅重视对学生创业技能的培养,同时也十分注重对学生创业意识、创业态度、创业知识等息息相关内容的培养,并且其比国内创业教育课程更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例如,美国相关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其创业教育课程总数已经超过了2000门,在课程体系上涵盖了创业构思、创业融资以及创业管理等多个领域;英国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多种形式来给予参与自主创业活动的大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并且其还为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的大学生提供与创业者直接交流与讨论的机会,在该种模式可以有效推动英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2.4创业教育支持

现阶段很多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支持体系建设方面已经十分完善,可以包括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政策、服务、舆论等方面的系统支持,例如,美国科尔曼基金是全美第一个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而提供资金支持的组织,英国主要采用提供发展债券的方式来为创业教育事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通过启动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等方式,来推动各大高校内部积极开展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日本国会通过颁布《大学生技术转移促进法》,以法律法规形式来推动日本国内大学生自主创业事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每年都会为各大教育组织开展创业教育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给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

3.1建立科学、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

现阶段国内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体以各大院校就业指导课堂教学形式为主,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KAB、SIYB、YBC等创业教育项目,但是在我国高等教育之前的创业教育依旧处于真空状态,所以对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其教育体系的完善,要将创业教育工作有效贯穿于大学阶段之前、大学阶段以及大学毕业以后,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拉近我国创业教育水平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3.2建设多级创业教育组织

现阶段我国各级创业教育组织机构的整体分布方面过于分散,在整体发展水平方面也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自主创业需求,很多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过于依赖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也没有形成规模化,这种过于分散的创业教育组织难以形成良好的竞争力。因此,我国政府要扶持具有技术优势的高校内部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快速发展,使这些创业教育组织在发展中可以形成面向市场的专业化的创业教育组织,并要成立创业教育管理协会的方式来对各级创业教育组织进行审核、监督以及管理。

3.3研发适合国情的创业教育课程

虽然国外成熟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具有系统性、先进性等特征,但是并非所有国家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均适合我国国情要求,再加上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创业教育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育,严重忽略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因此,我国创业教育组织要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汲取国外相关领域成熟经验进行创新。各大高校要结合创业教育需求来开展不同层次的创业教育课程,在教训内容设置方面要重视案例教学、模拟创业实训教学等,只有推动创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之间的融合发展,才能将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提升至一个新的水平层次。

3.4加大创业教育的资金、政策支持

我国当前国情下很难有国外基金会一样的组织来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充足资金,所以就创业教育资金支持方面政府依旧要扮演主要角色,政府财政不仅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方面的扶持力度,同时也要通过宏观政策来为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环境,并要主动引导社会力量来支持各级高等教育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只有政府、社会以及高校等多方面的共同参与才能推动创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确保中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未来发展中可以上升至国际一流的水平层次。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创业教育组织、创业教育体系、创业教育课程以及创业教育支持等方面十分落后,国外发达国家的整体创业教育事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成熟阶段,均对我国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很多发展经验与启示意义,所以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在发展中应注重国外成熟经验体系的引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松年.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0(4)

[2]王青山.国外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启示及借鉴[J].实证研究.2012(10)

[3]梅强.日本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策略及启示[J].高校教育管理.2013(4)

作者简介:

4.大学生论文:大学生考试作弊研究 篇四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首先根据2001~2009年南京某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档案记载资料,对大学生作弊现状及作弊特点,包括作弊类型、作弊处罚和作弊新趋势等,进行总体描述。本文深入分析了作弊行为的心理、作弊后的影响。最后提出对策建议,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其个体心理因素,需要根据作弊状况改进教学和考试机制。同时,也需要根据大学生作弊的心理,针对性地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 考试作弊 个体心理

一、引言

考试作弊也许不是当前教育工作中最严重的问题,但绝对是历史最悠久的问题之一。有考试就必有作弊,大学生亦不例外。有学者曾这样描述道:“在大学,作弊似乎像呼吸一样自然,作弊像阅读、写作、数学技能那样,是大学生的一种重要学术技能”。豍考试作弊不仅是大学生个人的道德问题,在当前提倡诚信和批判学术舞弊的大背景下,大学生考试作弊还具有了更多的社会涵义,成为一个急需引起注意和加强研究的社会问题。

从国外和国内有关大学生作弊的研究来看,涉及到教育管理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分别从大学生作

弊行为及其教育控制、作弊者的内在心理因素、作弊的成本与收益关系,以及作弊的原因等方面开展研究。这些研究既有理论上的探讨,如教育管理和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基于实地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如社会学的研究。但是,就目前可见的研究文献而言,使用大学生作弊后的档案资料,进行较长时间段的研究几乎没有。本文将利用南京市某高校近十年来教务处留存的作弊学生的处分档案资料,探讨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

二、研究设计

“作弊,指用欺骗的手法去做违背制度或规定的事情。”这意味着,作弊在行为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和隐蔽性,其行为结果违背社会行为规范,而根据所违背规则、规范的范畴不同,又可分为经济作弊、政治作弊、文化作弊等等。考试作弊是文化作弊中的一种。考试作弊是指在测试和甄别人的身心各个方面的活动中使用欺骗手法,违背了规则、规范的行为。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规定了九类作弊行为。在本文中,考试作弊特指发生在在校大学生群体中的、在各类考试过程中发生的违背规则、规范的欺骗行为,实质是一种欺骗行为。

研究资料来自南京市某高校最近9年(2000-2001学年度至2008-2009学年度)因考试作弊被教务处处分的所有档

案以及被处分学生的检查与思想汇报。据此,研究对象为该校9个学年中共356名作弊大学生,且均为该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生。本文首先从定量上分析356名大学生的作弊手段、规模及其处分情况,然后通过留存的作弊者的思想汇报资料,从个体心理因素方面分析其作弊的原因。

三、考试作弊现状

(一)作弊手段

根据356名作弊大学生处分档案资料,大学生作弊手段包括偷看、夹带、传递、刻桌印/手记、代考/替考、违反考场纪律、手机作弊、换卷及其他等类型。下表是9年来该校大学生作弊手段的概况表。

根据表1,夹带作弊居大学生作弊行为首位,比例为52.25%,超过被处分作弊大学生人数的一半。夹带行为一般指携带写有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纸条、课本、笔记以及近年来出现的、携带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等进入考场等。夹带作弊较为隐秘,只有作弊者自己知道,对于考生来说,这种作弊行为较易操作。因此,夹带是每学年考场中最为泛滥的作弊行为,考场中夹带成风亦让监考教师头痛不已。但是,夹带作弊也是最易被监考教师发现的行为,一旦被发现,人证物证俱在,赖不掉,因此被发现的命中率也比较高。

其次为传递作弊。传递作弊者一般借助考卷以外的第三方物品,如纸条、透明胶等传递或接收答案,占总量的16.57%,但近年来,这一作弊行为已有所下降。再次是代考/替考。这类作弊行为一般被视为恶性作弊,是指作弊者请同学、同乡或者雇佣“枪手”代其参加考试,或者替他人参加考试者。这一作弊方式以2003学年最为严重,共21例代考/替考作弊现象,11例为大四学生在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中找人代考或替人考试,2例为在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vb考试中代考/替考,剩余8例为专业课程考试中代考/替考,这也使得2003学年作弊总人数占9学年之最。同样属于恶性作弊行为的还有违反考场纪律,主要是指一般性或恶性构成考试作弊嫌疑的行为、举动,如故意撕毁试卷、毁坏磁盘、东张西望、与邻座讲话等行为。2002学年9例违反考场纪律行为,都是在该校英语读写和听力课程考试中出现的讲话行为。

其他作弊行为人数均较少。例如,偷看是指考试时故意偷看他人试卷内容的行为,在总量中占有5.62%的比例。刻桌印/手记是指在考试前将与考试有关的内容刻在课桌上或者写在手上,所占比例较小,在2002学年之后各学年至多出现1例或不再出现。

最后,手机作弊和交换试卷是2006学年后出现的作弊

行为。手机作弊,顾名思义是指借助手机传输或者接收答案的作弊行为。这是由于手机拥有量和网络的普及,而在校内出现的考试作弊行为的新招数。以2006学年为例,出现手机接收网购cet-4答案2例、手机互传答案4例、手机存储答案抄袭1例。换卷不同于传递,它是指不借助于第三媒介,直接交换试卷,相互填答、修改等,也是近几年出现的作弊新举动。手机作弊和换卷分别占作弊总人数的3.93%和2.25%,占2006学年至2009学年作弊总人数的12.39%和7.08%,并有逐年增长之势。新的作弊形式的出现,给教学管理秩序提出了新问题。

(二)作弊规模

根据某次作弊行为人数的多少,将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分为单人作弊和协同作弊。单人作弊是指作弊者单个人实施的作弊行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有预谋的作弊,作弊者在考前已经策划好作弊的方式,如夹带、刻桌印/手记等;二是情急之下的作弊,作弊者考前没有作弊的想法,在考试中遇到难题,因意志薄弱而产生作弊念头,表现形式如偷看、违纪及其他行为等。

协同作弊一般是指需要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协作的作弊行为,提供答案的一方为被动作弊者;获得答案的一方为主动作弊者。一般而言,主动作弊者是行为的直接策划、行

动者,但根据作弊形式的不同也有例外,一般表现为传递、代考/替考、手记作弊、偷看、违纪等行为,协同作弊者双方之间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同学(同寝室、同班、老同学)”、“老乡”、“恋人”等。单人作弊行为只涉及单独的个体行为,责任明确,易于纠正和处理。下表显示了作弊规模的基本情况。

根据表2,总体看,协同作弊比例要低于单人作弊,前者占356名大学生人数的近三分之一,不足后者的一半。而比较各学年单人作弊与协同作弊的比例关系,则有如下发现:一是在大多学年中,协同作弊与单人作弊的比例关系,都远低于总量上的协同作弊和单人作弊的比例关系,例如2000-2001、2001-2002、2004-2005、2006-2007、2007-2008和2008-2009六个学年,即是如此;二是2003-2004和2005-2006两个学年,上述两个比例关系较为接近。由此可以认为,大学生的作弊行为大多为个人行为。但是,在2002-2003学年中,协同作弊的比例远高于当年单人作弊的比例,正是由于这一年协同作弊人数大增,导致了在总比例关系中,协同作弊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一年协同作弊人数大增,是由于2003学年出现11例cet-4代考/替考行为,使得该学年协同作弊的总量要远高于单人作弊。自此年之后,协同作弊行为呈现减少的趋势。

(三)对作弊者的处分 根据该校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处罚的相关规定,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答卷,严禁作弊。违反考试纪律者,按照该校《学生违反考试纪律处理规定》给予纪律处分,处分等级为警告、严重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和开除学籍。豎按照作弊情节认定与处分等级的规定,学生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纪律处分;由他人代替考试、替他人参加考试、组织作弊、使用通讯设备作弊及其他作弊行为严重的,学校可以给予开除学籍处分。豏下表是近九年来该校学生作弊处分的基本情况。

从2000-2001学年至2008-2009学年,该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从8623人扩大到15826人,几近扩招一倍。但据上表3来看,该校各学年作弊大学生占当年总人数的比例从2001学年的0.58%下降到2009年学年的0.06%,作弊大学生的相对数量极大的减少,绝对量也得到有效的控制。

根据表3,结合作弊学生处分决定来看,一般性的作弊行为,比如夹带、传递等,“记过”仍然是主要的处分措施,占总量的69.38%;对于代考/替考、交换试卷等性质较严重的作弊行为,则作“留校察看壹年”的处分,比例为14.61%;

对于偷看、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则处以“警告”或“严重警告”的处分,比例为10.11%。

根据该校档案记载,当涉及严重考试诚信和考试违纪问题时,该校一般对作弊者处以“勒令退学”的处分,如2003学年出现的4例“勒令退学”处分,分别是在国家英语四级考试中出现请人代考1例、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出现代考/替考作弊2例、在专业课考试中出现再次作弊1例。同样,对于严重涉及考试诚信和考试违纪问题时,该校对作弊者也会处以“开除学籍”的处分,2007学年的现象较为突出,其中2例大四学生代考/替考作弊、2例利用手机接收网购或其他途径传输的考试答案、2例利用手机相互传递答案、2例再次作弊。

四、考试作弊的个体心理因素

(一)无知者无畏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越轨行为,而无知是越轨大学生的一大弱点。豐在作弊问题上,有些学生表现为对校规校纪、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缺乏应具备的常识。例如:“在学校英语四级过程中,我没考虑考场的规则,随手把答题卡推到边上,此时,坐在我边上的是我们班同学黄某某,不知什么时候,他把我的答题卡拿过去了,当我翻卷时,发现答题卡不见了,再看看黄某某,知道了我的答题卡在他那,当时,我没立即跟他要过来,因为我怕监考老师看到,另外考虑到同班同学,那时只希望他能早点给我„„”。(200012)豑

有些作弊者头脑中既没有多少法规,也不知为什么作弊,随心所欲,忘乎所以,进而失去理智而作弊,当处罚降临到自己头上时,常常追悔莫及。例如:“都怪我当初没有把事情想清楚,更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如果当时我们之间有人能够想的再多一点,如果我当时能够拒绝他,也许现在就不会这样子了,现在我们都知道错了,后悔了。我不该无视于校规校纪,我为我们的所作所为感到深深的后悔。„„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我不是帮他,是害他。”(200103)

还有些大学生自认为学习成绩好,考试纪律与己无关,在这种自以为是的情况下,完全忘记了校规校纪和诚信原则。尤其在协同作弊中,被动作弊者完全没有想到考试规则和作弊后果,被请求者处于完全失范的状态。例如:“在那天的考试途中,坐在我后面的朱某某同学轻轻地拍了一下我的后背,低声叫我把选择题答案抄给他,因为我也知道他的英语学的不好,于是我便把答题卡放在桌子的旁边,让他自己看。本以为他看了我的选择题答案后就差不多了,可是后来他又轻声说他作文不会写,让我替他写一份。由于我没时间给他再构思一篇作文,于是便根据自己的作文,从中修改

了几句,在纸条上抄了一份给他。”(200017)

(二)我用作弊赌成绩

投机心理是导致考试作弊的常见因素,大多数考试作弊者都是在投机心理驱使下作弊的。具有这种作弊心理的学生,在作弊前对学校有关规章制度有所了解,对作弊被发现的后果有所认识,但由于部分大学生刚进入大学,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等到考试临近才慌了手脚,就动了作弊的邪念。例如:“也许是刚进大学,对大学还很陌生,还没有从思想上、心态上调整过来,老是有一种想法:辛辛苦苦读了12年书,现在终于被我熬出头,苦尽甘来了,该好好放松放松了。„„糊里糊涂的过了大半个学期。直到考试前的一个礼拜,听人说一个学期有两门必修课不及格的话,就拿不到学士学位。这是我才真的开始急了,可不懂的东西太多了,而且高等数学和英语两门课不是搞一下突击就能及格的,要是这两门同时不及格,那我就真的完蛋了,叫我怎么向年过半百的父母交待,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养大,省吃俭用的供我读了12年的书,„„可现在,要是我在第一个学期就有这么多课不及格,这叫我怎么回去面对父母,怎么向他们交待。于是,我抱着侥幸心理动了作弊的歪脑筋„„”。(200101)

还有一些作弊者是因为对自己不自信,担心考不过或考不好,产生投机的想法。例如:“由于日语精读是我们的主

修课,对于我来说,十分重要,虽然在平时也曾对这次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我仍害怕考试通不过。因此,在考试中,我没有听从监考人员的提醒,夹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纸条进入考场。”(200118)“英语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块心病,高考的低分,使我险些进不了大学。„„经过一年半的英语学习,虽然英语水平已有大的提高,但那还不够,再加上我对英语恐惧的心理。使我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铤而走险。„„”(200208)“刚刚入校半年,我还没能完全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所以感觉自己学习有点力不从心,成绩跟不上,上学期期中考试法律基础没有及格,开学后,我就把书上的个别易忘记的知识要点抄在小纸条上,直到考试开始前,我还没有把纸条上的要点记熟,所以我把它带进考场„„”。(200115)

(三)一切为了利益

因功利心理而作弊的大学生,对各种社会规范、道德准则都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但没能采取正确途径或合法渠道来满足内心的要求。一部分学生于是为了所谓的“功名利禄”,如及格、入党,实施了作弊。例如:“考试那天,我对校内四级考试作了一定的准备,可是„„我真的很害怕这次校内四级考试过不了,四级过不了关系着学位,我真的很害怕,作为上届校科协主席,作为优秀本科毕业生,作为优秀

团干、优秀学生干部,学位拿不到,不仅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父母,这一切的一切导致了我在四级考试中构成作弊行为——不止一次的偷看邻座试卷„„”。(200014)

也有学生为求高分和获得荣誉而作弊。例如:“事后想起自己在考场上为了追求高分,追求虚荣,追求名利所犯下的严重错误,更多的是悔恨和愧疚„„”。(200119)“今天上午在考管理学原理时,我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由于迫切想拿高分的心理支配,一时昏了头就夹带了纸条。”(200205)

还有学生为了顺利毕业参加工作而作弊。例如:“还有半个月,我就将大学毕业了,协议书早已签好,而在协议上再三强调拿不到毕业证,公司将有权解除协议,也就是说我英语听力ⅰ如果不及格,就拿不到毕业证,也就找不到工作,正是基于这种心理,平时学习不认真的我只好铤而走险„„”。(200202)

(四)都是感情惹的祸

还有学生作弊是因为“情谊”,这里有“同学情”“同乡情”“友情”等。作弊或是为了维持和增进与他人之间的“情谊”,或为了面子关系,而产生代考/替考的作弊行为。这些学生看见要好的同学老是补考,于心不忍,当同学请求“帮忙”时,毫不犹豫伸出“友谊”之手。例如:“由于上学期

王某《生化》考试没有通过,今年补考前,他跟我说心里没底,很害怕,想让我代替考试。因我们平时常在一起,再加上他的请求,我就答应了„„”(200103)“在这之前,我已把考试内容复习了两天,不到一个小时,我已把3张试卷都答完了„„不久看到好朋友吴某某匆匆跑进来,由于座位安排,老师让他坐到了我身旁的那个座位。离考试结束仅有一个小时不到,吴某某拿了试卷呆在那儿。眼看时间来不及了,吴某某低声对我说:‘把试卷让我看看。’我犹豫了一下,觉得他是我的好朋友,在关键时刻,应该帮助他,一念之差下,我把手拿开了„„”。(200009)

有的学生虽然心里不愿意,害怕被抓,但害怕拒绝后同学关系搞僵,碍于情面便会“解囊相助”。“上周六中午,大四老乡袁某来找我,„„希望我去帮他代考,我当时很吃惊,也很为难,但他坦言:他自己去考,肯定过不了,这样他毕业证书也拿不到了,目前正值找工作之际,证书拿不到,工作就困难,我犹豫过,但在他再三请求下,糊里糊涂进了考场„„”。(200201)“3月4日那天,„„吃过中午饭回到宿舍,室友们都在讨论补考的事。因为上午有人补考英语,说监考很松作弊很容易,所以我班有位补考的同学就打算找人代考。他找来找去,就找

到我,出于我和他平常关系还不错,又因为我平时成绩不错,我无法推脱,只得应允„„结果„„”。(200001)

甚至有的学生站在关系的立场上,出于“好心”,主动为同学、室友提供帮助。“2000年元月12日上午8:00,我们在主楼109参加英语听力考试。我的右边是室友陈某某,听力放完后,我感觉还挺好的,然后看了看陈,见他很多还没写完,担心他不及格,便想把我的答案抄给他,„„”。(200010)

五、初步结论

大学生作弊是高校教学和管理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南京市某高校近九年来356名作弊大学生处分档案资料的分析,发现大学生考试作弊有如下特征:

第一,大学生作弊的手段主要以夹带作弊为主,超过被处分作弊大学生人数的数,传递作弊、代考/替考和违反考场纪律等作弊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利用手机作弊则是最近几年出现的一种作弊方式。

第二,在作弊规模上,则以单人作弊为主,占了全部作弊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二强。但是对于某些重要的考试,例如cet-4等考试,则易出现协同作弊。

第三,从对作弊大学生处分的等级来看,记过、严重警告及警告这三类属于较轻型的处分措施,占据了该校处理作

弊行为措施的近80%。而考试作弊的个体性因素,主要有四点:一是对于考试作弊后果和校规校纪的无知而作弊;二是抱着赌一把的心理寄望侥幸过关而作弊;三是为了评优、及格、入党或毕业等实际利益而作弊;四是由于各种情谊关系而作弊。

虽然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个少数现象,从前文数据分析来看,也呈逐年递减的趋势,但是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实际上,本研究所涉及的高校,近年来被处分的作弊学生人数的下降,并非意味着试图作弊的学生人数的真正在减少,而是学校重视,监考老师严密注意的结果。而一旦放松考试纪律,作弊学生或许会出现反弹。因此,针对当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现状及其个体心理因素,需要根据作弊状况改进教学和考试机制,不以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努力的唯一重要的标准。同时,也需要根据大学生作弊的心理,针对性地开展诚信价值观教育。

注释: 豍moffartm.(1990).underagraduatecheating.unpublishedmanuscnpt departmentofanthropology,rutgersuniversity.

豎来源:《某高校学生手册》.2009年.

豏来源:《某高校学生手册》.2009年.

豐蔡楷有.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其控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豑200012是按照时间顺序对所有的档案以及处分学生的检查与思想汇报进行编码,采用六位编码制,前四位为学年,后两位是该制度材料的顺序,如200012指的是2000年材料中的第12份(以下同)。

参考文献:

[1]姚利民,丁汀.国外对大学生作弊的近期研究及其启示.科技与管理.1999(3).

[2]蔡楷有.大学生越轨行为的原因及其控制.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3]安玉发,郑培爱,卢兆彤.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成因分析及对策.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4]陈立旭.论转型期社会风气的社会化功能.社会科学辑刊.1998(2).

[5]陈贵虎.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的社会学透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9).

5.大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五

关于成立南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教学督导组的通知

各相关学院: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主考学校开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助学工作的意见》(苏教考„2005‟3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主考学校自办助学专业管理的意见》、(苏教考„2007‟10号)、《省教育考试院关于下发 <“专接本”工作实施细则补充规定>的通知》(苏教考自„2009‟11号)等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成立南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学督导组,人员组成如下:

组长:顾健辉

成员:王宝军陈宝忠施翔

南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

二○○九年六月一日

主题词:成立督导自学考试教学通知

6.大学之道和中国大学教育的缺失 篇六

一些问题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今天大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如缺乏教育理想、大学被金钱和权力支配、本科教育空洞化、基础理论尤其是文科基础理论研究萎缩、基本没有道德和修身教育、分数贬值、师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甚至没有交流、科研产生大堆的文字垃圾,等等,这些都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梅贻琦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据说是日本人最先用“大学”来翻译西方的university,但这个翻译的确很妙。倒不是因为中国本来就有“大学”这一说,《大戴礼记·保傅篇》上就有“古者八岁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的说法;更是因为我们的先人很早就提出了大学之道,即《大学》开篇的那几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礼记·学记》上还有对“大学之道”的另一种说法,就是“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但按照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的解释,这两段对“大学之道”的解释并不相互抵牾:“知类通达,强立不反二语,可以为明明德之注脚,化民成俗,近悦远怀三语可以为新民之注脚。”这的确是对古“大学之道”的精辟理解。

不过梅先生并不将它仅仅理解为与现代大学无关,或最多间接有关的古之大学之道,而是认为它也表达了现代大学之道,或者说,现代大学的实质精神。这与近代以来动辄用洪堡、纽曼或其他西人的大学理念来理解大学的流行做法,形成鲜明的对照。梅先生认为:“今日之大学教育,骤视之,若与明明德、新民之义不甚相干,然若加深察,则可知今日大学教育之种种措施,始终未能超越此二义之范围。”大学各系科学术的传授和研究,固然可以格物致知功夫目之,课程以外的学校生活,以及师长持身、治学、接物、待人之一切言行举措,也对学生格致诚正的心理生活不无裨益。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学科的设置,学生课外的社团活动,以及教师以公民资格参与社会的种种活动,学生的实习,树立一种风气等等,都对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贡献于社会有所挹注。“此又大学教育新民之效也。”

然而,梅先生又不得不承认,现代大学的实践与此大学之道是有距离的。例如,明明德讲的修己功夫中之所谓“己”,是一个整全的人格,至少包括知、情、志三个方面。但今日大学所能措意而略有成就者,仅有知这一方面而已,“夫举其一而遗其二,其收修明之效,因已极有限也”。更何况今日大学教学,“灌输之功十居七八,而启发之功不得二三”。这样,要学生左右逢源,深造自得,几无可能。此仅就知识教育而言。人格教育方面几乎全付阙如。

由于只重知识和技术传授,学校也基本不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培养尽力。更何况今日之教师本身也是只重知识传授的现代教育的产物,能孜孜以求于专业知识已属不易,持志养气之道,待人接物之方,对此辈而言是谈不到了。此外,“今日学校环境之内,教师与学生大率自成部落,各有其生活习惯与时尚,舍教室中讲授之时间而外,几于不相谋面„„。古者学子从师受业,谓之从游。„„反观今日师生之关系,直一奏技者与看客之关系耳,去从游之义不繤远哉!”今日在大学教书者,有谁能说这不是今日大学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之真实写照?稍有不同的是,教学关系是买卖关系在今日大学几乎已成“共识”。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修养是最基本的部分

在中国传统教育思想中,学生自身修养是最基本的部分,《大学》八目,此占其五。但却是“今日大学生之生活中最感缺乏之一事”,其原因在梅先生看来有三。一是“五闲暇故”。学生学业繁重,上课太忙。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而自审其一人之生应有之地位,非有闲暇不为也。纵探历史之悠久,文教之累积,横索人我关系之复杂,社会问题之繁变,而思对此悠久与累积者宜如何承袭节取而有所发明,对复杂繁变者宜如何应付而知排解,非有闲暇不为也”。此说一点不错,但当今学子未必都无闲暇,只是很少有人还把修身当回事,这恐怕是梅先生想不到的。

修身的另一个基本条件是“独”。“独”是“知人我之间精神上与实际上应有之充分距离,适当之分寸”,这样才能独立特行,力排众议。但今日学子往往扎堆抱团,拉帮结伙,故“每多随波逐流(时人美其名曰‘适应潮流’)之徒,而少砥柱中流之辈”。《大学》定、静、安、虑、得之五步功夫是谈不上了。修身在现代大学教育中付诸阙如的最后一个原因是“师友古人之联系之阙失”。师友关系已如上述。“友”之一道,于今只是“寒暄笑谑与茶果征逐而已”,更何况尚友古人哉?此不独一般人要与时俱进,“即在专考史学之人,又往往用纯粹物观之态度以事研究,驯至古人之言行举措,其所累积之典章制度,成为一堆毫无生气之古物,与古生物学家所研究之化石骨殖无殊”。在这种情况下,现代学子很少能理解什么叫“如对古人”。

现代大学在明明德一方面少有建树,在新民方面也乏善可陈。因为明德功夫为新民功夫最根本之准备,前者的缺乏,不能不影响后者。但还不止此。现代大学新民方面之失,还在它只是培养专才,而不是通才。但“社会所需要者,通才为大,而专家次之,以无通才为基础之专家临民,其结果不为新民,而为扰民”。此外,大学传授的社会科学知识也有问题,“或失之理论过多,不切实际,或失诸凭空虚构,不近人情,或失诸西洋之资料太多,不适合国情民性”。这样,大学教育所真能造就者,“不过一出身而已,一资格而已”。也就是文凭而已。大学若要有新民之效,还要有学术自由。梅先生用宋儒胡瑗的话“无所不思,无所不言”来解释“学术自由”。但他认为“无所不思,无所不言”不是荡放。因为“大学致力于知、情、志之陶冶者也,以言知,则有博约之原则在,以言情,则有裁节之原则在,以言志,则有持养之原则在”。在他那里,学术自由归根结底还是隶属于大学之道。

现代大学的实践与大学之道相去甚远

尽管作为当时中国顶尖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清醒地看到了现代大学的实践与大学之道相去甚远,但他认为这是“体认尚有未尽而实践尚有不力耳”。此话或有可商。现代大学作为一种社会创制并不是按照什么人的理想观念产生的。也就是说,并不是先有大学的理念,才有大学。而是相反,先有大学,然后思想家们针对大学的种种问题提出他们的大学理念,以期校正或将其纳入理想的轨道。例如,洪堡的大学理念就是针对当时流行的大学范式,即启蒙时代和专制制度按照国家和社会的实用目的和功利目的设计和建立的大学。同时又是针对英国和法国大学的不足提出的。英国大学在教会的管理下原则上还不承认科学自由,而法国大学则受国家的指导和控制。洪堡自己创办的大学虽一开始尚能贯彻他的理念,但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就不能不与他的理念渐行渐远。

这是因为,现代大学虽然是从中世纪大学发展而来,却基本是现代性的产物,它不能不服从现代性的种种意识形态要求和制度要求。关于这一点韦伯倒是看得很清楚。在《学术作为一种职业》的演讲中,他反对崇拜人格,认为只有专心科学工作的人才有人格。人格原则一度是大学通过科学进行教育(教化)的基础,但在韦伯那里却被“客观性”所取代。他明确排除在科学中通过教育实现人格。现代科学只是西方“理性化过程”、即我们的世界通过科学和科学定向的技术在思想上理性化构成的一小部分,它只有在它的进展中才有意义,它参与了世界的“去魅化”,它把存在的东西归结为没有内在意义和规范力量的纯粹事实。这种科学因此也没有意义和价值取向,它不可能是洪堡意义上的教育或教化。因此,把一切教化的因素从科学教育(其实是科学知识传授)中排除是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与此同时,作为一种现代社会机构,大学必须服从经济发展和资本增值的逻辑。这种逻辑要求大学的教学与科研越来越密切与资本和权力结合在一起。要求大学教育越来越以符合资本的要求为准绳,否则它将无法生存。在这种历史的总趋势下,受教育者上大学决不会抱着明明德和新民的目的;以教育谋生者(教师)也不会以此而教。教与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谋生吃饭。纵有像梅校长这样对“大学之道”深有体认、且掌握一定将之实践的权力者,对之也无可如何。眼下许多人热衷谈“过去的大学”或“过去的中学”,似乎它们没有任何今天教育的弊病,这实在是将它们的过去美化甚至变成神话了。无论是“过去的大学”还是“过去的中学”,都从未能贯彻“大学之道”。不但梅先生的《大学一解》可以作证,潘光旦先生也可以作证。潘先生在1936年写道:“近代所谓新教育有许多对不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这种对不起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总括起来说:教育没有能使受教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潘光旦:《国难与教育的忏悔》)作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受教者和施教者,他们二位对当时中国教育的观察应该是可信的。这并不是否认当时的确有不少教育家和教师力图实践传统的教育理念;但中国现代教育依然按照现代性的逻辑惯性在发展,这是不争的事实。美化和制造神话不但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反而会使我们看不到深层次的问题之所在。

全球大学的“流行病”

今天关心教育问题的人中,除了言必称“过去的大学”或“过去的中学”外,还有些人言必称美国的大学。似乎中国教育的问题只是“地方病”,在美国是根本不存在的。这些人中也许还有人会认为,梅先生虽也曾负笈美国,以传统的“大学之道”来解大学未免冬烘。可美国人一度主流的教育理念似乎并不与之相悖。1945年,哈佛大学的一批教授组成了一个委员会,起草了一份长达267页、题为《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的报告,研究整个美国教育制度应该采取什么措施,以避免重蹈历史上曾经的文明被毁灭的覆辙。该报告认为,需要把学生培养成有责任感的成人和公民,同时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和认识自我及世界的方法。它指出:“一种成功的民主制度(不仅指政府制度,而且还包括人们的精神世界都渗透了民主思想),需要最大多数的人们共享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世界观。”这里所表述的教育理念,不也就是明明德和新民两部分目标?

然而,理念归理念,现实归现实。现代大学还是按照现代性的逻辑惯性行事。早在1962年,就有人批评“通识教育变得越来越专门化”,专业教育就更不用说了。据担任过8年哈佛学院院长的哈瑞·刘易斯说,在《自由社会的通识教育》问世后的30年里,“课程的专业性和选择性完全占了主导地位,而二战后提出的围绕民主社会的公民意识,为不同学生提供共同体验的理想则消失殆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早在1850年,马萨诸塞州的立法机关就敦促哈佛传授有用的知识,指出在选修制度下,“谁需要学习什么课程,就得出钱,凡无人问津的课程就要放弃”。随着学生选择权的扩大,教师也开始随心所欲地选择教学内容。到了19世纪90年代,本科生已经享有充分的选择权,但他们不清楚所学的一切对自己意味什么。1796年,约翰·克拉克在给哈佛读书的儿子的信中写道:“我们的先辈深知学问的旨趣所在。„„他们学养广博,也仁慈地希望科学之光能照亮后代的心灵。我们对实现这一希望抱有足够的信心——只要教书育人的工作在继续,美德和自由的理念就后继有人。”可一百年后,哈佛的哲学教授却认为大学的本质在于组织和发展知识,而不是培养个体的心智。再过了一个多世纪,2006年出炉的哈佛课程的自我评估鼓吹的哈佛的教育目标与此一脉相承:“促进知识拓展和跨学科学习的机遇”。根据刘易斯的观察,“经济动机成为‘象牙塔’教育的主题,我们已经忘记了教给学生人文知识,是为了教育学生怎样成为人;我们忘记了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与家庭富裕的学生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不一样的;我们忘记了这样的道理:如果没有美国社会中公民的自由理念,大学就无法教会学生认识自身与全球社会的关系”。结果是美国的常春藤大学迅速从教育机构(ivyleague.edu)变成了商业性机构(ivyleague.com),而哈佛则成了这一进程的引领者。(以上材料均来自哈瑞·刘易斯的著作《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今天大学的一些根本问题,如缺乏教育理想、大学被金钱和权力支配、本科教育空洞化、基础理论尤其是文科基础理论研究萎缩、基本没有道德和修身教育、分数贬值、师生之间缺乏深入的交流甚至没有交流、科研产生大堆的文字垃圾,等等,这些都不是中国大学的“地方病”,而是全球大学的“流行病”。刘易斯的新著《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至少可部分证明这一点。在这些方面,中国大学正被美国大学引领着“飞速赶上”。

好在教育界还有良知在。就在《失去灵魂的卓越》于2006年出版后,哈佛又提出了新的本科教育课程改革计划,“重新强调了哈佛曾经非常缺乏的教育理想”。这些理想在现代性条件下能否实现是另外一个问题,至少人家对大学之道还有坚守的决心。

7.大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七

关键词:教育科研,大学英语教育,脱节,师生关系,人文关怀

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蓬勃发展与大学英语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现状之间的矛盾不仅令旁观者不解, 也令当事人———兼做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大学英语教育者———感到尴尬。大学英语教育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本文结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讨论大学英语教育的不足, 并提出改进办法。

1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的相关数据

以目前科研成果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中国知网平台的数据来分析, 运用跨库检索方法, 设定“自1979年至2011年”的数据范围,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笔者分别以“大学英语”为“主题”和“题名”进行检索, 检索结果分别为57260篇、33372篇文章, 其中以“学生”为“主题”和“题名”的检索结果分别为37893篇、1261篇文章, 分别占66.17%、3.78%。从以上数据来看, 一方面, 在短短的33年间, 中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科研成绩斐然。另一方面, 如果可以说“题名”包含“学生”的文章对学生进行了直接的研究, 那么我们可以说, 3.78%的微小比列体现出大学英语教育科研缺乏对学生的直接关注和研究。教育科研应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发现,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论文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帮助十分有限,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与大学生英语学习实践之间出现严重脱节。

2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现代教学论特别强调师生关系, 认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 有助于师生的身心健康。以下分别从四个角度探讨师生间的关系:

2.1 研究者的角度

刘美凤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七种观点:“教师主体说”、“学生主体说”、“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说”、“教师和学生双主体说”、“教学主体的滑移位错”、“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体际交往关系即主体———客体———主体说”和“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 学生也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和客体;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等观点。[1]p7-9

2.2 教师的角度

有的教师从教师职业特点出发, 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专业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 把师生关系与导游和游客、律师和当事人等之间的关系对应, 指出教师的工作就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并尽量使他们满意。有的教师从责任和义务关系出发, 认为教师的职业和社会地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 决定了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所应担当的教书育人和传递人类文化的责任。也有教师从个体生存需求出发, 认为教师是来谋取饭碗的, 学生是来获取知识技能的, 当学生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时, 也就意味着那一段师生关系的结束。

2.3 学生的角度

有的学生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作汽车和指示牌的关系, 认为教师为学生指导正确的方向, 但方向盘却始终掌握在学生自己手中。有的学生将教师比作可以引燃学生智慧火花的导航者。也有学生将老师比作父母, 因为教师拥有学生暂时没有掌握的知识和价值观, 而学生则要从教师那里汲取精华, 为自己所用;这种关系是只索取, 不回报的。还有学生将教师比作伴奏者, 认为舞台的中心应该属于学生。

2.4 医患关系对师生关系的启示

一位老医生说:“在成为病人前, 我行医已有50年了, 直到那时才弄清楚医生和病人所想的并非同一件事, 站在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的看法是完全不同的。”荷兰裔美国哲学家图姆斯对医生与患者关系的思考也为我们体认教师与学生关系带来更多启示。图姆斯认为, 疾病是医患之间“共有”的事实, 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2]p17在医患关系中, 病患者 (主体) 鲜活、异常丰富的病患体验与医生 (客体) 通过逻辑实证及理性建构的对这类体验的科学说明之间存在着的根本性分歧, 两者之间存在一条巨大鸿沟, 它不仅带来医、患之间认识、情感、伦理判断及行为等方面的冲突, 也使得西方现代医学只配作为一堆“知识”、“信息”、“技术项目”, 而不能嵌入生命与情感世界。[3]经过认真思考和分析, 我们发现, 教师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一条巨大鸿沟, 师生关系中客观而冷酷的分歧往往使教育教学难以取得令师生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3 大学英语教育的改进

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基础, 也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果的必要保证。大学英语教育的改进离不开良好的师生关系, 也离不开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的大学英语教育科研。

3.1 鼓励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师的教育科研当中

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没有学生参与的教育科研上, 教师都难以摆脱“客体”的身份, 无法与有着鲜活学习体验的学生“主体”达成深层的联结。脱离学生学习的教育科研不可能是有真正价值的教育科研;误读学生学习的教师, 更不可能作出优秀的教育科研成就来。

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要服务于大学生的英语学习, 就必须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研究对象, 动员和吸收学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并且研究课题应与教师所授课程相结合。这不仅能够使教育科研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英语学习, 还能够培养大学生对教学科研的兴趣, 也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部分的大学英语教师教育科研项目立足于英语教学, 而学生正是英语教学的受众, 学生的直接参与对科研项目的客观性和实践指导意义有极大的提高作用。同时, 师生之间的精诚合作有助于加强师生间思想情感的交流;师生近距离相处, 有利于学生从教师身上学到专业知识之外的内容, 如教师为人处世的方法和道德原则等, 而教师则能了解在课堂上不易察觉到的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

3.2 教师自己重新当学生

既然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 那么教师就应该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人;而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习, 就必须先清楚地了解学生。教师的身份决定了教师看待学习与学生看待学习的根本区别。即使大学英语教师通过查看学生档案、与学生座谈、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等, 也无法真正体验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遭遇和情感。对学生最直接、最真实的了解与认识, 就是教师自己重新当学生, 再次体验学习, 这样才可以真正、切实地感受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会与感受。

理论上, 每个人, 包括教师, 都应该保持终身学习。大学自身的教育环境也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了一定的学习空间。况且在当今的信息时代里, 通讯技术和互联网络使得远程学习变得便利。大学英语教师也有参加国内外一些教学或学术研讨会议和短期学习、培训等的机会。但笔者强调, 除了以上的各种方式, 大学英语教师还应该努力进取, 积极争取在国内外大学脱产学习的机会, 重新体验学习生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学识、给学生树立榜样, 还能够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贴近学生, 贴近学生学习, 从而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水平。

3.3 在大学英语教育中融入人文关怀

美好的人生是为爱所唤起的, 并为知识所引导。无论是大学英语教师还是学生, 都应该用一颗心, 相互付出真诚和爱, 给英语教育融入人文关怀。大学英语教师都是从学生走过来的, 都能理解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障碍与困难。面对学生, 尤其是面对对英语失去兴趣的学生、面对自卑、甚至憎恶英语学习的学生, 大学英语教师都应当用用心灵触动心灵, 以真诚和爱使学生走出困难、超越障碍, 增强学好英语的信心和勇气。帮助学生学好英语只是教师人生中的一小步, 但却是学生人生的一大步。良好的英语水平将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文化基础, 将有力助推学生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刘美凤.对教师与学生关系的再认识——教师的素质和角色转变是未来教育的关键[J].电化教育研究, 2001 (12) :7-9.

[2]王一方.结识图姆斯——一位病中的女哲人与她的骇俗思考[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5 (12) :17.

8.大学教育研究论文 篇八

两校合并所产生的优势互补将极大促进伦敦地区教师培训的发展以及学生学业成就的提升。两校合并的另一个显著成效是英国五大出生队列研究(Birth Cohort Studies)将第一次齐聚一所大学,形成该领域全球最大的专业研究集群。这些研究将在未来数十年为深入了解社会科学、医药科学等许多领域做出贡献,并为教育、就业、房地产以及健康领域提供重要决策支持。

正如UCL校长迈克儿·亚瑟教授所说,这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时刻,是UCL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学术是此次合并的动因,IOE世界一流的学术研究水平对于UCL的许多研究领域将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这次合并也将极大促进UCL在社会科学和教育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提升整个伦敦的教育水平。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的时代,这次合并使UCL在该研究领域全球领导者的地位更加清晰。”

IOE院长克里斯·赫斯本兹教授也认为,在过去的一个世纪,IOE在英国以及国际上处于社会科学、教育领域研究与发展的领导地位。此次与UCL的合并带给IOE极大的优势——有机会扩大全球影响,建立高等教育跨学科工作。合并将保护IOE持续的全球影响和使命。

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对于两校合并也给予了高度赞誉,他表示这次合并将确保UCL和IOE继续在世界高等教育界保持领导者地位。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竞争以吸引最卓越学生的时代,此次合并也将提升伦敦在高等教育界的领导地位。

上一篇:简短高一差学生评语下一篇:质量统计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