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2024-07-20

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共8篇)

1.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篇一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及比较分析

折旧计算的方法从上讲,在选择折旧方法时应考虑以上因素,但实际操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仅是一个或少数因素起决定作用,作用小的其他因素则可以略而不计。通常在普遍使用的几种折旧方法中假若某种方法一般来看是合理的,或是符合所得税法要求的,就可选用这种方法。折旧的方法是经国家确认的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所应遵循的规则,通常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法,一类是加速折旧法。财政部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实际要求,改革了单一的折旧方法,增加了加速折旧法,允许企业多种折旧方法并存。企业可采用的折旧方法一般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行驶里程法、加速折旧法等。加速折旧法包括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率递减法、年金法和偿债基金法等。考虑我国实际情况,财政部规定企业可选择的折旧方法一般有4种,即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根据企业的现状及国家的财政承受能力,我国对实行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也作了限定,对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技术进步快的生产企业、船舶企业、生产“母机”的机械企业、飞机和汽车制造企业、化工和医药生产企业以及其他经财政部批准的行业企业,其机器设备可以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或者年数总和法加速计提折旧。

2.2对几种常见折旧法的探讨虽然折旧的方法有很多,但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只有以下4种: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要变更需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4〕。近年来,人们对加速折旧法表示强烈的兴趣,笔者也认为此方法相对其他方法更加切合实际,覆盖问题更全面,下面对4种方法进行叙述和比较。

2.2.1直线法直线法即平均年限法,它假定折旧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不是使用的关系,认为服务潜力降低的决定因素是随时间推移所造成的陈旧和破坏,而不是使用所造成的有形磨损。因而假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各个会计期间所使用的服务总成本是相同的,而不管其实际使用程度如何。

由于直线法模式简单,只有在以下各项条件之下才是正确的:(1)利息因素可以略而不计,或投资成本假定为零;(2)修理和维修费用在整个资产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3)最后一年资产的效率与最初一年是相同的;(4)使用资产所取得的收入(或现金流量)在整个使用年限内是固定不变的;(5)各种必要的估计(包括预期使用年限)都是可予以相当确定的预计的。

由于以上各项因素的不确定性,要使任何折旧方法对所有各种因素都考虑到是有困难的。如果有些因素可以适当抵消,通常都认为直线法最为适宜。例如:操作效率的降低及修理和维修费用的增加,恰好为收入的增加及保险费和财产税的减少所抵消。此外,由于直线法通俗易懂,核算简便,同时根据这种方法计算出来的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期内各或月份提取的折旧额相等,使企业产品成本稳定并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但同时直线法也存在着一些缺点,它忽略了折现因素,按直线法计算的净利,会给人们以投入资本总额的收入率在不断提高的假象。

2.2.2工作量法工作量法是按照期内固定资产的预计完成的工作量来计提折旧的一种。实质上,工作量法是平均年限法的补充和延伸。根据规定,专业车队的客、货运汽车、大型设备以及大型建筑施工机械可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由于各种专业设备具有不同的工作量指标,因而,工作量法又有行驶里程折旧法和工作小时折旧法之分。工作量法假定折旧是一项变动的,而不是固定的费用,即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

对于许多种资产来讲,工作量法这一假定是合理的,特别是在有形磨损比折旧更为重要。

因而,如果某项资产在内没有使用,就不应计列折旧费用,因为资产的服务价值并没有降低。即使折旧是确定资产预期使用年限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其折旧是可以预见的,并且,资产的大概使用状况是可以估计的,就可以使用以经营活动为依据的折旧方法,使用这种折旧方法的主要目的是按每个服务单位分配投入价值,对服务价值降低的计量则是次要的。

尽管在资产的服务价值随使用而降低的情况下,工作量法看来还是十分理想,但在使用中它往往存在一些严重缺点:(1)即使每年的折旧费用是变动的,工作量法仍然类似于直线法。因为它假定每一服务单位分配等量的折旧费,但是,假定每一服务单位的成本相等是没有根据的。而且,由于在后期有些服务单位尚有待于日后使用,整个服务价值的降低事实上并不是均匀的,除非假定利率为零;(2)工作量法未能考虑到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以及操作效率或收入的递减等因素。2.2.3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各项条件是:(1)在不考虑资本的利息或成本的情况下递减每年的服务贡献;(2)操作效率的降低会导致其他业务费用的增加;(3)资产价值早期降低很多,后期降低较少;(4)即使早期和后期耗用的服务价值相同,其折现价值也不同,因而早期服务价值成本要比后期大;(5)修理和维修费用的递增;(6)现金收入逐年降低;(7)由于存在着折旧的可能性所造成的以后收入的不确定性。

主张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主要论据是资产净收入贡献的递减与操作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并对各期应负担的折旧费具有同样的。资产净收入的减少可能是由于资产在后期需要更多的修理时间和修理费用,或过度使用易于发生事故,因而减少使用,也可能是由于操作效率降低而产量减少。操作效率降低还会造成燃料成本和人工成本的升高,或者在原料使用方面造成较大的浪费。所有这些均说明资产的净收入在后期要少于早期,因而,即使不计利息成本,资产净收入的减少也证明使用加速折旧法是合理的。

预期现金收入的递减也是采用加速折旧法的一个理由,可以认为,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因此早期折旧费应大于后期。

修理和维修费是逐年递增的,为了补偿递增的修理和维修费,应采用加速折旧法。修理和维修费用与折旧是相关的,应该包括在服务的总成本或净收入的计算中。

折旧费分配中最难处理的一个因素是不确定性。预期使用年限、预期净收入和未来的修理和维修费用,均具有不确定性。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确定性可根据风险选择所调整的期望值,将不确定数值转化为单一的确定数值。收入的不确定性为加速折旧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因为早期收入比晚期收入更有把握,在开始指定投资决策时,对晚期收入所打的折扣应当更大些,所以,应将大部分资产成本分配于早期。虽然这些不确定因素不足以证明加速折旧法就是合理的,但相对其他方法而言,加速折旧是最趋于现金收支的一种方法

附二: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方法中的一种,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年年初固定资产帐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折旧方法,对初学会计者来说,计算年折旧额很不适应且又繁琐,特别是会计初级资格考试中是又经常出现的考题,用此公式计算某一年折旧额就显得非常方便好使。

然后看个例题:某一项固定资产原价为10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1、年折旧额=(2/预计使用年限)*100%=40%。

2、年初折余价值=固定资产*(1-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1。

3、年折旧额=固定资产*(1-年折旧率)已使用年限-1*年折旧率。如:第一年折旧额=10000*(1-40%)1-1*40%=4000元。第二年折旧额=10000*(1-40%)2-1*40%=2400元。第三年折旧额=10000*(1-40%)3-1*40%=1440元。第四年年初的折余价值=10000*(1-40%)4-1=2160元。

由于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第四、五年的折旧额=(2160-200)/2=980元。

注意看下上面的例题。如果第四年开始还继续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那你算下,它是永远提不完折旧的。

用双倍余额递减法:第四年 2160*0.4=864 第五年的1296*0.4=518.4

这样的话就永远提不完了。所以往往在后两年用直线法把折旧费提完

附三:

一、固定资产折旧办法的分类

直线法(straight-line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寿命中的磨损状态而确定的成本分配结构。

直线法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强度比较平均,而且各期所取得的收入差距不大。在直线法下,折旧金额是时间的线性函数。

产量法(production method)根据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分配其成本的方法。产量法的依据是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主要是受其使用量影响,其合理性取决于三个条件:

(1)固定资产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2)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产出的每期用量波动较大;

(3)固定资产服务潜力的下降与其使用程序密切相关。如果符合这三个条件,产量法是最符合配比原则的。反对产量法的人认为,估计固定资产的产出量比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更加困难,而且很难考虑功能损耗因素。

采用产量法折旧,折旧费用是一项变动成本,而不像直接法的折旧费用那样是固定成本。

固定资产的产出量可以用机器小时或产量(如汽车的行驶里程)来衡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规定: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

(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

(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

(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

(五)电子设备,为3年。

二、常用折旧方法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为直线法,是将固定资产的折旧均衡地分摊到各期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均是等额的。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利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上述计算的折旧率是按个别固定资产单独计算的,称为个别折旧率,即某项固定资产在一定期间的折旧额与该固定资产原价的比率。通常,企业按分类折旧来计算折旧率,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该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采用分类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简单,但准确性不如个别折旧率。

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虽然简单,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提供的经济效益不同,平均年限法没有考虑这一事实。又如,固定资产在不同使用年限发生的维修费用也不一样,平均年限法也没有考虑这一因素。

因此,只有当固定资产各期的负荷程度相同,各期应分摊相同的折旧费时,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才是合理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根据实际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弥补平均年限法只重使用时间,不考虑使用强度的缺点,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第一工作量折旧额

3.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或递减折旧法,其特点是在固定资产有效使用年限的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快折旧的速度,以使固定资产成本在有效使用年限中加快得到补偿。

常用的加速折旧法有两种:

(1)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一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双倍直线法折旧额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即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例如:某企业一固定资产的原价为10 000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200元,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每年的折旧额为:

双倍余额年折旧率=2/5×100%=40%

第一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0%=4000(元)

第二年应提的折旧额=(10 000-4 000)×40%=2 400(元)

第三年应提的折旧额=(6 000-2 400)×40%=1 440(元)

从第四年起改按平均年限法(直线法)计提折旧。

第四、第五年的年折旧额=(10 000-4 000-2 400-1 400-200)/2=980(元)

(2)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也称为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和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折数总和

或: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仍以前例来说明,若采用年数总和法计算,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

原值-净残值 每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

年份 尚可使用年限 变动折旧率

(元)(元)(元)5 9 800 5/15 3 266.7 3 266.7 4 9 800 4/15 2 613.3 5 880 3 9 800 3/15 1 960 7 840 2 9 800 2/15 1 306.7 9 146.7 1 9 800 1/15 653.3 9 800

由上表可以看出,年数总和法所计算的折旧费随着年数的增加而逐渐递减,这样可以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和防止固定资产因无损耗而遭受的损失。

三、不同折旧方法的税收影响

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使得折旧年限容纳了很多人为成分,为合理避税筹划提供了可能性。缩短折旧年限有利于加速成本收回,可以使后期成本费用前移,从而使前期会计利润发生后移。在税率稳定的情况下,所得税递延交纳,相当于向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例1.某外商投资企业有一辆价值500000元的货车,残值按原值的4%估算,估计使用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年计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8=60000(元)

假定该企业资金成本为10%,则折旧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60000×33%×5.335=105633(元)

5.335为8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如果企业将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年提折旧额如下:

500000×(1-4%)/6=80000(元)

因折旧而节约所得税支出,折合为现值如下:

80000×33%×4.355=114972(元)

4.355为6期的年金现值系数。

尽管折旧期限的改变,并未从数字上影响到企业所得税税负的总和,但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后者对企业更为有利。如上例所示:折旧期限缩短为6年,则节约资金114972-105633=9339(元)。

当税率发生变动时,延长折旧期限也可节税。

例2.上述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的优惠政策,如果货车为该企业第一个获利购入,而折旧年限为8年或6年,那么,哪个折旧年限更有利于企业避税?

8年和6年折旧年限的避税情况:

(1)、折旧年限8年,年提取折旧6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9000,第6年18000,第7、8年18000,避税总和81000元。

(2)、折旧年限6年,年提取折旧80000,折旧各年避税额:第1、2年0,第3、4、5年12000,第6年24000,第7、8年0,避税总和60000元。

可见,企业延长折旧年限可以节约更多的税负支出。

按8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

9000×(3.791-1.736)十18000×(5.335-3.791)=46287(元)

按6年计提折旧,避税额折现如下:

12000×(3.79l-1.736)十24000×0.564=32031(元)

折旧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或商品流通费用中的那部分价值。折旧的核算是一个成本分摊的过程,即将固定资产取得成本按合理且系统的方式,在它的估计有效使用期间内进行摊配。这不仅是为了收回投资,使企业在将来有能力重置固定资产,而且是为了把资产的成本分配于各个受益期,实现期间收入与费用的正确配比。

由于折旧要计入产品成本,直接关系到企业当期成本的大小、利润的高低和应纳税所得额的多少。因此,怎样计算折旧便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情。

几种常用的计算折旧的方法对所得税的影响

1.使用年限法

使用年限法是根据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扣除预计残值,按预计使用年限平均计提折旧的一种方法。使用年限法又称年线平均法、直线法,它将折旧均衡分配于使用期内的各个期间。因此,用这种方法所计算的折旧额,在各个使用年份或月份中都是相等的。其计算公式为: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原始价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一定期间的固定资产应计折旧额与固定资产原值的比率称为固定资产折旧率。它反映一定期间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程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折旧年限×100%

使用年限法的特点是每年的折旧额相同,但是缺点是随着固定资产的使用,修理费越来越多,到资产的使用后期修理费和折旧额会大大高于固定资产购入的前几年,从而影响企业的所得税额和利润。

2.产量法

产量法是假定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会随着使用程度而减退,因此,将年限平均法中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年限改为使用这项资产所能生产的产品或劳务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总产量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当年产量×单位产品的折旧费用

产量法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3.工作小时法

这种方法与产量法类似,只是将生产产品或劳务数量改为工作小时数即可,其计算公式为:

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清理费用-预计残值)/应计折旧资产的估计耐用总小时数

固定资产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当年工作小时数×使用每小时的折旧费用

工作小时法同产量法一样,可以比较客观的反映出固定资产使用期间的折旧和费用的配比情况。

4.加速折旧法

加速折旧法又称递减折旧费用法,指固定资产每期计提的折旧费用,在使用早期提得多,在后期则提得少,从而相对加快了折旧的速度。加速折旧有多种方法,主要有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

(1)年数总和法

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率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递减分数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数字总和。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折旧年限-已使用年限)/[折旧年限×(折旧年限+1)÷2]×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年折旧率

(2)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折旧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年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平均摊销。

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中加快得到补偿。但这并不是指固定资产提前报废或多提折旧,因为不论采用何种方法提折旧,从固定资产全部使用期间来看,折旧总额不变,因此,对企业的净收益总额并无影响。但从各个具体年份来看,由于采用加速的折旧法,使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使用前期摊提较多而后期摊提较少,必然使企业净利前期相对较少而后期较多。

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首先,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于固定资产价值补偿和补偿时间会造成早晚不同。其次,不同折旧方法导致的年折旧额提取直接影响到企业利润额受冲减的程度,因而造成累进税制下纳税额的差异及比例税制下纳税义务承担时间的差异。企业正是利用这些差异来比较和分析,以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法,达到最佳税收效益。

从企业税负来看,在累进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年限平均法使企业承担的税负最轻,自然损耗法(即产量法和工作小时法)次之,快速折旧法最差。这是因为年限平均法使折旧平均摊入成本,有效地扼制某一年内利润过于集中,适用较高税率;而别的年份利润又骤减。因此,纳税金额和税负都比较小、比较轻。相反,加速折旧法把利润集中在后几年,必然导致后几年承担较高税率的税负。但在比例税率的情况下,采用加速折旧法对企业更为有利。因为加速折旧法可使固定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限内加快得到补偿,企业前期利润少,纳税少;后期利润多,纳税较多,从而起到延期纳税的作用。

下面我们利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一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下缴纳所得税的情况:

例3.广东某鞋业有限公司,固定资产原值为180000元,预计残值为10000元,使用年限为5年。如表1-1所示,该企业适用33%的所得税率,资金成本率为10%。

表1-1 企业未扣除折旧的利润和产量表

年限 未扣除折旧利润(元)产量(件)

第一年 100000 1000

第二年 90000 900

第三年 120000 1200

第四年 80000 800

第五年 76000 760

合计 466000 4660

(1)直线法: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估计残值)/估计使用年限=(180000-10000)/5=34000(元)

估计使用年限5年。

第一年利润额为:100000-34000=6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66000×33%=21780(元)

第二年利润额为:90000-34000=5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56000×33%=18480(元)

第三年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34000=46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6000×33%=15180(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34000=42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2000×33%=13860(元)

5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21780+18480+28380+15180+13860=97680(元)

应纳所得税现值为:21780×0.909+18480×0.826+28380×0.751+15180×0.683+13860×0.621=75350.88(元)

0.909、0.826、0.751、0.683、0.621分别为1、2、3、4、5期的复利现值系数,下同。

(2)产量法

每年折旧额=每年实际产量/合计产量×(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第一年折旧额为:

1000/4660×(180000-10000)=36480(元)

利润额为:100000-36480=63520(元)

应纳所得税为:63520×33%=20961.6(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

900/4660×(180000-10000)=32832(元)

利润额为:90000-32832=57168(元)

应纳所得税为:57168×33%=18865.44(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

1200/4660×(180000-10000)=43776(元)

利润额为:120000-43776=76224(元)

应纳所得税为:76224×33%=25153.92(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

800/4660×(180000-10000)=29184(元)

利润额为:80000-29184=50816(元)

应纳所得税为:50186×33%=16769.28(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

760/4660×(180000-10000)=27725(元)

利润额为:76000-27725=48275(元)

应纳所得税为:48275×33%=15930.75(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额为:

20961.6+18865.44+25153.92+16769.28+15930.75=97680.95(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20961.6×0.909+18865.44×0.826+25153.92×0.751+16769.28×0.683+15930.75×0.621=74873.95(元)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估计使用年限×100%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

会计制度规定,在计算最后两年折旧额时,应将原采用的双倍余额递减法改为用当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减去估计残值,将其余额在使用的年限中平均摊销。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2×1/5×100%=40%

第一年折旧额为:180000×40%=72000(元)

利润额为:10000-72000=28000(元)

应纳所得税为:28000×33%=9240(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180000-72000)×40%=43200(元)

利润额为:90000-43200=46800(元)

应纳所得税为:46800×33%=15444(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180000-72000-43200)×40%=25920(元)

利润额为:120000-25920=94080(元)

应纳所得税为:94080×33%=31046.4(元)

第四年后,使用直线法计算折旧额:

第四、第五年的折旧额

=(180000-72000-432000-25920-10000)/2=14440(元)

第四年利润额为:80000-14440=65560(元)

应纳所得税为:65560×33%=21634.8(元)

第五年利润额为:76000-14440=61560(元)

应纳所得税为:61560×33%=20314.8(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9240+15444+31046.4+21634.8+20314.8=97680(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9240×0.909+15444×0.826+31046.4×0.751+21634.8×0.683+20314.8×0.621=71863.81(元)

(4)年数总和法:

每年折旧额=可使用年数/使用年数和×(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

本例中,使用年数总和为:

1+2+3+4+5=15

第一年折旧额为:5/15×(180000-10000)=56666(元)

利润额为:100000-56666=43334(元)

应纳所得税:43334×33%=14300.22(元)

第二年折旧额为:4/15×(180000-10000)=45333(元)

利润额为:90000-45333=44667(元)

应纳所得税:44667×33%=14740.11(元)

第三年折旧额为:3/15×(180000-10000)=34000(元)利润额为:120000-34000=86000(元)

应纳所得税:86000×33%=28380(元)

第四年折旧额为:2/15×(180000-10000)=22666(元)

利润额为:80000-22666=57334(元)

应纳所得税:57334×33%=18920.22(元)

第五年折旧额为:1/15×(180000-10000)=11333(元)

利润额为:76000-11333=64667(元)

应纳所得税:64667×33%=21340.11(元)

五年累计应纳所得税为:

14902.22+14740.11+28380+18920.22+21340.11=97680.65(元)

应纳所得税的现值为:14300.22×0.909+14740.11×0.826+28380×0.751+18920.22×0.683+21340.11×0.621=72662.33(元)

如果将货币的时间价值考虑进来,将应纳税额折算成现值,结果

下表所示:

表1-2不同折旧方法下的应纳税额及现值单位:元

年限 直线法 产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和法

第一年 21780 20961.6 9240 14300.22

第二年 18480 18865.44 15444 14740.11

第三年 28380 25153.92 31046.4 28380

第四年 15154 16769.28 21634.8 18920.22

第五年 13860 15930.75 20314.8 21340.11

总计 97680 97680.95 97680 97680.65

现值 75350.88 74873.95 71863.81 72662.33

从表中可以看出,采用加速折旧计算的第一年应纳税额最少,双倍余额递减法下第一年只缴纳税款9240元,年数总和法下第一年缴纳税款为14300.22元,而直线下法则需缴纳21780元。

从上面计算中,不难得出,加速折旧法使企业在最初的年份提取的折旧较多,冲减了税基,从而减少了应纳税款,相当企业在最后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对企业来说可达到合法避税的功效。

从应纳税额的现值来看,运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少,年数总和法次之,而运用直线法计算折旧时,税额最多。原因在于:加速折旧法(即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在最初的年份内提取了更多的折旧,因而冲减的税基较多,使应纳税额减少,相当于企业在初始的年份内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这样,其应纳税额的现值便较低。在运用普通方法(即直线法、产量法)计算折旧时,由于直线法将折旧均匀地分摊于各,而产量法根据年产量来分摊折旧额,该企业产量在初始的几年内较高,因而所分摊的折旧额较多,从而较多地侵蚀或冲减了初始几年的税基。因此,产量法较直线法的节税效果更显著。在比例课税的条件下,加速固定资产折旧,有利于企业节税,因为它起到了延期缴纳所得税的作用。

四、有关折旧的规定

1.“两则”中有关折旧的规定为折旧方法的选择提供了可能。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财务通则》第四章第十八条规定:固定资产的分类折旧年限、折旧办法以及计提折旧的范围由财政部确定。企业按照国家规定选择具体的折旧方法和确定加速折旧幅度。

《企业会计总则》第三章第十三条规定:固定资产折旧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或预计工作量。采用平均年限法或者工作量(或产量)法计算。如符合有关规定,也可采用加速折旧法。

2.税法中有关折旧的规定为方法选择提供了税收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条例实施细则》第四章第二十六条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固定资产的折旧,原则上采用平均年限法(直线法)和工作量法计算,纳税人需要采用其他折旧方法的,可以由企业申请,逐级报省、市、自治区税务局批准

2.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篇二

一、征求意见稿中固定资产折旧处理方法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以及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还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月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高等学校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一处理规定是在高等学校中首次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校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一次重大变革,这种核算方式的合理之处在于:(1)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相符,使资产负债表中的账面余额能反映客观情况,能够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更好的控制和管理。(2)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可以真实的反映教育成本。由于目前学校的资金来源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政府拨款,除政府外,捐赠者、债权人、投资者、学费承担人都想更多的了解高校财务信息,对固定资产合理的确认、计量能使政府对高校进行成本效益分析,能体现高校对学生的培养成本,可以更好的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

二、征求意见稿中固定资产折旧存在的问题

在征求意见稿中,对于进行折旧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并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如折旧的方式、方法及年限等,具体分析如下:

(1)在征求意见稿中对固定资产标准的规定比较模糊。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固定资产是指高等学校拥有的预计使用年限超过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价值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但是,规定价值究竟是多少,没有明确说明,这就会使不同高校在对同一资产进行归类时,因各自价值标准不同归为不同资产,有的归为固定资产,有的归为低值易耗品,这样一来各个高校核算的固定资产内容不同,在与预算管理进行衔接时,会使主管部门无法得到一致的会计信息。

(2)征求意见稿中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定义,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目录、分类方法以及每类或每项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折旧方法,作为进行固定资产核算的依据。”这会让高校会计工作者在进行折旧时按照职业判断对固定资产做出不同的分类结果,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折旧仍然不能给主管部门提供一致可比的会计信息。

(3)在折旧方法上,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地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高等学校一般应当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这一规定在实际执行中会带来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高校无一例外的对所有的固定资产全部采用年限平均法,很显然各种固定资产的损耗方式是不一样的,一概采用年限平均法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在各期摊销不合理,价值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补偿,不能更好的体现权责发生制,与会计核算中收支配比的原则和谨慎性原则都是相违背的,也有违征求意见稿的初衷;第二种可能是各个高校会计人员根据职业判断选择折旧方法,会使各个高校的折旧办法各不相同,各高校之间缺乏可比性,而无论从财政管理、行业管理和单位管理,都要求各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和信息披露要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且政府在对各高校进行统一的成本效益分析时,无法取得合理一致的可比信息,难以进行宏观调控。由此可见,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方式的规定太笼统,应有个明确的规定。另外,对于折旧年限也应做出明确的规定,避免会计人员人为的调节折旧,影响教育成本的核算。

(4)由于高校之前从未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次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可以说是一次重大的挑战,高校会计工作者要从旧的核算思维和习惯中转变过来,对全部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保证账实相符的基础上再核算折旧、梳理原值、得出净值,这个工作量是很大的,所以按月计提,周期短时间紧,会让会计人员产生消极情绪。

三、征求意见稿中固定资产折旧的完善建议

笔者认为,应该在对高校固定资产划分类别的基础上,明确规定各类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及折旧年限,合理确定折旧时间及折旧方式,即是应对高校固定资产折旧做出更详细更科学合理的规定:

(1)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价值标准。参考2009年8月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征求意见稿)的规定,一般设备单价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价在1500以上,并结合经济的发展和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定期进行调整。

(2)固定资产细化分类,按资产类别计提折旧。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价值损耗方式不同,所以首先应分析所有固定资产的损耗方式,并以此分为不同类别,所有固定资产可分为15类,包括土地、文物再加上表1中的各种办公设备、教学科研设备及后勤设备等13类。由于可折旧固定资产应具备条件是:使用年限有限而且可以合理估计,也就是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被逐渐损耗直到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并不是所有固定资产都计提折旧,其中土地和文物不符合这个条件,所以不提折旧,只对上述13类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3)折旧方法。在折旧方法的确定上,可参照企业会计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高校的特点,我国允许企业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直线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所以确定折旧方法可在这4种方法中选择,对于房屋、家具、被服装具、样本模型等固定资产由于其能提供的功能和效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的并不明显,因此建议采用年限平均法;对于图书这种高校特有的固定资产,由于图书只是知识的载体,无论图书新旧,其传播知识的功能是一样的,所以也建议采用年限平均法;对于各种电子类及其他科技含量高的设备,由于科技进步更新较快,且其功用逐年下降,因此建议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工具、器具、量具等有些是教学科研设备,有些是后勤设备,比较容易损耗,其提供的使用价值也是逐年降低的,也建议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对于运输工具,由于其价值的损耗与提供的工作量多少密切相关,所以建议采用工作量法。

(4)折旧年限可参考工商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规定,“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一)房屋、建筑物,为20年;(二)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为10年;(三)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为5年;(四)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4年;(五)电子设备,为3年。”考虑到目前的房屋建筑物有钢筋混凝土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砖木结构等不同的情况,所以应分别确定折旧年限,而房屋折旧参考年限是“砖木结构为20~30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参考年限是30~35年,钢筋混凝土砖结构的参考年限是25~30年”,所以建议房屋建筑物之下再分三类:钢筋混凝土砖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房屋由于建筑要求较严质量较高,在实际使用中使用时间较长,所以按参考年限的上限分别定为30年和35年、砖木结构由于建筑方式比较悠久且建筑质量参差不一所以考虑平均年限为25年。有些存在的旧的砖木结构的房屋历史比较悠久并有纪念意义的,应考虑定为文物,文物是不计提折旧的。另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像电脑等一些电子设备可以使用5年以上并保持基本使用性能不下降,所以可把电子设备的使用年限定为5年;家具的实际使用寿命一般在10年以上,所以家具的使用年限可定为10年。各种器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也在10年以上,所以家具的使用年限可定为10年。工具器具量具有些较易损耗,有些虽使用时间较长,但由于体积较小、单价较低,不便管理易于丢失,所以使用年限定为5年;样本模型在高校中的作用大多是展示以给参观者更直观的感受,所以如果保存较好可以使用较长的时间,因此定为15年;由于图书的作用是传播知识,而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且社会赋予高校的主要职责就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所以会经常购进最新版本的图书,这样旧版本图书的参考意义通常不大,所以图书的使用年限为5年,上述都是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调查得出的结论,如有例外可再补充规定。

(5)折旧时间。由于高校计提折旧主要是为计算教育成本提供依据,不像一般工商企业是为了核算损益,所以没有必要按月计提,可以按年计提折旧。

(6)折旧方式。固定资产的折旧方式一般有三种:综合折旧、分类折旧和个别折旧。其中分类折旧是指将物理特性相似、使用年限大致相同的资产归并为一类,计算出一个平均的折旧率,用该折旧率对该类资产计提折旧。考虑到高校固定资产中有些单价高且同类中使用情况各不相同如房屋建筑物,所以对这些固定资产应该单独计提,有些如设备、图书使用情况基本相同,可以按类别计提折旧,所以,在高校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式应是分类折旧和个别折旧相结合的方式。

[例]2010年12月31日某高校固定资产情况选取部分如下:截至2010年底办公楼已使用2年,教学楼都是使用了7年,办公桌使用了2年,电脑使用了2年,多媒体设备使用了2年,实验仪器使用了2年,标本使用了2年,图书使用了3年,车辆共有4辆,工作量共是300000公里,已用了25000公里,在不考虑预计净残值的因素下,该高校于2010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表见表2。

参考文献

[1]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2009)。

[2]邱为林:《高校固定资产核算思考》,《财会通讯·综合》(上)2010年第6期。

3.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篇三

固定资产的含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管理而持有的,预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期间的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又具体细分为动产和不动产,动产是指能够移动而且在移动过程中经济价值又不被磨损的物品,主要是指设备和生产线。不动产是指不可分离或者不可移动的物品,主要是指建筑物以及依附在建筑物上不能单独分离的设备。

固定资产折旧的含义。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将因使用而造成的损耗转移到相关经营成本或损益的一种弥补方法。为了正确理解折旧的含义,必须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固定资产要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的原因;二是固定资产的成本转入营业成本或费用的方法。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不断被消耗和使用,它的服务潜能也逐渐衰落,为了满足成本与收入的配比原则,企业应该将每月消耗的固定资产服务潜能数量化,正确确定企业的收益,这也就是折旧的原因。

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下面主要就这三种方法进行介绍和区分。

平均年限法。平均年限法是以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为摊销标准,将其应提折旧总额均衡分摊到使用年限各年当中的一种折旧方法。折旧方法的典型特征是折旧额年年相等,月月相等,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是违背了收入与费用的相配比原则。

工作量法。工作量法的计算原理同平均年限法相同,只是以固定资产预计可完成的工作总量为分摊标准。该方法适用于那些使用情况不均衡且运作具有明显季节性的机器设备等。

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的特征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计提数额各期都不相等,这样能够使固定资产的大部分成本在使用早期尽快得到补偿,适用于更新换代快的机器设备等。加速折旧法是快提而不是少提。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允许采用的加速折旧法为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

分析不同折旧方法下折旧额的变化。不同折旧方法下计算出来的年折旧额必然不同,为了更加具体地反映出来这种差异,笔者特意举下面的例子来进行说明。

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增值税率为17%,2014年12月15日取得一项机器设备,入账价值为50000元,预计净残值率为5%,预计使用5年。

由上述可知,机器设备的预计净残值2500(=50000*5%)元,应计提折旧总额47500(=50000-50000*5%)元。

平均年限法:2015-2019年每年折旧额=47500/5=9500(元)

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折旧率=1/5*2=40%,预计净残值=50000*5%=2500(元)

2015年折旧额=50000*40%=20000(元)

2016年折旧额=(50000-20000)*40%=12000(元)

2017年折旧额=(50000-20000-12000)*40%=7200(元)

2018-2019年折旧额=(50000-20000-12000-7200-2500)/2=4150(元)

年数总和法

2015年折旧额=47500*5/15=15833.33( 元);2016年折旧额=47500*4/15=12666.67(元);2017年折旧额=47500*3/15=9500.00(元);2018年折旧额=47500*2/15=6333.33(元);2019年折旧额=47500*1/15=3166.67(元)

由此可知,平均年限法下每年的折旧额都一样,而加速折旧法下折旧额呈逐年递减趋势,加速折旧能帮助企业更快的地收回固定资产的成本。

固定资产的不同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计入到相应的经营成本或当期损益。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折旧方法虽然计提的总折旧额是相等的,但是每一年度的折旧额是不一样的,而且相距甚大。就拿2015年来说,平均年限法下的年折旧额为9500元,加速折旧法下的年折旧额为20000元,年数总和法下的年折旧额为15833.33元,所以,不同折旧法下对当期的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有影响,而且,正确地计提折旧,还可以及时有效地补偿固定资产的价值。

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因为固定资产的折旧额是直接计入到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的,而经营成本和当期损益又是利润表的重要组成部分,折旧额计提地越多,当期利润总额就会减少地越多,进一步影响到企业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影响企业年度的应交所得税数额和所得税费用。因为应交所得税数额与利润总额密切相关,利润中成本和当期损益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不同方法下有不同的折旧额,进而造成不同的利润总额,使得应交所得税数额发生变化。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关注固定资产的性质。每一类固定资产都有想对适应的折旧方法。一般的固定资产使用平均年限法,对于更新换代速度快,常年处于腐蚀、强震动状态的,选择加速折旧法,因为这样能够较短的时间内收回资产的成本。

关注企业的性质。比如对于固定资产较少且单位价值不高的小企业来说,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对企业的各期的财务状况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应当选用简单易操作的平均年限法。

4.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篇四

我国的会计核算制度确定了企业固定资产两类折旧方法:即均匀折旧(包括直线折旧法及工作量法)和加速折旧(包括年限总和法及余额递减法,亦称递减折旧法)。然而,我们认为用这两类折旧方法计提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对许多项目来说是不妥的。依此提取的折旧费用将导致这部分项目的单位营业成本前高后低,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正确预测,降低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误导投资者。

就固定资产折旧的实质而言,尽管从经济学角度讲,折旧就是固定资产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生有形和无形损耗后的价值转移;但从会计学角度来说,固定资产折旧实质上是其原始价值在其预期的受益期内的成本分配,即计算各会计期的折旧费用,以便与各期的营业收入相配比。所以计提折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计算产品成本,确定收益和编制收益表,而主要不是为了在资产负债表上对资产计价。

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理论依据一般包括:1.固定资产的磨损程度;2.固定资产的产出效率;3.固定资产的维修费用率;4.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率等。为使产品成本具有可比性,均匀单位产品成本中的固定资产使用费用是选择折旧方法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一般企业为均匀生产成本,在折旧提取时,因为考虑到固定资产年维修费用递增性和生产效率的递减性,所以采用了加速折旧法等。

通常,基础设施项目不仅具有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收益期更长、技术进步产生的无形损耗小、能保值增殖等特点,而且由于基础设施项目大多是根据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超前投资,这其中许多基础设施项目还是一次性的超前投资,如公路、铁路、桥梁、机场、码头、水利设施等,

项目建成后,不仅解决了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瓶颈问题,而且必将为当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因而具有投资的超前性和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性。与其它的固定资产相比,基础设施的负荷(或产出)存在一个逐步增大的且持续时间相对较长的过程,由此经营基础设施企业的收入具有一个非常明显且非常重要的特点,即投产后的相当一段时期内,其收入额是随着地方经济的逐步发展而不断递增的。在负荷逐步增加的前提下,对一个无形损耗小、能保值增殖等特点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仍采用均匀折旧法显然在数量上有违配比原则,而采用加速折旧法则更不合适。因此,我们认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是采用递增折旧法,即在基础施设投产到稳产(或达产)这个增长期间,基础设施固定资产的年折旧额应该是逐年增加的。稳产(或达产)之后,可以再根据其维修费用的预期情况选择均匀折旧法(当维修费用不大或比较均匀时)或加速折旧法(当维修费用较大且明显递增时)。

关于递增折旧方法,国外常用的有偿债基金法和年金法两种。我们认为这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融资性租赁固定资产的折旧计算,而对基础设施的固定资产,我们建议采用以下两种方法:即梯形法和三角形法。所谓梯形法就是在收入增长期内,每年折旧均匀增加,稳产(或达产)之后,改为直线折旧;而三角形法则是在收入增长期内,每年折旧均匀增加,稳产(或达产)之后改为均匀减小。具体算法如下。

梯形法。设固定资产原值为d,增长期为m年,稳产期为n年,净残值为s,起始折旧额为a,增长期年折旧增长额为x,由累计折旧额等于原值减净残值得方程式如下:((a (a (m-1)x))/2)m (a (m-1)x)n=d-s那么x=2((d-s)-a(m n))/((m-1)(m 2n)) 三角形法。参量假设同上,又设达产后年折旧递减额为y。同理得方程式如下:((a (a (m-1)x))/2)m ((yny)/2)n=d-s(1) 又根据达产时的相邻两年的折旧额相等得方程式为:a (m-1)x=ny(2)由方程式(1)(2)得:x=(2(d-s)-2am-an(n 1))/((m-1)(m n(n 1)))y=(2(d-s)-am)/(m n(n 1))

对基础设施固定资产采用递增折旧法,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4个优点。

5.浅谈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篇五

性分析模拟试题

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假设你所在的公司打算收购一家小型有毒废品处理公司,作为内部审计师,你是兼并过程中尽职调查小组的一员,你作为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最不可能包括 A:审查被收购公司取得废品原料的程序,并与法律规定相比较 B:评估最近控告废品处理公司的诉讼影响 C:分析公司对贷款合同的合规性和披露情况 D:评估废品处理公司经营的效率性和获利能力 2.以下哪项不含在最终的业务沟通的范围陈述中 A:审核时间; B:业务目标;

C:未经审核的活动;

D:所开展的工作的性质和程度。

3.审计师对某工程研究部门的有害原料装卸和处理进行审计,其工作底稿提供了关于以下程序得到开展的证据●没有来得及从现场装运走的桶装有害废弃物得到库存。实物清点结果与公司存货记录吻合;●将在处理地点收到的有害废弃物装运样本与装运单以及公司记录相比较,没有发现任何错误;●在废弃物装卸过程中,审计人员对工程人员进行了实地观察,没有发现有违反公司政策的地方;●审计人员核实,有害原料的采购已得到批准。在50个被测试的栏目中,有一张发票找不着,因而也就无法核实这张发票是否得到批准。将桶装废弃物数量与存货记录进行核对,可以提供关于以下哪项内容的证据 A:有害废弃物正按公司政策规定得到处理; B:所使用的有害原料数量得到准确记录;

C:运到废弃物处理地点的桶装废弃物一直得到记录; D:存货中的所有有害桶装废弃物都得到会计处理。

4.以下哪项是首席审计执行官在制定审计计划时要考虑组织战略性计划的最佳? A:保证内部审计计划支持整体商业目标 B:为改善战略计划提供建议

C:保证内部审计计划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批准 D:强调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

5.以下哪项有关通用审计软件可以完成的任务的叙述是不正确的 A:计算不正常数据的总数;

B:检查重复数据、丢失的数据、和一定范围的数值; C:指明哪个数据项能够被测试,以及测试所使用的标准; D:确定计算的总数和进行的分析。

6.假如债券折价出售,折价摊销采用实际利率法,那么利息费用 A:等于现金利息支付

B:每期将小于现金利息支付 C:将逐期增加 D:保持不变 7.3、“在个人经济方面遇到了困难”是一种 A:行为征兆。B:事态压力。C:合理理由。D:犯罪机会。

8.应该包含在内部审计部门章程____中的一项权利要素是 A:a.确认审计部门必须审查的经营部门。B:b.确认应向审计委员会进行披露的类别。

C:c.接触与绩效审计相关的记录、从事档案和实物资产。D:d.接触外部审计师的工作底稿。

9.某公司将多余的短期资金投资于可变现的权益性证券,对这些证券计价问题的最可靠的检验是

A:比较成本数据和当前市价

B:函证(confirmation),经纪人持有的证券。C:使用权益法重新计算投资持有价值 D:计算折溢价的摊销。

10.一家主要生产示波器和显微镜等复杂电子设备的制造商制定的政策规定在运送其产品的同时,需要将使用手册交给用户。该制造商现在想降低使用手册的生产成本和运货成本。该制造商为达到上述目的而使用的最佳媒介是下面哪一种? A:a.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B:b.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COM)C:c.可读入磁盘(WORM)D:d.数字录音带(DAT)11.最近有两位内部审计师离开了内部审计部门,由于预算限制无法立即找到替代者。在审计资源减少的情况下,为了有效地完成未来的审计业务,以下哪项选择最不合理? A:使用自我评估调查问卷来达到审计目标。

B:在审计计划、审计抽样和文件编制方面使用信息技术。C:将咨询业务从审计工作日程安排表中删去。

D:从不被审计的经营部门中抽调入人手补充空缺。

12.以下哪项内容最有助于提高机构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成效? A:在章程中以恰当条款规定内部审计的范围和职责 B:管理层定期对审计章程进行审查 C:董事会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性

D:在审计计划中确定恰当的合规性审计范围

13.要确认新购计算机的资产价值,最具说服力的信息是 A:询问管理部门

B:观察业务客户的处理程序 C:实物检查

D:外部提供的资料

14.内部审计师接受建议通过查看红旗标志来确定管理层是否涉及舞弊。以下哪项在利用红旗标志作为舞弊迹象方面是不能视作难点的

A:许多常见的红旗标志还与不存在舞弊的情形相关; B:一些红旗标志难以量化或评价;

C:红旗标志所提供的信息并非作为审计业务的正常内容来收集; D:有关红旗标志的文献还不够充分,不足以对内部审计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15.当雇员从公司指定的旅行社购买机票时,有关机票的信息,包括机仓等级、购买日期以及公司旅行政策中规定的最低可选择的票费标准都将报告给部门经理。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是

A:公司旅行政策的执行质量。

B:确认处理雇员差旅报告数据所必要的成本。C:部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对比。D:支持雇主降低经营费用。

16.为减少与实物资产相关的潜在财在损失,资产应该按一个数额保险,这个数据是 A:由定期评估支持确定。B:等于单个资产的账面价值。

C:根据经济指数例如消费价格指数自动调整。D:由董事会决定。

17.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生产数据模型显示了原材料的数量和人工小时与作业命令的数量相关,并且原材料的数量及人工小时与它们的成本相关。根据以上信息可知,这种数据模型是下列哪一种? A:a.逻辑模型 B:b.物理模型 C:c.决策模型 D:d.数据库模型

18.如果即时采购政策成功减少了某制造公司的库存总成本,那么最有可能发生以下哪种成本变化组合?

A:采购成本增加,缺货成本降低 B:采购成本增加,质量成本降低 C:缺货成本增加,储存成本降低 D:质量成本增加,订货成本降低

19.首席审计执行官应该制定目标并将其作为内部审计活动计划过程的内容。以下哪项是内部审计目标的特征 A:可考评并能实现; B:有预算并经批准; C:已计划并能实现; D:被要求并经批准。

20.一个运输部门在数据库中保存有车辆保有量和维修记录。为评估数据库信息的准确性,以下哪一项审计程序是最恰当的?

A:用支持性证明材料验证从数据库中抽取的样本。

B:利用程序追踪来显示程序指令在系统中是怎样处理的,是以什么样的顺序处理的? C:利用测试程序来模拟常规处理过程

D:用现行系统中运行一批测试交易,用预计结果来验证其准确性

21.如果内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初步评价发现内部控制可能不充分,下一步应该 A:在提交最终审计报告之前扩大审计工作范围 B:绘制内部控制制度流程图

C:如果发生损失则在最终审计报告中注明例外 D:实施理想的控制

22.质量和性能最佳的巨额采购合同。在签订合同后不久,该供应商向这一CIA赠送了一份 贵重礼物。以下哪项对接受这份礼物的陈述正确?

A:由于该CIA并未担任该公司的内部审计师,因此接受礼物与否只受该组织行为规范的约束。

B:接受礼物将违反IIA《道德规范》,对CIA而言是被禁止的。C:如果不是惯例,应禁止接受礼物。

D:由于礼物的赠送在签订合同之后,因此接受礼物既不违反IIA《道德规范》,也不违反组织的行为规范。

23.设定收入关税旨在

A:限制给定时期内可进口的商品的数量。

B:鼓励外国公司限制向特定国家出口其商品的数量。C:创造新的出口机会。D:为政府提供税收收入。

24.以下哪项雇佣程序能够对求职申请中所提供信息的正确性进行最好的控制?

A:要求申请者在提交申请的同时提供非正式的成绩单复印件,作为他们教育背景的证明。B:证明申请者品行特点的推荐信必须直接邮寄给招聘单位,而不能由申请者提交。

C:招聘单位给参加最后一轮选拔的每一名申请者的上一个就职单位打电话,证实他们的就职时间长短和职位情况。

D:要求申请者签署申请表中的信息是真实而正确的,作为对申请表中信息真实性的确认。25.当雇员从公司指定的旅行社购买机票时,有关机票的信息,包括机仓等级、购买日期以及公司旅行政策中规定的最低可选择的票费标准都将报告给部门经理。这种报告提供的信息是

A:公司旅行政策的执行质量。

B:确认处理雇员差旅报告数据所必要的成本。C:部门的预算数与实际数的对比。D:支持雇主降低经营费用。

26.以下哪种情况构成了不恰当的工作底稿编制

A:工作底稿中有业务客户使用的所有表格和指令; B:工作底稿中包含流程图;

C:业务观察与辅助性文件是相互对照的; D:在脚注中对标记符号做了解释。27.审计委员会的责任有 A:选举内部审计主管。

B:制定内部审计计划和预算。C:审查并批准内部审计章程。D:选择独立审计人员。

28.以下哪项增长后会引起国内生产总值下降? A:通货膨胀 B:出口 C:进口

D:消费支出

29.购买日期和最低票价,它能用于 A:评价对公司旅行政策的遵循情况 B:确定员工旅行的成本

C:比较一个部门的实际费用与预算 D:支持业务支出税收扣除

30.在审计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时,下列有关整合测试设施(ITF)的叙述中,哪项不正确 A:ITF只是重复处理实际的、而非虚拟的交易;

B:对交易的测试可以不通过使用计算机操作员的知识而提交; C:ITF测试操作中的实际程序; D:ITF方法也被称为小公司技术。

31.以下哪些控制措施能够防止订购数量超出公司需要?

A:在向采购部门提交采购申请书之前,由用户部门的一位监督人员审查所有采购申请书; B:当系统显示低库存水平时由采购部门自动重新订货; C:一项要求在接收一批新的货物之前审查采购订单的政策;

D:一项要求在储存新收到的货物之前确认收货报告和装货单保持一致的政策。32.通用审计软件(GAS)允许审计师 A:监控应用程序的执行;

B:对包含实际数据和虚拟数据的主文件进行数据测试; C:从文件中选择抽样数据项和检查计算结果; D:在日常应用程序中插入特定的审计方法。

33.首席执行官(CEO)认为其主要的竞争对手可能正计划一项新的商业活动,CEO向主要的部门发送了调查问卷,以寻求有关这项新的商业活动内容的原创想法。该CEO选择了几项最具可能性的答案,又发了一份调查问卷寻求针对这几种可能的最佳选择,该CEO使用的方法可称为

A:德尔菲技术; B:最小二乘法技术; C:最大可能性技术; D:预期报酬最优化。

34.当收入增加时,以下哪种税不一定占更大的绝对部分? A:累进的 B:递减的 C:比例的 D:统一的

35.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再除以流动负债,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 A:存货的变现能力最低 B:存货的数量不易确定 C:存货的价值变动比较大 D:存货的质量难以保证

36.与封闭型系统相比,开放型系统的特点是 A:更多依赖特定卖方。

B:可移植性受到进一步的限制。C:较廉价的组件。D:互通性降低。

37.为鉴别通信系统的那些组成部分风险最大,内部审计师首先应该 A:确定网络的商业用途。

B:把网络软件和硬件按各自的层次绘图表示。C:检查开放系统互联网络模型。D:考查网络操作费用。

38.在六西格玛方法中,质量功能展开方法用于 A:改进产品设计和可信赖性 B:测量流程性能 C:实施统计流程控制 D:改进组织流程

39.管理层已要求对其新近制定的公司行为守则的实施情况开展审计。在准备开展审计时,审计师检查了新制定的公司行为守则,并将其与同类公司的行为守则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审计师认为,管理层新近制定的公司行为守则存在严惩缺陷。根据该结论,审计师应该开展以下哪项工作?

A:按管理层的要求开展审计,只报告不遵守行为守则的情况。

B:告知管理层现有行为守则存在的问题,并报告指出,在修改行为守则,使其包含来自本行业的最佳实务之前,不适宜马上开展审计。

C: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向管理层报告上述缺陷的性质。

D:计划对管理层制定的公司行为守则的实施情况开展审计,同时对来自其它守则的最佳实务的遵守情况开展审计,因为后者代表了现有的最佳衡量标准。40.为审计业务中需要开展的具体任务分配责任需要应用相关标准,以下哪项内容以最佳方式描述了此方面最重要的标准?

A:应该将任务分配给最有资格完成任务的审计小组成员。

B:所有被指派开展审计任务的审计师都应该拥有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C:审计师的指派应该主要依据其工作年限。

D:审计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应该拥有满意完成审计业务所有任务所必须的技能。41.在收货部门为已经订购但尚未收到的货物保留采购订单档案,这是一种用以保证以下哪项内容的控制措施?

A:将货物及时发送给恰当的部门; B:只接受那些得到授权的货物; C:在收货时对货物进行准确清点; D:货物在接收后不会丢失。

42.某审计师发现,预算控制对销售费用进行了有效控制。除了预算编制者的签字,75份有关各星期的费用报告,每份都有预算审批签字以及至少其他4名有关人员的签名,分别代表不同销售管理层审批费用的证据。销售电话记录和相关业绩信息都单独向推销员的直接主管报告,并输入销售数据库,作为报告资料。该审计师应该

A:建议只有对相关费用负有预算责任的人员才可审批开支报告。

B:将开支报告上的所有金额追踪至指定的总账,以确保入账的准确性。C:将特殊查证信函向顾客发送,以确定销售电话是在所报告的日期打出。D:确定业绩信息是否包括将开支准确及时地提交销售部门管理人员。43.下列____项不是企业风险管理(ERM)自发的目标。A:整合风险。B:创造股东价值。C:加强股东价值。D:保护股东价值。

44.正在实施的一项经营审计,目的是评价电话销售代理人今年相对于去年的业绩。该组织销售两种类似产品,一种比另一种价格高20%。这两年价格均保持不变,且两种产品的毛利比例相同。销售代理人的报酬包括底薪及佣金。下列哪项是说明该组织销售代理人今年比去 年业绩好的最佳证据

A:今年每位销售代理人实现的收入均比去年高。B:今年电话销售数量比去年高。

C:今年新顾客人数与联系过的预期顾客人数比率比去年高。D:今年单位销售收入增长率高于去年。

45.以下哪种陈述最能体现内部审计部门针对先前审计工作进行后续审计的责任?

A:内部审计师应确定是否采取了纠正行动,是否达到了理想的结果,或者管理当局已经承担没有采取纠正行动所带来的风险。

B:内部审计师应该确定管理当局是否已经开始实施纠正行动,但没有责任去确定行动是否达到理想结果,因为那是管理当局的责任。

C:只有在高级管理层或审计委员会指示下,首席审计执行官才有责任安排后续审计工作,否则,后续审计是完全随意的。D:以上都不对。

46.关于足够的证据最好的定义为

A:证据合理地远离错误和偏见,并忠实地表明其所要表明的要旨。B:证据是在观察人、资产和事件过程中取得的。

C:证据是对其他已经收集到的证据的补充和加强或证实。

D:证据证明一个间接事实或一组事实,从这些事实中可以推理出其他事实。

47.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可以最好地防止拥有充分技术的人员绕过安全程序对生产程序进行修改?

A:定期运行测试数据。B:制定合适的职责分离。

C:对已完成工作的报告进行检查。

D:将生产程序与独立控制的拷贝进行比较。

48.以下哪项内容将为保证资金电汇过程中数据只送给经过授权的用户提供最强有力的控制?

A:允许国际互联网协议在路由器安装表中重新引导命令; B:要求汇出方和接受地点都使用指示标记; C:要求接受方金融机构使用回叫系统;

D:只用清晰的文本传送数据,以防止擅自窃听。

49.只有两家公司生产A产品,且两家公司的产品成品无差异。A产品的成本是1美元,销售价格是2美元,每年的总需求是100,000件。现在,每家公司年销售50,000件。如果一个公司决定降价到1.25美元以取得100%的市场份额,另一个公司价格不变,降价的公司的利润将

A:增加50,000美元 B:增加25,000美元 C:不变

D:减少25,000美元

50.内部审计师运用货币单位抽样方法选择了一个建筑商支付成本的样本,样本的设计情况和结果是支付合同成本 $10000000总体发票数量 2000可容忍误差 1%置信水平95%可信度 3.0样本间隔 $33333样本量 300期望误差无发现误差无关于这个样本,下面哪项是正确的

A:选择任一个特定发票的概率都是15%(300÷2000); B:合同发票中包含重要错误的概率是1%; C:如果错报不超过$33333,则抽样风险是可以接受的;

6.固定资产的折旧 篇六

2、税法标准:不得低于下列折旧年限:

房屋建筑物20年

火、轮、主要设备10年

汽车、电子设备、工具等5年

预计净残值5%,外资企业10%。

3、常见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以及年数总和法。

多种的折旧计算方法,但是一种固定资产一旦选定了折旧方法后,只有在本会计期间允许修改,以后期间将不再允许修改,只能通过变动单调整,请务必慎重。

4、i.不计提折旧:对于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可以不计 提折旧。

ii.平均年限法

(一):

月折旧率=(1-净残值率)/使用年限*12 月折旧额=原值*月折旧率

iii.平均年限法

(二)月折旧率=月折旧额/(原值-净残值)

月折旧额=(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使用年限-已计提月份)

iv.工作量法:工作量发是根据实际的工作量计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基本计算公式为:

每一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净残值率)/预计工作总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每一工作量折旧额

v.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月折旧率

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当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净残值)平均摊销。

vi.年数总和法:年数总和法又称合计年限法,是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额乘以一个逐年的减低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总和。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预计使用年数的年限总和或者

年折旧率=(预计使用年限-已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1)/2*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月折旧率

你的计算是正确的。

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经营费用等)

贷:累计折旧 别忘记了,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计提折旧

7.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究 篇七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理论

(一)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固定资产折旧, 是指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周期内, 按照事先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的分摊。

(二)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及范围

1、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 固定资产计算折旧的最低年限如下:

(1) 房屋、建筑物为20年;

(2) 飞机、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 为10年;

(3) 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器具、家具、工具等, 为5年;

(4) 飞机、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为, 4年;

(5) 电子设备为3年。

2、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除下列情况以外, 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 按照规定单独估价作为固定资产入账的土地;

(2) 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3) 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4) 转入更新改造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三)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本因素

1、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2、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 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二、折旧的主要方法及比较

(一) 折旧的计算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

1、年限平均法。

年限平均法就是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 采用这种折旧方法计算的每期折旧额是相等的。

2、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从实质上来说就是年限平均法, 其原理是将预计折旧总额平均分摊到每一个工作量。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 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4、年数总和法。

年数总和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 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这个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 分母代表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二) 对常见几种折旧方法的比较

1、年限平均法即直线法。

这种折旧方法比较适合使用程度大致相同的固定资产, 从使用方法上来讲就是简单明了, 易于掌握。可是其缺点是只注重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的长短, 没有考虑资产的利用程度和使用强度, 分摊固定资产成本看似平均其实并不平均。

2、工作量法。

其优点是假定资产价值的降低不是由于时间的推移, 而是由于使用的缘故。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其优点是因资产的原始成本在早期获取收入过程中所耗用的要比后期大, 因此早期折旧费用要大于后期。其缺点是对影响折旧分配需要考虑的因素也不能完全考虑并体现。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影响

(一)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企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由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组成。

其中, 当期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 确定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是当期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或予以转销的金额的综合结果。

我国会计制度允许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不同的折旧方法对纳税企业会产生不同的税收影响。

(二) 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折旧对利润表也是有一定影响的。我国企业的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其内容包括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固定资产折旧=制造费用中折旧+管理费用中折旧+销售费用中折旧

四、不同企业使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建议

(一) 盈利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在盈利企业选择最低的折旧年限, 有利于加速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收, 使后期计入成本的折旧费用前移, 前期的会计利润就相应后移, 相当于从国家取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从而相对的降低了纳税人的所得税负担。

(二) 亏损企业对折旧方法的选择

在亏损企业, 确定最佳的折旧年限必须充分考虑企业亏损的税前弥补规定, 如果某一纳税年度亏损额不能在今后的纳税年度中得到税前弥补或不能全部得到税前弥补, 则该纳税年度折旧费用的抵税效应不能发挥或不能完全发挥作用。

(三) 财务状况不是很好的企业

企业必须使自己的财务报表对外界资金有一定的吸引力, 那么采用加速折旧法会导致前期较高的折旧费用和较低的净利润, 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初级会计实务[M].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 2009年12月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编.中级会计实务[M].中国财政金融出版社, 2010年12月

8.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篇八

关键词:固定资产折旧;有形损耗;无形损耗

本文从我国最新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进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理论指导,并且提供合理的折旧方法的选择。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而逐渐磨损所减少的那部分价值。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将购买固定资产时产生的资金流出合理的根据固定资产的寿命以及贡献分摊到整个固定资产使用周期中去。

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如下三点:

固定资产的特性

固定资产使用年限为3-20年不等,按照权责发生制,应当通过折旧将其使用价值分摊到相应的会计区间内。损耗使得固定资产的效用呈递减趋势。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一般而言,因其损耗对维护其正常使用状态的费用支出需要应逐年递增,故折旧也应当遵循此原则,加速折旧就是因此而产生的。固定资产又具有特殊性,每一种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又根据其特性而不同。在企业中,财务部门在遵循财务制度的同时,也要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如生产部门做好沟通,使得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情况能够合理的进行估算,合理的反映在会计报表当中。

折旧方法与企业财务利益

采用不同的折旧方法,会对企业的利润报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采用加速折旧法,如前所述,一般情况会比较合理的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将固定资产的摊销尽量提前完成,体现了会计原则中的谨慎性原则,在一些现金流紧张的中小型企业,使用加速折旧法还可以帮助其合理减轻税。故在遵循会计制度的前提下,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选择加速折旧法对企业的效益有利。但是,在能够合理正确估计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时,企业还是应当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尽量使固定资产的折旧体现固定资产价值的损耗过程。这才是我们讨论固定资产折旧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折旧方法对企业业绩评价的影响

采用加速折旧法,可以减轻税负,使得现金流更好的得到控制,但采用加速折旧法会影响利润表,导致较低的净收益,如果是一个长期使用直线折旧法的大型公司,并且不考虑现金流对其的影响,那么使用加速折旧法,势必会对于利润表有所应先,尤其是开始的几年,管理者会看到以利润为基础的一些财务指标受加速折旧的影响比较大,比如,利润看起来没有有使用直线折旧法多,如果企业比较侧重于利润表现,则应该慎重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另外,一些国际性大企业的财务报表将需要披露给股东,或者与其他同行业做利润比较分析,如果因为折旧方法而使得企业的利润表产生影响,那么影响到企业的财务表现则会得不偿失。所以企业在制定财务制度,选择合适的折旧方法时候,在遵循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一定要权衡孰轻孰重,选择最优的折旧方案与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固定资产折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固定资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为零或者为可处置,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也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线折旧法,另一类是加速折旧法。在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时,企业需要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折旧方法,并且根据会计法以及政策的要求结合自身企业的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折旧方法的具体计算在此不做一一赘述。

(二)固定资产损耗的确认与计量

在选择合理的折旧方法后,我们来研究下固定资产的损耗形式。固定资产的损耗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物质因素和经济因素。

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

固定资产的有形损耗首先是由使用引起的。机器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摩擦,化学反应等会使精度、效率逐渐降低,最终退废。其次是由自然力的作用而发生的。如钢铁部件会生锈,木料会腐朽,橡胶轮带、传送带会自然老化,这种情况在使用或不使用时都会发生。机器闲置不用往往比使用时的磨损还要大,因使用时要进行日常的维护和小的修理,闲置时则任其自然侵蚀。

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

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也称精神磨损,是指科学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提高等原因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制度下,固定资本在其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科学技术进步所引起的贬值。一是由于生产方法的改进和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由于科技创新,机器设备更新换代,使用原有机器效率变低,不经济,不得不提前报废,更换新的设备。

(三)固定资产折旧在企业中应用的思考

2014年9月24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促进企业基数改造,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会议指出,要用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改革方法,完善现行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通过减轻税负,加快企业设备更新,科技研发创新,扩大制造业投资,促进大众创业。传统企业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实现提高质量,增强效率,实现持续稳定的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会议确定,一是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超过100万元的,可按60%比例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方法加速折旧。二是对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税前扣除。三是对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固定资产,允许按规定年限的60%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双倍余额递减等加速折旧方法,促进扩大高技术产品进口。根据实施情况,适时扩大政策适用的行业范围。会议要求加快落实上述政策,努力用先进技术和装备武装“中国制造”,推出附加值更高、市场竞争力更强的产品。

由此可见,固定资产的折旧并不仅仅只考虑企业本身的情况,更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融入科技发展的大环境。在各个行业都在快速更新的今天,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明显乘下降趋势,虽然在纵向影响企业的利润计算,但是在横向上,对于同行业企业的影响可以说是基本相当的。如何让企业在相同的竞争环境下脱颖而出,不为固定资产折旧所影响,反而利用固定资产给自身带来优势。这不仅仅需要企业的财务提出公允具有实用价值的会计信息,更加需要决策者根据会计信息选择固定资产投资方向与固定资产折旧方案。在全自动化日益成熟的今天,这一课题的研究尤为迫切。更加需要更多的企业投入精力与人力,重视固定资产的折旧的管理。在许多一流管理的企业,在创造高效的生产力的同时,这一固定资产折旧管理体系与思想早已融入企业模式中,在中国,我们更应当学习并且加以利用。

固定资产随着办公生产自动化的趋势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我国各个行业的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更应当遵循中国的会计制度,并且学习国际化的管理模式。在准确的计量会计信息的同时,完善管理,提高生产力。体现会计计量与管理的效用。(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农机化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简析(一)[N],财会信报,2007年6月

[2]方芳.对企业如何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探析,经济研究导刊[J].2011年第17期.124-12

[3]王研.现行折旧制度与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焦作大学学报[J].2006年.14

[4]郭继宏.新准则下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J].国际商务财会,2007,(04)

上一篇:楼盘圣诞节方案下一篇: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