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教好小学作文

2024-07-01

浅析如何教好小学作文(精选10篇)

1.浅析如何教好小学作文 篇一

浅谈如何教好小学诗词

随着国学的兴起,家长们对学生的古文学习越来越重视。同时,做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做为经典古文精华的汇萃,在小学教材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好古诗词,让学生学好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师一个重要责任。然而,古诗词属于古汉语的范畴,与现代汉语相比,他的词句含义、语法结构和句子形式都不尽相同,让刚接触语言的小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经过几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于如何教好小学诗词,笔者有以下几点意见。

一、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朗读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诵读古诗词更是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千百年来一直是我国语言教学的重要方式。古诗词中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等劝学的诗句,都是讲朗读在学诗词中的重要意义。朗读一般有两层含义:大声的读,认真的背。意思就是说,读的时候要大声,放开喉咙,同时又要思考,开动脑力,把读的东西记下来。古诗词对仗工整、平仄有律,具有独特的节奏美和音律美。朗读古诗是学生感受诗词含义,体会作者情感的第一步,它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那些只可意会的丰富内涵。在阅读时,最好让学生忘掉自我,全身心浸润到诗的情境之中,让大脑接受最初的、最鲜活的信息。在接触这些信息的一刹那间,能感受到作品的初步印象。

当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究竟太小了,如何朗读得富有节奏有感情,他们是欠缺的。这就需要教师来带读了。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朗读,最好是多范读几次,让学生在琅琅上口、优美动听地朗读中初步领略古诗文的语言美、意境美,以产上听觉上的愉悦感,从而引起学生对古诗文的浓厚兴趣,我记得我对诗词的兴趣就是在听我很喜欢的一位语文老师朗读后产生的,他那富有感情的朗读,抑扬顿挫的语调,听他读诗真是一种享受。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就说过:兴趣是最好老师。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有了兴趣,就会很容易成功,小学生学诗词也是这样,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发现,这样,学起古诗词来自然要轻松愉快。

二、创设情境,展开联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作品所提供给读者的语言符号,通过符号汇合成线条,然后绘成一副精美的国画。古诗词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与画一样,具有色彩美、结构美、意境美。根据诗的内容构思一幅画,再通过对画的理解来领会诗词的意思,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方法。如学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里面有“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二句,就可以教导学生想象一种竹林旁边开了三两支桃花,有鸭子在水里游泳的画面,从而让学生领会作者写诗的情景。白居易的《池上》一诗寥寥数笔,用白描的手法,将一“偷莲”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找一副这样的画带到课堂上,通过看图来教学生领略诗词的意境。同时还可让学生通过想象来加深对诗的理解,一是看图想象小娃撑小艇时的心情;二是想象小娃偷采白莲后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学生边看图边想象边交流,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气氛。当然,还可以先由老师讲解诗句的表面含义,描绘出诗的画面,然后让学生动笔把那个场景画下来,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如张继的《枫桥夜泊》,诗中写到,秋天的夜晚,一艘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更增添了几分深夜人静的气氛。江岸上是火红的枫树,江面上是渔火点点。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在学这首诗时,应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把诗句没有写出而生活中有的声音动态想象出来,极大地丰富画面,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诗的理解。

配乐朗诵诗,通过音乐节奏来感受诗的美妙,也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

三、善用故事,培养兴趣 小学生都处在好奇心很重,很喜欢听故事的年龄。而古诗词的写作,一般也都是在特殊的情境下发生,有一定的故事背景,并且,有些古诗文本身就是一个故事。因此,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是作者写诗时的背景,或者是诗文本身包含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教诗词时把诗词当故事讲,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通过还原作者写诗的那个场景,跟学生来讲一下推敲的故事,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再来问他们诗句的含义,相信比单纯的讲诗句的意思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加深对全诗的理解。再有,如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作者当时是怎样想到用“绿”这个字的呢,讲一下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心情,通过故事来解释全诗更容易提起学生的兴趣。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非常有趣,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解,从而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绚丽多姿。古诗词作为我国语言的珍宝,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沉淀和提炼,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传承和弘扬传统民族文化是我的重要使命。为把学生古诗词教育好,我一直在寻找这些简单而又容易的方法。以上是我几年教学探索中一些针对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浅析如何教好小学作文 篇二

1 用生活体验作文的快乐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 生活就是作文之源, 生活即作文, 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事可写, 有感可发, 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 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 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 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 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 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去发现, 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 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 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 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 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 学生在参加劳动时, 亲身经历了劳动的辛苦和劳动场面的热火朝天后, 笔者安排了一篇写劳动的作文, 学生就能把在劳动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 就能把劳动的激烈场面写得真实具体。星期天学生帮助父母打扫家务, 有些学生就把他们的劳动经历和感受写进作文里, 有写劳动辛苦的, 有写生活不易, 感恩父母的, 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真情实感, 着实让人感动。让人觉得孩子们突然长大了, 懂事了。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了、感受了, 写出真情实感是不切实际的。因此, 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 作文与做人相结合, 防止无病呻吟, 胡编乱造, 假情假意, 说空话, 说大话。其次, 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写作, 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 表达真情的内容, 哪怕表现出了不积极的道德思想, 或语言文字不规范的情况, 教师都要加以表扬抒发真情实感的好苗头, 在肯定了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 再对学生在其它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改正。

2 优化作文训练, 提升学生的人格

要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 就必须重新认识“作文”这一概念。作文能力是由语言表达能力、想像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必须经过长期实践、反复练习。所以我们平时的作文训练大可不必要求面面俱到, 具体说作文不必强调文体, 也不一定强调成篇。作文, 作为语文课的一种训练, 他与数、理、化的作业一样, 只是一种练习。对于学生的作文, 我们不宜用文学批评的“标准”去硬套, 也不必去用文章应有的格局去衡量。作文, 相当于音乐课的视唱练习, 相当于美术课的速写、素描, 你能说视唱练习等有什么完整的格局、有一定的套式吗?但是, 通过这些练习, 将来, 学生就自会唱歌, 自会画画。作为练习的作文, 同样如此。阅读中渗透写作, 陶冶学生的人格。通过阅读让学生充分感知生活, 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具体地说就是在文本解读活动中达到沟通与默契, 搅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 触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 使他们产生写作上的冲动, 让语言激流宣泄出来。如在教学《气象学家竺可桢》一文时, 笔者在“日记数量”后的“日记情怀”板块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 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 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桢的日记时, 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那么,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 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请从文章中找到依据。”随后的精读文本中, 竺可桢的人格魅力感染着学生, 霎时间, 学生情不自禁欲以文字倾诉感情: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 笔者还看到了日记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 笔者还看到了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 笔者还看到了他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等等。

3 要不断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是培养学生作文兴趣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的自尊心很强, 有着强烈的表现欲, 小学生喜欢教师、家长和同学们重视自己, 注意自己。老师如果在作文教学过程中, 能创造各种条件, 千方百计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 让小学生能享受自己作文成功的快乐, 那对培养、激发小学生的作文兴趣, 尤显重要。利用黑板报、墙报等, 开辟“作文园地”, 将本班学生中写得较好的文章, 优美的词语、句子、片段, 精彩的开头、耐人寻味的结尾、新颖的选材、与众不同的写法、恰当的修辞方法登上去, 供大家阅读、欣赏、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成功心理、表现欲, 使他们进入到自己作文“乐”的境界。搞好课堂效应为学生写好作文后, 可在课中将一些优秀的作文、精彩的片段让学生当堂朗读, 给好、中、差三类学生提供均等的机会, 无论是一点一滴都可读出来。这样, 就使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满足, 都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也就都增加了对作文的喜爱。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向校内、校外报刊杂志上投稿。如果一旦某个学生在某篇报纸上投稿成功, 对其本人来说, 无疑是一种表现欲的满足, 而对整个班甚至是整个学校来说, 更是一种很大的促进。开展多种多样的作文比赛, 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可运用多种方法进行作文比赛, 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 哪怕一点点的成功, 及时受到老师的表扬, 同学们的鼓励, 增强他们的满足感, 培养他们的作文兴趣。如“看谁的作文开头最吸引人”, “谁的作文结尾最能给人以悬念”, “谁的过渡句用得好”, “谁想象得最合理、最丰富”, “谁的描写最精彩”……这些比赛的形式很容易让学生接受, 能不断激发学生向更好的方面发展。批改中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学生的写作中发现其闪光点, 指出其“不同凡响”之处, 更能起到鼓励引导的作用。例如:班中有位学生写《记一次劳动》, 文章大意是我班同学在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 干得热火朝天, 任务提前完成。但文章内容“言之无物”。对这们的文章如果让他重写, 那就会打击他的积极性, 使他的写作兴趣丧失殆尽。于是, 笔者首先肯定了他文章的长处:语句通顺, 选材较好, 中心明确, 同时又指出他的不足, 并启发他努力回想一下当时劳动的情景:大家是怎样干的?劳动最好的同学是谁?他是怎样干的?再告诉他文章应该怎样言之有物, 祥略得当, 重点突出。结果这位同学没过多久就写出了一篇好文章。从此, 写作成了这位同学的一大兴趣。

以上就是笔者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理解和感悟。笔者相信教师只要在新教学理念的沐浴下, 引导学生立足与生活实际, 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 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 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 一定会改变学生不愿意写作文的局面, 每个人都会乐于作文, 乐于表达, 让作文成为学生表达生活的、体验生活的一部分。再也不把作文当做负担去对待了。

摘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 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 写作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科目。学生用生活体验作文的快乐, 满足学生, 积极塑造学生的人格, 学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生活,人格,教师

参考文献

3.如何教好小学生起步作文 篇三

关键词:小学生;作文;起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10-0047-01

三年级是学生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能够使他们尽早地掌握写的方法,激起他们写作的兴趣,而让他们感到写作是件难事,那么他们今后可能不容易重新激起写作的欲望。因此如何很好地利用这个起步期,激起孩子对习作的兴趣显得尤为关键。为了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坚持这样做:

一、培养兴趣,寻求写作源泉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是学习中最为现实,最为活跃的心理成分,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要让学生不怕习作,乐于习作,就要激发他们主动习作的兴趣。兴趣来源于成功。兴趣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指导、鼓励学生说话,造句,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把当天有趣的事记下来。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有趣事件,印象深刻的情节,按照写话要求先把看到的、想到的练习说,然后把说的内容用笔记下来。鼓励学生说的每一句话,肯定学生记叙的每一件事,哪怕是一丁点的成功,都要及时表扬鼓励。这样,学生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作文课后,我还经常会挑出一些优秀作文和进步大的作文,张贴在教室里,让学生相互阅读。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互相学习,还能起到很强的激励效果。我还鼓励学生办班级手抄报、写广播稿、评论班级中发生的一些小事等,并鼓励他们向报刊社投稿。这些做法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习作就有了激情,他们就享受到了作文成功的快乐,培养了习作的自信心。

二、学会观察法,记录写作

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形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教给观察方法,要选择好观察对象。我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写起,如书包、储蓄罐、小玩具等,让学生知道观察要有目的,有重点,有顺序。以“文具盒”为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方法:我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按从外到里的顺序,仔细、具体观察文具盒的特点,以详细描述文具盒的形状、图案、内部结构和作用为例,指导学生自觉地、有目的地从一般的“看”上升到真正的观察,帮助学生把个别、部分的认识综合、连起来说。

三、指导从说到写,降低难度

我们要让学生说真话,讲真事。教学时,我重视说的训练,先让学生说,在会说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写,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了。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如我在指导写《我们的教室》时,先引导学生们按方位顺序说说教室里的主要陈设物的样子、构造和用途等等,说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自由练说、同桌讨论、指名叙述等,然后让大家把说的都写下来。这样先说后写能化难为易,同时也能转变那种说假话、说套话的文风。

四、设情境,激发想象

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是成人所能了解的,他们的小脑瓜里有无穷尽的东西。但是动起笔来却不是那么轻松,因为他们不知道该从哪儿下笔。而情境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我曾经组织了这样一节活动课,叫“有趣的圆形”,事先让同学们准备了各种大小不同,形状、颜色各异的圆片,活动开始引导大家想象圆形可以是什么,大家兴趣盎然,说出“车轮”、“钮扣”、“灯泡“、“鸡蛋”、“太阳”等等,接着我又让大家想一想能用手中的圆片拼成什么。同学们分组进行,大家各显身手,互相协作,很快一个个小动物、一幅幅美丽的图案从孩子们手下产生了,充分激发了大家的能动性。此时,我又提出,谁能让手中的图动起来?一场热闹的自编故事会开始了,大家针对不同的图案编不同的故事,针对相同的图案也可以编不同的故事,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他们在小组内互说互评,共同提高。这样说完了再写,怎么会没东西可写呢!

通过情境的设置,同学们去亲身感悟,觉得习作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只要有目的有顺序有重点地去看一看,大胆、合理、充分地去想一想,再积极、清楚、连贯地去说一说,一篇习作便水到渠成,自然产生了。有了良好的起步引导,同学们不怕写、愿意写,在学生们眼中作文也就根本不是难事,而是乐事了。

五、重视讲评艺术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让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老师的习作评语要讲究方法,请气要以鼓励表扬,肯定鞭策为主。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要根据实际需要。为了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我还重视讲评艺术,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每篇作文我讲评两次。学生作文草稿交上来后,我先粗略地看一遍,对于写得差的同学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指导,要求他们再写一次。讲评时,我除了表扬写得好的,还表扬改后有进步的同学。特别是对于写作基础差的儿童,我坚持正面引导,鼓励为主,充分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他们写的一句好话、用的一个好词,都给予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学习写作。学生受到教师热情洋溢的称赞,就会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如何教好三年级起步作文[OL]. 2012.

[2]郑春霞.如何上好起步作文课[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2.

[3]李粉珠.作文起步教学的尝试[J].文教资料;2005.

[4]姚慧珍.讲究教学策略 培养习作兴趣[J].吉林教育;2008.

[5]李晓芳.如何搞好作文教学[J].21世纪中学生作文(初中教师适用);2009。

4.浅析如何教好小学作文 篇四

需要注重讲话方面的事情,尽量让语言很干脆,注意:不能拖拖拉拉讲话。

孩子们一般都很调皮,所以,一定会有人不遵守纪律。这时,你不用管,直接说:同学们,我们做个游戏好不好。注意:此方法只用于学完本课课文做游戏时。

尽量不要拖延孩子们下课时间,否则孩子们会不认真听讲,只是想:快点下课吧,老师.......。

用拼音写一句简单的话。课本里的也好,跟他们生活中贴近的也好。贴在教室里,给时间让他们自己拼出来,即使跟别人请教也可以。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读出来。不会写老师可以代劳写在黑板上,大家一起学这句话的拼音和意思,顺便学习生字。等熟悉了,还可以让学生自己用拼音写句子,同学间互相写出答案。然后,从句子,到短文,慢慢就哦了。

就是要 他们先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关过扎实,然后教材 课文 后面要求背诵的课文背好,只是我有一个问题是小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 很 不 强,明明现在的教材是有拼音辅助拼读的,可是他们就是很喜欢问我,这个怎么读那个又怎么读,是不是他们的学前教育没有打好啊!还有 小一的数学,也是 基础知识重要!

5.如何教好初中作文 篇五

作文,不单单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问题,更重要的是触动学生的灵魂,表达思想感情,提高认识社会、认识生活的能力。目前在作文教学中处理写作对象和写作方法的关系,不外乎以下两种类型,为了更加形象地描述,不妨比喻一下:油水分离的“讲座式”、交融的“导游式”。现用关于细节描写的不同教学现场作为案例来进行分析。

一、油水分离的“讲座式”

在一堂名为《中考语文细节描写作文指导》的教学现场中,教者重在讲解关于细节描写的相关知识,如什么是细节描写、七种常见细节描写的含义、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内容。其中与作文内容有关的是四篇例文,以及常见细节描写和写好细节描写应注意问题中分条举的例子。

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讲解知识,并引导学生分析点评。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就是听教师讲解以及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分析。

二、交融的“导游式”

这是取自网络的一堂《于细微处做文章——“用细节描写人物”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例》的文章。在这个教学现场中,教学内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选取课文中的相关情节和描写淑女与粗汉吃相的写作片段,从课内到课外,既忠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

6.怎样才能教好二年级小学生写作文 篇六

一、提高认识事物和表达事物的能力。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才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反之,没有表达认识的能力,同样也写不出好作文”。

二、把认识结构作为作文的核心,包括学习知识,观察积累,记忆储存,训练思维,丰富想象,培养情感,锻炼意志;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

三、树立大作文观,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一要注重审题;二要明确写作目的,立意要新;三是选材要有根据;四要讲究谋篇技巧,安排好篇章结构;五要注意文章分段,事先列小标题,作文提纲;六要注重文章写法,因文用法;七要妙用语言,用思想调遣语言。

学会五种立意法: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

四、作文大目标的逐年级分解: 一年级字词,二年级句子,三年级片断,四年级篇章,五年级综合,六年级提高。

五、实施五项训练

根据认识是作文的核心这一原则,围绕这个发展学生心理机制的核心,扎扎实实地进行了五项训练:

(一)、字词训练。学习掌握大量字词。掌握运用字词的金钥匙: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联系自己生活实际;联系自己学会的语言及字词知识。

运用“十引说”的方法,把字词学习与说话训练相结合。“十引说”是:

1、分析字形;

2、利用教具;

3、凭图学词;

4、组词扩词;

5、选词填空;

6、词语搭配;

7、调整词序;

8、触景用词;

9、词语分类;

10、联词成句。丰富了说话训练内容,使自己积累大量会说会用的字词,为写作文打下坚实基础。

(二)、句子训练。只要是一个句子,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说的人、事、物、景,二是说目的。可有些教师指导学生说一句话时,没有很好凭借图画和事物,认真教学生观察、认识、分析、表达的方法,只是拿出一张图或一事物让学生说写一句话,学生不知道为什么要说写一句话,怎样说写一句话,说写一句什么句型、什么句式的话,导致作文中语调单

一、呆板、不活泼生动。可以改让学生凭图、看物、对话、练习说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完整的话,四种句型,九种句式的话。学生才会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

(三)、段的训练。结合八种段式:以事物发展为序段,时间先后为序段,空间变换为序段,总述、分述结构段,因果段、转折段,递进段,并列段。以此认识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规律。不论哪种段式,都是记叙事物的发展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即段的内容,段的中心。它和一句话一样,也是对人、事、物、景的叙述,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只不过是把一句话进一步说得更清楚、更深刻。

(四)、篇章训练。篇是由段组成的。通过对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定法、用语的知识与方法,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法,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方法,各种文章体裁的知识与方法。学会写中心明确,意思完整,详略得当的记叙文和应用文。

(五)、生活现场训练。采用生活现场训练,更好地体会“从内容入手”写作文。通过各种作文教学活动,如“确定中心讨论会”、“选材讨论会”、“作文会诊会”、“小诸葛审题会”、“妙用词语比赛会”,从活动中生动具体地学到作文知识与写作文的方法。另外,还可开展各种校内外活动,如跳绳、拔河、踢毽、球类、背书比赛,从而学会如何写比赛作文;开展校内外义务劳动,学会如何写劳动场面;举行诗歌朗诵、讲演会,学会如何写会议场面及会议上的见闻;通过参观访问,浏览名胜古迹,学会如何写参观访问记、游记。学习观察方法,留心周围的事物、事件,“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现场生活作文,进一步认识到:生活是作文的沃土。从而学会写真事、抒真情,陶冶真、善、美的情操,培养良好的文风。

实行“互评互改”,培养学生思维独立性和创造性。学生作文写好后,组织在小组内讲评。先学习别人作文的优点,再用批评的眼光互相指出作文中的缺点,并指出改进意见。在此基础上重新再写,从而使学生每写一篇都有收获。

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写诚实的自己的话”是老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的。旨在营造“自主”作文的五彩世界。所谓“自主”就是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思想,自由自在的写作。“自主”作文就是“言为心声”,率性而为,展现自我的风采,体现鲜明的个性。

应当脱离作文教学的陈旧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写作,褪去矫揉造作、模仿穿凿,赋予其鲜活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待收获的将是缤纷的色彩,清新的果实和勃勃的生机。

写作时,课堂上常发生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文思枯竭,三言两语就把要说的倾倒完了,干干瘪瘪;有的学生却思绪绵绵,脑子里如有活水,或潺潺流淌,或波澜起伏,笔下洋洋洒洒。究其原因,与写作材料充足与否当然有密切关系,然而,切不可忽视另一重要因素,即想象力发挥得如何。

根据近代脑生理的研究,人的大脑可分为四个功能部位,即感受部位、判断部位、储存部位和想象部位。就多数人而言,前三个部位注意开发,想象部位比较忽视。据研究测试,一般人只用了自身想象力的15%,潜力很大。学写作,就要重视想象力的发展。人们说,科学是从想象开始的,如果人们不幻想能像乌一样飞,像鱼一样游,哪来今日的飞机、潜艇?写文章也一样,发挥想象力,让思想插上双翅飞翔,就能上下求索,神游八荒,获得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

开展想象应选择不定向的、跳跃式的、自由自在的方式,也就是浮想联翩,不受限制地思考。一般地说,人们思考问题常常是按一定的常规、一定的角度进行,思维的范围比较窄,而想象却不是按部就班地思考,是不受任何拘束放开来想,思维充分发散。思维发散,头脑中就能形成许多从来没见过的事物形象,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

写作文常犯的简单错误

小学生写作文,最常犯的错误,就是作文偏题或离题。

另一个常见的毛病是文笔不好,词汇不够,如果再加上内容“天马行空”,胡乱写一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发生的事,或捣蛋、有负面影响的作文,那可就惨了。

几个原因:

(1)选材不恰当:尤其是看图作文,没有照图片发挥,而是任意“创作”。

(2)词汇不够: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别的形容词;

(3)句子不通顺:尤其是英语式华语,例如“小丽掉了课本”(正确是“小丽的课本掉了”)。

(4)构思不完整、详略不当:开头写了一大半,来到主题中心思想时却两句话带过,结尾更是草草了事,犯了主题不突出的毛病。

(5)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描写弟弟顽皮,没有举例具体说明。小学作文:看图作文最容易

窍门:依照个别的图片造句,然后将个别图片的造句串连起来,加上一些连贯词汇、描写和形容词等,便能达到基本要求。

中学作文:叙述文最易掌握

窍门:先不要考虑、担忧字数,一口气把一个人(例如我敬爱的人)、一件事(例如我难忘的事)描述和交待清楚,只要达到文字通顺就可及格;如在内容及技巧上下功夫,还可拿高分。

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包括抓不到重点、词汇不够、题材不够、联想力差等。应多加练习。

家长的鼓励很重要,并且要给孩子正确的信息:“只要肯学,我一定能学好作文”,那么学作文的过程,必能胜任愉快。

写作文最头痛的学生如何写作文

不少学生反映,对写作文很苦恼。有的同学说:“面对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常常两节课时间都过去了,还一个字也写不出来……” 下面这篇文章对这些同学或许会有帮助。

我是去年9月份进入中学大门的,在此以前,我就十分怕写作文,从三年级到小学毕业,几乎没写过一篇像样的作文。我们这儿升中学不考试,假如要考试的话,我想就凭写作文这一条,我就不可能坐在中学的教室里。

上了中学以后,我仍然不会写作文,是语文老师给讲的一个故事启发了我,我慢慢懂得了怎样才能写出一篇作文来。老师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全国著名教师魏书生新接的一个初中班集体中,有一个学生说他不会写作文,魏老师就问他:“会不会写一句话?”他说:“这个行。”魏老师说,那你的作文就写一句话吧。于是这位学生的第一篇作文只有一句话:“今天开学了。”到第二次作文的时候,魏老师对这位同学说:“这次作文能不能写两句话?”那位同学爽快地答应了。

就这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再到两句话、三句话……这位同学终于学会了作文。

我的情况与这位同学太相似了,我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从一句话作文开始呢?为了让自己进步得更快一些,我决定缩短周期,也先从写一句话练起,然后写两句、三句……过了一段时间,我的作文已经逐渐成“篇”了,或者说,已经基本上有了文章的样子。

记得我写的第一句话是:“从今天起我要学习写作文了。”第二天,我又在这句话的后头加了一句话:“我相信我能写好。”说来也怪,似乎每次写都有一句话,后来就不再只多写一句了,有了更多的话要写。我发现,一篇作文也就是六七十句话,把自己看到的、经历过的事写出来,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

老师很惊奇我的进步,许多和我一样不会写作文的同学也向我讨教作文经验,我说:“先从写一句话开始,这就是经验。”

7.教好小学作文四部曲 篇七

一、让学生喜欢写作文

兴趣, 是点燃人们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真理的动力。世界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对作文有了兴趣, 就会有了写作的欲望。但是, 我们如何让学生喜欢作文呢?要想学生喜欢作文, 就应在作文教学中解放思想, 冲破旧观念, 淡化各种“清规戒律”, 让学生异想天开, 让学生自由表达, 让学生在作文的天地里自由采集素材。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把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写下来, 练习写简单的记叙文、应用文、读书笔记、日记。这就给学生松了绑, 给学生在习作时有异想天开的机会。所以, 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 不要过重强调文体, 让学生自己选择, 不管写成什么文体, 能写好文章就行;更不能强调什么写作章法, 不要要求学生在某一篇作文中用比喻、拟人等手法, 而不能用说明议论等, 这样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 因为他们想出来、写出来的文章不一定合乎写作章法, 但内容、感受却是真真切切、感人至深的, 我们不能因这篇文章的章法不合于要求而加以否定。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喜欢作文。

二、引导学生善于联想, 变“难学”为“易学”

不少学生都认为写作文难, 写出一篇好作文就更难。这一方面是教师要求高了点, 另一方面是教师指导不得法。一般来说, 小学生作文能做到“言之有物”, 基本上“言之有序”就可以了, 至于艺术性, 写作技巧什么的, 不能过于苛求。在作文课上, 老师首先要指导学生多观察, 学会搜集, 积累材料;其次要引导学生勤动脑思考, 要善于想象;再次要让学生说, 想到了还要会表达;最后要指导学生怎样去写和改。写时要求力争学生写真人真事, 抒发真实感情, 写作文就不是一件难事了。

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某某某老师》这个题目时, 有不少学生敞开思想, 大胆想象。有的写老师关心自己学习的, 有的写老师给学生看病的, 有的写老师待人亲切、平易近人的, 有的写老师讲课幽默风趣的……在此基础上, 我让学生在班上口述自己的作文内容。有一位学生发言却让班上的其他学生哄堂大笑, 原来在他的笔下老师是一个“吝啬鬼”。但听他说完, 大家都不笑了。他说老师连粉笔头都舍不得扔, 总用到豆粒大小;谁的一张纸掉了, 他总是细心的捡起来给你放在桌子上;班级的扫帚磨秃了, 他拿来修一修, 把两把合二为一;哪位同学不小心丢掉了馍头, 他就捡起来用纸包好……;最后, 他说:“不知怎么的, 我觉得这位老师值得我们尊敬, 尽管他很小气”……这时, 我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使该生的思维“火花”得以闪光。

三、善于分法指导, 变“学会”为“会学”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也就是说, 会学才是目的。知识是广阔的, 学是无止境的。教给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的方法, 对学生未来成长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善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 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 而且要侧重于方法指导, 使学生找到一条点石成金的成功之路, 以达到会学的目的。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难忘的一件事》这篇作文时, 我首先让学生审题, 并出示小黑板:本次要求你写什么的?写几件事?如何写这件事?这样层层分析, 就把题目大大缩小了。在此基础上, 我又问学生写事要注意哪些问题, 在学生思考发言后再加以总结, 写事要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要把事情的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写具体, 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这时, 学生学会的就不仅仅是这一篇作文的写法, 而是一类作文的写法了, 他们所收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这一节作文课老师所给予的写法指导, 而是思想方法和经验, 这是方法的培养, 这是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教师教学生作文时, 一定要把学生引至新的内容, 大胆放手, 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并启发学生去发现问题, 引导他们找出与众不同的方法, 想出与众不同的思路, 说出与众不同的话语, 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而且能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 并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成就感。如果我们能在作文教学中做到上述要求, 我想:作文教学的质量必将会有所提高。

8.如何教好小学语文 篇八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074-02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动态过程,要求教师因教材因环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唤醒学生求知的心绪,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语文课堂成为放飞梦想、展示青春灵性和迸发智慧火花的殿堂。

一、设计好教学环节

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有着和儿歌、游戏、童话亲密的情感,在讲一篇课文过程中,如果能够充分挖掘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大大增强孩子们学习乐趣和情趣。比如学到《四季》这篇课文时,千万不要忘了在一个恰到好处的教学环节处,让孩子放飞激情唱一下《春天在哪里》,因为孩子们喜欢新鲜多样化,老师可以让孩子把优美或有趣、篇幅较短的课文自己自由“谱曲”,用热情也唱一唱,在这种音乐学习情景中,可以激活孩子们已经疲惫的大脑,从而达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保持得时间很短,在课堂上适当有意识地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景,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更有效地参与教学。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还要善于捕捉利用更多的巧妙因素,在认生字的时候也要精心设计一下,比如:我在让孩子们认生字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掉”和“完”字,在出示“掉”之前我故意让“掉”字不小心滑落在地,这时同学们连声大喊“掉了!掉了!”,当发现确实为“掉(di€鄌 )”的时候,孩子们异常兴奋。我把“完”字故意放在最后出示,同学门异口同声喊出“完!”在这个时候同学们达到了学习兴趣的高潮,不知疲惫,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二、激发求知欲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以“美”为突破口,从儿童的感知出发,不断丰富儿童的表象,努力激活儿童的思维、联想、想象、情感。教师富有美感的语言,不但让学生感受到美、联想到美,还可以引导学生去追求美、领悟到美。如《桂林山水》,首先教师创设“假想旅行”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桂林,教师描述着:“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图“,随即出示一张放大的课文插图,并给这段内容配上轻柔的音乐。学生欣喜地看着,入情的听着,教师以导游的身份范读课文。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漓江宁静的美,教师把情境延续下去,并可以强化:“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老师和你们一起坐上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那真是‘荡舟漓江’,让我们眯着眼看看这图画般的美景,想象漓江的水怎么静得不觉它在流动。”学生轻轻地哼《让我们荡起双浆》的曲子,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觉。在这优美的情境中,学生想象悄然展开,孩子们在此美丽的情境中,沉浸在漓江宁静这美的体验中。教学中把语言的美、图画的美与音乐的美结合在一起,使学生身临其境。课文的意境体验到了,漓江的美感受到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得到了一次陶冶。正由于美感的作用,学生兴致勃勃的读着课文,品味着课文要传递的美,忘我地投入教学过程,这种学习活动是美的享受。

三、放飞学生想象力

鲁迅先生说过,孩子的想象力是值得敬服的。凭借想象,孩子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凭借想象,可以到达小鸟不能到达的地方。想象显示了孩子的智慧,想象带给孩子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如教学《荷花》一课来说,上课时,我在学生面前通过表达展示了一幅画,“满池塘的荷花盛开着,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通过老师的语言描述,学生仿佛真的闻到了荷花的清香,看到了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的荷花以及那躲在荷花里的小莲蓬。每个孩子意象中各自显现的荷花的形象,虽然是千差万别的,各自的体验也是各不相同的,但是荷花的美感,连同所激起的对荷花的爱,却是共同的。孩子们纷纷用最美的词句去描述荷花、荷叶……在移情的作用下,伴随着一段充满幻想的音乐旋律,他们深情地描述着:“站在荷花池边,我久久地看着菊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这“仿佛”就把他所获得的荷花美的内心的体验,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了。

四、留下思考的空间

一上课,教师就鼓励学生提出预习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为新课的学习扫清障碍,启发学生针对重点、难点地方提出思考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深入地讨论,注重学生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教学《军神》一课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曾经看过或听过哪些“神”?这时,学生纷纷说有“财神”“门神”……于是,我让学生再齐读课题,你会有哪些疑问呢?学生提出:“谁是军神呀?”“为什么称他为军神呢?”……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引导学生进行梳理和分析:在这些问题中,哪些问题是你通过读书自己就能解决的?哪些问题是你通过读书反复思考之后仍不理解的?哪几个问题可以合成一个的?你认为在这些问题中最有讨论价值的是哪个?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提问能力和思维水平也同时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养成了边读边问的习惯,在全班范围内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

五、把游戏带入课堂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用表演艺术营造的课堂情境,近于游戏的性质,能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果。古人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师积极组织学生按照课文内容,模拟一些动作,或分角色加以表演,那么学习的过程就变成学生一种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过程。例如讲授课文《狐假虎威》,让学生根据对课文情境的理解,分小组做好准备,当堂表演寓言中的场景。寓言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天真活泼好动的儿童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这样的情境创设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而且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发展。

六、体会音乐的快乐

9.如何教好高中语文 篇九

“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使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而在教学中,教题词恰当地运用读的方式激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营造阅读的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了营造阅读氛围,一是我在班上利用好班级的黑板报、学习园地向学生推荐好书,介绍科学的读书方法,营造书香氛围;二是引导学生搜集读书名言,把收到的名言抄到黑板上或做成书签给同学;三是建设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踊跃捐书,鼓励大家互换好书、看书,保证图书角有充足的藏书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四是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以读书为内容的班队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宽其知识面。在教学中,我还想方设法让创造时机让学生体味、发现读书的乐趣。如在学《雷雨》一课,我利用分组读比赛的方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要求他们在读时注意人物身份,读出情感。

二、提问要有度、有趣

10.如何教好初中信息技术 篇十

初中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做为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所以教师如何教好信息课,学生怎样学好信息课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初中七年级把信息技术课作为选修课,编写了信息技术教材。在新教材中含概了当今世界流行的软件:Windows98操作系统、用于文字处理的Word、用于数据处理的Excel、幻灯片制作的PowerPoint、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用于网络漫游的Internet、网页制作工具FrontPage Express等信息技术软件。这本书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根据市教研室教学计划安排,要切合本校教学实际,安排好信息技术课。如何上好新学期初中信息技术课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吃透教材,充分掌握各个软件教与学的特点。由教学生“学会”变成教学生“会学”,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我筛选和设计目标,自己寻找学习内容,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新教材的教学宗旨。首先吃透新教材,在备课过程中,我们对课本中Word、Excel等十余个软件逐一操作,对使用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和预见学生会出现的问题逐一记录下来,在讲课和上机中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指导。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对每个软件按课本要求,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使用。作业布置得灵活,学生们做的有的比书本或教师要求的更好,这就开发了学生潜能。由原来的教学生“学会”使用各个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会探求各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二、根据学校机房计算机的配置上好信息课。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学生整体水平。

我认为提高学生素质并不仅仅是依靠先进的计算机所能给予的。换句话说光凭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而不注重信息教师自身的努力是培养不出高素质学生的。所以在信息技术课中要根据本校自身实际,尽量讲好各个软件,但不能求全,以免光片面强调硬件因素,使本校的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受限。根据学校机房计算机的配置情况,上好信息课。要把那些又能讲、又能练的软件讲好、练熟。对那些学生机无法使用的软件,点明要点,在教师机上进行演示。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就能克服机房计算机配置的不足,使全体学生的水平有很大提高。

三、针对当前各班学生的差异、存在的具体问题加强各个环节的教学研究。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以及信息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全体学生掌握信息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差异是实际存在、不可避免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如何做到上好这门课程,使学生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呢?

我们认为这需要加强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研究。从电子备课、课堂讲解、上机训练、个别辅导、布置作业等。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课堂上既要让学生学好所讲的内容,掌握重点、排除难点,又要灵活处理好问题,这在上机课中是经常出现的,象机器出现故障,软件设置出现问题,学生操作不当等,处理不好,很可能就完不成教学要求,更不能使一些差生达到教学目标。

上机中为了减少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差距,可以把学生分成好、中、差几类,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真对三类学生给出不同的要求。尤其在学生上机操作过程中,没有计算机液晶投影仪这类高档设备教室网络软件情况下,只凭信息课教师一人是不能照顾到全体学生的,这个时候要充分发挥那些计算机特长生的优势,辅助教师完成为同学排除障碍,指导其他学生具体操作等工作。利用他们的优势,让他们带动差生,互相协作、共同进步。通过课堂45分钟让全体学生尽可能多的掌握信息知识。课上知识扎实了,课下才有自己独立学习的能力。

四、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步积累,以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水平。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现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师一般在学校都担任七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计算机特长生培养和计算机房管理以及学校资料打印等多项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在教学实践中也就会遇到很多新问题,接触到许多新思想。在新学期开学伊始,就要养成一个好习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新的教学思想和摸索出经验都逐步积累下来,不能应付过去就完了,可以作笔记或者写论文等形势。不断总结教学经验,通过全学年教学实践自身的知识积累就能掌握一手全面、丰富的教学套路。就能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水平,培养出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信息技术是创新最活跃的领域,特别适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信息技术课入门教学,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钻研能力。搞好课堂教学、上机训练等教学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质。

B.对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索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计算机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夸美钮斯也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

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一节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计算机有哪些本领?② 计算机的特点有哪些?③ 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④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计算机?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文件操作》教学中,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用拖放法复制或移动文件。② 用拖放法删除文件。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

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能过课件的演示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本人在教学WORD贺卡制作这一课时,先通过电脑演示几幅精美的电脑贺卡,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些贺卡美不美啊?它们都是通过WORD制作出来的。其实很容易,你们只要通过今天的学习,也能设计出一幅幅美丽的贺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在进行FRONTPAGE网页制作教学时,我挑选部分以前学生制作的比较优秀的个人网页展示给学生看,当同学们看到或精美或生动活泼的网页时,都非常羡慕,迫切希望自己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网页,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3、对比式

将以前学过的知识同即将要学习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突出新授内容的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进行“EXCEL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教学时,我将文字、表格、图表三种形式的信息放在一起让学生比较,先展示文字形式的信息,指出缺点后转换到表格形式的信息,最后再展示出图表形式的信息,让学生通过三种形式的对比,强烈感受到图表形式的优点:形象、清晰、一目了然。从而引出学习图表的目的与好处,明确学习目的。所以说,好的导入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

二、教师大胆放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有些老师在教学中,喜欢把每一个内容讲得细细道道。这种做法是本人认为不妥。其弊有四点:1.无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容易形成被动学习。2.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扩展,思想容易被框死。3.课堂气氛不活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难以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本人认为在教学中应该留有让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师应大胆放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电脑绘画的教学中,经过分析教材发现:画圆,画矩形,画圆角矩形的方法是一样的。于是我只详细讲解了圆的画法,而矩形,圆角矩形,在课堂教学中只提了一句,方法与画圆一样。从教学效果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够由画圆的方法自学掌握其它两种图形的画法,达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还比如说,在《上网浏览》教学中,由于这一课内容较多,学生一下子掌握所有内容比较困难。其中,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网上搜索是一个难点。于是,本人在开始授课时没有把网上搜索这一内容放进去,先把网址的填写和网页的浏览讲解完,然后让学生操作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问题,即想查找一些信息或访问某个网站但又不知道在哪个网站上,网址是什么?提出问题后让学生先动脑筋自己解决。能解决最好,如果无法解决,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一下。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既巩固了知识,又突破了难点,真是事半而功倍。又如在讲解网页修饰这节内容时,可先展示一个已经修饰好的网页,并让学生与上一班级制作的网页相比较,从而提出任务一:给网页添加背景、修改字体、字号、颜色。学生可以通过“帮助”、网页学习网站等获得操作信息。学生因为已经学过word字处理软件,任务一很容易就完成了,于是再展示一个网页进行比较,并提出任务二:给网页添加图片、动画、音乐、水平线等内容。教师在任务完成过程中指导学生使用在word中已经学习的方法去操作以达到知识的迁移。最后教师总结。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个个都带着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把自己的网页装扮地五彩缤纷,个性十足。在总结中同学们纷纷发言,抢着说出自己得出的结论和体会,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事实证明,学生在这种活跃、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探索,他们的大脑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所学到的知识技能是十分扎实的。同时,他们的主体意识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实践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所以说,大胆放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运用科学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就要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般可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吸引教学”法、“实例操作”法和“任务驱动”等,坚持“以用为主,培养能力”的原则,使学生在应用计算机完成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亲身体验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到了探索、发现、创造与成功的喜悦,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学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所谓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围绕如何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进行的,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使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比如有一节内容是讲Word中的图文框、文本框、图片和自选图形的使用,按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不是孤立地介绍各部分的概念、作用和操作方法,而是将所有内容设计为制作—副图片这一具体的任务,教师通过讲解如何制作这幅图片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时,重点难点突出,而且授课顺序就是制作图片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有利寸: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在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如果每—节课都给学生下达—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就有—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自己去操作、尝试,去创造的过程中,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但要注意的是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也有自身缺陷,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会造成两极分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间和师生间的交流,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此外,在设计教学任务时,还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特点,尽可能设计一些带有趣味性、实用性、可行性的任务,使学生愿学、爱学、乐学。

四、培养信息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动力。

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所不可忽视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也就是信息能力和信息意识的培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能力是信息社会成员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在传统的教学体系中,教育相当大程度-上是让学生记忆各种知识(信息)。这种低效率的教育已难以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式的增长,并且迅速更新换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需求。可以说,在信息时代,信息本身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套新的基本技能体系。除了吸收传统技能的精华外,应强调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等信息能力,培养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尝试向学生提供“资料库”,让学生到“资料库”中去获取有用的材料。有的学生利用“资料库”中的各种各样的图片、表格,经过处理,完成一份图文并茂、精致华丽的电子贺卡送给老师,有的学生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也许有的学生运用笔和纸进行学习的能力不如别的同学强,但他们分析、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却高于其它同学,这正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在。这样,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受到了信息素质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自己的能力和意识,学习计算机的动力也就提高了。相信只要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一定会对增加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顺利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5分钟左右,余下18分钟到2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

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EXCEL的《工作表基本操作》中,我先演示数据的几种插入与复制方法,然后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几步操作练习。让学生马上吸收、消化这些知识。然后再继续下面的数据的移动与删除等教学任务。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知识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微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认识计算机》、《初识WIN98》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初识WIN98》教学中,我把桌面同各种图标名称、作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上一篇:快乐魔方作文记事篇下一篇:防震减灾安全教育班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