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专业排名

2024-10-14

中南大学专业排名(共8篇)

1.中南大学专业排名 篇一

专业排名比大学排名更重要

近日,著名大学排名机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英国教育组织Quacquarelli Symonds(QS)等相继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大学排名报告。

对习惯了参照排名选大学的中国学生来说,大学榜单在留学申请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大学排行榜可以参考,但不能迷信;就读名校固然出彩,但个人能力是比名校头衔更有用的“敲门砖”。

不同排行榜,参考标准不同

QS今年的榜单中涉及81个国家的3800多所高校,最终有916所上榜。从具体排名看,今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蝉联榜首,斯坦福大学由去年的并列第三升至第二,哈佛大学则由去年的第二降至第三。榜单中前10名的分布情况和去年类似,由5所美国大学、4所英国大学和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共同组成。

由于不同排名体系参考的标准不同,很多时候,在不同的榜单中,同一所大学的排名大相径庭。USnews的大学排名有美国大学“琅琊榜”之称,今年的榜单中普林斯顿再登榜首,哈佛大学依然排在第二,芝加哥大学与耶鲁大学并列第三。

8月15日,上海交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现已更名为“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公布了最新一期榜单。在这份排行榜中,哈佛大学蝉联榜首,紧接着是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剑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老牌名校。榜单列出了全球领先的500所研究型大学,其中美国有137所,入选数量最多;中国有54所高校入选,位列第二;德国有38所,英国37所,澳大利亚23所,法国22所。

每年的大学排名都会引来关注和争论。有人因为自己的学校名次提升而暗暗自喜,也有人因为母校排名突降而困惑。在现居美国的独立留学顾问张艳看来,中国学生和家长笃信排行榜无可厚非,但更重要的是,要会看排行榜,不同的排行榜参考的标准不一样,翻阅前一定要弄懂每份排行榜的具体参考系数。

张艳告诉《青年参考》记者,QS世界大学排名在国际上认知度很高,调查的规模也最大,但它索引的标准中“学术领域同行评价”占了40%的权重;《泰晤士报》的大学榜单把三分之一的权重给了大学论文影响力,换句话说,在《泰晤士报》眼中,学校教师发表的论文数量和引用规模更能代表学校的教学质量;USnews的大学排名,评选的主要标准是录取率、毕业率和捐款率等。

张艳说,美国个别院校会根据这些榜单的评审规则,想尽办法提高排名。很多院校有自己的办学宗旨和价值取向,排名时很难把它们套到同一个模式中去。对中国学生来说,排行榜只能起到参考作用。“大家在选择院校时除了看大学整体排名,还要关注其专业、就业方面。学生可以先分析什么是自己的强项,然后在专业与学校排名间做个相对平衡的选择。”

留学前:借大学排行榜“量体裁衣”

纵观全球大学排行榜,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院校上榜者寥寥。实力差距固然是部分原因,但英国《每日电讯报》指出,“一些法国媒体认为,目前的全球大学排行榜评价标准侧重于英美,倾向科学研究而忽视教育及人文科学,偏重综合性院校而忽视专业性院校”。

现于德国留学的云南学生黎庆(化名)对此感触颇深。从北京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硕士毕业后,黎庆赴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读博士。柏林自由大学的前身是著名的柏林大学,也是首批获得德国精英大学称号的高等学府,其人文学科在世界排名前列,建校以来培育过数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在黎庆看来,德国大学虽然声名远扬,但在全球高校排行榜上名次一直较低,排进前100名的只有海德堡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作为一个曾对全球高等教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国家,德国的大学实力和外界的排行不匹配。

黎庆认为,目前知名的几个大学排行榜,大多以全科教育的综合实力来考核,而德国几乎没有综合型大学。如果按照专业排名的话,德国很多大学的排名极靠前,比如计算机领域的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机械类的亚琛工业大学等。此外,德国还有大量顶尖的独立科研机构。

“德国虽是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也是西方文化中值得一观的一道奇异风景,但德国很多学校几乎不设哲学专业,比如我所在的柏林自由大学,它的人文社科在欧洲很有名气,但它的医科独立了,又没有工科,这样的情况挤进QS前100都很难。”黎庆说。

大学排行榜对学生来说究竟有什么意义?张艳告诉《青年参考》记者,每个人的留学目的不同,大学排行榜可以帮助你“量体裁衣”。比如,有的学生希望日后在美国就业甚至定居,那就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专业知名度较高的学校,因为专业排名对应着它的市场认可度;有些学生考虑日后回中国发展,那在择校时要考虑目标学校在中国的知名度,专业的排名要放在次要位置。

学成后:“很少有人关注你的名校光环”

从国内大学本科毕业后,安徽姑娘赵楠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留学。在她看来,追求排名的做法无可非议。从学生做出留学决定的那一刻开始,每个选择都意义重大,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每年动辄几十万的花费,在几千公里外一个人生活,没人愿意承受错误选择带来的巨大风险,这时,相对权威的大学排名能给很多人清晰、直观的认识。

“不过,中国学生对排名有种近乎迷信的追捧,家长也有很严重的名校情结。”赵楠对《青年参考》表示,在澳大利亚,情况截然不同。

“澳大利亚本地人对大学排名没有什么感觉,名校光环并不会给你增光添彩,来自普通大学的学生也不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雇主更看重毕业生的性格、专业和应变能力,学校名气虽也是参考因素,但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赵楠说。

有中国媒体指出,学校名气不该成为决定学生价值的主要标准,排行高低不该成为衡量学校实力的重要指标。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被认为是南半球首屈一指的学术重镇,连续几年在QS及《泰晤士报》的榜单中名列全球前40,但当地最受雇主欢迎的大学和毕业生就业率最高的大学是墨尔本皇家理工学院,可见学术和就业是两码事。

张艳表示,能进入排名靠前的大学肯定是好事,但拿未来的就业来说,专业排名才是重点。除了顶级院校之外,在各大机构评出的榜单上,排名100到500的学校其实没有实质性差异,学生择校时最好结合专业、地域、奖学金等因素通盘考虑。

2.中南大学专业排名 篇二

关键词:大学排名,产生,作用

2010年网大网站上登载了一则消息, 具体内容如下:经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专家评议, 43所高等学校 (其中新设置高等学校42所、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1所) 获得通过。这43所学校中, 高等专科学校4所, 本科学校22所, 16所学院更名为“大学”……[1]然后下面是一系列打算更名的学校名单。对于上述消息, 腾讯网上跟贴的4条评论中, 有3条对此表示了不满, 只有一条表示赞成。

看完这则消息, 忍不住又对当今日益风行的大学排名进行了再思考。

一、大学排名的产生

应当看到, 大学排名的产生不是无中生有, 而是有其社会背景和实际需求的。

美国的大学排名最早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目的是为了满足了人们了解美国高校的有关信息的需求, 提供信息从而帮助消费者决定去哪一所大学就读。大学教育是学生有生以来所做的最重要的也是最昂贵的投资决定之一。因此, 最早进行大学排名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认为美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应该掌握足够充分的有关美国高校的可比信息。

而对于中国, 大学排名的产生有内外两种因素:一方面, 中国大学排名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 大学排名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解放后中国大学的筹建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国家统一筹划而产生。20世纪70年代末, 在看到单一的计划经济受到严重挫折时,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了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情况下, 鼓励发展一些必要的有益的经济成分, 并把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调节手段引进来。所以, 从这个意义上, 大学排名是中国市场经济在大学教育中的一种反映, 是高等教育进行竞争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 中国大学排名的产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世界大学排名的影响。在进行改革开放之后, 国人在打开国门走出去的同时, 也引进来不少新鲜的事物。在国外大学排名如火如荼展开宣传之际, 部分国人也开始对中国国内的大学产生了进行排名的思想, 其初衷有相当一部分也是出于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标准———虽然这标准未必就完全真实地反映了实际。

二、大学排名的作用

1. 为学生择校提供参考。

正如市场经济的产生有其社会现实需求一样, 大学排名的产生同样如此。大学排名最初的目的是为那些即将报考大学的高中生提供信息, 满足他们了解高校的愿望。而这些消费者除了那些即将进入大学的高中学生外, 还包括那些望子成龙的学生家长们。由于在现代社会里, 高等教育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都是一项相当重要的核心内容, 所以, 各位家长围绕此所进行的努力也是长期性的。在中国, 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 很多家庭都把子女的教育问题排到了第一位。不仅仅是在即将进入高考的高中阶段, 在初中, 甚至在小学、幼儿园, 这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就把对子女的教育作为了除工作之外的首要内容。妈妈们交流最多的话题往往是围绕子女的教育展开:孩子的择校问题, 排位问题, 教辅教材, 孩子们的每一次考试, 奥数、英语等形形色色的培训班……许多妈妈们在有了孩子之后,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在家做专职妈妈, 完全围绕孩子的学习、生活运转。所以, 大学排名对于她们来说也是一个关注的焦点问题。

2. 为用人单位提供标准。

随着排名工作的日益深入和当前遍及世界的就业困难, 许多用人单位为了提高招聘门槛, 纷纷把用各种指标评选出来的高等院校作为“准入线”。现在很多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的第一学历必须是进入“211工程”甚至“985工程”的院校。据中国网报道, 2009年11月, 在武汉某大学露天体育场举行研究生双选会上, 某博士毕业生的简历被退回。招聘单位人事处副处长说, 退回的原因是由于该应聘者的第一学历为专科, 不符该校招聘条件。该单位的用人需求表应聘的岗位要求“各阶段学历均为211以上院校”。该校外语学院俄语专业教师岗位, 指名要各学历阶段都毕业于北外、上外的博士, 艺术学院多数专业教师岗位指定“八大美院或国外院校”;应用学院数学类专业的教师岗位, 则直接提出“第一学历211院校”的条件。从这一点出发, 排名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情况并进行挑选。

3. 为资源配置提供引导。

这里的资源配置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对高校的投入支持。在许多国家, 政府对于大学的投资占据了高校资金的一个重要部分。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 许多大学的资金都依赖于政府部门的支持。在中国, 好的大学获得政府资金的支持更是明显。比如对于进入“985”工程的大学, 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直接投入占据了相当的份额。占据排名前两名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分别获得来自政府部门的18亿拨款, 紧随其后的浙江大学分别获得来自教育部和浙江省的7亿共计14亿拨款, 然后是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各自收到的中央、地方相关政府部分的12亿拨款。其次是来自社会各界对于大学的各种支持和捐助。一些热心教育和慈善的捐助个人和集团对于排名靠前的大学总是情有独钟, 除了直接的金钱资助外, 还包括直接修建教学楼、图书馆或者捐赠实验仪器教学用具等。而那些排名靠后甚至名不见经传的院校对此只能是望洋兴叹、望尘莫及。最后, 优秀的学生和优秀的教师也对排位靠前的大学青睐有加, 不论是高考学生还是留学归来的专家学者, 总是首选各项指标排位靠前的院校。

4. 为高校发展提供竞争。

大学排名的出现对于各国高校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 这同时迫使各国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领导不得不重视起高校的排名次序, 并在一定程度上视其为维持和建立大学地位和声誉的参考指标。尤其是当看到一些排名直接影响到利益相关者的决策, 比如资助、捐款等等时, 高校对此更加展开了新一轮竞争。除了巩固和加强各自的优势和重点之外, 过去一些不太注重评价指标的高校开始更加重视相关评价指标, 比如对于学术水平的重视、对于毕业学生离校就业后的关注、对于学校长远发展的谋划。很多大学在大学排名和其他指标排名引导下, 纷纷出台许多激励机制, 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优秀人才的加盟和教职员工的创造性工作。

三、质疑引发的思考

尽管大学排名有其现实需要性, 但是, 从大学排名的产生开始, 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 对于大学排名的质疑就没有停止过。在美国, 不断地有对于大学排行榜进行否定的声音。2007年4月, 英国剑桥大学首位女性校长艾莉森·理查德教授在汕头大学作演讲时就表示对“单凭某一泛泛标准而对大学排名”的做法持保留意见。“虽然看到剑桥大学在大多数排名表中位次都不错时, 我还是忍不住高兴。但事实上, 大学之所以卓尔不凡, 不仅因为这些大学具备了在世界范围内使它们成名的一致性, 还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独特性。这些独特性使我们很难根据一个泛泛的标准对它们进行排名, 甚至这种排名本身很有可能毫无意义。”[2]

来自公众的质疑情有可原, 理由之一是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不尽相同。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同一所大学, 由于不同的排名者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 经常在名次浮动上相差颇大。其次, 由于大学排名的许多机构对大学的排名属于非政府行为, 所以导致某些院校为了提升本校的排名不惜弄虚作假, 甚至拉拢排名者。比如随着大学排名的愈演愈烈, 很多大学为了提升自己的一些排名指标———如学术论文、科研成果等———而进行粗制滥造, 由此出现了不少学术欺骗行为。如闹得纷纷扬扬的“井冈山大学两讲师学术造假”事件。而大学排名机构和某些高校之间也存在一些“猫腻”。比如, 媒体曾曝出某大学为了提高名次给某排名者赞助, 天津某大学校长也透露曾有一家排行榜的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 遭到学校拒绝。某大学校长在一次访谈活动中也披露“排名赞助费”的存在。这为大学排行榜的质疑者提供了新的证据。这位大学校长指出:“第一, 所有这些 (大学) 排名没有任何一家向学校要过数据, 数据来源我认为至少是不完整的;第二, 所有排名没有一家请过任何同行专家评议, 都是课题组自己排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它需要改进。当然, 排名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但我们不能简单跟着排名走。”

事实上, 由于大学排名市场缺乏规范, 众说纷纭的排行榜为高三考生及高校都带来了困扰。一些排名机构将相关“产品”通过媒体公布, 或以“大学指南”类图书牟利。在不同的榜单上, 同一高校的排名有时大相径庭。这甚至引起了高校学生之间的网上“口水战”, 如排名机构网大公司主办的“大学排行”网络论坛上, 充斥各校学生之间的谩骂。

此外, 有关用人单位在招聘职员时采用“非某某工程院校不要”的做法也颇值得推敲。这让我们提出怀疑:难道只有排名靠前的名校才能出人才?其他一般大学就不能出人才?任何将问题绝对化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不过, 尽管大学排名存在种种为人所诟病的地方, 但是, 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社会, 良好的大学排行榜还是必须的。从本质上讲, 对人或事物进行排名的思想来源于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比较方法。正是通过比较, 我们才能够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 大学排名也是这样。或许, 正如“学院”改名事件一样, 从“学院”到“大学”未必就真能促进自身发展一样, 很有可能把自己原来的特色都丢掉了, 只有建设有自己特色的各类院校才是根本。大学排名同样如此, 只有健全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在将来的发展中不要过于注重综合大学排名, 而要更注重高校的各专业排名, 让所有大学都能参与进来加入竞争, 才能促进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http://bbs.netbig.com/viewthread.php?tid=12671&extra=page%3D2.

3.中南大学专业排名 篇三

相对于高中学生留学重点规划时间安排,在校大学生的留学规划需要兼顾专业选择、职业规划和时间安排,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目前出国留学已成为不少在校大学生计划内的事。据了解,本科毕业后大部分学生会选择三个方向:读研、就业、出国留学。

事前规划

内地读研每年要花费大约5万元,毕业之后就业的情况在研究生扩招的情况下不见得比本科生好很多。如果按照目前3000元/月的平均工资水平来看,要收回读研的投资需要3-4年。如果选择留学的话,最理想的状态下拿到全额奖学金,每年3.5万-4.5万美金的全奖用于生活绰绰有余,勤奋的学生通过打工,还可以有一定的积蓄。

而选择出国留学,需要的前提是:大学四年优秀的GPA成绩,优秀的Personal Statement(个人陈述)和推荐信,优秀的语言考试成绩。这几项的准备时间,远远超过做简历求职和准备研究生考试。

在校大学生准备留学,除了规划时间安排,更应注重规划专业选择,不要为了留学而留学。准备留学是个艰辛的过程,如果想将来在美国谋求像律师和医生这样的高收入职业,那事前规划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

时间规划

在时间规划上,出现一个矛盾的问题:大三的专业课多,而大学期间的GPA又影响offer和奖学金,如何协调这个关系呢?

若英语基础比较好,可在大二的时候准备GRE的考试。考完GRE之后大三再考TOEFL,就非常轻松了,不用涉及太多的精力。这对大三学生直接阅读原版的专业图书有很大的帮助,且GRE成绩的有效期是5年,考生也可选择在国内读研再出国。

专业规划

留学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就业,无论是准备留在国外还是回国工作,大学的专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将来职业的取向。相对于高中学生面临高考需要规划好留学准备的时间,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后的就业,最主要的应该规划好专业的选择。

兴趣爱好是首选

部分国外的大学学习强度是超过国内大学的,学生若本身对专业没有兴趣,根本无法完成学业。无论在国外申请大学入学还是导师面试的时候,都会问学生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和学生对这个专业的想法。如果学校认为该学生是为了混文凭或者移民才选择这个专业,考试就很可能不通过。

目前部分家长和学生看着技术移民的清单选择专业,但是这个“稀缺专业清单”是会不断更新的,例如今年澳大利亚的技术移民清单就从原来的包含约400个专业大幅减少到100多个,部分为了移民的学生就只能重新转专业了。

职业规划需提前确定

若申请研究生课程,专业最好与国内大学匹配,如医学类背景的还是选择医学类专业,不然签证将很难通过。若大一或者大二打算通过留学转专业的同学,就要及早申请。国外的大学一般到大三才开始进入专业学习。对于目前国内准备留学的在校大学生,建议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再选择要读的专业。

具体来说,如果想回国内工作的,金融类、IT类和医学类是国内重点引进的海归人才。而打算留在国外工作,则要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结合不同国家的技术移民专业清单选择,但是这个清单是会不断改变的,存在一定风险。

专业排名比学校排名更重要

我们在国内,可能大家都看着学校的名气,觉得清华北大是最好的,但是在国外,专业的名气比学校的名气更重要,关键是学到知识。

4.全国大学金融专业大学排名 篇四

作者: 万抒看 2012-12-30 18:07 [查查吧] 来源:)下辖财政系、货币金融系、应用金融系、保险系和电子应用中心,附设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并拥有现代模拟教学实验室和设备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该学院汇聚了我国金融学、财政学领域的一批著名学者,教学与研究力量雄厚。现有教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2人;副教授29人。此外,该院还聘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的财金人士担任兼职教授。

该学院学术成果丰硕,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数十项,数次荣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奖;该院还与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有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多方位的教学合作,并于2 0 0 1年设立“黄达——蒙代尔讲座”,这是目前财政金融理论前沿动态的最高层次学术讲座。学院设置了“华泰保险助学金”、“中国建设银行奖学金”等专项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

财政学专业

财政学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它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同时也研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专业是建国后我国最早设立的财政学学科点,在财税领域一直享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并被教育部评为财政学专业的国家重点学科。该学科点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方针,力求培养既懂财政税收基本理论又通财税实务的应用型人才。几十年来,该学科点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他们以扎实的理论功底以及良好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核心课程: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公司财务、税收制度与管理、社会保障、国有资产管理、国债市场与管理、资产评估、公共部门财务与管理、企业税务筹划、国际税收、税务代理、所得税会计、计算机税收征管实务等。

就业去向: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及政府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各大银行及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以及报社的财经报道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等。

税务专业

该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是近年来社会需求增长较快的一个新设专业,它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税务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培养学生理解国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以及分析企业税务发展战略的能力。

核心课程:税收经济学、商品税制、所得税制、财产与其它税制、税务管理、税务会计、国际税收、税务稽查、税务代理、税务筹划、转让定价税务管理、税收电算化、外国税制等。

就业去向:各大公司的税务部、各大银行及企事业单位的财会部门、会计师事务所及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政府财税部门等。

金融学专业

该专业是中国人民大学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拥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不断探索教学改革,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已开办的“中美金融实验班”和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联合培养的经济金融硕士,不仅实现了人才教育的国际化,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受到学生和社会的一致好评。该专业培养高层次的金融人才,要求毕业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扎实的理论功底、过硬的专业能力、娴熟的英语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核心课程:金融学、公司财务、财政学、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保险学、证券投资学、投资银行学、固定收益证券、金融工程学、证券投资技术分析等。

金融工程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是教育部最早开设金融工程专业的五所大学之一,该专业2002年开始招生。该专业以现代金融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创新为核心,综合运用以数理分析为中心的现代金融理论、工具、技术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金融问题的一门新兴金融学科,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主要培养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人才、大型企业的财务管理人才、金融技术与开发暨金融风险管理人才。

核心课程:金融学、财政学、金融工程、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金融数学、公司财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证券投资学、计量经济学、随机分析与随机控制、信息经济学、多元统计分析等。

信用管理专业

该专业是教育部2002年批准并开始招生的新专业。该专业以信用信息为研究对象,以信用风险管理为核心,以提供信用产品与服务为宗旨,是集管理、金融、财务分析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该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掌握数理统计和计量经济基本分析方法,并在信用分析与管理方面具有深厚理论基础和应用能力的高级信用管理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公司财务、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学、公司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学、信用经济学、企业信用管理、消费者信用管理、银行信用管理、信用风险分析方法与度量、征信与市场调查、资信评估学等。

以上三个专业的就业去向:国内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保险公司、财务租赁公司)、外资金融机构、政府金融和经济管理部门、各大新闻媒体以及各大企业的财务和融资部门。

保险专业

该专业培养能从事保险及相关行业实际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通过四年系统的专业学习,学生应全面掌握保险专业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富有敬业精神及保险职业责任感,毕业后能胜任保险业经营及管理工作,以及相关行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核心课程:货币银行学、公司财务、财政学、证券投资学、保险学、财产保险学、人身保险学、保险法、保险经营与管理、保险精算、保险会计与财务等。

就业去向:保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保险监管机构、银行与证券部门或其他大中型企业风险管理部门、高等院校及有关咨询服务部门等。

教育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第二特色专业“金融学双语实验班”

该实验班于2006年首次招生。每年在财政金融学院各专业的新生理科生源中挑选25名学生,实施金融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计划。实验班主干专业课程由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的教师队伍讲授,采取双语授课方式。该实验班将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成为了解现代金融理论和实务的高级人才。

核心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数理统计、数据结构、计量经济学、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数学规划、金融衍生工具、金融经济学、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金融工程、金融机构与风险管理、金融计量学、固定收益证券、随机过程、时间序列分析、操作系统与数据库等。学生达到规定的学分要求以后,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和理学第二学士学位。优秀学生将直接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继续深造。

就业去向:毕业生掌握系统的现代金融知识和数理能力,适合在金融管理部门和银行、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等银行金融实务部门从事高端专业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就业问题。

我是一名高三学生,通过了人大的自主招生,想要报考金融学专业。1.请问中国人民大学的金融学专业就业情况如何? 2.和同类学校的金融学专业,如北大、中财、上财比较,哪个好 3.听说人大金融学侧重理论,实践能力不足,是真的吗?日后我希望去外资银行或公司工作,会不会很对路

4、国际上的认可人大金融吗

5、以后应聘时人大金融毕业的学生会不会很被招聘单位欢迎 问题好多!但我确实非常喜欢人大,才会想去深入了解他,谢谢大家的帮助。

5.会计专业大学排名 篇五

15.暨南大学_ 16.西安交通大学_ 17.天津财经大学_ 18.武汉大学 _ 19.湖南大学_ 20.浙江大学_ 21.南开大学_ 22.北京交通大学 _ 23.哈尔滨工业大学_ 24.四川大学_ 25.江西财经大学_ 26.华中科技大学_ 27.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_ 28.天津大学_ 29.重庆大学_ 30.同济大学_ 31.吉林大学_ 32.中南大学_ 33.辽宁大学_ 34,中国海洋大学_ 35.大连理工大学_

百度给出的排名(差不多):

6.大学专业就业排名 篇六

经营、贸易、经济、会计、酒店管理等专业。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韩资企业数量在中国已是NO.1。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合作的逐步加深,市场将需要大量懂韩语有留韩背景的人才。而且去韩国学习商科类专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不只是中国人,外国学生申请的比例也有所增高。

就业方向:留学生毕业后可进入三星集团、LG电子、现代集团等韩国大企业。

二、设计类专业

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动漫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专业。

近年来受到游戏、动漫、服装等相关行业的迅速发展的带动,韩国在工艺设计,绘画,雕塑,服装设计,动漫设计,多媒体升级等艺术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特别是韩国的服装设计在亚洲甚至全球都走在前列,韩剧的影响服装的“潮流”也风靡全中国,所以优秀的设计师成为各大服装企业的争抢对象

就业方向:广播电台、媒体的设计部门;企业及公共机构的宣传部门;游戏和动画产业;IT产品设计等影视、音乐专业就业方向,建筑设计院等。

三、新闻传媒专业

新闻传媒专业是韩国传统的强项学科,随着“韩流”与 “韩剧”的风靡,也成为留学热门专业之一。此专业的主要就业方向有新闻类传媒、营销广告类传媒、媒体发布、公共关系等。

就业方向:电视台、报社、广告公司等

四、理工科类专业

计算机、机械、电子通信、建筑学、汽车制造等专业。

在经历全球金融危机的过程中,韩国的IT、电子商品的全球市场份额迅速提高。去年第二季度,韩国在全球手机市场中的占有率以30.1%,首次突破30%大关,最近上升到31.6%。所以赴韩国学习计算机工学、信息通讯工学、电子信息体系工学等专业成为了很多国际学生的首选。

就业方向:三星电子、大宇造船海洋、现代汽车、LG电子。

五、医疗美容,化妆专业

7.欧盟“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述评 篇七

一、“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缘起

根据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网站的资料,世界各国目前共有国内大学排名53个,国际大学排名6个,[1]数量可谓不少。那么,欧盟为何又要研制新的大学排名呢?这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

首先,高等教育系统透明化的需要。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国际化和私有化,社会各界了解高等教育系统的需求日趋高涨。但由于在客观上,高等教育系统本身越来越复杂,越来越难以理解;在主观上,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出于象牙塔的传统,刻意与社会保持距离;在主体上,高等教育的许多利益相关者没有足够的“社会资本”直接了解高等教育系统。[2]因此,通过设计特定的工具,使高等教育系统更为透明,满足利益相关者了解信息的需求,就显得非常必要。

第二,大学排名有存在的必要。在使高等教育系统透明化的工具中,分类适合于表达大学在水平层面上的多样化(horizontal diversity),但不能反映大学在垂直层面的特征。质量保障(quality assurance)能保证大学达到合格标准,但无法揭示大学质量“优秀”与否。排名则通过量化的指标表达大学在绩效上的垂直多样化(vertical diversity),从而弥补了分类和质量保障体系的不足。总之,在高等教育透明化的工具中,大学排名自有其不可替代性。

第三,现有全球大学排名维度单一,存在严重缺陷。从排名实践来看,现有排名基本上都是从大学职能及其履行过程的角度设计的。在全球性大学排名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大学职能往往被进一步窄化为研究职能,造成大学排名事实上只是对大学研究产出的评价。这意味着只有那些拥有丰硕研究产出的研究型大学才能通过在排名中取得较好名次而获得全球性地位。这会造成两个后果:一是用一套关于研究产出的指标去评价所有大学,没有考虑到不同大学具有不同的使命和目标,从而导致所有大学均效仿排名顶端的研究型大学,削弱了大学系统的多样化;[3]二是排名指标局限于研究产出指标,会导致大学的本科生教学、社会服务等职能受到忽视。[4]

第四,现有排名与使用者无关。所谓与使用者无关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是指排名没有体现排名的许多实际使用者的需要。在现实中,大学排名有自己的预期使用者。但金恩等人(King et al.,2008)的研究发现,虽然大学排名本是基于特定群体的需要而研制,可排名一旦产生,其预期的目标群体就会被忘却,大学排名就被认为可以应用于排名的所有阅读群体。[5]这种现象意味着,大学排名虽然与排名的预期目标群体相关,但却与排名的许多实际使用者无关。由于排名是基于其目标群体而制作的,因此,这一现象可能导致大学排名损害非预期使用者的利益。其二,它是指排名实际上也没有反映其预期目标群体的诉求。例如,尽管许多排名都声称其目的是为考生择校服务,然而,这些排名既没有调查学生择校的依据,也没有考察学生的信息需求。因此,这些排名其实与考生的需要并没有多少相关性。排名者宣称排名的目的是服务学生,仅仅是一种“姿态”,是出于“政治正确”的目的。[6]一句话,现有排名与其使用者无关,即与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无关。

综上所述,一方面,大学排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另一方面,现有全球大学排名维度单一,且与使用者无关,不能满足大学的各种利益相关者对信息的需求。因此,发展适合大学的各种利益相关者群体使用的多维排名系统就实属必要。

二、“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设计

(一)设计原则

根据对现有大学排名的批判性分析和柏林原则的基本精神,“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提出了大学排名的12条设计原则。其中,前7条原则包括:(1)应基于概念模型定义选择指标。这个概念模型应符合三个要求,即:能揭示排名指标选择的过程;具有综合性;适用于机构和领域两个层面排名。(2)与使用者相关的原则。在选择维度和指标的过程中,不同使用者的视角均应被考虑进来。(3)与使用者相关意味着不同的使用者可以对排名的维度和指标赋予不同的价值。这样,排名就必须允许一种多维的途径。(4)大学排名应该包括领域排名和机构排名,因为有些使用者认为领域排名与自身相关,有些则倾向于机构排名。(5)排名应主要聚焦于利益相关者感兴趣的已经实现的大学质量,应集中于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或项目)的绩效上,而不仅仅是影响绩效的因素上。(6)可比性原则。排名应该针对具有可比性的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因此,在排名之前,应根据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特征的相似性对其进行分组。(7)国际性排名将会应用于多个教育系统,必须考虑这些系统的语言、文化、经济和历史环境。国际性排名应该避免潜在的偏见,并且有清晰的目标。[7]这7项原则是从宏观上对排名进行指导的原则,反映了“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对大学排名的基本观点和设计大学排名的指导思想。从内容来看,这7项原则可以归纳为两项,其中前5项原则都是从价值主体,即排名使用者角度提出的,其根本的主张是,大学排名应考虑到排名使用者的需求。“多维”的概念模型、多层面的排名(机构和领域两个层面)和多样化的途径等要求都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后两项原则是从价值客体,即大学的角度提出的,其基本主张是排名应注意大学的可比性。不论是对大学分类的强调,还是对大学所处环境的重视,都表明了这一点。

后5项原则涉及的是指标的选择问题。根据这5项原则,所选择的指标必须满足下述要求:(1)必须至少能够以等级的方式进行测量;(2)不会带来未能预期到的和不正当的问题,不会被利益相关团体人为操纵;(3)具有较高的效度、信度和可比较性;(4)数据具有可获得性;(5)数据的收集具有可行性,对那些不会给高等教育机构收集数据带来大量额外工作的指标应优先考虑。[8]

(二)概念框架

根据“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第一条设计原则,“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将大学职能、取向、职能的履行过程和用户的需要四种视角结合起来,构建了排名的概念框架(见下表)。其中,大学职能被划分为教学、科研和知识传播(knowledge transfer)三种,大学取向包括国际化和地区化两类,大学职能的履行则包含赋能(enabling)和绩效(performance)两大阶段,并进而细化为投入(input)、过程(process)、产出(output)和影响(impact)四小阶段。[9]除了上述四个视角之外,这个概念框架事实上还有第五个视角,即环境。环境视角的提出主要是为了保证排名对象的同质性。

(三)指标体系的设计

“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指标体系的具体设计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以概念框架为基础,通过对相关文献、已有大学排名和现有数据库的研究,提出初拟指标。

第二阶段,通过利益相关者咨询和专家组咨询,从效度、信度、可获得性以及初拟指标与用户的相关性等方面对初拟指标加以考察,并进行指标的筛选。其中,利益相关者咨询采取了两种形式。一是利益相关者研讨会(stakeholder work shop)。研讨会的目的是获得利益相关者对各初拟指标与利益相关者自身的相关性的观点。二是针对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在线问卷调查(stakeholder survey)。借助利益相关者咨询和专家组咨询,经过“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的分析,初拟指标被分为在上述四项标准上表现良好的指标(A类指标)、表现欠佳的指标(B类指标)以及得分较低,将被淘汰的指标(C类指标)。[11]

第三阶段,“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根据上一阶段指标筛选的结果,设计了面向机构、院系和学生三类对象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6月到9月间邀请了10所大学及其中的部分学生参加了问卷的前测(pre-test),并根据前测结果,初步确定了指标体系。[12]

第四阶段,进行试测(pilot phase),并最终确定排名的指标体系。在这一阶段开始之前,“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根据大学的类型分布、地区分布、国家分布,拟邀请150所大学参与试验,向来自全球49个国家的216所大学发出了邀请。截止试测阶段开始的2010年11月,已经有122所大学确认参与了这项试验。[13]试测结束后,最终的排名指标体系将出炉。

(四)排名的呈现

大学排名一般只有一套指标体系,但“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不是这样,该排名将在把使用者区分为学生、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政策制定者和其他群体的基础上,向他们提供不同的“指标菜单”,如“学生菜单”、“政策制定者菜单”等。每种菜单中的指标构成,排名者将在咨询使用者的基础上确定。排名的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相应的指标菜单中选择相应指标,构建自己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排名。排名者不发布任何形式的大学排行榜。[14]

三、对“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评论

作为一个新的排名系统,“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不论是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都超越了现有的大学排名。

首先,就设计的总体思想而言,“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更完美地体现了大学排名的本质要求。大学排名本质上是一种大学评价,它试图揭示的是,作为价值客体的大学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价值主体的需要。这意味着,大学排名必须同时考虑到大学的特点和价值主体的需要。现有排名对此虽然也有所考虑,但并不彻底。例如,在价值客体方面,现有排名一般只涉及大学的职能,而忽略了大学的使命等内容;在价值主体方面,现有排名最多只照顾到排名的预期使用者,而忽视了排名的潜在使用者。与现有排名相比,“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设计思想更贴近大学排名的本然要求。在价值客体方面,该排名提出“多维度”思想,不仅将大学职能及其履行过程纳入到排名设计中,而且还将大学使命考虑进来,从而较为全面地注意到大学的特点;在价值主体方面,“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考虑到了排名的所有可能使用者,即高等教育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而不仅仅是预期使用者,从而顾及到更大范围价值主体的需要。

第二,“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指标设计原则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1)首次提出指标应该不能被利益相关者群体采取技术性手段人为操纵。从现实来看,大学排名的许多指标都是可以被人为控制的。例如,艾伦伯格(Ehrenberg,2005)的研究发现,为了提高学校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排名中的名次,美国的一些大学就采取了鼓励大量没有多少机会进入本校的申请者申请以及提前录取等技术性手段来提高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性。[15]显然,将指标是否可人为操纵作为指标设计的一个考量因素,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2)对效度问题予以特别关注。对于大学排名而言,效度———即准确性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只有当排名的指标体系准确反映了评价对象,大学排名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但现有排名一般只考虑到指标的可比较性、数据的可获得性等方面,而不曾对指标的效度问题予以专门的关注。“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明确将效度作为选择指标的一个标准,有助于保证排名的高质量。

第三,“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更透明。现有排名基本上都是排名者自己研制的,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并未参与排名的制作。而在“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设计过程中,“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根据与使用者相关原则的要求,不同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偏好,可自由地选择指标,形成个性化的大学排名。显然,“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设计过程更为透明。但是,“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同样面临着如下一些问题。

第一,排名使用者的划分较为粗糙。如前所述,与使用者相关的原则是该排名系统最重要的原则之一。这项原则要得到有效贯彻,最重要的就是对使用者进行合理分类。“高等教育与研究绩效评估联盟”将其划分为学生、高等教育和研究机构、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群体。这种划分太过粗糙,并不能令人满意。因为这些群体内部并非如我们所期望的那样,对高等教育有同样的需求。以学生为例,学生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萨瑞克等人(Sarrico et al.,1997)认为,根据价值观的不同,潜在的学生可划分为最有能力的学生、成年学生等六个不同的类别,不同类别的学生对大学有不同的需要。[16]不仅学生如此,其他群体内部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千差万别。总之,目前对排名使用者的区分较为笼统。如果对使用者群体的划分存在问题,那么与使用者相关的原则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就难免会打折扣。例如,在利益相关者咨询环节上,会出现代表性不足的问题,从而影响排名的质量。

第二,指标体系可能存在瑕疵,影响排名的质量。不论“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的指标体系如何构成,从确定指标体系的原则来看,最终的指标体系可能存在瑕疵。根据计划,该排名指标体系的确定要考虑两个因素:指标本身的质量和概念框架中每个维度下指标的数量。具体来说,如果某个维度下符合要求的指标数量过少,那些不怎么符合要求的指标也会被纳入指标体系;如果某个维度指标数量多,且达到一定程度,那么该维度下部分符合要求的指标也会被放弃。这样做虽然保持了概念框架内各维度下指标数量相对平衡,却可能损害排名本身的效度。

第三,面临着院校参与意愿的考验。目前的全球大学排名一般都不使用院校自报数据,在这样的条件下,即使院校不愿意,排名者依然可以对院校进行排名。但是“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使用来自院校的数据,这意味着该排名将面临着院校参与意愿的考验。事实上,在试测阶段,这个问题已经初步显现。例如,该排名原定邀请24所美国大学、9所日本大学和11所中国大学参与试测,但事实上,截止2010年11月,只有4所美国大学、1所日本大学愿意参与试测,而中国则没有一所大学参与。原因在于,美国大学认为该排名存在严重的欧洲中心主义倾向,而中国大学则担心在该排名中结果不理想。[17]

摘要:出于对大学排名作用的肯定和对现有排名的不满,欧盟发布并资助了由“高等教育和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承担的“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项目。“高等教育和研究绩效评估联盟”提出了12条设计原则,构建了一个概念框架,并分四个阶段设计出指标体系。与现有排名相比,该排名的总体思想更为完美地体现了大学排名的本质要求,但该排名也面临着院校参与意愿的考验等问题。

关键词:欧盟大学排名,高校评估“,多维度全球大学排名”

参考文献

[1]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官网:http://www.shanghairanking.com/resources.html.2011-09-07.

[2][6][7][8][9][10][14]CHEPRA-Network.DesignPhase of the Project‘Design and T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a 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2010.5、17、65~66、66~67、67~70、71、72~73.

[3]COLIN DIVER.Is There Life After Rankings?.THEATLANTIC MONTHLY,2005,296(11):136~139.

[4]赵春梅.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排名及分类的潜在影响[A].刘念才,JanSadlak.世界一流大学:特征.排名.建设[C].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71~177.

[5]King,R.,W.Locke,et al.Counting What Is Measured orMeasuring What Counts?League Tables and Their Impacto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England.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2008.12~14.

[11][12][13][17]CHEPRA-Network.Project‘Design andTesting the Feasibility of a 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Interim Progress Report:Preparationof the Pilot Phase.2010.23、5、65、68.

[15]EHRENBERG R C.Method or Madness?Inside the U.S.News&World Report College Rankings.Journal of Col-lege Admission,2005,fal(l 189):29~35.

8.从亚洲大学排名想到的 篇八

60多年前,钱钟书先生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说:“香港是文化沙漠,香港大学不能去;伦敦空气太差,牛津大学也不适宜,还是回北京吧!”“文化大革命”期间,钱老受到了世所罕有的礼遇和重用,光荣地干上了乡村邮递员的美差,生活之余,有人提及当年的选择,问他后不后悔,他灿烂地一笑,来了句现在十分流行的话: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

是的,这片土地的确很深沉,有时候深沉得令人着迷,有时候,深沉得让你喘不上气、说不出话来。回顾那个年代,扳着脚趾头数一数,除了钱老以外,像巴金、老舍、茅盾、曹禺等的老一代文学家,建国后有几人能够常葆激情?有几人还敢横眉冷对?有几个人还写过算得上文章的东西?几十年,几代人,极目四望,一片茫然。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我们的政府斥巨资在大棚里培养的无公害优质大学生,几十年下来,眼看着快要收获了,他却用脚投票,溜到外国去了,真是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这些忘恩负义的家伙,不仅不感谢祖国、感谢党和政府,还痛斥国内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填鸭子,整天就知道考试,死记硬背把人都逼成了二傻子,没有创造力,和社会完全脱节,毕业就等于失业。 ?

笑话!难道国外上课不点名?下课不布置作业?期末考试不作弊?毕业论文不造假?难道国外的研究生不给导师打工?女博士不被潜规则?教授不嫖娼不换偶?难道国外校长不兼党委书记?不学马哲毛概邓论三代表?不抄先进的性教育笔记?五四青年节不举着红旗去烈士陵园扫墓?难道国外没有告密制度?老师上课可以信口开河?学生讨论可以畅所欲言?哎……幼稚,你们太幼稚了!那叫自由吗?不!那是对你们的极端不负责任! ?

我们的大学就不一样,我们的口号是:流水化生产,规模化养殖。出来的人,讲究思想高度统一,步调空前一致。最后是头脑一片混沌,腹内几乎草莽。考虑到我国的支柱产业是房地产和制造业,所以根本不需要什么高智商高学历,也不需要科技发明和自主创新,走出校门,就是农民工,不进车间,就上房顶。让他们上这么多年学,完全是考虑到《劳动法》不允许雇佣童工的缘故。倘若不是和国际接轨,完全按照国情来办事,幼儿园毕业就足以走上社会,卖棉花糖养家糊口了。 ?

其实,我们对于大学的理解是广义的,就像高尔基一样,把社会当成大学。于是,我们在大粪缸里游泳,在垃圾堆中寻宝,在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滚滚洪流中打磨个性的棱角,在有钱就是爷的世界里学会装孙子。我们悠久的五千年历史反复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人才总是诞生于社会大学,他们提倡:没有对错,只有利益;无所谓善恶,不相信因果;拒谈理想奉献真善美,谙熟投机权谋厚黑学。 ?

近来,听说我们的许多同学毕业后都孜孜不倦地在社会大学里熏陶着,有的已经自学成才,有的仍旧在苦苦磨练,这些人大多考上了公务员,或者做起了生意,据说都是成功人士。 ?

我相信,所有的成功人士看到这个所谓的“亚洲大学排行榜”时,嘴角会飘过淡然的一笑。因为,我们都深知,真正的第一名是我们的社会大学,这个大学太强大了,强大到对于任何的排名都不屑一顾,这一点,对于那些整天关心排名的小朋友们来说可能过于深奥了,他们永远不会懂得老子“不敢为天下先”的道理。 ?

当然,如果我们需要面子,想让北大、清华,乃至于南翔技校、少林武校或者韶关烹饪学校问鼎亚洲,只需略施雕虫小技,那也不过如探囊取物一般,不是有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经典名言么。有了钱,连上层建筑都能搞定,区区排行榜又何足道哉?想想2002年日韩世界杯中国的入围,又有什么样的奇迹,我们不敢创造、不能创造呢?

上一篇:gps卫星定位方案下一篇:化学半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