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试卷

2024-07-11

外国文学试卷(精选10篇)

1.外国文学试卷 篇一

高三(17)(20)个性化材料之附加题

文学常识填空(来源于多份试卷)

1.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主持编纂的诗文总集是

2.春秋笔法指

3.“四部”是我国古代图书的分类名称,指、、、四类。

4.《文史通义》的作者是清代的5.《说苑》《新序》的作者是西汉作家

6.“黄老”和“六经”指先秦时期的、两个学派。

7.《春秋》相传由编订而成,编写体例是。

7.《战国策》的整理编订者是,编写体例是。

8.“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句警世名言出自北宋的笔下,他主持编写了史学

巨著,体例是

9.白居易和(元九)发起的诗歌运动的名称是,主张

10.稼轩是,白石是

11.《文心雕龙》是(朝代)的(学者)

12.战国时期主张“合纵”“连横”的两位游士的名字是、13.“火于秦”指的历史事件是,扬雄是汉代大儒,他的字是

14.汤显祖其“临川四梦”四部戏剧作品名为、、、15.“子建”和“子瞻”分别指、16.“鲁直”的姓名是,他是宋代(文学流派)的创始人。

17.“六经”是指“诗、书、礼、乐、、六部经书。

18.《史记》中司马迁用“”表达对传主的臧否。

19.《闲情偶寄》作者是代的戏曲理论家

20.“秦七”指的是,他和张耒、晁补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21.刘熙载在论著中提出了“诗品出于人品”的观点。

22.与“兰”并称为“花中四君子”的是、、23.“眉山苏氏”是指,温庭筠是词派的鼻祖。

24.明末清初三大儒是顾炎武、和。顾炎武的取名于子夏“日知其所亡,1

高三(17)(20)个性化材料之附加题

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的代表作是

25.“戛戛乎陈言务去”语出(朝代)(作者)《答李翊书》:“惟

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26.柳宗元和一起倡导了唐朝的古文运动。古文运动的文学主张是

27.将儒家四部经典合编注释称为“四书”的是(朝代)的(学者)。

28.《朱子语类》是中国南宋哲学家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

29.魏文帝指的是,他的文学理论著作是

30.周敦颐是北宋的开山鼻祖。

31.《阅微草堂笔记》作者是清代的学者

32.徐渭是朝代的著名书画家、文学家、学者。

33.袁随园的姓名是

34.京口、广陵两地现今的称谓是、。

35.班固所写的史学著作是,《后汉书》的作者是

36.《左传》和《后汉书》的写作体例是、37.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是时期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学者。

38.明代文学家中“三袁”指、、,属(文学流派)

39.孔融是东汉文学家,孔子的二十世孙,和王粲等六人被合称

40.“退之”是指唐代的,他与苏轼以及苏洵、柳宗元、欧阳修等人并称

41.“康乐”是指南北朝时期被称作康乐公的著名诗人

42.苏辙,字,文章以策论见长,与其父苏洵写过一篇著名的同题文章《》。

43.李供奉是

44.《六一诗话》的作者是

45.古汉语中“朔”在时间是指农历每月的46.《中庸》是“四书”之一,另外三部书的名字是、、47.“前四史”除了文中提到的司马迁的《史记》,还有、、三部史书。

48.“飞蓬乱首”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典籍。“沧浪“指的是宋代诗人

49.郑燮号,是清代著名的“”(画派)之一。

2.外国文学试卷 篇二

关键词:语文高考,文学作品,命题走向

2014年9月3日, 国发[2014]35号文件《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颁布。文件谈到要“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 科学设计命题内容, 增强基础性、综合性, 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考试科目设置”、“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的关联度”、“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1]。在这样的改革大背景下, 语文作为传统意义上的主科, 其高考试卷改革前的实际情况、改革后的命题走向是值得探究的。

一、概念界定

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 (以下简称《课标》) 的表述, 笔者定义:阅读测试材料中, 除“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言文作品”的文章, 均为文学作品。高考语文试卷中的“文学作品”所需落实的《课标》要求应集中在以下几点:第一:对形象的理解;第二:对文本价值的理解;第三:对文体的鉴赏;第四:借助资料对作品的评价。笔者结合文献, 对相关概念进行如下定义:对形象的理解, 即凡题干涉及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景物特点, 都属此类。本价值的理解, 即凡题干涉及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对文章关键字词及语句, 都属此类。对文体的鉴赏, 即凡题干涉及某种文体的语言、结构、表达效果, 都属此类。借助此料对作品的评价, 即凡题干涉及引用别家对文本的评论或结合自身的经历或阅读的书目谈感受, 都属此类。

二、“文学作品”测试材料参数呈现

从图1可知, 各考察点总体上在历年均有呈现, 但并非全部涉及, 且关注度不均衡。其中对文体价值的关注最多, 占56%;对借助资料的关注占17%;对文体的关注仅占8%;对形象的关注占10%。

这种格局的形成原因如下。《北京市高中课改实验版·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 (一) (二) 阅读·写作》明确提出, “学一篇近5000字的散文, 首先要重点解决的就是对文本内容的把握”[2]。其他文体也是如此。因此文本价值考察必然会成为关注热点。而如今倡导“淡化文体”, 因而文体知识考察有所减少。新课程改革凸显“能力立意”, 越来越强调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设问与答案都相对开放的“借助资料”试题考察较多。考察形象的题目较少, 出现的位置在近几年, 这种题应该引起一定重视。

注:其中16~21的数字为对应当年测试材料中的试题题号, 有多个设问的题干, 统计时在括号中对应给出了相应的小设问问题题号。

从表1和下页图2知, 考察形象的题目9年有3.5道, 出现在第三题位置上。考察文本价值的题9年共有23.5道, 出现在第一题位置的有9道, 出现在第二题位置的有6.5道, 出现在第三题位置的有5道, 出现在最后一题位置的有3道。考察文体的题9年有3道, 出现在第一题位置的没有, 出现在第二题位置的有2.5道, 出现在第三题位置的有1道, 最后一题位置的没有。考察借助资料的题9年共有6道, 全部出现在第四题位置上。

由此可见, 文本价值受到命题者的重视, 考察量最多, 位置不固定。以形象为考点的题目和以借助资料为考点的题目, 分别出现在第三题和第四题位置上, 在近年已形成稳定规律。未来几年, 这种规律应该不会被打破。由于文体类题目被淡化, 这一位置或将继续由文本价值类题目、形象类题目、借助资料题目所分占。因《意见》十分重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题目的能力, 因此, 这一题也可能演变成借助资料题与文本价值题结合的一道新题。

由图3可知, 2006—2014年中“文学作品”的总体量均是4, 这在未来几年中是否得以维持, 要取决于课程标准的修订和对于全试卷的平衡。如果这两者不做大的调整, 那么北京卷文学作品类试题题量将维持现状。

从表2和图4看, 各考察点在历年总体上均有涉及, 但有差异。从连续性来看, 对形象的关注近两年有所连续, 且关注度增强;对文本价值的关注一直存在且关注度极高;九年中没有持续关注文体, 且近三年没有该类型题出现;对借助资料题的关注度、连续性均在增加, 近五年对此考点也均有涉及。

九年来, 文本价值最收重视, 对形象和对借助资料的重视程度近几年在增强, 对文体的考察近几年在减弱。在“能力立意”、“淡化文体”、“重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改革趋势下, 预测这种趋势还会保持。

三、结论

通过述对北京在2006年取消春季高考至今的九年的北京高考语文试卷文学作品试题的研究, 得出以下结论。

1.

从题量上看, 考察数目维持在4, 且已形成稳定规律。若《课标》和全国卷调整尺度不打, 北京卷的这种规律将得以维持。

2.

从试题位置上看, 以形象和以借助资料为考点的题目, 分别出现在第三题和第四题的位置上, 已形成稳定的命题规律。未来几年内, 这种规律应该不会被打破。由于文体类题目被淡化, 这一题的位置将由备受重视的文本价值类题目、形象类题目、借助资料题目所分占, 或者演变成被借助资料题目与文本价值题目的结合的一道新题。

3.

从考察内容上看, 九年来, 命题者对文本价值是最重视的, 对形象和对借助资料题的重视程度在增强, 对文体的考察近几年在减弱。在“能力立意”、“淡化文体”、“重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改革趋势下, 这种趋势还会保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DB/OL].http://www.gansu.gov.cn/art/2014/9/29/art_4961_198378.html.

3.外国文学试卷 篇三

A. 任何数的平方根都有两个 B.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平方是它本身

C. 只有正数才有平方根 D. 正数的平方根是正数

参考答案

1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0的平方根是0,由此可得出正确答案.

A. 0的平方根等于0,只有一个,故本选项错误;B.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它本身,故本选项正确;C. 0也有平方根,而0不是正数,故本选项错误;D. 正数的平方根有正数也有负数,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B.

2. 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理解无理数的概念,一定要同时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整数与分数的统称. 即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是有理数,而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 无理数有:-π,0.101 001 000 1……. 共有2个. 故选B.

3. 11介于9与16之间,即9<11<16,则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可以求得,介于3与4之间,故选C.

4. 根据数轴上a所在的位置可用取特殊值的方法比较这几个数的大小,故选C.

5. 根据题意判断出a与b的正负,以及a-b的正负,利用绝对值及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根据题意得:a>0,b<0,即a-b>0,则原式=b-a-b=-b-a+b=-a. 故选B.

6. 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a+b>c,a+c>b,则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得原式=a-b+c-2c-a-b=a-b+c+2(c-a-b),然后去括号后合并即可,故选B.

7. 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x是a的平方根,根据此定义即可解题. ∵(±5)2=25,∴25的平方根是±5. 故答案为:±5.

8. 先求出2+的范围,再根据2-x=x-2求出x的范围,最后得出2≤x<5,故答案为:2,3,4.

9. 是正整数,则20n一定是一个完全平方数,首先把20n分解因数,确定20n是完全平方数时,n的最小值即可,故答案是:5.

10. (1) 方程变形得:x2=4,开方得:x=±2;

(2) 开立方得:x+3=-3,解得:x=-6.

11. 当a=,b=-2=2,c=时,a2+b-4c=3+2-2=3.

12. 根据平方根、立方根的定义和已知条件可知x-2=4,2x+y+7=27,列方程解出x,y,最后代入代数式求解即可. ∵x-2的平方根是±2,∴x-2=4,∴x=6,∵2x+y+7的立方根是3,∴2x+y+7=27,把x的值代入解得:y=8,∴x2+y2的算术平方根为10.

13. 由于3<<4,所以8<5+<9,由此找到题中的无理数在哪两个和它接近的整数之间,然后判断出所求的无理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让原数减去整数部分,代入求值即可. (1) a+b=1;(2) a-b=2-7.

14. ∵+2=x,即=x-2,∴x-2=0或1或-1,解得:x=2或3或1,∵与互为相反数,即+=0,∴x=2时,y=;当x=3时,y=2;当x=1时,y=.

15. ∵82=64,∴正方形ABCD的边长等于8 cm,∵E、F、G、H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四边中点,∴AE=AH=×8=4 cm,在Rt△AEH中,根据勾股定理,EH==4=4×1.414=5.656≈5.7(cm).

16. (1) 小刚的做法是对的. 因为将边长为1米的两个正方形分别沿着一条对角线剪开,成为四个大小相同形状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然后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其边长为,而>1.3,故能铺满;

(2)

17. 乙的结果对,∵x=3,∴1-x<0且≥0,即=x-1,而不是=1-x,∴乙的答案是正确的,甲的答案是错误的.

4.中国古代文学(三)试卷2B 篇四

----

学年第学期

课程考核试题

考核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三)

(卷)考核班级

学生人数

印数

考核方式

闭卷

考核时间

12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白朴的杂剧《墙头马上》素材源于白居易的《井底引银瓶》

一诗。

2、在宋代,说话分为

小说、说经、讲史、合生四家。

3、最早且较完备地著录作家及作品名目的文献是戏曲家

钟嗣成的《录鬼簿》。

4、元杂剧《两世姻缘》的作者是

元乔吉。

5、苏洵工于政论,其论述贿秦政策的代表作是《

六国

》。

6、宋初

晏几道的小令登峰造极,有词集《小山词》。

7、小令

套曲

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它们一为短小精练,一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3、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黄庭坚《题落星寺》)

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李清照《如梦令》)

5、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朱淑真《减字木兰花•春怨》)

6、沙上并禽池上瞑,玉破月来花弄影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7、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夏日》其七)

9、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10、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元好问《岐阳三首》其二)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

1、辛派词人

2、苏黄

3、三苏

4、《论诗绝句三十首》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述秦观词的特色。

2、简述《倩女离魂》的主要内容。

五、名句赏析(每小题6分,共12分)

1、简析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简析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六、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论关汉卿的杂剧的内容分类及其代表作。

5.外国文学试卷 篇五

12.歌德青年时期最好的作品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他的代表作是诗剧《浮士德》。

13.巴尔扎克的90余部小说的总标题是《人间喜剧》。

14.司汤达晚期最重要的作品是长篇小说《帕尔玛修道院》。

15. 《罪与罚》是陀恩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的男主人公是拉斯科尔尼可夫。

16.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自然主义文学作品主要有龚古尔的小说《日尔米妮·拉塞尔特》左拉的小说《小酒店》。

17.“以愚蠢开始,接着是愚蠢,最后以眼泪收场。”这是俄国批评家别林斯基对 果戈理(填作家名)的小说的著名评论。这种创作特征被称为“含泪的笑”。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8.简述启蒙文学的特征。

答:①启蒙文学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启蒙文学作家往往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

和活动家,文学往往是他们进行反封建斗争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4分)②在启蒙文学中,主人公不再是帝王将相,而是普通平民。(3分)③狄德罗提出“要真实、自然”的近代资产阶级现实主义新文艺的纲领;

在题材上主张写一般市民的家庭日常生活,反对贵族文学矫揉造作的风格。(4分)④在体裁上,出现了市民剧、现实主义小说、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新的文学形式。(3分)启蒙文学(包括创作和理论)是欧洲文学从古典主义向近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转变的关键。(1分)19.什么是“三一律”? 答:“三一律”是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者提出的戏剧创作规则,这一规则是在研究古代文学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5分)“三一律”指的是时间、地点、动作的三个整一,即一个剧本的情节只能限制在同一事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包含的时间在一天(24小时)之内。(10分)20.高尔基的长篇小说《母亲》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答:《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开创了无产阶级的新时期,与过去的文学作品不同,它第一次深刻地描写了在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描写了这一斗争发生、发展直至走向高潮的过程。(5分)《母亲》成功地刻画了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形象,描写了他们的成长过程、坚强的意志和斗争艺术。高尔基站在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对巴维尔母子形象的塑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基础。《母亲》被认为是这一创作方法的典范作品。(5分)《母亲》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对当时的革命斗争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5分)三、论述题(25分)21.论述《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答:(1)小说通过对贵族罪恶和人民苦难的描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3分)厄弗瑞蒙德侯爵抢走得伐石太太美丽的姐姐进行玩弄,她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悲愤而死,弟弟前去报仇,被侯爵杀死;

被玩弄的姐姐不堪忍受心灵和肉体的折磨神志失常,也悲惨死去;

正直的马奈特医生告发了侯爵的罪恶,告发信却落到了侯爵的手里,马奈特因而被关进了阴暗的巴士底狱;

6.外国文学试卷 篇六

12.中世纪中期著名的英雄史诗有法国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德意志的《尼卜龙根之歌》、俄罗斯的<伊戈尔远征记》。

13.司各特是英国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代表作是《艾凡赫》等。

14.狄更斯和萨克雷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成就最高的作家。后者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名利场>。

15.未完成的长诗《唐·璜》写一个西班牙贵族青年出国冒险的故事,是拜伦晚期最伟大的作品。

16.左拉20余部长篇小说的总标题是《卢贡一马卡尔家族》。

17.符拉吉米尔(又名戈戈)和艾斯特拉冈(又名狄狄)是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品《等待戈多》中的人物,这部作品的作者是贝克特。

18.长篇小说《母亲》是高尔基(填作家名)的代表作之一,列宁曾称它是一部“非常及时的书”。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9.简述浪漫主义文学的特征。

答:①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不满现实,他们一般不喜欢如实地描写现实,而偏重于表现自己的主观理想和描写非凡的事物。(3分)②浪漫主义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热衷于鼓吹理性的古典主义不同,侧重于抒发个人的感情和体验。(3分)③浪漫主义作家热爱大自然,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描写大自然。雄奇的大自然和远方异域是他们寄托理想的地方。他们笔下的人物经常出没在大自然之中。(3分)④浪漫主义作家对中世纪历史传说和民间文学极感兴趣,他们热衷于搜集民间的传说故事,并进行加工创造。(3分)⑤浪漫主义者要求个性解放和创作的绝对自由。与此相联,他们在创作中采用多种体裁尤其喜欢易于抒情的体裁,喜欢用对比、夸张等手法,语言风格比较华美。(3分)20.简述表现主义的特征。

答: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后来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涉及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2分)文学中的表现主义反对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原则,强调对客观对象做主观感受的反映以表现对象的内在实质,认为主观感受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3分)在创作实践中,表现主义作家经常描写永恒的品质,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品质的抽象象征,有时甚至没有具体姓名,有时扭曲客观事物的形象,作品情节常常荒诞离奇。由于强调描写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诗歌一般不注意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而有意去宣扬所谓普遍的人性。(5分)在表现主义文学中,戏剧的成就最为突出。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著名的表现主义戏剧家还有德国的凯泽、托勒尔、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一些剧作也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戏剧的重要作品。(5分)21.什么是“冰山原则”? 答:海明威在1932年发表的《午后之死》中总结自己的创作原则时,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5分)“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意为作家要有深厚宽广的生活和感情基础以构成冰山藏在水下的八分之七。但在表达时不要面面俱到,把话说尽,而要含蓄凝练,如果做到了这一点,读者“自会强烈地感觉到他们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10分)三、论述题(共25分)22.论述《双城记》的思想内容。

答:(1)小说通过对贵族罪恶和人民苦难的描写,说明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必然的。(3分)厄弗瑞蒙德侯爵抢走得伐石太太美丽的姐姐进行玩弄,她的父亲得知此事后悲愤而死,弟弟前去报仇,被侯爵杀死;

被玩弄的姐姐不堪忍受心灵和肉体的折磨神志失常,也悲惨死去;

正直的马奈特医生告发了侯爵的罪恶,告发信却落到了侯爵的手里,马奈特因而被关进了阴暗的巴士底狱;

7.外国文学试卷 篇七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外国文学经典是人类文化共同的精神财富, 在涵养学生心灵, 促进健全人格成长, 提升文学感悟力和审美品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外国文学经典解读教学中, 不仅要教会学生“读什么”, 还要教会学生“怎么读”。文学经典解读“读什么”?歌德告诉我们:“材料是每个人面前可以见到的, 意蕴只有在实践中须和它打交道的人才找到, 而形式对于多数人却是一个秘密。”[2]由此可见, 解读领悟文学经典作品深层丰厚的意蕴, 建构作品的意义, 探究具有永恒魅力的表现形式, 是文学经典解读主要内容和解读教学重心。“怎么读”直接对应着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什么”比“怎么教”显得更重要, 需要高师文学教师运用文学阅读理论和批评鉴赏方法, 关注文本解读最新研究成果和动向, 改革教学内容, 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的经典阅读实践活动。

反思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经典解读教学, 依然存在不容乐观的诸多问题。首先, 文学教师文艺理论知识比较陈旧、单一。比如对当代阅读理论和文艺批判方法了解甚少。其次, 政治化价值取向依然存在, 习惯性地引导学生只从社会历史学视角解读经典文本。再次, 在经典导读教学中, 教师依然讲得太多太细, 忽略学生个性化体验感悟与审美享受的获得。此外, 文学教学与小学语文的文学教育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没有从学生专业和审美需要激发其阅读兴趣与求知欲。久而久之, 经典解读课程教学会使学生觉得索然寡味, 缺乏阅读经典的兴趣和动力。鉴于此,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思考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经典解读课程教学改革。

一、真实阅读经典:获得鲜活原初印象

文学作品解读要基于文学阅读, 阅读要先于解读。因而首先要让学生直接接触文学经典, 真实朴素地阅读。哈罗德·布鲁姆在《如何读, 为什么读》一书里提到阅读的第一个原则———“清除你头脑里的虚伪套话”[3], 就是强调读者要去掉学院派的套话和框架, 尽可能不要先入为主、带着已有的成见去阅读。我国学者赖瑞云也指出:“如果先入为主带着既定框架, 或者戴着有色眼镜, 或者分心走神, 雾里看花, 阅读就可能失真。”[4]刘勰在《知音第四十八》提倡“无私于轻重, 不偏于憎爱”的真实阅读。直接面对经典, 原汁原味、真实朴素地阅读, 有助于进入文学经典解读审美自失的最佳理想状态。“审美自失是优秀读物的最基本的真实阅读状态”[5]。学生直接面对外国文学名篇佳作, 清除一切干扰、原汁原味地阅读, 就能形成鲜活的原初印象和感受, 切实享受到阅读的审美愉悦和快感。

比如在狄更斯长篇小说《远大前程》的解读教学中, 一位教师让学生课前先阅读小说。课堂上, 首先让学生以讨论的方式谈谈自己原初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同学们纷纷反映虽然这部经典故事情节单一, 但仍很喜欢阅读。一位同学感觉狄更斯这部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自传体小说, 以主人公匹普的视角观察和阐释世界, 道德感比较模糊。另一位学生对小说人物的“对话”印象颇深, 感觉狄更斯描写人物对话时很能抓住人物个性特征让人物说各自个性化的语言。还有一位同学认为小说是用反讽来写的, 用匹普的命运对社会给人远大前程的可能性消失的批判与反讽, 形成小说特定的修辞效果。此外, 有的同学认为初读作品给自己的最大感触是狄更斯在小说中对法律所持的批判态度, 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部侦探小说, 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一部童话色彩浓厚的小说……从学生诸多的反映来看, 这部经典给同学们带来许多原初印象和感受, 恰恰是解读这部经典小说的诸多切入点。教学中如能抓住学生这些真实阅读产生的兴奋点与原初印象, 无疑为下一步深入解读作品的深层结构意蕴与表现形式打下了良好基础。

可见, 阅读中整体鲜活的原初印象十分可贵, 学生已被文质兼美经典的永恒魅力深深吸引, 并产生强烈的新鲜感和好奇感, 这是消除对外国经典阅读隔膜的最好途径, 也是珍惜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解读教学良好开端。温儒敏先生在《多读书, 方能气质博雅》一文中也说:“作品阅读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要获取整体感受, 相信和珍惜自己的印象, 不急于分析寻找什么意义主题之类。”[6]

二、唤起“阅读期待”:享受审美愉悦与乐趣

重视读者接受研究的接受美学代表姚斯十分强调读者期待视野和作品意义生成之间的关系。姚斯在前人基础上提出“期待视野”的术语, 指“阅读一部作品时读者的文学阅读经验构成的思维定向或先在结构”[7], 也就是指读者本身的期待系统可能会赋予作品的思维定向。期待视野显然与读者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密切相关, 因此常常因人而异, 各有不同。语文课标指出“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 提高阅读质量”[8]。文学作品解读教学因而要注重珍视和运用学生的阅读期待, 在阅读接受过程中, 逐渐养成学生对文学的接受感悟力和想象力, 培养提升学生的期待期待, 提高阅读质量。

在外国文学经典解读教学中, 我们经常看到教师既不注意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又不关注学生原有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能力。教学步骤程序化:时代背景———作家生平———作品内容———作品艺术特色。教师从头到尾一一讲来, 面面俱到。久而久之, 学生对经典解读自然失去兴趣, 甚至厌烦经典解读课程教学, 学生的阅读期待没有被真正唤起, 难怪布鲁姆说:“专业读书的可悲之处在于, 你难以再尝到你青少年时代所体验到的那种阅读乐趣。”[9]鉴于此, 在解读教学中, 教师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调动学生的阅读期待, 唤起他们对探寻经典意蕴和表现形式的好奇心和欲望。

比如在普希金与《叶甫盖尼·奥涅金》的教学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你印象中的普希金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普希金诗歌给你总体印象与感受是怎样的?学生们在中学已经学习过普希金的抒情诗, 对诗人传奇的爱情及生平有所了解, 初步鉴赏品味过诗人《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感情真挚、旋律优美、语言质朴优雅的抒情诗。教师巧妙唤地起学生已有的审美经验, 令其产生进一步了解诗人的阅读期待。学生求知欲和兴趣被激发以后, 教师再结合图文并茂的课件展示, 让学生了解诗人传奇的爱情经历和不平凡的生平, 初步感悟诗人浪漫热情、善良纯真、忧郁率真的诗性素质和血气方刚、奔放自由的天性。通过播放诗人抒情诗杰作《致凯恩》、《致恰达耶夫》声情并茂、图文结合的朗诵音像视频, 让学生初步体验“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抒情诗风格, 对这位“俄国文学之父”产生极大的兴趣和阅读期待。学生的生活情感经验和审美经验被深深唤起, 为解读诗人代表作《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布鲁姆说:“阅读的乐趣是自私的, 而不是社会的。”[10]阅读期待和阅读实践活动之间的张力, 使得经典解读教学过程充满生机和活力。教师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 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新鲜感切入文本解读, 让学生获得更多个性化的审美愉悦和审美快感, 才能形成对文学作品解读教学良性循环的理想境界。

三、涵泳经典:自主探究深层结构

重视读者接受的阅读理论具有一个认识:一部文学作品存在着多种解释与分析的可能性。外国文学经典常常在表层结构之外还存在一个深层结构, 需要读者深入寻幽探微, 才能体味其中的“言外之意”和“味外之旨”。正如歌德所说:“意蕴只有在实践中须和它打交道的人才找到。”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教师在经典解读教学中要高度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体验与感悟。温儒敏先生说:“如果缺少个人的阅读体验与感觉, 没有个性化的阅读, 而老师讲得太多、太细、太零碎, 还可能破坏那种‘涵泳’的美好感觉, 使美文鉴赏变成冷冰冰的技术性分析甚至沦为考试应对技巧。”[11]接受美学另一代表伊瑟尔在强调读者的决定作用时, 也强调作品的制约作用, 指出作品的意义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文本中的“召唤结构”, 指的是作品中之空白吁求读者去完成作品的未尽之意。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师既要尊重学生自主探究的独特体验, 又要发挥指导、引领和点拨的主体作用。在课堂创设开放对话的平台,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涵泳品味, 比较升华, 建构生成作品的意义。

比如在莎士比亚著名悲剧《哈姆莱特》的解读教学中, 教师可以课前提前布置思考题给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哈姆莱特是一个优柔寡断的悲剧形象?让学生课前自己先阅读作品, 形成初步印象和感受, 然后观看根据原著改编的电影录像《王子复仇记》, 加深对剧情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 教师要求学生一方面反复细读作品, 积累体验与感受, 一方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和自己的感受体验进行比较, 从中受到启发, 升华成理性的体会, 并撰写成发言提纲或发言稿在课堂上作报告展示。在课堂上, 让同学做报告, 并组织全班同学提问讨论, 搭建合作探究、多向开放的对话交流平台。教师再发挥指导、引领和点拨的作用, 适当引入或补充介绍文本解读的相关信息, 引导学生用适宜的阅读鉴赏和批评方法去鉴赏解读。譬如告诉学生可以从社会历史学、知人论世、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俄狄浦斯情结”、哲学、宗教道德伦理等多元视角去解读哈姆莱特形象的意义, 教师还可以讲述自己的阅读鉴赏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反复阅读, 涵泳品味和合作探究, 学生就可以深入领悟哈姆莱特形象的丰厚内涵和多元解释的可能。此外, 教师还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 比如专题读书报告会, 课本剧表演, 经典诵读等, 让学生逐渐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 上升到理解与领会、鉴赏与评论的层面;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既获得审美愉悦和享受, 又提高自己对外国文学经典的审美鉴赏能力, 培养健全审美人格。

四、名师的榜样作用:促进专业化发展与成长

温儒敏先生说:“教师是化育人的职业, 先要化育自己, 让自己具备博雅的气质。”[12]小学阶段是文学教育的初始阶段。语文课标指出, 应该让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生处在人生的童年阶段, 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体验以直觉和感性鉴赏为主, 模仿性和可塑性很强。因此, 小学教师在入职时就应该具有高尚的阅读品位和文学感悟力、想象力和鉴赏评析能力, 同时要熟悉小学的文学教育。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文学教学应关心学生未来专业化发展的需要, 在经典解读教学中, 要将学科知识和小学教学实际相结合, 使他们具备任教所需的学科知识涵养和专业化素养。在教学中, 可以引用小学名师鲜活的经典解读的教学范例, 让学生零距离地与小学名师们进行对话, 目睹名师们各具特色的教学风采。学生在感性观摩中不仅吸纳名师先进教学理念, 领略他们精湛的教学艺术, 还能感受他们博雅的文化品位和人格魅力。

比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清华附小副校长窦桂梅老师非常注重经典在小学语文文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她说:“我们必须明白:一流教育从经典训练开始。”[13]她成功的名著导读课系列课堂教学案例, 比如《丑小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三打白骨精》、《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在注重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 引导学生原汁原味地直接阅读原著译文, 重视学生对文学课文的体验与感悟, 培养学生语感、想象力和文学感悟力方面, 都是小学文学教育的范例。窦桂梅老师爱读经典, 她曾说:“要有对经典的敬畏之心, 要有让经典以经典的方式影响孩子一生的决心。”[14]她的名著导读课就像她本人所期待的那样, 文学课上出了“文学的味道”, 上出了文化的味道。

在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童话名篇《丑小鸭》的经典导读课堂教学案例中, 她大胆超越教材, 引入原著译文, 让学生原汁原味地阅读, 与经典对话。

师:三年级的时候, 我们学过安徒生的拟人童话《丑小鸭》。这篇童话选自《安徒生童话全集》, 其中《丑小鸭》的译文有近7000字, 但你知道吗, 在课本里其被压缩不到500字了。

(学生打开课本, 发出“吁”的惊奇声。)

生:我们在课文里学过的, 与译文相比就像一个故事梗概。

师:既然像个故事梗概, 那么同学们可尽情发挥想象, 说出文中可能缩写或删掉了哪些内容[15]。

窦桂梅老师这样巧妙地激趣导入, 使学生对原译文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秘欲望。接下来, 伴随着丑小鸭“出生、童年、成长、飞翔”四个阶段, 窦桂梅老师依次呈现精彩的译文片段, 运用反复朗读体验、分角色表演、品词品句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语感, 让学生在涵泳式的阅读中感受安徒生童话语言的诗意美、幽默美和含蓄美。同时调动多种教学手段, 如朗读、分角色表演等, 营造诗意的氛围, 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入安徒生笔下优美的童话世界。窦桂梅老师还适时适当地补充介绍了安徒生生平等与理解童话主题意蕴相关联的内容。她“指导、引领和点拨”学生深入探究, 把丑小鸭成长经历和安徒生人生奋斗联系起来, 涵泳咀嚼, “读出童话背后的味道”:“高贵”的主题———苦难中追寻梦想, 幸福中心怀谦卑。窦桂梅老师的经典导读课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 具有浓厚的文化味道。同时如她本人所说, 童话课上出了童话的味道, 上出了文学味道。

新课标要求小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 尊重多样文化, 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提高文化品位。”在小学教育专业外国文学经典解读教学中, 适宜引入像窦桂梅老师这样小学名师的典范案例和成功经验, 使师范生明白阅读外国文学经典在涵养小学生心灵, 初步形成文学鉴赏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 从而激励学生热爱阅读世界文学经典, 多读经典, 将读经典作为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生活方式去培养, 切实提高小学教育专业文学教育的质量,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与生命意义的建构。

参考文献

[1][6][11][1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二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11.141.17.140.

[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429-430.

[3][9][10][美]哈罗德·布鲁姆.黄灿然, 译.如何读, 为什么读[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11:08, 6-7, 6.

[4][5]赖瑞云.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新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20.25.

[7]姚斯, 霍拉勃.周宁, 金元浦, 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7:7.

[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14.

[13][15]窦桂梅.童话与人生〈丑小鸭〉课堂实录[J].北京:人民教育.2008. (23) 40.40.

8.外国文学典故拾趣 篇八

缪斯:“缪斯”是希腊神话中的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记忆女神之女,都在奥林匹斯山的庇厄里亚出生和居住。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因为她们常去的帕耳那索斯山下有卡斯他利阿神泉,所以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涅槃:旧译“泥洹”,意译“灭度”。或称“般涅槃”,意译“入灭”、“圆寂”。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通过修持断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佛教认为,信佛的人,经过长期“修道”,即能“寂(熄)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净功德”。这种境界,名为“涅槃”。在佛教史籍中,通常也作为死亡的代称。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把“涅槃”作为“死亡”的代称来使用。

潘多拉的盒子:“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普罗米修斯盗火给人类后,主神宙斯为了报复,就命令火神用黏土做成美女潘多拉,送给普罗米修斯的兄弟厄庇米修斯做妻子。潘多拉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让她带给厄庇米修斯的一只盒子,使盒子里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了出来,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使人间从此充满了各种灾祸。后来,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用“潘多拉的盒子”这一典故比喻灾祸的来源。

沙龙:“沙龙”是 法语 的译音,它原为意大利语,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后来指法国上层人物住宅中的豪华会客厅。当时,巴黎的名人(多半是名媛贵妇)常把客厅变成著名的社会交际场所。进出这里的人,多为小说家、诗人、画家、戏剧家、哲学家、音乐家和评论家等,他们志趣相同,欢聚一堂,或作诗绘画,或欣赏典雅的音乐,或就各种感兴趣的问题促膝长谈,无拘无束,各抒高见。后来,人们就把这种形式的聚会称为“沙龙”。正宗的“沙龙”有以下特点:要定期举行;时间要在晚上;人数不能太多。现在,人们在写文章时就常借“沙龙”一词来表述某项活动,如“文学沙龙”、“音乐沙龙”等。

9.外国文学试卷 篇九

12.中世纪中期主要文学作品有三类,即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市民文学 13.托马斯·莫尔的对话体幻想小说《乌托邦》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小说的开端。

14.《巴黎圣母院》是雨果小说中浪漫主义色彩最浓的一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爱斯美拉尔达 15.普希金的短篇小说《驿站长》开俄国文学写“小人物”题材的先河。

16.“批判现实主义”一词是由高尔基(填作家名)提出的。

17.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语文学著作。

18.象征主义(前期)的主要代表是马拉美、魏尔伦和兰波。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9.什么是流浪汉小说? 答:流浪汉小说是16世纪中叶出现在西班牙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3分)它虽不是人文主义文学,但和人文主义文学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3分)西班牙最早也起最优秀的一部流浪汉小说是<托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又译<小癞子》),(3分)作品的写实性,以及它通过主人公的经历串连各种社会画面的结构方法,都显示了它的独特性。(3分)这部小说的影响延伸到17、18世纪,乃至19世纪以后的欧洲小说。(3分)20.简述表现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

答:表现主义是20世纪初产生于德国,后来影响到欧美其他国家的一场文学艺术运动,涉及绘画、音乐、文学等领域。(2分)文学中的表现主义反对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的现实主义原则,强调对客观对象做主观感受的反映以表现对象的内在实质,认为主观感受的真实才是真正的真实。(3分)在创作实践中,表现主义作家经常描写永恒的品质,人物往往是某些共性品质的抽象象征,有时甚至没有具体姓名,有时扭曲客观事物的形象,作品情节常常荒诞离奇。由于强调描写永恒的品质,表现主义诗歌一般不注意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而有意去宣扬所谓普遍的人性。(5分)在表现主义文学中,戏剧的成就最为突出。瑞典剧作家斯特林堡被认为是表现主义的先驱,著名的表现主义戏剧家还有德国的凯泽、托勒尔、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一些剧作也被认为是表现主义戏剧的重要作品。(5分)21.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答:(1)莫泊桑的小说大多取材于平凡的日常生活,截取其中一个极平凡但具有典型意义的片断,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以小见大。(7分)(2)构思与布局巧妙。莫泊桑反对“创造奇遇”,不赞成故意写那些危言耸听的故事,主张“以单纯的真实来感动人”。作品取材于平凡的生活,但有引人人胜的情节布局,开始时平稳地展开,情节突然发生转折,往往出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8分)三、论述题(共25分)22.试论述《悲惨世界》的思想内容。

10.《儿童文学》模拟试卷A 篇十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科幻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的创作者是(C)A、玛丽·雪莱B、阿西莫夫C、凡尔纳D、罗伯特·海因莱因

(4)拙于辨别评判

3、简析幼儿戏剧冲突设置的特点。

幼儿戏剧的戏剧冲突一般较为单纯、充满幼儿情趣,而且往往在他们生活经验的范畴和符合他们审美期待视野的戏剧情境中展开。

幼儿戏剧冲突常常产生于角色本身性格的心理冲突。

2、下列作品中不是由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的是(B)不戏剧是以幼儿能理解的真假、善恶、美丑之间的矛盾对立作为戏剧冲突。少幼儿A、《丑小鸭》B、《白雪公主》C、《打火匣》D、《海的女儿》

4、简要说明图画文学的艺术特征。

3、中国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是(D)

(1)可视性:这是图画文学塑造形象的外在特征 A、熊佛西B、黎锦熙C、瞿秋白D、黎锦晖

(2)跳跃性:这是图画文学在文意表达方面的特征

4、抗日小英雄海娃的形象出自作品(B)A、《雨来没有死》B、《鸡毛信》C、《微山湖上》D、《虾球传》

(3)夸饰性:这是图画文学的表现特征

5、《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作者是(A)(4):这是图画文学在色彩运用方面的特点 明朗性A、郑春华B、任大星C、刘心武D、张之路

(5)简洁性:这是图画文学的语言特征和要求

6、在作品中描述主人公为寻求理想而探询七个星球的童话是(D)

5、简述儿童诗的艺术特点。A、《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B、《洋葱头历险记》 C、《木偶奇遇记 》 D、《小王子》

(1)真率明朗的情感性;

7、新时期文坛上被称为“抒情型”童话代表作家的是(C)

A、高士其B、郑渊洁C、冰波D、孙幼军(2)形象鲜明的叙事性;

8、因创造了“长袜子皮皮”的形象而一举成名的作家是(C)(3)稚拙活泼的趣味性;A、乔治·桑B、拉格勒芙C、林格伦D、夏尔·贝洛

(4)流畅简洁的音乐性;

9、普希金创作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是一首(A)A、童话诗B、抒情诗C、科学诗D、散文诗

三、论述题(每题9分,共18分)

10、《稻草人》开创了中国现代童话创作之路,作者是(A)A、叶圣陶B、严文井C、张天翼D、周作人

1、结合实例谈谈寓言的艺术特征。

(一)寓意明确突出

寓言正是由喻体和本体两方面组成:所叙写的故事,是寓言的喻体;所阐明的教训或哲理,是寓言的本体,即寓意。寓意是一则寓言的精髓所在,体现着作者对生活的真知灼见和审美评价。它往往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具有极大的思想启示力量。

(二)比喻形象生动

寓言是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的,是一种譬喻故事。寓言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象征的艺术。

(二)比喻形象生动

寓言是借助设譬立喻的艺术手法来表达寓意的,是一种譬喻故事。寓言实际上是一种比喻的艺术,象征的艺术。

(三)故事简洁短小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儿童散文的特征。

(1)童心和童趣是儿童散文的灵魂和核心(2)带有故事性的叙述方式(3)易于儿童接受的理趣

(4)优美、活泼、朴实、简约的语言特征

2、谈谈儿童欣赏文学的特殊性。(1)偏于直观感受(2)易于情感投入(3)善于模糊解读

寓言一般都写得简洁短小。作者往往是从生活与自然之中截取一个最精彩的断片,并加以概括、提炼。寓言的简短在于它的故事单一,且紧紧围绕寓意进行。故事中虽有人或拟人化的形象,但都概括简单,只抓住其性格特征中最本质的一点,粗线条勾勒,不作细致的刻画;故事中有情节,但不展开、不枝蔓、不周到地描述,更不着意安排悬念和细节,也忌讳冗长的叙述和烦琐的议论;叙述语言都是简洁朴素的。别林斯基称寓言是 “理智的诗”。经过锤炼的寓言的语言如诗一样精粹、凝重。寓言可说是叙事性文学中最简短的一种。

2、谈谈你对亲子阅读的理解。

一、情感价值:整合亲子关系。

亲子阅读首先带给孩子的是爱与快乐的体验。当父母或老师给孩子阅读时,大人温情磁性的声音,孩子靠在大人膝下、身旁享受的是快乐、满足的身心感受,而且大人的注意力会追随孩子的反应而时时调节着阅读的节奏和情绪,所以,亲子阅读最大的特点是互动、互感的,让孩子在这么一个微妙的过程中,体验到读书快乐的同时更体验到父母或老师带给他的温馨、安全与呵护。

二、发展价值:提升学习能力。

1、在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模式,对孩子起到指导作用。“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同样一座山、一条河、一只动物,不同的作者会带给孩子不同的故事,作者如何让他们相互依存、如何建立起关系,组成一个美丽、有趣的故事,会给孩子思维方式上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一来,对提高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读写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书籍带给他的各种生活、自然知识,例如,人是如何长大、如何生存的;各种动植物的名称、如何成长的;山川河流如何形成的等等。

3、通过阅读,可使孩子了解社会,能让孩子在其阅读的过程中,学会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沟通等。在给孩子的讲解中,父母还会结合身边、感触到的人和事,让孩子体验到人与人沟通的一系列经验:情感态度经验、行为经验、认知经验、社会文化经验等,因此,书籍带给他的知识是无穷的,对他们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三、个体价值:提升整体素质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在亲子阅读中,不仅读文字、学知识,还会体验作者带给我们的独有的感性表达和理性思考。每一则故事都揉入了蕴藏于作者灵魂深处高深的智慧和睿智的思维,这些优秀的儿童作家不仅写出幼儿喜欢、优秀的作品,而他们多年来读书、观察生活而获得的伟大思想也是我们吸取的精髓。这些都有助于儿童思维的敏捷、慎密、深刻,也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时至今天,专家们对于早期阅读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唯一待研究的地方是这种益处是对幼儿早期帮助较大还是影响孩子的未来。

阅读《萝卜回来了》,回答问题:

萝卜回来了

方轶群

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地里、山上都盖满了雪。小白兔没有东西吃了,饿得很。他跑出门去找。

小白兔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猴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白兔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两个萝卜。他多高兴呀!

小白兔抱着萝卜,跑到小猴家,敲敲门,没人答应。小白兔把门推开,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小猴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白兔就吃掉了小萝卜,把大萝卜放在桌子上。这时候,小猴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鹿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猴扒开雪,嘿,雪底下有几颗花生。他多高兴呀!

小猴带着花生,向小鹿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开着。他想:谁来过啦?他走进屋子,看见萝卜,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鹿一起吃!”

小猴跑到小鹿家,门关得紧紧的。他跳上窗台一看,屋子里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小鹿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猴就把萝卜放在窗台上。

这时候,小鹿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熊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鹿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棵青菜。他多高兴呀!小鹿提着青菜,向小熊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雪地上有许多脚印,他想:“谁来过啦?”他走近屋子,看见窗台上有个萝卜,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熊一起吃!”小鹿跑到小熊家,在门外叫:“开门!开门!”屋子里没有人答应。原来小熊不在家,也去找东西吃了。

小鹿就把萝卜放在门口。

这时侯,小熊在雪地里找呀找,他一面找一面想:“雪这么大,天气这么冷,小白兔在家里,一定也很饿。我找到了东西,去和他一起吃。”

小熊扒开雪,嘿,雪底下有一个白薯。他多高兴呀!

小熊拿着白薯,向小白兔家跑去;跑过自己的家,看见门口有个萝卜,他很奇怪,说:“这是从哪来的?”他想了想,知道是好朋友送来给他吃的,就说:“把萝卜也带去,和小白兔一起吃!”

小熊跑到小白兔家,轻轻推开门。这时候,小白兔吃饱了,睡得正甜哩。小熊不愿吵醒他,把萝卜轻轻放在小白兔的床边。

小白兔醒来,睁开眼睛一看:“咦!萝卜回来了!”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了,是好朋友送来给我吃的。”

四、阅读分析题(14分)

问题:

1、试评析作品的语言特色。

一:语言的形象性 二:语言的简洁性 三:语言的音乐性 四:语言的叙述性

2、请具体阐述作品中体现的儿童文学的作用。

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娱乐作用、审美作用、促进思维、想象、语言发展等作用

3、结合作品谈谈你对童话基本特征的理解。

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童话的幻想应植根于生活,遵循童话的逻辑

小猴、小鹿和小熊,全都在雪地里挖 花生、青菜和白薯,一样一样往回拿

北风呼呼刮,漫天飘雪花 填饱自己肚,还要想着它 这只大萝卜,接连转啊转 从这家到那家,最后回到小兔家

北风呼呼刮,漫天飘雪花

一只萝卜见真情,雪儿大了我不怕 我帮你来你帮我,大家心里乐哈哈 乐哈哈!

2、早晨,珍珍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来到了幼儿园。

请以这段话作为开头写一则幼儿生活故事,题目自拟。《新衣服》

早晨,珍珍穿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来到幼儿园.许多小朋友都很羡慕.可是,在做游戏的时

候,珍珍不小心把新衣服勾出了一个洞.珍珍开始大哭,老师走过来笑着对珍珍说,衣服破了老师可以帮你补,可不要哭成小花猫喔.几分钟后,老师就在破洞上补上了一朵非常漂亮的花.珍珍很高兴.,又开开心心和小朋友一起玩了。

五、创编题(以下两题任选其一)(28分)

1、根据作品《萝卜回来了》创作一首反映其内容、体现其主题的儿歌。萝卜回来了

北风呼呼刮,漫天飘雪花 草地全被盖,食物不见啦 小兔找啊找,萝卜眼前趴

一只小来一只大,收获真是顶呱呱 小的我吃下,大的送给小猴吧 不见小猴影,萝卜轻轻放在家

上一篇:水文站网管理办法全文下一篇:公司开年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