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2024-06-28

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通用10篇)

1.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一

论企业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信用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当前应从健全信用立法、严格执法、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信用中介机构、加强道德教育等方面提高企业信用.

作 者:张丽春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刊 名: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英文刊名:ACADEMIC JOURNAL OF SHANXI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 OF C.P.C年,卷(期):26(3)分类号:B82-053关键词:企业信用 缺失 对策

2.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二

关键词:会计诚信,缺失,原因,对策

一、引言

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诚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 近几年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 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 足以说明会计行业也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可见,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 解决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 已是整个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 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使会计诚信受到严重挑战的内在原因。

会计舞弊行为泛滥, 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 两者往往是互相联系的。在政治上, 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造成单位盲目从大, 疯狂造假。当前, 政府还未完全摆正在市场经济中的位置, 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现象仍较严重。这种体制的存在势必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 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在谋求经济利益方面, 企业都是通过隐瞒收入或虚增成本来达到少交税款的目的, 通过虚假信息披露, 操纵证券市场股价, 以达到从市场上骗取额外收益的目的。利用虚假会计信息, 从银行或其他金融信贷机构手中套用资金等。

2. 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内在动力。

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 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责任。对造假者来说由于打击力度不够, 惩处不到位, 使得造假成本太低, 并且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 代价越小, 谋利越高, 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3.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为会计失信提供了可能。

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 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人、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 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 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人来操纵利润;另外, 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4. 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

从外部监管来看, 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 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 角度不正, 国家审计力量不足, 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 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 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 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 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从内部监督来看, 有些企业或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 或执行起来流于形式, 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得不到控制。

5. 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因素。

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 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 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 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 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少数会计人员道德较低, 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 进行贪污等违法活动。其次, 会计人员大都受制于人, 会计工作缺乏独立性也是造成会计信息诚信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我国会计人员利益不确定性及不对称性, 造成一些会计人员要么急功近利, 要么铤而走险, 严重失信。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惩处机制。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应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 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加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 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造假成本;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2. 强化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 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 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 使其真正发挥基础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 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 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使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 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实现监督评价作用。良好的会计环境应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 其中以企业会计制度最重要, 明确会计人员只能做什么、怎样做, 重在调整职业行为;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明确会计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重在调整内心的思想;单位领导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会计工作、施加影响使其背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应带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参考文献

[1]雷又生等:会计信息失真的道德分析[J].会计研究, 2004, (2)

[2]国家会计学院课题组.“不做假账”与会计诚信的现实思考.会计研究, 2003 (1)

3.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三

一、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计诚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几年会计造假丑闻接连曝光,公众对此深感震惊。会计信息失真,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因此,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会计信息诚信程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制度。诚信既是会计行业生存的重要前提,又是其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现状与成因

纵观当前中国会计丧失职业道德现象,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的原因:

1.会计诚信缺失的内在原因

(1)利益驱动的低成本是内在原因。会计舞弊行为泛滥,最主要根源在于经济利益与政治利益的驱动,两者往往是互相联系的。在政治上,片面追求业绩,政府对企业业绩考核目标的不完善造成单位欺瞒虚报,疯狂造假。政府干预企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势必迫使企业管理者通过会计舞弊,发布虚假信息,粉饰经营业绩来达到其目的。在经济上,会计信息的制造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一般来讲,会计信息的制造者都会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并控制着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且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多数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则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利益驱动信息制造者发布虚假信息。

(2)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立法不够,往往用罚款代替刑事处罚,没有严厉的法律条款约束从业人员;这就使一些人敢以身试法,铤而走险,对造假者来说由于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代价越小,谋利越高,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越猖獗。

(3)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和道德是会计失信的内在因素。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有少数会计人员道德较低,利用职务之便编造、篡改会计数据,进行贪污等违法活动。

2.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原因

(1)监督体系不健全、监督机制不完善是导致会计诚信缺失的外在因素。从外部监管来看,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角度不正,國家审计力量不足,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

(2)没有良好的社会氛围,全社会对于会计诚信缺失已司空见惯,使会计信息失真制造者有立足之地,没有意识到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成的严重后果。

三、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1.加强司法和政府监管力度,建立惩处机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

2.建立民事赔偿制度,加大造假成本,建立民事赔偿机制。建立民事赔偿机制目的在于抑制供给者获取不正当得益的愿望,如果供给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给会计信息使用者造成重大损失的,使用者可以起诉供给者,要求惩罚并给予赔偿。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修改完善相关法律和规章,加大对造假者的处罚力度,建立民事赔偿机制,使其造假的预期成本远远大于其造假的效益,使造假者无利可图,切实从根本上防止造假信息行为。

3.强化会计监督体系。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

4.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1)诚信教育放在首位。“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求会计人员工作踏踏实实,不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言行一致,实事求是,正确核算,尽量减少和避免各种失误,不能为了个人和小集团利益,伪造账目,弄虚作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有效手段。委派制切断了财务人员与单位的行政领导关系,有助于会计信息的公允,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建立会计岗位轮换制度,促使会计人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形成内部检查和监督机制;严格把好会计人员任免关;不相融职务相互分离,使各种岗位之间能相互牵制,防止贪污腐化行为的出现。

4.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四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其对策

作者:林溪发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11期

[摘 要]会计诚信——会计行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对市场经济秩序有着重要影响。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现象屡见不鲜,会计诚信出现严重危机。文章对此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诚信;缺失;公司治理

[中图分类号]F276.6;F323.6

5.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五

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也处于重大变化时期。纵观国内外金融市场,银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风险,兼并、倒闭现象日益增加。从风险的表现来看,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大多数与会计行为违规紧密相关。面对如此风险压力,加强对会计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已是当务之急。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有效措施。关键词: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防范措施

宜顺论文网

一、分析如今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4

二、银行会计风险概述、分类、特点„„„„„„„„„„„„„„„4

三、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多方面原因„„„„„„„„„„„„„„„5(1)外部环境原因:„„„„„„„„„„„„„„„„„„„„„5

1、缺乏有效的市场约束机制。

2、法律环境不到位,法制观念薄弱。

3、缺乏完善的金融管理模式。

4、内部控制的监督弱化。

5、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2)内部人为原因:„„„„„„„„„„„„„„„„„„„„„7

1、基层行管理不到位,违规操作现象严重。

2、会计制度执行不严格,有章不循。

3、人员管理风险。

4、部分会计人员素质偏低。

5、风险管理意识薄弱。

四、银行会计风险控制的对策及建议„„„„„„„„„„„„„„„8(1)针对外部环境因素„„„„„„„„„„„„„„„„„„„„8

1、加强银行会计内控制度建设,堵塞风险漏洞。

2、重视会计核算的监督职能。

3、建立健全会计岗位内部控制。

4、加强检查监督,完善风险预警。

5、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强化会计垂直管理

6、加强会计信息披露。

7、加强银行会计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2)针对内部人为因素„„„„„„„„„„„„„„„„„„„„„9

1、强化组织领导,强化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建立一支高素质会计队伍。

2、建立多层次会计控制体系,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3、规范会计业务操作管理,重点控制会计核算环节。

五、总结„„„„„„„„„„„„„„„„„„„„„„„„„„„10

六、参考文献„„„„„„„„„„„„„„„„„„„„„„„„„11

宜顺论文网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现状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金融领域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会计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为了实现其稳健经营的目标,必须将内部控制的重点放在防范风险上。银行会计是实现银行业务的基础环节,相对于银行风险控制的整体而言,会计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会计风险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管理手段的不断发展,会计控制方法也逐步增多,如何结合银行业务特点和经营实际,选择适当的控制方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已成为各家银行风险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

二、银行会计风险的概念和表现形式

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过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及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可以界定为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的决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一)票据结算风险

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主要形成了以“三票一卡”为主体的支付方式。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结算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给银行带来了诸多风险。结算业务是指各种票据的结算,在银行中介服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风险主要有:(1)诈骗风险。诈骗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犯罪分子利用熟悉银行业务的优势,把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作案的对象和工具,辅之以高科技手段,有预谋、有组织地进行巨额的票据诈骗。

(2)透支风险。是指客户以“三票一卡”中的信用卡为作案工具,进行恶意透支。此类风险主要是透支者利用银行管理上的漏洞和时间差作案,严重时会使银行产生很大的经济损失。

(3)真假汇票识别难的风险。由于造假票手段不断提高而银行识别手段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在这方面的风险仍然存在。

(4)汇票贴现风险。汇票到期后,贴现银行无法收回贴现金额。(5)承兑风险。汇票到期后出票人账户无足够资金付款。

宜顺论文网

(6)操作风险。从银行结算看,有职员操作失误或违规而造成的风险,如无理退票、压票,审核不严等带来的操作风险。

(7)联行风险。联行往来是银行间资金划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由于联行核算手续不严密,因错发、漏发、延发联行报单等失误,而造成银行资金的直接损失。

(二)会计核算风险

银行会计的主要职责是组织会计核算,为经营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会计核算风险是指由于会计核算诸多环节失控所带来的种种风险。其包括的风险有:(1)会计基础工作风险。银行会计基础工作,在于真实、完整、及时地对经济业务组织核算,如果核算方法不准确,核算程序不规范,核算质量不高,就容易引发风险。每日大量现金收付,凭证受理审核,科目运用,账户登录和结息等,各个环节都直接或间接与风险相联系。

(2)决算风险。商业银行以效益为核心,客观上要求其在符合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有健全的以财务考核为中心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财务报告作为考核各级行经营业绩的主要依据。财务定量评价最直接、最重要的资料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由于一些行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吸收高成本资金,呆账、坏账准备金的提取比例有误,应收利息计提标准不合理,不提少提应付利息等,造成银行利润虚盈实亏,财务报告不准确。

(3)评价风险。对客户提供的财务报告不作认真分析、判断、高估其偿债能力及经营水平,造成潜在风险;对内部夸大信贷资产质量,使一份非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在虚假会计信息的掩盖下通过,造成信贷资产损失的风险。(三)内部控制风险

这一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或在执行会计制度过程中发生人为偏差、违规操作,在工作中表现出服务不积极,操作行为不规范,或因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使金融机构资金财产遭受损失的风险也不可忽视。

(2)还有个别银行人员品质恶劣,和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肆意侵害银行利益,从而引发经济案件。

(3)会计岗位设置缺乏应有的互相制约和牵制,造成一些人员违规、违纪,甚至贪污挪用银行资金,给银行带来风险。

三、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不够

我国现在的经济模式为市场经济模式,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同时,各种市场经济所常见的缺陷也逐渐暴露出来。因此,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需要一个完善的金融监管模式来控制银行的风险控制。但

宜顺论文网

是.我国现阶段的金融监管力度仍然没有完全到位,监管机构经验不够,难在风险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有效的防范和控制。银行会计外部政策环境不完善,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中,无法及时有效地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小的程度。在管理上,缺乏一个有效的指导,没有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有的商业银行没有按照市场规则公平竞争,例如,某些地方保护主义情况严重,使某些银行享有某些政策优势,造成金融市场秩序的混乱。甚至有的银行不遵守金融法规和制度,因此难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2)银行会计制度不完善

我国相应的会计制度没有能够及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完善,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其建设严重落后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此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单式凭证制度,这对于处于计算机网络广泛快速运用的时代来说,单式凭证制度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趋势,各种问题逐渐突出。当前,商业银行已经大量依靠计算机处理各项业务,任何一笔业务在技术上都可以实现一人同时记载收付款双方的账户,许多业务都已经采用复式凭证,因而此时,复式凭证制度的优越性已经远远大于单式凭证制度。并且,单式凭证制度操作复杂,需要的凭证多,工作量大,完成的时间长,严重影响了银行会计工作的质量。

(3)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使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再次,允许银行计提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金融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4)核算程序未形成刚性约束,存在薄弱环节

多年来,银行会计无论是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处理,都遵循“双线核算”的原则,相互联系、相互牵制,有着一套较完善而系统的核算程序。但是,在银行中间业务的不断拓展和新技术手段广泛运用的条件下,内控制度却未及时跟进,现行核算程序中也暴露出了逆向操作、“一手清”等隐患。如结算制度规定,应先收妥款项再签发银行汇票、本票,但有些操作人员却是先签发汇票、本票再收款;又如制度规定,商业银行跨系统的转汇应通过人民银行,但有些银行通过其他商业银行转汇等。这就涉及到一个会计制度与操作规程的关系问题,会计制度应是操作规程设计的理论依据,操作规程应是会计制度的具体化,同时又是会计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技术手段与保障。

宜顺论文网

(5)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弱化,缺乏评价指标

银行业多年来一直很重视会计监督与银行监管,有专门的储蓄事后监督、会计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应该说机构较健全。但随着新业务、新科技的发展,监督重心已由一般的业务工作差错转变为银行风险防范,现行一些监督方法与控制手段已显得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一是侧重于事后监督,事先与事中的风险防范不够。如前所述,属于事中控制范畴的核算程序其相互牵制弱化,属于事前控制范畴的制度建设滞后等。二是对内控机制运行的监督往往被一般性工作差错的查纠所取代,没有及时适应监督重心的转移,缺乏对内控运行情况的深入考核,未设置相应的考核评价指标。三是监督手段相对落后,尤其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下的风险防范措施的执行,不仅在监督手段上,而且在监管人员素质上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1)网点建设薄弱,违规操作现象严重,是产生会计风险的直接原因 前几年,各行大量新增网点多是为吸收存款而设,基层工作的重心主要放在增存款上,包括基层网点负责人的配备,主要看其公关水平和吸存能力,较少考虑其商业银行的业务知识水平。由于点多面广,管辖行自身管理力量分散,对基层网点的监督管理相对薄弱,往往以存款论英雄,用存款指标的考核代替管理,导致基层网点建设严重落后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加上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基层网点风险防范意识差,为了拉存款,可以无原则地迎合客户,置有关的制度于不顾,违章操作问题相当突出。从近几年对基层网点会计部位的检查情况看,由于会计人员违规操作和网点疏于管理带来的风险点很多,如:任意开立账户、重要空白凭证及印押(压)证保管不善、支付凭证审查不严、柜员之间混岗、操作口令混用、账户核对不及时或未执行换人勾对、不按规定流程处理会计业务等,以上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了风险的发生。

(2)内部稽核不力

虽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没有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的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3)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份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

宜顺论文网

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在会计队伍趋向年轻化的同时,也容易受社会上拜金主义思潮的影响,从而在会计业务操作中违规甚至违法。

另外,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

(4)会计信息提供上出现问题

会计人员在向银行的管理者提供会计信息上,没能做到及时、有效、完善,信息分类比较粗,提供的信息比较笼统,没能提供准确的或是针对性强的信息,造成现阶段会计信息可加工性差,传递的信息的可用性和有效性差,不能满足风险管理对信息复杂多变的要求。

四、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我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针对外部环境因素

(1)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强化银行业监管,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对于新设立的金融机构,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不仅要对股东的资金来源、财务状况、资本补充能力和诚信状况进行审查,还应对银行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分析和评价金融业的风险状况。要造就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就必须加强银行业的监督管理,通过由合规性监管向风险防范为核心的审慎性监管转化,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监管。各家金融机构推出的金融产品,必须经过人民银行的严格审批,要通过广泛的风险调查后方可逐步推行。同时必须符合对其他金融机构有统一约束力的各种制度,以免同行业不平等竞争。针对银行会计易产生风险的实际,应加强基层网点检查,严格管理,杜绝违章操作现象的发生。

(2)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强劲的原动力。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核算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由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

宜顺论文网

信息被人为篡改,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3)加强会计电算化进程,降低会计风险系数。

现代化的银行必须有现代化的金融运行手段,一是在会计系统设计时,要研究开发高质量的电算化软件,扩大计算机履盖面,提高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二是建立科学的金融计算机系统会计风险防范控制制度,对计算机系统的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管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入手,设立多种会计防范控制功能,充分发挥其在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事前预测的作用;三是协调理顺会计部门与信息技术部门的关系,使之互相配合,有效地发挥运用会计电算化防范会计风险的作用;四是建立计算机密码管理制度,每个操作员必须设置个人密码,操作密码属重要机密,应不定期更换,防止无关人员上机操作或盗用他人密码进行操作。

(4)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系统 要防范银行业的风险,必须健全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人、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具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二)针对内部人为因素

(1)逐步完善银行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

在加强会计内控管理的同时,还必须逐步完善会计稽核和监督检查机制,会计稽核是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门,要加强稽核人员管理,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工作责任心,使他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稽核工作的重要性。要建立起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的稽核监督体制,合理确定稽核人员比例,以保证正常履行稽核职能的需要。总之,加强会计风险防范,是保证银行会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证国家资金及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各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切实防范会计风险,降低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为国家的金融安全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

(2)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宜顺论文网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管理水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以利于评价本期收益质量以及银行资产流动性的信息。要充分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宜顺论文网

参考文献

[1] 李珂.当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金融》,2008(2)

[2] 范威,李桐.商业银行会计结算操作风险研究[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04)

[3] 何叙东.浅谈基层银行业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金融经济》.2007,(08)

[4] 陈由美.浅议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与防范[J].《福建金融》,2003(8).[5] 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科技信息》,2005(19).[6] 张学高.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3).[7] 苏友维.银行会计风险及内控体系的建立[J].《特区经济》,2005(5).[8] 卢梅.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2006(7)[9] 戴 斌.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及防范[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5(7).[10] 夏美亚.如何防范商业银行会计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12)[11] 李小全.试析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控制[J].《金融与经济》,2004,(5):48-49.[12] 温显红.金融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企业经济》,2003,(11):172-173.[13] 刘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及对策刍议[J].《财会研究》2008,(12).[14] 魏许莲.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金融风险[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89-90.[15] 王允平,王尔康.我国应重视商业银行会计管理和会计控制[J].《财务与会计导刊》,2000(11)

[16] 杨高林.《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17] 文东荭.浅谈商业会计内控风险防范[J].《企业经济》,2008(9)[18] 金晓燕.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通讯(综合)》2009,(01).[19] 吴立芳.加强内部控制防范操作风险[J].《现代金融》.2007,(01)

宜顺论文网

6.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六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的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必备的道德品质。师德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师德是教育事业的灵魂,是教师工作的精髓。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之前,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又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才具有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从而才能塑造好学生的灵魂。但是,当今社会却时而出现师德缺失的现象,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一、师德师风失范的原因:

(一)受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事业的不断进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改革的主流是好的,但改革也不免泥沙俱下,负面的、消极的社会沉渣泛起,在一些领域中道德失范、诚信丧失、假冒伪劣、欺骗欺诈问题也日益突出;封建迷信、邪教、黄赌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卷土重来;一些人价值观念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西方没落腐朽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碟片、电影等各种途径对我国公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教师免疫力差,导致自己精神空虚,欲念扩张。

(二)学校管理出现盲区,其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重智轻德。有的学校仍然只重教学质量,轻思想道德建设;只重考试成绩,轻素质教育。忽视了师德师风管理工作,少数学校对这项工作认识不够,管理不到位,存在热一阵冷一阵的问题,造成管理环节不衔接,监控过程出现疏漏,甚至出现盲点,导致师德失范的苗头有滋生的土壤。

2.不能坚持师德师风管理制度

学校的管理制度,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什么样的行为是违规行为,没有经常性地公示给学生、家长和社会,学生缺乏对教师行为的有效监督,有的学校学生被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习以为常,学生也习以为常了,从而滋长了少部分师德败坏的教师。各校购臵的师德师风举报箱,有的锁都锈死了,劳命伤财,根本没有很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对违纪教师姑息迁就

有的学校明知个别教师存在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教师,不及时批评教育,不严格按师德师风管理制度进行处罚,这种作法实际上是对违纪教师的一种放纵,是对学校教育的极大不负责任。

4.师德评议弄虚作假

个别学校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评议时,不一针见血,不真枪实弹,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人人满意,个个满分。不深入学生、家长、社会中详细调查,胡编乱造,以假当真。

(三)教职工忽视了学习、反思、修身

有些教师鼠目寸光,以为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十分了得,先进学不进,后进不改正,看不清教育发展形势,思想信仰开始动摇,教育教学行为开始滑坡,甚至出现师德失范的违法违纪法规的人和事。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1.心理失衡

由于缺乏学习,抵制不住市场经济带来的不良因素的诱惑,整天心术不正,恨天怨命。看到自己的同龄人当了大官,发了横财,盖了洋楼,就按奈不住教师职业的清贫、寂寞,心理上出现了严重扭曲和失衡,价值观和事业观被抛得九霄云外。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2.小视小节

有的教师存在说得多、做得少,计划多、落实少,讲客观困难多、谈主观原因少,讲宏观问题多、谈具体细节少等现象。片面地认为课堂上接打手机、酒后上课、课外打打麻将等等,都是生活小节,不损形象,无伤大雅。这样必然会导致少部分教师仪表不整,举止不文明,出言不逊或肮脏,与为人师表的要求相差甚远。

3.工作不敬业

有的教师“身在学校心在商”,搞第二职业时全身心投入,干教育工作时马马虎虎,无精打采;有的教师学新教材、新教法、新课程标准一再畏缩,学歪门邪道跃跃欲试;有的老师知识贫乏,教法陈旧,教学成绩年年倒数,误人子弟。四是法律意识淡溥。有的教师不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权,恶语伤害学生,甚至采取罚跪罚站,反复抄写作业和打手掌、屁股等手段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在课堂上搞负面宣传,管不住自己的嘴,胡说八道;有的老师参与社会赌博,在社会上臭名远扬,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看不起,严重损害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教师提高自身师德修养的途径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师德认识。

要想使自己的思想适应社会需要,就要有知识,这就要学习。同样,人们的观念需要更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更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1.加强政治理论水平学习

教师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教师要学习教育科学理论,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专业知识学习,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3.加强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

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才能将正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致于误人子弟。教师必须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倘若学生给你提出的问题你总是不能很快准确地回答,在学生心中的威信也就完全丧失了。学生对你没有信心,极有可能对这门课也没有了信心,你这门课还怎么教。在现代社会中,每个社会个体都有不同于他人的长处和优点,学生在某方面超越教师的可能性甚大,所以,教师完全没有资格在学生面前高居支配地位,而应该对学生的人格、思想、情感、意志给予充分的尊重。笔者认为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仍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在教书育人。

(二)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思想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的培育离不开自我提高认识,自我加强修养,充分发挥内因的作用。教师工作的“示范性”和学生所特有的“向师性”,使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臵。教师的思想感情,处事哲理、人生观点、道德境界、品德修养甚至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会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对学生有着熏陶诱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做到言教、身教的统一,并且要认识到身教重于言教的重要性。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学生

浅谈师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我们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处处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7.浅析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篇七

人而无信, 不知其可。这是孔子在远古时发出的感叹, 也是对后人的一种告诫。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更是整个会计行业之本。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会计诚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 近年来国外的安然事件、施乐公司事件, 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银广夏、蓝田等事件, 足以说明会计行业也面临一场严重的“诚信危机”。可见, 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诚信缺失现象成了全社会面临的课题, 解决会计诚信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诚信水平, 已是整个会计行业的当务之急。

1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1.1 经济利益驱使

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目标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有适当的利润, 资本就非常胆壮起来”, 一些企业的管理层, 在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下, 失去了理性, 走上了唯利是图的道路, 就会不择手段, 图谋攫取不义之财, 做假账目, 编假报表, 串通作弊, 虚报利润, 严重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1.2 制度不健全, 监管不力

从外部监管来看, 监管的重点没有随着市场的深化而转移, 政府监管的力度不够, 角度不正, 国家审计力量不足, 监督落实不到位;社会审计制度不完善, 没有形成公平竞争的机制, 难免对查出的问题避重就轻, 甚至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其他专业监督各自为政, 难以形成全面的社会监督体系。从内部监督来看, 有些企业或缺乏完善的自我约束机制, 或执行起来流于形式, 使一些不合理、不合法的行为得不到控制。

虽然近年来我国为规范市场运作, 陆续出台或修改完善了不少法律法规, 对遏制会计造假行为, 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从实际执行效果来看, 仍存在着不少缺陷和漏洞, 再加上一些单位负责人法制观念淡薄, 缺少有效的监督机制。在“一支笔”说了算的领导方式下, 容易忘记做事原则与做人准则, 继而弄虚作假, 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1.3 会计不诚信的低风险性

失信成本低是会计造假的内在动力。目前我国对会计造假往往是“重经济处罚、轻行政法律处罚;重对单位处罚, 轻对个人处罚;重内部处理、轻外部公开处理。”很少追究单位负责人及会计人员的责任, 这就减弱了法律的效力。对造假者来说由于打击力度不够, 惩处不到位, 使得造假成本太低, 并且他们以身试法所获取的利益远大于付出的代价, 代价越小, 谋利越高, 造假行为发生的概率就越大。

1.4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后续教育未跟上

国家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及职称考试已经持续多年, 考试规模逐年扩大, 为会计人员队伍的质量提供了基本的保证。但另一方面, 往往是一考拿证了之, 缺乏会计实务经验上岗的会计人员比比皆是, 相关后续教育不能及时跟上。再加上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 拜金主义, 享乐主义的价值观使他们丧失了最起码的道德底线, 诚信被抛至九霄云外。面临金钱的诱惑时, 丧失自我准则, 而沦为金钱和物质利益的牺牲品。

1.5 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为会计失信提供了可能。

现代财务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的, 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 会计信息制造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 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费用;而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 存在较强的主观随意性, 会计信息制造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和损失、低估收入来操纵利润;另外, 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都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1.6 企业内外部的综合原因

企业内部的原因是一些企业为了少交税或不交税, 采取多列支出少列收入的方式逃避纳税义务, 同时制造一些虚假会计信息。企业外部的原因是部分政府经济主管部门考核企业效绩, 只看数字, 不看实际, 直接导致了会计数据失真, 核算不实, 给弄虚作假者以可乘之机。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2.1 完善法律法规建设, 建立惩处机制。

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定时期法律环境的具体情况。应加快会计准则的研究和推出, 减少会计虚假信息的施展空间。一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 压缩财务报告粉饰的空间。二是加快出台新的具体的会计准则, 针对我国特别是上市公司容易出现问题的准则加以规范。三是考虑尽可能缩小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 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方面的规范更加具体。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法规建设:不断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减少规范性会计信息失真的空间;建立民事赔偿制度, 加大造假成本;补充惩处条款;实行市场退出机制。

2.2 强化会计监督体系。

会计监督体系包括内部会计监督体系、社会监督体系、政府监督体系三个层次。有效的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 可直接使契约各方受到约束, 有助于有序制度框架的建立和完善, 从而防范不实会计信息的形成。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项:建立健全各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制度, 使其真正发挥基础作用;完善政府监督体系, 加大对违法性失真行为的查处力度, 强化刚性法律法规的“硬约束”;完善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 充分发挥“经济警察”的作用。

2.3 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使会计信息在质量上无技术性差错。对全体会计从业人员进行诚信教育,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建立一套会计职业道德评价系统, 结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实现监督评价作用。良好的会计环境应包括:健全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 其中以企业会计制度最重要, 明确会计人员只能做什么、怎样做, 重在调整职业行为;建立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明确会计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更好、重在调整内心的思想;单位领导人不能利用其特殊地位干涉会计工作、施加影响使其背离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应带头保证会计工作的独立性, 保护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摘要:会计诚信是会计应有的素质, 会计工作的好坏, 会计资料的真假, 都直接与会计人员的诚信紧密相关。文章探讨了会计诚信的内涵, 并在分析会计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 提出了提高会计诚信水平的途径和重塑会计诚信的对策。

8.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八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内部会计控制;法制监管

一、探讨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目的和意义

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服务,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进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市场经济越发展、会计法律法规将越健全,当然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会计人员坚持准则,强化工作质量。因此,会计人员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对于保证各项会计规范的严格执行,防止会计工作不依法做账等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不道德行为,维护会计工作秩序有着非凡的意义。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

依法理财、诚信为本、坚持准则、不做假账是《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决定了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但现实生活中,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目前, 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着诸多失范的现象, 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审计工作、乃至政府的诚信。主要表现有几个方面:

1.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现状

不少会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淡薄, 缺少会计职业纪律观念, 在处理会计事务时, 不遵守有关财经制度, 经常在权势关、金钱关和人情关打败仗。甚至有些会计人员在利己主义不断膨胀的情况下, 利令智昏, 错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权柄”,利用内控制度的漏洞,故意伪造、变更、隐匿、损毁会计资料, 监守自盗, 大肆贪污挪用公款, 最终以身试法。

2.受利益驱使,在会计信息披露中弄虚作假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许多令人触目惊心的会计造假案,严重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如东方锅炉、蓝田股份、四通高科、银广厦等多个公司的严重造假事件。事实表明,会计职业道德失范乃是一个在利益驱动之下,有着深刻社会背景的复杂社会问题。

3.缺乏敬业精神,综合素质差

目前有人认为会计工作整天就是与数字打交道,没什么高追求,特别是与其他职业相比,经济收入悬殊较大,心态不平衡,从而在工作中表现出敷衍塞责;有的甚至认为做会计工作没有出息,当不了领导,没有实权,一心想调离会计工作岗位;还有的会计人员不注意专业学习深造,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电算化水平较差,不能适应当前会计行业改革发展的需要。

三、会计人员违背职业道德的原因

诚信、真实、公正、客观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日趋复杂的外界环境以及企业内部各种利益诱惑因素增多,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不断出现,提供虚假信息,欺骗社会公众和投资者,严重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日益严重正不断引起社会的关注。纵观当前中国会计丧失职业道德现象,主要归因于:

1.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我国现有的能对财会工作起监督监管作用较多为税务机关、工商管理部门、审计机关或民间审计机关等。但目前这些部门对企业的管理上未形成体系。很多信息资源未能共享,造成企业多头报送资料,这给造假提供了操作空间。因此职能部门在工作中也不能起很好的作用,往往是为个人私利不能坚持原则,没能做到独立、客观、公正,这也是会计造假案件越来越多的重要原因。

2.会计自身的特点及缺陷

会计准则、制度的漏洞与执行的伸缩性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如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产生了大量的应计,会计信息提供者就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制造虚假业绩;又如稳健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是建立在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基础上的,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会计信息提供者很容易借此高估费用低估收入等来操纵利润。

会计工作内容需要凭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这又为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职务上的方便,如果会计人员出于特定的目的,不能排除利益的干扰,而有意识地采用某种方法,就违背了客观性原则。

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

内部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的成分之一,代表着国家利益,通过监督和控制保证国家财经法规的贯彻执行。但这种内部审计机构,往往不能被企业真正接纳。企业内部的执法监督部门在对小金库、帐外帐等违规行为的处理上采取了比较温和的态度。甚至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的控制制度纯粹作为摆设,使得造假事件频繁发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1.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制监管

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法律等,对现有法律法规中一些不明确的条款加以修改。只有建立健全一个包含内部稽核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等为主要内容的、较为严密完整的企业内控系统,才能有效地防止会计诚信缺失问题。完善政府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我们还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在相关法律法规里面增加民事赔偿制度的规定,对因有关人员造假而产生的损失,由其按责任大小进行承担,尤其是要明确和加大单位负责人的赔偿比例,一旦会计信息使用者受到虚假信息损害就会依照有关条款向司法机关提起诉讼,获取赔偿。民事赔偿责任并不排除刑事责任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其他责任,以此达到惩罚违法违规者的目的,遏制失信行为。

2.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不断培养高素质会计人才

每一个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都应该爱岗敬业,这是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基础。不论干什么工作,首先必须有事业心、责任感。用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履行好岗位职责。会计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要做到言行同思想一致,不失信于社会公众。还应该廉洁自律,若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工作中就有可能出现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的行为。因此,会计人员应该不断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法秉公办事。

3.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基本规范,各单位应以相关法律等为依据,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会计控制机制。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会计工作相关人员的职责权限,工作规程和纪律要求,做到按章办事,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第一要大力宣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第二要切实履行财政部门的法定职责;第三要通过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指导、帮助各单位搞好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同时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力量,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贯彻实施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4.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会计诚信既有法律问题,也属道德范畴。建设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离不开社会强有力的舆论监督。社会舆论代表了群众的一种意志、情感和价值取向,能给会计人员以某种荣誉感或耻辱感,这促进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社会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公开鞭挞反面典型,宣传正面形象,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营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五、结论

总之,会计职业道德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实践活动, 任重道远, 要靠每一个会计人员不懈努力。人无信不立, 国无信不强, 会计人员只有进一步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 牢固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让诚实守信这一道德规范深深植根于每个会计人员的心中, 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才能跃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陈毓圭: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9.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九

农村信用社会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对信用社业务及财务活动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为决策者、投资者和有关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会计工作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信用社管理者的经营决策和资金安全,因此,农村信用社在加强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强化会计事后监督的必要性,尤其在统一法人管理制度下对基层信用社会计工作的监督管理以及逐步推行的综合柜员制管理的要求。加强事后监督才能有效保证提供的经济信息具有真实、可靠的决策依据,才能有效防范信用社经营风险,才能促进信用社稳健持续发展。笔者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现状、成因,从强化会计事后监督必要性以及应采取的对策等方面,谈些粗浅看法。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现状及成因

(一)事后监督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农村信用社绝大部分的业务由手工操作转向微机电子化操作,综合业务系统操作也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但各种配套的事后监督机制建立还不够完善。有些联社认识不够,单纯依赖业务系统监督,弱化人为监督,从而造成执行事后监督不力或不到位;许多基层信用社事后监督人员由主办会计或信贷员担任,有些还是机动的会计出纳顶班人员担任,极易造成事后监督人员忙于业务而疏于后督检查或没有认真履行职责;上级主管稽核检查发现问题时也只是处罚经办当事人,没有追究后督人员连带责任,造成事后监督岗位形同虚设。

(二)事后监督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监督不力。

目前农村信用社比较缺乏熟知会计、出纳、信贷、计算机等综合型业务的监督人员,对计算机综合业务系统开展监督存在片面性,无法做到全面监督检查。随着业务电子化程度的不断深入,计算机综合性的检查分析手段愈来愈重要,对事后监督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从目前有些联社配备的后督的人员来看,很多已不适应工作要求,存在事后监督人员由退居二线的或不适应柜面工作的人员担任,其综合水平低又缺乏工作热情;有的事后监督人员只会手工账务核对检查,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技能还是“门外汉”,更谈不上对计算机业务操作实行再监督;再者对综合业务系统各项业务流程缺乏了解,对发现的问题缺乏分析,看问题没有前瞻性,对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缺乏预见性,从当前百万元以上的大案要案的通报中,都反映出事后监督人员素质偏低,监督乏力,而给有不良动机的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

(三)偏重账务正确性的检查,忽略风险检查。

事后监督的方式内容多数只是检查凭证、账簿、报表等材料,对临柜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道德、行为了解的不够;对会计制度执行情况了解不细致不深入,对是否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印、押、证是否分管分用,系统口令、密码是否严密保管、临时离柜或下班后是否及时签退等操作方面的现场检查较少;对检查监督内容缺乏延伸性,没有根据本社现状适时改变或增加检查监督项目内容;没有建立起对会计出纳工作进行总结并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来指导事后监督的工作机制。

(四)监督手段落后,监督意识不强。

现行的会计事后监督主要还是采用手工操作,如手工进行流水勾对,逐张审核会计凭证、手工进行总分核对等,事后监督手段的简单化,制约了时时监督作用的发挥,再加上有些人员没有从思想上对操作流程及规章制度加以重视,碍于情面使监督流于形式,新员工延续老员工坏习惯,存在复核就是盖章思想、对账务并没有进行仔细认真的逐笔勾对,碰库流于形式,到了发现问题,已对信用社造成了损失。

二、强化农村信用社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的必要性

(一)强化会计事后监督工作是规范会计业务操作流程,减少业务差错的重要手段。

会计业务处理发生差错,说明财会工作人员执行会计出纳规章制度出现偏差,没有严格按照有关操作规程办事。会计工作是一项精细而且环节众多的基础业务工作,任何一个环节监督不到位,都极容易发生差错,特别是人为地会计差错,其安全隐患和危害性极大。通过对会计业务工作再次进行审核和检验,既能查防堵漏,及时纠正会计业务差错,也能检验出业务操作流程是否规范化、制度化。

(二)强化会计事后监督是防范会计出纳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重要措施。会计事后监督工作是构筑农村信用社安全生产的一道重要防线,有较强的预警作用,能有效地规范会计出纳人员的工作行为。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会计岗位工作人员配备不足、业务水平基础差、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内控制度措施薄弱等现象比较突出。有的会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对金融法规和信用社规章制度掌握不够,对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等盲目使用以及在会计经营收入、财产等的确认计量、记录上弄虚作假、掩盖事实,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会计专业知识技术水平较差,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掌握不够,工作应付了事,记账不规范,导致账簿混乱、账实不符;有的信用社内控制度执行不严,导致会计人员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日积月累形成不良工作习惯,给别有用心的人有可乘之机,如换人(交叉)复核制度、钱账分管制度、查库制度、授权制度等没有很好落实,极易诱发违法违规的行为等等。

为此,强化事后监督职能,发挥二道监督防线作用,能有效制约会计出纳人员的不法行为,促进农村信用社安全生产。

(三)强化会计事后监督是有效地防范会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农村信用社的会计出纳工作是最基础的业务工作,涉及到存款、贷款、联行结算、费用开支、现金收付及中间业务等会计业务核算,也涉及到票据、现金资产、密押、印章、空白重要凭证和有价单证等的保管和使用,一旦弱化事后监督就可能直接引发资金损失,影响农村信用社的信誉。但是,不少会计事后监督检查还只是着眼凭证要素、计息积数及账务核对的“六相符”等的浅层次工作,对会计风险防范这些深层次的监督较少,特别是对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高风险环节,如发生重大事项的授权审批、暂收暂付科目的使用等缺乏实时有效的监督。在当前金融风险日益加剧,道德风险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如果仅注重浅层次的检查,极容易产生会计风险。可见,会计事后监督是防范会计风险,保障信用社资金安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不可缺少的环节。

(四)强化会计事后监督是农信社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客观要求。

目前我省农村信用社已建立了计算机综合业务系统,在省内实现了通存通兑,并且实现了人民银行大、小额支付系统对接,结算不畅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在会计核算手段日趋高效化、科技化的情况下,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其潜在的风险来自于电算化业务内控制度建设的滞后、计算机安全管理方面的缺陷及营业机构人员素质的不平衡等因素,利用计算机高智能犯罪的潜伏性和危害性更大,除了要提高执行会计出纳规章制度重要性的认识,岗位设置要做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核对的要求,确保输入计算机的业务信息真实准确外,还需加强事后及时性监督工作,并争取把事后监督前移,才能防范各种案件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运营。

三、强化会计事后监督的建议

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量的不断增大以及计算机技术运用的不断深入,面对会计事后监督的简单化、滞后性、质量低的现状,影响了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也影响到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进程。因此,需要强化事后监督工作。

(一)完善会计事后监督机制,加强考核。

各联社应设立专门负责事后监督管理工作的机构,制定本辖区内统一的实施细则、操作流程,加强事后监督和汇报制度;要明确事后监督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岗位责任制,加强考核。通过采取有效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促使监督人员切实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主动积极做好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对因检查不到位而出现案件造成损失的,除追究当事人责任外,还要追究监督人员的责任。同时要不断修改、补充、完善会计出纳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会计人员各岗位之间相互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制度执行情况检查力度,对违规违章行为从严处罚。

(二)配备专职的高素质的会计事后监督人员,加强监督。

1、要配备专职的事后监督人员,专司事后监督工作。按照会计制度规定要求事后监督人员不能参与前台操作,因此,事后监督员不得随意抽调代班,也不能由其它岗位人员兼任。联社稽核、信贷、会计等部门负责经常组织会计事后监督再检查,基层社由财务主管领导负责事后监督工作。

2、不断提高会计事后监督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事后监督人员对规章制度的学习培训,明晰各岗位规范化、制度化的操作要点,熟悉、掌握各项业务知识、内控管理制度和计算机运用技术,使每项会计事后监督工作都有章可循,提高发现会计出纳工作中的问题和隐患的能力。每个事后监督人员要对发现的问题,写出有分析、有建议的书面汇报材料,以不断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促进会计基础工作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加强会计业务风险性检查,防微杜渐。

1、经常排查会计出纳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生活方式,对有异常表现的要密切注意,经过教育仍不悔改的要及时调离岗位。

2、对执行会计制度和操作程序情况做深入详细的了解,重点严格检查印、押、证、系统口令、密码、临时离柜或下班签退等的操作、保管使用方面的情况,检查后必须写出总结分析材料,并督促整改落实。

10.谈会计人员信用缺失的原因及对策的会计研究论文 篇十

关键词:职业道德;诚信;内部控制;监督

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这是朱镕基在第十六届世界会计师大会给所有会计审计人员提出的工作要求。当今,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职业态度是端正的,职业表现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高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部分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欠缺和失范现象的发生,导致会计造假、信息失真等成为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因此,本文就如何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加强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出粗浅的建议。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含义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既是会计行业在职业活动中的规范,也是会计行业对社会所应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会计职业道德强调的是会计职业的道德,重在职业二字。它要求会计职业在确定、计量、处理和传输经济信息要可靠、相关和有用。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则重在强调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从内涵上讲,应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会计本身的客观规律(会计技术、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等),二是会计职业对会计工作的客观要求(客观、公正、公平、可靠、相关、有用等),三是从事会计职业的人员的德行(职业良心、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理想、职业作风等)。只有将会计人员的品德、职业态度、职业理想与会计职业紧密地结合起来,才是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二)会计人员道德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加强会计道德建设的目标,是为了促进会计人员不断追求崇高的会计道德观念,达到更高的会计道德境界,塑造出高尚的会计道德品质,从而在从事会计工作的时候,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勤俭理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具体来说,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会计行业四有新人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反腐倡廉,进而有助于形成全社会的廉洁之风。

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的关键地位,在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环境影响下,其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所以,会计推崇职业道德,是现代人本管理和行为科学的必然发展与要求。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加强与之相适应、相配套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机制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亦相当迫切。

二、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及成因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

1.会计信息失真。在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的当今世界,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市场竞争的更加激烈,企业、政府和公众对公开、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有着更为强烈的需求。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银光厦事件,美国安然事件等为代表的会计诚信危机,使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是国内外会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道德素质较低的会计人员由于缺乏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往往难以抵挡各种诱惑,不能坚持准则,在处理会计业务时经常为他人所左右,不能公平地对待利益各方,甚至通同作弊,为违法违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使会计行为偏离了既定的会计目标,经常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局部利益乃至个人利益。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意识日益淡薄,这是现实中会计职业道德思想基础的严重扭曲。

3.利益驱动,诚信缺失。一些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法制观念,通过收入不入账,虚报冒领等手段,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利用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将国家和集体的财产转移到个人手中,侵害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少数会计人员丧失会计职业道德,借工作之便违法犯罪。有的会计人员个人利益膨胀,故意伪造、编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监守自盗,利益职务之便贪污、挪用公款,以身试法。一些严重违法法制行为虽然是少数会计人员所为,但也反映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会计队伍中确有一部分人会计职业道德沦丧,走上法制的道路。

4.有法不依,法律意识淡薄,业务水平低下。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会计人员不能做到熟悉法规、依法办事,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唯领导命令是从,缺乏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不关注、不学习会计法规以及财务规章制度,就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有的会计人员缺少会计专业基本的业务素质,业务知识贫乏或老化,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业务素质低下,在工作中得过且过,缺乏积极进取、精益求精的精神。

(二)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1.屈从领导的压力被迫作假。有些领导的职业道德水准低,为了自己的政绩授意指使甚至强令会计人员编制虚假的会计信息,一旦违背他的旨意,会计人员就面临下岗,炒鱿鱼的困境。因而,有些会计人员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2.缺乏健全的法制环境。会计职业道德是依靠会计从业人员自觉自愿地执行,依靠社会舆论和良心来实现,是非强制性的,其执行力较差,需要会计、法律、规范予以保障。我国现阶段有关会计的法制并不健全,相关法律对违法会计行为的制约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会计行为的滋生蔓延。更为严重的是,在会计人员抵制违法会计行为需要法律保护时,法律没能给予足够的保护,会计人员的道德修养缺乏强有力的支撑。

3.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不够重视。在我国现阶段的会计教育体制中,很多教育机构只重视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其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的教育。会计职业道德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纳入会计学科体系,职业道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从而导致学生在面临实际工作时无所适从。目前会计犯罪有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有关。

4.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的单位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领导和审计部门无视违法违规的行为,对违法违纪的现象只惩以小戒,使得造假事件频繁发生,从而导致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5.利益驱动的低成本。会计造假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企业通过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取得投资者、债权人及国家有关管理机关的信任,并因此获得投资、政策倾斜、减少税金支出等经济利益。单位的领导和高级管理人员、主管部门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人员都可以因为增加业务而得到更多的收益,单位职工也可以因为“效益好”而多拿工资奖金。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正处于买方市场,为了占有一席之地,有些会计师事务所违背职业道德,出具虚假报告。正是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构成了虚假会计信息产生的内在原因。

三、会计职业道德缺失的危害

(一)危害社会经济秩序

上一篇:出纳实习内容自我鉴定下一篇:合作设立公司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