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2024-08-30

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精选11篇)

1.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篇一

南康庄小学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主备人: 路利强

参加人员: 田占林、赵玉敏、王洪昌、申志华、魏秀丽、赵艳芳、备课地点:教师办公室 学科: 语文 年级:四年级 时间:2011年3月 备课中心问题: 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2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能力。

3考虑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可以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过程描述

一、创设情境: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四、复述特点

五、拓展练习

六、总结 讨论结果

1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写话,提高写作能力。反思

一、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鼓励孩子质疑问难。一个富有好奇心的提问能够引起全班学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学到许多新东西,使课程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二、、在教学<太阳>时,让学生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

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三、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再强化一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应重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对比读,男女声对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初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掌握词语。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媒体设计:

考虑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

教师解说: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找来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才不那么热了。2.这个故事叫——后羿射日(学生齐答)。

“日”就是“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阳”读轻声。

4.“后羿射日”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神话总是那么瑰丽神奇,想象奇特,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想一想,箭能不能射下太阳?(学生简单回答“不能”)5.小结:要想把原因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就得好好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找到原因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几分钟之后)我发现这一会儿功夫,同学们的书上就出现了不少的直线、曲线,看来大家再读书很有收获。说一说你找到的理由吧。

(此环节让实际是让学生说太阳的三个特点,如果学生一下子说出三个理由,可以直接板书“大、热、远”,再一个个原因结合课文说具体。)

学生交流:“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指名读句子)师: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远)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看出太阳的远呢? 生:1.5亿

3500年

二十几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几个具体的数字就让我们知道太阳的远的特点。

师: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太阳的远,使我们对太阳的远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作者除了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太阳的远,还有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呢?

(步行要3500年,坐飞机要二十几年,作者把坐飞机和步行进行比较,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比较说明,使我们对太阳的远有了更准确的了解)。

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句话。读这段话要注意语气的轻重,把说明太阳远的数字读得重一些,强调太阳的远。生读

小结:用数字说明事物,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准确的,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段话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太阳远的特点写具体。师:你们还找到描写太阳其他特点的语句了吗? 生:(汇报描写太阳大的句子)。

师:

(点击出示相应句子)请女同学读读这段话。生读。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 生:„„

师: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太阳体积之大).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更突出了太阳的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指名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是写太阳的什么特点吗?(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生:“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火球’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了出来。

师:看看这个自然段还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热的特点?

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师: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还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写具体。请男同学读这段话。生读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太阳的特点是远、大、热。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具体了,使我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四、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今天所学的列举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把它远和大的特点写出来,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五、总结

同学们的介绍,真是引人入胜。通过数字、事例、比较和生动的比喻,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了太阳无穷的力量。那么下面又在写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板书设计

太阳

特点

《太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审定稿)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掌握词语。

2、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

3、阅读课文,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媒体设计:考虑到说明文比较枯燥,缺乏情趣,制作一些幻灯片,比较直观、形象。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个神话故事。

教师解说:传说,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地面寸草不生,人们热得实在受不了了,就找来一个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个,只留下一个,地面才不那么热了。2.这个故事叫——后羿射日(学生齐答)。

“日”就是“太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阳”读轻声。

4.“后羿射日”只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神话总是那么瑰丽神奇,想象奇特,让我们回到现实中想一想,箭能不能射下太阳?(学生简单回答“不能”)

5.小结:要想把原因讲得清清楚楚,我们就得好好读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找到原因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三、再读课文,了解特点:

1(几分钟之后)我发现这一会儿功夫,同学们的书上就出现了不少的直线、曲线,看来大家再读书很有收获。说一说你找到的理由吧。

(此环节让实际是让学生说太阳的三个特点,如果学生一下子说出三个理由,可以直接板书“大、热、远”,再一个个原因结合课文说具体。)学生交流:

“其实,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3500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二十几年”。(指名读句子)师:这句话写出了太阳的什么特点?(远)你从这句话中的哪些词语看出太阳的远呢? 生:1.5亿

3500年

二十几年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几个具体的数字就让我们知道太阳的远的特点。老师也想来介绍一下太阳远的特点,请看老师是这样介绍的。

(出示句子)师读:其实,太阳离我们有很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很多年;就是坐飞机,也要飞很多年。师:这两句话哪一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生:„„

师:作者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太阳的远,使我们对太阳的远有了更准确的认识。作者除了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太阳的远,还有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呢?

(步行要3500年,坐飞机要二十几年,作者把坐飞机和步行进行比较,用人们熟悉的例子来比较说明,使我们对太阳的远有了更准确的了解)。

师:下面老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这句话。读这段话要注意语气的轻重,把说明太阳远的数字读得重一些,强调太阳的远。生读

小结:用数字说明事物,是说明事物的一种写作方法,它给读者的印象是具体的、准确的,有较强的说服力。这段话作者通过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把太阳远的特点写具体。

古时候,人们对太阳的认识并不全面,于是产生了许多关于太阳的神话和传说,后羿射日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传说可信吗?为什么?既然不可信,为什么作者还要引用这个古老的传说呢?这样写为了什么?(引用传说,自然地引起下文,提出了太阳到底有多远的问题,使文章生动有趣,吸引读者往下读)。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们还找到描写太阳其他特点的语句了吗? 生:(汇报描写太阳大的句子)。

师:

(点击出示相应句子)请女同学读读这段话。生读。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的大? 生:„„

师:把太阳和地球作比较有什么好处?(用人们熟知的地球与遥远的太阳相比较,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太阳体积之大).小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更突出了太阳的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比较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所说明的事物。(读第二自然段)(出示第三自然段)

“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指名读)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段是写太阳的什么特点吗?(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个特点的。

生:“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用“火球’打比方,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写了出来。

师:看看这个自然段还用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热的特点?

为什么用钢铁作比较?(钢铁是坚硬的金属,碰到太阳表面六千度的温度,竟变成汽。这就把太阳很热,形象具体地告诉了我们。)

师:这一小段不仅用了数字说明的方法,还用了举例子和打比方的方法,把太阳的特点写具体。请男同学读这段话。生读

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太阳的特点是远、大、热。作者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把太阳的三个特点写具体了,使我们对太阳有了更全面的了解。(齐读课文1――3自然段)

四、复述特点

(1)小结:(指板书)正因为太阳这么大、这么热,离我们这么远,所以后羿根本不可能射下太阳。其实这也是太阳的三个特点。让我们再次回味这三个特点,想象一下你就是太阳,介绍自己。

(2)扮演太阳作自我介绍: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课文,注意人称的变换,然后自己练一练。

(3)学生扮演太阳作自我介绍,教师注意及时评价。

五、拓展练习

1、(出示月亮图)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点是什么?(远、小)

2、(出示月亮的有关资料)请同学看着这些资料,选择其中一个特点,运用今天所学的列举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把它远和大的特点写出来,写具体,通俗好吗?

3、生小练笔

4、师点评

六、总结

同学们的介绍,真是引人入胜。通过数字、事例、比较和生动的比喻,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了太阳无穷的力量。那么下面又在写什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太阳

特点

教学反思

一、发现问题,大胆怀疑,寻根问底,是创造的开端,也是创造型人才的重要品格。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十分注意鼓励孩子质疑问难。一个富有好奇心的提问能够引起全班学

生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学到许多新东西,使课程体现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结合。

二、、在教学《太阳》时,让学生一方面要了解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学习阅读说明文的方法;另一方面要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人类与太阳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不足之处: 朗读指导和训练还可以再强化一些。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应重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对比读,男女声对读,小组合作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领悟课文的说明方法。

2.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篇二

一、创新组织形式

主要做法是改变传统的以教研组为单位的组织形式,转而根据研讨内容需要选择人员组成备课组。如围绕“幼儿线描画的教学常规”这一课题,组织美术领域的教师组成备课团队;围绕“幼儿入园不哭闹的技巧和策略”课题,组织小班教师组成备课团队。我们还专门组织全园教师参加环境创设的集体备课活动,大家集思广益,创新环境,使全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更具童趣和特点,达到地面、桌面、墙面三维一体的多元和谐和与众不同的个性化效果。

二、探索备课模式

(一)“异中求同”模式

“异中求同,集体备课”,是先选取一个具体的活动内容,全体(或一个教研组)教师每人都根据选定的内容备一节课,然后再集体研讨,将众多设计集结为一节课,并选取一个教师来执教,展示设计成果,共同观摩后再次备课、试教,经过多次“磨课”,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定案。下面是我园数学教研组开展的“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集体备课活动实例。

1.个人备课,认真钻研、思考,自助积累

在这个环节中,每位教师凭着个人对教材的理解、对幼儿特点的把握自主进行备课,设计了不同的活动目标、教学教程,并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达成目标。如大班数学活动“学习二维坐标”,教师生成了不同的活动主题及初步目标。

“小小探险队”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探险活动,让幼儿学习看坐标找物体。

(2)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成功的快乐。

“美丽的马路”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为马路种花、种树的活动中,初步学会用二维的方式找坐标。

(2)培养幼儿的分析、综合及操作能力。

…………

从以上活动确立的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的几个问题:

首先,行为主体不一致。在同一活动中,有的目标以教师为行为主体,有的目标以幼儿为行为主体。行为主体不一致,使得目标指导活动评价时对象不明,缺乏针对性。

其次,目标不够具体明确。在教学活动“美丽的马路”中,目标1缺乏导向作用,目标2“培养分析、综合能力”,不明白教师准备在哪一个环节培养这两种能力,活动中也并不需要幼儿分析什么问题。

再次,目标的语言陈述不精确,缺少可观察和可测量性。从这些目标中,我们无法了解教师具体想让幼儿在学习中达到什么认知程度,所以活动结束后也无法知道是否真正完成了目标。在制定活动目标的时候,必须了解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兴趣,以此为基点展开教学,才能更好地落实目标。

2.集体备课,互相探讨,互助交流

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教师们交流了彼此的想法和意见,针对性地找出了自己在备课时的优点与不足。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们对不同教学设计进行分析与修改,剔除不符合教学理念和幼儿学情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我们第一次集体备课的教学设计《找宝藏》。

本次教学活动目标暂定为:

(1)尝试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寻找物体,初步认识坐标。

(2)能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体验数学操作游戏的乐趣。

(3)增强幼儿的空间方位感和小组合作、竞争意识。

教学方法:

(1)为幼儿创设充满趣味的情境,激活幼儿思维。

(2)找到幼儿兴趣点,运用尝试法、操作法、交流讨论法、对比法、游戏法等,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3)准备丰富的操作材料,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借助问题教学法、探究发现法等主动建构知识。

3.反复磨课,进入实战阶段

在集体备课后,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进行试教,大家观摩集体备课的效果,以便进一步完善设计。

第一次试讲后,教师们发现了一些问题,如为幼儿准备的数字宝图解读起来过于复杂,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教学游戏的难易程度设计不合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又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备课,再一次回顾教材与教学目标,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调整幼儿操作学具,提高教师指导语言的准确性等。

(二)“同中求异”模式

“同中求异”的集体备课方式,就是在同一主题背景下,不同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不同的生活实际,采取不同的设计构想,进行发散式备课。各自备好后,大家再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个人分析主题,多角度挖掘教学资源

我园在开展五月份主题“马路上”活动时,就运用了发散式备课形式。教师们通过对主题的认真分析,都能够多角度地挖掘资源、分析教材、设计活动。(请参看图表1)

2.集体研讨,互助教研

在个人充分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集体备课、研讨,老师们分别展示了自己的活动设计。

教师一:小班孩子对色彩非常敏感,马路上各种灯色彩丰富、变化多端,根据这些特点,我设计了“马路上的灯”这个活动主题,美术活动“漂亮的霓虹灯”、科学活动“灯”、手工活动“制作路灯”等。

教师二:马路上的灯使夜晚的马路变得更加美丽,但许多孩子对夜晚的马路了解却不多。我班准备从“夜晚的马路”入手,运用录像、多媒体课件等形式,向孩子们展示马路的四通八达,进而扩展到马路的种类、功能,让孩子全面认识马路。

…………

不同的设计思路为参与的其他教师打开了思路,老师们各抒己见、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小班“交通警察”活动,引入了家长资源,让当交警的家长到班上,请全体幼儿自由提问,了解交警的职业特点。就这个活动方式,有老师提出疑问:小班孩子能进行自主提问吗?这个方法适合小班孩子吗?问题提出后,其他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

在热烈的讨论中,教研组长又适时抛出一个问题:这个主题如果放到中班、大班,你们会怎么开展呢?通过讨论老师们发现,同样的活动可以通过活动目标、活动形式的调整,延伸到不同年龄班。

3.取长补短,个人备课

在集体备课之后,老师们重新进行了又一次的个人备课,每个人都本着“保留经典、舍弃重复、创新生成”的备课目标,对自己选定的主题进行修订、补充,形成更加完善的主题活动。(请参看图表2)

“同中求异”模式在教师团队中掀起一种“头脑风暴”,它是不同教师思想碰撞产生火花的温床,是实现教学方式灵活性、有效性、丰富性的良好途径。

三、拓展集体备课功能

除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的功能之外,我园还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开发拓展出集体备课更多的功能。

1.园本课程开发功能

集体备课不仅提高了我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执教能力,也提高了大家组织教材内容、综合运用教学方式的能力,学会“借脑”、“借势”、“借力”,经过理解、整合,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能。

2.教师研修功能

我园将园本研修中的“个人自主反思、同伴交流互助、专业示范引领”三要素贯穿于集体备课的全过程,通过集体备课使教师逐渐养成了学习研讨、实践反思的职业生活习惯。在树立正确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的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3.团队建设功能

我园力求做到在教研活动中为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教师“说”的权利、培植教师“说”的勇气、锻炼教师“说”的智慧。通过集体备课、研讨,使我园教师的群体力量进一步加强,在集体方向性、团结性、自我组织性和活动整合一致性方面有较为显著的进步。

3.五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篇三

五年级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三号字)

时间:2014年2月20日

地点:四楼办公室

主备人:刘新玉

参加人员:张晋雯、邵芳、秦传楠、刘新玉、郭玉芹、徐爱军 集体备课内容: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与习作教学

活动过程:

一、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亲历一次“手拉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沟通和交际的能力。“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策划一次和远方小学生的“手拉手”活动,商量、讨论活动的方案。

2.能有条理、较为具体地说出自己的活动方案。

3.能通过书信的方式与他人沟通,并把“手拉手”活动开展下去。

4.能在信中把自己对活动的打算做具体清楚的描述,同时能合理地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要复习书信的格式,注意信封的写法。

四、重难点突破:

教师可先创设情境,介绍一些遥远地方小学的情况及他们对交友的渴望,激发学生建立“手拉手”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既可以先介绍自己,再说说打算开展“手拉手”活动的想法及建议。

五、组内教师讨论要点

刘新玉:

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讨论与远方的同龄人建立联系,加强交流,开展活动,增进彼此的了解。“习作”是口语交际的延续,是与“手拉手”同学进行交往的开始,是一次应用文的习作练习。我们要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起学生参加“手拉手”活动的热情。如,读一封远方小朋友的来信;读一则报道,介绍远方的小学;也可以利用课件播放有关西部希望小学的视频,说一说开展“手拉手”活动的重要意义。

张晋雯:

要帮助学生打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材料,指导学生写出讨论的结果及真实想法。在学生动笔前,要引导学生回想口语交际课内容,如何给一个完全陌生的同学写信,信里应写哪些内容;再考虑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习作内容有一个初步的构思与安排。

邵芳:

可以小组讨论:信的内容包括哪几方面?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情况(学习、生活,生活的小环境、大环境),把自己班级策划的方案详细地进行介绍,希望以后能如何进一步地相互了解等。

秦传楠:

在动笔前要复习书信的格式,要求按格式书写。结合课本18页学习信封的写法。

郭玉芹:

鉴于这次书信内容的难度,我们可以提供几篇范文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徐爱军:

写好后,可以在小组内读一读、评一评、改一改,引导学生互相修改,并恰当运用学过的修改符号。

五、作业创新设计

根据同学的建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自评。

活动小结:

4.一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篇四

主 备 人:教研组长

间:2015年4月9日 参加人员:数学组全体教师 教研主题:人民币的简单加减法计算

讨论要点: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够不够”的问题 解决方法:

1、出示商品图片和标价,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模拟购物,提出有关的加法和减法问题,列出相应的算式。

2、解决“够不够”问题的三步法:

(1)计算:买商品共需要多少钱(应付的钱),注意单位要统一。

(2)比较:带的钱数(付出的钱)与买商品共需要的钱数(应付的钱)相比,会出现三种结果(多、少、相等);也可用减法列式计算(应找回的钱)。

(3)下结论:根据上面的计算结果来回答问题“够不够”(够或者不够)。

活动总结:

本次教研活动,老师们积极发言,对本节课的重、难点(应付的钱、付出的钱与应找

5.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篇五

时间:2011年9月1日下午8:00~10:00

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成员:苏向云 张少娅 谢文凡 孙莹莹 焦学敏

主持:苏向云

活动过程:

一、欢迎孙莹莹和焦学敏老师加入八年级备课组

二、小结备课组成绩

过去的一个学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八年级语文均衡发展,稳步提高,各项活动有序开展。特别是备课组上期举行的听评课活动,得到了校教科室和部教务处的肯定,在教职工大会和学校教研大会上受到表扬。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撑,希望大家本学年继续团结协作,使八年级语文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三、本期主要工作

1.制定教学计划,一周内上传教学园地。

2.教学常规:简案必须有教学目标,能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必须是分节备课;

作业统一布置;听课月查,教师每月3节,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每月4节。

3.教学案例

数量:期中一个,期末一个。

内容:a.如何召开备课会议;b.本课时积蓄了哪些资料;c.课堂实例分析;d.练习

设计与反馈;e.课后感悟。

4.阅读工程

阅读书目:《骆驼祥子》《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汤姆?索亚历险记》

操作形式:专题检测、阅读报告

四、本周工作

1.入学检测

2.课时安排:开学第一课;《新闻两则》;试卷讲评

活动结果:

6.三年级集体备课记录 篇六

一、单元主题:

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负数的认识,负数、0、正数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四、重点难点:

重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巩固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数量。

难点:负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负数大小的方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1.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情境,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负数的出现,是生活中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需要。教学时,教师应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例,特别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素材来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兴趣,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出现负数的必要性,并通过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对比,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在引入负数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举出生活中用正负数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并通过大量的事例加深对负数的认识,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把握好教学要求。

对负数的教学要把握好要求,作为中学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过渡,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负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这里不出现正负数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什么样的数是正数,什么样的数是负数,只要求学生能辨认正负数。关于数轴的认识,这里还没有出现严格的数学定义,而是描述性的定义,只是让学生借助已有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的经验,迁移类推到负数,能在数轴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所对应的点。关于数的大小比较,特别是两个负数的比较,这里还不是抽象的比较,只要能借助数轴来比较就可以了。

六、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认识负数

第二课时:负数的比较大小

7.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计划 篇七

一、指导思想:

“做德才兼备之师,育合格特长之生,创特色规范之校”是我校的办学目标,“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为目标,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工作核心,狠抓校本教研,创新教科研方式,强化内部管理,做到每周有教研活动,每月有主题教研,以教研促教学”是学校语文教研工作确定的思路。为了更好地贯彻学校精神,在教研活动中博采众长,集众人之智慧,在教研中反思、提升、成长。东三年级语文组确定如下备课计划。

以集体备课为基础,集体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商讨教学方法及策略,反思交流、合作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工作思路:

1、坚持分散教研与集中教研相结合。将小组教研与学校大组教研中,提出的教学问题进行讨论研究。

2、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教师在个人备课的前提下,隔周进行集体备课。

3、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反思相结合。老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堂教学实例,讨论交流,写好课后反思上传博客。

三、实施步骤:

(一)、坚持隔周一次教研活动。教研组长带领本组老师,切实利用好教研时间,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内容提前准备,研讨人人参与,记录全面具体。

(二)、备课流程:备课组分工→个人单元备课→集体单元备课→个性化修改→教后反思修改。

1、备课分工

备课组长按单元进行分工,确定个人的备课单元,排好各单元集体备课时间,并在网上公布。备课组教师根据分工深入研读单元教材,收集相关素材,在规定的时间内备好整个单元的课,提交到学校教师博客。单元教学设计要求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科学、合理;教学过程符合学生实际;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灵活;习题具有多样性、层次性。

2、时间安排

备课组长在单元教学前一周安排时间进行集体备课。时间安排在每周二的下午5.6节课。

3、活动过程

集体备课时,单元教学目的,三维教学目标,教材重点难点,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每课课时分配,作业与练习配备,教学方法的设想等。备课组其他教师再对整个单元的每个课时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最佳方案。

8.小学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总结 篇八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

备课是教师处理教材的形式,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基本保证。我校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采取了年级组集中备课,语文教研组是每周四下午,数学是每周五下午。众所周知,教师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下面我作为备课组组长就我们年级在这学期实施集体备课的情况谈以下几点:

第一:集体备课有许多可取之处,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为促进教师“共同富裕”大开方便之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帮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引领新教师早日入门,尽快熟悉教育教学,可以使新教师在教学中少走弯路,缩短成长周期。另一方面也让老教师更加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第二:个人单打独斗只能使自己越来越落后,完全不适应时代及新课程的要求,而集体备课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同事们进行教研交流,了解他人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相互取长补短,推陈出新,这既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第三:集体备课有利于增强教师间的合作意识,凝聚教师的合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不仅适用于学生,也同样适用于教师。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之间学会协作和分享,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集体备课能大力促进学校的教科研氛围.集体备课中,主备人选择要备的课,主备人先备课,备好后,主备人介绍自己的教学构思、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法、学法、教学时数、教学构思、教学设计等,其他成员进行补充、删减、矫正,初步形成教学设计预案,最后主备人进行整合。

这学期的集体备课让我们从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明确了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本次备课,本组成员坦诚交流,力求完美。

通过课堂实践,我们发现我们在备课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备人介绍教学构思和设计时,我们只是从大的方面进行了修改,有几个细节我们忽略了。比如:课前三分钟时间的控制、指导朗读具体要抓住的词语、朗读的具体指导。

9.三年级语文集体备课组工作总结 篇九

九月的脚步匆匆,回顾这一个月的教学,再次感悟到了教育的精彩纷呈。我们三年级语文备课组的每一位老师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团结协作,用智慧与汗水精心浇灌着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田”,认真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总结如下:

一、集体备课 落到实处

我们在学校教研组的领导下,切实可行地开展备课组活动,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形式。开学初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各学科备课组确定了每周的主备人,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为集体备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在进行集体备课时,我们采取主讲人轮值制。首先由主备人选定课题,写好教案初稿,并充分作好发言准备。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在活动中,我们集体研讨课文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流程,课后拓展小练习等;我们互相切磋环节,努力探究课堂最佳教学环节,力求课堂教学的优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集体备课是我们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对每个单元的教学提前进行阅读和研究,集体商讨出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研究出每篇课文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每个老师都能在集体备课时候积极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还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认真地反思教学过程,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

二、相互听课 取长补短

本学期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组员精心设计一堂好课,在组内开课,要求其他教师调好课一定要去听课,听课后要针对这堂课展开评价,大家认真探讨,找出这节课的闪光点与不足,取长补短,并且讨论出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听课,评课活动,让我们教师能够及时找到自身的缺点,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提高了我们组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勤于研究 活动丰富

在教研方面,备课组成员能积极参加每周二下午的教研活动,活动中人人能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每次都有明确的主题和详细的记录,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我说我精彩”说教材活动,七说说课初赛,还有围绕读写结合开展的一课多研语文教学活动,和为响应“推普周”活动而开展的班级演讲朗诵活动,除此之外还有针对第二单元口语交际而举行的“名人故事演讲比赛”、看拼音写词语比赛。

四、自我反思 明确航向

我们组的每一位老师都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得到了相应的锻炼和提高。但是,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了以下方面将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努力探索的方向:

1、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等理论的学习,使其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备课中更加关注教材的研读、学情的分析及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尤其要将教学各个环节设计的意图说得更加深入。

3、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所采用教法、学法的策略研究还应更加深入、有效。

10.三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存在的问题 篇十

1、三年级数学组集体备课组长由于缺乏经验,缺乏组织能力。

2、由于三年级数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大,在集体备课时准备不充分,显得有些仓促。

3、集体备课的指导思想认识不透。

4、从集体备课的内容上看,集体备课有“备”而无“研”,因而显得内容上的空洞,不能较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5、对于课改中 “活动单教学模式”理解不完善。

6、本年级教师对电子白板的使用有待提高。

11.二年级数学教研组集体备课记录表 篇十一

苏瑜:这一个星期,我们就<认数>一单元进行了认真教材解读,今天我们就各自谈谈自己队教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设计思考。

沈小岑:我觉的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认识数位、数与数之间的换算、认识1000,还有如何读数。

唐明秋:是这样的,关键是数位之间的关系,数与数之间的换算,如五个十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弄错。

(苏瑜质疑:你们认为这些重点内容中哪一块对学生来说最难?)

唐明秋:数位之间的关系。

(苏瑜:准备怎么突破?)

蒋娇:孩子们知道10个100是1000吗?所以在拨计数器时可以突破。苏瑜:我认为我们可以再看教材的安排。(1)本单元的知识点较多,教材注意了知识结构的优化组合,按几百——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顺序分段安排数的认识,这样的安排遵循了由易到难、由基本到复杂的认数规律。我们就第一课时如何安排?这值得我们思考。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如果这一点突破了,刚才我们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就迎刃而解。教材中借助木块和计数器认识数。木块是第一次出现的学具,以往都是以小棒作为数数的工具,由于这个学期学的是千以内的数,用小棒很难表示,所以选用小方块作为学具。我们来看P16的例题,可以看到一个方块表示“一”,10条方块拼成一片表示“一百”,10片方块堆成一个正方体表示“一千”。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认识这些新的学具,尽快让学生熟悉1个、1条、1片、1堆小方块表示的意思。利用计数器读数、写数,同时落实千位,拓展学生对数位顺序的认识; 苏瑜:(2)提供现实生活中的数让学生读、写、计算,教材里有很多,如电表度数、字典页码;(3)介绍其他学科的知识,促进各学科知识的整合。如P20第四题、P30第四题(看一看),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知识。(4)用多种形式表示数,加深对数的意义和大小的理解。除了刚才所提到的用木块、计数器表示数以外,P17第一题出现了数轴,P20出现了人民币,P21出现了木料堆,P21出现了邮票书本,P23出现了练习本。(5)用数表达和交流信息。如P30的第一题,要求学生“用10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培养学生用量化的思想观察生活中的事和物,用数精确地描述和交流信息的能力。(6)重视估计,继续练习用日常用语表示数量间的大小悬殊状况。如P17的第一题、P18的第三题、P25的第五题、P28的第六题、P29的第七到第九题、P32的第十二和十三题,老师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唐明秋:谈教学设想及意图。想用故事导入,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认数还是比较枯燥的。

虞丽华:从学生自己收集的信息入手,让学生自己读解决会读的问题

蒋姣:我认为可以先复习数的组成。突破满十进一的迁移。

上一篇:数学与运用数学专业好不好学?就业前景好不好!下一篇:大陆和台湾用语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