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共13篇)
1.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一
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的学科论文
新课程已经在我校开展到了第六个年头,也是小学阶段一个轮回的最后一年。小学体育新课程本着“健康第一”的理念,呼唤充满活力的体育新课堂。而教师的评价语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对学生合适的课堂评价语,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就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对体育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有效地实现充满活力的体育课堂。
《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体育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性的评价语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然而,现今的体育课堂上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的评价语,这样的评价语,不仅仅难以激起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更会让学生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形成误导,不利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甚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将失去!这样的体育课堂有什么活力可言!
因此,结合平时的听课、学习和本人的一些课堂实践,谈谈我的粗浅看法。
一、言简意赅,情真意切
我认为教师的评价语,不应该太繁、太杂。对于体育教师的评价语来说,更应该言简意赅。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还应该是发自内心的,这样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并能以自己的行动回报你的评价;对学生的赞扬一定是真心的,如当一个学生提出了别人提不出的有价值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老师可以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赞扬道:“你真细心啊,能发现别人没注意的问题,真了不起啊!”学生听到这样的评价语,内心肯定非常高兴。平时我们在课堂评价中,以鼓励为主,根据学生的实际回答情况,给予适当、精练的评价,让评价语如同美妙的歌声,给整个课堂一种引导、调节的作用。
如在教学《前滚翻》时,在学生开始练习后,有学生提出:“有同学带着眼镜翻不安全。”有这么细心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由衷的高兴与感谢,:“你真是太细心了,老师也要向你学习。”而当有的学生做了错误的动作,身体不够跟进时,我们可以说:“不错,不过下巴再靠近点膝盖,你的动作会更加漂亮!”通过练习,每个人的动作都做的越来越标准了。
二、表扬先进,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总是给学生们讲一些体育名人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以及自主的观看一些体育赛事,认识了比如姚明、刘翔等体育名人的刻苦训练,以及成材的故事。
奥运会后,我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奥运明星,然后以奥运明星的名字来冠名各个小队。同时,我还将奥林匹克的真谛“重在参与”讲给学生听,并且通过奥林匹克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来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同时,我结合平时的教学,每周进行评比,设立“运动之星”、“体育明星”、“奖杯”等多种不同的奖项,“运动之星”指那些专项成绩突出的学生;“体育明星”是指那些综合素质较好的学生;“奖杯”是发给那些体育课上表现好,练习积极努力的学生,也可以重点照顾那些体育后进生。评比方式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进行评价。每周评出的人物就是我们学生身边的榜样,作为榜样的同学也将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
在具体的技能教学中,比如小飞同学的动作特别突出,这时我总是让学生停止练习,并对全体同学说:“请小飞同学把他的精彩动作再回放一遍”。这种被我称之为“精彩回放”的即时评价,使表演的学生感到非常的自豪和骄傲,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同时也为其他的同学树立了榜样。
三、机智巧妙,准确评价
教师课堂评价语忌单一老套,左一个“很好”,右一个“很好”,久而久之,学生定会感到厌烦,可能学生对你的课堂评价也将麻木。反之,评价语言灵活多样,学生就爱听、听其不厌。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大多数老师便以“错了!下一个。”“不对!谁再来?”这些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并期盼其他学生的正确回答。
比如在教学篮球投篮内容时,有学生在用双手抬着球抛投,我看到后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动作在我们常规的学习中是知识性错误,必须要纠正,不然学生养成习惯后对以后的学习不利。于是我走过去,并且让其他的学生一起围过来,对他们说到:“这样投篮不好,因为这样出手点太低了,很容易被对方防守住,我们要这样双手上举,这样投篮,对方就不太好防守了。”于是大家又开始练习了。
同时教师的评价要求准确,也就是说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因此准确评价是教师课堂评价语的灵魂。如果没有这一“灵魂”,教师的评价语就没有了生命力,在此基础上,用词再考究、语句再华美,都会显得苍白无力。教师应当有分寸感,评价语应当恰如其分、婉转。准确而又得体的评价语,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最好方法。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因此我想,教师的课堂评价语正好是这样一种能帮助我们尽量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直接方法,也是非常有效、以及简洁的.一种方法。
四、幽默风趣,充满情趣
幽默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素。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就会筑起一道师生互不理解的高墙,教师不理解儿童,儿童也不理解教师。”
因此幽默是我们课堂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品质。它打破了课堂内死气腾腾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充满活力的美好境界。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往往会受到学生欢迎、喜爱。课堂上,教师的幽默会拉近师生的距离,解除尴尬的气氛;课堂中的幽默能令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记忆,在课堂中师生能进行更好的情感交流。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师大都是一副冰冷的表情,硬声声的评价语,这样根本难以在学生的心里激起浪花。
比如,在教学武术操时,有些学生的动作是软绵绵的,我就幽默的说:“我们现在是在练习武术,可不是在跳舞哦!”于是学生们开心一笑,精神为之一振,我们练习武术操的效果就来了。
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合作者的体育教师,我们还需要不断修炼我们的评价语言,使我们的体育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在师生在愉悦的心情中上好每一节体育课。
身处于天高云淡的操场,又有如此精彩评价语的体育课堂,学生怎么能不被深深感染?怎么会不大受激励呢?在教师这样的评价语的熏染下,学生们跃跃欲试,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应运而生。可以说,精当的评价语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也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更加符合《体育课程标准》的理念,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
2.韦志成《教学语言论》[M]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1、10
3.杨海燕《课堂教学情景中的教师言语评价行为的研究》 [M] 华东师范大学
年硕士学位论文
4. 毛景焕《课堂评价的新视点―关于如何通过评价教师促进教师对学生评价的研究》[J] 摘自《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3、3
(本文获得优秀教育教学论文评选三等奖)
2.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二
一、内容的衔接, 彰显教学艺术
在传统体育教学的模式里,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独立的, 对队形的调动组织都有一定的规范要求, 如果遇到内容交接需要队形转换时, 就会费时费力, 影响课堂的连续性和效率, 教学的氛围和整齐度也会因为过多的队形调动而遭破坏, 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现在有的老师提出简化和直接调动, 可以说这是一个进步, 但也有弊端, 内容的衔接有明显的跳跃, 破坏了课堂的严谨性。要是有一套既能有效防止过多调动又能衔接自然的方法就好了。例如, 在热身游戏环节中, 让学生绕垫子S型跑动, 当听到老师的口令后, 学生4 人快速合坐一垫, 这个设计将学生由跑动队形到有序分组一步完成, 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教学效率, 既达到了分组的目的, 又让教学的衔接十分自然。在徒手操的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虎口的方向以及放置地点, 同扩胸运动巧妙结合, 为后面的学习动作做铺垫。这样的衔接自然、巧妙, 不露一丝痕迹, 充分体现了体育教学的艺术魅力。
二、技能目标淡化, 彰显以生为本理念
传统教学对于技能的目标要求是比较高的, 这些目标的制定往往是以教材的内容或动作本身要求为出发点, 忽视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忽视了学生是一个有思维有想法的鲜活的人的本质。新课程要求我们淡化技能教学, 实际上就是为了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提高绝大部分学生的动作达成, 从而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增加学习兴趣。在技能目标制定中, 我们只要求80%的学生能完成动作, 至于怎么完成, 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自主选择。只要能做到肩肘支撑, 臀、背、脚离地上举就可以, 至于是头前上举, 还是头后上举, 是直腿上举还是屈腿上举不作任何要求, 全部淡化。而传统教学要求是头前躯体上举, 对于初一学生的肌肉能力, 尤其是腰腹肌肉力量来讲是有很大难度的, 达不成教学目标的显然会很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去选择难易程度, 只要达到目标完成任务就可以。当然, 老师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向更大难度挑战。在学生练习期间, 教师可以根据动作要求, 简单引导或提示。在传统教学中, 因为对动作技术的过分要求, 往往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解也会增加, 减少了学生练习的时间, 降低了练习密度,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淡化技能目标也可以有效促进精讲多练。当然, 光做到精讲多练还不行, 一定还要注意讲解的时机。不要在学生练习或者老师示范已经做成倒立动作的时候去讲解, 这样会增加学生的不适和恐惧感, 使讲解毫无效果。
三、诱导、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模式, 彰显体育育人的内涵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有思维和思想的, 他们是人, 是活蹦乱跳的有差异的个体。我们的教育要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 而不是产品, 课堂也不是加工厂。体育课堂除了教会学生基本的技能以外, 还有一个育人的功能。对学生的心理情感、社会适应能力都要有所渗透和培养, 机械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做到的。我们须取传统教育之精华, 继承并创新, 以适应当今教育教学的需要。通过诱导、探究、合作交流的启发性教学,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分组上4 个人合作是随意的, 这种教学模式诠释的教育理念就是: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交流沟通, 不管你们之间是否熟悉, 是否要好, 既然在一起学习就要学会相互适应, 达到合作共赢。纸片要夹好, 腿要伸得高, 诱导学生在游戏里体会夹、压、伸的动作要领。学生的相互交流、评价和合作始终贯彻在学习的过程中, 他们体验着不断提高, 不断克服困难的情感波动, 享受着从失败到成功的快乐体验。那种被重视, 被关心, 被感动的情感在课堂上不断升华, 激发出浓烈的学习气氛, 教学目标的达成也就水到渠成。
四、打破传统教学的思维定式, 彰显体育人对活力课堂的追求
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不断地去尝试打破传统教学的条条框框, 寻找一种适应新课堂的教学模式, 而且这种模式是随着教学对象和内容的改变而改变的, 而不变的是课的灵魂和生命力。我们是否可以把传统意义的教学课堂变成一种交流合作学习的平台, 在彼此尊重和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学习, 共同到达成功的彼岸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我们坚持创新, 锐意进取, 就一定能取得成功。教学中, 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的时候, 都会忽视教师的存在, 使体育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交流平台, 这种全体学生参与的灵动氛围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生命课堂吗?再来看看教学效果, 学生居然可以做到全员展示, 目标达成奇高。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这种课堂所爆发出的生命活力正是我们课堂改革之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旺.体育教学在课改实践中变化[J].体育教学, 2012 (02) .
3.让体育课堂充满活力 篇三
关键词:互动学习;树立形象;创设活动
一、通过互动,让师生关系“活”起来
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学生是思维情感都在活动的两方,是相互沟通的两方,而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的共同参与,使得课堂教学活动成为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教”或“学”。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应注重让学生去感悟,知识不再是简单地被传授,而是在互动对话、感染的过程中被感悟到的。教师不仅是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调控者,这种师生关系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来展开和实现的。
二、树学生形象,让学生“活”起来
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所以教师一定要摒弃“我的课堂我做主”的不良思维定式,要站在新的立场与高度去尊重、理解、激励、关爱学生,具体地说,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环境。课堂教学中,教师既是师者,更是学生的朋友。
2.给学生创设思维辩解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3.教师要善于调控师生之间的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加入活动中来。
4.在自主的前提下,尝试进行合作学习。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要观察学生学习探究的方式,从而发现闪光点加以鼓励。赞许犹如阳光,激励是树立学生形象的重要环节,教者要学会欣赏和肯定,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发现学生的优点,树立学生的形象。
三、创设活动,让课堂“活”起来
体育课教学有着独特的一面,容易创设活动。体育课中要尽可能运用竞赛法和游戏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仅可在跑、接力跑、障碍跑中采用,在其他训练项目中也可以采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教材、学生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创设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竞争意识,让课堂“活”起来。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们要在摸索中前进,在探索中提高,努力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师生关系“活”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4.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四
纵观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仍旧活力不足,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种双双疲惫的课堂氛围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形成健全人格极为不利。如何突破单一、封闭、机械的教学模式,激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实现课堂效率的目的呢?
一、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谐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击中学生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优化情境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围绕创设的情境主线,结合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学龄特征和具体学情,在一种富有情境的轻松氛围里,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在这当中学生也能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教学的导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如在教学《天下父母心》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父母的重新认识呢?教师可用视频短片,向学生播放四川汶川地震中,母亲用瘦小的身躯为孩子支撑起狭小的生活空间的`视频材料。以及母亲死后,仍然用自己的奶水哺育婴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父母感恩”的重新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引用诗歌朗诵、歌曲等形式。
三、突出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的课堂应该是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特征的课堂,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所以应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看着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的同时,感受到激励和鼓舞,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这样,学生自然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5.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五
摘 要:新课标理念下,生成课堂的构建已经成为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题。本文主要就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入手,解释了什么是生成课堂,当下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构建生成课堂。关键词:初中 英语 生成 课堂
一、什么是生成课堂
英语的课堂是一个师生“共生”的课堂。然而在传统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往往因为教学模式的问题而导致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学生们没有学习上的兴趣,老师们没有教学上的热情,整个课堂显得死气沉沉。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现今的初中英语课堂所扮演的角色,已经由原来的单纯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转变成了现今的以建构知识教育为基本手段,旨在发展学生智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人格,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树立学生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场所。如何让英语课堂焕发出生机勃勃般的活力成为了英语教育工作者们思考的前沿课题。基于这种崭新的理念,生成课堂的概念应运而生。
1983年,美国心理学家维克洛特提出了生成性学习的概念,其强调:教学应该是,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的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无法预见所有的情景和其他因素的发生。而这些无法预见的部分,便构成了课堂的生成性特征。课堂的生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教师预设下的现象,这种现象任然可包含在教师的预设教学方案中;另一种是教师和学生都不曾预设的现象,属于一种“突发状况”。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生成课堂,其主要概念是: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固定、机械、按部就班的教学模式,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合理有效利用教学过程中超出预设的情景和因素,构建探究性的教学活动过程。
引用生成课堂理念,我们就不难发现,现今初中英语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二、现今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形式化
某位教师在讲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2 Travelling时是这样做的。该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该课的标题,然后就开始给学生放映多媒体。只见这位教师这点点,那指指,内容多样丰富。学生们也十分欢喜。但是该教师只看到学生纷纷盯着大屏幕看,便以为学生高度投入到了教学中。
等到课堂最后的总结时,这位教师问到:“What place do you want to travel ?”学生们都纷纷抢着回答,有的答“USA!”,有的答“Paris!”,有的答“Europe!”,还有的回答“Africa!”。这位教师看到学生们回答十分踊跃积极,于是点到其中一个学生问:“Well , can you tell me what’s your favorite place want to travel ? And can you describe that place ?”
只见这位学生慢慢悠悠站起来,木讷了一会,然后才缓缓开口说到:“I want to go to Paris.”
这位教师又问到:“What famous tourist interest do you want to go ?” 这位学生不假思索的说:“埃菲尔铁塔。”
这位教师之前已经在黑板上用英语表述过埃菲尔铁塔的写法和读法,因此很显然这个学生没有关注老师的英语表述。结果这位教师只好强调一遍:“Speak English , please!”
这位学生又花了些时间才支支吾吾地说:“I want to go to Eiffel Tower.” 于是这位教师又问到:“Can you describe it ?”
该学生又木讷了好些时间,最后才小声的来了一句:“No.”
结果这位教师只好很尴尬的让这个学生坐下,然后结束了课程。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在教学时流于形式,本来好好的一堂多媒体教学的英语课变成了“电影课”。其实这位教师的预设并没有问题,只是没有形成课堂生成的意识。过于严密的教学预设往往导致教学失去了一定的弹性,倘若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变会有些不知所措。例子中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冷场,若是能聪明利用,及时生成,那么就能扭转局面,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
(二)、教学过程平淡化
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中有关于自我介绍的内容。某位教师在讲这一课时,先让每个学生来了一段自我介绍。
其中甲学生站起来就滔滔不绝:“My name is xxx.I’m a thirteen years old girl.I’m pretty and confident.And I like reading , singing and writing.English is my favorite class......”
甲学生显然英语基础很好,教师对她的表现很满意,给了她一个大拇指并说:“Very good!”
然后轮到了乙学生。只见乙学生吞吞吐吐地说到:“I am a boy......I’m thirteen......My name is xxx......”
乙学生说完后,教师只给了句:“Ok.”然后又开始让下一个同学开始自我介绍。
等所有同学都介绍完后,这位教师开始讲授课堂内容,最后总结提问。当再次点到乙学生时,教师问到:“Can you tell us what’s your strong point ?”
结果该学生只是冷冷地回答了一句:“Sorry , I can’t.” 教师只好示意他坐下。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需要师生双方参与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若是过于平淡,那自然难以激发出学生参与的热情。学生的个性都是存在差异的,有的学生擅于自我表现,有的学生则比较含蓄。这个例子中的教师在要求学生自我介绍时,显然没有意识到学生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一种方式不可能对所有学生都适用,因此一旦出现乙学生的那种情况,便好生尴尬。这本是一种教师可以预设到的情况。若是这位教师及时形成课堂生成,顺势改变教学方式,让教学过程更加精彩,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会增加,教学效果也会提升。
(三)、课堂互动僵化
牛津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6 Fashion中有关于中学生是否应该追逐潮流的论题。某位教师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论题的讨论。这位教师问到:“What’s your opinion ? Ok , find your partner and make a group.Begin!”一声令下,学生们纷纷围成一团,课堂气氛看似十分火热。
讨论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这位教师要求一组同学展现他们讨论的结果。甲学生率先向乙学生提问:“Should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 follow the
fashion ? What’s your opinion ?”
乙学生回答:“Of course we can.This is our right.”然后乙问向丙学生:“What’s your opinion ?”
丙学生回答:“I think so.”然后又问向丁学生:“What’s your opinion ?” 丁学生回答:“I think so.” 小组讨论结果展示结束,这几个学生在教师的示意下坐回原位。最后其他小组的学生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阐述,然后所有的小组讨论结束。
其实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一些学生在别人练习时,注意力不集中,思想上开小差,基础较差的学生从头到晚口都没张开。不少学生对于论题的讨论流于形式,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
课堂互动是现行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流教学手段,在许多课堂中都被教师采用。然而正如例子中表现的那样,有可能出现这种“假互动”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自然是学生自我约束力不足、参与兴趣不够所导致的,另一方面也和教师管制不力有关。课堂探究式互动是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这种教学手段需要教师的强力引导。当面对这种互动僵化的情况时,若是教师运用了生成的理念,及时针对现场状况进行应变,那就能转僵化为灵活,从而实现有效教学。
现今初中英语课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无不阻碍着教学效果的提升,而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构建生成式的课堂。
三、初中英语生成课堂的构建和实践
所谓生成课堂,指的是教师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利用超出教师课堂预设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临时改变教学方案,优化教学的课堂。生成课堂是一个思考活动的过程,在课堂的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
构建生成课堂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任务,需要教师不断在经验上积累,在方法上创新。本文暂且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一)、构建和谐的学习氛围
牛津初中英语九年级上册Unit 4 TV program中主要讲的是和电视节目有关的内容。某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先是按照预设好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就行课堂教学,但是她却发现学生们积极性都不高,整个课堂气氛缺乏生气。
于是这位教师摆脱掉了按部就班的教学方案,而是突然在向学生发问到:“Do you like CCTV 5 ?”
这一突然的发问引起了班级里不少同学的注意,尤其是班级的男生,他们纷纷答到:“Yes!”
这位教师又接着问:“Well , do you like NBA ? Do you like YaoMing ?”
班级里的男生马上来了兴趣,高声喊到:“Yes!He is my favorite basketball player!”
该教师又趁热打铁:“Well , let us talk about the NBA basketball TV program.” 之后这位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不时放映一些球星姚明的图片和CCTV5转播的NBA火箭队的比赛片断。通过这种方式,这位教师利用学生喜爱姚明的特点建立了轻松随意的课堂氛围。并且利用这一点勾起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住了他们的注意力,把课本知识与学生的喜好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就融入到了课堂学习中去。
拘束的教学氛围容易让学生产生压抑感和紧张感,而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则会让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挖掘自身的潜力,积极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来。
在如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仅要应用更加人本化的课堂教学设计,而且还要注重解放学生的个性,发挥他们的潜能,时刻生成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学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每个教师都会有自己的课堂预设,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匠心。然而,过分按部就班的强调预设方案,只会使得教学模式过于僵化,缺乏适当的生成,其实并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
如在之前讲述的第一个例子中,由于教师过分按部就班的强调了预设方案的执行,以为用好多媒体课件就可以一劳永逸,结果导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在生成的理念中,该教师其实可以这样教学:
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用一句话引出教学的主题:“Do you like travelling ?”旅游本身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极为吸引的话题,在教师的设问下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主动对课程的主题进行口语讨论,而不是被动接受平面式的教学。之后教师又可以利用一个个问题,如:“What place do you want to travel ? Why ? Can you write it down in English ?”对学生进行一步步的引导,甚至让学生进行真实的旅游计划的构想,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初中生的见识是有限的,在学生积极发言之后,教师又可以利用一句设问调动他们的好奇心,如:“There are many place that beautiful and attractive except which you have talked about.Want to have a look ?”这个时候由于在之前学生的情绪就已经被旅游的话题给充分调动,自然对于教师所提及的内容充满兴趣。教师再顺势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国的埃菲尔铁塔,东非大裂谷,印度泰姬陵等世界名胜,进而进一步深化课程的内容,并让学生自主的对这些名胜的特色用英语进行概括和讨论。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大目标。在这样的生成理念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的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不可谓不好。
(三)、提升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生成课堂是师生“共生”的课堂,讲究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只有在课堂上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才能引导出智慧的碰撞,才能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
如在之前提到的第三个课例中,教师由于忽视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而采用了过于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导致最后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情况下,若是结合生成的理念,将预设进行适当变动,那么结果就会很不一样。
在Unit 6 Fashion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放松学生自行自由的讨论难免会造成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讨论的情况。然而,在布置小组讨论的同时,如果教师及时生成互动,不是当一个旁观者,而是也积极参与到各个小组中的讨论当中,就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学生讨论不充分的情况。比如在甲学生提出问题后,乙学生答道:“Of course we can.This is our right.”这时教师就可以适当插进来问一句:“ Why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个提问,但是却可以避免学生敷衍了事,在教师的面前他们必须真正思考。而在乙作出了回答之后,教师又可以进一步向其他同学提问道:“ What about his idea ? Do you agree or not ? Why ? And what’s your idea ?”进过这样引导式的提问,其他学生也不得不进行真正的思考,从而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避免了“I think so.”的标准答案的出现。
通过这种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对教学的知识进行
扩展,而运用这种方式也让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的课程也记得更加牢固。
总 结:
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开展英语教学时要避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课堂生成。弹性的预设会给予课堂更自由的空间,合理利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进行教学将为课堂增添更大的活力。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教学。参考文献:
[1]周国萍.初中英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6(11)
[2]陈雪芹.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型学习的课堂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行政版,2011(12)
[3]吴永芬.新课标下初中英语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8)[4]杨海兰.如何构建初中英语高效课堂[J].神州(下旬刊),2012(3)
6.小学英语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篇六
扣河子镇中心校
我校开展的“小学三年级英语活力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基于我校课堂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而确定的课题,建构一种活力课堂教学的行为框架,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活力课堂性的方法和途径。将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行为渗透到学科课程中去,在微观层面做群体性、持久性的行动研究,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获得全面、主动、和谐的发展。通过课题开题,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成员明白了本课题研究概念的界定,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根据专家建议我们及时召开了英语科组小课题研究会议,将研究主题进行了细化,确定了我们的课题研究必须行动化、实践化、可操作化的研究思路。明确了我们研究的重点和步骤。目前,课题研究已进入结体题阶段,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前段所做的工作
1、加强学习培训,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素养。
课题研究成功与否,与课题研究成员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本课题涉及低中段年级英语老师,为使老师们认识到活力课堂教学的意义、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课题组成立开
始我们就组织老师集中学习了活力课堂教学理论和策略,通过学习,老师们觉得本课题与教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能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普遍欢迎。实现活力课堂教学,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升业务素养,教育理论的支撑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组织了多次新课程理念和活力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让每个英语老师周三下午第三节没有课,保证老师们的学习时间。学习活动安排在学校办公室进行。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学习,我们要求学校电脑室网络必须畅通、保证老师顺畅的上网学习。为了让教师读书课落到实处,期初要求各年级教师讨论并制定出英语科组读书计划,活动形式非常丰富。有自由阅读业务书籍、有主题的阅读与交流、英语科组组织的系列化理论学习、读书沙龙或读书交流会,外出学习教师汇报会等,其中主题阅读和系列化阅读主要是结合活力课堂教学的课题开展,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我们近一年来开展的专题学习活动之—“英语优秀课例系列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教师利用学校订购的特级教师录像课光盘等资源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课例和经验做法,老师们积极在自己的课堂中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一年学校每期都派出教师观摩特级教师和名师的课,参加学习的老师总是满载而归,既收获教学艺术和智慧又收获了教育激情。学校及时组织我们进行汇报和上移植课,受训老师对名师高超的教学艺术有了
更深的领悟和理解,也起到了一人受培众人受益的效果。现在教师读书活动在我校的顺利开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理论素质,促进了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实现活力课堂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
2、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细、实、恒,确保教学高质量。
全面落实好教学常规,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活力课堂教学的保证。在每学期期初的工作计划中,学校就把“加强对教学活动的全程管理,进一步落实课堂教学常规,实现活力课堂教学”作为工作重点。
(1)组织教学常规学习,明确教学常规要求。
每学期开学,由教务处负责对全体教师进行了一次教学常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课堂教学常规、作业布置、批改要求和格式规定、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等。通过学习,全体老师进一步认识了加强教学常规管理的重要性,重温了各学科的常规要求。
(2)加强检查,落实教学常规要求。
为使课堂教学常规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学校教务处采取平时巡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督查教学常规落实情况。包括:
A、每天进行一次课堂教学常规巡查,巡查内容有:上课是否准时、是否带教案上课、有无体罚学生现象、学生课
堂学习状态等,通过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及时的纠正,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保证了教学常规的落实。本学期,全部老师能严格遵守上课制度,保证良好的课堂纪律。
B、每期进行了三次教学检查,有两次是全面的教学资料和作业布置与批改检查。主要检查内容是教案、作业批改、互听课记录等。通过检查,发现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常规非常到位,工作细致,有创新,有特色。
C、想方设法,切实提高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开学初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深入各年级,重点了解班上学生状态,深入课堂听课,检查落实平时教学要求是否到位,了解英语教师的困惑,从教学方法和学生管理上进行指导,总是处想方设法,帮助提高班上学生学习能力和成绩。我们多次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经过各位老师的辛勤劳动,现在这大部分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成绩明显提高,都有非常大的进步。
3、开展了促进教师行为转化的教学研究,实现对活力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学习和培训,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如何落实在行为转化上是本课题研究的难点。我们以课堂为主阵地,让老师们通过教学观摩课活动开展“教学研究”促进
老师们“行为转化”。每个学期都会有各级竞赛课进行,这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良好契机。我们抓住了每一个竞赛机会,认真组织了校内选拔,选定人选后又组织老师们集体听课、研课,在课的研讨中参与听课的老师教学教研水平得到提高,执教老师更是在一次次研讨反思中成长。近年来,我们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大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先后组织了活力课堂教学观摩课、活力课堂暨同伴互助教学观摩课等多种形式的课,实现以教促研,以研促改。如学校组织的活力课堂教学观摩课,我们要求执教者必须带着小课题上课,对一个小问题进行突破,教研组集体提出有针对的主题进行评议,课后我们当场对学生进行效果测试,教研组及时评课,最后要求执教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教学反思,通过这个过程执教老师感觉进步非常大。目前我们正在运用“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开展听课诊断活动,对教学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诊断和个案研究,我们还专门请来区、镇教研员和老师们一道研课,解决了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还开展了观摩特级教师录像课,集体评课,集体备课,集体研课等活动聚焦课堂,经过暴风雨式的听课、观课、研课、评课、专题研讨等活动教师们课堂教学现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教学实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问题课题化”意味着系统而持久地追踪问题和解决问题。开题论证时,专家们建议我们从小课题入手实现对课题
研究的突破。通过“问题课题化”实现活力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学校对全体老师进行了活力课堂大比舞听课评课活动。在听课中我们发现了很多问题:(如:如何设置最佳的情境引入;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小组如何活力课堂合作;如何活力调控课堂;如何真正落实新课程三维目标等)。为了解决了我们课堂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针对活力课堂如何设置最佳的情境引入等,探究如何落实的问题,我们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指导效果。二.课题研究取得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实现了“课题研究”、“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的有机整合。我们认识到扎实活力课堂的校本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把课题研究纳入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的重点,将课题研究和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结合起来,将课题实验研究同与专家对话和引领结合起来,通过课堂教学活力课堂性研究,切实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通过小课题研究,拉动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推动课程实施。将课题研究与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结合让我校教学研究焕发了新的活力。
2、教师素养得到整体提升,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一年来,我校教师在校本教研中得到锻炼,教师整体素质有了较大提高。通过搭台子、压担子我校一大批青年教师得以迅速成长。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经过近一年的课题研究,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确实得到了提高,课堂教学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对照我们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措施还有一些落实不到位的情况,我们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离我们的目标还有距离。影响课进展的瓶颈有二:一是实现活力课堂教学是一项巨大、艰巨、持久的工程,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实践证明我们缺乏深入的突破和坚持。二是我们的课题实施小组成员主动研究和推动课题的行动有待加强,有些老师做的课题研究资料不规范,有的老师有时上的课不够活力,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后段研究的打算
本课题组前段的工作打下了较好基础,按照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在前段研究工作中的体会,本课题的后续研究工作将解决以下问题。
1、进一步细化研究主题,采取措施提高课题组人员的自主能动性。
2、重点加强备课、上课、作业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研究。
3.重点抓好课题研究成果总结与提炼。
4.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鉴定的准备工作。以上是我们这一年来在小课题研究方面的一些行动,行动研究不止于观念转变,也不止于某节课的教学行为转变。我们
7.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七
关键词:巧做游戏,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小学体育,高效课堂
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长城内外的园丁们勤奋工作,勇于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在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中,许多教师默默无闻的投入到革新的浪潮之中,在继承传统教学精华的基础上,他们摸着石头过河,在课堂教学中大胆践行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为开创实际、实用、实效的课堂教学新局面不遗余力的奋斗,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谱写了一首首别具一格的乐章。笔者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虚心向老同志学习,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取得一定的收获,现与大家一起分享,有不当支持敬请提出宝贵意见。
一、巧做游戏,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体育运动需要消化一定的体能,不少学生不喜欢到室外参与体育训练,为此,我们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结合教学实际,让体育教学游戏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锻炼了身体,又磨砺了坚强意志。
在体育教学中适度开展竞赛性活动,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譬如,我在执教100米短跑时,根据男女分开编组的原则,以四个学生一组进行接力比赛,凡是优胜组奖励他们一面流动小红旗,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短跑的兴趣,并且使学生在“玩”中掌握了新知识和新技能,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创设情境,提升情趣
人的情趣不是凭空产生,一般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情感,小学教学中教师合理创新教学氛围,能诱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保持学生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在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境时,我们应该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参与掷、跳、走、跑、攀登、爬越等基本活动。譬如,我在引导学生做高抬腿跑时,让他们联想上坡骑自行车时的腿部动作;在进行跳跃练习时,可以创设巧妙通过“雷区”的教学氛围;在进行投掷练习时,可创设“填炮弹、炸碉堡”等小游戏;在训练短跑的冲刺时,可以创设“老鹰抓小鸡”“猫追小老鼠追”等小游戏……类似教学情境的创设,都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习兴趣倍增,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师生互动,心里相约
师生平等互动是新课程改革的靓点,而师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关系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众所周知:当一个学生喜欢任课老师的时候,也往往喜欢该这个老师所任教的的课程,反之亦然。因此,每一个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教学理念,不能俯视学生,而应该充分注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循循善诱地引导,促膝谈心式交流,逐步构建师生平等交流的平台,使师生之间和谐相处,携手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几乎都有这样的感慨:每一个班级个都会有个别的“问题学生”:有些学习态度不端正,在学习过程中心不在焉;有些学生性格内向孤僻,不喜欢不与其他同学们一起交流和活动。如果遇到此类情况,我们既不能动辄呵斥或批评,粗也不能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而应该耐心的加以引导,善于发现他们闪光点,密切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予以表扬,从而帮助他们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为上纠正不足。譬如,我在引导低年级学生学习“快速跑”动作时,针对个别不积极参加学习的学生,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批评他,而是带领这些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运动训练,并通过组织“十字接力跑”、“直线接力跑”和丢手绢等游戏,使那些没有兴趣参加训练的学生也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提高一段时间的活动,这些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要领,而且逐步明白了只有掌握正确的快速跑动作,才能起步快、跑得稳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这节课最终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有效拉近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成功感化了每一个学生的心灵,进一步端正了学习态度,增强了自信心,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教学改革恰似春风,温暖了广大师生的心窝,但愿奋斗于小学体育教学阵地上的园丁们必须确立高效教学的学生观,坚持以“以生为本”为教学原则,正确把握小学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有梯度的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努力提升学生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精神,让他们切身感受到体育教学的快乐。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让我们奋发图强,为构筑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大厦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学田.关于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27).
8.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八
一、体育游戏教学法的优良特质
1.体育游戏教学可以大大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体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能否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对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确保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至关重要。将游戏活动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从形式上看是将“玩耍”带入课堂教学中,其实可以促使学生在“游玩”之中轻松愉快地达到锻炼身体、提高体质的目的,享受到体育活动和日常生活的乐趣,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大大增强他们对体育教学的积极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不断培养他们对体育教学的兴趣。
2.体育游戏教学可以有效地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游戏活动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只要对活动内容或活动形式稍加变换,便可以延伸出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项目。也就是说,游戏教学内容与形式这一多样性,不仅可以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不再是一种较为单纯的体育活动,还可以极大地丰富体育教学活动的样式,促使体育课堂教学更加具有思想性、娱乐性、趣味性与人文性。特别是如果在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将体育教学内容与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促使体育游戏活动的形式更加丰富、样式更加多变、功能作用更加有效,从而促使他们充分领略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激情,感受到体育运动所融入的乐趣,体悟到体育锻炼所带来的各种好处,促使他们的身体素质得到更好的提升,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体育游戏教学可以促使体育教学与日常生活结合得更加
紧密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广大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要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研究,紧密结合学生所处的生活实际,积极开展生活化教学。体育游戏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入游戏教学,可以使生活实践更加紧密地融入体育教学中,比如可以将唱歌、跳舞这些日常生活娱乐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活动当中,促使体育课堂中处处融入“生活化元素”,更加具有生活风味。这样不论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在寒风刺骨的冬天,体育教学都将变得不再无聊与无趣。
二、游戏活动与初中体育教学相融合的策略
1.切实将游戏活动与体育教学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必须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研究,促使游戏活动与体育教学项目之间的“粘度”更强,积极引领学生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他们既感受到游戏活动中的乐趣,又了解和体会到体育教学所蕴含的内涵和丰富的乐趣,促使他们养成积极加强身体锻炼的良好习惯,促使其以更加积极、自主的心态投入体育技能学习当中。例如,组织学生进行“跳远”训练,可以先划定一段距离,让学生玩“单腿跳”的游戏,看看谁跳的步数最少,看谁跳的速度最快,促使他们腿的弹跳力得到有效锻炼。
2.积极创设多样化游戏教学情境,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根据初中体育游戏教学情况的调查,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某一种或某几种游戏活动来组织教学,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甚至有的学生会因此而产生厌倦心理,不但难以发挥游戏教学的优势,还可能因此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因此,积极引入多样化游戏活动,将多种游戏与体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促使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鲜感,从而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并从中感受和体悟到体育训练的乐趣。例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跑步训练时,可以将“躲猫猫”“踢毽子接力跑”“老鹰捉小鸡”“贪吃蛇”等各种各样的游戏融入教学活动当中,促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生机和活力。
3.把握游戏活动的有效价值,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
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游戏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为了游戏而游戏,这样不仅难以锻炼学生体质,而且对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也是有难度的,对于课堂教学的持久性参与必然深受影响,最终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有效达成。因此,在选择游戏活动时,既要考虑到游戏活动形式的新颖性,又要考虑到其内在所蕴含的价值,让学生有所感受、有所体悟、有所回味,从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训练的兴趣。例如,引入一些有智力元素的体育游戏活动,比如“迷宫跑”“先算后转”等需要发挥机智才能快速完成游戏,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促使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将游戏活动引入初中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和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体育课堂迸发出生机和活力,充满着青春气息。
参考文献:
[1]潘小蓉.浅谈初中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材·教法,2013(12).
9.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反思 篇九
在新课改的体育教学中不仅仅改变学生学的观念,还要改变死板的课程流程。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的教与学活动,它不同于其它课程容易组织管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体育教师对课堂管理非常重要的。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基本途径,其实施过程及其效果与多种因素相关。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手段.一、走进学生心灵,尊重学生的选择。
传统的体育教学以竞技体育为中心,教学内容体系竞技化。教材强调权威性,指导性,忽视了差异性。在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计划、内容是否完成,忽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至于学生愿不愿学,是否开心快乐,更不为教师所关心,于是出现了学生喜欢体育但却不喜欢上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新课程强调:“学校体育教学应面对全体学生,其主要目的和任务并不是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运动员,而是将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健康人才”。体育新课标的实施,使广大体育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突出以生为本,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已逐渐被广大体育教师所认同,无论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方法的采用上,都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我能够积极创设情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富有生活气息的内容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情景创设”。我在教学中大胆鼓励,积极引导,唤起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投入到教学中来。“抢座位”、“红绿灯”“抓尾巴”“捉虫子”“打雪仗”、“堆雪球”等教学游戏,都是学生喜欢的游戏。以此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课程的学习。
二、追求课堂诗意,重建师生关系。
传统教育中的老师常常以严师自居,高高在上,让学生望而生畏,望而却步。师生的关系难以融洽,情感难以沟通。因此教学或表现为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或表现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新课程把教学定位为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是对教学关系的正本清源。“教师不要太像教师,学生不要太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自信地想,大胆地说,给他们一片自由的天空。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我深切地体会到,体育教师不再是消极地扮演教材执行者的角色,而是一个新课程的设计者;体育教师不应是一个只懂得教人如何运动的教练员,更应该是一个具备现代观念和教育素养,知道如何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如何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专业人员。
三、教育是人与人的交流,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互学。
10.初中体育足球课堂教学设计 篇十
通过本单元学习,培养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习足球的基本技术,知道足球比赛的简单规则,了解和掌握一些足球基本技术,建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拓展足球运动的价值。通过练习、游戏和比赛以及专项素质练习,增强学生力量、速度、耐力与柔韧、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发展足球实践能力。
本单元共设置5次课,1、熟悉球性练习、学习脚内侧传接球技术;2、复习脚内侧传接球;3、脚内侧运球、正脚背运球;4、正脚背踢球;5、组合练习、教学比赛
教材分析
足球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名,对于初一学生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锻炼价值。脚内侧传接球是足球技术中的最为关键的技术,学好这一技术不仅是个人技术能力的集中体现,同时熟练的掌握和合理的传接球对控制比赛节奏、丰富战术变化都有实际意义。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44名,男女各占一半。初一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注意力的指向性较弱,但是学习新知识的速度快,模仿能力强,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因此,本课本着求实、探索、创新的思路,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是引导,学生的“学”是主体。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识目标:了解足球脚内侧传接球动作技术结构,并能用自己的语言陈述动作要领。
技能目标:学生初步掌握脚内侧传接球技术,模仿的动作具有一定的规范定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精神。
重点:支撑脚的位置和踢球的部位
难点:支撑腿的弯曲、主动迎球、后撤时间的掌握
教法策略
教法:无球模仿练习——有球练习(单人、双人、多人)——竞赛、游戏练习
1)、老师示范,学生先无球模仿动作,领会动作要领。
2)、对墙传球。
3)、原地传球,两人一组,一人踩球,一人上一步传球模仿练习。
4)、两人一组相距5米,互相传球练习。
5)、距墙5米,在墙上0.5米高处画一横线,要求传出的球击在横线以下。
6)、足球高尔夫游戏。
7)、三人三角传球。三人站成三角形,彼此相距5—7米,做接球后再传出和不经接球,直接传出。
8)、四人站成正方形,边长5——7米,使用脚内侧传球法传球
教学过程
(1)课前身体活动、游戏导入明确目标阶段:大约7分钟
体育委员整队,师生亲切问好、宣布上课内容,用精炼的激励性语言使学生情绪高涨
游戏“抢传球”:6人一组,一人中间抢,其余5人传球
(2)诱导准备活动阶段:大约4分钟
学生按教师提示的传球方法与要求,两人一球自主分组练习。教师进行“脚内侧传球”的技术诱导,引导学生模仿学练,教师再诱导过程中,注意 观察并找出练习中传球技术较好的学生。
(3)自学自练、互帮互学和自由分组的学练阶段:大约10分钟
请传球比较好的4个同学示范脚内侧传球球,教师示范讲解动作方法,动作要点:传固定球时一般支撑脚踏在球侧方10——15厘米远,脚尖对准出球方向,传球时,支撑腿的膝关节微屈,重心稍下降,摆动腿髋关节外展,使脚内侧对准球,以小腿膝关节为轴,积极前摆,脚腕保持紧张,脚跟前送,用脚内侧触球的后中部,将球传出。传出后,随球跟进。由这四名学生各自带领同学进行分组学习、教师轮流检查辅导。
(4)师生互动,提高技术阶段:大约5分钟
请学生讲要点做示范,教师纠正补充动作,从层次上强调动作的重点和主要环节,让学生们明确正确规范的动作技术及练习要求,教师提出学练要求,用竞赛评比看哪个小组学生传球技术好、传球准。
(5)竞赛法强化巩固提高阶段:大约8分钟
足球“打靶”比赛:分小组进行比赛。设置不同分值的标准物,击中瓶子,就得瓶子上标注的1、2、3分,每人三次机会,得分高者赢。
(6)课课练:带球快速跑30米 2组 7分钟
(6)整理放松舒缓身心阶段:大约2分钟
跟教师一起轻挑抖动大小腿放松
(7)评价阶段:大约2分钟
小结本课上课的优点与不足,宣布下节课内容、归还器材、师生再见下课。
场地器材:足球22只,旧矿泉水瓶(装满水)12只
效果预计
11.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十一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学生拥有了兴趣,便会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需求,就会主动去参与,不再讨厌学习。为此,教师应该结合教材,设计学生喜欢的体育游戏,激发学生兴趣,让有趣的内容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从而达到愉快教学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完成体育任务的前提。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条件,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来满足学生。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动机,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兴趣的目的。如在“跑”的教学中,我设计了“抢板凳”“踩气球”“占空位”等游戏,给学生提供了游乐竞技的天地,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学生不再感到枯燥无味,反而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我又在练习中提出相应要求,让学生自己去练习,这样“跑”的一套完整动作的掌握就水到渠成了。
二、沟通情感,促进合作交流
师生间的关系是新课程实施的亮点。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建立起师生间良好的合作关系,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小学生喜欢游戏,喜欢动手制作器材,喜欢创造活动内容。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学习。
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过程。课堂上传统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师生之间的单向合作,这种方法剥夺了学生探究知识的机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此,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师生合作,更要倡导学生间的小组合作学习,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才能更有利于开展教学活动。
在小组合作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敢想、敢说、敢做,这就为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情绪酝酿。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为学习提供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交往,有效地发展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获取知识,提升探究知识的能力。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尊重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位置,要信任学生,善待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闪光点”要给予赞赏,对学生不正确的做法也决不讽刺,教师要讲道理,提要求,要有感情地与学生交流。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和他们交流,去体验学生的感受,参与他们的活动,沟通师生情感。这样,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连不爱活动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就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引导发现,探究学习
1.先学后教。即根据学习的内容,教师简要讲解动作内容,学生先自主学习,探究技术动作,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对技术动作或技术要领的体会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得出正确的技术动作或技术要领。特别应注意的是,容易对学生身体造成伤害或有安全隐患的技术动作,一般是先分解动作,降低练习的难度,再循序渐进练习,最后完成动作技术教学。另外,对于不能分解的技术动作,可采用先教授正确动作和要领的方法,防止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
2.自主学习。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讲深、讲透的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开展探究、讨论,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大胆设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动手、去实践,寻求问题的答案,最后师生共同评价。整堂课应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亲身体验展示自我,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体育项目不仅需要学生的技术和学生的体能,还需要学生智力的结合,需要通过动脑、动手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地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灵活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不能把学生看成知识的储存容器,应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要精心投入,焕发火热的热情,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师生融汇到一起,营造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大课堂,驱动每个学生去获得求知的满足、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我们要让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每一堂课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责编 刘宇帆)
12.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 篇十二
1.1、激发学生兴趣,为学生积极主动锻炼创造机会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因而,创设有效的情境,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现音乐内容,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诱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其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并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利用音乐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同时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通过播放音乐学生心情首先愉悦起来,从而提高学习热情。使学生一走进课堂,听到音乐老师还没教动作就想动起来了,真正的做到了自己要学,而不是逼我来学。使枯燥无味的徒手操教学活跃起来,这样学生学起来易于接受,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角色,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1.2、恢复身心,使学生在锻炼后学会放松
音乐创设法进入课堂丰富充实了体育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健康美、形态美的教育,得到各种美的感染和享受,进而使美育富于体育之中,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和体育与美育的结合。运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和锻炼,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身心上的疲劳。音乐不仅仅能提高学生身体机能的兴奋性,而且能让学生全身心及大脑得到完全的放松。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音乐始终贯穿其中,通过伴奏促进学生在掌握技能动作的各环节的自我协调,提高意识,减少疲劳的产生,提高运动效果。同时在课的结束时引用舒缓的音乐,使身体完全放松,真正做到健身、健心的效果。
2、合理选择音乐,提高教学效果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课形是多种多样的。如:情景教学课、技术教学课、游戏活动课、运动竞赛课等。在各种不同类型、不同内容、不同技术、不同时段的课堂教学中,音乐的运用就不能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根据不同教材的内容选择不同风格音乐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同音乐在各部分的使用,以此达到引导、入境、激发、调节等作用,使我们的课堂更富有情趣、更充满艺术之美。根据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来安排音乐,既根据一堂课中每个练习的内容、强度、量来选择乐曲的旋律和节奏,使音乐的节奏与练习内容充分地融合在一起,保证学生能够根据音乐的起止进行活动,完成学习的任务。
3、让音乐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发挥灵魂作用
3.1、音乐在开始热身部分中的运用
课的准备部分一般是进行热身练习,这个时候可在强劲的音乐伴奏下进行伸展身体各部位韧带肌肉的运动。因为这时机体正处在上升阶段,因此音乐的节奏也要求由慢到快。这时跟上音乐节奏,这样既不会感觉动作的枯燥,又能培养动作练习的节奏感和协调性。在教学准备活动中,使用音乐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能起到收心热身愉悦身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运动氛围,让学生们能够尽快的克服机群的生理的懒惰,尽快进入状态。既可以让学生们得到乐趣,也更放松,而且能够增进同学间的互动。这样学生学起来易于接受,让学生真正进入课堂角色,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2、音乐在学习提高部分中的运用
基本部分是我们体育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学生掌握动作获得知识与技能的部分,在练习过程中,由于有的学生怕脏,不愿意流汗,有畏惧心理,情绪低落,练习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材特点允许下,选择适合于教材的音乐加以伴奏,创造优美的环境,把学生的求知欲迅速调动起来,尝试在新环境下练习。小学体育具有独特性,娱乐性、趣味性较强。在基本部分中,配以适当的音乐舞蹈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3、音乐在恢复整理部分中的运用
在体育教学中,结束部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为了让学生尽快消除疲劳,可选用轻柔、舒缓、恬静的轻音乐伴奏,进行放松练习,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恢复身体状态。它即是本次课的结束,又是下次课的开始,选用的音乐要轻松愉快,使过分紧张的肌肉、神经得到放松。通过播放音乐为学生创造了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歌舞声中离开课堂。结束部分一般选用轻柔、舒缓的乐曲,使学生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但我们选取音乐时也应照顾到基本部分的练习内容,如果能做到前后呼应,那所选乐曲将会成为本节课的点睛之笔。
4、小结
音乐创设法在目前的体育课堂教学中,正处在不断的实践、成熟、总结阶段,这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技巧,增加形式多样的教法,引导、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逐渐的把音乐创设法寓于体育课堂教学中。把音乐引进小学体育课堂,使学生的内心纯净健康,性格开朗活泼,积极向上,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夯实了基础,相信有音乐相伴的体育课堂会更加绚丽多彩,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钟伟猛.体育与音乐互动之探讨[J].教育网,2003.
[2]常月俊.浅谈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01.
13.初中体育“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 篇十三
“以学定教,少教多学,自主学习”是“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注重营造民主、平等、激励、和谐的人文课堂环境,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倡导自主、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当作学习任务的“首要责任人”,把思考的权利、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和展示思维过程的舞台,让他们在质疑问难和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感受成功的愉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初中体育“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学生学习某项运动技能过程中,教师不是直接、简单地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提出掌握技能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参考意见与练习方法,让学生带着对解决问题的探究去独立或小组协作进行探索、试练,教师适时提示、启发引导,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进行的交流,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特点 :学生自主、课堂开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教学相长。
二、基本环节
1、导入,明确目标
这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建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练习情境、故事情境等),整理学练旧知识,为学生探究做好铺垫,明确学练内容与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明确探索方向中激发学习动机,为下一环节的探究学习做好心理准备。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具有阶梯性。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学习实际出发,设计高质量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运用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向,引导他们以高度的注意力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例如:在双手胸前投篮的教学中,教师设计问题:假如我们改变双手胸前传球的出手角度、传球的弧度,并且瞄准一个标志会是怎样的呢?又如,在学习鱼跃前滚翻时,教师可向学生设问,“鱼跃前滚翻与前滚翻有什么区别?“等等。创设这样的问题,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能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去体会、去领悟。
2、自学,分配任务
此环节可以真正使教师从“演员”、“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导演”、”伴奏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而非塑造学生,是教会学生发现真理,寻找规律,而不是给真理,给规律,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不教自教 ”的举措。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根据学练目标和上一环节中的问题,紧密结合新学内容,以个体或小组的形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练、边想边练、互学助练;并且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练、互学助练、主动探索,摸索快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发现他人的优点长处和缺点,强化自己的优点和矫正不足,认真总结经验,发现规律。而教师则巡回于学生之间,认真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探究过程,并相机指导。
3、展示、质疑、点拨
这是体育课堂教学中体现多维人际互动的重要环节。教学中的人际互动过程,是教学中的发生于师生、生生之间的心理影响过程,它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在学生自主学练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采取学生示范、讨论、争论等方法,充分获取学生自主学练的反馈信息,让学生充分显示思维过程、暴露存在问题,以便教师在随后的解疑释难中更具针对性,帮助学生解决在学练中存在的问题。
4、巩固、达标、反馈
这一环节是知识、技能巩固强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根据上一环节交流的结果,进行反复的思考和体验练习,进一步体会动作的要点和方法,并让学生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同时,教师对学生进行观察与评价,从而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5、总结、预习、导新
此环节是对前几个环节的发展和升华。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学练目标,设计一些能兼顾到全体学生学情且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学练,以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思路。同时在学练过程中教会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力求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之功效。师生共同梳理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布置作业,此环节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下一课时上课质量。导新作业一定要解读,教师要简单明了地说明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下课时展示什么、怎样展示。
【初中体育课堂活力研究论文】推荐阅读:
初中体育与健康高效课堂评价标准之我见08-22
初中体育研修心得07-31
初中体育课《篮球》评课稿08-06
初中体育课组颁奖词09-01
初中课外体育活动记录09-14
初中体育期中教学总结10-16
浅谈农村初中如何上好体育课10-04
初中体育课理论课教案资料10-14
初中体育学期工作总结07-10
初中体育教学设计范文08-05