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学习观念

2024-06-24

转变学习观念(共8篇)

1.转变学习观念 篇一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心得体会

——转变学习观念,克服本领恐慌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意见》,号召党员干部多读书、读好书,为更好地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出了要求和部署。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转变学习观念尤为重要。

“成人要增才,增才要读书”的理念,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里,要立于不败之地,要改变自己,就必须不断学习,“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使思维活跃在一种巅峰状态”,才能使思维敏捷,才能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尤其是党政领导干部,他们是领导一个部门或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带头人,他们有没有学习能力?有没有实践能力?有没有创造能力?是检验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真正成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学习是给脑袋吃饭,脑袋不吃饭,智慧就休克。知识是事业的资本,知识不长进,事业就封顶。倘如行为不科学,越有“精神”越可怕。倘若领导无知识,越有权利越可怕。倘若学者无道德,越有知识越可怕。观念错位会导致财富破产、知识破产、精神破产。财富破产是做生意失败;知识破产是做学问失败;精神破产是做人失败。观念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力量是有限的。观念的力量不仅在于正确与否,更在于它被接受的程度。知识决定命运,观念造就人生。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你踩对了多少个脚印?踩错了多少个脚印?哪一个脚印不由观念决定?那个脚印不影响发展?有了先进文化价值观,在社会继续转型的过程中,才会多踩对一些脚印,才能有更大发展„„是思路开阔,给人希望的观念;是推动社会进步、造就成功人生的观念。谁接受了这些观念,谁就有希望,就有发展,对地方、企业、个人都是如此,尤其对党员领导干部也如此。

建立学习型党组织是现代社会适应知识经济社会的新形势而进行组织创新的产物,是国际形势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随着国际信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进程的加快,人们开始研究组织如何适应新的环境,以此来增强竞争力,要始终处于不败之地。学习型组织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发展组织本身,丰富组织内涵和延长自身的寿命。学习型组织的目的是提高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和学习才能,使其不断掌握新的知识、新的技术,通过战略性运用来创造未来,通过个体自我能量的发挥来创造人生的价值。

学习是宇宙人类适应各种各样环境的动态过程,是宇宙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是伴随人类一生的终生伴侣。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时每刻都不是在学习吗?从咿呀学语到学习掌握各种知识,从蹒跚学步到学习掌握各种技能,学习是人生最重要组成部分。学习使人变得更加聪明,学习使人变得更加灵活。学习使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何提高学习内容、学习速度、学习质量、学习时间、学习实践„„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我通过学习,感到学习的好坏是由

观念所决定,人的观念的改变是由学习的好坏所决定。学习的不断提高更加改变观念,观念的改变使学习更加提高,观念与学习是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关系,学习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让我们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吧,从现在开始转变我们的学习观念。

转变观念——就要树立新的学习型观念。新的学习型观念始终离不开学习的主体——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更离不开党组织的主体——党员和党员干部,新的学习型观念离不开学习的目标——提高。以人为本,学以为本。学习是人类适应环境的动态过程,是人类生活中永恒的主题。无论你是普通人还是党员干部一生都离不开学习的提高,一个人学习提高没提高决定人的品德修养,决定人的聪明才智,决定人生价值的体现。学习的提高不仅仅是个人行为,也不仅仅是工作和进步的需要,而是通过学习提高让我们更加认识和了解人与自然、自然与社会,更加拓展我们的创造力,更加增强我们的修养。使我们身心得到锻炼,使我们正确认识自己。树立新的学习型观念就必须做到:一要学习为本;二要学习为乐;三要学习为勤;四要学习为强;五要学习为优;六要学习为创;七要学习为深;八要学习为荣;九要学习实;十要学习为终。

转变观念——就要树立新的学风型观念。爱学习,勤学习是树立新学风的关键。有一份勤奋就有一份收获,勤奋是一切事业成功的前提,学习也不除外。我们从一点一滴学习起,天长日久就成为我们的财富。勤奋要体现在眼勤、口勤、手勤、脑勤,要养成多动脑,多动眼的习惯,虚心向专家学习,虚心向他人学习,把学习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重要事来对待,读好书,读益书。经常与爱读书人交朋友,经常探讨读书体会和交流新的思考理念,加深对学习的运用和创新,形成良好的创造性周而复始的学习方法。求真学、求真知、求收获,达到入眼、入脑、入心学无止境的境界。

转变观念——就要树立新的创新型观念。创新是人类发展的灵魂,使人们所产生的新思想、新发现、新问题的解决能力、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是人们运用新知识、新智慧、新智能来活跃和激发本身的思维活动而产生的新颖、独特、有价值的智力品质。创新的培养就必须通过学习来提高和发展,通过学习丰富自己知识、丰富自己的才干、丰富自己的阅历。精心培养自身的好奇心、培养洞察力、培养想象力、培养判别力、培养敏锐性。这样把大脑中储存的感性资料转化为创新技能、创新技巧、创新能力。

转变观念——就要树立新的时间型观念。时间资源是任何资源无法代替的,是一种独特的最宝贵的资源。对于人类来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效益,时间就是知识,时间就是胜利„„时间就是一切。我们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种特殊宝贵资源,科学的安排好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学好知识,学好技能,学好科学,发挥好更大的作用。一要树立时机观念。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利用好每一时刻时间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二要树立时效观念。时间产生效益,时间产生价值,在有限的生命里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财富,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创造更多价值。三要树立节约时间观念。马克思说过“一切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时间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太短暂了,我们要珍惜时间,科学合理地安排好时间,在那个阶段学习什么,达到什么水平,都要合理安排好,要学会巧妙地运

用时间,善于统筹时间,把时间作为人生最主要的事情来抓,抓出价值,抓出美丽。

2.转变学习观念 篇二

一、学习观念的转变

1.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

同中小学相比,大学学习生活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在大学里供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大学生的生活也相对自由得多。大学英语学习不再是以进行大量的单词、句型操练,听写和语法练习为目的,而是注重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由于受中学学习习惯的影响,大多数新生在入学后的一段时间内仍然对教师抱有一种很强的依赖心理,把自己的外语学习全部寄托在教师身上,不懂得如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去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开始就应向学生明确“英语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告诉他们在四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尽管教师的“教”起着不可或缺的主导作用,但更重要的还是要靠他们自己的“学”,这是外语学习的主体。要充分发挥自觉性和主动性,学会并养成自学的好习惯,在课后以几倍于课堂学习的时间去学习。

2.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好英语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保证,这里的心理素质是指心理接受能力及心理承受能力。心理接受能力是指对英语和汉语两种不同语言之间存在的差异的一种心理认识能力和心理容纳意识。我们学英语不免要受汉语的干扰,这是两种语言的差异在起作用。学好英语,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要排除差异带来的不利影响。要以积极的心态认识英语自身的语言特性,从不理解到理解,从排斥到接受,这需要有一个心理调适过程。

心理承受能力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应具有的意志。表现为一种坚韧性,一种无所畏惧的学习精神。[1](P46)英汉语言差异和非英语环境下的英语学习往往造成学习进步缓慢,常常给学习者在心理上造成负担,感到困难不易克服,受到挫折时难以摆脱心理上的阴影。其实,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它对学习进程的阻碍也是必然的,这是无法回避的客观存在,而勇于正视挫折,善于克服困难,这是应做的主观努力。

3. 不断强化英语学习的驱动力。

人们做事要有一种动力,英语学习更少不了驱动力,这种动力一方面来自我们的意志、进取精神,另一方面来自我们的学习兴趣,如果对学习失去兴趣,也就少了学习上的动力,而兴趣培养只靠老师教学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学生们自觉地、有目的地进行自我培养。

(1)阅读中注意文章自身的语言情节。比如,课本中故事的描写,观点的陈述,思想的表达,其语言方式丰富多样,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去体会,不难从中体验到兴趣的激发。

(2)从教学环境及其他可能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听英语广播、看英语录像、欣赏英文歌曲等,都可以从中体验到乐趣。

(3)在自我训练活动中创造乐趣。自我训练的方式要多样、灵活、不拘一格。每天要有一定的时间用来朗读、背诵、记单词、记笔记,把这些练习制度化、程序化。训练方式的多样,变化,交替会给人带来快慰,富有节奏感的情趣。

(4)要有心理上的满足感,使其变成一种乐趣。要有成就感,要善于看到自己的进步,使自己获得一种满足,这种快乐会增加英语学习的兴趣。

4. 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

在学习中遇到一些不利因素会使我们淡化或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有些学生不适应教师的讲课方式,这时绝不能出现心理偏执,放松自己的学习。要用哲学的观点来看,教与学原本就是一种矛盾,我们的任务是在矛盾双方过程中保持心态平衡,在学习的整体活动中求得不断进步。

英语学习的方法、手段主要靠自己不断地摸索和尝试。我们的宗旨是:以“会”为突破口,达到“学会”的目的。总之,学习是一个充分培养和表现自我能和智慧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鉴赏的过程。

二、学习策略的转变

学习观念的转变,势必要带来学习方法上的转变。现时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也就是要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2](P4)高中英语教学主要是打基础,发展最基本的语言技能。即通常所说的“双基”训练,而大学英语的学习走继续“双基”训练的同时,要求听、说、读、写、译等技能要有提高,而更为重要的是将这些技能转变为应用语言能力,也就是语言的交际能力。新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应注重以下几点。

1. 重视语音、语调训练,培养语感。

语感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很重要的,良好的英语语感可以对英语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获得语感的秘诀之一便是多听、多说、多模仿。常言道:熟能生巧。以下是获得英语语感的几种途径。

(1)模仿。认真模仿课文录音。了解汉语与英语的节奏区别(汉语为音节计时,英语为重音计时),要习惯与母语迥然不同的语流,习惯于“拿腔拿调”并能持之以恒,不懈地听、模仿,渐渐能觅到说英语的感觉,久而久之便能说出较自然、地道的英语来。

(2)熟读。反复朗读文章的一个片断,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这样一能丰富词汇增强语感,二能灵活口齿。

(3)复述。背诵课文虽不失为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但它毕竟过于机械,而且很容易遗忘。而复述课文,则可以潜移默化地灵活地掌握一些常用的单词、词组和句型结构,从而把新学的知识转化成语言能力储存在大脑中,以备日后随时使用。

(4)讨论。校园中举办类似英语“脱口秀”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妨积极参加,可围绕话题中心展开自由讲座各抒己见,可锻炼用清晰的英语思维来陈述自己对事物的观点、看法,并且能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学会在和别人的英语交谈中不卑不亢,自然而然地与别人交流思想讨论问题,共同进步。

2. 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

词汇之于语言,犹如砖石之于大厦,是最基本的构成材料。因此,若想学好语言就必须拥有足够的词汇量;而若想拥有足够的词汇量,则必须了解记忆过程,掌握一套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

从本质上说,单词记忆是一个由记到忆的心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和重现三个环节,其中识记是基础环节。[3](P23)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H.Ebbinghauss)认为,保持和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在有关的心理活动第一次出现时的注意和兴趣的程度。这充分说明了识记的重要性,识记单词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有意识记与无意识记相结合原则。实验表明:同样一份材料,如果学习者识记目标明确,精力集中,就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记忆。以“astrology”(星占学)、“astronaut”(宇宙飞行员)、“astronomy”(天文学)、“astrophysics”(天体物理学)这一词组为例,学习者一般读写八遍即可记住,现时一旦被告知五分钟后马上听写这些单词,很可能只读写六遍即可记住。有意识记效果虽好,有时却容易疲倦。此时可以适当调节一下,通过收听、收看英文节目,阅读英文报刊杂志,参加英语晚会、英语讲座、英语角等活动进行无意识记,从而轻轻松松记住一些单词。

(2)系统原则,即利用各个单词之间的各种系统内在关系进行识记。在聚合关系中,学习者可利用单词之间的同义关系,如:“stubborn”(顽固的)与“obstinate”(固执的);反义关系,如:“merry”(欢乐的)与“melancholy”(忧郁的);上下义关系,如:“vegetable”(疏菜)与“leek”(韭,葱);同音词关系,如“night”(夜)与“knight”(骑士)等来帮助记忆单词。在组合关系中学习者可通过词义搭配识记单词,如将“be good at”(善于)与“be adept in”(擅长于)这两个同义词组相联系,“out of question”(毫无疑问)与“out of the question”(不可能)这两个反义词相对比并在一定句子中识记,可以取得较好的识记效果。

(3)兴趣与理解相结合原则。实验表明,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单词,学习者往往很容易记住。因此学习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将单词扩展,既便于识记,又扩大了词汇量。如由“hair”(头发)一词可引申出“hairdresser”(尤指为女子服务的理发师)、“barber”(尤指为男子服务的理发师)、“beauty parlor”(美容院)、“hairpin”(发夹)、“hairoil”(发油)、“hairdye”(染发药水)、“hairstyle”(发型)、“hairstylist”(发型师)等一系列单词,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拼写繁琐的单词。学习者应将过去已经掌握的知识联系起来,把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切忌死记硬背。实验证明,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识记不仅迅速,而且准确、牢固。如“Philomath”一词,可分为两部分“philo”与“math”,其中“philo”指“爱好”,那么学习者很容易记住“Philomath”为爱好数学的人。

3. 提高听力质量。

听力理解(Listening comprehension),顾名思义,即理解所听的内容,但对于许多英语学习者来说做到既能听清又能听懂不是件容易的事。英语听力理解过程是涉及语音、语调、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用一般性常识的综合过程。[4](P50)为了提高听力质量,听者就要首先了解自身存在的影响听力的一些语言障碍,然后采取相应对策加以攻克。

(1)克服心理障碍。听力理解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过程,它是一种积极参与听懂的过程,所以听者在听音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清楚自己要达到什么目的,实际达到什么程度,要专时专用,为避免疲乏,时间可控制在一小时左右。长此以往会培养出临场不乱的较强的心理素质。

(2)加强对英美文化的导视。针对因英美文化背景知识贫乏所引起的听力障碍,听者应有的放矢加以弥补。首先应博览群书,尤其是涉及英美文化背景方面的中英文书籍,了解讲英语地域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等,以增加对跨文化知识的敏感度。其次要充分利用英语电影、电视及录像等媒体直观地获取相关信息。另外还要多读英文小说,小说中不仅包括了大量口语化的表达,而且包含了大量文化方面的内容。

(3)精听与泛听相结合。精听是听力的基本功。这不仅要求听者听懂文章的大概意思,还要听熟基本词汇、短语和结构听音时可选用难度适中的配有录音文字的听力材料。但既不可看完再听,也不可边看边听。因为看会掩盖或削弱听中所发现的困难,不利于听力水平的真正提高,可先听第一遍可能听懂50%,第二遍可能听懂70%,如果反复听还听不懂的话,可带着问题参看文字材料,然后再听,这样可以更好地掌握所听内容。

如何转变中学时代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大学四年的学习是大学新生所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担任新生英语课程的教师要勇于承担这一任务,帮助新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益于新生四年的英语学习,而且有利于教师积极主动地贯彻教学思想,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如何转变中学时代的学习观念和学习策略, 以崭新的姿态迎接大学四年的学习是大学生所面临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首先是学习观念的转变: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强化英语学习的驱动力;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其次是学习策略的转变:重视语音语调训练;掌握科学的单词记忆方法;提高听力质量。

关键词:高校,英语专业,学习观念,学习策略,转变

参考文献

[1]苗菊.学习的主动者, 未来的开拓者——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英语学习, 1999, (11) .

[2]何其莘等.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3]王雪梅.漫谈单词的识记, 保持与重现[J].大学英语, 1999, (10) .

3.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篇三

一、构建开放、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这种开放式的师生关系是基于平等与尊重的前提条件下,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师生对话”为基础,旨在表明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简单给予的关系,教师也不再是对学生发号施令的权威,而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平等、民主的交往关系和“伙伴”关系。二是师生之间的“顾问”与“主人”关系。即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发展活动指明方向,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和“顾问”作用;而学生则是通过自主的学习活动,在与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能动在生成、构建自身和知识体系与能力体系,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开放教学过程,使学生各有所得在学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应重视创设民主和谐的心理环境和自主参与的教学情境

根据不同的课型,这种操作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应当根据教师的个性以及学生的情况等多种因素决定具体的施教措施。

第一,注重引导学生自学思考。“自学”,即学生自己看书、理解教材,教师指导学习的方法;找出重点划下来,发现疑问做标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看书思考,不仅给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为下一步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可以使学生养成勤思善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二,注意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进行数学探究并发展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23-7”的教学时,我让学生借助小棒研究算法,并组织了一次交流。一个同学到展示台边操作边说:“3减7不够减,可以把2捆拆开和3根放在一起成23根小棒,再拿走7根,就剩下16根了。”另一个同学把小棒举得老高,激动的说:“我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把一捆拆开后,和3根合在一起成13根,从这13根中拿走7根,剩下6根,再和另一捆合起来得16,即23-7=16”。我夸道:“真聪明!还有更好的办法吗?”话音未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说:“从23根里拿出7根,只要打开其中的一捆,移走7根,剩下3根,再把3根与另外一整捆合起来就是16了,所以23-7=16。”另一只小手也举得老高:“我先把3根单根的移光,再把一捆打开,移走4根,还剩下16根”。……同学们宛如一个个的小研究家,他们动手做起了数学,探究热情空前高涨。虽然他们最后探究的结果有的稚嫩可笑,不足称道,但这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通过摆一摆,移一移等亲身实践,体验了知识的产生这一过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教师为学生们提供的交流空间,更让他们汲取了众人的智慧,也丰富了他们解决问题的途径。探索成功后老师的充分肯定,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尊严感,激励着他们继续进行新的探索和创造。此后,学具成了他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自己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三、开放探索空间,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式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

还应开放学习空间,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去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实践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在感受新知的过程,根据已有的数学知识,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从而解决问题。第一、重视开展数学活动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数学活动课,让学生从生活和劳动中寻找数学问题,拿到活动课上来,自我设计,自我解决,并且在学生之间相互切磋、相互启发、互相交流。比如,开展数学竞赛、数学游戏、开展数学学习研讨和交流,举办数学讲座和展览。第二、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活用数学知识,让学生联系生活和劳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寻找数学问题。例如:在学生学习了米、厘米以及如何进行测量之后,让学生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测量身高、测量手臂伸开的长度、测量一步的长度、测量教室门的宽度以及测量窗户的宽度等活动,以此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理解,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同时,使学生获得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识性数据。特别是使学生通过对自己身体高度的测量,感觉自己正在成长的快乐。在这个活动中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实际测量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在生活中用。

4.转变学习观念 篇四

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因此,某种观念一旦形成,就会左右人们的行为和活动。而教育观念就是教育问题在人脑中的认识和看法。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例如:过去“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现在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都表现为不同的教育观念,即:教育观念有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积极与消极之分。因此,在教育观念问题上,既要善于继承,更要不断的更新,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观念.。学习了《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一书后,深受启发。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和更新异常迅速。据有关专家测算,假如知识按照目前的发展更新速度,今天出生的人,到他50岁时,所学的知识中将有97%是在他出生之后才产生的。因此,对于一个受教育者来说,愈来愈多的新知识和新技能有待其走出校门,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地继续学习来获得。唯有如此,才有可能跟得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学方法也需要有一个根本性的变革。传统那种学生听、教师讲的“满堂灌”,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的做法必须逐步改变,必须把教学重点放在开发学生的智能上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运用知识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这种能力显得尤其重要。

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以下几点:

1、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教育观念的先导性表现在教育观念对教育实践有着具大的作用,它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由于人的活动总是在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因此,先进的教育观念产生积极的教育行为,使教育获得成功;落后的教育观念则产生消极的教育行为,导致教育失败。

2、教育观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它决定了教师教育工作的方向是塑造教师教育行为的基础,是提高教师教育工作的重要一环。不同的教育观念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方向,也会使教师产生不同的教育行为,因此,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3对学生的认识上: 学生不是观众,不是看客,不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不是一个简单的受教育者。学生是一个有思想、有感情、有爱恨、有尊严、需要关注、需要爱、渴望承认的活生生的独立生命体。学生不是可以任意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学生有巨大的潜能,教育永远不能说“放弃”。学生的大脑是一个沉睡的巨人,教师就是唤醒巨人的号角,学生的大脑是一个丰富的金矿,教师就是金矿的开采者,质疑是潜能开发的“催化剂”,激励是潜能开发的“航标灯”。在培养学生上书中谈到有以下六变:(1)变注入式为启发式。(2)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3)变教会知识为教会学习——即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4)变单纯传授知识为知能并重。(5)变“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6)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等啊。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通过不断地学习来更新知识,转变教育观念。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社会的变革非常大。任何一份职业都需要职员的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知识,以适应社会大变革所带来的诸多落后情况。作为新世纪的教师,我们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头脑。从学习中,培养一种学术研究意识,拥有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敢为天下第一的思想精神!

5.转变学习观念 篇五

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必须用不断的学习来充实自我,不断的去研究学生,探索教法,这样才能够在教育的天地里占有一席之地。

要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头脑,关注教育学生。教师要系统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里特征、性格特征,用科学的方法教育他们,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对待,使他们健康的成长,对待智商高的、成绩好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激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奋斗;对待中等生,培养他们的上进心和勤奋刻苦的学习品质,培养他们的思维,相信“勤奋出天才”、“刀越磨越锋利”的道理;对待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用各种方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对学生的衣食住行关怀备至,对学生的道德情操时时记在心里,既像严厉的父亲一样去教导他们,要求他们,又像慈爱的母亲一样去关爱他们,既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爱。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寻找他们各自的闪光点,使每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得到全面发展。

要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焕发课堂活力。用满腔的热忱投入教学研究之中,提高教研能力。要在学校组织的课题研究中,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把课题研究落实到教学中去,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提高教研水平、教学水平。要在教学中,深刻领会素质教育的内涵,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逐步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焕发课堂活力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要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创造和谐氛围,提高学习效率。素质教育、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臵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标。要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学生的心里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发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学生的个性得到

了展现与培养:或臵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在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课堂上流动的是阳光,是平等、是和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才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整体素质得到增强。

要用扎实多样的训练,“授之以渔”,培养实践能力。死教书、死读书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教师应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将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图书馆:王欣 2012年4月24日

更新发展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习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当前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通过对教育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教书,更重要的在于培养人的能力。客观地讲,目前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还不够,学习实践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也不尽能始终坚守基础教育发展规律。因此,我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教学实践,深刻领会其内涵和精神实质,重点把握两个“深入”,一是深入学习;二是深入实践,特别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坚持做到以人才培养为本,以生为本,以师为本,始终把培养人放在首位。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使它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体现出来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积极转变观念,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

要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这正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要求,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是要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要积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动力是改革创新。树立和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大胆革除阻碍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积极深化教育体制、办学体制改革和教育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教育创新,不断将教育事业推向前进,更好的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好。

要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传播者,是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

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夯实教育发展的基石,推动教育事业的跨越发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科学教育发展观的重要目的。树立和落实科学教育发展观,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二、要结合工作实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

学习是实践的前提,实践是学习的目的。科学发展观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深化认识、增长才干、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务实是学习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空谈误事,实干兴业。学以致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要提高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水平,更要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自学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要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学习相关领域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素质。就我本人而言,既要着重加强积累语文教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又要提高关于学生管理方面的能力,转变观念,以学生为本。

1、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取人之人,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全面教学质量。要经常听课,积极参与教研室的座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认真研究教材,广泛阅读,深入细致地备课。要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3、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在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材施教,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力争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是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工作中要把坚持以学生为本,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就是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放在

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学生安危冷暖,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着力解决好关系他们切实利益的具体问题。

1、加强师德学习,为人师表。良好的师德是从师的最基本准则,要树立良好的专业形象、品德形象和师友形象,必须具备坚韧的意志品格、饱满的精神状态、严谨的思想作风、诲人不倦的工作态度以及和蔼可亲的教师特征。

2、改变工作理念,服务当先。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位臵,要转变观念,树立一种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踏实做事,多做好事多办实事,树立起“学生发展无小事”的思想,哪怕是一次谈话,都要以和蔼的态度认真对待。

3、科学评价学生,客观公正。力争通过教育引导、认真检查、科学考核,及时对学生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防止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及个人好恶去判断、评价学生,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家长负责。

总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跃升、不断形成共识和合力的过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科学教育发展观,深化对科学教育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深刻内涵、基本要求和指导意义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统筹兼顾,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要我们毫不松懈地坚持努力学习和刻苦实践,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实际工作,终身学习,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把“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切实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真真正正做到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教书育人,才能为培养未来合格的建设者,贡献自己的力量。

6.转变学习观念 篇六

一、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加强社区建设,是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和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战略举措,是面向新世纪加快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对于改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提高人民

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扩大基层民主,巩固基层政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实施社区警务战略,是公安机关顺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应对社会治安形势挑战,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提高驾驭社会治安能力,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是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城市社区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全面促进和保障社区建设的需要;也是公安机关转变作风,提高素质,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公安部和厅党委十分重视社区警务建设工作,把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做为公安警务改革的重中之重和突破口,目的是以此推动整个公安警务改革的深入开展,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的整体能力。为此,全省各级公安派出所指导部门和派出所一定要从公安工作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社区警务战略的重大意义,深刻领会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顺应时代潮流,坚持与时俱进,迅速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社区警务建设上来。要着眼全局,深入搞好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基层意见,精心谋划社区警务战略的整体思路、目标、措施,积极主动地为各级公安机关党委当好参谋和助手,指导和推动我省社区警务建设的全面开展。

二、牢固树立机遇意识,打好社区警务战略的主动仗。社区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公安机关如果不能及时了解掌握社区建设的发展动态,及时把社区治安工作的设想融入到社区建设之中,就会错过一次深化基层警务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给社区治安工作带来被动。因此,全省各级公安派出所指导部门要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紧紧抓住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的有利契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只争朝夕的精神,打好社区警务建设的主动仗。各级公安机关特别是派出所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克服与己无关、等待观望的思想,坚持超前思考,主动参与,积极协调,精心指导,努力做到社区建设发展到哪里,社区警务建设就跟进到哪里。要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前介入,当好参谋,积极提出社区建设中加强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有关建议,为今后有效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打好基础。

三、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社区警务建设。搞好社区警务建设,派出所指导部门和派出所责无旁贷,必须知难而进、奋发进取,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社区警务建设,在改革中施展抱负,在发展中建功立业。要加强学习,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内外社区警务建设的相关知识;要精心谋划,研究制定社区警务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要积极调研,及时总结和推广社区警务建设的先进经验;要加大投入,树立人往一线走、钱往一线投、物往一线用的指导思想,在警力和财力上向基层倾斜,不断开创社区警务建设的新局面。

四、牢固树立创新意(来源:好范文 http:///)识,积极探索新型警务模式和工作运行机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治安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基层公安机关原有的警务机制和工作模式已远远滞后于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因此,全省各级公安派出所指导部门和派出所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的束缚,积极研究探索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工作新机制。尤其是各级派出所指导部门要切实改进思维方式和指导方法,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总结和推广新鲜经验,积极探索以社区警务建设为平台,以警力下沉、警务前移为基本条件,以诸警联动、社区辅警力量协作配合为主要工作模式,以治安信息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技术手段为依托的警务运行机制,促进警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公安工作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上级指导部门还要注意给基层派出所多出主意,把握方向,搞好宏观指导,多给基层大胆实践和探索的空间和舞台,做到指导而不是指令,支持而不是干预,服务而不是刁难,只要符合厅党委确定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都可以允许基层大胆地试,大胆地创。要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把那些好的途径、办法和新鲜经验认真加以总结推广,充分发挥典型带动的作用,为各地警务改革提供借鉴和帮助。

五、牢固树立群众意识,创造性地执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公安工作的根本方针。在实施社区警务战略中,各级公安派出所指导部门和派出

所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积极自觉地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执行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把保社区平安,为群众服务做为派出所和社区警务室的“第一要务”,把“做好群众工作”做为对社区民警的基本要求,进一步促进社会治安工作由公安机关孤军奋战向社会联动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公安机关的群众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人民群

众对公安机关的业务水平、服务质量要求更高。因此,在社区警务工作中,要不断拓宽为人民服务的领域,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让人民群众从社区民警的言行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进一步拉近社区民警与群众的感情和距离,充分调动社区群众参与治安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7.转变观念天地宽 篇七

尽管现在工作是不好找, 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就业的机会。我们看到, 一方面是严峻的就业形势, 一方面是基层人才缺口巨大, 急需各类专业人才。在我国相当多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 多年都无法引进一个大学生。我国目前仅村官就需要500万名。相关部门统计显示, 每年社会新增就业机会大约为700万至800万个, 而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则大约400多万人。这一数字说明大学生有着相当大的就业空间。

既然大学生数量从总体上还是缺乏的, 为什么又会出现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有关大学生就业难现象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是大学专业设置与时代发展相脱节。二是人才市场机制不规范、不健全。三是多年来大学不断扩招。四是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用人观念。五是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但以上等等大都是强调了外部原因和客观环境, 在主观上, 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也是导致就业难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如全国人大代表任正隆说:“大学生不好找工作不能只从外部环境找原因。现在大学生竞争能力太弱, 而且在就业当中还存在着高不成、低不就的不良心态, 就业思路应该转变。”

中国自古就有“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说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大学生一直被称为“天之骄子”, 是时代的宠儿。整个社会以往的观念是, 大学生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 大学生就是天然的候补“白领”。在这种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普遍出现就业观念上的偏差, 职业定位较高, 难以屈就。还有许多农村来的大学生, 把“上大学进而在城里找个好工作”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 觉得好不容易从农村考入高校, 毕业再回农村没面子。加上现在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娇生惯养, 在择业取向上多数希望到环境舒适、工作轻松、待遇丰厚的地方。

在这些就业观的影响下, 很多大学生都只愿意留在大城市就业, 不愿意从基层做起, 不愿意到那些急需人才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愿意去大企业、政府机关就业, 不愿意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工作。资料显示, 近年来, 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8%, 在京、沪、津、鲁、苏、浙、闽、粤8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的毕业生占了总数的57.6%, 而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19.2%。即便是来自县镇和农村的毕业生, 也有约70%选择在大中城市就业。另据调查发现, 我国应届大学毕业生收入预期高估幅度在40%左右, 远远高于美国和欧洲等国的10%左右。

由于毕业生存在就业观念陈旧、择业定位偏差、缺乏吃苦精神等主观因素, 在就业中出现了好的干不来, 差的不愿干, 高不成低不就“有业不就”的现象, 使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更加突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向大众型迈进, 以及社会对于大学生需求的调整、就业竞争的加剧, 大学生也必须调整自己的就业观念, 纠正择业定位上的偏差, 从择业误区中走出来。

首先, 要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美国, 大富豪的孩子七八岁时可以在街头为别人擦皮鞋挣零用钱;在经济不景气时, 大学毕业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到餐馆应聘求职。俗话说, 行行出状元。无论是上山还是下乡, 还是从最底层最没有“出息”的起点干起, 只要是尽己所能, 对社会有利, 一样是展现自己的能力, 一样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其次, 面对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大众化教育必然导致大众化就业, 高校毕业生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阳春白雪”, 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 正确判断整体的就业状况, 根据市场实际状况, 主动调整择业期望值, 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 要树立志在四方的抱负, 到中小城镇、农村, 到基层、西部省区寻找发展的空间。

第三, 先就业后择业。有些大学生片面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经济社会发展的事实越来越证明, 不断改变生活环境、寻找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是现代人的特征之一。在一个岗位、一个单位工作几十年的事情, 在现在的社会已不复存在了。因此, 高校毕业生没有必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 完全可以先就业, 在这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 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 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

第四, 自主创业开拓就业新天地。国家及各级政府十分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并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多数毕业生满足按部就班, 只希望找一个好单位, 做一个好员工, 缺乏开拓创新胆识, 缺乏艰苦创业精神。创业实际上就是创造就业机会。大学生要注重发挥自己的创意, 争取变择业为创业。中国科学院院士、全国政协常委姚守拙建议, 通过加强创业意识培养, 让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紧张的就业形势。

第五, 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现在, “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方面之一。另外, 有些大学生平日在家过度依赖父母, 缺乏必要的独立, 有的甚至在应聘时还要父母陪同, 自己都不敢说话。如此这般, 哪个企业还敢聘用他们呢?因此, 大学生应注重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积累工作经验。同时加强独立性, 不断提高自己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 越是就业难, 大学生们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既不要好高鹜远, 也不要为一时的找不到工作而自暴自弃。应该以扎实的知识准备、求真的精神、谦虚的态度、顽强的毅力勇敢地面对现实, 去闯荡摸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当然, 客观环境也是要改善的, 例如政府加强人才市场建设, 完善就业政策, 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 转变用人单位用人观念等, 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更有力地保障大学生就业。

8.形式转变重要观念转变更重要 篇八

关键词:职业教育 形式 观念

按照教育部要求,从今年开始,全国将有600所地方本科型院校实行向应用技术类、职业教育类转型。这一决策,说明了我们国家在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心。这样的决策,打通了职业教育的“断头路”,构建了职业教育的“立交桥”,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的互通。这些高层释放的信号,预示着职业教育的第二个春天即将到来。然而,在这样的喜人的形势下,作为职教人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一、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回顾中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历程,所经历的辉煌时期是在20世纪的80到9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中职毕业生是国家包分配、包就业,而且是干部身份,可以说,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很高,自然赢得了社会的青睐,吸引了大批的优秀中学毕业生报考中职学校。

然而,这种辉煌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中专学校毕业生不再由国家安排就业而改成自谋职业,特别是其干部身份迅速消失。而这些毕业生往往成为了一线劳动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的比例太低。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的大量扩招,职业教育发展陷入了长时间的低谷徘徊。虽然国家在近期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发展职业教育,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特别是中职教育的下滑趋势。原因其实很简单: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和铁饭碗意识。安徽省教育厅厅长曾经不止一次在干部大会上说过这样的话,原意大致是:都说要重视职业教育,请问在座的各位有哪家的孩子是在职业学校读书的?又有谁原意让自己的孩子进职业学校学习?是的,看看现在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孩子,公务员和领导干部家庭的子女寥寥无几,他们和所属的家庭在社会上属于典型的弱势群体。

现在一提到我国劳动者素质低下,人们首先指责的是职业教育,认为是培养他们的职业学校没有尽到责任。但究其原因难道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吗?现在需要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可接受教育的对象大部分基础偏差、存在问题较多。在职校短短两年之内能够教会他们做人的基本道理,使其人文素质和修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已经是十分不易了,再要想培养他们掌握相关技能,成为高素质的技术工人更是难上加难。还有一些中职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特色不明显,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无法与企业做到无缝对接。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办学质量,这样的培养效果显然不能做到让人民满意。

二、办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笔者以为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使职业教育真正让社会认可、人民满意。

1.顶层设计

我们要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使专业技术工人的收入同比高于(至少不低于)机关事业单位干部,真正体现劳动者创造财富的价值;要提高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使劳动者最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让学生到职业学校学习不再是出于一种无奈,而是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和幸福生活的另外一种选择。要求企业接受就业准入制,技术岗位做到持证上岗、竞聘上岗,使这些一线高素质劳动者、技工的工资总额在企业人员总经费中占据一定份额,并且所占份额能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2.学校要加快自己的发展

学校最关键的还是要有自己的办学内涵和特色,必须打破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密切与企业的联系,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要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衔接,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的人才评价机制。

三、笔者学校的办学实践

近年来,笔者学校以面向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随着“建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概念的提出,大批涉及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等产业的企业进驻安庆及其周边地区。为满足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学校通过走访全市经济开发区的诸多企业,详细了解企业当前和中远期人才需求状况,从而制定了相应的办学措施。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设了建筑工程、电子商务等新专业。只有将办学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才能使学生做到学中做、做中学,才能让学生学到真本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职业学校才能得到家长的欢迎、得到社会的认同。

上一篇:东钱湖之行作文450字下一篇:XX政务服务中心考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