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精选8篇)
1.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一
关于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报告
报告名称: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现状调查
调查地点:某地
调查方法:走访及电话调查
调查时间:某年某月某日
调查目的:社会道德风气,社会群体的道德品质,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现代中学生及小学生这一群体的道德素质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和未来社会的发展模式,制约国家意识领域的发展,影响社会经济的进步。所以本人决定做一次调查,分析一下中小学生思想道德状况。
调查内容:学生思想道德的基本状况
(一)理想与追求
调查显示,当今的中小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他们更务实、更现代、更人性,也更重视个人的发展,这是社会的人本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的具体体现。这一代的中小学生有扎实的追求,虽然在太强调自我的时候可能忽略了对别人的关照;他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时候,可能对社会的责任想的不多,但这些都不能否认这一代人本质的优点,所以说当今的中小学生是有理想有抱负的。
(二)学习目的明确,人生态度端正
调查显示,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让孩子们早早地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们目睹了下岗的危机,暴富的神奇,逐渐拉开的贫富差距使他们十分现实地考虑自己的将来,所以目前的中小学生都拥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并且其人生态度端正。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
(三)尊重知识却鄙视劳动。
调查显示,学生在被问及自己理想的职业时,学生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倾向,再也没有过去“我长大了要当一名科学家”那种异口同声,可见当代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以远胜与前人。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知识的作用普遍认同,而且学生对金钱的态度比一般想象的要冷淡的多,在他们心中知识更重于金钱。调查发现,选择做技术工人或农民的人数较少,这样的结果并不令人意外,当前工人和农民的境遇和社会地位的确无法与其他几种职业相比。这一代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即使农村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时间也远不如以前的孩子,城市的学生劳动的机会更少。家长、老师仅对学生的成绩提出要求,但事实上国家的发展却需要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
(四)基础文明水平显著提高。
调查显示,多数同学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处处展现着自己的道德素质,把口香糖吐在纸中扔进垃圾箱,公共场所低声说话,男孩子知道谦让和照顾女生等等。同学们都喜欢与有爱心,彬彬有礼,文明守纪的人交往,很少有人会喜欢一个总是不顾忌别人感受,行为粗鲁的人做自己的朋友。
(五)城市学生思想道德优于农村学生
调查显示:公共活动场所、学校环境都大大优于农村,所以说城市学生的思想道德要优于农村。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学校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可喜的是农村小学生不随地吐痰的人数与城市学生不相上下。文明的习惯需要长期的积淀,相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条件的改善,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还会不断提高。
调查结果:
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公德意识已渐入人心。中小学生在良好的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素质,更要谢绝一切不良信息,以确保学生能够高高兴兴成长,在未来为国家做一定的贡献。也应该帮助学生很好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充分肯定他们重视自我价值。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过分地关注自我,也会产生社会化方面的不良倾向,会产生不能很好适应社会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教育中应该重视的问题。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会使中小学生的道德素质进一步提升。
2.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二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品质,全国调查
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不仅是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 也是个体自身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改革开放30多年来,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取代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也在加速进行, 由此带来了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因此, 系统、深入地调查当前我国小学生道德现状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一、调查概况
在调查中, 我们以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为依据, 在参考国内大量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初始问卷, 然后分别经过两轮的专家论证、学生预试, 最后确定正式的调查问卷, 确保问卷具有较好的效度。在问卷中, 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诚实守信、遵守秩序、语言文明、尊敬师长、乐于助人、辛勤劳动、保护环境、勤俭节约、爱护公物。
研究运用了多层抽样调查法, 在山东、江苏、河北、湖南、甘肃、四川六省, 选取了不同办学规模、不同办学条件和不同办学水平的48所学校为调查样本校, (每省各选取城市学校4所、县级学校2所、农村学校2所) , 最终共抽取5376名学生。其中, 男生占49.7%, 女生占50.3%;四年级学生占50.6%, 六年级学生占49.4%。
这次调查共抽取了48所小学 (详见下表) 。
二、结果与分析
(一) 小学生诚实容易守信难, 不诚信行为主要为抄袭作业和不守时
表1调查结果表明, 多数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诚信品德, 但是诚实容易守信难;两成左右的小学生存在诚信困惑;小学生不诚信行为突出地表现为抄袭作业和不守时。
当好友违反了学校纪律时, 能向老师提供真实情况的占93.5%;当老师布置的作业该交, 又没有做完时, 向老师承认错误的占82.1%。可见, 九成左右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诚实品德。考试时, 别的同学作弊, 自己绝不作弊的占76.2%;如果老师多判了分, 找老师改过来的占72.4%;从不抄写作业的占65.8%;学校组织活动, 对有的同学迟到表示反感的占59.2%。可见, 六至七成左右的小学生有良好的守信品质。小学生诚实容易守信难。这可能与诚实与守信是两种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道德品质有关。“诚”, 即诚实, 主要指个体行为主体能够真实地面对主客观事实, 表现为讲真话, 不说谎, 实事求是;“信”, 即守信, 主要指个体行为主体能够在做出道德判断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真实的语言表达并按此践行, 表现为讲信用, 说到做到。[1]目前学校更多地将诚信教育的重点放在了诚实教育上, 而忽视了守信教育[2]再加上家庭、学校、社会中不守信诺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 学校下课铃响不算数、开会 (或活动) 不准时、放学时间不定时[3]对学生产生了不良影响。
小学时期是学生诚信开始发展的时期。[4]小学生面临道德两难情境时, 容易出现心理矛盾和困惑。因此, 有两成左右的小学生存在诚信困惑。
由于未成年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急剧变化, 出现了道德认知水平低下、厌学情绪浓厚、虚荣心等各种情绪。抄作业便是这些情绪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 加上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 学生“抄作业”现象屡禁不止。[5]
(二) 八成左右小学生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具有强烈的公共秩序意识
表2调查数据表明, 八成左右小学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能做到排队上公交车、不闯红灯;近两成小学生在遵守公共秩序时视情况而定, 自我约束力有待加强;极少数小学生挤着上公交车、闯红灯, 缺乏公共秩序意识。
八成左右的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公共秩序意识, 能够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小学生的公共秩序伦理意识基本上是他律的、模仿性传统———属权威性和情感性的行为取向, 所以在社会舆论和学校教育的双重影响下, 他们对公共秩序的认同与尊奉比例很高[6]。
近两成的小学生在遵守公共秩序时视情况而定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心理过程和道德意志力的发展特点有关。小学生在候车、等红绿灯时, 往往会根据以往经验和当时公车站和交通路口的情景 (比如, 公交车站候车人数多寡、路上来往车辆数量的多少) 来采取相应策略和行动准备, 这个过程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社会认知行为。[7]公共伦理秩序是一种“互动的秩序”, 一些消极、负面的行为选择者的比例并不算高, 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互动作用实在不可轻视[8]。
(三) 八成多小学生语言文明, 说脏话现象得到了小学生的普遍关注
表3调查数据显示, 八成多小学生经常在公共场合使用礼貌用语;八成多小学生认为说脏话不文明, 面对脏话能够文明应对;七成多小学生反映周围同学说脏话, 说脏话现象已得到了小学生的普遍关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大量使用脏话, 一些人出口成“脏”。再加上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 某些粗话脏话已经成为了一些小学生的“口头禅”。
(四) 多数小学生能孝敬父母, 尊重老师
表4调查数据表明, 多数小学生孝敬父母, 能体认父母的辛劳, 经常将好吃的留给父母;九成多小学生对老师有礼貌, 六成多小学生尊师但不盲从。
青少年尊敬父母, 对传统“孝道”表现出较高的遵从, 与青少年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较高认同相适应。九成小学生在学校遇到老师, 能主动上前向老师问好, 这与学校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密切相关。然而中国尊师传统的内蕴丰富而又复杂[9]。信息时代使“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产生的“绝对尊师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 相当一部分小学生树立起了初步理性的“尊师观”, 尊师但不盲从, 体现了“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价值追求。
(五) 绝大多数小学生乐于助人
调查结果显示, 向同学请教一个他会做的数学题, 认为同学经常能详细地讲解思路, 直到弄明白的占72.8%;学校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时, 自愿捐款, 尽己所能的占94.4%。这表明, 绝大多数小学生平时能帮助同学, 共同进步, 并在爱心捐款中慷慨解囊, 奉献爱心。相关研究表明, 儿童被试助人行为具有最大的情境性, 在他们力所能及情况下积极热心帮助他人。[10]
(六) 小学生劳动意识较强, 但劳动习惯严重缺失, 劳动行为具有情境
调查结果表明, 对家务活的看法, 认为也是自己应该干的占85.8%;班上值日做卫生时, 愿意做, 认真打扫的占88.0%。这表明, 八成多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劳动意识。对中小学生来说, 玩是愉悦心情的最佳途径。家务劳动其实也是玩的一种方式, 可以放松心情, 缓解压力[11]。在干家务活时, 自己主动干的占58.1%;自己洗袜子的占55.5%。这表明小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行为严重脱节。在参加劳动时, 八成多小学生在班上值日做卫生时, 愿意做, 认真打扫, 仅有五成多小学生在干家务活 (如洗衣服、扫地、擦地、洗碗、洗菜、倒垃圾等) 时, 自己主动干。这表明小学生劳动行为具有情境性。小学生劳动意识与劳动行为的脱节性、劳动行为的情境性与家长对劳动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在中国文化传统里有个观念:“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父母普遍希望子女做“人上人”, 害怕孩子长大成为普通劳动者[12]。因此, 一些家长把做家务和学习看成一对矛盾, 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
(七) 小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强烈, 但环保行为严重缺失
调查数据表明, 看到别人在校园或教室里扔废纸等行为, 认为这样做不对的占93.4%;感到反感的占96.7%;能自己主动捡起来却仅占46.4%。可见, 小学生环保意识强烈, 但环保行为滞后于环保意识。当前学校环境教育多注重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 环保实践活动的开展较少, 使学生缺乏环境保护的道德需求和情感体验, 导致学生环保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难以落实在“行为”上。
(八) 小学生能节约用水, 但浪费文具现象严重, 存在过度消费现象
调查结果表明, 当你看到学校里的自来水没关上时, 随手关上的占94%;你周围同学的纸、笔、本等文具没有用完或用坏就换新的占69.7%;对于一些新款的文具、玩具、时髦的运动鞋等时尚物品, 换新款的占43.6%。这表明, 九成多的小学生能够做到节约用水, 却有近七成的小学生浪费文具现象严重, 近五成的小学生追逐流行时尚, 存在过度消费现象。学校能够经常对学生进行节约用水、用电的教育, 然而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 许多家长却一味地满足孩子高档文具、时尚电玩、品牌服装等购买需求, 却很少注意培养孩子节约文具、着装朴素等良好习惯, 使得高消费之风悄然潜入校园。
(九) 小学生对学校公物既爱护又破坏
调查数据表明, 当你看到学校里的课座椅、栏杆、花圃、门窗等遭到了同学的破坏时, 能够上前劝阻他的占68.6%, 告诉老师或其他人的占24.2%;当前学校里的课座椅、栏杆、花圃、门窗等公物遭到一些同学的破坏, 认为严重的占36.0%。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小学生对学校公物既爱护又破坏。这是因为在教师、父母或集体的监督下, 儿童能表现出良好的道德行为, 但在没有监督或没有觉察到的监督情况下, 儿童又往往表现出不良行为。[13]
可见, 当前我国小学生基本道德品质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矛盾性, 即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相脱节, 及由此引起的心理困惑。 (2) 情境性, 即同一道德品质在不同的道德情境下道德行为表现的不一致性。 (3) 并存性, 即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并存, 喜忧参半。
三、对策与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 我们建议:
(一) 结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 构建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
德育目标既是品德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又是评价德育成效的参考依据。首先, 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要顺应时代要求, 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小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准则, 对现行的德育目标进行一定的调整、补充和更新。其次, 学校道德教育目标要符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 道德教育目标的设定要与小学生的生活和心理发展特点相一致, 致力于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养成过程。
(二) 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相融合, 调整学校道德教育内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要为我国传统道德教育寻找新的生长点乃是历史赋予当前学校德育的伟大使命。学校德育内容既要继承我国的传统美德的精华, 又要融进现代意识, 重视全球共同拥有的价值观、道德观。当前要以诚实教育与守诺教育并重, 加强小学生诚信教育;以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并重, 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将爱护公物和勤俭节约纳入到环境道德品质中, 加强小学生环境道德教育。
(三) 以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为着力点, 变革学校道德教育方法
尽管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的培养, 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 的确是促进小学生品德发展的有效途径。道德行为也只有转化为习惯, 才具有稳定性和一贯性。因此, 学校德育要注意培养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主要包括道德动机的激发, 道德行为方式的指导, 道德意志的培养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不同年级和类型的小学生, 在培养和训练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方法, 因材施教, 同时必须坚持知行结合、以行为主的原则。
参考文献
[1][2]傅维利, 王丹.小学低年级学生诚信知行冲突特征及教育建议[J].教育科学, 2009, (2) :1~7.
[3]武文在.诚信教育从守时做起[J].内蒙古教育, 2001, (8) :42~43.
[4]王丹.加强对青少年的生态道德教育[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05, (4) :18~20.
[5]徐志红.如何避免学生抄作业之现象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 (15) :220.
[6]孙抱弘.青少年的现代公共伦理素质分析——以上海的调查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6) :81~86.
[7]黄灿辉.车站秩序与公共意识[J].北京观察, 2007, 46~49.
[8]孙抱弘.青少年的现代公共伦理素质分析——以上海的调查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 2008, (6) :81~86.
[9]陈桂生.关于中国“尊师”传统问题[J].南通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08, (4) :1~3.
[10]张向葵, 盖笑松, 陈彩琦, 宋小冬.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6, (2) :6~11.
[11]李新田等.中学生家务劳动与认识现况调查[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5, (4) :369.
[12]罗阳佳.从“做家务”看学生劳动观[J].上海教育, 2006, (11) :18~19.
3.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报告 篇三
关键词:思想状况产生 历史背景 解决问题
1 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产生
1.1 政治态度
我期队同学大部分都能做到关心国家大事,他们的政治思想稳定,健康。对于政治生活中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如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社会腐败现象,农村经济发展问题,道德失衡等问题都比较关注。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对政治,社会问题的分析更趋冷静和理性化。能比较冷静地思考一系列政治问题,不再容易被某种思潮或某种势力所左右而采取过激的行动。我期队中的同学对中国共产党的拥护是不容置疑的,入党的积极性很高,加入到党组织的同学在听取了党课后都认清了入党动机,坚定了自己的信心
1.2 价值取向
大学生价值观念也表现为矛盾性。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群体利益分配的差别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在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价值认知模糊”也体现在大学生个体的人格上育,另一方面看到社会上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又感到无所适从,这使许多大学生在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成才与发财之间徘徊.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既有对传统道德的怀念和依恋,也有对新的价值尝试的激越和冲动;既有对价值超越的向往和喜悦,也有对现实社会的迷惘和困惑。
1.3 道德状况
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特别是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困惑,道德选择以良知型为主。权威在大学生心目中已失去了耀眼的光环,当代大学生已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这使得他们的道德判断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当代大学生似乎更注重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并在此前提下,给国家,集体和他人以尽可能多的帮助。
1.4 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思想的灵魂和行动的标尺,是影响和左右价值取向变化的内在动力系统,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支撑点.当代大学生是有理想的,他们还未完全抛弃传统的,对理想信念的理想化的追求。当然,时代不同,社会实践不同,理想也会有差异。当代大学生既注重社会理想,道德理想,也强调生活理想,职业理想,特点是现实性和功利性。相对过去那种把理想与个人发展相对立,相脱离来说,这是一种进步。
1.5 责任意识
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如今的大学生欣赏鱼和熊掌兼得的责任意识.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较强的集体观念;另一方面又不愿为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他们在理想与金钱,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方面,开始抛弃非此即彼的极端思想方式,力图二者兼顾.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人民贡献力量,但同时也要求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
2 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产生,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也与其所处年龄阶段有关。
2.1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是大学生政治责任感较强、对国家前途充满信心和价值观积极向上的根本原因。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成功主办2008年奥运会,载人飞船飞向太空,嫦娥奔月取得圓满成功等。所有这些都教育了广大青年学生,使他们看到了社会主义的希望,激发了投身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对党的领导充分信任,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2.2 大学生令人担忧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面对的现实社会压力密不可分。一方面,改革开放给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随之出现的一系列社会不良现象亦使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会转型的阵痛,这使大学生的人格弱点浮现出来,形成心理困惑甚至心理矛盾;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也要按照市场规则自由流动,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更为广泛、更为激烈的就业竞争,为此,他们把大量课外时间用于学计算机、外语等实用知识,忙于各种考证,这使他们心理负担过重,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
3 如何解决大学生产生的思想状况
3.1 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教学的主导作用,创新教育方式,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做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主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工作,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中国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性、重要性。
3.2 切实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加强形势与政策教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根据大学生思想与学业实际,坚持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相结合,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向大学生讲解国内外的敏感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在满足大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让他们及时准确地了解党的大政方针,确保他们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
3.3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积极探索和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勤工助学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不断丰富社实践内容和形式,使社会实践制度化、规范化。要不断增强社会实践效果,提高社会实践质量,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3.4 努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
4.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四
为了解和掌握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状况,切实加强和改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此,辽源市委宣传部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一、基本情况
全市共有未成年人(18周岁以下)311746人,其中城市150511人,农村161235人;小学校未成年人86977人,中学65418人,大中专(包括职高)院校5331人;特殊家庭(单亲、残障、流动人口等家庭)未成年人占全市未成年人口的近20%,约达62342人。
调研多次深入学校、社区、家庭,共召开座谈会18个,并对16所农村及城市的高、中、小学校1000名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了专项调查。结果显示:总的看,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他们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人民,有着积极向上的追求,竞争意识、法律意识、民主意识、创新意识普遍增强,他们充满生机和活力,是祖国的未来,辽源的希望。
二、存在问题
(一)、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
当前,部分正规学校尚未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不少学校的教育和管理还存在着重智轻德的严重问题,在教学管理、治学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
1、学校德育工作相对薄弱,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
部分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没有把德育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都是以各学科考分为标准,学生以考分“论英雄”。由于只重视智育,忽视德育工作,造成少数学生思想品德“滑坡”。有一部分未成年人缺乏远大的理想。学生之间在生活上互相攀比,金钱至上、“我字当头”、“唯我为上”,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社会责任弱化。这种现象在私立学校表现更为突出一些。
2、传统美德逐渐淡化。调查发现,48%的同学与父母有对抗和抵触情绪,不愿和父母交朋友,说实话。能记住情人节、愚人节是哪天,却说不出七一、八一是什么节日,问9.18是什么日子,有40%的未成年人说不出来。
3、教师职业道德滑落。极少数教师逢年过节收受学生家长的红包;调换学生座位时“以钱定位”;部分教师“办班敛财”。教师师德的滑坡,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4、缺乏对后进生和差生的关怀和帮助。往往是批评多鼓励少、挖苦多表扬少、责难多引导少。个别学校和教师甚至对这部分学生放任自流,部分学校按考分分班,划分三六九等,导致少数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
(二)、家庭教育有误区。
1、家庭教育目标出现偏颇。家庭教育重心倾向技能与智力训练,忽视人格养成与身心素质培养,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其它方面极少过问。表现为:重智商,轻情商;重关爱,轻体验;重经验,轻理性。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溺爱 型家庭教育使有些未成年人养成了追求享受、厌恶劳动、害怕吃苦、自私自利的恶习。某实验中学一名14岁的女孩在校园内鞋带开了,竟然自己不会系。高压型的家庭奉行棍棒政策,极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和人格扭曲。放任型的家庭对孩子无力管教或放任不管,使他们失去家庭温暖,造成孩子的性格孤僻、冷漠,形成不良个性。2001年到2003年间,某区法院共审理涉及未成年人犯罪案件89起,判处未成年罪犯133人,占判决刑事犯罪总数的12.16%,这些未成年人犯罪80%与家庭教育不当有关。
3、父母的不良行为对孩子影响极大。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人生态度、道德品性、文化修养等方面存在着问题,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
4、未成年人的感情和心理承受能力弱。常听说“某校尖子生因一次考试成绩下降而服药自杀”、“某中学一初三学生,因挨老师批评而离家出走”之类的消息,这些现象与学校教育有关,更与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5、特殊家庭的未成年人存在较大的成长隐患,这部分未成年人是目前最应关注的群体。特殊家庭的家庭结构残缺,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先天不良。在部分农村或贫困矿区,单亲、残障、贫困、流动人口家庭,占未成年人家庭总数的20%,这些未成年人寄养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家中,孩子身心受到了创伤,心理不健全,加之隔辈的老人过分溺爱和管理、教育方法不当,使他们 缺少父母关爱,抑郁、易怒、不驯、忧虑、好斗、缺乏激励,不能控制情绪,在学校不能和同学友好相处,既自悲又自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常游离于学校、家庭之外,有的有意或无意随长辈参加封建迷信和教会活动。
(三)、社会环境不佳。
1、社会风气不正。市场经济的一些负面影响,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危害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一位老德育工作者感叹地讲:“校园德育教育在泥沙俱下的社会风气下,在强大社会浊流面前,犹如螳臂挡车。”
2、学校周边环境不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条件还存在很多不足,常年坚持“作战”在某些校园周围的小商小贩想方设法地哄骗未成年人,向他们兜售劣质食品,摆摊抽奖、卖口袋书、黄色卡通画、流氓玩具等现象屡禁不止。在某实验小学门前设摊骗学生抽奖的一天可达10伙之多,有关部门一去检查,他们立即“烟消云散”。检查过后,又聚拢在校园周围。
3、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匮乏。全市仅有青少年宫2个,图书馆(校园内除外)开放3个,爱国主义基地5个。部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年久失修,设施陈旧,难以发挥教育功能,有的已经面临关闭的危险。这些已经满足不了未成年人的需要,使大部分未成年人离开学校和家庭后不知去向何方。前不久,一小学校想组织同学祭扫烈士陵园,让学生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准备就绪后又改变了主意,原因是进入公园要收门票,孩子们只能“望门兴叹”。
4、迷恋网吧和游戏厅现象严重。一些未成年人把网吧和游戏厅当作自己消遣娱乐的寄居地。有的老师和家长视网吧和游戏厅为学生的“精神鸦片”,对学生影响很坏。据调查统计,小学校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和游戏厅的占15%,高中、初中的占28%,痴迷者占这些“网民”的85%,他们只要一有空闲就立即钻进网吧和游戏厅。有的上色情网站,有的参与赌博,有的与异性聊天。某县高中一名学生在网吧内参与赌博输去几万元;一名曾经获得奥林匹克数学奖的尖子生钻进网吧后,“走火入魔”,精神失常。有的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骗家长的钱,更有甚者不惜铤而走险,去偷、去抢。网吧和游戏厅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
5、社会文化环境污染。影视作品、电子游戏、新闻传媒中渲扬的凶杀、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衔接不到位。
存在着“5+2=0”现象,“5天(校园教育)+2天(假日“大撒羊”)=0”。某中学班主任老师深有体会地讲:“周一和周五两天学生的思想存在很大反差,周一要对在家和社会闲散两天的学生进行苦口婆心的教育引导。周五学生们已经心态平衡,很有秩序地离开了校园,再到周一,孩子们的思想情绪又会再起波澜。”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接脱节,缺少统一协调的工作运行机制,没有确定一个机构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没有对各个部门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科学的、细致的、完整的评价,缺少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三、几点思考
1、学校务必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要纠正一些地方存在的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切实改进德育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寓教于乐,使德育课成为孩子们真正喜爱的课程。要继续开展传统美德、民族精神、幸福观、道德体验和诚信教育。要拓宽德育教学的渠道,把德育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之中。要把贯彻实施《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德育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学生不仅了解掌握《守则》、《规范》的基本要求,而且用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到人人皆知,人人践行。
要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的设施,组织开展富有趣味,怡性益智的课外文体、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军事训练等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等契机,组织学生开展夏令营、冬令营、“手拉手”、“少年雏膺行动”、少年军校等活动,让他们到生动有趣的课余活动中舒展身心,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快乐成长。
要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教育广大教师树立学为人师,行为示范的榜样力量,严于律已,为人师表,以德施教,以高尚情操、丰富学识和人格力量引导和影响未成年人全面发展。要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经常地、细致地关心每个未成年人的成长。
2、家庭务必将行为养成教育作为重点,并贯穿于品德、人格教育全过程。要从娃娃抓起,从家庭教育抓起。调查中显示,48%未成年人,认为“父母的言行影响最大”。各级妇联组织、教育局、社区要紧密配合,通过“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工作载体面向社会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同时树立正确的成长观,使孩子们在健康向上、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中成人成材。
3、社会务必将整治环境作为当务之急,并形成齐抓共管新格局。
首先,要抓好社区建设。社区组织要把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做为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要及时了解和掌握社区内未成年人的基本情况,依托社区的各种活动阵地,发挥社区内离休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人才资源优势,组织开展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教育和文体活动。同时,每个社区组织还要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对社区内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做出具体规划和安排。
其次,各职能部门要统一认识,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委和政府相关部门的目标管理体系和工作考核体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建立健全文明委协调工作机制。文明办要切实担起统一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加强指导的重要职责,宣传、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广电、信息产业、民政、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结合业务工作,分工负责,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级团委、妇联、关心下一代委员会要发挥自身工作优势,组织开展好未成年人的道德实践活动。
第三,加大整治力度,净化社会环境。文化、工商、公安、城管等部门要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实行严管重罚,坚决取缔校园周边的违规网吧,对容留未成年人上网和包宿的黑网吧要依法治理。对校门前违规经营的小商小贩,要严厉打击,绝不手软,把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色情口袋书、黄色卡通画和流氓玩具等列入“扫黄打非”斗争和文化市场日常管理重要内容,一经发现,坚决查处,依法严惩,净化我市未成年人成长的社会环境。
各新闻单位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舆论环境。各种媒体要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制作、刊播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公益广告。各种媒体针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内容,都要努力做到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趣性相统一,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加强正面宣传,传播先进文化。辽源信息网站要充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内容、增设栏目,加强信息沟通和工作指导,增加网上道德教育和点评。要积极创造条件,在校园、社区有组织地开办一批非盈利性的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为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提供活动场所。
第四,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和活动场所。要从未成年人成长进步的需求出发,把向未成年人提供良好的精神产品作为神圣职责。精心策划选题,创作、编辑、出版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教育性于一体的图书、电子出版物、游戏软件等面向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市属文化艺术团要有计划地组织创作有利于塑造广大未成年人优良品质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优秀作品,要加强少儿文艺创作和表演队伍建设,注重培养少儿文艺骨干力量,大力繁荣和发展少儿文化艺术。
5.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调查 篇五
080101009张双玉 现在的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叛逆心理,容易受外界影响,且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发达,信息渠道众多,很多不良的信息也更容易进入青少年的世界。如今网络和电视催生了很多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对青少年影响很大,使一些青少年迷失了对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辨别能力,盲目模仿追捧,特别是明星的丑闻往往具有带头效应,引发一系列类似事件。深入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对于改革教育的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现代教育由于是以学习成绩为评价指标,为了获取好的排名和进入更加优秀的学府,学校、家长十分强调学习成绩,对于德育稍显欠缺,使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缺乏有效引导,容易迷茫。思想道德状况的调查能了解中学生思想道德好的方面和欠缺的方面,从而针对性地进行引导。
一、中学生思想道德总体状况
为了了解现在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我这次借实习机会深入到初中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问卷涉及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民主和平等意识、人际关系、现代公民意识等,数据分析显示,现在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大部分人的思想是积极向上的,但也存在一些因时代环境产生的问题。1.爱国情感真切,有较强的民族自豪感。从小学到中学,不管是课本还是学校,对于爱国主义都有大量的宣传和教育,社会新闻媒体也经常报道爱国英雄、民族英雄等,特别是今年的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玉树地震后,中国国旗降半旗、中央电视台全天报道使大家深受教育,因此中学生已经拥有较强的爱国情怀,懂得国家利益。对于侵犯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事件表示愤慨,对体育赛场上的中国健儿和灾区人民十分关心。如调查数据所体现的“作为中国人 ,你感到 ”,有71.7%的中学生选择“自豪 ”;“当祖国受到外敌入侵时 ”,有 66.2%的中学生选择“主动参军 ”,有20.0%的中学生“在被征召情况下会去报名参军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人们可以自己选择出生地的话 ”,有 51.1%的中学生还是“愿意出生在中国 ”;有 66.5%的中学生赞同“作为 21世纪的公民 ,每一个人都肩负着建设国家的历史使命 ”。有 78.4%的中学生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2.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我国有很多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艰苦奋斗等,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源远流长。这些是一个国家安定有序的基础,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弘扬和继承传统美德更显重要,问卷调查中,传统美德得到了认同,有77.7%的中学生表示“愿意在父母老了以后照顾父母 ”。在这一问题上值得注意的是: 2004年 9月至 12月日本青少年研究中心对中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的公立高中进行了一次高中学生规范意识的调查 ,其中一道类似的问题“无论如何都要照料长辈 ”,结果日本有 41.3%、美国有 69.9%、中国有 84.0%的高中生认同这一观点。可见我国中学生对“孝敬父母 ”这一传统美德非常认同 ,这一结果与呼和浩特市情况比较接近。“在复习考试时一位成绩与你相当的同学请教你一个难题时 ”,有 82.3%的小学生和 76.4%的中学生回答“愿意为同学认真解答 ”。有90%的中学生认为“考试作弊 ”是“不诚实的行为 ,我不作弊 ”;有 72.0%的中学生表示“在竞争中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背叛自己的朋友 ”;有
70.1的中学生认为“做人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 ”;有 81.2%的小学生“在买东西时 ,如果售货员多找了钱 ”会“主动退还 ”,可见,大部分中学生是赞同诚实守信这一美德的。有 60.7%的中学生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 ,不会过时 ”,还有 29.3%的中学生认为“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提倡 ”。3.因为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有自己思想和看法,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开始希望自己决定自己的事情,以证明自己。也希望学校给予自己机会,平等竞争参与学校的生活与管理。在“你认为哪些因素对你今后的发展非常重要 ”这一问题上 , 70.3%的中学生认为是“个人的努力 ”。“当你遇到困难或想期末考出好成绩 ”时91.5%的中学生会“依靠自己努力 ,争取实现目标 ”。如“在选举班团、队干部时 ”,有76.5%的中学生赞同“全班同学推荐加投票 ”和“学生自荐竞选演讲加投票 ”;“在有关自己的问题作决定时 ”, 60.4%的初中生和
64.5%的高中生认为应“由自己做主 ” 19.6%的中学生认为要“与好友商量后决定 ”,赞同由父母做主的比例为10.5% 4.因为无论学校还是家长,都比较重视人际交往的教育,所以中学生都比较重视同伴情谊,懂得互助合作。如“你认为在你的生活学习中影响最大的因素 ”,选择“同伴和同学 ”的仅次于家长和老师居第三位 ,远远高于明星、英模、网络等选项。“在复习考试时一位成绩与你相当的同学请教你一个难题 ”时, 76.4%的中学生会“认真为他解答 ”。而“在一场竞争中 ,你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背叛自己的朋友 ”时 , 72.0%的中学生选择“绝对不会 ,平等参与竞争 ”,反映现在中学生比较重视友谊、“义气”。“当你与同学(同伴)发生冲突时 ”,68.3%的中学生选择视对方的态度再考虑,26.2%的中学生选择主动和解,搞好关系,反映了现在中学生自尊心比较强,又希望搞好关系。有 78.7%的中学生明确表示“愿意在父母老了以后照顾父母 ”,说明父母与子女关系亲密。
二、新时代下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隐忧
作为现在的中学生,他们处在一个物质高度发展的社会,不管是饮食、交通、通讯还是信息,发展迅速,作为信息爆炸时代下的中学生,他们的价值理念与老一辈的人们有很大差别,特别是获取信息的渠道之广,使他们出现早熟。现在社会上问题青少年越来越多,很多行为也冲击着传统思想道德,这让人们对现在的中学生的评价越来越差。由于时代、年龄的隔阂,人们对现在中学生的很多评价不一定正确,但是问题青少年的增多也的确反映了现在中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隐忧。
1.缺乏信仰,对“美”的判断出现偏差。信仰,体现为某种信念,某种方向,有信仰,才能知道怎么做。但是调查结果表明,现在的中学生缺乏信仰,感觉十分迷茫,没有方向,导致不知道何为善,何为恶,何为对,何为错。超女、超男、花儿朵朵以及非诚勿扰等节目作为新兴节目吊足现代青少年胃口,许多明星因为漂亮或者帅而受到青少年欢迎,但是这些节目的导向却是使中学生丧失正确价值观,出现情趣低俗化,特别是青少年对明星的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明星的行为盲目模仿,甚至是对不良行为的模仿,后果是精神上甚至是生命的损失,也给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2.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取向功利化。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呈现出很强的功利化特点,一切以达到目的为宗旨,缺乏对过程的人文关怀,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近年的那么多商品问题,如三聚氰胺事件等都是功利化追求利润的结果。对一部分中小学生产生了错误的导向 ,使他们在人生理想信念的树立和价值目标的确定上存在较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过多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的物质利益成分 ,而对精神世界的丰富和提升有所忽视。这种务实化、功利化的价值观对中小学生造成了相当大的消极影响 ,具体表现在:过多考虑金钱地位 ,讲实惠思想抬头 ,追明星、穿名牌、图享受在部分同学中成为时尚 ,使中小学生个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受成人世界和社会影响呈现多元化特点 ,选择更趋“务实 ”。
3.师生关系受到严峻挑战。当今中学生已经是独生子女居多,因此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呈现过度的趋势,过分满足孩子的需要,怕孩子受苦,一旦孩子在学校挨批,家长和媒体便会给学校很大压力,造成老师对学生的犯错不闻不问,学生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走向歧途。师生关系因为老师受到的压力而逐渐疏远,学生看到老师对其的约束力逐渐弱化,对老师的尊重逐渐减弱。在人际关系体系当中 ,父母子女关系、同学同伴(包括男女生)关系、与社会他人的关系 ,均处于一种相对和谐、良性的状态之中。但师生关系的紧张状况却从多方面表现出来。如“你与班主任老师的关系 ”问题 ,只有 19.7%的初中和 13.3%的高中生生选择“亲密无间 ”,44.8%的初中生和 46.0%的高中生选择“若即若离 ”,29.9%的初中生和 32.8%的高中生选择“敬而远之 ”,5.6%的初中生和 8.0%的高中生选择“严重对立 ”,中学生崇拜的对象中 , 4.3%中学生选择“教师 ”,特别是中学生的选择远远低于其他选项 ,在各选项中为最低。中学生中有12.7%会选择“找学校老师 ”, 远低于“报告公安机关 ”(34.8%)和“告诉家长 ”(30.9%),甚至低于“自行解决”(13.8%)。可见 ,中小学生普遍对老师怀有不信任感。作为与广大中小学生朝夕相处 ,作为中小学生人生向导的教师 ,与学生的关系如此紧张 ,特别值得关注。
4.心理压力大,心理素质不够过硬。社会的竞争压力感染到学校的教学,因此学校也讲究竞争,学习成绩影响升学排名和奖学金,为了进入一所好的高一级学府,学生们压力非常大,有时是超负荷运作,精神极度紧张。中学生的特殊年龄段使他们产生爱情萌芽,因此有的爱情的失意让学生感到挫败感。因为抗压能力的薄弱,许多人选择轻生或者其它极端手段。自杀事件和伤人事件越来越多见诸报端,当媒体深入了解事件的原因时,往往是他人觉得微不足道而当事人却觉得十分严重的小事情,这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中学生抗挫能力的薄弱,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单重视学习成绩却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孩子经历贫乏,容易受刺激,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本身过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包容和忍让,与别人产生矛盾后不能及时消除而是积在心里,越发觉得不顺,最终导致想不开。
三、如何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中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自然也影响到国家的发展和长治久安,人民生活稳定,因此加强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势在必行。基于现在中学生的总体思想道德状况和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心理和个性发展教育。虽然说影响思想道德最根本的是自己,但是父母、学校的教育以及社会对中学生的影响这些外界因素也是重要影响因素。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进行教育能使其养成崇高的道德品质。首先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对自己不自信,因此家长还是老师要鼓励他们好的想法,给他们继续做下去的信心和勇气。其次,培养学生成就动机。中学生有思想,但是不明白为什么而做,没有确立一个明确的目标,缺乏成就动机,因此经常觉得很迷茫。这时候要帮助他们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鼓励他们不断去进步。再次,多让学生经历一些,感受生活方方面面,培养他们的意志力。
2、网络伦理教育。网络作为一种迅速便利的传播手段,能实现全球联系,也是老师备课、公司了解信息、学生快速了解时讯的重要渠道,对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他们获得知识渠道、启迪他们智慧等具有积极意义,但网上一些不健康内容时刻诱惑、腐蚀着人们,最近几年,许多人为了出名便利用网络传播迅速的特点制造自己的新闻寻求出名,不惜毁坏自己的名声。因此要加强网络伦理教育,通过价值观、道德判断力与意志力、网络道德意识
及责任感的培植,提高学生辨真伪、求真理、慎判断、善选择能力,以抵御不良信息诱惑,消除上网不良行为。3.加强教育评价机制的改革,防止重成绩轻德育的现象。尽管进行了很多次教育改革,但是评价教育的标尺始终没有改变,都是以升学率为评优评先为指标,再此压力下,老师只得以成绩为重,而没有时间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德育。从而出现了很多高分低德的学生,他们的存在对于社会弊大于利。只有改革评价机制,把德育列入评价指标,而不能把升学率作为评优、晋升决定性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弥补教育缺陷。为了使德育落到实处,评价机制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个人品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成效相结合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学校德育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4.积极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在传统观念中,家长总把教育的全部内容寄托于学校,以为学校就应承担所有任务,殊不知,学校作为一个集体组织,面向的是一个群体,无法照顾到方方面面,加之教育包括的内容不是学校所能全部实现,而需家长的家庭教育、引导和社会的关心,学生的许多行为以父母为模板,要加强思想觉悟就得父母来对其施加有益影响,研究表明,思想、性格的形成往往是在0-7岁,这段时间影响到一个人一生,到了13岁左右,正处初中,也是叛逆心理比较强的时期,但孩子对父亲却比较听从,因此家长要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去影响孩子,特别是父亲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行为,同时关心孩子的动向,随时与学校联系。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要适时与其沟通,解决孩子困惑,既不能粘住孩子,大包大揽,什么事都要管,最近有个新闻,讲的就是一对父母对孩子的什么事都要管,孩子对其形成了依赖,到了孩子20多岁的时候,孩子整天要他们帮他找个女朋友,让他们十分头疼。当然也不能以赚钱供孩子上学为由整天工作,对孩子不管不顾,这会导致孩子的困惑积在心里越来越多,得不到父母帮忙,无法释放,感觉被忽视,便会去网络世界和社会圈寻求安慰和释放,最终很容易走上歧途。社会作为一个炼金石,能让学生百炼成金,更应关心学生的成长问题,考虑学生利益,为他们营造良好环境。
6.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篇六
为了全面、客观、正确地估价我系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当前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增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适应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日前,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谈话、典型剖析等方式,对我系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了解,本次调查共涉及全系两个年级,十多个专业,发出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8份,其中有效问卷280份。
一、我系学生思想状况评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给在系大学生所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也是全方位的。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也无一例外影响着我系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等。一方面表现出学生的思想主流是积极的、进步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也应看到,社会和学系发生深刻变革带来了许多复杂情况和矛盾冲突,大学生在许多方面还不适应,在思想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一定程度上的迷茫、困惑与混乱,一些可能是带有方向性的问题。
(一)当前形势下,我系学生的思想主导方向是积极向上的。
从表面上看,现代大学生似乎缺少以往的政治热情,但我们决不能用“政治淡漠”来简单加以概括,如果说学生已经由盲目的冲动变为勤于理性思考,逐步趋于成熟则更为客观准确。他们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战和方法,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观察和处理问题,更多地表现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改革开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同。
1、政治观
我系学生是比较关心政治的,他们了解时事、了解政策的愿望比较强烈,对于一些国内外大事,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和发展的眼光关注形势的发展变化。
(1)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基本正确。
多数学生政治上进步较快,能够接受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而且自发学习理论的人数和要求加入党组织的人数日益增多。对于马克思主义,92%的同学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理论,科学的理论只有同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无穷力量,但科学的理论并不是停滞不前的,是需要不断发展完善的;在理论学习方面,56.3%的同学自觉地学习过邓小平理论,认为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有接近30%的同学认为应该成立研究邓小平理论的学生社团组织。
(2)基本政治立场比较坚定。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高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认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系有88.5%的同学同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的说法。领导和道路问题的正确认识导致大学生要求入党人数逐渐增多,对加入党组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是大学生政治上走向成熟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据调查,近几年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学生比例均在90%以上,(3)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普遍认同。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党的方针政策给予了热情关注。近年来,大学生的改革开放意识明显增强,对祖国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深感欣慰,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有发展。他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感兴趣,认为这是振兴国家经济的正确选择。97.6%的同学认为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坚持改革开放;88.8%的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此同时,同学们也表现出对党做出的重大决策的基本认同:98.8%的同学支持党中央对“法轮功”组织的定性及处理,而且对党中央能够高瞻远瞩及时发现和处理“法轮功”组织表示赞叹。在与同学谈话中了解到,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虽然腐败现象还十严重,但党中央不断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随着监督机制和相关法律出台,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根本的治理;对祖国统一大业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要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决不能放弃使用武力。
2、人生观
在我系,虽然大学生的人生观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但总体上看,大学生人生追求的基本心态还是积极的,立志成材,全面锻炼,争取有所作为是大学生人生观的基本点。
(1)自立、自强和竞争意识明显增强,目前,学生做家教的现象十分普遍,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利用一切机会如为企业发送宣传品、做市场调研、做促销员等走向社会,在锻炼自己的同时,能够得到一定的报酬。调查中,89.5%的同学赞成“优胜劣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的观点;65%的同学认为“知识是竞争的手段”或“知识是自下而上的工具”;分别有82.5%和75.3%的同学对考试和就业等一系列竞争行为有信心;90.8%的同学认为“人生在世要靠自己”。这些说明,大学生已经承认了这样的社会现实--当前的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以前的优越感正在且已经为现在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所代替。
(2)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意识明显增强。
现实社会需要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只有文凭没有水平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们一致认为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使自己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我系,大学生努力学习全方位锻炼的劲头空前高涨,他们表示“现在还是想把功课学好”、“更希望学一些诸如经济管理、计算机等实用技术”,“读书热”、“考本热”和“社团热”在我系悄然兴起。调查显示,87%的同学大部分课余时间在上自习或参加各种活动,目前已有200多名大学生参加了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关于自习时间的问题,有的同学明确提出要求,教学楼应该再晚一些关灯等。
3、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既不是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提倡的大公无私、无私奉献,也不是惟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而是强调个人与集体利益的兼顾,奉献与索取的统一。
(1)价值目标多样化,带有明显的务实倾向。
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裂变在大学系里的反映强烈,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变革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革一样,带有明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同步性,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并向获取实惠方向发展的趋势。问卷中发现,在选择“一生中什么东西最重要”问题时大学生的答案是相当分散的,把健康排在第一位的同学比例是最高的(30%左右),知识次之,接下来是理想、金钱、权力等,原来一直比例很高的理想、信念已经不占优势,逐渐退居二线。这种多样性和务实性的价值取向同我国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分配形式和多元利益主体等体制的出现是相吻合。
(2)择业观念基本正确,顺应时代的要求。
大学生择业观念是他们价值观的最好体现。由于社会的进步,就业市场的拓宽和就业渠道的增多,学生上大学,国家包分配的分配体制成为历史,大学生中的“铁饭碗”思想已经不复存在。我系学生已经抛弃了头脑中的“等、靠、看”的念头,在选择职业时,不再过多地考虑专业对口,而是考虑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调查中,回答“你如何看待就业”这一问题时,78.5%的同学选择“自主择业,学系应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这一答案,一部分同学甚至认为就业是个人的事,不需要国家和学系负责,仅有6.5%的同学选择“学系应对学生就业全面负责”;78.5%的同学职业选择的首要标准是体现个人价值。
(3)团结协作精神有所增强。
多数学生认为应当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应当在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中,书写自己的人生。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上,大多数学生认为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和国家利益。46%的同学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奉献或奉献应大于索取”;65%的同学赞同实现人生价值要达到“奉献与索取的统一”的观点。他们意识到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会为社会认可,只为自己着想的人目光短浅,思想狭隘,不会在成材的道路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同时国家和社会也要对乐于奉献之人有所回报,尽量满足其合理需求,这样的人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
4、道德观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和思考,系园的大学生群体大体上完成了东西方道德标准的否定与肯定,一贯提倡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与西方文化中积极因素逐步融合,形成当代大学生的新型道德观念。
(1)传统道德意识的回归。
前些年,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西方文化和道德观念汹涌而来,大学生从茫然无措到
兼收并蓄。进而发展到对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全盘否定,甚至连大学生自己也感觉到道德的伦丧,真诚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淡漠,似乎每一个人一夜之间都变成了严格意义上的经济人。但是,受到5000年文明熏陶的大学生们并没有完全醉倒,长期积淀在他们身上的优良传统教育成果唤醒了他们,使他们在扬弃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了中华文明,并且名正言顺地接受了,有的同学主动开始研究代表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调查中,98.2%认为“应该大力提倡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96%的同学认为“待人要真诚”;79.5%的同学认为“自己和同学关系融洽”;67%的同学愿意听人文类讲座。在他们看来,增长才干固然重要,但自身修养也同样重要。
(2)崇尚理想人格。
调查中发现,在大学生的课外读物中,领袖著作、人物传记等方面的书籍有逐步增多趋势,他们为领袖人物的历史功绩而赞叹,为他们伟大的人格力量所倾倒。89.8%的同学认为“雷锋精神依然体现时代特征,应继续发扬”,表明当代大学生们崇尚理想人格,希望自己能为祖国和人民做出贡献。
(3)追求平等
人人平等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追求的一个目标,大学生在这方面一直是身体力行的。我系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和小城镇,他们的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与那些来本市及其它大城市的学生相比窘迫得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某一理想的实现,而且在个别的学生中心里压力比较大,但在调查过程当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他们要求平等意识非常强烈。其中大多数同学对考试作弊,“双选”时的拉关系、走后门和找老师提分等现象深恶痛绝,他们认为这是一种不正当竞争,没有给他们平行竞争的机会和权利,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没有用武之地,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他们渴望相互理解,渴望被人尊重,把这些当作追求平等的最高待遇;他们愿意参加有报酬的社会活动,对所得的劳动报酬认为是合情合理的(如综合测评加分、家教工资等,)是对他们付出的回报和承认。
5、对学系的改革观
我系的大学生十分关心学系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在“对学系你最关心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时,更多的同学关心学系的前途、声誉、教学质量、外语和计算机过级等问题;对于后3%制度,有近90%的学生认为这一制度有背于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应彻底修改;对早操有98。6%学生认为这种整齐划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应提倡早操内容多样化,学系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内容和形式,对学系的发展前途绝大多数的学生在满怀信心的同时也不无忧虑,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如此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扩大了高系的招生规模,为我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大庆将成立大庆大学后,这无疑是学系发展的大好机会,但又怕学系没有竞争实力,好机会抓不住等。对于高系后勤社会化问题,部分学生认为怕是换汤不换药,服务质量提高不上来就大幅度提高费用等;虽然一些学生对教学、伙食、学生工作等提出诸如教学手段落后、伙食质量不如去年、管理较严等意见,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还不尽如人意,但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学生关心学系的改革和发展。
(二)目前我系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在充分肯定大学生主流的前提下,在调查中我们看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思想认识依然存在不容乐观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重智育,轻德育。
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要想使自己在所发展,必须依靠真才实学,这是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要求,所以大学生过多地把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专业知识和衫知识的学习中,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则少之又少,忽视德育、不注重全面提高素质的现象普遍存在,一直未能有效解决。这些直接导致大学生意识开矿的淡化,一部分学生政治现任感不强,不愿上政治理论课,不愿意担任社会工作央政治上不求进步,政治性活动不愿参加,甚至是厌倦和反感。我系大学生中,18。8%的同学赞成多党制或一党多派;33。3%的同学赞成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和学管奉行什么主义,只要经济上去就行的观点;“趋同论”在我系在大学生中也颇有一定的市场,37%的同学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正在“逐步融合”。同时在调查中还发现,随着年级的升高,同意上述观点的学生比例分别为30%、36%。说明随着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受其负面影响,大学生的心态越来越不平衡,反叛性越来越大,也反衬出德育工作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的弱点。
2注重实惠,缺乏理想。
“小学进行共产主义教育、中学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在学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评论是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的现实写真。过去对宏大理想的追求,代之以对更加现实、更加具体、更能体现个性的目标的选择。这样虽有其得增减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得减轻心理压力等积极的一面,但其生活缺少动力、格调不高、得过且过等消极因素持影响也不可掉以轻心。我系一部分大学生参加活动不是以锻炼能力为目的,仅仅是为了综合测评加分;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理论功底不强,不明白人生的真谛,一部分同学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处在一种茫然混沌的状态中。调查中发现,33%的同学觉得“学习无动力、生活无目的、无聊苦闷”;15%的学生不明白“人活着窨是为了什么”。
3贪图享乐,怯于奉献。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部分同学中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据调查,把金钱看作是人生首要目的的比例,近年来大幅度升高,现在占被调查者中的16。7%。49。7%的同学认为“赚钱是个人生活的根本前题”。另据了解,高虽未在大学系园内形成主流,但少数学生由于社会是“大款”现象对他们心理的冲击,已成为系园内的“款爷”,上酒楼,下舞厅,玩游戏现象在系园内屡禁不止。
4强调自我,忽视他人。
一些大学生曲解个性化教育的真正含义,以为提倡个性就是自我设计、自我实现,把个人同集体、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割裂开来,有的竟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和集体利益之上。现在在大学生的演讲稿和话语中运用最多的一个词汇就是“实现自我”。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缺少为集体争光的心理,甚至做出打架斗殴、酗酒赌博等损害班级荣誉的事情;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学生喜欢独来独往,同学关系紧张;为了实现自我,部分同学出现偷盗、借财物不还等损害他人利益的现象。自我意识的膨胀使大学生相信“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意义就在于我想怎么样,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二我系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
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更具有时代特征。我系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全国其他高系的大学生不同的是,除了具在主体性、开放性、多元性、务实性和可塑性等特点外,其选择性、两重性和层次性更加突出。正是大学生思想变化有如此特点,才使人们感觉到大学生的所作所为令人不可捉摸。
1选择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高等教育与教学改革者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窨和选择权利。新的人才下策与国际用人制度的接轨,社会上允许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充分展现,致使整齐划一的枷锁被蜕去,激发了长期以来一直压抑在体内精神能量和动力。
2两重性
由于生活在多变复杂的社会现实中,学系思想教育也存在着弱点和不足,加之大学生正处于思想的半成熟期,思想变化非常之大、非常之快,朝令夕改,多数大学生明显表现出知与行的严重脱节、观念与行为的不一致,只注意从大处着眼,不注重从小事做起。这种是非判断的双重标准应是大学生思想主体性、多元性、务实性选择性等因素多重作用的结果,是其它多种特点的集中体现,典型地表现于大学生的政治原则、意识形态、价值倾向和道德信仰等许多方面:他们希望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却赞成多党制这些人加入共产党主要是为了实现个人目的,考虑到将来有一个比他人更优越的“双选”条件,可以选到一个待遇好的工作单位,为有光明的发展前任而铺平道路,至于中国由谁来领导者倒无所谓,只要过的好就行;他们有变革的思想和意识,拥护改革,支持改革。但当改革触及到切身利益时,又顾虑行政重重,不理解、不满意,牢骚满腹。有的可以由改革的促进派变为改革的反对派,想方设法阻止改革的进程;在思想上,他们认同人生价值在于奉献,可那是对别人提出的要求,由于社会现实的影响,一旦在行动上需要自己做出牺牲时,他们就要左攀右比,瞻前顾后,最终选择的还是物质第一,金钱至上;他们赞同“天下兴亡,匹夫有现”的观点,可却有一部分同学相信“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同意“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说法这也说明他们思想的不一致性。
3层次性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多层次的多向度群体,无论是在思想水平、道德准则,还是综合素质、初中能力都差别较大,层次清晰。一是积极进取层(占学生总数的10—20%),是
学生中的骨干层,有明确的理想信仰和道德追求,综合素质较高,能力较强,希望早日成材;二是努力前进层(占学生总数的50—60%),虽有较强的上进心,但意志品质较弱,注意品行修养,能乐观地看待生活,心理压力小,能把握住自己;三是实惠享乐层(占学生总数的10—220%),缺乏远大理想和学习动力,缺乏政治现任感受和集体荣誉感,在系期间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表现突出;四是悲观消沉层(占学生总数的10%左右),悲观迷茫,思想斗争激烈,心理压力过大,个别的甚至出现心理失衡、悲观厌世。
基础部团委
7.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 篇七
一、高等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状况调研的结果与特征分析
1. 思想基本健康向上, 普遍积极要求进步
在思想政治方面, 学生的政治态度趋于理智, 具有较强的爱国热情。有65.8%的学生认为入党有利于个人的成长, 对入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有52.2%的学生已递交或正准备递交入党申请书。在这52.2%的学生中, 有99%的学生表现出迫切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除了思想政治方面表现出健康向上的心态外, 在日常行为方面, 学生也体现出了良好的集体观念。89.2%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自觉维护学院荣誉;76.5%的学生“愿意通过不同的途径向学院提出建议和意见”。
这些调研表明, 高等独立学院学生的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 大多数学生自尊、自重, 有进取心以及社会责任感强等品质;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看得很清楚, 能客观地进行是非判断。
2. 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危机意识
在“感觉压力最大的事情”的测试中, “未来就业”占32%;“英语过级考试”占35%;“人际关系”占4%;“专业学习”占5%;“竞争”占23%。这些调研表明, 高等独立学院学生并不是像社会上所认为的纨绔子弟, 他们有理想, 对社会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相应的危机意识。
3. 学习态度明确、诚信
在“考试是否作弊”的调查中, 有92.5%的学生表示自己不作弊、不支持作弊、不能容忍作弊现象。如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 24.5%的学生认为“能理解, 学校与家长以教育为主要手段”;74.3%的学生认为“不能理解, 经学校教导无效后, 支持学校从重处罚”。这些调研表明, 高等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态度明确, 有正确的学习价值观。
从以上的调查研究可以看出, 当代高等独立学院的学生的思想适应时代变革的步伐, 主流呈现健康、积极的态势, 学生普遍自发地要求积极进步。
但是, 由于其自身成长的特点和社会急剧变化, 当代高等独立学院的学生思想上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和矛盾。问题与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虽然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比较明确, 但具有片面性。在“是否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查中, 选择“已经开始考虑未来出路”的学生中, 大一学生占6%, 大二学生占43%, 大三学生占92.6%。这说明高等独立学院的学生对就业有了一定思想准备, 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 学生的思想具有片面性, 他们更注重功利性和实用性, 不具备奉献精神。对于“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这一试题, 30.4%的学生选择“兼顾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 55.1%的学生选择“有利于个人发展”, “服从国家需要”的仅占到3.4%。另外, 更让我们感到不安的是, 对于“求职材料造假的看法”, 43.5%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太大, 不得已而为之”。这表明, 大学生本身能力与社会对天之骄子的期望之间的差距, 给学生的心灵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需要我们警惕。 (2) 对虚拟网络存在依赖性, 使用网络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学生中, “认为自己有上网瘾的”占4%, “休闲时首先想到靠上网打发时间的”占24%, “认为上网只是与外界沟通的工具, 仅用它来了解新闻或只用来学习的”仅占10%。由此统计出, “网络成瘾与有网络瘾倾向的”学生总数已经占到总体学生比例的28%, 表明网络利用的合理性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得不面临的现实问题, 应当引起普遍关注与重视。另外, 从性别方面来看, 男生健康良好使用网络的程度明显要远远低于同龄的女生。
二、解决高等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1. 创建具有浓郁的学术氛围的新校园, 加强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高等独立学院要鼓励学生积极上进、认真学习, 为学生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另外, 学院可每学期安排计划、邀请各行各业成功人士及专家来校莅临指导, 为学生指点迷津, 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他们的就业畏惧感。除了学习方面, 学院还要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用健康向上、积极上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陶冶大学生的性情, 抵制社会上不良思潮在校园内的传播;运用各种活动方式作为教育载体, 比如文艺晚会、辩论演讲、讲座评论等, 寓教于乐, 使学生在活动中, 不知不觉受到熏陶, 培育其优良品质。这些措施都能为他们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情商基础。总之, 争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实现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
2. 正确引导学生对网络的利用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它在引领学生进入一个更高层次文明的同时, 如果利用不得当, 会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 我们要高度重视, 开辟、利用、净化和占领网络阵地。学校应当积极开展合理使用网络的宣传和教育。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抵制不良网络使用习惯和不健康思想, 强调上网目的, 提醒学生远离不良网络。同时, 注意劳逸结合, 合理处理上网与正常生活之间的关系, 不要顾此失彼。另外, 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合理、适当宣泄不良情绪, 建立良好的人格品质。教师应树立干预和纠偏意识, 对学生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对于大学生可能出现的“上网瘾”以及其他不健康的思想和倾向, 必须进行及时的引导和教育。
三、总结
本文针对目前高等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 探索民办独立学院学生思想上的特点,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等独立学院学生思想工作的若干策略, 意在推进我国民办独立学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促进独立学院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就业状况的改善, 推动独立学院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摘要:本文立足当前高等独立学院学生的思想状况, 结合思想教育的基础理论, 对高等独立学院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等独立学院学生思想工作的若干策略。
8.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 篇八
【摘要】本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了解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377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从而寻找并分析大学生思想的问题所在,最后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状况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9-0202-02
大学生是作为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代表着最先进的流行文化,他们的思想状况对社会的发展方向起着关键性作用,其行为对社会风气有极大的影响。本文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问卷》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针对现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调查样本总体情况
调查样本是大连海洋大学理学院377名本科生,回收有效问卷332份,有效率为88.1%。有效调查问卷基本信息为:男生221人,女生111人;汉族272人,少数民族60人;大一85人,大二93人,大三71人,大四83人;中共党员12人,共青团员312人,群众8人。群体年龄基本在20~23周岁,其中城市学生占总人数55.4%,农村学生占总人数44.6%。
二、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分析
1.政治观
样本中72.6%的学生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27.4%的学生对于是否加入中国共产党视情况而定;在有入党意愿的学生中46.7%的学生是为了就业打基础,24.1%的学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剩余学生是随大流或者不知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看出他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缺乏正确的认识,不理解信仰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缺乏人生规划。从数据表面上来看,学生缺乏政治热情,但是通过入党动机的选择可以看出,学生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对于选择更加客观和理性。
2.道德观
样本中对看到不讲公德或道德的人或事情,仅有9.9%的学生会严肃指出,48.2%的学生会委婉指出,25.0%的学生认为不关乎自己利益才会指出,有16.9%的学生当做没看见;当发现同学违反校规校纪时,有20.5%的学生装作没看见,40.1%的学生选择帮助其掩饰,33.7%的学生选择先对违纪同学进行劝阻,无效后报告给相关部门,有5.7%的学生会直接严厉的制止。可以看出近半数的学生对待不道德行为直接与自身利益挂钩,当别人犯错误时,他们往往表现出漠视,会装作没看见甚至替其掩饰,而不是从正确的角度去分析处理问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的意识非常突出,在考虑社会、集体利益时,从不忘记个人利益。
3.价值观
样本中82.8%的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影响最大的是父母和老师,其他则受影响于朋友、兄弟姐妹和名人,但比例较小;在选择最赞同的价值取向时,答案相对分散,最赞同人格是否高尚的比例最高,达到51.2%,生活是否舒适次之,接下来是是否有自己的事业、对社会贡献的大小、金钱的多少、权利的大小、社会地位的高低。可以看出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化,想问题做事情大多从现实出发,注重自我利益与发展。
4.就业观
样本中41.9%的学生认为就业有很大压力,47.0%的学生认为压力尚可,11.1%的学生认为没有压力;对于择业标准的选择也较为分散,选择收入高的学生最多,占35.8%,工作条件优越的次之,占21.1%,社会地位高和有利于深造均占14.8%,选择条件艰苦但大有所为的学生占8.7%,无所谓的学生占4.8%。可以看出近90%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是现实存在的,而择业观也呈现多元化,同时更加注重实际,强调物质利益和生活保障,同时也将发挥个人专长与发展机会列入择业参考标准。
三、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1.在时效性上下足功夫,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影响时效性的因素主要有理念、环境、制度、方法和素质五个方面。要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就应从这五个方面多管齐下,缺一不可。在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之前所接受的义务教育阶段,极大部分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文化、轻思想的问题,在学生思想形成及人格塑造的过程中未能起到完全积极的作用,而且为了顺应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扩招从而导致大学生生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故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全面及时地进行。
2.在高效性上做好文章,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对网络的使用非常普遍,对其运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而且有基本的判断网络信息良莠的能力并保持正确的立场。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网络思政这一方式使其高效地完成。由于当前大学生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意识比较强,学习、经济、就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若想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还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人状况并因材施教。这样通过有针对性的工作和最快效率的途径相结合的方式,能使教育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最大的作用。
3.在正确性上教育引导,巩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是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头脑,引导他们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坚定理想信念,励志刻苦学习,投身社会实践。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让大学生树立适宜这样的社会环境的价值观尤为重要。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的重要指导思想,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可避免地应与这一思想联系起来,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为其创造践行这一观念的机会更应成为思想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万美容,曾兰.“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其引导策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2).
[2]周小军.90后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3,(29).
[3]王建东,孙彦飞,张迪.大学生学习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园,2015,(05).
作者简介:
【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状况调查报告09-10
农村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调研报告08-30
关于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分布状况调查07-07
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06-21
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07-12
中小学学风建设08-27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07-27
关于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文章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