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

2024-09-13

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共2篇)

1.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 篇一

一、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是教师服务的主体,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的特殊环境。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这样的氛围,对身处其中的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使学生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能够放松地参与教学,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拉近距离,使学生充满自信。

二、优化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我们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太多,总是怕学生听不懂、学不会。例如在古文阅读的教学中,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约束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毫无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愉悦的氛围,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获得学习的乐趣,培养健康的个性,唤起求知的欲望,强化学习的动机。

三、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浅谈一三六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主体意识中的作用 篇二

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要使学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愉悦, 从对具体学习活动的兴趣, 转化为对语文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的探求, 逐步把自己的学习与远大的理想联系起来。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方面, 我总结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营造主体发展的环境

在与学生每日的接触中, 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调整, 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和为学生服务的思想, 打破传统教学中老师“一言堂”的“专制”现象, 实现教学的民主化。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在教师眼中, 学生不应只是教育对象, 而更应是真正意义上的新生主体, 是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政治家和诗人, 是新世纪的开拓者和创造者。他们在向教师学习新知, 又在调动自己的潜能思考、质疑、解难、创造。所以,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学生们始终处于活跃的发展状态。他们需要一定的指导, 是教师服务的主体, 又是教师最理想的合作伙伴。

课堂是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场所, 也是教师展开教学的特殊环境。我设法在课堂内创造一种平等的民主氛围, 这样的氛围, 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教室环境和教学气氛的改善, 学生能逐渐消除对课堂教学的紧张感, 放松地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 改变过去被动听课的状态。教师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故意暴露自己的“弱点”, 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神秘感, 拉近距离, 使学生充满自信。还可以离开讲台, 走到学生中间, 或者让学生讲, 或者坐到学生位子上, 进行角色互换, 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二、培养兴趣

从现代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不仅有导学作用, 而且具有情感上的感染作用。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交流过程, 又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应力求挖掘教材中健康愉悦向上的情感去感染学生, 使其产生强烈而积极的内心体验, 从而把自已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 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语文教材都是文质兼美的精品, 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资源, 或以高尚的情操震撼人的心灵, 或以完美的人格涤荡净化人的情操, 或以哲理启发人思考, 或以美感熏陶人……总之, 语文教学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情感资源。教师用自己的真情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 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苗, 使学生真正被文章蕴含的美感所折服。一旦学生的心灵“情弦”鸣响, 情感的火苗燃起,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会迸射出生命的活力, 学生就会在情感的震撼、美感的愉悦中取得强大引力效应。作为主导者的教师对“情弦”点燃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 我们可以用饱满深情、积进向上的导语去感染学生, 从而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例如《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一文, 先满怀深情作如下开场白:“同学们, 我们都有一双能感受世间万物的明亮的眼睛, 都有一双能表现喜怒哀乐的清澈的眼睛, 然而两耳失聪、双目失明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海伦·凯勒, 是怎样面对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呢?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一种自我超脱的精神, 一种追寻美和崇高的精神。而我们将以怎样的精神珍惜拥有, 面对未来的挑战呢?”如此感人的话, 很有可能引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共鸣, 产生一种奋进, 引起学生兴趣, 为良好教学打下基础。

其次, 可借助课文本身的情感力量, 来调动学生情感。我们语文课本中, 大量课文都蕴含着丰富思想感情, 教师可借此来感染学生, 拨动学生的“情弦”, 如《谏太宗十思疏》第一个教学环节, 教师可满怀深情地把课文背一遍, 背诵结束时赢得学生雷鸣般的掌声, 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 自己本身就有了学习的动力, 就不必担心课堂气氛僵化了。

最后, 在教学中可采用立体情感感染法, 将音乐、美术、语言三种艺术手段完美结合起来, 充分调动学生手、脑、眼、耳、口多种感官, 创设艺术教学情境。第一, 以生动的画面牵动学生对情境的体验。如《装在套子里的人》, 先不让学生看课文, 而是让学生看课本前的彩图“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 让学生找到别里科夫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 再结合图看课文, 细细领会套中人的形象, 这样学生由感性到理性, 对人物就有了充分的认识, 从而体会契诃夫创作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第二, 以震撼心灵的音乐激发学生对情境的感悟, 一首感情幽深的《懂你》, 激起学生对母亲的思恋, 对母爱的感悟, 由此曲导入很自然地想象出《我与地坛》中伟大母亲的形象。

三、优化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评判教学的优劣, 重要标准之一是教学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包办代替太多, 总是怕学生听不懂, 学不会。例如, 古文阅读, 老师逐字逐句地翻译, 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剥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过程仅仅是机械的模仿过程, 毫无创新意识。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喜新好奇、情绪易变、趣味多样。针对这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法要尽可能做到生动形象、灵活多样。通过新异刺激, 引起学生的兴趣, 创设愉悦的氛围, 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眼、手、口、脑的各种活动, 获得学习的乐趣, 培养健康的个性, 唤起求知的欲望, 强化学习的动机。

1. 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习。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 人物个性也很生动、突出。学生在学习时很有兴趣。教师运用角色变换训练, 使学生变成作品中的人物, 有利于调动情感因素,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教学《鸿门宴》时, 我让学生自己写剧本, 分角色扮演文中的刘邦、项羽、范增、樊哙, 然后在班里演出。在活动中学生提高了语文修养, 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

2.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投影、录像、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好处。它们不只有声、像, 还有动画效果, 枯燥的教学内容演化成有声、有色、有像的东西, 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同时还可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3. 下放评定权给学生。

上一篇:加入生活部自荐书下一篇:法制宣传教育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