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

2024-08-11

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共13篇)

1.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 篇一

幼儿园卫生消毒制度

为了幼儿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要求,我园特制定以下消毒卫生制度:

一、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天早晨中午开窗通风两次,每次不少于40分钟,幼儿教室、活动室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一次,每次1小时,紫外线灯每周擦一次浮尘,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二、口杯消毒。幼儿每人一杯,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消毒柜每日消毒一次40分钟。

三、加强幼儿一日生活管理,保持幼儿个人的清洁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幼儿用餐桌子使用前消毒、三餐擦嘴毛巾(每人一巾)每餐一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一次,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30分钟。

五、桌椅、床头、门把手、水龙头等幼儿幼儿易接触的物体消毒.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擦洗一次。

六、幼儿寝室、活动室、厕所地面随时清扫。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拖把擦洗消毒一次。

七、玩具消毒。幼儿玩具每周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浸泡一次30分钟,并晒干。

八、图书消毒。图书要达到每两周翻晒一次。

九、厕所要清洁通风,随时清扫,做到无异味,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液冲洗、浸泡消毒一次。

十、床上用品消毒。被套每月清洗、消毒一次,床单、枕套每月两次。被子、床单、枕头每周爆晒一次,时间不少于2小时。

十一、工作人员要保持仪表整洁,要勤洗澡,勤剪指甲。给幼儿开饭前要用肥皂洗手。

十二、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强卫生消毒工作。

台吉镇中心幼儿园

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具体要求

一、消毒要求与具体操作方法

(一)房屋空间

每日开窗通风(早7:30开窗,中午12:00关窗)是控制呼吸道疾病流行或传染病发生的有效措施。一般情况下每周消毒空气1次,在传染病流行季节需每天消毒1次,可选择每天早上或中午幼儿睡前进行消毒。关好门窗,用消毒灯消毒1小时,消毒完后开窗等消毒气味散去后让幼儿进入。

(二)毛巾

在集体生活中,毛巾的卫生不好是传染疾病的途径之一,如传染沙眼、流感等病毒。要求擦手巾保证一人一巾,要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阳光下曝晒。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一次,用肥皂水浸泡搓洗,并放在消毒柜里消毒,但要防止毛巾被烤焦,也可用“优氯净”消毒液浸泡5—10分种并放在阳光下曝晒。

(三)口杯

幼儿的口杯要一人一杯、专人专用,每天必须消毒,每日在幼儿入园后必须放好已经消毒过的口杯。口杯是幼儿喝水及吃药用的,在幼儿吃完药后教师及保育老师要督促幼儿把口杯内的药吃干净后放在口杯架上,口杯要按要求定时进行消毒。

(四)玩具

玩具是幼儿园必须备的物品,也是幼儿接触最多的物品,尤其是小班幼儿喜欢将玩具放入口中,如果清洁消毒不严,很容易传染疾病。玩具的清洗消毒是每周一次,玩具可以用肥皂粉清洗,或用“优氯净”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在阳光下晒2小时。室外大型玩具通过日光照射消毒,但要定期冲洗。

(五)被褥

用品是幼儿每日生活的必需品,幼儿每人一床一垫一被一枕。幼儿用的垫被和盖被每月晒一次,每次晒2—4小时。如遇雨季,可将被褥打开用消毒灯照射半小时。

(六)洗手

每日用餐前、大便后用肥皂水擦拭洗手,并用自已的擦手巾擦干手,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七)痰盂

每次用后要冲洗干净,有消化道疾病发生时痰盂每次用后要浸泡,消毒痰盂的消毒液要每日更换,以消毒液浸满痰盂为好。

(八)卫生洁具

垃圾箱内无渍,簸箕、抹布、扫把等要放在幼儿碰不到的地方。餐桌抹布和其它抹布要分开使用和清洗。拖把要准备2把(1把干拖),每日使用后要用清水冲净,使用前先用清水拖1遍,再用消毒液拖1遍。

(九)地面

教室每日要拖,随时保洁并门前三包,拖把使用后要摆放在不影响幼儿洗手上厕所的地方。洗拖把要有专用水池,不准和洗毛巾、餐巾、口杯、玩具等共用1个水池。

(十)食具

食具必须在洗碗间清洗,不得将餐具放在洗手池里洗。洗碗时先用洗涤剂将油腻洗净,再用清水冲洗后放在消毒柜里消毒后才能用,餐具必须餐餐进行消毒。

二、发生传染病时的卫生消毒

(一)、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或发现传染病患儿时,室内空气、各种物体表面每日消毒1次,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定期采取预防性消毒措施。

(二)、传染病患儿的呕吐物、排泄物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在其中倒入消毒液搅拌后倒入厕所。

(三)、传染病儿便器: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放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

(四)、抹布、拖把分别在千分之3有效氯消毒液中浸泡30分种,每日一次。

(五)、被褥清洗消毒:床垫、枕心、棉胎放阳光下晒4小时。

(六)、柜子、扶手、门把等物体表面,每日上午用消毒液擦洗一遍。

(七)、床单、枕巾、被套、枕套等耐热、耐湿的纺织品用消毒液浸泡15—30分种,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八)、地面消毒:地面是幼儿们活动的场所,经常会有幼儿趴到地上,手经常接触地面,如有污染不及时清除,极会造成病原菌的扩散。

(九)、墙面消毒:墙面在一般情况下污染情况轻于地面,通常不需要行正常消毒。当受到病原体菌污染时,可采取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常用“优氯净”消毒剂溶液喷雾或擦洗处理,墙面消毒一般为2.0—2.5米高即可。喷雾量根据墙面结构不同而确定,以湿润不向下流水为度。

(十)、桌子、椅子、凳子、柜子、水龙头等用品表面的消毒:一般情况下室内用品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工作,用清洁湿布,每日2次擦拭各种用品的表面,可除去大部分微生物。当室内各种用品的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用严格的消毒处理。

(1)化学消毒剂消毒:用含有效的“优氯净”及“过氧乙酸”消毒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的表面,当污染物中含有大量有机物时,可相应加大化学消毒剂量,并按产品说明使用。

(2)紫外线灯照射:悬吊式或移动式紫外线灯消毒时,离污染表面不宜超过1米,照射时间一般不得少于30分种。用高强度、低臭氧紫外线杀菌灯,照射30—60分种。

(十一)、玩具的消毒

传染病流行或发生时,每周进行一次消毒,要根据不同的玩具选用不同的消毒方式。耐热的木制玩具:可以在开水中煮沸10—15分种。塑料和橡胶玩具:可在有效溴或“优氯净”的溶液中浸泡15—30分种。怕湿怕烫的毛类玩具:可在烈日下曝晒4—6小时,借助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将细菌杀灭。高档电动、电子玩具:可定期用酒精棉球擦拭孩子经常摸的部分。

(十二)、传染病检疫班级餐具要单独清洗消毒,幼儿不能参加任何集体活动,直到检疫结束。走道最好也分开,并加强消毒。

台吉镇中心幼儿园

2.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 篇二

1 场区卫生管理和书消毒

为了防止饲养管理人员及车辆进入所带来的病原体和污染物对猪肝构成威胁,猪场大门口应设置广而深的消毒池(糟)和洗手消毒盆, 进出的人员及外出回来的车辆要经过消毒方可进场。对于要求严格的种猪场,不论是外来人员还是工作人员,必要的情况下应淋浴洗澡、更换消毒的衣服和鞋帽才能进入生产区。每一栋猪舍又设有小消毒池,经踩踏后方可进舍。必须进入猪场的外来车辆,不仅要经过消毒池,而且要车辆全面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场。猪舍外面应有更衣室,进入猪舍工作必须先将外衣更换为工作服和工作胶鞋,并消毒手指和胶鞋。更衣室设有紫外灯,用来消毒工作服和鞋。工作服要经常洗净,经常日晒消毒。

2 人员的卫生管理和消毒

兽医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病畜,许多病原体经兽医技术人员传播,所以兽医技术人员进入猪舍或诊疗疾病离开猪舍时应将手和胶鞋消毒,污染的衣服也要经消毒处理。衣服和胶鞋要经常洗涤和消毒,保持干净。注射器具要煮沸和高压消毒,并做到1头猪1个注射针头,如果是治疗传染病,用后的注射器未经消毒绝不能再用,抽取药液时为保持药液的干净应用未经使用过的消毒针头。职工要每年定期体检,发现有人畜共患的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等应调离生产区进行治疗不准将私人物品带入场舍, 不准利用清洗间洗涤私人和家庭衣物。在从事人工授精、接生等到与猪体充分接触作业时, 要戴消毒手套和口罩等。凡患感冒、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患者应调离生产区另行安排工作。离场外出返场的工作人员应在行政区(生活区)工作2 d,经净化后再进入生产区,如果在外接触了动物应在行政区(生活区)净化6 d,淋浴更衣再进入猪场。

3 猪体卫生管理和消毒

生产期间猪身体要保正定期用水淋浴,刷拭干净,尤其是种猪,要注意腋下、股内、蹄叉和趾间等部位的清洗,然后用消毒液喷洒;需用牲畜体表净先后间隔10 d作2次喷洒,以杀灭成虫、虫卵和幼虫;配种前,应前除公猪包皮附近的长毛,洗拭消毒母猪的后躯,特别是会阴周围,以防止交配时病原体经生殖道感染而引起繁殖障碍等疾病;分娩前应消毒乳房,分娩后用消毒液洗拭阴部及后躯,清理胎衣和消毒产房。如果天气寒冷擦洗猪身应用温水,并要注意防寒。此外在产出仔猪的剪牙、断尾、注射疫苗等工作过程中要做好器械和术部消毒。

4 猪舍卫生管理和消毒

猪舍的门窗要做门帘和纱窗, 通风口也要装纱窗。猪舍要经常除粪,每天1次,并保持干燥,夏天可以增加除粪次数,打扫后用水冲洗。但冬季或分娩舍和保育舍不宜用水洗,应保持干燥,可采用石灰粉吸除粪便,用高压水枪冲洗即可。饲糟和水糟也要保持清洁,在每次给食前清除次残留在糟内的饲料,因为残留的饲料极易腐败,要冲刷干净。水糟每天也要清洗1次,如果是乳头式饮水器就方便卫生了。彻底清除干净后,还要定期消毒,夏天猪舍至少每个月全面消毒两次,冬天1次。饲糟墙壁等应定期消毒,但饲料糟水糟,经消毒后应再用水冲洗1次以去除消毒药。空出的猪舍在进猪前应进行清理和消毒,一般可按下列顺序行处理:猪舍放空→清除粪便→高压水枪冲洗→2%~5%碱水消毒→3~6 h硬刷刷洗地面、墙壁及死角→彻底水洗→福尔马林熏蒸或火焰消毒→放干数日方可进猪。

3.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 篇三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手卫生;干预;洗手

【中图分类号】R187G10〗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067-01

卫生部在2009年4月1日颁布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对洗手及卫生手消毒的原则,指征和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供应室部分人员仍不能正确、有效、规范地洗手和进行手卫生消毒,手卫生依从性较差。提高手卫生工作依从性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最简便、最经济的手段,在预防院内交叉感染中起着关键作用。消毒供应中心每天对器械进行清洗、检查打包、灭菌、存储、发放及下收下送等工作,每一步均需做好手卫生,这是在环境达标时避免清洁器械、器具、物品及无菌包被二次污染的根本所在。而消毒供应室作为控制院内感染的重点科室和关键环节,其工作人员的手卫生状况,会影响整体医疗质量[1]。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为了解供应室护理人员手卫生状况,强化供应室护士执行手卫生及控制医院感染意识,执行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和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将我院供应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综合干预前后情况做如下报告。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4年1月~2014年12月随机抽查供应室人员洗手前后手细菌污染情况,其中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后各20人次。分别监测干预前后细菌菌落数。

1.2方法

1.2.1采样方法

被采样者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要求[2],进行六部洗手法洗手。采样及监测方法均根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3]规定进行。在洗手前后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无菌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

1.2.2干预方法

1.2.2.1强化“六步洗手法”的培训及考核:认真洗手是衡量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标准之一。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洗手的技术,从而才能付诸行动。洗手则成为最基本、最简便易行的预防与控制病原菌传播的有效手段。

1.2.2.2改进洗手设施:增加洗手液装置,改善洗手条件,最好采用热风烘干器干手。

1.2.2.3选择适当的手消毒剂和手护理霜:在选用洗手消毒液的同时提供手护理霜,加强手部护理。

1.2.3细菌菌落数检查:采样液试管振打80次,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无菌平皿加入营养琼脂15mL~18mL,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数。

2结果

干预洗手前后的手卫生监测,无菌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52cfu/cm2,洗手后菌落数为4cfu/cm2,平均除菌率92.3%;回收间护士洗手前平均细菌菌落数为96cfu/cm2,经洗手后平均细菌菌落数为10cfu/cm2,平均除菌率为89.6%。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室工作区域需严格区分,无菌间护士不能回收污染物品,回收间护士不能发放无菌物品,任何人在发放无菌物品或接触无菌物品时,必须规范洗手。多项研究证明,洗手是一项最基本、最简便且易行的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原体传播的手段,正确地洗手能有效地降低医院感染[4]。供应室护士影响手卫生行为的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医务人员的自身因素,主动洗手的意识淡薄,认为经常洗手会使皮肤粗糙;化学消毒剂具有腐蚀性,不宜过多洗手;缺乏对手卫生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未把手的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肥皂洗手的依从性低的现象普遍存在[5];人员编制不足,工作强度大,依从性低,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医院业务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供应室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加大,使手卫生标准和正确洗手操作执行不到位;因对手卫生重视不足,供应室的洗手设施简单,缺乏洗手、干手设备,且位置分布也不合理;因洗手操作繁琐,平时没有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未按标准的六步洗手法的步骤进行正确洗手,主要表现在洗手步骤不正确、洗手方法不规范、漏洗指缝和腕部等;存在错误观念,认为戴手套可替代洗手,认为没有接触污染物品,并戴着手套,无需洗手;存在从众心理,管理不到位,医院和科室在手卫生管理和制度上存在缺陷,培训、检查、指导不到位,忽视工勤人员洗手管理等,这些都是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行为的最主要因素。

手污染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手卫生在现阶段医务人员中不同程度的存在污染问题,危害着病人的健康。供应室作为医院感染管理中的环节,若发出消毒灭菌不合格的物品,后果极其严重,灭菌包的灭菌效果受生物载量的影响;而医护人员的手可增加生物载量[6]。因此,供应室工作人员更要增强无菌观念和预防医院感染的意识,重视洗手,熟练掌握“六步洗手法”。正确的洗手方法对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率及洗手质量有重要作用,供应室要加强洗手监督管理,普及洗手相关知识,做到规范洗手,降低因供应室人员手引起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赵素藏.供应室护理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疗,2012,3(11):90.

[2]中華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S].2003-04-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S].1996-07-01.

[4]张学敏,俞立农,应霞敏,等.护理人员在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2):74-75.

[5]尚少梅,王宜芝,郑修霞,等.促进护理人员洗手行为依从性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6):507-510.

4.幼儿园卫生与消毒制度 篇四

1、个人卫生与消毒

(1)保证儿童认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2)儿童每人一巾,每天清洗并消毒一次,毛巾应放置在阳光通风处晾晒,毛巾挂放有间距,以互相间无重叠为适宜。

(3)每天洗脚、洗屁股。洗屁股毛巾个人专用。每次用后消毒,洗屁股盆个人专用,保洁放置,每周消毒一次。

(4)被褥、凉席个人专用日托每月一次。被褥保持清洁、干燥,每月晒被褥并洗被套一次,凉席每周至少擦拭一次。

(5)保护儿童视力,注意室内采光,照明要符合要求。看电视时儿童与电视机的距离应为电视机对角线的5-7倍,一次时间不超过三十分钟,电视机的高度与视线平行为宜。

(6)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大小便和吐痰,不乱丢弃废物等。午睡时要脱外衣、脱鞋,纠正蒙头、吮手、咬被角等不良睡眠习惯。

(7)工作人员要仪表整洁,不留长指甲,饭前便后和给儿童开饭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上班时不化浓妆,不穿高跟鞋,不吸烟。

2、环境卫生消毒

(1)室内外环境整洁、安全、无污染。建立健全室内外环境清扫制度,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应作湿性清扫。垃圾污物要及时清除,有专门容器集中密闭存放。

(2)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夏季空调房间每半日至少通风一次,每次10-15分钟。

(3)夏季要防蚊、蝇设备,及时消灭蚊、蝇、鼠、蟑螂等病媒昆虫动物。

(4)玩具每周至少清洁一次,图书要每周用紫外灯消毒一次或阳光下曝晒。

(5)床围栏、小桌椅等儿童接触密切的物品,每日清洁一次。

(6)门把、水龙头要保持清洁,每天消毒1次。

(7)各班清洁用具(如扫帚、托布、抹布等)要专用,拖布、抹布每次用后要及时清洁干净,干燥保存。

5.幼儿园保育员卫生消毒培训简报 篇五

知识培训

结合我园防疫期间的卫生消毒工作方案,保健医生带领保育员老师针对日常卫生清洁消毒、发生传染病或疑似新冠感染的清洁消毒、消毒液的正确配比和使用的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详细讲解,让每一位保育员更加扎实地掌握了正确有效的消毒方法。培训过程中,保育们用心聆听,专心记录,积极讨论,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

理论测试

为了检验保育老师们对消毒知识的掌握,帮助她们及时对所学的卫生消毒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学习后,全体保育老师们进行了消毒知识书面测试,测试过程中保育老师们认真作答,将知识内化,充分展现了其专业素养。测试过程中,保育们仔细审题、认真思考、谨慎作答,把培训所学、所知知识充分地体现在了答题中。

实操演练提技能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把要求真正落实到平时的工作中。接下来的实操演练中,保育组长一边用清晰的语言描述,一边用娴熟的操作方法,严格按照规范的消毒步骤,向在场的保育老师们了进行了现场的专业示范。本次练兵活动,保育员们个个认真观摩,将操作流程熟于心、践于行,并以她们精益求精的态度和规范专业的操作技能进行了自我展示,充分体现我园保育团队良好的专业素质以及高标准的实操技能。

6.学校卫生消毒制度 篇六

为切实做好我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把传染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卫生消毒制度:

一、学校公共卫生消毒

1.各班每天按时打扫好自己所属区域的清洁卫生并随时保持,重点做好早、中、晚三时段保持。

2.学校食堂负责水房的卫生清扫。用84消毒液没周一次,由李轻松负责协调。

3、校园公共环境每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由看康卫民负责。4.食堂环境及食堂外消毒由炊事员负责用消毒液消毒。

二、厕所消毒

1.厕所用石灰消毒,夏季每周两次(周一、周四早上清扫后),冬季每周一次(周一早上清扫后)。2.化粪池用生石灰覆盖。

3.天气热时用灭蝇药等杀灭蚊蝇幼虫。4.厕所等消毒由谢小军负责。

三、垃圾池消毒

1.夏季每周一次撒上生石灰。2.夏季每周用灭蝇药喷洒一次。3.垃圾池等消毒由王召藴负责。

四、饮用水消毒

饮用水消毒按要求进行,由康卫民负责。

五、学生宿舍卫生消毒

1.学生每天打扫好室内卫生,管理员负责打扫好宿舍前后的环境卫生,学生起床后整理好床铺,摆放好日常用品。2.学生宿舍开门开窗保持空气清新。

3.学生每月必须换洗被面、枕套等用品一次。

4.宿舍管理员每周五必须用84消毒液对室内消毒一次。5.学生洗脸巾等日常用具每两周用消毒液消毒一次。6.学生被褥可自己用(阳光)紫外线照射消毒。

六、附则

1.总务后勤必须保证消毒药品、用具。

2.消毒人员必须严格消毒流程,不留消毒死角,每次消毒后必须作好消毒记录。

7.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 篇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某地医院临床科室186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 其中医生86名, 工作时间1~12年, 平均 (5.3±3.7) 年;护士100名, 工作时间6~69个月, 平均 (27.7±11.5) 个月。

1.2 调查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 内容包括手卫生的认识程度、洗手方法、洗手步骤、操作规范、执行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对186名调查对象采用无记名方式调查, 并对调查对象手消毒过程进行观察, 且在执行医疗活动前对调查对象进行手卫生检测。

1.3 卫生评价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15982-2012) 以及《消毒技术规范》 (2002) 的规定执行。

1.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录入Excel 2007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双向无序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消毒执行情况

结果显示, 医护人员在实施医疗活动前及医疗活动结束后进行洗手消毒的比例均较低, 其中护士为74.00%, 医生为47.67%;而在进行手消毒的医护人员中, 仅有26.74%的医生和62.00%的护士按照7步洗手法进行洗手。护士手卫生消毒执行情况明显好于医生, 两项数据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2.2 手卫生检测结果

调查医护人员进行手消毒效果检测结果显示, 医护人员手卫生总不合格率为17.74%, 其中护士的不合格率为9.00% (9/100) , 而医生的不合格率为27.91% (24/86) , 经比较, 护士手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医生 (χ2=11.325, P<0.01)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引起院内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病原菌的经手传播, 院内环境中存在数目较多的致病微生物, 医院内人员, 尤其是医护人员由于经常进行医疗活动, 手部不可避免地携带一些细菌, 从而成为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媒介[3]。医护人员保持手卫生是控制和预防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4]。目前, 随着医疗模式的转变、就诊患者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医疗规模的不断增大, 院内感染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世界卫生组织曾呼吁:医护人员手部卫生应当成为全球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重点预防措施[5], 而大量临床研究报告证实了院内洗手的有效性, 有效的院内洗手可以减少约30%的院内感染事件。

本次调查发现, 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欠缺, 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的规章制度, 尤其在进行医疗活动前、后不能进行有效的手部卫生消毒, 部分医护人员虽然在接触患者或患者体液、排泄物前后进行手部消毒, 但并非严格按照规定的7步洗手法进行, 而是简单在水龙头下冲洗, 洗手结束后大多随手在白大衣上擦干双手, 从而造成医护人员手卫生极差, 极有可能引起院内感染。究其原因, 笔者认为主要由于医护人员的主观思想不重视, 未能认识到手卫生的重要性。在对洗手后的医护人员进行手部卫生监测后发现, 超过17.74%的医护人员手消毒质量不合格。

在对医生和护士进行手卫生执行率比较后发现, 74.00%的被调查护士在诊疗活动前、后进行手部卫生消毒, 而医生仅为47.67%, 二者差异显著;而比较医生和护士洗手步骤显示, 仅有26.74%的医生按照7步洗手法进行正确洗手, 而护士所占的比例达62.00%。笔者认为产生以上差异的原因主要与工作职责和分工有关, 临床护士是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和护理部门进行消毒隔离培训与考核的主要对象, 且其在日常工作中比医生更多地与患者接触, 这就导致其比医生更注重手部的卫生, 大多数临床护士在诊疗前、后均能进行手部卫生消毒。在对医护人员进行手卫生检测发现, 护士不合格率为9.00%, 而医生手卫生不合格率为27.91%, 检测结果对上述原因进行了很好的证明。

总之, 目前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效果较差, 不利于控制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因此, 必须进一步强化手卫生重要性, 尤其要加强医护人员的卫生培训, 将医护人员手消毒规范、职业防护以及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相关知识纳入医护人员的每年业务培训和考核计划, 并作为强制性培训内容在全院进行实施。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对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的监督监测工作, 同时加强行政干预, 不断提高手卫生消毒效果, 减少院内感染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谷晓岚.医务人员手卫生研究进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 (8) :231-234.

[2]李六亿, 贾会学, 朱其凤, 等.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11) :1386.

[3]郭春兰, 陈军.感染伤口换药后操作者手污染的监测与手卫生的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9, 19 (4) :421-422.

[4]闫俊凤, 姚冬杰, 韩莹.三种手消毒方法消毒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2, 29 (8) :755-756.

8.卫生消毒管理制度 篇八

2、分类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 为确保口腔门诊的消毒效果,我们制定了各类口腔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流程管理对策;诊室内空气消毒管理对策;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对策等。

(1)各类医疗器械及物品消毒流程管理对策。

浸泡:用健之素泡腾速溶消毒片(主要成分为三氯异氰尿酸)浸泡30min以上后清洗:

清洗:由于口腔疾病治疗过程中,手机或其他器械不可避免地会沾上病人的唾液、血液等含菌物,同时还会附着上一些污物。在正式灭菌前应将此类污物清洗干净。可采用含酶的清洗液,放入超声波清洗机内进行清洗,不但能将手机表面的污物洗净,还可将手机内部(如手机轴芯及管道)的脏物清除,从而达到里外干净。

加油:将润滑清洗油的接口接到手机加油孔上,将润滑油注入手机内,以手机前端有油喷出为止。通过加油,可以使手机管道内壁及轴芯内的轴承上覆上一层油膜,这样就能避免在高压蒸汽灭菌时手机金属氧化,从而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除手机外口腔器械上油多用石蜡油擦拭保养。

封口:封口就是使用封口机将加过油的手机或器械封在消毒纸袋内,然后再放入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封口的主要意义在于:

①可以检验灭菌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②可以区分口腔器械是否已消毒;

③可以避免消毒后的器械等存放时受到污染;

④ 打开即用,操作方便;

⑤防止润滑油蒸发,长时间积累造成灭菌器内部污染(通常消毒袋上有消毒指示剂,灭菌前后,纸袋的颜色有变化,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就能得知袋内器械的灭菌情况)。

灭菌:口腔科常用的灭菌方法有两种,耐高温的器械如封口后的手机等装入一次性专用塑封袋塑封,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按操作说明进行灭菌操作。消毒后放入清洁区无菌容器内备用。灭菌温度134℃,灭菌时间35~40min。不耐高温的器械放入2%戊二醛(分子式 C5H8O2,分子量100。13)中浸泡消毒灭菌。

注意事项:

①由于2%戊二醛有强腐蚀性浸泡消毒好的器械需经蒸馏水冲洗干净,用无菌毛巾擦干后才能使用。

②2%戊二醛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还要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灭菌时间10h。

③戊二醛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其他:清洁区的用品如储槽,带盖方盘等每周更换消毒高压灭菌一次。干燥镊子罐及持物钳每4h高压灭菌一次。部分打开的无菌物品每24h灭菌一次。

(2)室内空气消毒管理对策

消毒卫生标准规定各类治疗室、诊疗室、换药室消毒后应达到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我科常用空气消毒方法是紫外线照射消毒法。有报道表明:诊疗室在室温19℃~20℃,相对湿度48%~59%的条件下,用紫外线照射30min,可使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3。紫外线辐照能量低,穿透力弱,仅能杀灭直接照射到的微生物,因此消毒时必须使消毒部位充分暴露于紫外线。紫外线消毒的适宜温度范围是20℃~40℃,温度过高过低均会影响消毒效果,可适当延长消毒时间,用于空气消毒时,消毒环境的相对湿度低于80%为好,否则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根据紫外线的消毒的这些特点我科采用诊室停诊后每天紫外线照射消毒2h,并填写照射后登记卡进行监测。

(3)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管理对策

9.清洗消毒卫生管理制度 篇九

1、供水管理的要求

(1)二次供水设施配有专职管理人员,专人保管钥匙。(2)直接从事供、管水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和卫生知识培训。

(3)二次供水设施每半年进行一次清洗、消毒。

(4)每月至少对二次供水水质进行一次必测项目的检测。(5)蓄水池周围10米内不得有渗水坑和堆放的垃圾等污染源。水箱周围2米内不应有污水管线及污染物。

(6)设置在建筑物内的水箱其检查口位置和大小要满足水箱内部清洗消毒工作的需要。

(7)水箱设溢水管和泄水管,均不得与下水管道直接连通,管口加装防护网罩。

(8)水箱间独立设置,房门上锁;水箱检查口加盖加锁。(9)发生二次供水水质污染事故时,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污染,并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建设部门报告。

2、抽污水的潜水泵应装漏电开关,漏电开关应提前试验并确认开关可靠。(1)水池消毒人员需戴防护眼镜和口罩,如果在水池内感到头晕、气喘,则应马上离开水池到外面呼吸新鲜空气。(2)上下水池时应把紧扶手、踩稳不锈钢梯,严防跌落。

3、水池清洗消毒前的准备工作:(1)1:100灭菌净水溶液或市卫生防疫站配制的消毒液。(2)潜水泵、应急照明灯或手电筒。(3)扫把、尼龙刷、尼龙绳、胶桶、眼镜、口罩、胶手套。(4)

4、水池清洗消毒程序:(1)排放水

排放水应提前关闭水池进水阀,让水池水位用到接近消防用水水位,以免浪费;为确保用户正常用水,排放干水池的时间应控制在一小时以内。(2)清洗消毒

清洗:铲出水池内泥沙及各种沉淀物;用扫把或尼龙刷从水池顶部、四周墙壁、底部依次反复刷洗;如果仍未洗干净应再进行刷洗直至干净为止。

消毒:用扫把或尼龙刷蘸取1:100灭菌净水溶液(或防疫站配制的消毒水溶液,依次反复刷洗消毒;之后将水池盖好封闭半小时;用清水冲洗一遍整个水池,排出消毒水溶液;重复用清水冲洗一遍并排出消毒水溶液。

注水:清洗消毒工作全部结束后,清理收拾好所有工具。打开闸阀向水池内注水,达到调定的水位后加盖上锁。

5、取样送检(1)用干净的矿泉水瓶从水也中部提取500ml水并在瓶子中部贴上标签,标签上应写明送栓单位及送样日期。(2)水样当天由机电处主管安排人员送至市卫生防疫站进行检测。

(3)如果检测不合格,则应重新清洗和消毒水池直至合格为止。

10.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 篇十

1 影响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

1.1 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识不足

供应室工作人员有护士、工人、消毒员等, 文化层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工作人员缺乏手卫生及有关洗手和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 缺乏有关洗手能降低院内感染率的知识, 特别是消毒人员在接触已灭菌物品前洗手意识低, 认为没接触污染物品, 不用洗手。

1.2 洗手设施配备不全或不合理

供应室洗手设施简单, 干手设备、用具缺乏;洗手方法不规范, 未按“六步洗手法”洗手, 而且洗手时间也达不到要求, 导致洗手合格率低。另外, 下收下送时也缺乏必要的洗手设施。

1.3 皮肤损伤

手卫生产品引起皮肤刺激, 经常洗手会使皮肤含水量减少而造成皮肤发干、皲裂, 甚至会使表层微生物增加[2], 从而影响洗手的依从性。

1.4 工作忙碌, 洗手依从性低

供应室工作人员大多数是年老体弱、不能胜任临床工作的护士和无医学知识的工人。随着医院规模的扩大和再生医疗器械由分散式管理向中心供应集中式管理转变, 清洗、消毒灭菌量增加, 服务面扩大。繁忙的工作使工作人员洗手意识淡薄, 导致洗手依从性降低。

1.5 群体影响

群体之间行为习惯易相互影响。特别是科护士长手卫生情况直接影响科室工作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

1.6 戴手套就没必要洗手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戴双层手套, 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习惯不再洗手, 造成洗手依从性低。

2 对策

2.1 提高工作人员洗手意识

根据工作人员洗手依从性及文化背景差异, 开展目标不同、形式不同的教育, 不断强化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不断提高整体综合素质[3,4]。每月公布医院感染办检查手卫生情况结果及反馈的信息, 使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有具体的认识, 从而提高自身警觉性。同时从医院感染率下降又能使工作人员感受到手卫生的价值, 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2.2 制定有效的手卫生制度及培训方法

以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之《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消毒技术规范》等卫生行业标准为依据, 制定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操作规程及各区域手卫生要求、次数和洗手指证:下收下送前后、处理污染物品后、处理清洁物品前后、接触无菌物品前后、戴手套前、脱手套后、穿脱隔离衣前后等均应洗手, 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每周1次利用晨会时间对工作人员进行“六步洗手法”及手消毒方法的培训, 强调洗手的时间和次数。将“六步洗手法”的操作步骤图示粘贴于各个洗手池旁, 以提示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对洗手方法进行考核, 对各区域工作人员进行手部微生物监测, 将监测结果在科室公布, 以提高工作人员洗手的依从性。

2.3 改善洗手设施及条件

手卫生设施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方便适宜的手卫生设施是提高手卫生实施率和保证手卫生质量的必要条件。 洗手池简洁, 台面上设施简单, 光滑的人造大理石便于清洁, 各种管道置于台下, 台下排水设施保持密封, 不渗漏, 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科室配有感应式或脚踏式水龙头、干手设备等。洗手除使用干燥悬挂的肥皂外, 还可使用带消毒成分的洗手液。选用具有护肤成分的洗手液及快速手消毒液, 以保护工作人员手部皮肤。我院所选用的速干手消毒剂为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其中所含的乙醇杀菌作用明显, 速度快、易挥发、无残留活性, 甚至有小包装, 便于携带, 可直接放于口袋里, 这样在操作前后及下收下送等, 随时随地都很容易完成对手的消毒, 提高了手卫生的依从性。洗手使用优质自来水及纯净的流动水, 使用前冷热水可调和, 合适的水温既可提高去污力, 又可增加洗手的舒适感。

2.4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工作繁忙是影响供应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管理者必须合理安排工作人员上岗, 实施人性化排班, 减轻工作强度及压力, 改善洗手依从性。

2.5 戴手套

戴手套是一个双向保护措施, 既保护自身不受病原微生物污染, 又保护无菌物品不被污染。但如果长时间和不加选择地使用手套, 可能会对手部卫生程度造成更大影响或引起皮肤过敏。有报道, 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也就是说, 戴手套不能完全屏蔽病原微生物。因此, 要正确合理应用手套, 即使戴了手套, 也要养成规范的手卫生习惯。

3 小结

强化手卫生, 切断由于手所致的医院感染传播途径, 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重要内容。洗手是阻断因各种操作而传播疾病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提高供应室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是灭菌物品的质量和病人安全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依从性

参考文献

[1]侯铁英, 江飞舟, 张友平, 等.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方法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11) :1576.

[2]陶小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 (2) :234-235.

[3]杨凤仙.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J].护理研究, 2010, 24 (4C) :1057-1058.

11.《医院消毒灭菌基础知识》 篇十一

(一)消毒隔离概念

1、医院消毒:杀灭或清除医院环境中和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

2、媒介物:指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中污染了病原微生物的固体、气体和液体物质,也包括污染的人体体表和表浅体腔。

3、终末消毒:传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例如医院内感染症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对其住的病室及污染物品进行消毒。

4、预防性消毒:对可能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场所消毒。

5、清洁:用清洁剂洗净物品上的一切污垢。

6、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或消除病原微生物和繁殖体。

7、灭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杀灭物品上的一切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繁殖体和芽胞。

8、一般污染:一般病人接触后污染的物品。

9、特殊污染:接触肝炎、结核、爱滋病等特殊病人后污染的物品。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后的物品。

(二)消毒液的配制

含氯制剂:

1000ml水加2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1000mg/L的消毒液。

1000ml水加4片三氯消毒片配制成含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液。

常用的爱尔施牌消毒片,有效氯含量500mg/片

适用范围:适用于餐具、环境、水、衣物、疫源地等消毒。

使用方法:浸泡、擦拭、喷洒等方法。

配制:用量具安要求配置,所需溶液现用现配。

消毒剂的使用与配制注意事项

片剂应于阴凉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对织物有腐蚀和漂白作用,不应做有色织物的消毒。

用于消毒餐具,应即时用清水冲洗。

消毒时,若存在大量有机物时,应提高使用浓度或延长作用时间。

(三)各类物品常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1、各种物体表面的消毒

①地面消毒

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

当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

对致病性病原菌污染的表面(如:结核杆菌、肝炎病毒、HIV、禽流感病毒等),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洗,作用30分钟。

②墙面消毒

医院墙面通常不需要进行常规消毒,当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化学消毒剂喷雾或擦洗,墙面消毒一般为2.0m~2.5m高即可。

③各类用品表面的消毒

室内用品(桌、椅、床头桌等)表面只进行日常的清洁卫生,用清洁的湿抹布,每日2次擦拭用品的表面。

当室内用品表面受到病原菌的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

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物品表面。

紫外线灯照射:距离污染表面不得超过1米。

④抢救车等消毒

采血室、急诊抢救及平车、轮椅、诊察床等,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溶液,擦拭消毒;

病房、手术室的平车、轮椅方法同上。

如果被血液、体液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表面,并使消毒液浸过污染表面,保持30min,再擦。

⑤其它表面的消毒

包括病历夹、门把手、水龙头、门窗、洗手池、卫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每天用洁净水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病房用品表面的消毒方法进行。

2、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化验室污染区

物体表面及台面消毒

每日用500n

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湿拖把拖地。

3、卫生洁具的消毒

①便器的消毒

便器用后,置于全自动便器清洗机内清洗消毒。水温控制在93℃,消毒3分钟。

传染病人的便器固定使用,定期消毒,2000n

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置于全自动便器清洗机内清洗消毒。

共用坐式便器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抹坐板及盖板,便器外表面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②抹布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办公室等抹布分别使用不得混用,更不能与病室的抹布混用。

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化验室污染区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用后统一送洗衣房,消毒清洗。

③扫床套

采用一床一巾湿扫法

④拖把

病室、治疗室、换药室等地面有血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先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适量倒在污染地面30分钟后,用拖把拖干净,拖把送洗衣房统一消毒清洗。

拖把严格分区使用:治疗室、换药室、处置室、办公室、病室、卫生间等不能混用。

(四)消毒操作中的自我防护

1、防止消毒剂对自身造成的损害。

2、防止病原体对自身造成的伤害。

END

12.酒店餐饮具消毒卫生制度 篇十二

一、洗消间采用药物消毒应设3个洗刷消毒池,专池专用,设有密闭专用的餐具保洁柜。

二、餐饮具消毒坚持四道工序:去残渣、洗涤剂洗、净水冲、消毒。烟缸不得与餐具混刷、混放。

三、使用氯制剂的消毒液时,必须准确配制,消毒液应密封保存。设有存放消毒液、配制工具、洗涤剂的储存处。

四、采用药物消毒时,将洗净的餐具完全浸泡在250ppm的消毒液内保持5分钟后,用净水冲净,放入保洁柜防止二次污染。

五、消毒液要根据消毒餐具的量定时更换,保持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使之达到消毒的目的。

六、使用消毒柜消毒时,消毒柜内温度达到120℃保持20分钟。利用消毒柜储存餐具时,餐具消毒柜一次所消毒的餐具量应能够满足一餐所用的餐具量。消毒柜应保持正常运转。

七、餐饮具消毒须达到光、洁、涩、干。采用药物消毒时须达到清洁干净、无污迹、无异味。

八、餐具消毒间的水池必须专用。每天餐后必须清扫,保持地面、台面、水池干净整洁。

九、垃圾要密闭存放,及时清理,垃圾容器要清洁干净。

1、餐饮具洗刷消毒要以一刮二洗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程序操作。

2、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毒的餐饮具严禁使用。

3、洗刷餐饮具必须有专用水池,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其他水池混用。

4、洗涤、消毒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必须符合食品洗涤剂、消毒剂的卫生标准和要求、5、消毒后的消毒餐饮具必须储存在餐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6、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储存柜上有明显标记。

7、餐饮具保结柜应每天清洗消毒,保持洁净。

8、餐饮具消毒专人负责,按照有关消毒方法进行操作,并作好每次消毒登记记录。

13.幼儿园消毒卫生知识 篇十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开放床位1800张, 拥有临床、门急诊、医疗辅助等80多个部门,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共30人, 其中护士17人, 技术工人3人, 普通工人10人;年龄19岁~52岁, 平均39岁;副主任护师2人, 主管护师8人, 护师3人, 护士3人, 高级技工2人, 其余均为普通工人。

1.2 材料

手持式ATP测试仪 (美国某公司) , ATP采样器, 速干手消毒剂为某公司生产, 主要成分为醋酸氯已定, 含量0.9%~1.0%, 清洁洗手液。

1.3 目视管理方法

1.3.1 手卫生培训的目视管理

根据2009年卫生部卫生行业标准《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要求, 对消毒供应中心员工进行手卫生知识培训, 引用目视管理的工具“图形、颜色、形迹、看板”, 借助图形看板管理方式将洗手和速干手消剂使用的步骤、方法、指证、分解贴于洗手池和放置速干手消毒剂旁, 并做醒目的标志提示。按照培训的目的、内容采取集中培训和一对一示范演练, 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与考核, 考核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将考核的结果用板报的方式贴于科内的记事板上, 并在每日晨交班会上反馈检查和考核的结果, 及时指导纠正存在的问题, 采取多鼓励和表彰的方式。

1.3.2 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的目视管理

1.3.2. 1 成立活动小组

消毒供应中心员工全员参加成立活动小组, 设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不规范行为调查表和手部卫生习惯调查表, 观察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的手卫生情况。由组长填写调查表, 每周统计后张贴公示,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确立落实改进措施, 对手卫生执行到位的员工进行表扬和奖励。月底总结评出活动月的最佳优秀个人奖。

1.3.2. 2 导致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差和不规范洗手的主要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指出医务人员用水和肥皂至少需要40s才能洗净双手, 事实上医务人员每次洗手的时间<10s。担心手部清洁液损害皮肤, 频繁洗手会使手部干燥甚至破裂。医务人员会因此减少洗手的频率;使用手套替代洗手的错误;有些工作人员知识缺乏, 思想上不重视, 医院感染意识薄弱, 相关知识缺乏, 手卫生依从性低;未正确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取用计量不准确, 取用手法欠妥;忽略洗手和手消毒,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强度大, 工作时间紧, 器械从回收、分类、清洗、打包、消毒、灭菌、下收下送的流程操作频繁而忽略了洗手和卫生手消毒;放置速干消毒剂处未作醒目的标志, 某些速干消毒剂放置的位置欠合理, 不方便及时取用。

1.3.2. 3 实施手卫生的目视管理, 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

正确洗手可减少医院感染。正确评估双手污染程度, 明确洗手和卫生手消毒的差异, 接触过特殊感染病人、手上有明显的血液或体液均不能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替代洗手。对有预见性接触污物时加戴手套, 制定统一的按压手法和使用剂量, 经小组成员多次实践, 得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 并对全科工作人员培训推广学习。

2 结果

2013年10月引用目视管理理论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 改变了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手卫生观念, 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有明显提高, 见表1、表2。

%

3 讨论

3.1 提高了员工的手依从性及手卫生效果

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医院感染管理在努力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同时, 提高手卫生的质量也至关重要。眼睛是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各种手段当中最常用的。目视管理的独特之处是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 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 快速、准确、简明, 强调各种管理方法, 管理状态达到一目了然, 从而容易明白, 易于遵守, 便于推动自主管理, 自我控制, 达到提高员工的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的目的。我科将目视管理用于手卫生教育活动月, 借助图形看板落实手卫生管理制度, 配备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 定期开展手卫生的全体人员培训手卫生知识, 对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指证用图片、漫画等形式温馨提示, 利于员工参与, 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 从而改变了员工的手卫生观念, 提高了手卫生依从性和手卫生效果。表1显示, 操作前手卫生的合格率由27.5%提高到76.4%, 操作中手卫生的合格率由42.8%提高到87.6%, 操作后手卫生的合格率由75.6%提高到93.2%。

3.2 手卫生活动教育月在改善手卫生效果中的作用

参加本次活动月的工作人员30人, 全科参与。活动前观察650人次的手卫生行为, 其中“六步洗手法”到位的占28.1%;按压速干手消毒剂方法正确的占8.6%;使用手消毒剂量正确的占7.3%;手干燥后操作的占19.5%。针对“手卫生教育活动”这个主题, 进行前期的调查、研究、分析原因, 针对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 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教育, 形式多样突出重点, 将相关内容制成可视易懂的流程图, 贴在洗手池和速干手消毒剂旁, 增设醒目标志, 以提高员工正确洗手和手消毒步骤和方法。表1显示, 通过教育活动, 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思想上得到了重视, 手卫生相关知识得到了提高, 规范了员工手卫生的操作行为, 提高了手卫生的效果。活动前后各观察650人次的手卫生行为, 表2显示, 其中“六步洗手法”到位从28.1%提高到87.2%, 速干手消毒剂使用方法正确率由8.6%提高到84.2%;使用手消毒剂量正确率由7.3%提高到75.0%;手干燥后操作由19.5%提高到39.3%。

3.3 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引入目视管理模式需要长期实践

为了提高现代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手卫生管理效果, 必须从工作的每个环节和细节上建立和完善手卫生管理制度, 不断发现并解决问题, 达到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1/3的医院感染可通过更好的感染控制计划进行预防, 手卫生是防止感染扩散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医院感染的控制和手卫生管理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3], 目视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 使全体员工享有更高的自主权、参与权和管理权, 对手卫生规范的内容都有清晰、明确、统一的流程, 做到不同的人按照标准流程去做会得到相同的结果。护理管理者要在工作中不断思考, 不断学习, 充分调动和发挥全体员工的智慧, 集思广益, 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 引用目视管理尝试在医院感染及手卫生管理环节中进行推广和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目视管理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手卫生管理的效果。[方法]运用目视管理方法开展手卫生宣传教育月活动, 成立活动小组, 设计手卫生现状调查表, 对问题进行原因分析, 及时纠偏, 随机对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进行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及手卫生效果监测。[结果]实施目视管理手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月后, 工作人员“六步洗手法”和卫生手消毒、干手方法和手卫生效果有明显提高。[结论]目视管理以视觉信号显示为基本手段, 加强员工手卫生知识培训, 改变了消毒供应中心员工手卫生观念, 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是一种有效提高手卫生管理效果的方法。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员工,目视管理,手卫生

参考文献

[1]肖志军.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标准化、目视管理、管理看板[J].企业管理, 2003, 5 (11) :64-70.

[2]谢云, 陈云华, 蔡宇, 等.实习生手卫生规范培训效果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2) :293-294.

上一篇:硬笔书法校本教材下一篇:于描写美景的拟人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